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第四讲:四点共圆问题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第四讲:四点共圆问题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第四讲:四点共圆问题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第四讲:四点共圆问题

第四讲 四点共圆问题

“四点共圆”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的目的,二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的手段,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判定“四点共圆”的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统编教材《几何》二册所介绍的两种(即P 89定理和P 93例3),由这两种基本方法推导出来的其他判别方法也可相机采用. 1 “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目的 例1.给出锐角△ABC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AB 边的高CC ′及其延长线交于M ,

N .以AC 为直径的圆与AC 边的高BB ′及其延长线将于P ,Q .求证:M ,N ,P ,Q 四点共圆.

(第19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

分析:设PQ ,MN 交于K 点,连接AP ,AM .

欲证M ,N ,P ,Q 四点共圆,须证

MK ·KN =PK ·KQ ,

即证(MC ′-KC ′)(MC ′+KC ′) =(PB ′-KB ′)·(PB ′+KB ′) 或MC ′2-KC ′2=PB ′2-KB ′2

. ①

不难证明 AP =AM ,从而有 AB ′2+PB ′2=AC ′2+MC ′2. 故 MC ′2-PB ′2=AB ′2-AC ′2

=(AK 2-KB ′2)-(AK 2-KC ′2)

=KC ′2-KB ′2. ②

由②即得①,命题得证.

例2.A 、B 、C 三点共线,O 点在直线外,

O 1,O 2,O 3分别为△OAB ,△OBC ,

△OCA 的外心.求证:O ,O 1,O 2, O 3四点共圆.

(第27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 分析:作出图中各辅助线.易证O 1O 2垂直平分OB ,O 1O 3垂直平分OA .观察△OBC

及其外接圆,立得∠OO 2O 1=2

1

∠OO 2B =∠OCB .观察△OCA 及其外接圆,

立得∠OO 3O 1=2

1

∠OO 3A =∠OCA .

由∠OO 2O 1=∠OO 3O 1 O ,O 1,O 2,O 3共圆.

利用对角互补,也可证明O ,O 1,O 2,O 3四点共圆,请同学自证. 2 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手段

这种情况不仅题目多,而且结论变幻莫测,可大体上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证角相等

例3.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CD ,K ,M 分别在AD ,BC 上,∠DAM

=∠CBK .

求证:∠DMA =∠CKB .

(第二届袓冲之杯初中竞赛)

A B C

K M

N P Q B ′C ′A B C

O O O O 1

23

?C D

分析:易知A ,B ,M ,K 四点共圆.连接KM ,

有∠DAB =∠CMK .∵∠DAB +∠ADC =180°,

∴∠CMK +∠KDC =180°.

故C ,D ,K ,M 四点共圆?∠CMD =∠DKC . 但已证∠AMB =∠BKA , ∴∠DMA =∠CKB .

(2)证线垂直

例4.⊙O 过△ABC 顶点A ,C ,且与AB ,

BC 交于K ,N (K 与N 不同).△ABC

外接圆和△BKN 外接圆相交于B 和 M .求证:∠BMO =90°. (第26届IMO 第五题)

分析:这道国际数学竞赛题,曾使许多选手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把握已知条件

和图形特点,借助“四点共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连接OC ,OK ,MC ,MK ,延长BM 到G .易得∠GMC =

∠BAC =∠BNK =∠BMK .而∠COK =2·∠BAC =∠GMC + ∠BMK =180°-∠CMK ,

∴∠COK +∠CMK =180°?C ,O ,K ,M 四点共圆. 在这个圆中,由

OC =OK ? OC =OK ?∠OMC =∠OMK . 但∠GMC =∠BMK , 故∠BMO =90°. (3)判断图形形状

例5.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BCD ,△ACD ,△ABD ,△ABC 的内心依次记

为I A ,I B ,I C ,I D . 试证:I A I B I C I D 是矩形.

(第一届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选拔试题)

分析:连接AI C ,AI D ,BI C ,BI D 和DI B .易得

∠AI C B =90°+21∠ADB =90°+2

1

∠ACB =∠AI D B ?A ,B ,I D ,I C 四点

共圆.

同理,A ,D ,I B ,I C 四点共圆.此时

∠AI C I D =180°-∠ABI D =180°-21

∠ABC ,

∠AI C I B =180°-∠ADI B =180°-2

1

∠ADC ,

∴∠AI C I D +∠AI C I B

=360°-21

(∠ABC +∠ADC )

=360°-2

1

×180°=270°.

故∠I B I C I D =90°.

A B

O K N C

M

G A B C D I C I D

A I I B

同样可证I A I B I C I D 其它三个内角皆为90°.该四边形必为矩形. (4)计算

例6.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为O ,面积为1989㎝2.P 为正方形内

一点,且∠OPB =45°,PA :PB =5:14.则PB =__________ (1989,全国初中联赛) 分析:答案是PB =42㎝.怎样得到的呢?

连接OA ,OB .易知O ,P ,A ,B 四点共圆,有∠APB =∠AOB =90°. 故PA 2+PB 2=AB 2=1989.

由于PA :PB =5:14,可求PB .

(5)其他

例7.设有边长为1的正方形,试在这个正方形的内接正三角形中找出面积最大

的和一个面积最小的,并求出这两个面积(须证明你的论断). (1978,全国高中联赛)

分析:设△EFG 为正方形ABCD 的一个内接正三角形,由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至少必落在正方形的三条边上,所以不妨令F ,G 两点在正方形的一组

对边上. 作正△EFG 的高EK ,易知E ,K ,G ,

D 四点共圆?∠KD

E =∠KGE =60°.同

理,∠KAE =60°.故△KAD 也是一个正 三角形,K 必为一个定点. 又正三角形面积取决于它的边长,当KF 丄AB 时,边长为1,这时边长

最小,而面积S =

4

3

也最小.当KF 通过B 点时,边长为2·32-,这时边长最大,面积S =23-3也最大.

例8.NS 是⊙O 的直径,弦AB 丄NS 于M ,P 为ANB 上异于N 的任一点,PS

交AB 于R ,PM 的延长线交⊙O 于Q .求证:RS >MQ . (1991,江苏省初中竞赛)

分析:连接NP ,NQ ,NR ,NR 的延长线交⊙O 于Q ′.连接

MQ ′,SQ ′.

易证N ,M ,R ,P 四点共圆,从而,∠SNQ ′=∠MNR =

∠MPR =∠SPQ =∠SNQ .

根据圆的轴对称性质可知Q 与Q ′关于NS 成轴对称?MQ ′=MQ . 又易证M ,S ,Q ′,R 四点共圆,且RS 是这个圆的直径(

∠RMS =90°),MQ ′是一条弦(∠MSQ ′<90°),故RS >MQ ′.但MQ =MQ ′,所以,RS >MQ .

练习题

1.⊙O 1交⊙O 2 于A ,B 两点,射线O 1A 交⊙O 2 于C 点,射线O 2A 交⊙O 1 于D 点.求证:点A 是△BCD 的内心.

(提示:设法证明C ,D ,O 1,B 四点共圆,再证C ,D ,B ,O 2

··P O A B C D A B

C D E F K

G ···

··

·

四点共圆,从而知C,D,O

1,B,O

2

五点共圆.)

2.△ABC为不等边三角形.∠A及其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中垂线于A1,A2;同

样得到B

1,B

2

,C

1

,C

2

.求证:A

1

A

2

=B

1

B

2

=C

1

C

2

.

(提示:设法证∠ABA

1与∠ACA

1

互补造成A,B,A

1

,C四点共圆;再证A,

A2,B,C四点共圆,从而知A1,A2都是△ABC的外接圆上,并注意∠A1AA2=90°.)

3.设点M在正三角形三条高线上的射影分别是M

1,M

2

,M

3

(互不重合).求证:

△M

1M

2

M

3

也是正三角形.

4.在Rt△ABC中,AD为斜边BC上的高,P是AB上的点,过A点作PC的垂线交过B所作AB的垂线于Q点.求证:PD丄QD.

(提示:证B,Q,E,P和B,D,E,P分别共圆)

5.AD,BE,CF是锐角△ABC的三条高.从A引EF的垂线l1,从B引FD的垂

线l

2,从C引DE的垂线l

3

.求证:l

1

,l

2

,l

3

三线共点.(提示:过B作AB的垂

线交l

1

于K,证:A,B,K,C四点共圆)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16)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十六) ──平面几何 一、常用定理(仅给出定理,证明请读者完成) 梅涅劳斯定理设分别是Δ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三点共线,则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条件同上,若 则三点共线。 塞瓦定理设分别是Δ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三线平行或共点, 则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设分别是ΔABC的三边 BC,CA,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则三线共点或互相平行。 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分别是ΔABC的三边BC,CA,AB所在直线上的点,则平行或共点 的充要条件是 广义托勒密定理设ABCD为任意凸四边形,则AB?CD+BC?AD≥AC?BD,当且仅当A,B,C,D四点共圆时取等号。

斯特瓦特定理设P为Δ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P不同于B,C,则有 AP2=AB2?+AC2?-BP?PC. 西姆松定理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 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该点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九点圆定理三角形三条高的垂足、三边的中点以及垂心与顶点的三条连线段的中点,这九点共圆。 蒙日定理三条根轴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到两圆的幂(即切线长)相等的点构成集合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称根轴)欧拉定理ΔABC的外心O,垂心H,重心G三点共线,且 二、方法与例题 1.同一法。即不直接去证明,而是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或点,然后证明它与已知图形或点重合。 例1 在ΔABC中,∠ABC=700,∠ACB=300,P,Q为ΔABC内部两点,∠QBC=∠QCB=100,∠PBQ=∠PCB=200,求证:A,P,Q三点共线。 [证明] 设直线CP交AQ于P1,直线BP交AQ于P2,因为∠ACP= ∠PCQ=100,所以,①在ΔABP,ΔBPQ,ΔABC中由正弦定理有

初中数学竞赛——圆4.四点共圆

第1讲 四点共圆 典型例题 一. 基础练习 【例1】 如图,P 为ABC △内一点,D 、E 、F 分别在BC 、CA 、AB 上.已知P 、D 、C 、E 四 点共圆,P 、E 、A 、F 四点共圆,求证:B 、D 、P 、F 四点共圆. 【例2】 如图7-55,在梯形ABCD 中,AD ∥BC ,过B 、C 两点作一圆,AB 、CD 的延长线交该圆于点 E 、 F .求证:A 、D 、E 、F 四点共圆. 【例3】 如图,⊙1O 、⊙2O 相交于A 、B 两点,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割线PCD 交⊙1O 于C 、D , 割线PEF 交⊙2O 于E 、F ,求证:C 、D 、E 、F 四点共圆. P E C B A D F P F D C B A E

【例4】 如图7-56,在△ABC 中,AD =AE ,BE 与CD 交于点P ,DP =EP ,求证:B 、C 、E 、D 四点共 圆. 【例5】 如图,已知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O 的直径BD 交AC 于E ,AF BD ⊥于F ,延长 AF 交BC 于G ,求证:2AB BG BC =?. 【例6】 如图7-63,在ABCD □的对角线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AB 、CD 的公垂线EG ,又作AD 、 BC 的公垂线FM .求证:EF //GM . 【例7】 如图7-66,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DE ⊥AC ,AF ⊥BD ,点E 、F 是垂足.求证: EF //BC . O G F E C D B A

【例8】 如图7-60,已知△ABC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AB 的延长线于点F 、E .求证:E 、F 、 C 、B 四点共圆. 【例9】 如图,已知:60ABD ACD ∠=∠=o , 1 902 ADB BDC ∠=∠-∠o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二. 综合提高 【例10】 如图7-61,在⊙O 中,AB ∥CD ,点P 是AB 的中点,CP 的延长线交⊙O 于点F ,又点E 为弧 BD 上任一点,连EF 交AB 于点G .求证:P 、G 、E 、D 四点共圆. 【例11】 如图7-62,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 =AC ,BM =MC ,过M 、C 任作一圆,与AC 交于 点E ,BE 与圆交于F 点,求证:AF ⊥BE . C D B A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重要知识点绝对精华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重要知识点 梅涅劳斯定理: 设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三点,则D 、E 、F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EA CE FC BF DB AD 。 斯德瓦特定理:设P 是ABC ?的边BC 边上的任一点,则 BC PC BP AP BC AB PC AC BP ??+?=?+?222 西摩松定理: 设P 是ABC ?外接圆上任一点,过P 向ABC ?的三边分别作垂线,设垂足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6、共角定理:设ABC ?和C B A '''?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不妨设A=A ')则 C A B A AC AB S S C B A ABC ' '?''?='''?? 与圆有关的重要定理 4.四点共圆的主要判定定理 (1)若∠1=∠2,则A 、B 、C 、D 四点共圆; (2)若∠EAB=∠BC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3)若PA ?PC=PB ?P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共点,三条角平分线共点,三条高线共点,三条中垂线共点。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共线(欧拉线),并且重心把连结垂心和外心的线段分成2∶1的两段。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的距离)2(r R R d -=。此公式称为欧拉式,由此还得到r R 2≥。当且仅当△ABC 为正三角形时,d=0,此时R=2r.其中R 和r 分别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 与△的一边及另两边的延长线均相切的圆称为△的旁切圆,旁切圆的圆心称为旁心。

重要例题 例1.设M 是任意ABC ?的边BC 上的中点,在AB 、AC 上分别取点E 、F,连EF 与AM 交于N ,求证:)(21AF AC AE AB AN AM +=(1978年辽宁省中学数学竞赛) 例 2. 已知点O 在ABC ?内部,022=++OC OB OA .OCB ABC ??与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例3. 如图①,P 为△ABC 内一点,连接P A 、PB 、PC ,在△P AB 、△PBC 和△P 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就称P 为△ABC 的自相似点. ⑴如图②,已知Rt △ABC 中,∠ACB =90°,∠ACB >∠A ,CD 是AB 上的中线,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试说明E 是△ABC 的自相似点. ⑵在△ABC 中,∠A <∠B <∠C .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 的自相似点P (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 的内心P 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三角函数与向量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三角函数与向量 一、三角函数部分 1.(集训试题)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b ≠1),且 A C , A B sin sin 都是方程log b x=log b (4x-4)的根,则△ABC (B ) A .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直角三角形 B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是等腰三角形 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 .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解:由log b x=log b (4x-4)得:x 2-4x+4=0,所以x 1=x 2=2,故C=2A ,sinB=2sinA , 因A+B+C=180°,所以3A+B=180°,因此sinB=sin3A ,∴3sinA-4sin 3A=2sinA , ∵sinA(1-4sin 2A)=0,又sinA ≠0,所以sin 2A= 41,而sinA>0,∴sinA=2 1. 因此A=30°,B=90°,C=60°。故选B 。 2.(2006吉林预赛)已知函数y=sinx+acosx 的图象关于x=5π/3对称,则函数y=asinx+cos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C ) A .x=π/3 B .x=2π/3 C .x=11π/6 D .x=π 3.2006年南昌市)若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长分别为12,15,20,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B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形状不确定 4.(2006年南昌市)若sin tan a θθ=+,cos cot b θθ=+,则以下诸式中错误的是( B ) A .sin θ= 11+-b ab B .cos θ=1 1+-a ab C .tan cot θθ+=) 1)(1(21)1(2++-+++b a ab b a D .tan cot θθ-=)1)(1()2)((++++-b a b a b a 5.(2006安徽初赛)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 90°,D 、E 为AB 边上的两个点,且点D 在AE 之间, ∠DCE = 45°,则以AD 、DE 、EB 为边长构成的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不能确定 6.(2006陕西赛区预赛)若3 3sin cos cos sin ,02θθθθθπ-≥-≤<,则角θ的取值范围是(C) A .[0, ]4 π B .[,]4 ππ C .5[, ]4 4ππ D .3[,)42 ππ 7.(2006年江苏)在△ABC 中,1tan 2A =,310 cos 10 B =.若△AB C 的最长边为1,则最短边的长为 ( D ) A .455 B .355 C .255 D .5 5 8.(2005年浙江)设2)(1=x f ,x x x f 2cos sin )(2+=,x x x f 2cos 2 sin )(3+=,24sin )(x x f =,上述函数中,周期函数的个数是( B ) A .1 B .2 C .3 D .4 【解】: 2)(1= x f 是以任何正实数为周期的周期函数;)(2x f 不是周期函数。 因为x sin 是以π21=T 为周期 的周期函数, x 2cos 是以222π =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而1T 与2T 之比不是有理数,故)(2x f 不是周期函数。 )(3x f 不是周期函数。 因为2sin x 是以π221=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x 2cos 是以2 22π =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初中数学竞赛:共圆点问题

初中数学竞赛:共圆点问题 同在一个圆上的许多点称为共圆点,或者说这些点共圆.证明这些点共圆常常利用以下一些方法思考: (1)要证明若干点共圆,先设法发现其中以某两点为端点的线段恰为一直径,然后证明其他点对这条线段的视角均为直角. (2)要证明四点共圆,可证明以这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或证某两点视另两点所连线段的视角相等. (3)如果两线段AB,CD相交于E点,且AE·EB=CE·ED,则A,B,C,D四点共圆. (4)若相交直线PA,PB上各有一点C,D,且PA·PC=PB·PD,则A,B,C,D四点共圆. (5)若四边形一个外角等于其内对角,则四边形的四顶点共圆. (6)要证明若干点共圆,先证其中四点共圆,然后再证其余点都在此圆上. 共圆点问题不但是几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直线形和圆之间度量关系或位置关系相互转化的媒介. 例1 设⊙O1,⊙O2,⊙O3两两外切,Y是⊙O1,⊙O2的切点,R,S分别是⊙O1,⊙O2与⊙O3的切点,连心线O1O2交⊙O1于P,交⊙O2于Q.求证:P,Q,R,S四点共圆.分析如图3-54,连YR,则∠PRY=90°,所以∠PRS为钝角,设法证明∠Q与∠PRS互补,则P,R,S,Q共圆. 证连RY,PR,RS,SQ,并作切线RX,则在四边形PRSQ中, 所以 所以P,Q,R,S四点共圆.

例2 设△ADE内接于圆O,弦BC分别交AD,AE边于F,G, 分析欲证F,D,E,G四点共圆,由于已知条件中交弦较多,因此,用圆幂定理的逆定理,若能证出AF·AD=AG·AE成立,则F,D,E,G必共圆. 径,所以∠FDN=∠FMN=90°, 所以F,D,N,M四点共圆,所以 AD·AF=AN·AM. 同理,AG·AE=AN·AM,所以 AD·AF=AG·AE, 所以F,D,E,G四点共圆. 例3 在锐角△ABC中,BD,CE是它的两条高线,分别过B,C引直线DE的垂线,BF⊥DE于F,CG⊥DE于G,求证:EF=DG(图3-56). 分析由已知,四边形BCGF为直角梯形,FG为一腰,要证EF=DG,易想,若OH为梯形中位线,则OH⊥FG于H,如果证得EH=HD,则FE=DG便是显然的了. 证过BC中点O,作OH⊥DE于H.因为BD⊥AC于D,CE⊥AB于E,所以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同旁角互补.利用这些 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 于是,DA ∥BP ,∠BAP =∠BDP .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 A D B P Q 图1 P E D G A B F C 图2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解析几何) 一、基础知识 1.椭圆的定义,第一定义: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即|PF 1|+|PF 2|=2a (2a>|F 1F 2|=2c). 第二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同一个常数e(0b>0), 参数方程为? ? ?==θθ sin cos b y a x (θ为参数)。 若焦点在y 轴上,列标准方程为 12 2 22=+b y a y (a>b>0)。 3.椭圆中的相关概念,对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122 22=+b y a x , a 称半长轴长,b 称半短轴长,c 称为半焦距,长轴端点、短轴端点、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a, 0), (0, ±b), (±c, 0);与左焦点对应的准线(即第二定义中的定直线)为 c a x 2-=,与右焦点对应的准线为c a x 2=;定义中的比e 称为离心率,且a c e =,由c 2+b 2=a 2 知0b>0), F 1(-c, 0), F 2(c, 0)是它的两焦点。 若P(x, y)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PF 1|=a+ex, |PF 2|=a-ex. 5.几个常用结论:1)过椭圆上一点P(x 0, y 0)的切线方程为 12020=+b y y a x x ; 2)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为222b k a kx y +±=;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四点共圆问题.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四点 共圆问题 第四讲四点共圆问题 “四点共圆”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的目的,二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的手段,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 1“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目的 例1.给出锐角△ABC,以AB为直径的圆与AB边的高CC′及其延长线交于M,N.以AC为直径的圆与AC边的高BB′及其延长线将于P,Q.求证:M,N,P,Q四点共圆. 分析:设PQ,MN交于K点,连接AP,AM. 欲证M,N,P,Q四点共圆,须证 MK KN=PK KQ, 即证(MC′-KC′)(MC′+KC′) =(PB′-KB′) (PB′+KB′) 或MC′2-KC′2=PB′2-KB′2.① 不难证明AP=AM,从而有 AB′2+PB′2=AC′2+MC′2. 故MC′2-PB′2=AB′2-AC′2 =(AK2-KB′2)-(AK2-KC′2) =KC′2-KB′2.② 由②即得①,命题得证. 例2.A、B、C三点共线,O点在直线外,

O1,O2,O3分别为△OAB,△OBC, △OCA的外心.求证:O,O1,O2, O3四点共圆. 分析:作出图中各辅助线.易证O1O2垂直平分OB,O1O3垂直平分OA.观察△OBC及其外接圆,立得∠OO2O1=∠OO2B=∠OCB.观察△OCA及其外接圆,立得∠OO3O1=∠OO3A=∠OCA. 由∠OO2O1=∠OO3O1O,O1,O2,O3共圆. 利用对角互补,也可证明O,O1,O2,O3四点共圆,请同学自证. 2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手段 这种情况不仅题目多,而且结论变幻莫测,可大体上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证角相等 例3.在梯形ABCD中,AB∥DC,AB>CD,K,M分别在AD,BC上,∠DAM=∠CBK. 求证:∠DMA=∠CKB. 分析:易知A,B,M,K四点共圆.连接KM, 有∠DAB=∠CMK.∵∠DAB+∠ADC =180°, ∴∠CMK+∠KDC=180°. 故C,D,K,M四点共圆∠CMD=∠DKC. 但已证∠AMB=∠BKA, ∴∠DMA=∠CKB. (2)证线垂直 例4.⊙O过△ABC顶点A,C,且与AB,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试题讲座——数列 一、选择题部分 1.(2006年江苏)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2 45 n a n n =-+,则{}n a 的最大项是( B ) ()A 1a ()B 2a ()C 3a ()D 4a 2(2006安徽初赛)正数列满足()231221,10,103n n n t a a a a a n --===≥,则100lg ()a = ( ) A 、98 B 、99 C 、100 D 、101 3. (2006吉林预赛)对于一个有n 项的数列P=(p 1,p 2,…,p n ),P 的“蔡查罗和”定义为s 1、s 2、…s n 、的算术平均值,其中s k =p 1+p 2+…p k (1≤k≤n ),若数列(p 1,p 2,…,p 2006)的“蔡查罗和”为2007,那么数列(1,p 1,p 2,…,p 2006)的“蔡查罗和”为 ( A ) A. 2007 B. 2008 C. 2006 D. 1004 4.(集训试题)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1+a n =4(n ≥1),且a 1=9,其前n 项之和为S n 。则满足不等式|S n -n-6|<125 1 的最小整数n 是 ( ) A .5 B .6 C .7 D .8 解:由递推式得:3(a n+1-1)=-(a n -1),则{a n -1}是以8为首项,公比为- 3 1 的等比数列, ∴S n -n=(a 1-1)+(a 2-1)+…+(a n -1)= 3 11] )31 (1[8+--n =6-6×(-31)n ,∴|S n -n-6|=6×(31)n <1251,得:3n-1 >250,∴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n=7,故选C 。 5.(集训试题)给定数列{x n },x 1=1,且x n+1= n n x x -+313,则 ∑=2005 1 n n x = ( ) A .1 B .-1 C .2+3 D .-2+3 解:x n+1= n n x x 3 3 133 - +,令x n =tan αn ,∴x n+1=tan(αn +6 π), ∴x n+6=x n , x 1=1,x 2=2+3, x 3=-2-3, x 4=-1, x 5=-2+3, x 6=2-3, x 7=1,……,∴有 ∑===2005 1 11n n x x 。故选A 。 6、(2006陕西赛区预赛)已知数列{}{}n n a b 、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n B 记

高中复习数学竞赛基础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知识点基础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常见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相等,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比值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所示,若AM平分∠BAC,则AB AC =BM MC 该命题有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某个点与这条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条边的对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该点与对角顶点的连

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 外角平分线定理: 三角形任一外角平分线外分对边成两线段,这两条线段和夹相应的内角的两边成比例。 如图所示,AD平分△ABC的外角∠CAE,则BD DC =AB AC 其逆定理也成立:若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满足BD DC =AB AC ,则AD是∠A的外角的平分线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相结合: 如图所示,AD平分∠BAC,AE平分∠BAC的外角 ∠CAE,则BD DC =AB AC =BE EC 3、射影定理 在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则有射 影定理如下: BD2=AD·CD AB2=AC·AD BC2=CD·AC 对于一般三角形: 在△ABC中,设∠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 a=bcosC+ccosB b=ccosA+acosC c=acosB+bcosA 4、旋转相似 当一对相似三角形有公共定点且其边不重合时,则会产生另 一对相似三角形,寻找方法:连接对应点,找对应点连线和 一组对应边所成的三角形,可以得到一组角相等和一组对应 边成比例,如图中若△ABC∽△AED,则△ACD∽△ABE 5、张角定理 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则 sin∠BAD/AC+sin∠CAD/AB=sin∠BAC/AD 6、圆内有关角度的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定理指的是一条弧所对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高二数学讲义四点共圆

高二数学竞赛班二试平面几何讲义 第五讲 四点共圆(一) 班级 姓名 一、知识要点: 1. 判定“四点共圆”的方法: (1)若对角互补,则四点共圆; (2)若线段同一侧的两点对线段的张角相等,则四点共圆; (3)圆的割线定理成立,则四点共圆; (4)圆的相交弦定理成立,则四点共圆; 2. “四点共圆”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的目的,二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的手段,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 二、例题精析: 例1. 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CD ,K ,M 分别在AD ,BC 上,∠DAM =∠CBK. 求证:∠DMA =∠CKB. (第二届袓冲之杯初中竞赛) A B C D K M ··

例2.给出锐角△ABC,以AB为直径的圆与AB边的高CC′及其延长线交于M,N.以AC为直径的圆与AC边的高BB′及其延长线将于P,Q.求证:M,N,P,Q 四点共圆. (第19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 例3.A、B、C三点共线,O点在直线外,O1,O2,O3分别为△OAB,△OBC, △OCA的外心.求证:O,O1,O2, O3四点共圆. (第27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 A B C K M N P Q B′ C′ A B C O O O O 1 2 3 ? ?

三、精选习题: 1.⊙O1交⊙O2于A,B两点,射线O1A交⊙O2于C点,射线O2A 交⊙O1于D点.求证:点A是△BCD的内心. 2.△ABC为不等边三角形.∠A及其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中垂线于A1,A2;同样得到B1,B2,C1,C2.求证:A1A2=B1B2=C1C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上任意一点.求证:为定值. AD ⌒ PA PC PB P A B C D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 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DB ⌒ A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 线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B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AB ⌒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AB ⌒ 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B O A C E H G D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复数

复 数 专题一 复数与数列 复数数列的题目主要体现对复数运算的规律性的把握. 例1 设数列 ,,,,21n z z z 是首项为48,公比为)26(4 1 i +的等比复数列. (1)求4z . (2)将这个数列中的实数项,不改变原来的次序,从首项开始,排成 ,,,,21n a a a ,试求3a . (3)求无穷级数 ++++n a a a 21的和. 解:(1))6sin 6(cos 2 1)26(41ππi i r +=+= .i r z 2124834==. (2)使r 为实数的最小自然数是6,数列 ,,,,21n a a a 是首项为48,公比为6 r 的等比数列.所以 4 3 3= a . (3)这个级数是公比8 1 6 - ==r 的无穷等比级数,从而和3 128 ) 8 1(148= --=. 例2 今定义复数列 ,,,,21n a a a 如下,n n ka a a i a i a +=+=+=+1121,31,1()2≥n ,k 为正的常数.问复数n a 的辐角的正切与哪一个值最接近?(当∞→n 时) 分析:寻求n a 的一般式,再注意取极限的方法以及相关讨论. 解:1+n a 的辐角记作θ,212111)1(a k k k a ka a a n n n n --+++++=+= . (1)当1=k 时,i n n a a n a n )31()1(211+-+=+-=+,所以)(13 1tan ∞→→+-=n n n θ. (2)当1≠k 时,21111 1)1(a k k k a a n n n --++--=k k k k k n n n ---++ --=-13)13(1111 ∴)()10(1)1(1 3313)13(1tan 1∞→?? ? ??<<>+-→---+=-n k k k k k k k n n n θ. 例3 (1)设在复数列 ,,,,10n z z z 之间有如下关系:),3,2,1)((11 =-=--+n z z z z n n n n α,其中)1(≠αα是常复数.当1,010==z z 时,试将n z 的值用α表示. (2)若(1)中的i 31+=α,求在圆10||=z (z 是复数)的内部总共含有n z 的个数. 解:(1)αα=-=-)(0112z z z z ,2 1223)(αα=-=-z z z z (1) 211)(----=-=-n n n n n z z z z α α 于是,从1≠α得,α α--=11n n z .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 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 于是,DA ∥BP ,∠BAP =∠BDP .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 ∠BCE =∠BPE ,∠APE =∠ADE . 由∠BAF =∠BCE ,可知 ∠BAF =∠BPE . 有P 、B 、A 、E 四点共圆. 于是,∠EBA =∠APE . 所以,∠EBA =∠ADE .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 2 欲“送”线段到当处 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 例3 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 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 显然,PD EP =FD EF =GD CG ,可知PG ∥EC . 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 PM +PN =PK +KQ =PQ .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 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 ∥= A D B P Q 图1P E D G A B F C 图2 A N E B Q K G C D M F P 图3

中考复习:四点共圆问题

第四讲 四点共圆问题 “四点共圆”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的目的,二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的手段,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 1 “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目的 例1.给出锐角△ABC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AB 边的高CC ′及其延长线交于M , N .以AC 为直径的圆与AC 边的高BB ′及其延长线将于P ,Q .求证:M ,N ,P ,Q 四点共圆. 分析:设PQ ,MN 交于K 点,连接AP ,AM . 欲证M ,N ,P ,Q 四点共圆,须证 MK ·KN =PK ·KQ , 即证(MC ′-KC ′)(MC ′+KC ′) =(PB ′-KB ′)·(PB ′+KB ′) 或MC ′2-KC ′2=PB ′2-KB ′2 . ① 不难证明 AP =AM ,从而有 AB ′2+PB ′2=AC ′2+MC ′2. 故 MC ′2-PB ′2=AB ′2-AC ′2 =(AK 2-KB ′2)-(AK 2-KC ′2) =KC ′2-KB ′2. ② 由②即得①,命题得证. 例2.A 、B 、C 三点共线,O 点在直线外, O 1,O 2,O 3分别为△OAB ,△OBC , △OCA 的外心.求证:O ,O 1,O 2, O 3四点共圆. 分析:作出图中各辅助线.易证O 1O 2垂直平分OB ,O 1O 3垂直平分OA .观察△OBC 及其外接圆,立得∠OO 2O 1=2 1∠OO 2B =∠OCB .观察△OCA 及其外接圆,立得∠OO 3O 1=2 1∠OO 3A =∠OCA . 由∠OO 2O 1=∠OO 3O 1?O ,O 1,O 2,O 3共圆. 利用对角互补,也可证明O ,O 1,O 2,O 3四点共圆,请同学自证. 2 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手段 这种情况不仅题目多,而且结论变幻莫测,可大体上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证角相等 例3.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CD ,K ,M 分别在AD ,BC 上,∠DAM =∠CBK . 求证:∠DMA =∠CKB . 分析:易知A ,B ,M ,K 四点共圆.连接KM , 有∠DAB =∠CMK .∵∠DAB +∠ADC =180°, ∴∠CMK +∠KDC =180°. 故C ,D ,K ,M 四点共圆?∠CMD =∠DKC . A B C K M N P Q B ′C ′A B C O O O O 123??A B C D K M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第二篇平面几何第18章整数几何试题新人教版

第18章 整数几何 ABC △,第三条高的长数,求这条高之长的所有可能值. 解析 由面积知,三条高的倒数可组成三角形三边,这是它们的全部条件. 设第三条高为h ,则 解得1515 45 h <<,h 可取4、5、6、7这四个值. ABC △3AB n x =+,2BC n x =+,CA n x =+,且BC 边上的高AD 的长为n ,其中n 为正整数,且01x <≤,问: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几个? 解析 注意AB 为ABC △之最长边,故90B ∠,而z 可正可负. 由2y z n x +=+,及()()()2 2 223242y z n x n x n x x -=+-+=+?,得4y z x -=,32 n y x = +,由勾股定理,知()2 22332n x n n x ?? ++=+ ??? ,展开得12n x =,由01x <≤及n 为正整数,知 1n =,2,…,12,这样的三角形有12个. ,其中一条直角边不超过20,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之比为52∶,求此三角形周长的最大值. 解析 设该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为c ,则外接圆半径2 c R = ,内切圆半径2 a b c r +-= ,不妨设20a ≤. 由条件知 5 2 c a b c =+-,557a b c +=,平方,得()() 222225249a b ab a b ++=+,即 ()2212250a b ab +-=, ()()34430a b a b --=, 于是3a k =,4b k =,5c k =,或4a k =,3b k =,5c k =,周长为12k ,k 为正整数.k 的最大值为6,此时各边为18、24、30,周长最大值为72. ABC △,60A ∠=?,7BC =,其他两边长均为整数,求ABC △的面积. 解析 设AB x =,AC y =,则由余弦定理,有 2249x y xy +-=. 由条件x y ≠,不妨设x y <,则AB 为ABC △之最小边,x 只能取值1、2、3、4、5、6,分别代入,发现当3x =或5时,8y =,其余情形均无整数解. 于是1 sin 602 ABC S xy = ?=△. P ,求经过P 且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 解析 如图,O 半径为15,9OP =,过P 的弦ST 长为整数,APB 为直径,6AP =,24PB =,则144SP TP PA PB ?=?=,因此 24ST SP TP =+≥.

四点共圆问题-(数学竞赛)

P 四点共圆问题 四点共圆是平面几何证题中一个十分有利的工具,四点共圆这类问题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 证明某四点共圆或者以四点共圆为基础证明若干点共圆; (2) 通过某四点共圆得到一些重要结论,进而解决问题 下面给出与四点共圆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若干个点与某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些点在一个圆上; (2) 在若干个点中有两点,其他点对这两点所成线段的视角均为直角,则这些点共圆; (3) 若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或有一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四点共圆; (4) 若点C 、D 在线段AB 的同侧,且ACB ADB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5) 若线段AB CD 、交于E 点,且AE EB CE ED =g g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6) 若相交线段PA PB 、上各有一点C D 、,且PA PC PB PD =g g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四点共圆问题不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直线形和圆之间度量关系或者位置关系相互转化的媒介。 例1、已知PQRS 是圆内接四边形,0 90PSR ∠=,过点Q 作PR PS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H K 、求证:HK 平分QS 例2、给定锐角ABC V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边AB 上的高线' CC 及其延长线交于点M N 、,以AC 为直径的圆与AC 上的高线' BB 及其延长线交于点P Q 、。证明:M P N Q 、、、四点共圆。 例3、在等腰ABC V 中,P 为底边BC 上任意一点,过点P 做两腰的平行线分别与AB AC 、交于点 Q R 、,又点'P 是点P 关于直线QR 的对称点。求证:点'P 在ABC V 分析: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AD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C PB 为定值.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DB ⌒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线 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AB ⌒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P A B C D A P B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1)求点C 的坐标; (2)连接MG ,BC ,求证:MG ∥BC ; (3)如图2,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 PF OF 的比值是否发 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图1) (图2) 【例6】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半径为1的圆O ,P 是⊙O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 A 2+PB 2+PC 2为定值. 【能力训练】 1.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x y 3 上的两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S 阴影=1,则B O A C E H G D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