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第一章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无烟**、硝化棉等**,黑**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②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带有**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催泪弹、毒气弹,以及摄影闪光弹、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

③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④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如导火索,烟花爆竹等,均属此项。

⑤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

本类物品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如B型爆破用**,E型爆破用**,铵油**,铵沥蜡**等。

第三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物品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 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 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么是雷德蒸气压?

?雷德蒸气压(reid vapour pressure):汽油挥发度表示方法之一种,指汽油在摄氏37.8℃(100℉),

蒸气油料体积比为四比一时之蒸气压。

?测定:将汽油放在一密封容器内,上面有四倍于液体容积的大气容积,在温度为37.8℃时测出的油蒸气压力。

“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降温加压,是使气体液化的条件。但只加压,不一定能使气体液化,应视当时气体是否在临界温度以下。如果气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

“临界温度”

?例如,水蒸汽的临界温度为374℃,远比常温度要高,因此,平常水蒸汽极易冷却成水。

?其他如乙醚、氨、二氧化碳等,它们的临界温度高于或接近室温,这样的物质在常温下很容易被压缩成液体。

?但也有一些临界温度很低的物质,如氧、空气、氢、氦等都是极不容易液化的气体,其中氦的临界温度为-268℃,要使这些气体液化,必须具备一定的低温技术和设备,使它们达到它们各自的临界温度以下,而后再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其液化。

一般说来,

?压缩气体是指温度为20℃时,在储存容器内完全处于气态的气体;

?液化气体是指温度为20℃时,在储存容器内完全处于液态的气体;

?溶解气体是指在储存容器内压缩气体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

按危险性分为3项

①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

②不燃气体(指无毒、不燃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氧气等。

③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有毒品)如一氧化氮、氯气、氨气等。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破裂。特别是液化气体装的太满时尤其危险,应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因除有些气体有毒、易燃外,还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爆炸。

例如:氢气与氯气、氢气与氧气、乙炔与氯气、乙炔与氧气等。

因此,凡内容物为禁忌物钢瓶应分别存放。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有的还具有易燃性(如甲烷、氢气、液化石油气)、助燃性(如氧气、压缩空气)、毒害性(如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窒息性(如二氧化碳、氮气),虽无毒、不燃、不助燃,但高浓度将导致人员窒息死亡。

第四节易燃液体

?本类物品指闭杯闪点≤61℃的易燃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人其他类别的液体。闭杯闪点是指采用闭杯的方式测定得到的闪点。

?本类物品在常温下容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汽车加油站存在地沟、洼坑等时,汽油蒸汽在此集聚,遇到引火源就发生爆炸,其原因就是汽油属于此类易燃液体,具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特性。

?按闪点分为3项。

①低闪点液体

(闭杯闪点<-18℃)如乙醛、乙醚、汽油、丙酮、二乙胺等。用水灭火无效。

②中闪点液体

(-18℃≤闭杯闪点<23℃)如苯、甲苯、乙苯、乙醇、乙酸乙酯、丙烯腈、丙烯酸清烘漆、硝基清漆等。用水灭火无效。

③高闪点液体

(指闭杯试验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丁醇、氯苯、二甲苯、环己酮、糠醛、松节油、醇酸清漆、环氧清漆等。除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外,还可用雾状水、沙土灭火。

易燃液体特性

一、高度易燃性——几乎全部为有机液体,闪点低,遇火源极易燃烧。

二、易爆性——泄漏,蒸汽与空气混合。

三、高度流动扩散性——黏度小、易渗透、浸润、毛细现象易发生,流动使火灾面积增大。

四、受热膨胀性——内压增大,鼓桶,容器应5%以上的空隙,不可灌满。

五、忌氧化剂和酸——氧化放热。

六、毒性——甲醇、苯、二硫化碳等。

第四节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①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人爆炸品的物品。如红磷、硫磺等。

?②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或生物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堆积的浸油物、赛珞璐、硝化棉、金属硫化物、堆积植物等,都是常见的自燃物品。黄磷的自燃点为30℃,在空气中会冒白烟燃烧,受撞击、摩擦或与氯酸钾等氧化剂接触能立即燃烧甚至爆炸。磷化氢(H3P)不仅是有毒的气体,而且是自燃点为100℃的自燃性气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地下的磷酸盐或含磷酸盐的物质(如蛋壳)可转化成磷化氢,自燃的结果就象火源。

?③遇湿易燃物品(忌水性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明火即能燃烧起火爆炸。如金属钠、钾、电石等。

忌水性物品的特性

忌水性物品不仅包括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的物质,而且包括与水生成有毒气体的物质,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了解此类物质的特性,对保证安全十分重要。

遇水反应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分三类。

①遇水反应后引起燃烧,但不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②遇水反应后引起燃烧,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③遇水反应后不引起燃烧,但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1)遇水反应后引起燃烧,但不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所谓遇水反应后引起燃烧,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遇水反应能生成可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直接引起可燃气体燃烧;二是遇水反应后不放出可燃气体,但有大量的热释放,足以使周围的可燃物着火。遇水反应后不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指遇水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没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生成,但不等于整个处置过程没有防毒要求,如燃烧产物有一定毒性,有的液体受热后易挥发,其蒸汽本身有毒或固体粉尘及液体本身就有毒,仍需要加强安全防护。

?碱金属主要有锂、钠、钾等,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2Li+2H2O→2LiOH+H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这些碱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引起氢气燃烧。同时二氧化碳也不能作为碱金属火灾的灭火剂,因为二氧化碳能与金属钠起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4Na+CO2→2Na2O+C

?生成的碳原子可继续燃烧。

?金属粉末主要是镁、锆、钛、铝、锌五种粉末状态的纯金属有严重的爆炸和火灾危险性,当暴露于空气中时,表面形成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可起保护膜作用,但遇空气中水分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产生热量,最初的燃烧可以触发这些金属粉末的自燃。

?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三甲基铝、二甲基镉、三异丁基铝、二乙基锌、乙基钠等。这些物

质有的能在空气中自燃,与水反应会加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等。

?氢化物主要有碱金属的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LiH+H2 O→LiOH+H2↑

NaH+H2O+NaOH+H2↑

这些反应能生成氢气放出热量而引起燃烧。

硼分子型和硅分子型氢化物,如乙硼烷和硅烷,能与空气中的水分起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氢气而引起燃烧,乙硼烷和乙硅烷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B2H6+6H2O→2H3BO3+6H2↑

SiH6+4H2O→2Si O 2+7H2↑

盐型碳化物主要有碳化钙(电石)、碳化铝、碳化镁等,这些物质与水反应,发生水解,产生易燃的烃类,放出热量,足以点燃各种生成气体。

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亚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大于5%)等,遇水或潮湿空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的可燃物引起燃烧。

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遇水能剧烈反应,大量水接触会发生爆炸,少量水接触时极易起火,还有过氧化锶,接触少量的水,极易起火。

(2)遇水反应引起燃烧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盐型磷化物主要有磷化钾、磷化钠、磷化镁、磷化锶、磷化铝镁、磷化铝、磷化钙等,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有毒的磷化氢气体,从而引起燃烧。磷化铝和磷化钙是谷物和烟草仓库的熏蒸剂,在仓库熏蒸中,如反应器设置不妥,滴水反应过量,产生热量大,加上磷化氢自燃点较低,极易引起火灾,这方面的教训已有多起。

?金属有机化合物

?如钾汞齐、钠汞齐等,遇潮湿空气和水,能发生放热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引起燃烧并产生高毒的汞蒸汽。

?盐类

?如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低亚硫酸钠遇水或吸收潮湿空气能发热,引起冒黄烟燃烧、放出有毒易燃的二氧化硫。

?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高氯酸、氯磺酸、亚硝基硫酸、三氧化硫、氧氯化铬、五氧化二磷、五氯化磷、三氯化铝(无水)、一氯化碘等,液体外溢,遇潮湿空气或接触周围可燃物,吸收水分,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中1公斤的硫酸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8公斤的水煮开,可燃物很快被碳化而引起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随着燃烧的发展,可燃包装物被引燃,容器破裂,液体外溢增加,恶性循环加剧,灾情不断扩大。

?如1971年某化工厂硫酸仓库因盲目出水,造成29名战士中毒,头发变白,教训深刻。

(3)遇水反应不引起燃烧,但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主要有氯化乙酰、三氯化铝、五氯化锑、氯化铬酰、氯化二苯甲酰、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氧氯化磷、正丙基三氯硅烷、氯化锡、一氯化硫、氯化亚砜、二氯亚砜、四氯化钛、三氯硅烷、三氯三聚氰酸、四氯化砜、四氯化锆、五氟化锑、五氟化溴、三氟化溴、三氟化氯、五硫化二磷等。?这些物质遇水反应会产生氯化氢、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氯化氮、光气等有毒有害气体。

第五节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①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化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按其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氯酸钾、重铬酸钾等。

?②有机过氧化剂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节有毒品

?本类物品指进入肌体后,积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有毒品包括氰化钠、氰化钾、砷酸盐、酚类、氯化钡、硫酸二甲醋及列人危险货物品名的农药等,均属此类。

第七节腐蚀品

?本类物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和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按化学性质分为以下3项。

①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②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

③其他腐蚀品如氯化铜、氯化锌、亚氯酸钠溶液等。

第八节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是指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危险化学品不包括放射性物品,因为其对人的伤害作用与其它种类不同,安全管理措施也不相同。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提供化学品危险特性参数、危害、防护措施、运输、储存、应急行动等方面的知识。

SDS的作用

1、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2、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

3、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及处置各环节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

4、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SDS的十六部分内容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成份、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危险化学品

安全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内容

?燃烧三要素

物质燃烧过程?

液体的闪燃与闪点?

爆炸、爆炸极限?

?粉尘爆炸

燃烧本质和燃烧三要素?

一、燃烧定义和特征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氧化还原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燃烧的特征

?燃烧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是一种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新物质;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发光(或烟)。

三、燃烧的充分条件

1、可燃物和助燃物具有适当的浓度和比例。

A、少量液化气泄漏不能被点燃,浓度达不到爆炸极限,如天然气浓度低于5%。

B、氧气浓度低于14%时,燃着的木块也会自行熄灭。

2、点火源的能量足够。

物质都有各自不同的点火能,点火源能量低于点火能则不能着火。有些物质点火能低,容易被点燃,相反,点或能高的物质不易被点燃。

?在有化工原料(如:苯系物、氢气、乙炔、丙酮、汽油)的场所,人体静电火花就能够引发火灾或爆炸,但静电不可能引起木材着火。

?电火花的能量比静电火花大的多,有其引发的矿山、工厂、住宅、办公室、宿舍的火灾事例很多。

?电焊渣温度达1200℃,一个电焊渣不能引发木材火灾,但大量电焊渣就能够引燃,因为其能量总量大。

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提出以下防火方法:

1.控制可燃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工厂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地方,保证密封避免泄漏,也可采取通风换气的方法;在森林中采用防火隔离林等。

2.隔绝空气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过程,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要充入惰性介质(如氮气、二氧化碳等)保护;隔绝空气储存某些物质等。

3.消除点火源

在易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场所,禁止一切引火源的产生和存在,如采用防爆电气、安装防雷装置、减少静电产生量并泄放静电电荷等。

根据燃烧三要素,可以得出以下灭火方法:

1.隔离法

将尚未燃烧的可燃物移走,使其与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分开;断绝可燃物来源等,燃烧区得不到足够的可燃物就会熄火。

2.窒息法

用不燃或难燃物捂住燃烧物表面;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灌注着火的容器;密闭起火的建筑物的孔洞等,使燃烧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火。

3.冷却法

用水等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当其低于可燃物的燃点时,燃烧就会停止。

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状态不同,燃烧过程也不同。

闪燃与闪点?

?液体挥发速度与温度直接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靠近液面处,或者是一个小的有限空间,蒸气浓度能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蒸气浓度固定不变

?温度低时,蒸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

?温度太高时,蒸气浓度高于爆炸上限

?随着液体温度升高,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当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到爆炸下限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就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在可燃液体的上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液体温度高于闪点温度时,一旦点燃就不会再自行熄灭,燃烧能够持续。

?闪点分为开杯闪点和闭杯闪点

?采用开杯式闪点测定仪时,由于气相空间不能象闭杯式闪点测定仪那样产生饱和蒸气一空气混合物,所以测得的闪点要大于采用后者测得的闪点。

?开杯式闪点测定仪一般适用于测定闪点高于100℃的液体。

?闭杯式闪点测定仪适用于闪点低于100℃的液体。

?闪点是表征可燃液体火灾危险程度的重要参数;

?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火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液体的特性参数,但硫、萘和樟脑等固体在室温或略高于室温的条件下即能挥发或升华,在周围的空气中的浓度达到闪燃的浓度,所以也有闪点。

爆炸现象及其特征

一、爆炸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爆炸的分类

三、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几种爆炸类型

一、爆炸的概念及其特征

?爆炸是指物质的状态和存在形式发生突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使周围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伴随有声或光效应的现象。

?注意:物理爆炸没有发光和烟雾现象。

爆炸的一般特征

①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一次爆炸在瞬间即完成;

②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③发出或大或小的声响;

④爆炸点周围的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体受到冲击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

?按照爆炸的性质分类: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按照爆炸的传播速度分类:

轻爆、爆炸、爆轰;

?按爆炸反应物质分类:

气相爆炸、凝相爆炸、混合相爆炸。

(1)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过程是纯粹的物理变化过程,爆炸前后系统内物质只发生状态变化,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的爆炸。

?是由于内部压力增大,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的破裂,内部压缩的气体瞬间释放出能量。

物理爆炸的例子

1、蒸汽锅炉的爆炸

2、气瓶或压力储罐受热超压爆炸

3、压力管道腐蚀破裂爆炸

4、少量水急速汽化爆炸

注意:物理爆炸泄漏的可燃气体的二次爆炸不是物理爆炸。

(2)核爆炸

?原子核发生聚变或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发生的爆炸为核爆炸。

?本书内容不包括核爆炸。

(3)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于急剧化学反应造成的;

?爆炸过程中产生大量新的高温高压气体,气体高速膨胀引起爆炸。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征——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按爆炸反应物质分类

①纯组元可燃气体热分解爆炸

②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

③可燃粉尘爆炸

④可燃液体雾滴爆炸

⑤可燃蒸气云爆炸

三、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几种爆炸类型

1、简单分解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3、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

4、粉尘爆炸

5、熔盐池爆炸

6、化学爆炸的三要素

1、简单分解爆炸

1、乙炔铜、乙炔银、叠氮化铅、叠氮化银等的分解爆炸

2、气体的分解爆炸

分解爆炸的条件是:

(1)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2)存在火源或热源;

(3)系统初始压力大于分解爆炸临界压力P。

?能够发生分解爆炸的气体包括:乙炔、乙烯、环氧乙烷、臭氧、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

?当气体压力超过某一压力值时,受到触发,即可分解,生成更多摩尔的新气体,同时放出热量,一般说来,分解热在80kJ/mol以上,当压力降至此值时,系统便不发生分解爆炸,这个压力称作该气体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

?为避免乙炔在高压状态分解爆炸,乙炔不是直接压缩进入钢瓶,而是将乙炔气充灌到以丙酮作为溶剂的瓶中。另外,乙炔瓶内装填料,将溶解于丙酮中的乙炔加以分割,进一步减少爆炸的危险。?通常所说的溶解乙炔就是因此而来的。

2、复杂分解爆炸

?主要指**类的物质的爆炸,其爆炸不需要氧气,自身分解出大量的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局部压力剧增。

?硝化甘油的爆炸反应:

发生分解爆炸的化合物大都具有如下基团结构:

—NO2 硝酸盐类物质

—N=N≡N叠氮化合物

—O—N=C 雷酸盐类物质

—ClO3 氯酸盐类

NX3 氮卤化物

—C≡C—乙炔类物质

=N≡N重氮类物质

3、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只有预先与空气或氧气等混合时才能爆炸;

?预混气体从小孔中高速喷出时并点燃时,不爆炸;

?爆炸是不可控的整体快速燃烧过程;

?可燃气体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爆炸,爆炸燃烧速度与浓度有关。

?在化工生产中,可燃气体或蒸气从工艺装置、设备管线、储存容器泄漏到厂房中与空气混合,或空气渗入装有这种气体的设备中,都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种,便会造成爆炸事故。

?化工生产中所发生的爆炸事故,大都是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事故。

?防止泄漏、通风换气、室外布置是主要的防范方法。

5、熔盐池爆炸

?高温的熔盐、铁块、钢水等与少量的水接触的瞬间,水被气化,体积急速膨胀,压力骤然升高。?氧化性的熔盐与有机物接触、混合,发生化学爆炸。

?少量空气骤然受热的膨胀爆炸。

6、化学爆炸的三要素

(1)反应过程必须是放热的

(2)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

(3)反应过程必须有大量的气体生成

混合气体、粉尘的爆炸反应速度都很快。

煤与TNT**相比,就是反应速度的差别。

?1kg的煤块或1kg的煤气的燃烧热都是29000kJ;

?煤块完全燃烧需要10min,而煤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只需0.2s就燃烧完全,所以煤气很容易爆炸。?**TNT的反应热只有4184kJ,明显低于煤炭的燃烧热,但其爆炸时间只有十万分之一秒,分解出的气体可被加热到2000~3000℃,在不大的空间内气体压力可达10~40000MPa。

预混气体的爆炸极限

一、爆炸极限及其机理

二、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三、爆炸极限的测定

四、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

一、爆炸极限及其机理

?定义: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国家标准《消防术语》

?最低浓度——爆炸下限(LEL)

?最高浓度——爆炸上限(UEL)

一氧化碳与空气构成的混合物

遇火源时的燃爆情况

?燃烧与爆炸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同等的概念

爆炸极限

燃烧极限

燃爆极限

?液体在闪点温度下形成的蒸气浓度就是该液体爆炸极限的下限。

?浓度高于上限时的混合气体并不是完全安全的气体。

机理解释

?浓度低于下限时,体系内含有过量的空气,产生的热量少,空气的冷却作用明显,活化中心的销毁数大于产生数,阻止了火焰的蔓延。

?当浓度在上限以上时,含有过量的可燃性物质,空气(氧)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

二、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1)体系的初始温度的影响

升温:下限下降,上限上升

降温:下限上升,上限下降

(2)体系初始压力的影响

?压力增加,分子间距缩小,碰撞几率增加,更容易被引燃,所以爆炸极限随之加宽。

(3)惰性介质的影响

?图3-2-2 甲烷爆炸极限随惰性气体浓度的变化

(4)容器直径的影响

?机理与对燃烧的影响相同

——直径小,利于散热,不利升温

——直径小,利于自由基销毁

?燃烧与爆炸都不能传播的最大直径称为临界直径。

(5)点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

?能量小的点火源不能点燃的气体,用强的点火源就可能点燃;

?在点火源强度较低的范围内成立;

?最小点火能都是指某一确定条件下,比如接近化学计量比例浓度;

?对电压为100V,电流强度为1A的电火花,不能引爆任何浓度的甲烷,当电流增加到2A时,爆炸极限为5.9%~13.6%,而当增至3 A时为5.85%~14.8%。

(6)点火位置的影响

不同火焰传播方向时甲烷的爆炸极限

?火焰向上——5.35%~14.9%

?火焰向下——5.59%~13.5%

?火焰水平——5.40%~14.0%

(7)混合气体中含氧量的影响

?通常给出的爆炸极限值是指在纯粹空气中的测定值;

?如果在空气中引入惰性气体,氧气浓度自然降低;

?可燃气体与纯氧气混合极限范围宽;

?空气可看成是在纯氧中混入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

?惰性气体占的比例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自然越窄,高到一定程度时,爆炸范围消失。

三、爆炸极限的测定

图3-2-3 爆炸极限测定装置

1.循环泵;

2.接水银压力计;

3.电极;

4.爆炸管;

5.阻火网;

6.接空气;

7.接试样;

8.接真空泵;

9.排入大气

四、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

(1)估计物质的燃烧爆炸危险性大小

(2)作为工厂设计的依据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的通风系统、防爆电气的选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值确定等,都需要知道所涉及到的燃爆气体的爆炸极限。

(3)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

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一、爆炸极限数据的获取方法

二、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三、三元组分爆炸范围图

一、爆炸极限数据的获取方法

(1)查阅手册或其他资料查到的只是纯物质的爆炸极限数据。

(2)进行测试采用《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进行实际测定,得到实际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值。

(3)进行计算利用现有的计算公式计算纯物质和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

?计算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更有实际意义。

二、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1)根据闪点计算爆炸极限下限

(2)根据完全燃烧时化学计量浓度近似计算

(3)根据爆炸下限计算爆炸上限

(4)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估算爆炸极限

(5)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Le Chatelier公式)

(6)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7)压力下爆炸极限的计算

(1)根据闪点计算爆炸极限下限

?液体闪点温度下,液面上平衡的蒸气浓度就是液体的爆炸极限下限,蒸气分压与浓度成正比。(2)根据完全燃烧时化学计量浓度近似计算

?C0——气体在完全燃烧时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浓度;

?no——一个气体分子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分子(O2)数;

?0.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数。

L下=0.55C0

?乙烷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C2H6+3.5O2—→2CO2+3H2O

?所需氧分子数no =3.5,所以

?爆炸下限为:L下=0.55×5.66%=3.11%

(3)根据爆炸下限计算爆炸上限

?此法主要适用于链烷烃在空气中爆炸上限的计算。

(4)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估算爆炸极限

?适用于脂肪族烃类化合物

?碳原子数越多,下限越低

(5)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Le Chatelier公式)

?Lm——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上限或下限),%;

?Li ——第i种组分的爆炸极限(上限或下限),%;

?Vi ——第i种组分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

?适用于只由可燃气体组成的可燃混合气体。

某天然气的组成如下:甲烷80%(爆炸极限5.3%~15%)、乙烷15%(3.0%~16%)、丙烷4%(2.1%~9.5%)和丁烷1%(1.5%~8.5%),计算混合气体爆炸极限。

(6)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①Le Chatelier公式法

首先把每一种可燃气体的百分浓度变成在可燃气体中的百分数,再代入公式中计算即可。

?例如:某回收煤气的组分平均含量为:

组分气体名称 CO CO2 N2 O2 H2

体积百分比,% 58 19.4 20.7 0.4 1.5

求该煤气的爆炸极限。

?解:煤气中CO和H2为可燃气体,其它为不燃气体。CO和H2的体积百分比之和为:58%+1.5%=59.5%,它们占可燃气体的百分比分别为:

V(CO) = 58/59.5×100 = 97.48%

V(H2) = 1.5/59.5×100 = 2.52%

查表3-2-2得爆炸极限:CO为12.5%~74.2%,H2为4.1%~74.0%。把数据代入3-3-9式

?②经验公式法包括惰性气体在内的极限

(7)压力下爆炸极限的计算

? CH4 L上=56.0(p—0.9)0.040

? C2H6 L上=52.5(p—0.9)0.045

? C3H8 L上=47.7(p—0.9)0.042

? C2H4 L上=64.0(p—0.2)0.083

? C3 H6 L上=43.5(p—0.2)0.095

? p为压力,单位为atm

?(1atm = 0.101325MPa)。

三、三元组分爆炸范围图

图3-3-1 三元组分混合气体三角坐标图

图3-3-2 三种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图

图3-3-4 空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组分爆炸范围图

在空气中,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3%~15%,CO为12.5%~74.2%

粉尘爆炸

一、粉尘爆炸的条件

二、粉尘爆炸的特点

三、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四、粉尘爆炸的预防与控制

一、粉尘爆炸的条件

(一)粉尘本身是可燃的(包括无机和有机两类粉尘)

(二)粉尘以一定浓度悬浮在空气中

(三)悬浮粉尘浓度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爆炸

二、粉尘爆炸的特点

(一)粉尘爆炸的机理

1.气相点火机理

?粉尘点火过程分为颗粒加热升温、颗粒热分解或蒸发汽化以及蒸发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并发火燃烧三个阶段,

?首先,粉尘颗粒通过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等方式从外界获取能量,使颗粒表面温度迅速升高;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颗粒迅速发生热分解或汽化形成气体;

?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气相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热,并使相邻粉尘颗粒发生升温、汽化和点火。

?粉尘气相点火机理与可燃气体/空气混合物点火机理基本相同。

?有机粉尘就像“储存”可燃气体的质点,高温是释放条件。

2.表面非均相点火机理

?首先,氧气与颗粒表面直接发生反应,使颗粒发生表面点火;

?然后,挥发分在粉尘颗粒周围形成气相层,阻止氧气向颗粒表面扩散;

?最后,挥发分点火,并促使粉尘颗粒重新燃烧。

(二)粉尘爆炸的特点

1. 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

2. 粉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略小于气体,但爆炸压力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都较慢。

3. 易发生二次爆炸。

4.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

5.燃烧不完全,易产生CO。

6.爆炸下限为20~60g/m3。

三、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一)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粉尘的粒度和浓度

(三)可燃气体和惰性成分的含量

(四)粉尘的爆炸环境条件

(五)火源强度或点火方式

(六)容器的容积

(一)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

?可燃挥发份含量

?燃烧热高低

?释放挥发份的难易程度

?挥发份的最小点火能高低

图3-6-2 粉尘的爆炸压力、升压速度与挥发份含量之间的关系

图3-6-3 粉尘燃烧热对爆炸性能的影响

1、2,4,6一三硝基苯酚;

2、三硝基萘;

3、蒽;

4、萘

(二)粉尘的粒度和浓度

图3-6-4 不同粒度的铝粉爆炸试验结果

?粉尘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在空气中的分散度越大且悬浮的时间越长,吸附氧的活性越强,氧化反应速度越快,因此就越容易发生爆炸:

?最小点火能和爆炸浓度下限越小;

?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度相应越大。

?粒径大于400 m)时才具有爆炸能力。μm的聚乙烯、面粉及甲基纤维素等粉尘不能发生爆炸;而多数煤尘粒径小于1/10~l/15mm(67-100 μ

?可燃粉尘必须在其浓度处于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其最易被点爆的浓度一般高于其完全燃烧化学计量浓度的2~3倍。

?在一定粒径条件下,粉尘浓度越高,其着火温度越低,但这种影响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图3-6-5 浓度对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度的影响(苯甲酸粉尘)

图3-6-6 镁粉着火温度与浓度的关系

(三)可燃气体和惰性成分的含量

?当可燃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中混入一定量的可燃气体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显著增大;

?具体体现为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而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度提高。

m)μ丙烷含量对聚氯乙烯粉尘(125

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的影响

m)μ丙烷含量对聚氯乙烯粉尘(125

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度的影响

当可燃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中混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时,降低氧含量,缩小粉尘爆炸的浓度范围,降低粉尘爆炸的压力及升压速度。

?可燃粉尘中混入惰性粉尘也会使其爆炸性能削弱甚至丧失,这是因为惰性粉尘具有冷却效界和抑制悬浮效果,有的惰性秘尘还具有负催化作用。

氧浓度和爆炸压力、升压速度及爆炸速度之间的关系

惰性粉尘对可燃粉尘爆炸性能的影响

(四)粉尘的爆炸环境条件

?环境的水分和温度

?水分起着附加不燃成分的作用;

?水分能粘结小颗粒粉尘,降低粉尘的分散度和缩短其飘浮时间;

?水分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阻止粉尘的燃烧化学反应;

?水蒸气占据空间,稀释环境中的氧浓度而降低了粉尘的燃烧速度。

?水分的这种削弱作用随着其含量增大而增强。

(五)火源强度或点火方式

?火源温度越高、与可燃粉尘/空气混合物的接触时间越长或其能量越大,则粉尘越容易发生爆炸。

?表3-6-5所列的数据表明:火源较强时,粉尘的爆炸下限较低。

粉尘爆炸下限与着火源的关系

点火方式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

(六)容器的容积

容器容积对煤尘爆炸时间的影响

对粉尘爆炸“三次方定律”有效性的验证

?如果容器容积不小于0.04m3,“三次方定律”对粉尘爆炸也完全适用,即:

四、粉尘爆炸的预防与控制

(一)粉尘爆炸的抑制

(二)设置防爆泄压装置

预防粉尘爆炸,降低后果的措施

?抑制粉尘的形成

?消除引爆源

?惰性气体保护

?设置泄压装置

?遏止爆炸发展

(一)粉尘爆炸的抑制

?粉尘爆炸抑制装置能在粉尘爆炸初期,迅速喷洒灭火剂,将火焰熄灭,遏止爆炸发展。

?由爆炸探测机构和灭火剂喷洒机构组成。

?探测机构必须反应迅速、动作准确,以便快速探测爆炸的前兆并发出信号;

?灭火剂喷洒机构接受探测机构发出的、并经扩大的信号后,立即启动,喷洒灭火剂。

爆炸抑制装置

1.压力传感器;

2.扩大器;

3.抑制器;

4.正常爆炸压力曲线;

5.抑制后爆炸压力曲线

(二)设置防爆泄压装置

?在设备或厂房的适当部位设置薄弱面(泄压面),借此可以向外排放爆炸初期的压力、火焰、粉尘和产物;

?目的是降低爆炸压力,减小爆炸损失,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此类安全措施属于设置薄弱环节。

防爆泄压原理图

化工安全

第二章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

预防事故发生的¡°三E原则¡±

?工程(Engineering)技术措施

——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教育(Education)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Enforcement)措施

——管理上的缺陷

?此处只介绍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有:

(1) 加大保险系数法——“安全裕度”。

(2) 取代高危险机物法。

(3) 危害因素隔离法。

(4) 能量屏障法。

(5) 机电联锁法。

(6) 安全距离法。

(7) 薄弱环节法。

(8) 惰性介质保**。

(9) 个体劳动防**。

(10) 高危作业采用机械手或机器人。

(11) 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第一节排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

1、取代或控制用量

?在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品,

其中还有一部分对人体有毒。

?在萃取、吸收等单元操作中,采用的多为易燃有机溶剂。

?用燃烧性能较差的代替易燃溶剂。

?选择燃烧危险性较小代替危险性大的

?沸点和蒸气压数据是重要依据。

?醋酸戊酯、丁醇、戊醇、乙二醇、氯苯、二甲苯等都是沸点在110℃以上燃烧危险性较小的液体。

?氯的甲烷及乙烯衍生物,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为不燃液体,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可燃液体。

?在生产过程中不用或少用可燃可爆物质,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为生产创造安全条件值得考虑的方法,但是这只有在工艺上可行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防止泄漏

?基本措施——密闭或密封,防止泄漏。

?防止外泄——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逸出;

?防止漏入——真空设备,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

?防止直接挥发——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的;

?防止容器破碎——不耐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尽量少用法兰连接,多用焊接;

?输送危险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盛装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底部尽可能不装阀门,腐蚀性液体应从顶部抽吸排出。

?尽量使用磁浮式液位计,如用玻璃管液位计,要装设结实的保护,以免打碎玻璃,漏出易燃液体,应慎重使用脆性材料。

?对密封性不能保证的系统,采用负压操作可防止爆炸性气体逸入厂房,但在负压下操作,要特别注意设备清理打开排空阀时,不要让大量空气吸入。

接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铵、漂白粉等生产的传动装置部分的密闭性能必须良好;?转动轴密封不严会使粉尘与油类接触;

?要定期清洗传动装置,及时更换润滑剂,防止粉尘渗进变速箱与润滑油相混,由于蜗轮、蜗杆摩擦生热而引发爆炸。

3、通风排气

?气体、蒸气或粉尘泄漏、渗漏到室内;

?完全依靠设备密闭,消除可燃物在厂房内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往往借助于通风来降低车间内空气中可燃物的浓度。

?通风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按换气方式也可分为排风和送风;

?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通风排气的效果要满足两个要求,

一是防火防爆,

二是避免人员中毒。

?当仅是易燃易爆物质存在时,其在车间内的容许浓度可在爆炸极限下限的25%;

?燃气检测报警探测装置的报警值一般也设定在此浓度;

?对于存在既易燃易爆又具有毒性的物质,应考虑到在有人操作的场所,其容许浓度应由毒物在车间内的最高容许浓度来定,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比爆炸下限要低得多。

例如:CO

1、按照可燃气体:CO的爆炸下限是12.5%,按照可燃气体检测,其一级报警值应设定在12.5%×25%=3.13%;

2、按照有毒气体:CO的最高允许浓度为50ml.m-3,约为0.005%,按照有毒气体设置报警值应为低

于0.005%。

3、在有毒气体存在的场所,检测器报警值必须按照有毒气体的要求设置报警值。

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强制换气。

?不管是采用排风还是采用送风方式,都要避免气体循环使用,保证进入车间的为纯净的空气。?排放口高出车间的高度。

?排除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粉尘和容易起火的碎屑的排风系统,要先选用恰当的方法对空气进行除尘净化,其除尘器装置也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

?局部通风常用于某一个环境恶化工作岗位,比如小工件的喷漆作业、磨光工序,有毒气体或粉尘浓度特别高,局部的强制通风可以保证工作位置的空气质量。

?对局部通风,应注意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防止在低洼处积聚;密度比空气小的要防止在高处死角上积聚。

?一般情况下,排除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排气口要设在低处;相反,排除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气口要设在高处或顶部。

4、惰性化(处理)

?惰性化的两种情况:

?①向已经存在可燃气体的容器或设备中充入惰性气体,稀释或吹走可燃气体;

?②准备投入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设备,通入可燃气体,降低氧气浓度。

?目的:

?①使可燃气降至可燃下限以下。

(O2)低于最小氧气浓度(MOC)。??②使系统内氧气的浓度

最小氧气浓度

?);低于这个百分比,火焰就不能传播。?最小氧气浓度是指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和中氧气所占的百分比(体积分数

?最小氧气浓度实质上是易燃物料的加工中氧的最高允许浓度。

?如:半水煤气中氧气浓度控制在0.5%以下,达到0.8%自动停车。

?如果没有实验数据,则可通过燃烧反应的化学计算式及可燃下限(爆炸下限)来估算最小氧气浓度。最小氧气浓度的计算式为:

[ 例] 求丙烷(C3 H8 )在空气中燃烧的最小氧气浓度。

解:写出化学反应式:C3H8+5O2 —→ 3CO2+4H2O

平衡的化学反应式中丙烷的物质量为1mol,氧的物质量为5mol,查得丙烷在空气中的燃烧下限L下=2.2%,计算得

(O2)?计算说明,在反应系统内加入氮气至<11%时,就可以阻止丙烷的燃烧。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碳氢化合物。

?大多数可燃气体的最小氧气浓度约为10%,大多数粉尘的最小氧气浓度约为8%。

?(O2)控制在6%左右。?(O2)=10%,则将?如果用惰性气体对容器内混合可燃气进行惰性化,使氧气浓度降至安全浓度,一般控制点比最小氧气浓度低4个百分点,即如果最小氧气浓度为(1) 惰性化方法之一——覆盖隔离

?设备内,液相上方的气相空间保持惰性氛围,需要系统设置具有自动添加惰性气体的装置,以确保氧气浓度始终低于最小氧气浓度。

?自动控制-监测与通气装置联动。

?设有连续测定系统氧浓度的在线分析仪,设定系统氧气浓度的控制点,当氧气浓度接近最小氧气浓度控制点时,添加惰性气体的控制系统启动或调解通气量。

(2) 惰性化方法之二——置换

?置换是在开、停车或动火维修时常用的使容器惰性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真空抽净法,即将容器抽真空,直至达到预定的真空状态,接着充入惰性气体(如N2)至大气压,再抽真空、充N2,直至容器内达到预定的氧气浓度。

压力净化法

?压力净化法,即向容器中加入加压的惰性气体直至扩散到整个容器后,气体再排入大气,直到容器压力降至大气压,一般要要进行几次循环才能使氧含量降至预定浓度。

压力惰性化过程压力与气体组成的变化

三元组分图及最小氧气浓度

第m次充压后氧气的摩尔分数为:

氧气控制浓度、充气压力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惰性气体用量的理论计算

吹扫净化法

?吹扫净化法,吹扫净化法最简单,将惰性气体从容器的一个口加入,而混合气从容器的另一个口排入大气,注意不能有死角。

?如果设备不宜用真空抽净及压力净化法时,即可使用这种方法。

?企业中将吹扫净化操作称为“扫线”

稀释惰化法

?通入惰性气体的同时放出混合气体;

?相当于对氧气进行稀释;

?适用于大型储存容器,如气柜、储罐等。

?置换所用的惰性气体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氮气、二氧化碳、净化的烟道气为常用的置换气体,有时也用水蒸气以及卤代烃等燃烧阻滞剂。

?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来清除。设备和管道吹扫完毕并分析合格后,应及时加盲板与运行系统隔离。

5、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温度、压力、流量、投料比、物位等工艺参数,

?实现化工生产过程预定目的主要参数,是进行工艺和设备设计的基础参数。

?生产过程中,实际的参数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在此范围内不仅可以顺利完成生产,而且是安全的,如果超出安全范围则可能使设备实效、物料可能发生不希望的变化,也就是发生事故。

(1)温度控制

①移出反应热

②防止搅拌中断

③正确选用传热介质

④热不稳定物质的处理与储存

①移出反应热

?移出反应热就是通常说的冷却。

?硝化、磺化、氧化、氯化、水合或聚合等反应过程多是放热反应,尤其是硝化反应属于强放热反应。

?为了保持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稳定进行,通常需要移去一定比例的反应热。

?裂解、脱氢、脱水等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来维持适宜的反应温度。

?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是典型的放热反应。环氧乙烷沸点低,只有10.7℃,而爆炸范围极宽,3%—100%,没有氧气也能分解爆炸。

?此外,杂质存在易引发自聚放热,使温度升高;遇水发生水合反应,也释放出热量。

?如果反应热不及时移出,温度不断升高会使乙烯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引发爆炸。

?合成硝基苯的反应为硝化反应,原料为苯、浓硝酸及硫酸,如果反应温度过高,不仅硝酸会分解放出二氧化氮气体而造成冲料、硝硫混酸遇到有机物将引起燃烧,而且温度过高会生成比硝基苯更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物质——二硝基苯。

?移出反应热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传热把反应器内的热量由流动介质带走,常用的方式有夹套、蛇管冷却等。

?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有时要利用反应热加热(预热)低温的物料。

?目前,强放热反应的大型反应器,普遍配装有废热锅炉,靠废热蒸汽带走反应热,同时废热蒸汽作为加热源可以利用。

②防止搅拌中断

?搅拌能加速物料的扩散混合,使反应均匀进行,反应器内温度也均匀,有利于温度控制和反应的进行。

?如中途停止搅拌,物料不能充分混匀,反应和传热不良,未反应物料大量积聚,局部反应温度骤升,或当搅拌恢复时则大量反应物迅速反应,往往造成冲料,甚至酿成燃烧爆炸事故。

?一般情况下,搅拌停止则立即停止加料,在恢复搅拌后,应待反应温度趋于平稳时再继续加料。?如果必要,可以在设计时应考虑双路供电。

?氨基磺酸的生产原料为尿素和发烟硫酸,合成过程中把尿素均匀加到热的发烟硫酸中,反应过程中伴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如果中途停止搅拌,且未停止添加尿素,则会造成冲料事故,喷出的发烟硫酸对人、对设备都是严重的威胁。

③正确选用传热介质

?传热介质就是热载体,常用热载体有水蒸气、热水、过热水、联苯醚、熔盐和熔融金属、烟道气等。

?选用热载体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热载体不能与反应物、溶剂、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热载体不能在传热面上发生聚合、缩合、凝聚、炭化(结焦)等结垢现象;高沸点热载体中不能混入低沸点液体,如联苯混合物(73.5%联苯醚和26.5%联苯)中的水。

?换热器内传热流体宜采用较高流速,这样既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又可以减少污垢在传热表面的沉积。

④热不稳定物质的处理与储存

?热不稳定物质指分解温度低和自燃点低的物质。

?在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降温、隔热和避免阳光直晒,始终控制在安全温度范围内。

?H发泡剂烘房温度超过90℃时就可能起火;

?甲脒亚磺酸纯品烘干温度达到110℃时分解;

?烟花爆竹药粉在高温季节晾晒会爆炸。

?乙醚在储存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在蒸馏乙醚时会生成极不稳定、易猛烈爆炸的亚乙基过氧化物,因此要控制其发生和积累,必要时分离脱除。

?电石中常含有磷化钙,磷化钙与水产生磷化氢,磷化氢遇空气能自燃,可导致乙炔-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因此在乙炔生产中要求磷含量不超过0.08%。

(2)控制投料速度和料比

?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速度过快,放热速率也快,放热速率超过设备移出热量的速率,热量急剧积累,可能出现“飞温”和冲料危险。

?物料配比极为重要,这不仅决定着反应进程和产品质量,而且对安全也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松香钙皂的生产,是把松香投入反应釜内,加热至240℃,缓慢加入氢氧化钙,生成目的产物和水,水在高温下变成蒸气。

?投入的氢氧化钙如果过量,水的生成量也相应增加,生成的水蒸气量过多而容易造成跑锅,与火源接触有可能引发燃烧。

?丙烯直接氧化制取丙烯酸,在氧化反应时,丙烯在丙烯-空气-水蒸气系统中其爆炸范围如图3-1-1所示。一旦加料或反应失控,则丙烯浓度就会发生变化,有可能进入爆炸范围,从而引起爆炸,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料速和料比。

(3)压力控制

?控制了反应温度和流速、料比一般就能够控制住压力。

(4)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险装置

①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其功能分为以下四类:自动检测系统;自动调节系统;自动操纵系统;自动讯号、联锁和保护系统。

?自动检测系统是对机械、设备或过程进行连续检测,把检测对象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料成分等讯号,由自动装置转换为数字,并显示或记录出来的系统。

?自动调节系统是通过自动装置的作用,使工艺参数保持在设定值的系统。

?小氮肥的煤气发生炉,

?造气过程由制气循环的六个工序组成。

?整个过程是由气动执行机构操纵旋塞做两次正转和两次逆转90°实现的。

?电子控制器按工艺要求发出指令,程序控制的气动机构做二次正转和二次逆转,并且在二次回收、吹风、回收三处打开空气阀门,在其余各处关闭空气阀门,阻止空气进入气柜,防止氧含量增高而发生爆炸。

②信号报警、保险装置和安全联锁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可配置信号报警装置,情况失常时发出警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报警装置与测量仪表连接,用声、光或颜色示警。

?例如在硝化反应中,硝化器的冷却水为负压,为了防止器壁泄漏造成事故,在冷却水排出口装有带铃的导电性测量仪,若冷却水中混有酸,导电率提高,则会响铃示警。

保险装置

?保险装置则能在危险状态下自动消除危险状态。

?例如氨的氧化反应是在氨和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边缘进行的,在气体输送管路上应该安装保险装置,以便在紧急状态下切断气体的输入。

?在反应过程中,空气的压力过低或氨的温度过低,都有可能使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提高,达到爆炸下限。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装置就会切断氨的输送,只允许空气流过,因而可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安全联锁

?安全联锁就是利用机械或电气控制依次接通各个仪器和设备,使之彼此发生联系,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例如硫酸与水的混合操作,必须先把水加入设备,再注入硫酸,否则将会发生喷溅和灼伤事故。?把注水阀门和注酸阀门依次联锁起来,就可以达到此目的。

?某些需要经常打开孔盖的带压反应容器,在开盖之前必须卸压。频繁的操作容易疏忽出现差错,如果把卸掉罐内压力和打开孔盖联锁起来,就可以安全无误。

6、可燃气体检测与报警

?在生产、使用、储存可燃气体和易挥发可燃液体的场所,一旦发生泄漏则应该及时发现,监测(检测)报警装置的作用就是随时检测可燃气体以及蒸汽的浓度,达到报警浓度就发出报警信号,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达到可燃可爆浓度,或者防止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有时设备泄漏孔或缝很小,泄漏量也比较少,追踪或定位泄漏源(点)也是检测装置应该完成的任务。

(1)可燃气体检测器分类

?按照使用位置分类

?固定式检测器(装置)的安装位置固定,就犹如一个监视岗哨,检测位置和范围是固定的,主要用于固定装置的监测;

?便携式检测器(仪)可以随着检测人员或移动的设备而变换检测位置,对于场所不固定的检测,或泄漏后扩散范围的检测灵活方便。

按照采样方式分类

?分为吸入式仪器和扩散式仪器,前者的响应时间应小于30s,后者的响应时间应小于60s。

按照传感器的原理分类

按照检测器中传感器的原理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高分子气体传感器

?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

测爆仪(如热催化原理测爆仪、热导原理测爆仪、气敏原理测爆仪等)也是根据与此相同的工作原理

设计的。

①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

?这种传感器主要使用半导体气敏材料。

?按照检测气敏特征量方式不同分为电阻式和非电阻式两种。

?电阻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通过检测气敏元件电阻随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而工作的。主要使用金属氧化物陶瓷气敏材料。

?例如:WO3气体传感器可检测NH3的浓度范围为5ppm~50ppm,ZnO-CuO气体传感器对200ppm的CO非常敏感。

?非电阻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利用气敏元件的电流或电压随气体含量而变化的原理工作的。?主要有MOS二极管式和结型二极管式,以及场效应管式气体传感器。

?检测气体大多为氢气、硅烷等可燃气体。

②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使用固体电解质气敏材料做气敏元件。

?其原理是气敏材料在通过气体时产生离子,从而形成电动势,测量电动势从而测量气体浓度。?由于这种传感器电导率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打入了石化、环保、矿业等各个领域,仅次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如测量H2S的YST-Au-WO3、测量NH3的NH+4CaCO3等。

③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可分为直接接触燃烧式和催化接触燃烧式两种。

?工作原理:气敏材料在通电状态下,可燃性气体氧化燃烧或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电热丝升温,从而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测量电阻变化从而测量气体浓度。

?这种传感器只能测量可燃气体,对不燃性气体不敏感。

?例如,在Pt丝上涂敷活性催化剂Rh和Pd等制成的传感器,具有广谱特性,即可以检测各种可燃气体。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在环境温度下非常稳定,并能对爆炸下限的绝大多数可燃性气体进行检测,普遍应用于石油化工厂、造船厂、矿井隧道、浴室、厨房等处的可燃性气体的监测和报警。

④高分子气体传感器

?高分子气敏材料在遇到特定气体时,其电阻、介电常数、材料表面声波传播速度和频率、材料重量等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主要有酞菁聚合物、LB膜、苯菁基乙炔、聚乙烯醇-磷酸、聚异丁烯、氨基十一烷基硅烷等。?高分子气敏材料由于具有易操作性、工艺简单、常温选择性好、价格低廉、易与微结构传感器和声表面波器件相结合,在毒性气体和食品鲜度等方面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所用材料的气敏特性,这类传感器可分为:

?通过测量气敏材料的电阻来测量气体浓度的高分子电阻式气体传感器;

?根据气敏材料吸收气体时形成浓差电池,测量电动势来确定气体浓度的浓差电池式气体传感器;

?根据高分子气敏材料吸收气体后声波在材料表面传播速度或频率发生变化的原理制成的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

?根据高分子气敏材料吸收气体后重量变化而制成的石英振子式气体传感器等。

?高分子气体传感器具有对特定气体分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结构简单,能在常温下使用,可以补充其它气体传感器的不足。

⑤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

(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 PID)

?光离子化检测仪可以做成类似手持式对讲机大小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portable gas detector)?用于较宽浓度范围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的现场测定。?同时也可测定H2S、CS2、NH3、H3As、H3Se、Br2、I2等气体。

?即不仅可以用于测定可燃气体,也可以测定有机和无机有毒气体。

光离子化检测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199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还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危险性类别、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 2 引用标准 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3 分类 3.1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 3.1.1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1.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1.3 第3类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1.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

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3.1.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3.1.6 第6类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3.1.7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Bq/kg的物品。 3.1.3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3.2 对于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它们的主要危险特性进行分类,见附录A(补充件)。 在附录A中,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和分项。对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给出了它们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或结构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4 标志 4.1 标志的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见附录B(补充件)。 4.2 标志的图形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第5类

目录 5.1类氧化剂 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 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 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 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 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 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 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 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 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12) 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 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 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 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 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 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 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 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

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 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 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 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 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 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 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 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 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 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 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 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 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 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 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 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 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 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 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 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 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行业资料:________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 2 页共 7 页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 第 3 页共 7 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 (1)

目录 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 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 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 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 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 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 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 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 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 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 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 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 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 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 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 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 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

表- 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 表- 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 表-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 表- 甲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 表- 甲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 表- 甲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 表- 甲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 表- 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 表- 乙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 表- 乙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 表-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 表- 乙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表- 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 表- 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 表- 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 表-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 表- 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 表- 钛酸(四)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 表- 钛酸(四)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 表- 钛酸(四)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 表- 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

IN-第078-034号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本标准(GB13690-1992)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在附录部分列出了997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表中给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该标准已于2010年5月1日作废,被《GB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代替。 中文名: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标准号:GB13690-1992 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2-09-28 实施日期:1993-07-01 更新日期:2009-07-09 目录 1. 1 内容范围 2. 2 引用标准 3. 3 分类 4. 4 标志 5. 5 危险特性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内容范围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在附录部分列出了997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表中给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引用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63℃的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 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 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 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 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其本身不一定可燃, 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 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第6类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 累积达一定的量, 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 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 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 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 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doc

项目 标识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甲烷理化特性表 内容 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 危险货物类别第类易燃气体 分子量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 74-82-8 UN 编号197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 (℃) 燃烧热 (kJ/mol)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kPa) ℃ ) 相对密度 (水=1) (-164 ℃) 临界温度 (℃ ) 相对密度 (空气 =1) 临界压力 (MPa) 火灾危险类别甲类稳定性 闪点 (℃) -188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条件 爆炸下限 (V/%)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爆炸上限 (V/%) 15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包装与储存运输 毒性与健康 危害性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运输注意事项 接触极限 毒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 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类别052 钢质气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中国 MAC(mg/m 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 3):300 TLVI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 烷达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 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防护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吸入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危险化学品分类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 险化学品目前常见并用途较广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危险化学品共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1、3、4项包含危险化学品,2、5项专指弹药,这里不作介绍。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盖章)注:本表格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自行设置续表,格式和内容要求应与本表一致。

填表说明: 1.为保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统一性,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当危险化学品单位存在两个以上重大危险源时,应分别填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2.填报单位为重大危险源生产运行所在的产业活动单位或法人单位。 3.重大危险源名称以重大危险源主要生产装置名称或项目立项名称命名。当企业整个厂区构成一个重大危险源时,可以以企业名称(厂区)方式命名。 4.重大危险源投用时间为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场所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日期。当重大危险源所涉及的各装置、设施或场所投入生产使用的日期不同时,按投用最早的日期填写。 5. 化工(工业)园区为重大危险源所在的化工园区、工业园区或主导产业包含化工(包括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开发区,不属于以上所列情形的则应填“否”。 6.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情况,应填写重大危险源四周最近的重点防护目标(标明方位)及最近距离。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为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装置、设施的边缘到周边重点防护目标边缘的最近距离。周边重点防护目标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附件2表1中所列出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 7.厂区边界外500m范围内人数估算值,根据对厂区周边500m范围内建筑、设施或单位内存在的人员数量进行估算。 8.近三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为填报之日起之前三年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应包括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和事故原因等内容。 9.危险化学品名称应按《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名称填写,当该危险化学品为混合物时,应标注各成分所占质量百分比。危险性类别按《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类别填写。UN编号为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中给出的编号。生产用途是指该危险化学品主要为①原料(包括辅料),②中间产物,③产品,④其它。单个最大容器是指储存该危险化学品数量最多的单个储罐、设备、容器或仓储间,其操作温度、压力应填写最高操作温度和压力。分级指标R值的计算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危险化学品存量是该危险化学品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对于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间,危险化学品存量是容器、设备或仓储区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存量与设计最大存量中的较大者。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1、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③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 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氯化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氯化锡)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四氯化锡(无水);氯化锡 英文名:Tin tetrachloride;Stannic chloride 分子式:SnCl4 分子量:260.53 CAS号:7646-78-8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金属卤化物。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液体,固体时为立方结晶。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制造,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脱水剂。也少量用于电镀工业。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在医生指导下擦去皮肤已凝固的熔融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志

根据标准(GB13690-1992)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一分类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 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63℃的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

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 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第6类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二标志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版)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25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版)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

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66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 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 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

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 23601 评论:1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0日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等火药,黑火药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根据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以下9个类别: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五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质,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对于那些具有多种危险属性的化学品,一般按照“择重入列”的原则进行分类,即按照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属性进行分类。在“类别”下面又细分有“项别”。 一、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并产生高压冲击波(发生爆炸)对周围物体造成破坏的化学品。又分为6各项别,其爆炸危险性依序降低。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雷管、炸药、苦味酸、硝化甘油等。2、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燃烧弹、催泪弹等。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非起爆导火索、点火引信、苦胺酸钠等。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安全导火索、爆炸式铆钉等。5、有整体爆炸危险但非常不敏感物质本项包括有整体爆炸危险性,但非常不敏感以致在正常运输条件下引发或由燃烧转为爆炸的可能性很小的物质。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本项包括仅含有极端不敏感起爆物质、并且其意外引发爆炸或传播的概率可忽略不计的物品。但是该项物品的危险仅限于单个物品的爆炸。 其危害:人有生命危险和物体被破坏。对这类危险品,只有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爆炸,是无法扑救的。对于扑救爆炸品火灾,禁用酸碱灭火器,切忌用沙土覆盖,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可用水或其他灭火器灭火,施救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 二、气体指在50度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20度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本类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它类别物质的蒸气的混合物、充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本类根据气体在运输中的主要危险性分为3项。1、易燃气体如压缩或液化的乙胺、一氧化碳、甲烷等。2、非易燃无毒气体如窒息性气体(氮气)、氧化性气体(氧气)或不属于其他项别的气体。3、毒性气体如液氯、液氨等,对人类健康有较强的危害性。 其危害性:1、易燃易爆。2、流动扩散。3、受热膨胀、气压升高。4、易产生或聚集静电。 5、腐蚀毒害。 6、窒息。 7、氧化。 事故处理:发生泄漏时,阀门松动漏气应立即拧紧;如无法关闭时,可将气瓶浸如冷水中;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应将裂口部位朝上。气瓶着火时,应尽快将气瓶移出火场,若搬运不及,应向钢瓶浇洒大量冷水冷却钢瓶降温,或将钢瓶投入水中使之冷却,以防钢瓶高温引起爆炸,同时将周围气瓶和可燃物搬离现场。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灭火、扑救有毒气体或处理气瓶泄漏时,应戴防毒面具或站在上风处和钢瓶侧面。 三、易燃液体指1、闭杯实验闪点小于等于60.5度、易于燃烧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如汽油、乙醛、丙酮、苯、甲醇、环乙烷、氯苯、苯甲醚、乙烯防腐漆等,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2、液态退敏爆炸品。 其危害:1、易燃。2、爆炸。3、热膨胀。4、流动扩散。5、易产生或聚集静电。6、有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