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鉴别诊断及防控《猪业科学》2011年12期)

3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鉴别诊断及防控《猪业科学》2011年12期)

3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鉴别诊断及防控《猪业科学》2011年12期)
3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鉴别诊断及防控《猪业科学》2011年12期)

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

曲向阳1,3 周小兵2张璇 1 李喜焕 1 姚火春3*

(1. 美国礼来亚洲公司上海代表处,上海,200021; 2.上海农场畜牧水产公司,江苏大丰,241002; 3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

中图分类号: S 85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摘要:多种因素可引致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但因临床表现相似,常无法及时正确诊断而贻误治疗时机。本文针从致病因素、鉴别诊断与防控策略等三个方面对生长育肥猪的出血性下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猪出血性下痢;急性回肠炎;猪痢疾;猪鞭虫病;胃溃疡;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Bloody Diarrhea

in Grower and Finisher Pigs

QU Xiangyang1,3 ,ZHOU Xiaobin2 ZHANG Xuan1,LI Xihuan1,YAO Huochun3*

(1. Elanco China, Shanghai, 200021, China ; 2.Shanghai Livestock and Aquiculture Company, Dafeng,

241002,China; 3.Veterinary Medicine College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Many factors can cause bloody diarrhea of grower and finisher pigs. But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different diseases are similar.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them. This article reviewed and differentiated the different bloody diarrhea from the view of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ur swine industry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Bloody diarrhea; Acute ileitis; Swine dysentery; Trichuriosis; Gastric ulcer; Salmonellosis; Hemorrhagic bowel syndrome;Differential diagnosis;

猪出血性下痢是指由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其它因素所导致的猪只粪便中含有黑色、酱油色、红色血液的一类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发生在生长育肥阶段(见表1),通常突然发病,严重时会导致猪只血液大量流失,体表苍白、贫血,甚至突然死亡。入夏以来,笔者接诊过6起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病例,因其病因较多,而临床表现又相似,常易混淆而误诊,贻误诊断时机。在这6例出血性下痢诊治的基础上,对导致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多种疾病进行了病因分析、鉴别诊断、防控措施推荐,以期为养猪同行提供参考。

1 病因分析

生长育肥期是猪只出血性下痢的高发阶段,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急性回肠炎、猪痢疾、猪鞭虫病、胃溃疡、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及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等。各种病因的主要特点简述如下:

1.1 急性增生性肠炎

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所引起的回肠、盲肠、结肠增生、肥厚并可能伴随肠粘膜出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肠道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型、亚临床型与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主要影响猪只的生长表现,而临床症状不典型。急性型又称为增生性出血性肠炎,通常感染16周龄以上的肥猪及后备母猪(4月龄~12月龄),多发生于高度健康的猪群[1],特别是经受长途运输等因素后更易发病,表现为褐色,煤焦样的出血性粪便,采食量降低,有时体温升高,甚至突然死亡。主要剖检病变为:回肠、盲肠、结肠等部位出血、增生。据Love等[2]人调查,有12%的种猪群曾发生过急性型增生性肠炎,发病猪的死亡率可高达50%。因大多数的养猪同行对急性增生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缺乏充分的认知,常因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种猪场的声誉影响较大。1.2 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粘液性、出血性大肠炎,腹泻。在大部分养猪国家均有发生。好发于生长育肥猪及后备母猪,发病初期粪便松软,呈黄色或灰色,而后发展为粘液性、出血性腹泻,粪便中常夹杂纤维素性的伪膜碎片,常有恶臭。发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剖检主要病变为粘液性出血性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盲肠炎、结肠炎,小肠通常无明显病变。目前我国已报道的病例多集中于东北三省、山东及河南等北方省份[3],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该病的传播,一旦感染,难以从猪群中净化。

1.3 猪鞭虫病

猪鞭虫病是由毛首线虫感染所引致的猪严重腹泻,食欲下降,严重时会出现粘液性出血性腹泻,甚至突然死亡。多发生于保育与生长育肥期。因能导致猪群日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只生长成绩与猪场经济效益。该病常与猪痢疾、沙门氏菌等细菌性肠炎伴发而导致严重损失[4]。目前在我国规模化猪场该病多处于散发或偶发状态。常在诊断时漏诊、误诊。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继发感染病原菌的不同,剖检肠内容物呈半固体状、水样或出血性粘液性,有时可在盲肠、结肠壁粘膜层发现突出的毛首线虫成虫。通过卵漂浮检查可发现腰鼓状特殊形态的卵而确诊。

1.4 胃溃疡

胃溃疡主要发生于胃贲门与食道相联的无腺体区,生长育肥猪易发,偶发于保育猪。急性胃溃疡猪只常表现为体表苍白、生长缓慢、呕吐、黑色柏油样干燥粪便,甚至突然死亡。

亚临床型的胃溃疡无典型临床症状而常被忽略。关于胃溃疡的致病因素目前尚未确定,通常认为,饲料的种类、粒径大小、纤维含量、饲养密度与环境、疫病压力等均是导致胃溃疡的可能因素。魏氏梭菌、念珠菌感染等也是导致胃溃疡的可能因素。目前关于胃溃疡在我国猪群中发病率的报道较少,可根据屠宰场胃溃疡病变评分对该病进行风险评估 [5]。据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报道,在屠宰场检疫时,50%的胃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某些规模化猪场,胃溃疡是导致生长育肥猪死亡的重要原因。

1.5 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

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主要发生于保育、生长育肥猪,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偶尔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致。发病传播迅速,可在几天内整栏猪感染此病,排大量的黄色稀便。在严重病例中,可见散在的少量出血。死亡率也比较低,多因脱水或低血钾症而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局灶性或弥散性钮扣状的坏死性小肠炎、结肠炎或盲肠炎。回盲肠周围肠系膜淋巴结常严重肿大(为正常大小的2~5倍)。此病在猪生长育肥阶段高发,但不是引致出血性下痢的主要因素。

1.6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

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Haemorrhagic bowel syndrome)主要影响4月龄~6月龄的生长育肥猪(70kg~120kg),突然发病而死亡,其具体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是多病因综合征[6],如不规则的喂料程序,夏季的高温应激、霉菌毒素中毒等。该病于1959年首次被报道[7],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曾报道过本病[8],但我国尚本病病例的报道。发病猪常是外观正常的育肥猪,发病前常无任何征兆。有时死后猪只的肠内容物常会迅速发酵而产生大量气体。剖检可发现肠壁薄,而肠管内充满血液,有时肠道发生扭转,但无其它特征性病变。本病常在排除其它出血性下痢的病因后再作为诊断的考虑。

表1 各种出血性肠炎的发病阶段

Table 1:Primary stage of the different bloody diarrhea

疾病/病原菌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种猪群猪痢疾/猪痢疾短螺旋体

+ ++ ++++ ++

急性增生性肠炎/胞内劳森氏菌

++ ++++ ++

猪鞭虫病/猪毛首线虫

++ ++++ +++

胃溃疡

+++++ ++++ 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鼠伤寒沙门

氏菌++ ++++ ++

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 未知

++++

备注:“空格”代表很少发生;“+”号的数量代表感染的发生概率;“++++”表示最可能感染的阶段;

2 鉴别诊断

可从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等角度对出血性下痢病因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增生性肠炎、猪鞭虫病、猪痢疾、胃溃疡与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在急性发病时,均表现为出血性下痢,食欲下降,严重时皮肤苍白、贫血,甚至突然死亡(图1),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阶段。通常依病灶位置不同粪便颜色有所差异,上消化道如胃或小肠有出血性病变时,其粪便颜色多呈暗红色或煤焦油状,下消化道如大肠有出血性病变时,其粪便的色泽多呈红色或鲜红色[9]。急性增生性肠炎粪便多呈煤焦油样、褐色。猪痢疾粪便多呈红色,常夹杂着纤维素性的伪膜碎片(图3),有恶臭。鞭虫病粪便形态与临床表现与猪痢疾很相似,且常与猪痢疾等病原混合感染,较难与之区分;急性胃溃疡猪只粪便呈黑色,干燥,常无腹泻症状,但可能伴随呕吐;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常突然发病而死亡。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粪便一般呈黄色稀便,偶尔带血。但通常没有前五者严重。

药物治疗效果:根据猪只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对病因进行诊断。大环内酯类(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截短侧耳类(如:泰妙菌素、沃尼妙林)对急性增生性肠炎与猪痢疾均有一定效果,而痢菌净(乙酰甲喹)只对猪痢疾效果较好,而对急性增生性肠炎无效。鞭虫对伊维菌素、芬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敏感。胃溃疡对以上抗生素及抗寄生虫药物均无效,可采取改变饲料颗粒度,补铁、维生素K等支持疗法。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对氟苯尼考、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磺胺等多种抗生素都可能有效。

剖检病变:病变的部位与表现不同。急性回肠炎可见回肠、盲肠与结肠增生、肥厚、出血等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图2),肠道内常有血块;急性猪痢疾剖检时常见盲肠、结肠粘膜潮红、出血、水肿,有时覆盖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的伪膜,而小肠无病变;鞭虫病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后期结肠内有肉眼可见的毛首线虫(图5);胃溃疡可在胃内发现大的血凝块,血块常凝固不良(图4),胃贲门处有溃疡灶,肠管内有红色未消化过的或褐色消化过的血液内容物;猪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主要剖检病变呈局灶性或弥散性钮扣状坏死灶,集中于小肠或结肠,肠系膜淋巴结常见显著肿大,而其它出血性下痢通常不肿大或肿大不显著。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肠壁薄,而肠管内充满血液,无其它特征性病变,需与急性回肠炎、猪痢疾等认真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急性回肠炎可通过PCR、血清学、免疫组化法等方法检测粪便或肠组织中的胞内劳森氏菌,或通过血清血方法对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但因我国猪群中回肠炎的感染比例高,猪只可能在大量排菌却未表现急性出血性下痢等急性回肠炎的典型临床表现。需

要结合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效果与剖检病变来综合诊断。猪痢疾:取结肠粘膜作抹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发现痢疾短螺旋体即可确诊。猪鞭虫病:采集粪便样品按照Pittman等人[10]方法进行虫卵漂浮检查(图6)。但虫卵在感染后8周才会从粪便中检查到,故组织病理检查与粘膜刮片镜检有利于早期诊断。胃溃疡一般不需要实验室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剖检病变可确诊。猪沙门氏菌广泛存在,需要结合病原分离与相应病变检查来综合判断。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尚未建立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 防控策略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喂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性因素。

将发病猪只隔离,并进行单独护理。饲喂液体饲料或青绿饲料,肌肉注射相应的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或通过耳缘静脉挂水。对于血便严重的病猪,注射止血敏(酚磺乙胺,10mg/Kg 体重,每日一次,血便好转后停止使用)对肠粘膜或胃粘膜止血;对食欲不振的病猪注射胃复安针剂(1mg/Kg体重,每日一次,连用3天或食欲转好后停止)以刺激食欲。

①对于急性回肠炎可采用疫苗免疫或/和药物干预的方式。但目前国内外依然以药物干预为主。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截短侧耳类(泰妙菌素等)药物进行防控。出现急性回肠炎时,除进行个体治疗护理外,对发病猪群(如生长育肥猪群,后备母猪群)可利用磷酸泰乐菌素220mg/kg饲料拌料给药7天,然后以110mg/kg饲料再拌料给药14天,减少胞内劳森氏菌在场内的传播。在围产期给药可切断病原由哺乳母猪向仔猪群的传染。

②迄今为止,可以选用的猪痢疾疫苗有限,而且效果也不佳[11]。我国尚无商品化的猪痢疾疫苗上市,故利用疫苗免疫控制猪痢疾是不可行的。抗菌素干预是防控本病的首要手段。对猪痢疾有效的药物包括:乙酰甲喹、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等药物。但近年来已有多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11],给该病的防控与净化带来极大的挑战。

③猪鞭虫病尚无可用的疫苗。可使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对猪群进行饮水或拌料给药并逐渐净化。

④胃溃疡的病因较多,需找出真正的病因,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⑤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目前也是主要依靠抗生素防控,如: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磺胺等。但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产生较快,最好以药敏试验来指导用药。猪霍乱沙门氏菌活疫苗在我国曾被使用,但目前在规模化猪场一般不列入基础免疫程序中。

⑥虽然曾有报道BMD(杆菌肽锌)对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的控制有效[8],但其病因尚未完全调查清楚,且该病的发病率较低(通常在2%~5%),尚无统一而有效的防控策略。

图1:出血性下痢突然死亡的猪,皮肤苍白,贫血 图2:急性回肠炎死亡的猪,回肠粘膜增厚,出血

图3:猪痢疾新鲜的血便,混有纤维素性伪膜 图4:盲肠壁有毛首线虫成虫

5

:胃溃疡突然死亡猪只,胃内大有血块

图6:毛首线虫虫卵镜检呈特征性的腰鼓状

备注:图4与图6来自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张聪洲教授;

参考文献

[1] Winkelman, N.L., Dee, S. Ileitis: an update[J]. Compendiu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racticing Veterinarians,1996,18:19–25.

[2] Love, R.J., Love, D.N., Edwards, M.J.. Proliferative haemorrhagic enteropathy in pigs [J]. Veterinary Record, 1977, 100: 65–68.

[3] 盖新娜,杨汉春.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疾病——猪痢疾[J].猪业科学.2010,2:26.

[4] Batte EG, McLamb RD, Muse KE, Tally SD, Vestal TJ. Pathophysiology of swine trichuriasis[J]. Am J Vet Res. 1977,38:1075–1079.

[5] Pig Health Monitoring Service 1989, 'A guide to abattoir procedures',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Queensland.

[6] Barbara Straw, Catherine Dewey, James Kober, Steven C. Henr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bowel syndrome in two large commercial swine farms [J].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2002,10:75-80.

[7] Veterinary Investigation Service. A survey of the incidence and causes of mortality in pigs. 1. Sow survey. Vet Rec. 1959;37:777–786.

[8] Schultz RA, Daniels GN. Use of BMD to control hemorrhagic bowel syndrome in swine[J]. Vet Med.1984:79;253-256.

[9]张聪洲,林正忠等.实用常见猪病防治图说[M].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编印,2007:27-54.

[10] Pittman JS, Shepherd G, Thacker BJ, Myers GH. Modified technique for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fecal material for diagnosing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swine[J]. Swine Health Prodution. 2010,18:249-252.

[11] Barbara E Straw, Jeffery J Zimmerman, David J Taylor. 猪病学[M].赵德明,张仲秋,沈建忠译.第九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07-909.

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表(NRC)

NRC(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表(美国,摘编) 编者按:众所期待的 NRC<<猪的营养需要量>>(第十版)已于1998年初正式出版 ,为使其更快地被我国同行利用、参考,本刊摘译刊出其精髓参数部分,以读者。 NRC (1998)猪营养需要量表涉及仔猪、生长-肥育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以及种公猪日粮中和每天对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亚油酸的需要量。其中氨基酸的需要量以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三种形式表述,其中前两者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日粮,后者仅适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表中所列各种类型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仅是一个例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猪的瘦肉生长速度、采食量、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等),用各种模型(生长、妊娠、泌乳)确定适合当地条件的需要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包括饲料原料中的含量,而不是指需要额外添加的量。它们是在一般的条件下,中等生产性能的猪的最适量,用模型进行推算所得结果可能会与表中所列情况略有出入。 表中所给的数值均是在适宜下的最低需要量,不包括安全系数。实际生产中应结合饲料原料中养分的变异、养分的生物学效价、饲料毒素和抗营养因子、饲料配制和加工、储存中的养分损失等情况确定养分的供给量。 索 引 1、表1.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2、表2.生长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3、表3.瘦肉生长速度不同的阉公猪和母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4、表4.瘦肉生长速度不同的阉公猪和母猪每日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含粮含90%干物质)a 5、表5 生长猪日粮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6、表6 生长猪每天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7、表7 妊娠母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8、表 8. 妊娠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9、表 9. 妊娠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 10、表 10. 泌乳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11、表 11 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的干物质)a 12、表 12 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每天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13、表13.种公猪配种期日粮和每天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表1.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 体重(kg) 指 标 单 位 ────────────────────────── 3-5 5-10 10-20 20-50 50-80 80-120 ────────────────────────────────────── 平均体重 kg 4 7.5 15 35 65 100 消化能 kcal/kg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代谢能 kcal/kgb 3265 3265 3265 3265 3265 3265 消化能进食量 kcal/day 855 1690 3400 6305 8760 10450 代谢能进食量 kcal/day 820 1620 3265 6050 8410 1003 采食量 g/d(%) 250 500 1000 1855 2575 3075 粗蛋白 (%)c 26.0 23.7 20.9 18.0 15.5 13.2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 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利益是决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从分娩到育肥整个过程中,生长育肥猪消耗了70-75%的饲料。因此,适应目前在营养配方组成、营养要求、饲料成分、加工过程中的新进展将会对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生产者除了将目标集中猪体重上之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需要。这就是要求肉品高质量,低脂肪。 一、因型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猪消耗饲料主要用于三个目的,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护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对于不同种群,由于不同的动物生长潜能、健康状态、体重、采食及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不同,日常饲料中的营养水平有极大不同。瘦肉生长率是育成—育肥猪中决定日粮中氨基酸需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需要和瘦肉生长遗传潜能之间的关系在猪的营养中将继续起重要作用。高瘦肉基因型猪比中等瘦肉基因型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8到95%),以达到最快的瘦肉生长和日增重。那些具有高瘦肉沉积的猪比中等能力的猪每天饮食中多消耗20%赖氨酸,总量都平均少消耗9%饲料。但是,要想达到实现瘦肉型猪的瘦肉增长能力,则在日粮中要相应调整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因为种猪生产者,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具有瘦肉生长潜能的猪,为达到最大瘦肉生产潜能,在日粮配方中应考虑到基因型和性别的差异,后备猪比去势猪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和较少的饲料摄入,因为比去势猪有更高的瘦肉率。Friesen等(1992)证实后备猪能够增加中等和高瘦肉率基因型猪的差别。这个研究表明为实现高瘦肉基因猪的潜能,必须注意性别在日粮中的差异。虽然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但是高瘦肉后备母猪的需要高。这个研究也证实饲喂不足会导致高瘦肉基因型猪与中等瘦肉率基因型有相似的生长表现。 二、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1、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多种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影响猪采食行为及采食量。AB01富安宝是一种新型动物采食中枢调节剂,在猪体内能刺激神经肽Y(NPY)的分泌,使用AB01富安宝,血液中NPY的浓度可提升20-30%,NPY具有激发猪摄食中枢兴奋性,使猪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神经肽Y(NPY)具有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甲状腺激素(T3、T4)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猪生长。 2、年龄和摄入的能量对蛋白沉积的影响 大家普遍认为育肥猪的自由采食量是由日消化能量决定(Forbes等,1989;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988),当日粮能量密度增加,自由采食量下降。然而,在生长猪(直到最大体重50kg),肠容量限制日采食量。大多数育肥猪,能量(饲料)摄入影响其生长,日能量摄入随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育成猪随能量密度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长率也增加。 在育肥阶段,能量摄入通常并不限制瘦肉增长。因此,在能量摄入和机体蛋白沉积之间没有关系,采食并不影响日氨基酸需要。另外,瘦肉生长更受蛋白驱动,育肥猪日粮应该以氨基酸摄入为基础组成。 3、可消化氨基酸供应与体重和瘦肉相关性 赖氨酸日粮水平可获得氨基酸与可消化能量比,摄入能量限制了瘦肉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能量摄入能够增加蛋白沉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日常的氨基酸需求。育肥猪能量摄入不影响瘦肉生长,氨基酸需要每天以克计。这样,该需要就不依赖于采食,尽管采食量在不同猪群和生产单位相差极大。为在配方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育成猪日粮的能量密度不同,应按下述方法调整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水平:对于育成猪来说,当能量摄入限制生长,日粮必须根据每日可利用赖氨酸对可消化能比率进行配制(克,赖氨酸/大卡可消化能)。对于育肥猪来说,当能量摄入不影响生长时,日粮应以每日赖氨酸摄入配比。 三、蛋白质量对生长表现的影响 1、日粮配比中不同的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对以玉米为主日粮的育成猪开展研究,以肉或骨肉粉来代替日粮中本来以大豆提供的50%蛋白,正如预计,粗蛋白替代降低了日增重和料/肉比率,当添加色氨酸,提供和对照组等量的色氨酸时,生长表现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当同时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时(达到和对照组相同),平均日增重明显改善,并且超过了对照组。Tanksley和Knabe(1984)的另外研究表明,以高梁为基础日粮中,棉籽饼代替豆饼来提供蛋白时,结果也显示以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比以粗蛋白或总赖氨酸为根据组成配方更好。) 2、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猪并不需要蛋白本身,但需要个别氨基酸达到一定水平,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在大多数实际猪日粮中,氨基酸时限制性氨基酸。这样首先大致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然后推导其它氨基酸的水平,建立理想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因为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理想蛋白的概念以赖氨酸作为标准氨基酸,还有是因为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机体蛋白合成,而且不同年龄猪群对赖氨酸需求比其它氨基酸相对容易确定。另外,赖氨酸容易分析,原材料中的赖氨酸众所周知。 猪群体重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氨基酸平衡也不同。当体重增加时就需要更多的蛋白来维持机体功能,因为维持机体功能的许多蛋白包含大量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当猪体重增加时,就需要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其中一部分以赖氨酸形式表述。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A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B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C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一)能量水平 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 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 (四)粗纤维水平 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在肥育后期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比例。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率有提高,但总的经济效果也不好。一般粗纤维占日粮风干物质的5-8%还是可行的,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和湿度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 为14-20℃,90kg以上为12-16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猪的肥育效果。 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为了散发体热,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 温度降低时(4℃以下),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使

猪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

猪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 猪的营养物质与在猪体内的功能 1 .猪的营养物质 猪维持生命、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可分为6 大类,除水之外所有养分都必须通过饲料提供。 ( l )饲料的成分 ①水分:水分作为饲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各种饲料的含水量差别很大,也是检测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分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品质、饲料的保存期,一些干晒饲料容易发霉和变质,主要也是水分过高引起。水分同时也是猪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一般是体重的一半。猪体内的水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也随体况而变化,瘦的猪含水量高,肥的猪含水量低。猪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从饮水中来,不是从饲料中来。 ②蛋白质:饲料中的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两部分。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氮、氧4 种,先组成氨基酸,然后组成蛋白质,测量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也是测其粗蛋白质。对一些重要的使用场合,也会测定部分氨基酸的含量,主要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胧氨酸的含量。各种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有所不同,豆科植物及其饼粕类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也好;禾本科植物的蛋白质含量

较低,品质也较差。蛋白质是猪体内所有细胞和各种器官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猪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代替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产热作用:猪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随年龄和营养状况的变化而有不同,保育猪的蛋白质含量达 17 % ,可销售的肉猪蛋白质含量为12 %。 ③粗脂肪:脂肪由碳、氢、氧3 种元素组成,按结构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类。用乙醚浸泡测定饲料中的脂肪时,溶于乙醚的物质称为醚浸出物或粗脂肪。不同饲料的脂肪含量差别较大,一般豆科植物高于禾本科植物。植物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也有所不同。 猪体中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及营养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仔猪的脂肪含量约为6 % ,体重达30 公斤时脂肪含量为 24 % ,体重到100 公斤时脂肪含量达36 %。瘦猪的脂肪含量低,肥猪的脂肪含量高。 ④无氮浸出物:饲料有机质中的无氮物质除去脂肪及粗纤维外总称为无氮浸出物,或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及多糖类(即淀粉)等物质。玉米和高粱中约含有70 %的淀粉。无氮浸出物在猪体内主要是糖原,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 ⑤灰分:饲料燃烧后即得灰分或称为矿物质,饲料植物中的灰分主要有钾、钠、钙、磷和锰等,豆科植物的钙和磷比禾本科植物多,钾和钠低于禾本科植物。猪体内的矿物质以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对一个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把饲料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因此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2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3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 4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 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5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养猪者对优良品种、优质饲料、加强管理和严格防疫的认识越来越高。那么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 一、驱虫、健胃、去势、免疫接种猪群适应环境后,在猪群健康状态下及时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具体操作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现况制定规范的免疫程序。同时尽早进行去势、驱虫、健胃。驱虫最好采用驱虫针剂进行逐头注射,这样可以使剂量准确,能取得较好驱虫效果。在猪群前期工作结束后,应尽量让仔猪多采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以最大程度地挖掘优良品种猪的生长潜力,为育肥打下基础。 二、育肥猪的管理育肥猪分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原圈原群饲养,个别调整的原则,必须注意饲养密度,使每头猪有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每天喂料量按干饲料计算,占体重的3—5%,可分三至四顿喂给,每顿间隔时间尽量均匀,至少最后一顿为夜食,每次喂八九成饱,以槽中无剩食为最好。更换饲料要逐渐过度。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将饲喂时间避过当天的最高温时段,防止产生厌食现象。 2、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圈内卫生清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冬季躺卧处应注意保暖,以防止散热;夏季应在地面洒水,定时通风,使猪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3、配合日粮应按各阶段的营养要求采取不向的日粮水平。育肥前期消化能/公斤,蛋白质含量16%;育肥后期消化能/公斤,蛋白质含量14%。育肥后期以能量饲料为主,蛋白饲料逐渐减少。 4、提倡生饲干喂,饲料生饲可以保持饲料中维生素不受破坏,干喂可使饲料充分咀嚼保证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生饲喂猪易感染寄生虫,应每月进行一次驱虫,降低饲料损耗,加快增重效果。 5.适时出栏,从仔猪进入培训猪舍到出栏,经135天左右,平均体重达85-90公斤时应及时出栏。三、建舍猪舍选址应在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圈舍建筑遵循因地制宜、冬暖夏凉、饲管方便,经济适用的原则,配有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设施。有条件的最好建造培育仔猪舍,配有供热保温设施,便于控制猪舍温度,减少温度应激带来的各种疾病,从而提高断乳转群仔猪的成活率。 四、培育仔猪的管理购进仔猪前,须先将培育猪舍清扫、冲洗、消毒5-7天后,舍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以平缓温和的气氛迎接仔猪进圈。在仔猪进圈一周之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仔猪进圈后前三天内实行24小时猪舍照明,以便仔猪熟悉环境。 2、按品种、大小、吃食快慢进行合理分群,保证10-45公斤的仔猪每头不得少于平方来的占圈面积,密度不能太大。 3、调教仔猪饮食、排粪、睡眠三点到位,保持圈内卫生、干燥。 4、经常观察猪群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5、一周内要限量饲喂,饲喂以容易消化吸收的仔猪前期料,防止仔猪下痢、水肿病发生。 6、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素,保证仔猪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矿物质。 五、选种育肥仔猪应选用瘦肉型杂交仔猪,以瘦肉型猪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为父本与当地母猪或培育母猪杂交而成二元或三元仔猪为好,因其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

肉猪的饲养技术修订稿

肉猪的饲养技术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肉猪的饲养技术 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 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

现慢枣快枣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猪体内组织增长规律:猪体骨骼、肌肉内、脂肪、皮肤的生长强度也是不平衡的。一般骨骼是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的。骨骼是先向纵行方向长(即向长度长),后向横行方向长。肌肉继骨骼的生长之后而生长。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强,直至成年。脂肪先长网油,再长板油。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100公斤)猪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矿物质从小到大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蛋白质,在20~100公斤这个主要生长阶段沉积,实际变化不大,每日沉积蛋白质80~120克。小肠生长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胃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的来说,育肥期20~60公斤为骨骼发育的高峰期,60~90公斤肌肉发育高峰期,100公斤以后为脂肪发育的高峰期。所以,一般杂交商品猪应于90~110公斤进行屠宰为适宜。 二、影响高产肥育的因素 1、猪种:不同品种在育肥过程中,在饲料、饲养管理、饲养时间、方法、措施等条件都相同,它的增重是不同的,如东山猪要比陆川猪日增重快10~15%,不同杂交猪,其增重速度也不同,例如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一、猪的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一)猪品种介绍 1、我国的优良品种:生长慢,脂肪沉积多,瘦肉率低,性成熟早,产仔多,耐粗,肉质鲜,例:太湖猪、荣昌猪、金华猪等。 2、外国优良品种: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瘦肉率高,性成熟晚,产仔少,不耐粗,例;大约克、长白猪、汉普夏、杜洛克等。 3、杂交商品猪:应用杂交优势,例二元杂交猪(长白等)、三元杂交猪(长大杜等)。(二)、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1、养殖过程及阶段: 2、饲料分档; 商品猪:乳猪料——7天左右开始诱食,喂至断奶后7-10天,体重约5千克-15千克。 仔猪料——断奶后7-10天(体重约15千克)开始喂,喂至仔猪体重约30千克, 生长育肥猪前期料——体重在30千克-60千克猪 生长育肥猪后期料——体重在60千克-90千克上市猪 母猪料;妊娠后期(约15-20天)和哺乳前期(约15天左右)母猪饲料基本相同妊娠前期和哺乳后期母猪饲料基本相同 空怀母猪料 二、猪的生物学特点: 1、产仔多,繁殖率高,周转快。猪是一种成熟早、繁殖率高的动物,一般在3-5月龄就达到性成熟,母猪的初配年龄在6-8月,公猪的初配年龄在8-12月,体重要求达到成年体重的50%,母猪的妊娠期较短,平均为114天,年产胎次在2.5左右,平均每胎产仔数在10头左右,其中太湖猪的产仔数平均可达15头。 2、猪的生长周期短,生长强度大,各年龄生长情况不同,根据下图结论,一般商品猪生长控制在90千克左右,超过此范围时,其脂肪沉积加快,饲料效益下降。在满足其养分的需要和管理恰当,生长肥育猪5月龄左右即可达到90千克体重,以后则脂肪沉积能力加快。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技术 猪育肥的最终目的是使养猪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猪肉供应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从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此,生产者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满足生长肥育猪的各种营养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1.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 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1.1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此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此时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 1.2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此阶段猪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逐渐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有很大改善;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也逐步提高,逐渐能够快速适应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此阶段猪的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 2.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的,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 动物为能而食,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此时瘦肉率降低,胴体品质变差。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为了获得最佳的肥育效果,不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由于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率很有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饲料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能量摄入量减少,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因此猪日粮粗纤维不宜过高,肥育期应低于8%。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长期过量或不足,将导致代谢紊乱,轻者增重减慢,严重的发生缺乏症或死亡。生长期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粮含消化能12.97~13.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6%~18%,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217.57粗蛋

猪的营养需求

猪的营养需求 目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猪的消化特点 一、猪的消化道结构特点 二、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1、胃的消化 2、小肠内的消化吸收 3、大肠内的消化 第三节:猪的营养特点 一、乳猪营养特点 二、母猪营养特点 第四节:猪的各方面营养需求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 2、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二、脂肪 1、脂肪的化学组织结构 2、脂肪的营养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 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 四、维生素 1、维生素A a、化学特性: b、主要功能: c、主要缺乏症: d、来源: 2、维生素D a、化学特性: b、主要功能: c、主要缺乏症: d、来源: 3、维生素E a、化学特性: b、主要功能: c、主要缺乏症:

d、来源: 4、维生素K a、化学特性: b、主要功能: c、主要缺乏症: d、来源: 5、维生素B1 a、化学特性: b、主要功能: c、主要缺乏症 d、来源: 6、维生素C a、主要功能: b、主要缺乏症: c、来源: 五、矿物质 六、水 1、水是动物体的构成成分: 2、水能使机体维持一定的形态: 3、水是畜体的重要溶剂: 4、水对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5、水是一种润滑剂: 6、水参与动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 七、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1、蛋白质与能量比例关系 2、纤维素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3、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4、维生素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5、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之间的关系 6、有机营养物质与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a、有机营养物质与钙、磷的关系: b、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关系: 7、维生素与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a、维生素和硒的关系: b、维生素和钙磷的关系: c、维生素C和铁的关系: 8、维生素的相互关系 a、维生素E和维生素A、D的关系: b、维生素B1与B2的关系: c、维生素B2与B5的关系: 9、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正文 第一节:概述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 (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 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 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

饲养育肥猪的技术

饲养育肥猪的技术 1、根据瘦肉率和生长阶段科学划分。瘦肉率高的品种要求较高 的氨基酸水平。瘦肉率低的品种可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 水平。 从25公斤饲养到100公斤,有时饲养到120公斤,要求划分成3~4个体重阶段:如25~35,35~60,60~90,90~120公斤。随 着体重的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逐渐降低。不能整个育 肥期饲喂一种饲料到底。 2、饲料要求全价和平衡。 3、饲料粉碎细度要求合理。 4、饲喂方式可用自动采食箱,自由采食,也可使用湿料每天饲 喂3顿。 5、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非常重要。饮水一定要干净,没有污染。饮水器的流量要求达到每分钟流1升水。 6.保持育肥猪舍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猪粪尿。 (一)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较为适宜的猪群为10-16头,最好不得超过20头。如果是舍内饲喂,舍外排粪尿的管理方式,可 以适当扩大一些。饲养密度大小可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 有所不同。通常随猪体增大,每栏饲养头数相应减少。 (二)合理分群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和设备,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效果。一般按体重、体质强弱、吃食快慢等,把相似的猪合并到一群饲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如出现大小不均时 再作一些调整。具体方法是:把弱的猪留在原圈中,强的猪并过来; 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中,把猪只多的移过来;并圈前将两群猪赶到圈

外混群后再赶到目的圈中,并用无毒的百毒杀等药水洒猪体和猪圈,起到消毒和防止咬架的作用,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三)渐进换料不同阶段猪的日粮变换时要逐步变换,给猪只有一个适应过程,直到完全更换,一般情况下要7-10天。肥育猪的日粮 饲料,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换,特别是大比例的饲料 (四)“三定位”的调教通过对猪只的调教,使其建立起吃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圈舍的清洁、干燥,促进猪的 生长,同时不可减轻劳动强度。具体做法是在猪进圈舍前对圈舍彻 底打扫、消毒,在食槽中放入少量日粮,在排粪尿处入上少量的猪 粪并洒些水,在卧睡的地方铺些草或保持清洁、干燥。调教时间内,要对刚进圈的猪进行看管2-3天,一周左右会调教成功。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而不同。一般在有条件的成方每圈安放两个自动饮水装置,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只根据需 要自动饮水 (六)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仔猪35 日龄去势。对购进的猪只不知道是否防疫过,必须在进圈两周后进 行必要的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一般在进入肥育期要进行一次 驱虫,驱虫后对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发酵,防止二次感染。

4.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肥阶段成活率≥98% 2、料肉比(15—90 Kg阶段)2.3—2.6:1 3、日增重(15—90 Kg阶段)≥0.75㎏ 4、生长肥育阶段(16—120 Kg以上)饲养天数100天左右 5、上市均重≥115 Kg 二、工作日程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8:30 喂饲 8:30~9:30 巡查及治疗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5:00 治疗 15:0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 00~17: 00 饲喂 17:00~17:30 报表 (如须采取限料、控料则上午饲喂时减料,下午饲喂量不变,时间提前。)三、操作步骤 (1)进猪前准备:进猪前对栏舍及栏舍周围清理干净,并做好消毒工作。空栏、彻底冲洗消毒,具体要求程序是:打扫卫生→清水冲洗→2—3%烧碱消毒→晾干后再用清水冲洗→空栏(不少于3天)。 (2)进猪一周内的管理 ①转入猪群按强弱、大小合理分群(1.3-1.5m2/头)。 ②进猪头3天要进行调教:定时定量定餐,定点采食、定点排粪、定点睡觉。

③定点排便、排尿的调教操作:进猪时将猪栏的一个角落淋湿,引导小猪到那里排粪、排尿,及时清理非排粪点的粪便至排粪点,发现小猪在睡觉的地方排粪、排尿,要及时驱赶。 ④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防应激药物,如开食补盐、维生素C等。 ⑤从第4天起,日喂三餐,逐渐增加喂料量,直至自由采食,即每次吃料后料槽内都要剩余一点饲料,每天应有1至2次1小时左右的空槽时间。 (3)进猪一周后的管理 冬春季温度低于20°C时仅在周三对全群带猪消毒一次(中、大猪两次),夏秋季在周二、周五对全群带猪消毒两次,每周换一次消毒药。喷洒消毒水时要以全部地面湿润为准,消毒后将猪栏打扫干净。 ①视猪群体表寄生虫发病情况,定期对猪身喷洒驱虫药。 ②进猪45天进行体内外驱虫。 ③从进猪第20天起要加强观察,出现大小不均时,要及时对猪群进行再次分 栏,将每栏较小的猪只合并到预留的空栏内。视情况对这部分小猪可适当 延长小猪料使用时间,或添加多维等营养物。 ④进猪42和70天左右,根据猪健康情况,适当在猪群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至 少两天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以预防疾病发生。 (4)猪舍环境控制 ①密度:体重15—30㎏ 0.8~1.0㎡/头 体重30—60㎏ 1.0~1.5㎡/头 体重60—90㎏ 1.5~2.0㎡/头 ②温度控制:育肥舍最适宜温度为18~22℃,每栋生长舍应挂一个温度计, 经常观察气温变化,当气温高于27—28℃时应开风扇降温,高于30℃时,应至少保持一天一次的淋体降温;当气温低于18℃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一般通过降帐幕、遮挡北面迎风带等。 ③空气:栏舍要通风,空气要流通,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④减少有害气体的措施:a.视情况每天增加清粪次数。B.夏季:每天冲栏一 次。冬季:体重大于90Kg的猪只,其所在的栏舍每周冲排粪点一次。

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 饲养母猪和仔猪都需要很强的管理技术,比如预防疾病,往往母猪和仔猪易发病,而育肥猪各器官已发育成熟,抵抗力也相对增强,因此猪病相对减少,也相对好养。相对好养并不是绝对好养,也不是没病养到出栏就行,这时候追求的是高饲料报酬。怎么才能提高日增重,提早出栏是育肥猪的饲养重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熟悉。我们养猪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了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经销商谈论时也多了一些筹码,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何乐而不为请看下面的介绍。 猪育肥的最终目的是使养猪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猪肉供应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从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此,生产者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满足生长肥育猪的各种营养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 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此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此时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

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此阶段猪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逐渐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有很大改善;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也逐步提高,逐渐能够快速适应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此阶段猪的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的,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 动物为能而食,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此时瘦肉率降低,胴体品质变差。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为了获得最佳的肥育效果,不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由于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率很有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饲料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能量摄入量减少,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因此猪日粮粗纤维不宜过高,肥育期应低于8%。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长期过量或不足,将导致代谢紊乱,轻者增重减慢,严重的发生缺乏症或死亡。生长期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粮含消化能~Kg,粗蛋白水平为16%~18%,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粗蛋白克/兆焦DE,钙% ~%,磷%~%,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肥育期要控制能量,减少脂肪沉积,饲粮含消化能~Kg,粗蛋白水平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