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分析,四季度的股票市场预测

宏观经济分析,四季度的股票市场预测

宏观经济分析,四季度的股票市场预测
宏观经济分析,四季度的股票市场预测

目录

I.宏观经济政策及运行总体分析 (2)

II.2013年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

一、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加强 (3)

(一)GDP 增速回升强劲 (3)

(二)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4)

(三)就业形势继续向好 (5)

(四)外汇储备增长放缓 (5)

二、三大需求结构改善。 (6)

(一)消费名义增速保持稳定,实际增速有所回落 (6)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6)

(三)对外贸易加快恢复,进出口结构更趋平衡 (8)

三、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9)

四、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新增信贷规模大幅下降 (10)

III.2013年四季度股票市场预测 (11)

一、各指标对股市的影响 (11)

(一)国民经济形势对投资的影响: (11)

(二)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 (12)

(三)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作用 (12)

(四)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正比关系。有三种表现 (12)

(五)物价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13)

(六)汇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13)

(七)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14)

二、2013 年四季度经济发展形势预测 (14)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 (14)

(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调 (14)

(三)进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不改 (14)

(四)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4)

三、 2013 年四季度股票市场预测 (15)

(一)A股市场整体判断 (15)

(二)各指数预测 (15)

(三)行业选择逻辑及行业配置和个股建议 (16)

(四)部分板块预测 (16)

(五)四季度总体展望 (17)

I.宏观经济政策及运行总体分析

股市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必然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方股市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就我国而言,20多年来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即便是这几年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时候,我国GDP始终保持在7%左右的增长率,但股市却总是跌宕起伏,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走势低迷,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较大反差。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股市仍然属于新兴市场,影响股市走势最主要的还不是如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而是内部的结构性原因。结构需要完善,供求终将平衡,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如加入WTO之后金融开放方面的承诺等),都会成为影响股市走势的最直接因素。

2013 年三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加强,GDP 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 个百分点,比2012 年全年加快3.2 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比上年同期提高0.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比上年同期提高9.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2.8 个百分点。

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节奏,包括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跟货币投放量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的速度,从去年27.7降到了今年3月份的22.5。信贷投放规模2.6万亿,这个指标反映的比较好。宏观经济上,整个工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长了19.6%。需求上,第一投资增长速度从去年第四季度逐步回落,今年三季度增长了25.6%,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2个百分点,如果去年同期投资品的价格下降1.8,今年估计增长了2%以上,实际投资量在三季度下降了接近5%,把中国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至少拉下了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我们看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三季度回落了0.3个百分点。在进出

口上,出口比较快,进口也更快, 3月份我国还出现了75亿左右的逆差。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干旱地震灾情严重、通胀预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

综合判断,2013 年四季度,世界经济将持续向好,国内刺激政策效果会继续显现,同期基数依然较低,企业回补库存阶段仍将延续,预计国民经济将继续全面恢复,工业生产与三大需求增长速度将保持较高水平,但受基数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略低于三季度,GDP 增幅将达到10.7%左右。下半年,由于库存回补阶段趋于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较高等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将

趋于平稳,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II.2013年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加强

今年以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继续显现,工业生产强劲拉升,内需趋于平衡,外需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从政策拉动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

(一)GDP 增速回升强劲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2 年三季度降到6.2%的低点,之后经济增长逐季提速,第二、三、四季度GDP 分别增长7.9%、8.9%、10.7%。今年三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加强,GDP 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 个百分点,比2012 年全年加快3.2 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比上年同期提高0.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比上年同期提高9.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2.8 个百分点。

图表1 2007年以来GDP和三次产业累计增长速度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针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国家全力组织抗击旱灾,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46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7 万公顷。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2.9%,比冬前提高3.9个百分点。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104 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

1427 万吨,增长5.2%。

工业生产加速回升。当前工业生产延续了2012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升的态势,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企业效益提高、产销情况改善的特点,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工业产值和效益增长创下本轮经济回升的新高点。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4.5 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1.6 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1%和22.1%,增速同比分别加快7.3 个和17.6 个百分点,重工业强劲上涨对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分行业看,39 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8.3%,中部地区增长23.1%,西部地区增长20.2%;工业品出口呈现恢复性回升,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在上年较低基数上同比增长25.2%(上年同期为下降1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同期提高0.5 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长加快,3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提高18.9 个百分点。三季度发电量增速上升至20.8%。

各项信心指数稳步回升,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得到巩固。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2.9,比上季度提高2.3 点,各行业企业景气连续四个季度位于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5,比上季度上升7.8 点,为2008 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3 个月保持在50%以上,3 月份为55.1%,比上月上升3.1 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经济已走向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8,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升4 点和19 点,达到自2007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5000 户企业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5.9%,比上季上升2.7 个百分点,在2012 年三季度达到谷底后已连续4个季度回升。

(二)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在翘尾因素、成本推动、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下,三季度我国物价呈现温和上行走势,社会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

一是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上涨。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比上年同期提高2.8 个百分点。翘尾影响约为1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2 个百分点。其中,1、2、3 月份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6%、1.2%和-0.7%。从构成来看,受春节和灾害天气等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影响,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20.4%、15.9%和6.4%,导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1%,拉动CPI 上涨1.64 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9.5%,拉动CPI 上涨0.3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中,房地产销售旺盛导致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同比涨幅达到2.9%,拉动CPI 上涨0.4

个百分点。二是生产价格上升较快。在工业强劲回升、国际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的影响下,自上年12 月份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由负转正持续上涨。今年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5.2%(上年同期下降4.6%),其中3 月份环比上涨0.5%,已连续12 个月上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其中3 月环比增长0.5%。PPI 的大幅上升,加大了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

图表2 2008年以来CPI和PPI月度涨幅

(三)就业形势继续向好

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9 万人,完成全年900 万目标任务的32%,月均新增就业96 万人,略高于近三年月均新增95 万人的水平;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4 万人,完成全年500 万人目标的2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0 万人的40%。登记失业人数919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下降0.1 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也在增加。

(四)外汇储备增长放缓

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79 亿多美元,与上年第四季度1265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幅相比大幅减少。其中,1 月份增加160.69 亿美元,2 月份增加93.7 亿美元,3 月份增加224.93 亿美元。截至3 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471 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人民币居高不下的升值预期以及境内外利差因素使得热钱流入动力十足。一季外贸顺差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45 和234 亿美元,由此可得出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的”资金量为100 亿美元左右。

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3 月31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3,较2012年12 月31 日小幅走升19 个基点。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6.8261 和6.8281,波动区间仅为20 个基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挂钩维持在6.8 附近,至今已经超过20 个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骤然增大。3 月15 日,美国国会130 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二、三大需求结构改善。

三季度,消费需求持续向好,进出口明显恢复,投资需求高位回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投资贡献率显著下降,资本形成对GDP 的增长贡献率由上年全年94.6%回落到今年三季度57.9%,仍居主导地位;外需的负作用明显减少,由上年全年的-44.8%回升到今年三季度的-9.9%;消费贡献率大体相当,最终消费对GDP 的增长贡献率由上年全年得53.1%略降为今年三季度的52.0%。

(一)消费名义增速保持稳定,实际增速有所回落

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及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74 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季提高1.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9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4%,比上季低1.0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077 亿元,增长16.7%;商品零售32297 亿元,增长18.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12877 亿元,增长29.6%。热点消费快速增长:一是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继续升温。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4.2%,带动相关家具类消费增长37.6%;汽车销售达到461 万辆,较上年销售旺盛的四季度增长15.9%。二是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扩大了相关商品消费,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603万台,比上年四季度增长16.8%,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比上年四季度增长61.6%。三是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发展势头良好,全国旅游收入大幅提高,电影、演出等文化消费出现火爆局面。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在投资惯性的作用下,投资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走势。三季度,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同期回落3.2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回落4.5 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回落2.2 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0%,比上年同期回落8.4 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4%,比上年同期回落4.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0%,比上年同期提高0.9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7.6 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4.4%、26.2%、30.0%,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政府投资明显收缩,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三季度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幅9.1%,较上年同期回落21.3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30.4%,创出2008 年12 月以来累计增速的新高,比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9.3 个百分点,为2012 年以来第一次超过国有投资增速,表明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

同时,受商品房销售火爆及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强劲反弹,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 个百分点,比2012 年全年高19.0 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361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8%。商品房销售额7977 亿元,同比增长57.7%。3 月份全国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

图表3 200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走势

图表4 2008年以来三次产业累计投资增长速度

(三)对外贸易加快恢复,进出口结构更趋平衡

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内需求强劲、外贸政策显效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外

需恢复加快,增幅超出预期。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6178.5 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出口增长28.7%,比上年同期提高48.4 个百分点;进口增长64.6%,比上年同期提高95.5 个百分点;外贸顺差144.9 亿美元,同比减少76.7%,其中3 月份贸易逆差72.4 亿美元,结束了自2004 年5 月份以来连续70 个月顺差的局面。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三季度分别增长31.5%和39.1%,均快于同期出口增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5.6%,慢于总体出口增速;二是加工贸易出口从大幅下跌中恢复,三季度增长29.8%,增速创近三年来的新高,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高于同期总体增速;三是资源类大宗商品进口额急剧增加推动进口快速上涨。三季度,铁矿砂、原油及成品油、初级形状塑料、钢材、氧化铝及原铝、原铜和大豆合计进口758.67 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5.1%,同比增长84.1%,远高于同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进口增速。

图表5 2008年以来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

三、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4.0%,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42.3 个百分点,其中3 月份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促使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6.8%,增速比1~2 月累计增速提高3.9 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2.9 个百分点,其中3 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8.3%,增速比1~2 月累计增速提高10.6 个百分点;收支相抵,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大于支5297.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66.0 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5787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 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同比回落3.7 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仍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构成主体,同比增长9.7%,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6.0%,对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贡献6.5 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增长13.3%,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8%,对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贡献3.1 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17.0%。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 元,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 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6.3%,同比提高8.6 个百分点,对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55.6%;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6%,财产性收入增长15.6%,转移性收入增长13.8%。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6 万亿元,同比增长39.7%;实现利润4867 亿元,同比增长119.7%,创十年来历史新高;上缴税金4278 亿元,增长32.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8%(2012 年1~2月增长36.6%),亏损面19.6%,同比缩小5.7 个百分点。在39 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 个行业由亏转盈,1 个行业亏损额减少。有色、冶金、

电子、石化和煤炭行业利润止跌回升并加速上行,电力行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烟草行业利润降幅收窄,机械、建材、纺织、轻工和医药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四、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新增信贷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三季度,金融运行保持平稳,货币供应增速继续明显回落,新增信贷规模大幅下降,货币政策基本回归正常化。3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5.0 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末回落5.2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2.9 万亿元,增长29.9%,回落2.4 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3.9 万亿元,增长15.8%,比上年末加快4 个百分点。M1 和M2 保持较高增速,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17%目标。但是M1 增速已经连续2 个月回落,M2 也是连续4 个月回落,下降的趋势以及幅度还是很明显的。

三季度,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加2.80 万亿元,同比少增1.72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60 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92 亿美元。3 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5.37 万亿元,同比增长24.08%。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81%,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42 和9.93 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且占全年信贷目标的34.7%,反映信贷季度间均衡投放的目标大体实现,说明我们对信贷的控制已初见成效,逐步向全年7.5 万亿的总量靠近。与此同时,贷款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动。对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反应出贷款主要是流向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本外币存款增加4.07 万亿元,同比少增1.60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4.04 万亿元。3 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5.27 万亿元,同比增长21.71%。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8 万亿元,同比增长22.11%,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2.85 和6.1 个百分点,当季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04 万亿元,同比少增1.58 万亿元。

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三季度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33.16 万亿元,

日均成交5526 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9.55%,日均同比多成交482 亿元。3 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0%,比上年12 月份上升0.15 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0%,比上年12 月份上升0.14 个百分点。

3 月份,股指先抑后扬,上证指数月初为3087.8

4 点,月末收于3109.10 点上涨21.26 点。3 月份,股票市场交易量继续减少,沪市日均交易量为1113.33 亿

元,较上月减少144.83 亿元。

图表6 2008年以来月度货币供应量正长速度

III.2013年四季度股票市场预测

一、各指标对股市的影响

(一)国民经济形势对投资的影响:

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门,构成各个部门的各个行业,构成每个行业的各个企业,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投资的全部过程,从投资愿望的产生,到投资收益的取得,都是在这个紧密联系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具体来说,国民经济形势对投资的制约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民经济形势制约着投资主观愿望的产生投资是投入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以获取预期效益的行为和过程。

(2)国民经济形势制约着投资实现的客观条件投资要在经济大环境中进行,受这个大环境的调节支配。

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投资对象与投资时机的选择。投资者总希望把资金或资源投入到效益好、风险低、前途光明的部门或行业中去,同时也总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资时机,以期获取最大利润。与之相适应,投资者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应从两个层次上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它大致处于经济发展的哪一阶段、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于为决定是否投资与何时投资提供依据。

第二层次是对国民经济形势进行产业分析,比较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明确各产业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各产业各自的发展趋势,为选择投资对象确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技术。

(二)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

(三)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作用

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比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但在特殊情况又有相反的作用。

(四)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正比关系。有三种表现

1.货币供给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扶持物价水平,阻止商品利润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对股票的需求增加,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

2.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会有一定幅度

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

3.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加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造成一种企业利润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债券上,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票价格也相应增加。

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是影响股价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多余部分的社会购买力就会投入到股市,从而把股价抬高;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社会购买力降低,投资就会减少,股市陷入低迷状态,因而股价也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了两位数时,将会推动利率上升,资金从股市中外流,从而使股价下跌。

总之,当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而其压抑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相反。

(五)物价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普通商品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商品价格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价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公司库存商品的价值上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借贷成本的上涨幅度。于是公司利润上升,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而上升。

2.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股价没有相应上升,反而会下降。这时因为,物价上涨引起公司生产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商品销售而完全转嫁出去,从而使公司的利润降低,股价也随之降低。

3.物价上涨,商品市场的交易呈现繁荣兴旺时,有时是股票正陷于低沉的时候,人们热衷于及时消费,使股价下跌;当商品市场上涨回跌时,反而成了投资股票的最好时机,从而引起股价上涨。

4.物价持续上涨,引起股票投资者的保障意识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资者从股市中抽出来,转投向动产或不动产,如房地产、贵重金属等保值性强的物品上,带来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价下跌。

(六)汇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的方针,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外汇的行情会带给股市很大影响。

(七)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二、2013 年四季度经济发展形势预测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

当前既有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有利因素,也存在消费环境持续改善的长期趋势,加上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及未来居民消费信心将呈现提高态势,预计四季度我国消费增速比三季度有所加快。

(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调

预计四季度投资增长速度达到35.7%,在高基数与政策调整的共同影响下,四季度投资增长将继续高位回调,预计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左右,增幅比上年同期减缓9 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不改

预计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基数效应将推动四季度进出口保持较高增长,但

增幅将比三季度有所回落。预计上半年外贸出口将增长27.0%,而上年同期为下降21.8%;进口将增长48%,而上年同期为下降25.4%;贸易顺差将达到340 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减少630 亿美元,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四)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四季度,推动我国物价水平继续回升的因素较多:一是翘尾因素提高四季度物价涨幅。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预计未来在经济回升预期、流动性充裕以及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稳步回升,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强。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产量。四是前期信贷增长迅猛,导致货币流动性充裕,

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将增加物价上行动能。五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预计四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0%,比三季度分别扩大2.0、1.8 个百分点。

三、 2013 年四季度股票市场预测

(一)A股市场整体判断

市场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望推高估值水平。资产周期轮动带来市场估值反弹结束后,将由产业周期决定市场能走远,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可带来"业绩-估值"双驱动。近期业绩预测有所下降,201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约在25%左右,2013年约为26%;不过与其它资产相比,当前沪深300指数2013年16.5倍的市盈率有较大的吸引力,后期股指期货推出和新兴产业政策推出仍可进一步提升相关股票的估值空间;综合考虑到银行股的融资方案有助降低短期市场对扩容压力的担忧,我们认为A股市场四季度市场仍趋于震荡上行,上证指数运行区间[2900,3400]。

(二)各指数预测

中囯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自2008年10月28(波神转折日)见底1665点反弹以来,最高于2008年8月4日到达月k线柱所测三线下方的3478点,开始回调至今,符合波神规律“一波涨跌二三线”,此回调点位也正是2012年1月出版的《金融大预测》所预测的第一上涨波段所回调的点位.目前上证指数短期仍处在回调之中,回调第一目标仍可参看2012年8月4日周线图所测的二三线。2012年8月4日周线图所测的二三线将成为重要支撑线位。将在二三线做箱体整理,操作上可在箱体区间高卖低买做好波段,耐心等待箱体突破再加大操作力度。

中国深证成指

深证成指可参考上证指数的波动,按照2012年12月月K线柱所测的第一目标二三线10590—9567附近,做好波段操作。

(三)行业选择逻辑及行业配置和个股建议

影响当前行业配置的主要因素为通胀预期带来的货币政策紧缩担忧和房地

产市场的不确定性。

部分周期品在四季度存在反弹的可能,主要理由:1 )季节性需求在四季度得到释放;2 )股指期货可能带动以周期品为主的大盘股;3 )相对估值偏低;4 )一季报业绩可能超预期,其中工程机械、汽车、航空等周期品的三季度业绩可能表现不俗。但是我们判断在房地产政策、信贷、加息、等不确定性因素消除前,周期品的反弹仍是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今年可能难以出现大规模的大小盘风格转换。

从全年来看,仍是重点关注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在能源、信息、消费和服务领域的持续性机会,配置高成长性板块个股,四季度建议关注低碳经济指导意见、新能源和电动汽车规划、三网融合推进以及新疆和海西区域板块等主题投资机会。由于周期品可能存在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我们从基本面改善、业绩增长确定、估值相对合理的角度建议关注股份制银行、机械和煤炭的板块机会。重点推荐个股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三一重工、中国北车、兰花科创、江南高纤、北纬通信、宏图高科、怡亚通、合加资源。

(四)部分板块预测

医药板块

09 年的中国医药卫生总费用同比增加只有10.9%,这是自2001 年以来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政府财政投入增长过慢可能影响到新医改的落实进度。医改对于近期医药市场的扩容作用可能会低于预期。医药板块指数目前在 A 股估值最高时期指数水平之上运行。进入2013 年, 前期估值溢价已经较大的医药板块与大盘的估值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随着医药板块估值的高企,医药板块的防御性特征可能削弱,而风险上升。医药行业基本面难以支持过高估值溢价。前期支持医药板块的甲流概念难以持续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个支持医药板块高估值的医改概念近期也较难找到炒作题材。3 月份,医药板块相对大盘的估值溢价已经开始回落。继续看好具有低估值优势和稳健业绩支撑的个股。维生素 E 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房地产板块

我们认为,三季度楼市所表现出的“量缩价升”的走势强于市场之前的预期,可能成为地产股短期反弹的催化剂。在这波反弹中,我们推荐区域市场更稳健、

股票估值相对便宜的二三线地产股,包括格力地产、福星股份和亿城股份。但是,我们并不准备全面上调行业评级,只有房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地产股才会迎来明显的大行情。

对于三季度楼市“量缩价升”的走势,我们的解释是:由于库存的消化和新增供应的阶段性短缺供应依然很紧张:在一手房市场由于可售房源的减少,开发商采取了愿者上钩的“高开”定价; 二手房市场,卖家把增加的税费成本加到了房价上,也提高了房价。

因此,市场再次出现了“供需双紧缩、房价弱平衡”的局面。但是,这种趋势能否持续,我们认为至少还得继续观察,不能草率下结论。

从 3 月份两会期间代表的提案来看,要求政府出台有力措施遏制高房价的呼声不绝于耳。不能排除民意会影响到下一步中央的决策。

最近,国资委要求78 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证监会要求创业版审慎推荐房地产企业等等,都似乎传递了政策依然不断从紧的信号。因此,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不排除在中央在四季度出台新的政策。

投资策略:短期反弹,中期谨慎

我们认为地产股在 3 月底或许会出现一波反弹行情,主要的催化因素包括楼市的回暖、股价持续跑输大盘之后的技术性反弹需要等等,我们建议投资者可适当参与。鉴于这波反弹的短期性质,我们预计二三线股票的表现会优于大市值股票。其中,我们重点推荐格力地产、福星股份、亿城股份等相对估值更低的品种。从更长的 6 至12 个月的周期来看,我们依然维持对地产股“持有”的谨慎判断。只有在房价调整充分,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地产股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大行情。

新兴板块

后续如果国家财政资金正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其带动的民间投资将难以估量,相关上市公司势必将从中受益。如果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实质投入阶段,资本市场上的投资策略需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所倾斜。因此,我们非常看好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五)四季度总体展望

展望四季度,实体经济正从政策刺激期转向复苏期,A股市场缺乏强劲的上升驱动因素,趋势性上升机会还不成熟,将受以下因素制衡:

1)当前全部A股静态PE在30倍左右,沪深300静态PE在25倍左右,都处于历史均值之下, AH溢价仅为17%左右,处于近一年来的低位水平,估值进入低风险区域,开始具有吸引力;

2)国际宏观经济不景气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调整的复杂性,长期底部的形成与确认仍然需要足够的时间,国内在“保增长、调结构”的过程中,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正在消除,年内“保八”已无悬念的情况下,前期主要由投资单轮驱动的经济增长能否成功转化为依靠消费和出口成为关键;

3)从资金角度方面看,尽管之前过度宽松的流动性状况会有所改变,但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然而IPO、再融资等市场扩容节奏不减,创业板的继续“打新”都对A股造成严峻的考验;

4)上市公司业绩恢复成为A股后市的有力支撑,其中商业贸易、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家用电器和信息设备等行业业绩增长位居前列;

5)投资者在本轮调整中,市场信心的恢复不可能短时间内得以实现,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影响股市波动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是从流动性引擎转向增长引擎的换挡时期,外围股市过度反应经济复苏而可能展开的调整将带来压力,四季度A股将维持震荡格局,自上而下地寻找产业景气轮动的宏观经济策略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很大,宜以规避风险,战略性建仓为主,资产配置上应以成长性投资、题材投资,出口复苏以及温和通胀等概念为突破口寻找机会,中小板高成长行业、新兴行业(如物联网、低碳经济)、世博会概念将成为投资亮点。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不仅需要运用科学性、技术性高的方法,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原则;既要重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 标签: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1 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 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1)意义和方法 意义: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 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 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 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GDP、投资额、消费额等) 2、机构分析法(静态分析 (2)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①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C+I+G+(X-M) 2.工业增加值(生产法、收入法) 3、失业率 4、通货膨胀(常用指标: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 物价平减指数等) 5、宏观经济运行景气指数—PMI 6、国际收支 ②投资指标 1、政府投资 2、企业投资 3、外商投资 ③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大项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等)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和单位存款) 3、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所得税-个人缴纳社会保障支出

④金融指标 、总量指标 a、货币供应量 B、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C、金融资产总量 D、社会融资总额 E、外汇储备(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款项权和 IMF储备头寸) F、外汇占款 2、利率(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 (2)同业拆解利率(伦敦同业拆解利率) (3)回购利率 (4)各项存贷款利率 3、汇率 ⑤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3、赤字或结余 ⑥主权债务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企业经济效益 2、居民收入水平 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4、资金成本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1、GDP变动 2、经济周期变动 3、通货变动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1、手段及其影响①国家预算5⑤财政管理体制 ②税收⑥转移支付制度 ③国债④财政补贴 2、种类及其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中性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 一、GDP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综合指标。GDP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预期。GDP的发展对股市的影响意义重大。GDP 呈现良好的增长姿态时,表明宏观经济综合状况较好,向投资者表明经济的走势是良性的,投资者会产生好的预期,就会加大投资,看好股市,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带来股市市值的上升;相反,GDP增长放慢或下降时,表明宏观经济状况较差,投资者对于经济的预期就会利空,看跌股市或者放慢投资速度,影响股市的市值。 二、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呈反向关系,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2.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价值所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3.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 三、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提高本币的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汇率变动可以通过资本流动来影响股票价格。宏观层面上,货币大幅度贬值,则投资者在投资预期收益会减少,资金流出,股价下跌。反之,资金流入,股价上扬。同时,本币增值,利率下降。低利率引起的流通性增加,对股市利好。 在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潮流中,汇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以及世界贸易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显著。 四、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可以分不同的阶段来分析: 在良性通货膨胀阶段,温和的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而且由于流通中的货币增多,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流入股市,引起股市资金增加需求扩大,从而推动了股市的增长。 如果物价持续上涨,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涨价的影响会转换成为企业的成本压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而且与此同时政府也会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出台一些从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有可能引起股市下跌。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作者:————————————————————————————————日期: ?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 “复杂化” 使得决定股市趋势的内外因素更为 “多元化” GDP

反映经济基础变量 货币供应量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实际利率汇率与进出口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整体经济状态税率税率反映的是调控政策的变动 汇率 利率 货币 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则反映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

前言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当今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从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开始萌芽。在经历3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欧美成熟市场需要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并且在经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是成为了广大人民生活理财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投资股票市场中掌握好投资机遇,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 影响中国股市的因素有很多,但中国股市对宏观政策尤其敏感,中国的股市更是在宏观经济的运作状况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运作展开的。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着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其中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由此看来宏观经济走势影响着股市的波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也不是完全同步的。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并且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其影响力,并借此为投资者提供宏观经济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信息,以提高其投资的准确性。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摘要: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水平变量和波动性的最基本因素.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目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展望 (一)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基数效应、政策刺激力度有所调整,以及中央可能遏制地方政府投资膨胀势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0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7%左右,仍处在较高水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1. 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将继续推动投资增长 2. 中长期贷款的资金将继续支撑项目投资 3. 社会投资会有所复苏,但仍不稳定 (二)外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 1. 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反弹 2. 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 (三)消费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 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超过2009年,我们预计2010年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7%-18%,但由于物价涨幅的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会略低于2009年,实际增速约为13%-16%。 1. 城市化进程为国内消费提供持续动力 2. 收入绝对水平上升、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及收入改革政策的深化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精心整理

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今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以“外部压力下的中国经济——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并为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给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建议。 年中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得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增速持续疲软,虽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高位,基建投资小幅回升,但受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进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总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家庭部门杠杆率持续攀升,家庭流动性愈益收紧,普通家庭收入增速持续下降,收入差距未见明显缩小。不断强化的家庭储蓄动机不仅放大了总需求不足的影响,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迫使企业被动加杠杆,实体部门杠杆率逆势反弹。在财政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率亦有所增加。虽金融部门去杠杆成效显著,但宏观杠杆率不降反升。

从更深层次来看,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僵尸企业无法出清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拖延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对经济发展的桎梏日益凸显。同时,区域间市场化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企业对冲各类冲击的工具选项,导致企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疲软,劳动力市场承压。 正如课题组2018年度报告所预测的,受实体部门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的拖累,中小银行风险加速暴露、其系统重要性持续上升,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难度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已对进出口形成拖累,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但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如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投资,刺激消费,释放增长潜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卢克群 一、宏观经济决定股票市场的基本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决定和影响股票市场。一是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的货币供应状况影响股市。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时货币供应适度宽松,股市资金相对宽裕,股市需求就会增加,交投随之活跃,股价就呈上升态势。二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制约。当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社会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旺盛,企业销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价值提高,其股价必然上涨;三是在宏观经济向好情况下,经济景气上升,就业面扩大,员工收入增加,对金融资产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投资者人数增多,股市人气兴旺,就会呈现强势特征。四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需求旺盛,外来投资就会增加,其中一部分外来资金将通过各种形式介入股市,参与投资。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绝不可能长期低迷;宏观经济不佳,股市也绝不可能持续上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样如此。 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伊始,由于各方面很不成熟,经常出现背离经济形势的暴涨暴跌现象,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尚不能发挥出来。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法规的逐步完善,股市的运行态势与宏观经济走势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1996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时的牛市,1998年通货紧缩时的低迷,1999年至2000年经济好转时期的持续走牛,都明显地反映出这种相关关系。可以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十年发展后,正由原来的与宏观经济形势不同步走向同步并向超前反应过渡,基本上向着晴雨表的功能演化。随着我国股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渐规范,经济证券化率的逐渐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日臻完善,以及民营企业的大量上市,宏观经济决定股市基本走势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对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对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股票指数走势与宏观经济变化间的变化关系,建立理论模型,来探讨国内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而为未来经济决策、以及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背景介绍 自1992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无论从股票市值总值、流通市值,还是从成交金额等指标来看,中国股票市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06年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达到24821.54亿元,流通市值7321亿元,成交金额144.47亿元;与此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分别达到10296.91亿元、4482.56亿元和64.82亿元。中国股票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得到空前提高。但是,自2006年6月起后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指数,都发生了与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相背离的局面。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分别从2001年6月2218点和658点降至2006年1月的1258点和307点。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8.3%、9.1%、10.0%、10.1%和9.9%。根据宏观经济的一般规律,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总量的上升将导致更多的资金为了追逐良好的经济收益,进入股票市场,支持股票市场不断走强,从而出现股票指数不断攀升的情况。然而,中国市场的股票指数走势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相同的变化方向,反而出现了相背离现象。那么,中国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成了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如果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什么,是否遵循宏观经济的一般规律----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还是“晴雨表”已经失效。这就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3、指标设计 在指标设计方面,根据实际需要经行选择。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态势的分析及预测 完整版(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态势的分析及预测 2010年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GDP增速提升”,“物价水平全面提升”,“就业形势逆转”,“外需常态化”等多元景气的局面。在“周期转换”,“政策调控”与“结构调整”三重力量的作用下,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步入“振荡”,“波动”,“相对低速“的过渡期。下面我们就以进出口,股市,房地产,物价,四个方面来作为研究。 进出口 财政部关税司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外贸保持快速回升,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同)增长43.1%,进口大幅增长52.7%,出口也快速增长35.2%,并且增幅逐步提高;6月当月,出口及进出口总值均刷新2008年7月的历史纪录,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外贸在进出口平衡发展、商品结构等方面也呈现积极变化。专家表示,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振国际国内市场信心都具有重要意义。 出口回升势头日趋稳定,进出口继续趋于平衡发展 进口方面,在国内需求旺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前5个月单月增幅始终保持在40%以上,6月当月,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涨幅趋缓,进口增幅回落至34.1%。受鼓励的能源、资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稳定增长,价格普遍明显回升,但近期涨幅稳中有降。

出口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需复苏,我国出口也实现较快回升。受春节等短期因素影响,前4个月出口单月增幅低于进口,但5月-6月增幅不断提高,6月当月增幅达43.9%。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稳步回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贸易顺差方面,总体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并于3月份出现了月度贸易逆差,但4月以来贸易顺差逐步回升,5月-6月单月顺差保持在2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股市 纵观前三季度的宏观形势,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央行继续出台流动性紧缩政策,在距离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之后,央行于上周五再度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本月内连续第二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也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5%至19%的历史高位。 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政策紧缩力度加大,接下来加息何时落地成为了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短期将继续制约市场做多力量释放,但巩固经济增长基础,促进经济转型基调不变,特别是各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将陆续出台,政策消息面将目前偏空逐渐转向偏多,从而利好大盘企稳回升。其次,虽然短期蓝筹受到政策利空压制,但银行、地产凭借估值优势支撑下,逐渐止跌企稳,继续对大盘构成强力支撑。最后,十二五规划持续升温,新兴产业、内需消费持续受到市场各路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概述 一、基本分析的概念 分析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据此预测证券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判断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基本分析的内容 基本分析注重于证券价值的发现,力图用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来解释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变动.

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中短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 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股价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即由一定时期股票的总量和资金总量的对比力量决定。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股票的数量 证券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由已上市的老股票和新上市的新股票构成。 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 (二)证券市场的需求方 ——证券市场投资者(资金数量) 1.使得证券的发行有了保证,直接融资渠道得以建立。 2.证券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保证了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转换的连续性。 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自然人,指从事证券买卖的居民。 机构投资者:一切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 股票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1. 股权分置改革 2.《证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订 3. 融资融券业务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在转型经济体中,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 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2.结构分析法 分析对象: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 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C+I+G+(X-M)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2.工业增加值 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分析意义——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3.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失业率的上升或是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失业率高,意味着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4.通货膨胀 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 .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第五讲--股票投资中的宏观分析

第五讲股票投资中的宏观分析 一、经济政策分析 经济政策分析是指对国家实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方面,分析它们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分析预测这些政策的未来走向。 1,财政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减税、增加财政支出、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等。 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家庭个人等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 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会刺激企业的投资带求,尤其是那些与政府购买和支出直接相关的企业,其证券价格将受到迅速刺激而上涨; 请看2012年两会数据: 2007年底的货币总量是40万亿, 2011年底的货币总量是85万亿。 两年间,社会的货币总量增长了100%多。

而社会总资产,能有多大的实际增长呢? 减少国情发行,直接的效应是国债市场因供给规模减少而价格上涨,(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为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发行同债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集中投放,从而刺激投资需求); 增加财政补贴也会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从而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 紧缩性财政政策正好相反,主要手段包括增税、减少财政支出、增加园债发行、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等。 中性财政政策则介于两者之间,这里不再赘述。 (2)政府如何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选用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 从短期财政政策的运用来看,政府主要是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相继选用松的、紧的或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来对社会总供求加以调控。比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一方面可以采取增加财政支出等松的财政政策手段刺激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提高税率等手段适当抑制总供给。 从中长期财政政策的运用来看,政府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中长期的调整,以及改革调整税制,以实现中长期的财政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