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转化模式现状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现状及模式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重点,选择或创新出适合本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将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科技成果产出现状的基础上,拟归纳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践经验和和转化模式。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The methods and modes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Jin fulan Fang chuanlai (Jiangsu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2) Abstract: sci- 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sci-tech work. It can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o select suiting for local transformation mode. This article has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tech results and sums up the methods and modes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models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有待提高。据报道,我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不到30%,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约占被转化成果的30%,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70%。现在,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现状的基础上,拟总结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经验和和转化模式。 1.江苏省科技成果产出的基本情况 科技成果是有关人员通过研究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创造性成果。近几年来,江苏省每年下达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3万多项。其中,通过省科技厅下达的课题在2000项左右,当年科研课题完成率约70%。另一方面,全省在省科技厅登记和申请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每年有1000多项,例如,2003有1268项,2004年有1420项,两年合计2688项,这两年的具体情况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科技成果类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 单位代码:83201 联系人:刘丹 联系电话:(010)68198919 通信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万源南里甲43号 邮政编码:100076 E-mail : liudanczxy@https://www.doczj.com/doc/7c2646770.html,

一、单位简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下属10个国家在编科研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1个职工医院、3个全资公司、2个院本级实体单位和3个控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航天型号工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覆盖系统总体、空间飞行、结构与强度、自动控制、地面发控、伺服机电、计量测试、强度与环境、新材料、特种制造、总装总测、新能源、煤化工等多方面专业技术,具有先进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目前拥有资产总额约443亿元,从业人员约2.6万人,其中包括8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级专家、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名全国技术能手、314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共获得3573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承载了中国航天五十多年的发展,使中国航天发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促进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跨越发展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道路,积极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致力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以先进能源、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卫星应用和电子工程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是国内培养研究生最早的科研单位之一,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科专业齐全,管理体制配套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1个,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260名。学科建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院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兵器科学与技术”八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若干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自开始招生以来,共培养了15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是我院科研和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报考须知 1. 我院各学科专业均招收定向培养研究生(个别专业招收非定向研究生),毕业后留京留院工作。研究生在学期间,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外,还享受我院较为优厚的生活补贴及各种福利待遇; 2、我院各招生专业接收相关高校应届推荐免试生,请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直接与我院研招办联系; 3、凡可以任选的考试科目,考生在报名时应注明选考科目的名称和代码,如未注明则由我院指定;

科技成果转化率调查单位名单

附件2: 科技成果转化率调查单位名单 一、中央驻皖科研单位 1中国科技大学 2合肥工业大学 3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4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 5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6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7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8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9中科院安徽光电精密机械研究所 10中电科技集团第8所 11中电科技集团第16所 12中电科技集团第43所 13中电科技集团第38所 14中电科技集团第40所 15中电科技集团第41所 16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 17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18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19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20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21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22化工部第三设计院 2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24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 1安徽大学 2安徽师范大学 3安徽农业大学 4安徽医科大学 5安徽工业大学 6安徽理工大学 7安徽财经大学 8淮北师范大学 9安徽中医学院 10蚌埠医学院 11皖南医学院 12阜阳师范学院 13安庆师范学院 14安徽工程大学 15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16安徽科技学院 17合肥师范学院 18皖西学院 19淮南师范学院

20合肥学院 21巢湖学院 22黄山学院 23铜陵学院 24滁州学院 25宿州学院 26蚌埠学院 27池州学院 三、省级科研院所 1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3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 4安徽光电技术研究所 5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6安徽省冶金科学研究所 7安徽省轻工科学技术研究所 8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9安徽省粮油科学研究所 10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所 11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12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13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14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15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光明日报: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时下经常有文章中出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提法,但我国及世界各国均没有核算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从科学测算角度看这是个“伪”指标。这种以没有依据的单一数据评价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做法,不仅结论不科学,而且会造成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误导,影响科技人员和社会各方面以多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因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科学化评价,通过综合化的指标体系来全面衡量和正确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成果转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从创新链条看,是科研活动的立项、研发、中试、开发直至应用、市场推广等一系列过程的协同配合。从产业活动角度看,是一个技术活动、经济活动相互衔接、相互结合的复杂过程,也是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和选择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受技术、市场、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参与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形式也丰富多样,除了技术转让等显性转化方式外,科技成果也会伴随着人员流动、创业等形式向社会扩散,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知识和技术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是科技成果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日益多样化。 “四技”合同量大面广,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渠道。发展技术市场、实现技术成果商品化,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我国原技术合同法和现行合同法确立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四种技术交易合同规则,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规范。同时,国家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实施相应的所得税、营业税减免政策。在国家法律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我国技术合同交易额长期保持着年均20%左右的增速,2014年,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项目29.7万项,成交合同金额达到8577亿元,实现了技术成果大规模的市场化扩散。 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已经成为经常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首先,产学研战略联盟已成为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重要平台。科技部及相关部门在重点领域组织了14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带动地方建立联盟千余家,联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投入、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了科技成果快速应用转化。同时,国家科技计划应用类科研项目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实现项目设立反映企业需求、项目成果为企业所用。2013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一半、863计划的三分之一、科技支撑计划40%以上都是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实施的。此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人员交流或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向企业转移。2013年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绝大多数设立在企业,总数达到2773个。全国共引导70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近90%的县市开展科技服务。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几点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2646770.html,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几点建议 作者:施银单 来源:《商情》2014年第41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渗透,在各个行业中几乎都可以看到“科技”的影子,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各项科技成果的成熟,其转化率却非常低,这无颖是对科技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因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抛砖引玉,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共同参与其中,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率建议 世界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许多科技研究成果也得以问世。但就当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而言,却不免差强人意。据教育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目前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这无疑是对科技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时效性。纵观当前科技成果几乎都是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研究所得,而这些研究的出发点及意义于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来看,多数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严重存在着时效性。究其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受旧有体制和固有观念的影响,这些科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在研究与开发时产品时,缺少市场方面的人员参加,导致所研发的成果过于重视理论与技术,却与市场脱节,时效性大大降低。而众所周知,一项科技成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时间紧密相连,一旦没有及时投入使用,该项科技成果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降低,直至变成毫无价值的知识沉没,这既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缺乏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这个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化资金总量不足;二是科技应用开发资金明显不足;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少,缺乏市场急需的风险投资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自筹资金占56%,国家拨款占26. 8%,风险投资仅占2. 3%;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其风险投资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美国至少有50%从事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风险投资的帮助。 中介市场与经纪人才的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中介及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当前的技术市场来看,许多管理者更倾向于科技成果推广洽谈会、交易会等,但效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现有的中介市场及经纪人不乏素质较低或唯利是图之人,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果随意汇编,隐去单位和联系方式,甚至把成本和效益、投资产出比汇编得令人难以置信,欺骗了真诚寻找项目的企业,而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仍然严重偏低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仍然严重偏低 2011/1/20编辑:null人气:1305 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尚存运转瓶颈 我国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数量近年持续快速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仍然严重偏低。记者近日在北京、陕西、江苏等地调研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应用型科研尚未完全遵循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存在“拉郎配”现象,新产品产业化服务体系也很薄弱。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尚存运转瓶颈,使大量科技成果成为“展品”,科研价值难以形成生产力。 半数科技成果成“展品” 在记者调查中,大部分专家反映,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大约有一半是不可转化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本来为了应用的技术成果,但因为在科研立项的时候就“脱离了实际”,成果鉴定之后,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展品”。 经过改革探索,高校、科研院所原先相对独立、封闭的科研体制已经有所改善;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逐步打通;科研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技投入和成果产出的主体逐渐多元化。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增长,年投入额达到4600多亿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 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在发言时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治平说:“我国一些应用技术研究的首要目标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而不注重实用价值,立项开始就决定了只能是‘展品’。比如,32纳米的芯片处理器制造技术,英特尔已经推出,我国科研部门也准备投入研究。然而,根据目前的立项要求,就算我们研究出来尖端的32纳米技术,与之配套的光刻、薄膜沉积、化学抛光、离子注入等生产工艺也根本不具备,技术变为成果十分渺茫。” 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席保锋说,目前我国许多科研活动的开展以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报奖、鉴定为主,科技成果的数量主要表现为:成果鉴定、各级获奖、专利,而不是以最终形成产品、商品来认定和评价,难以促使科研活动更好地联系实际。这种评价体系重视了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 “夹生”技术难消化 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中试环节,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特别是高校的价值体系不同,一些产学研合作“重形式、轻内容”,产生了许多难以消化的“夹生”技术,这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另一原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长期以来,科研人员的技术,从实验室成果变成产品,往往需要大量投入,进行一系列市场化导向的研发,企业并不一定很看好。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杜进平说:“比如科研机构研究出一种生物农药配方,理论上很好,但其生产成本、使用便捷程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就会看不上。” 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我国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5%以上的项目都有企业参与;863计划课题依托单位中,企业占30%;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企业牵头的超过50%。一些研究者认为,尽管目前许多科研项目有企业参与,却未能完全改变科研立项的“学术思维”。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市场总监张建宁说,目前很多科研项目的确立,形式上经过了市场调研,征集了相关企业的建议,也可能有企业参与项目,但并没有完全改变科研立项的学术思维。从科研项目最初的指南到后期的评审,还是专家在主导,难以真正体现“市场意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业务范围与组织机构详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业务范围: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

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业务范围:

1、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2、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煤化工、风力发电、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航天特种技术应用。 3、航天服务业: 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总体设计、遥测外测、箭体结构、增压输送、电子化指挥、弹(轨)道、载荷、环境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 2、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中心,是我国航天首家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研究所。本所拥有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环境、仿真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 3、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从事于战略武器和大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制单位。 4、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从事航天飞行器设计研制、空间探测器研究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研究开发、数据通讯及网络信息通讯技术研究开发的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研究所。 5、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是以航天发射地面设备的研制为主,民品研发经营为辅的工程设

计研究所,现有员工1000多人。我所主要专业有:发射技术与发射装置、特种公路、铁路运输车辆、液压技术、温度控制、供配气技术、发配电及电源变换技术、定位定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我所开发了以地面设备为主的多系列、多型号军品高科技产品,还开发了软胶囊机、包衣造粒机、滴丸机等制药机械及包装机械、烟草机械、洗车机等多项高科技民用产品。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6、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主要从事航天伺服控制、遥测、智能机电以及工业自动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 7、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天安门正南约10公里)。成立于1984年10月。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下设院信息中心、档案馆、情报室、编辑室、图书馆、声像室、照排印刷中心七个部门,主要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涉及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科技情报研究、竞争情报分析、编辑出版、电影和电视的摄录及制作、动画制作、档案管理、图书借阅、晒图、排版及印刷等。 8、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计量测试研究所(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O二研究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承担着航天系统大量的测试计量任务,是国防科工委一级计量技术机构,建有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电子学、时间频率、空气声学,专业涉及到十大计量中的七大计量专业80余个项目,是目前航天系统内计量专业最全、等级最高的研究所。 我所承担着长征系列火箭及国防科技工业尖端武器计量保障精密测试和跟踪工作,确保在长征系列火箭及重点型号研制、试验和生产过程中量值传递的准确和统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 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3期 报告人:雷凡培党组书记、董事长 时间:2月7日 主题:勇担新时代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 航天强国 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到2045年,部分重点领域比肩美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航天科技集团要扎实完成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建成我国第一座空间站并投入运行,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和火星着陆探测,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成以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系统为主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使我国具备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航天强国,为巩固国家安全战略基石作出更大贡献。 营业收入2320.4亿 利润196.5亿 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8%和11%,圆满完成国资委批复的预算指标;在国资委年度央企责任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中央企业第一,连续13年获得A级、四个任期获得优秀; 全年先后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国家级荣誉44项,省部级荣誉100余项。 2017年主要工作成绩 01保持战略定力,成功实施多项航天重大任务; 02坚持归核聚焦,顺利完成民用产业年度经营发展目标; 03坚持创新驱动,在重大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

04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05坚持军民融合,全力推进各领域改革调整工作; 06坚持依法治企,着力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07坚持人才强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航天人才队伍; 08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2018年工作比目标、总体要求 圆满完成35次宇航发射和相关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圆满完成航天重大型号发射、飞行试验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全面实现“十三五”奮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重点工作 全力以赴确保航天型号研制生产试验任务顺利完成; 多措并举推动主业归核聚焦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扎扎实实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评论 2017年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多型武器装备在庆祝建军90周年时沙场受阅,导弹武器装备研制和飞行试验捷报频传,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连续13年获评央企经营业绩考核A级,2016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首次问鼎央企第一,世界500强排名上升至第336位。 2018年,是集团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努力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谋划年;是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政策要求,加快推进母子公司体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和资产证券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市场原因及对策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市场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科技成果的转化却不尽人意,良好运作的市场机制总是对科技转化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可是市场机制中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总是阻碍着科技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这时就需要发挥政府“守夜人”的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关键词:科技转化率;原因;对策 科技成果转化类似于国际上所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十分低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界、理论界、企业界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 据国家科技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是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

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左右,其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贡献率,这无疑是对科技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我国科技工作中面临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是那样的令人振奋,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却如此难如人意。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对策又是什么? 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市场原因 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这使本身资源稀缺的我国面临着发展瓶颈。 科技成果正的外部性 做出一项科研需要投入很大的经费和时间,但由于科技成果有很大的溢出效应,一项成果一出来很快地被模仿或者被仿造,生产者不能拥有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全部好处,甚至是所得到的收入还不足以弥补科研投入,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研究机构不愿投入去研究:因为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还没有转让,就被泄漏出去了;由于考虑到产品容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总结

一、创新组织架构清晰,职能落实 建立了以决策层、研发层、管理层为架构的集团公司研发体系,保障了科技创新任务的完成。 每年制定研发计划、每五年制定技术发展规划与长远发展战略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各单位的一种常态工作。特别是我们围绕航天2020年~2030年长远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组织了包括30位院士在内的专家完成了航天技术发展规划,从上万项技术中,确定了12个核心技术领域、16个专业技术领域、13个前沿技术领域和16个基础技术领域。 二、加速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研究应用中心4个,省市级技术中心17个,集团公司批准成立了6个研发中心、1个工艺中心与3个分中心。 多年以来,我们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彻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一个总体设计部,总指挥、总设计师两条指挥线”;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四步走的产品发展路线”;坚持“方案、初样、试样(正样)、装备定型四个技术状态控制”;坚持“零缺陷质量管理”,统筹推进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 围绕提升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的能力,集团公司初步建成了以航天总体和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13个国家级试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中心为支撑的,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制造与集成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内外部创新资源,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重点从战略层面来推动,已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国防科大、北航、西工大等15所高校建立了35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特别是与哈工大联合成立了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通过产权的结合形成了产学研相融合的技术创新实体,将高校的研发能力与集团公司的产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进了航天技术在前沿和基础领域的原始创新。 此外,积极探索利用海外研发资源,集团公司下属的四维图新公司成功并购了荷兰Mapscape B.V.公司,这不仅是中国航天首次对西方发达国家研发资源的成功收购,同时也藉此成功成为下一代国际导航数据标准制定的参与方。 三、以“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产品创新”、“军民融合创新”为技术创新行动重点,准 确把握航天科技工业的行业特点,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通过系统集成创新全面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实施。 二是通过原始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抢占航天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是通过实施产品创新工程促进由“实验室出产品的科研模式”向“现代工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型。 四是通过军民融合创新推进航天技术应用转化和航天产业链的延伸拓展。 四、以“国际竞争力”作为评价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标尺,积极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军贸、 高端装备出口等领域竞争,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航天技术发展始终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不断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性能,这是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二是发挥航天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以及较强的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在国际航天领域不断开拓。 五、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始终把人才作为技术创新核心要素,不断激发创新的 动力与活力。 将技术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关键是创新的机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创新人才的动力和活力。

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简介

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拆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 一、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民用航天产业,即通常意义上的航天工程,包括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军用方面包括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远程导弹)。所熟知的神舟飞船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空间站、北斗导航卫星等都是航天科技集团的领域。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组成单位包括8个研究院,以及一些航天产业的公司和研究中心。 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的研究,著名的产品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四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 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航天器的研究,我们熟知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卫星、天宫号空间实验室等都出自该院; 六院,即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七院,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国防装备生产、火箭弹研制等工作; 八院,即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导弹、火箭等都有涉及,风云系列卫星出自该院; 九院,即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惯性导航、遥测遥控等领域的研究,该院下属的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是中兴通讯的第二大股东; 十一院,即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研究。 航天科技集团直属公司中比较著名的有四维图新的母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讯等。 二、航天科工 航天科工集团主要从事国防军事产业,我国的防空导弹、飞航导弹(中近程导弹)等大都出自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包括五个研究院,以及相关的生产基地和上市公司等。 航天科工一院,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军民信息系统研究设计。 航天二院,即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导弹武器、空天防御技术的研究。 航天三院,,即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航导弹的研制工作,在飞航导弹领域是老大。 航天科工四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运载技术的研究。 航天科工六院,河西化工机械公司,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航天科工七院,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直属公司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等。

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单位

一院:一部、12所、14所 二院:二部、23所、25所 三院:三部、33所、31所 五院:501、502、503 排名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一部,501 第二:三部,502 第三:12所,33所,14所,25所 第四:二部,23所,31所,503 其他的不详细介绍了 现在和过去能排队分房子的有501,502,33所 工资最高的应该是1部、3部、33所,好点的室硕士18万问题不大 发展前景最好的应该是501、1部、33所 车最多的是3部和33所 综合地理位置以及实力来看12所最好 一院一部,二院二部,上海八院,据我打听待遇都差不了太多,二院二部主要是在市区,而且不提供住宿,这样要自己租房,待遇一算就低了。至于奖金和发展前途,总体发展前途一院一部和五院几个所好一些,属于科技集团,卫星火箭发展火,宣传也好。二院三院属于科工集团,搞导弹相对低调一些,二院搞防空导弹,属于防御武器,三院搞岸舰导弹,主要属于进攻武器,国家这几年投入三院多点,所以奖金可能比二院多点。另外,本人签二院二部了,希望以上能给大家一点参考,不过其实这些真的很难说,要综合自己情况考虑。 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大整理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分家之前的设置****** 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 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 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 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 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 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 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 我们平时长听见的“神六升天”、“嫦娥奔月”之类的都是航天科技集团做的;诸如“我军的某某自主研发的导弹”则是科工集团做的。不用说,从感性的角度来判断,科技比科工的效益要好些,实际上也是科技集团的员工待遇要比科工的要好点,但不是绝对!这里是近期找工作整理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资料,希望对您有点帮助。其中,一院至十院指的是科技科工没有分家前的称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1、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2、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4、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5、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 6、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 7、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 8、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分析介绍: 第一研究院(下属13个所,6个厂)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以下是各单位的主要的研究方向:11所(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12所(导航,控制);13所(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14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15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18所(航天伺服系统,CAD);19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702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703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102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04所(航天跟踪,测量);200厂(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211厂(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811厂(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注:811厂就是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另外,18所和811长已经合并组建了新 的长控公司。701,702,703,704,706,708等研究所和7414等四院的厂都是后来航天体制改为 七机部的时候新组建的,呼号都是以七开头.现在701已经组建了科技集团的航天十一院,706 归属二院771,772等原先九院的单位到了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第四研究院(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2013年度创新基金指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 二○一三年十一月

一、基金概述 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测绘、环保、交通、减灾、林业、农业、渔业、水利、电力、通信等行业,对维护国防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卫星应用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的总体单位,具有天地一体化优势,为加强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推动空间技术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深化拓展其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联合国内优势科研机构,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特设立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开放合作、开拓创新与跨学科研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2013年度创新基金指南作为申请基金项目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可按照各领域最新发展需要,申请指南中未包括的创新项目。本指南研究方向仅作为本次拟资助项目的技术领域方向,所申报项目的题目名称自拟。 二、2013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一)导航领域资助研究方向 1、导航理论与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GNSS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探索GNSS 导航系统演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新型导航方法与原理。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体制导航信号设计与处理,创新概念

导航定位理论与方法等。 2、导航技术军事应用新概念 研究目标:探索导航技术在军事作战应用中的新概念、新模式,研究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导航应用新方法、新理论,为促进导航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和提升武器装备、作战指挥信息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于GNSS信号的军事新概念应用,战时导航对抗新方法,组合导航理论、方法与技术(如GNSS/INS 组合导航技术、地磁导航与重力导航、影像匹配导航、水下导航技术等)等。 3、导航技术行业应用 研究目标:面向测绘、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交通、电力、通信等民用行业应用,探索导航技术在民用领域应用中的新概念、新模式。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在地球遥感、地学研究(地震、板块运动、空间天气等)等方面的新应用,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安全技术(如导航信号干扰源探测、定位技术等),创新概念导航位置服务等。 4、导航技术宇航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敏捷卫星、深空探测卫星、高轨卫星等新型卫星对导航技术的新需求,发展和研究以天文导航、惯性导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招聘信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研发中心诚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七院)研发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城内,是航天七院的总体设计部门。为迎接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创建一流的研发单位,航天七院研发中心诚聘以下英才: 岗位1:飞行器总体设计(3人) 要求: ◆飞行器设计、导弹(火箭弹)总体设计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本科5年以上导弹(火箭弹)总体设计经验,并担任总体设计师3年以上; ◆熟悉导弹(火箭弹)总体设计程序; ◆掌握导弹(火箭弹)总体设计方法,能提出导弹(火箭弹)的总体技术方案; ◆掌握AutoCAD、Office、Matlab及C语言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有多年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经历,了解国内外新产品开发状况。 岗位2:气动设计(2人) 要求: ◆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5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设计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 ◆熟悉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原理; ◆熟悉导弹(火箭弹)气动设计方法; ◆掌握AutoCAD、Office、Fortran或C语言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岗位3:惯性导航系统设计(2人) 要求: ◆飞行器惯性导航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本科5年以上研发经验,设计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 ◆熟悉惯性导航系统研制程序; ◆熟练掌握惯性导航系统设计、生产、试验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惯性导航系统软件设计方法,掌握Matlab、Auto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有多年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经历,了解国内外新产品开发状况。 岗位4:火控系统设计(2人) 要求: ◆火箭弹发射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本科5年以上研发经验,设计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 ◆熟悉掌握火控软件设计方法,掌握Vc、C++、汇编等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 ◆熟悉火控系统设计研制流程; ◆在火控系统设计、试验等方面有一定经验; ◆有多年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经历,了解国内外新产品开发状况。 薪酬福利面议。 其它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机构概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机构概况 2007年06月25日星期一19:2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机构概况 https://www.doczj.com/doc/7c2646770.html,/forum/forum_posts.asp?TID=329 下属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第六研究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第七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十一研究院)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航天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n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国务院直接管理。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航天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七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及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工厂、公司等。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以及技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主要研制、生产、经营各类航天运载器、航天器、战略战术导弹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业务,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环保等多种民用产品。同时开展招标采购、对外承包、技术咨询和劳务输出等业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研制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能力。并在低温高能燃料技术、火箭捆绑技术、一箭多星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戊、长征二号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等。运载火箭已形成完备的系列,可以发射不同质量、各种用途的卫星,其近地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为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为5200千克,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05年8月30日长征运载火箭共进行了8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到91%。在完成国内卫星发射任务的同时,长征火箭还成功进入了被欧美所垄断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从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商业发射开始,长征火箭进行了20多次的国际商业发射,将26颗外国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具备研制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的能力。并在卫星回收技术、轨道控制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航天遥感技术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平。现已研制成功三轴稳定卫星平台、自旋稳定卫星平台、返回式卫星平台、小卫星平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