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实用】-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实用】-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实用】-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特殊监护十分重要,术后,一般病人由手术室送至ICU,在手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做好术前指导。手术过程中,应备好床单位:铺麻醉床、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动脉测压换能器及加压输液装置的准备。

1.【护理评估】

1.1、术中情况:手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术中转流,阻断循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功能的状况。

1.2、术后病情:

1.2.1全麻是否清醒,清醒后躁动的原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2.2、心脏、呼吸功能临测:术后心功能状况及心电监护指标的变化;有无缺氧表现,气管插管位置,呼吸状态双肺呼吸音情况,若使用呼吸机,呼吸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各项参数是否适宜。

1.2.3微循环情况:皮肤色泽,温度,湿度。

1.2.4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尿量,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与量;伤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等。

1.3心理状况与认知程度,病人及家属能否适应监护室的环境,心理状况如何,对心脏手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和出院后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

1.4辅助检查:心电图、X光胸片、血气分析及各种生化检查等

2.【护理问题】

2.1、低效性的呼吸型态

2.2、心输出量减少

2.3、体温过高

2.4、知识缺乏

2.5、潜在并发症:组织灌流量的改变、心包填塞、感染。

3.【护理措施】

3.1、按ICU一般护理常规

3.2、病人回病房后,先将呼吸机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再连接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电监护;

3.3、了解术式及术中情况,接好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道,保持其通畅;

3.4、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复温过程中,如体温回升缓慢,应适当保暖直至体温升至36'C,为预防反应性高热,体温回升37.5'C时,头部应置冰枕;

3.5、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和各参数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氧合情况,对于术前心肺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延长呼吸及应用时间。(按照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3.6、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雾化吸入、口腔护理,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7、术后持续进行血压(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及心率、心电图的检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同时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一次,以了解而容量及心功能情况;

3.8、根据血压,心率调节血管活性药物(如升压药、扩管药)的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正

常范围内;

3.9、观察口唇及甲床的颜色,颈静脉怒张,肢体温度,末梢循环情况;

3.10、术后应立即摄胸部X线片,了解心脏大小、形态与肺部情况,同时可了解中心静脉通道与气管插管、胸部引流管的位置。

3.11、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管通畅,如有胸前窘迫、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奇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牙膏等,应警惕有无心包填塞;

3.12、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出入量,尿量应维持在1ml/kg/h以上,注意尿色;

3.13、维持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血钾的检测,应维持在

4.5mmol/h 左右,注意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14、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食,术后注意翻身、叩背、协助排痰、预防并发正发生;

3.15、手术后次日,病情平稳,可转普通病房

4.【健康指导】

4.1.进食富含维生素的均衡饮食,伴心力衰竭者低钠饮食。

4.2.少食多餐,避免因进食过量,便秘而增加心脏负担。

4.3.指导病人戒烟,腹式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以便术后能有效清

理呼吸道,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肺膨胀。

4.4.消化道护理:合理调配饮食,指导病人养成规律排便习惯,以防便秘。

4.5.活动与休息,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避免外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4.6.自我监测症状:(1)有无气促,发绀,呼吸困难,水肿,尿量减少;(2)注意体温变化,如高热或持续低热;(3)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在湿热或寒冷的地方活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若发生以上异常症状,立即就医。

4.7.药物指导:(1)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强心类药物;(2)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注意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若需作其他外科手术,应暂停抗凝药物,除非病人有大出血危险,一般不用维生素K;不使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4.8.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5.【护理评价】

5.1.病人呼吸功能是否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有无缺氧现象。

5.2.病人心功能是否改善,能否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5.3.病人的体温是否正常,有无体温过低或过高的现象。

5.4.病人及家属是否了解有关心脏手术的基本知识,能否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

5.5.病人有无发生并发症。

CABG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 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 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 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 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 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 (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

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 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6)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者,循环仍无改善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4、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 (1)室性早搏注意补钾,维持血钾在4-4.5mmol/L,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或患者应激状态所致,给予 充分镇静,给予强心药物治疗。 5、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 (1)观察下肢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或感染迹象。 (2)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并观察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3)抬高患肢15~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组织水肿;间断活动患肢,防止血栓形成。 (4)术后24小时拆除弹力绷带。 6、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监测血糖,必要时给胰岛素,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护理评价】: 1、无围术期心梗发生,或围术期心梗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病人能安全的度过术后危险期,无出血、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张,预防肺不张。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04T15:56:42.78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作者:李丹保艳芬李景丽[导读] 我国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和安全性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尚存明显差距,因此加强疼痛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和安全性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尚存明显差距,因此加强疼痛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1心脏外科术后疼痛原因 1.1手术切口因素:胸骨正中切口时须劈开胸骨,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且手术切口位于肋间,使肋间神经及其分支损伤,因而心脏外科术后胸壁的创伤大,切口疼痛较重。不同切口疼痛程度不一样,胸骨下段小切口比常规切口疼痛感轻。管道的刺激口、鼻气管插管,尿管,心包、纵膈或(和)胸腔引流管等均可形成刺激,引起牵拉和疼痛感。 1.2心理因素:焦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可降低痛阈值,易感觉术后疼痛,且延长疼痛的持续时间。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对术后疼痛有明显影响,基础心理应激水平的高低与术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13个体及环境因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与性别、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既往经验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此外,ICU陌生的环境及监护仪器的噪音、强光等刺激易使患者产生紧张与焦虑,而焦虑情绪能降低痛阈值,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2心脏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非药物措施 ⑴心理护理:护士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及时给予患者良性暗示,引导患者淡化疼痛意念,也可交给患者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而缓解疼痛及焦虑。 ⑵疼痛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等知识,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 ⑶改善ICU环境: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尽可能分室放置或根据病情轻重分别放置患者,尽量使患者避开抢救场面,以减少其心理感受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治疗室与病房分开,尽量降低仪器设备所发出的声音,病情许可时可播放音乐,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⑷做好管道护理:各种留置管道会引起不适感或疼痛,术后应妥善固定。术后取半卧位,既有利于胸腔引流,又减轻切口张力,减少疼痛。注意防止管道牵拉、扭曲所引起的疼痛。留置的管道在病情许可时应及时拔除。 ⑸伤口固定:术后应用胸部固定带约束伤口,减少患者咳嗽或用力时胸骨过度扩张引起的疼痛。在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胸前放置小抱枕,指导患者适当按压伤口以减少震动引起的疼痛。 ⑹针对小儿的护理措施:①安抚法:如使用橡皮奶头、抚慰、摇晃、抱、低调的声音等。对大一点儿的患儿进行年龄适宜的活动、游戏、深呼吸放松技巧和抚摩治疗,也可帮助控制疼痛。②注意力转移和催眠:有些方法可让患者注意力转移,使他们的不适感消失。催眠也是视觉注意转移的扩展,因而应保证患儿安静,唱喜欢的歌曲,轻拍患儿身体,让患儿的思维活动处于幻想中。药物措施:①间断肌肉或皮下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存在注射部位疼痛、镇痛作用短暂、需反复注射、血药浓度不恒定等缺点。②口服镇痛药物:口服鸦片类术后镇痛率95%,低技术、低风险、简单、易于使用,但起效慢,疗效不确定。③患者自控止痛法(PCA):当患者感觉到疼痛发生或加剧时,按压控制按钮,准备好的止痛剂经静脉套管注入体内而达到镇痛目的。该方法优点是容易止痛,血药浓度稳定,镇痛效果确切。但如果和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共用中心静脉导管时,可能会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应用皮下PCA镇痛减少了对血管活性药的影响,且能达到和静脉应用同样满意的效果。④微量泵泵入镇痛剂:设定微量泵速度静脉内持续输入,操作简便,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循环功能的稳定,镇痛效果理想。应用异丙酚1mg/(kg·小时)和咪唑安定0.1~0.2mg/(kg·小时)微量泵持续输入,可避免因疼痛、烦躁而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而芬太尼则更适用于婴幼儿。但由于受传统镇痛模式的影响和害怕呼吸抑制的发生,护士往往不敢积极用药,这是影响微量泵镇痛效果的原因。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与吗啡相比,对呼吸抑制较轻,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无成瘾性,除常规应用于成人外,更适合小儿术后镇痛。⑥间断静脉推注镇痛药物:多与镇静药物联用。钟敏等建议对有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应给予芬太尼和吗啡间断静脉推注。但是应用静脉推注镇痛药物后要注意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发现血压下降明显,立即暂停扩血管药和补充血容量使血压回升。⑦胸段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对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心肌氧耗,改善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术中及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改善肺功能,利于早期气管拔管和出院。⑧消炎痛栓联合小剂量盐酸哌替啶镇痛法:术后即予100mg消炎痛栓纳肛,使疼痛程度减轻,4小时后再次给予盐酸哌替啶。这种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 心脏病患者外科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是伤口疼痛对患者的心脏负荷,血液动力学,睡眠,饮食有显著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术后疼痛护理已成为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点。目前在心外科ICU和病房的护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维持术后血流动力学与生命体征的平稳,忽视病人疼痛主诉;部分医护人员担心镇痛药可能引起成瘾和呼吸抑制;甚至仍有人抱有“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等:上述原因导致长期以来心血管病病人术后镇痛未受到人们重视。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未被系统地评估,医护人员不能较客观地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将会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浩,郭立新,夏晓军,等.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的比较研究.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3):10-11. 2苏洁,郑霄,于智纯,等.心脏术后疼痛管理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护理学习体会.现代护理,2005,11(6):487-488.3王晓艳,吉莎莎,冯丽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81-2382.4吕芹,邵彦.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72.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1、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症。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心包炎:胸口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发热、出汗、疲乏等一些全身症状。心包摩擦间是典型体征。 2、缩窄性心包炎: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下肢浮肿。主要体征为颈静脉始终。(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包炎症有关。 (3)体液过多与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包炎症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肿瘤等病因有关。 (7)焦虑与病因诊断不明、病情重、疗效不佳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力衰竭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 (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感染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后呼吸不畅、伤口疼痛等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观察T、P、R、BP基本生命体征。

(2)观察活动耐力及活动量。 (3)观察饮食,营养状况。 (4)观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量、颜色、性状。(5)观察水肿程度,胸腹水量,测量腹围。 2、术后 (1)循环系统监护。 (2)呼吸系统监护。 (3)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4)肾功能监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6)引流液的监测。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指导进高蛋白、低盐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活动:限制患者活动量,防止心肌做功加强而引发心力衰竭。 (4)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按专科药物护理常规。 (5)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6)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7)腹水量多者,每日测腹围,观察体重变化。 (8)加强皮肤护理,水肿、腹水患者预防压疮发生。 2、术后转入CICU 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遵医嘱应用利尿药和血管收缩药(多巴胺),以降低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使用洋地黄,控制心率,注意监测血钾含量。 (3)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4)控制液体入量,避免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

心外科病人术前健康教育

心脏外科病人术前健康教育 一、病人禁烟酒的重要性 1、防止呼吸道感染,痰液增加; 2、防止血液粘稠; 3、引起血管痉挛; 4、烟中有致癌物质; 5、酒对肝脏有损害。 二、术前检查的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 血常规:通常指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有形成份红细胞、白细胞的量和质所进行的实验检查。具体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尿常规:检查尿液的色泽、透明度、比重、蛋白、糖定性、细胞和管型,以了解病情,协助诊断。 注意:(1)晨尿(浓度较高,且未受饮食影响,检验较正确); (2)注意不可将粪便混与尿液中,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变质; (3)成人女性应避免月经与白带混入尿中; (4)昏迷或尿潴留病员可导尿留标本。 生化Ⅱ:目的:了解肝肾功能。 注意:清晨空腹时采取,因此时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检验较准。 心电图:利用心电图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流变化的曲线图形,可反映心肌和心律情况,协助诊断。 胸透:对胸部作动态观察,了解胸肺功能的辅助方法。 注意:(1)向患者说明透视目的和需要配合的姿势,消除患者进入暗室的恐惧心理; (2)尽量除去透视部位厚层衣物及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等。 免疫组合︱:了解是否有通过血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凝血象:了解患者出凝血功能。

超声心电图: 1.测量血流方向、性质、血流、速度、量,异常血流束的途径,明确结构异 常的部位及走向,确定异常分流时相。 2.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对心包积液、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各 种心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假性室壁瘤)、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CT: 1. 目的及临床意义: (1) 全身CT可以作头、胸、腹、骨盆的横断扫描,甲状腺、脊柱、关节和软组织及五官等小部位的区域扫描。CT最适于查明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增大的淋巴结、血肿、脓肿和肉芽肿的大小、形态、数目和侵犯范围,它可以决定某些器官癌肿的分期和是否能进行手术切除。 (2)CT检查有三种方法,一是平扫,为普通扫描,是常规检查;二是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再进行扫描,可以使某些病变显示更清楚;三是造影扫描,先行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如向脑池内注入造影剂或空气进行脑池造影,再扫描,可清楚显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2. 注意事项: (1)CT检查前,患者禁食。 (2)腹部检查前不能做其它造影检查,尤其不能用钡剂行消化道造影,以免 肠内残留的造影剂形成伪影,影响CT图像质量,易导致误诊。 (3)在头部扫描之前,应先照X线头颅平片和断层照片。 (4)肝、胆、胰检查前,要先做各项化验检查,照腹部平片,胆道造影和超声 检查。肾脏检查前,应做肾盂造影和B超检查。 (5)胸部检查前,应照胸部平片和断层照片。 (6)脊柱检查前,要先行脊柱正侧、斜位照片等。以便选择最佳扫描方式和 最合理的扫描范围。 3.冠状动脉CTA (1)目的: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实用】-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特殊监护十分重要,术后,一般病人由手术室送至ICU,在手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做好术前指导。手术过程中,应备好床单位:铺麻醉床、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动脉测压换能器及加压输液装置的准备。 1.【护理评估】 1.1、术中情况:手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术中转流,阻断循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功能的状况。 1.2、术后病情: 1.2.1全麻是否清醒,清醒后躁动的原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2.2、心脏、呼吸功能临测:术后心功能状况及心电监护指标的变化;有无缺氧表现,气管插管位置,呼吸状态双肺呼吸音情况,若使用呼吸机,呼吸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各项参数是否适宜。 1.2.3微循环情况:皮肤色泽,温度,湿度。 1.2.4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尿量,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与量;伤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等。 1.3心理状况与认知程度,病人及家属能否适应监护室的环境,心理状况如何,对心脏手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和出院后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 1.4辅助检查:心电图、X光胸片、血气分析及各种生化检查等 2.【护理问题】 2.1、低效性的呼吸型态 2.2、心输出量减少 2.3、体温过高 2.4、知识缺乏 2.5、潜在并发症:组织灌流量的改变、心包填塞、感染。 3.【护理措施】 3.1、按ICU一般护理常规 3.2、病人回病房后,先将呼吸机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再连接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电监护;

3.3、了解术式及术中情况,接好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道,保持其通畅; 3.4、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复温过程中,如体温回升缓慢,应适当保暖直至体温升至36'C,为预防反应性高热,体温回升37.5'C时,头部应置冰枕; 3.5、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和各参数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氧合情况,对于术前心肺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延长呼吸及应用时间。(按照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3.6、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雾化吸入、口腔护理,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7、术后持续进行血压(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及心率、心电图的检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同时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一次,以了解而容量及心功能情况; 3.8、根据血压,心率调节血管活性药物(如升压药、扩管药)的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正 常范围内; 3.9、观察口唇及甲床的颜色,颈静脉怒张,肢体温度,末梢循环情况; 3.10、术后应立即摄胸部X线片,了解心脏大小、形态与肺部情况,同时可了解中心静脉通道与气管插管、胸部引流管的位置。 3.11、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管通畅,如有胸前窘迫、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奇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牙膏等,应警惕有无心包填塞; 3.12、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出入量,尿量应维持在1ml/kg/h以上,注意尿色; 3.13、维持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血钾的检测,应维持在 4.5mmol/h 左右,注意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14、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食,术后注意翻身、叩背、协助排痰、预防并发正发生; 3.15、手术后次日,病情平稳,可转普通病房 4.【健康指导】 4.1.进食富含维生素的均衡饮食,伴心力衰竭者低钠饮食。 4.2.少食多餐,避免因进食过量,便秘而增加心脏负担。 4.3.指导病人戒烟,腹式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以便术后能有效清

普外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普外科危重病人护理常 规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普外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复合伤患者护理常规 1、遇有复合伤患者,应迅速处理危急患者生命的情况。如清除呼吸道异物,给予心肺复苏,并呼叫医务人员共同抢救。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神志,面色,瞳孔等变化。 2、立即给予两条通道输液,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留置胃管、导尿、备血交叉等。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升/分。 4、对经过初步处理的病人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或急诊入手术室作术中会诊。 5、嘱禁食,禁饮水。按医嘱给予补液、止痛、镇静等药物,对于脑损伤或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吗啡、度冷丁。 6、落实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二、急性重症胆囊炎(含阻塞性黄疸)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T、P、R、BP一次,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2、休克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加快液体输入,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护肝治疗,并执行休克护理常规。

3、给予氧气吸入。 4、对症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诊断明确腹痛者给予解痉止痛治疗;禁饮食。 5、必要时行术前准备,紧急入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 6、执行胆道系统护理常规。 三、绞窄性肠梗阻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注意腹部体征及排便、呕吐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2、禁饮食、胃肠减压,注意吸出液的颜色、性质、量。 3、给予补液抗炎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氧气吸入。 5、协助护送病人作腹透等相关检查。注意途中安全保护,并作 好血生化检查。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1、护理? 1.1 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等。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2 保持术后正确的体位 术后回病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体位。如颅脑损伤病人术后6h 血压平稳,采取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改善脑供血,有利于缓解脑血肿和脑低氧,从而降低颅内压。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感到舒适。 1.3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应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d 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1.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1.6 术后用药观察与疼痛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某些药物的特殊要求、药物的配制等。抗生素的半衰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准确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使用放松法或分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感? 1.7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引流管带来的不适等而致翻身困难,易发生肺部感染;保留导尿易致泌尿系感染;术后营养失调、剧烈活动等因素,造成切口裂开。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重视病人的营养平衡。还应掌握不同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吻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文件名称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文件编号QJZXYY/ZW-XW-01 持有部门胸心外科 制定部门胸心外科审核刘迎春批准庞海玲 制定日期2010-12-28 修订日期2013-3-11 生效日期2013-9-12 页数1/2 版本/版次B/1 适用对象全院护理人员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与出、凝血时间以及心、肝肾功能,还包括手术部位,皮肤有无化脓性病灶,各种化验报告,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日期及患者的情绪等等。 3、皮肤准备术前1日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更衣、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术晨按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工作。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遵照医嘱查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5、肠道准备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8小时禁水。 6、准备术前用物特殊药品、胸片、CT、病历牌。 7、术前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的练习,床上翻身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8、手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家属,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9、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的重要性、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10、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整理床单位,包括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文件名称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文件编号QJZXYY/ZW-XW-01 持有部门胸心外科 - 1 -

手外科护理_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按新入院护理常规。 2 按病情、医嘱实行分级护理。 3 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4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急入院病 人,无医嘱前禁食。 5 入院时测体重一次,以后每周测体重一次。 6入院时测血压一次,以后每周测血压一次。特殊情况按病情医嘱测量。 7 入院三天内,每天测体温、脉搏三次,如体温正常者可每天测一次,如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者,每天测三次,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者,每四小时测一次,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凡物理降温后30分钟,要测量一次,按规定记录填写。 8 每天准确记录24小时大便次数,三天无大便应报告医生,作通便处理。 9 按病情、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并观察呕吐物、引流液、分泌物的性质及颜色。 10新入病人要写护理记录,但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11定期给予一般护理病人床上浴、床上洗头、修剪指(趾)甲,二三级护理病人予以协助督促。 12每周更换床单、枕套一次,定期更换被套,衣服每1-2天更换一次,保持床上整齐清洁,无碎屑皱折,被褥污湿随时更换。 13经常深入病房巡视病人,危重及一级护理病人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严

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情况,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4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做好重病人护理,对危重、休克、高热、禁食、鼻饲、大手术后等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和褥疮。 15协助各种检验标本收集和进行各种特殊检查的准确,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物。 16经常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心理、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心理反应进行细致有效的心理护理,病情危重者,应注意做好家属的工作。 17接到病人出院医嘱后,指导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停止一切住院医嘱。 18出院时应向病人作出院指导,并书写出院护理记录。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 发表时间:2014-04-04T17:04:03.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作者:王丽莉陈孜华余来娣 [导读] 首次体内肝素剂量为300-400u/kg,ACT>480s 可转机。在转机10 分钟后,每隔30 分钟抽动脉血查ACT,以防肝素消耗。 王丽莉陈孜华余来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福建三明 365000) 【关键词】体外循环灌注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81-02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循环。这种循环的特点是患者的血液不经过心和肺,而在体外进行气体交换和循环,使心外科医生可以在安静、无血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现将我院2004 年1 月至2012 年8 月135 例体外循环手术中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5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84 例,年龄3 岁~ 6 2 岁,平均33.7 岁。病例种类包括:ASD 修补术11 例(其中ASD 修补+PS 矫治2 例),VS D 修补术27 例(其中V S D 修补+ P D A 结扎2 例),瓣膜手术87 例(其中MVR62 例,AVR7 例,DVR18例),左房黏液瘤2 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 3 例,法乐四联症1 例,其它复杂心脏畸形 4 例。转流时间28 ~ 549min, 平均 121 min。 2 术前准备2.1 了解病情手术前一天访视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简述体外循环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因即将手术引起的极度恐惧、担心和焦虑。了解病情、诊断以及心、肺、肝、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出凝血时间。 2.2 备物和制定预充计划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程度及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和回心装置等耗费品。如病情重、手术复杂或灌注时间长者可考虑使用膜肺。[1] 还要准备术中用的动脉过滤器、循环管道、停跳液灌注管、氧气过滤器、左右心吸引管、接头以及各种液体、药品、停跳液的准备。根据记录计算转机中流量,计算稀释后血红蛋白,确定是否预充或放血。 2.3 体外循环前检查电源情况、氧气管通畅、氧气管方向、气体平衡、主泵运转情况、主泵流量校正、摇把准备、地线准备、水箱加水、水管连接情况、水箱控制器调节、漏水试验、氧合器安装排气、排气孔开放、停跳液安装情况、压力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左右心吸引方向和负压、上台物品的准备、核对预充液/药品/库血、术前血气分析、管道扎带加固、转前核对管理。[2]3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 3.1 抗凝管理在体外循环中监测A C T,是对肝素抗凝和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用量的常规监测手段。首次体内肝素剂量为300-400u/kg,ACT>480s 可转机。在转机10 分钟后,每隔30 分钟抽动脉血查ACT,以防肝素消耗。 如ACT<480s,应遵医嘱追加肝素。 3.2 灌注流量管理体外循环中机体氧耗是决定最佳流量的标准。常温下成人灌注流量一般保持在2.2-2.8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80mmhg 左右,尽可能地维持血压平稳,避免发生大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灌注中可维持血压在较高水平。低温、中浅低温时代谢率降低,氧耗减少,流量可降低。 3.3 温度管理患者入室前手术室温度应达到24-25℃。降温程度根据手术方式、灌注流量及阻断时间决定,降温水温应大于4℃,否则易致血液破坏,婴幼儿水温应在15℃左右,根据手术需要控制降温速度,尽量减少组织温差。心内操作基本完成即可复温。复温时应注意水温与血温的温度差值不超过10℃,如果两者温度差达到17℃,可产生微气栓。开放升主动脉前鼻温应达到30℃,心脏复苏后可加快复温,将鼻温复至37℃,肛温复至35-36℃。 3.4 心肌保护良好的心肌保护对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至关重要。采用冷晶体或含血心脏停跳液经主动脉灌注、心包内置冰屑局部降温及全身血液降温保护心肌。护士要保证高钾停跳液中钾的含量及停跳液的温度,使心肌在高钾、低温的情况下尽快停跳。同时,还要注意管道通畅,防止气栓发生。 视心内手术时间长短,备足停跳液保证及时有效的灌注。 3.5 尿量监测尿量充足与否是判断流量灌注适宜与否的标准之一。体外循环中如无尿,首先检查尿管是否脱落或插错,应重新安置;尿管是否阻塞,将无菌生理盐水注入尿管内,再抽出,观察是否通畅;还要排除尿管是否扭曲、打折。如果是动脉压力过低,尿量也会减少,应提高灌注压。 4 体外循环后的管理和术后处理体外循环结束后不能马上撤除管道,而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严重时会延误抢救。在病人离开手术室后,护士要整理好转流记录。并做好体外循环机、变温水箱的保养。一次性物品用后由专人毁形消毒处理。 5 体会作为一名合格的体外灌注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心血管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要做到“三细”:准备工作要细,操作要细,观察要细。还要全面提高对危重患者的观察抢救技能和各种意外防范及处理能力。在完成每一例手术后进行总结,找出不足,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成为灌注师的得力助手,才能使体外循环灌注更安全,更顺利。 参考文献[1] 龙村主编. 体外循环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9[2] 龙村主编. 体外循环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8 ~88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x章心脏外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常规 第三节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护理常规 第四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第五节法洛氏四联症矫正术护理常规 第六节瓣膜置换术护理常规 第七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常规 第八节主动脉夹层手术护理常规 第九节心脏移植手术护理常规 第十节心包、纵膈引流的护理 第十一节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 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及 方法、手术方式、麻醉相关知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说明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减轻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 3. 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控制液体摄入量;术前8? 12h禁食,禁饮6~8小时。 4. 心功能维护改善心功能,持续或Bid氧气吸入2?4L/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强心 利尿等治疗。有合并并发症者,积极治疗。 5. 呼吸道准备预防或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1?2天训练有效咳嗽和深 呼吸,术前两周戒烟酒。 6.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1天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沐浴、洗头、剪 指(趾)甲,更换清洁衣裤、进行手术部位标记等。 7. 术日晨准备 (1)测量T、P、R、BP。 (2)皮肤准备:清除手术区域毛发和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皮肤准备范围: ①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②右进胸切口:右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右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③介入切口:下腹部及会阴部包括脐孔。 (3)其他:患者准备好生活用品交至监护室护士,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 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将病历、胸片、胸引瓶、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 接送人员。 二、术后护理 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普外科危重病人护理学常规

普外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复合伤患者护理常规 1、遇有复合伤患者,应迅速处理危急患者生命的情况。如清除呼吸道异物,给予心肺复苏,并呼叫医务人员共同抢救。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神志,面色,瞳孔等变化。 2、立即给予两条通道输液,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留置胃管、导尿、备血交叉等。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升/分。 4、对经过初步处理的病人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或急诊入手术室作术中会诊。 5、嘱禁食,禁饮水。按医嘱给予补液、止痛、镇静等药物,对于脑损伤或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吗啡、度冷丁。 6、落实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二、急性重症胆囊炎(含阻塞性黄疸)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T、P、R、BP一次,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2、休克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加快液体输入,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护肝治疗,并执行休克护理常规。 3、给予氧气吸入。 4、对症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诊断明确腹痛者给予解痉止痛治疗;禁饮食。 5、必要时行术前准备,紧急入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 6、执行胆道系统护理常规。

三、绞窄性肠梗阻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注意腹部体征及排便、呕吐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2、禁饮食、胃肠减压,注意吸出液的颜色、性质、量。 3、给予补液抗炎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氧气吸入。 5、协助护送病人作腹透等相关检查。注意途中安全保护,并作好血生化检查。 6、行紧急手术准备,护送入手术室。 7、执行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术后监护与处理

心脏外科术后监护与处理 一、原则: 1、测护理从细从严,医疗用药有效从简。 2、尽快恢复各系统的生理状态(容量、心率、心律、心肌收缩力、尿量、血压、血气、电解质及呼吸等)。 3、畸形矫治满意、血流动力学基本恢复正常者,尽量少用药,以免医源性干扰其生理状态的恢复过程。 4、若遇低心排,尽早大剂量用药,然后根据病情渐减量。如此可缩短低血压持续时间,减少各系统缺氧性损害(无氧代谢、高乳酸血症、尿少、内分泌应激改 变)的时间和程度。 二、ICU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的交接班内容: 1、年龄、体重(以便调节呼吸机参数及配药)。 2、诊断、手术名称、畸形矫正情况(各心腔压力)、胸膜破否。 3、术中心肌保护、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意外情况。 4、各种引流、测压管道及起搏导线安装情况。 5、出手术室时血容量、尿量、电解质、血气、ACT情况。 6、目前特殊用药,如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变频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输液速度。 三、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常规检测项目: (一)前负荷:附表Ⅰ 表Ⅰ心内及血管内压力的正常值平均范围(mmHg) 部位婴儿和儿童新生儿

右心房a,3~7;v,2~5;平均,1~5 平均,0~3 右心室15~30/2~5 35~65/1~5 肺动脉15~30/5~10(平均,10~20) 35~65/20~40(平均,25~40) 肺楔压a,3~7;v,5~15;平均,5~12 左心房a,3~7;v,5~15;平均,5~10 平均,1~4左心室80~130/5~10 原表引自Rudolph AM, Cayler GG: Pediatr Clin North Am 5: 907, 1958. a: 体循环动脉血;v: 混合静脉血畸形矫治满意心肌保护有效且心输出量正常者无须特殊监测。手术应激反应24-48小时内可恢复。 一般项目监测为CVP、右室前负荷(6-12cmH2O)、PCWP或LAP左室前负荷(8-12mmHg或5-12mmHg)。 若无三尖瓣病变,CVP可正确反映右室前负荷。 若无二尖瓣病变PCWP或LAP可正确反映左室前负荷。 影响前负荷判断的因素有:胸腔内压力大小的改变(如PEEP、心包填塞等)、心室顺应性(心肌缺血、心衰、贫血以及治疗措施、心肌发育、心肌肥厚程度)、畸形矫治情况及容量等。 如TOF,如流出道疏通满意,一般维持CVP6-12cmH2O即可,若疏通不理想或肺动脉闭锁及三尖瓣闭锁行Tontom术后,则须高CVP维持前负荷,常需20cmH2O或以上。 如ASD、TAPVC术后因左室发育差,右室发育好,故CVP应低一些,一般要求正常低值或比正常值还要低。原则为有满意的尿量、动脉血压,末梢暖即可。此时的CVP即为满意的CVP,前负荷是满意的。 如左室梗阻或肥厚性病变(如AS、瓣下隔等)左室顺应性差,故需较高LAP,一般要

最新手术配合

普通外科手术护理配合常规与要点 普通外科手术包括切开、止血、缝合、结扎等大量外科基本操作,做好这些基本操作是做好其他手术配合的基础。普通外科涉及许多重要的生命器官,业务范围广泛。 一、疝手术 1、术前认真核对患者手术部位。 2、术前患者排空膀胱,以免术中操作损伤。 3、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4、术中注意保暖。 二、胃肠手术 1、洗手护士 (1)开台前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器械、敷料、缝针等用物并做记录。缝合腹膜前后,应与巡回护士核对数目,无误后方可关腹。 (2)术者手套上的滑石粉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以免落入患者腹腔引起肠粘连。 (3)进入腹腔后用湿盐水垫,原则上不使用纱布。如特殊情况需要,需用带显影线的纱布,术后严格核对,以免遗留与腹腔内。 (4)胃肠道手术时要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 (5)肿瘤手术你要做好无瘤技术。在切除肿瘤时,污染的器械和盐水垫要及时撤离,以防止肿瘤种植。 2、巡回护士 (1)需要进行长时间或下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前需留置导尿管。 (2)行腹腔冲洗时,应及时按要求准备好冲洗盐水。 (3)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注意防止压疮,术前可在骶尾部垫薄海绵垫或树脂垫等。 三、肝、脾外伤手术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外伤在战时及平时的外伤中均较常见;脾是上腹部除肝脏外另一个大的实质性器官,脾外伤约占腹腔脏损伤的30%。因而肝脏外伤最常见的是腹部外伤,其手术配合特点如下: 1、危及生命,需紧急手术严重肝、脾外伤本质上是大量失血,应立即备好手术物品紧急手术,切除脾脏或肝脏,修补肝脏,彻底止血。 2、输液部位的选择一般在上肢建立两组以上静脉通道。特别是肝脏损伤者,不应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因严重外伤可能合并在肝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损伤,手术时有在肝后处填塞或阻断下腔静脉的可能。 3、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急救处理时需大量输血输液,以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维持尿量,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但同时应注意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4、自身输血自身输血主要用于脾破裂,肝脏损伤部位未伤及肝管,同时未发现消化道损伤者。 (1)自身输血器法:灭菌生理盐水溶解枸橼酸钠为 2.5%的溶液,根据预计出血量加枸橼酸钠至血液回收瓶内。间接输血时每100ml血液中加入10毫ml枸橼酸钠。血液回收瓶连接吸引器。吸出腹腔积血,轻轻摇动。以双层纱布过滤后回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