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九江_瑞昌_5_7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之研究_王洪涛

江西九江_瑞昌_5_7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之研究_王洪涛

江西九江_瑞昌_5_7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之研究_王洪涛
江西九江_瑞昌_5_7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之研究_王洪涛

各种地震监测方法内容简介

附件2 各种监测方法内容简介 目前监测手段总体分为两类:测震(地震监测和强震)、前兆(形变、地磁、地电、流体、电磁波等),这里介绍潼南拟上的监测项目或手段。 地震监测和强震监测属于地震已经发生后监测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强度等,是人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类型的监测,主要是为了确定地震发生的上述几要素,为政府抗震救灾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否则,不知地震发生的一切信息,救灾就无从谈起。因此这一监测手段也是目前各国、各地区发展最早、技术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监测方法。其他的监测手段统称为前兆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的监测数据来预测预报地震。 一、地震监测、GPS监测 地球动力学是从地球的整体运动出发,由地球内部和表层的构造运动来探讨其动力演化过程,进而寻求其驱动机制。其基本问题是研究地球的变形及其变形机理。 板块构造概念带动了地学的一次重大革命,板间构造和板块运动理论能否成立或被人接受,均需得到全球板块运动的最新直接测量结果的支持。此外,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板内和板缘运动的复杂性的精细描述等方面,有待更多测量结果去完善。 中国大陆东部受西太平洋洋型板块俯冲、削减的影响,造成了一系列与弧后扩张有关的陆缘海伸展和断陷盆地;西部和西南受印度板

块与青藏块体陆壳碰撞后的构造效应,形成不同地质构造时期的推覆构造带。现代地壳运动则以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和沿巨型活动带的走滑或逆走滑的强烈变动为特征。据有限的观测,其水平运动速率每年高达l~4cm,垂直运动速率每年达1cm。这说明同时存在当代板块构造学说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边界,即陆-陆壳相碰撞型和洋 陆壳俯冲型边界,既具有主要的全球构造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这里的现代地壳运动类型多样,性质复杂,地貌清晰,是全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实验场。 因此,不论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还是青藏高原隆起,运用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动态实时定量的观测技术,建立符合实际的地球动力学基础的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势在必行。 对于地震监测预报而言,这种紧迫性尤为显著,因为我国地震台网,尤其是地震前兆网,存在着严重的三个主要缺陷: 第一,自1988~1999年,我国大陆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3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若以东经105°为界,西部地区发生8次,东部地区为1次,为8∶1。可是,在东经105°以西,由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台网布局极为稀少。一个释放地震能量90%以上的地区,台网过稀,无疑浪费了宝贵的地震信息的天然资源,大大延迟了人类的实践,从而延缓了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进程。 第二,全国地震前兆台网都是以“点测”形式进行相对变化量的日常观测,各台站的观测数据都是相对独立的,台站之间数据没有相

四川地质构造

四川地质构造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它跨中国三大构造域:西部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北部为古亚洲构造域。四川境内东、西部构造分带明显,大致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为界,该界以东为扬子准地台(台区),以西是松潘-甘孜褶皱系和三江褶皱系(槽区)。此外,玛沁、略阳、城口、房县一带以北属秦岭褶皱系。东部扬子准地台基底具双层结构,下构造层为结晶基底,由康定群及其相当岩群组成,同位素年龄 19 — 29.5 亿年。上构造层是褶皱基底,由会理群及其相当岩层组成,同位素年龄 8.5 - 17.0 亿年。西部槽区也发现上构造层岩群,如恰斯群,它与会理群相似。东部台区的盖层是上震旦统-中三叠统,属海相地台型沉积。西部槽区的震旦系-三叠系为冒地槽型沉积。各类构造形态及空间分布,东西两部明显不同。台区川中为舒缓斜、穹隆与向斜,川东为梳状褶皱,川东南是垛状褶皱,川西北为短轴褶皱。西部槽区构造线多为北西和北北西向,或呈向南凸出的弧型褶皱。 四川地质构造孕震形势图 为了更好地普及地震地质知识,我们特作此图。这里我还想用几句通俗易懂的话简单地解释一下。 (1)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 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 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 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 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即今后几年重 点的防范区域。 (2)松潘-甘孜地块像一个巨大的抽屉,两边是水平走滑断层(北边的昆仑山断裂和南边的鲜水河断裂,前端是龙门山推覆(斜冲)断裂。 过去两千年,这个“抽屉”的前端被坚硬的彭灌杂岩顽强地抵着,龙门 山中部相对稳定。5.12那天“抽屉”的前端向东猛冲了几米,“抽屉” 两侧的走滑运动今后也要跟上,以免落后。加之西边的青藏高原还紧 紧地在后面推着,前拉后推,“抽屉”那有不动之理?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防踩踏事故

防踩踏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初二(6)班班会目的: 1、了解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 2、懂得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伤者怎么办。 4、认真面对学校踩踏事件。 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通报湖南湘乡育才中学的踩踏事件 班主任讲话:同学们,2010年11月29日19时,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还有1人因脏器严重受损病危。此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23名学生入院检查。看着这些鲜花般生命受到威胁,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为这些无辜生命的逝去感到无比的惋惜,为何拥挤踩踏事件在校园频频发生?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今日的主题班会《预防拥挤踩踏事故》 二、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踩踏事件 班主任:同学们,教训是惨重的,这样的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的资料。 1、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因为一名学生说“见到鬼了”,上晚自习的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8人死亡、27人受伤的惨剧。 2、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湖北阳新、洪湖、薪春三地学生在撤离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件,共造成72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其中据震中心仅70公里的阳新县浮屠镇中学,有47名学生受伤,其中一人伤重,一人病危。 3、2006年11月20日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 4、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通泉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

· 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Compilation of 1:1,000,000 Seismic Tectonics Map

目次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4 基本规定 (6) 5 编图流程 (6) 6 资料收集整理 (7) 7 地震构造图标绘内容和要求 (10) 8 成果 (1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 (18)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活动火山和地壳应力场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9)

引言 地震构造是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地震构造图是研究一个地区发震构造的基础图件,对地震灾害风险源的调查、发震构造的识别、潜在震源区的划分都起着重要作用。1:100万是地震构造图编制的基本比例尺,1:100万地震构造图是“九大工程”之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的基本图件。考虑到技术标准的普适性和现实可行性,并避免因编制单位和编制人的不同造成的内容和要素的差别,特制定本技术规范,统一规范全国1: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的流程、内容和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的编图流程、资料收集整理、地震构造图标绘的内容和要求,附图、成果类型和地震构造图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中1:100万地震构造图的编制,其他工作中涉及的地震构造图的编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 17740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 1774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36072 活动断层探测 DB/T 53 1:50 000 活动断层填图 DB/T 65 1:50 000 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7740、GB 17741、GB 17742、GB/T 36072、GB/T 18207(所有部分)、DB/T 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动断层 active fault 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包括晚更新世断层和全新世断层。

北京地区的地震地质(转载)

北京地区的地震地质 表2-9 北京及邻近地区强震(Ms≥6)一览表(l000—1976年)

表2-10 1957—1977年的二十年间ML≥3.5的地震次数表 表2—11 北京市郊区房屋破坏情况表单位:间

表2-12 北京市市区建筑物破坏情况表 四、北京地区的地震地质 (一)北京历史上的地震 本市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又紧邻汾渭地震带和郯庐深大断裂地震带,是个多震区,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强烈地震的破坏和影响,其中以1679年马坊地震和1730年西郊地震的影响最大(见表2-9)。 自有史记载以来,北京地区曾遭受有感地震592次(到1957年3月4日止),其中Ms≥ 有67次(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止)。 至于近年来利用仪器记录的地震(ML≥3.5)多达几千次。(见表2-10)。 共计5362次 震中在北京城区的有两次五级地震,曾使城内一些房屋被破坏: 1076年12月(辽道宗太康二年十一月)震中烈度六度,记载:民舍多坏。 1627年3月5日(明熹宗天启正月十八日)震中烈度六—七度。记载:京师地震有声,起自西南以至东北,房屋倾倒,伤人无数。 (二)地质构造与地震烈度 北京地区经历多次地震危害。震害的分布是不均一的,但有一定规律。现根据近年来对

唐山地震对北京地区震害的调查研究成果,从地质基础条件方面简述如下: 1.灾害概况:震害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房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据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等有关单位调查结果列表2-11,2-12如下: 注:此表不包括近郊居民住房和单位房屋损坏数。 单位:平房一间,楼房、厂房一栋 从上表可以看出,房屋和其它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从东南部向西北逐渐减轻,与地震波衰减方向基本一致。在城区房屋倒塌比较少,破坏多属墙倒。 (2)地表破坏现象唐山地震在北京地区产生的地表灾害有地裂缝、喷水、冒沙和山崩。它们都分布在七度区或六度区与七度区的分界处。 地裂缝规模最大的在顺义县城东,潮白河大桥东的公路上。该地裂缝总长约1400米,宽1.25米,可见深度2米,呈斜列式,总体走向近东西,拉张裂开。震后沿这条裂缝喷水冒沙。 喷水冒沙沙水一部分是沿地裂缝喷出,一部分是由孤立的水孔喷出。前者多呈条带分布,例如平谷县门楼庄乡的南宅和高家庄一带,喷水冒沙大致呈北西方向分布,震后喷水水头高出地面一尺多;后者则往往聚集成群,例如通县的郎府乡耿楼村,喷水冒沙口就达1000 多个,最大喷沙孔直径可达1米以上。 (3)水利工程破坏惜况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如密云水库白河主坝迎水面护坡层出现滑坡,滑坡土石方量约30万立方米。此外,桥、涵、闸建筑物受到损坏的有110多座,损坏机井1773眼(占全市机井总数的4.6%),北运河河堤有3000多米受到严重破坏。 (4)山石滚落仅见于平谷县的靠山集乡将军关村,陡峭山坡的风化岩块发生崩落,形成多处山崩。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 中国自始太古代开始孕育陆核以来,大致可划分为古陆壳生长发展时期、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古板块主要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中生代板块活动与陆内构造时期等4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时期,特别是随着陆块的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板块活动以来,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表5-2)。 太古代-早元古代古陆壳生长时期 始太古代鞍山白家坟深成侵入岩的形成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构造热事件,说明华北原始陆核已开始生长,塔里木陆核也在稍晚进入孕育时期。陈台沟运动(任纪舜,1997)和迁西运动至中太古代末阜平运动,华北、塔里木也可能包括上扬子有陆核形成。这时陆壳已有一定刚度,于晚太古代五台期和早古元古代滹沱纪时已开始有大规模裂陷作用发生。此后陆壳继续生长,至早元古代末,经吕梁运动中国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本形成。其中华北陆块已基本固结,塔里木陆块也已初步成型。 中晚元古代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 中晚元古代时期开始了古板块活动,经裂解-汇聚,中国古陆块基本形成,也是罗迪亚超大陆的形成时期。 四堡-晋宁期 1 中元古代早期裂谷期 华北、塔里木、扬子等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离散,华北与扬子间有中元古代松树沟等蛇绿岩带发现,其间当有洋盆相隔。华夏早前寒武纪克拉通这时从扬子克拉通分离出来,出现了华南小洋盆。各克拉通内部或边缘广泛发生裂陷,华北陆块北部形成了渣尔泰-白云鄂博裂谷带,中部有太行-燕山裂谷带,南缘有汉高-熊耳裂谷带。晋冀鲁三省发育的岩墙群主要岩脉K-Ar年龄值1 680 Ma~1 775 Ma。在塔里木板块周缘如阿尔金北侧和中天山地区的中元古界为含火山岩的砂泥质复理石,均属不稳定型沉积,扬子地区在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的基础上,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巨厚的浊流沉积,在江南陆缘桂北、湘北有科马提岩分布。华

江西省银峰尖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年增刊第$%卷!""#年&月 ’()*+,-+*./0+1*.,)23*/-/34 总第5%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期 江西省银峰尖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7 程启开 8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9江西南昌##"""$: 摘 要;银峰尖金矿区矿体受)**8近*<:=))<=))*及近.)向四组构造破碎带控制9 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关键词;金矿床?构造破碎带?蚀变分带?富集规律?找矿标志?银峰尖?江西 中图分类号;@ A $& B C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DC A A #8!""#:增刊D"E !5D"E $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接触凹陷带南侧9*<向萍乡D 广丰深大断裂和)*向 遂川D 德兴深断裂交汇部位> 本区受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等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9早期形成以震旦系二云母石英片岩为主体的近*<向褶皱变质 基底构造层9 晚期自中生代以来在此基础上叠加产生了)*向沉积断陷盆地及燕山期上叠式火山盆地的 总体地质构造格架> 银峰尖金矿区从西往东分为竹林塘区段=银峰源区段=老虎岩区段8图$:>矿区出露燕山早期上侏罗统花草尖火山喷发旋回8组:及虎岩火山喷发旋回8组:第F 亚旋回8组:9为一套火山喷发碎屑岩>花草尖组8G #H I :分布在矿区断裂构造带J $以北9在J C 以西9该组由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英安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组成9局部含集块角砾>虎岩组第F 亚组8G #H F:分布在矿区断裂构造带J $以南及J C 以东的广大地区>矿区出露的第F 亚组从老至新分为G #H F $$=G #H F !$=G #H F $!=G #H F !!四个岩性段9 各岩性段之间呈喷发K 沉积整合接触关系>虎岩组第F 亚组第一岩性段下部8G #H F $$ :呈带状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中西部9主要岩性为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9底部为具熔结结构集块岩9与下伏花草尖组呈断层接触>该段岩石角砾含量高9在断裂构造发育地段形成紫红色角砾岩带及绿泥石=高岭土化带9是矿区内金平均含量较高的一个岩性段9为矿区主要的赋矿层位>虎岩组第F 亚组第一 岩性段上部8G #H F !$: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9主要岩性为熔结角砾凝灰岩=角砾凝灰岩9呈蹄形=孤岛状产出9 构成银峰尖D 井山火山盆地的边缘标志层>虎岩组第F 亚组第二岩性段下部8G #H F $!: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南部9主要岩性为英安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熔结凝灰岩>该段岩石岩性复杂9构造发育9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虎岩组第F 亚组第二岩性段上部8G #H F !!:分布于矿区东南部9主要岩性为流纹英安质熔结凝灰岩9镜铁矿化英安角砾熔岩> 矿区发育四组陡倾斜断裂构造破碎带>主要有J $=J !=J #=J E =J C =J A >其中J $=J #=J C =J A 规模较大9J ! 规模较小9J $形成最早9J #=J C 形成最晚9不同期次的断裂构造破碎带有一定的交切=限制=归并=牵引等效应9各组断裂构造破碎带都起到容矿和控矿的作用> 矿区燕山期岩浆活动除形成了多旋回的火山喷发岩系外9局部也发育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中酸性和中基性次火山岩体9呈岩株=岩瘤=岩脉=岩墙产出>主要侵入岩有石英闪长玢岩=英安玢岩=玄武岩和安山玢岩> !含矿构造破碎带的基本特征 矿区含矿构造破碎带按走向分为)**8 近*<:=))<=))*及近.)向四组> )**8近*<:向含矿构造破碎带;主要有矿区北部J $断裂9 为竹林塘D 社令关断裂构造带的西段9走向&"L 左右9倾向..* 9局部))<9倾角%"L M&"L >5 !E 7 收稿日期;!""#D"#D!A 作者简介;程启开8$5%!D:9男9江西临川市人9助理工程师9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 万方数据

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本文1998年5月收到,文元亮编辑。3本文获中国科学院黄金“九五”重大项目(编号:KZ951—A1—404)和黄金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3 陈广浩 张湘炳 王岳军 胡国龙 章新寿 闵东川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 (江西洋鸡山金矿?瑞昌?332200) 研究表明,洋鸡山金矿是与次火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主矿体直接产于火山通道中,近EW 向断裂 (F1)不仅是洋鸡山金矿的导矿构造,其边缘发育的次级羽状断裂又是金矿的储矿构造,并且对金矿床产 出进行后期改造,使其产状复杂。寻找火山通道及断裂的次级构造是洋鸡山金矿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 构造控矿 找矿意义 洋鸡山金矿 1 区域成矿背景及基本地质特征 洋鸡山金矿位于九瑞金铜成矿区的中部。九瑞金铜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钱塘台坳西段,北接中朝准地台,南与江南古台隆相连。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三叠系,岩性为砂岩、碎屑岩及灰岩。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以N EE 向、NW 向为主,其中的N EE 向断裂构造为研究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与成矿有关的则是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区内矿床较多,主要有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铜、钼、金及硫铁矿,已探明的大型铜矿有城门山、武山铜矿,中型铜、金、银多金属矿除洋鸡山金矿外,还有丁家山、吴家,小型铜矿有铜岭、东雷湾,矿点和矿化点较多。九瑞金铜成矿区中发育的金铜矿床均与岩浆作用有关,位于岩浆岩与地层及断裂构造相互交汇的部位。 在区域上,洋鸡山金矿处于N EE 向的构造带中,该构造带宽约1000m ,长几十公里,呈EW 向分布,SN 两侧均由近EW 向的断裂控制,该带中除洋鸡山金矿外,还形成多个金铜矿床及矿点、矿化点。洋鸡山金矿赋存于志留系砂岩、石英闪长玢岩及断裂的接触带,该带长约1000m 、宽约100m ,地层相互混杂,破碎,矿床呈透镜体产出。 2 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过去的研究认为洋鸡山金矿赋存于燕山期石英闪长玢岩、志留系砂岩的接触部位,其控矿构造为 N EE 向的F1断裂(图1)。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洋鸡山金矿的控矿构造为F1断裂,储矿构造为F1断裂控制的旁侧断裂。 从九瑞地区TM 遥感图像及野外分析,F1断裂 为一条区域性的断裂,规模较大,控制奥陶系及更新 的地层的分布,在瑞昌市的东南,可见该断裂错断志留系,位移距离达20km 左右,并且对三叠系、第三 系的分布起决定作用。从洋鸡山金矿5~14线勘探剖面看出,该断裂的南侧盘往东南下降距离至少有300m ,控制的最新地层为第三纪。可见F1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对洋鸡山金矿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从F1断裂的分布、矿床的位置及产出部位来看,实际上F1断裂为一条宽约50m ~100m 的断裂破碎带。 图1 洋鸡山金矿地质略图 (据江西地矿局赣西北地质大队资料改编,1994) E —第三第砂砾岩;T 2-T 1—下、中三叠统砂岩;D 3—上泥盆统 石英砂岩;S 3—上志留统粉砂岩;S 2—中志留统硅化砂岩;Q δμ—石英闪长玢岩;NQ δμ—隐爆角砾岩;1—破碎带;2—矿体;3—断裂; 4—不整合面 在洋鸡山金矿北面的志留系砂岩与粉砂岩中, 可见砂岩、硅质砂岩的透镜体,同时在该段可见F1断裂发育同方向次生的旁侧裂隙,在裂隙中有金铜的异常出现。在5~7勘探线从地表到-50m 中段,矿体呈左行雁行透镜状排列,每个透镜状矿体长轴约20m ,短轴约5m ,中间夹透镜状的泥盆系硅质砂岩及灰岩,比较破碎。从矿体的平面位置分析,5~ 3 1第35卷 第5期1999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35 No.5 September ,1999

2005年江西九江5_7级地震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1]

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 2008年 第38卷 第3期: 343 ~ 354 https://www.doczj.com/doc/76239557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62395579.html, 343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2005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 李传友① *, 曾新福② , 张剑玺③ ①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 江西省地震局, 南昌 330039; ③ 北京市地震局, 北京 100080 * E-mail: lchyou@https://www.doczj.com/doc/762395579.html, 收稿日期: 2007-10-24; 接受日期: 2008-01-18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项目(批准号: 2004113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0602019)资助 摘要 2005年九江地震是“相对弱地震活动区”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 对该地震发生的新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 认为震区处于两大构造单元的边界带, 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 野外观察并结合地震现场考察的结果显示, 地震可能与瑞昌盆地西北边界发育的一条NE 向断裂带有关. 从丁家山-郎君山断裂对地貌和第四纪地层的控制、地质剖面、ESR 年龄等方面对这一盆地边界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认为该断裂在地表露头上表现为一条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根据断裂活动特征和地震产生的地裂缝、等震线形态、震源机制解节面等的走向和位置, 推断丁家山-郎君山断裂是九江5.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而该断裂与较新活动的NW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 则可能是该地震的发震部位. 分析表明, 此次地震并非一次意外事件, 其发震断裂活动特征和隐蔽性在中国东部地区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 九江地震 构造背景 丁家山-郎君山断裂活动性 发震构造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发生的5.7级地震, 是华东、华中地区近30内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级虽然不是很高, 但它发生在一直被认为少震的江西地区, 而且造成的震害异常严重, 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九江地震是否意味着地质突变? 会否带来一连串破坏性强的地震?” 成为九江地震的第一大悬疑(新浪网等, 2005年11月29日). 江西属于地震活动比较弱的地区, 历史上很少发生破坏性强震. 位于赣北的九江市, 从地震中长期预报看并不是一个中强震地区. 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显示[1], 九江地区地震的基本烈度为Ⅵ度. 而此次九江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 超过当地基本烈度. 因此, 对于属中弱震区的江西九江市, 这次地震强度超出预想. 这与1976年唐山地震的情况极为类似, 该 地区在此之前百年一直没发生过大地震, 历史上也没有强震记载, 地震和地质构造并未显示强烈活动, 根据强震预测标准, 没人想到当地会爆发大地震. 因此, 九江地区出现意外强震, 具有较为典型的中国东部地区地震的发震特征. 关于引发这次地震的构造的研究, 对于中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条件研究和未来强震危险性评估意义重大. 但是, 在震后对其发震构造一直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是瑞昌盆地边缘NE 向断裂作用的结果, 或者可能有NW 向断裂的参与[2], 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地震现场考察等的推断; 一种观点认为该地震可能是由瑞昌盆地内一条NW 向隐伏断裂活动引发[3] , 这主要根据余震重新定位所推测. 关于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之所以存在争议, 是因为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GB18306 2015 的主要变化 刘晓东

中国标准导报 2015 / 09 中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百年来的资料表明,中国平均5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10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8级以上地震。依据地震区划图提高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和土地利用规划水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开始实施。GB 18306—2015的发布实施,为新时期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一、标准的修订背景 2000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地震台网布局更加合理,并逐步实现了地震观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实现了对中国大陆全覆盖监测。同时,实施了国家GPS观测系统一期、二期工程,中国大陆形变监测和地球物理场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针对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断层调查。观测系统的完善和大规模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新资料。与此同时,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了中国大陆强震机理、强震危险预测关键技术等重点项目研究,对中国大陆强震危险性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认识,形成了一些先进的模型和关键技术。 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10多年来,该标准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汶川“5?12”8.0级地震、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域“3?11”9.0级地震等国内外特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经验教训,对防范特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为地震区划图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也要求地震区划图应适时更新。依据新资料、新成果和新认识,对GB 18306—2001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启动了GB 18306—2001的修订工作。经过地震系统内外广大地震、工程等多个领域科技工作者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新版地震区划图的编制。 二、技术要素的修订 GB 18306—2015的编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公众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技术上,充分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资料;使用上,采用双参数调整,并提出“四级地震作用”取值;结果上,消除不设防区,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有了适当提高。在GB 18306—2015的地震区划图编制过程中,中国地震局与住建、水利、核电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并广泛征求吸纳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级地方政府等多方意见与建议。与GB 18306—2001的地震区划图相比,GB 18306—2015的地震区划图基础资料更加扎实,技术依据更加充分,科学认识更加全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工程适用性。 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地震安全政策的变化,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主要变化 刘晓东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基本属性振幅、频率、相位。 2.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岩性、流体、埋深、温度、压力、密度等。3.AVO是指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关系, AVA是指地震反射波振幅随方位角的关系。 4.振幅类地震属性主要有均方根振幅、平均振幅、最大峰值振幅、最大谷值振幅、平均能量、瞬时真振幅、反射强度、视极性平均振动能量、波峰振幅极大值、波谷振幅极大值总能量等(答对三种即可); 地震解释中振幅类地震属性主要用于识别油气流体的聚集、岩性概况、孔隙度情况、三角洲与河道砂的展布、礁体异常、不整合、调谐效应、层序变迁等(答对三种即可) 5.地震解释中相干属性主要用于识别断裂构造、岩性变化、地层物性、流体变化等 (答对两种即可)。 6.圈闭的要素有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7.含油气盆地由基底、周边和沉积地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8.孔隙类型视其划分依据不同而异,主要流行三种方案:按孔隙的成因,可将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合孔隙;据孔隙的大小,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将成因和大小结合的分类,如E.D.Pittman对碎屑岩储集体孔隙分为粒间孔、溶蚀孔、微孔和裂缝。 9.成藏期的构造应力场必将有利于正确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高产富集控制因素,同时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及油气田施工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10.测井曲线的形态是岩性、物性和所含流体的综合反映,因此测井曲线的对比实质上就是岩性对比。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圈闭:圈闭是具有储集层,盖层和遮挡条件,使油气能够在其中聚集并形成油气的场所。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石油学报2001年9月第22卷第5期 ACTA PETROLEI SINICA Sept.2001.V ol.22 No.5 文章编号:0253-2697(2001)05-0001-05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刘俊来潘宏勋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作者在近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认识:1.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 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左右,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因此,在讨论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时,不能不首先考虑新生代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所引起的大尺度构造位移;2.组成中国西部大陆的地块分属于北亚型、扬子型和冈瓦纳型。其中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古生代期间是一个统一的扬子型非稳定克拉通——西域板块,震旦纪-早古生代它和扬子-华南、印支、澳大利亚板块同样隶属于东冈瓦纳大陆,而后裂解、漂移,晚古生代-印支期构造就位于贺兰山以西,喜马拉雅期被肢解、错移成现今被分隔的盆地(地块);3.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不是大洋盆地,而是西域克拉通陆内裂解出现洋壳的坳拉槽-小洋盆,它的西延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新生代被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达到现今的位置。北祁连山最终的造山作用,发生在上新世到早更新世末,与青藏高原隆升同步形成现今的推覆造山带。 引言 面对新世纪地球科学的挑战,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的关注,无论从基础地质理论或找矿需求,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西部矿产规律与找油方向的战略评估,尤其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为了扩大油气勘探新领域,在西北地区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更需要有一个新的宏观思路做指导。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地质前辈通过艰辛的工作积累,对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形成了传统的认识框架[1-2],80年代应用板块构造学说以来,这种认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中国西部地区属于古亚洲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震旦纪以来,古中国地台解体,塔里木-华北板块成为分隔中国南北构造的中轴古陆,其北为古亚洲洋,伊犁、准噶尔为其中的微陆块;其南为昆(仑)-祁(连)-秦(岭)海洋板块和古特提斯洋,柴达木为其中的中间地块;海西-印支运动后,古特提斯洋封闭,褶皱山带形成,塔里木、伊犁、准噶尔、吐-哈、柴达木等地块分别陷落成为中、新生代盆地一直延续至今[3-5]。上述认识,强调中国西部古生代期间除塔里木以外不存在克拉通,柴达木、中祁连地块都属于多岛小洋盆中的微陆块[6];强调了海西-印支运动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决定性影响[7];强调中、新生代造山、成盆对古构造的继承性,因而强调盆地的独立发展。80-90年代,我国许多地学工作者基本按照这个认识框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八五”、“九五”以来,在这个认识框架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地层、岩相、岩石化学和构造研究等方面获得了许多新认识[8],也提出了 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部编号49772157)资助。

各个地区建筑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1)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 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 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廊坊(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地构造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冈底斯—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地史发展不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总体而言,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地史演化漫长;变质作用类型多样,变质程度各异。中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色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大陆地质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活动不仅为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成矿条件,而且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辽阔的疆域,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8848 m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155 m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巍峨屹立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蜿蜒东流。全国地势西高东低。南部层峦叠翠,阡陌连绵;北部浩瀚无垠,镶嵌片片黄沙戈壁。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

地质构造题目

1.试述生物层序律的涵义 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所以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序律。根据生物层序律,寻找和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就可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2.简述如何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及其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1)侵入接触:当岩浆侵入于沉积岩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地质年代,晚于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2)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之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侵蚀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部往往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岩浆岩风化剥蚀的痕迹。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穿插的岩浆岩侵入体总是比被它们所侵入的最新岩层还要年轻,而比不整合覆盖在它上面的最老岩层还老。如果两个侵入岩接触,岩浆侵入岩的相对地质年代也可由穿插关系确定,一般是年轻的侵入岩脉穿过较老的侵入岩。 3.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岩石(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可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种方法。 (1)地层层序律: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面。 (2)生物演化律: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判断。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近年国内较大地震一览

近年国内较大地震一览

2003年10月16日云南大姚 6.1级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境内16日夜间发生里氏6.1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大姚县六苴镇外期地。 2003年08月16日内蒙古赤峰 6.1级 北京时间18:58,在北纬44度54分,东经118度22分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和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一带。 2003年07月21日云南大姚 6.2级震中位于大理市东北约一百公里处,距昆明市约一百八十公里。大理、昆明两地均有强烈震感,持续时间约半分多钟。地震震级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 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震级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 名称震级范围破坏程度 超微震小于1级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 微震1到3级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 小震3到5级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震5到7级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大地震大于7级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地震烈度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

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烈度感知或破坏程度烈度感知破坏程度 度无感12度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度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11度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度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微动10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大多数倒塌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度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门、 窗作响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9度 行动的人摔倒,建筑结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基岩可能出现裂缝、 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 度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 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 倒 8度 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房屋中等破坏,需要修 复才能使用;干硬土上亦出现裂缝,大多数独立砖烟囱 严重破坏;树梢折断;房屋破坏导致人畜伤亡 度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墙体出现裂缝, 檐瓦掉落,少数屋顶烟囱裂缝;掉落河岸和松软土上出 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有的独立砖烟囱轻 度裂缝 7度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 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轻度破坏;房屋局部破坏,开裂, 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 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地上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 砖烟囱中等破坏 如果把地震比作一个威力巨大的“炸弹”,然后向远处释放地震波,那么,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影响地震人员伤亡的几个主要变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