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组成员。

长期主持甘蓝遗传育种研究。1973年与课题组成员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1979年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并带领课题组于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主持育成不同类型甘蓝新品种20个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蓝面积的50%,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着作15本,培养硕士、博士生20余名。

邱式邦(1911年- ),浙江吴兴人。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着名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毕业于上海沪江大

学生物系。曾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51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农业昆虫研究。70年代以来,积极倡导和研究害虫综合防治,开展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和国外天敌资源的引入工作,建立我国生物防治的专业研究机构,创办和主编《中国生物防治》刊物,对发展我国害虫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劳动模范金质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法国农业部功勋骑士勋章,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等项奖励。发表论文106篇。培养博士生2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3名

张子仪 Zhang Ziyi (1925.3.4 -),畜牧学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类预科。1952年回国。前后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一级技术员、饲料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研究员。

1980-2001先后兼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动物营养学分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现兼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农业专家系统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197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保学部院士。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杰出贡献奖。“六五”至“九五”期间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研究成果,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得省级科学进步奖,出版专着28部,发表论文260余篇。

多年一直从事家畜病毒病的免疫学研究,做出了多项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是慢病毒病疫苗的开拓者,获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在慢病毒的免疫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人类攻克艾滋病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庄巧生(1916—),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侯县人。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小麦育种中做出了系统和创新的业绩。历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技正、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现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以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小麦育种与遗传研究,发掘利用新的锈病抗源,强调不同基因源的聚合以丰富遗传背景,注意数量遗传学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并最早提出西藏拉萨河谷可以发展冬小麦。主编(或第一副主编)《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专着,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傅廷栋,(1938. 9—)广东郁南人。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现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全国和湖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协常委,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并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育成华杂2号、3号、4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在生产上推广,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学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对水旱两作稻田的微生物区系、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紫云英根瘤菌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对紫云英根瘤菌剂的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起了开创的作用。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曾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长期从事水稻土耕层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和水稻土的肥力研究。1964年与人合作,首先发现水稻土中嫌气性亚硝化作用,进行豆类根瘤菌共生固氮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与樊庆笙主编有《微生物学》,着有《土壤微生物学》。

施履吉简介:(1917―2010),细胞生物学家,江苏仪征人。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浙江大学园艺系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浙江省大学理产研究院,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历任和兼任中科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一物物理所、动物所、微

生物研究所、遗传所、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复旦大学教授等,后曾任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早期在国外从事化学胚胎学、细胞化学研究,论证两栖类早期胚胎发育存在头尾和背腹两个梯度。回国后在高等动物遗传转化和染色体人工合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次建立了我国的家兔个体表达系统,对进行家畜育种和哺乳动物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创建中国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仪器研制和培养人才等也作出了贡献。1980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刘更另 Liu Geng.6.30)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着名的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学家,1929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9年留学前苏联获农业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60年代首次解决了水稻"坐秋"问题,揭示了磷肥防治"坐秋"的机理。种植绿肥,发展双季稻,提高资源利用率。70年代首次研究出钾肥提高绿肥田稻谷产量,创造性地提出"晚稻超早稻"的战略措施和技术。从1975年起,先后在全国主要农业区布置一系列土壤肥料长期定位实验,获得大量科学资料。2002年获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刘大钧(1926.7-)江苏省常州市人,现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专业,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研究生院,获副博士学位。

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科研五十年。在小麦新技术育种,外源抗病基因的发现、定位、转育与种质创新以及发展分子细胞遗传技术新体系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将DNA分子标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抗白粉病育种,协作单位己用其育成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更新材料。创造性地综合应

用染色体分带、非整倍体、原位杂交与分子标记等技术,成功解决了精确识别导入小麦的外源染色体具体归属问题,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技术体系。他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拓性研究,为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长期参与各种学术团体与学术刊物的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本学科不断追赶国际前沿作出重大贡献施教耐,(1920.11—),植物生理学家。福建晋江人。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在光合碳代谢中关键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特性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植物酶的调节机理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指出油料籽实中HMP 途径的增强,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间的消长在脂肪酸合成中有着重要意义,并首次报道油菜籽实中有一内源抑制剂对HM途径起关调节作用;在C4植物PEP羧化酶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证明酶存在着多构象状态

并对酶的二级结构特性、亚基的空间排布、亚基的解离聚合以及酶的多调节位点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成功地筛选出两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各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90余篇。已培养出博士生6名,硕士生5名。

陈秉聪,(1921.10.10—),山东省黄县人。农业工程学家、拖拉机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青岛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及汽车拖拉机科研与教学工作。根据我国有大面积松软地面需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开辟了"软地面行走机械"新领域,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在理论上,首次提出"畸变模型理论"、"半步行理论"、"仿生步行与仿生脱附理论"。主持研制的仿生脱附技术与材料已形成10余种中试产品,主持创建仿生技术与仿生材料中试基地,使仿生步行机械和仿

生脱附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我国地面车辆学术领域和汽车、拖拉机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开创了我国“仿生软地面行走机械”新领域,并奠定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为我国水田机械化和农业机械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文新,(1926—),湖南浏阳人,女,中科院院士,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中国根瘤菌资源与分类研究已经20余年,分离、保藏根瘤菌5000多株,数量和所属寄主植物种类居世界首位,80年代以来她描述并发表了两个根瘤菌新属和8个根瘤菌新种,占国际发表根瘤菌新属的1/2,新种的近1/3。她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细菌分子分类实验室,建立了根瘤菌资源数据库,提出了否定根瘤菌“寄主专一性”及与植物“互接种族”传统观念的新见解,她的论文有10多篇被最权威的国际科技文

献检索系统SCI收录,被引用达200多次。1998年,她受邀撰写有“细菌学圣经”之称的《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根瘤菌部分内容。

曾德超 Zeng Dechao (1919 -) 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专家,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1948年获美国双城市明尼苏达大学农业工程科学硕士学位。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他从事土地耕作机具领域的科学研究,将机具与土壤和植物之间基础关系,从单一的力能效应,扩展到水、热、盐、气定量效应的系统研究,并在植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对物质、能量及其信息在土壤、植株、大气中运移、转化实现工程调控及优化综合治理,发展了机械土壤动力学,开拓了现代耕作工程科学领域。开发了我国果树调控亏水度的节水高产技术。着手开发一种以集雨、蓄水、调墒耕作,量水种植栽培调控

植株亏水度为要领的新型高产、稳产、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耕工程技术,为雨养和灌溉农业的抗灾改土及机具发展开辟新途径余松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兼小麦分团团长,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小麦首席专家。

1942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长期从事“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首创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改变了“大肥大水大播量”常规栽培方法,为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

李振歧(1922-2007),男,河北省遵化人, 1949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后留校执教至今。50年代和80

年代先后赴苏联进修和赴美国进行合作研究,后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教学与小麦锈病研究,为我国植物免疫学教学与小麦锈病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先后主持完成了10项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和省部重点课题。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第一名)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名),省部级奖四项。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先专家,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兵火农业科教奖;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

马承伟,1952年9月出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

会员,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设施农业协会副理事长。

199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园艺环境工程和动物养殖环境工程。获得国家专利4项,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2本专着。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14人。

王明庥,着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林木遗传育种学家。

长期从事森林遗传学、林木遗传改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集中对黑杨派树种遗传资源的系统研究,在杨树引种理论、遗传改良和无性系测定以及杨树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改良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淮河流域及长

江中、下游平原建立大规模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作出了贡献。主编了《树木遗传育种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概论》等专着。在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期间,在发展林业高等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钦俊德,浙江省安吉人,昆虫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50年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理科博士学位,后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荣誉研究员,1951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字昆虫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副研、研究员、室主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我国昆虫生理学主要奠基者,创立我国第一个昆虫生理研究室。早年对马铃薯甲虫的研究,揭示了昆虫与植物的生理关系,阐明了昆虫选择植物的理论:先用嗅觉味辨识植物,再通过营养和代谢以适应植物化学组分来建立种群,为培育抗虫性植物提供指导。揭示了东亚飞蝗卵期对环境适应的特点和不同

发育阶段对浸水和干旱忍耐能力的变化,为预测蝗害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了近40种抗菌素对昆虫的毒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次奖励。发表科学论文70余篇,专着和译着10余种。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完整版)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世界历史上排名前十位的科学家

世界历史上排名前十位的科学家 - 从些许的异于常人到完全的离经叛道,这10位拥有最顶级智慧的人物不仅仅踏着与众不同的节奏,他们每个人都完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旋律。于是最终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10.约翰·康拉德·迪佩尔 在德国的弗兰肯斯坦城堡出生和成长。17世纪,这位炼金师因为发明了最早的人工合成的化学染料之一的普鲁士蓝而声名鹊起。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对长生不老药的无尽的探求。他在人类尸体身上做实验的传闻可能激发了玛丽·雪莱文学创作的灵感,在她的作品中那个传奇人物就用了城堡的名字。 (注: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为《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 9.沃纳·冯·布劳恩 12岁那年,无畏的沃纳·冯·布劳恩在他的玩具马车上装载了一些鞭炮,这架被发射的马车穿越了一条拥挤的德国街道。这显然是未来事情的预兆。这位希特勒V-2火箭计划的幕后推手,因为德国战败的原因以战俘的身份到达美国,并在那里又成为了宇宙与月球探索的先驱。这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研究将人们送上月球之余,他还精通轻便潜水与哲学。 (注:德裔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著名的V1和V2火箭的总设计师。移居美国后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号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8.罗伯特·奥本海默 这位“曼哈顿计划”的第一把手从未保留过他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以及对投放原子弹的矛盾的感受,最终他被剥夺了学术与政治权力。尽管对于他仍存在很多争议,但这位懂得荷兰语和梵文的科学家仍被他校友们称为“Oppie”。在第一次进行原子弹实验时,他引用了印度教经典《摩珂婆罗多经》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祇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 (注:曼哈顿计划--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情报也显示,德国已经在海森堡的主持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美国罗斯福总统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主任,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总工作人数15万。)

中国现代伟大的科学家

陈景润: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上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上世纪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陈景润宿舍的灯光经常亮到天亮,他对“哥德巴赫猜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在图书室看书时,管理员喊下班了,他一点也不知道,等到肚子饿了才想到吃饭,他匆匆向外走去,结果是“铁将军”把门。他笑了笑,又转身回到书库,重新钻进了书的海洋。他走路也是边想边走,有一次他碰到路旁的大树上,连忙道歉,可是并没有反应,他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碰的是一棵茂盛的白杨树。

国内外著名物理学家

1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艾萨克·牛顿 牛顿爵士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1]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美籍德裔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3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他创制了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先后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等等。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4托马斯·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

5詹姆斯·瓦特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 6迈克尔·法拉第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在电学方面,法拉第研究负载直流电的导体与附近磁场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建立起磁场这个概念。他发现了电磁感应、抗磁性及电解。另外,他也发现磁场能对光线产生影响,进而发现两者间的基本关系。另外,法拉第还发明了一种依电磁转动的装置,为电动机的前身。[1]

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

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 1 艾萨克·牛顿 牛顿爵士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德裔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3 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他创制了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先后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4 托马斯·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詹姆斯·瓦特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时期的重要人物。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6 迈克尔·法拉第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在电学方面,法拉第研究负载直流电的导体与附近磁场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建立起磁场这个概念。他发现了电磁感应、抗磁性及电解。另外,他也发现磁场能对光线产生影响,进而发现两者间的基本关系。另外,法拉第还发明了一种依电磁转动的装置,为电动机的前身。 7 詹姆斯·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遇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8 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9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1793年任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 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 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 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世界著名科学家

世界著名科学家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善于运 用“问闻望切”四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出生于西西里岛的 叙拉古,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确定了许多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 张衡(公元78—139 年),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他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表演天象的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地动仪。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东汉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合 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他为“医圣”,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 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沈括(公元1033—1097年),北宋科学家,他的科学贡献遍及天 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他的“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元代天文学家,先后制造了简仪、 高表、仰仪等天文仪器,制订了《授时历》,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

尼古拉?哥白尼(1473.2.19-1543.5. 24),波兰数学家、天文 学家,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 伽利略?伽利莱(1564.2.15-1642.1.8),意大利物理学家、数 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2.27日—1630.11.15),杰出的德国天 文学家,他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称号。 艾萨克·牛顿(1643.1. 4—1727.3.31),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描述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莱昂哈德?欧拉(1707.4.15-1783.9.18),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 家,近代数学先驱之一,他在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微积分和图论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詹姆斯?瓦特(1736.1.19—1819.8.25),苏格兰著名的发明家和 机械工程师,,1776年他发明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4.30-1855.2.23.),德国 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18、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组织领导者,是一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中国十大科学家-推荐下载

李四光 (1889—1971) 湖北省黄冈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怀宁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 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等问题试工作护装置

钱学森(1911-2009)浙Array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 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 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 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绍兴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 微物理学奖金。曾任法国国家科 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 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 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 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 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 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 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伟长、钱学森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杰出科学家。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外国名+简介)资料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 (1564年 - 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年 - 1662年)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发明和改进了许多科学仪器。 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ceptical Chemist》。 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 胡克 (Robert Hooke)(1635年 - 1703年) 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 牛顿(Isaac Newton )(1642年 - 1727年)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 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伯努利 (Daniel Bernoulli) (1700年 - 1782年) 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数学家J.伯努利的次子。写出流体动力学“伯努利方程”,提出了“流速增加、压强降低”的伯努利原理;提出把气压看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表面撞击而生的效应,建立了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学的基本概念。在数学方面,有关微积分、微分方程和概率论等,也做了大量而重要的工作。 欧拉 (Leonhard Euler) (1707年 - 1783年) 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一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高斯)。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也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卡文迪什 (Henry Cavendish)(1731年 - 1810年)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其重大贡献是建立电势概念、测量万有引力扭秤实验等。 库伦 (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年 - 1806年)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现代科学要有原创

中国现代科学要有原创 作为现代科学的后起国家,中国科学家不能不向西方学习,但也不能老跟着他们跑,否则永远做不出中国原创的东西。――李太生 李太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和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和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常委兼艾滋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分会常委,是我国著名的感染疾病专家和艾滋病专家。 1993年-1999年,李太生在法国学习,留学期间他与法国同行合作在恢复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科学》《自然医学》《柳叶刀》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国际医学界的高度评价。1997年,他首先提出了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的新理论。这一科学发现为艾滋病治疗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性质。1998年,李太生被法国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是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李太生认为这5年半的留学生涯对自己来说太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接受了科学训练,学会了独立思考。以前老把课本上的经典理论奉为金科玉律,留学中才意识到:要勇于独立思考,去解决前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1999年回国后,李太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临床细胞免疫实验室,建立了中国正常人的T细胞免疫功能正常值,并对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改变和免疫功能重建进行了开 创性研究,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回国以来,李太生在各会议培训班作有关艾滋病的讲学报告近百次,听讲学员上万人,为国家培训了一大批防治艾滋病的骨干力量。 李太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70篇,被引用3000多次,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此外,还获得“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7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也是入选者中唯一的临床医生。 在20多年的抗艾临床研究中,这位勤奋、执着的临床医生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临床研究之路,为绝境中的“抗艾”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 国际艾滋病学界有一个经典结论:从感染HIV病毒到艾

科学家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科学家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著名科学家事迹篇1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为了写《本草纲目》,几乎读遍了所有的古医书,走了万里路,他想把自然界所有的药都写进这本书里。《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成为中医案头必备的书。这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举世闻名的巨著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李时珍不愧为世人敬仰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伟大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通过刻苦钻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祖冲之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 本书中介绍的第三位科学家是达尔文,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磨难,不仅采集到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记下了几大本观察日记,写出了多篇论文,更重要的是他抛弃了“特创论”的观点,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那就是生物进化论。他还用20多年的心血写出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它对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一位科学家是爱迪生,这位美国的伟大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凭着智慧和勤奋,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他智慧的福荫。他虽然故去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全世界。

有人说:“他们都是天才。”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要成才,必须做到:不怕苦、有毅力,还要从小开始。我虽然还不会谈很多的道理,但有一点我深有体会:要向几位科学家学习,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地学好本领,将来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人。 著名科学家事迹篇2 强生、罗氏、拜耳、雅培,说起血糖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四大品牌,就像说《射雕英雄传》的武林高手时,必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样。但是,几年前,美国一款Nova血糖仪横空出世,随后强生悄悄退出了美国医院市场,同时在中国医院大力推广Nova 血糖仪。 这一市场突变的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叫蔡晓华,美籍华人,Nova血糖仪研发者,如今是三诺生物的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 2014年9月,北京京西宾馆,蔡晓华作为新侨“创新人才”,获得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血糖仪领域的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前,他还入选2013湖南高端人才“百人计划”。 美籍华人、博士后、高收入——如果这描述的正是眼下的你,那你一定觉得未来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50岁以前的蔡晓华也曾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