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沂市罗庄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罗庄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罗庄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罗庄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l5分)

1.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A. 辟.(pì)邪 B.滥觞.(shǎng) C嘉节号.(háo)长春 D记载.(zǎi)

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特别是纽伦堡审判披露许多纳粹罪行的细节,让蒙在鼓里的德国人民幡然醒悟,自觉

地进行深刻反省和忏悔,呼唤道德的重生。

B. 各地多有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异常困苦,可达官贵人仍是过着花天酒

地的生活,百姓怨声载道。

C. 一个又一个脚印,一段又一段精彩,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故事一定会越来越生动,中国

梦和世界梦交织的谐奏曲也必将越唱越响亮!

D. 很多有名的书画文物鉴定家,十分自信,一言九鼎,不容质疑,若别人有异见,必奋

起反驳斥责之,或讥别人不懂装懂,或嘲别人哗众取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A. 运筹展望促进

B. 观察把握推动

C. 分析赢得加强

D. 洞察谋划推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曾经被我们敬.仰.的源自西方的市场诚信原则和对消费者的善意,来到中国何以就突然变脸了呢?

B.金砖国家要坚定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即使

..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

C.“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张老师退休后过起了瓜田李下

....的田园生活,一改往日工作的忙碌,好不惬意啊!

D.《澳门风云2》虽然有周润发、张家辉、刘嘉玲等大咖加入,但一开始不大被人看

好,许多人都认为港式喜剧片已经江河日下

....,没有市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

B.集体自卫权是指,在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

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

C.事实上法国邮政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所接收的邮件数量越来越少,要长远发展势必需要作出重要的战略转型。

D.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同日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供给,加强老百姓投资渠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雎》的主旨

《关雎》,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千年前歌咏爱情的诗句。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然而,在《诗经》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史学者多样诠释。

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孔子诗论》中,把《关雎》的主旨与儒家的“礼”的思想紧密相连,《关雎》就被戴上了高耸的礼乐之帽。《毛诗大序》也评价《关雎》紧扣《风》的主旨,着重指出此篇主旨是赞美后妃的功德。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在戏剧繁荣的元代,文人也难以逃脱《关雎》礼仪教化的窠臼。宋代朱熹,深得《诗经》之义,他指出:“《关雎》,后妃之德也,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朱熹对《诗经》的解读已经突破了经学思想,但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在儒家礼教思想之内。

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由诗中“君子”“淑女”指称而来,也与最初汉人解诗的指向相关。他们的弊端是把诗列入至高的礼的范围之内,完全忽视了诗的情感性。

《关雎》脱身经学束缚,回归文学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直接原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诗学研究转换视角,还有“古史辨”派学者对于《诗经》的探讨,以及鲁迅、胡适、闻一多等学者的研究。《诗经》在这一时期学者的眼中,就是中国文学的开始,《关雎》由此进入了文学的视野。

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关关”之声,是雎鸠鸟相和之声,由雌雄雎鸠相和,引起男子思慕淑女的联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中国人拉开审美的诗意爱情世界。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最美好的概念,那就是德行好的人。君子好的配偶必须是贤良淑惠的,这与阶级地位无关。男女的情思没有等级之分,于是这句话就成为现在形容男女追慕之情的概括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显而易见,这是写君子思念淑女而不可得的苦闷之情,生动地表现了爱情追寻中的忐忑与期待。此时,诗所营造的审美空间,与主人公一起陷入追寻爱的甜蜜与期待中。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由此可见,《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如果仅仅把《关雎》理解为一个描述后妃进行祭祀的诗篇,又早已经随着礼崩乐坏而失去功用,那它也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张力。《关雎》就是这样一种生命感情的炽烈表现,它强调生命的和谐,体现了先民的重要观念,深刻地蕴含着生殖崇拜文化心理,婚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原本一首朴素之诗,原本一首可在原野上唱和的情诗,被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失去原本的风情。但是它经过时间的洗刷,经历光阴的流变,已经褪去了层层包裹,尽显着灵动的深

情、温婉含蓄、矜持深雅的爱情内涵。

6.下列说法中,是从“文学视野”解说《关雎》的一项是

A.文人对《诗经》的解说深受汉代的影响,说明文学的鉴赏是有历史承继性的。

B.《毛诗大序》认为《关雎》的主旨与《风》一致,可以表现出人们对礼的追求。

C.朱熹承传孔子的理念,对《关雎》的解释突破了经学范围,开拓了全新的天地。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表现出男女相悦之情,同时也对人们品行的追求。7.下列说法,不属于作者否定《关雎》“礼教主题”时使用的证据的一项是A.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

B.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

C.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D.《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

8.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自古至今都广为流传,在对《关雎》之义的多样解

释中,汉代的影响最为深远。

B.唐宋两代的学者对《关雎》认识都遵循古人的经学意义解说,在礼教的思想中解释其

义,突出了礼仪教化的功能。

C.近代学者虽然发展了《关雎》之义,有了“阶级学说”的新拓展,但忽略诗的情感因

素却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缺陷。

D.诗歌的本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改变,文学的作品,还是应该回归文学的范畴内

进行解说,还原文学作品的本义。

三、(每小题3分,共l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

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争夺

B.彼陷溺.其民溺:陷于困境

C.省.刑罚省:减去

D.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厌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南辱于.楚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长子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⑤仁者无敌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来自文段,(3)句来自《先秦诸子选读》课文,10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3分)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3分)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设正路而不由,哀哉!(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对这首诗的三、四句进行赏析。(4分)

(2)作者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论语·雍也》)

(3)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老子》)

五、(12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4分)“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①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③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④一个“泪”字

⑤正是惺惺相惜

⑥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

A.④⑥①⑤②③B.④⑥⑤①②③ C.③④⑥①⑤②D.③⑤②④⑥①

17.下面这张海报有四处毛病,请找出来并进行改正。(4分)

海报

第28届中学生“希望杯”影评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学生会文艺部特邀请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来我校作“电影艺术欣赏与评论”的报告。报告时间为12月16日下午4点。欢迎各年级同学届时光临。

×校学生会

×年×月×日

(1)用词不得体:________________ 。

(2)语病:。

(3)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4)应补充的一项内容:。

18.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分)

(1)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这幅漫画(不超过60字)。

(2)请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迟子建

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

小年前后,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为年画生的,该由我们置办。小镇离城里十几里路,腊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我们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脚还是被冻麻了。我们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脉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们跑在雪地的时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们是否也去购置年画。天上的年画,该是西边天绚丽的晚霞吧!进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们要仔细打量那一幅幅悬挂的年画,记住它们的标号,按大人的意愿来买。母亲嘱咐我,画面中带老虎的不能买,尤其是下山虎;表现英雄人物的不能买,这样的年画不喜气。她喜欢画面中有鲤鱼元宝的,有麒麟凤凰的,有鸳鸯蝴蝶的,有寿桃花卉的。而父亲喜欢古典人物图画的,像《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年画。母亲在家说了算,所以我买的年画,以她的审美为主,父亲的为辅。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

买完年画,我们会去百货商店,给自己选择头绫子,发卡,袜子,假领子,再买上几包红蜡烛和两副扑克牌。那时我们小镇还没通电,蜡烛是家里的灯神。任务完成,我们奔向百货商店对面的人民饭店,一人买一根麻花,站着吃完,趁着天亮,赶紧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太阳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家,就要紧着走。我们嘴里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睫毛、眉毛和刘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风吹打成老太婆了!不过不要紧,等进了家门,烤过火,身上挂着的霜雪化了,我们的朝气又回来了!

人们为自己办年货,也为离世的亲人办年货。逝去的人,未必坟茔就在近前。所以小年一过,小镇的十字路口,会腾起团团火光。人们烧纸钱时,不忘了淋上酒,撒上香烟。年三十的饺子出锅后,盛出的头三个饺子,要供在亲人的灵位前,请他们品尝。

我小的时候,父亲和爷爷都在时,我们只在十字路口为葬在远方的奶奶烧纸。爷爷去世后,除了给奶奶买下烧纸,爷爷那里也得备一份了。等我长大成人,父亲过世了,母亲预备下的烧纸,就比往年厚了。待到十年前我爱人因车祸离世,我回故乡过年,在给爷爷和父亲上过坟后,总不忘了单独买份烧纸,在除夕前夜,在我和爱人无数次携手走过的山脚下的十字路口,为回归故土的他,遥遥送上牵挂。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

我快五十岁了,岁月让我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但我依然会千里迢迢,每年赶回大兴安岭过年。我们早已从山镇迁到小城,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至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它已成为昨日风景,难再寻觅其灿烂的容颜了。我们吃上了新鲜蔬菜,可这些来自暖棚的施用了化肥的蔬菜,总没有当年自家园田产出的储藏在地窖的蔬菜好吃。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

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怀念我拿着父亲写就的“肥猪满圈”的条幅,张贴到猪圈的围栏上时,想着猪已毙命,圈里空空荡荡,而发出的快意笑声;怀念一家人坐在热炕头打扑克时,为了解腻,从地窖捧出水灵灵的青萝卜,切开当水果吃,而那个时刻,蟋蟀在灶房的水缸旁声声叫着;怀念我亲手糊的灯笼,在除夕夜里,将我们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红,连看

门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气;怀念腊月里母亲踏着缝纫机迷人的声响;怀念自家养的公鸡炖熟后散发的撩人的浓香;怀念那一杆杆红蜡烛,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像一个个红娘子,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上,窗台上,水缸上,灶台上,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照亮的情景!

可是这样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对年货的回忆中,《牡丹亭》中那句最著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止一次在我心中鸣响。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有删改,选自《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19.第七自然段集中描绘了一幅幅过年的情景,有何用意?(4分)

20.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2分)

(2)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2分)

2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2.“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虽答应,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后悔。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D (辟bì、觞shāng、号hào)

2.A(B “欠收”为“歉收”C “谐奏曲”为“协奏曲”D“不容质疑”为“不容置疑”)

3. D

4. D (A项“敬仰”指敬重仰慕,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推崇”。B项“即使”应改为“不管”。C 项“瓜田李下”是指有嫌疑,望文生义。)

5. C(A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目的”或“为了”。B项成分残缺,在“阻止”后加“的权利”。

D项搭配不当,将“加强……渠道”改为“拓宽……渠道”。)

二、(9分,每小题3分)

6.D( A.不是解说《关雎》,而是对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说明;B.《毛诗大序》的解说是从礼学的角度进行的;C.朱熹虽然突破了经学解读,但依然是在礼教的思想范围内。

7.A(A项阐述近代学者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论据。)

8.B( B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朱熹对《关雎》的解释已经突破了经学意义。)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恶:疑问代词,哪里)

10.D(A介词,表凭借/表转折;B连词,表转折/表递进;C介词,表被动/比)

11.B(②⑥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

12.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四、(24分)

13.(1)如果把道义放在后而把利益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苟”、“餍”、“句意”各1分)

(2)在家能侍奉父兄,在外能尊长敬上,(这样)就可以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入、出”、“挞”、“句意”各1分。)

(3)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去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旷”、“设”、“句式”、“句意”各1分)

14.(1)青山相伴,风雨同行,明月相照,诗人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与友人分别后的图画,意象清新明丽,意境深远悠长。(2分)寓情于景,绵绵情意蕴藏于青山明月之中,抒发了虽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不感觉是两乡的深情厚谊。(2分)

(2)表面上看,两地流水相通,风雨相连,明月共睹,形同比邻,虽处异地而感情

相通,所以不觉有离伤(2分);从深层看,作者用乐观开朗而又深情婉转的语言,来

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作者对友人的的宽慰之辞,更添一份洒脱乐观之情。(2分)

15.(1)任重而道远(2)己欲达而达人(3)欲速则不达(4)人而无信(5)贫贱不能移(6)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五、(12分)

16.A

17. (1)“光临”改为“参加”(2)“增强”改为“提高”(3) 引号改为书名号(4)补充报告的地点

18. (1)画面中一个手持“学习进步奖”奖状的孩子,用脚把门踢得震天响,且高声喊着“爸、妈,快开门,我得奖了”。

(2)学习进步,得奖可贺,而用脚踢门所反映出来的道德水准却令人忧心,反映了眼下重

智轻德的教育现象。

六、(18分)

19. (1)再现儿时过年时的亲切画面,强化对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更突出对儿时年味的珍惜和留恋。(2分)

(2)与下文年味的消失形成对比,为下文的反转做铺垫。(2分)

20. (1)年画烘托着过年的气氛,承载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憧憬。(2分)

(2)纸钱被烧光了,寄托了“我”对故去亲人的无尽怀念与哀思。(2分)

21.(1)丰富内容。作者引用《牡丹亭》唱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更深地表达儿时过年时美好的情感依旧还在,只是那时的年味、韵味、情味已经不复返了,表达了一种怅惘和留恋之情。(2分)

(2)深化主题。作者借对年货的回忆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热爱。(2分)。

(3)提升情感。无论时代变迁,环境变异,作者依然会从昔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憧憬美好的未来。(2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4分。)

22.(1)现代生活便利了,一些机器生产代替了纯手工制作,那些体现着传统民俗、年味,凝结着劳动人民亲手创造的民俗艺术品、年货等越来越少了,让人们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物质方面的体会,言之成理即可,2分)

(2)现代生活好了,但缺少了过去过年时的那种忙碌、劳作、渴盼和喜悦,缺少了温馨的情景和浓浓的亲情,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少了。(精神方面的体会,言之成理即可,2分)(3)要尊重民风民俗,凝结亲情情感,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传统的年味得到传承,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个人认识,言之成理即可,2分)

七、23.建议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4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

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做“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理解与分析,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更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表现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更新自己。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的,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中国古人习书有“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更是以这种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手段与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此意义上,锻炼笔墨就成为人格磨砺、境界参悟的过程,笔墨与心性通过不断琢磨、锻炼,构成互动互证的关系。这样一种卓有成效的修为,在历史上已为无数典范反复验证。 基于动作性同构的内摹仿,关系到审美,也关系到求真与致善。中国文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正是以文艺作品来唤起人的内摹仿能力,经由长时间的气质变化、生命修炼,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一步步趋近于典范的理想人格。以艺树人,是中国文艺的宗旨。中国画的笔墨不仅在将来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仍然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价值,而且以其对于人格理想、人格信仰的重要作用,还有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从而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潘公凯《论笔墨典范: 人格理想的一种表征系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欣赏中国绘画的笔道墨象,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进而体会画家所追求的人格理想。 B.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使得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 C. 内摹仿可以丰富完善画家的人格,中国画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人格境界的唯一选择。 D. 笔墨典范对人格理想和人格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 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致的精神活动,艺术被符号统领,泛化为日常的一种基本审美和即时审美。 数字时代,技术作为“物”的存在逻辑已经让位于“物与人相互融合”的逻辑,即技术的人文性。随着人类对于机器以及对于机器与人类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认识不甚了了,人类对机器产生恐惧与敌意。事实上,我们不断与机器分享空间,并与之相互依赖。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 艺术主体由此经历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机器和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家的中心和霸权地位被严重消解与解构,数字化网络使艺术家的中心身份模糊。发送者和接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已不复存在。 比特打造的“数字化境遇”为人类诗意栖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超现实氛围,逐渐走向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表现也逐渐成为可能。“数字人格”“技术理性”使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与模糊。艺术本来是虚实相映的,文化则来自虚幻形象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却出现了用虚幻的形象代替一切现实、用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客观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主观题将答案书写在试卷后的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作文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家没有什么亲属、仆人的实情的句子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比喻要守孝道的句子是“,。”(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认为,古人看各种风景,都有心得,其原因是“。”(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为表明只有卓越超群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名传后世,举了很多历史人 物的事例,其中举周文王和孔子的例子的两句是“;。” (5)我们一般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三句话来概 括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2.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汗 .. kè hán 瞋.目 chēn 床蓐. rù覆校.无疑 jiào /老校.退卒 xiào B.拔擢. zhuó砧.板 zhēn 彘.肩 zhì剌谬. miào / 戮.力lù C.揾.泪 wèn 刀俎. jǔ玉玦. quē目眦.尽裂 zì / 恣.卒为暴 zì D.籼.稻 shān 车骑. jì盘桓. huán 责臣逋.慢bū / 吾未晡.食 bǔ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C.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 ....,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D.多情女子决不反弹琵琶 ....;我要是与他人共枕同衾,怎么对得起地下的先灵?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他们手里的缘故,即 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B. 市场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他们共同规范着人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model high school Chinese exami natio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篇章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3、篇章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七部分组成,总

计150分。试卷命题特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试卷的难易程 度适中。这种命题方式对于让学生提早熟悉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 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由于考试内容往往不是刚刚 所学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课文学习的一个最大 的动力,老师对课文教学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整张试卷除了默 写涉及到必修五以外,文言文阅读选自20xx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 所选的《宋史—何灌传》,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两篇 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选王安忆的《洗澡》,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后面的那篇论述类文本选自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十讲》,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查找信息的能力。二、成绩分析 这次参加语文期中考试的这两班一共有150人,全校最高分 为125分。高分比例比较低,110分以上只有7人,及格率仅为 93.33%。 三、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 1、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第十一(1、2)小题分别考查到文本上的翻译,内容 比较简单,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这两题全校的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高二语文2020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试卷 语文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云销雨霁.(jì) B.储.(zhǔ)粟轻飏.(yáng)流憩.(qì)舸.(kē)舰弥津 C.逋.(bū)慢榆枋.(fáng) 洗.(xiǎn)马终鲜.(xiān)兄弟 D.帝阍.(hūn)叨.(dāo)陪坳.(āo)堂决.(xuè)起而飞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簪笏涸辙孤骛命途多舛 B.春粮蓬蒿泠然锱珠必较 C.孝廉拨擢险衅茕茕孑立 D.岑寂付梓尺牍富丽堂皇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志.怪者也(志:动词,专注。)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适莽苍 ..匹之(众人:大家,许多人。) ..者(莽苍:郊野景象。)众人 C.责臣逋慢 ..(逋慢:逃脱怠慢。)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D.除.臣洗马(除:革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告诉:申诉苦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钟鸣鼎食 ....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 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B.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 ....,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 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C.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 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 ....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D.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 ....的他,表演 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科学家破解了雾霾中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的二氧化氮与二 氧化硫,是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B.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旅行,他希望此行在磨炼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 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1.本试题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不计分。 2.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央浼měi 拾掇duō朔风sù得鱼忘筌quán B.傩送nuó陨首yǔn 提防tí数见不鲜shù C.蹩脚bié熟稔rěn 瓯越ōu 强近之亲qiǎng D.出岫xiù捧袂mèi 窸窣sū摸棱两可l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玷辱陶冶良晨美景安然无恙 B.拮据矜持平心而论天高地迥 C.拂拭迟顿唉声叹气兼听则名 D.鞭苔狭隘日薄夕山唇枪舌战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B.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D.1月1日开始,湖南气温骤降,由25℃左右降至5℃左右,其下降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甲流仍在虐行,同学们注意保暖,温度第一,风度第二,谨防感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11月3日晚,来自衡东县的李正平遗失了给女儿治病的救命钱两万多元。得知此事后,热心的长沙市民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捐款五万余元。通过这次捐款行动,足以说明长沙自有温情在。 C.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D.为攻克克隆技术,他连业余时间都抓得很紧,凌晨早起,深夜晚睡。真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5、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节 B.春节重阳节元宵节冬至清明 C.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 D.元宵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共6分,每小题3分)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做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7.下列各项中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划线句是对选文第一段首句中“多个单独的动物”的对应解说; B. “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这句话体现出科普文形象的语言风格; C. 划线句是对“粘菌……做着这样的事”中“这样”的完整诠释; D. “保守”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粘菌的细胞起初彼此疏远,互不接触。

[高中语文]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 (18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郭文卿 刘灿章的书画,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草书为盛。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草法烂熟于心,下笔如飞,自成一体,跌宕绵延,纵意肆流,一气数字,结成大势,颇具神韵。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 先生所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山水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让人感觉或空灵奇妙或浓重繁茂或温润亲和,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 先生的作品气质万千,恐怕与他对艺术的态度不无联系。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他自幼喜爱书画,正是这种对艺术天然的热爱,促使年幼的他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笔。他绕村子跑几圈取暖只为写字,而那时的纸也只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在生命最青涩的年纪,这样的冬天一直陪伴着他,更别说春暖花开的季节了。18岁他参军入伍,他所到的部队恰恰是相对闭塞的一支。因其能书会画,获得了放电影的差事。彼时,放电影不仅要画海报、放幻灯片,还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先生强健的体魄与那时的四处奔波锻炼有着莫大的联系。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下连队放电影间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为他最好的素描素材。放映任务结束,他的时间都被这些美事填满。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反复临摹,不知疲倦,这样的痴迷,深深潜藏在满是军规的军营里,竟然长达十几年。 自助者,天助之,先生后来遇见了书法名家孙竹篱。孙先生博古通今,乃一代书画大家。先生受其艺术精神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假期试卷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

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理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报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报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 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2. 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C.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D.“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丰赡.(zh ān )谄.媚(ch ǎn ) 畎.亩(qu án ) 亟.待解决(jí) 畏葸. 不前(x ǐ) B.孝悌. ( t ì ) 恸.哭( d òng) 朝觐.( j ìn ) 揠.苗助长(y à) 猝. 不及防( c ù ) C.譬.如( pì) 哂.笑(sh ěn) 龟.裂(gu ī) 强恕.而行 ( sù ) 稗. 官野史 (bài ) D.水獭.(t ǎ) 秦桧.( Hu ì) 怵.惕 (ch ù ) 绚.丽多姿 (xu àn) 放辟邪侈. (ch ǐ) 2.下列词语的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衣疏食 集腋成裘 偃旗息鼓 诛连九族 B.见危受命 流连忘返 因材施教 言不及义 C.囿于成见 忿忿不平 脉膊微弱 民生凋蔽 D.置若罔闻 察颜观色 愤世嫉俗 金壁辉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 ,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 .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 ,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 .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 ,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 .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中职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14级机电数控专业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错误得一项就是() A、隐隐约约(yuē)倩影(qiàn) 铿然kēng噌吰cēng B、心旷神怡yí参天cān袅绕niǎo颤动chàn C、翩翩起舞piān踱步dú霎时shà蓊郁wěng D、情不自禁jīn窾坎kuǎn 钟磬qìng 敛裾jū 2、选出书写有错误得一组( ) A、绿草如茵点辍嬉游迁徙 B、层峦叠嶂臆断煤屑独处 C、五彩缤纷缕缕与谐斑驳 D、没精打彩羞涩弥望潺潺 3、下列句子得横线处所填得词语,最恰当得一组就是( ) ①叶子底下就是脉脉得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 ②人们对祖国大陆上生长得蝴蝶,都有一定得 ,但就是,对台湾省生长得蝴蝶, 就了解不多。。 ③我凭栏眺望,江水( ),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A色彩体察滔滔 B 色彩体察滔滔 C颜色体察滔滔D颜色体查茫茫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得一项就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5、下列句中加点得词古今意义相同得一项就是( ) A、金就砺则利。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得一项(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南声函胡,北音清

越D、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7、、诵读时,语音停顿正确得一项就是( )?A、有大石/当中/流B、有大石/当/中流?C、有/大石/当中流D、有/大石/当/中流?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9.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得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得一项就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得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她对祖国美好河山得无限热爱,由眼前得荷塘联想到故乡得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得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得向往,对故乡得惦念,就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得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得,没有什么特别得意义。 10、下列表述错误得一项就是() 《荷塘月色》一文得作者就是朱自清。 《台湾蝴蝶甲天下》就是一篇记叙文。 《石钟山记》一文得作者就是苏轼。 《石钟山记》一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探究了石钟山命名得原因。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得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与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得梦。①虽然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