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摘要:文章以生涯教育规划理念为基础,阐述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层次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

关键词:生涯教育;教育体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生涯发展理论于1909年始于美国工业时代的兴起,是以能力测评和就业安置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50年代后,生涯发展教育理论进入蓬勃发展期,各种类型理论兴起。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管理等,大部分高校将生涯教育归口于思政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学生的“职业定向”,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实际上,生涯发展应包括学生学业、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平衡协调,包括学生对自我的清楚认识以及作为个体的自我发展。对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学习,是人生中大学生活经历的开始,同时,他们也在这段经历中存还在着一种特殊的心理,经过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终于解放了,开始彻底放松了。这种状况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了学习、生活的目标。所以,站在个体发展的起点上,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涯教育规划理念

生涯教育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内涵。高校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要围绕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高校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角度来说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个体目标上说是培养有幸福感的人。这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入校后如何有目标、有计划地度过大学时光;二是毕业求职时如何积极主动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求职意愿,获得自己喜欢的岗位。针对这两个问题,本人建议从三个层次来设计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

(一)制造压力,塑造典型

高校对入学新生生涯教育的传统做法是进行专业教育,而在专业教育中强调的重点是未来的就业压力以及就业竞争的残酷性,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对学生而言,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感受到惶恐和压力。“毕业就是失业”的心理,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这种现象,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抱怨、感慨和生气。就如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所说的:“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厅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唯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1]也就是说高校的这种入学教育方式,想要用一己之力去推动一群学生变化的教育理念,反而成为了一种抑制力,在这种理念下,学生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导致毕业生离职率从第一年的45%,上升到第二年的75%,降低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正是当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与上述现状比较,本人认为在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制造压力是必要的,但同时要塑造典型和榜样,让学生知道成功有的时候也是可以模仿的,让学生看到未来努力的希望,把自己当下应做的事变成想做的事,使学生有一种做事和学习的“欲望”。

(二)授人以渔

当学生有了榜样可以借鉴和模仿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涯教育理念中,不仅要提供社会资源的信息,而更应该掌握获取外部信息,进行自我规划的方法。但是,掌握了方法,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古人说“非不能之,而不为之”。所以激发学生去进行探索、规划的动机和欲望,才是真正促使学生行动的前提[1]。

通过榜样和典型塑造来对学生进行“欲望”引导。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除了要侧重于对本专业的发展教育外,不应过多强调所学专业之“专”,而应更多发现与其他专业的“相通”之处,做到触类旁通。让学生明确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各种途径。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理想中的自己时,会产生对自己未来“负责”的动机,

才会真正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制造机会,促进行动

学生已经有了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并开始实际行动时,学校的生涯教育体系中,就要给学生制造机会。利用学校资源,开辟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不断给学生“找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合作方式行动,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才可能真正培养出来,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人生资本。

以上三个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对高校学生自我认知、创新能力、职业价值和理想追求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模式

生涯发展理论进入我国时间较晚,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涯发展教育模式都是采用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提出的因素理论和舒伯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论(彩虹图)[3]。这两种理论主要是以年龄为依据,从人职匹配的角度来探讨人在职场中的发展。美国的生涯教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大学以后主要以职业教育为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涯体系,既有个人的自我内在发展,也有将自我与社会职业相匹配的外在发展。我国的生涯发展教育在大学以前从未开展过,2008年左右,在教育部的推广下,生涯教育迅速成为“高校必修,辅导员必懂”的一门课程体系。这门课程的开设,结合了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教育目的。只不过,这种“人才论”更多是倾向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的有用工具。但是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达标率,为了完成教育部的任务去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西方的生涯发展理论在我国的生涯教育实践中遇到了种种局限。所以我们必须要探索出融合中国文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之路,根据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针对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自己的人生,让学生知道人一生的发展,怎么过才能丰满、有意义,不但有事业,也要有美好的家庭、亲密的朋友,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能够判别真善美。因此,本人认为要从三个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一)大学新生:侧重专业选择,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规划

(二)中年级大学生:重点在于职业知识与道德的培养

结合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对内自我意识的认知和对外职业世界的互动与探索。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拓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本阶段的生涯教育重在进行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大学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

大学毕业生的生涯教育则包括了升学、就业、创业等多种途径的规划辅导。根据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让学生适应自身的角色转换。

“升学教育”侧重知识学习,为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大学生进行相关辅导帮助。

“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寻求工作而进行的方法性和技巧性的指导,包括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协助学生选择就业去向、辅导学生如何制作求职材料、进行面试前的准备等方面的指导。

“创业基础”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这种生涯发展教育模式遵循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主要体现了发展性、持续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其中知识、能力以及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基于生涯混沌理论认为,生涯发展是一种自我的,非线性的、阶段性的变化过程。人的

发展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自由移动,在各种不同社会角色中自由转换,这才是生涯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内在的发展变化过程[5]。因此,高校生涯发展教育应该融合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由学校、教师、辅导人员、家长以及社会中相关人员共同配合,结合政府、高校、专业协会在内的多方力量来共同建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根据高校的不同性质整体开发设计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内容,探索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与通识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开发适合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生涯发展教育课程和活动。

(一)加强生涯教育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融合

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开发和改革,挖掘两者之间的相通性,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认知、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培养能力。为学生的生涯教育提供认知准备。

(二)设置生涯教育系列课程

第一,将生涯辅导相关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在挖掘学生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内容的同时,融入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三)开展生涯教育辅导

着重打造教育性、咨询性和沟通性三类生涯辅导,通过生涯辅导让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接受以及自我提高。其中,教育性辅导包括升学类和求职类,主要在于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咨询性辅导重点在于个体生涯的测评和咨询答疑,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是对教育性辅导的拓展和延伸。这两种服务从性质上看是从普遍到具体的关系,属于理论性的辅导。沟通性辅导则是提供社会上各类信息的发布,以及加强社会和学校、行业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服务,从性质上看是属于实践性的辅导。

为了保证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具体来说,是构建以高校为中心、以政府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辅助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形成理念导入―个体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7]。

四、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生涯教育体系

培养高校学生生涯发展中的“两个意识”,包括个人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发展。实现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培养自我责任感并转化为人生选择、决定和行动的力量。

(二)学习生涯教育相关理论知识

霍兰德的兴趣理论,荣格的人格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等生涯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综合分析个人能力和兴趣发展的特点与倾向,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调研或参加实践活动,寻求个人兴趣与社会所提供、个人能获得的机会之间的最佳结合[8]。

(三)调整学生的生涯认知,确立科学的生涯选择

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分阶段实现生涯发展目标,从而引导他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自信、自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生涯教育新途径,并扩大生涯教育的受众面。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邀请各行业内人士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对话,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及社会信息,树立职业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终生的活动,而我国现有的生涯发展教育大部分是从大学开始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仅凭学校一己之力,在学生即将毕业前所完成的相关指导,其具体的教育内容是将职业教育和生涯教育混为一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就业率。与此同时,当前社会上生涯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还不足以支撑本土的生涯教育体系实践化,这就使

得我们在高校的生涯教育实践中照搬西方理论较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凭借经验化进行思考,在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中更多地侧重于个体事业上的成功,而忽略了个体自我人格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涯发展教育应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教育内容。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必须从传统的注重结果的以就业为主体的职业指导观念转变为注重过程的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从客观的角度来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充分认识与把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善于科学规划,不断进步,这才是高校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方法。

职业兴趣探索: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职业兴趣探索: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职业兴趣探索是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中小学生涯教育从职业兴趣探索开始具有可行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中小学生存在着对自己的兴趣认识模糊不清,兴趣的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为此,生涯教育首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兴趣的认识,明确定位自己的兴趣。教师应依据学生兴趣发展特点,确立兴趣探索目标;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职业兴趣;应引导学生运用职业理想树等方法,探索兴趣与理想职业、行为习惯的关系,引导学生社会实践,强化明晰职业兴趣。 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对落后,一线教师不知从何开始实施生涯教育才能稳扎稳打,取得实效。对此,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涯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的职业兴趣探索开始,以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一、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家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求知的首要位置来认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教育家威廉?H?克伯屈认为:“教育是兴趣―实践―兴趣的系列”,“教育是一系列的兴趣、新的实践、新的兴趣、更深入的实践、更深入的兴趣,等等,无限下去”。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指出:“我们必须确定儿童的兴趣,以便使这些兴趣能够成为教育上注意的焦点”,而“当这些兴趣是理想的兴趣时,它

们就成了有效教学的起点。”从生涯教育的角度看,兴趣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并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生涯发展形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按不同的年龄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后)。每个阶段又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成长阶段分为幻想期(4~10岁)、兴趣期(11~12岁)和能力期(13~14岁)。从现有学制看,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探索期。 有研究指出,职业探索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兴趣探索,探索喜欢做的;二是能力探索,探索擅长做的;三是性格探索,探索适合做的;四是价值观探索,探索需要做的。显而易见,兴趣探索处于职业探索的首位。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职业兴趣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职业发展的起点。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的生长期,对职业常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这一时期,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教育,教师应在尊重生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兴趣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质与优势,帮助他们把兴趣及所学的知识与理想职业建立联系,初步定位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价值观念,为规划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二、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重要性

大学生生涯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精品教育文档

大学生生涯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学生渴望成长成才的要求也非常急切,而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国外成熟的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和长期实践表明,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以上几个视角,运用调查问卷、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获取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需求,对就业难的了解,就业态度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分析归纳大学生生涯发展存在的困境及原因。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其中问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意愿,为了确保结果的真实性,本次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本次调查共收回207份问卷,有效问卷200份,5份无效。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样本。其中大一学生占90%,大二、大三学生占10%,男生占42%,女生占58%,年龄在20岁以上的学生占55%,人文专业学生27%,理工科学生55%,经济管理类学生占18%,校院级学生干部10%,班级学生干部32%,来自城市的学生30%,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有70%,独生子女24%,非独生子女有76%。调查对象主要是黄河科技学院的本专科学生,基本上代表了郑州市区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够显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对就业难的了解,以及他们的就业态度。 2当代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2.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见成效,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军训期间就集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职业涯规划咨询、职业规划训练等服务内容,使学生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跨越,尽快适应学业、生活、就业等压力。大二、大三分阶段推进具体规划实施,深入进行就业指导。据调查,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5%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大学生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为了能够快速的融入到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去,同时,也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我将对今后六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重新认识自我和对当前IT 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与自己最匹配的职业发展道路,确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职业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需的实施方案。 (一)自我认知 1.生理我 我是男生,身高1.80米,体重75公斤,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视力良好。 2.心理我 (1)兴趣 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我喜欢游泳,踢球,打球,旅游,骑行,健身等。 (2)性格 我性格开朗活泼,遇事能够沉着冷静,与人相处很融洽。 (3)能力 我从小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感召力,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4)价值观 我从小接受现代科学教育,接受马列主义的教育,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社会我 我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从大一起就一直担任班长一职,在生活和学习中总能适时地抓住各种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机会并且尽全力去做到最好。

4.道德我 我做事喜欢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人大方慷慨,光明磊落,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一直有良好的口碑。 5.家庭我 我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一直很重视对我的教育,并且培养我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教会我了如何做人,教会了我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6.优势我 我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喜欢博览群书,知识面较广,喜欢关注热点事件,善于发现焦点问题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环境认知 1.家庭环境 我生长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父母特别重视家教,家人的为人处事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养成了做事有条不紊和细致严谨的习惯。 2.校园环境 我的学校是一所国家重点院校,有很好的校园配套设施,有很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方便学习和查找各种资料。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参与一些课题研究,学以致用,也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有很多的机会与行业内人士接触、交流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同学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大家的关系很融洽,有很多学长和老乡,对自己也很帮助。 3.所在城市的环境 学校所在的城市为发展中的沿海城市,科教、文化、卫生事业都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4.专业背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实际需要,德、智、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详解

第四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一)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以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在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基础上,学会时间管理,并结合自我才能特点以及外部职业世界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明确自我能力发展方向,并付诸实施。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2.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3.有效管理大学生活,发展职业生涯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难点:有效管理大学生活,发展职业生涯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导入: 职业生活在人的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不仅要通过职业获得报酬,得以生存,而且它还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方式。同时职业又是人们发挥才智,获得个人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利

用时间、环境及各种条件,确定能力发展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简单来讲,个人的职业经历就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准,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在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涯是最重要的历程,职业生涯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失败或进步快与慢的含义;换句话讲,不管职位高低,不管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其职业生涯。 根据萨帕(Donald E. 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五个时期:(1)成长期(4—14岁),大致是从幼儿园到初中,是个人职业幻想、兴趣和能力的启蒙期。 (2)探索期(15—24岁),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期。 (3)建立期(25—44岁),通常已经进入社会工作,找到适当的职业领域,逐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大学生是特殊的人力资源,对大学生实行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国家 未来人才的质量。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较早在学校实 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20世纪中后期,这些国家就把职业生涯教育 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并且制定相对应的法案保障职业生涯教 育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当前尚处于探 索阶段,2003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在学 校活动中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缺乏。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 教育理论和体系,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大学生这种优势人力资源,推动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 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已成为 世界教育界的共识。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 调查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提供了不同 类型的生涯课程,相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体系,且非常 成熟。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也都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进入新世纪,内地各高校也已经逐步开始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和摸索。 1、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因为起步较晚,未能获得 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当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 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但因为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体系,展开职业 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对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 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2、职业/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 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就业 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教案:生涯探索之旅

课题:生涯探索之旅 学情分析: 每年高三学生填写志愿的日子,也是家长和老师焦头烂额的时候。家长们由于平日对孩子关注的重心都放在学习成绩上,无暇顾及此事,现在突然要面对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以及纷繁复杂的六百多个专业,也是很难找到头绪。于是,在选择大学专业的过程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误区。 同时,一些教育研究部门对在校大学生也做了相关调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近千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中,42.1%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表示如果可能将改变专业。北森教育研究院也对6万多大学生的调查表明:57.8%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78.9%的学生表示希望改变专业。(上海华师大调查,在校大学生80.01%对所学专业不满意;71.4%表示如果可能将改变专业。) 本人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所遇问题多为青少年学习压力,尤其是到了高中二年级,很多人面临高考科目选择的困惑,每年都有学生在文理科和具体的两到三门课之间的游移不决,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究其原因,也许跟我们从小到大以一贯之的学校教育内容有关:重知识灌输,轻实践探索。除了学校安排的社会考察、学工学农、志愿者等活动,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根据自己的终生发展需要进行自我和社会的探索。 据此,我们开设生涯辅导课程,希望能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在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科学的生涯测评工具和有效互动的课堂,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自己,把握未来。 理论支持: 生涯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Marland)博士提出,他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我们的教育家所应努力的,便是让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能成为适当有用的受雇者,或继续接受更进一步的深造。适当有效的生涯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整合,它必须破除教育系统与社会的隔离的障碍。其解决方案是:把我们的课程溶于简单有力的中等教育系统中,使学生在生涯课程的引导下,作有力的选择,达到人尽其才,以发挥教育的实用性。”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要,通过加强中学阶段的生涯课程,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 此后,许多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广义和狭义的生涯教育概念。广义的生涯教育是指全民的、终身的教育;狭义的生涯教育则是由学校对学生实施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的辅导教育。他们普遍认为生涯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引导、自我完善的生涯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心得体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心得体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上了就业指导课,感触很深。时光如梭,转眼我已在大学的校园里奋斗了两年的时光,回想从前的那些稚嫩,无比温暖,没错,这是我们奋斗来的成果,大学,那个完成梦想的地方。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日子让我们依靠,还有多少青春可以让我们拿来肆无忌惮的挥霍,我想,没有多少了,给自己的人生一个规划,带着梦想起航,演一场完美的人生!以下简单谈谈我学习了这门课之后的感想。 职业规划就是全面、深入、客观分析和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并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通过各种积极的行动与措施去争取职业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对生活需求及工作需求进行恰当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制定出基本措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取最大程度的成功。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有对工作的规划,也要有对生活的规划,因为职业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中不能缺少生活规划。而说到生活规划,却又不是个简单的事。一般来说,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工作、职业的的影响,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中生活得那一部分,得参照职业来规划。这一部分规划中,我们还要清楚自己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如何处理生活与工作间的关系等,而这些,又同样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就所列举出的这些来看,我觉得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不亚于完成一件大的工程项目。同时,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影响到一个人一辈子工作、生活的。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42017869.html,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作者:侯瑞灵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10期 广东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加、对未来的考虑提前,可大多数学生对此还是一片茫然。为此,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整合一切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加强自我认知、探索外部世界的平台,使他们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生规划能力。 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201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2013年《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生涯教育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内容。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 施意见》中指出:“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生涯规划、专业报考等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面向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指高中学段学生在全面分析自己,通过思考“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兴趣爱好?我具备怎样的能力?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未来想拥有怎样的人生?”这一类问题了解自己;同时,在广泛了解社会环境和各类职业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合理计划,自主挖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通过自主有效的行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职业理想。 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过规划的人生会发展得更精彩、更成功;增强学生学业动机和拼搏动力;提高学生自主意识、行动力和执行力;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式,意识到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能力,人生亦有不同的成功道路,不轻言放弃,不白白浪费大好青春。 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独立承担的。在这个基础上,东莞市光明中学通过整合三个方面的资源来推动学校生涯工作:家庭方面,充分调动学校、年级、班级的家委会资源;学校层面,组建专职团队,联合学科教师,开拓学长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本章要点: 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 活动容: 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

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 活动材料: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 二、分组: 按树的种类分组(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 (一)参天大树 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 (二)树与人的对话 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 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活动目的: 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2.了解并珍惜自已的生命。 活动容: 1.盲人打棒球。 2.自我竞赛。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在心理层面,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在于协助个人发展建立有效的人际与人群关系的技巧,以产生有意义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以及发展积极正向的自我和自我认同。终极目标是协助个人寻求自我实现的生活。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法 活动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个人职业规划 我是一个即将从大学校园毕业作为小学教师进入小学任教的一名初等教育系学生,在这个教师资源缺乏的大环境里,我即将踏上这个神圣的岗位。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作为未来的准教师,一定要肩负起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要为教育好下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是自己在这个光荣的职业岗位上能有更高的成就,为祖国培养出更好的栋梁之才。为了达成我的这一目标,我决定将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下。 (一)自我认知 (1)自我兴趣 我是一个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人,作为一个即将上任的未来教师,我平时喜欢看看书、写写字。也喜欢打打篮球、做做运动。 (2)自我人格 我是一个心地善良,为人诚恳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中乐于助人,与老师同学们和睦相处,愿意为自己的集体做出贡献。平时生活中也很有耐心,做事不骄不躁。 (3)自我能力 我的工作能力还有学习能力都是较强的,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应用,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备课、资料查询和利用计算机设置趣味课堂等。平时的交际能力也比很较突出,能很好地与别人相处。经常看书学习,对教材、知识等有更好的把握。 (4)自我不足

职业知识与技能还不够完善,教学经验不足,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没有与小学生接触的经验。 (5)自我价值观与社会定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我要做的就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职业认知 (1)教师与社会环境 (2)教师与学校环境 (3)教师与家庭环境 (三)职业定位 ——职业目标 (1)短期目标 (2)中期目标 (3)长期目标 (四)计划实施 (1)专业学习 (2)社会实践 (3)潜能开发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学号: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结课作业 题目: 学生姓名: 班级: 授课教师:

二〇一四年五月

第一章引言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前提。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 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未来的职业之路,然而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临职业和工作的选择。 一个刚刚步入大学的我来说,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我本是一脸迷茫,但是古人云:"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何成功人士都有完整系统的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从小到大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拥有正义感的律师,游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所有觉得不公的人夺取他们应得的。本以为高考的失败会让我的人生变的一片空白,但是人生的定义不变,我的目标还在。如今我选择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我希望能为我的人生写出一篇精彩的规划。 第二章自我分析 1、性格特点 我是ISFJ型的人。忠诚、有奉献精神和同情心,理解别人的感受。我乐于奉献,平和谦虚是我最大的优点,对于每件事情的细节有很强的认知

力、理解力和责任心。对于职业的选择更加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但在人生现实中的选择更加喜欢具有服务意识的行业,我在个人生活上不怎么注意,但是凡是他人的事情我都有强烈的个人反应,关心爱护朋友,原为所有公正的事业献身。 2、职业能力 我的性格测试报告显示我是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情、坚定的原则和正直的人性。对于职业,因为我有强烈的说服力,以及对于是什么公共利益最有利有清楚的看法,所以我就将会成为伟大的领导者。但是由于我对新闻事实的不了解和书本的翻阅不够到位,从而会导致我某些知识上的不够充分。但是在工作上我能很好的分清楚情感和事业,能够很好的处理复杂的事情。 3、个人特质 我的性格类型报告结果显示我有很强的责任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对于怎样怎样更好的服务大众有清晰的远景。在对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计划而果断坚定。我适合做艺术、科研工作和领导工作。通常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富于冒险精神、自X信、支配欲强。善于利用符合实际的判断标准做决定,通过出色的注重实际的态度增加了稳定性。平和谦虚、勤奋严肃。他们温和、圆通,支持朋友和同伴。乐于协助别人,喜欢实际可行地帮助他人。他们利用个人热情与人交往,在困难中与他人和睦相处。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摘要: 把生涯发展、生涯发展辅导等概念引入初级中学教育领域,通过建设和实施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良好个性的同时增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结合内地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研究出一个综合性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涯成熟。关键词: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模式 前言: 生涯,英文名为career,来自罗马字via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在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 生涯教育,是为人们设计的一种教育措施,其教育目标在于使每一个个体能认识自我,必须选择一种合适而有意义的工作的决策能力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进行生涯的认知、试探与准备。此历程从学前教育开始直至成人继续教育为止。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地发展和发挥个人的特色,本课题组在西方以及港台地区生涯理念的启发下,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涯辅导的现状以及有关专家的观点,提出了我们关于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构想模式,以期能给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带来一些参考。 一、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由于生涯辅导理论的提出使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也正是因为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运用,生涯辅导工作才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早在1908年“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就强调:职业选择必须与个体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客观条件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素质,态度和潜能,同时对个体局限性和自身条件作客观评价,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搭配,从而作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开始探索职业行为与生涯发展的问题。较有代表性的是舒伯(Super)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60年代,西方又提出了生涯发展和辅导理论。70年代在美国又兴起了生涯教育运动。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所

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评估(1)自我分析我是一个本科生,成为有用之才是所有亲朋好友的希望。我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名人传记,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蒙受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有时又多愁善感。但总感觉有时缺乏自信心,并且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评论自己。(2)认识自己的职业个性性格的态度特征我的性格是比较诚实、正直的,相对谦虚但不乏张狂,在做事情时认真勤奋责任心强,同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及其他人的交往中是比较大方的,同时自己做事情虽然细心但还是比较马虎的,这是山东人的性格与豪放在我身上的体现。同时自己比较大方,喜欢交朋友。性格的情绪特征我的性格在情绪上是典型的北方的那种,比较容易冲动,情绪欠稳定易波动。性格的意志特征我的性格在意志方面是比较果断、顽强有点倔强、坚持对一些事情不会轻易放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意志力控制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在对事物的预知上是属于乐观但同时有比较强的忧患意识。性格的理智特征在感知注意方面,我是属于那种主动观察的类型;在想象方面,我是属于主动想象的类型,是那种发散型的类型,同时我认为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是现实主义与幻想主义的结合。如果按照美国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的分析,我认为我是属于企业型的职业兴趣者,按照美国人才专家把人们的职业定位类型的五种划分方法的话,我认为我是管理型的人。(3)自己的职业能力我虽然恒心不够,毅力不够,但可凭借自身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我想就会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要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请他们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同缺点,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增加自信心,使自己更好表现。在一般能力上,我认为我的智力还是中等偏上的,在注意力上比较集中,善于观察,记忆力较强,思维比较开阔。在特殊能力,也就是我的特长上,我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长,只是自己的兴趣所到对一些东西投入了,或许会做的较好一点,比如:计算机的掌握与控制,计算能力等,在语言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上我做的还不是很好,空间判断能力也不是很突出。(4)职业价值观金钱是一种成就的报酬,它是在确定职业价值观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有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将金钱作为首选价值观,从根本上讲这并未有错。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现在拥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使其一走上社会就获得大量金钱回报。怀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一章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第一节大学生急需一门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 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 一、校园惨案呼唤生命教育课程1、青少年频频自杀暴露教育危机 2、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自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暴露了我们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无力。 二、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社会呼唤生命教育 2.教育体制本身缺乏生命教育 3.青年学生个体需要生命教育 三、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因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生命教育的目标1、生珍爱生命——体悟人生,活得尊严 2、发展生涯——构建生命愿景,彩绘亮丽人生 3、自我实现——理想与现实吻合,发扬生命光辉 五、“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课程性质——行为医学的部分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理论发展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 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 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 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二、国内外及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1. 美国——以死亡教育的形式 “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生死学》、《死》 2. 澳大利亚——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 3. 日本——“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4. 英国——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 5. 新西兰——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 会资助的调查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 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 体系,且非常成熟。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也都普遍开设了职业 生涯辅导课程。进入新世纪,内地各高校也已经逐步开始对职业生 涯教育的探讨和摸索。 (一)高校方面 1、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 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目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 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但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 体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3、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不 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各高校 辅导员兼任。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无法满足。 4、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 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 高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计 入学分,但绝大部分也仅是停留在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

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院校目 前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而较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 引导和教育。 (二)指导教师方面 1、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大部分对这项工作具有饱满的热情,但由于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完全,不知该从何做起,这 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效果。并且很多指导老师自身的职业经验不多,自我的职业规划都不够清晰,因此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说服力并 不强。 3、多数担任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教师仍停留在“单向式”的教 育形式,没能根据学生真正的需求来安排课程,课程设置比较盲目,课堂效果不佳,开设的课程受欢迎程度不高。学生对学校安排的职 业生涯课程产生不信任,长此以往将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 4、多数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大,但待遇未体现出相应较高水平,很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参与其中,且在职业生涯教育岗位上 提升较难,主要在于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和岗位职务上的提拔较难。 较多人“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影响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行业的热情和信心。 (三)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仅停留在“考证”、“职业热门”“行业收入”等问题上。 2、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仅作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受众存在,被动地接收学校和指导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 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 升为行为或实践,因此,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漠不关心”,缺 乏社会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3、由于课程设置和指导教师的原因,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不 够信任,很多时候仅仅是应付学分而修读,并未能真正把接受职业 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