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二甲苯的硝化方法

间二甲苯的硝化方法

间二甲苯的硝化方法
间二甲苯的硝化方法

危险化学品间二甲苯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间二甲苯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1,3二甲苯;间二甲 苯 英文名:1,3-xykene;m-xylene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UN编号:1307 危规号:33535 RTECS号: CAS号: 108-38-3 理化性质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熔点/℃ -47.9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 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物。 沸点/℃ 139 相对密度(水=1) 0.86 饱和蒸气压/kpa 1.33 (28.3℃) 相对密度(空气=1) 3.66 临界温度/℃ 343.9 燃烧热(kJ.mol-1) 4549.5 临界压力/Mpa 3.54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爆炸危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 CO CO2 闪点/℃:25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1.1-7.0 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度/℃ 525 禁忌物:强氧化剂

险性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 100mg/m3 美国TVL-TWA OSHA 100ppm,434mg/m3 ACGIH 100ppm,434mg/m3 TLV-STEL ACGIH 150ppm,651mg/m3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高浓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蹣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救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个体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MPN法测定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MPN多管发酵法测定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1实验原理 最大可能数(或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具体参见《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科学出版社,2009),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生物类群。本方法是基于选择适当稀释倍数的悬液,接种在特定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查培养基中是否有该生理类群微生物的生长。根据不同稀释度接种管的生长情况,用统计学方法求出该生理类群的微生物数量。 特点: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MPN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氨化作用是异养细菌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进而脱氨基产生氨的过程。 硝化作用是指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第一阶段由亚硝酸菌氧化氨为亚硝酸;第二阶段由硝酸菌氧化亚硝酸为硝酸。 这两类细菌都是自养的好氧细菌,生长缓慢,培养时间长。 反硝化作用是一类异养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N2O、N2的过程。 2实验材料 2.1样品 (1)固体样品(土样或沉积物等):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g或10g),装入盛有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置于摇床上振荡30min,制成均匀悬浊液。然后用10倍梯度稀释法将悬浊液稀释成一系列梯度(10-1、10-2、10-3、10-4、10-5、10-6等,具体视样品而定,微生物丰富的样品稀释的梯度相应大一些)。(2)液体样品:取一定体积的样品(10ml),装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硝化菌

硝化细菌在制革废水氨氮处理中的应用 1 前言 制革废水是一种COD 和氨氮(NH 3-N)质量浓度均较高的废水,目前对其处理多采用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即活性污泥工艺。由于该废水水质变化较大,硝化反应很容易受到冲击负荷的影响,反应条件受到破坏,导致出水NH 3-N 质量浓度不能够达标。 制革企业是以各种动物皮为原料,添加多种化学品并经过设备处理制得成品皮革的。处理过程产生的氨氮污染主要来自来自皮革本身由有机氮转化而来的氨氮以及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大量的各种铵盐。制革原料中的动物皮带有许多氨氮,在处理时进入到废水中。原皮中部分动物蛋白质也会在加工过程中分离出来,其在废水中的不断分解会产生较多的氨氨。由于技术、经济的因素,许多制革企业仍使用大量的铵盐。废水中含氨氮的工序有浸水、脱毛、浸灰、脱灰、软化、浸酸、鞣制和中和染色等工序。其中在脱灰软化中使用硫酸铵、氯化铵等;在中和、染色工序还使用碳酸氢铵和液氨;浸酸和鞣制工序废水中的氨氮则来自皮革中铵盐残余物的不断向水中释放。 针对制革废水中的氨氮问题,本试验研究选取污水厂的脱水污泥进行硝化细菌菌种培养,向池中投加实验室自行培养的硝化细菌菌种,然后将培养后的硝化污泥注入SBR 反应池中,以期在较短时间内降解氨氮,探索一种制革废水硝化污泥的培养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菌种 试验所用菌种由实验室自行培养,为液体状菌种。 2.2 试验源水与水质 污泥培养阶段所用污水为该厂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后的出水。试验期间,其主要水质指标:COD146-307mg/L ,平均201mg/L ;BOD 558-110mg/L ,平均76mg/L ;氨氮146-205mg/L ,平均184mg/L ;水温20℃-29℃,pH7.14-7.82,平均7.69。 2.3 制革厂污水处理工艺及试验装置 制革厂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污泥培养阶段所用污水为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后的出水。试验期间,其主要水质指标: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2004年世界上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41万吨/年,产量约为348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78.9%,其中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16万吨/年,产最为180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83.0%,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国,生产能力约为53.4万吨/年,约占世界邻二甲苯总生产能力的12.1%。 2004年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1.0%[1];其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0%。2004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消费量约为324.6万吨,总体低于供应量。 目前,世界上用于生产苯酑的邻二甲苯占其总消费量的94%,苯酐的产能及消费量代表着邻二甲苯的消费量的增减。据美国SRl咨询公司分析[2],2004年世界邻苯二甲酸酐需求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5%,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以这一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由于邻二甲苯受下游产品需求的变化,各国、各地区生产能力将有所改变:由于美国苯酐需求疲软,邻二甲苯消费量缩,生产能力变小;欧洲及亚洲生产能力及消费量有所上升,预计到2008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生能力将达到460.3万吨,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95.8万吨。 2.1美国 截止到2001年1月1日,BP公司和Koch工业公司是美国间二甲苯的生产厂家,两家生产能力共计267kt/a,见表1-1。 表1-1美国间二甲苯生产厂家 BP(当时的Amoco)在1977年开始生产高纯度间二甲苯(大于98. 5%),当时投产能力为80kt/a ,之后扩至100 kt/a,最后生产能力达到217 kt/a,其产品运至伊利诺斯州Joliet用于生产间苯二甲酸。Koch工业公司在1998 年涉及MX 业务,采用Sorb ex 工艺,装置生产能力为50 kt/a ,产品供给Eastman化学公司在田纳西州Kingsport的70kt/a的IPA装置。美国大部分MX用于生产IPA,少量MX用于生

反硝化作用与反硝化菌KONODO

反硝化作用与反硝化菌2020 一、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一般指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在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机物失去电子被氧化,硝酸盐得到电子被还原,实现在反硝化过程对硝态氮和COD的脱除。理论上,1g硝态氮的全程反硝化需要硝化2.86g有机碳源(以BOD计)。对生化处理中反硝化进水,可以考察其可生化性(BOD/COD)和含量(BOD/TN比例),以判断有机物碳源是否适宜并足够系统用于反硝化脱氮。 影响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溶解氧、pH值、温度、有机碳源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水背景情况等。 一般认为,系统中溶解氧保持在0.15mg/L 以下时反硝化才能正常进行。反硝化作用最适宜的pH为6.5-7.5,反硝化作用也是产碱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硝化作用中消耗的一部分碱度。理论上,全程硝化过程可产生3.57g碱度(以CaCO 3 计)。在温度方面,实际中反硝化一般应控制在15-30 ℃。 二、参与反硝化作用的细菌 反硝化菌主要参与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还原过程,是生化系统中硝酸盐氮去除的主要功能菌。参与反硝化作用的细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 这是一类兼性厌氧微生物,当水环境中有分子态氧时,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态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当溶解氧(DO)低于0.15mg/L,即缺氧状态,反硝化细菌可用硝酸盐、氮化物等作为末端电子受体,以有机碳源为氢供体,将硝 酸盐还原为NO、N 2O或N 2 。反硝化作用既可脱除污水中的硝态氮(总氮也自然降 低),又可一定程度维持水环境pH稳定性,还可以降低COD。这类反硝化菌中,有的能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的只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2、好氧反硝化细菌 有些细菌能营有氧呼吸,同时实现反硝化作用。从污水中,最早分离的好氧

如何快速培养硝化细菌的几种方法)

如何快速培养硝化细菌的几种方法 硝化细菌,培养 快速培养硝化细菌的几种方法~ 水族箱过滤器只具备物理过滤和化学过滤的功能,而降解水中毒素的硝化细菌并未繁殖起来,需要在过滤系统开始运转后逐渐进行培养。若想尽快放入观赏鱼,就需要采取措施加快培养硝化细菌的进度。 通常有以下几种快速培养硝化细菌的方法: (1) 利用旧滤材或滤砂移植硝化细菌饲养过观赏鱼的旧水族箱中滤材或底砂上都附着大量的硝化细菌,若能将旧滤材或滤砂移入新设立的水族箱引入菌种,可大大促进硝化细菌繁殖的速度,至少节约一半的培养时间。 (2) 利用污染源刺激硝化细菌的繁殖在引入菌种后,要配合过滤、充气促进水流循环,并在水族箱中放入4~5 个新鲜的去壳蛤蜊或虾,利用肉质腐烂生成的毒素作为硝化细菌的营养,刺激菌种大量繁殖。还可以购买一些小型易养的实验鱼,放入几条,利用它们的排泄废物、食物碎屑提供有机物废料,促进硝化细菌的繁殖。 (3) 添加人造硝化细菌目前市售的人造硝化细菌,有液态、粉末状、干燥孢子化等不同类型,可以满足观赏鱼爱好者迫切尽快饲养的要求。 培养生物过滤系统的要点~ 在进行水族箱生物过滤系统培养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不宜频繁换水大量的换水,容易破坏水族箱中硝化细菌的繁殖,使附着于底砂滤材中的硝化细菌随换水大量散失,同时水质的频繁改变也无法维持硝化细菌繁殖的适宜pH值,因此换水不必过勤,1~2 个月换20%的水即可。 (2)正确清洗滤材经过长期饲养,过滤系统的滤材上会附着大量硝化细菌,但同时也会积累许多杂质污物,需定期清洗。清洗时,用原水族箱的海水将滤材轻轻挤压揉搓,千万不能用自来水冲洗或使用洗涤剂等化学物质。 (3)渐次追加观赏鱼刚设立的新缸要逐渐增加观赏鱼数量,不可一次放入过多,以免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产生的毒素超过硝化细菌氧化分解的能力,造成水质污染和观赏鱼死亡。

硝化与反硝化池

■K硝化池 反硝化池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同时降解废水中其他的污染物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或一氧化二 氮(N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 —NH+f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02和NO 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 —NO-NT。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GH2Q+12NO—6HO+6C312NO+能量 CHCOOH+8N e6H2O+1OC04N+8OF+ 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2HX 3N2+K2SO+4KHSO ■硝化池 这里的硝化主要是指生化处理工艺段的好养段,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或者 硝态氮的过程。由于污水氨氮较高。 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 应]' (2-6) 硝化反 N~O2~-h-02 (2-7)

总反应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 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 硝酸菌有硝 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 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 分别从氧化NH -N 和NO 「-N 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 CO 3 一、HCO 、CO 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 GH 7NO ,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 示为: 亚硝化反 15CQ TlONO/ +3C 5H ?NO a +22H + +4巴0 硝化反 + NH. +10NO ; T + (2-10) 工艺中采用了两段硝化工艺设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化手段降低氨氮的浓度, 同时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质在两段反硝化 +硝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降解。 血 3 +202——NO,+ 屮 + (2-8) (2-9)

(推荐)硝化菌的培养方法

硝化菌的培养方法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1、温度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5~35℃的范围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当废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只有30℃时的硝化硝化速率的25%[1]。尽管温度的升高,生物活性增大,硝化速率也升高,但温度过高将使硝化菌大量死亡,实际运行中要求硝化反应温度低于38℃[2]。 2、pH值硝化菌对pH值变化非常敏感,最佳pH值是8.0~8.4,在这一最佳pH值条件下,硝化速度,硝化菌最大的比值速度可达最大值。Anthonison认为pH对硝化反应的影响只是表观现象,实际起作用是两个平衡H++NH3 = NH4+和H++NO2-= HNO2中的NH3(FA)和HNO2(FNA),pH通过这两个平衡影响FA和FNA的浓度起作用的。 3、溶解氧氧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得进程。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溶解氧应该控制在1.5~2.0mg/L内,低于0.5mg/L则硝化作用趋于停止。当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低DO(1.5mg/L)下可出现SND现象。在DO>2.0mg/L,溶解氧浓度对硝化过程影响可不予考虑。但DO浓度不宜太高,因为溶解氧过高能够导致有机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物缺乏营养,活性污泥易于老化,结构松散。此外溶解氧过高,过量能耗,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 4、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为了使硝化菌群能够在连续流反应器系统存活,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θc)N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θc)minN,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一般对(θc)N的取值,至少应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的2倍以上,即安全系数应大于2。 5、重金属及有毒物质除了重金属外,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

间二甲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开封大学 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间二甲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年级09及专业有机化工班1班 学生姓名徐红松起止时间3-20 — 指导教师王明瑞职称教师 年月日

目录 论文摘要 (2) 一、间二甲苯MX (3) (一)MX的结构及性质 (3) 1.结构 (3) 2.物理性质 (3) 3.化学性质 (3) (二)MX的用途 (3) (三)MX危害性 (5) 二、间二甲苯的分离工艺 (5) (一)吸附法分离 (5) (二)络合法分法 (6) (三)磺化水解法 (7) 三、间二甲苯的发展状况及市场展望 (7) (一)国外发展状况 (7) (二)国内发展状况 (8) (三)生产现状 (9) (四)市场需求 (11) (五)发展前景 (11) 四、小结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间二甲苯的性质、用途、危害及其分离工艺,重点对其分离工艺进行了阐述,主要有络合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及磺化水解法等,同时也综述了间二甲苯的发展历史和特性,阐明了发展间二甲苯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间二甲苯合成络合吸附分离

间二甲苯及其发展技术与发展前景 (09有机一班徐红松) 一、间二甲苯MX (一)MX的结构及性质 1.结构 间二甲苯又名1,3-二甲苯,分子式: C 8H 10 ,为苯的同系物之一,与1,2-二甲 苯和1,4-二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结构式为: 、, 1.物理性质 间二甲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熔点:-48 °C,沸点:139 °C,密度:0.86 g/mL。 2.化学性质 间二甲苯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能够发生磺化、硝化、卤代等取代反应。与三氧化铬作用生成异钛酸,可与空气氧化反应生成羧酸。其蒸气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3-二甲苯易燃易爆,又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它进行磺化、硝化、卤代等取代反应时,因为空间位阻的问题,产物主要为4位取代物;氧化产物为1,3-苯二甲酸盐;由于甲基的推电子效应,1,3-二甲苯也可以在强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发生各类傅-克反应。 (二)间二甲苯的用途 MX主要有以下应用:第一做异构化的原料, 生产PX和OX;第二作溶剂或调和汽油的组分;第三生产树脂和精细化工产品。其中利用MX 生产其衍生物是新兴开发的用途,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MX 可以生产下述产品。 1.间苯二甲酸(IPA) MX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制取IPA。IPA 的最大应用是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 这种树脂可以应用在建筑、交通和海洋领域。IPA 可以提高树脂材料的强度、韧性、抗疲劳和抗腐蚀性。IPA 第二大应用是作为表面涂料, 它可以和多羟基醇反应生

对间二甲苯及其生产技术的探讨

对间二甲苯及其生产技术的探讨 摘要:间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的成分之一。在混合二甲苯的3种异构体中,间二甲苯的含量最高。70年代以后,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了络合法分离高纯度间二甲苯的生产工艺。高纯度间二甲苯分离工艺的开发,为间二甲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间二甲苯生产间苯二甲酸的工业应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关键词:间二甲苯生产技术磺化法 间二甲苯(MX) 是混合二甲苯和C8 芳烃的一种组分。混合二甲苯含邻二甲苯(OX)、对二甲苯(PX) 和MX 3 种二甲苯异构体;C8芳烃除含有以上3 种二甲苯异构体之外, 一般还含有乙苯。在混合二甲苯中,MX 的含量最大,但是目前它在工业上的用量却远不及其它两种异构体,这主要是MX 的性质与其它异构体的性质接近,特别是MX和PX的沸点相差很小,长期以来人们找不到用比较经济的方法从异构体中分离出高纯度MX 的方法。 一、间二甲苯与乙苯等的比较 一种二甲苯异构体和乙苯由于结构相似而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沸点差是 5.29℃,对二甲苯和乙苯的沸点差是2.18℃,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沸点差是0.75℃。4种异构体中,对二甲苯的凝固点与其它种相差较大。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的沸点差小,传统精馏方法不能分离这两种异构体。目前采用的方法有吸附分离法、深冷结晶法、反应蒸馏法、共沸蒸馏法、磺化法等。其中吸附法和磺化法是可以直接生产间二甲苯的工亚化方法磺化法是比较落后的工艺,但我国目前仍在沿用深冷结晶法和吸附法是可以直接生产对二甲苯的工业化方法反应蒸馏法、共沸蒸馏法可以直接分离出间二甲苯,但目前还未见工业化报道。 二、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 1.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是70年代工业化并迅速处于领先地位的二甲苯分离方法。吸附分离法先用于分离对二甲苯,代表性的技术是UOP公司的工艺和日本Toray公司的Aromax工艺。以后,UOP公司又开发了吸附分离二甲苯的Sorbex工艺。 国内江苏省丹阳市东联化工有限公司8000t/a间二甲苯装置采用“异沟-吸附分离”工艺,以邻二甲苯为原料,采用气相分子筛RAX1吸附分离间二甲苯。 组合工艺由异构化、吸附分离和精密分馏三个单元组成,各种化工单元设备70 余台。原料邻二甲苯或含低乙苯的混合二甲苯与返回的邻、对二甲苯经与反应产物换热,一起进加热炉,加热到反应温度后进异构化反应器,反应物料经换热冷却后进脱轻芳烃塔,塔顶脱除轻组份,塔底流出物进脱邻二甲苯塔,塔顶蒸出间、对二甲苯,塔釜物料送入脱重芳烃塔,塔顶蒸出邻二甲苯返回作异构化原料,塔釜出重芳烃。脱邻二甲苯塔顶蒸出间、对二甲苯经蒸发器蒸发并加热进入吸附柱,吸余液为间二甲苯,经冷却后进入吸余液罐。吸附剂选择吸附对二甲苯,接近平衡时用经蒸发、加热的甲苯作脱附剂进行脱附,脱附液经冷却后进入脱附液罐。置换过程是用脱附下来的对二甲苯作置换剂,经蒸发、加热进入吸附柱,置换出吸附剂中残留的间二甲苯,置换区出料随吸附进料一起进入吸附区。脱附液经中间罐进入脱附液塔,塔顶蒸出脱附剂甲苯,塔釜高浓度对二甲苯一部分去吸附作置换剂,其余的返回原料罐作异构化原料。吸余液经吸余液罐进入吸余塔,

硝化细菌的分离纯化

材料与方法 样品 检测用试剂 1、Griess 试剂 溶液I称取磺胺酸0.5g,溶于150mL醋酸溶液(30%)中,保存于棕色瓶中。 溶液II称取α-萘胺0.5g,加入50mL蒸馏水中,煮沸后,缓缓加入30%醋酸溶液150mL,保存于棕色瓶中。 格里斯试剂检验亚硝化菌方法:用滴管吸取2滴细菌培养液置于白瓷板上, 依次滴加格里斯试剂Ⅰ、Ⅱ各2滴,出现红色反应说明培养液中含有亚硝酸,有 亚硝酸细菌存在。 2、二苯胺-硫酸试剂(检测菌液中是否存在硝酸盐证明硝化细菌是否存在) 称取二苯胺1g,溶于20mL蒸馏水中,然后徐徐加入浓硫酸lOOmL,保存于棕色瓶中。 由于亚硝基、硝基均能与二苯胺试剂起蓝色显色反应,所以在测定硝基前,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亚硝基。采用尿素+浓硫酸去除亚硝基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硝化菌检验具体操作步骤:取细菌培养液lml移入干净试管中,向试管中放半药勺的尿素混匀,然后再向试管中滴加10滴浓硫酸,此时可以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反应很强烈,不断振动试管,使反应充分进行直至没有气泡产生。然后取试管中液体两滴,置于白瓷板上,用格里斯试剂检验是否变红,如果颜色没有变化,再滴加二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有硝基产生,有硝化菌存在。培养基 1、LB(检验硝化细菌的纯度不生长表纯) 酵母粉 5g 蛋白胨 10g NaCl 10g 蒸馏水 1000ml 灭菌前pH=7.3 2、KM(检验硝化细菌的纯度不生长表纯) 酵母浸提物 0.5g 蛋白胨 0.5g 牛肉膏 0.5g 蒸馏水 1000ml 灭菌前pH=7.3 3、PDA(检验硝化细菌的纯度不生长表纯) 马铃薯(除皮) 200g 蔗糖(或葡萄糖) 20g 水 1000mL 灭菌前pH自然 硝化细菌培养基

硝化与反硝化池

■反硝化池 反硝化池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同时降解废水中其他的污染物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硝化池 这里的硝化主要是指生化处理工艺段的好养段,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或者硝态氮的过程。由于污水氨氮较高。 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应 (2-6) 硝化反应 (2-7) 总反应式 (2-8)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 亚硝化反应 (2-9) 硝化反应 (2-10) 工艺中采用了两段硝化工艺设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化手段降低氨氮的浓度,同时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质在两段反硝化+硝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降解。

硝化细菌的简介及研究思路

问题的提出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 km2的天然湖泊就有2300多个,湖泊面积为70988 km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湖泊总蓄水量为7077多亿m3[1]。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I~III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和%,七大水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3]。 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II类水质的湖库2个,III类水质的湖库5个,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Ⅴ类水质湖库6个,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其中,“三湖”(分别为太湖、巢湖和滇池)水质因总氮和总磷浓度高而均为劣Ⅴ类。太湖水质与上年比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滇池的草海属于中度富营养化,外海属重度富营养化。巢湖水质属中度富营养化。对于海洋环境,2004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较上年减少23次。赤潮累计发生面积26663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其中,大面积赤潮集中在东海。 目前,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许多大型湖泊,如巢湖、太湖、鄱阳湖、滇池和西湖等,都已经处于富营养或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而且一些河流在部分河段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如黄浦江流域、珠江广州河段等。据统计,我国主要湖泊处于因氮、磷污染而导致富营养化的占统计湖泊的56%[4]。因此,如何治理富营养化的水体,减少其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回复水体的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5]。 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生物治理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其水质改善及对策包括三个大的方面:污染源控制对策、水体生态修复对策以及应急除藻对策[6-8]。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与核心是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其典型表现就是富营养化水体发生藻类“水华”现象[9]。因此,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引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尤其是关键物种,重建食物链结构,是恢复水体正常的主要手段之一[10-12]。为此经常用到的技术措施包括:以藻控藻,投加细菌微生物[13]、放养鱼类[14],恢复与构建水生植被[15,16]等。 利用微生物种群的新陈代谢活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和有机氮等进行去除,尤其是氮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需要建立硝化-反硝化体系。而在自然界中,原本存在有专门从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但是由于某些微生物种群,如硝化细菌的代时较长,增殖速率非常低。同时,水体的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硝化-反硝化体系的弱化甚至缺失。故针对富营养化水体,可采用向水体中投加复合微生物菌群,从而增强水体的生物自净化能力,达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该技术被称之为“微生物强化技术”。该技术具有费用低、见效快、无污染和方便安全等特点。 复合微生物种群主要由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组成,再辅之以反硝化细菌。其中,光合细菌通过自身代谢与藻类竞争性争夺营养物质,并可降解、消除藻类代谢分泌于体外的多种物质,削弱藻类的竞争力。一般的光合细菌都有固氮能力,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固氮能力最强。光合细菌与其他细菌的混合培养,能够提高其他细菌的固氮能力。另外,硝化细菌、反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系部:应用化工系 专业:应用化工 学生姓名:林俊祥 学号: 33 班级:应化5062 指导教师:张小丽 2011年4月15 日

摘要 本文概述了间二甲苯的用途,对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着重介绍了间二甲苯的各种生产技术,包括络合法、吸附分离法、磺化法、反应蒸馏法、共沸精馏法,并稍微提及了间二甲苯的回收技术。通过对国内外间二甲苯市场进行分析对间二甲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关键词:间二甲苯;络合;吸附分离;磺化;蒸馏

ABSTRACT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use of xylene,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highlighting the variety of m-xyle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lexation, adsorption separation, sulfonation, the reaction distillation,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and little reference to the xylene recovery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m-xylene m-xylene were predicted market prospects and prospects. Keywords: M-xylene;Complex;Adsorption separation;Sulfonation;Distillation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研究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研究 间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的成分之一。在混合二甲苯的3种异构体中,间二甲苯的含量最高。70年代以后,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了络合法分离高纯度间二甲苯的生产工艺。高纯度间二甲苯分离工艺的开发,为间二甲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间二甲苯生产间苯二甲酸的工业应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96年全球间苯二甲酸生产能力达34.1万t/a。除了用于生产间苯二甲酸用于制造树脂,间二甲苯还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化纤、香料等行业。 标签:间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 1. 二甲苯的来源 工业上间二甲苯的来源有4种,即催化重整油、蒸汽裂解汽油、甲苯歧化和煤焦油,前种来自石油,后一种来自煤。这4者也是混二甲苯的来源。1993年全世界混二甲苯裂解汽油是生产乙烯的副产品。也是芳烃的来源之一。典型的裂解汽油含有质量分数0.5到0.8的芳烃成份。由于裂解汽油中含有二烯烃等易聚合成胶状物的极活泼化合物,在裂解汽油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先加氢处理。 80年代以前我国的芳烃原料中,焦油芳烃所占比例较高。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石化总公司系统4套乙烯生产装置(大庆石化总厂、齐鲁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和上海石化总厂)的投产,芳烃原料开始转向催化重整、甲苯歧化和裂解加氢汽油。国内最大的芳烃生产装置扬子石化公司芳烃联合装置采用的是催化重整油。 2.间二甲苯的合成技术 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的沸点差小,传统精馏方法不能分离这两种异构体。[4]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络合分离法、吸附分离法、深冷结晶法、反应蒸馏法、共沸蒸馏法、磺化法等。其中络合法、吸附法和磺化法是可以直接生产间二甲苯的工亚化方法磺化法是比较落后的工艺,但我国目前仍在沿用深冷结晶法和吸附法是可以直接生产对二甲苯的工业化方法反应蒸馏法、共沸蒸馏法可以直接分离出间二甲苯,但目前还未见工业化报道。 2.1 络合法 络合法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与二甲苯异构体形成络合物的特性来达到分离各异构体的目的。络合分离法中最成功的是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的工艺[2]。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利用HF-BF3,从混二甲苯中络合萃取分离间二甲苯,称为MGCC法[3]。 MGCC法认为二甲苯是路易斯碱,能与路易斯酸(比如HF-BF)形成极性络合物,如二甲苯-HBF4(1:1)络合物,EB、PX、MX和OX的相对碱度是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 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操作 一、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机理: 1、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亚硝化菌将废水中的NH3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必须通过这两类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2、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转化为N2、NO、N2O,称为反硝化作用。 3、硝化细菌必须在好氧条件下作用。 4、反硝化菌必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二、作用方程式: 硝化反应: 2NH3+3O2――(亚硝化菌)――2HNO2+2H2O+能量(氨的氧化) 2HNO2+O2――(硝化菌)――2HNO3+能量(亚硝酸的氧化) 反硝化反应: NO3— +CH3OH —— N2 + CO2+H2O+ OH—(以甲醇作为C源) 三、操作: 1、将购买的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5、6#,亚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1、 2、 3、4#,反硝化菌投加到厌氧池。 2、控制指标: 生物硝化 ①PH值:控制在— ②温度:25—30℃ ③溶氧:2—4mg/L

④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一般应大于2小时生物反硝化: ①PH值:控制在— ②温度:25—30℃ ③溶氧:L ⑤机碳源:BOD5/TN>(3—5)过低需补加碳源

生物脱氮机理 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转化为和。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经反亚硝化)和(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1硝化——短程硝化: 硝化——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 ○2反硝化——反硝化脱氮: 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反硝化——厌氧氨反硫化脱氮: 废水中氮的去除还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氮转化为细胞原生质成分。主要过程如下:氨化作用是有机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氮。硝化作用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氮。其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为好氧自养菌,以无机碳化合物为碳源,从或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其中硝化的最佳温度在纯培养中为25-35℃,在土壤中为30-40℃,最佳pH值偏碱性。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菌(大多数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 DO

硝化细菌的培养及作用

硝化细菌的培养及作用 近年来,硝化细菌已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界的热门话题,它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开始引起广泛的注意。可以说,迄今为止,在大规模、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如果没有硝化细菌参与其中的净水作用,想获得成功的养殖,是相当困难的。鱼、虾等水产动物吃、喝、排泄、生活、休息都是在水体中进行的,那么,如何管理水体的水质以便适合它的生长、生存、健壮就成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现代集约化养殖长期累积了大量养殖生物排泄物,所有有机物的排泄物,甚至其尸体,在异养性细菌的作用下,其中的蛋白质及核酸会慢慢分解,产生大量氨等含氮有害物质。氨在亚硝化菌或光合细菌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以后可以形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又可以和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因此,亚硝酸盐常与恶名昭彰的氨相提并论,由于亚硝酸盐长期蓄积中毒,会使鱼、虾等抗病力降低,易招致各种病原菌的侵袭,故常被视为是鱼、虾的致病根源。然而,当亚硝酸在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下转变成硝酸后,很容易形成硝酸盐,从而成为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所以说,硝化细菌与养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目前市面上宣称具有硝化作用的一些异养菌及真菌,虽然也能将氨氧化成硝酸盐,但通常只能利用有机碳源获取能量,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其对氨的氧化作用十分微弱,反应速率远比自养性硝化细菌慢,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必须依赖于自养性硝化细菌来完成。养殖池中有丰富的氮源,原本很适于硝化细菌生长,不过由于养殖池中存在大量的异养菌,受到异养性细菌的排斥作用,适合硝化细菌栖息的地方,相对自然环境显然少得多,因此无足够数量的自养性硝化细菌来消费过量的亚硝酸氮,这就是问题所在。 硝化细菌系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硝化细菌是古老的细菌之一,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海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中,却在自然界鲜少大量出现,原因在于硝化细菌的分布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氮源、温度、氧气浓度、渗透压、酸碱度和盐度等等。 硝化细菌分为亚硝化菌与硝化菌,亚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且亚硝酸盐还是强烈的治癌物质,因此如何降解这两种物质,是科学工作者近年来的工作重点,由于亚硝化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因此现代养殖已能成功地将氨氮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而对于亚硝酸盐,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长极慢且还没有发现有其它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所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当中,硝化细菌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_化工类毕业论文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目录 第一章间二甲苯的发展现状 (4) 1.间二甲苯的用途 (4) 1.1 间苯二甲酸( IPA ) (4) 1.2 间苯二腈 (4) 1.3 间苯二酰氯 (4) 1.4 偏苯三酸酐 (4) 1.5 间甲基苯甲酸 (5) 1.6 间2二甲基苯胺 (5) 1.7 硝基麝香 (5) 1.8 酚类产品 (5) 2.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5) 2.1 美国 (6) 2.2 西欧 (6) 2.3 日本 (6) 2.4 其它地区 (7) 3.国内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7) 3.1 区域分布 (7) 3.2 生产现状 (7) 3.3 我国间二甲苯工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7) 第二章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 (10) 1. 二甲苯的来源 (10) 2. 间二甲苯的合成技术 (11) 2.1 络合法 (12) 2.2 吸附分离法 (13) 第三章间二甲苯的市场展望 (18) 1. 间二甲苯极具市场潜力的下游产品 (18)

1.1 间苯二甲酸 (18) 1.2 间甲苯甲酸 (18) 1.3 间苯二腈 (19) 1.4 2,4 一二甲墓苯胺和2,6一二甲基苯胺 (19) 1.5 偏苯三酸醉 (19) 1.6 3,5一二甲基叔丁苯 (20) 2.市场需求及展望 (20) 2.1 全球市场综述 (20) 2.2 间二甲苯的国内外供需状况 (21) 2.3 间二甲苯市场预测与展望 (22) 第四章总结 (23) 参考文献 (23) 致谢..........................................................23

环境微生物作业,硝化,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摘要:微生物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运用更为广泛,本文就对这两种细菌的研究情况作一些简单概述。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聚磷菌;自养反硝化;好氧反硝化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寻求新的高效污水处理办法也是现在的一大研究方向,微生物处理法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本文着重介绍两种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一些运用。 一.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 是一类兼性厌氧微生物,当处于缺氧环境时,反硝化细菌可用硝酸盐、氮化物等作为末端电子受体。有些反硝化细菌能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些反硝化细菌只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与污水除氮原理: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菌的氨化作用转变为氨氮,再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态氮,最后经过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NO、N 2 O ,并最终变 为N 2 ,从而将含氮物质从污水处理系统中排出。当环境中有分子态氧存在时,反硝化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态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在无分子态氧存在下,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则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在污水处理中,当溶解氧(DO) 小于或等于0.15mgPL 情况下,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污水中的BOD) 作为氢供体,以硝酸态盐作为电子 受体,将硝酸盐还原为NO、N 2O 或N 2 ,这既可消除污水中的氮,又可恢复环境的pH 稳定性,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起重要作用。在污水处理中反硝化细菌种类很多。 影响污水脱氮过程中反硝化反应的因素: 1.有机碳源:一般认为,当污水中的BOD 5 PT2N 值> 3~5 时,即可认为碳源是充足的,此时不需要补充外加碳源。甲醇作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高,被分解后的产物为 CO 2和 H 2 O ,但处理费用较高。污水处理系统中碳源的种类不同可导致反硝化细 菌的类群及反硝化活性不同。

二甲苯

二甲苯 二甲苯分子式 二甲苯(dimethylbenzene)为无色透明液体;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二甲苯具特臭、易燃,与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沸点为137~140℃。二甲苯毒性中等,也有一定致癌性。二甲苯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气。 简介 管制信息 本品不受管制。 名称 中文名称:二甲苯C8H10相对分子质量106.17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烃的特殊气味。系由45%~70%的间二甲苯、15%~25%的对二甲苯和10%~15%邻二甲苯三种异构体所组成的混合物。易流动。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其他许多有机溶剂混溶,几乎不溶于水。相对密度约0.86。沸点137~140℃。折光率(n?20D)1.4970。闪点29℃。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约为1%~7%(体积)。低毒,半数致死浓度(大鼠,吸入) 0.6 7%/4h。有刺激性。蒸气高浓度时有麻醉性。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用途 溶剂。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中水分。显微镜清洁剂。硅元件和热敏电阻等的清洗剂。安全措施 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避免与氧化剂等共储混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灭火: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 结构简式:C6H4 (CH3)2 外观: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0.86 沸点:138.35~144.42℃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有刺激性!可通过皮肤吸入! 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级别一般为净水3℃和5℃馏程的优级品和一级品。 编辑本段用途作用 广泛用于涂料、树脂、染料、油墨等行业做溶剂;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 健康危害 毒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