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03】KEEN杂志-企业风险管理分享

【2011.03】KEEN杂志-企业风险管理分享

KEEN 杂志

K e e n R i s k S o l u t i o n

Keen Risk Solution Co. ,Ltd (锐眼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荣誉出品

顾问:陈峰、陈利、吴江水、叶兰昌、汪永全、邱旭瑜

总编辑:郑刚

策划/编辑:罗福光

TEL :86-755-2645 1071 0852-6449 3706 FAX :86-755-8603 1850 0852-6449 3706

E-mail :krs@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 KRS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 中国风险控制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

2011.03

KRS:2011深圳HR 风险控制论坛——

《基于HR 的商业秘密保护暨雇员入职背景调查》

活动现场

本期内容导读

KEEN动态

■KRS:2011深圳HR风险控制论坛——

《基于HR风控的商业秘密保护暨雇员入职背景调查》圆满落幕

■KRS:企业风险控制培训业务开门红——

国资委、上海大众竞相预订KRS热门课程

■KRS:KBC任职忠诚度调研与离职雇员调研服务介绍KEEN观点

■并购尽职调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情报解决方案(下)投资并购

■中国航企首次收购美国飞机制造商遭美州议员反对

人力资源

■背景调查会否侵犯隐私

商业秘密

■菲亚特陷入“间谍门”

竞争情报

■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竞争情报

市场营运

■团购网站风险探讨及对策分析

KRS:2011深圳HR风险控制论坛——

《基于HR风控的商业秘密保护与雇员入职背景调查》

圆满落幕

郑刚先生在演讲

2011年3月23日下午2:00,来自深圳的数十家企业高管、HR总监、经理以及招聘主管等齐聚深圳博林诺富特酒店二楼6号会议厅就“企业基于HR的商业秘密保护与雇员入职背景调查”等话题展开了研讨。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创维深圳总部、世邦魏理士、

亿柏国际、莱特妮丝等深圳知名企业的高管、HR部门负责人。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KRS执行董事、知名风险控制专家郑刚先生,高级风险管理顾问、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罗福光先生分别做了《基于HR风险控制的商业秘密保护》和《企业招聘风险控制之道——雇员入职背景调查》主题演讲。

首先,郑刚先生针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通过典型的案例和结合HR工作中的实际,详细阐述应如何站在HR的角度上从各个层面分析和防范商业秘密风险,互动环节,所有与会嘉宾积极互动,针对具体案例交流发言热烈,精彩观点轮番呈现,将会场气氛带向高潮。

随后,以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作为切入点,罗福光先生针对“什么是雇员入职背景调查、企业各岗位雇员入职背景调查的内容定位以及贯穿于企业HR招聘全流程的背景调查实施技巧”做了深入的分析阐述。■

KRS:企业风险控制培训业务开门红——国资委、上海大众竞相预订KRS热门课程

KRS:企业风险控制培训业务

继2010年受国务院国资委邀请为其旗下企业于海南三亚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专题培训》后,卓越的培训效果吸引了国资委的再次邀约,本月底KRS执行董事郑刚先生再次前往云南昆明为国务院国资委旗下大型企业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专题培训。

KRS竞争情报精品课程自开课以来,广受学员好评,作为KRS竞争情报系列课程的主讲讲师——中国知名风险控制专家、KRS执行董事郑刚先生精辟而具前瞻性的观点、理念深得广大企业的一致认可,幽默风趣的培训风格、以丰富的实战案例诠释其独到的观点,让受训学员更容易领域其中的内涵、更容易结合自身企业现状而制定针对性的竞争情报体系。鉴于此,KRS竞争情报系列精品课程受到了汽车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上海大众汽车的青睐,已与KRS正式签署培训合作协议,将邀请KRS执行董事郑刚先生分别于2011年4月、6月、10月分别为上海大众汽车有关人员做《市场竞争情报收集与分析策略》与《市场风险防控技巧》的专题培训。

2011年开年以来,KRS企业风险控制系列培训课程广受社会各界欢迎,希望KRS能为更多的企业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同时也祝愿KRS企业风险控制培训业务蒸蒸日上。■

KRS人力资源风险控制——

KBC雇员任职忠诚度调研服务

■利益冲突调研

企业相关场景再现:

场景(一):企业在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与公司资源在外部独立设置与公司业务相冲突(或竞争)的机构,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营运收益。

场景(二):企业在职核心雇员违规到与公司业务相冲突(或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兼职,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联交易调研

企业相关场景再现:公司某雇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亲戚、朋友或其他有利益关联的人士提供相关联的不正当交易便利,并从中获取利益,影响公司正常营运管理次序和公司品牌形象。

■内部舞弊调研

企业相关场景再现:公司雇员利用职务之便(多为公司采购岗位雇员)收受供应商贿赂或回扣,严重影响公司品牌形象与正常营运管理次序。

■商业秘密泄露调研

企业相关场景再现:企业某在职雇员通过泄露或出售公司核心技术秘密、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机密予第三方,并从中获利,为公司的运营发展埋下严重的风险隐患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KBC团队将如何为您解决问题:

1、KBC调研顾问将针对上述问题而进行相关的核实、验证,还原事件真相;

2、KBC调研雇员将依照您的疑惑针对相关联的目标雇员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如目标雇员及

其家庭近期的收入状况、消费状况、生活状况、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往来密切人士了解

等,从而针对目标雇员任职期间对于公司的忠诚度进行综合评估,帮助企业预见、评估

并控制雇员任职期间的人力资源风险。

更多服务详情,敬请登陆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 ■

KRS人力资源风险控制——

KBC离职雇员调研服务

■竞业限制调研

企业相关场景再现:公司某离职员工在职期间与雇主企业签有竞业限制条款,并依法享受到了企业给予的竞业限制补贴,但是在离职后于规定期限内违规到相关竞争企业任职,从而造成原雇主企业损失。

■员工保密调研

企业相关场景再现:公司某离职员工在职期间与雇主企业签有商业秘密保密条款,并享受到了企业给予的相关补贴,但是在离职后通过前往相关同行企业任职或其他渠道、方式泄露原雇主企业商业机密,并导致原雇主企业损失。

■离职员工跟踪管理调研

“离职员工跟踪管理调研”系一种无明确诉求的调研,此类调研不一定针对任何具体主题或目的,而

只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的其中一个环节呈现,从而体现企业对于离职员工的人文关怀。

针对离职员工进行跟踪管理调研:一、有助于全面了解整个行业发展动态、分析竞争对手发展策略;二、帮助企业HR正确掌握离职员工个人就职方向、分析离职员工价值取向、了解离职员工思维动态,从而为企业HR管理、防止员工流失提供策略依据;三、及时发现离职员工侵权线索,适时回聘离职员工重返企业,树企业品牌宏扬企业文化。

●KBC团队将如何为您解决问题:

针对离职雇员的竞业限制、保密条款以及跟踪管理的相关风险控制,KBC团队将采用电话、网络以及实地调研等合法的渠道、方式来获得相关的资讯,为您提供离职雇员的实际状态信息,确认(或判断)其违约、违反相关约定条款行为;为您及时有效处理违约(或违反竞业限制和保密条款约定)离职雇员提供有力依据;为您的HR管理(尤其是在防止核心员工流失方面)提供有效的改革依据。

更多服务详情,敬请登陆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 ■

并购尽职调查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情报解决方案(下)

并购尽职调查的操作方法

并购尽职调查作为一种由“法律审查”为主派生出的调研框架工具,其操作方法有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集研究各类档案文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政府公报、公司章程、

公司注册登记档案、信用报告、财务报表等等。2、对各类知情人员进行全面而缜密地访问。

3、对被并购企业的办公场所、生产工厂进行实地考查

4、通过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进

行缜密地分析与评述。从并购尽职调查的流程而言,对于一项大型的涉及多家潜在买方的并购活动来说,尽职调查通常需经历以下程序:

1、由潜在买方指定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尽职调查小组(通常包括律师、会计

师、和第三方调查专家)。

2、由潜在买方和其聘请的专家顾问与卖方签署“保密协议”。

3、由潜在买方准备一份尽职调查清单。

4、目标公司在卖方(通常是母公司)的指导下,按照尽职调查清单把所有

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准备资料索引。

5、指定一间用来放置相关资料的房间(又称为“数据室”或“尽职调查室”)。

6、潜在买方按照一定程序可以阅读复印数据室中可以披露之文件。

7、在并购信息披露协议的框架下,潜在买方针对并购对象的管理人员、市

场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访问座谈。

8、由潜在买方聘请的顾问(包括律师、会计师)作出尽职调查报告,尽职

调查报告的核心是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对并购对象的价值与风险进行分析和针对性地建议。

9、由买方提供并购合同的草稿以供谈判和修改。

文/ 郑刚

KRS 创始人、执行董事中国风险控制网创始人、CEO 中国竞争情报学会咨询顾问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专家会员深圳市产业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360度并购尽职调查

” 体系创始人

从以上尽职调查的范围、方法与流程可以看出尽职调查的以下特点:

1、尽职调查是法律、财务审查与各种情报资讯收集、分析的结合,是一种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

2、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与流程,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操作。

此外,鉴于由于并购活动涉及信息、数据量非常大,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各种各样,所以按照惯例,并购尽职属于

承担有限责任的“尽责调查”,尽职调查的操作方只对委托协议约定的项目与流程负责,而不对调查结果承担无限责任。

三、国内目前并购尽职调查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国内投资机构与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受到国际投资界操作惯例的影响,也较多地借助了尽职调查这一工具,但

由于国内大型并购经验意识上的欠缺,并购关联咨询服务产业的落后,在尽职调查的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很明显的

问题,其效果也远非理想,具体表现在:

1、部分并购企业自身对尽职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靠专业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的习惯尚未真正形成。

这方面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失败案例。2005年,在国内通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TCL公司,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渠道优势,经过一番考察后选择了以研发和销

售体系见长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事业部作为并购对象。由于对并购后整合的难度与风险了解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

省成本,TCL在并购启动前既没有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为整个并购活动进行规划,而且连基本尽职调查都未委托专

业机构操作,而是只依赖企业内部组建的一个小组,对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只作了很基本地了解,导致TCL对于并购

完成后的双方管理整合、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文化的差异等领域的问题缺乏起码的了解与规划,整个并购项目以阿

尔卡特手机业务核心人才全部流失、全面亏损而告惨败。

2、目前国内并购尽职调查主要依赖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所谓的“四大”),而缺乏针对并购

对象实际运营状况、基于产业链与利益关联方的多方信息渠道印证,这就是导致了目前国内多数尽职调查的覆盖范

围相对狭窄,其信息渠道与调研深度明显受限的状况。其具体表现在:

A、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并购尽职调查获取资料、数据主要依赖于被并购方提供的公开披露信息和能

通过公开手段收集的数据库、档案信息,对于被并购方实态性的信息缺乏适当的了解渠道,这对于全面客观评估被

并购方的真实价值和风险显然是不利的。

B、鉴于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特点与专业能力,它们的尽职调查主要局限于法律与财务领域,对

被并购对象的行业与市场风险、高管道德风险缺乏必要的调研手段。

C、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主要局限于被并购企业本身,针对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关联方的评

估基本是空白。

D、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一般启动于并购活动正式开始前或操作过程中。这使得并购方很难

在并购计划准备过程中,就能对被并购对象的实际运营状况有一个初步地了,从而在多个候选目标中筛选出更符合

己方战略构想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并购对象。一旦并购活动正式启动后再发现重大风险因素,并购方不但会浪费宝贵

的时间,而且在律所、会计师事务所这块也将承担高昂的前期费用成本。

四、专业情报调研机构的介入是提升国内并购尽职调查效能的关键

基于国内目前并购尽职调查服务存在的缺失,结合国际并购业界的经验,我们认为通过引入专业情报调研机构,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提供基于并购项目层面的情报支持是提升国内并购尽职调查效能,加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风险管理的关键一环。

(一)、就调研范围而言,第三方情报调研的基本调研项目可以设定为目标公司层面、目标公司高管层、行业宏观及其竞争对手和利益关联方三个层面,具体包括:

公司部分

公司注册资金、主营业务与营业机构分布

公司股权结构、股东构成、变更情况

公司主要经营生产场所的实际规模、状况

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进行,是否存在影响其正常运作的各种风险因素或负面传闻

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声誉

公司在所在城市、社区的地位、声誉

公司是否存在任何诉讼纠纷

公司管理层

法人代表、股东与主要高管的背景、履历、专业资格

法人代表、股东与主要高管在公司内各自承担的职责及其经营管理风格

公司法人代表及主要高管在行业内的声誉

公司法人代表及其高管是否有犯罪、诉讼记录或各种的债务纠纷

行业与宏观层面

当地政府对此次并购的政策态度

竞争对手及其它利益关联方对此次并购的态度与可能对策

可能的政治与安全风险

这三大层面的调研项目基本覆盖了被并购对象的公司实际运营状况、高管可能的道德风险、竞争对手及其它利益关联方的可能反应、乃至宏观的政治与安全风险,这就大大弥补了目前国内并购尽职调查主要局限在法律和财务两个领域的局限,对于影响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成败更直接的一些风险因素,如被并购企业实际资信状况、环保问题、劳资纠纷、利益关联方可能的抵制等将会起到前瞻性的预测,从而提前预见、化解可能的风险。

(二)、就调研方法而言

大型海外并购活动与被并购方所在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法律体系、国内政局动态、民族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调研方法手段的规范与合法尤显重要,一般说来,第三方情报调研机构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也外乎以下一些手段:

1、收集研究各类公开文献资料

2、获得各类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3、针对被并购企业的办公场所、生产工厂、所在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4、针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广泛地审慎访问

5、针对被并购企业所在的行业,对上下游供应商资深人士进行广泛地审慎访问。

6、通过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缜密地分析与评述。

7、通过所在地法院了解被并购企业及其高管是否存在任何诉讼纠纷

8、通过所在地警方和各类消息灵通人士了解被并购企业及其股东是否与任何有组织犯罪存在任何关联。

根据不同国家对信息披露规定的不同,开展以上调研获得信息的难度与深度会有差异,但总的说来,以上这些调研手段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健全的国家都是可以合法使用的。

对于特定国家,如果对于某些调研手段运用的存在不确定,还可以通过寻找在当地的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公司甚至私人侦探,以项目外包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第三方情报调研的作用与价值

1、对目标企业工厂、办公场所、所在社区的实地调查、对上下游供应商的访问、是专业情报调研机构与主要依靠对公开数据和文件进行分析的律师与会计师最明显的不同。专业调研机构在这些领域可以针对并购对象开展不公开地实地调查,挖掘被并购企业公开数据与文件后边的“行为逻辑”,以此勾勒出一个更直观的“商业故事”,从而

有助于并购方对被收购方运营历史脉络有更直观的了解。

2、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主要侧重

于并购对象的法律与财务风险。比方说,律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主要是针对被并购对象的主体资格、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权属、可能的诉讼纠纷进行审查;会计师的财务尽职调查主要针对并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主要侧重于被收购企业的现金流量、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可能的财务数据造假等问题。

第三方情报调研则更侧重于并购对象的行业市场风险、高管道德风险及其竞争对手与其它利益关联方的态度与反应。这对于并购方作出适当的决策无疑会有更具针对性的帮助。

3、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一般启动

于并购活动正式开始前或操作过程中。第三方情报调研既可以在并购活动正式启动前操作,也可以启动于并购对象的筛选过程中。第三方情报调研的早期介入,可以让潜在的买家对并购对象的价值与风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制订更符合实际、更节约的并购计划。

4、第三方情报调研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对于律师、会

计师获得的披露信息可以起到相互印证作用,也可以为律师、会计师分析、确定调查的突破口提供线索。

5、第三方调研有可能收集到被并购方本身、竞争对

手及其利益关联方针对并购活动的真实态度、动向,并通过专业分析预测判断其可能的反应,从而帮助并购项目组预先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并购活动顺利达到目标。

六、发展以情报调研为核心的民族风险控制产业时不我待

金融危机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大中型企业来说,是危,更是机。从大的背景来看,海外大量去泡沫化的优质实体资产和拥有大批先进专利技术的科技公司,对于拥有良好外汇储备支持,制造加工能力强大,但缺乏高端研发能力和资源储备的国内大型国有民营企业而言,这是极为难得的抄底机会。

但是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要进行跨国并购,首先面临的就是风险控制的问题——这里的风险既包括宏观的国家政治风险,也包括微观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当地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甚至是海外员工与设施的安全风险。在坐到谈判桌之前,中国的企业家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所谓“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做调查研究”,但在巨大的社会文化,法律,语言的差异背景下,由企业自己去做调查,其难度、成本和效率可想而知,中国的企业家们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提供帮助,因此这也就为包括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情报调研产业在内的专业机构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其次,情报调研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其行业的社会地位与市场价值最终体现在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产品上,这既指我们服务所蕴涵的专业能力,也与我们所提供服务的客户层级密切相关——以大型并购为核心的投资金融业是现代商业社会的灵魂,我们如果能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所从事情报调研业也将进入我们社会与经济运行的核心领域。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呼唤着中国民族风险控制产业的尽快成熟。这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后果广泛而深远,但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中国有信心,那么占在历史的高度,多少年后我们来回顾今天,我们可能会发现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在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的“元年”!在危机中仍然心存高远,能为未来蓄势布局的中国竞争情报机构们,必将在下一轮经济复苏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而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金融危机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大中型企业来说,是危,更是机。从大的背景来看,海外大量去泡沫化的优质实体资产和拥有大批先进专利技术的科技公司,对于拥有良好外汇储备支持,制造加工能力强大,但缺乏高端研发能力和资源储备的国内大型国有民营企业而言,这是极为难得的抄底机会。

中国航企首次收购美国飞机制造商遭美州议员反对

因美国议员反对,本计划于下月进行股权交割的中国航企首次并购美飞机制造商一事再起波澜。昨日记者获悉,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克雷沃克3月26日致信美国财政部部长、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盖特纳,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通飞公司收购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计划表示了强烈反对。

克雷沃克表示,他强烈要求盖特纳在处理中航通飞对西锐公司的收购时,使用“极端谨慎”的态度。“我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高技术含量的工作留在明尼苏达,而不是流向海外,最终落入我们在全球市场上的一大竞争者手里。”克雷沃克是美国众议院运输和基础建设委员会成员,也是下属航空分委员会的副主席。

对于美国议员的最新表态,中航通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目前没有接到任何交易发生变故的信息,现在一切正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下个月可能就会有相关消息发布。”

西锐公司是仅次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本月初,中航工业表示已与西锐公司签订全资收购协议,并已报中国发改委、商务部,以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

此前,中航通飞公司总裁孟祥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还乐观地表示,中航工业比纯粹的财务投资者更利于西锐发展,还能对当地就业带来更好的保障。“现在我看不到两国政府不会批准的因素,所以对并购前景并不担忧。”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记者,美国议员对中航工业并购西锐公司提出异议,本身就说明美国的投资环境有问题。此前中海油、华为都曾有过并购受阻的经历,这些都与美国自己提出的贸易自由化相悖。

白明指出,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密切的当地企业、工商组织等向美国国会施加影响。■

背景调查

会否侵犯隐私

文/ 广州日报-李琼

企业人才背景调查让南郭先生混不下去

一项网站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

中,有45%左右的求职者的实际工作经历、

学习、培训等情况,会与其提供的“简历”

存在“出入”,在这45%的人当中,95%都

是在工作经历或教育经历方面做了手脚。

因此,很多公司为了保障招聘到的人才的

真实情况,经常采用员工背景调查,对应

聘员工的工作、学习、教育等背景资料进

行调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吃过亏的

企业已经“吃一堑长一智”了,如今企业进

行背景调查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力图还原

求职者最真实的面目,作假的求职者可千

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背景调查降低录用风险

一家微电子企业在招收财务主管时,由于对录用人员的背景了解不够,就办理了该员工的入职手续,半年后,该公司发现账上的300多万现金不翼而飞,而该财务主管不久后也不知所终,虽然后来公安机关对此做了处理,但是该企业短时间内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记者了解到,在企业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如竞争对手派人伪装成应聘者应聘竞争公司的关键技术岗位,待进入对方公司后窃取技术秘密资料,同时会率先将产品或技术等推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造成竞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下降。在企业的实践中还发生过很多其他的同类案例,主要原因在于对应聘人员的背景资料不了解,对拟录用员工的诚信程度、犯罪记录等不知晓,这类员工会延续以前的犯罪行为,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普卓顾问集团合伙人郭静帆从事过多年的猎头工作,她告诉记者,如今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员工背景调查都很重视。一般做背景调查主要从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背景两方面入手。从工作背景调查来看,他们以往遇到的虚假情况主要是员工将以往短暂的半年以上两年以内的工作经历删去,而将这段经历的时间归入到前或后一份工作的经历中。员工隐瞒提供不真实的资料对新雇主来讲是存在风险的。因此,企业通过对企业的核心岗位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充分了解拟录用员工的过往经历,尤其是调查拟录用员工的工作经历、学历教育、工作情况、同事或公司对其的评价、职业道德、业绩状况等等,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工作能力、诚信状况等情况,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等风险。■

这些职位会做背景调查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对拟聘用的所有人员均进行背景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且也不太现实,因此,企业在进行员工背景调查时,均会根据情况进行区别处理,并不会对所有聘用职位人员进行背景调查,一般来说,企业对拟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的职位主要有:

涉及资金管理的职位如会计、出纳、投资等岗位,出于对资金安全考虑,企业会对这些岗位的拟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主要是期望了解这些准员工的工作能力、犯罪记录和诚信状况。

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秘密的职位例如研发部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企业的核心技术秘密涉及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如可口可乐的核心配方和产品样品等,如果一旦被卖给竞争对手,企业就会出现生存危机,因此,在企业招聘涉及核心技术秘密的职位的拟录用人才时,都会非常慎重,花费一定的资金对拟录用者进行犯罪记录、诚信状况等背景调查。

部分中高层管理职位例如运营总监、销售总监、战略管理总经理等等,这些职位主要涉及到企业的运营战略,企业在战略周期的运营方向、核心客户资源等等,都掌握在这些职位人员手上,如果这部分人员产生动荡,会使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或者运营层面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大多数企业都会对中高层岗位聘用者进行背景调查,甚至不惜花费资金请外部调查机构。

背景调查有三种方式

据了解,目前企业常用的员工背景调查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电话调查、委托调查机构调查、HR联盟。

电话调查

人力资源部门通常采用去学校、培训中心、网络查询等方式对拟录用的员工的学历、培训经历、证书等进行调查,而对于工作经验、工作业绩、离职原因、入职和离职时间等就需要找到员工原雇主的人力资源部门、上司、同事等核实详细情况,只有通过电话调查比较合适。使用电话调查效率较高,但也有缺点:不少被调查企业出于不愿员工流动或者跟被调查者本身有矛盾,在电话调查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跳槽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予极低的评价,甚至会趁机捅上一刀。这样一来,不仅被调查员工可能因此失去工作的机会,招聘企业也可能因为这些不客观的评价而失去真正的人才。

郭静帆表示,企业在进行背景调查时最怕遇到的就是该员工的前雇主敷衍了事,虽然不一定是刻意隐瞒,但很多

HR是新接手工作,可能原始记录不完整、不正确,往往就

会在某个环节出错了。虽然被访问者在调查的表格上签上了名,但因为他不用承担法律的义务,有时候很难确保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

企业自身在进行员工背景调查时,往往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由于很多员工来自竞争对手,在实施员工背景调查时无法获得其人力资源部的配合和支持,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由于调查手法单一、技术不专业,因此,无法保证调查出来的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部分核心和重要岗位,很多企业会委托外部的调查机构去做员工背景调查,调查机构利用自身的数据库和跟法院、公安机关、学校以及部分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优势,且跟被调查的企业之间不存在排异现象,能有效利用自身的专业工具,迅速调查清楚被调查者的背景信息,且能保证员工背景调查报告客观、可信。

行业HR联盟

随着行业发展的日益成熟,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也会走向合作,相互交流行业经验和管理心得,甚至互相交换人才数据库等,因此,基于共同发展和良性发展的理念,很多同行业的企业也会建立HR联盟,相互承诺不恶性挖角,互

相接受流动人员的背景调查等等。这种方式比较有效,而且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使用QQ群进行交流令HR沟通起来更方便了。

侵犯隐私咋办?

据了解,很多企业在做背景调查时,其操作非常不规范,严重侵害求职者的声誉和隐私,给原企业或求职者造成严重损失,那么什么样的背景调查才是合法的调查?在调查中如何正确地实施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郭静帆表示,他们在进行背景调查时都应获得当事人

的同意,并获签署的授权书才去进行,这样便可确保合理及合法性了。进行背景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在调查之前必须通知求职者,也应该事先征得求职者本身的同意后开展,限定要调查问题的范围,主要对于求职者工作情况有关的方面进行调查,而无关的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要坚决避免。另外要做好书面形式的记录,方可作为是否录用该员工的依据。在进行背景调查前,应先以书面形式征得被调查员工的同意,这项工作可以在求职者填写求职申请表时进行,在申请表中设计这一栏。■

菲亚特陷入

“间谍门”

汽车行业巨头菲亚特被爆因侵犯长城汽车商

业秘密而陷“间谍门”。

“十一”前夕,石家庄市中级法院向菲亚特公司

驻上海总部送达“菲亚特侵犯长城汽车商业秘密”起

诉状。菲亚特上海总部以不是菲亚特总部为理由拒

绝签收,要求送达意大利菲亚特总部。目前,石家

庄市中级法院正准备通过司法途径向意大利菲亚特

公司送达起诉状。

据透露,今年6月,长城汽车以菲亚特侵犯其

商业秘密为由,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长城汽车已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菲亚特曾私自

到长城厂区的研发场地,偷拍了第一款轿车长城精

灵[综述图片论坛]在研发期间的照片。

长城汽车认为,菲亚特作为竞争对手,通过假扮成长城汽车的客户或采用其他虚构身份,以“商业间谍”的方式,偷偷潜入长城汽车研发场地,刺探到了长城精灵的研发进展、研发方向,这对于长城精灵的竞争车型来说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认为菲亚特这种以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人研发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

对此,长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菲亚特刺探其商业秘密的行为非常气愤,并强调,菲亚特除了偷拍照片以外,完全有可能还刺探到自己的其他商业秘密,这次一定要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决不手软。

有关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而且具有很强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了一些跨国公司汽车的销售。出现“商业间谍”不足为奇。自主品牌要学会在商业竞争中保护自己。

背景:2007年6月,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长城汽车的精灵轿车侵犯了其在中国的新熊猫[综述图片论坛]外观设计专利权。2008年12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对菲亚特公司上诉长城精灵外观设计侵权一案不予支持,驳回菲亚特上诉,长城汽车胜诉。今年6月,长城汽车以菲亚特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源:凤凰网■

如何通过互联网

收集竞争情报

自1995年以来,因特网From 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为经济的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截止到2010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57亿。

面对全球竞争,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尤其是利用因特网收集竞争情报。因特网通过桌面访问的方式提供各种各样的免费或者低成本的信息。与此同时,传统收费的联机数据库服务因为其覆盖面广,新闻的客观性以及可信性强而得以保留其市场价值,现在他们已经将服务搬上了因特网。本文在此既不讨论如何利用已搬上网的传统联机检索服务获取竞争情报,也不过多涉及一些商业研究和竞争情报研究的网站。

1 网页--竞争情报的新载体

传统的竞争情报工作中,人们非常重视对非印刷型信息的搜集。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成为所有信息传递、加工和处理的最好载体。网页是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传递网上信息的最重要的视频载体。通过搜索各种网页,不难发现非常有价值的竞争情报线索,例如,网上合同的详细资料、设备说明书、新设备、企业间的兼并与联盟、市场策略、研究与开发活动、扩张计划、工厂的产量、合作方式、客户名单、技术实施等。另外,专利和商标网站、行业论坛、招聘广告和简历网站、政府网站、公司主页、地方新闻报纸杂志网站以及商贸出版物等都是获取竞争情报的有效途径。以饮料工业为例,将竞争对手的名称与“客户”这个词进行组配,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发现许多同行公司的网站,其中一个网站提供了有用的竞争情报,该公司网站把自己先进设备作为成功的例子进行宣传,张贴生产线的特写镜头照片。其捧场文章中提供了照片、产量、所采用的生产线、纸版包装的制造商以及包装的主流等。

1.1公司主页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上网的公司能否获取点击数量,主页的内容和设计非常重要,它是企业在网上的对外窗口,是企业以文本和图象等形式在因特网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阵地。因此,不要忽视最基本的网上竞争情报源--竞争对手的主页。没有什么网页能比一个公司的主页提供更有效和更有价值的竞争情报。公司主页不仅提供新闻和证券交易信息,还有公司总裁的传记、讲话和招聘广告、组织结构图、会议展览和到会的人数等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幸运,通过公司的主页还可以获得某公司执行总裁有关华尔街的投资关系分析方面讲话的音频和视频文件。除了公司的主页之外,贸易协会网站的主页提供了有价值的行业信息及企业信息;学会站点的主页则提供学会会员的名单、新闻、出版物分析、统计数据等信息。

1.2主页上的重要链接--表明了企业间的商务关系

在因特网出现之前,信息工作者一般从联机服务检索(商情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分配是受控的。这些数据库最重要部份来源于公司的原始信息(公司的主页),比如,准予公开的内部新闻、讲话和年度报告等。因特网上信息分配则较为公平,只要在线搜索,就能获得许多重要的竞争情报。例如,从一个公司主页上的对外链接,我们可以了解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商务关系和潜在的贸易机会。今天,在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竞争时而出现无序状态:分销商会在网上公开价格表、合资的股东公布合同的详细内容、前雇员在网上公开张贴自己的简历从而把以前公司所从事研究的细节公之于众。所有这些导致了更多的商业秘密的泄露。

2 商业信息网站--获取竞争情报的站点

网上有一些专门提供商业信息的网站。例如赛立信竞争情报网https://www.doczj.com/doc/7f1786176.html,,拥有丰富的商业信息,是一个获取网上竞争情报的好工具。

现在,出现各种各样招聘与求职网站。通过网站召贤纳士几乎被所有公司所采用。分析和研究这些网上招聘广告,我们可以获取许多竞争情报,能了解该公司所使用的技术、策略、研究和开发重点,甚至扩张计划等。■

团购网站风险探讨及对策分析

团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

国内已经出现了近2000家团购网站,参加团购人次超过5000万,团购销售收入总额超过10亿元,这些数字显示出了这个商业模式生命力的旺盛和竞争的激烈。在国内团购市场火爆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商业运作方式,存在的诸多风险,只有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因素,才能够让团购真正健康地在市场上生存发展。

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对网站的总体服务进行评价。团购网站不期望差评出现在自己的网站中,让其提供一个平台来让消费者评价自己的服务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来评价,这么做无疑会使团购网站提高自己的服务素质和水平,而最终受益的,将会是广大消费者以及追求高品质高口碑的团购网。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针对团购网站的点评网站的出现,团购网站的素质会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加强团购网站的监管和惩治力度。对于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侵犯消费者或者商家权益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监管的力度和对相应不道德行为的惩治力度来维护商家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填补维权方面

的空白,对团购网站发生风险的行为有所界定和处置。■一、道德风险。团购网站作为一种中介,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买卖双方的介绍人的角色,它不仅直接参与交易活动,而且参与的程度非常深,还扮演着买卖双方的双重代理人。团购网站的收益,主要是通过吸引消费者购买,赚取商品团购价和进价之差额来获取的,这就非常容易引发团购网站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侵犯消费者和商家权益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

二、财务风险。首先是支付风险。大多数团购网与支付宝实行的是即时到账业务,这就给一些不法卖家提供了行骗的“便利”;其次是团购网站在运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和成本风险。由于团购网站拓展的项目多,资金流动量大,而且还存在资金的退款和纠纷等问题,但同时,团购网站面临着人力、技术、服务、规模、营销等多方面成本的现实冲击,财务流程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财务风险。另外,团购网站发生信用风险之后,网购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也太高,而且现阶段团购网站维权有空白。

三、运营风险。由于运营的复杂性,团购网站与商家、顾客、物流等各方面都存在关联,团购网站本身的技术漏洞、与商家的合同协议方面的疏漏以及同消费者就服务质量、退款等方面的纠纷等,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存在监督方面的漏洞,团购网站在交易量和交易服务的真实性方面,都存在极大的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规范团购网的支付方式,使之采取货到付费模式。同时,可以效仿淘宝网和第三方支付宝进行绑定的做法,将团购网站和支付宝绑定在一起,团购网站预先缴纳一定金额的现金,一旦网站出现欺诈行为,支

付宝必须承担连带责任,对消费者进行先行赔付。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站的真实、合法、可靠性,又能够使消费者的认可度得到增强,信任度得到提高,无疑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