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指大气降水达到林冠层时,一小部分雨水被树木的枝叶截拦,附着于枝叶的表面,然后慢慢地蒸发回大气中。

要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截留率: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比;

郁闭度大,复盖层多,林冠的截留率就大;截留率:针叶树>灌木>软阔叶树>硬阔叶树;当降水量小时,截留量是随降水量的增加成正比增加的,当截留量大致或接近极佳进,降水再增加,截留量也无法增加了;

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一些在地域上分散,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相同,并需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及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和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林分)组合起来的总体。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状况,并拟定各项技术措施的类型表。

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一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以α0表示。透风系数是鉴定林带结构有利的重要参数。在研究工作和生产上常以林嗲的透风系数值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指标,但它不是林带本身结构的指标。

是指护坡林切实起到吸收调节作用的有效面积和防坡林的总面积的比值(此数越接近1,起的作用越大)

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无论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方向,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形成边行优势的现象,亦称边行效应

为了解决林木之间或树种之间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等的抑制,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抚育间伐种类

与相邻区域又有显著差别的地段,是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一般按权属、地类、立地条件类型等进行区划。按地类区划包括非林业用地小班和林业用地小班。

森林资源:指森林所占的林地和森林内蓄积的木材,以及森林内的其它植物资源(灌木、草本、苔藓等)、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

防护林: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其他防护功能而营造的森林。

防护林体系:在一个自然景观地带内,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而营造的各种人工防护林和原有的天然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植物群体系统。

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截留率: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干流量:大气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地表形成树干径流,称为干流量。

林内降雨量:林外降雨量去除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后的雨量。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至地面的林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组成。

林冠贮水量: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枯枝落叶层: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地表特有的一个层次)

森林水源涵养作用:森林减少地表径流,促使水流均匀进入河川或水库,在枯水期间仍然维持一定量的水进入河川或水库的作用。

蓄满产流:包气带未达到蓄水容量以前不产流,达到蓄水容量以后全部产流,受控条件为包气带的水分亏缺量。

超渗产流:指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产流,否则不产流,受控条件为降雨强度和入渗能力的大小。

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为了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营造的防护林。

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的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文状况滞洪补枯、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水源林区按其范围及重要性分为国家.省.县三级;水源林划分为Ⅰ类水源林和Ⅱ类水源林

农田防护林:为了使农田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农田周围或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林网。

防风固沙林:在风沙严重的地区,为了防止风沙危害,固定流沙,保障农牧业生产以及城镇、工矿安全而营造的防护林。人工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常以林带、林网的形式出现。

海岸防护林:在沿海岸线一带,保护堤岸和农田、村庄、工矿而营造的防护林。

护路林:在危险地段为保护道路而营造的防护林才是护路林。

国防林:营造国防林的目的是隐蔽、保护国防工程和军事活动,所以一般分布在国境、重要国防工程周围和应予保护的有频繁军事活动的地区。

立地条件:凡是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形条件等)

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把立地条件及林木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归并成立地条件类型,这一过程叫立地分类。

立地指数: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达到的高度。

林分经营类型:在林种区划下,对一定的林班和小班进行归类,组成一定的经营单位,即把森林类型相同和经营目的相同的小班组成统一的经营单位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为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林带结构:是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带内透风孔隙的大小、数量和分布状况。

疏透度:又称透光疏透度,是从林带结构上鉴定其透光状况的指标,是林带结构的重要特征。

即以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透风系数:也称透风度,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

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

带间距离:是指两条平行林带之间的垂直距离。

适地适树: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

适地适树类型:造林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

经营密度: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

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或播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排列方式。

种间关系:是指生长在一起的两个以上树种通过相互作用对另一方生长发育、生存所产生的利害关系。

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个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方式。

造林地的整地是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

播种造林: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法。

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缝播:在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窄缝、小穴播入种子,或选择石块、灌丛、草丛下方开缝播种。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飞机播种造林:利用飞机撒播裸种或包衣种子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造林的方法

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造林的方法。

插条造林: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插于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插干造林:将幼树树干或粗壮树枝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插于造林的方法

分根造林:树木落叶至发芽前,刨去粗根截成插穗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

划区轮牧:将全年放牧利用的草场,以地形作为界限,划定季节牧场和放牧分区,使家畜按一定的次序逐区采食,有计划地进行封育与放牧。

封坡(沟)育草:将退化草场封闭一个时期,让牧草休养生息,依靠植物本身的繁殖能力,并适当进行人工补播,使草群得到恢复和培育。

幼林间伐:指从幼林郁闭起不长一段时间内,为调节林分种间或种内矛盾,为目的树种创造适宜的营养环境而采取的抚育措施

林地间作:幼林郁闭前,利用林间空地间作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发挥林地经济效益,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林缘效应: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上,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

沙障孔隙度:沙障孔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我们通常用它作为衡量沙障透风性能的指标。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水力定向控制蚀积搬运,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

拉沙修渠:是利用沙区水源,引水开渠,以水冲沙,疏通和延伸引水渠道。

地形条件等)统称为它的立地条件,简称为立人地。

是离地分类系统中的高级单元,在地域上是相连接的一个完整区域,是一空控制和影响本区水热条件的基本因子为依据进行划分。反映的是大气候、大地形、土类和优势森林等的差异。

土壤亚类和指示树种等的差异。

立地类型组是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立地类型的组合,在地域上不相连接。立地类型组是立地类型亚区下按地域分异规划分。一般反映的是土壤类型(亚类或土属)的差别。

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反映的是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土壤类型等的差别。

它是人们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人工植被群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和调控所形成的人工林类型。

填空题

我国《森林法》规定,根据森林的不同效益,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其中防护林又划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和国防林七个二级林种。

防护林的配置原则:除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外,在林种配置形式上,要实行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结合,网、带、片结合,造、封、管结合,防、治、用结合及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设计出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绿色防护林体系,以最小的林地面积达到最大的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林分经营类型一般划分为八大类:幼林抚育类型、幼林补植类型、低效林改造类型、封山育林类型、抚育间伐类型、采伐利用类型、保护类型、垦复类型。

林带结构类型: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

水土保持防护林的管理:组织管理(核心:目标责任制、招投标制)

资金管理(资金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的投资效果)

水土保持防护林技术管理基本内容:三书(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设计任务书、工程年度施工设计书)、两制(年度检查验收制度、竣工检查验收制度)、一档(工程技术档案)

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

一等(合格),成活率>85%;

二等,成活率41-84%;——补植

三等,成活率<40% ;——重新整地造林

另外,成活率虽达到85%以上,而呈块状死亡者,也应补植。

3-5年造林保存率,要求达到85%。

防护林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

(1)人工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不低于85%,苗木分布均匀;

(2)封山育林:封育3-5年后,乔木郁闭度0.4以上(含0.4),植被覆盖率80%以上;

(3)飞播造林:5年后,有苗面积占有效面积的50%以上,每亩有苗400株以上。

风力拉沙改土必须掌握2个技术环节:

要有一定的沙源,保证较短时间内供给足够的沙子;

要造成很有效的积沙条件。

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b固持土壤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改良土壤、增强地力e调节气候、改善环境:①调节温度②提高湿度、增加雨量③降低风速、减少蒸发④减少泥沙、净化水质;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从全流域的全局出发,考虑到上下游、左右岸3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分配和利用

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壮龄林)、森林成长时期(中龄林)、森林近熟时期(近熟林)、森林成熟时期(成熟林)、森林衰老时期(过熟林)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混交

植苗造林(裸根苗栽植:‘三埋两踩一提苗’、带土苗栽植),所用苗有实生苗、无性繁殖苗2播种造林(播种方法:穴播、条播、撒播、缝播)3分植造林

分水岭造林采用稀疏的透风结构,进行乔灌木行状或带状混交

冲进去的土壤堵塞了大孔隙b土壤胶料膨胀c 土壤里已注满了水的结果;

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实现“适地适树”的三种途径:1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3改地适树

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分类。简称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单位。在一定地区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地形与土壤因子,还要以指示植被作参考,以林木生长状况作验证。

我国的立地分类一般采用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四级分类系统。

一般整地:常用形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和小穴状整地;2工程整地:常用形式有水平阶、反坡梯田、水平沟和鱼鳞坑等。

适地适树适功能原则;2.生物、生态、经济兼顾的原则;3.分级分类原则;4.综合性原则。

树种不同;2.林分起源的不同;3.立地类型的不同;4.立地质量的不同;5.经营目的的不同。

情况及经营措施等。

1.幼林抚育类型;

2.幼林补植类型;

3.低效林改造类型;

4.封山育林类型;

5.抚育间伐类型;

6.采伐利用类型;

7.保护类型;

8.垦复类型。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立地类型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气候特征和灾害性气象因子;

3.土壤和地下水位;

4.适生的乔灌树种;

5.社会经济条件。

在农田防护林同一类型区内,根据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划分立地类型。

林带的结构: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带内透风孔隙的大小、数量和分布状况。

”兼顾。1定向原则2适地适树3稳定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简述题

@林冠截留的作用

直接消减径流量,推迟林下降雨和出流,减少洪水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对降雨起再分配作用;

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

相对延长降雨历时;

穿透雨和截留后二次降雨将大量养料从树冠输送到土壤。

@枯枝落叶层作用:

(1)截留、吸收部分降雨;

(2)彻底消灭降雨动能,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3)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4)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滤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流量和削弱洪峰的作用;

(5)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避免土沙流入河川和水库。

@水土保持防护林的作用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固持土壤的作用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改良土壤,增强地力

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减少泥沙,净化水质

@森林小气候的特点*

净辐射高,大于裸地25%,资源利用率提高;

潜热量增多、感热量减少,大气湿度增加;

林下热通量减小,蒸发降低,林内温度变化缓和;

林冠上方乱流交换增强,热量不易集中,近地层温度缓和;

林内乱流交换减弱,是林外风速的20~50%;

总之,森林小气候向增湿、缓和气温和天气过程变化。

@防护林体系的特点

(1)多目标效益的特点

(2)林种内的小林种结构和林种间相互协调的大林种结构,体现了系统发展的稳定性与整体性。

(3)有一定规模并按小流域--乡--县--水系--分区--省--大流域形成各级系统。

(4)体系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是渐进的,防护效能具长期性与稳定性。

@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原则

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原则

农、林、牧统一规划

农田防护林和其它防护林相结合

农田防护林与其它林种相结合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与效益性状)必须定向地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即定向的原则;

造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

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原则。

@研究人工林组成的意义

营养空间充分利用;

立地条件的改善;

林产品质量产量提高;

抵御灾害能力增强;

造林成功的可能性增大;

造林的难易。

@造林整地的作用

1.改善立地条件

2.保持水土

3.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水土保持种草的作用

生长迅速,见效快

种植密度大,植株稠密,增加地面粗糙度,阻截径流、泥沙

根系发达,疏松表层土壤,增大渗透,抵抗侵蚀

牧草根系数量相当大,加上地表大量残茎以及大量枯枝落叶,能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容器育苗优越性:

缩短了育苗期;

延长了造林期;

苗木质量高;

容器苗培养便于机械化和工厂化。

造林树种选择意义:1中国面积大,条件复杂,树种资源丰富;2对自然资源研究不透彻,科学营林历史短;3历史上有选择树种不当造成大面积损失的教训;4树种选择不当,不易很快显示出来,几年或几十后才显示,后果严重

对林分郁闭度的长短影响:密度大,郁闭则早,相反则迟2对林分生长影响:幼林阶段,林分密度对蓄积量起主导作用,即单位面积蓄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过密,单位面积蓄积量反而下降3对木材质量的影响:密度对材质的影响包括节疤的多少,木材比重大小,树干尖削度的大小,进而影响出材率和材种

立地条件好,气候好,土地疏松湿润杂灌不繁茂,鸟兽危害不严重地区2植苗造林困难地方3种源丰富,树种适应性强,种子发芽力强,不变保存的大中粒种子

当林带和方向垂直时防护效果最大。

a主害风年最大平均风速值,b林带高度;c被防护农田和农作物不致造成灾害的最大风速,也称最大参考风速。由于向风坡风速加大,背风坡风速减小,因此在向风坡的林带间距应适当小一些,而背风坡的林带间距则可适当加大。

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维持其结构和抗蚀力b拦蓄和渗透降水,减少径流c分散、滞延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流量和削弱洪峰的作用d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注入河川和水库;

促使水流均匀进入河川或水库,在枯水期间仍然维持一定量的水进入河川或水库的作用。分为:a调节洪水的交通,由于促进了山地降水渗入地下,减少了降雨后的地表径流量,所以在暴雨消费水平期,能降低洪峰b缓和枯水的交通,由于渗入地下的降水均匀变为地下水而逐渐流入河川,所以河川流量基本接近一定状态;水土保持林复被在减低洪水水流方面能起的作用:a留住土壤中的水分b保持或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和土壤中的大孔隙,使贮存空间更多,增强了大孔隙的作用c减少侵蚀,从而和因冲击物造成的大量的洪水水流d在第一次暴雨过去第二次来到之前,可将水分从土壤贮存处较快地移走;

支减少地表径流,消除和显著削弱土壤侵蚀,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麓堆积物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6°以上;或坡度虽然在规定以下,但土壤瘠薄、岩石裸露、水土冲刷、地质结构疏松或泥石流严重地段;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高山针叶林缘以下,100-200米以及悬石峭壁地区的现有林或规划造林地划分为水土保持林;

重要河流中上游地区b重要湖泊及大、中型水型汇水区c雪线附近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森林d工业、农业灌溉及城镇居民用水的水源地区e期货需要重点建设水源林的地区

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2.农林牧统一规划;

3.建立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种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a.三网化规划;b.“田、林、路、渠”综合规划;

农田防护林和其它林种相结合。

1建立规划组织:a建立农田防护林规划领导组织,b建立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组织

2收集资料、调查研究:需要的基本资料包括:a地形图或平面图b气象资料c土壤资料d 植被资料e水文资料f农林牧业生产调查资料g社会经济调查资料h其他图文资料

3提出初步规划设计的技术工作方案

4完成规划设计:a现场设计b内业整理c协调汇总d审查定案

水保林、水源林:a根系发达,能笼络土壤b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具有改良土壤的性能,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c生长迅速,郁闭紧密,避免雨点直接冲击地表;能在村树下形成良好的枯落叶层,涵蓄水分,保护土壤;d能适应不同防护类型的特殊环境;农田防护林:a抗风能力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在次生盐渍化地区还要有较强的生物排水能力b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叶繁荣,以更快更好地起防护作用,在以冬季起防护作用为主的林带中还应配置有常绿树种c寿命相对较长,生长稳定,能长期具有防护效能d树冠窄冠型的为好e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充分利用造林地的好条件,生产大量木材和其它林产品;

防风固沙林:a根系伸展广,根蘖性强,能笼络地表沙粒,固定流沙b耐风吹露根及沙埋,有生长不定根的能力,耐沙割c耐干旱瘠薄,耐地表高温,或耐沙洼地的水湿及盐碱d繁殖力强,种子遇雨发芽快;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e有一定经济价值,可提供烧柴,饲料、肥料、编条或其它林产品;

海岸防护林:a枝叶繁荣,抗风力强,能抗强风暴雨的袭击b根系发达,落叶丰富,能笼络,改良土壤c能忍受海雾,卤风的侵蚀,耐干旱,耐盐渍化,有些树种还以耐海水浸泡,具有生物排盐作用d有较高经济价值,能提供用材和薪材;

护路林: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固持土壤、砂石,生长迅速,抗风倒、风折、冠形端正,寿命较长,耐修剪,抗灰尘的的树种;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外,要林各配置形式上,要实行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结合,网、带、片结合,造、封、管结合,防、治、用结合及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结合,设计出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绿色防护林体系,以最小的林地面积达到最大的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1、立地条件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宜林特性。为适地适树适功能提供依据;

2、造林树(草)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学特性。为造林种树选择提供依据;

3、造林技术总结,各种造林试验示范科研成果。为造林技术措施设计提供现实的依据;

4、县级林种结构与布局规划,为林种设计提供依据;

5、主要树种水源林水保林的产量密度图、收获预测表、生长过程表等专业数表。为预产指标的确定与造林评价提供依据;

6、有关造林苗木质量规格、造林技术规范与规定;

7、其他有关的专业调查资料。

水保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水保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某某某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XX年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一、XX年工程建设概况 XX年某某某抽水蓄能电站在建的项目有上下库连接公路工程、进厂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工程、业主营地及承包商营地房建工程、施工供水供电工程、砂石料加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建安及运行工程、爆破器材库、废水处理站等筹建期项目,在下半年上下库工程、引水系统工程、地下厂房工程陆续进场准备并开工。其中上下库连接公路工程为水土保持工作重点项目。 二、水土保持工作管理体系建设 XX年随着筹建期项目的全面展开,多个施工项目的实施均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对此,绩溪公司高度重视,要求各参建单位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管理体系,强化水保措施的落实,提高水土保持意识。绩溪公司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可研及其审查意见,水土保持方案书及其批复文件等前序成果完成了《渣场设计专题报告》、《表层土在水土保持上的利用设计专题报告》、《水土保持设计标准及方案设计专题报告》、《环保设计标准与方案设计专题报告》的编制。同时结合绩溪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

编制并完善了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共项,包括等,并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检查、考核及 各参建承包商及监理均成立了安环部,由安环部具体负责水土保持工作,项目部安全副经理主管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各项目水保措施 在现场施工组织、工艺及程序上的落实,做到水保措施与施工项目同时实施。 为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每季度均对工程现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为提高参建各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宣贯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要求及管理规定,绩溪公司10月份组织设计、监理向参建各单位进行了技术交底及水保工作宣贯。 三、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进度 水土保持项目包含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其中包括边坡防护、截排水沟、土地整治、挡墙、边坡框格梁、绿化等项目,截至XX年10月底,与水保工作相关的主要项目施工形象面貌如下: (1)进场公路工程路基土石方开挖全部完成,路面工程混凝土路面全部施工完成,混凝土排水沟全部施工完成,截水沟完成57%;下水库库岸公路南段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77%。 (2)上下库连接公路LK0+000-LK5+950段、

农地水土保持

第一章 1.农地水土保持:在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农耕地上,通过实施农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防治 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等土壤退化现象的发生,并且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确保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获得高效、丰富和永续的生产。 第二章 5.土地合理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过程,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的过程,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7.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1)以特定区域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农、果、茶、林和水产养殖各业生产队土地的要求(3)土地利用现状(4)土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为主要依据 8.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评价系统拟定,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一般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型三级组成 (1)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各种预定用途的适宜和不适宜,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类分为a宜耕类b宜园类c宜林类d宜水产养殖类e不宜类 (2)土地适宜等: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根据土地适宜程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a一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高度适宜,可持续利用且基本无限制,土地生产率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b二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持久利用且不采取相应改良措施会引起土地退化c三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有较大限制,勉强适宜或临界适宜,土地生产率或经济效益很低,利用时易产生土地退化 (3)土地限制型:反映土地对某类用途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限制强度。 9. 9.土限制型的确定:砂限制型:土壤地质为砂土 黏限制型:土壤质地为黏土,保水保肥,不利于养分运输 酸限制型:土壤反应强酸性,ph小于5 浅限制型:土层浅薄,宜耕类耕层<10cm(水田),或15cm(旱田),宜园土层厚度<60cm,宜林类土层厚度<40cm。 瘦限制型:土地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 渍限制型:地下水位<30cm,土壤排水不畅,土层终年渍水。 旱限制型:水源不足,水利设施差,灌溉不能保证。 冷限制型:土地温热水平低,宜耕和宜园类(果)>=10度。 第三章 2.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同化物质量 水分利用效率:每单位蒸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产生的经济产品的重量 WUE=Y/(ET) Y-作物的经济产量ET-水分的蒸散量或生产期间的实际耗水量 影响Y因素:内因—品种特性外因—水分、肥力、栽培耕作措施 3.降水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1)凉爽季节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温暖季节 (2)有效降水:自然界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系分布层可被植物利用的部分 (3)有效降雨量=实际降雨量-树冠截留-径流-渗漏 5.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在影响作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有一些是作物生命活动所绝对必要的,没有他们,作物就不能很好地生活甚至生存,这些因素可称为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或生活条件,他们是光、热、空气、水分和养分 作物基本生活因素的特性(1)基本生活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2)限制因素:相对最少的因素(3)最低因素法则:作物的产量水平不会超过作物基本生活因素中最受限制的因素所允许的程度(4)因素的综合作用 6.作物生产力:指某一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及最优的管理水平、无杂草病虫害条件下,

水土保持林学

植被条件对产流的影响 摘要:植被是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的重要因子,目前国内外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李毅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指出植被有增加入渗率、减小径流系数、明显降低径流流速等作用;郭雨华等通过野外放水试验,得到相同的结论;周星魁等研究指出,稳渗率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并给出了关系表达式;李毅等研究了不同草地覆盖面积比与坡面流出流时间、终止时间的关系,得出草地覆盖面积比与坡面流出时间和径流终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草地覆盖面积越大,对坡面流的延滞作用越显著;放水流量越大,草地覆盖对坡面流的延滞作用越小。总之,植被的覆盖改变了坡地径流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径流成分的比例,从而使坡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和溶质运移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植被条件对产流的影响的研究对防治水土流失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流参数植被类型植被格局产流 水力侵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击溅、坡面径流引起,而森林植被作为陆地上最萤要的牛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木茎杆、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截持和蓄储大气降水,发挥着其特有的水文生态功能,从多个角度影响降雨和坡面流的水力特性,在防治土壤侵蚀方面有其不可缺少的意义,然而目前对森林植被防治坡面土壤水蚀机理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系统的总结了森林植被各个垂直层次对坡面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以及不同学者在此领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及此项研究的研究现状,并从以下儿个方面指出了林地坡面水蚀作用动力学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林冠对降雨重新分配出现林冠截持和干流等现象,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和动能等性质发生变化,林冠层通过改变雨滴特性来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进而改变坡面流对坡面的侵蚀机理;森林植被茎干对径流的分散阻止作用,增大地表径流的阻力系数,茎干绕流现象对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林木在一定种植密度内,会使得泥沙起动流速减小,增加坡面侵蚀,因此应合理选择林木的种植密度才能起到减少坡而水蚀的作用;坡面流在枯落物层中流动并穿过枯落物层后下渗进入土壤的过程,类似于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枯落物的物理性质如分解程度、空隙度等的变化,引起水流流动的状态变化复杂,有必要应用渗流理论来深入研究以搞清其流动机理;根系层的存在能逐步改善土壤的内在特性,稳定表土层结构、提高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XXXX天然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项目水土保持监理总结报告 XX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XXXX液化天然气项目水土保持监理部 2013年10月

目录 1 监理依据 (1) 1.1合同 (1) 1.2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 (1) 1.2.1 法律、法规 (1) 1.2.2 规章 (1) 1.2.3 规范性文件 (2) 1.2.4 技术规范与标准 (2) 1.2.5 技术文件及资料 (3) 1.3已批复的技术施工设计文件 (3) 2 工程建设概况 (4) 2.1基本情况 (4) 2.2工程规模 (4) 2.3工程投资 (5) 2.4工期进度 (5) 2.4.1计划工期 (5) 2.4.2进度安排 (5) 2.5建设目标 (6) 2.5.1工期目标 (6) 2.5.2质量目标 (6) 2.5.3投资目标 (6) 3 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 (7) 3.1项目监理机构 (7) 3.2 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 (8) 3.2.1人员组成 (8) 3.2.2 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8) 4 监理过程 (11)

4.1质量控制 (11) 4.2进度控制 (14) 4.3投资控制 (15) 4.4合同管理 (16) 4.5信息管理 (16) 4.6组织协调 (16) 4.7健康、安全、环境 (17) 5、变更情况 (19) 6、监理效果 (20) 6.1工作成效及综合评价 (20) 6.1.1工程完成情况 (20) 6.1.2监理情况 (20) 6.1.3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22) 6.2工程质量评价 (22) 6.2.1项目划分 (23) 6.2.2工程预验收及竣工验收 (23) 7、做法经验与问题建议 (24) 7.1做法经验 (24) 7.2问题 (24) 7.3建议 (24) 8、附件 (25) 8.1工程建设监理大事记 (25)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廊坊新世界中心﹒A区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廊坊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日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一、概况: 廊坊新世界中心A区建设项目位于爱民道北建设路西,总建筑面积为162725.63㎡,地上26层、地下3层。 该工程开始,我们按照水土保持建设原则,进行了工程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首先,请廊坊市禹达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做了水土保持方案,并报水利局进行了审批,批文号为“水保方案乙冀字第042号”;其次,我公司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水保设施的施工与建设管理工作。在项目完成后,公司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初步验收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 二、工程建设期间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 1、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情况: 1-1、组织领导架构: 我项目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由我司工程副总监亲自带队,与监理、总包及各分包主要管理人员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贯彻执行已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所列项。 1-2、规章制度建设 (1)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5年11月18日,2004年6月26日修改)。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令第16号公布,2005年水利部令第24号修改); 10)《水利部关于修改或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 1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2011年水利部令第45号) 12)《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 13)《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通知》(水利部,水保[1998]483号); 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 15)《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 1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04]97号);

林学概论课程重点汇编

林学概论课程重点 第一章概述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我国森林法关于森林的概念:指土地面积≥0.0667hm2(1亩),郁闭度≥0.2,离地生长高度≥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且行距≤4m或冠幅投影宽度≥10m的林带。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森林的组成:森林植物、森林动物、森林微生物和林地。 森林的种类: 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根据树叶形状:针叶林、阔叶林 根据林木组成:混交林、纯林 根据用途: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林木;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 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功能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组成结构复杂、 生物量高的一种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1、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2、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3、稳定性相对较高 4、生产力相对较高 5、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根据成熟度林分分为:幼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寒温带针叶林带(大兴安岭)——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小兴安岭——长白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华中)——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华南)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简介 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多种多样的活有机体和生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森林地段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物种之间协同、竞争的关系,体系内能流、物流的循环,体系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保证了系统内的协调及系统与环境的统一。正是这种协调和统一,使得系统稳定。 森林内非常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得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和农田等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这也是混交林比纯林更加稳定的原因所在。混交树种越多,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越不易受外界影响。 2)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森林是一座庞大的基因库,森林中形形色色的生物防治是各种遗传基因的外在表现。目前全世界已经鉴定的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约170万种,其中森林内物种占60%以上。

林学试题A卷答案

林学试题A卷 一、单选题20道(每题1分) 1.《森林法》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A 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A 森林资源 B 资源 C 林地 D 树木 2.违反《森林法》规定,在特种用途林和 D 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 A 薪碳林 B 防风林 C 防火林D幼林地 3.枸骨是良好的观叶、观果树种、它的花小( A )。 A 单性异株 B 单性同株 C 两性 D 杂性 4.可攀援于墙壁的藤本树木是( D )。 A、葡萄 B、紫藤 C、忍冬 D、爬山虎 5.炭疽病具有( A )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6.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最好选用的混交类型是(B)。 A 乔木 B 乔灌 C 综合性 D 主伴 7.在土层薄、坡度陡山区应采用的整地方法是(D)。 A 块状 B 反坡梯田 C 水平阶 D 鱼鳞坑 8.与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最有密切关系的主要(C )。 A 苗木大小 B 苗龄 C 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 D 苗木种类 9.幼苗除草松土的年限,一般应进行到(A )为止。 A 幼林全面郁闭 B 高生长速生期 C 材积生长速生期 D 壮龄期 10.造林时密度要小一些的树种是(A )。 A 阳性、速生 B 阳性、整枝不良 C 阳性、慢生 D 阴性、整枝良好 11.下列树种中,属于松科的是(B)。 A 香榧 B 日本冷杉 C 南洋杉 D 池杉 12.“只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四季总占春”,该诗句描写的是(A )。 A 月季 B 山茶花 C 杜鹃花D紫薇 13.在造林地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叫(C)。 A 生态因子 B 生长条件C立地条件D农林复合经营 14.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B)。 A 增加B减少 C 不变D无关 15.树冠与单株材积的关系是(A ) 。 A 正比 B 反比 C 无关系 D 关系不大 16.马尾松与油茶混交种间关系实质是一种(D ) 关系。 A 机械 B 生物物理 C 生物化学 D 生态位 17.(A ) 整地方法适用于土层薄,地形破碎的干旱山地。 A 鱼鳞坑 B 水平沟 C 穴状 D 反坡梯田 18.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成活率达不到( B ) 都要进行补植。 A 80% B 85% C 90% D 95% 19.应营造混交林的是(B)。 A 速生丰产林 B 水源涵养林 C 经济林 D 纤维林 20.种间矛盾比较缓和的混交方式是(A)。 A 耐贫瘠与耐贫瘠树种 B 喜肥与喜肥树种 C 喜光与喜光树种 D 耐水湿与耐旱 二多选题15道(每题2分) 1.《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发生大面积( B C )森林病虫害时,省、自治区、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精选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精选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精选*县位于四川省*部,**市南部,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江水系。全县辖50个乡(镇),幅员面积xx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万吨,土壤侵蚀模数4628吨/平方公里/年,是一个典型的强度水土流失县。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水利局坚持一手抓水土流失治理,一手抓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双管齐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成效 自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以来,我局组织实施了**河、**河、**河等1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量万立方米,总投工万个,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国家补助万元,地方匹配万元。组建了水保管理机构2个,从业人员10名;组建推广及技术服务机构15个,从业人员108名。通过“长治”、“国债”、“农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了以改造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营造水保林、栽植经果林为突破口,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凼、池、渠合理配套,“水保林戴帽、经果林缠腰、农耕措施铺毯”的综合治理模式,探索出了“土坎石梯、上窄下宽、分层夯实、水系配套”的适合丘陵地区特点的土坎修筑法;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三大效益,建设生态农业”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目前,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昔日“山上剥了皮,田里沙压泥,河床平

了堤,库塘被淤积”的现象不复存在,而今在小流域内出现了“层层梯田披绿装,果满枝头花飘香,粮食满仓鱼满塘,水碧山青好风光”的新农村景象。同时,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夯实了基础,为周边地区起好了带头示范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民群众的水保意识也大为增强。 主要做法 1、加大领导力度,强化政府行为。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树立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指导思想,把加强水土保持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纳入了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县上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乡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水土保持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的制度。同时加强部门协作,搭建水保生态建设平台,形成了一套“水利水保搭台,政府导演,统一规划,各投其资,各尽其责,各记其功,合唱一台生态建设大戏”的工作思路。在工程施工期间,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工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乡把工程指挥部移到工地,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脱产干部一齐抓的良好工作运行机制,全县自上而下,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水保意识。为使水土保持这项基本国策深

818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最新整理)

南京林业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8 科目名称: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满分:150 分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水土流失2.土壤侵蚀程度3.正常侵蚀4.径流系数5.年土壤侵蚀模数 6.林带胁地7.林带结构8.输沙率9.透风系数10.荒漠化 二、填空题(10题,每格1分,共30分) 1.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和发展速度,可将土壤侵蚀分为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对象是。(3分) 2.重力侵蚀的形式主要有、、和。(4分) 3.切沟侵蚀的特点是横断面初期呈形,并形成一定高度的,长、宽、深三方向的侵蚀同时进行。(2分) 4.沟蚀有、、、等几种形式。(4分) 5.防护林带的结构类型主要有:、、。(3分) 6.按断面形式分类,梯田主要类型有:、、。(3分) 7.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类型主要有、、。(3分) 8.在林带的不同方向胁地程度不同,其规律是、。(2分) 9.风蚀发生时沙粒有三种移动方式:、、。(3分) 10.主林带方向应该与垂直,副林带方向主林带;辅助林带位于两条之间。(3分)、、简答题(5题,每题9分,共45分) 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2.我国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其相互关系? 3. 写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并说明K值的确定方法? 4.坡地改成梯田后,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林带横断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其防风特点是什么? 四、问答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我国水土流失的形势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试论述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机制? 3.试论述风沙流活动的规律?流沙治理方法主要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环水保工作总结11733

新建铁路太原至焦作TJZQ-1标2017年环水保工作总结 中铁三局集团太焦铁路TJZQ-1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 2017年11月25日

一、工程概况 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太焦铁路项目TJZQ-1标项目经理部管段起讫里程石太K219+679~DK24+127.85,线路长度23.664km,线路途经太原市小店区、晋中市榆次区,共涉及3镇11个行政村。主要工程包括 K219+679~DK8+099.03段7.636km路基、晋中特大桥DK8+099.03~ DK24+127.85段(0~477#墩)、10座框构中桥、2座框构小桥、13座涵洞以及太原南站、新鸣李货场、太原南动车运用所等站场改造等。 项目部根据指挥部和监理要求,结合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环水保工作主要包括环水保辅助工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及逃生演练、三废处理、噪声粉尘的控制、防止水土流失等内容。 二、环水保开展情况 1、工区组织了环水保培训1次,工区内部组织环水保专项检查3次,我工区积极配合指挥部和监理单位环水保工作检查上级单位环水保专项检 查3次,下发整改通知单1份,针对下发的份环水保整改文件,积极组织人员落实整改并回复,本年工组织防洪应急演练2次。 2、今年5月初,为确保春耕灌溉用水需要,我工区对农灌沟渠进行了详细调查,加设临时管道及临时引水沟渠。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加快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边坡稳定,正在施工的防护工程已于春耕前完成。 3、在今年雨季来临前,我工区按照指挥部要求及工程具体情况完成了所有改河、改沟等环水保工程,使我工区沿线河道安全渡汛。不断完善排水系统,达到了水土保持效果。 4、针对雨季来临前和雨季过后天气干燥、扬尘过大的具体情况,我工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重点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重点 径流系数:指某时段内,径流量与同时期降雨量之比。 水土保持耕作含义:是在保土保水保肥的条件下,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耕作措施,是迅速减少坡耕地土壤侵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实现大面积治理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田降水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通过改变微地而兴修的一种保持水土蓄水拦泥排水防漏聚肥增产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据2002年资料,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年均产生的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全国现坡耕地约有15亿吨,坡耕地每年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约占总量的33%,侵蚀沟每年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约占总量的40%。 坡耕地和侵蚀沟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枯枝落叶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A、彻底消灭降雨功能 B、吸收降雨 C、增加地表粗糙,分散滞缓过滤地表径流 D、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 E、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修建山边沟的目的及其有点 目的:A、减短坡长,分段截洪径流以防止侵蚀,增进水土保持效益。 B、提供田间作业,道路建立坡地省工经营基础 优点:a、断面稳定,水力因素良好,因沟浅而水流浅,不易造成侵蚀b、可为原地的安全通道,不损失耕地的面积或者栽培株树,且可增加c、山边沟可用为分期完成阶段,即先筑山边沟,以后分年在其间增加构筑,可减少初期投资成本。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 (修改稿) 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 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 2、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②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 解决的问题 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④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 3、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 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 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①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 ②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③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 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 ⑥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 ⑦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 ⑧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⑩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 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 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 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 14 美国的“新林业” 15 德国的“近自然林业” 16 印度的“生态林业” 17 以色列的“径流农林业” 5、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 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 6、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 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附:(1)林冠截留作用* 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 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XX标 水土保持工程验收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项目 XX标项目部 2019年12月1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XX标 水土保持工程验收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项目 XX标项目部 2019年12月1日

目录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 1、工程概况 (1) 2、施工简况 (3) 3、土石方平衡 (4) 4、工程征占地 (4) 5、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4) 6、施工质量管理 (5) 7、工程资料整理情况 (7) 8、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7) 9、价款结算 (9)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位置及任务 施工XX标包括洪河沟、老坝沟、老郭沟、水头沟,位于新乡市辉县。河道基本参数如下表1: 表1 河道基本参数表 河道型式为矩形断面,河道防护型式有:M7.5浆砌块石护砌,护岸厚30cm,下垫0.1m砂砾石,设护脚和护肩,护脚0.8m ×1.0m,护肩0.5m×0.5m;混凝土护砌,河道边坡厚度8cm,河道底厚度8cm,下垫0.1m砂砾石,设护脚和护肩,护脚0.8m×

1.0m,护肩0.5m×0.5m。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C20,抗冻标号F100,抗渗标号W4。 表2沟道防护设计参数见下 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7座,其中涵洞1座,桥梁6座,建筑物排序详见表3。 表3标段内建筑物表 该工程总投XXXXXX万元。 1.2合同工期

本合同工程开工时间为2016年4月1日,计划完工时间为2016年9月,总工期5个月。 1.3工程建设有关单位 建设单位: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局 监理单位:河南XX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XX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河南省XXXXXX程局 2、施工简况 2.1施工布置 2.1.1施工布置 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按以下原则进行: ⑴所有临建设施,施工辅助器具及施工道路均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以尽量减少距各作业面的运距,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 ⑵临建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根据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作到简单、实用,适应各个施工期的特点,相互协调配合,避免干扰影响。

版水土保持工作总结范文

参考范本 最新版水土保持工作总结范文

一、近几年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龙头,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农、林、水、等部门各司其职,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近几年来我市XX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县建设重点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县。我们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龙头,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农、林、水、等部门各司其职,分进合击, 协同作战。 县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 几个部门为成员各司其职。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各部门协作共同制定一个规划。水土保持作为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 由行业职能走向政府职能是历史的必然, 但生态建设在治理措施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协调农、林、水、牧等部门各司其职, 分进合击,协同作战。将国家投资捆在一起完成一个规划。五年来我市治理水土流失148.27 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14条,实施新保护面积120平方公里。各项治理措施:基本农田1.05 万亩, 水保林3.74 万亩,经济林2.6 万亩, 谷坊坝6508条、塘坝3座, 建微蓄水水窖1085座。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提高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 治理的速度是“八五”期间的两倍。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二)把防治水土流失作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改善了生态环境,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近几年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XX县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我市连年出现干旱 ,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建节水抗旱型小流域, 在有水保林和经济林的小流域内, 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建小型集雨微蓄水工程、(小水窖)、使水保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60s70%当年就达 到综合治理的宏观效果,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提高了治理标准。几条重点治理精品小流域, 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特别是受益村的干部群众能够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起来, 修建的梯(条)田, 建设的集雨蓄水工程发展了高标准的果园及葡萄园。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 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 其效益非常可观。据水保站调查和测算, 经过综合治理整修梯田、坝地、滩地, 改旱地为水浇地, 全区增产粮食2.43 亿公斤, 果品17.9 亿公斤,木材蓄积26万立方米,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可获直接经济效益和保土效益3.53 亿元。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近期长远效益相统一, 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路子。m. 2、改善了生态环境,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水土保持增大了土壤蓄水能力,增加了林草植被,改善了小气候,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少流域内枯泉复苏, 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重新出没。使本区的林草覆盖率由45%提高到81%,

水土保持林学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林学院水保101班张军 一、前言 水土保持林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根据林学、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多树种多林种多效益为其主要内涵,结合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综合治疗措施,着重研究阐述充分发挥林业特有的多种功能和效益,使之在特定范围(如小河流域、流域等)达到持续、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林业配置和培育技术的一门运用学科。学习和掌握好水土保持林学是很重要的,它对水土保持和营造经济林生态林有着很深刻的意义,为今后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实习就是一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更好的深入实地,结合所学,了解实地林木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天然林木和人工管理的林木立地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升我们的实地调查和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是真正的走入实际,亲身体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的营造技术、管理方法等等,也全面地了解山区、丘陵区营林技术的基本技能,不但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且为提出解决植树造林合理方案提供了实际依据。 三、实习地点 1、贵州省孟关林场 2、花溪水库 四、实习材料及工具

实习指导书、孟关林场坪子上工区林业区划地形图、测树围尺、皮尺、钢卷尺、记录表、记录板、锄头、测高器、铅笔、圆珠笔、计算器、土壤刀。 五、实习内容与操作过程 1.水土保持林造林立地类型划分、评价。 (1)采用样地调查方法设置20*20m样地,并在样地内挖典型土壤剖面,调查样地内的主要立地因子。包括:海拔、坡向、母岩、土层厚度、坡度、植被盖度等。 (2)主要对孟关林场立地因子进行调查,采用设置调查样地,并在样地内挖典型土壤剖面的方法,然后根据“乌江流域立地分类系统”划分各调查点的立地类型,调查样地区的主要立地分子以及造林树种的生长情况(乔灌木树种、株数、胸径、树高、枝下高、盖度)。 2.林分生长效果调查。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林分生长特点,掌握水土保持林人工造林的技术环节及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密度确定、整地、栽植和幼林抚育管理等。掌握造林密度的确定、整地方法、植苗造林技术等等。 3. 防护林封山育林技术及效果调查。 (1)了解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封山育林技术,包括封育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封育方式及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在实验区内针对不同封山育林地段,不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的典型地段,设置样地,调查封育树种及封育林分的生长情况,并对封育效果进行分析。 (2)设置对不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的典型地段20*20m的样地,调查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综合工作总结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水土保持*县位于四川省*部,**市南部,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江水系。全县辖50个乡(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6万亩,总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县域内呈“三山两槽”地形,降雨丰富且相对集中,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7 4.2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7%,年均土壤侵蚀总量95 4.96万吨,土壤侵蚀模数4628吨/平方公里/年,是一个典型的强度水土流失县。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水利局坚持一手抓水土流失治理,一手抓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双管齐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成效自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以来,我局组织实施了**河、**河、**河等1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9.4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量449.86万立方米,总投工30 3.27万个,完成投资126 2.6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2 8.26万元,地方匹配43 4.4万元。组建了水保管理机构2个,从业人员10名;组建推广及技术服务机构15个,从业人员108名。通过“长治”、“国债”、“农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了以改造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营造水保林、栽植经果林为突破口,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凼、池、渠合理配套,“水保林戴帽、经果林缠腰、农耕措施铺毯”的综合治理模式,探索出了“土坎石梯、上窄下宽、分层夯实、水系配套”的适合丘陵地区特点的土坎修筑法;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三大效益,建设生态农业”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目前,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昔日“山上剥了皮,田里沙压泥,河床平了堤,库塘被淤积”的现象不复存在,而今在小流域内出现了“层层梯田披绿装,果满枝头花飘香,粮食满仓鱼满塘,水碧山青好风光”的新农村景象。同时,土地利用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指大气降水达到林冠层时,一小部分雨水被树木的枝叶截拦,附着于枝叶的表面,然后慢慢地蒸发回大气中。 要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截留率: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比; 郁闭度大,复盖层多,林冠的截留率就大;截留率:针叶树>灌木>软阔叶树>硬阔叶树;当降水量小时,截留量是随降水量的增加成正比增加的,当截留量大致或接近极佳进,降水再增加,截留量也无法增加了; 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一些在地域上分散,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相同,并需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及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和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林分)组合起来的总体。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状况,并拟定各项技术措施的类型表。 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一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以α0表示。透风系数是鉴定林带结构有利的重要参数。在研究工作和生产上常以林嗲的透风系数值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指标,但它不是林带本身结构的指标。 是指护坡林切实起到吸收调节作用的有效面积和防坡林的总面积的比值(此数越接近1,起的作用越大) 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无论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方向,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形成边行优势的现象,亦称边行效应 为了解决林木之间或树种之间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等的抑制,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抚育间伐种类 与相邻区域又有显著差别的地段,是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一般按权属、地类、立地条件类型等进行区划。按地类区划包括非林业用地小班和林业用地小班。 森林资源:指森林所占的林地和森林内蓄积的木材,以及森林内的其它植物资源(灌木、草本、苔藓等)、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 防护林: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其他防护功能而营造的森林。 防护林体系:在一个自然景观地带内,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而营造的各种人工防护林和原有的天然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植物群体系统。 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水土保持试题

08林学2班刘晶 20809032014 2008级林学水土保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壤侵蚀 2.水土保持规划 3.轮作 4.生态脆弱带 5.农田防护林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简述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2.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3.简述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工程的作用、类型。 三、问答题(共计62分) 1.农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按其作用可分为哪几类?(18分) 2. 什么是水土流失?举例说明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24分) 3.简述沙漠化的原因与危害。(20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侵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2.水土保持规划: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总体纲要,也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3.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空间过渡带。 5.农田防护林: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结构和成带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等)农田(旱作农田与灌溉农田)上的人工林。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简述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答:1、生态经济学原理:包括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平衡。(1分) 2、生态学原理:包括a.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b.恢复生态学原理;c.景观生态学 理论。(2分) 3、系统科学原理:包括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大系统控制论等。(1分) 4、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 后代的发展需求为前提。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五个要素。(2分) 2.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答:促进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地表轮廓并直接决定着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和其发展过程。(1分)内营力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2分) 外营力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包括水力、风力、重力、热力、混合侵蚀力等。(3分) 3.简述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工程的作用、类型。 重力侵蚀是指一个坡面上的土壤及风化母质碎屑和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或水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发生位移的现象。(3分) 它的形式主要有:(答对1个得1分,答对3个即得3分) (1)陷穴侵蚀(2)泻溜侵蚀(3)崩塌侵蚀 (4)滑塌侵蚀(5)滑坡侵蚀 三、问答题(共计62分) 1.农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按其作用可分为哪几类?(18分) 答:a:主要任务: (1)根据天然降水的季节分布,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天然降水,纳蓄于“土壤水库”之中,尽量减少农田内各种形式径流的产生。(3分)(2)根据水分在土壤中运动的规律,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减少已纳蓄于“土壤水库”中水分的各种非生产性消耗,如土表蒸发、渗漏等。使土壤内所储蓄的水分,尽可能地及时地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利用,调节天然降水季节分配与作物生长季节不协调的矛盾。(3分)(3)根据生态学原理,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促进肥效的提高,防止倒伏,消灭杂草及一些病虫害,以提高有效土壤水分对农产品的转化效率,即提高水分的生产效率。(3分)b.种类: (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等。(3分)(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包括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覆盖、地膜覆盖等。(3分) (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3分) 2. 什么是水土流失?举例说明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24分) 答:所谓水土流失是指某一地貌单元内的地表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在外营力(包括水力、重力、冻融及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破坏、转移和沉积的全过程。(2分)主要危害表现如下: (1)加速土壤的退化(3分) 土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土壤侵蚀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脊薄进而发展到砂化、石漠化、裸岩化,从而丧失了生产能力,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砂化、石砾化现象严重,障碍因素多。 (2)造成水打沙壅(淤积湿地水域)(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