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收稿日期]20050305

 [作者简介]吴丽艳(1976),女,1997年大学毕业,博士生,现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隐蔽油气藏研究。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吴丽艳,陈春强,江春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晏佳,李华,杨晓东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古地貌对层序的形成与发育以及储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的恢复可以有助于识别

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对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和层

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实例说明了油气勘探中古地貌恢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古地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

[中图分类号]TE121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4055902

古地貌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内得到应用[1~5]。我国通过研究地貌寻找油气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重视构造地貌的研究,注意储油构造在地貌上的反映,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华北油田古潜山油气田的发现、与古生代碳酸盐岩有关的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的发现[6]、陆相裂谷盆地的渤中凹陷西斜坡区的研究[7]、断陷盆地内的沾化凹陷孤北洼陷古潜山研究[8]等等。其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行油气田古地貌恢复、划分古地貌单元、分析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效的有利油气藏带预测。

1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探讨

最近年来,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9]、回剥和填平补齐法[6]、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层学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法)。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这两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在早期曾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比较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法。但在近几年的应用中,已发现它们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古地貌恢复必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目前常用的是沉积学分析法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恢复法,下面是对这2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11 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

为了预测并确定储集岩的位置及特征,必须研究沉积环境、古地貌和古地理,因此必须将沉积学与地貌学结合起来[10]。沉积环境的分析基本上就是古地貌学。反过来,在研究古地貌时,也必须掌握有关沉积学理论。由此可见,进行古地貌恢复,从沉积学方面入手是一个重要途径,对盆地进行古地貌恢复,沉积学分析方法是主要的[11]。在应用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前古地貌恢复时,主要是利用各种基本地质图件,同时结合成因相分析、古构造发育特点、古流向分析等多种沉积学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得出沉积前古地貌的大概轮廓。

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研究方法主要有:①通过古地质图了解沉积前的古构造格局、各地区的剥蚀程度等,从区域上了解研究地区的古地形特点。②通过研究古构造发育特点,可以揭示出构造抬升区块和沉降区块。③根据沉积相产出特点和规律进行古地貌与古环境分析。④研究沉积地层发育特点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特征。⑤勾画出当时的剥蚀区和沉积区,展现沉积体系的发育程度与背景条件,判别当时的沉积体系发育类型特点与水动力条件以及地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和总体地形式样。

从沉积学角度出发,进行古地貌恢复研究的定量化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地层等厚图时必须尽量恢复出沉积与剥蚀关系,特别是建立沉积量与近距离剥蚀量的关系,以提高恢复精度[11];同时,应考?

955?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8月 第27卷 第4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Aug 12005 Vol 127 No 14

虑不同岩性的压实率差异,使用沉积原始厚度所得到的计算结果精度更高。另外,应注意差异构造运动的影响,因为如果盆地整体均匀下降,则保留的埋藏地貌与沉积前古地貌变化不大;如果差异构造运动大,则保留下来的埋藏地貌与沉积前原始地貌变化较大,变化大小与构造差异幅度有关,古地貌恢复将更复杂[11]。

11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层序地层单元结构类型、叠加式样由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因此其在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与沉积动力学关系等可以对沉积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等时地层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沉积前古地貌分析也是建立在等时基准面的基础上行的。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进行古地貌恢复时,其参考界面为基准面,但应针对研究需要来选择对比时所使用的基准面旋回级次[1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等时性的基准面在整个盆地中是一个连续光滑的曲面,在不同的沉积体系发育位置,其曲率大小不同,可以以基准面作为对比参考面来恢复出下伏地层沉积前的原始古地貌形态;另外,最大洪泛面在实际对比中具有更好的实际操作性,因此将2者结合进行地层柱状剖面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该方法的技术关键。

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①要运用沉积学方法判定沉积体系发育的类型,以便确定出进行对比参考面的形态;②应正确使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对比;③应考虑压实作用影响,使用压实率系数进行原始沉积厚度校正,提高恢复精度。

2 古地貌研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211 应用沉积学方法进行古地貌研究的实例

赵俊兴等[12]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揭示出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总体特征。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特征与下侏罗统沉积相分布及侏罗系油藏分布关系的研究,认为古地貌在控制下侏罗统沉积相和地层储盖组合特征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着侏罗系油藏的分布。

212 应用层序地层学进行古地貌研究的实例

1)塔河油田石炭系古地貌分析 王家豪等[13]通过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应用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上超尖灭线、坡折线、褶皱形态等标志,识别了层序发育时期的隆起、差异压实低凸起、斜坡、缓坡、凹陷等古地貌单元,揭示了层序发育之前的构造挤压活动,运用砂体分布和沉积特点验证了古地貌分析结果。通过将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塔河油田石炭系古地貌分析,可以看出,古地貌影响着沉积物来源和供给方向、沉积物的分布及地层保存与受剥蚀程度,特别是一些次级凹陷往往是低水位期砂体局部聚集和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场所。

2)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古地貌研究 邓宏文等[7]通过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古地貌研究,认为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在陆相盆地(特别是裂谷盆地)对层序形成与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受长期活动的边界基底断裂规模、性质、活动强度的控制,盆地边缘发育3种类型的古地形坡折带,分别控制3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

3)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樊太亮、吴贤顺等[14,15]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研究了古地貌对层序中储层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发育较广泛的古凸起带和下切沟谷带随基准面旋回变化而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古地貌要素在基准面变化的不同时期,对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产生重大影响,古地貌要素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不同的古地貌单元对应着不同的沉积体系。在进行研究时,一旦能够较明确地恢复出原始沉积格局,就可以循着古地貌单元的线索寻找储层砂体。

(下转第586页)

上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首先它是油气运移的疏导层,其后,当油气运移遇阻后,也就是进入圈闭时又是储集层,并进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该底部砂岩厚度达到80~200m以上,局部砂体上下连通,油气沿着这些疏导层在残丘、丘嘴、坡嘴上遇到有利圈闭而聚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油藏。里14井华53井指状丘在3个方向上均存在较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因此,在该指状丘上形成一系列的油藏。

3)鼻隆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研究表明,印支末期,该区形成以古地形起伏为基础的、以上覆沉积差异压实为主导的同沉积构造,它的形成时间早于延长统油气成熟期(侏罗纪末油气才开始成熟),因此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平面上由于其成因与侵蚀面起伏河流相砂体的展布有关,因而这种构造总是和侵蚀残丘及其前缘的漫滩阶地和滨河床相随,并成群成带分布。鉴于这些地区恰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又有几个方向的油源供给,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成为油气聚集的主导因素,形成广泛分布的压实构造油气藏。但由于上覆层的不断加厚,古地形对上覆层厚度和岩性的影响逐渐减弱,使这种构造的幅度由下向上层位越新幅度越小,乃至消失,平面上也有此特点,从里14井华52井区,油藏面积逐步缩小,呈“宝塔式”分布。燕山的造斜运动使东部上升,西部下降,使早期形成的构造发生变化,形成东北-西南向的鼻隆,上覆层延9、延8的构造与之有继较好的承性,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4)油藏平面上呈“棋盘状”分布 马岭油田前端发育多条长短不一的指状丘。其中里14井华53井指状丘一直延伸到五蛟地区东北(长约25km),里26井里4井指状丘向东北延伸约10km,里29井里2井指状丘延伸约12km。这些指状丘均被甘陕和庆西古河所夹持,延10、延9、延8砂体发育,与差异压实和区域西倾单斜匹配,形成多个复合圈闭油藏,南西北东呈串珠状,西北东南呈排状,形成“棋盘状”分布。

[编辑] 深 谷(上接第560页)

[参考文献]

[1]Carr Timot hy R,Anderson N L,Franseen E K1Paleogeomorphology of t he upper Arbuckle karst surface:Implications for reservoir

and trap development in Kansas[J]1AAP G annual convention,199411171

[2]Carr Trout man Tony J1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paleoenvironment,and paleogeomorphology of t he Mississippian Redwall Limestone

paleokarst,Hualapai Indian Reservation,Grand Canyon area,Arizona[J]1AAP G Bulletin,2000,84(11):18751

[3]House M A,Wernicke B P,Farley K A1Paleogeomorphology of t he central and sout hern Sierra Nevada;furt her insight s from apatite

(U2Th)/He ages[J]1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9,31(7):481~4821

[4]Breckenridge R M,Ot hberg K L,Bush2J2H1Stratigraphy and paleogeomorphology of Columbia River Basalt,eastern margin of t he

Columbia River plateau[J]1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7,29(5):61

[5]田纳新,徐国强1塔中地区早海西期风化壳古岩溶控制因素分析[J]1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2):61~631

[6]张明禄,王勇1长庆气田下古生界气藏开发阶段储集层描述方法[J]1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74~761

[7]邓宏文,王红亮,王敦则1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J]1石油与天然气

地质,2001,22(4):293~2961

[8]张建林,林畅松,郑和荣1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孤北洼陷沙三段为例[J]1油气地质与采收

率,2002,9(4):24~271

[9]宋国奇1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加里东期古地貌[J]1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50~3541

[10]谢又予1沉积地貌分析[M]1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

[11]赵俊兴,陈洪德,时志强1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J]1成都理工

学院学报,2001,28(3):260~2661

[12]赵俊兴,陈洪德,向芳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J]1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0(1):76~811

[13]王家豪,王华1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古地貌分析———以塔河油田为例[J]1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28(4):425~

4301

[14]樊太亮,李卫东1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J]1石油学报,1999,20(2):12~171

[15]樊太亮,郭齐军,吴贤顺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J]1现代地质,1999,13(1):32~361

[编辑] 深 谷

【Sponsored by Yangtze U niversity】

J OURNAL O F OIL AND GAS TECHNOLO GY (JOURNAL OF JIANGHAN PETR OL EUM INSTITUTE—J1JPI)

Vol127 No14 Aug12005

MAI N ABSTRACTS

550Nose2like Structures and H 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iyang Depression

ZHONG J un2yi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B ei j ing100083)

G UO G uang2li,X U X iang2tao (Henan Oil f iel d B ranch Com pany,S I N O P EC,N any ang473132)

Abstract: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iscovered in Biyang Depression at present are circularly distributed around source depressions,where many radioactively shaped nose2like structures are developed,its scale is in proportional with that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1The nose2like structures not only control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also control the level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1The crestal line is the major direction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the exploration wells near the crestal line are indications of oil and gas1

K ey w ords:Biyang Depression;Hetaoyuan Formation;nose2like structure;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552H ydrocarbon System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 w ork and Its Classif ication T AO Z ong2pu,CHE N Chun2qi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 ei j ing100083)

X U Zhong2xiang (Henan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B ureau,N any ang474312)

Abstract: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d petroleum system analysis methods are mutually overlapped,inherited and rein2 forced to a great extent,so it is feasible to integrate the two analytical methods for integrated petroleum geological stud2 ies of basins or study areas1For the conveniences of describing this method,the petroleum system is studied within the sequence f ramework,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entitled“hydrocarbon sequence system analytic method”1 The sequence f ramework established by this newly entitled method can be called petroleum sequence system1The petro2 leum sequence systems can be classified specifically according to the genesis evolution,the distribution modes and the se2 quence orders,and then can be classified with these right three elements and also others,followed by an example f rom Chagan depression1

K ey w ords:sequence stratigraphy;f ramework;petroleum system;petroleum sequence system;petroleum geology;

method

559P aleogeomorphic R estoring T echniques in Chinaπs H ydrocarbon Exploration

WU Li2yan,CHE N Chun2qian,J I ANG Chun2m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 ei j ing100083)

Y AN Jia,LI Hua,Y ANG X iao2dong (Huabei Division of Well L ogging Co1CN PC,Renqiu062552)

Abstract:The paleogeomor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sequence forming and growing as well as reservoir distribution,while the restoration of paleogeomorphy can help recognize reservoir growth and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judge the paleogeomorphic environments,the distribution of paleo2organis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evolu2 tion1The sedimentary paleogeomorphic restoring method and paleogeomorphic restoring method of sequence stratigra2 phy are summarized,and the example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paleogeomorphic restoration in hydrocar2 bon exploration1

K ey w ords:paleogeomorphy;sedimentation;sequence stratigraphy;hydrocarbon exploration

565Application of High R 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Oilf ield Rolling Exploration ———By T aking Es4Mian B lock34in B amianhe Oilf ield for Example

WANG Chun2mei (Yangtze University,J ingz hou434023;J ianghan Oil f iel d B ranch Com pany,S I N O P EC,S houguang262714)

TONG X iao2shan (Chian University of Pet roleum,Dongy ing257200;J ianghan Oil f iel d B ranch Com pany,S I N O P EC,S houguang262714) Abstract:To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 and the accurate reservoir prediction,the principle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dvocated by T1A1Cross et1al1is used to classify t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ontrast the precision sequence1On the basis stated above,a conception is provided,thus the contras2 ted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reservoir and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is predicted for guiding the exploration1 K ey w ords:high resolution sequence;sequence;contrast;reservoir prediction;Bamianhe Oilfield

浅谈Windows数据恢复原理及其实现资料

硬盘数据恢复技术探讨 金元兵唐华灵 西南大学信息管理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数据恢复技术是保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重要技术,是当前各行各业信息化关注的热点问题。 文章通过对硬盘的数据存储结构的分析,探讨了硬盘数据恢复的基本技术,并结合实际软件开发讨论了数据恢复方法及其实现。 关键词:数据恢复;删除恢复;格式化恢复;Raw恢复 the Analysis of Hard Disk Data Recovery Technology Jin Yuanbin Tang Hualing Department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ongChang 402460 Abstract: Data recovery, which is vital to keep safe to computer data. nowadays, business information is a hot issu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ard disk data storage structure, and the technology of data reco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iscussion of the actual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ata recovery methods to achieve. Key Word: Data recovery; Deleted recovery; Formated recovery; Raw recovery;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数据作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能够迅速而正确地恢复数据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数据恢复软件开发实例,讨论数据恢复的方法实现。 2 数据恢复的分类 从数据恢复方式来看,主要有软件恢复方式、软硬件结合恢复方式和深层信号还原方式三种。 软件恢复方式主要是在硬盘还可以使用的情况下用数据恢复软件恢复数据,这种恢复方式恢复成本低,但对于那些已经坏掉的硬盘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软硬件结合方式则是先修复硬盘或开盘读出盘片中的数据后再用软件恢复数据,这种方式的数据恢复率是相当惊人的,即使是位于物理坏道上面的数据,由于多种信息的缺失而无法找出准确的

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_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

随着沉积学理论的发展,对沉积体系的研究由以沉积动力学为基础的单因素分析法,逐渐发展成为以研究古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及古水深度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法,既沉积体 制研究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沉积时的地貌特征和基准面升降决定了沉积体系分布规律[1]。因此对盆地特别是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 层学恢复法[2] 。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物探应用新技术(如三维可视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更为简易的方法-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进行了应用实践,对深入分析东营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层拉平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是以陆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资料和地震资料为物质基础,多因子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方法。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主要是进行地层对比,该方法可以将地层进行等时对比,地层对比精度高,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 1.技术原理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各层序的原始厚度不变(未受压实作用),在三维地震体中,参照沉积基准面或最大洪泛面,选取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将底面时间T2减去顶面时间T1,既将顶面拉平,视为古沉积时的湖平面,就可以得到底面的形态,此时底面的形态就可以近似的认为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也可称为相对古地貌。 2.基本流程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虽然原理及应用较为简单,但是对该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对盆地大量研究基础之上的。其基本流程是,首先对盆地的古地质背景和古构造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选定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利用多井合成记录对参照面标准层进行精细解释;然后利用相关的物探软件(如帕耳戴姆公司的三维可视化软件VOXGEO 等)进行顶面层拉平操作,此时得到的底面形态就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相对古地貌。 3.适用条件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得到的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相对古地貌,而要恢复其绝对古地貌,还要涉及到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校正及古水深校正等问题。地层在沉积结束时,可能并未填满水体,而是沉积在水面以下,这就涉及到古水深校正,可以利用指示古水深的的生物或岩矿进行古水深校正,在地层大致平行时,可以不进行此项校正。在区域沉积背景已知是湖泊环境时,只需要研究相对古地貌特征,就可确定湖底相对起伏状况,进而确定沉积体系整体分布规律。相对古地貌与绝对古地貌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需要进行古水深校正[1]。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等时性的基准面在整个盆地中是一个连续光滑的曲面,在不同的沉积体系发育位置,其曲率大小不同,可以以基准面作为对比参考面来恢复出下伏地层沉积前的原始古地貌形态[2]。 图1 陆相盆地中两种常见前积反射结构图 对湖相沉积而言,要选择对比参照面,首先要选择沉积环境意义明显的前积反射结构,张万选等认为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可识别出七类九种基本的前积结构[3],其中最常见的是S型和斜交型前积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前积结构都可以作为对比参照面,只有斜交前积结构才可以作为对比参照面(图1),因为斜交前积结构的特征是缺乏顶积层、具明显的顶超终止面,顶超面可以反映出古沉积时湖平面的位 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 李家强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摘 要:古地貌恢复是沉积体制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有很多,层拉平方法是近年来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新物探应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易直观,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层拉平技术;古地貌恢复;东营凹陷中图分类号:P63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83(2008)01-0031-03 作者简介:李家强(1974-),男,山东泰安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主管工程师。 第22卷第1期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Vol.22No.12008年2月 JOURNALOFSHENGLIOILFIELDSTAFFUNIVERSITY Feb.2008 31

数据备份与恢复论文

数据备份与恢复 当你正在做一份很重要的数据汇总时,却突然断电或者电脑出现异常,使得原先辛辛苦苦做的东西一下子灰飞烟灭了,你会作何感受呢?是后悔还是气恼?后悔没有备份数据,想恢复数据又不行。当然,在这之前,我们就要做好双重的准备,以防万一,过一段时间就为数据做一个备份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掌握一门恢复数据的方法同样是相当的重要! 首先,我们谈谈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及策略吧。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甚至占不到1%,看似不太重要且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到恢复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其重要性,任何数据的丢失与尝试见的数据死机,都是不可以被接收的。如果备份不能提供恢复的必要信息,使得恢复过程不能进行或长时间的进行(如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测试的备份方案),这样的备份都不算或不是一个好的备份。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的灾难,数据库就必须进行恢复,恢复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精确性和及时性。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恢复依赖于有什么样的备份。作为一名数据库管理员,有责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1)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的可用性。 (2)当数据库失效后,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从而使恢复的效益达到最高。(3)当数据库失效后,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从而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 选择了存储备份软件、存储备份技术(包括存储备份硬件及存储备份介质)后,首先需要确定数据备份的策略。备份策略指确定需备份的内容、备份时间及备份方式。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目前被采用最多的备份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完全备份(full backup) 每天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完全备份。例如,星期一用一盘磁带对整个系统进行备份,星期二再用另一盘磁带对整个系统进行备份,依此类推。这种备份策略的好处是:当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时,只要用一盘磁带(即灾难发生前一天的备份磁带),就可以恢复丢失的数据。然而它亦有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每天都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全备份,造成备份的数据大量重复。这些重复的数据占用了大量的磁带空间,这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其次,由于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备份所需的时间也就较长。对于那些业务繁忙、备份时间有限的单位来说,选择这种备份策略是不明智的。 2、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 星期天进行一次完全备份,然后在接下来的六天里只对当天新的或被修改过的数据进行备份。这种备份策略的优点是节省了磁带空间,缩短了备份时间。但它的缺点在于,当灾难发生时,数据的恢复比较麻烦。例如,系统在星期三的早晨发生故障,丢失了大量的数据,那么现在就要将系统恢复到星期二晚上时的状态。这时系统管理员就要首先找出星期天的那盘完全备份磁带进行系统恢复,然后再找出星期一的磁带来恢复星期一的数

数据恢复解析

当今的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事物正被以0和1的形式表示。数字技术与我们的联系越紧密,我们在其失效时就会承担越大的风险。重要数据一旦破坏,我们讲承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数据恢复产业应运而生。数据恢复在数据丢失和损坏时挽救这些数据,可以针对各种软硬件平台开展,从文件的误删除,存储设备受到严重破坏,专业的数据恢复工作都可能将数据恢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向大家介绍数据恢复的方方面面,并根据我们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使大家更少受到数据损失的困扰。 数据恢复技术原理 数据恢复这项工作涵盖的范围很广,各种不同的存储介质在执行数据恢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区别,另外数据丢失或损坏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讲解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磁存储介质,如硬盘、软盘以及数据磁带等等。 首先我们需要讲解一下磁存储技术的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数据恢复工作。磁存储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磁粒子的极性来在磁性介质上记录数据。在读取数据时,磁头将存储介质上的磁粒子极性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形式。进行写操作的原理也是如此。要使用硬盘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通常需要依靠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文件系统功能,文件系统维护着存储介质上所有文件的索引。因为效率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我们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指令删除数据文件的时候,磁介质上的磁粒子极性并不会被清除。操作系统只是对文件系统的索引部分进行了修改,将删除文件的相应段落标识进行了删除标记。 同样的,目前主流操作系统对存储介质进行格式化操作时,也不会抹除介质上的实际数据信号。正是操作系统在处理存储时的这种设定,为我们进行数据恢复提供了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恢复通常只能在数据文件删除之后相应存储位置没有写入新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一旦新的数据写入,磁粒子极性将无可挽回的被改变从而使得旧有的数据真正意义上被清除。 另外,除了磁存储介质之外,其它一些类型存储介质的数据恢复也遵循同样的原理,例如U盘、CF卡、SD卡等等。因为这些存储设备也和磁盘一样使用类似扇区、簇这样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管理。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遵循DCIM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设备以FAT形式来对存储器上的相片文件进行处理。 相信大家了解了数据恢复的原理之后,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为什么使用普通的删除方法,无法彻底和安全的清除数据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求助于专业的数据擦除服务公司,请他们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软件彻底的对企业的敏感数据进行销毁。越来越多的情况证明,只是单纯的对存储介质进行覆写,乃至从物理上破坏存储设备,都不能保证数据不会被恢复出来。在一些拥有尖端设备的实验室中,既使被覆盖多次的磁盘,也可能被还原出最早存储在上面的磁性信号。这种情况对那些需要恢复他们宝贵数据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个另人激动的消息,但对于希望保护自己数据的人们来说则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用户在了解了更多有关数据恢复技术的细节信息之后,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来照管他们的数据。 数据问题分析

盆地原型恢复方法及评价

盆地原型恢复方法及评价 盆地的改造作用 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点之一(刘池洋,1996),它是由中国大陆本身的结构、演化和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所决定的,一般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波及广,空间上差异明显;(2)强度大,盆地越老改造越强;(3)时间新,愈新愈烈;(4)期次多,不同期次特点有别。 引起后期改造的地质作用主要有:构造运动、剥蚀(及搬运)作用、埋藏作用和热力作用等。 根据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动力学特征及改造形式,可将改造型盆地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刘池洋、孙海山,1999): (1)抬升剥蚀型 其特征是沉积盆地在后期抬升,遭受剥蚀。根据剥蚀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抬升裸露型——盆地抬升一般为整体性,剥蚀较弱,盆地发育晚期沉积的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但盆地原型和主体沉积地层改造相对较弱。如美国二叠纪盆地。 ②剥蚀残留型——以差异抬升为主,后期剥蚀甚烈,盆地原型大都不复存在,沉积体大部分残留。如山西沁水盆地、西藏羌塘盆地等。 (2)叠合深埋型 这类盆地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在后期发生沉降,被新的沉积盆地叠加覆盖而深埋其下。前期盆地的原型基本未保持,但沉积实体部分甚或整体被保存。如中生代陆相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之下的古生代海相盆地,中国海域的前第三纪盆地等。 (3)热力改造型 在盆地发育晚期或之后,深部热力作用活跃,岩浆活动强烈,沉积地层遭受强烈的热演化。盆地烃源岩进入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甚至地层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中国诸造山带内及其邻近众多古生代残留沉积(盆地)等。

(4)构造变形型 这类盆地后期遭受了(多期次)较强烈的变形改造,构造特征复杂,类型多样;新老地层有出露,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如位于构造活动带内或附近的盆地或盆地的边缘地带。 (5)肢解残留型 盆地后期被断裂切割或走滑断错成若干个断块,断块的差异升降活动与强烈而又不均匀的剥蚀改造作用,使盆地被肢解或平移错开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残留盆地。如滇黔桂地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三江地区中生代盆地等。 (6)反转改造型 盆地发育末期或之后,发生较强烈的与盆地发育过程力学性质相反的构造运动,从而使盆地消亡或后期遭受较明显的反转改造(又可分为正反转和负反转两类)。如我国东、西部中生代盆地在新生代分别遭受了负反转和正反转改造。 (7)复合改造型 为以上两种或多种改造作用的结果。这类盆地中国普遍存在。 中国的沉积盆地一般都经历了多旋回复杂的演化,并遭受多期次显著的后期改造,中、古生代盆地和中西部各时代盆地的后期改造尤为强烈,因此上述几种类型的改造作用会彼此影响,改造形式有机相联,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复合型为多。此外,较大型盆地改造的作用、形式和强度以及油气成藏特点和分布规律等,在同一盆地的不同地区都会有区别。 2.原型盆地的恢复 所谓盆地的原型就是一定的地球动力施加在某一岩石圈物质上所产生的沉降结构和沉积实体(张渝昌、徐旭辉,1998)。之所以要对盆地原型进行恢复,是因为油气勘探中迫切需要了解古沉积坳陷——可能的生油坳陷的确切分布。盆地原型恢复的内容主要有: (1)盆地充填——充填物质、充填格架; (2)盆地性质——沉积岩组合、火山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 (3)盆地类型; (4)原生生油坳陷 原型盆地理论提出与发展 盆地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石油地质学家为了解盆地的沉积演

(完整word版)数据恢复技术实训报告

班级:计机101 学号: 1013250130 姓名:林旭钿 指导老师:朱定善 _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信息学院

目录 引言 (3) 内容摘要 (3) 一、数据技术概述 (3) 1.传统机械硬盘数据恢复技术概论 (3) 2.固态硬盘的数据恢复技术概述 (4) 数据恢复原理一-分区表 (4) 数据恢复原理二-目录区与数据区 (4) 数据恢复原理三-引导扇区与分配表操作系统引导扇区(OBR) (4) 二、数据恢复的可能性 (5) 三、常用数据恢复软件简介 (5) ?Easyrecovery (5) ?Finaldata (5) ?R-Studio (6) ?Drive Rescue (6) ?Recover4all (6) ?File Scavenger (6) ?Getdataback (7) ?RecoverNT (7) ?Search and Recover (7) ?DataExplore(数据恢复大师) (7) ?Lost&Found (7) ?PCtools(DOS) (8) 四、数据恢复案例 (8) (一) 恢复重装XP后的Ubuntu引导分区 (8) (二) NTFS格式大硬盘数据恢复特殊案例 (9) 五、体会 (10) 参考文献 (10)

数据恢复技术 引言 当今的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事物正被以0和1的形式表示。数字技术与我们的联系越紧密,我们在其失效时就会承担越大的风险。重要数据一旦破坏,我们讲承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数据恢复产业应运而生。数据恢复在数据丢失和损坏时挽救这些数据,可以针对各种软硬件平台开展,从文件的误删除,存储设备受到严重破坏,专业的数据恢复工作都可能将数据恢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向大家介绍数据恢复的方方面面,并根据我们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使大家更少受到数据损失的困扰。 内容摘要 有很多种原因可能造成数据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当数人为的误操作,比如错误的删除文件、用错误的文件覆盖了有用数据等等。而存储器本身的损坏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高温、震动、电流波动、静电甚至灰尘,都是存储设备的潜在杀手。另外,很多应用程序特别是备份程序的异常中止,也可能造成数据损坏。在所有的原因当中,由于删除和格式化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数据并没有从存储设备上真正擦除,利用数据恢复软件通常能够较好的将数据恢复出来。如果存储设备本身受到了破坏(例如硬盘盘片坏道、设备芯片烧毁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恢复工作的难度,并需要一些必备的硬件设施才能执行恢复,如果存储数据的介质本身(例如硬盘盘片、Flash Memeory)没有损坏的话,数据恢复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我们通常称存储设备本身的损坏为物理性损坏,而对于非存储设备问题称之为逻辑性损坏。我们讨论的问题或者说在现实情况下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属于逻辑性损坏之列。 一、数据技术概述 1.传统机械硬盘数据恢复技术概论 数据恢复恢复过程主要是将保存在存储介质上的资料重新拼接整理,即使资料被误删或者硬盘驱动器出现故障,只要在存储介质的存储区域没有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还是可以通过数据恢复技术将资料完好无损的恢复出来。 当存储介质(包括硬盘、移动硬盘、U盘、软盘、闪存、磁带等)由于软件问题(如误删除、病毒、系统故障等)或硬件原因(如震荡、撞击、电路板或磁头损坏、机械故障等)导致数据丢失时,便可通过数据恢复技术把资料全部或者部分还原。因此,数据恢复技术分为:软件问题数据恢复技术和硬件问题数据恢复技术。

浅谈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将所有的事务更新操作登记到日志文件中.例如,表2的事务T1,T2的更新操作在日志文件中登记的日志记录如表3所示. 2.2利用日志文件撤销事务(UNDO)或重做事务(REDO) 利用日志文件进行故障恢复是有两个基本操作:UNDO(Ti)或REDO(Ti). UNDO(Ti):撤销事务Ti;REDO(Ti):重做事务Ti.UNDO(Ti)的具体步骤为: 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到需要撤销的事务的更新操作.对事务Ti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文件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如果日志记录中是插入操作,撤销时 就做删除操作;如果日志记录中是删除操作,撤销时就做插入操作;如果日志记录中是修改操作,撤销时就用修改前的值代替修改后的值. 继续反向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执行相应的逆操作. 重复执行步骤(3),直至遇到该事务的开始记录.REDO(Ti)的具体步骤为: (1)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到需要撤销的事务的更新操作. (2)对事务Ti重新执行日志文件登记操作,即将日志文件中 “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3)继续正向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重新执行,将日志文件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 1 数据库系统的故障 1.1事务故障 事务故障是指由于事物内部的逻辑错误或系统错误所引起的使事物在未达到规定的终点以前就被迫中止的任何事件.其中逻辑错误是指运算溢出、数据输入出错、找不到记录等等;系统错误是指并发事物发生死锁而被选中撤销等等.1.2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是指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的使系统停止运转而必须重新启动的任何事件.如果发生了系统故障,那么计算机内存包括数据库缓冲区的信息就会丢失,而未完成的事物也被迫中止.其中软件故障是指例如操作系统故障或者是DBMS代码错误等等.1.3介质故障 介质故障是指用于存放数据库的磁盘在物理上受到了损坏,是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无法读出二引发的事故. 在以上三种故障中,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都不会破坏外存中数据库的数据,二介质故障将破坏存放在外存的数据库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因此,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可以由系统自动恢复,而介质故障必须借助于数据库管理员(DBA)的帮助和系统一起恢复.2基于日志文件的数据库恢复技术 2.1 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是记载每个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日志文件由大量的日志记录组成.如有表示事务开始的事务开始记录、表示事务提交或中止的事务提交或中止记录,另外还有表示更新操作的更新日志记录等.如图1所示.浅谈数据库恢复技术 鲍晓娟 (赤峰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数据库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故障,使数据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DBMS 必须提供一种功能用以恢复数据库中的正确数据,使数据准确无误.这种功能就是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系统常见的故障有三种即事故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基于日志文件的数据库恢复技术用以恢复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故障;日志文件;数据库恢复技术中图分类号:TP31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1)04-0045-03 Vol.27No.4 Apr.2011 第27卷第4期2011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日志记录形式化表示 含 义 事务开始记录<TiBEGINTRANSATION>事务Ti开始执行 更新日志记录<Ti,Aj,V1,V2>事务Ti开始对数据对象Aj进行更新操作(对插入操作而言,此项为 空),更新前的值为V1更新后的值为V2(对删除操作而言,此项为空)事务提交记录<Ti,COMMIT>事务Ti执行提交操作事务中止记录 <Ti,ROLLBACK> 事务Ti中止执行 表1 日志文件 45--

浅谈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

浅谈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 摘要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信息资源的互访和交流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所以,网络数据的安全和可访问性是目前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点。可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网络信息保护系统还很脆弱。一旦发生灾难将会对网络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说备份技术已然不可缺!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数据易感染病毒或遭受黑客攻击,为确保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应对企业数据进行备份,本文就数据的存储备份及恢复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据备份技术;现状;数据安全;发展趋势;;网络数据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存储信息量的增长,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数据备份占有重要地位,它已经成为计算机存储领域里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各企业希望他们的数据能持续可靠的同时,他们的数据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通常企业通过例行数据备份来应对逻辑数据丢失,通过设备的冗余来应对因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是通过应用的集群来确保应用的高可用性。现在大多企业意识到逻辑或本地的数据保护并不足以确保业务的延续性。损失可能源于计划内的停机如站点的全面维护或是计划外的停机如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或是恐怖活动、战争引发的灾害。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丢失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运作,必须建立数据中心级的可靠保护。为保护不断增长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备份技术作为数据保护的重要方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2 网络数据分析 2.1网络环境下对数据安全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应分为两个层面:数据的静态安全和数据的动态安全。静态安全是指防止存放在数据服务器存储设备内的数据被盗窃、修改、删除和破坏;而动态安全则指在数据传输交易过程中,防止被截获或篡改。所以,保证数据安全至少要有两方面技术手段及工具。一是系统防护技术,指从桌面系统至网络环境到数据服务器的防病毒、防黑客入侵技术,重点在于“防”;二是系统保护技术,指数据备份、快速恢复、异地存放、远程控制、灾难恢复等技术,重点在于“保”。目前,系统防护技术是网络安全的课题,而系统保护技术主要是指数据备份及恢复技术。 2.2网络数据所面临的常见灾难 当今世纪是复杂多变的、竞争激烈的,随之每个企业时时刻刻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不确定风险。有可通过一定的管控机制来加以预防或控制,如不良的安保制度引入的风险;有可预料但无法通过管控机制来预防或控制,如水灾、地震等;还有的风险是不确定,难以预料的。即使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特定的灾难面前,如果不能妥善的应对,也会显得不堪一击。如果一家企业自认为没有风险,这家企业就存在极大的风险。计算机网络灾难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客观意外,也有一定的主观人为因素。计算机网络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人为因素、网络系统故障因素、计算机基础设施的故障因素、自然灾害等。其中,人为因素往往是恐怖袭击、应用系统缺陷、植入有害代码、外来暴力事件、人为蓄意破坏、操作员操作失误错误等;网络系统故障因素往往是由于病毒所造成;计算机基础设施的故障因素往往是指电信网络中断、软件错误、设备故障、电力故障等等;自然灾害主要有如台风、龙卷风、飓风、地震、洪水、火灾等所造成的计算机灾难。 3 存储备份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个好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数据恢复实训报告

xxxxxxx 学生实习(实训)总结报告学院: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班级:_xxxxxxxxxx_ 学生姓名:____xxxxxxxxx_____学号:xxxxxxxxxx_ 实习(实训)地点:___xxxxx____ ____________ __ 报告题目:__xxxxxxxxxxxxxxxxxxxx__________ ____ 报告日期: xxx 年 xxx月 xxx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x 实习(实训)任务书 设计题目:数据恢复技术应用 系主任:指导教师:xxxxx 年月日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时硬盘由于其容量大价格便宜也成为人们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硬盘的数据可能会被损坏,这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数据损坏后的数据恢复显得非常重要。虽然在数据恢复领域有很多的厂商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然而对于并不了解硬盘原理普通人来说,如果试图恢复数据,但又无法采用很好的方法,选择正确的工具,就很难很好的恢复数据。然而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数据恢复,都不能保证100%的能成功,所以在使用电脑时,我们应该注意数据备份工作。 本文分析了硬盘的有关内部结构与文件存储系统以及硬盘数据损坏的有关原因,然后介绍如何使用数据恢复软件EasyRecovery进行文件恢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古地貌是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构造运动,往往导致盆地面貌的整体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前人对古地貌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思路上还是方法上,都有过大胆的尝试,业已形成了丰富的方法和理论,一般主张从构造恢复和地层厚度恢复两个方面着手。目前已有很多专业的软件投入使用,这给古地貌恢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尤其是构造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古地貌恢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1 构造恢复 2.1.1 构造恢复现状 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基底沉降才使盆地得以形成和发展。自Sleep 研究得出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基底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后,基底沉降分析已成为大陆边缘和板内张性盆地成因研究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基底沉降由构造沉降和负载沉降两部分构成。构造沉降由地球动力作用引起,负载沉降则是指当构造沉降发生之后形成的盆地空间被沉积物充填时,沉积物本身的重量又使基底进一步下沉而形成被动增加的沉降。因此,从基底沉降中剔除负载沉降即为构造沉降。 据现有研究成果,引起沉积盆地沉降的主要机制有均衡(Airy,1855)、挠曲[5]和热沉降[6],[7],[8]三种。其中均衡模式基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原理,认为岩石田没有任何弹性,各个沉积柱间相互独立运动,故又称为点补偿模式或局部均衡模式。挠曲模式也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但把基底对负载的响应看成材科力学中受力弯曲的弹性板,认为其均衡补偿不仅发生在负荷点,而且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之内,又称为区域均衡模式。热沉降模式认为热效应导致岩石圈发生沉降,因为岩石圈增温快(如岩浆侵入),冷却则慢得多,而冷却岩石的密度和浮力比炽

浅谈NTFS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程序设计

浅谈NTFS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程序设计 【摘要】NTFS文件系统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数据,包括系统信息,如引导程序、记录整个卷的分配状态位图等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MFT是NTFS卷结构的核心,系统通过MFT来确定文件在磁盘上的位置以及文件的所有属性,MFT是一个与文件相对应的文件属性数据库,它记录了除文件数据信息外的所有属性(,甚至当文件内容很短时,其内容直接在MFT的数据属性中存放,不再额外占用簇空间。这一点就有别于FAT系统了,在FAT结构中,即使文件很小,也必须占用1个簇的空间,这其实是很浪费磁盘空间的。 【关键词】数据;属性;空间 1 引言 在信息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政府、军队、企业以及个人越来越多关注信息的安全。而信息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数据安全。数据一旦损坏或损失,将为单位或个人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而在工作中,这些事情又是难免的。所以,数据恢复技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MFT结构分析 每个文件都与MFT表一一对应,而文件删除、修改等操作都在MFT表中得到了体现,故我们首先必须分析出MFT结构。同样还是采用WinHex软件进行分析。MFT由两个部分组成,即MFT头(也称文件记录头)和属性列表。MFT头的长度和偏移的数据含义是固定不变的,而属性列表则是可变的,其不同的属性数据有着不同的含义,后面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下面先分析MFT 头结构中主要的偏移位置,即笔者认为在数据恢复程序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偏移位置。(1)文件记录头前四个字节的值总为0x454C4946H,标识其为MFT记录表项。(2)偏移14H处,记录了MFT头的总长度,即MFT中第一个属性流的开始。故在程序设计中,即可采用条件语句IF(strcmp(MFTFlag,”FILE”)!= 0 ||*(LPWORD)(lpBuffer + 0x14)== 0)来判断当前读取的文件是否为MFT 记录表项,若非,则直接忽略此文件(其中,MFTFlag表示MFT头最前面四字节值;lpBuffer表示MFT 的起始偏移)。(3)偏移16H处的值为标记字节,具体含义为:00H表示已删除的文件,01H表示正常的文件,02H表示已删除的目录,03H则表示正常的目录,故偏移16H处的值可用于判断此MFT表项是否为非目录文件且是否已删除。(4)偏移18H处四字节,记录了MFT表项的总长度,通过获取此值就可判断MFT表项的结束偏移位置,其中MFT的结束偏移处的标记为FFFFFFFFH,但在NTFS卷的一些MFT中有时会出现不止一个FFFFFFFFH的情况。属性列表也被细分成了两个逻辑组成部分,即属性头部和属性数据,其中属性头部标识了属性的类型、属性数据的相对偏移及其长度。因MFT大小只有1KB,故可能导致有些属性并不能完全存放在单个的MFT表项中,NTFS采用了簇运行列表结构(runs list),将不能完全存放下来的属性值采用了多个簇分开存放,这些簇在物理上可以不连续,故NTFS引入了LCN、VCN来

数据恢复全解析.

今的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事物正被以0和1的形式表示。数字技术与我们的联系越紧密,我们在其失效时就会承担越大的风险。重要数据一旦破坏,我们讲承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数据恢复产业应运而生。数据恢复在数据丢失和损坏时挽救这些数据,可以针对各种软硬件平台开展,从文件的误删除,存储设备受到严重破坏,专业的数据恢复工作都可能将数据恢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向大家介绍数据恢复的方方面面,并根据我们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使大家更少受到数据损失的困扰。 数据恢复技术原理 数据恢复这项工作涵盖的范围很广,各种不同的存储介质在执行数据恢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区别,另外数据丢失或损坏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讲解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磁存储介质,如硬盘、软盘以及数据磁带等等。 首先我们需要讲解一下磁存储技术的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数据恢复工作。磁存储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磁粒子的极性来在磁性介质上记录数据。在读取数据时,磁头将存储介质上的磁粒子极性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形式。进行写操作的原理也是如此。要使用硬盘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通常需要依靠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文件系统功能,文件系统维护着存储介质上所有文件的索引。因为效率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我们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指令删除数据文件的时候,磁介质上的磁粒子极性并不会被清除。操作系统只是对文件系统的索引部分进行了修改,将删除文件的相应段落标识进行了删除标记。 同样的,目前主流操作系统对存储介质进行格式化操作时,也不会抹除介质上的实际数据信号。正是操作系统在处理存储时的这种设定,为我们进行数据恢复提供了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恢复通常只能在数据文件删除之后相应存储位置没有写入新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一旦新的数据写入,磁粒子极性将无可挽回的被改变从而使得旧有的数据真正意义上被清除。 另外,除了磁存储介质之外,其它一些类型存储介质的数据恢复也遵循同样的原理,例如U盘、CF卡、SD卡等等。因为这些存储设备也和磁盘一样使用类似扇区、簇这样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管理。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遵循DCIM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设备以FAT形式来对存储器上的相片文件进行处理。 相信大家了解了数据恢复的原理之后,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为什么使用普通的删除方法,无法彻底和安全的清除数据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求助于专业的数据擦除服务公司,请他们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软件彻底的对企业的敏感数据进行销毁。越来越多的情况证明,只是单纯的对存储介质进行覆写,乃至从物理上破坏存储设备,都不能保证数据不会被恢复出来。在一些拥有尖端设备的实验室中,既使被覆盖多次的磁盘,也可能被还原出最早存储在上面的磁性信号。这种情况对那些需要恢复他们宝贵数据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个另人激动的消息,但对于希望保护自己数据的人们来说则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用户在了解了更多有关数据恢复技术的细节信息之后,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来照管他们的数据。 数据问题分析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PDF、TXT电子版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PDF、TXT电子版 本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7c1698458.html,/blog/archives/821.html 1)《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培训中心数据恢复技术培训指定教材,是从逻辑类和物理类两个方面全面讲解数据恢复技术 的专业书籍,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5月1日出版,作者刘伟。《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的PDF、TXT电子版下载地址,照牛排暂时没有找到(本文最后已更新PDF电子版的下载地址)。好消息是,原价¥98元的《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卓越亚马逊现在打6.5折,只卖¥63.50(点此购买)。 2)《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内容简介: 在逻辑类数据恢复方面,本书包括MBR磁盘分区、动态磁盘分区、GPT磁盘分区、Solaris分区、APM分区、BSD分区的恢复技术,Windows平台的FAT32、FAT16、NTFS、ExFAT文件系统的恢复技术,UNIX平台的UFS文件系统恢复技术,Apple平台的HFS+文件系统恢复技术,Linux平台的EXT3、EXT4文件系统恢复技术,以及Windows、UNIX、Apple、Linux 平台的RAID-0、RAID-1、RAID-5、RAID-5EE、RAID-6、HP双循环等磁盘阵列恢复技术。 在物理类数据恢复方面,本书包括各大品牌硬盘出现电路故障、磁头故障、电机故障、扇区读取故障、固件故障后数据恢复的方法及优盘无法识别的恢复方法。

点此购买《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 如果您是数据恢复技术的初学者,本书可以由浅入深,一步步将您引入数据恢复技术的神秘殿堂;如果您已经是数据恢复技术的高手,本书同样可以带来令您惊喜的经验和技巧。 3)《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作者简介: 刘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数据恢复研究所数据恢复专家,国内外多家数据恢复公司的高级顾问,长期从事数据恢复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数据恢复实践和教学第一线,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从2004年3月开始受聘于国家信息产业部,获“信息产业部数据恢复技术培训特聘专家顾问”称号,负责信息产业部数据恢复技术培训的课程研发及教学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很好地将高深的理论演绎得形象化、简单化,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受到了各地学员的一致好评。著有《数据恢复高级技术》、《数据恢复方法及案例分析》等数据恢复专业书籍,并且均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培训中心指定为数据恢复培训专用教材。 4)《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目录 第一篇 数据恢复入门与进阶知识储备

《RAID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I

第1章 RAID技术详解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存储技术就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飞速发展,但从重要性和影响力方面来说,没有哪项存储技术的发明能够与RAID相提并论,RAID技术理念引发了数据存储的重大变革,也成为现在虚拟化存储技术的奠基石。 RAID技术有各种级别之分,包括RAID-0、RAID-1、RAID-10、RAID-1E、RAID-2、RAID-3、RAID-4、RAID-5、RAID-5E、RAID-5EE、RAID双循环、RAID-6、JBOD等,本章将详细讲解各个级别RAID的数据组织原理、故障原因分析及其数据恢复思路。 1.1 什么是RAID 这一节首先对RAID做一个基本介绍,包括RAID的概念、RAID的作用、RAID级别的分类、软RAID和硬RAID的组建方法,同时还会对RAID中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讲解。 1.1.1 RAID基础知识 RAID最初是198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一个科研项目,后来由伯克利分校的D.A. Patterson教授在1988年正式提出。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直译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最初是为了组合多块小容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容量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在磁盘失效时不会对数据造成影响而开发出的一种磁盘存储技术。 后来随着硬盘研发技术的不断提升,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成本却在不断下降,所以RAID中Inexpensive(廉价)一词已经失去意义,于是将这个词用Independent(独立)来替代,RAID就成了“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也简称为“磁盘阵列”,但这只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改变。 1.1.2 RAID能解决什么问题 通俗地说,RAID就是通过将多个磁盘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案组织起来,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获取比单个硬盘更高的速度、更好的稳定性、更大的存储能力的存储解决方案,用户不必关心磁盘阵列究竟由多少块硬盘组成,使用中整个阵列就如同一块硬盘一样。所以,RAID技术能够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异性能:

数据恢复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数据恢复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念 信息时代,最宝贵的无疑是用户的核心数据。建立、处理、存储、保护、使用和销毁这些数据,即信息的全生命周期运动,构成了信息时代社会信息流的大动脉。在2000年之前,人们花费在存储系统上的资金尚不到整个IT投资的15%,而如今,其比例早就超过50%,甚至高达85%。如何保护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各个主体的核心数据,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是当前整个信息界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伴随着观念和技术的进步,有关安全的概念也经历了计算安全、信息安全,和全面的信息保障,并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保护核心数据,永远是一个发展的课题,也经历了多重反复,并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深入,其重心由最初的以计算为核心,转移到了以存储子系统为核心,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更多的是一部存储技术的发展史,是以保护核心资源为主,而不是以计算机能力为主。存储技术也从最早的软盘,发展到现在的NAS、SAN等网络存储,并有多种安全可靠的备份工具可以使用。但是,人们往往混淆了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备份恢复与灾难恢复,虽然现在备份恢复炒的很热,但备份恢复与我们这里所说的恢复技术并不是一回事。 备份恢复,确切的说,应该是备份/载入(Backup/Restore),或者备份/重建(Backup/Rebuild),它是一种典型的预防措施,其关键和核心是在系统正常时做好备份,一旦出现各种意外或灾难,造成在线数据不可访问时,能够迅速将备份的数据导入系统运行状态,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或者直接用备份系统接替出现问题的系统,即常用的双机备份体系,由备份系统提供服务。 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求有详细的备份计划和管理措施,并要实际进行测试,确保备份可靠可用,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备份,以防止灾难性的毁坏,911事件中,有很多公司因为没有采用异地备份,悄然消失了,而采用异地备份的公司,却顺利地恢复了业务。 而灾难恢复(Recovery),本意是指出现各种数据丢失后,通过底层技术手段,进行灾后数据重建。显然,它是一个事后的补救措施,而不是预防措施。只是由于人们的误解,或者说,人们对数据恢复技术的不了解,而将备份恢复与灾难恢复混为一谈了。如果一定要将灾难恢复用于表述为Restore,那么,Recovery又该用哪个词来描述呢?是不是应该更改为Salvation,以示两者之间的差别? 不管词义表述上有什么不同,总之,二者表述的即不是同一个过程,也不是同一种技术。备份/恢复(Backup/Restore)指的是正常情况下通过备份管理程序或直接简单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