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3 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3 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3 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3 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3最新)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天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并未停止,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

答: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两者相互联结。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极为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与阶段上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与阶段上则是特殊的东西。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6.为什么说唯物辨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总之,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答:(1)认识论的本质离不开以本体论的性质为前提,坚持以唯物论为前提的认识论必然得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真理性结论。(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实践决定认识,它注定了认识的从属的、第二位的作用。(3)认识并非完全扮演机械性的被动的角色,它反过来对实践起反作用。不同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实。但认识的作用再大也代替不了实践的决定地位。

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实践之所以成为真理的唯一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它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要检验人的主观和客观是否符合及其程度,就必须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比较、对照,才能断定它是否是真理。一种认识不能检验另一种认识的真理性,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与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能是实践。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必然使主观认识变为客观的东西。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原来设想的目的或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为真理;反之,则为错误的认识。逻辑证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待验证的认识,但它只是对实践检验的协肋,并不能代替实践检验的决定性结果。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所谓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统一是指在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中,主观认识要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2)实践决定认识,由于实践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决定了主观认识也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果实践进程已向前推移,转入另一具体过程,主观认识也应当转变,否则,思想就落后于实际。如果实践的进程尚未进入另一具体阶段,条件尚未具备,就把将来要做的事情强制提前来做,就必然犯思想冒进的错误。(3)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做到:A、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B、在具体实际活动中,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和“八荣八耻”为规范作为判断自己行动正确与否、合理与否的标准。C、立足本职工作,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一页。

第三章

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答:(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进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且,人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活动,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

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章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

[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在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是在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况下盲目进行的,从而使商品的供求经常脱节。同时,由于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也会日益加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结果,决定着商品内部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这一矛盾还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胚芽。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矛盾也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答案要点]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而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劳动时间就是测量价值量的天然尺度,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生产某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然而,由于各个生产者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劳动态度不同,生产同种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也不相同。如果说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度,是否意味着生产者的生产条件越差,技术越不熟练,生产者越懒惰,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因而越多,其商品价值量越大呢?当然不会是这样。因为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个别劳动时

间只能决定商品的个别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上有许多商品生产者,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各自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商品则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它不管个别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多么不同,在市场上出卖时,同样的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即同样的商品,价值量相同。因此,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指生产这种商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表明,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答案要点]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开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资本家的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转变为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转变为劳动力。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叫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增殖,叫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正确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表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资本的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以及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只有产业资本才能发生价值增殖。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货币资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生产资本,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条件。第二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方式相结合,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发生价值增殖,生产出剩余价值,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第三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实现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完成产业资本的一次循环。可见,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在资本的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价值和剩余价值是通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流通过程只发生资本的形态变化,并不引起价值增殖。但是,资本的循环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否则,产业资本家既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无法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同时,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彼此是紧密衔接、互相联系的。产业资本家为了不断地获取剩余价值,必须把他的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使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并存性),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继起性),资本的循环才能正常进行。因此,产业资本的循环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循环是永不停息的过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也是永不停止的。

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而从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事实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考察了“生产一般”和“资本一般”的问题。他指出:“生产一般”是指“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论述了商品生产、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信用和证券等与社会生产相关的一般性原理。同样,马克思也对“资本一般”作了研究。他说:“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这种“资本一般”,简单概括就是资本是在其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从这一含义出发,马克思将早已存在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看作是“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产方式以前很早已经产生,并且出现在极不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存在着资本这个事实证明,资本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也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所谓资本一般,就是一切资本所共有的、本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就是资本能够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实现自我增殖的属性。任何资本,只要它不能实现价值增殖,也就丧失了作为资本的资格,只能是一般的货币了;而任何货币只要在运动中实现了价值增殖,也就会摇身一变而成为资本了。

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的一般属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本的价值性,即资本首先必须是一种价值物,代表着一定的价值;第二,资本的垫支性,生产者为了取得剩余价值,必须预先垫付一定的货币资本。比如货币所有者必须先拿出一定量的货币购买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第三,资本的运动性,资本所以能增殖,能带来剩余价值,关键是它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中,不断地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资本无休止的运动是资本取得增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一旦资本停止运动,资本将不能增殖,也就失去了资本的功能;第四,资本的增殖性,资本是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货币所有者之所以要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与资本一般相对应的是资本的特殊。资本作为一个社会范畴和经济学范畴,是不可能脱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而单独存在的,因此它总是要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形态,所以资本的特殊,就是各种“现实的资本”,是采取了不同形式、并在特定生产方式下运行的资本。我们在理解资本的特殊时,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资本运动过程的具体形式看,任何资本都要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如生产的准备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的形式,在流通阶段采取商业资本形式等;二是从资本体现的生产关系看,资本虽然不是某一种社会制度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它往往体现出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并且为其服务。这与只反映资本是能够带来增殖的资本一般而言,又是一种特殊。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私人资本是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产物。在以往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社会主义部分见不到资本的概念,是以资金、资产,甚至资本金等概念取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承认资本概念,会在市场经济生活中遇到许多障碍。如在合资企业中,外方投资称资本,中方出资叫资金。在财务账上,资金、资本也无从区分。由此,近年来,提出公有制条件下资本的属性问题,并将资本这一概念宽泛化。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指出在股份制经济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里所说的“公有资本”,指的就是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其功能

是实现价值的增殖。但其本质已不再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而是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资本是历史的产物,具体说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发展阶段史上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所共有的。但资本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体现资本的特殊性质。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结合在一起的,其性质就是能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私人资本及其带来的剩余价值属于资本家所有。所以马克思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选集1卷363页)

6、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答案要点]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进行循环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要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必须使产业资本满足两个条件。

(1)空间上并存性。指资本所有者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把资本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生产过程就会中断。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而运动一停止,也就停止了价值的增值。

(2)时间上继起性。指资本必须相继地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来。如果其中有一个阶段中断,资本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样三种资本形态都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依次相继转化,就能保证购买、生产和售卖每一个阶段上,随时都有相应的资本在执行职能,从而使资本循环不至于中断。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7、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体现。

[答案要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

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答案要点]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

第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或思想)上层建筑,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也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直接理论依据。所以,在资本主

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及政治特点,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三,当今西方一些学者借全球化之机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后意识形态时代”等等论调,是没有根据的,是违背客观历史事实的。我们不能失去警觉。要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广泛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9、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答案要点]

对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由于人民群众的长期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度中具有一些符合政治和社会管理的规律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历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我们应该坚持批判借鉴、洋为中用的原则,剔除其思想糟粕,吸收反映现代社会生活普遍规律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要求方面的思想精华。

第五章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

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经营。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购,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资,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市场创造市场条件。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这回公众的合法权益。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但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答: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垄断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或谋求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掠夺剥削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是各国垄断组织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争夺经济霸权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机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么?

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同质化。所有国家按照同一“游戏规则”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是合乎逻辑的,但收益和风险却并不对等。在同一“游戏规则”面前,发达国家处于有利的地位,而欠发达国家事实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主要原因是:第一,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第二,欠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运作启动较

晚,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不高,无论是在宏观调控方面,还是在微观组织方面,经验都很欠缺;第三,市场化“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往往更多地是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对欠发达国家往往不利,起码目前的情况是如此;第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除了民族国家之外,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支新的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跨国公司,尤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都是源于发达国家,而欠发达国家在短期内又很难形成自己的对全球经济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跨国公司。

从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情况分析,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可能产生在五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使欠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加大;第二,经济全球化使欠发达国家国内经济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第三,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使全球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欠发达国家;第四,经济全球化使欠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出现新的难度;第五,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使欠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增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处在转轨进程中的国家,对于防范来自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既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对策思路:第一,正确处理国内制度建设与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第二,强化政府在经济全球化风险防范中的职责。必须加强政府对国内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三,加强国际合作。这对于化解和防范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总之,只要我们能够扬长避短,就不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进行评析。

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推动、资本的推动、世界市场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其内容和表现主要是:生产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因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然而,当今世界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既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共处在这个世界上,两种制度之间就必然要发生联系。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舞台,又是社会主义借经济全球化之势走向繁荣的阶梯。

因此,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更不等于美国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为此要做到:第一,学习资本主义中摒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必须向资本主义学习,学习人类进步中的共同的文明成果,学习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借鉴或者经过改造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的东西。第二,在利用资本主义中坚持社会主义。第三,在反思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所遭受的挫折或失误,给我们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避免再犯类似的或更大的错误、再出现更大的挫折提供了材料。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挫折或失误,反思极为重要,

在反思中,“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为重要。我国是惟一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特殊任务。借经济全球化,妄图瓦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接轨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战略图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是始终不渝地坚持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调节。也必须明确,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那种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同样,那种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决定了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提供着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即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提供着社会化管理机构的准备即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提供着资本变为社会财产的过渡点即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漫长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能力尚未穷尽,当代资本主义暂时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庞大的世界体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逐步的、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最终,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公开定向题题库

定向理论考试试题库 第一部分一、定向知识测试(单选题,每题10分。) 第一题在地图中,用什么颜色表示可通行的树林区域,可跑的平缓荒原等(A )。 A 、黄色或白色 B 、褐色 C 、黄色 D 、棕色 第二题我们在沿定向路线行进时,要经常检查指北针,保证( C )。 A 、指北针北端与目标点方向一致 B 、指北针北端与地图磁北方向相反 C 、指北针北端与地图磁北方向平行或重叠 D 、指北针北端与行进方向一致 第三题某定向运动员拿着标定好的地图沿一条路前进,突然那条路向左捌弯90度,运动员也转弯90度,为了确保地图标定好,地图应(A )。 A 、向右转90度 B 、向右转180度 C 、向左转90度 D 、向左转180度 第四题指北针是读图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将指北针的边缘作为前进的方向线,奔跑时一定要随时(B ),同时将拇指指北针的前端直角点不断移向站立点。 A 、看四周地物 B 、标定地图方位 C 、看图 D 、看指北针 第五题下列不是定向运动选手必备工具的是( D )。 A 、指北针 B 、地图 C 、磁卡 D 、手表 第六题冲沟一般是被流水冲刷而成,主要分布在(B )。 A 、山背 B 、山谷 C 、鞍部 D 、台地 第七题以下对等高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在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所表示的实地高度相等。 B 、在同一幅地图中,有等高线的区域比无等高线的区域地势要高 C 、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山势陡峭。 D 、在同幅地图中,成组等高线的闭合曲线圈内部的等高线比外部显示的地。第八题定向途中的基本技能是( B )。 A 、随时把握住运动方向和明确实地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 B 、随时用指北针标定地图

公共关系学2013年试题及答案

2 0 1 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肉。每题2 分,共3 0 分} 1.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 )。 A. 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社会组织向其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 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B.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哲学,在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上,都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C. 公共关系是以相互满意的双向传播为基础,以好名声和负责仸的行为影响舆论的 有计划的努力 D. 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 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 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 A.组织形象象限图 B.形象要素调查表 C. 语意差异分析法 D. 形象要素差距图 3. ( )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A. 消费者公众 B. 社区公众 C. 媒介公众 D.名流公众 4. 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的是( )。 A. 伯尼斯 c.巴纳姆 B. 征求广告 D. 响应广告 5. 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 A. 辐射型网络 B.链式网络 C. 环形网络 D. G 型网络 6. 展览会可以使组织找到自我、宣传自我、增进效益,它是( )。 A.商业性的 B.公益性的 C. 宣传性的 D.既有商业性的又有非商业性的 7. 当社会发生重大问题时,与有关的公众组织、群体或个人面对面地交流,昕取公众的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解释政府立场,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属于政府公关中的( )。 A. 收集信息 B.发布新闻 C. 协商对话 D. 办事公开 8. 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 A. 倒金字塔型 B.并列结构 C. 顺时结构 D.金字塔型 9.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四步就是对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总结评估。公共关系评估的 首项重要意义就是( }. A. 开展后续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依据 B. 改进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环节 C. 增强团结、激励内部公众的重要形式 D. 衡量公共关系活动效益的重要依据 10. 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以组织名义做出反应,以显示本组织的社会责仸感,并引起公众共鸣的公关广告是( )。

四川省2013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共科目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6)

公开选拔领导考试 公开选拔领导公共科目模拟试题及答案07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选对1分,共20分) 1.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难题,我国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采取的办法是()。 A.加快发展第三产业、B.加快发展服务业 C.加快发展乡镇企业D.加快发展林、牧、到洛因业 2.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A.精兵简政B.提高办事效率 C.转变政府职能D.理顺关系 3.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全国不断进行扫黄打非工作,与此同时还广泛开展文化、文艺、科学技术下乡活动。我国之所以搞这些活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错误思想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4.党的十五大决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强调在强化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适度减少国有经济比重,这种做法()。 A.逐渐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B.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 C.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5.()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等。 A.请示B.函C,报告D.通报 6.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 7.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在()。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D.瓦窑堡会议 8.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A.社会救济B.商业保险 C.职工福利D.社会公益 9.地方性法规有效的前提是()。 A.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C.不与部门规章相抵触 D.不与现行的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运动和静止的完全同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静止的统一 11.下列对村委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B.为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C.村委主任由民主选举产生,报乡政府批准D.也可以由上级机关任命12.以下金融机构中,属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银行 13.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具有革命性B.实践具有客观性 C.实践具有把主体和客体联结起来的特性D.实践具有科学性 14.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阶级性B.主观性 C.绝对性D.相对性 15.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件

2013年7月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3年7月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确立一种正式的、用来协调各种活动和任务的框架,以便明确人们在其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这属于管理的哪 项职能? (B)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2.下列不属于战略管理特点的是(D) A.系统性B.长远预见性 C.对外抗争性D.不变性 3.随着市场的发展,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些行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这说明该类型行业 所处环境倾向于(D) A.简单稳定B.复杂稳定 C.简单动态D.复杂动态 4.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强调抓主要矛盾,类同于计划工作中的(A) 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 5.某公司一直将中原地区作为其重要的销售市场,今年计划继续增加广告投入,以提高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这种做法 属于(B) A.市场开发B.市场渗透 C.前向一体化D.后向一体化 6.军队中连、排、班是最原始、简单的部门划分,其依据的是(C) A.职能B.时间 C.人数D.地区

7.依照“安东尼结构”,制定组织目标和大政方针的层次是(A) A.战略决策层B.运行管理层 C.执行管理层D.战术计划层 8.“集中政策,分散经营”是下列哪种组织结构的特征? (C) A.直线制B.职能制 C.事业部制D.矩阵制 9.下列不属于董事会职能的是(C) A.制定公司发展目标B.挑选总经理 C.确定产品采购计划D.决定利润分配 1O.下列选项中对“百万机会缺陷数(DPMO)”表述错误的是(D) A.它是一个衡量质量的通用指标 B.缺陷是指所有导致顾客不满的情况 C.它是一个比率 D.6西格玛的质量水平对应的DPMO为2.4 11.“倘若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这句话强调的(B) 人员配备原理是 A.职务要求明确原理B.用人之长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D.公开竞争原理 12.李明是某公司销售科长,最近因工作努力、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销售部主任,这属于管理者选聘中的(C)A.临时性提升B.在“副职”上培训 C.内部提升D.外部招聘 13.影响领导者工作的三个基本方面有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这是下列哪(A) 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A.菲德勒权变理论B.管理方格理论 C.四分图理论D.人性假设理论 14.团队类型中,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属于(C) A.过程改进团队B.工作团队

征信知识题库2013

2013征信知识考试 征信法律法规知识 1、以下对个人在征信活动中的义务描述,错误的是: C A.提供正确的个人基本信息B.及时更新自身信息 C.提前归还银行贷款D.关心自己信用记录 2、 A 是指个人有权知道征信机构掌握的关于自己的所有信息,并到征信机构去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A、知情权B、异议权C、纠错权D、司法救济权 3、如果个人对自己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有不同意见,可以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申请并由征信机构按程序进行处理,这就是个人作为征信对象及数据主体所拥有的B。 A、知情权B、异议权C、纠错权D、司法救济权 4、C是指个人有权要求数据报送机构和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报告中记载并证实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改。 A、知情权 B、异议权 C、纠错权 D、司法救济权 5、 D 是指个人对信用报告中的错误信息存在异议并经正常程序处理仍未得到满意解决,可向法院提出起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个人权益。 A、知情权 B、异议权 C、纠错权D、司法救济权 6、个人征信的对象是个人,作为数据主体,他没有以下权利: C 。 A.知情权 B.异议权C.监督权 D.纠错权E.司法救济权 7、个人在征信活动中享有以下权利ABCD。 A、知情权 B、异议权 C、纠错权 D、司法救济权 8、个人在征信活动中的义务有BCD 。 A、及时报送自身收入情况; B、关心自己信用记录; C、提出异议申请; D、提供正确的个人基本信息 9、征信法规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合法采集数据;二是合法使用、提供数据;三是限制数据保存和使用时限;四是保证数据质量;五是征信公司必须采取必要手段,保证数据安全;六是违规处罚,即对征信机构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适当处罚;七是掌握数据的机构必须执行公开透明的原则. 10、征信法规是规范征信活动主体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权利关系) 信用报告使用 1、别人要查看您的信用报告的条件是C。 A、金融机构同意B、地方政府批准 C、经过本人书面授权D、不需要 2、协调对信用报告中错误信息更正的部门是C . A、地方政府B、消费者协会C、征信机构 D、工商管理部门 3、晚还几天利息,会记入个人信用报告吗? A A、会B、不会C、不同银行处理方式不同 D、不同地区处理方式不同 4、个人信用报告涉及的住址、工作单位等发生变动后没有让银行及时更新造成基本信息展示与实际不符,应采取何措施。 A A、您需要及时与经办银行联系,更新您个人的基本信息

广州市2013年公职人员学法考试题库

是非题:共10题,每题2分1.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2.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可以适时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3.律师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法律援助申请,可以适当向当事人酌情收取费用。()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4.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5.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其辖区范围内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报告,对在建的违法建设应当予以劝阻。()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6.法律援助机构在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应当采用轮值方式。()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7.农民个人和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自己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8.法律援助业务经费由司法行政部门财务机构代为管理。()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9.市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10.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多选题:共5题,每题4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正确答案是:(A,B,C) A 集会 B 文化娱乐 C 社会实践 D 游行 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组织实施强制拆除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进行()。正确答案是:(A,D) A 公告 B 制作执法笔录 C 录音录像 D 催告 3.食品安全标准包括:()正确答案是:(A,B,C,D) A 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最完整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 1.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信用体系的建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财经工作人员()。 A.坚持原则 2.关于工商行政监督职业道德规范,在“财经专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讲课谈到了()以外的三项。D.对同行的责任 3在()关系里面,实际上医生相对处在比较优势的地位。D.医患 4.基础研究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以全社会所共享的方式公开,是()。 B.知识创新 5.为一个产品开拓了新的使用领域,称为()。C.市场需求驱动创新 6.在“创新的概念及理论”的讲课中提到,技术创新包括()。 C.技术的发明过程和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过程 7.()认为的师生关系:以闻到先后和术业水平为标准,师不必贤于弟子。 D.韩愈 8.1945年原子弹爆炸以后,()非常后悔当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要求美国政府加紧研制原子弹。他觉得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犯了重大的错误。D.爱因斯坦 9.现代科学发源于(),标志性的起点就是形成了所谓的无形学院,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皇家学院。 B.英国 10.汉字照排系统的技术难点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解决()问题。 D.汉字大容量字模库的存取

11.当年,北大项目组将一路激光扫描改成了()路激光同时扫描,将文字输出速度一举提高到每秒60个,基本达到实用标准。B.四 12.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如果中国不对()进行保护,那么别的国家又凭什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呢? D.专利 13.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日本文化中逐渐形成了()的精神。 C.追求卓越、崇尚创新 14.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推动(),为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A.教育创新 15.田中的团队是()的手段解决了大分子量的测定问题。 D.利用激光使用甘油和钴60的液体 16.2011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288万人,居世界第()位。A.一 17.2010年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已超过()。A.55% 18.医务工作者要通过主动的努力去增进病人的()。D.福利 19.()认为,一种出自义务的行为自身就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不论其行为的结果如何。B.义务论 20.()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对于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带来的一个制约。C.职业道德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专业工程师团体在制定技术章程的同时引入了()章程。C.伦理 22.()印刷厂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使用华光Ⅲ型系统,对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商业化应用贡献颇大。 C.《经济日报》 23.日本岛津制作所是做()的。A.科学仪器设备 24.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重要的是(),要的是产品。 B.技术专利 25.我国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2013广东公务员申论三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东公务员申论三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给定材料: 材料1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阶层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等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为应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中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运用社会管理新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是对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 材料2 “如今,社区便民服务站真方便,原来办个残疾证要跑很多趟,去很多地方,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现在只需到家门口的社区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回家等着领取证件了。”离开莲湖区红光社区便民服务站,残疾人马师傅满脸喜悦。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莲湖区建立以区政务中心为主导、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一般事项出门不到15分钟就能办理。 材料3 “城管来了!”北京市万寿路附近,几个正在路边卖大白菜的菜农开车就逃。“别跑,不扣车。”城管执法人员忙上前递上一张“导卖卡”,卡上写着:为了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方便居民购买白菜,城管部门已与六建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请您到社区定点销售。随后,3名菜农被引导进入六建社区内。这是海淀

普法考试2013年题库

一、民主法治理念部分 (一)判断题 1、民主法治理念作为价值观念,是文化传统的反映。(×)p9 2、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p6 3、民主观念源于古希腊的历史表明,民主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p2-3 4、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p10 5、古希腊时期的民主观念代表了人类民主观念的顶峰。(×)p3 6、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的统治。(√)p2 7、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p3 8、法治的精髓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依法办事。(√)p7 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民主大业是不能从外面(国)引进的。(√)P4 10、在专制政治下,行使公共权力的少数人中有终极统治者。(√)P7 (二)单选题 1、民主观念最早起源于(C )。 P2 A.中国西周时期 B.中国先秦时期 C.古希腊时期 D.近代西欧时期 2、把民主及其实现问题导入法律的轨道的是( D )。 P3 A.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 B.宗教改革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近代启蒙思想家 3、民主既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这一观点是(C )。 P2 A.形而上学观点 B.资产阶级观点 C.马克思主义观点 D.自由主义观点 4、(C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P8 A.实现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C.人民当家作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对法治的核心正确理解的是(B )。 P7 A.禁奸止暴 B.权力制约 C.推行法律秩序 D.促进经济效率 6、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 D )。 P5 A.法治统一 B.执法为民 C.以人为本 D.公平正义

7、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P6-7 A.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重要体现 B.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社会都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C.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没有权力制约,法治国家无从谈起 D. 职权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8、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民主政府,公共权力大都是( A )。 P7 A.由少数人直接行使的 B.由少数人间接行使的 C.由多数人直接行使的 D.由多数人间接行使的 9、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这要求每个公民能够(B )。 P5 A.执掌公共权力 B.平等地参与政治过程 C.行使公共权力 D.拥有公共权力 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 )的一项基本原则。 P6 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 (三)多选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 ABC )的人民民主。 P1 A.更加广泛 B.更加充分 C.更加健全 D.更加迅速 2、民主是法治的深厚基础,这是因为( AB )。 P4-5 A.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价值基础 B.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效能 C.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程序 D.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手段 3、法治是民主政治可靠保障,这是因为( ABCD )。 P5-7 A.法治为民主政治提供规则 B.法治为民主政治确立前提 C.法治为民主提供权力制约机制 D.法治为民主建立责任机制 4、以下符合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观的论断有( ABC )。P9 A.民主法治是具体的 B.民主法治是历史的 C.民主法治是相对的 D.民主法治是超阶级超历史的 5、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P9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分配公平 D.结果公平 6、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流产的原因是( ABC )。 P3 A.经济变革尚未启动 B.政治变革尚未启动

2013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完全版+答案解析题库(13)

2013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完全版+答案解析题库(13) 一、单选题: 1、工程量清单为投标者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由( )编制。 A.工程标底审查机构 B.招标人 C.投标人 D.招投标管理部门 标准答案:b 解析:工程量清单是由招标人编制,将要求投标人完成的工程项目及其相应工程实体数量全部列出,为投标人提供拟建工程的基本内容、实体数量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信息。工程量清单使所有参加投标的投标人均是在拟完成相同的工程项目、相同的工程实体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一个投标人所掌握的信息和受到的待遇是客观、公正和公平的。 2、下列关于工程量清单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程量清单是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 B.工程量清单是进行工程索赔的依据 C.工程量清单是办理竣工决算的依据 D.工程量清单是建设工程计价的依据 标准答案:c 解析:工程量清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招标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而竣工决算是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反映工程建设经济效果的文件。工程量清单是建设工程计价的依据。工程量清单是工程付款和结算的依据。工程量清单是调整工程量、进行工程索赔的依据。 3、在工程量清单包含的内容中,( )是工程量清单的核心。 A.零星工作项目表 B.其他项目清单 C.措施项目清单 D.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标准答案:d 解析:工程量清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三部分,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量清单的核心。

4、投标人如果认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有遗漏,须通过( )的方式由清单编制人作统一的修改更正。 A.通知 B.质疑 C.询问 D.请求 标准答案:b 解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为不可调整的闭口清单,投标人对投标文件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必须逐一计价,对清单所列内容不允许作任何更改变动。投标人如果认为清单内容有不妥或遗漏,只能通过质疑的方式由清单编制人作统一的修改更正。 5、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不包括( )。 A.项目编码 B.计量单位 C.工程数量 D.计算规则 标准答案:d 解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等四项内容。 6、零星工作项目中的机械计量可以按照机械消耗总量的( )取值。A.0.5% B.1% C.1.5% D.2% 标准答案:b 解析:零星工作项目中的工、料、机计量,要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以及工程项目设计的成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机械列项和计量,除了考虑人工因素外,还要参考各单位工程机械消耗的种类,可按机械消耗总量的1%取值。 7、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编码由( )位组成。 A.12 B,11

保密知识试题答案(2013)

保密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所属单位,日常工作中,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市场竞争、利益和信誉等,知悉人员范围 2.文字、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纸介质、光介质和电磁介质 3.保密工作负责人定密工作 4.3 ,左“内部资料注意保管” 5. 机要交通、机要通讯或派专人传递,普通邮政非涉密网络传递。上网存储、处理,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6. 分级管理,不得使用,拷贝;及时收回 7. QQ、泡泡、电子邮箱、办公、即时通信系统,信息系统 8. 拟稿人、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文字记录,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 息不上网 9. 有相应批准权的机关、单位,机关、单位,个人 10. 保守秘密,国家秘密内容,机关、单位的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及他人隐私。私自保存和处理。私自销毁涉密载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可另附答题纸) 1. 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中9种违规行为是什么? 答:(一)未按规定确定、标明或及时变更密级的; (二)违规复制、记录、存储、传递和提供秘密信息的; (三)擅自携带秘密信息出入公共场所或出国(境)的;

(四)违规将涉密信息系统或载体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五)在非专机、非专网上存储、处理或发布秘密信息的; (六)重大涉密项目、会议或活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 (七)违规向合作、交流、交易方提供秘密信息的; (八)履行职责不力,导致职责范围内保密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 (九)其他违反本规定行为的。 2. 油田公司实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保密重点单位管理制度,其中:(1)保密要害部门是指: 答: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较多国家秘密、油商密★★级以上秘密事项或涉及较多油商密★级秘密事项和重要工作秘密信息的油田公司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内设部门。 (2)保密要害部位是指: 答:指油田公司机关和各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储和保管较多涉密载体的专用、独立、固定场所。 (3)保密重点单位是指: 答:指集中产生、制作、存储、处理和管理秘密信息,涉密程度较高,秘密信息密集且泄露后将对油田公司整体利益、运营安全和竞争优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油田公司有关单位。 3. 油田公司实行涉密人员资格审查、分类管理制度,其中: (1)核心涉密人员是指: 答: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油商密★★★级秘密事项的岗位上的涉密人员。 (2)重要涉密人员是指: 答:指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油商密★★级及重要

全国2013年1月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以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为重点,具体措施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丰富工作内容、终生雇佣、培训和长期薪酬等,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称为 A.产业(工业)模式 B.投资模式 C.参与模式 D.高灵活性模式 2.工人加工零件这一任务可以分解成若干 A.工作 B.岗位 C.要素 D.活动 3.工作分析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准备阶段 B.收集信息阶段 C.分析阶段 D.运用阶段 4.在人员配置规划中,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的具体规划是 A.晋升规划 B.调配规划 C.招聘规划 D.退休解聘规划 5.德尔菲法又称为 A.头脑风暴法 B.专家评估法 C.经验判断法 D.兰德预测法 6.内部招募最常用的方法是 A.工作告示 B.竞聘上岗 C.员工推荐 D.电子招募 7.在做出录用决策时,当候选人的素质差不多时,应重点考察候选人的 A.核心技能和潜在工作能力 B.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C.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 D.协调能力和文字能力 8.系统误差一般与 A.测量操作者有关 B.测量工具有关 C.测量对象有关 D.测量环境有关 9.行为描述面试着重于 A.真实的工作事例 B.假定的工作事例 C.对工作压力的反应 D.未来工作的情境 10.收集员工绩效信息的方法不包括 ... A.观察法 B.工作记录法 C.关键事件法 D.德尔菲法 11.从实际应用来看,绩效考核的结果在人力资源各环节中应用最多的是 A.工资 B.绩效反馈 C.培训 D.晋升 12.工作结果对组织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或虽然不很重要但却是大量重复的活动,被称为 A.工作任务 B.工作要素 C.工作业绩 D.工作要项 13.事先确定员工在每一个绩效等级上所占的比例的考核方法是 A.图表评定法 B.交替排序法 C.强制分布法 D.行为锚定评价法 14.不同的考核者在不同的时间使用同一考核工具对同一对象所得出的考核结果若没有明显的差异,则此绩效考核系统具有 A.较高的信度 B.较高的效度 C.完备性 D.可接受性 15.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称为 A.环形评价 B.360度反馈评价 C.立体评价 D.交替评价

2013年计算机应用考题题库及答案(经典)

2012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精髓汇集 一、单选题 201. 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是 _________。 答案:D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上面三项都是 202. 网络安全方案,除增强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该考虑_________。 答案:D A、用户的方便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D、以上三项都是 203. 网络安全是分布网络环境中对提供安全保护。 答案:D A、信息载体 B、信息的处理、传输 C、信息的存储、访问 D、上面三项都是 204. 网络道德的特点是_________。 答案:D A、自主性 B、多元性 C、开放性 D、以上皆是 205. 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测度主要有_________。 答案:D A、抗毁性 B、生存期 C、有效性 D、以上皆是 206. 网络隐私权包括的范围_________。 答案:D A、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 B、网络个人生活的保护 C、网络个人领域的保护 D、以上皆是 207. 络隐私权的内涵包括_________。 答案:D A、网络隐私有不被他人了解的权利

B、自己的信息由自己控制 C、个人数据如有错误,拥有悠的权利 D、以上皆是 208. 网上共享的资源有_________。 答案:A A、硬件软件数据 B、软件数据信道 C、通信子网资源子网信道 D、硬件软件文件 209. 网站向名提供信息服务,网络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因此,分别称它们为:_________。 答案:B A、ICP/IP B、ICP/ISP C、ISP/IP D、UDP/TCP 210. 微处理机芯片的位数即指_________。 答案:B A、速度 B、字长 C、主频 D、周期 211. 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了_________。 答案:B A、CPU和RAM B、控制器和运算器 C、控制器和RAM D、运算器和I/O接口 212. 微型计算机的主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它是指_________。 答案:B A、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慢 B、微处理时钟工作频率 C、基本指令操作次数 D、单位时间的存取数量 213. 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有_________。 答案:B A、仅串行方式 B、串行方式或并行方式 C、连接方式 D、仅并行方式 214. 微型计算机中的"奔3"(PIII)或"奔4"(PIV)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A

2013 评标专家考核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 1、专家在下列哪个系统完成推荐组长的工作()答案:A 正确答案:A A、评委签到系统 B、电子开评标系统 C、交易系统 D、电子资审系统 2、当专家指纹认无法识别不能通过评标区第一道门禁的身份验证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答案:D 正确答案:D A、办理临时CA卡进入评标区 B、由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带入评标区 C、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评标区 D、前往专家部重新录入指纹或开具证明 3、签到系统里所列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推荐评委组长②评委签到操作③录入专家劳务费④专家对劳务费进行签章确认⑤确认评标结束答案: C 正确答案:C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4、当专家进入评标室后发现忘记携带固定CA卡,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答案:B 正确答案:B A、借用其他专家CA卡 B、应告知中心的工作人员并在其带领下重新办理CA卡,费用自理 C、联系系统运营部作技术处理不使用CA卡 D、由招标人为专家代办临时CA卡 5、评标结束,专家在《评标专家劳务费确认表》确认金额后,招标人应通过()方式支付劳务费。答案:C 正确答案:C A、现金 B、支票 C、银行转账 D、交易中心代付 6、新的电子评标系统中,在投标文件机器码环节,当出现不同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对应的机器特征码相同时,按照《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评标委员会集体表决后认定,作()处理,并提请招标投标监管部门依法做出处罚。答案:B 正确答案:B A、异常投标 B、串通投标 C、违规投标 D、无效投标 7、评标专家必须凭指纹进入评标区,其指纹采集在()办理。答案:B 正确答案:B A、开评标区管理部 B、评标专家管理部

2013继续教育题库(职业道德和创新)

2013年继续教育-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建设 判断题 核心问题是使技术创新实现商业化应用,创造新的价值。正确 日本在70年代末便开始展开汉字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错误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成功,创新过程完成。错误 2011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比2010年增长10%。错误 医德规范和理论的具体化,是衡量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最高标准。正确 导致经济增长的并非单纯的技术发明。正确 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正确 核心技术一定要获得保护,否则不可能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正确 科研是向未知挑战的过程,要宽容失败,把失败变成财富。正确 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错误 道德是跟人类文明相伴随而发生、发展的一个范畴。正确 自主就是让具有理性的个体在自由知情的情况下做决定。正确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不必通过职业道德这个建设来提升。错误 工程师不必体面地、负责地、有道德地以及合法地从事专业活动。错误 激光技术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取得突破的。正确 统计信息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不需要保密。错误 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是一个概念。错误 非线性创新模式强调基础研究。错误 英国蒙纳公司研制的西文激光照排系统于1980年投产。错误 自主创新的概念中不包括合作创新。错误 爱迪生在纪念普兰克60寿辰的生日晚会上曾经讲过,在科学的殿堂里面有三种人。错误 英国蒙纳公司不曾研制中文激光照排系统。错误 信息情报对于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是很大。错误 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国内部门间项目协调较好。错误 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有所作为与用户支持无关。错误 如果一个团队中都是领军人才,这个团队一定很强大。错误 获得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出身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错误 中国天然铀资源供应充足,可以支撑大量核电站的运行。错误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其实是从现代社会才开始有的。错误 加强医德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但它跟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是没有关系的。错误 承接审计业务可以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来招揽业务。错误 非线性创新模式强调基础研究。错误 自主创新的概念中不包括合作创新。错误 集成创新就是将现有技术集合在一起,就是单纯的模仿。错误 教育工作者主体是学生。错误 因为科技活动具有确定性,经常出现一些风险评估。错误

2013省技能大赛公开题库

2013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旅游类项目 餐饮试题公开题库 一、填空题 1.中餐厅是向国内外客人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和展示饭店服务水准的主要场所。 2.餐厅服务员为客人撤换烟灰缸时,常见的方法有“以一换一法”和“以二换一 法”两种方法。 3.餐巾,又称口布。是客人用餐时的保洁方巾。 4.中餐宴会选用杯花时,摆放要注意卫生,并将观赏面朝向客人的座位。 5.许多餐厅的点菜工作是由餐厅的领班或高级服务员来担任的。 6.宴会预订的联络方式有多种,面谈预订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将所有细节、 特别要求等安排好。 7.开酒器分为两大类:一是专门用于开启葡萄酒,叫酒钻;另一种是专门用 于开启啤酒的扳手,也叫酒启子。 8.托盘按照承载物品的轻重可以分为轻托和重托。轻托由于托盘的位置在皮带 上方一点,又称为“胸前托”或“腰托”。 9.在餐具消毒方法中若采用“84”消毒液消毒法消毒餐具、瓜果、蔬菜等,应放 在配置浓度为1:200的药液中浸泡5分钟。 10.座次卡是饭店根据总体形象而设计的精美卡片,上面注明客人的名字。 11.宴会部要建立宴会档案将举办过的宴会资料,尤其是对那些每年固定举办宴 会的单位的情况详加记录。 12.挂账是客人结账方式中的一种。挂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住店客人,另 一种是协议单位。 13.西餐瓷器餐具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一般瓷、强化瓷和骨瓷。 14.客前烹制是一种能渲染气氛,体现水准、促进销售的西式服务方式。 15.因西餐是分食制,每位客人所点的菜都可能不同,所以应用座位示意图记录 每位宾客所点的菜肴。 16.客房送餐部主要为客人提供欧陆式、英式、美式和零点式早餐。 17.客房送餐服务是饭店为方便客人,增加收入,体现饭店服务水准而提供的服 务项目。 18.餐后酒指的是用餐之后,用来助消化的酒水。最常见的餐后酒是利口酒。 19.法国餐厅装饰豪华高雅,以欧洲宫殿式为特色,餐具常采用高质量的瓷器和 银器,酒具常采用水晶杯。 20.大陆式服务通常用美式服务上开胃头盘和色拉,用俄式服务上汤、用法式服 务上主菜或甜食。 21.俄式服务的方法是分发餐盘、运送菜肴、分发菜肴。 22.客房送餐服务的内容包括饮料服务、食品服务、其他服务。 23.正式一些的西餐宴会,一向被视为交际场合。所以,在排列位次时,要遵守 交叉排列的原则。 24.西餐宴会摆放鱼叉时,鱼叉柄距离桌面5厘米,叉头向上突出. 25.酒是一种用粮食、果品等含糖类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有刺激性的饮料,其含 有乙醇。

2013年4月公共政策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2013年4月 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97 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 A.《诗经》 B.《礼记》 C.《尚书·周书》88 D.《春秋》 3.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 A.福特基金会 B.兰德公司 C.胡佛研究所 D.美国企业研究所 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A.信息传播 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 D.政策环境 5.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202 D.精英理论 6.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206 C.绝对多数规则 D.需求显示法则 7.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 A.政策移植 B.政策论证 1

C.政策方案评估 D.确定政策目标278 8.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 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287 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9.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府292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公众 10.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309 D.政策采纳 11.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 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12.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评估 13.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的提出者是 A.埃德文·阿曼达等人 B.萨巴迪尔等人 C.亚瑟·施莱辛格 D.查尔斯·琼斯 14.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 A.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403 B.亚系统外部的变化和政策学习 C.政策倡议联盟间的互动和政策学习 D.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和政策学习 15.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渐进调适原则 B.追踪反馈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及时评估原则 16.公共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 A.政策合并 B.政策缩减 C.政策替代 D.政策废止420 17.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 A.理论创新 B.政策研究 2

2013国际金融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 单选题 1、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 A) A、国际储备增加了100亿美元 B、国际储备减少了100亿美元 C、认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 D、无法判断 ?2、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D ) A、外汇储备减少或官方短期债务增加 B、外汇储备增加或官方短期债务增加 C、外汇储备增加或官方短期债权减少 D、外汇储备减少或官方短期债权增加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人为项目是:(D ) A、经常项目 B、资本和金融项目 C、综合项目 D、错误与遗漏项目 4、按照国际收支的货币论,一国基础货币的来源是:(B) A、央行的国内信贷 B、央行的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之和 C、央行的外汇储备 D、央行的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之差 5、一般而言,由(D)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是长期而持久的。 A、经济周期更迭 B、货币价值变动 C、预期目标改变 D、经济结构滞后 6、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来分析国际收支的方法是:(B) A、弹性分析法 B、吸收分析法 C、货币分析法 D、结构分析法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不包括:(B) A、货物 B、直接投资 C、服务 D、经常性转移 8、以下国际收支局部差额中,哪一种是指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项目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的差额:(C) A、贸易收支差额 B、官方结算差额 C、基本差额 D、综合差额 9、米德冲突指:(B) A、国际收支顺差和保持固定汇率的冲突 B、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 C、本国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冲突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冲突 10、当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政策搭配:(D)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多选题 1、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BD)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 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有:(ABCD) A、经常项目 B、资本和金融项目 C、储备资产 D、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政策调节主要包括:(ABCD) A、财政政策 B、外汇政策 C、外贸政策 D、融资政策 4、支出变动型政策主要包括:(AB)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外汇政策 D、融资政策 ?5、支出转换政策主要包括:(AB) A、外汇政策 B、外贸政策 C、货币政策 D、融资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