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2)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2)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章、测体温(口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体温表破损
预防:
① 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② 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③ 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有人看管。
处理:
① 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黏膜完好程度。
② 立即报告护士长。
③ 嘱患者漱口、吐出。
④ 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第二章、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窒息
预防:
① 意识不清者禁漱口,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只用1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
② 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
③ 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
处理:
① 呼救报告医生。
② 取出异物(用手,血管钳,吸引器等 )。
③ 给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拍背。开放气道,给氧,必要时人工呼吸。
2)黏膜损伤
预防:
① 夹棉球方法正确,不能用钳子直接接触黏膜.
② 擦洗动作轻柔。
处理:
① 损伤黏膜处出血者立即止血。
② 保护受损黏膜(用西瓜霜等)。
第三章、保护用具使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床栏致伤及床栏损坏
预防:
① 护士每班检查床档功能。
② 患者肢体与床档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③ 教会照顾者正确使用床档,确保安全。
处理:
① 报告护士长、医师。
② 按医嘱对患者碰伤肢体进行检查,必要时拍片,明确诊断。
③ 立即报修。
2) 约束带致伤及肢体淤血
预防:
① 注意约束松紧。
② 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③ 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处理:
① 报告护士长、医师。
② 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
③ 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第四章、清洁灌肠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肠道痉挛或出血
预防:
① 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温度适当(39~41℃)。
②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关注病人主诉。
③ 肛管插入轻柔,插入7~10cm,勿插入过深。
处理:
① 及时报告医生。
② 如发生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 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
③ 遵医嘱给予治疗药物。
2)腹压升高
预防:
①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 转移患者注意力。
③ 注意灌肠液流入速度(一般流速1000ml/分钟,需10~16分钟)。
处理:
① 灌肠中途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深呼吸及放松腹部肌肉。
② 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
3)损伤肠黏膜

防:
① 掌握好灌肠溶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
② 动作要轻柔,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
处理:
① 立即停止灌肠。
② 保护受损黏膜。
第五章、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感染
预防:
① 实施导尿术时严格无菌操作。
② 鼓励患者多饮水,自然冲洗尿路。
③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 避免误入阴道。
⑤ 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 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 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
③ 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 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 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 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 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1000ml。
② 适当补充能量。
③ 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 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 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 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 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 保护受损黏膜。
③ 做好会阴护理。
第六章、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局部硬块、局部感染
预防:
① 加强无菌操作。
② 粉剂的药物要充分溶解。
③ 更换注射部位。
处理:
① 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患处。
② 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③ 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出血、断针
预防:
① 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
② 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
处理:
① 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签压迫局部2~3min,一般可止血。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② 发生断针时,使患者保持安静,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用止血钳拔出断针。
3)周围神经损伤
预防:
① 注射时选位正确。
② 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
① 一旦发生应行微波照射理疗等处理。
② 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的药物。
4)晕厥
预防:
① 避免空腹注射。
处理:
① 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吸氧。
② 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③ 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5)过敏反应
预防:
① 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② 注射后观察30分钟。
③ 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
处理:
① 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1)一般过敏反应
① 安抚患者,取合适体位。
 

② 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2)过敏性休克
① 应立即停药,将病人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② 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lml。
③ 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并通知麻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④ 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
第七章、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疼痛
预防:
① 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② 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作皮下注射。
③ 根据注射药物剂量,选择合适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做到“二快一慢”。
处理:
① 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2) 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血肿,硬结)
预防:
① 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制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② 注意进针技巧,注射技巧。
处理:
① 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亦可用中药金黄散加醋外敷。
第八章、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静脉炎
预防:
① 加强对患者穿刺点皮肤的评估。
② 要选择弹性好、且回流通畅的血管。
③ 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④ 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调慢滴数,每次输完后充分冲管。
处理:
① 拔针后给予冷热敷。一般冷敷用于非缩血管药物所致的外渗。热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所致外渗。
② 常用的湿敷药物有50%硫酸镁、中药金黄散加醋等局部外敷。
2)肺水肿
预防:
① 必须计算每段时间内患者的输液滴数,避免忽快忽慢。
② 经常巡视有无不适,并严密观察患者输液情况。
处理:
① 停止输液。
② 使患者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③ 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严重者必要时呼吸机机械通气。
3)渗漏
预防:
① 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② 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③ 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处理:
① 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② 假如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渗出溶液刺激性强时,要及时做好局部损伤、坏死的预防护理。
4)空气栓塞
预防:
① 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处理:
① 给氧。
② 嘱患者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第九章、浅

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静脉炎
预防:
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肢体。
⑤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处理:
① 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 在肿胀部位用50%硫酸镁或土豆片等湿敷20min/次,4次/d。
2) 液体渗漏
预防:
① 妥善固定导管。
② 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 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 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
① 对液体外渗者,予50%硫酸镁、土豆片等湿敷。
3)皮下血肿
预防:
①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
① 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l~2次。
4) 导管堵塞
预防:
① 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 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 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
① 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血栓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① 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ml针管抽取0.1% 肝素盐水2ml, 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
② 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 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处理:
① 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② 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减轻。
③ 避免碰撞伤肢。
④ 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
⑤ 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
6) 导管脱出
预防:
① 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

有一定的余地。
② 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
③ 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
④ 神志不清者,应使用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处理:
① 局部按压至不出血。
第十章、PICC置管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① 24或48小时后常规热敷一周,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注意避开贴膜处。嘱患者放松并配合握拳、松拳活动。
处理:
① 配合水胶体敷料外敷。
② 遵医嘱予以芬必得等药物。
2) 感染
预防:
① 加强手部卫生,皮肤的消毒。
② 输液接头的维护,导管部位的护理。
处理:
① 局部用抗生素软膏(百多邦等)小纱布覆盖。
② 有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应拔管,同时遵医嘱对症处理。
3) 导管堵塞
预防:
① 正确冲管,正压封管;重力静脉滴注不能代替冲管。
② 不能在置有导管的上部使用袖带或止血带。
处理:
① 去除肝素帽,接上三通;回抽空注射器5~6ml。
② 打开连接尿激酶侧通,通过负压使尿激酶进入导管;2O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4) 导管滑脱、断裂
预防:
① 绝对不允许高压暴力冲管。
② 选择正确的穿刺点位置。
③ 正确固定导管。
处理:
① 如有滑脱,让患者卧床,拍片,请介入科从下腔静脉抓捕器取出导管。
② 拔管过程中有滑脱,立即扎止血带,请医生静脉切开取导管。
5) 穿刺处周围皮肤过敏
预防:
① 保持穿刺点的干燥。
② 选用透明的敷料,方便观察穿刺点。
③ 胶布不能贴在导管上。
处理:
① 使用皮肤保护剂,起到一个隔离的作用。
② 遵医嘱予以抗过敏的药物。
第十一章、静脉输血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AHTR)
预防:
① 只要仔细检查相容性试验结果,确认血液成分和受血者无误,AHTR是可以避免的。
处理:
① 若怀疑AHTR,输血必须立刻停止,立即开始支持治疗。
2) 发热反应
预防:
① 当采用一定方法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使残留白细胞少于5×108时可预防大多数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
② 必须严格、准确地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ABO正、反定型,RhD定型,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检,以确保配合性输血。血液发放、输注必须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杜绝一切人为差错。
处理:
① 立即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② 抢救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包括抗休克治疗,改善肾血流,减轻肾缺血和利尿以防治肾衰竭,防治DIC, 必要时可考虑换血治疗。
3) 过敏

反应
预防:
① 既往有输血过敏史患者,可在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物以预防和和减轻过敏反应。
处理:
① 应停止输血或输注血制品。
② 需要时使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素, 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使用氢化可的松。
③ 必要时插管、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通畅。
4) 循环超负荷
预防:
① 对于慢性贫血、婴幼儿、老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② 一般应输红细胞,不应输全血以防止血容量增大。
处理:
① 立即停止输血和输液。
② 让患者取半坐位,给氧。
③ 利尿,强心,必要时可放血以迅速降低血容量。
5)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1) 低体温
预防:
① 大量输血前,在室温下将库血放置片刻,使其自然升温,20度左右为宜。
处理:
① 加温输血肢体,注意给输血肢体保暖。
② 保持室温恒定26~28℃,随时观察病人皮肤颜色。
(2) 出血倾向
预防:
① 大量输血前,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病情,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② 做好交叉配血,配血前后都需密切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肺部罗音、颈静脉充盈情况。
处理:
① 及时查PLT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3P试验、FDP、D-二聚体等以助诊断,分析原因。
② 每输入1500ml库存血应给500ml新鲜血,应给予钾剂。
(3)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枸橼酸钠中毒
预防:
① 大量输血,监测血电解质,ph值。
② 注意观察有无枸橼酸钠引起的低钙情况。
处理:
① 应给予钙剂,防高血钾。
② 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给予5%碳酸氢钠纠治。
第十二章、鼻饲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预防:
① 注射器抽出胃液法。
② 置胃管末端于水中,观察水下气泡。
③ 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20~3Oml气体,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④ 患者取30~45度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或者采取持续输入。
处理:
① 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必要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帮助清除误吸物。
② 调整鼻饲的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
③ 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
2)鼻饲管堵塞
预防:
① 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② 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输入,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③ 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Oml冲洗管道。
处理:
① 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灌注器

或针筒抽吸,排除堵塞。
② 报告医师,给予重新置管。
③ 立即更换鼻饲管。
3)胃管脱出
预防:
① 放置胃管后,嘱患者及照顾者注意胃管勿拔除。
② 妥善固定胃管,在出鼻孔处贴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
③ 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
处理:
① 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
② 按医嘱重新置胃管。
③ 重新置胃管后,加强看护。
第十三章、吸痰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气道粘膜损伤
预防:
① 动作应轻柔,应避免反复插入,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
② 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
③ 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处理:
① 吸痰前,吸痰管必须用生理盐水浸湿润滑。
② 负压勿过高,吸痰停留时间勿长。
2) 加重缺氧
预防:
① 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② 严重缺氧患者慎用?口鼻吸痰。
③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间不超过l5s并持续吸氧。
处理:
① 停止吸痰。
② 给予高浓度吸氧,观察氧饱和度。
③ 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
第十四章、鼻导管吸氧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氧中毒
预防:
① 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② 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
处理:
① 选择机械通气。
② 密切注意观察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
③ 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做血气分析。
2)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
① 吸氧应通过加用无菌蒸留水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
② 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③ 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关错开关, 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组织。
处理:
① 报告医师。
② 及时安装湿化氧气装置。
③ 执行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湿化气道。
第十五章、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胃膨胀和返流
预防:
① 避免过大的通气量和过快的通气速度使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胀气。
② 应注意检查和调整头部及气道位置,观察胸部的起伏,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未清除胃内容物时,要行慢的通气方式。
③ 如果胃部胀满,患者侧卧,然后挤,勿压腹部,同时清理呼吸道。
处理:
① 有返流发生,复苏者要使患者侧卧,从嘴里向外擦拭干净胃内容物,然后继续仰卧行CPR 。
2) 肋骨、胸骨骨折
预防:

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
② 按压力度掌握正确。
处理:
① 待心肺复苏后摄片,诊断是否有骨折。
② 平卧或包扎固定处理。
第十六章、微量泵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微量泵报警
预防:
① 熟悉微量泵的性能及操作程序,掌握不同用药剂量及速度换算。
② 规范操作程序,连接微量泵前常规推注少量希肝素盐水,保证管路通畅。
③ 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床边交班。
④ 确保电源连接紧密,注射器正确卡入微量泵卡槽内,查看延长管有无打折、脱落。
处理:
① 保证机器没有故障,正常运转。
② 保证电源没有故障。
③ 保证管路通畅,延长管无打折、脱落、无气泡。
④ 确保穿刺针处无回血凝固。
2) 血液回流
预防:
① 加强巡视,发现回血及时处理。
② 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微量泵使用完毕后,使用肝素液正压封管。
③ 将微量泵置于高于静脉穿刺肢体10~20cm左右,防止血液回流。
处理:
① 可用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将回血回输。如回血已发生堵管,切勿用力推注,以免血栓进入静脉,可去掉肝素帽,消毒后接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吸出血栓,如无效,则拔管重新穿刺。
3) 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
预防:
① 正确选择静脉,不宜与其他输液药物共用一条静脉,以免受输液速度、压力等影响微量泵的持续泵入速度和量,降低用药物效果或输入过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条件者选用浅静脉留置针,确保药物泵入。
② 危重症病人采用深静脉置管,防止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
处理:
① 合理使用静脉,及时更换静脉。
② 确保无外渗的情况下,可在穿刺部位上方5~8cm处局部热敷以缓解疼痛。
第十七章、胰岛素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低血糖反应
轻度: 能够自我治疗、感觉饥饿、乏力、出汗、颤抖、心悸 。
中度: 可能需要外界帮助、头痛、注意力下降、情绪变化。
重度: 不能够自我治疗,意识障碍或昏迷。
预防:
① 告知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
② 指导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案,使患者自觉或在家属督促下正确、及时、准确进行胰岛素注射并准时进餐。
③ 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每餐进食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
④ 预防夜间低血糖:加强巡视,监测血糖、睡前加餐、减少夜间胰岛素剂量、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改变胰岛素类型。
处理:
① 对轻、中度及意识清楚者:给予口服15~2O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或 6~7颗糖,或含

糖饮料等)。
② 对重度患者或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液2Oml静推,或根据病情正确处理。
③ 低血糖已纠正: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调整用药,可监测动态血糖,注意低血糖症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生命体征,建议患者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避免低血糖再次发生,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儿童或老年患者的家属要进行相关培训。
④ 低血糖未纠正:静脉注射5%或者10%的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注意长效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小时。
2) 抗体反应、过敏反应
预防:
① 提倡选用高纯度人胰岛素。
处理:
① 注射胰岛素后出现皮肤荨麻疹、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 甚至过敏性休克,一但出现按抗过敏治疗。
3) 局部反应(皮下脂肪萎缩、皮下硬结形成)
预防:
① 提倡选用高纯度人胰岛素及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处理:
① 更换注射部位,避免短时间内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要求二周内不可在同一部位注射)
4) 胰岛素水肿(体重增加)
轻度水肿,一般无须处理,这种水肿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即可逐步自行消退;严重水肿可用少量利尿剂。
5) 屈光不正(视物不清)
屈光不正原因:血糖下降速度过快,使晶状体和玻璃体内渗透压不平衡所致。表现为视物模糊,多见于初用胰岛素者。屈光不正者血糖稳定后症状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第十八章、造口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1) 造口狭窄
顶防:
① 对粘膜缺血、坏死、回缩、皮肤粘膜分离者术后应定时随访,每次换造口袋时扩张一次。
② 术后2周开始,每日用食指插入造口内扩张造口,上、下午各一次。
处理:
① 用充分润滑的手指仔细探查。
② 小指能通过者可采用手指扩张法:戴手套后小指涂石蜡油,轻轻插入造口内,插入深度为2~3cm,保留 5~lOmin, 每天一次。手指扩张时避免出血、疼痛,忌用锐器扩张。一般若能通过食指,后果都是良好的。
③ 饮食上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④ 造口狭窄合并肠梗阻时,应禁食后急诊就医。
⑤ 当小指无法通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 造口回缩
预防:
① 避免术后体重增长过快, 引起造口周围脂肪组织过多。
② 手术时外翻肠管长度避免过短。
③ 注意观察造口粘膜是否有缺血性坏死。
处理:
① 回肠造口回缩者可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以抬高造口基底部,使粘膜被抬高。
② 皮肤损伤者用皮肤保护膜、护肤粉、防漏膏,保护皮肤不受排泄物的剌激。

③ 结肠回缩者可选用灌洗的方法。
④ 过度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⑤ 必要时手指扩张,预防造口狭窄的发生。
3) 造口水肿
预防:
① 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② 造口袋底板内圈裁剪要合适,不可过小。
③ 使用腹带松紧适宜。
处理:
① 术后轻度水肿时注意卧床休息即可。
② 严重水肿用50%硫酸镁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湿敷,每日3次 , 改用两件式造口袋。
③ 术后早期,造口袋底板的内圈要稍大。
④ 腹带使用时不宜过紧,造口不能完全扎在腹带内。
⑤ 更换造口袋时常规检查支撑棒的情况。
⑥ 密切观察粘膜的颜色,避免缺血坏死。
4) 造口皮肤粘膜分离
预防:
① 避免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
② 注意观察造口粘膜的血运情况,如有缺血性坏死及时处理。
③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
④ 加强营养,糖尿病者注意控制好血糖。
⑤ 避免服用类固醇药物。
处理:
① 清洗伤口后评估伤口。
② 逐步去除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
③ 部分、浅层分离时,擦干创面后洒护肤粉,再涂防漏膏后贴造口袋。
④ 完全、深层分离时,用藻酸盐敷料充填伤口,再用防漏膏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贴造口袋。
⑤ 完全分离合并造口回缩者,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⑥ 避免腹内压增高。
⑦ 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监测血糖的变化。
⑧ 造口底板一般每2天更换一次,渗液多者需每天更换一次。
⑨ 皮肤粘膜分离处愈合后,指导定期手指扩张,预防造口狭窄。
5) 造口脱垂
预防:
① 避免腹部长期用力,造成腹内压过大。
② 增加营养,避免因消瘦使腹壁肌肉薄弱。
处理:
① 选择一件式造口袋,口袋的大小以能容纳脱垂的肠管为准。
② 底板内圈裁剪合适,其大小以突出肠管最大的直径为准。
③ 对结肠造口者, 排泄物排空时可用腹带或束裤加以支持固定。
④ 教会患者自行回纳脱垂的肠管,嘱患者戴手套,平卧放松,用生理盐水纱布盖在造口粘膜部位,顺势缓慢将造口推回腹腔内。
⑤ 横结肠、回肠造口脱垂者,可在脱垂回纳后用腹带固定,控制脱垂,但必须定时开放排便,避免引起不适,固定2小时左右,开放3Omin。
⑥ 避免剧烈活动。
⑦ 脱垂的粘膜有糜烂、坏死或脱垂伴旁疝时,应选择手术治疗。
⑧ 暂时性造口发生造口脱垂时,可采用手术方法恢复肠道的持续性。
6) 缺血坏死
预防:
① 注意观察造口粘膜及其周围皮肤的血运情况。
② 造口袋底板的内圈大小适当,不可过小。
处理:

将围绕造口的纱布拆除,检查肠管血运情况、坏死的深度和广度。
② 清除坏死组织。
③ 更换造口袋时在粘膜上洒护肤粉,促进坏死组织自溶清创。
④ 有腹膜炎症状者需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和造口重建。
⑤ 密切观察患者的转归,防止造口狭窄和造口回缩的发生。
7) 造口出血
预防:
① 更换造口袋时避免与粘膜的摩擦。
② 避免服用抗凝药物,及时治疗出血性疾病。
处理:
① 去除造口袋,纱布压迫止血。
② 出血量多时,用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纱布压迫或云南白药粉外敷后纱布压迫。
③ 活动性出血时,缝扎止血。
④ 粘膜摩擦出血时,护肤粉喷洒压迫出血。
⑤ 使用软质材料清洗。
⑥ 停用抗凝药,治疗出血性疾病。
8) 粪水性皮肤炎
预防:
① 底板内圈裁剪合适,直径以大出造口1~2cm为宜。
② 底板粘贴后保持体位10~15min后再活动。
③ 底板粘贴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7天。
④ 造口袋内的排泄物要及时处理,减少粪水对皮肤的接触。
处理:
① 更换造口袋时要彻底清洁造口周围的皮肤,待皮肤干后再贴造口袋,必要时可使用造口粉。
② 底板内圈裁剪合适,内圈过大时,可常规使用防漏膏,尤其是回肠造口者。
③ 对造口平坦但周围皮肤不平者,造口袋粘贴后应让患者保持体位不变10~15min,并用自己的手轻轻地按压在底板处,使其在体温的作用下与皮肤粘贴的更牢。







2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