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重点题[1]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重点题[1]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重点题[1]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重点题[1]

1.科学管理的五大原理

2.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的五大原理。

(5分)2010

答:泰罗科学管理的五大原理:

1、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进行明确的任务和指责分工;

2、为各项工作确定科学的方法

3、科学选择工人来完成新设计的工作;

4、对选用的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按照规定的方法开展工作;

5、鼓励合作,并进行物质刺激,以确保工人按照科学管理原理的要求履行职责。

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制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认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

2、必须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工人是指适合于他的工作而又有进取心的工人,而不是什么“超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用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采用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定。内容包括: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或标准,同时采用“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要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两者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变革”,互相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努力。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7、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

8、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

4.甘特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答:甘特对科学管理的贡献表现有:

1、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甘特图

2、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

3、主张管理者有责任教导工人,使之养成勤奋合作的习惯,增进工人与管理者的相互了解。

4、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而不要专图盈利,应以服务为最终目标。5.组织设计的内容

答: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

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

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

4、决策系统的设计;

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

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

7、控制系统的设计

8、组

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6.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企业组织

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答:(1)企业

战略。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

素。

(2)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

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

(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

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4)环境因素。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

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

影响。

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

理论

答:法约尔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

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

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

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

指挥;4、协调;5、控制。

7.试述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

8.人际关系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梅奥等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新

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人是复杂的人;

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员工士

气的主要因素;

③非正式组织影响着员工的行为;

④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调动积

极性。

9.简述组织结构设计中职能分析的

基本步骤。(5分)2009

答:是对企业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有功

能、应起作用、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的分析研究。是分析企业部门的具体

化,是职位办公室的前提和基础。

职能分析的基本步骤:

1明确企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2对确定下来的活动进行分解;

3明确分解后的活动单元的承担单元;

4明确各职能块之间的关系;

5为职能块确定适当的名称;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

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答:必须考虑的一些

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

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

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简述“日本式”

答:“日本式”现代管理的特点:

1、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晋升、年

功序列工资制。

2.、有经营管理专家全权经营企业

3、企业以质量管理为中心

4、重视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试述宝尔斯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理论

答:宝尔斯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理论,人

类行为分为4大类:

(1)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包括表

现出团结,消除紧张气氛和表现出同意;

(2)与任务相关的行为,包括给出建议、

提出观点和给出信息;

(3)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包括询问

信息、询问观点和询问建议;

(4)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包括表

现出不同意、制造紧张气氛和表现出分裂

和退出。

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

组成的团队。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

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

效的总和。

设计有新途径团队的步骤:

1准备工作:管理者应当确定出应完成的

任务及相应的工作目标。

2创造工作条件。管理者应为工作团队提

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组建团队。有三个步骤:一是形成边界,

阐明群体成员的资格条件;二是界定所期

望的行为,管理者要明确哪类成员将负责

哪类工作;三是使成员致力于完成自身的

任务。

4“在线”帮助。管理者要随时关注工作

的进展情况,帮助群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

困难。

10.三叶草组织及其优缺点

答:三叶草组织是指由三类经纬

分明的雇员群体所组成的组织,

每类群体有各自不同的雇用期限

和雇用条件。

第一片叶子是一小部分核心职

员;第二片叶子是同核心职员相

并列的组织中的第二小组:“边缘

合同职员”;第三片叶子由临时的

雇用的职员组成,在一些“三叶

草”组织中还有可能存在第四片

叶子,这片叶子就是顾客。

优点:较少的员工能够维持高水

平的产出,不存在繁琐的公事程

序和官僚机构,有快速适应市场

状况的应变能力。

缺点:多数员工对企业缺少忠诚

度,同时,公司绩效过分依赖少

数核心职员。

11.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

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

括:

(1)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把企业看成

一个开放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

模式。

(2)管理方式的选择,在人事管理方面

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3)领导方式的选择,不存在普遍适用

的领导方式,一切以企业的人物、个人和

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

系而定。

1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

13.简述正式组织的优缺点。

14.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答:1、正式组织是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

决定、命令、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

建立的组织。

①正式组织的特点是:正式

组织有明确的职权划分和

等级结构,是经过深思熟

虑、反复决策建立的。

②正式组织的优缺点:正式

组织的优点是,等级结构

明确,决策程序化,可预

期性强;缺点点是,筹集

成本往往较高,适应变化

能力较差。

2、非正式组织是根据个人的兴趣

爱好等自发建立的组织。

①非正式组织往往没有明确

的等级结构和职权划分,

又称非正式群体。

②非正式组织的优点是,成

员自主意识强,沟通良好,

员工在非正式组织中能得

到满足感。其缺点是可能

传播流言蜚语,鼓励消极

态度和形成角色冲突等。

关键在于对非正式组织的

引导和管理。

15.试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6.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答: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

序,这五个阶段是:

1、形成阶段。其特点是,群

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

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

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

范。

2、震荡阶段。在该阶段,往往会发生

群体内部冲突;

3、规范化阶段。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

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

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

的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

接受;

5、中止阶段。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

效率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17.群体与团队的区别。(5分)2003 答:1、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组合。

2、团队是指能够产生积极的协调作用、使团队的整体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之和的群体。

3、从以上意义上讲,团队是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群体的外延大于团体。

18.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

系。(5分)2003

答:1、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

2、个体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决心和能力;

3、群体动力可以理解为群体的所有成员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综合。

3、群体动力受个体力量的影响,但并不一定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它通常都要大于或小于个体力量的简单总和。

5、其原因就在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作用。

19.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5分)2004 答:1、例行问题指目标清楚,经常反复出现,相关信息完整并容易确定的问题,又称结构良好问题。

2、例外问题指偶尔发生的、新颖的、结构上下不甚分明的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又称结构不良问题。

20.事业部制的特点。(5分)2004 答:(1)按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事业部;

(2)事业部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设有相应的职能部门;

(3)事业部既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或者市场责任单位,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

(4)总公司最高管理层有人事、财

务、价格等控制监督权,利用利润等指标

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5)事业部经理根据总公司首席执

行官的指令进行工作,并同意领导事业部

的各项工作。

21.何谓群体凝聚力?(5分)2004

答: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愿意在群

体内工作并拒绝离开的吸引力。

2、表现在每一个成员的身上,就是

成员对群体的向往、关心、珍惜和重视,

是成员倾向于群体的向心力。

3、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取决于群体

在满足成员物质、精神需求方面的功能任

何。

22.狭义行为和广义行为(5分)2004

答:1、狭义的行为指人受其身心支配和

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能被观察

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广义的行为除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即

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23.简述从众行为。(5分)2006

答:1、从众行为指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

行保持一致性的行为。

2、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

力,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致。

3、个体都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

而不愿与众不同。如个体对某见

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看

法很不一致,就会感到有很大的

压力,驱使他与其他人一致。

24.指出弗伦奇和雷文提出的五种权

力来源。(5分)2006

答:弗伦奇和雷文指出五种权力来源或基

础:

(1)强制权。建立在下属的恐惧感上。

(2)奖赏权。一人(影响者)对另一人

(被影响者)因执行命令而可以被奖励的

权力。

(3)法定权。(正式职权)因领导者担

任某种职务而得到的权力。

(4)专长权。领导者具有某种专业知识

和特殊技能而赢得同事和下级的尊重和

服从,是在专业方面的权威。

(5)仿效权。因领导者具有好的思想品

质、作风、个人魅力等,受到同事和下级

的敬佩。

25.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

要含义。(5分)2008

答:领导是管理过程中的一项职能,是指

引导和影响团队成员致力于从事与任务

相关活动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

的重要含义:

1、领导涉及领导者以外的其他人——

员工或追随者。

2、领导涉及领导者本身和团队成员之

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

3、领导表现出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

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

4、由于领导具有较大的权力,并能对

下属施加影响,因此,作为一位真

正的领导者应当有正确的价值标

准,应当以身作则,应当为大众谋

利益。

26.简述领导者的特质。(5分)2009

答:领导者有六种特质不同于非领导者:

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

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

27.简述途径—目标理论

28.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4种领导方

式,说明指示型、支持型和成就

导向型领导方式的适用范围。(5

分)2003

29.试述途径—目标理论所划分的领

导方式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10

分)2007

答:(1)指示型。由领导者发布指示,下

属不参加决策。指示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

望他们做什么,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

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当员工能力较低,愿意接受命令式的领

导,并认为事务不属于他们的控制范围

时,已采用指示型的领导方式为好。对知

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示型的领

导可能被是为累赘多余。

(2)支持型。领导者对下属很友好,

更多地考虑考虑员工的要求。支持型领导

十分友善,并表现出对下属需求的关怀。

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

致了员工的高绩效和满意度。组织中的正

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

应该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示型行

为。

(3)参与型。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

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由员

工参与决策和管理。

(4)成就指向型。领导者为员工书里

挑战性的目标,并表示相信员工能够实现

这些目标。这种领导方式可以激励员工奋

发进取,有望使下属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

平。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导向型领导

将会提高下属的努力水平,从而达到高绩

效的预期。

30.简述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

基本观点。

31.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基本观

点。(5分)2003

答: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领导者的风格应适应其下属的“成

熟度”,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来选择正

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

2、成熟度是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

负责人的能力和意愿。

3、成熟度包括两项要素:工作成熟

度和心理成熟度。

4、工作成熟度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

技能。

5、心理成熟度是指一个人做某事时

的意愿和动机。

32.赫塞-布兰德领导模型认为,随着

下属由不成熟走向成熟,领导行

为也应当相应改变,请联系实际

谈谈在下属成熟度的不同阶段应

当采用的领导类型。(10分)2005

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认为,随着下属

由不成熟走向成熟,领导行为也应该相应

的改变,相应的领导类型是:命令型,说

服型,参与型,授权型。

1、命令型,即高工作、低关系,

它适用于低成熟度的下属,

同“下属成熟度的第一阶

段”相对应。在该阶段,下

属需要的到明确而具体的

指导。例如,对刚招聘来的

员工,领导者可以采取单向

沟通的方式,向下属人员明

确地规定任务,确定工作规

程,告诉他们在何时、何地、

以何种方法去做何种工作。

这时采取命令式的领导方

式并不是坏事。

2、说服型,即高工作、高关系,它适用于较

不成熟的下属,同“下属成熟度的第二个

阶段”相适应。在该阶段,高任务行为能

弥补下属能力的欠缺;高关系行为可使下

属在心理上“领会”领导者的意图。随着

下属成熟度有所提高,这时领导者以双向

沟通信息的方式给下属以直接指导,同时

也从心理上增加他们的意愿和热情,使下

属加强自我控制来完成任务。

3、参与型,即高关系、低工作,它适用于下

属比较成熟的情况,同“下属成熟度的第

三阶段”相对应。这类下属能胜任工作,

但却不乐意领导者对他有过多的指示和

约束。这时,领导者应通过双向沟通和悉

心倾听的方式,和下属相互交流信息,讨

论问题,支持下属,努力发挥他们所具有

的能力。

4、授权型,即低工作、低关系,它适用于高

度成熟的下属,同“下属成熟度的第四阶

段”相对应。在这样一种阶段,领导者不

需要做太多事情,因为下属既愿意又有能

力担负责任。例如高级科技人员,具有承

担工作责任的能力、愿望或自信心。这时,

领导者只起监督作用,赋予下属权力,让

他们自行解决何时、何处和怎样办的问

题。

33.简述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

34.简述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5分)

2005\2007

答: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包括:

(1)独裁型(集权型)领导,指决策权

基本集中在最高领导者的一种领导类型。

(2)民主型领导指除了少数重大问题由

领导者做出决策外,一般决策由下属做出

的一种领导类型。

(3)参与式领导是民主型领导的一种特

殊形式,其特点是把人际关系协调放在首

位,属于高关系、低工作。

(4)放任型领导指决策权基本授予下属,

领导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和激励职能的一

种领导类型。

35.正式信息沟通网络的类型有哪几

种?(5分)2007

答:正式信息沟通网络是指基于组织中的

正式沟通渠道所形成的沟通网络。有5种

形式:

(1)链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像链条似

地顺序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

(2)轮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沟通的中

心人物居中,其他成员通过这个中心人

物进行信息沟通。信息传递速度快,正

确性高,领导者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其

他成员的士气却很低

(3)Y式信息沟通网络。在这种网络中,

也有一个中心人物,但其集中程度不如轮

式信息沟通网络。

(4)圆圈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传递速

度慢,准确性低,没有什么领导者,团

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容易形成稳

定组织。

(5)全渠道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传递

速度和准确性都较高,没有领导者,团

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易形成稳定

的组织。

36.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遵循的原

则。(5分)2008\ 2010

答: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法,应当遵循一

定的原则。主要原则包括:

1、符合礼节要求

2、提高沟通速度

3、简化沟通程序

4、利用组织渠道

5、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7.简述沟通障碍中接受者方面存在

的障碍。(5分)2010

答:沟通障碍中接受者方面存在的障碍

有:

5、选择性知觉。是指在沟通过

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

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

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接

受或者理解信息。

6、情绪

7、缺乏兴趣

8、缺少倾听的能力

38.试述信息过滤的危害及产生的原

因。(10分)2007

答:1、信息过滤指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

以使信息显得对接收者更为有利。比如,

一名管理者告诉上级的信息都是上级想

听到的东西,这名管理者就是在过滤信

息。

2、当信息向上传递给高层管理人员

时,下属常常压缩或整合这些信息以使上

级不会因此而负担过重。在进行整合时,

个人的兴趣和自己对重要内容的认识也

加入进去,并因而导致了过滤。由于公司

每个层级都对信息进行过滤,使得高层管

理者不可能获得客观信息,于是出现了信

息失真。

3、过滤的程度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

组织文化两个因素有关。在组织等级中,

纵向层次越多,过滤的机会也越多。组织

文化则通过奖励系统或鼓励或一直这类

过滤行为。如果在奖励上越注重形式和外

表,管理者便越有意识按照对方的品位调

整和改变信息。

39.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5

分)2003

答: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

①运用反馈;②简化语言;

③积极倾听;④抑制情绪;⑤注意非

言语提示;⑥排除物理障碍

40.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

些?(5分)2005

答:沟通方法指沟通双方在信息沟通过程

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影响沟通方法选择

的主要因素有:沟通焦虑、所采用方法在

传递信息方面的丰富性,以及所传递信息

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

1、沟通焦虑指因需要沟通而产生的

紧张感。

2、沟通方法传递信息的丰富性指各

种沟通方法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能

力大小。比较丰富的方式的特点:

①同一时间能处理多种信息;

②能实现快速反馈;

③信息沟通双方能够直接接触。

面对面交谈传递的信息量最大,提供大量

的信息线索、即时反馈和亲身接触。

3、信息内容是常规还是非常规。

41.联系实际,谈谈对"刻板印象"和"

晕轮效应"的理解。(10分)2005

答:沟通双方存在的一个障碍是“归因”

带来的盲目判断,用归因方式来解释人们

的行为,有两种类型,一是“刻板印象”;

二是“晕轮效应”。

1、刻板印象,指将群体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判断该

类群体所具有的性格特点的一

种情况。可以说,刻板印象就

是一种盲目的概括化的判断。

在组织中,常有一些言语反映

了以性别、年龄、种族,甚至

是体重为基础的刻板印象,如

“男性对照顾孩子不感兴趣”,

“老年人无法学会新技能”。从

知觉角度上看,如果人们期望

见到这些刻板印象,那么他们

就会知觉到,无论这种刻板印

象是否准确。

2、晕轮效应,指当假设某人有某

一行为特征时,将推断某人必

有其他的行为特征的一种现

象。比如,在招聘过程中,男

性招聘人员会认为一位求职秘

书职位的相貌入时的女性自然

而然擅长打字、速记等;一名

教师可能是安静、认真、知识

丰富、水平很高,但如果他的

风格不够热情,则其他特点也

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

42.联系实际谈谈对单向沟通和双向

沟通的理解,并说明双向沟通的

重要意义。(10分)2004

43.请联系实际谈谈在现代管理中双

向沟通的重要性。(10分)2009

答:

1、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按照信息发送

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是否存在交

互功能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单向沟通指仅有信息发送者发出

信息流而没有接收者的反馈,或只

有接收者反馈信息流而没有发出

者回复信息流的单方面沟通。

3、双向沟通指具有信息发送者发出

的信息流,又有信息接受者反馈信

息流的双方交互式的工作。比如,

上司只是下达命令,而不管下属对

指令的意见如何,这种沟通就是单

向沟通;相反,在征求下属意见的

基础上下达指令或者下达指令后

密切关注下属的意见和建议,这样

一种沟通就是双向沟通。

4、接受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增加了中级管理人员的负担。中层

管理人员除了要将上级指令以可

以接受的方式向他们的下属传达

之外,还增加了反方向的相同任

务。

5、在传统的管理条件下,沟通往往是

单向的,因为指令的下达是为了被

执行,而不是解释什么。在当今时

代,各级员工包括基层和中层管理

人员都不再满足于盲目的接受上

级的指令。他们认识到,许多管理

决策和指令,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或者工作条件,因此,他们会要求

在决策实施前了解决策的来龙去

脉。于是,产生了被现代管理普遍

接受的双向沟通渠道。

6、这种沟通的特点是,既有自上而下

的指令渠道,又有自下而上的反馈

渠道。反馈是指把信息返回给发送

者,以便对信息是否被理解进行核

实,影响沟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只有单向传递而没有进行必要反

馈的沟通往往是低效率的。

44.简述小道消息传播的原因及减少

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

45.试述小道消息传播的原因及减少

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10

分)2004

答:1、传播小道消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①建构和缓解焦虑;

②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

得通;

③把群体成员甚至局外人组

成一个整体;

④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或

权力。如果情境对我们十

分重要,但又模棱两可,

并因而激起人们的焦虑情

绪,此时小道消息会作为

情境反应而出现。

2、管理层虽然不能消除小道消

息,但应该能使小道消息的范围

和影响被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

并使其消极结果降低到最低限

度。以下是减少小道消息的影响

的建议:

①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

安排;

②解释看起来不一致和隐秘

的决策和行为;

③对目前的决策未来的计

划,强调其积极面的同时,

也指出其不利面;

④公开讨论可能出现的最差

结果,将能减少因无根据

的猜测而引起的小道消息

的传播程度。

46.简述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的主要含

义。

4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类需

要分为哪几个层次?(5分)2006 答: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这些层次是:

①生理需要:是指个

人生存的需要,如

吃、喝、穿、住等。

②安全需要:包括心

理上与物质上的安

全保障,如不受盗

窃、威胁、预防危

险事故,职业的保

障,有社会保险和

退休基金等。

③社会需要:人是社

会的一员,需要友

谊和群体的归属

感,人际交往需要

彼此同情、互助和

赞许。

④尊重需要:包括要

求受到别人的尊重

和自己具有内在的

自尊心。内部尊重

因素有自尊等;外

部尊重因素有地

位、认可和关注。

⑤自我实现需要:一

种追求个人能力极

限的内驱动,包括

成长、发挥自己的

潜能和取得成就。

同时,马斯洛把5种需要分为高

层次的和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

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区分

这两个层次需要的前提是:较高层次的需

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

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48.简述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的

主要观点。

答: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是,在人的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

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

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①成就需要是指追求卓越,实现目

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成就需要

强烈的人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1)喜欢能发挥其独立解决问

题能力的工

作环境。

(2)他们既敢于冒一定的风

险,又能以

现实的态度

对待冒险

(3)他们强烈要求对其工作有

明显的和不

断的反馈

②权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其他人的

欲望。具有高权力需要的人喜欢承

担责任,努力影响他人,喜欢处于

竞争性和重视地位的环境。

③归属需要是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

人际关系的欲望。有高度归属需要

的人通常从受到别人喜爱中得到

乐趣,并往往避免被社会集体所排

斥而带来的痛苦。

49.试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

观点。

50.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5

分)2005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

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该理论把企业中

的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指的是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

励的因素,即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指的

是如果缺少它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的因

素,即保健因素。这两种因素影响着员工

的工作状态。

1、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

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

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

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和工

作环境等方面。

2、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指适

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

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

身、责任感、上进心等。

51.简述双因素理论与传统观点比

较。

答:1、就员工满意而言,

①传统观点是:由满意到不

满意,或者说要么

满意,要么不满意。

②双因素理论的观点是:有

激励因素,员工感到满意,

没有激励因素员工感到不

满意;没有保健因素,员

工感到不满意,有保健因

素,员工没有感到不满意。

2、双因素理论认为,管理者若努力

消除带来工作不满意的因素,可

能会带来平静,却不一定有激励

作用。这种做法能安抚员工,却

不能激励他们。

3、因此,赫兹伯格把公司政策、监

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

这样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当具

备这些因素时,员工没有不满

意,但是它们也不会带来满意。

4、如果我们想在工作中激励人们,

赫兹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

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

些因素是激励因素。

5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ERG理

论之间的联系

答:

1、ERG理论的第一种生存需

要涉及满足基本的物质生

存需要,包括马斯洛所讲的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第二种需要是相互关系,即

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需

要。要满足社会的和地位的

需要就要和其他人交往,这

类需要和马斯洛的社会需

要和尊重需要中的外在部

分相对应。

3、最后,奥尔德弗提出了成长

需要,即个人发展内部需

要,包括了马斯洛的尊重需

要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

需要的一些特征。

53.简述ERG需要理论与马斯洛需

要层次理论的不同点。

54.试述ERG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

次理论的不同点。(10分) 2008

答:两种的不同点:

1、马斯洛认为5种层次的需

要是人们天生就有的,而奥

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

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

2、马斯洛仅仅提出了“满足—

—上升”原理,而ERG理

论同时提出了“挫折——倒

退”原理。马斯洛需要层次

理论是在“满足——上升”

基础上的,认为一个人会滞

留在某一特定的需要层次

直到这一需要得到满足。

ERG理论不仅体现了“满

足——上升”理论,而且也

提出了“挫折——倒退”理

论。认为较高的需要得不到

满足时,即遭到挫折时,人

们把欲望放到较低的需要

上,并且满足低层次需要的

愿望会更加强烈。

3、ERG理论认为需要层级并

不一定如此严格,而且是可

能越级的,有时将有一个以

上的需要并存。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是一个严格的阶梯

式序列;ERG理论却不认

为必须在低层次需要获得

满足后才能进入高层次的

需要。

总之,ERG理论像马斯洛的理论一

样,认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会带来满足

较高层次需要的愿望;但是同时认为多种

需要作为激励因素可以同时存在,并且,

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努力受挫折会导致

倒退到较低层次的需要。

55.何谓期望理论。

答: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在他的著

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

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

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

明激励过程,并通过选择合适

的行为达到的最终奖酬目标

的理论。

56.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57.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5分)

2008

答: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

得了报酬后,他不仅

仅关心自己所得报

酬的绝对量,而且关

系自己所得报酬的

相对量。

2、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

自己所得报酬是否

合理。

3、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

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4、公平就能激励人,不公平

就不能激励人。

5、激励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

程。

58.试述公平理论中参照对象的选

择。(10分)2007

答:在公平理论中,员工所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对象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我们可以划分为三种参照类型:“他人”、“制度”和“自我。

1、所谓“他人”就是指组织中从事相

似工作的其他个体,诸如朋友、邻

居和同行等;

2、所谓“制度”就是指制度规定的薪

酬标准,诸如员工通过口头、报纸

杂志等渠道获取的工资标准和劳

工合同中队薪酬的规定等;

3、所谓“自我”就是同自己曾经获得

的保持相比较。

4、如果将上述三种参照类型进一步

归纳,可以将与参照对象的比较归

结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5、纵向比较,即自己现在得到的报酬

与自己过去得到的报酬相比。如果

现在所得报酬与过去所得报酬相

当,一般不会产生不公平感;如果

比过去所得报酬低了,就会产生不

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现在所得报酬比过去所得报

酬多,人们不会因此产生不公平

感,但也不觉得自己多拿了报酬,

从而主动地多做工作。

6、横向比较,这是公平理论的主要部

分,即自己与工作资历、工作状况

等方面基本类似的其他人相比较,

通常用自己的投入报酬比率与他

人的投入报酬比率来衡量。如果员

工感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同,则

为公平状态;如果感到二者比率不

相同,则产生不公平状态。也就是

说,他会认为自己的收入过高或过

低。这种不公平感出现后,员工会

设法去纠正这种状态。

59.简述强化理论

答:1、强化理论又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2、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观

点,他认为强化塑造行为,同目标设置理

论相对立。

3、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认识观

点,它假设一个人的目的指引

他的行为;而强化理论认为,

通过外部的强化可以塑造行

为。

4、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

的;

②认为不必关心人们的内部

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

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③行为结果之后如果能马上

跟随一个反应,则会提

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

性。

60.举例说明什么是连续强化。(5分)

2006

答:连续强化是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

时,都给予强化。比如,对于一个有

不准时上班习惯的员工,每次他准时

上班,主管都会表扬他这种好行为。

61.联系实际谈谈强化行为的方法。

(12分)2005

答:强化行为的方法有四种:积极强

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1、积极强化指当一种

反应伴随着愉快事

件时的情景。比如,

管理者称赞员工工

作干得好。

2、消极强化指当一种

反应伴随着中止或

逃离不愉快事情时

的情景。例如,如果

老师在课堂上问的

一个问题,一个学生

不知如何回答,可能

要翻看课堂笔记,这

时老师就不会再让

这个学生回答了。其

结果可能带来了一

种消极强化,因为学

生学会了匆忙地翻

看笔记而防止被教

师提问。

3、惩罚指为了减少不

良行为而导致的不

愉快情境。比如,员

工因为酗酒问题而

被责令停工两天不

付薪金就是一个惩

罚的例子。

4、忽视是指消除任何

能够维持行为强化

物的情境。当行为不

被强化时,便可能倾

向于逐渐消失。例

如,如果教师不希望

学生在会议上提出

问题,则可以消除这

些行为,即当这些学

生举手要发言时,无

视他们的存在。当举

手行为得不到强化

时,这种行为便会消

失。

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都导致

了学习,强化了反应,增加了

其重复的可能性。惩罚和忽视

也导致了学习,但是他们削弱

了行为,并减少了其发生的概

率。

62.试述社会学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

的运用。(10分)2010

答:在很多情境下学习理论可以对管理者

有所帮助,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在以下几

个方面得到借鉴:

1、使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

2、慎用病假工资制度

3、在员工训导中奖罚并重;

4、开发培训计划

5、建立导师负责制

6、强化自我管理

63.简述归因理论

答:归因理论是对某种行为结果找出原因

的一种理论。

造成某种行为结果的原因可归结

为四方面:①努力程度、②能力大

小、③任务难度、④运气和机遇。

64.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激发功能正

常的冲突能提高群体工作绩效。

(10分)2009

答:

1、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支持群体目

标,能够提供群体工作绩效,具有

建设性的冲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的有益的冲突。

2、功能正常的冲突会给群体和组织

带来积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有:

①冲突促使人们表明自己的

观点,促进了意见交流;

②冲突可以使人们认识深化,

引发创新性的思想;

③正常的冲突有利于暴露群

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

制度的改进;

④冲突会冲淡内部的某些分

歧,使群体的凝聚力增加;

⑤冲突有助于促进个人之间

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增强组

织的活力

3、因此,功能正常的冲突可作为一种动

力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

65.举例说明冲突发生后可能产生的

五种行为意向。(10分)2006

答:冲突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五种行为意向

是:

1、竞争。是指一个人在冲突中

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

考虑他人的影响。这方面的

例子有:试图以牺牲他人为

的目标为代价而达到自己

的目标;试图向别人证实自

己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他的

则是错误的;出现问题时试

图让别人承担责任。

2、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

识到了冲突的存在,但希望

逃避它或抑制它。这方面的

例子有:试图忽略冲突;回

避其他人与自己不同意见

等。

3、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

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

互受益的结果。在协作中,

双方的意图是坦率澄清差

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迁就不同的观点。

4、迁就。是指一方为了抚慰对

方,则可能愿意把对方的利

益放在自己的位置之上。换

句话说,迁就指的是为了维

护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

自我牺牲。

5、折中。也成为妥协,当冲突

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

同分享利益时,则会带来折

中的结果。在折中中没有明

显的赢着或输者。他们愿意

共同承担冲突问题,并接受

一种双方都达不到彻底满

足的解决办法。

66.处理冲突的步骤有哪些?(5分)

2007

答:对于功能失调冲突的处理,应当遵循一定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

1、了解管理者自身的冲突处理

风格。

2、审慎地选择所要处理的冲突

3、评估冲突当事人

4、找出冲突的原因

5、选择解决策略。

67.小赵所面临的是一个不利于自己

开展工作的非正式群体。如果群

体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冲

突。请指出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并运用群体关系理论和预防冲突

理论提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避

免有害冲突的措施。2005案例分

析(18分)

答:1、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有:①

利益型群体;②友谊型群体;③传

统关系型群体;④压力组合型群

体。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避免

有害冲突的发生,应当采取以下几

种措施:

①群体活动必须以群体的

目标或任务为中心,以增进

对群体的贡献为宗旨,而不

能以个人为中心建立人际关

系。

②要注意满足成员的个人

需要,包括物质的、文化的

和感情的需要。

③群体内的上下级以及同

级间形成同志式的平等与

友爱关系。

④不断对群体成员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以保证群体目

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⑤对群体内的人际关系进

行训练,如对成员进行心理

辅导、人际关系分析、敏感

性训练等,不断提高成员的

认识和修养。

68.减轻压力的途径(2008年案例分

析题)

答:

1、员工个人减轻压力的途径:员工

个人通过承担责任能够减轻自己

的压力感。有效的个人策略包括

①科学管理时间;

②加强体育锻炼;

③进行放松训练;

④扩大社交网络等。

2、组织方面减轻压力的途径:有些

压力是组织本身造成的,因此可考

虑从组织的角度来寻求减轻压力

的途径。主要途径包括:

①加强人生遴选和工作安排;

②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

③重新设计工作;

④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

⑤加强组织的沟通;

⑥增强身心健康项目;

⑦改善人际关系;

⑧改革管理制度;

⑨完善管理方式和进行必要

的心理治疗。

69.简述激发冲突的方法

答:激发冲突的方法有:

1、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激发功能

正常的冲突的首要一步是,管理者

应向下属传递这样的信息,冲突有

其合法地位,并以自己的行动加以

支持。

2、重新建构组织。结构变量也是冲

突之一,可以通过加强监督机制,

增强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等措施

来改变现行的组织机构,这样将有

利于达到必要的冲突水平。

3、运用沟通渠道。运用沟通中的小

道渠道,可以将某些信息透露出

去,引起必要的冲突。

4、任命一名批评者。这里的批评者

是指那些有意与人的观点或做法

背道而行的人。他扮演着批评家的

角色,即使对那些自己实际上赞同

的做法他们也会提出反对意见。

5、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

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

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

进而可以使群体中有不同的声音,

并能提高冲突水平。

70.压力产生的原因

答: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

作本身的压力、组织上的压力和非工作方

面的压力。

1、工作(任务)上的压力有:

①工作性质不适合个人的兴

趣与能力。如果工作性质不

适合个人的兴趣与能力,将

给个人带来压力。如分权的

不当,大材小用,或小材大

用等,都将给员工带来挫

折,并形成压力。

②工作环境不利于工作的顺

利开展。工作场地的通风、

照明、噪音、安全措施及卫

生设备等物质环境,如果不

理想,不但直接影响员工的

身体健康,也引起情绪上的

不满。

③角色模糊,是指个人在组织

中扮演着不明确的角色,进

而给员工带来工作压力;

④工作岗位因素,个人工作的

设计不合理(自主性、任务

的丰富性、自动化程度)工

作条件差等,也将带来压

力。

⑤人际关系因素,如果个人缺

乏同事的社会支持,与同事

关系紧张,都会使员工产生

相当的压力感。

⑥挫折因素,当人们遭受挫折

后,由于预期的目标没有达

到,则可能使人们心理痛

苦、情绪不稳,并产生心理

压力。

2、组织上的原因

①组织的管理方式。如果主要

用权威控制和惩罚的方法

管理员工,可能会形成组织

目标(要求员工服从)与个

人动机(要求自我实现)之

间严重的冲突,从而产生心

理压力。

②组织结构因素。组织结构设

计不合理,目标不明确,责

权不对等,使员工的工作无

所适从,由此产生压力。

③组织的领导作风。如果组织

领导对员工的控制过度严

格,并经常解雇达不到其要

求标准的员工,将会使员工

产生心理压力。

④组织运行周期。组织的运行

是有周期的,要经过初创、

成长、成熟、最终衰退这四

个阶段所组成的生命周期。

这个过程给员工带来许多

不同的问题和压力。

3、其他非工作因素

①环境因素,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的设

计,它也会影响组织中员工

的压力水平。如,经济环境

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技术

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等。

②个人因素。除工作以外时

间,员工的经历及所碰到的

各种问题也不免影响到员

工的工作。因此在考虑工作

压力时,同时应考虑到员工

的个人生活因素。一般来

说,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中

的人际关系、家庭的经济开

支、个性特点等问题。就个

性特点而言,它包括:生理

条件、动机冲突、心理偏见、

心理矛盾、目标期望等方

面。

71.简述群体思维决策(5分) 2005

答:1、群体思维又称为“从众现象”,是

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

心理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

自主的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

现象。

2、群体思维是指由于从众压力的存在,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到客观的评价。

3、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坏群体绩效。

72.简述群体思维现象(5分) 2005 答:群体思维又称为“从众现象”,是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心理

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的趋

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其现象

表现有:

1、群体成员把他们所做出的假

设合理化,不管事实与他们

的基本假设有多么强烈的冲

突,成员的行为都是继续强

化这种假设。

2、对于那些时不时怀疑群体共

同观点的人,或怀疑大家所

信奉的论据的人,群体成员

将对他们直接施加压力。

3、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

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

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

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

致。

4、好像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

如果某个人保持沉默,大家

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换句

话说,缺席者就被看作是赞

成者。

73.简述决策最优化模型的假设。(5

分) 2009

答:按照最优标准所进行的决策思路,被称为决策最优化模型。最优化模型基于以下几种假设:

1、目标单一。最优化模型假定不存

在目标冲突。

2、所有选项已知。最优化模型假定

决策者可以确定所有的有关标准,

并能列出所有的可行性方案。

3、偏好明确。它假定决策标准和备

选方案的价值可以数量化,并能根

据个人的偏好排序。

4、偏好稳定。除了目标和偏好明确

之外,它假设具体的决策标准时恒

定的,分配给他们的权重也是稳定

的,不随时间改变。

最终选择效果最佳。按照最优化模型,理性的决策者将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分值最高的方案,从所得的数据来看将达到最

优。

74.组织变革的原因

48、试述为什么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

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会影

响到企业的变革?(10分)2008

答: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和

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将带来

组织的变革。这些变化的环境可以概括为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化环境和技术

环境等方面。

1、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

①政治法律环境是指政府的

方针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

法规等因素的总称。政府的

法令、政策是企业的外部环

境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

行为动向。

②近20年来,世界政治环境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柏

林墙的倒塌及德国的统一,

苏联的解体等。

③就中国而言,最引以注目饿

政治环境的变化,是由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过渡,成功地实

现了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

举世公认的成就。

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中国也出台了大量

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

也必将对企业的变革产生

深远的影响。

2、经济环境的变化

①经济环境是指国民经济发

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居

民收支结构和市场供求状

况等因素的总称。经济环境

的变化主义表现在“经济全

球化”和“发展生态化”两

方面。

②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交换

等经济活动不在局限一国

的国界而在全球范围内开

展这样的一种态势。在经济

全球化的影响下,管理不再

局限于国家的边界。经济全

球化意味着竞争者来自国

内也来自国外。

③发展生态化是指以人口、资

源和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

展为指导的一种经济发展

模式。由于经济发展的基本

单位是企业,企业应当进行

相应变革,以适应生态化发

展的要求。

3、社会化环境的变化

①社会化环境是指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文化水平、生活

方式、用人理念和人口素质

等因素的总称

②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最引注

目的变化是用人理念的变

化,即“用人知识化”理念

的形成。

③用人知识化是指重视知识、

重视人才的一种用人理念

④尊重知识和人才是知识经

济的主旋律。

⑤为了吸引和留住以多元化

为特点的劳动力队伍,人力

资源政策和实践也必须加

以变革。另外许多公司不得

不在培训方面大量投资,而

劳动力市场的波动也迫使

管理者进行变革。

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管

理者必须对管理方式进行

相应变革,必须由以前的以

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当

前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4、技术环境的变化

①技术环境是指技术装备水

平和技术应用水平的总称。

重点表现在“信息网络化”

和“技术自动化”两方面。

②信息网络化是指以计算机

网络为技术基础的信息传

递、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模

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

计算机联网技术不断得到

推广和运用,这样一种现象

被称为信息网络化。在信息

网络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管

理者必须跟上信息网络化

的步伐,充分利用信息科学

技术的优势,使企业在高新

技术起点上获得发展。

③技术自动化是指由机器设

备自动完成作业、几乎不需

要人直接干预的一种发展

趋势。200年来,全球大致

发生了三次技术革命。由于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作效

率将会大幅度提高,用人的

数量将趋于减少,人员素质

有待提高,致使企业组织在

用人方面要进行相应的变

革。由于政治

由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和技术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

业组织必须进行相应变革,以适应外部环

境发展的要求。

75.简述组织变革的动机。(5分)2005

答: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组织变革的直

接动机来自以下几种力量:

1、劳动力性质的变化。由于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劳动力将来自不同的

国家,这些员工的文化出现了多元

化。面对多元文化的劳动力,在组

织管理上与单一文化的劳动力应

当有所不同。因此,就必须进行相

应变革。

2、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

效率,缩短了业务经营活动中的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无纸化贸易成

为现实。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

改变原有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模

式。

3、经济冲击。为了度过因债券和股

票价格暴跌带来的危机,一些公司

可能要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尤其是可能要大量裁员。

4、竞争的加剧。为了应对来自全球

的竞争,企业必将通过兼并与联合

手段来壮大自身。如果这种思路符

合实际,企业的组织机构将会向海

外扩张。

76.简述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5分)

2005

答: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及

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所

进行的调整和改革。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

是:

1、首先根据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

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

2、然后对有关问题进行考察判断,

以确定各种变革的战略和方法,并

在各种战略和方法中选择最佳方

3、最后将选择的方案付诸实施,并

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4、变革过程构成要素是:确定问题,

识别原因,形成变革动机,进行变

革,管理变革过渡阶段,支持和评

价变革。

77.联系实际谈谈变革阻力的表现形

式。(10分)2006

答:变革阻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公开的和直接的阻力,也可能是潜在的或延后的阻力。

1、直接和公开的阻力。

①直接和公开的阻力相对说来

比较容易发现。例如当提议

实施变革时,员工会很快做

出反应,他们怨声载道,消

极怠工,并声称要进行罢工

或做出其他类似举动。

②这样一种阻力是公开和直接

的阻力,可以采取相应的对

策,如: 可采取增加考核制

度,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增强企业内部沟通等。

2、潜在的或延后的阻力

①处理潜在或延后的变革阻力

会面临更大挑战。

②潜在的阻力十分微妙,它可

能会降低对组织的忠诚度,

丧失工作积极性,增加错误

率,因“病”请假使缺勤率

上升,因此也更难识别。

③同样,延后的阻力源使阻力

同变革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

模糊。从现实情况来看,变

革的阻力有时是延后的或储

备性的,它所表现出来的是

对以往变革的累积反应。

④对于潜在的或延后的阻力,

可以采取加强考核,通过非

正式沟通渠道与员工进行交

流,以此消除抵触心理。

78.未来组织发展的趋势有哪些?(5

分)2007

答:

1、分权管理是未来组织发展的趋

势。

2、企业内部实行分级管理制,由职

能化组织管理向流程化、网络化组

织管理转换,通过权力下放和建立

责任制来提高责任心、自主权和应

变能力,克服企业内的官僚主义作

风,这就是同信息时代的频繁变化

相适应的分权管理趋势。

3、分权管理趋势主要表现有:①组

织结构扁平化;②“模块”组织模

式;③“瞪羚式”组织管理;④减

少管理层次趋势;⑤团队组织;⑥

企业再造。

79.简述变革的方式

答:按照变革的力度和时限不同,分为三

种变革方式:

1、改良式变革,又称为“风平浪静”

的变革方式,其基本特点是,注重

日常的小改小革和修修补补,一般

不进行重大的变革。其优点时,局

部变革,阻力较小;缺点是由于变

革的力度较小,很难达到质的飞

跃。

2、激进式变革,又称为“激流险滩”

式的变革,其基本特点是,在短期

内完成组织机构的重大以至根本

性变革。其优点是,如果变革成功

将能实现质的飞跃;其缺点是,风

险较大,往往因考虑不同使职工丧

失安全感,进而增大变革阻力。

3、计划式变革,其主要特点是,在

对改革方案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

研究后,制订全面的变革规划,并

设立相应的变革组织机构,然后又

计划、分阶段地实施。这种方式的

优点是,变革目标往往具体明确,

比较稳妥,效果也往往较好,是一

种比较理想的变革方式。其缺点

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的人力和物力

进行前期的调研工作,变革的成本

往往比较大。

80.简述伯纳德?泰勒提出的成功变

革的八大战略。

答:假设变革被广泛接受的话,伯纳德?

泰勒借鉴若干变革成功经验,提出了成功

变革的八大战略:

1、目标具体化,既然要进行变革就

必须明确变革的目标。

2、未来景象。应当向员工展现出一

幅变革的美好前景,以增强变革的

吸引力。

3、精益组织。应当形成一种合理的

组织结构,在这样一种机构中,直

线型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

责任。

4、新文化。将意味着采用更加开放

的领导风格,提高沟通效率,更多

地采用团队的形式来开展工作。

5、世界级。在追求成功方面,企业

应当向一流水平看齐,并用世界先

进水平衡量自身的成败得失。

6、绩效管理。应当要求所有员工生

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要利用团队形式进行管理,

对员工加钱培训,衡量绩效,奖优

罚劣。

7、全面创新。为了实现成功变革,

不能再局限于陈规陋习,应当发挥

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8、伙伴关系与业务网络。管理者必

须重视信任和强化合作,重视伙伴

关系的建立,并与供应商、分销商

和竞争者形成业务关系网络。

81.抵御组织变革的四类共性原因

(2010年案例分析题)

答:这方面的原因是:

1、狭隘的个人利益。利图保护对自

己有利的现状这是人知常情,而变

革往往会威胁人们的既得利益。这

一切潜在的与现实的对既得利益。

从个人角度讲,变革可能在许多方

面给个人带来不利。这一切潜在的

与现实的对既得利益和价值观的

威胁将会形成变革阻力。

2、误解与缺少信任。当我们不了解

变革意义、性质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的时候,或者管理层同员工之间缺

乏信任,就很可能反对变革。通过

加深对变革的理解,就可以减少变

革的阻力。

3、自相矛盾的评价。我们每个人对

变革得失的评价方式是不同的,因

为同一种变革对人们自身的含义

以及整个组织的含义是不同的。这

同样会形成变革的阻力。

4、较低的变革容忍度。当着我们面

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时,应对变革的

能力是不同的。一些人对这种模糊

性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因此会形成变革的阻力。

82.谈谈利益相关者方面的阻力。

答:

1、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发生

直接或间接利益联系的个人或团体。变革

的阻力往往来自诸多方面,而利益相关者

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阻力源。

2、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尽相同,

但变革必须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

要求,如:

①股东着眼于公司的收入与

红利;

②经理重视职位、权力与待遇

(薪水);

③员工关系工资、奖金和工作

安全等;

④供应商重视业务的稳定性、

价格谈判、交货条件、付款

期限等;

⑤消费者关系产品质量、售后

服务、价格水平;

⑥银行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现金流量、投资决策、还

贷能力等;

⑦地方公众关心就业、环境保

护和经济景气等。

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发生矛盾

与冲突,企业变革时应注意协调利益相关

者的要求,尽量减少矛盾,以求得企业变

革的顺利进行。

83.何谓“瞪羚式”组织管理?

答:所谓“瞪羚式”管理,是企业组织

结构调整的形象比喻。把老牌大公司称

作为“大象”,把新兴中小企业称为“瞪

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瞪羚式”企

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84.何谓团队组织?

答:“团队”是指以明确的目标、共同

的任务、高度的责任感、清晰的角色定

位、密切的合作关系等为特征的价值共

同体。

85.何谓企业再造?

答:企业再造是指彻底摒弃多年来形成

的企业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针对信息

社会的特征、顾客的需要、市场竞争格

局的变化,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

运营方式。企业再造的要点是:

1、整合作业流程

2、由职能分工到流程导向,可以实

现集产品开发、制造、销售、服

务为一体的同步作业,从而大大

提高工作效率。

86.何谓群体决策?简述群体决策的

优点和缺点。

87.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5分)

2008

88.评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现代管

理的特点。(10分)2010

答:1、群体决策:是指由群体的多数成

员而不是个人实行的决策行为,又称集体决策。这些群体包括:委员会、工作队、审查组、研究小组等。

2、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有利也有弊。由于群体决策有多人参加,集中了多人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因而往往有较高的正确性。群体决策能够提供群体成员对决策成败的责任感,并便于贯彻执行,但在决策的速度和创造性方面,则不如个人决策。至于风险性,群体决策会产生极化现象。

①群体决策的优点:⑴提供更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

②群体决策的缺点:(1)消耗时间;(2)少数人统治;(3)屈从压力;(4)责任不清。

3、从总体上看,群体决策的效果比个人决策的效果好,但群体决策的效率往往不如个人决策。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形式时,应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决策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

注释:群体极化现象,又称“极端性转移”即群体的决策方向向保守或冒险的一个极端转移。

89.简述弗鲁姆和耶顿决策模型(领

导-参与模型)中的五种决策方式38、联系实际说明弗鲁姆和耶顿决策

模型中提出的5种决策方式。2003 答:弗鲁姆和耶顿决策模型的基本特点是,在决策方式选择上同所处的情境相联系。他们提出了从管理者自己决策的高度集权式到高度民主和参与式的一系列决策方式。有以下五种决策方式类型:

1、管理者用可立即获得的信息独自

制定决策;

2、管理者从下属那儿获得需要的信

息,然后做出决策,其他人的参与

严格限制在提供信息方面;

3、管理者与下属单独讨论问题,但

仍保留决策权;

4、管理者与下属集体讨论问题,鼓

励集体想办法,但仍保留决策权;

5、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以集体方式进

行。管理者与下属试图就某个解决

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再采用该

方案。

90.群体决策的方法哪几种类型?

91.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哪几种?(5

分)2006

答:当群体成员面对面交流或相互作用

时,他们就在形成潜在的群体思维,他们

会自我检讨并对其他成员造成压力。为避

免群体决策的缺陷,有五种具有创造性的

群体决策方法可供采用:

1、头脑风暴法:是为了克服阻碍产

生创造性方案的群体压力所采用

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是能够有

效克服从众压力的一种决策方法。

其特点是: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

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

的任何评价。

2、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制度过

程中主张独立思考的一种决策方

法。由于在制度决策时由各个成员

独立思考,在各个成员做出选择之

前不允许讨论,该群体也只能称为

名义上的群体,故在这种情况下做

出的决策被称为名义群体法。

3、德尔菲法:是一种更复杂、更耗

时的方法,除了不需要群体成员列

席外,它类似于名义群体法,这是

因为德尔菲法从不允许群体成员

面对面在一起开会。

4、质量圈法:是员工参与决策的一

种形式,是指由8-10个员工和监管

者组成的一个共同承担责任的工

作群体。

5、电子会议法:是一种最新的群体

决策方法,是将名义群体法与尖端

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电子会议。其

优点是匿名、诚实和快速,它消除

了闲聊和讨论偏题,但缺乏面对面

的口头交流所传递的丰富信息。

92.简述在决策时可以利用的三种道

德标准。

93.试述为什么一项好的决策不能仅

利用一项道德标准就做出决断?

(10分)2008

答:在选择决策方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

道德标准问题。这些标准包括:功利主义

标准、人权标准和公正标准。

1、功利主义标准:是指方案的取舍

将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标准;

2、人权标准:是指决策者的行为要

符合国家法律对人的基本的自由

和权利的规定;

3、公正标准:是指决策者要公正公

平地执行规则,平等分配企业的效

益和分摊损失。

4、对于决策者而言,最为推崇的往

往是功利主义标准。也就是说,在

做出决策时,将以组织的效益是否

最大化为标准。这样一种道德标准

将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管理者所

做的决策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批

评和指责。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了:一

项好的决策不能仅使用一种标准

就做出判断。因,此企业决策者的

仅以功利主义标准一种道德标准

做出决策的这种观点需要变革。

5、随着整个社会在人权和社会公正

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管理者也需

要提高非功利方面道德标准。这也

反映了今天管理这所面对的强大

挑战。

94.决策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5分)

2007

答: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做出决定。其特征

包括

1、目标性:是指决策应当有明确

的目标,所谓目标就是决策所

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性:是指决策必须具备两

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可以通过

比较评定进行选择。

3、可行性:是指决策所选的若干

个备选方案都应是可行的,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

案的贯彻执行。

4、动态性:是指决策能够根据变

化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95.简述影响压力反应的因素

96.影响人们对压力反应的因素有哪

些?(5分)2007

97.简述影响人对压力反应的因素。

(5分)2010

答:个人认知、工作经验、社会支

持、控制点观念、人格类型。

98.压力反应的表现形式

答:愤怒的攻击(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

不安、冷漠、退化。

99.何谓压力缓和剂?影响压力缓和

剂的因素有哪些?

100.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有哪些?

(5分)2005

答:

1、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即受到压力时避

免行为失常的能力,叫做压力缓和剂。

2、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有:顽强的性

格、对压力的知觉判断、生理条件、过去

的经验与学习。

101.压力的后果

答:压力感产生的后果是多种多样

的。这些症状可归并为三个类型:

生理症状、心里症状、行为症状(攻

击、退化、固执、冷漠)以上因压

力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个人来说

是一种不幸,对组织而言亦为极大

的损失。其可能的结果是:工作效

率低;易发生意外事件;缺勤增多;

纪律混乱;士气低落;流动增加;

引起罢工。

102.冲突可以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和

功能失调的冲突两种类型,请联

系实际解释这两种冲突类型的含

义,并指出其判别标准。(10分)

2003

答:冲突可以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

失调的冲突两种类型,其含义分别为:

1、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支持群体的

目标、能够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

具有建议性的冲突。也就是通常所

讲的有益的冲突。

2、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阻碍群体的

工作绩效、具有破坏性的冲突。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害性冲突

3、要把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调

的冲突这两种冲突类型区分开来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种

冲突水平对所有条件都适合或者

不适合某种冲突类型。某种冲突的

类型与水平可能会促进某一部门

为达到目标而健康、积极地工作,

但对于另外的部门,或同一部门的

不同时期,则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冲

突。但从总体上看,判读冲突类型

的标准是群体绩效。就是说,如果

这种冲突带来了较高的绩效,就是

功能正常冲突;反之,影响了工作

绩效的提高,就是功能失调的冲

突。

103.处理冲突的方法

答:①第三者裁决;②妥协;③拖

延;④和平共处;⑤压制冲突;⑥

转移目标;⑦教育;⑧重组群体。

104.简述提高谈判技能的策略。(5分)2010

答:提高谈判技能的策略有:

1、研究你的对手

2、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始谈

3、针对问题,不针对个人

4、不要太在意最初的报价

5、重视双赢的解决方式

6、以开放的态度接纳第三方

的帮助

105.简述组织变革阻力的类型。

答:组织变革常招致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在个人和组织方面都会产生阻力。

1、个人方面的阻力表现在:

①习惯性,②安全性,③利

益性,④不确定性,

⑤信息选择性,⑥认

识模糊性等方面。

2、组织方面的阻力表现在:

相关部门的阻力,②群体惯性,③对部门利益的威胁,④对权力关系的威胁等方

106.简述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的力场分析理论及变革三步骤。107.库尔特?卢因三步变革模型的含义。(10分)2003

108.根据库尔特·卢因的变革步骤理论,结合本案例的实际情况,为

了确保组织变革达到预期的效

果,指出实施组织变革的步骤。(7

分)2007案例

答:

1、库尔特?卢因的力场分析理

论:

①该理论认为,组织的变革需

要推动力,同时也遇到阻

力。在实践变革中动力和阻

力并不是各自分开的,而是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

了错综复杂的力场,并不断

保持动态平衡。

②该理论认为,每一种行为都

是一种驱动力和维持力相

互作用达到平衡结果。驱动

力和维持力的作用方向正

好相反,两种力量相互作用

产生相应的结果。增强驱动

力可以提高效益,但同时也

可能增强了相应的维持力。

2、变革三步骤:为了防止变革的

失败,卢因提出了“解冻、变

革和重新冻结”的三步变革模

式。

①库尔特?卢因研究了进行有效变

革的过程。他认为大多数变革

的失败有两种原因:首先,人

们不愿意(或不能够)改变长

期形成的观点和行为。因此要

进行某种变革,首先要改变人

们现有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模

式,即要进行“解冻”。其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变,员工可

能会重新回到以前的工作方

式中去,为避免这种情况发

生,又必须将变革后的现状

“重新冻结”。

②解冻。是指向有关部门或者个人

广泛宣传变革的必要性,让个

人、团体或组织能够真正感到

变革的必要并且接受变革。

③变革。是指按照所提出的方案分

步实施变革。在变革过程中,

要做好思想工作,克服种种阻

力,排除困难,使变革得以成

功。

④重新冻结。是通过强化、支持等

手段,将新的行为方式锁定为

新的模式和规范,防止由于习

惯势力的影响而返回到原来

的老路上去。

109.简述科特和斯拉森格提出的克服

变革阻力的六种策略。

答:科特和斯拉森格提出的克服变革阻力

的六种策略,可供管理者或其他变革推动

者克服变革阻力时参考。这六条策略是:

1、教育与沟通。通过与员工进行

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变革的理

由,会使变革的阻力减轻。

2、参与。让个体参与决策往往能

够减少变革的阻力。

3、促进与支持。变革推动者可以

通过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措施

来减少阻力。

4、谈判。变革推动者处理变革的

潜在阻力的另一个方法是,通

过谈判以某些有价值的东西

换取阻力的减小。

5、操纵与收买。操纵是指隐含的

影响力。如:歪曲事实使事件

显得更有吸引力,封锁不受欢

迎的信息,制造谣言使员工接

受变革。收买是一种包含了操

纵与参与的形式。它通过让某

个变革阻力群体的领导者在

变革决策中承担重要角色来

收买他们。

6、强制。强制式指直接对抵制者

实施威胁和压力。如:员工不

同意消减工资,而企业管理者

真的下决心要关闭工厂时,那

么这种变革策略就会具有强

制色彩。

110.谈谈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混沌理论向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

1、传统理论认为存在一种规则

的、机械的“宇宙规则”,即

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因果关

系。而该理论认为,没有必

要研究在一定条件下事件之

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其间没

有清晰和直接的因果链条。

2、也就是说,一个变量的变化

引起的结果将影响其他事

件,这些事件又影响另外事

件,而另外的这些事件又可

能对最初的事件带来影响。

因此说,自然界是一个在相

互作用条件下带有输出和输

入的反馈系统。“自然法则”

是存在的,但由于它太复杂

而不能直接用“因果关系”

来解释。

3、混沌理论同时认为,企业中

的均衡状态可能被细小的事

件(比如,员工的调动,人

事方面的纠纷和工作程序的

变动等)所打破,因为这些

事件可能会与其他事件发生

相互作用而产生连锁反应。

111.何谓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

哪些特征?

112.学习型组织有哪些特征?(5分)

2004

答:1、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

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

2、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能够摒弃

旧的思维方式,相互之间坦率真

诚,了解组织怎样运行,制定每个

人都认同的计划和构想,然后共同

工作以实现这个构想。其特征表现

在以下几方面:

①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

想;

②在解决问题和从事工作

时,摒弃旧的思维方

式和常规程序;

③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

分,成员们对所有的

组织过程、活动、功

能和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进行思考;

④人们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

(跨越纵向和水平界

线),不必担心受到批

评和惩罚;

⑤人们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

利益,为实现组织的

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113.分权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分权管理的基本思路是:

1、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

下,尽可能划小责任单位,并

使这些责任单位及下级人员

拥有足够的完成任务的自主

权。

2、由下级根据目标,实行自我控

制,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更灵活地适应外部环

境,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114.何谓组织结构扁平化、模块化管

理?

答:

1、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组织的

发展方向将由传统的垂直结

构向扁平、精简和紧凑的网络

组织转变,由集中控制型向分

权管理型转变,这就是组织结

构扁平化趋势。

模块化管理:模块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只

发展几种核心业务,如只负责产品的设计

和销售,而让外部的协作厂家负责制造

等,从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可以根

据市场竞争的需要,随时添加或去除,而

不必背上众多工厂、车间和其他机构的包

袱。

115.激励理论的类型

答:从不同角度划分,大体可归纳为:

2、内容型激励理论:

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动

机的理论》提出了需要层次

理论

②生存、关系、成长需要理论,

又称ERG理论——奥尔德

弗与1969年提出

③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

兰提出

④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在1966年提出。美国学者

迈尔斯于1964年在《哈佛

商业评论》发表《谁是你所

激励的工人?》一文,进一

步提出了《“激励—生存”

理论》实际上是赫兹伯格

“激励—保健理论的补充。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①挫折理论

②强化理论——由哈佛的心

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③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

心理学家海德提出,后来

美国学者维纳进行了发

展。被称为认知理论、

4、过程型理论:

①期望概率模型理论——维

克多*弗鲁姆于1964年提

②公平理论——美国的斯达

西*亚当斯于1956年提

出。被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5、综合型激励理论——波特

和劳勒提出

6、其他:目标制定理论(在

20世纪60年代末由爱德温

*洛克提出)

116.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5分)2008 答:1、具有适应性

2、具有多样性

3、具有动态性

4、具有可控性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117.组织行为的特征

118.简述组织行为的特征。(5分)2009 答:1、组织行为是整体行为,不是组织成员的单独个人行为;

2、组织行为的动机是根据这个组织建立的宗旨产生的;

3、组织行为的效果具有两重性;

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

5、组织行为是通过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来实现的,反过来又影响成员的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 (3.)群体结构。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2)单纯命令主义。(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选择简答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B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C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D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B ) A. E高×V高=M高 B. E高×V低=M高 C. E低×V高=M低 D. E低×V低=M低 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D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D )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B )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 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 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电大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5.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6.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7.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8.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9.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10.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11.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12.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13.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14.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15.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

17.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就需要)。 18.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19.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20.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 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29.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 31.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2.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 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体)。

组织行为学6套简答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企业负责人需要向员工说明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采取减薪措施,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举例说明冲突的来源有哪些?34.简述人格与工作匹配的类型有哪些? 31.召开员工会议,采取面对面的沟通。沟通方式计3分;说明形势,剖析问题,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稳定人心,避免谣传和误解。沟通内容计2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3分;举例2分。 34.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等,答对任意五点得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35.什么是从众行为?你认为从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请予以解释。36.结合实例阐述强化理论的内涵。. 35.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背景下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就像很多事物有两面性一样,既有正确的 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1分) 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3分) 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会使群体成员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个体的如果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 (3分) 36.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它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塑造人的行为。对个人各种环境进行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或其他形式的强化,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据此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获得好的工作绩效。(2分) 其基本观点有: 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1分 认为不必关心人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行为结束之后给予一个强化,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1分 强化形式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略(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某公司的生产部装配车间主任为了提高工人的绩效水平,在每一个装配小组中树立了一个“标兵”,给予高额奖金和带薪休假,借此激励全体员工,但几个月后,该主任发现车间的总体生产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为什么会这样?34.什么是组织中的五种权力基础? 四. 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31. 要点: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需要等。答对任意5点计5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奖励方式不对。2分;装配小组需要相互协作配合,树标兵奖励的是个人,忽略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支持作用,使其他人员感到不公平。3分 34.强制权;奖惩权;信息权;参照权;法定权等。每个要点计1分,共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 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7.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9.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10.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1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12.双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1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14.一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15.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 论——成长理论)。 17.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 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 就需要)。 17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 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 成绩( D )。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 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 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 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 影响 18.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 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 论)。 19.过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 论、公平理论)。 20.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 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 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 自己的投入)。 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 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 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 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 罚)。 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 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 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 变间隔的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 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 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弗罗姆)。 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 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 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 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 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 (升华的行为反应) 29.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 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 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 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 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 质群体)。 31.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 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 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 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2.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 体属于(团队群体)。 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 体属于(无序群体)。 34.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 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 是(强制)。 35.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 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 处理冲突的方式是(妥协)。 36.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 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 现(高生率高凝聚力) 37.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社会 特性)。 38.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 是(利克特)。 39.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 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参与型) 40.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 施密特)提出的。 41.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 提出的。 42.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 方式有(团队式)。 43.“途径——目标”理论是(豪 斯)提出的。 44.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 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组织行为学汇总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四、简答题 31.(P33)简述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1)贡献:为管理提供了一个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侧重于操作管理或基层管理,法约尔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领域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2)局限:①把员工看成是“经纪人”。②强调独裁式管理。③把组织看成式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31. (P34)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而言,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有哪些? 31.(P38)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②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③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擦法不容易发现的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2)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 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1.(P38)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调查范围广②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③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 ①一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②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调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③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31.(1P47)简述Y理论的主要观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与答案

组织行为学往届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C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D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A ) A.竞争(强制)策略 B.回避策略 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5/14】 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3、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4、营利组织:以营利为目标的开放系统。 5、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自觉。 6、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这种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增加的现象就是冒险转移。 7、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体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9、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10、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进行运转、管理、调节、控制

的功能。 11、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对个体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束缚力。 12、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13、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14、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五、简答题(4×5分=20分)(4/10) 1、解释冒险转移现象原因的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用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2)外部的威胁;(3)群体规模;(4)奖酬体制;(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关系;(7)群体的绩效;(8)领导作风, 3、群体对个体有何作用?P149 (1)群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2)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友谊和情感需要;(3)群体给个人提供了称赞和认可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4)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任务。有许多工作必须协同努力才能完成。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Y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3.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Y 4.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X 5.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某种领导行为。Y 6.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7.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测验法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 天才 D.才能 9.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华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lo.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C)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11.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 B)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 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 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14.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15.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拒之门外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