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作业

新闻1102班马遒2011213176

问题1: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1,对功能主义的反思

2012年第二期的《新闻大学》以“超越结构功能主义”为切入点,提出了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反思、传统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的差异、结构功能主义逻辑在传播学当中的影响等等论题。

我国八十年代开始引入的美国式的、经验学派的传播学,主要遵循的即是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和思路,使得这种以结构存在为前提、以工具理性为基础、以媒介功用为重点、以秩序整合为归依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主导。但由于信息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我们不得不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反思,进而展开对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传播学的反思和进一步探索。而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反思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的脉络中进行拓展、深入研究;二则是要跳出结构功能主义的框架,寻求不同的思路。

2,关于第三人效果的研究

第三人效果假说起源于1983年,是指受众认为媒体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的现象,其假说大部分已得到证实。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认知层面,即人们对设想中的受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估;二是行为层面,即人们根据设想而作出的实际的行动。现在的研究主要是在于探究第三人效果与各种现实条件和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以不断证明并完善这一假说,比如对“年龄和社会距离对第三人效果认知的关系”的探索和对“自尊的不同维度与第三人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等等。

问题2:所查阅的研究论文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1,关于“功能主义”的4篇论文——即刊载于2012年第二期《新闻大学》上的《超越结构功能主义:中国传播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范式的重塑:社会化媒体时代对功能主义路径的反思》、《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两种功能主义》、《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功能主义路径》——均采用了探索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其中的文献研究法,其文献以原始文献来源和次级文献来源为主,并运用的是无结构的、定性研究的方法。

2,关于“第三人效果”的两篇论文,即刊载于2012年第四期《国际新闻界》上的《自我尊重、自我效能与第三人效果中的自我-他人差异》、《青少年对负面广告影响的第三人效果研究》。这两篇论文主要使用了描述性研究方法中的抽样调查法进行信息的手机和整理,并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初步的研究;此外,还大量运用了因果关系研究当中的实验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来分析不同条件对“第三人效果”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