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oHS检测方法标准解读

RoHS检测方法标准解读

RoHS检测方法标准解读
RoHS检测方法标准解读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解析

罗道军卞征云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510610 广州,luodj@https://www.doczj.com/doc/761254149.html,

摘要本文对配套《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的《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SJ/T11365-2006)的电子行业标准进行了介绍和重点分析,并给该标准使用这提出了一些有用建议。

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七个国务院部门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2月28日正式颁布,并将于2007年3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管理办法》对我国最大的工业门类——电子信息产业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要求,重点对电子信息产品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六种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使用进行控制。

为了更好的配合《管理办法》的实施,信息产业部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工作组负责配套标准的起草工作,并于2006年11月6日正式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以下简称《限量要求》,标准号为SJ/T 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以下简称《标识要求》,标准号为SJ/T 11364-2006)以及《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以下简称《检测方法》,标准号为SJ/T 11365-2006)等三个配套标准。其中《检测方法》标准是其中最基础的标准,为其它相关标准所引用。该标准的出台为行业内有害物质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VI)]、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提供了统一而全面的检测方法,因而成为《管理办法》实施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本文将就《检测方法》标准的梗概以及与目前正在起草的IEC62321标准的异同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帮助业界澄清相关问题而使企业迅速做到符合《管理办法》的要求。

1《检测方法》标准的主要内容

《检测方法》标准规定了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Ⅵ)]、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六种限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管理办法》定义的所有电子信息产品。在参考IEC6231(CDV)草稿以及其它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按照分类合理、简明扼要的原则,按照测试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属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性质调整设置了标准的章节结构,首先按照方法属性将六种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测试方法分成筛选测试与精确定量测试两大类别。筛选测试主要是

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试样中的目标物进行初步定量的筛选测试方法,并单独形成了标准中的第五章。而精确定量测试方法则按被检有毒有害目标物的特点,将其章节分别安排为电子信息产品中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的测试方法(第六章)、电子信息产品中铅(Pb)、镉(Cd)以及汞(Hg)的测试方法(第七章)、比色法定量测定电子信息产品中的的六价铬(第八章)。此外由于汞(Hg)的易挥发特性以及对其测试的基本原理的差异,在第七章中又将汞的测试与铅和镉的测试分成两节。

另外该标准还增加了包涵具体拆分指引内容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过程中的机械制样方法”规范性附录(附录A)。该附录是基于《限量要求》标准的要求,给出了在对电子信息产品进行测试前所需要进行的拆分的方法与程序。

2《检测方法》标准的重点解析

《检测方法》标准自发布以来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作为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有必要在这里按章节顺序对该标准受关注的一些重点疑点问题进行解释,以期望《检测方法》标准能得到合理的使用,也真正地为《管理办法》的实施提供到有力的支撑。

2.1 材料分类

鉴于电子信息产品的组成复杂,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材料,即需要检测分析的对象复杂,而测试的对象的材料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该标准首先将测试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基本单元分为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考虑到电子产品的特点,不少电子材料同时包括了上述材料的2~3种的均匀混合物,因此又增加了电子材料类别,以便选择和规范精确测试方法中的前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与流程化。

2.2 XRF的筛选判断

第五章用X射线荧光仪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害物质进行筛选的测试方法是基于在较严格的条件下用一束X射线或低能光线照射样品材料,致使样品发射特征X射线荧光。这些特征X射线荧光对应于各特定元素,样品中元素的浓度直接决定射线的强度。通过测定其中的XRF 的强度来分析有害物质元素的含量。

由于该方法不用通过化学制样过程将样品制备成为待测溶液来进行测试所以相比精确测量手段来说“方便快捷”且节约成本。但是任何一样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大量的企业工厂购买XRF并幻想用它来为自己的来料采购把关时,XRF方法较大的不确定度也让企业伤透脑筋。而在标准的第五章5.6.6中也醒目地指出“由于XRF存在一些局限性,使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限制条件以及结果的适用性”。

从第一步样品制备开始,标准指明“对各种块、板或铸件等不定形试样,可用切割机、研磨机等加工成适合测试的一定尺寸的样品。样品的照射面应能代表样品整体。”接着列举了“块状匀质样品”、“膜状材料”、“电子专用材料”、“液体样品”的制备方法。也就是说用于XRF测试的样品必要时也是需要机械制样的。所谓的“无损测试”只是指不需要碾碎压片等

类似的方法制样而已。事实上,在测试之前将样品按照制备成(或选择)大小厚度合适(合适与否取决于仪器条件)的均质材料或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的测试样品对获得良好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在标准的5.6.4“样品测试”中写到“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样品室内,按所选定的测试模式对试样进行X射线分析”。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都比较迷惑,“所选定的测试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我们知道一般仪器分析的方法都会先做标准曲线,然后再进行测试。但是这种“模式”在XRF的使用中则并不是唯一的。现在一般的XRF厂商都只能提供几套标样,如塑料(PE、PVC)、铜合金、铝合金等,由于这些标样价钱昂贵工程师安装仪器时用它们做完标准曲线内置在软件中后就会带回。目前我们在实际测试过程是不用每一次都要做标准曲线的,根据具体情况或者选取一条内置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或者采用FP法来进行半定量分析,而具体的操作步骤随仪器品牌型号的不同又有所区别,在标准里面不能一一规定,所以出现了 “按所选定的测试模式”这样的表述方式。

另外在5.4试剂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含铅(Pb)、汞(Hg)、镉(Cd)、铬(Cr)以及溴(Br)五种元素的相应标准样品”。请注意“相应”二字,这里的“相应”是指的与被测样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组成,包括元素、成分、密度等。而目前我们所面对的样品可以说千变万化,要对每一种类的样品都找到一套“相应”的标准样几乎是不可能的。找不到“相应”的标准曲线时只能采用一条近似的标准曲线来测试或者就是用FP法测试,而毫无疑问两者都会给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这就为我们结果分析带来了难度。标准中“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同样品不同元素的筛选限值”表在这种情况下应谨慎使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基于XRF的原理所获得的结果只是元素的含量,也就是说如果这种筛选测试得到铬(Cr)或溴(Br)的含量,即使他们超标也并不能代表有害物质(Cr(VI)与阻燃剂PBB和PBDE)超标,这个测试结果(指含有)只是含有相应有害物质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这也就是限值表中没有这两种有害物质不合格的限值判断依据的原因。2.3 阻燃剂PBBs和PBDEs的测试

第六章电子信息产品中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的测试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聚合物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中提取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通过适当的稀释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来测定提取液中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然后计算出它们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含量。

标准中提到测试浓度范围为(100~20000)mg/kg。其实这个浓度范围的确定并不是严格地来源于技术数据。标准中紧接着也提到“如果采取适当的浓缩和净化步骤,本方法可测定更低浓度的样品。”也就是说采用适当的步骤后检测范围的下限还可以更低,而20000 mg/kg 的检测范围上限也是通过稀释的步骤得到。这个测试浓度范围对PBBs和PBDEs限量值1000mg/kg的包含很大程度反应了检测方法标准和《限量要求》标准之间的相互支撑的关系。

另外,对PBBs和PBDEs的测试步骤根据实际的样品的材质和含量有所不同。对基体复

杂、干扰较多的样品还需增加过硅胶柱和进样前过微孔滤膜的步骤,对低含量的样品需进行旋蒸、氮吹等浓缩步骤,对高含量样品又需进行稀释。在标准中没有对这一些情况进行以一规定,这将有利于各实验室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条件来决定采用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比如,在不需要在意一些超低含量物质的检测时,就可以舍掉一些浓缩的步骤而不至于受限于标准的规定而必须机械地一一照办。此外,萃取时间给出了较大的范围,即从4~24小时也是有类似的原因,有些高密度的塑料中的阻燃剂通用的条件下很难萃取出来,按照IEC62321的标准规定的16小时可能不够,而对于某些塑料这样的萃取时间又远远超过,因此这些情况留给进行测试的实验室具体掌握。

2.4 铅、镉、汞的测试

第七章电子信息产品中铅(Pb)、镉(Cd)以及汞(Hg)的测试方法针对重金属元素物质的共同特点,采用技术成熟的原子发射光谱(ICP-AES/OES)、原子吸收光谱(AAS/CV-AAS)、原子荧光光谱(AFS)、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电子信息产品中的铅(Pb)、镉(Cd)与汞(Hg)的含量。Pb、Cd、Hg的分析方法相对来说已较成熟,EPA、IEC 有很多标准可参照。在《检测方法》标准中很大的一个特色是按照材料的不同分别规定了前处理的方法。在《限量要求》标准中指出检测单元(可以直接提交进行测试的单元)应尽量为EIP-A类均质材料。这使得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制样前面对的是金属、聚合物、无机非金属、电子专用材料等。按材料来对化学前处理进行分类能让实验人员清晰明确地找到标准中的相应条款来进行实验,实用性很强。另外对样品的称样量有一些调整,原来是定义取样量一般在0.1~0.2g,但经过讨论,由于电子产品的结构组成材料复杂,含量高低相差很大,为了适应各实验室和不同种类样品的精确测定需求,将范围放大为0.1~0.5g,具体的称样量由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这对实验室的本身能力也是一个要求。

2.5 六价铬的测试

第八章比色法测定电子信息产品中的六价铬是利用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在酸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对电子信息产品中的六价铬含量进行检测。

《限量要求》标准中对于EIP-B类电子信息产品中各部件的金属镀层的限量规定为“铅、汞、镉、六价铬等有害物质不得有意添加”,其中对于金属镀层中关于六价铬有意添加的解释是利用《检测方法》标准中8.1 规定的方法检测出含六价铬的。即使用定性测试的方法对金属表面进行显色反应后溶液呈现红色或紫色就“表明有六价铬存在”,这时“溶液中的六价铬浓度不小于1mg/kg”。这看起来是有些严格了,特别是在EIP-A和EIP-C类单元中六价铬浓度限值为1000mg/kg。我们知道在对金属镀层中六价铬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时采用水煮法,在无法得到钝化层实际质量的时候测试结果以ug/cm2来表示,这就面临怎么样把所得到的结果和限量值(单位为mg/kg)联系起来的问题。在欧盟RoHS指令实施以来这一直是业界普遍面临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两步解决方案:第一在计算结果时候尽量按照EIP-A 均质材料来计算,这时合格与否应以1000mg/kg的限量要求来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得到钝化

层的实际质量值,这需要:1)制定试验研究制定自己的检测规范,将测定的面积含量与重量比的关系建立起来;2)通过镀层的厚度和密度来计算,然后转化成重量比。在第一步无法实现的时候,再采用EIP-B类的限量要求来判断。这种定性判断的方法至少可以对不含有六价铬的样品作出符合性的判断。如果对使用定性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有意添加存在争议的时候,可以再按照EIP-A单元对应的方法来判断,因为按照《限量标准》的规定,组成单元EIP -A/B/C是按顺序来归类的,EIP-B只是一个补充。

此外,本标准规定了塑料中六价铬的萃取时间需在3小时以上,与IEC62321有明显的不同,实践证明本标准的规定更为合理。至于碱式萃取好还是纯水萃取法更好,目前业界还有不少争议,本标准选取了更为快捷的碱式萃取方法,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出来后再作改进。

2.6 附录A规定的拆分方法

为了达到配合《管理办法》实施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的目的,《限量要求》要求从构成电子信息产品的基本单元上设定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并且定义了这些基本的组成单元,即EIP -A/B/C。为此,按照《检测方法》进行的测试对象必然是EIP-A/B/C,因此在进行测试前必须首先将产品拆分成EIP-A/B/C的进步单元。所以,附录A是整个标准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附录A首先明确了拆分的目标,从介绍电子信息产品的结构开始,章节分成产品的结构与有害物质存在信息的基础部分、拆分的基本原则部分以及拆分的典型案例部分。为了节约成本,指引中并导入了有害物质风险分析的基本理念,并首次对电子产品中的互联接点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即化学连接与物理连接,而拆分就是“去连接(disjoint)”。这些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更准确而有效地拆分。拆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任务,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越来越小型化复杂化的今天,因此要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背景,包括对拆分对象-电子信息产品的了解、材料的了解、有害物质存在风险的了解、甚至工艺的把握等。无论如何,如果要严格完整的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做起,并通过加强体系的管理来实现。任何拆分与检测都已经是事后的了。

结束语

从以上“重点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操作性与适用性”是贯穿《检测方法》标准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对成千上万的电子产品种类进行检测分析时不可能在标准中千篇一律地去规定每一个细微的操作环节,在操作标准中没有具体规定到的步骤时就需要实验人员在保证得到最好结果的前提下能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检测方法》标准参考了IEC 111/54/CDV,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现状和特点。在编写过程中始终依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促进和保护国内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原则,不显著增加产业的实施成本,兼顾了生产者、监管机构的可操作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正如也有来自业界一些不同声音那样,该标准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每一个标准的产生和成熟都需要经历理论与实践不断检验与不断促进的过程,《检测方法》标准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相信在不断的使用经历实践的检验后《检测方法》标准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2006年2月28日,信息产业部第39号令;

2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电子行业标准,SJ/T11363-2006

3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电子行业标准,SJ/T11365-2006

作者的单位与联系方式: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China Ceprei Labs

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Reliability Research and Analysis Center

中国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110号,邮编:510610

Add:No.110 Dongguanzhuang Rd.Tianhe District,Guangzhou City,P.R.China, Post Code:510610 http//https://www.doczj.com/doc/761254149.html,;https://www.doczj.com/doc/761254149.html,

Email:luodj@https://www.doczj.com/doc/761254149.html,,luodjceprei@https://www.doczj.com/doc/761254149.html,

0086-20-87237161(Tel);0086-20-87237185(Fax)

013501517376(Mobile)

障碍物检测方法和设备的生产技术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障碍物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一点云数据和第二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二点云数据;其中,第一车载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装载在同一辆自动驾驶车辆上,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大于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基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估计;根据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基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障碍物检测。该方法实现了更加全面、准确的障碍物检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一点云数据和第二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二点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装载在同一辆自动驾驶车辆上,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大于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

基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估计; 根据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 基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障碍物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估计,包括: 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划分入预设的空间栅格,对每个栅格内的第一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并在该栅格内拟合出地面; 基于各栅格内的地面拟合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栅格内拟合得出的地面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所在坐标系的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修正地面拟合结果,得到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包括: 计算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数据点与基于第一点云数据估计出的地面之间的距离,将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与基于第一点云数据估计出的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数据点确定为地面点; 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障碍物检测,包括: 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融合后进行障碍物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激光雷达为单线激光雷达。

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与检测方法

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与检测方法 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2种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重点介绍反拉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给出具体工程案例,可应用于预应力精细化施工专项验收检测中,能够有效促进提高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关键词:桥梁;预应力锚索结构;有效预应力;反拉法 1引言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 而有效预应力的准确建立和持久生效,既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又取决于施工过程材料、器具、设备、人员、工艺以及质量检验控制等多个因素。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方法

由于预应力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其内在质量很难通过竣工检测时的临时加载观测分析得到准确的识别。对此,国内各科研结构开展的结构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早期主要在施工期间安装传感器进行过程监测,由于费用 成果过高,无法得到推广近年主要研究基于等效质量原理的检测方法和基于锚索弹模效应反拉法(拉脱法)检测2种,并已经取得一些应用成果。 (1)等效质量检测法 锚索结构在锚头激振时,诱发的振动体系随着锚固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锚固力越大,参与自由振动的质量也就越大,该方法室内验证的结果表明,最大测试误差为设计值的12%,平均测试误差为3.7%。 (2)反拉检测法 拉拔试验也就是一次再张拉过程。即:对已张拉的预应力筋施加荷载,从而确定锚下有效预应力。现场拉拔试验法一般只能在灌浆前进行检测。由于预应力筋张拉后为了防止锈蚀和预应力松弛,必须尽快灌浆。 3.反拉检测法介绍

预应力管桩的检测方法

1 前言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是本地区应用最广的基础型式。如何保证管桩的承载力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桩的承载力决定于土的承载力和桩身质量两个方面。管桩的检测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验这两个方面,以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目前,管桩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桩、基桩反射波法等三种。本文就这三种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它们的适应性和应注意的地方,供同行参考。 2 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 2.1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目的 静荷载试验是采用接近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来考验桩,主要是为了获得桩的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的依据。或者在桩的验收阶段确定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原理 在桩顶施加了竖向荷载后,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桩身表面则出现向上的侧阻力;桩身上部产生压应力和压缩变形。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桩土间的位移进一步加大,桩身的应力进一步往下发展,桩下部的侧阻力也逐渐发挥出来;当桩顶荷载足够大时,侧阻力达到最大值,桩端土产生压缩变形和土反力。继续增加荷载,直到桩顶沉降大于期望值或桩端土出现了刺入破坏为止。此时桩顶荷载就是其极限承载力。在试验的过程中,若桩身有质量缺陷可能会出现先期破坏(桩身发生破坏先于土承载力),这样也就一并对桩身质量作了检验。 通过静载试验获得桩的承载力,可分为按强度控制和按沉降控制两大类:①桩侧、桩底的土承载力均发生破坏,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陡降型,此种情况按强度控制,取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的前一级荷载作为桩的极限承载力。②土的承载力没有发生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虽然沉降量也进一步增大,但桩端土的承载力也进一步增大,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缓变型,此种情况按沉降控制,可依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取某一沉降所对应的荷载作为桩的承载力。 2.3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适应性讨论 静载试验对桩地承载力检测是最适宜的。试验施加的荷载,加载速度极为缓慢,桩的沉平均速度为0.0001m/s,加速度接近于零,静载试验测到的承载力,被认为是最接近于工程实际。因此,静载试验也用作检验动力试桩的准确与否。 静载试验对桩身质量检测的适应性是不充分的,表现为以下四点:①如果试验中出现桩身上部的先期破坏,无法判明破坏的位置:②如果桩身急剧沉降而通过补加荷载,发现桩所能承受的荷载没有明显降低的时候,难于判明是桩身下部破坏还是土承载力的破坏;③试验对于桩身的水平裂缝无法检测;④无法对桩身强度进行充分检验。 3 高应变动力试桩 3.1高应变动力试桩的目的 检测土的承载力和桩身的质量。还可进行打桩监测,确定桩锤效率、桩身应力等。 3.2高应变动力试桩的原理和作法介绍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1概述 受陕西铜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7月5在铜旬高速公路3合同段1号梁场金马大桥2#左幅16— 3梁锚下预应力质量进行检测。 2检测内容、抽检频率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1检测内容 桥梁工程梁(板)质量检测内容为:预制梁(板)锚下有效预应力 检测。 2.2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以及本工程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设计和业主下发的相 关文件。 3检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 采用锚下预应力检测仪,智能千斤顶施加与锚下预应力方向相反 的拉力,单根单向张拉,在二维坐标系内建立拉伸位移—— 拉力曲线,分析曲线斜率变化过程,如果斜率相对稳定,继续施加拉力,

如果斜率突变,曲线上突变点对应的拉力数值即为锚下预应力数值。 4质量评定标准及处治方法 4.1质量评定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应力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士5%且同一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士2%。 4.2检测控制 检测值小于设计值的95%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95%和设计值的100%之间的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100%和设计值的105%之间的,将不进行张拉 。 检测结果钢绞线超张超过设计值的105%,上报委托单位通知施工方将钢绞线放张,并且重新穿钢绞线且重新张拉。 5检测结果及建议 5.1检测结果

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编制说明)

《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 联用法》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 《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列入2013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委托书项目编号:JSSPDB-2013-009。 (二)起草单位、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1、主要承担单位: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2、协助承担单位:无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睿杨军孙小杰朱佳宋佳胡文彦乔玲杨洋赵妍 4、主要起草人员分工:

(三)简要起草过程 1、收集国内外标准、征询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在标准的起草阶段,起草单位对国际、国内相关标准情况进行了查询和研究;向监管部门、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征询本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2、收集数据和相关信息,对食品中的喹啉黄的试样前处理、色谱与质谱条件等条件进行了重点研究。 3、召开研讨会讨论标准的修订、起草标准修改初稿 (1)2014年3月17日,在南京召开《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地方标准研讨会。主要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指标以及前期研制过程中发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 (2)2014年4月29日,在南京召开《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地方标准初稿研讨会,形成地方标准初稿。 (3)2014年10月22日,在南京召开《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色谱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专家讨论会,对标准及编制说明进行研讨。 4、进行调研并对初稿的指标进行检测验证 2014年9月2日,邀请方法验证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方法的技术细节进行研讨。参会人员就流动相选择、吸收波长选择、文字表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 由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供标准品、盲样和耗材,对形成的标准初稿进行验证。主要考察内容包括线性、准确性、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盲样分析等。江苏省疾控中心、江苏省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江苏省质检院、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四家检验机构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对标准初稿进行验证,并出具验证报告。

预应力摩阻损失测试试验方案

预应力摩阻损失测试 试验方案 山东铁正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二〇一0年十一月八日

目录 1.概述 (1) 2. 检测依据 (1) 3. 检测使用的仪器及设备 (1) 4.孔道摩阻损失的测试 (1) 4.1 测试方法 (1) 4.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 4.3 试验测试步骤 (3) 4.4 数据处理方法 (4) 4.5 注意事项 (6) 5.锚口及喇叭口摩阻损失测试 (6) 5.1 测试方法 (6) 5.2 测试步骤 (7) 附件1. 测试记录表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预应力摩阻测试包括锚口摩阻、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三部分。预应力摩阻损失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的主要部分之一,对它的准确估计将关系到有效预应力是否能满足梁使用要求,影响着梁体的预拱变形,在某些情况下将影响着桥梁的整体外观等。过高的估计会使得预应力张拉过度,导致梁端混凝土局部破坏或梁体预拉区开裂,且梁体延性会降低;过低的估计则不能施加足够的预应力,进而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变形和抗裂度等。 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与管道材料性质、力筋束种类以及张拉工艺等有关,相差较大,最大可达45%。工程中对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采用摩阻系数μ和管道偏差系数k来表征,虽然设计规范给出了一些建议的取值范围,但基于对实际工程质量保证和施工控制的需要,以及在不同工程中其管道摩阻系数差别较大的事实,在预应力张拉前,需要对同一工地同一施工条件下的管道摩阻系数进行实际测定,从而为张拉时张拉力、伸长量以及预拱度等的控制提供依据。 摩阻测试的主要目的一是可以检验设计所取计算参数是否正确,防止计算预应力损失偏小,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二是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和力筋伸长量;三是可检验管道及张拉工艺的施工质量;四是通过大量现场测试,在统计的基础上,为规范的修改提供科学依据。 2. 检测依据 (1)《公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公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3)拟测试梁的设计图纸 3. 检测使用的仪器及设备 (1)2台千斤顶、2台高压油泵,2块0.4级精密压力表。 (2)2台传感器,1台读数仪,2根配套连接线缆。 (3)对中专用工装。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4)工具锚2套,工作锚1套,配套限位板1块。 (5)0.5mm精度钢板尺2把,记录用夹板2个,钢笔2,计算器1,记录纸若干。 4.孔道摩阻损失的测试 4.1 测试方法

DBS 32012-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DBS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S 32/012—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液 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16-12-23发布2017 -02-01实施

前言本标准系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喹啉黄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喹啉黄的两种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糖果、酒、巧克力制品中喹啉黄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2 原理 用提取液提取试样中的喹啉黄,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3.1总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2试剂 3.2.1甲醇(CH3OH):色谱纯。 3.2.2甲酸(HCOOH):色谱纯。 3.2.3氨水(NH3?H2O):含量20%~25%。 3.2.4乙酸铵(CH3COONH4)。 3.2.5柠檬酸(C6H8O7?H2O)。 3.3试剂配制 3.3.1氨水-甲醇溶液(1+9,体积比):量取氨水10mL、甲醇90mL,混匀。 3.3.2甲醇-水溶液(7+3,体积比):量取甲醇70mL、水30mL,混匀。 3.3.3甲醇-甲酸-水溶液(2+2+6,体积比):量取甲醇20mL、甲酸20mL、水60mL,混匀。 3.3.4柠檬酸溶液(20g/L):称取2.0g柠檬酸,加水溶解并定容100mL。 3.3.5乙酸铵溶液(0.02mol/L):称取1.54g乙酸铵,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经0.45μm水相微孔滤膜过滤。 3.3.6初始流动相:量取20mL甲醇、80mL乙酸铵溶液(0.02mol/L)(3.3.5),混匀。 3.4喹啉黄标准品:纯度大于97%。

预应力钢绞线质量检验方法

在预应力钢绞线采购过程中,工地签收货物以后,通常需要对预应力钢绞线抽样并拿到检测机构去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一般有哪些流程呢? (一)钢绞线试验的夹具 钢绞线试验的夹具对钢绞线最大力Fm的测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而Fm的数值又直接影响到锚具效率系数的计算。不同的检测单位使用着不同形式的夹具,夹具的夹持长度从80mm到180mm不等,夹具的牙纹有点状、细牙等,这些夹具不同程度地对钢绞线有着“缺口效应”,导致汇赢钢铁钢绞线提前破坏,断口总是发生在夹持部位,造成对同样的钢绞线使用不同的夹具进行试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不合理的现象。新标准GB/T5224-2003规定:“如试样在夹头内和距钳口2倍钢绞线公称直径内断裂达不到本标准性能要求时,试验无效。”问题在于对于“有效”的试验,虽然达到了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钢绞线材料检验合格,但由于没有真正测出钢绞线不受损伤情况下的最大力,因而也就不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钢绞线受损伤情况下锚具的锚固效率系数。 那么有没有使汇赢钢铁钢绞线不受损伤的夹持形式呢?笔者所在的实验室采用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技术所加工的夹具几近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试样夹持部位完全没有损伤,只是由于摩擦的缘故,变的有些粗糙(图1左),部分试样更是断在中部,断口有颈缩,呈塑性断口状(图1右)。 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必须在夹具与试样之间垫以粘有金钢沙的软金属片,以防止夹具牙纹对钢绞线的损伤,同时最大程度地握裹住试样,阻止试样打滑。 建议标准在今后的修订中增加有关试验方法、夹具形式的内容,以减少由于试验方法不同所造成的试验结果的差异。 (二)弹性模量 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在新标准中第7、3、5条的参考值为195±10Gpa,但不作为交货条件。实际上作为预应力施工张拉伸长量计算的重要数据,弹性模量是试验中的必测项目。汇赢钢铁钢绞线的截面积是使用标准中所提供的参考值还是用实测值,这在检测部门一直存有分歧。按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应该用实测面积,但对于如图3所示的钢绞线截面示意图,如何才能准确地测量出它的截面积呢?方法之一是分别测量7丝的面积,然后相加;文章建议用称重法测量面积,或是先测量图中对角直径D,然后按表1取值作为钢绞线的实测面积。但由于存在间隙,对角直径D难以精确测量。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检测指导书.doc

精品文档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检测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湖北省内建设工程中使用的低桩承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预应力 钢筋力学性能及其分布受力情况、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端板材质、桩身混凝土强度、桩 位偏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 管桩、预应力混凝土(P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PTC)管桩以及用于锚杆静压的短节 预应力管桩。管桩直径一般在300mm~600mm。 2、引用标准: DB42/489-200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GB/T5223.3-200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GB 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方法》 3、试验项目 3.1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 3.2 预应力钢筋直径、数量、钢筋分布 3.3 端板材质、厚度、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 3.4 钢筋保护层厚度 3.5 桩位检测 3.6 桩身混凝土强度 4、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试验 4.1 预应力钢筋的取样

预应力钢筋代号为PCB,取样数量为 1 根;先做抗拉,再测其伸长率。预应力钢筋抗 拉强度试验应在对每个厂家生产的每一种桩型随机抽取一节管桩桩节进行检测;在沉桩过 程中,应随机抽查已截下的桩头进行检测,检测数量每单体工程应不小于总管桩数量的1%, 且不少于 3 根。 4.2 设备 万能试验机,量程适当, 1 级准确度要求;钢筋标距仪;游标卡尺,精度0.05mm。 4.3 试验步骤 4.3.1 按金属拉伸试验要求制作600mm左右长规定数量的试样。 4.3.2用钢筋标距仪对将进行拉伸试验的钢筋进行标距,标距0 区离夹口位置至少 25mm ,且标距痕迹不影响拉伸试验结果(不应在标距处脆性断裂);采用断后伸长率 时标距 L 08 d ,采用最大力总伸长率时标距L0200 mm 。 4.3.3 按金属室温拉伸试验要求速度(速率是多少)将钢筋拉伸至断裂,记录抗拉荷载值 和计算出0.2值。 4.3.4 用游标卡尺测量其断后伸长率,并记录结果并修约到0.5% 。 4.3.5 抗拉强度值 = 抗拉极限荷载值/ 钢筋的公称截面积,精确到0.1MPa。加一个钢筋的 公称截面积的一览表 4.4 实验结果处理 4.4.1 结果评定可按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评定方法进行;直接把评定方法写出来 4.4.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钢棒质量要求:最大低松弛值不大于 2.0% (70% 初始应力 1000h松弛试验)的螺旋槽钢棒;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 ,非比例延伸强度值不小 与 1280MPa;延性满足预应力混凝土钢棒延性35 级别要求,断后伸长率不小于7% , 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 3.5% 。

附录B 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反拉法

附录B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反拉法 B.1 一般规定 B.1.1本方法适用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并评定锚下有效预应力的量值、同束不均匀度、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B.1.2本方法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1预应力筋有滑丝、断丝的情况; 2夹片错位超过2mm; 3夹片与锚具不配套、不符合要求。 B.1.3本方法检测的对象应为已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应力张拉施工的钢束。 B.2 仪器设备与检测装置 B.2.1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设备应具有下列功能: 1自动控制千斤顶的升降压; 2实时采集位移、压力信号,最小采样时间间隔1ms; 3实时显示位移、压力的时程曲线,给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实测值。 B.2.2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设备应在计量部门通过力学精度和检测精度标定,并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 重复准确度:1%; 示值误差:±1%FS; 测试准确度:±1.5%FS。 B.2.3检测装置如图B.2.3。 图B.2.3 反拉法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示意图

B.3 现场检测 B.3.1检查检测现场是否满足作业和人员安全的要求。检测前应采用挡板等可靠措施对钢束两端进行遮挡,避免可能出现的绞线断裂、夹片飞出而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 B.3.2检测前,按照本方法B.1.2条的规定,判断检测适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B.3.3检查设备主要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例如压力上限和下限)。 B.3.4按顺序安装限位装置、千斤顶,连接控制网络,启动检测设备。 B.3.5对检测设备(液压泵站、千斤顶)进行联机升压、退顶测试。 B.3.6实施检测。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预应力筋带动夹片沿轴线脱离锚杯瞬时,计算机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实测值。 B.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B.4.1按设计要求确定锚下有效预应力范围,当检测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B.4.2当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检测不合格时,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处治建议,待施工整改完成后复检。 B.4.3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验收记录应按表B.4.3执行。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

升拓技术—预应力张力检测技术升拓资料库—X—有效预应力检测01 走进升拓感受未来sensing the future 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45) 摘要:本文所讲的有效预应力检测主要包括:埋入预应力体系的锚下预应力;空悬拉杆、吊杆、锚索的张力的检测。主要测试方法是基于“等效质量”原理的有效张力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利用激振锤(力锤)敲击锚头,并通过粘贴在锚头上的传感器拾取锚头的振动响应,从而能够快速、简单地测试锚索(杆)的现有张力。 关键词:有效预应力检测,张拉力检测,锚下预应力检测,锚索张力检测仪、拉杆张力检测仪、吊杆张力检测仪 1 引言 本技术出自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背景:斜拉桥、吊桥和中、下承式拱桥、幕墙、大跨度屋顶等结构以其良好的跨越能力和优美的造型受到设计者青睐。在其施工及成桥后的维护中,拉索与吊杆的张力测试将贯穿整个过程。我们潜心多年研制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对预应力梁、岩锚、拉杆/吊杆、锚索的张力进行综合无损检测。经过大量的现场验证,其测试精度、测试效率、适用范围等均可满足工程要求,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主要测试内容:预应力及张力检测仪、锚下预应力检测仪、锚索张力检测仪、拉杆张力检测仪、吊杆张力检测仪 2 设备基本构成 预应力混凝土梁多功能检测仪SPC-MATS 本产品主要构成如下: 仪器主机(小型一体化平台)

传感器(进口) 外置放大器 激振系统及线缆 无线操控系统 产品软件(数据采集、数据解析、自动生成报告) 预应力锚索(杆)张力检测仪SBA-PTT-S 3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测试项目及方法 4 预应力有效张力检测技术

预应力钢绞线的检验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法

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检验规程 1 总 则 1.1 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检验依据标准为《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为统一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精度,制定本检验规程。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外层是由 2.2 符号 n D —— 钢绞线直径; n S —— 钢绞线参考截面积; R m —— 钢绞线抗拉强度; F m —— 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 F p0.2 —— 规定非比例延伸力; A gt —— 最大力总伸长率; ΔF a —— 应力范围(两倍应力幅)的等效负荷值; D — — 偏斜拉伸系数。 3 分类和标记 3.1 分类与代号 钢绞线按结构分为5类。 其代号为: 用两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 1×2 用三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 1×3 用三根刻痕钢丝捻制的钢绞线 1×3Ⅰ 用七根钢丝捻制的标准型钢绞线 1×7 用七根钢丝捻制又经模拔的钢绞线 (1×7)C 3.2 标记 3.2.1 标记内容包含下列内容: 预应力钢绞线,结构代号,公称直径,强度级别,标准号 3.2.2 标记示例

公称直径为15.20mm,强度级别为1860MPa的七根钢丝捻制的标准型钢绞线其标记为:预应力钢绞线1×7-15.20-1860-GB/T5224—2003 4 检验规则 4.1 检查和验收 产品的检查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按表4.3.1的规定进行,需方可按本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4.2 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书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钢绞线检验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则应逐盘取样进行上述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4.2.2预应力钢绞线必须保持清洁。在存放、搬运、施工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有害的锈蚀。如长时间存放,必须安排定期的外观检查。 4.2.3存放的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4.3 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 4.3.1 钢绞线的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应符合下表4.3.1的规定。 表4.3.1 供方出厂常规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 当4.3.1中规定的某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则该盘卷不得交货。并从同一批未经试验的钢绞线盘卷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复验结果即使有一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模板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 案模板

目录 1.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检测步骤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检测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检测结果的处理与判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适用范围 本检测实施细则适用佛山市南海区新公交系统试验段五标段项目部预应力管桩检测,预应力管桩强度不低于C80,抽检时间为收锤后七天。 2. 检测依据 2.1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 ); 2.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2.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 ); 2.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 2.6 佛山市南海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5标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2.7 相关图纸检测要求。 3、工程概况 本工程过渡段、整体道床以及库存内基础处理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预应力管桩:PHC-AB400-95,长度19-29米,约2600根,整体道

PHC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PHC 07:06日2009年07月21建工英子发表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高强砼(PHC)预应力管桩,设计桩径为Φ400×95㎜、Φ500×125㎜两种。总桩数约770根。Φ400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200KN,Φ500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为2200KN。二、检测方法及其依据桩基是工程结构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属于地下隐蔽工 程,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紧密,施工时稍有不慎极易出现断桩等多种形态复杂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桩的承载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因此,对桩基质量的无损检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桩基的成桩质量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桩基的承载能力;二是桩身的完整性。 1、桩基的承载能力检测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静载试验,另一个是高应变检测法 (即大应变法)。静载试验具有直接、可靠等优点,但存在试验费用高、试验过程长等不足;高应变检测法是根据土动力学和波动理论来推断桩基的承载能力,它具有试验简单、快速、低费用等优点,但可靠性稍差。 2、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是通过现场动力试验来判断桩身质量,内部缺陷的一种方 法,常见的内部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混凝土离析及桩顶混凝,(即小应变法)桩身的完整性检测主要采用低应变检测法土密实性较差等。.它具有速度快、设备轻便、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的应用。 3、结合本工程工期短,特别是基础工程的节点工期要求特别紧张的特点,本工 程拟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法及高应变检测法检测法进行桩基的检测。 三、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检测细则 (一)检测项目名称桩基反射波法检测。(二)适用范围基桩反射波法检测适用于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本方法也可对桩长进行核对。(三)检测依据基桩反射法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106-2003)(简称《规范》)以及广东省标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规程》(DBJ15-27-2000)的有关试桩规定进行。 (四)抽样方案1、抽样原则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总结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检测依据 (1) 3、工程概况 (1)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 5、检测步骤和方法 (2) 6、检测设备 (2) 7、检测结果的处理与判定 (2)

1. 适用范围 本检测实施细则适用佛山市南海区新公交系统试验段五标段项目部预应力管桩检测,预应力管桩强度不低于C80,抽检时间为收锤后七天。 2. 检测依据 2.1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2.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2.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2.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6 佛山市南海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5标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2.7 相关图纸检测要求。 3、工程概况 本工程过渡段、整体道床以及库存内基础处理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预应力管桩:PHC-AB400-95,长度19-29米,约2600根,整体道床段桩进入强风化层不少于2米,整体道床段与碎石道床过渡段进入强风化层不少于1米,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1000KN。收锤应在桩最后1米锤击数达到300锤,或最后三锤贯入度不大于2cm,方

可收锤。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l 了解试验现场情况:包括检测桩的位置、道路、场地平整、水、电源及障碍物。 4.2 应按规范规定收集必要的资料并记录于《预应力管桩检测见证签认表》,主要包括: 4.2.1 检测桩的平面位置、桩号; 4.2.2 设计、施工、监理、监督单位; 4.2.3 检测桩的设计施工资料(桩型、桩径、桩长、设计承载力); 4.2.4 检测桩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4.3 对于仲裁检测或重大检测项目,或委托方有要求时,应制定检测方案。 4.4 根据现场检测具体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并配置必要的计算工具和有关表格。 5、检测步骤和方法 5.1基桩单桩静载试验检测 5.1.1 测试程序 (1)根据试验桩要求或验收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总加载量不宜少于设计要求值的两倍。

预应力管桩质量检测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测 1 前言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是本地区应用最广的基础型式。如何保证管桩的承载力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桩的承载力决定于土的承载力和桩身质量两个方面。管桩的检测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验这两个方面,以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目前,管桩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桩、基桩反射波法等三种。本文就这三种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它们的适应性和应注意的地方,供同行参考。 2 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 2.1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目的 静荷载试验是采用接近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来考验桩,主要是为了获得桩的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的依据。或者在桩的验收阶段确定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原理 在桩顶施加了竖向荷载后,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桩身表面则出现向上的侧阻力;桩身上部产生压应力和压缩变形。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桩土间的位移进一步加大,桩身的应力进一步往下发展,桩下部的侧阻力也逐渐发挥出来;当桩顶荷载足够大时,侧阻力达到最大值,桩端土产生压缩变形和土反力。继续增加荷载,直到桩顶沉降大于期望值或桩端土出现了刺入破坏为止。此时桩顶荷载就是

其极限承载力。在试验的过程中,若桩身有质量缺陷可能会出现先期破坏(桩身发生破坏先于土承载力),这样也就一并对桩身质量作了检验。 通过静载试验获得桩的承载力,可分为按强度控制和按沉降控制两大类:①桩侧、桩底的土承载力均发生破坏,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陡降型,此种情况按强度控制,取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的前一级荷载作为桩的极限承载力。②土的承载力没有发生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虽然沉降量也进一步增大,但桩端土的承载力也进一步增大,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缓变型,此种情况按沉降控制,可依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取某一沉降所对应的荷载作为桩的承载力。 2.3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适应性讨论 静载试验对桩地承载力检测是最适宜的。试验施加的荷载,加载速度极为缓慢,桩的沉平均速度为0.0001m/s,加速度接近于零,静载试验测到的承载力,被认为是最接近于工程实际。因此,静载试验也用作检验动力试桩的准确与否。 静载试验对桩身质量检测的适应性是不充分的,表现为以下四点:①如果试验中出现桩身上部的先期破坏,无法判明破坏的位置:②如果桩身急剧沉降而通过补加荷载,发现桩所能承受的荷载没有明显降低的时候,难于判明是桩身下部破坏还是土承载力的破坏;③试验对于桩身的水平裂缝无法检测;④无法对桩身强度进行充分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