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史笑轩final

毕业论文-史笑轩final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论文作者: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 重庆 20 年 月

单位代码 11799 学 号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论文作者: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 重庆 20 年 月

单位代码 11799 学 号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前言 .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理论依据 (2)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2)

2 节能服务的概念 (4)

2.1节能服务 (4)

2.2节能服务公司 (6)

2.3节能服务产业 (7)

2.4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8)

3重庆市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性 (11)

3.1气候变化对重庆发展经济的压力 (11)

3.2资源对重庆目前经济发展的束缚 (12)

3.3环境对重庆目前经济发展的束缚 (12)

4 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4)

4.1重庆市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劣势 (14)

4.2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威胁 (16)

5 重庆市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潜力 (17)

5.1能源消费现状 (17)

5.2能源密集度在全国定位 (18)

5.3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 (19)

5.4重庆市节能服务业主要市场领域 (19)

5.5主要节能技术改造经济性案例分析 (21)

5.6节能技术改造经济性的实证分析 (24)

6 国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对重庆的借鉴 (26)

6.1美国 (26)

6.2德国 (28)

6.3启示 (28)

7 推进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0)

7.1提高节能意识 (30)

7.2建设具有公信力的节能监测机构 (30)

7.3拓宽融资渠道 (30)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5)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36)

摘要

在全球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各国纷纷加大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其中节能、新能源和碳封存是主要的三条途径。然而新能源和碳封存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成本较高,尚无法大规模推广,节能就成为当下迅速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而最有效的调动社会资源投入节能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粗放型的工业化道路,而重庆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重庆市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为国家节能减排大方针贡献力量,还将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扩大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认知度。

本文在深入学习了解节能服务产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节能服务的含义、运营模式、实施步骤以及节能服务公司和节能服务产业作了全面分析,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产生、发展及现状作了客观描述,进而结合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现状以及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了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三类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三大类对策建议。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合同能源管理重庆市

Abstract

Today, voicing in the grow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hortages have becoming a huge limit for the world’s development. Currently the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efforts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which can probably solve the energy problem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new energ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re its three main contents. As new energ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echnology are in their infancies and the high cost for large-scale promotion, energy conversation has to be the only way to quickly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sure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most effective mobiliz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nto effective energy conservation is to develop energy services industry.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d taking a high energy-consumption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Chongqing, as an important base of heavy industry, the industry of energy service development is very huge. Therefore, enforcing the energy services industry’s development in Chongq ing can not only ease the pressur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ntribute to the China’s energy saving, Chongqing will also provide a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enhance the relative companies’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al awareness.

Based on an in-depth introduction of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energy service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energy service, business models,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and energy service industry. This article also makes an objective description on the emerging,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nergy service industry. Furthermore, after a further analysis of Chongqing’s energy service industry’s development potentials and current status, using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rticle proposed three obstacles for Chongqing’s energy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the over-coming measurements.

Key Words: Energy service industry;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 Chong Qing;

1 前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提出了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对策,以期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为重庆市节能服务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关于节能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经相对完善,涉及到经济模型、管理模式、法律政策等各个方面。

美国的Tavoni Massimo和Bosetti Valentina通过对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节能服务市场、价格及发展机遇的分析,提出对节能服务行业应该放松规制[1];David Stern对美国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多元的解决途径,该途径包括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服务市场[2]。

英国的Burrows Mark教授对基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能源政策优势作了研究,该研究对节能服务产业作了详细地阐述,提出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包括合作,放松管制,技术推广和信息化[3]。

德国的Bruckner Thomas教授对政府公共政策在能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提出合同能源管理对能源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建立了一个政府政府能源政策的战略模型[4]; Decanio S对公司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方面的投资障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有效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扶持[5]。

澳大利亚的Kellett Jon在降低碳排放的大环境下对区域能源战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规划出了一套从上至下的区域碳减排的路线图和实施方案,该方案包含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估以及培育节能服务产业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设想[6]。

总之,节能服务产业在国外发展历史较长,相对比较成熟,国外研究学者及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服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研究得较为详细、透彻,非常值得借鉴。但是,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同时我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等特殊国情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重庆市由于地理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我们不可以生搬硬套国外的发展经验。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十分缺乏专门的高水平的能源研究机构和人才,尤其是国内大学缺

少能源管理、能源经济方面的学科设置。具体到对节能服务业发展的研究方面,国內在这方面仍处在观念引进和学习模仿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成果体系。周剑、夏洪胜对能源合同服务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潜力(高),客户组织的总生产成本(低),所需技术和技能的专用性(低),能源服务市场的竞争性(高) 等约束条件。随着客户规模的变化,生产成本降低的预计值正比于生产成本降低的技术潜力、反比于客户组织的总生产成本[7]。曾少军对在我国钢铁行业引入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能源服务管理公司进行了研究,简单介绍了国内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现状,得出应大力发展节能服务公司,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8]。沈龙海指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节能服务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含准EMCo)个体实力相对偏弱、缺乏支持EMCo进入政府机构节能领域的政策环境、EMCo的节能融资渠道有待于完善和加强、EMCo税收政策障碍[9]。在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上,刘淑惠在税收方面[10],周伏秋、许文等在创新的财税政策模式方面[11],孙坚[12]、刘武朝[13]等在产业融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王昕则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提出以下全面的发展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潜在市场、培育节能服务人才,建立专业化节能服务队伍、促进融资手段多元化,推动节能服务产业持续发展、建立行业制度,实现节能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健全政策激励,提供有力保障[14]。

作为新兴产业,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如行业内部的服务质量、竞争等问题和外部环境如资金、政策等问题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如何完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环境,提高产业竞争力也有待研究。

1.3 理论依据

(1)通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我国区域减排成本—效益测算模型,并采用MCMC算法进行实际测算,以估计西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潜力,判断重庆市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潜力。

(2)采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了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从以下7 部分进行研究。

第 1 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 2 部分主要介绍有关节能服务产业的基本知识。包括节能服务的含义、市场领域、实施步骤、运营模式,节能服务公司和节能服务产业以及我国节能服

务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 3 部分主要介绍了重庆市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性。

第 4 部分主要分析了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5部分分析了重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潜力,并列举了3个案例,同时建立了我国区域减排成本—效益测算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 6 部分国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对重庆的借鉴。主要介绍发达国家在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方面的相关经验,并提炼出重庆市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应对外部威胁的借鉴意义。

第7 部分推进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劣势,提出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签订《节能减排协议》,规范节能监测评估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1.4.2 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以期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

第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国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的经验,为重庆市节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MCMC算法,对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

第三,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家有关文件和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课题拟解决问题的现状,从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

2 节能服务的概念

2.1节能服务

2.1.1节能减排和节能服务的含义

狭义的方面,节能减排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服务是为企业和项目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的服务。节能服务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一体化的特点,它包括前期能源使用合理性的诊断和节能方案设计、中期项目融资方式、设备采购、安装验收以及相关的培训服务,后期节能监测等跟踪服务。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所采取的主要方式。节能服务基于客户能源利用的需求,通过供给、分配、转换和利用环节,尽可能提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系统优化的解决途径以提供客户的能源利用效率。

2.1.2节能服务的市场领域

在国外(例如美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主要在公共事业和各种建筑物(楼宇),约占总市场份额的90%,工业领域的市场份额不到10%[15]。

图2-1 美国节能服务市场分布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市场份额在工业领域,约占总市场份额的70%以上,在公共事业和建筑物领域的份额不到30%[16]。

表2-1 主要高能耗产品单耗国际比较

数据来自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e1169235.html,)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工业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煤炭生产、水泥、化工、冶炼等行业都存在巨大的节能空间。这就决定了我国主要节能服务市场在工业领域。

2.1.3节能服务的实施步骤

节能服务公司会在前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或一批潜在客户并对其进行拜访,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客户了解节能服务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初步了解客户的节能需求,确定节能项目的可行性。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初步的共识,则在详细了解客户的能源利用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设计开发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方案。如果该方案获得客户认可,通过双方协商,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就该项目的实施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并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保证项目在合同期内实现所承诺的节能量,同时享受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在合同期内收回用于该项目的资金并获合理的利润。节能服务的实施步骤大致分为商务谈判和合同实施两大部分。

2.1.4节能服务的运营模式

现阶段国际上开展节能服务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合同能源管理依照具体的业务方式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在这种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合同中,项目融资部分一般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项目资金可能是节能服务公司的自有资金,也可能是节能服务公司向第三方的融资。节能服务公司同时负责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和运作并在节能量或节能率经双方确认后,在项目期内和客户按双方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企业所有。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

(2)承诺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在这种类型的合同里,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的全程实施并承诺将客户的能源费用降低一定的百分比,项目融资既可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也可由客户提供,在合同规定节能量或节能率经双方确认后,由客户企业支付报酬(一般为固定额)给节能服务公司,如果在合同期内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或节能率,则由节能服务公司赔付全部未达到的节能量的经济损失。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

(3)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在这类型合同中,由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管理和改造能源系统,负责管理企业客户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合同规定能源服务质量标准及其确认方法,不达标时,节能服务公司需按合同给予补偿,节能服务公司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承包额)的减少。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低、没有节能意识的企业,一般不采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是上述三种类型之一或上述三种类型的结合。对每一种类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通,以适应不同耗能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节能项目的特殊要求[17]。

2.2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服务公司(EMCo——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国外也称

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又称能源管理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

节能服务公司主要类型有三类:

(1)综合性的节能服务公司

即典型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具有整合多种节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项目融资能力。目前在我国这类公司不多,同时也是我国政策重点扶植的节能服务公司。

(2)销售本公司资产节能产品和专有技术的节能服务公司

此类节能服务公司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销售本公司产品和技术的营销手段。在我国这类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最多。

(3)以项目融资为优势的节能服务公司

即有较强的项目融资能力,能打包组织节能产品或技术供应商和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18]。

2.3节能服务产业

节能服务产业起源于1970-1980年的美国,受当时石油危机的影响,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国家、企业以及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服务方式主要是通过与目标客户签订合同,节能服务公司保证客户一定的节能量和成本节省金额并从客户节省下来的能源成本中获得收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政府逐渐以发布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节能产业的发展(如规定单位面积能耗在2005年削减30%,2010年减少35%),节能服务公司成为政府节能目标的合作伙伴并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企业界也开始积极整合资源开展市场机制下的节能服务项目。至此,一种全新的市场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和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产业,即节能服务产业。随后,以美国为借鉴,节能服务产业在加拿大、欧洲、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中也逐步的发展起来。

节能服务产业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全方位节能服务的新兴产业,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节能服务产业通过对潜在客户的能源使用状况的评估,运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为客户寻求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客户节省能

源使用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节能服务是一种商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提供节能服务获得收入,用能企业通过购买节能服务来节约成本。这是在这种双赢的运作模式下,节能服务产业成为目前各国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节能服务这种节能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进中国,但发展并不理想,主要是一些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在销售产品上打节能投资的旗号,实则是一种变相的分期付款,并没有做到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那种综合的规划,设计,管理。真正的节能投资在中国开始发展是本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对节能领域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以及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随着十一五的结束十二五的到来在过节能源大趋势下国家又出台了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法律法规以及意见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加快了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2010年与2005年相比,节能服务公司从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亿元增加到840亿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亿元增加到290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从60多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

2.4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2.4.1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产生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能源浪费严重,单位能耗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标准,中国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但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存在着一系列节能投资的市场障碍,只有少数节能项目得到实施。我国需要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新机制。

1998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组织实施了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节能新机制,扶持和组建节能服务公司,促进我国节能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保护环境资源。

合作项目第一期利用2200万美元的GEF赠款和6300美元的IBRD贷款支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建立了国家级的节能信息传播中心来为相关的节能项目提供技术援助。截止2009年6月份,3家示范能源管理公司共实施节能项目475个,形成的节能能力为149万吨标准煤每年,二氧化碳减排能力

达到145万吨每年,投入资金13多亿人民币,获得收益为4.8亿人民币。“十一五”期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亿增加到290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从60多万吨标准煤增长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

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合作项目开始第二期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育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形成节能服务产业,实现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方面。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累计节能量约为3533吨标准煤,相应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万吨。二期项目为新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展其业务时提供有深度和实际的技术援助并建立和实施EMC贷款担保计划,该贷款担保计划将增加新EMC从国内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至2007年底到位专项担保资金1650万美元,拉动节能投资58667万人民币,实现银行贷款38462万元人民币,累计担保总额34605万人民币,较有力的解决了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发展融资难的问题[19]。

2.4.2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以及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节能服务产业完成总产值从2008年417.3亿元增长到587.68亿元,同比增速40.83%,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的253.2亿元增长到360.3亿元,同比增速为42.3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7亿元增长到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碳。全国各地节能服务公司在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石油化工、医院、学校、宾馆饭店等二十六个行业中2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总计实施了5500多个节能项目。

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迅速增加。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会员数量新增65家,达到450家。比2008年底的385家增长16.88%;运用“合同能源管理(EP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从2008年底386家增长到502家,增幅为30.05%。除EMCA会员外,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影响和带动下,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EP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从2008年底129家增长到2009年底的181家,增幅为40.13%;从业人员自2008年底65000人增加到113000人,增幅为73.85%[20]。

新增节能服务公司出现新的特征,该部分公司一般在新建时注册资本就较大,从业人员较多,公司具有相当的规模,显示出对该产业前景的自信,同时由于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成熟,该类新公司在成立时均具有较为明显的融资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但这部分公司初涉节能服务市场,能力建设还需要假以时日,核心竞争力也有待进一步打造和发挥。

早期的骨干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其一,早起进入节能服务市场的公司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完成了阶段性的能力建设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找准了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且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开始进入快速扩张的黄金期。其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和节能服务市场的巨大容量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积极参与,产生了一大批从事能源供应、房地产业、矿业等传统行业的企业业务延伸和转轨变型。如新奥集团通过世界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的帮助,将以能源供应为特征的主营业务向能源服务新领域延伸,并于2009年10月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签署了以整合节能服务产业资源为目标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型国有企业神华集团也成立了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服务业务。其三,一大批节能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失时机的更新服务理念,构架新的商业模式,从传统设备销售走向提供节能服务。如智光电器作为全国最早的以高压变频器生产制造为核心业务的上市企业,于2009年12月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推出工业企业电气节能增效整体解决方案,并一次作为该公司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业务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重庆市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在新能源发展初期,尚不能对能源供给形成有效支撑,同时碳封存与碳捕捉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提高能源效率,将是最有效、最快速的缓解能源危机,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

3.1气候变化对重庆发展经济的压力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1986-2006 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 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据2006 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 年至80年全国平均气温升高2-3℃;到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21 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

重庆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受各方面条件影响,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化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产值不到工业总产值的30%,能耗却占工业总能耗的55%左右。汽车、摩托车为主的机械装备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而能耗不到工业总能耗的5%,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短期内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面临严峻挑战。此外,重庆与全国一样,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09年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高达65%,单位热量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

2009年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7046.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13555.8万吨,甲烷2799.7万吨,氧化亚氮690.4万吨,分别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9.5%、16.5%和4.0%。

2009年重庆市林业碳汇量为1333.7万吨,扣除碳汇量的全市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15713.2万吨。

从排放总量看,2009年重庆市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86%,略高于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比重1.65%。

上述数据表明,重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减排义务,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3.2资源对重庆目前经济发展的束缚

重庆是老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尚未摆脱大量消耗能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能源使用效率低,单位产品能耗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7%,重庆能源利用率约为35%,而上海为40%,国际先进水平为50%。因此重庆主要耗能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重庆市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重庆有望成为21世纪初外商投资的一大热点。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将保持对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高需求。但重庆人均能源矿产资源尤其是优质矿产资源不足,探明常规能源矿产资源约为50亿吨标煤,人均占有量为166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5%。

随着我国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突发世界和国际石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重庆市油品供应安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若无必要的油品等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将大大削弱重庆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按照近几年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费趋势,重庆市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长。据重庆市目前能源供应能力及能源建设规划,2010年重庆市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煤,而供应量在4500万吨标准煤左右,电、煤、天燃气供应都有较大的缺口。

虽然重庆市近年来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依靠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的能力非常有限。一是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资源缺乏;二是水能资源虽然蕴藏丰富,但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在2010年前将基本开发完成;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样需要长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如果没有核电等低碳能源的加入,重庆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重庆市将从一次能源自给并略有输出的区域,转变为一次能源净输入区域,能源紧缺的局面将由目前的能源生产供应能力不足造成的能源供应不平衡,转变为受资源总量不足的而引起的能源供应不平衡。

3.3环境对重庆目前经济发展的束缚

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将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而有限的环境容量同样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束缚。能源尤其是原煤和原材料消耗量快速增长,燃料和工业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加上主城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重庆市城市大气污染将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机动车尾气等混合型污染发展。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随着三峡工程逐步实现175米蓄水,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研究表明,在现状排污条件下,当上游来水为Ⅲ类水、水库

蓄水末期(10月初)时,重庆市主城区的28个“两江”水源将处于极高水质风险级别;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的现有12个集镇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0个将受富营养化的影响,严重危及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同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种结构单一,生态系统功能日趋退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退化和石漠化趋势明显。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和改善库区水环境质量,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面临的艰巨挑战。力推节能减排,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保护重庆地区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