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磁、原子和星系-讲义、练习题

初三物理-磁、原子和星系-讲义、练习题

初三物理-磁、原子和星系-讲义、练习题
初三物理-磁、原子和星系-讲义、练习题

第一讲磁原子和星系

【知识要点】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北极)和S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b.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四、原子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埃尔文·薛定谔

约瑟夫·汤姆孙欧内斯特·卢瑟福

葡萄干蛋糕模

电子云模型

型行星模型

3.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五、地球和太阳系

1.太阳系:恒星是太阳;

2.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地球卫星

巩固训练

一、▲磁

一、选择题

1.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所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S极

B.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N极

C.钢棒无磁性

D.不能确定钢棒是否有磁性

2.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画出的磁感线方向(或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图中正确的图是()

A B C D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将挂有小铁球的弹簧秤自左向右地慢慢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将()

A.不变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在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利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瓦特 B.焦耳 C.奥斯特 D.法拉第

二、填空题

5.小明用导线烧在铁钉上,接入图所示的电路中,制成了一个电磁铁。闭合开关S,小磁针静止时左端应为_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将。

第5题第6题

6.某同学利用如上图所示装置研究磁与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a)、(b)两图可知:;

分析(b)、(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2所示,螺线管磁性的有无可以由的有无来控制;若将甲和乙

两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的磁性更强(选填“甲”或“乙”).

8.如图甲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快,直到A、B

两磁体接触上;如图乙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

慢,B车距A一段距离停止。

甲乙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包括“力学”“磁学”):

(1)由图甲和图乙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研究磁极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他先将一块条形磁铁悬挂在弹簧测力计

下保持静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9(a)所示;再将它逐渐靠近另一

块条形磁铁,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过程如图9(b)、(c)、(d)所示。根据

要求做出判断,写出结论。①请判断: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条形磁铁的下端为

极。②比较图9(b)、(c)、(d)三图,可得出结论:

N

S

N

S

N

S

(a)(b)(c)(d)

图9

三、作图题

10.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11.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 、S 极。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二、▲原子结构及模型

1.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 .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

D .原子核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2.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 )

A .中子

B .原子核

C .质子

D .电子

3.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 .核子

B .电子

C .中子

D .质子

4.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是 (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 核子。

5.第一个在实验中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的科学家是 ( )

A .汤姆逊

B .卢瑟福

C .牛顿

D .奥斯特

6.下图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7.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图示的两种模型中( )

A .甲是葡萄干蛋糕模型,乙是电子云模型

B .甲是行星模型,乙是电子云模型

C .甲是葡萄干蛋糕模型,乙是行星模型

D .甲是电子云模型,乙是行星模型

8.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汤姆生: ;卢瑟福:______________ 薛定谔:_________________。 9.首先发现电子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原子是由__________和电子组成的,电子带________电;原子核由 和 组成;质子是带__________电的基本粒子,原子中不带电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

10.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

A .葡萄干模型

B .蛋糕模型

C .行星模型

D .电子云模型。

三、▲太阳系

1.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火星

2.下列各星球中,属于行星的是 ( )

A .月球

B .地球

C .彗星

D .太阳

3.下列天体中不属于行星的是 ( )

A.地球。

B.木星。

C.金星。

D.月球。

4.预测,2010年5月16日傍晚我国境内又一次可观看到“月掩金星”的奇妙天文现象。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知,金星属于下列天体中的 (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5.星球中,被降级为“矮行星”的是 ( )

A.月球。

B.太阳。

C.冥王星。

D.地球。

6.许多天体的运动特点和原子中电子运动特点相似,下列天体中不具备这种特点的是( )

A .太阳

B .地球 C.月球 D.火星

7.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地球 太阳系”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 ) 电源 N

A .(1)

B .(2)

C .(3)

D .(4)

【中考真题演练】

1.(2010)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属于太阳系中的( )

A .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2009)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原子

3.(2008 B 组)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原子

4.(2007 B 组)20 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 16 (a)、(b)、(c) 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 )

图16

A.(a)、(b)、(c)

B.(c)、(b)、(a)

C.(b), (c), (a)

D.(a)、(c)、(b)

5.(2009)如图所示,正确表示小磁针N 极指向的是( ) A . B

. C . D .

6.(2010)根据图9中通电螺线管的N 级,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 级,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7.(2008)在图8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 、S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8.(2007)在图 9 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 N 、S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9.(2006) 在图10中,根据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 、S 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N

N

N N

地球、月球、火星…… 人造地球卫星…… 恒星 行星

卫星

太阳 (1) (2) (3) (4) 太阳系 图8

图10

初三物理总复习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各章基本概念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声源)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依靠介质传播,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而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要快,在气体中传播要比在液体中传播要慢。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速跟物质和温度有关。 4.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公式是s=1/2vt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1)距离发声体17米以内或(2)源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在0.1秒以内。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造: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和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这样就听到声音了。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 第三节声音的特征 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生体的振动频率,它表示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我们把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相反,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律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或人们想要听的声音的声音。 2.噪声的危害和等级: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3.噪声的控制:控制噪声可从声音的声源处;声音的传播途中处;接收声音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 第四节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第信息,如:B超。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2.声与能量:声音可以传第能量,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和击碎体内结石。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点全汇总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任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且是不可分割的) (1)两个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 (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到,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即所指的方向就是那点的磁场方向。 注意——在磁场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 2.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2)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3)特点:①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北出南入)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③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 ④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3.地磁场 (1)概念: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2)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的。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1)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2)由甲、乙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3)由甲、丙可知: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 (1)磁场跟条形的磁场是相似的。(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四、电磁铁 1.电磁铁 定义:电磁铁是一个内部插有铁芯的螺线管。 2.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转换法):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控制变量法):①电流大小;②有无铁芯;③线圈匝数的多少 结论(1):在电磁铁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结论(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有无铁芯有关,有铁芯的磁性越强。 结论(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同时,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电磁铁的优点 (1)电磁铁磁性有无,可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2)电磁铁磁性强弱,可由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3)电磁铁的磁性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5.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选矿机、电铃、电磁自动门等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电磁继电器 (1)结构: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组成。

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及练习 第1讲从原子到星系

第1讲从原子到星系 1.1 学习提要 1.1.1 原子 1.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最早的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不连续的,分到最后是一些不可再分的微粒,他把这沖构成物质的微粒称为原子。 2.原子模型的提出和建立 (1)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如图31-(a)所示,汤姆生设想原子中必定有等量的正电荷存在,而正电荷像液{本一样均勾分布在原子里,电子则“浸”在其中。这一模型被人们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 (a)(b)(c) 图31-1 (2)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如图31-1(b)所示,汤姆生的学生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设想电子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在核外绕核旋转,这一模型被称为“行星模型”。 (3)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如图31-1(c)所示,原子中的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原子核外空间运动,它们的运动状况只能用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中出现机会的多少来描述,电子在某些区域出现的机会较多,原子中的电子不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时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形成“电子云”。 2000多年来科学家在不断探寻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20世纪下半叶,除了电子、质子、中子外,物理学家又发现了一批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目前已证实了组成某些基本粒子的最小单元--------夸克的存在。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科学的新发现一个个涌现。原子王国的秘密一个个被揭开,为彻底打开原子的秘密,科学家仍在不断努力。 1.1.2 地球和太阳系 1.地球 如图31- 2(a)所示,地球是一个悬在黑色天幕中、直径约为12 800 km的美丽的蔚蓝色球体,蓝色是太阳光照在地球大气层上的缘故,大气层中漂浮着由水蒸气组成的白色卷云。

(完整版)初中物理概念公式复习(填空)有答案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 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 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公式: 速 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有 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 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矩形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刚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扭转方向如图甲所示.现将该线圈放在图乙所示的蹄形螺线管间,a、b为螺线管与电源的接口.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四次操作: ①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②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③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④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的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①和④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若乙图中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②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③若乙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④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 综合分析②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磁场对电流(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据此制成了电动机;(3)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答案

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 知识梳理 1.行星卫星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分子原子 4.电子正原子核负电子行星质子中子 5.核能 6.很小 7.产生消失转化转移不变 8.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基础训练 1.B【解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是太阳系中的唯一恒星。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其中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故选B。 2.D【解析】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球体;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彗星,或称扫帚星,是一种天体,由太阳系外围行星形成后所剩余的物质组成。故选D。 3.A【解析】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选A。 4.D【解析】月球是卫星。 5.A【解析】A、永动机的不可实现,证明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A正确; B、我国煤炭和石油资源很丰富,但我国能源消耗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大力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故B错误; 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故D错误;故选A。 6.C【解析】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因此各种形式能的总量一定守恒,单一的某一种形式的能或几种能不一定守恒,故C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A【解析】A、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所以正确;B、水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不是二级能源,为一级能源,所以错误;C、天然气是矿物燃料,是经人工开采、加工后获得的,为二级能源,所以错误;D、太阳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所以错误。故选A。 8.原子核【解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核。

初中物理知识点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知识点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知识点其实并不多,大多是是物理概念类的东西了,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初中物理知识点基本概念,望大家好好复习。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0.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

表、超声波碎石。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29.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所有目录.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目录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目录(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的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l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 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 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 两点相比,P 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B.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N 极 C.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D.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N 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B.测电笔辨别火线 ,A.司南指示方向) , 与零线)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 S 直接相连的导线a 是零线 C.若在导线a 和b 之间接一个灯泡 L1,则 L1与L 串联 D.若c 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D.使用试电笔,千万不要接触金属帽 8.1820 年4 月的一天,奥斯特讲课时突发奇想,在沿电流方向的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保证导线和小磁针能平行放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后发现小磁针明显偏转。随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60 多个实验证明电流的确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拉开了研究电磁间本质联系的序幕。 9.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都装有电动机,这些用电器是并联接入家庭电路的。 10.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电磁感应(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沪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二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沪 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二 第1题【单选题】 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源、能量转化及其获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会变小 D、汽油机不属于能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这一过程属于能量的转化 B、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会停下来,说明能量会自行消失 C、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说明能量转移是有方向的 D、汽油机工作时效率比蒸汽机要高许多,但其能量利用率仍然很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通电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说明能量可以创生 D、“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将甲、乙两砝码以细线相连并跨过定滑轮,使两砝码距离地面相同高度,如图1所示.当由静止自由释放后,甲砝码下降,乙砝码上升,如图2,假设细线及定滑轮的重量不计,且细线与定滑轮间无摩擦力,在砝码运动的过程中,下列推论何者最适当( )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用)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课程内容 1、 2、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0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0 -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会有安全患 C. 梳头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具有磁性 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故A 正确;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三孔插座,避免金属外壳带电接触后发生触电事故,故B 正确; C、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塑料梳子因摩擦而带电,吸引碎纸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C 错误; 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明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后,可以使导线在磁场中产生运动;(2)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3)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4)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 2.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

A. 调换磁极 B. 取走一节干电池 C. 将导体棒a、b端对调 D.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A、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体棒的受力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故A正确; B、取走一节干电池,减小电源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误; C、将导体棒a、b端对调,不能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故C错误;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改变电流大小,只能改变受力大小,不能改变受力方向. 3.下面所做探究活动与得出结论相匹配的是() A.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结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B. 活动:观察惯性现象→结论:一切物体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结论:大气压真实存在且很大 D. 活动: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磁感线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磁感线实际上并不存在,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符合题意; D、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磁感线是研究磁场时假想的线,惯性是性质不是力,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电荷间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下列的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第1章测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 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 米、纳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 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 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 测硬 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2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总 总 vt S s 2 1 2 1 = =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3章磁和电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 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 文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1、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的一些假想曲线,本身并不存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线越稀; ④磁感线在空间内不可能相交。 典型的磁感线: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梦溪笔谈》) 第二节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 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原子》教学设计

9.1 《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教学任务分析: 《从原子到星系》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这一章比较独立,主要是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了解物理研究的对象。《原子》是本章的第一节,这一节主要是了解物理研究对象之一——微观世界部分,及粗浅的了解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并学习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汤姆逊发现电子及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2)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初步理解原子“行星模型”结构。 (3)知道电子云模型。 (4)知道核能及核能释放的方式,知道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建模过程,明白面对未知领域,尤其是不可视领域时的探究研究方法。(2)能描述原子的“行星模型”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2)通过了解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大胆猜测的信心。 三、本节重点、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行星模型” 2.教学难点:建模 3.关键点:(1)理解电中性的含义; (2)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本节内容1课时 五、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设备,有关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知识内容要求不高,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展开,所以实际思路也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开展课堂教学。以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建立模型的思路循环递进认识原子结构模型。 本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通过思考建立微观模型、在实践中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模型的修正等较完整的体验、研究、学习的过程,了解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设计难点是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葡萄干蛋糕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行星模型”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现象建立模型,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在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后,再讲解“行星模型”,通过模型对现象的解释,进一步理解“行星模型”。 七、教学流程: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 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 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 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 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 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 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