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城区教育布局 改善城关教育环境

优化城区教育布局 改善城关教育环境

优化城区教育布局 改善城关教育环境
优化城区教育布局 改善城关教育环境

优化城区教育布局改善城关教育环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亿多元,先后完成…小学等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和搬迁工作,城区教育资源分布明显优化,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但由于受历史原因制约和城镇化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目前城区学校大班额和生源流向不均衡问题较为明显,社会综合治理形势严峻,交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下面我就结合城区教育发展实际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大班额依然突出,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前我县城区共有小学…所,分别是…,共有在校学生…人,教学班…个,班均…人,比…人的标准班额高出…人。尤其是…小学班均…人、…小学班均…人、实…学班均…人,有个别班级已超过…人。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严重制约着城区小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是造成安全隐患。班额过大,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足,走廊过道拥挤,学生活动空间有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人多空间小,教室空气质量差,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四是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多,从事教学研究时间少,教学成绩较难提高。

(二)初中生源流向不均衡,严重制约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县城区初中学校(含初中部)中,受制于历史原因,学生和家长选择…初中、…中学初中部就读问题的矛盾十分突出,在每年的小升初工作中,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城区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对城区小升初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对选择…就读问题的矛盾十分突出,每年因不愿意就读…而形成上访的学生和家长有…余人,因此让每年的小升初招生工作十分被动,也进一步拉大了…初中和另外两所初中的差距,对城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三)学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还无法满足当前城区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我县城区共有幼儿园…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1所,分别是…幼儿园和…幼儿园,共有教学班…个,在园幼儿…人,平均班额…人,平均…人的标准班额(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超出…人,其中…所上规范的幼儿园都在超负荷运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子女增多,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城区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且程逐年递增。

(四)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急需加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影响着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次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秩序明显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

不稳定因素影,主要表现在:一是校门口50米内摆摊设点、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二是学校周边单位、居民、企业对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尤其是城区鸣炮燥音对学校教育教学造成严重影响;三是个别学校口门在学生下晚自习时段酗酒闹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出行安全威胁较大;四是城区学校寄宿生中,校外寄宿学生居多,对学生集中居住区域内危险人员管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十分普遍,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一是校园门口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严重,导致学生出行困难。二是学生上下学时段机动车辆不能礼让学生和行人,特别是电动车和摩托车与学生、行人抢道行为屡见不鲜。三是……等校园门口车速较快,对学生上下学期间安全威胁较大。四是周末时段非法运营黑车、手续不全和安全隐患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违法行为时发生。

二、改善城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重点解决城区大班额和生源流向问题,确保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优质发展。一是列项改建…学校校舍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校舍及硬件设施达到标准化;二是列项…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使学校基础设施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将初中阶段的…所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达到同一水平,小学阶段…所小学在硬件建设方面达到同一水平,确保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三是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

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统筹调配生源流向,全面消除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方面力争达到均衡;四是建议有关部门督促小区开发商将小学配套幼儿园无偿交付教育局使用,形成以…幼儿园主,各小区幼儿园为辅的创新机制,并按照甘肃省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将…幼儿园创办省级示范园,将…幼儿园创办为市级市范园,将各小学幼儿园配齐各类附属设施,建成标准园,形成学前教育健康、优质发展的良好局面;五是将…的初中部和高中部进行分离,让高中部趋向专业化、精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促使两所高中成为教育的窗口,引领其他各类教育同步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着力改善城区教育环境,确保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在此建议有关部门:一是坚决拆除校园及周边乱搭乱盖的违章建筑,彻底清除校园周边流动、无证、占道经营摊点和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现象,对学校及周边容易发生火灾的建筑及其他堆放物品进行排查,消除容易发生火灾的各种安全隐患,保持学校及周边交通畅通、环境整洁、安全有序;二是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及时清理和取缔学校周边的游商摊贩,清理和整治学校周边的饮食场所。对学校周边单位、居民、企业对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噪音、爆破等要重点整治,坚决予以取缔。集中整治学校

及周边治安秩序。三是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敲诈、勒索、抢劫、强奸、绑架、暴力伤害、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化解学校及周边群众矛盾和纠纷,对易肇事肇祸、有精神病史等高危人员进行严密监控,严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四是清理整治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场所,对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收缴学校周边商店出售的盗版教辅资料、色情书籍、暴力玩具等,坚决铲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三)进一步加大交通疏导和管制力度,重点解决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问题,确保师生出入平安。建议各有关部门一是对接送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及驾驶员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学生上下学乘坐车辆动态监管机制。加强车辆安全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运营黑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运营手续不全、车辆隐患不排除、无专用接送标识的非法车辆,坚决禁止运营并依法取缔。二是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健全交通干道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交警护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三是清理整治校门口违章乱停乱放车辆,加强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疏导,保持道路畅通,彻底解决学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四是加大对电动车、摩托车和农用车、载货车辆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管控力度,确保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

教育资源均衡重在合理布局

教育资源均衡重在合理布局 袁锋在2014年4月23日《海南日报》撰文指出:如今在海口以及部分市县的城区,超员的“超级校”“超级班”现象并不鲜见;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农村小学纷纷并入镇区的中心小学,原来位于村里的校舍废弃或空置。 “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近年来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多多少少对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超员运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过,越来越大的班级,带来的却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每个家庭为追求自家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而导致了整体教育质量的削弱,恐怕是怀着良好愿望的家长们始料未及的。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生源快速减少,被纷纷撤并。但过度撤并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提出“小学进镇,初中进城”,违背了教育规律,学校离家远已成为了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超极校”和农村“空心校”这一增一减,折射了城乡教育资源的深度失衡。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我们不需要刻意将进入城里念书的孩子吸引回乡村学校,而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不论在哪里念书的孩子都接受到质量过硬的教育。

无数事实证明,教育要均衡发展,就要摒弃简单算经济账的思维定势,用一点政府管理中的“亏损”换取百姓受教育权利的均等化。表面看来,一些农村撤点并校,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但是,不是说教育资源集中了,教学质量就能提升。撤点并校之后,政府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何况,根据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我为优化发展环境做什么”心得体会

“我为优化发展环境做什么”心得体会 发展环境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把政府效能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来打造,把发展环境作为我县最响亮的名片来培育。引导广大干部破除“官即管”的思想,切实解决好行政执法与服务的立场、感情和出发点问题,让广大干部成为勤政为民、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先锋”,而不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贻误发展的“罪人”。通过建设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带动我县发展环境整体优化提升。 针对我县存在的问题,如何优化发展环境,我认为应该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在招商引资问题上,要确立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的思想,正确处理对外来投资者让利的“得”与“失”关系,牢固树立让外商发财,求本地发展,让眼前利益,求长远利益;让局部利益,求全局利益,让经济利益,求社会效益的观念,放胆放手求发展。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应彻底放开投资经营范围,并给予优惠政策,创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要抓好宣传。加大力度,拓展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是招商引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在营造优裕的投资经营环境工作中,必须先声夺人,把投资融资气氛搞浓。既要大力宣传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本地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更要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和融资功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对那些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应及时给予曝光,以获得更好的正面效应。 三要落实政策。优惠政策对外商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要使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外商留得住、扎下根还得靠政策的落实与兑现。信誉是招商之本,承诺贵在落实。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对近几年来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作适度修改,做到能变则变,能宽则宽。同时,有关部门必须作好承诺,一经承诺,就要确保不折不扣兑现,还要保持承诺政策的连续性。 四要搞好服务。环境优的标志之一是服务好。各级领导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政务公开,从体制上解决办事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一门式”办证收费服务大厅应做到“红灯不闪,绿灯常亮”,使之办事快,效率高。结合事权分工,建立对口帮

【最新】加强农村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农村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但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发严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在我国虽已开展多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 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民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问题才能有望解决,小康生活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保宣传工作

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减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实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农民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不仅要参与生态环境意识教育,而且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以此带动整个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顺利进行。 政策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

(完整版)增强家长教育意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增强家长教育意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延伸和保障,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教育好学生。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延伸和保障,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教育好学生。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家庭教育由于在家庭之中,是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优势。 早期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 权威性。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并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很有益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 感染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

及时性。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二、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家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过分溺爱现象普遍。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流。现如今,家庭原有的教育功能淡化了,孩子受到了父母过度的呵护和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象十分普遍,孩子很少甚至不参加任何家务活动。 拔苗助长现象严重。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过大,教育内容片面,教育方法简单。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很容易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出外打工成为热门,“留守孩子”增多。同时,离婚幅度上升,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也逐渐增多。不少孩子普遍缺乏归属感,心理脆弱,容易受到伤害。 家长信息接受滞后。信息渠道的广泛性,使孩子和家长之间出现了很大的信息差,造成了沟通与施教上的困难。 三、家庭教育的策略选择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 优化办学资源 提高办学效益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优化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双柏县爱尼山中心学校——普学荣 撤并收缩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能优化教育资源,减少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农村教育,为农村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推进山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爱尼山乡从1996年以来,逐步收缩撤并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爱尼山乡基本情况 爱尼山乡位于哀牢山东部,东、北与妥甸镇相邻,南与新平县接壤,西与独田乡隔江相望,乡机关驻地(海资底)距县城42公里,有国土面积67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556米。全乡辖7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3730户人家,总人口13014人。这里地广人稀,气候多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是一个集民族、边远为一体的典型的山区乡镇。辖区内现有普通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有初中在校生335人,小学在校生766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小学有教职工62人。 二、收缩撤并校点,调整校点布局见成效 1996年以前,爱尼山乡共有小学校33所,其中,完全小学7所,小学校点26个,小学小点数占小学校数的78.78%。1996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爱尼山乡逐步收缩撤并

小学校点,合理布局校点,优化教育资源,截止2008年,全乡收缩撤并了24个校点,仅保留了7所完小和把租戈孟田、大箐董家村2个校点。经过学校、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剩下的把租戈孟田、大箐董家村2个校点分别于2008年、2009年撤并。2010年9月,在乡党委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关心、协调下,撤并了麻海完小和力丫完小。至此,全乡仅有1所初级中学和5所完全小学。 三、撤并校点的利与弊 1、撤并校点的利 (1)撤并校点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点大多都在农村偏远地区,且点多面广,生源不足,学生人数少,校舍、教学设备简陋,育人环境差,导致教师资源浪费,教育质量差,教育投入成本高。合理收缩撤并校点,有利于整合教师资源,有利于资金集中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撤并校点有利于集中办学,克服教学工作的随意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校点边远,大多是一校一师,中心校难于做到有效的监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大,教学行为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低。撤并校点集中办学,既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育人环境,又强化了教育管理、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滹沱河分局耿锋 优化发展环境的中心,是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关键在于牢牢抓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对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这个核心。优化发展环境确定为全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件大事和重点工作,着眼于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目标而开展的。这既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基础性工作。把发展环境这个基础打好,打坚实,对于实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中央对北京的工作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发展环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首都工作的头等大事。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使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环境的优劣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吸引人才、技术、资本,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营造好的环境,发展才能有根可植,有基可固;才能使一切创造财富的要素活跃起来,整合起来,集成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上来。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的基本要求。城市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必须要有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开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虽然近些年发展很快,但与走在前列的要求相比,与沿海发达兄弟省市尚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必须集中精力抓好优化发展环境这个关键,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的内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近几年,本市在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机关作风整顿、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市等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还要继续努力。我们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契机,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四、优化发展环境,也是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也是优化首都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环境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优化发展环境,不光是经济领域的事、经济部门的事,而是社会各部门、各界的共同责任。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法规体系、廉洁的行政机构,既是投资环境,也是政治环境。只有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才能不断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目标,也是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成本是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投资者决策的主要因素。经营企业必须注重降低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同样,政府办事也要注重运行成本和工作效率。如果一个地方行政效率不高,审批事项多、周期长,手续复杂,收费多且滥,必然导致前来投资的企业负担沉重,运行成本不断加大,不堪重负的人家焉能安于在此发展?而一个地方行政运转高效,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提供全过程服务,及时解决投资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降低了投资成本,人家自然乐于来,资金、人才、技术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流向那里。 六、只有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搭建起首都创业发展具

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离开家庭后接触社会教育的第一基站,其环境质量对于幼儿发展的水平及程度有直接影响。农村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其教育环境质量的好坏对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是农村幼儿健康成长及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我国某省农村幼儿园建设现状,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 2010年我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保证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教育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及其质量的重视。农村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其教育环境质量的好坏对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是我国为数众多的农村幼儿健康成长及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对某省农村幼儿园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中还有很多有待提高之处。

一、研究方法 根据某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将该省内划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分别是经济较发达的一类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二类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三类地区。从这三类地区中随机选取21所乡镇及村办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有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估表(刘焱等制作)对其教育环境质量进行检测。 二、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教育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在21所幼儿园中,教育环境质量及格率为85.7%(18所),一般占4.8%(1所),不及格占9.5%(2所)。其中,在一类地区7所幼儿园中,及格率为100%;二类地区7所幼儿园中,及格率占85.7%(6所),一般占14.3%(1所);三类地区7所幼儿园中,及格率占71.4%(5所),不及格占28.6%(2所)。通过这一结果可看出,该省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及格率尚可,一类地区幼儿园教育环境整体质量优于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 2.具体调查结果 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营造情况、课程设置情况和生活活动都是决定其教育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对现阶段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有一个准确认识,我们对21所农村幼儿园这几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具体结果如下:(1)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值得深思之。站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当今教育的属性是——教育是现代农业。为此,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着力破解两大问题:一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问题;二是对教育环境的改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也是生产力”已成为共识。破解教育环境问题,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治本之策。近一年来,我市教育悄悄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于教师来讲,确为“春江水暖鸭先知”。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在祝福之余,也提出几点建议,即是着力优化三类环境。 一、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教育事业需要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效应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所谓政策效应,是指通过出台先进的政策,发挥政策对教育改革、教师成长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敬业爱岗、创新创优。桥东区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为更全面地推进教育政策环境建设,做好两篇文章: 一是整合的文章。要在整合以往的措施基础上出台富有桥东教育特色的有竞争力的政策。要围绕桥东打造品质教育的目标,加快制定完善一系列教育改革、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开放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驱动作用。 二是创新的文章。一方面要关注主要矛盾、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调研,开放决策,制定出台有突破意义的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制定符合本地、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有利于教育改革、名师辈出的激励政策。 二、优化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种“软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环境。人文环境包括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比单纯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2931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optimizin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20xx年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一) 4月8日,参加了荆州全市工商系统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视频动员会议,会上袁红局长作了重要讲话。袁局长在讲话中把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定位为“三需要”优化环境: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工作转型,打造服务型工商的需要;是接受群众监督,树立良好工商形象的需要。领导的讲话,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地方经济环境的优化与工商部门的职能联系紧密,与每个工商干部职工素质联系紧密。 地方经济环境的是否优化,既是对部门作用的有力检验,同时也关乎部门地位和形象。而部门地位和形象的维护,需要靠部门的每一个干部职工做出努力。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这项活动,归根结底,是对干部职工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以顺应群众的需要,顺应服务对象的需要,顺应地方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普通工商干部,为“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任务的深入开展献一份力,就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动员会议精神,树立宗旨意识,给自已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定一个较高的标准,做到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我认为应具体从如下三点做起: 一是加强学习,吃透会议精神。把袁局长的讲话同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的讲

话和市长王祥喜的讲话做好对照学习和重温学习,站在领导的高度更深入、更长远、更全面的看问题,真正理解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会议精神理解透彻。 二是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发展软环境,吸引投资,加快地方发展。工商部门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等工作职能,每一项都与经济发展环境相关,与服务相关。提升服务质量,就需要我们干好本职工作,只有我们干好了本职工作,我们的服务才会更加优质高效,市场秩序才会进一步净化,消费纠纷才会进一步减少,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定,地方经济发展环境才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三是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省工商局的《八条禁令》,荆州系统开展的“六查六看”,省政府的《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纪律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措施办法,都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为我们指明了正确方向,工作当中应以此为准绳,不越雷池、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为创地方一流经济发展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20xx年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二) 优化整体环境,推动科学发展是孙书记对石家庄的整体建设的一项思路安排,通过阅读他这篇文章,心里有很多感触。 这里提到的环境不是气候环境,是人文经济社会市场政务等环境,是人有所见、耳有所闻的社会环境,另外有一方面是对石家庄整体干部素质的重新塑造和形象提升。 从人的精神面貌上来看,就服务行业方面,过去我们无论去医院、移动通信

全面改善学校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全面改善学校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全方位环境改善项目旨在对学校的用水、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校园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善,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卫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2006年起,我们在中国多个地区进行了项目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实施背景 大量证据表明,校园内良好的水与环境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教育,对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促进其发挥潜能将起到积极作用,这些作用包括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高上学出勤率、减少旷课率、提高学习表现、促进性别平等和关注弱势群体等多个方面。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xx年的最新统计,全球约有5.7亿名儿童在校内无法享受基本饮水服务,约有6.2亿名儿童在校内无法使用基本厕所,约有9亿名儿童在校内无法使用洗手设施,这导致了大量在校儿童存在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在校儿童腹泻感染案例超过40%发生在校内而非家庭。全球每年由于腹泻导致儿童损失的在校时间约为2.72亿天。而在发展中国家,约有三分之一的在校儿童感染寄生虫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学生的上学出勤率和学习表现,更是导致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的重要因素。

国外相关专家开展的一项对比研究发现,持续提供肥皂并开展洗手教育项目的学校,比没有这个项目的学校学生更加健康、学生旷课天数减少了54%。(来源:Bowen,Anna,et al.,“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 Handwashing Promotion Program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以上现实和数据告诉我们,改善学校饮水和厕所卫生、开展个人卫生教育是保障在校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是一项有利于在校儿童健康成长的长久性事业。 二、项目实施过程 2006年,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次启动了学校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试点项目,旨在为中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儿童提供安全饮用水、改善环境卫生设施(主要指厕所设施)及洗手设施,并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007年,项目支持开发了《中国农村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技术指南》,这是中国首个有关农村学校厕所的技术指南,其中明确了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要求、技术选择、维护与管理、评价办法等,还对学校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活动提出了建议。 在经过五年项目试点实施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2011年,教育部与当时的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重点对校园饮用水设施、洗手设施、宿舍、食堂、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提出要求,并建议各地在贯

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重教、支教、兴教社会氛围,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从“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的高度,切实履行教育发展的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要建立和完善定期议教制度和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切实为学校、教师排忧解难。 2.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全县上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心教育,各部门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保障教育发展经费投入 3.健全完善教育经费运行机制。优先教学网点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确保改善办学条件资金、各项补助资金和事业经费按时足额落到实处。严禁挪用、平调、挤占教育经费。

4.努力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用足用活国家、省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努力提高全县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逐步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教育投入新格局,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三、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5.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除国家规定教师个人缴纳款项外,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教师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 6.确保教师工作生活安全。依法依规处理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校偶发事件要严格责任划分,及时查处侵害教师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人和事,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 四、规范学校检查收费行为 7.严格学校收费管理。加强对各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范学校代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正当利益。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依法治教,从严治校,要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及校务、财务公开制度,树立教育系统良好的外部形象。 8.严格实行检查准入制度。各行政执法单位对学校(幼儿园)实行联合检查制度,由县委、县政府分管教育领导协调实施,每年或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对群众反映或举报学校有重大问题需进行检查的,由检查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主管部门签署

优化教育资源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兼顾学生就近入学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减少,调整学校布点,撤点并校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节省财政支出,提高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积极的意义上说,通过这几年的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提高,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近来数起重大校车事故,引发公众对校车以及近十余年来学校布局调整的关注,其中的焦点之一便是“就近入学”原则是否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问题分析: 政府与管理部门多从财力和便于管理等单一方面考虑,对教育带来很大影响。其中包括: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农村留守儿童太多,接送学生的多是留守老人,不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带来交通安全问题、饮食卫生问题、营养欠缺、情感不能满足、本土文化认同断裂、文化与科技更难普及、家庭负担过重、超大班额、原有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学生辍学、寄宿学生远离家乡去求学获得的依旧是低质量的教育等等。 解决途径: 一是应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就近入学政策是世界各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基础教育共同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三

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派出合格的教师,保障教学条件与质量合格,以保障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利。因此政府有责任提供就近入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在安全保障措施到位,不加重家长、学生上下学负担,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小学要在兼顾就近入学、不影响普及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布局调整。 二是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彻底抛弃重点校、中心校、示范校、品牌校的思路,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均衡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择校问题。 三是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

农村教育环境下的国学教学

农村教育环境下的国学教学 “国学”是近几年来随处可见的词语,学校掀起国学热已成趋势。然而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说起“国学”,教师怕教,家长无所谓,两头不热,卡在中间的学生自然也就热不起来。那么,在农村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国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转变观念看待国学 教师站在国学教育的最前沿,唯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国学教育。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国学”呢?广义的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所以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把国学定义为“三百千”或是几部经典,而是要用一种更为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国学。“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根本和源泉。在教材中其实处处都有国学的影子,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发现、又如何将这些零碎的部件展开或整合然后传递给学生。民族文化的形成,国民道德的养成,必须建立在对“国学”的传承、弘扬上。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国学”注重人格教育、行为教育,

教导国人明礼知行,明荣知耻。因此,“国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其积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 播下国学的种子 见缝插针渗透国学笔者在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安排了如下两个教学环节:第一步:同桌合作、读通文言文。课堂伊始,我就出示了《螳螂捕蝉》的其中一段原文,后请学生试着同桌合作,把这段文字读通顺: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刘向《说苑》)第二步:对照课文、读懂文言文。在学生读好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段话同学们能说出它的意思吗?别急,打开书本,让课文帮你。快速从书中找一找对应的句子。学生有了以往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这一点也是不难做到的。最后,笔者针对这段文字中的“其”不同的指代意进行指导,学生在理解了整句话意思的基础上,也能较为轻松地说出每个“其”的不同意思来。到此,课堂上仅仅用了数分钟就让学生对一段简短的文言文有了认识。同样的,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一课时,笔者也选取了部分课文内容给出了原文中的相应描写,虽然对于文本的理解可能没多大用,但却满足学生读到《西游记》原文的渴望。其实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教师尽可以用各种方法指导,相比起学好某一篇或者几

优化环境教育

优化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 ——常平中学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简介 东莞市常平中学位于有“京九第一镇”美誉的东莞市常平镇。学校肇基于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亲笔题写校名“县立常平中学”,1958年,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2000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3年晋升为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并被批准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约19.9万平方米(300亩),绿化面积覆盖全校园。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3300多名学生,是东莞办学历史较长,具有一定影响的大校之一。 建校66年来,学校始终屹立在明德育才、立国兴邦的前沿,秉承“平心致远,正道力行”的校训,兀兀穷年,孜孜以求。以“爱心教育”为教育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夯基础,培优扶差促发展,发展个性重创新”为教学理念,凝结而成“严、勤、实、活”的优良校风。 学校早在1989年就被广东省体委命名为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还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东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等几十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自2009年学校成为东莞市绿色学校以来,学校以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为目标,将环境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着力改善学校环境品质,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迈进。 学校目前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 一、明确思想,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1.加强学习,明确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绿色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 首先要完整准确理解绿色学校内涵,创建的意义。为此学校分层面召开会议,专门学习有关绿色学校知识。首先,专门召开行政会议学习有关创绿文件,并向全校下发了《关于常平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的通知》。其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环境教育问题,布置落实《“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中学)》中有关“环境教学”环节,也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因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环境教育目标。第三,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学习有关文章、文件,并进行教师动员,向全校教师印发《什么是绿色学校》、《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关于开展创建第八批“广东省绿色学校”的通知》,《广东省创建绿色学校指南(2012)》等文章。最后学校还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在升旗仪式上由学生干部向全校学生发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为创绿作贡献》的倡议,向全校师生动员,通过创建过程实施环境教育。

新教师培训方案.doc

2017年学校新教师培训方案 官渡中心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我校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使其尽快成长为教学能力出众的合格教师。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我校新教师培训计划。 二、预期目标 1、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2、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3、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 三、培训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7月 四、重点工作 1、拜师结对。新教师在本学科内自行选择或学校行政推荐确定师傅,相互提高。 2、先培训后上岗,先听课后上课。学校将对新教师作具体培训,培训后上岗,新教师要在同学科内多听课多学习,将所学知识积极应用在自己的

教育教学中。 3、开展教学基本技能竞赛。按计划开展三笔字、普通话、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竞赛等教学基本技能竞赛活动,促进新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4、开展演讲比赛。演讲主题:“做一个敢于担当的城南人”,培养新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敢于接受挑战。 5、开展“五课”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改意识。深入开展新教师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活动,要求新教师每月听课至少10节,写出听课心得,取长补短,促其发展。 6、开展新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各项比赛活动,评选新教师教学能手,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 7、培养与提升新教师课改、科研意识,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讲座、自修自练、集中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新教师课改、科研理论水平,并根据自身经验及所教学科特点,在工作中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更好地成长。 8、抓考核,促提高。对新教师实行考核制,采取学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同行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全力保证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力争在一年之内成为合格教师。 五、具体措施 1、成立新教师培训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2、组建新教师培养培训班 3、采取“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传统方式,通过校内师徒结对培训,

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doc

****市2010-2015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中小学合理布局、有序建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底数的基础上,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的成长规律,把握中小学办学特点,面向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论证,准确测算,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 -2008年撤并小学129所,整合初中校2所。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有中小学402所(不含民办学校),其中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23所,职校3所,初级中学50所,小学321所。 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有的甚至有

两所。农村学校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部分小学和初级中学由于生源、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和投资出现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教育资源日益相对短缺,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统领,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的长远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政府投入为保证,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口,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建后撤、典型引导”的思路,正确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稳步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校安工程进程,实现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布局规划原则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