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6

中山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15分)利用线形生产函数(Y=αL ,其中Y 是产出,L 是就业,α是常数)、菲利普斯曲线和产品加成定价原来来推导总供给曲线(10分),并以图形绘出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5分)。

二、(15分)假定一个经济体由以下等式所刻画,

C=100+0.8(Y -T )

I=900-50i

G=100,

T=100

问(1)均衡的产出和利率水平是多少?(5分)

现在假定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到200,则

(2)消费和投资各变动多少。(5分)

(3)挤出效应是多少?(5分)

三、(15分)假定美国和日本的生产函数

1233i i i i

Y A K L =(i=1,2,分别代表日本和美国),并基于表1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推导人均产出增长核算表达式。(7分)

(2)二战后,日本逐渐追赶上美国,原因是什么?结合相关理论以及表1论证。(8分)

四、(15分)一个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别为:

AD :m+v=p+y

AS :p=p e +λ(y —y*)

其中,p e 代表对价格水平的预期,y*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m 为货币总量。y 和λ常数。

(1)若预期为完美预见(Perfect Foresight ),求出均衡的价格与产出水平。(8分)

(2)若货币当局实行了一次意料外的并且是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图解这次政策操作的

短期和长期效应。(7分)

五、(15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人民币盯住美元;采用结售汇制,即贸易收支外汇统一由国家购进和卖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不变。之后,我国出现了长达40余月的通货紧缩。

(1)假定总供给对价格为完全弹性(即在P-Y 平面上,AS 曲线为一水平直线),论证我国这次通货紧缩的机制。(5分)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如何?(5分)

(3)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含义?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启示?(5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1.就商品X、Y的偏好次序来讲,下列效用函数中哪一个与效用函数U(X,Y)=XY相等?

A.U(X,Y)=(X-1)(Y-1)

B.U(X,Y)=(X/2)(Y/2)

C.U(X,Y)=(X+3)(Y+3)

D.以上三者都正确

2.已知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4元。若消费者购买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和14,那么,假设消费者的总花费不变,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购买

3.规模报酬递增是在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它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4.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若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位于长期均衡状态中,则所有厂商()。

A.有相等的最低平均固定成本

B.有相等的边际成本

C.有相等的最低平均成本

D.以上都正确

6.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平坦

C.前者比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8.假设对于苹果和橘子,甲更喜欢苹果,乙更喜欢橘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相同,在效用最大化时()。

A.甲的苹果对橘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乙的

B.甲将消费比他拥有的更多的橘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只有B和C正确

9.一个寻租行为发生的例子是()。

A.一家公司设法增加在自己所有的财产上收取租金

B.政府设法剥夺一家公司垄断租金的大小

C.政府设法找出一家公司垄断租金的大小

D.公司投入资源去劝说政府阻止新公司进入它的行业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同时做出产量的决策

B.古诺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C.每个双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D.每个双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二、画图说明题(15分)

1.假设一个消费者可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取收入:接受遗赠和提供劳动。我们把通过前一种途径获得的收入称为非劳动收入,把通过后一种途径获得的收入称为劳动收入。请在一张横轴表示闲暇时间、纵轴表示非劳动收入的图上说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对该消费者劳动供给(提供劳动的时间)的影响。(7分)

2.设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车间1使用的年限已经比较长,规模小,设备陈旧,但比较灵活,适合于小规模生产。车间2建成不久,规模大,设备现代化,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请根据题意,粗略地画出两个车间的边际生产成本。假设现在企业接到一笔定单任务,要生产Q单位的产出,请画图说明企业如何在这两个车间分配生产任务才能使使生产成本达到最小。(8分)

三、分析简答题(20分)

1.请结合图形,简要地说明国际贸易中的Heckscher-Ohlin理论,并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导致生产专业化和福利提高。(10分)

2.什么是零利润定理?企业一旦利润为零,它就会退出市场吗?请说明原因。(10分)四、计算题:(共2题,20分)

1.若某企业仅生产一种商品,并且唯一可变要素是劳动,也有固定成本,其短期生产函数Q=-0.1L3+3L2+8L。其中,Q是每月的产量,单位为吨,L是雇佣工人数。

试问(a)欲使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该企业需要雇佣多少工人?(3分)(b)欲使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该企业需要雇佣多少工人?(3分)

(c)在其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生产多少产量?(2分)

2.一垄断厂商以常数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AC=MC=3生产。该垄断者面临以下市场需求曲线:Q=30-P。

(a)计算该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计算出其利润为多少。(3分)

(b)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两厂商形成古诺(Cournot)竞争。记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现在市场需求函数为Q1+Q2=30-P。设第一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仍为3,第二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6。试求各厂商的反应曲线。(3分)(c)计算古诺均衡。求出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3分)

(d)为什么古诺竞争中两厂商的总产量比第一个厂商作为垄断者时的产量要高?(3分)

中山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15分)利用线形生产函数(Y=αL,其中Y是产出,L是就业,α是常数)、菲利普斯曲线和产品加成定价原来来推导总供给曲线(10分),并以图形绘出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5分)。

答:(1)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15分)假定一个经济体由以下等式所刻画,

C=100+0.8(Y -T )

I=900-50i

G=100,

T=100

问(1)均衡的产出和利率水平是多少?(5分)

现在假定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到200,则

(2)消费和投资各变动多少。(5分)

(3)挤出效应是多少?(5分)

答:(1)产品市场实现一般均衡时,Y =C +I +G

即:100+0.8(Y -100)+900-50i +100=Y ,整理可得IS 曲线为:

0.2Y +50i =1020 ①

由题可得LM 曲线为: 0.2Y -50i =500 ②

求解①、②两式,可得:

均衡的产出水平为:Y 3800*=,均衡的利率水平为:i 5.2*=。

消费为C =100+0.8(Y -T )=3060

投资为:I =900-50i =640

(2)如果政府指出增加到200,则IS 曲线变为:

0.2Y +50i =1120 ③

求解②、③两式,可得:

均衡的产出水平为:Y 4050*=,均衡的利率水平为:i 6.2*

=。 消费为C '=100+0.8(Y -T )=3260 投资为:I '

=900-50i =590

所以消费变动为:C C C '?=-=3260-3060=200

在1973-1992年中,日本人均资本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

1k 13k ?=2.0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1

A A ?=3.03-2.01=1.02。 人均资本对增长的贡献

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 年份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1950-1973 0.83 2.65

1.59 5.36 1973-1992 0.96

2.01 0.42 1.02 如表1所示,造成美国和日本增长率差异,从而使日本赶上美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日本的人均资本存量比美国高。其原因可能在于日本人的储蓄偏好形成了日本的高储

蓄,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福利保障形成了美国的较低的储蓄率。

②日本的技术进步率比美国高。原因在于日本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

技术,缩短研发时间和减轻研发成本,同时日本也特别重视国民教育,注重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四、(15分)一个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别为:

AD :m+v=p+y

AS :p=p e +λ(y —y*)

其中,p e 代表对价格水平的预期,y*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m 为货币总量。y 和λ常数。

(1)若预期为完美预见(Perfect Foresight ),求出均衡的价格与产出水平。(8分)

(2)若货币当局实行了一次意料外的并且是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图解这次政策操作的

短期和长期效应。(7分)

答:(1)如果预期为完美预见,则e

p p =,由总供给AS :e

p p =+λ(y —y*)可得,

均衡时的产出水平为:y =y*,即产出实现充分就业水平。

此时,由总需求曲线AD :m+v=p+y ,可得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 =m+v —y*。

(2)若货币当局实行了一次意料外的并且是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人们可能

没有意识到货币政策的改变,因此,人们将不会调整其对价格的预期

e p ,因此,经济中的产出将增加。如图2所示,由于预期e

p 没有发生改变,短期总供给曲线为AS 0,货币扩张使

总需求曲线从AD 0右移至AD 1,产出从初始充分就业的产出y*增至y 1,价格水平由p 0增至p 1。

图2 一次意料外的并且是永久性的货币扩张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但是,在下一期人们就会意识到发生了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因此,人们将修正其对价格

的预期,如图2所示,总供给曲线将由AS 0上移至AS ,产出重新回复到充分就业水平y*,价格上升为p 2。

因此货币扩张在短期内提高了产出,但是在长期,人们调整价格预期后,产出维持在充

分就业水平不变,货币扩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五、(15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人民币盯住美元;采用结售汇制,即贸易收支外汇统一由国家购进和卖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不变。之后,我国出现了长达40余月的通货紧缩。

(1)假定总供给对价格为完全弹性(即在P-Y 平面上,AS 曲线为一水平直线),论证我国这次通货紧缩的机制。(5分)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如何?(5分) (

3)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含义?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启

示?(5分)

答:(1)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

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给的结果。在总供给方面,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不会产生盲目的、不顾市场需求的、持续大量的过度供给。但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因信息、激励和决策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过度供给。在总需求方面,总需求是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与社会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之间存在顺畅的传导通道,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是货币和信贷供应量的不足。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图3 国外需求的下降引发了通货紧缩

我国1997年发生的通货紧缩主要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我

国出口量锐减,出口需求对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生产企业的出口商品转而内销,加大了国内市场商品的供给,进一步促使国内物价水平下跌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原来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内需的扩大又增加了难度,于是整个社会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其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日、韩及东盟四国货币大幅贬值,使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下跌,以致我国国内同类行业企业的效益下滑,竞争加剧。加之,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对外依赖性太强,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贸易的大部分利润流到国外。如果外需比重过大,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重大影响,会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如图3所示,出口需求的下降,使总需求曲线AD 0左移到AD 1,经济中的需求与潜在产

出出现了1Y Y -的缺口,总需求的减少引发了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下调利率,刺激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

如图3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1逐渐回复到AD0,经济中的产出又重新回复到潜在产出水平。

(3)以上宏观经济状况说明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抵御冲击方面还很脆弱,不完善的金融的体制又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的波动。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具体而言,要放松利率管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治理通货紧缩,下调利率是必要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连续七次下调利率后,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落在较低位线上,如果再继续下凋,很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并可能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在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利率的作用受到抑制,利率下调对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作用也下降。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是结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完善市场机制,而利率市场化是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通货膨胀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加强,国有企业的总需求下降,利率扩张机制受到抑制,是利率改革的有利时机。要在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放开贷款的利率管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灵活确定贷款利率。

改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实施“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固定汇率制度容易导致通货紧缩的发生,使出口面临下降的困难。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有管理而无浮动,成为实际上的固定汇率,中央银行承担全部的汇率风险;二是钉住美元,汇率机制不灵活,使我国外汇受制于美元汇率走势。使我国的汇率政策容易处于被动局面,增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在目前的汇率制度下,一是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规模的减少及资本外逃倾向,使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赤字;二是随着本外币利差加大,可能引起企业负债币种转换;三是可能诱导社会持续外汇的偏好。因此,要持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要建立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并且汇率稳定的指标应确定为一揽子货币,而不是某单一货币如美元。增加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国内价格回升,降低实际利率预期,有利于摆脱通货紧缩的陷阱。

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说明宏观经济分析要同时考虑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要充分认识到开放经济下来自国外的冲击对国内经济的深刻影响,及时预测潜在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减轻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政府也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化解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1.就商品X、Y的偏好次序来讲,下列效用函数中哪一个与效用函数U(X,Y)=XY相等?( B )

A.U(X,Y)=(X-1)(Y-1)

B.U(X,Y)=(X/2)(Y/2)

C.U(X,Y)=(X+3)(Y+3)

D.以上三者都正确

2.已知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4元。若消费者购买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和14,那么,假设消费者的总花费不变,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C)。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购买

3.规模报酬递增是在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发生的?(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它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4.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若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位于长期均衡状态中,则所有厂商(D)。

A.有相等的最低平均固定成本

B.有相等的边际成本

C.有相等的最低平均成本

D.以上都正确

6.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B)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平坦

C.前者比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8.假设对于苹果和橘子,甲更喜欢苹果,乙更喜欢橘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相同,在效用最大化时(C)。

A.甲的苹果对橘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乙的

B.甲将消费比他拥有的更多的橘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只有B和C正确

9.一个寻租行为发生的例子是(D)。

A.一家公司设法增加在自己所有的财产上收取租金

B.政府设法剥夺一家公司垄断租金的大小

C.政府设法找出一家公司垄断租金的大小

D.公司投入资源去劝说政府阻止新公司进入它的行业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D)。

A.双头垄断者同时做出产量的决策

B.古诺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C.每个双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D.每个双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二、画图说明题(15分)

1.假设一个消费者可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取收入:接受遗赠和提供劳动。我们把通过前一种途径获得的收入称为非劳动收入,把通过后一种途径获得的收入称为劳动收入。请在一张横轴表示闲暇时间、纵轴表示非劳动收入的图上说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对该消费者劳动供给(提供劳动的时间)的影响。(7分)

答: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对该消费者闲暇的影响如图4所示。在起初,消费者没有非劳动收入时,消费者也会享受一定的闲暇。由于一般认为闲暇是一种正常品,因此,随着非劳动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收入也会增加,因此消费者对闲暇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图中的曲线具有正的斜率,但是随着非劳动收入的增加,闲暇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因此,曲线的斜率会逐渐减小。

由图4可见,随着非劳动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闲暇时间也增加,因此其劳动供给会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会减慢。

图4 非劳动收入与闲暇之间的关系

2.设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车间1使用的年限已经比较长,规模小,设备陈旧,但比较灵活,适合于小规模生产。车间2建成不久,规模大,设备现代化,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请根据题意,粗略地画出两个车间的边际生产成本。假设现在企业接到一笔定单任务,要生产Q单位的产出,请画图说明企业如何在这两个车间分配生产任务才能使使生产成本达到最小。(8分)

答:由题可得在产量较小时,车间1的边际成本较小,而车间2的边际成本较大;产量较高时,车间1的边际成本较大,而车间2的边际成本较小。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MR=P,即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

如图5所示,MC1为车间1的边际成本曲线,MC2为车间2的边际收益曲线,MC1和MC2相交时的产量为Q1。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产量。当市场价格为P=MR2时,企业将只在车间1进行生产,因为此时产量较小,MC1MR1时,企业将同时在车间1或车间2进行生产,如图,市场价格为P=MR3时,企业将在车间1少量生产Q3,而在车间2大量生产Q4。

图5 企业的生产决策

三、分析简答题(20分)

1.请结合图形,简要地说明国际贸易中的Heckscher-Ohlin 理论,并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导致生产专业化和福利提高。(10分)

答:(1)Heckscher-Ohlin 理论,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其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2)贸易得益指一国从对外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它又可被分为来自交换的得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得益两个部分。如图6所示。

图6 贸易得益

图中A 点为一国的自给自足均衡,此时该国的福利水平为CIC 0。贸易后该国的生产点在 B ,消费点在C ,达到更高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1。通过贸易,该国的福利水平从CIC 0上升到CIC 1,这就是贸易得益。假设该国仍在A 点生产,即生产没有变动,但其消费不再按自给自足价格P A ,而是按国际贸易条件TOT 来进行,就能使消费点由A 变为C '

,相应使社会无差异曲线由CIC 0提高到1C CI '。这部分贸易得益是在生产没有变化而仅仅按照

一个更有利的交换价格来进行消费所得到的,所以被称之为来自交换的得益,又称为消

CI'上升到CIC1,仅仅是由于生费得益。而消费从C'变为C,相应地社会无差异曲线由1C

产点在PPF上由A移动到B,生产更趋专业化所至,因此这部分得益于来自专业化的得益,又称为生产得益。

2.什么是零利润定理?企业一旦利润为零,它就会退出市场吗?请说明原因。(10分)答:(1)零利润定理是用于描述竞争市场企业长期利润变化趋势的一个定理,其具体内容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企业可以完全自由进入和退出,因此,长期均衡时,不可能有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也不可能有企业亏损,即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只能获得零利润。

形成零利润的原因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退壁垒为零,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当典型企业存在超额利润时大量企业就会进入市场,导致价格下降和成本提高,利润降低;

2.一垄断厂商以常数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AC=MC=3生产。该垄断者面临以下市场需求曲线:Q=30-P。

(a)计算该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计算出其利润为多少。(3分)

(b)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两厂商形成古诺(Cournot)竞争。记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现在市场需求函数为Q1+Q2=30-P。设第一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仍为3,第二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6。试求各厂商的反应曲线。(3分)

(c )计算古诺均衡。求出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3分)

(d )为什么古诺竞争中两厂商的总产量比第一个厂商作为垄断者时的产量要高?(3分)

答:(a )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满足条件:MC =MR 。

TR =PQ =(30-Q )Q ,所以MR =30-2Q =MC =3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 =13.5,价格为:P =30-Q =16.5

利润为:π=PQ -TC =182.25。

(b )对于厂商1而言,其利润函数为:

1111211PQ TC 30Q Q Q 3Q π=-=(--)-

(d )古诺竞争时的总产量比第一个厂商作为垄断者时的产量要高的原因在于:古诺竞争时,存在着两个厂商,每个厂商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决策,还要考虑对手的决策对自己的影响,两者对产量进行竞争,两个厂商对市场的垄断势力都比单独一个厂商控制市场时要小,所以其产量比第一个厂商控制市场时产量要高。这其实是寡头垄断与完全垄断效率的区别。

最新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06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06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值。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名义国内生产总(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 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的市场价值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5.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6.总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存量中的资本流量。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总资中去掉重置投资的部分为净投资。 7.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和劳务的发生。 8.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9.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税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10.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就得到个人收入。 11.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2.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根据定义,储蓄恒等于投资,进而得到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I=S;同理扩展到三部门和四部门,就得到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和I=S+(T—G)+(M—X+Kr)。 13.重置投资: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 14.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5.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了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 16.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减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净值。 17.宏观经济循环模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商品、劳务和货币要连续不断的循环流动,好像水在环形管道里流动一样,为测量国民收入等变量的大小及其变动,建立了宏观经济循环模型。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标准答案完整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 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 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 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 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 0.7 ; B、边际储蓄倾向为 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4; D 、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 C=80+0.8Y,如果消费增加 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 100 亿元; B、减少 100 亿元; C、增加 500 亿元; D、减少 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 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 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 10万亿元,总需求为 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 6%,通货膨胀率为 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 10 亿元,会使 IS 曲线 A、右移 10 亿元 B、左移 10 亿元 C、右移 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 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06级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6 / 2007学年秋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试题卷(A) 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80 %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 2. 资本广化和资本深化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到根本作用的是() A.凯恩斯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B.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 C.罗斯福新政的成功; D.新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2. 假设某国第1年即基期的产出为1000亿元,第8年GDP折算指数提高了一倍, 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为()元。 A、1500亿; B、2000亿; C、3000亿; D、4000亿。 3.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GDP总和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4.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3%、每年通货膨胀率5%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 目,该项目需要花费100万美元,预计在两年内回收130万美元,若回收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A、值得; B、不值得; C、不能确定。 5. 假设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政府购买增加了80亿元,政府购买乘数为4,那么()A、国民收入增加将小于320亿元;B、国民收入将增加320亿元; C、国民收入增加将大于320亿元; D、国民收入增加不确定。 6. 在IS-LM模型中,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LM曲线右移100亿元,若货币交 易与预防需求量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1/2,可知货币供给增加了()。 A、100亿元; B、50亿元; C、200亿元; D、70亿元。 7.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LM曲线第三区域中,意味着()。 A、i>S,且L<M; B、i>S,且L>M; C、i<S,且L<M; D、i<S,且L>M。 8. 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9. 设一经济中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π =π-1– 0.5(u -6%),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 2个百分点,必须要有()的失业。 A、8%; B、10%; C、14%; D、16%。 10. 一个中周期的平均长度为8-10年,又被称之为()。 A、库兹涅茨周期; B、康德拉耶夫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基钦周期。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宏观经济模型以图形来说明国民经济运行的形式,通常将国民经济分为、、和四个部门。 2、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或生产要素的总收入用于和。 3、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或生产要素的总收入用于、和。 4、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或生产要素的总收入用于、、和。 5、不扣除折旧的投资称为,扣除折旧的投资称为。 6.假设技术条件和投资环境为一定,投资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利息率。它与前者方向变化,与后者方向变化。 7.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和之和。 8.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从图象上说,它是总需求曲线和相交时的国民收入。 9.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和的增加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 1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和的减少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 11.如果挤出效应为零,那么,增加同样数量的支出和税收将导致国民收入的。 12.如果挤出效应为零,那么,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及其同时增加同量的支出和税收相比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次之,最小。 13.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 14.IS曲线表示在和保持相等的前提下,与之间的关系,它的图象上是向倾斜的曲线。 15.LM曲线表示在和相等的条件下,与之间的关系,它的图象上是向倾斜的曲线。 16.IS曲线左下方的各点,表示投资储蓄;IS曲线右上方的各点,表示投资储蓄。 17.LM曲线左上方的各点,表示货币曲线需求量货币供给量;LM曲线右下方的各点,表示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 18.投资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移动。 19.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导致LM曲线向移动。 20.通货膨胀是指物价在一定时期的而的上涨。 21.推动与推动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典型特色。 22.在社会已达到充分就业,没有剩余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将使,从而出现的现象。 23.领取工资、退休金和社会福利金的人将在一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中。 24.股东、投机者和债务人将在一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中。 25.在持续的通货膨胀中,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抵消工资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上升,那么通货膨胀将会造成产量和就业量。 26.失业率越低,货币工资增长就,通货膨胀也就,这是菲利浦斯发现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三、货币市场 投资函数:i=e-dr e:自主投资,-dr,投资需求与利率有关,r,利率货币需求 两部门经济中: 1、货币需求 Y=(α+i)/(1-β)= (α+e-dr)/(1-β) r=(α+e)/d-(1-β)y/d IS曲线 2、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量L=(ky-hr)P P为价格指数m=ky-hr实际货币量 则有y=hr/k+m/k R=ky/h-m/h LM曲线

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1 (1)失业与通货膨胀 (2)失业与产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4)通货膨胀与产量 (5)就业与通货膨胀 (6) 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 则--------抵消了-------的影响。2 (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4 (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 (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 (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5 (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