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温州未来将采取"1650"结构布局城市空间

2012-12-29温州日报

“1650”现代化大都市,从去年起就被视作温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不过,这张蓝图只是个整体构想。要成为一份温州重整山河、布局科学的完整设计图,还必须掌握准确而实际的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到细节的构思设计。

这份涵盖温州大都市建设各个方面的“设计图”,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市规划局日前召开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公布我市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即《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纲要》,初步明确采取“1650”结构布局温州大都市区空间。

其中,“1”指的是大都市核心区及其扩展区,即温州中心城区和永嘉原上塘镇,乐清市北白象、柳市,瑞安市塘下等;“6”指的是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6个副中心区域;“50”指的是除大都市核心区外全市共培育的约50个网络化城镇节点,包括新市区和中心镇,如平阳昆阳新市区、苍南灵溪新市区、洞头县大门等。

修编立足于城市长远发展

1

选择对城市总规进行修编,并不是个简单的决定,而是蕴含着市委市政府对于温州城市长远发展的深入思考。

近年来,我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外部发展环境已经出现巨大变化。从宏观层面来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规划相继出台,给温州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温州城市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此,市规划局表示,在城市发展定位上,温州应成为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上,除继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更应注重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职能上,要突出金融职能,做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工作。而从城市层面来看,温州现在的人口已突破2003版总规确定的远期人口规模,用地也已经突破中期规模,使得用地紧张、公共配套设置不足、交通拥堵等各种城市矛盾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市已通过围海造地、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鼓励公共交通先行等措施缓解矛盾,但是,一个符合当前发展需求并能切实指导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

因此,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温州启动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11年4月初,温州市委专程到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商定总体规划编制事宜;2011年7月3日,中规院编制团队来温,正式开展为期20天的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2011年12月中旬、

2

2012年5月底和8月初,中规院带着初步调研成果和纲要设想三次

来温汇报协调。

在此次确定的温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中,国际性、网络型、生态化是三个关键词。以网络型为例,市规划局副局长张静表示,温州未来将是以温州大都市整体参与到全球和全国竞争当中,这必然要求温州进行空间整合,构建功能集聚、充满活力、相互协作、运转高效、一体化发展的多中心大都市网络。因此,此次修编将重在整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宏观秩序,比如重点区域着重打造城市功能平台,次要区域着重整治城乡空间环境等,按区域分门别类,从而构建大都市区核心集聚、网络化的空间格局。

“1”:中心城区扩展有空间

根据修编纲要,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即温州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鹿城、龙湾、瓯海、洞头三区一县及永嘉县东瓯街道、江北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乌牛街道(即原瓯北镇、乌牛镇)。

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则包括永嘉县南城街道、北城街道、东城街道(即原上塘镇),乐清市北白象、柳市和瑞安市塘下等多个行政区域。扩展区列入“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此次总规修编的一大亮点。

对此,张静解释,用地条件有限、空间分散,是温州中心城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考虑纳入邻近乡镇,以作为中心

城区功能扩散的弹性发展空间。以塘下镇、柳市镇、北白象镇为例,

3

这三个镇是温州大都市空间整合要求与行政区矛盾冲突的焦点,也是协调核心区拓展空间的发展区,因此亟须在规划政策上加以充分明确。另外,塘下与柳白是传统“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从发展之初就因为邻接温州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将塘下、柳白融入大都市核心区,也是考虑到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民营企业发达的经济优势,发挥其邻接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带动全市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促进中心城区高端服务和国际功能的形成。

而将永嘉县城(原上塘镇)也纳入扩展区,则是考虑到温州与永嘉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有利于温州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现代文化的发展。此外,张静还提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1”还意味着以温州国际化大都市整体,而非单一的中心城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

“6”:握指成拳成就六大副中心

“6”,即六个副中心区域。这里,将是温州未来除核心区以外专业化服务功能高度集聚、城市生活服务高度完善、产业功能高度发达、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且城市环境宜居优美的都市功能发展区。

“不存在强大的副中心城市,而只有副中心区域。”张静说,由于温州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县域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所谓的副中心并非一个单独的城市,而是多个相互分工的网络化

4

节点城市共同分担副中心的功能。比如,县城通常在行政、文化、商贸职能上较为突出,而经济强镇则在产业、商务等功能上更为发达。“这些节点握指成拳组合起来,才能构成相对完整的副中心。”

根据修编纲要,这六大副中心中,乐清副中心区域包括乐清新市区(即乐成镇)、柳白新市区(整合了柳市镇和北白象镇)、虹桥新市区(整合了虹桥镇和淡溪镇)等三个新市区,是服务于温州北部并辐射台州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瑞安副中心区域包括瑞安新市区(即瑞安市区,含飞云街道)、塘下新市区(即塘下镇)、陶山-仙降新市区(整合了陶山镇和仙降街道),是服务于温州南部和西部山区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平阳副中心区域包括昆阳新市区(即昆阳镇)、万全新市区(即万全镇)、龙鳌新市区的一部分(龙鳌新市区整合了鳌江镇和龙港镇,这里仅包括鳌江镇),是服务于平阳县及鳌江流域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苍南副中心区域包括灵溪新市区(即灵溪镇)、萧麻新市区(整合了萧江镇和麻步镇)、龙鳌新市区的一部分(仅包括龙港镇)以及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等中心镇,是服务于苍南县及鳌江流域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文成副中心包括大峃新市区(即文成县城大峃镇),是服务于文成县的大都市副中心城镇。

5

泰顺副中心包括罗阳新市区(即泰顺县城罗阳镇),是服务于泰顺县的大都市副中心城镇。

“50”:“新市区”概念横空出世

“50”,指的是除大都市核心区外,全市将共培育约50个左右的网络化城镇节点,包括17个新市区、33个中心镇。

其中,“新市区”的概念是首次在我市总规中出现。所谓的“新市区”,是取代目前的乡镇、承担未来温州经济要素空间组织和网络化流动的新型城市发展地区。市规划局技术处副处长徐强解释,从西方大都市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市区对外联系的重心一般不在大都市区内部,而是在大都市区的多中心节点与区外。“温州也符合这种特征,温州各城镇节点对外经贸往来显然更为重要,大都市区外部才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市场联系方向。”

按照修编纲要,新市区既要整合乡镇发展空间、大幅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也应创新工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区,协调大都市区内的产业布局冲突,从而解决温州目前空间过于细碎化发展的问题。针对“1650”布局后的国际性、网络型、生态化的温州现代化大都市,市规划局就此提出温州大都市四大建设策略,分别是“双港联动”,建设温州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完善空港功能配套,把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航空大都市;空间整合,构建大都市区核心集聚、网络化的空间格局;产业升级,重构大都市区产业空

6

间布局。市规划局表示,下一步将在获得国务院的同意修改批复后,完成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编制。

温州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区定位出炉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达470万

《纲要》明确了温州城市国际化及区域发展的总体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我国东南沿海并辐射全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台海经济区对台高端合作的门户和长三角南翼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具体有四个目标:民间金融之都、全球温商家园、经济转型先锋和生态宜居名城。

而中心城区规划则将温州的城市性质定位:温州东南沿海重要的金融、工贸、工业、港口和旅游城市,长三角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对台合作的重要门户,海滨山水特色彰显的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纲要》还对中心城区近中远期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综合确定,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350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达390万人,2030年人口规模达470万人。

北白象镇、柳市镇、塘下镇和上塘镇

首次纳入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

温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为“1650”构成的网络型结构,值得一提是,《纲要》首次将乐清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和永嘉县城纳入到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

7

由于用地条件有限和空间分散是温州中心城区在发展过程中的

主要问题,将乐清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纳入可考虑作为温州中心城区功能扩散的弹性发展空间。塘下和柳市作为传统温州模式的“发祥地”,目前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将其纳入大都市核心区有利于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创新,起到带动全市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效应。

而永嘉县城(原上塘镇)有幸“纳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永嘉学派和楠溪江有关,永嘉学派有利于温州传统文化的弘扬。

构建“3.2.1”区域时空通达目标

市域旅行时间将在1小时内

今后温州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对接长三角核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服务浙中南、辐射闽东北和赣东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层面,我们将主要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方式运输体系,实现“3.2.1”区域时空通达目标:对接长三角核心区的3小时交通圈;联通金华、宁波、杭州等主要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和覆盖丽水、台州、宁德的1小时交通圈。

市域铁路系统的规划目标是,构建全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届时全市的旅行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内,且在轨时间不超过40分钟。规划还提出了平均站间距不宜小于3公里,运输能力近期的运能要求要达到每小时1.8万人次,高峰期的最小发车间隔不高于8分钟,平峰时段不高于15分钟的具体要求。

8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试验的要求,现就我市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温州是我国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过去曾经探索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今后要在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中闯出新的路子。

从我市情况看,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

9

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也影响了温州现代化进程。

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实际行动,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致力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让城乡资源要素无障碍地自由流动,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作用,为推进温州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以要素市场化为导向,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农村住房改造集聚建设为切入点,以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为保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加快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提供强大动力。

10

(二)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农村土地、住房、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城乡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关键环节,在村镇管理体制、城乡建设体制和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方面,建立起城乡相对接和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并在改革试验中逐步加以完善,基本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明显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温州成为体制机制更活、发展后劲更足、带动能力更强的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区,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5年,我市“1650”大中小城市网络型组团式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超过长三角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房集聚改造率达到30%;农村要素市场化水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和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三)基本原则

1、“三分三改”,联动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最根本的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最核心的是要素无障碍流动和市场化配置,主要内容是实行“三分三改”。“三分”,是指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政经分开就是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

11

体经济组织分开,把农村居民社会成员身份和经济成员身份分开,保障村级组织坚强有力正常运转和社员正当合法权益;资地分开,就是把非土地资产与土地资产分开,为分类处置创造条件,使各类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户产分开,就是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三改”,是指股改、地改、户改。股改就是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而土地资产则建立土地合作社,保持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地改就是农用地在“三不变”(权属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的用益物权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户改就是以“两实”(实有人口、实有住所)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把“三分三改”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贯穿于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三分三改”的联动推进,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村转变为社区、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2、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区域差异性大,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原则。各地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区域推进上可选择若干乡镇先试,在改革内容上可选择若干方面先行。在先试先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面上有序推进。

12

3、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突出“三分三改”这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村镇管理体制、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户籍管理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我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4、政府主导,和谐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作用。特别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资金投入、配套建设等方面,各县(市、区)和镇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积极有为,为各项改革推进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涉及重大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必须坚持以民主促民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上,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以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为切入点,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

13

1、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将我市的城乡结构调整为以大都市核心区(三区、洞头、瓯江口、瓯江北岸及上塘)为主中心,以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个县城为副中心,以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为重要节点的“1650”大中小城市网络型组团式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依据原有的发展基础、功能组合、发展趋势等条件,打破原有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限制,规划建设大都市区的功能区,实行区镇合一体制,有多个乡镇(街道)的,则撤销乡镇(街道)建制,在功能区(镇)下面设置相应的办事处;其他地区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区域性中心镇。全市建设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

2、推进中心镇及功能区建设。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积极培育中心镇,鼓励农村人口向功能区和中心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切实解决村镇低、小、散问题,推动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功能区向新城区提升。

3、以“四个一”为抓手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村民自愿、操作规范、节约用地、统筹推进”的原则和“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实行“一镇一规划”,以镇为单位,按照现代化小城市和新城区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镇域(功能区)

14

总体规划,明确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功能区)建设“1+X”(1个中心镇主集聚区,以及X

个中心村新社区)的总体框架体系。实行“一镇一政策”,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以镇(功能区)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实行“一镇一平台”,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建立融资平台,组建镇(功能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所在镇(功能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实行“一镇一试点”,各县(市、区)在起步阶段要确定一个试点镇(功能区),每个镇(功能区)要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

4、以扩权强镇为重点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事权、责权一致,人权、财权配套的原则,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对中心镇和功能区,要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施许可和执法重心下移,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加大财政、用地、项目支持力度,理顺县和镇(功能区、街道)管理体制,提升中心镇及功能区发展和管理水平。

5、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理顺农村新社区“党、政、经”组织关系,明确党员、村民、社员各自权利和义务。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架构,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鼓励集中居住区内的多个行政村或相邻的行政村建立联合党组织。村委会可

15

以与农村新社区管理委员会并存,并逐步过渡到社区居委会,管理新社区行政社会事务。

(二)优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机制

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制度,创新农用地流转方式,提倡流转收益多样化。建立健全县(市、区)、镇(乡、街道)、村三级流转服务组织网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深化流转农户社会保障配套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奖励扶持力度,引导农用地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中。

2、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按照“管住管好农保地、保有保护耕地、放开放活建设用地”的思路,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建立完善宅基地置换制度。允许农户跨行政村直至跨镇,以镇为单位异地建房,有计划地引导农户以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宅,实现宅基地帮助农民进城。要解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后的产权登记问题,对搬迁聚集到中心镇、规划新社区的农户,给予办理集体(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的住房,可以设定抵押权,帮助农民变住房财产为资本。

3、建立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建立土地交易市场,依法取得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租

16

赁、作价出资(入股)、转让等有偿方式进行交易。制定出台有关规定,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行为,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分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中的土地收益,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4、建立土地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合作社,可依托中心镇跨村组建土地合作总社,引导整村、整组农用地流转。在农户集聚进入中心镇、新社区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后,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的权益不变,村土地合作社作为村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代表,负责对原辖区范围内农村土地的经营管理。

(三)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和农业经营服务制度,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

1、对农村非土地集体资产产权进行改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比较紧迫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非土地资产可率先进行股份化改造,资产量化到户到人,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可以继承、转让和赠与。

2、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

17

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快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拓宽农村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和单位,参股农村各类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涉农贷款方式,完善农房抵押等各类抵押担保制度,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支农服务水平。

(四)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合理有序流动

1、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各类户口性质划分,建立以居住地登记为核心,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管理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缩小城乡户籍差距,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集聚,促进城乡人口和资源合理流动,适应城乡经济发展需要。

2、加快剥离依附于户籍的附属功能和利益。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后,要抓紧清理、修改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剥离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村居选举、就业入学、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房屋拆迁、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等附属功能,实施农村居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分离,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同时固化村民原有的各项权益和状态,今后涉及相关的城乡之间的政策调整和处理,以户籍制度改革以前的状况为依据。

18

(五)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现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建立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的新机制,逐步实现全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

2、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整合到基本医疗保险一个体系框架内,逐步缩小城乡差异,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统一城乡失业保险制度。把形成劳动关系的各类用人单位职工,不分城乡、不分户籍依法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建立与土地承包经营权脱钩的平等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制度全覆盖。

4、深化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增加对农村特别是中心镇教育投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配置,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和社区卫生服务

19

站(村卫生室)为基础,加快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推进市民卡工程建设。按照“资源共享、一卡多用”的要求,以社会保障卡为基础,把各类社会保险和公共服务、就业与劳动关系管理等公共服务管理资源进行整合,融合其他服务功能,打造功能多样、服务便民的市民卡,成为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

四、加强对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

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1、加强领导,构建工作体系。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责统揽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工作。建立相应的专门工作机构(设在市农办),具体承担政策制定、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条块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2、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整合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改、规划、国土、农业、公安、社保、

20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巴中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巴中市城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通江、南江、平昌县城所在地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性质和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 2 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之后实施。 第八条新区土地出让原则上应整地块出让,特殊情况下可分块出让,但单块面积不得小于 2 万平方米。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2000 平方米,高层住宅用地小于3000 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小于3500 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但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地段且确定不影响城市规划的,规划部门可准予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成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地块控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因特殊情况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核定,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对拆迁量较大、情况较复杂或建设用地、建设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方案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定。 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相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核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建筑面积10% ,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建立温州TRANBBS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及其它灾害的能力,适应温州建设的消防安全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TRANBBS规划法》的规定,特编制《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 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1998年12月) 4、《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公消[1998]164号) 5、《浙江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2004年8月,省公安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 6、《浙江省消防部队消防装备标准(试行)》(2004年4月,省消防总队) 7、《浙江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实施意见》(2002年7月,省消防总队) 8、《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报批稿) 9、温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 第3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4条规划范围 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县行政管辖范围以及瓯北片与七里片,规划总面积1423.6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目标 1、近期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TRANBBS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消防法制健全、宣传教育普及、监督管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良好、体制合理、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保障有力、适应温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特点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2、远期建成适应温州城市特点,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并为建立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创造条件。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向多功能发展,使之成为温州市防火、灭火和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及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 第6条规划原则 1、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全面安排、有利生产、保障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做好城市防火和灭火的各项规划建设。 2、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城市现状特点和消防现实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消防规划,逐步形成高标准、现代化的城市消防体系。 3、消防的规划建设与防火灭火应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4、统一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节约用地与留有余地相结合,充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第7条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消防建设的依据,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消防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内从事与城市消防安全有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二章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第8条工业区、仓储区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模板】

附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工作,提高规划成果质量,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现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制定如下标准: 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 其中,附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审查意见、规划公示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意见、规划修编大事记、规划编制单位内部技术审查会纪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一律采用A4纸规格装订,规划图纸一律按照A3纸规格成图,并折叠成A4纸规格装订。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在文本中明确,并采用黑体字加下划线表示。 二、总体规划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 凡提请省规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写专门的汇报材料,并制作PPT(幻灯片)形式的多媒体汇报稿。设区市按照20分钟汇报时间准备,县级市按照15分钟准备。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定位 在简要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修编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明确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明确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3、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防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4、提出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 5、县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还应当编制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专章,确定市域村庄发展的控制原则和措施,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调整和用地整合的意见,明确市域现状及规划调整后的村庄数量。 6、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城市还应当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增加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专章。 (三)中心XX区规划 1、分析中心XX区用地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2、确定中心XX区规划到2010年、2020年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3、确定中心XX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 4、确定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其中,居住用地规划统一调整为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要明确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别提出2010年、2020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用地布局。提出XX区内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善的目标、措施和步骤。 5、确定中心XX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统筹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明确城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等规划指标。明确城市主干路功能和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2-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城市总体规划技术标案例

第五章投标文件商务标格式 **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投标文件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投标文件内容: 技术标 投标人: (盖章)法定代表人 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解读 1、规划修编背景 (1)宏观政策的战略新部署 当前中国已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转型、跨越、提升”等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由于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需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城镇化也因此成为了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和抓手。 相比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空间布局、政策环境以及关注重点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对空间布局的统筹结果。借势国家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所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城市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修编来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实现,加快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探索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2)区域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中心城市带动和区域整合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各省市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纷纷形成了以规划建设产业高度聚集、产城高度融合的新经济区为重点的新一轮发展态势。在重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的批复,意味着**城市所在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版图。同时,为实现胶东半岛这一省内优质资源最为集中区域的转型升级,山东省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胶东半岛各城市均推出了发展不同特点高端产业的规划,将发展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国家到省级政府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意味着**城市将依托优势区域板块获得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政策、大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等),如何更好地从自身禀赋特征和发展目标角度,探讨在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及诉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将成为诸城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议题。 (3)重大设施的战略新提升 随着潍日高速公路、对接青岛东西大通道、滨(潍)诸城际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完成,**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也将明显提升。 上述重大交通设施在**城市的相继落户,一方面为**城市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基础支撑,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影响**城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城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4)城市转型的战略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诸城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城市化进程。根据山东省“十二五”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未来3-5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