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一、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概念 1、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指在某一地段内全部植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综合,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种类组成与数量比例和特定的结构与外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植物群落按照其形成可分为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自然植物群落指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是指通过人为干涉,按照人们意愿与功能需求,在模拟与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进行选择、配置、营造与管理而形成的植物群落,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是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学者王伯荪将城市植被定义为城市里覆盖的生活植物,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点、性质以及生境的植物群落。通过概念的解析,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两者之间的异同在于:首先,植物群落所处生境不同;“城市”为人工植物群落限定了范畴,是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人工化典型特征的群落。所涉及的城市环境包含有城市的建筑,小气候、地形、土壤等综合因素,这些都有别于自然植物群落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多是出自多元化的功能与服务等方面考虑,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植物配置,人为选择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2、植物种植设计与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种植设计,与之含义相近的概念有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植物种植设计:从美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

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植物群落或个体的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自然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依据立地条件与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而营造的植物群落,使其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状态所需的环境资源,从而很好地发挥生态效益与服务功能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通过植物的巧妙组合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由此可见,植物种植设计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不同植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布置。植物种植设计是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前提,绿地类型、功能以及种植设计形式的不同,都将会引起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异同。群落结构指某个等级或尺度(种群、群落)的生态系统中不同性状与大小的组成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排列。植物群落结构体现了群落内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落中个体在数量上的聚集程度,如密度、多度、尺度等;第二,群落中个体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如水平分布与垂直结构等;第三,群落中个体在形态上的分化程度,如胸径、冠幅、树高等。此外,植物群落历经长时间的进化与演替,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结构与形态。因此,植物群落结构是不同生态学过程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植物群落各组件结构特征与属性 1、冠层结构特征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树冠有着密切联系,树冠不仅对太阳能等资源的分配起到关键作用,还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生长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树冠的形态、尺度以及健康状况与否对植物活力及生产力起到关键作用。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种类所组成的冠层结构在植物群落结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药用植物辐射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药现代化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辐射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辐射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总结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药用植物;辐射育种;应用概况 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的发展,全球对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迅速加强。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并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1]。随着中药的现代化推进,药用植物的大量使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急剧减少,而栽培的药用植物,由于大量的栽培,导致了品质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日益突出[2]。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本文着重从辐射育种方面介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1 常规育种技术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3]。目前我国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剂,对植物的种子、器官、细胞以及DNA等进行诱变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可根据育种目标选育新品种[4]。辐射诱变育属于物理诱变育种的其中一种,是利用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概念 1. 生物群落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 植物群落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即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 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群落的物种组成 ?实验原理: ?1. 取样方法——样方法 ?取样就是代表性群落的选取或确定,包括样地设置的方法、范围大小等。 ?样地大小的确定一般采用巢式样方法,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样地大小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样地形状 a.传统形状——方形 故称样方(quadrat)

b.圆形 也称样圆 c.矩形 也称样带(belt)或样条(transect)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和建群种 (1)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2)建群种:吧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中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一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其他组成成员。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个体数量指标 ?综合数量指标 个体数量指标 1 多度(abundance)与密度(density)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德鲁提(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查。国内多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 Soc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个别或单株

高中生物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学案2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学 案2 中图版必修3 一、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知识结构: 一、概念同一内聚集在一定中各种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等,这些也就构成了群落的结构。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例题分析: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分析说明: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的?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①从分子水平看,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②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物种具有多样性,是由于的结果。 3、试推断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中物种数量变化的趋向是什么? 4、上述示例表明,环境因素影响种群的丰富度,什么是丰富度? 5、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我国新疆北部森林和南方森林的主要差别吗?物种的丰富度: 四、种间关系资料分析:提出问题: 1、如何解释资料1中出现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如何据图形判断捕食、竞争的关系?规律又有哪些?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现象。 2、水平结构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1)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 、选择题 1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孑L 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 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4200201503902011 乙类群 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 样本23560104101230142721 样本33350183501125121619 F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定 义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类群中的来说较小。甲 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中的较小。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 2?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 其种群大 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如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与丙物种的竞争最为激烈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遗传学育种学复习思考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孟德尔以(豌豆)为试验材料,经过(8)年试验,发现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两个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2、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了(连锁与交换规律)。 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来的。 4、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被称为(水稻杂交之父)。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是指细胞分裂时期出项的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2、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3、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4、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5、姊妹染色单体:从一个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个染色单体。 6、非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包括任何一个母方染色单体和任何一个父方染色单体的两个染色单体。 7、双受精:授粉后,雌蕊柱头上的花粉粒萌发出花粉管,伸入胚囊,一个精子与卵核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子与两极核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8、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9、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0.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经过一次复制的染色体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二、简答题 1、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数量增长时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之间以及子细胞和母细胞之间在染色体数量和质量即遗传组成上是相同的,这就保证了细胞上下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实际上有丝分裂是母细胞产生和自己相同的子细胞的分裂方式。 2、说明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体间发生交换和重组,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三、判断题(正确ˇ,错×) 1、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ˇ) 2、体细胞和精细胞都含有同样数量的染色体。(×) 3、桃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16,其雌配子的8条染色体全部来自母本。(×) 4、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ˇ) 四、填空题 1、在玉米植株中,5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40)个雄配子,5个大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5 )个雌配子,5个花粉细胞可以产生(20)个营养核,5个胚囊母细胞可以产生(5)个卵核。 2、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是:叶(20条),根(20条),胚乳(30条),胚(20条),卵细胞(10条),反足细胞(10条), 花粉壁(20条),花粉管核(10条)。 3、减数分裂前期可以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汇报课)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高二生物组佘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是之后要学习的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二、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种群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学生能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并说明不同群落有不同物种组成的原因。 3)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学生能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丰富度的概念; 3)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4)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2)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药用植物育种学

药用植物育种学 品种: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选择培育而创造出的某种植物的群体,其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以及在生物学上、形态学上的相对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在产量、质量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而且能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育种目标:就是在培育药用植物的新品种时,人们对新品种的各项要求。 有性繁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化出性器官,由性器官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相结合,而繁殖后代的方式称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植物:凡以同一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花粉进行授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称自花授粉植物(或自交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凡以不同植物花朵的花粉进行授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称异花授粉植物。 常异花授粉植物:这类植物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发生异花授粉,是自花授粉植物与异花授粉植物的中间类型。 无性繁殖: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离体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种质资源:在开展育种工作时,离不开某些植物,如栽培植物的一些品种,野生植物的不同种、类型,还有一些杂交或诱变的植物材料,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也称为种质资源。 本地品种资源:指在本地区已种植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种,农家品种及各种类型。 外地品种资源:将引自外地区、外国的品种及类型称为外地品种资源。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在已有的各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的方法如有性杂交、嫁接、物理化学诱变等创造的新类型、新物种。 选择:选择就是选优去劣,是以自然的或人工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变异群体中,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挑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类型,并使其向着选定的方面稳定的遗传下去。 混合选择法:根据植株的表现型,从混杂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一批性状相似的优良个体,混合留种,进行比较鉴定。 引种:是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类型或种质资源引入当地,经过试种作为推广品种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改良其它品种。 杂交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上,继而从分离的后代群体中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杂交方式:是指在一个杂交组合里选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亲本杂交的先后顺序。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之科学。 一.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的定义 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棗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上述的三个部分,从目前来看,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多,也最深入,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也叫地植物学(geobotany)、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或植被生态学(ecology of vegetation),它主要研究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动物群落学的研究较植物群落困难,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对近代群落生态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些原理,如中度干扰说对形成群落结构的意义,竞争压力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形成群落结构和功能基础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许多重要生态学原理,多数是由动物学家研究开始,并与动物群落学的进展分不开。最有效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应该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 (二)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①"有机体"学派认为: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群落组成了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因此生物群落是间断分开的。法国的Braun-Blanquet、美国的Clements和英国的Tansley等支持上述观点。 ②"个体"学派则认为: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Gleason的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上述观点。 虽然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群落存既在着连续性的一面,也有间断性的一面。如果采取生境梯度的分析的方法,即排序的方法来研究连续群变化,虽然在不少情况下,表明群落并不是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但事实上,如果排序的结果构成若干点集的话,则可达到群落分类的目的;如果分类允许重叠的话,则又可反映群落的连续性。这一事实反映了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斥,关键在于研究者从什么角度和尺度看待这个问题。 (三)群落与生态系统 群落和生态系统究竟是生态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还是同一层次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两者分开来讨论,如Odum (1983)和Smith(1980)等人,但也有不少学者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问题来讨论,如Kreb (1985)和Whittaker(1970)等。 但我们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各具独立含义。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整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

药用植物育种计划书

丹参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和实施 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是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由于人们的过度采挖,野生丹参资源急剧减少,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目前丹参药材来源主要依靠大面积的人工栽培,但是由于长期未加选择纯化,造成丹参田间类型混杂,种性退化,产量、品质、抗性以及适应性等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丹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稳定。选育和培育高产、优质的丹参新品种,对于丹参生产刻不容缓。目前丹参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常规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下面主要介绍在实践中可行的常规育种方法。 人工引种驯化是目前丹参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是从野生丹参中发现优良的种质,经过人工引种驯化逐渐变为栽培品种。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秦官属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地将陕西洛南的野生丹参驯化为优良的栽培品种,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各个栽培区的重要栽培品种,主要分布于陕西商洛、河南、浙江、安徽、湖北等省[1]。 系统选育也是目前丹参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一些研究单位和药农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都进行了部分系统选育工作,并筛选出了不同类型的丹参品种。陕西商洛天士力丹参基地经过多年良种选育实践,从商洛丹参的不同居群中优选出脂溶性成分含量高的多根类型和作为饮片利用的优质高产的粗根类型丹参,目前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通过对山东和河北两地的丹参资源收集和纯化,筛选出了圆叶、狭叶、矮茎和高茎丹参4个丹参品系,田间比较试验表明矮茎丹参在生产性状上均优于其它种质,可以筛选为大田生产的品种[2]。在此基础上,选育出了丹优l号、丹优2号等新品种,其中丹优1号的丹酚酸B含量是《药典》规定标准含量的3.87倍,丹优2号产量、含量均较高[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用植物教研室在陕西商洛丹参基地大田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现象,将其命名为Sh2B不育系,并对其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活力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4]。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将该不育株分为3个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不到正常可育株的1/2,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其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选择不育系做母本,陕西丹参做父本,通过对后代F l表现调查,发现不同组合育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两个杂交种的丹参酮IIA含量分别为0.66%和0.65%,表现出超亲优势。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实验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皮尺、卷尺、尼龙绳。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样地法 样地法通常是在群落内圈出一定面积,称样方,对样方内的生物进行调查的方法。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方在群落中的设置有随机设置、规则设置、主观设置(代表样地设置)等不同的方法。随机设置样方(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的位置。规则取样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主观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2.调查记录 (1)选择在钟村实验基地一个离道路有一定距离的自然山坡上,用皮尺拉出一块20x20m的地,用尼龙绳定好位。 (2)在圈定的范围内,对每一株胸径超过1cm的植物进行记录,包括胸径(胸径在野外测定时,往往先测定胸围,再据胸围与胸径的关系推算胸径。用胸高1.3m直径取代基部直径,是由于许多植物树干基部有板根、支柱根等影响测定,此外,测定胸高直径也比基部直径更易些。)、株高(由于条件限制,采用目测)、冠幅。 3.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其中反映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度大小的指标有: 相对多度:指种群在群落中的丰富程度。计算式为: 相对多度=(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总数)×100% 频度与相对频度: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指某种在全部样方中的频度与所有种频度和之比。计算式为: 频度=该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 相对显著度:指样方中某种个体的胸面积和与样方中所有种个体胸面积总和的比值。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性质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的定义 生物群落可定义为在相同时间及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生态学的定义 1902年,瑞士学者C.schroter首次提出了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概念,他认为,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91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植物学会议上正式决定采用群落生态学这个科学名称。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也叫地植物学(geobotany)或植被生态学(ecology of vegetation) 动物群落学研究晚于植物群落学 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整合研究是群落生态学发展趋势之一。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意义 由于群落的发展而导致生物的发展,因此,对特定生物进行控制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群落,而不是“攻击”其生物本身。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形成群落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定的动态特征; 一定的分布范围; 群落的边界特征; 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生态学重要性。 群落生态学的中心问题是回答群落的整体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在生态学发展史中,生物群落概念的提出是很早的。但是对于 生物群落的两种对立观点——个体论学 派和机体论学派的争论至今未休。群落 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动、植物种类?它 们为什么像现在这样分布着?它们之间 是怎样发生着相互作用的?这是群落生 态学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三、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的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 派绝然对立的观点, 一派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 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象有机体与种群 那样,被称为机体论观点; 另一派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 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 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 物种的集合,被称为个体论学派。 (一)机体论观点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 (群落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 活史) Braun—blanquet和Nichols以及 Warming (将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种) 英国生态学家A.C.Tansley (种群生存的独立性与依赖性) (二)个体论学派 个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H.A.Gleason 前苏联的R.G.Ramensky和美国的 R.H.Whittaker均持类似观点 个体论学派反对将群落比拟为有机体的 依据是:如果将植物群落看成是一个有 机体,那么它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这 很大的差异, (三)折衷观点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两派学者都未能包 括全部真理,并提出目前已经到了停止 争论的时刻了,这些学者认为,现实的 自然群落可能处于自个体论所认为的到 机体论所认为的连续谱中的任何一点, 或称Gleason-Clements轴的任何一点。 第二节群落的种类组成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技 术的基础 种间关联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 调查 种类组成对于群落性质研究的意义 种类组成的调查方法(最小面积法) 所谓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 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如果 抽样面积太大,会花费很大的财力、人 力和时间等。如果抽样面积太小,则不 可能完全反应组成群落的物种情况,通 常以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 的大小。 群落最小面积……巢式样方法 具体做法是,逐渐扩大样方面积,随着 样方面积的增大,样方内植物种类也在 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 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 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称为最小 面积(如前图所示) 通常,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 面积越大,最小面积如我国西双版纳的 热带雨林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 400m2,落叶阔叶林为100m2,草原灌 丛为25-100m2,草原为1-4m2。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群落成员型划 分 优势种和建群种 亚优势种 伴生种 偶见种或稀见种 专题:群落类型单优群落 共优群落 多优群落 混优群落 寡优群落 优势种和建群种的区别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 析技术的基础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1. 多度(Drude多度等级) 2. 密度(密度与分布格局,相对密度, 密度比) 3. 盖度[基盖度(草原/森林)、相对盖 度,盖度比,郁闭度】 4. 频度(Raunkiaer频度定律) 5. 高度 6. 重量(生物量/现存量) 7. 体积(森林材积)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1. 优势度 2. 重要值 3. 综合优势比 三、种间关联 (一)关联性质 (二)关联计算及表示 (三)关联分析与群落性质 (一)关联性质 正关联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研究表明,一个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 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 (据植被,1985,简化)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作此类分析(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部环境(植物环境)。 (一)垂直结构 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这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无论是木本群落或是草本群落,都可看到垂直分化。 在森林群落,不同种类植物的植冠(叶层)分布在不同的或是相同的高度围,它们在群落沿着垂直高度的梯度及光照强度的梯度,占有不同的位置。根据它们垂直高度,可划分出一定的层次。在森林中,一般划分出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贴地的苔藓地衣)。这种层的分化是群落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然而在自然界,情况并不是那样简单,就乔木层而言,也不是所有乔木都长到一个几乎接近的高度。在热带雨林里,乔木层的垂直高度,可以达到30—40m或更高,一般可分出三个亚层,但是由于乔木层组成复杂,高矮参差不齐,层的界限并不是一般目测能分辨出来的。还有不少灌木也能发育成幼树状态,因而往往与小乔木交错生长在近似的高度,这样就会产生乔木亚层和灌木层的重叠。 除上述基本层次外,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攀援或附着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高度,往往在整个群落的垂直高度都有分布,因而并不形成一个层次。这类植物称之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和热量、温度的大小密切有关的。例如在我国的岛和滇南的森林中,藤本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奇特,它们的枝叶花果常伸到高达20—30m的林冠层中,下部的藤茎又粗又壮,在这种森林里几乎没有一株树木可幸免于它们的干扰。 群落特别是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部分光被上层的有机体所吸收或反射。形成林冠最上层的树木是受到全光照照射的,上层树冠的枝叶可以吸收和散射一半以上的光能。在乔木的下层,是利用残余光的小树。下层的灌木层,大约利用全光照的10%,而草本层仅利用了1—5%的全光照,以维持本身的生长,最后是得到极微弱光照的苔藓地衣层。由此可见,森林的垂直结构包含一种适应光强梯度的生活型梯度——几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地表的苔藓。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品种: 2. 单株选择法: 3 一般配合力: 4. 芽变: 5. 嵌合体: 6. 半致死剂量: 7、同源染色体:8、种质资源:9、特殊配合力: 10、显性性状:11、单株选择法:12、染色体组:13、体细胞杂交:14、垂直抗性::15、临界剂量16. 引种二( 填空题 1(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基因间的距离越。 2(两对独立基因杂种F2基因型种类为种,其中,纯合基因型的种类为种,每种纯合基因型植株在F2群体中应各占。 3(栽培烟草核型为2n=4x=48,在下列情况下期望有多少条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烟草,八倍体烟草。 4(下面有丝分裂中各种情况所属的时期:核仁消失,核膜从新形成,着丝点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单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 5(菜豆种皮颜色的遗传黑色(A)对白色(a)显性。两株黑种皮植株杂交,得到 3/4黑种皮和1/4白种皮植株的后代,其双亲的基因型是。 6(人参染色体数为2n=2x=24,具有个基因连锁群。 7(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 8(近亲繁殖按亲缘关系从远到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和交配。植物的自花授粉被认为是。 9(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是染色体上基因的发生了变化, 三(选择题 1(1900年( )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拉马克 D克里克

2(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发生了颠倒叫( )A、易位 B、简单易位C、倒位 D、重复 3(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 )A、数量性状 B、质量性状 C、单位性状 D、相对性状 4(在高等植物的细胞质中,除质体外,( )中也有胞质基因的存在。A. 核糖体B. 内质网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5(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杂合体黄色子叶(Yy)和绿色子叶杂交的子代中。A. 全为黄子叶; B. 1/2为黄子叶,1/2为绿子叶;C. 全为绿子叶; D. 3/4为黄子叶,1/4为绿子叶。 7(F1在各方面表型都比双亲表现出优势的现象叫( )A、杂交育种 B、杂种优势C、杂合体 D、杂交第一代 8(已知人类中,棕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棕色眼与蓝色眼的人结婚,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蓝色眼,则棕色眼人的基因型是( )。A. bb B. BB C. Bb D. 无法确定 9(一个染色体的某一个片段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了,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叫做( )。A. 缺失 B. 重复 C. 相互易位 D. 简单易位 10(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单价体而不能联会,说明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C. 单体植株 D. 同源多倍体 12(在高等植物的细胞质中,除质体外,( )中也有胞质基因的存在。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叶绿体 D. 溶酶体问题补充: 四、简答题: 1. 种质资源按来源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资源的特点。 2. 简述药用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鉴定方法。 3. 简述药用植物有性杂交育种时亲本选择的原则。 1. 简述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