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3号汽油质量指标与6个油样的检测结果

93号汽油质量指标与6个油样的检测结果

93号汽油质量指标与6个油样的检测结果
93号汽油质量指标与6个油样的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在送测的6个汽油样本中,有5个样本检测及格,1个样品不及格。不及格样品为11号样品。其不及格项目有:研究法辛

烷值(不达标)、硫含量(超标)、甲醇含量(超标)。其他5个汽油样品虽然颜色、气味以及密度均不相同,但是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样品是达标的。

在这几个送测样品中,颜色较深的油品的50%蒸发温度较高,实际胶质指标也偏高。50%蒸发温度过高表明:当发动机需要由低速转换为高速,供油量急剧增加时,汽油来不及完全气化,导致燃烧不完全。实际胶质指标偏高表明:长时间使用这种油品会导致燃油系统阻塞以及积碳的增加。

我们也意外地发现颜色较深的汽油,其硫含量并不高,甚至比颜色较浅的汽油的硫含量要低。我们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汽油颜色较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1.硫含量偏高;2.添加剂(如油溶剂、染色剂等)的加入;3.存放时间过长。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颜色较深的油品就是硫含量超标或者质量较次的油品。

颜色呈透明的21号样品的研究法辛烷值是这6个样品第二高的(为94),但其实际胶质指标偏高,其他各项参数未见异常情况。

呈现亮黄色的样品(2号和10号),其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比较相近,而且一些主要指标(辛烷值、硫含量、实际胶质以及各项蒸发指标)都较为理想。

不及格的11号样品,其颜色为淡黄色,有芳香味,密度为0.7375g/ml。从其甲醇含量超标(其他样品均未验出含有甲醇)并带有芳香味这个特点看来,我们猜测这个汽油样品勾兑了甲醇。而其氧含量逼近临界值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甲醇的氧质量分数为50%,加入汽油后会导致汽

油的氧含量超标)。

综上所述,各位车主朋友在平时加油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简单的原则:1.尽量到国营或合资油站加油;2.尽量使用油色为亮黄色的汽油;

3.汽油有汽油的独特气味,尽量不要使用带芳香味及其他浓烈刺鼻气味的汽油。

-----------------------------------------------------------------------------------

关于甲醇与甲醇汽油:

甲醇为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能与水、醇、醚等有机溶剂互溶,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溶剂混溶。

甲醇汽油是甲醇与汽油的混合物。也包括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丙醇的混合醇等与汽油的混合物。甲醇掺入量一般为5%~30%。以掺入15%者为最多,称M15甲醇汽油。抗爆性能好,研究法辛烷值(RON)随甲醇掺入量的增加而增高,马达法辛烷值(MON)则不受影响。燃烧排出物的毒性比普通含铅汽油小,排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也较少。燃烧清洁性能良好。但一般的甲醇汽油对汽油发动机的腐蚀性和对橡胶材料的溶胀率都较大,且易于分层,低温运转性能和冷起动性能不及纯汽油。

1988年3月,日本汽车研究所组织了对含3%甲醇的汽油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车队由乘用车、商用车共计22辆(化油器、电喷)组成,行驶条件为一般城市街道。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甲醇含量为3%的甲醇汽油后,试验车辆在常温下有若干出现了驱动性恶化,高温下有5辆试

验车出现怠速不稳现象;有部分车辆出现低温起动困难;油耗增加2%~5%;机油普遍恶化,轴承异常腐蚀磨损严重;燃油计量传感器出现故障,金属部件腐蚀、橡胶部件断裂,黏合剂剥落等。因此,日本从1988年起,禁止在汽油中混入低比例甲醇。

------------------------------------------------------------------------------------

各检测项目所反映的实际意义可参看下表:

编辑总结:

检测结果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本以为质量不达标的深颜色、密

度低、味道较浓烈的样品合格了;而颜色看上去不错而且具有芳香气味的油品却多项指标不合格。合格的汽油一般是亮黄色且不带刺鼻气味的,但仅凭汽油的颜色和味道判断汽油优劣的做法并不准确。我们建议车主朋友尽可能到大品牌的油站为车辆加油,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到小油站加油,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汽油自然有它便宜的道理。

93 号汽油样品组分的GC- MS 分析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 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被人们所

关注。烯烃是汽油中重要的烃类, 它的辛烷值高, 但汽油中过高的烯烃含量, 不但会影响汽油的安定性, 对汽油使用不利, 而且未燃烯

烃挥发到大气中也会危害环境。1999 年发布新的《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对硫、烯烃、芳烃的含量提出了限制要求。

尽管对汽油的烯烃和芳烃的含量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测试方法,但有关方法在分析周期、实验成本和测试精密度方面还不能满足生产控制的要求。另外, 多柱PONA( P: paraffins, 烷烃; O:olefins, 烯烃;N: naphthenes,环烷烃;A: aromatics,芳烃分析法需用专门仪器,

样品分离依赖于仪器的结构;单柱PONA分析法主要通过单组分纯标准样定性或采用与库存汽油标准样比较相对保留时间或保留指数定性, 因购买全标准样很难, 因此采用纯标准样对汽油样品每一组分进行

定性不够现实,而采用与库存标准汽油样数据比较定性, 要求严格控制与标准油样分析一致的操作条件。Johanson 等在80 年代用单柱PONA法来测定汽油中组分,鉴定出124种组分,占总组分的93. 13% , 操作比较麻烦。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 对93 号汽油进行了分析研究, 操作简便, 结果令人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ThermoQuest Trace 2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美国Finnigan公司);93号汽油,杭州天目山路加油站。

1.2 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 DB_5 石英毛细管柱( 60 m×0.25 mm×0. 25um);采用程

序升温,起始温度30 ℃,保持30 min后,以2℃/ min 升温到100 ℃,再以25℃/ min 升温到20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20 ℃;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流量0.8mL/ min;分流比100:1;进样量0.4uL。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20~ 300 u; 检测器电压:350 V;连接管温度220 ℃。

2 结果与讨论

2. 1 定性分析

93 号汽油经GC- MS 分析,得到总离子流色谱图。气相色谱分离后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经过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并查

对有关质谱和气相色谱资料,综合各项分析对各色谱峰加以确认,共

鉴定出94种组分,占总组分的96.15%。

93号汽油中含量较高的是:甲苯,14.45%;2_甲基戊烷,6.82%;2_甲基丁烷,6.60%;甲基特丁基醚, 5.40%;戊烷,4.49%;甲基环戊烷, 3.78%;

3 _甲基戊烷, 3. 63%;己烷,3.21%;E_2_戊烯,3.05%;2_甲基己烷, 2.64%;丁烷,2.40%;环己烷,2.31%。其中甲基特丁基醚作为无铅汽油中的一种常用添加剂,可提高辛烷值使汽油燃烧更完全,减少环境

污染。对各组分归类分析,其相对含量分别为:烷烃,37.29%;烯烃( 包括环烯烃和二烯烃),27.14%;环烷烃,9.02% ;苯系物, 17.3%。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但烯烃含量远高于国外水平。含量在1% 以上的烯烃组分有: E_2_丁烯,1.03%;E_2_己烯,1.04%;Z _2_丁烯, 1.08% ;3_甲基_1_戊烯, 1. 09% ; 2_甲基_1_丁烯, 1.12% ;2_甲基_2_戊烯,1.31%;E _3_甲基_2_戊烯,1.45% ;1_戊烯, 1.50% ;Z _2_戊烯, 1.67%;E _2_戊烯, 3.05%;2_甲基_2_丁烯,3.91%。它们大致占烯烃总量的64%。从我国汽油生产工艺看, 主要调和组分( 催化裂化汽油) 的调和比例高达70%以上, 而国外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的调和比例只在30% 左右, 由于汽油中的烯烃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组分 ,故相

对国外汽油,93号汽油烯烃含量偏高。

为了降低烯烃含量, 提高汽油质量, 可通过合理切割, 优化调合乃

至开发使用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的催化剂, 最终使汽油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1]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 11/238—2007车用汽油[s].2007.

[2]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B 31/429—2009车用汽油I-s].2009.

[3]殷长龙,夏道宏.催化裂化汽油中类型硫含量分布[J].燃料化学学报,2001,(3):256—258.

[4]国家标准计量局.GB/T 380—1977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E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77.

[5]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E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SH/T 0253—1992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于2013年12月1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过渡期至2017年底,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国五车用汽油标准车用汽油。 该标准是在参考欧洲标准基础上,经专家反复试验验证,并在征求环保、汽车和石化行业意见以及网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商国务院有关部委最终确定。

与第四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相比较,国五车用汽油标准最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减、二调、一增加”。“三减”是指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降低了80%;将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低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 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低到24%。 “二调”是指调整蒸汽压和牌号。其中,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 45kpa,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68kpa降低为65kpa,并规定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同时,考虑到第五阶段车用汽油由于降硫、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以及我国高辛烷值资源不足情况,结合我国炼油工业实际,该标准将国五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并在标准附录中增加了98号车用汽油的指标要求。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还首次规定了密度指标,其值为20℃时720~775kg/m3,以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性相对稳定。 据测算,国五车用汽油标准实施后将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在用车每年可 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新车5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发布 根据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的要求,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3年12月18日发布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供应第五阶段车用汽油。 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既考虑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和 空气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也考虑了我国车用汽油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的现状,以及油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需求,有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硫含量是车用汽油中最关键的环保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能力,减 少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降低了80%。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 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全过程质量检验标准

原料质量标准 1.高粱:执行国家标准GB/T8231—2007,容重≥720g/L,水份≤14.0%,杂质≤1.0%(带壳粒不计),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2.小麦:执行国家标准GB/T1351—2008,容重≥750g/L,水份12.5%,杂质≤1.5%,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3.大麦:执行国家标准GB/T11760—2008, 容重≥730g/L,水份≤13.0%,杂质≤1.5%,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4.豌豆:执行国家标准GB/T10406—2008, 纯粮率≥92%,水份≤12.0%,杂质≤1.5%,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5.大米:执行国家标准GB/T1354—2009,水份≤15.5%,黄米粒≤1.0%,杂质≤0.52%(带壳稞粒、稻谷粒不计),无异常色泽和气味。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6 .煤炭:水份≤7%;挥发物≥30%;灰份≤20%;固定碳≥43%;发热量≥25000kJ/kg。 7.稻壳:水份≤13%,色泽橙黄,无霉变、无虫蛀,杂质≤1.5%。 备注:1、卫生标准参照粮食卫生标准GB/T2715-2005制定。 2、国家如对标准修改或补充,质量部将进行及时更新。

汽柴油质量指标含义

1汽油的质量指标 1.1汽油的蒸发性 汽油的蒸发性太差,不能在在气缸中完全气化,使汽油机功率下降,还会造成启动和加速(尤其是冬季)困难;蒸发性太强,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会造成较大损失。 反映汽油蒸发性能的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气压。 1.1.1馏程 汽油国标中用恩氏蒸馏的馏程数据描述其蒸发性能,对初馏点、10%、50%、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做出了具体要求。 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低沸点馏分的多少,其值越低,表明蒸发性越强,汽油机能在低温下易于启动。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10%馏出温度不高于70℃。 5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与汽油机启动后升温时间的长短及加速是否及时均有关系。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50%馏出温度不高于120℃。 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表示汽油中重馏分含量的多少,如果过高,难以保证汽油完全蒸发和完全燃烧,导致气缸内积碳增多,耗油率上升。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90%馏出温度不高于190℃,终馏点不高于205℃。 1.1.2饱和蒸气压 蒸气压大小表示汽油汽化的程度,是控制汽油在夏季不发生气阻,保证有适当的蒸发性能,以利于加速性和冬天冷启动的指标。饱和蒸气压是用规定的仪器,在燃料蒸汽与液体的体积比为4:1,以及37.8℃条件下测定的,国外将此指标称为雷德蒸气压(RVP)。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蒸气压:冬季(11月1日-4月30日)45-85kpa,夏季(5月1日-10月31日)40-65kpa。 1.2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条件有关,二是取决于所用燃料的质量。衡量燃料是否易于发生爆震的性质称为抗爆性。 1.2.1汽油抗爆性的表示方法—辛烷值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我国已实施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有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 19578-2004是我国第一项旨在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值要求 GB 19578-2004采用按质量分组的单车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按照车辆整车整备质量将车辆分为16个不同的质量段,并对每个质量段内的车辆设定统一的单车最高燃料消耗量限值。同时考虑某些特殊技术和结构对燃料 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允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结构特征的车辆采用略为宽松的燃料消耗量限值:(1)装有自动变速器(AT注:不包括手自一体式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等;(2)具有 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注:主要包括微型客车和商务用车;(3)符合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中3.5.1规定条件的M1G类汽车注:即通常所说的越野车,但并非所有SUV都属于该类车辆。 乘用车限值要求见表1。表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实施日期 标准的限值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 2. 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限值要求 GB 20997-2007以“最大设计总质量 +发动机排量”作为 M2和N1类车辆限值的基本参数,综合考虑吨以下 的商用车辆在 结构、功能、燃料方面有多样性的特征,按汽油和柴油分别设定限值要求,并适当放宽柴油车的限 值;并根据车辆特定结构和特殊用途对燃料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将 N1类全封闭厢式车辆、N1类罐式车辆、装有 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全轮驱动的车辆等特殊结构车辆的限值放宽 5%即表2、表3、表4、表5中的普通车辆限 值乘以,求得的数值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 表2 N1类汽油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月1日。 2) 月1日。 对于新认证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对于在生产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5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8年1 2006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9年1

质量管理考核指标

质量管理部考核指标 一、部门及班组绩效考核指标 1.01、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1.02、中心实验室考核指标

1.03、中心实验室班组考核指标 1.04、在线质控绩效考核指标

1.05、在线质控班组绩效考核指标

二、部门指标评估标准 2.01部门指标评估标准 z

2.02中心实验室评估标准 z

2.03 在线质控 序号考核指标 绩效评估标准 权重 (%)优秀(100分)良好(80分)一般(60分)可接受(40分)差(0分) 1 过程、库存质量抽 查有效整改率 以30分为基数,当月未出现质量问题为30分,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的加2分(经部门认可)出现质量事故扣3分/次40(封 顶60) 2 市场产品投诉次 数 产品出厂后因感官质 量(气味、色泽、包 装质量等)原因被客 户投诉或上级检查不 合格次数为 2 次以 下。 产品出厂后因感官质 量(气味、色泽、包装 质量等)原因被客户投 诉或上级检查不合格 次数为3-7次。 产品出厂后因感官质 量(气味、色泽、包 装质量等)原因被客 户投诉或上级检查不 合格次数为8-10 次。 产品出厂后因感官质 量(气味、色泽、包 装质量等)原因被客 户投诉或上级检查不 合格次数为11-15 次。 产品出厂后因感官质 量(气味、色泽、包装 质量等)原因被客户投 诉或上级检查不合格 次数为16 次以上。 25 3 样品管理、产品标 识管理差错次数 样品存放/处理的可追溯性,按照样品管理操作规程和现场产品标识管理,违反扣分1分/次10 4 体系运行效果随机抽查和部、外部 审核无不合格项 随机抽查和部审核2项 不合格项,外部审核无 不合格项 随机抽查和部审核5 项不合格项,外部审核 无不合格项 随机抽查和部审核8 项不合格项,外部审 核无不合格项 随机抽查和部审核9 项不合格项或外审出 现不合格项 10 5 工作满意度与其它部门积极配 合,其它部门无投诉与其它部门积极配合, 其它部门投诉2次以下 与其它部门积极配合, 其它部门投诉3-5次 与其它部门积极配 合,其它部门投诉6 -8次 与其它部门积极配合, 其它部门投诉9次以 上 15 z

国四、国五汽柴油对比

(1)查找国四、国五商品汽油质量标准,按照顺序列表、对比国四、国五商品汽油质量标准的差异:1、抗爆性2、蒸发性3、腐蚀性4、安定性(评分标准:严格按顺序分类说 抗爆性用辛烷值(简称ON)来表示,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就越好。 从国Ⅳ到国Ⅴ的汽油标号从90,93,95降为89,92,95。 抗爆性降低,主要是由于加氢脱硫,烯烃含量减少,正构烷烃的增多导致辛 烷值降低。 汽油的抗爆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为: 芳香烃>异构烷烃和异构烯烃>正构烯烃和环烷烃>正构烷烃。 蒸发性:反映蒸发性的主要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汽压。

初馏点、t10%:反映启动性能;t50%:反映爬坡、加速性能;t90%:反映汽油完全蒸发、燃烧性能。饱和蒸汽压衡量汽油在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中是否易于产生气阻的指标,同时还可相对地衡量汽油在储存运输中的损耗倾向。 从国Ⅳ到国Ⅴ的馏程没有变化,但是饱和蒸汽压11月1日至4月30日的42~85变至45~85,从5月1日至10月31日的40~68变至40~65。 这主要是由于汽油的蒸汽压越大,蒸发性越强,易于冷起动;同时产生气阻倾向增大,蒸发损失增大。所以冬季适当提高饱和蒸汽压,夏季适当降低饱和蒸汽压。 腐蚀性: 评定汽油腐蚀性的指标:硫及含硫化合物、有机酸、水溶性酸或碱。 从国Ⅳ到国Ⅴ的汽油硫含量从50ppm降至10ppm。有机酸、水溶性酸或碱、铜片腐蚀等没有变化。硫含量的降低不仅能减少汽油燃烧产物对金属的腐蚀。 同时也能够减弱汽车对大气污染程度,降低pm2.5的含量。 安定性: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碘值、实际胶质、诱导期。 直馏汽油馏分安定性很好,二次加工生成的汽油馏分(如裂化汽油等)安定性较差。 汽油组成中的烯烃含量降低,硫酚及硫醇均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胶质和诱导期没有变化。但通过烯烃及金属含量的降低,可以推知国Ⅴ汽油的安定性要优于国Ⅳ汽油。 (2)查找国四、国五商品柴油质量标准,按照顺序列表、对比国四、国五商品柴油质量标准的差异:1、抗爆性2、蒸发性3、流动性4、腐蚀性5、安定性(评

车用国五汽油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分析

车用国五汽油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分析 1、硫含量 硫含量是汽油中与腐蚀和环保均密切相关的重要项目。所有硫化物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排放至大气中都会污染环境,并且在与水相遇后会产生具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腐蚀发动机及曲轴箱部件。硫会导致催化转化器的催化剂对有毒排放物转化效率降低,并可导致高温尾气氧传感器灵敏度下降而使排放增加。车用国五标准汽油硫(PPM)不大于10。 2、芳烃/烯烃 芳烃是一种具有较高辛烷值和热值的汽油调和组分。但是,它燃烧后会导致致癌物苯的形成,并增加CO2的排放。烯烃是一种具有较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但它是比较活泼的烃类,挥发到大气中因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加速臭氧的形成,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烯烃对热的不稳定性,易使发动机和发动机进气系统形成胶质和积碳。车用国五标准汽油芳烃(%)不大于40;烯烃(%)不大于24。 3、锰含量 严格控制金属锰剂的使用对汽油升级意义也十分重要。有研究认为,MMT在发动机燃烧室内表面形成多孔型沉积物,使火花塞寿命缩短,并导致环境中锰含量上升等。车用国五标准汽油锰含量(g/L)不大于0.002。 4、苯含量 苯是催化重整汽油中具有较高辛烷值的组分,但是它也是公认的致癌物。它在汽油中由于蒸发和燃烧后排放到大气中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影响。车用国五标准汽油苯含量(%)不大于1.0。 5、抗爆性 在传统汽油生产工艺中,加氢脱硫工程中,烯烃饱和易造成辛烷值损失在所难免。因此在汽油升级过渡期间,适当的降低汽油抗爆指数而达到降烯烃、降硫含量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不过,随着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异构降烯烃、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等技术的不断深化,也可以逐步减少脱硫过程中对辛烷

汽柴油质量指标含义

汽柴油质量指标含义

1汽油的质量指标 1.1汽油的蒸发性 汽油的蒸发性太差,不能在在气缸中完全气化,使汽油机功率下降,还会造成启动和加速(尤其是冬季)困难;蒸发性太强,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会造成较大损失。 反映汽油蒸发性能的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气压。 1.1.1馏程 汽油国标中用恩氏蒸馏的馏程数据描述其蒸发性能,对初馏点、10%、50%、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做出了具体要求。 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低沸点馏分的多少,其值越低,表明蒸发性越强,汽油机能在低温下易于启动。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10%馏出温度不高于70℃。 5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与汽油机启动后升温时间的长短及加速是否及时均有关系。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50%馏出温度不高于120℃。 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表示汽油中重馏分含量的多少,如果过高,难以保证汽油完全蒸发和完全燃烧,导致气缸内积碳增多,耗油率上升。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90%馏出温度不高于190℃,终馏点不高于205℃。 1.1.2饱和蒸气压 蒸气压大小表示汽油汽化的程度,是控制汽油在夏季不发生气阻,保证有适当的蒸发性能,以利于加速性和冬天冷启动的指标。饱和蒸气压是用规定的仪器,在燃料蒸汽与液体的体积比为4:1,以及37.8℃条件下测定的,国外将此指标称为雷德蒸气压(RVP)。我国车用汽油(Ⅴ)中要求蒸气压:冬季(11月1日-4月30日)45-85kpa,夏季(5月1日-10月31日)40-65kpa。 1.2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条件有关,二是取决于所用燃料的质量。衡量燃料是否易于发生爆震的性质称为抗爆性。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 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 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车用汽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柴油的质量要求与性能指标

柴油的质量要求及性能指标 (一)柴油的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柴油在高速柴油发动机中能正常燃烧, 对柴油的质 量要求如下: l. 良好的燃烧性, 十六烷值适宜, 自燃点低, 燃烧完全, 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好, 不发生爆震现象。 2. 良好的蒸发性能, 蒸发速度要适宜, 轻馏分所占比例应大些, 否则会使发动机油耗增大, 磨损加剧, 功率下降。 3. 柴油的粘度应适宜, 即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以保证高压油泵的润滑和喷油雾化的质量, 形成良好的混合气。 4. 含硫量小, 以保证不腐蚀发动帆。含硫量较低是我国国产柴油的特点之一。 5. 安定性好, 在储存时生成胶质及燃烧后形成积炭的倾向都较小。 ( 二)评价柴油性能的指标: l. 柴油的燃烧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l) 柴油机的工作粗暴与柴油的发火性为使读者对柴油的发火性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我们先介绍柴油在柴油机气缸燃烧的情况。柴油机在压缩终了时,缸温度可达500'C 一600'C,压力达3~4MPa这时柴油以高压呈细雾状喷入燃烧室, 由于燃烧室的温度巳超过柴油和自燃点, 故从理论上而言, 柴油-- 喷入燃烧室, 便具备了着火燃烧的基本条件。但从柴油喷入至自燃, 往往还有一定的时问间隔, 这是因为在这一时问问隔, 柴油需完成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先期氧化及形成局部着火点等物理化学的进一步准备, 我们将从喷油开始到柴油开始燃烧的时间问隔称之为着火延迟期。如果着火延迟期长则喷入燃烧室的柴油量增多, 着火前形成的混合气数量就多, 一旦着火, 就有过量的柴油着火燃烧, 这会造成缸压力剧增, 气缸便将产生强烈的震击作用, 通常把这种震击作用称为柴油机工作粗暴。柴油机工作粗暴的后果与汽油机爆 震一样, 会使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承受过大的冲击力作用, 产生强烈的金属敲击声, 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使柴油机起动困难, 造成柴油机功率下降, 油耗增大。影响着火延迟期的因素较多, 其中柴油的发火性是主要因素之一。柴油的发火性是指柴油自燃的能力, 发火性好的柴油, 着火延迟期短, 着火燃烧后缸压力上升平缓柴油机工作柔和。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柴油机的工作粗暴与汽油机的爆震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汽油机的爆震是由于点火燃着的火焰前沿还没传播到的那部分混合气生成过氧化物, 自行燃烧而致, 一般发生在燃烧末期; 而柴油机工作粗暴却是由于柴油的发火性差使得着火延迟期过长而致、一般发生在燃烧的初期。因此, 各种影响汽油机爆震与柴油机工作粗暴的因素也完全不同。如汽油机若提高压缩比或增高气缸温度会促发爆震, 而柴油帆若提高压缩比或增高气缸温度却能减轻其工作粗暴的倾向。汽油中的正构烷烃易使汽油机发生爆震, 而对于柴油而言, 所含的正构烷烃却能减轻柴油机工作粗暴。由此, 我们可了解汽油机爆震与柴油机工作粗暴的根本区别。 可见, 柴油的发火性, 是评价柴油燃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 柴油的十六烷值十六烷值是代表柴油在柴油发动帆中发火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它是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 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 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着火延迟期的标准燃料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供参比用的标准燃料是用两种发火性相差破为悬殊的烃作为基准物对比得出的数渣。一种烃是正十六烷, 它在高温条件下可迅速形成过氧化物.着火延迟期最短,即自燃点低,发火性好,规定它的十六烷值为100。另一种烃是a-甲基茶, 属于芳烃.它的着火延迟期

0汽油国家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4.10.01 项目 国三 国四 国五/京四 粤四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 抗爆指数 不小于 93# 93# 92# 93# 93 93 92 93 88 88 87 88 铅含量 % 不大于 0.005 0.005 0.005 0.005 馏程 10%蒸发温度 ℃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 不高于 终馏点温度 ℃ 不高于 残留量 ml 不大于 70 120 190 205 2 蒸气压11月1日—4月30日 KPa 不大于 5月1日—年10月31日 KPa 不大于 88 72 42-85 40-68 45-85 42-65 40-65 40-65 溶剂洗后胶质 mg/100ml 不大于 5 5 5 5 未洗胶质 mg/100ml 不大于 -- 30 30 --- 诱导期 min 不小于 480 480 480 480 硫含量 %(m ) 不大于 0.015 0.005 0.001 0.005 硫醇(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博士实验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硫醇硫含量 %(m )不大于 0.001 0.001 0.001 0.001 铜片腐蚀(50 ℃ 3h) 级 不大于 1 1 1 1 水溶性酸碱 无 无 无 无 机械杂质及水分 无 无 无 无 苯含量 % (m) 不大于 1.0 1.0 1.0 1.0 氧含量% (m) 不大于 2.7 2.7 2.7 2.7 甲醇含量% (m) 不大于 0.3 0.3 0.3 0.3 烯烃含量%(v/v) 不大于 30 28 25 25 芳烃含量 % (v) 不大于 40 40 --- --- 芳烃+烯烃含量 % (v) 不大于 -- -- 60 60 锰含量/(g/L ) 不大于 0.016 0.008 0.002 0.008 铁含量/(g/L ) 不大于 0.01 0.01 0.01 0.01 密度(20℃)kg/m 3 --- 0.72-0.775 0.72-0.775 0.72-0.775

汽油的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

汽油的质量要求及性能指标 (一)汽油的质量要求: 汽油性能的优劣,对于汽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均有很大影响。对汽油的质量要求是: l.良好的蒸发性,保证发动机在冬季易于启动,在夏季不易产生气阻,并能较充分燃烧。 2.抗爆性好,辛烷值合乎要求,保证发动机工作稳定、运转正常,不发生爆震,以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 3.安定性好,即诱导期要长,实际胶质要小,使汽油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辛烷值降低、酸度增大、颜色变深等质量变化,也不致于生成过多的胶状及酸性物质。 4.抗腐蚀性要好,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保证汽油不会腐蚀储油容器及汽油机机件。 (二) 评价汽油性能的指标: l.汽油的蒸发性及其评价指标 汽油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的性能,称为汽油的蒸发性。我们知道,在发动机内,汽油经过化油器时被汽化,同一定比例的空气均匀混合后进入燃烧室被点燃燃烧。因此,汽油良好的蒸发性,可保证发动机在各种条件下易于启动、加速及正常运转。汽油的蒸发性越好,就越易汽化,在冷车或低温条件下就能使发动机顺利

起动和正常工作。反之,若汽油的蒸发性差,会使汽油汽化不完全,难以形成具有足够浓度的混合气,不但使发动机启动性变差,而且混合气中有一些悬浮的油滴进入燃烧室中。这就将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燃烧不完全,使油耗升高、排污增加。此外,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滴,还会因活塞环密封不严而附于气缸壁上,破坏润滑油膜,甚至渗入曲轴箱内,稀释润滑油,增加机件的磨损。 需要指出的是,汽油的蒸发性过强也是不合适的,一方面,会使汽油在储运过程中轻质馏分损耗过多。再则是在温度较高时,汽油在化油器以前的油道中,易于蒸发形成油气,使得油泵、输油管等曲折处或在油管较热部位产生气泡,阻滞汽油流通,使供油不畅甚至中断,造成发动机熄火,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气阻“。在炎热季节、高原或是重载(如爬长坡、带拖挂车)条件下工作的汽车,如使用蒸发性过强的汽油,就易产生气阻,造成行车故障甚至发生事故。因此,所用汽油的蒸发性应适中。 通常,评价汽油蒸发性的指标有:馏程与饱和蒸气压。 (l)馏程馏程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馏程用来判定石油产品轻、重馏分含量的多少。汽油的馏程清楚地表明了它在使用时蒸发性能的好坏。 初馏点与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含低沸点轻质馏分的多少。当初馏点与10%馏出温度过低时,汽油蒸发性强,易产生气阻现象;过高时,汽油蒸发性差,冬季或冷车不易启动。GB484一93要

如何简单辨别汽油、柴油的质量

如何简单辨别汽油、柴油的质量 目前,汽油、柴油价格一路飙升,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现将如何简单辨别汽油、柴油的质量给大家支一招:检测成品油质量,最直接的是用感官: 一看、二闻、三摸、四摇。 一看: 正宗97#汽油为翠绿色,部分炼厂的各牌号汽油均为浅淡黄或浅黄红色,如果是红色则为含铅汽油。如果色太浅,甚至发白,很有可能是调和的汽油。正宗柴油为淡黄或白色,色越浅说明精制深度大,安定性好深于深茶色,就要小心了,黑色肯定是不合格的。二闻: 闻气味。加了MTBE的汽油有一股酸味。适当加入有利于提高辛烷值,但超过15%氧含量超标。太浓意味着加入过量,此时汽车马力减小。柴油有臭味就有可能不是正规厂出的。 三摸: 检查挥发性和粘度。在指甲上能很快挥发,说明汽油干点合格。一两分钟还不能完全挥发说明太重可能串了煤油或柴油。 四摇: 看粘度和泡沫。主要凭经验了。总的来说,经过加工达到了一定质量标准的汽油、柴油呈淡黄色透明液体状,密度比水小。 汽油和柴油的气味有所不同,触摸感也不同,用手蘸一点汽油,

手发凉,有涩感,汽油蒸发后皮肤发白;用手蘸柴油感觉滑腻,有油感。 正确的选用燃料才能使发动机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如果燃料选用不当,不仅达不到发动机应有的功率,相反还会对发动机造成损伤,降低它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此方法仅供广大消费者参考。 怎么样才能加到好的柴油 一、看颜色。合格的0号柴油的颜色一般为淡黄色 或黄色,且清澈、透明。若发现0号柴油浑浊或黑色、无色时,多为不合格。 二、闻味道。合格的0号柴油,有油腻味或刺激性气味,若发现有臭味时,多为不合格。 三、看密度。常温下,0号柴油的比重为0.85左右,若密度太高,则说明该柴油干点过高,发动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容易燃烧不完、冒黑烟、积碳若太低,则说明该柴油的低碳成分过多,机械正常工作过程容易产生爆震机械加速无力或闪点过低。可以通过密度计检测,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现象时,可以初步判别该柴油质量有问题。 四、闪点。闪点是衡量柴油着火危险性的指标,闪点越低,则

车用汽油GB 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车用汽油中不应含有任何可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运行的添加物和污染物。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含氯、含磷、含硅的化合物;不应含有自塑料、橡胶、电路板裂解而来的组分; ——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 ——修改研究法辛烷值(RON)为“不小于89、92、95”; ——修改抗爆指数为“不小于84、87、90”; ——修改硫含量为“不大于10(mg/kg)”; ——修改锰含量为“不大于0.002(g/L)”; ——修改蒸气压为“45~85、42~65(kPa)”; ——将实际胶质修改为“溶剂洗胶质含量”,限值不变;

——增加“未洗胶质含量(加入清净剂前);mg/100mL不大于30”; ——硫含量分析方法删除ASTM D7039,增加NB/SH/T 0842; ——增加“氧含量允许用SH/T 0720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66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志良、林荣兴、陈洪德、全轶枫、施慧娟、黄成、沈贤、李新颖、李明亮、王川。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车用汽油 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

柴油质量指标及常识

连云港市八方加油广场有限公司 柴油质量指标及常识 一、柴油相关知识 柴油是在260~350℃的温度范围内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由碳、氢和部分氧组成。柴油按馏分轻重分重柴油和轻柴油二种,其中重柴油适用于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轻柴油则适用于1000r/min以上的高速机。 车用柴油(国标)和轻柴油(非标),其最根本的区别是硫含量不同,轻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0.2%,而车用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0.035%。 可参考《车用柴油》GB19147-2009,《轻柴油》GB252-2000。 1、规格及用途 柴油按凝点可分为10#、5#、0#、-10#、-20#、-35#和-50#等7个牌号,气温低,应选用凝点较低的柴油,反之,则应选用凝点较高的柴油。 0#柴油适合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度以上的地区使用,表示其凝点不高于0℃。 -10#柴油适合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度以上的地区使用,表示其凝点不高于-10℃。 2、性能指标及要求 柴油的主要指标有:燃烧性、蒸发性、流动性、安定性和腐蚀性等。 (1)燃烧性(着火性): 柴油燃烧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工作。十六烷值是表示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和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柴油的十六烷值直接影响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过程。 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其自燃点低,在柴油机气缸中容易自燃,发动机工作平稳。柴油的十六烷值如果过低,燃料着火困难,会产生不正常燃烧,降低发动机的功率。但柴油的十六烷值也不宜过高,如果过高,柴油不能完全燃烧,耗油量增大。 柴油的十六烷值与其化学组成有关。正构烷烃的十六烷值最高,环烷烃次之,多环芳香烃的十六烷值最低。通常车用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45~60范围内。 (2)蒸发性: 要使发动机启动和正常工作,要求柴油具有良好的蒸发性。但蒸发性也不能太强,因为蒸发速度过快,燃烧时会积聚大量柴油,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同时,蒸发性强,即馏分轻,粘度必然小,不仅会增大喷油泵磨损,而且降低喷雾质量,使燃烧过程恶化。这就是说,柴油的蒸发性过强或过差、即馏分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柴油的蒸发性主要用馏程和闭口闪点来评定。 ①馏程 50%回收温度:该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轻质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好,使柴油易于启动。标准中规定50%回收温度不高于300℃。 90%回收温度和95%回收温度:该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重质组分越少,可以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和柴油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油耗,减少机械磨损。 标准中规定90%回收温度和95%回收温度分别不高于355℃和365℃。

国内外汽油标准对比

我国汽油标准与国外汽油标准的对比 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汽油质量标准分为美、欧、日、《世界燃油规范》四大标准体系。其中,欧盟汽油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最具影响力,被许多国家引用。 1.欧盟汽油标准 EN 228汽油质量标准是欧洲统一实施的汽油标准。EN 228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限定了密度、辛烷值以及硫含量、苯含量等指标的最大值。第二部分根据气候和季节将汽油的挥发性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分别执行。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具体情况差别较大,因此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在满足欧洲统一法规的大前提下,又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实施标准。 为了进一步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EN 228-2002汽油质量标准(与欧Ⅲ排放法规相对应),将汽油硫含量降到150μg/g、芳烃含量降到42%、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0%,铅含量不大于5 mg/L,并对各种氧化物的含量加以限制。2005年,欧洲将开始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将清洁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为50μg/g,芳烃、苯、烯烃含量分别降为35%、1.0% 和18%。2007年10月1日起推行无硫汽油(欧Ⅴ排放标准),使硫含量低于10μg/g,并出台了EN 228-2008汽油质量标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该标准为最新的欧盟汽油标准。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见表1。 2. 《世界燃油规范》 《世界燃油规范》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根据所属的30个汽车公司的研究成果联合发表的,主要是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针对环保要求,对汽车燃料提出的基本要求。世界燃油规范要求清洁汽油降低硫含量,减少尾气中SO x的排放,抑制尾气转化器中催化剂中毒;降低烯烃含量,避免发动机进油系统和喷嘴堵塞,减少发动机进气阀和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减少汽车尾气中1,3-丁二烯的排放,避免汽油辛烷值分布不均;降低苯和芳烃含量,减少致癌物;降低蒸汽压和T90,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毒物(TOX)的排放;提高辛烷值,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006年9月,世界燃油规范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将无铅汽油标准划分为四类: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 2016-06-09 stwym摘自今日头条阅 2 转1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我们常用的质量指标有很多。本文将对废品率、返工率、产品入库检验合格率、顾客退货率、质量事故、工序合格率、顾客验货一次通过率、进料检验合格率、质量成本、批量不合格率十个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1.废品率 定义:该百分比由废品材料费用除以总生产成本或由废品总数量除以产品总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确定过程是否按照规范化进行零件生产和装配。 公式: 废品率%=(废品的材料金额/总生产成本)×100% 或(废品总数量/产品总生产数量)×100%。 术语: 废品材料金额:是废品所使用的材料的价值。 总生产成本:是劳动力,材料和工厂负担(水、电等)的总和。 应用/信息: 废品计算是直接从本单位的财务系统中得到其数值。若公司的财务系统不能从劳动力和负担费用中分离出废品材料价值,应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2.返工率 定义:花费在返工活动中时间的比例,由返工工时除以生产劳动工时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除以总的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强调那些在第一次质量中需要改进的操作工位。 公式: 返工率%=(返工工时/总生产劳动工时)×100% 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总的生产数量)×100%。 术语: 返工工时:是指再次加工,分拣,修复那些将成为废品的工件所花费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是用在在制品,成品和外购部件或材料上。返工时间包括诸如修复,重新包装,再分拣,附加的检查活动和遏制等。返工时间包括内部的或外部的活动。应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生产劳动工时:直接/生产劳动工人工作时间总和(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应用/信息: 直接劳动工人的偶尔检查不应认为是返工。任何再进入生产过程的产品应被认为返工。生产线的总劳动内容的一部分应认为是返工。该部分将根据返工的产

上海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标准》

` ICS 75.160.20 E 31 备案号: DB 车用汽油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 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 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 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 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份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2000, eqv ISO 3675:1998)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eqv ISO 912:1991)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neq ISO 3170:1988)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