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最全面的计算机三级网络知识点

2012最全面的计算机三级网络知识点

2012最全面的计算机三级网络知识点
2012最全面的计算机三级网络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重点)

第1讲:前言、第一章讲义

三级“网络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掌握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网、管理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方式为笔试和上机考试

二.教材各章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

第一章讲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及软件开发的基础概念、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该章以概念性和识记性的内容为主,其特点是概念多,知识点和考点较为分散。该章在三级网络技术考试中一般出现7——8道题,所占分值约为7——9分。在学习中,建议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根据基本概念的具体应用理解其基本特点和功能;(2)强化记忆部分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第二章既包含概念识记型内容,还包含部分理解和计算型知识点,比如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计算、误码率的计算等。该章的重点相对较为突出,在近5次的三级网络技术笔试中均出现了8道题目,所占分值约为8——10分。建议考生采用的学习方法除了理解记忆基本术语和知识点之外,还应做部分计算和理解方面的练习题。

第三章的特点是概念识记型和理解型知识点并重,其中的局域网的概念、以太网技术、交换式局域网和虚拟局域网是历年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该章在考试中一般出现的题量为7——9道,分值约为7——10分。建议考生一方面理解记忆基本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应用理解基本概念的具体功能和特点,并加大习题的训练量。

第四章讲述操作系统尤其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原理、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该章的特点与第一章类似,因此学习方法也与第一章相同。本章在考试中一般出现的题量

为4——6道题左右,分值一般为4——7分。

第五章讲述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这一章是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重点章节,每年都有大量的题目考察这一章中的知识点,出现的题量较大,为13——18道题,分值为13——21分,而且在近年来的考试中该章的分值有加大的趋势,希望引起考生的重视。该章的概念和术语比较多,理解型和计算型知识点也很多。考生应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加大习题的训练量。

第六章重点掌握因特网的几种应用协议和系统,考生应充分理解基于因特网之上的几种应用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该章考核的重点较为突出,在考试中一般出现6——7道题目,分值约为6——8分。考生在学习中应充分理解重点协议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功能。

第七章是考试的重点章节,讲述和分析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其特点是重要知识点多,难度大。在考试中一般出现15——19道题目,分值约为15——21分。请广大考生透彻理解该章的重要知识点,突破难点,多做些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练习。

第八章网络应用技术,主要讲解组播、P2P、即时通信系统、IPTV和VoIP、网络搜索技术等知识。该章的主要考察目标是让考生了解网络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考试中出现的题量一般为3——5题,分值为3——6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所占分值一般为7——9分。

一.概述

1、计算机的四个特点(了解)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了解)

本知识点中一些标志性的时间和事件容易成为考点。

例一:(2010年3月)IBM-PC的出现掀起了计算机普及的高潮,它是在

A)1951年B)1961年C)1971年D)1981年

本题考察的是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属于识记性的知识点。IBM—PC从1981年开始普及,所以该题选D。

3.计算机的应用(了解)(4)辅助工程(易考点)

例二:(2010年3月)关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计算机辅助设计缩写为CAS B)计算机辅助制造缩写为CAD C)计算机辅助教学缩写为CAI D)计算机辅助测试缩写为CAE

本题考察的是计算机应用的常识性识记性知识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是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缩写为CAM,计算机辅助教学缩写为CAI,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缩写是CAT。所以本题选C。

4. 计算机硬件系统(了解)

硬件系统的四个层次:(1)芯片;(2)板卡;(3)整机;(4)网络。

现代计算机的分类:

(1)服务器(易考点)其特点是处理能力很强、存储容量很大,并且有高速的输

入/输出通道和联网能力。

按照应用范围分类,服务器可以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和企业级服务器四类。入门级服务器可以满足中小型网络办公用户的文件共享、打印服务、数据处理、Internet接人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围内完成诸如E.mail等服务。工作组级服务器适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web、E-mail等服务,也能用于学校的数字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部门级服务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部门级服务器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它也适合中型企业(如金融、邮电等行业)作为数据中心、web站点等应用。企业级服务器属于高档服务器,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类服务器具有很高的容错能力、扩展性能和系统性能,

系统连续运行时间很长。企业级服务器主要适用于需要高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大型企业和重要行业(如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等行业),提供企业资源规划(ERP)、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服务。

按照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有C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和VLIW服务器三种。CISC的意思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为中低档服务器系统所采用;RISC代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为中高档服务器系统采用;VLIW表示“超长指令字”,也把它称为IA一64体系结构。

按服务器的用途划分,有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有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四类。

刀片式服务器(Blade Server)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每一个刀片都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都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刀片服务器支持热插拔,便于进行替换维护。刀片式服务器通常具有低功耗、空间小、单机售价低等优点,它与传统的机架式或机柜式服务器相比,刀片式服务器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服务器的使用空间和费用,并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扩展升级手段。总之,刀片式服务器有两个公认的特点:一是克服了多个服务器集群的麻烦,被称为集群的终结者;另一个是实现了机柜的优化。

(2)工作站工作站主要面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应用领域,是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领域的需要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与高档微型计算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工作站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更强,存储容量更大,而且有一个屏幕大、分辨率高的显示器,以便显示设计图、装配图、控制图、工艺流程图等。因此,习惯上也把它称为图形工作站。根据软、硬件平台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另一类是基于Intel处

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

例三:(2010年3月)关于服务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I/O速度快B)刀片服务器的每个刀片都是一个客户端

C)服务器按体系结构分为RISC、CISC和VLIW D)企业级服务器是高端服务器

本题考察的是为服务器识记性知识点。根据本节服务器的相关阐述,本题答案选B。

第2讲: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重点)

(1)字长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之分。这里的位(bit)数不是指十进制数,而是指二进制数。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记数和运算,它只有0和1两个基本数字,按“逢二进一”的规律计数。比如:二进制的“1001”转换成十进制就是“9”。

(2)速度可以用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来表示,也可以用每秒钟处理的事务数来表示。MIPS 是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有些机器为了考查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也用MFLOPS来表示处理速度,它是Million FLoating instruction Per Second的缩写。由于运算快慢与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紧密相关,因此人们也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

(3)容量存储器容量的大小不仅影响着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多少,而且也影响着运行这些程序的速度。存储容量的单位是字节,英文为byte,习惯用8代表。常用KB表示千字节、MB表示兆字节或者百万字节、GB表示吉字节或者十亿字节。还需要注意1 K并不是十进制中的1000,而是1024。

(4)数据传输率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率还常用带宽表示,它反映计算机的通信能力。当然,与通信相关的设备、线路都有带宽指标。数据传输率的单位是bps,b表示位,因此,bps代表每

秒传输的位数(bits per second)。因为bps太小,所以常用Kbps表示每秒l 000位,Mbps表示每秒l兆位,Gbps表示每秒l吉位。例如,网卡的速率为l0~100 Mbps,调制解调器的速率为56 Kbps 等。

(5)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与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这里的故障主要指硬件故障,而不是指软件误操作引起的暂时失败。MTBF是Mean TimeBetween Failures的缩写,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是Mean Time To Repair 的缩写,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显然,如果系统的MTBF时间很长、MTTR时间很短,那么该系统的可靠性就很高。

(6)产品名称与版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名称与版本,版本序号往往能简单地反映出性能的优劣。

例四:(2008年9月)系统可靠性的MTBF是的英文缩写。

MTBF的中文意思是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是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的英文缩写。

一、计算机硬件

1. 微处理器(重点、易考点)

多年来,微处理器的主流芯片一直是英特尔体系结构x86处理器芯片以及奔腾处理器芯片。 8位的微处理器:Intel 8080——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的心脏,比尔·盖茨曾为它编写了一个BASIC解释程序,这成为微软公司的第一个软件项目;Motorola 6800、ZILOG公司的Z80、MOS Technologies公司的6502等,其中6502通过Apple Ⅱ在公众的心目中创立了个人计算的新概念。 16位的微处理器:Intel 8088是准16位处理器,曾经是IBM公司推出的早期IBM—PC的低成本处理器,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个人计算平台,并促进了DOS和Lotus l—2—3等软件的成长。

32位的微处理器:奔腾处理器奠定了计算机工业的坚实基础。它成为运行Windows XP、Vista 以及大量PC应用软件的重要平台。与奔腾竞争的处理器主要有AMD公司的皓龙等处理器。

(1)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

分支预测在奔腾芯片上内置了一个分支目标缓存器,用来动态地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从而使流水线的吞吐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超高速缓存,这种结构叫做哈佛结构,它对于保持流水线的持续流动有重要意义。

固化常用指令奔腾处理器把常用指令改用硬件实现。

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奔腾的内部总线是32位的,但它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增为64位。总线周期通道技术。

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PCI总线——外围部件互连标准;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制定的VESA标准。

错误检测及功能冗余校验技术

内置能源效率技术

支持多重处理

奔腾4的技术发展,使之成为NetBurst体系结构的新处理器:

超流水线技术,使细化流水的深度由4级、8级加深到20级;

改进了浮点运算功能,使视频与3D图形更加逼真,带来更加精彩的多媒体新体验;

采用了快速执行引擎,即它的算术逻辑单元以双倍的时钟频率运行,而且还有全新的高

速缓存系统,从而提高了总体的执行速度。它的系统总线为400 MHz,在处理器与内存控制器之间提供了3.2 Gbps的带宽,使系统的响应更加快捷。

从指令系统来看,奔腾Ⅲ增加了70条新指令,称为SSE,即Streaming SIMD Extension,意为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在奔腾4中,更把新指令增加到l44条,称为SSE一2。(2)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英特尔体系结构从ⅠA一32向ⅠA一64的推进。

奔腾是32位处理器,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式计算机;而安腾是64位处理器,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EPIC,即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技术。它基于推理、预测、简明并行性等创新特性,实现了更高的指令级的并行性,使安腾能同时完成20个操作或交易,从而能够提供高端企业级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器性能。

例一:(2010年3月)以下哪种是64位处理器?A)8088B)安腾C)经典奔腾D)奔腾IV

该知识点主要考察奔腾处理器和安腾处理器的技术特点。8088属于16位的处理器,经典奔腾为32位的处理器,奔腾4为32位的处理器,而安腾为64位的处理器,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因此该题应选B。

2. 主板与插卡

(1)主板(重点、易考点):主板又称主机板或母板,它是计算机主机的主要部件。 按CPU芯片分类,如486主板、奔腾主板、奔腾4主板等;

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 7主板、Slot l主板等;

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

按存储器容量分类,如16 MB主板、32 MB主板、64 MB主板等;

按芯片集分类,如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按系统总线的带宽分类,如66 MHz主板、100 MHz主板等;

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0主板、AGP主板等;

按扩展槽分类,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按生产厂家分类,如联想主板、华硕主板、技嘉主板等。

(2)网卡:网卡是最常用的插卡之一,它是组网的关键部件,也称为适配卡。

主要功能如下:

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信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

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形成数据帧、差错校验、发送和接收等;

实现物理层的功能,如对发送信号的传输驱动、对进来信号的侦听与接收、对数据的缓存以及串行/并行转换等。

在高集成化的主板中,常常把网卡集成在主板上,而不再有单独的网卡。

例二:(2008年9月)关于主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按CPU芯片分类有SCSI主板、EDO主板B)按主板的规格分类有AT主板、ATX主板C)按CPU插座分类有奔腾主板、AMD主板D)按数据端口分类有Slot主板、Socket主板本题主要考察主板的分类。按CPU芯片分类,如486主板、奔腾主板、奔腾4主板等;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 7主板、Slot l主板等;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0主板、AGP主板等。因此本题选B。

第3讲:计算机软件系统、多媒体技术基础讲义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由程序与相关文档组成。。从软件工程的观点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是

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的总和,广义地说,所有使用软件的技能也属于软件的范畴。

1.软硬件系统之间的关系

2.软件的分类(易考点)

按照用途分类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贴近硬件的低层软件,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之上运行的高层软件。系统软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按照具体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搜索引擎软件、压缩软件、多媒体软件、防病毒软件等。这些都是通用的应用软件。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开发的软件则是特殊的应用软件。

按照授权分类①商业软件:顾名思义,必须购买才能使用,称为正版软件,例如Windows、Photoshop等;如果复制,则为盗版软件。②共享软件:软件作者保留版权,但允许他人自由复制试用。Internet上有许多共享软件,大多数有功能限制和日期限制,有的还限制用户只能安装一次,删除后重新安装无效。试用后再决定是否注册或购买;③自由软件:版权虽然仍属于原作者,但使用者可以自由复制、自由修改,如著名的Linux操作系统。

使用环境分类单机软件和网络软件;

使用领域分类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使用生产地域不同分类国产软件和国外软件。

3. 程序、文档与软件开发(易考点)

(1)程序与文档

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它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文档是软件开发、

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

(2)软件开发

①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两个子阶段。主要是设定软件系统的目标,确定研制要求,提出可行性报告。对各种可能方案做出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使用单位是否继续该项工程的依据。

②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分为前期和后期。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3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2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文档则包括反映系统总体结构的软件结构图、反映该结构中每个模块的内部过程和详细结构。在编码子阶段,要选定编程语言,将模块的过程性描述变成程序。在测试子阶段,要发现并排除上述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错误。后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产品发布的批准报告、有效性审查报告、项目小结报告,经过严格审查的一整套用户文档、安装手册、测试报告及资料清单。

③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适应用户需求及系统操作环境的变化,继续对系统进行修改或扩充。

(3)编程语言

例三:(2009年9月)关于软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B)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C) 共享软件的作者不保留版权 D) 自由软件可自由复制和修改

本题主要考察软件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共享软件作者保留版权,但允许他人自由复制。因此该题应选C。

一、多媒体技术基础

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重点、易考点)

(1)多媒体的数据(2)压缩的基础是数据冗余

(3)压缩方法的种类按照压缩前后图像的差别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按照压缩的原理可分为:熵编码(无损压缩)、源编码(有损压缩)和混合编码。

信息熵编码法无损压缩。常见的熵编码有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游程编码(Run Length Coding)和算术编码(Arithmetic Coding)。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夫曼编码。信息熵编码是一种统计编码。

预测编码法去除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冗余性,只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例如,像素的灰度是连续的,所以在一片区域中,相邻像素之间灰度值的差别可能很小。如果只记录第一个像素的灰度,其他像素的灰度都用它与前一个像素灰度的差来表示,就能起到压缩的目的。常用的预测编码有:微分脉码调制(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DPCM)和△调制(Delta Modulation,DM)等。

变换编码法将给定的图像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变换编码有很多,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 Transform,DCT)、离散哈达玛变换(Discrete Hadamard Transform,DHT)等。

矢量量化编码法量化时对数据进行分组,每组数据构成一个矢量,然后以矢量为单位进行量化。

以上介绍的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以及矢量量化编码法均属于源编码。

(4)国际压缩标准

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标准它是关于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无损压缩比为4:1,无损压缩采用预测压缩编码法;有损压缩比为10:1~100:1,有损压缩是以离散余弦变换DCT为基础的压缩编码方法,当压缩比小于40:1时,基本能保持原来图像的风貌。JPEG的升级版本是JPEG 2000。采用了离散子波变换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法。JPEG2000的压缩比高于JPEG约30%,JPEG 2000支持图像的

渐进传输。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标准 MPEG一1;MPEG一2;MPEG一4;MPEG一7;MPEG一21。它是关于运动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S0/IEC制定,通常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和MPEG系统3个部分。

视频编码的H.26x系列国际电信联盟ITU—T提出,包括H.261、H.262、H.263、H.264等标准。

H.262等同于MPEG一2标准,和MPEG标准的数据压缩技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P×64标准是为适应各种通道容量的传输,而MPEG标准是用狭窄的频带实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和高保真的声音传送。H.263适合可视电话。H.264则与MPEG一4类似。

3.超媒体和流媒体

4.多媒体软件

例四:(2010年3月)关于多媒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多媒体是新世纪出现的新技术B)多媒体信息存在数据冗余C)熵编码采用有损压缩D)源编码采用无损压缩

本题考察多媒体方面的识记性知识点。熵编码为无损压缩,源编码为有损压缩,而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技术,因此本题答案显然应该选B。

第4讲: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组交换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

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3.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

IBM公司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DEC公司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UNIVAC公司的分布式计算机体系结构(DCA)。

IS0正式制定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

4. 互联网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5. 宽带城域网的发展

6.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2. 分类

3.拓扑结构

4. 计算机网络传输特性的参数(重点、易考点)

数据传输速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S=1/T(bps) 其中,T为发送1 bit所需要的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Tbps。

(2)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奈奎斯特定理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曰、信号与噪声功率比S/N的关系为: Rmax=B·log2(1+S/N),式中,Rmax的单位为bps,带宽B 的单位为Hz,S/N为信号与噪声功率比(简称信噪比)。

(3)误码率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式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三、分组交换技术

8. 电路交换9. 存储转发交换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网络体系结构

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3个要素组成:(重点、易考点)

(1)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3)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其优点在于: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并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3)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这主要是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都已有了精确的说明。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命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例题:(2010年3月)在网络协议要素中,规定用户数据格式的是A)语法B)语义C)时序D)接口

根据网络协议的要素组成,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所以本题选A。

2. IS0/OSI参考模型

(1)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主要功能 IS0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

OSI模型各层的具体功能如下:(重点、易考点)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处于0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并且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应用层将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虚拟终端、事务处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制造业报文规范、目录服务等协议。

例题:(2010年3月)关于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物理层基于传输介质提供物理连接服务B)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选择传输路径

C)数据链路层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D)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高层网络应用服务

根据OSI模型各层的具体功能。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并且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所以本题选C。

TCP/IP模型

3. TCP/IP模型

TCP/IP与OSl参考模型的层次的对应关系:(易考点) 45页

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易考点)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远程登录功能;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电子邮件发送功能;

域名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网络服务;

路由信息协议(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RIP),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WWW服务。

4. 0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两者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两者在层次划分、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的区别。

(1) OSI模型的缺陷

会话层在大多数应用中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相结合,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起来更加困难;

寻址、流量与差错控制在每层中重复出现,必然要降低系统效率;

关于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

很多“原语”在软件的很多高级语言中实现起来容易,但是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软件效率低。

(2) TCP/IP模型的缺点

它在服务、接EI与协议的区别上就不是很清楚;

主机一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例题:(2010年3月)关于TCP/IP模型与OSI模型对应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IP模型的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传输层B)TCP/IP模型的传输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物理层

C)TCP/IP模型的互联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网络层D)TCP/IP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对应于OSl模型的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4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与主机一网络层。其中,应用层与OSI应用层对应,传输层与OSI传输层对应,互联层与OSI网络层对应,主机一网络层与OSI 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对应。在TCP/IP参考模型中,没有与0SI表示层、会话层对应的协议。TCP /IP参考模型的互联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网络层的无连接网络服务。互联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以在一个网络中,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第6讲: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无线网络

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例题:(2009年9月)以下不属于即时通信的是 A)DNS B)MSN C)ICQ D)QQ

本题考察的是P2P技术中的IM(即时通信)应用,DNS是域名解析系统,不属于即时通信应用,其他都属于IM应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无线网络

六、无线网络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IEEE 802.16标准·无线局域网与IEEE 802.11标准·蓝牙技术与IEEE 802.15标准

8. 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无线网格网

(1)无线自组网(易考点)

无线自组网是一种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的无线移动网络,又称移动Ad hoc网络。Ad hoc网络是由一组用户构成、不需要基站的移动通信模式。在这种方式中,没有固定的路由器,所有用户都可以移动。每个系统都具备动态搜索、定位和恢复连接的能力。这些特征可以用“移动分布式多跳无线网络”或“移动的网络”描述。

目前,无线自组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军事和特定行业发展和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二是向民用的接入网领域发展的无线网格网技术。

(2)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无线传感器网络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传感器网络的3个要素。

(3)无线网格网

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推动无线网格网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互联网接入的应用需求。

例题:(2008年9月)关于Ad hoc网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没有固定的路由器B)需要基站支持C)具有动态搜索能力 D)适用于紧急救援等场合Ad hoc网络是由一组用户构成、不需要基站的移动通信模式。在这种方式中,没有固定的路由器,所有用户都可以移动。每个系统都具备动态搜索、定位和恢复连接的能力。Ad hoc网络在军事上十分重要,它可以支持野外联络、独立战斗群通信和舰队战斗群通信、临时通信要求和无人侦察与情报传输。在民用领域中,它支持会议、紧急状态、临时交互式通信组等应用。所以本题的答案应选B。

第7讲:局域网与城域网、以太网

本章所占分值为8——10分。

一.局域网与城域网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共享介质方式。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谢钧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 ,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特点: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 总线型 树型 环型 ? 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特点: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结点; ?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结构有: 星型 环型 树型 网状型 第二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 单工通信、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 ? 数据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同步技术( 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1、主要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2.4 数据编码技术 1、数据编码类型: 2、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 计算机内部表示信息的二进制数据通信系统用于表示二进制数据类型 数据信号编码类型 具体的数据编码方法 数据(a)非归零码 同步时钟 (b)曼彻斯特编码 (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b0 b1b2b3b4b5b6b7

?曼彻斯特编码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方法之一; ?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是: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 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 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 ?曼彻斯特编码信号称为“自含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 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点是: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每 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 ?某个比特开始处发生电平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1”。 3、脉冲编码调制方法PCM 采样: ?采样是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模拟信号的电平幅度取出作为样本,让其表示原来的 信号; ?采样频率f应为:f≥2B或f=1/T≥2·f max。 ?其中,B为通信信道带宽,T为采样周期,f max为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最高频率; ?如果以大于或等于通信信道带宽2倍的速率对信号采样,其样本可以包含足以重构 原模拟信号的所有信息。 量化: ?量化是将样本幅度按量化级决定取值的过程; ?经过量化后的样本幅度为离散的量级值,已不是连续值;编码: 87654321 0 0.27≈ 1.28≈

计算机通信网络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

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七层,五层,四层: 七层结构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教程知识点和习题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第一章 1.网络的概念:1.网络由若干结点(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 3.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物理网络,直接连接计算机的网络。逻辑网络,由物理网络集合构成的互联网。 2.因特网的组成: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2.边缘部分通信方式有客户机和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3.核心部分主要由路由器作为分组交换机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 3.交换的分类: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分组交换,将报文分成数个首部加数据块,结点交换机会根据首部里的地址等信息来进行转发,通过存储转发达到目的地。报文交换,人工方式,利用存储转发原理传送数据。 4.网络的分类:网络的作用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个人区域网。网络的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5.性能指标:1.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数据率,比特率,bit/s 。2.带宽,(1)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2)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it/s 。3.吞吐量,也称吞吐率。4.时延,也称,延迟,迟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将分组发送到通信线路上所需要的时间。发送时延=分组长度/发送速率。(2)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4)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内要经过输入队列和输出队列的排队。5.丢包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分组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的分组数量的比,网络拥塞是丢包的主要原因。 6.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6.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它包括语法、语义、同步三要素。 7.OSI 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传输速率为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假设x > p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解答:分组交换时延为:b x d k b p k //)1(+?+-。电路交换时延为:b x d k s /+?+。因此,分组交换时延较电路交换时延小的条件为:s b p k <-/)1(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教材习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汇总 第一章习题 1. 单项选择题 1 .1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 )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A. OCTOPUS B. ARPANET C. DA TAPAC D. Newhall 1.2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从的观点而来的。 A. 广义 B. 狭义 C. 资源共享 D. 用户透明 1.3 在计算机网络中完成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 A. 通信控制处理机 B. 通信线路 C. 主计算机 D. 终端 1.4 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 A. 总线型拓扑 B. 环型拓扑 C. 星型拓扑 D. 网状拓扑 1.5 ( )是指在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一个单位或部门)内,将各种计算机与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A. 广域网 B. 城域网 C. 局域网 D. 公用数据网 1.6 ( )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A. 接口 B. 层次 C. 体系结构 D. 通信协议 1.7 在OSI参考模型中,( )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A. 网络层 B. 传输层 C. 数据链路层 D. 表示层 1.8 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 A. 比特序列 B. 分组 C. 报文 D. 帧 1.9 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的是( )。 A. 主机 网络层 B. 应用层 C. 传输层 D. 互联层 1.10 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 )协议。 A. 传输层 B. 互联层 C. 主机 网络层 D. 应用层

2. 简答题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1.12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1.13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14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15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1.16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1.17 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18 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二章习题 1. 单项选择题 2.1 ( )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A. 单工通信 B. 半双工通信 C. 全双工通信 D. 同步通信 2.2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 A. 光纤 B. 双绞线 C. 同轴电缆 D. 无线信道 2.3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A. 集线器 B. 调制解调器 C. 路由器 D. 网络适配器 2.4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角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做( )。 A. 绝对调相 B. 振幅键控 C. 相对调相 D. 移频键控 2.5 在数字数据编码方式中,( )是一种自含时钟编码方式。 A. 曼彻斯特编码 B. 非归零码 C. 二进制编码 D. 脉冲编码 2.6 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称为( )。 A. 同步传输 B. 基带传输 C. 异步传输 D. 频带传输 2.7 在外置调制解调器中,电话线连接端口用来连接( )。 A. 计算机通信端口 B. 电源线 C. 电话线 D. 电话机 2.8 传输方式是指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A. 线路交换 B. 数据报 C. 虚电路 D. 异步 2.9 在A TM方式中,信元的长度为字节。 A. 48 B. 5 C. 58 D. 53 2.10 在差错控制方式中,系统只会重新传输出错的那些数据帧。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对老师的印象 二、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

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

习题解答 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 习题中的某些问答题是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理解书本知识,并不一定适合作为考试题目,给出的答案也仅供参考,学生不应该死记硬背。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 1-3试从建立连接、何时需要地址、是否独占链路、网络拥塞、数据是否会失序、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适用的数据传输类型等多个方面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特点。 解答: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解答: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产生:1946年美国 ENIAC 2.计算机发展:四代,电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有记忆功能、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用时才调入内存,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便宜 ②内存 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保留 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③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④存储容量:字节(B)、KB、MB、GB (1字节=8位) 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10=1024) 一个英文字母占用1个字节存储单元,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存储单元。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软件系统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冯·诺依曼 7.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 8.计算机病毒(1)定义: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破坏(破坏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 (2)特征: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灵活性和触发性。 (3)预防的方法:见教材 9.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主机(2)关机:主机、外设 (3)热启动:Ctrl+ Alt + Del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 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 (2)按地理位置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969年美国 ARPANET 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计算机网络教程试题 (含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____1.交换机____2.数据链路层 ____3.虚电路____4 线路交换 ____5.交换式局域网____6.资源子网 ____7 .集线器____8.网络操作系统 A、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站服务。 B、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传输的方法。 C、两台计算机通信前,首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链路连接的方法。 D、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的层次。 E、通过交换机多端口之间并发链接实现多结点间数据并发传输的局域网。 F、在交换式局域网中,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并连接的设备。 G、在共享介质以太网中,构成总线型拓扑的中心连接设备。 H、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与其他网络服务多功能的操作系统软件。 二、选择题 1.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网络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表示____ A、网络结构 B、主从关系 C、网络服务 D、映射关系 2.____是一种自含时钟编码的数字数据编码方式。 A、非归零编码 B、脉冲编码 C、曼彻斯特编码 D、二进制编码 3.如果在通信信道中传输1位数据的时间为0.5ms,则通信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____ A、2Mbps B、2Kbps C、4Mbps D、4Kbps

4.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____ A、主机-网络层 B、互连层 C、应用层 D、传输层 5.IEEE 802标准中的____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功能与服务。 A、IEEE 802.4 B、IEE802.3 C、IEEE 802.2 D、IEE802.1 6.以太网交换机的100Mbps全双工端口的带宽为____ A、1Gbps B、50Mbps C、100Mbps D、200Mbps 7.在每个Windows NT域中,只能有一个____ A、普通服务器 B、文件服务器 C、后备域控制器 D、主域控制器 https://www.doczj.com/doc/71638232.html,Ware文件系统的所有目录都建立在____ A、虚拟硬盘 B、网络硬盘 C、服务器硬盘 D、普通硬盘 三、判断题 ____1.广播式网络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技术。 ____2.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需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传输与电路拆除这三个过程。 ____3.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那么接收端收到的带有CRC校验码的0、1序列一定能被相同的生成多项式整除 ____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____5.逻辑结构属于总线型的局域网,在物理结构上可以被看做是星型的,最典型的是以太网。 ____6.Windows NT操作系统中,Windows NT Server是工作站软件。 四、简答题 1、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等3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3、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4、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典型的以太网交换机主要分为几种类型?在交换机选型上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