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袁彩凤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郑州 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43126 138********)

【摘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技术方法

河南地处中原,总面积16.7万km2,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境内有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水系,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3.4亿m3,居全国第19位;人均、耕地每公顷平均水资源量相当全国人均、每公顷平均的1/5,居全国第22位。现辖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108个县,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9768万人,人口密度585人/km2,城镇化率30.6%; GDP达到10535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17:53:30。38个城市人口总数为1610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53.8%;GDP为5729.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4.4%。

水是生命之源,保证饮用水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划分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河南省人口密度大,近年来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迅速,饮用水源多分布在人口集中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6〕39号)的有关要求,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为基本的技术依据,河南省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开展了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本文对我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讨论。

1划分范围

本次区划范围包括河南省省辖市和本辖区县级市现用和备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包括向城市自来水厂直接提供水源的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取水水域、输水河(渠)、可能受到影响的输水暗管和密切相关的陆域。对已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按照《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规定的方法重新核定划分结果,对未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补充划分。

2划分的技术指标

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地表水的准保护区指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和水源涵养区,地下水准保护区为水源的补给、径流区。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选用以下参数作为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距离:从取水点或某一界线起算的距离;

面积:水源保护区所包括的水域面积、陆域面积和总面积;

边界线:为便于实际运用操作,根据距离指标,结合遥感地图和现场勘查,依据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特点,最终定界各级保护区的边界。

3划分的技术思路

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为基本依据,在饮用水源地区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取水口为基点采用经验值法或模型计算法,确定各级保护区的距离指标值;根据距离到现场核定边界线,难以到达现场的,可根据遥感影像图进行核定边界,有道路、建筑等明显标识物的,按照标识物确定边界,并对标识物进行定位,确定各级保护区的拐点坐标;若周围是农田等开阔地的,按照距离确定主要的拐点坐标;根据边界计算各级保护区的面积,确定水质目标。

4技术方法

4.1河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

河南省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河流包括黄河干流,淮河的支流颍河、北汝河、澧河、沱河以及卫河支流淇河,属于非通航的一般河流。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一般河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程序如下:确定水域宽度-----确定水域长度-----确定陆域范围-----分析确定准保护区划定的必要性和范围。

4.1.1确定河流水域宽度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10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两者水域宽度不同,但因陆域范围是根据水域界限确定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的不同没有实际意义,若严格区分反而给区划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在我省的区划中,要求各级保护区的水域宽度相同,有堤岸的,堤岸以内的河道为水域宽度,如漯河市的水源地澧河、许昌市的水源地北汝河、永城市的水源地沱河两岸有宽约10-15m的防洪堤,因此防洪堤内河道为水域宽度;黄河是一大型河流,河流宽度在几百米以上,两侧防洪堤内河道宽度在几十公里以上,且防洪堤内有生产堤、各种水工建筑,因此黄河干流的水域宽度以取水口一侧最近的生产堤或水工建筑为界,对岸以市界或中鸿线为界。没有堤岸或一侧有堤岸的水域宽度为10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

4.1.2确定保护区水域长度和陆域范围

因资料缺乏,河南省河道型地表水划分方法均采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经验值法,并进一步分析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和范围【1】。4.2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

我省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有26个,均为水库,其中大型水库8个,中小型水库18个,具体见表1。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程序如下:

确定水库的类型--------确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确定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和范围

4.2.1确定水库的类型

首先收集水库设计的有关资料,根据最大库容,确定水库是大型水库还是中小型水库【1】。

4.2.2确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

由于基础资料缺乏,全省湖库水域范围的划分也是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的经验值法进行划定【1】。

4.2.3确定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和范围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我省水库水质受面源污染影响较重,且大部分水库位于山区丘陵区,汇水区域相对较集中,是水库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因此为保证水库水质和水量,水库的汇水范围内没有划为二级保护区的,要划为准保护区。

4.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在全省分布广泛,共有72个,38个城市仅有信阳、驻马店、登封、新郑、林州、辉县、禹州7个城市没有地下水水源地,且焦作、孟州、沁阳、济源、偃师、汝州、周口、项城、长葛、灵宝、邓州等11个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全部是地下水,其余20个城市由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我省地下水类型包括岩溶水和孔隙水,岩溶水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前的鹤壁、济源、焦作三个城市;孔隙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两种,遍布全省各地的冲洪积扇、河流冲积平原、黄土塬间、河流两岸滩地和一级阶地,因此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程序如下:

4.3.1收集资料

收集水源地相关的水文地质勘察、水井柱状地层分布图,长期动态观测、水源地开采现状、规划及周边污染源等资料,确定含水层介质类型、埋藏条件、开采规模,了解地下水径流方向和补给条件及补给区的位置。

4.3.2确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

我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类型,主要是岩溶和孔隙水,日开采量一般均小于小于5万m3,属于中小型水源地,因此可采用半径计算经验公式和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验值划分保护区范围。首先在全省选择资料收集相对齐全和有代表性的城市,如济源、洛阳采用半径计算经验公式计算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将计算结果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给定的经验值范围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咨询有关专家,认为该经验值比较符合河南实际,所以大部分城市采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的经验值法划分保护区范围。

4.3.3确定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和范围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对准保护区的划分没有强制性要求,但在现状调查中发现地下水井遭到污染只能采取封闭,且难以调查污染原因,因此本次区划要求详细调查了解地下水水源地的相关资料,分析补给区域,对于孔隙水,对其有明显补给作用的河流要划为准保护区;对于岩溶水,补给区岩层有出露现象的,出露区域必须划为准保护区,若补给区和径流区曾造成污染的,必须将相关区域划为准保护区。

4.4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

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河道—--湖库混合型、湖库—--地下水混合型、河道---地下水混合型三种类型,共有14个,具体见表1。当一个水源地有不同类型的水体组成时,分别按照不同的类型水体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技术方法进行划分,最后组合起

来进行合并优化,确定划分结果。

有些下游有闸坝的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具有湖库性质;有些狭长形的河道型水库,同时也具有河流特点,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水源地,具体划分时,根据当地的实际,同时参考一般河道和湖库划分的经验值进行划分。 表1 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览表

序号 水源地类型

水源地名称 水体名称 1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 白龟山水库、昭平台水库、沙河 2 三门峡卫家磨水库 卫家磨水库、坝地河 3

河道—--湖库混合型 11个黄河干流水源地 黄河干流、沉砂池、蓄水池、输水渠 4 河道地下水混合型 南阳白河水源地 白河、分布于白河河道及滩地的地下水

井群

4.5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除黄河干流以外,我省跨界的饮用水水源地有6个,其中1个跨省,5个跨市界,具体见表2。对于跨市界水源地要求各辖区本着互谅、互助的原则,共同划定,由省里组织专家、跨界省辖市对划定结果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划定结果。岳城水库是我省安阳市的饮用水水地,因库区及汇水区均位于河北邯郸,建议由河北省划定岳城水库的区划,

国家协调两省确定最终划定结果【3】【4】。

表2 跨界饮用水水源地一览表

序号

跨市界饮用水水源地 水体名称 跨界区域名称 1

白沙水库水源地 白沙水库、颍河 郑州、许昌 2

北汝河水源地 北汝河 平顶山、许昌 3

盘石头水库 盘石头水库 安阳、鹤壁 4

黄河贾太湖 黄河、人民胜利渠 焦作、新乡 5

商丘黄河水源地 黄河、引黄总干渠、商丘总干渠、东分干渠、沉砂条渠输、民商干干渠送到黄河故道水库 开封、商丘 6 岳城水库 岳城水库 河南、河北

4.6核定已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方法

河南省有21个水源地已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被县级以上政府、人大批准实施,其中15个属地表水,6个属地下水。6个地下水和许昌市北汝河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的划定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3】【4】,其余14个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程序不符合要求。鉴于各级政府、人大批准实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无论是否符合程序,实际中对保护水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划分尊重所有以往划定成果。首先分析已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重新核定,将核定结果与原划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优化确定最后划

分结果,不同之处说明修改原因。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和面积计算

保护区的最终定界是区划中工作量最大的一步程序。根据各种类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分析、计算结果,确定距离指标,结合遥感地图和现场勘查,依据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特点,确定各级保护区的主要拐点坐标,最终定界各级保护区的界线。要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如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信线等标识保护区界线。最后根据拐点坐标和界线计算各级保护区的面积。

6确定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目标

水质目标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的最终目标,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各级保护区的水质目标除必须有关要求【1】【4】外,还必须不能低于现状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要求,具体水质目标的要求见表3。

表3 各级保护区水质目标要求

水源地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地表水不得低于GB

3838-2002中的Ⅱ

类标准

不得低于GB 3838-2002中的Ⅲ类

标准、现状水质及水环境功能区

划的水质目标,并保证流入一级

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

质标准的要求

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

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

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

质标准的要求

地下水不得低于

GB/T14848中的Ⅲ

类标准

不得低于GB/T14848中的Ⅲ类标

不得低于GB/T14848中

的Ⅲ类标准

7划分结果

我省18个省辖市及20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共有113个饮用水水源地,其中90个为在用水源地,23个为备用规划水源地;省辖市水源地有76个,县级市水源地有37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有72个、河道型饮用水源地有15个、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有26个。根据以上划分技术方法,对河南省133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保护区划分,具体结果见表4。其中26个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划定了一级、二级保护区,7个划定了准保护区;15个河道型饮用水源地全部划定了一级、二级保护区,6个划定了准保护区;72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全部划定了一级保护区、52个划定了二级保护、27个划定了准保护区。全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12296.8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62%;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437km2,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3.53%,占全省总面积的0.27%;二级保护区面积2021.2km2,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19.13%,占全省总面

积的1.38%;准保护区面积9838.5km2,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78.32%,占全省总面积的5.97%。

表4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水源地类型 水源地

个数

保护区总面积

(km2)

二级保护区面积

(km2)

准保护区面积

(km2)

一级保护区面

积(km2)

地下水 (G) 721311.5 65.2 499.8 746.5

河道型 (S) 151409.8 126.2 936.5 347.1

湖库型 (R) 2610016.9 258.9 873.7 8884.4 全省合计11312738.2 450.2 2310.0 9977.9

8问题与讨论

8.1准保护区是否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概念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只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提出了相关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在实际区划工作中认为,为保证一级、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有些饮用水水源地有必要划分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加强管理。“准保护区”是否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否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8.2平原地区流域分水岭如何确定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中有关地表水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中均要求,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1】。在山区、丘陵区,流域汇水区比较明显,分水岭较容易确定,但在人口、建筑、道路相对密集的平原地区,汇水区域受人工控制较大,我们在具体划分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道路、防洪堤等人工设施作为河流、湖库的流域分水岭确定二级保护区的范围,此划分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2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卫监发[2001]16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