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苏科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最新初中苏科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最新初中苏科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最新初中苏科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最新初中苏科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5AB =,6AC =,过D 作

AC 的平行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BDE ?的面积为( )

A .22

B .24

C .48

D .44

2.某市决定从桂花、菊花、月季花中随机选取一种作为市花,选到月季花的概率是( ) A .

13

B .

12

C .1

D .0

3.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8,则它的两条对角线可以是( ) A .6和12

B .6和10

C .6和8

D .6和6

4.如图,?ABCD 的周长为22m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过点O 与AC 垂直的直线交边AD 于点E ,则△CDE 的周长为( )

A .8cm

B .9cm

C .10cm

D .11cm

5.如图,函数k

y x

=-与1y kx =+(0k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 )

A .

B .

C .

D .

6.反比例函数3

y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经过点(1,-3)

B .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 .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7.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8.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3x+36=0的两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13 B.15 C.18 D.13或18

9.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H分别是AB、BC、CD的中点,CE、DF交于G,连接

AG、HG,下列结论:①CE⊥DF;②AG=AD;③∠CHG=∠DAG;④HG=1

2

AD.其中正确的

有( )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如果把分式

a

a b

中的a、b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

A.是原来的2倍B.是原来的4倍

C.是原来的1

2

D.不变

二、填空题

11.在不透明的口袋中有若干个完全一样的红色小球,现放入10个仅颜色不同的白色小球,均匀混合后,有放回的随机摸取30次,有10次摸到白色小球,据此估计该口袋中原有红色小球个数为_____.

12.如图,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

∠A’DC=90°,则∠A= °.

13.某口袋中有红色、黄色小球共40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为30%,则口袋中黄球的个数约为_____.

14.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AE⊥BC于点E,则AE的长是_____.

15.在一次数学测试中 ,某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6,8,9,12,第五组的频率是0.2 ,则第六组的频数是_______.

1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F 是线段DE 上一点,连接AF ,BF ,若AB =16,EF =1,∠AFB =90°,则BC 的长为_____.

17.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了该校50名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如表: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估计该校1200名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是_____. 18.如图,在 ABCD 中,若∠A =2∠B ,则∠D =________°.

19.若点()23,

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则k 的值为________. 20.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 .若AB=3,则BC 的长为 .

三、解答题

21.如图,将?ABCD 的边DC 延长到点E ,使CE =DC ,连接AE ,交BC 于点F ,连接AC 、BE .

(1)求证: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FC =2∠ADC ,求证:四边形ABEC 是矩形.

2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C重合),将射线AE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交CD边于点F,AE、AF分别交BD于G、H两点.(1)当∠BEA=55°时,求∠HAD的度数;

(2)设∠BEA=α,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DFA的大小;

(3)点E运动的过程中,试探究∠BEA与∠FE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3.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PE⊥BC于E,PF⊥DC于F.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在线段DB上(不与点D、O、B重合)时(如图②),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已知点A(-6,0),D(-7,3),点B、C在第二象限内.

(1)点B的坐标;

(2)将正方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右平移t秒,若存在某一时刻t,使在第一

象限内点B、D两点的对应点B′、D′正好落在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请求出此时t的值以及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情况下,问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P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使得以P、Q、B′、D′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题意的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发现)

(1)如图1,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求证:△AOE≌△COF;

(探究)

(2)如图2,在菱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若AC=4,BD=8,求四边形ABFE的面积.

(应用)

(3)如图3,边长都为1的5个正方形如图摆放,试利用无刻度的直尺,画一条直线平分这5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面积.(要求:保留画图痕迹)

26.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连接CE,过点B作BF⊥CE于点G,交AD于点F.

(1)求证:△ABF ≌△BCE ;

(2)如图2,连接EF 、CF ,若CE =8,求四边形BEFC 的面积; (3)如图3,当点E 运动到AB 中点时,连接DG ,求证:DC =DG . 27.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实数x 、y 满足22

320.25

x x

y x x +=++(0.75)x ≠-,求y 的最大值. 解:将原等式转化成x 的方程,得2

1

(3)(2)04

y x y x y -+-+

=①. 若3y =,代入①得0.75x =-,

0.75x ≠-,

3y ∴≠,因此①必为一元二次方程.

21

(2)4(3)404

y y y y ∴?=---?

=-+≥,解得4y ≤,即y 的最大值为4. 根据材料给你的启示,解决下面问题:

已知实数x 、y 满足22

32

21

x x y x x ++=++15x ??≠- ??

?,求y 的最小值.

28.已知:ABC ?中以CB 为边在ABC ?外侧作等边CBP ?.

(1)连接AP ,以AP 为边作等边APQ ?,求证:AC BQ =; (2)当30CAB ∠=?,4AB =,3AC =时,求AP 的值;

(3)若4AB =,3AC =,改变CAB ∠的度数,发现CAB ∠在变化到某一角度时,AP 有最大值.画出CAB ∠为这个特殊角度时的示意图,并直接写出CAB ∠的角度和AP 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先判断出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DE的长度,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BD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出△BDE是直角三角形,计算出面积即可.

【详解】

解:∵AD∥BE,AC∥DE,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AC=DE=6,

在RT△BCO中,4

=,即可得BD=8,

又∵BE=BC+CE=BC+AD=10,

∴△BDE是直角三角形,

∴S△BDE=1

24 2

DE BD

?=.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基础题,求出BD的长度,判断△BDE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A

解析:A

【分析】

共有3种花,选到月季花占其中的一种,利用概率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所有机会均等的可能共有3种,而选到月季花的机会有1种,

因此选到月季花的概率是1

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的概率计算,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3.A

解析:A

【分析】

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得OB与OC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1

2

AC,OB=OD=

1

2

BD,

若BC=8,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OB-OC|<8<OB+OC.

A、6和12,则OB+OC=3+6=9>8,OB-OC=6-3=3<8,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6和10,则OB+OC=3+5=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6和8,则OB+OC=3+4=7<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6和6,则OB+OC=3+3=6<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的应用.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D=BC,AO=CO,可得AD+CD=11c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即可求△CDE的周长=CE+DE+CD=AE+DE+CD=AD+CD=11cm.【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O=CO,

又∵EO⊥AC,

∴AE=CE,

∵?ABCD的周长为22cm,

∴2(AD+CD)=22cm

∴AD+CD=11cm

∴△CDE的周长=CE+DE+CD=AE+DE+CD=AD+CD=11cm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5.B

解析:B

【分析】

分k>0和k<0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当k >0时,函数1y kx =+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没有选项符合题意;

当k 0<时,函数1y kx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B 选项正确, 故选:B . 【点睛】

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分类讨论,难度不大.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通过反比例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可对A 选项做出判断;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增减性、对称性可对其它选项做出判断,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点()1,3-的坐标满足反比例函数3

y x

=-

,故A 是正确的; 由30k =-<,双曲线位于二、四象限,故B 也是正确的; 由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知反比例函数3

y x

=-关于y x =对称是正确的,故C 也是正确的,

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0k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不在同一象限,不具有此性质,故D 是不正确的, 故选:D . 【点睛】

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0k <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轴对称图象,y x =和y x =-是它的对称轴,同时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A

解析:A 【分析】

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

8.A

解析:A

【解析】

试题解析:解方程x2-13x+36=0得,

x=9或4,

即第三边长为9或4.

边长为9,3,6不能构成三角形;

而4,3,6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3+4+6=13,

故选A.

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三角形三边关系.

9.D

解析:D

【详解】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AD,∠B=∠BCD=90°,

∵点E、F、H分别是AB、BC、CD的中点,

∴△BCE≌△CDF,

∴∠ECB=∠CDF,

∵∠BCE+∠ECD=90°,

∴∠ECD+∠CDF=90°,

∴∠CGD=90°,

∴CE⊥DF,故①正确;

在Rt△CGD中,H是CD边的中点,

∴HG=1

2CD=

1

2

AD,故④正确;

连接AH,

同理可得:AH⊥DF,∵HG=HD=1

2

CD,

∴DK=GK,

∴AH垂直平分DG,∴AG=AD,故②正确;∴∠DAG=2∠DAH,

同理:△ADH≌△DCF,

∴∠DAH=∠CDF , ∵GH=DH , ∴∠HDG=∠HGD ,

∴∠GHC=∠HDG+∠HGD=2∠CDF , ∴∠CHG=∠DAG .故③正确. 故选D . 【点睛】

运用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0.D

解析:D 【分析】

把2a 、2b 代入分式,然后进行分式的化简计算,从而与原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详解】

解:把2a 、2b 代入分式可得

22222()a a a

a b a b a b

==---,

由此可知分式的值没有改变,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分式的值不变.

二、填空题 11.20 【分析】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设原来红球个数为x 个,根据摸取30次,有10次摸到白色小球结合概率公式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详解】

设原来红球个数为x 个, 则有=, 解得,x=20,

解析:20 【分析】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设原来红球个数为x 个,根据摸取30次,有10次摸到白色小球结合概率公式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详解】

设原来红球个数为x个,

则有

10

10

x

=

10

30

解得,x=20,

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根.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和概率公式的应用,熟练掌握概率的求解方法以及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详解】

试题分析:∵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5°,得到△A’B’C

∴∠ACA’=35°,∠A =∠A’,.

∵∠A’DC=90°,

∴∠A’ =55°.

∴∠A=55°.

考点:1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5°,得到△A’B’C

∴∠ACA’=35°,∠A =∠A’,.

∵∠A’DC=90°,

∴∠A’ =55°.

∴∠A=55°.

考点:1.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13.28

【分析】

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所以用黄球的频率乘以总球数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40×(1﹣30%)=28(个)

答:口袋中黄球的个

解析:28

【分析】

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所以用黄球的频率乘以总球数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40×(1﹣30%)=28(个)

答:口袋中黄球的个数约为28个. 故答案为:28. 【点晴】

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频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14.【解析】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 、CO 的长,在RT△BOC 中求出BC ,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E,可得出AE 的长度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CO=A 解析:

245

【解析】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 、CO 的长,在RT △BOC 中求出BC ,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E ,可得出AE 的长度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CO =12AC =3cm ,BO =1

2

BD =4cm ,AO ⊥BO ,

∴BC 5cm ,

∴S 菱形ABCD =2BD AC ?==1

2

×6×8=24cm 2, ∵S 菱形ABCD =BC ×AE , ∴BC ×AE =24,

∴AE =

24245

BC =cm . 故答案为:24

5

cm . 【点睛】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也涉及了勾股定理,要求我们掌握菱形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及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15.5 【详解】

解: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把它分成6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6,

8,9,12,根据第五组的频率是0.2,求出第五组的频数,用样本容量减去前五组的频数,得到第六组的频数是50-6-

解析:5

【详解】

解: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把它分成6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6,8,9,12,根据第五组的频率是0.2,求出第五组的频数,用样本容量减去前五组的频数,得到第六组的频数是50-6-8-9-10-12=5.

考点:频数与频率

16.18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8,根据EF=1,得到DE=9,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解:∵∠AFB=90°,点D是AB的中点,

∴DF=AB=8,

∵EF=1,

解析:18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8,根据EF=1,得到DE=9,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解:∵∠AFB=90°,点D是AB的中点,

∴DF=1

2

AB=8,

∵EF=1,

∴DE=9,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BC=2DE=18,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7.720

【分析】

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再乘以1200即可得.

【详解】

由表可知,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为

则(人)

即估计该校1200名初中学生视

解析:720

【分析】

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再乘以1200即可得.【详解】

由表可知,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为7914

100%60% 50

++

?=

则120060%720

?=(人)

即估计该校1200名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是720

故答案为:7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样本所占百分比估计总体的数量,理解题意,掌握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8.60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由已知可得,

∠A=2∠B且是邻角,故可得∠B的度数,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可得∠D=∠B,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析:60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由已知可得,∠A=2∠B且是邻角,故可得∠B的度数,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可得∠D=∠B,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180°,

又∵∠A=2∠B,

∴3∠B=180°,

∴∠B=60°,

又∵∠D=∠B,

∴∠D=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邻内角互为补角,相对内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6

【详解】

解:由题意知:k=3×2=6

故答案为:6

解析:6

【详解】

解:由题意知:k=3×2=6

故答案为:6

20.【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结合菱形的性质可得∠FCO=∠ECO=∠BCE=30°,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AECF为菱形,

∴∠FCO=∠ECO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结合菱形的性质可得∠FCO=∠ECO=∠BCE=30°,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AECF为菱形,

∴∠FCO=∠ECO,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ECO=∠BCE,又∠FCO+∠ECO+∠BCE=90°,

∴∠FCO=∠ECO=∠BCE=30°,

在Rt△EBC中,EC=2EB,

又EC=AE,AB=AE+EB=3,

∴EB=1,EC=2,

∴223

=-=

BC EC E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以及菱形的性质发现特殊角,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中各边之间的关系求得BC的长.

三、解答题

21.(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B=CD,然后根据CE=DC,得到AB=EC,

AB//EC,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即可;

(2)由(1)得的结论先证得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得出FA=FE=FB=FC ,AE=BC ,得证. 【详解】

(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B =CD . ∵CE =DC , ∴AB =EC ,AB ∥EC ,

∴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

(2)∵由(1)知,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 ∴FA =FE ,FB =FC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 =∠D . 又∵∠AFC =2∠ADC , ∴∠AFC =2∠ABC . ∵∠AFC =∠ABC +∠BAF , ∴∠ABC =∠BAF , ∴FA =FB , ∴FA =FE =FB =FC , ∴AE =BC ,

∴四边形ABEC 是矩形.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关键是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三角形全等,然后推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证矩形.

22.(1)10°;(2)135DFA α∠=?-;(3)∠BEA =∠FEA ,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

(3)延长CB 至I ,使BI =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EBA =∠BAD =90°,

∴∠EAB =90°﹣∠BAE =90°﹣55°=35°,

∴∠HAD =∠BAD ﹣∠EAF ﹣∠EAB =90°﹣45°﹣35°=10°;

(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EBA =∠BAD =∠ADF =90°, ∴∠EAB =90°﹣∠BAE =90°﹣α,

∴∠DAF =∠BAD ﹣∠EAF ﹣∠EAB =()90459045αα?-?-?--?=, ∴∠DFA =90°﹣∠DAF =()9045α?--?=135°﹣α; (3)∠BEA =∠FEA ,理由如下:

延长CB 至I ,使BI =DF ,连接AI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AB ,∠ADF =∠ABC =90°, ∴∠ABI =90°, 又∵BI =DF ,

∴△DAF ≌△BAI (SAS ), ∴AF =AI ,∠DAF =∠BAI ,

∴∠EAI =∠BAI +∠BAE =∠DAF +∠BAE =45°=∠EAF , 又∵AE 是△EAI 与△EAF 的公共边, ∴△EAI ≌△EAF (SAS ), ∴∠BEA =∠FE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外角和性质得到角之间的关系,然后求解.

23.(1)AP=EF ,AP ⊥EF ,理由见解析;(2)仍成立,理由见解析;(3)仍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正方形中容易证明∠MAO=∠OFE=45°,∠AMO=∠EOF=90°,利用AAS 证明△AMO ≌△FOE.(2) (3)按照(1)中的证明方法证明△AMP ≌△FPE (SAS ),结论依然成立. 【详解】

解:(1)AP=EF ,AP ⊥EF ,理由如下: 连接AC ,则AC 必过点O ,延长FO 交AB 于M ;

∵OF⊥CD,OE⊥BC,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

∴OM=OF=OE=AM,

∵∠MAO=∠OFE=45°,∠AMO=∠EOF=90°,

∴△AMO≌△FOE(AAS),

∴AO=EF,且∠AOM=∠OFE=∠FOC=45°,即OC⊥EF,

故AP=EF,且AP⊥EF.

(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延长AP交BC于N,延长FP交AB于M;

∵PM⊥AB,PE⊥BC,∠MBE=90°,且∠MBP=∠EBP=45°,∴四边形MBEP是正方形,

∴MP=PE,∠AMP=∠FPE=90°;

又∵AB﹣BM=AM,BC﹣BE=EC=PF,且AB=BC,BM=BE,∴AM=PF,

∴△AMP≌△FPE(SAS),

∴AP=EF,∠APM=∠FPN=∠PEF,

∵∠PEF+∠PFE=90°,∠FPN=∠PEF,

∴∠FPN+∠PFE=90°,即AP⊥EF,

故AP=EF,且AP⊥EF.

(3)题(1)(2)的结论仍然成立;

如右图,延长AB 交PF 于H ,证法与(2)完全相同.

【点睛】

利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等含等边的特殊图形,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变化,等边作为证明等边三角形的隐含条件,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证明此类问题的关键. 24.(1)(31-,);(2)t=9,6

y x =;(3)点P 、Q 的坐标为:P (132

,0)、Q (

3

2

,4)或P (7,0)、Q (3,2)或P (-7,0)、Q (-3,-2). 【分析】

(1)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由正方形的性质结合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证出△ADE ≌△BAF ,从而得出DE=AF ,AE=BF ,再结合点A 、D 的坐标即可求出点B 的坐标;

(2)设反比例函数为k

y x

=

,根据平行的性质找出点B ′、D ′的坐标,再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t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解得出结论;

(3)假设存在,设点P 的坐标为(m ,0),点Q 的坐标为(n ,6

n

).分B ′D ′为对角

线或为边考虑,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找出关于m 、n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如图1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