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次教学结题研究总报告

分层次教学结题研究总报告

分层次教学结题研究总报告
分层次教学结题研究总报告

分层次教学结题研究总报告

教育科研2010-08-06 17:01:57 阅读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分层次教学结题研究总报告(转载一部分)

序言:现行的教学方式大多为传统的“平行班”,由教师统一组织授课,然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校申报的《分层次教学研究》课题于2006年7月经学校反复调研,并向寿光市教科研中心申请同意后确立的课题,该课题被确定为潍坊市立项课题,于2006年12月21开题,在开题会上,我校代表先对我们的开题报告进行了阐述,然后山东省教科研中心的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开题报告进行了评价与指导。该课题在校长和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课题组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研究取得

一些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

问题提出的背景: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了"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前途,让好、中、差学生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家长也要求学生在学校要有更高的学习质量,这就对教师的“教”也就提出了更严要求。假如习惯性地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这个矛盾。我们认为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

展。

再者,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学生的智商、非智力水平、知识接受程度、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心理状态等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意识和动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整地接受教学内容、领会教学实质。当前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很多专家曾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探索出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思路。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开展分层次教学,构建全方位的分层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更加深入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都有很强的意义。因此,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

的任务。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实验试图探索在现行的班级授课中,更好的因材施教,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层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层次教育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喜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最终实现“培优、转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

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解决学习差异,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让好、中、差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以适应未来

社会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2、创设适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3、设计出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写出体现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

教学设计方案。

4、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四、研究内容:

1、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备课如何分层

4、教师的授课如何分层

5、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

6、作业布置如何分层

7、作业的批改如何分层

8、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

9、课后辅导如何分层

10、教学评价如何分层。

11、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五、课题实验研究方法及实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实验法: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研究。

2、文献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分层教学模式》的有关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

究成果、研究的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

3、调查法:

(1)深入课堂教学调查并分析有关该课题实施现状及与教师座谈。

(2)对学生在该课题实施中进行问卷调查。

4、点面结合问卷方法(以一个班级为点,以全校或更大范围为面)

5、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学习结果、总结取得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为下一阶段

的实验方案提供信息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6、7——2006、12):成立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学习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经验,借鉴分层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搜集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划分;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考查、分类;实验教师掌握实验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思路。

2、课题研究阶段(2007、1——2008、12):由实验教师依照方案进行实验,不断进行阶段总结,探索教学模式,形成课题报告,并在教学中应用,然后将应用的效果汇总,再修改报告。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分层教学的经验并进行的经验总结;学校定期召开课题调度会与经验交流会,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各实验教师建立具有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同时通过举办研究课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分层教学在各类不同课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断加以完善;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不断修改与完善。

3、总结推广阶段(2009、1——2009、12):形成固定课堂教学思路,以论文形式将研究和时间过

程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科学的课题报告,并做好更大范围的推广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祥元

副组长:尹爱芹

成员:李素春、李萍、崔永红、李爱会、苏道松、张存美、葛汝涛

2、课题实验小组

组长:李祥元

成员:李素春、尹爱芹、李萍、崔永红、李爱会、苏道松、张存美、

葛汝涛

七、研究中主要做的工作:

(一)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把学生分为A、B、C、D四层。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性格开朗活泼、个性独特、有独创性的学生。B层学生为在各个方面都较突出,但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稍差的学生。C层学生为某一方面较突出,其他方面稍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D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然后由每层中抽出一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给学生分层时,我们采用了“学生自我申报,老师指导建议,个别协商调整”的方法来给学生分层,分层结果从不在全班学生面前宣布,是一种模糊分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作为分层的出发点,给每个学生信心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潜能,确定奋斗目标,从

而努力超层,达到递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集体目

标和个人目标两个层次。

集体目标是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个人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的层次目标,我们也把它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提

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为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常采用分层而不定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认定恰当的分层目标,如:在“方程的初步认识和解方程”教学中,有一位B层学生由于三年级时求“未知数X”学得较好,他认为两者都可以运用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教材中解方程一节要求学生尽量运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来解。但是实质没变,每一个步骤,计算结果都相同,这位学生选择了B层学习目标,显然

这符合该生实际,也有利其递进。

学生学习目标可以自我选择,每当完成上一层次教学目标时,将会有一种极大的成功感,因而,以动态观点来看待目标分层,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下是我给学生设定的总体弹性目标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要求,也可根据掌握情况适时调整: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D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D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C组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四层次选做,B组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第四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四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D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六)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小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明显,进行学习创造的个性较为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不能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可以根据分层目标来分层衡量:

1、认可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

2、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

3、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记录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养成自省、自律、自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做,使数学学习的评价做到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信心。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王化顺王蕾华课题组主要成员:景奉庆景丽华张淑芳景丽等申报单位:章丘市官庄乡中心小学申报日期:2006年3月立项日期:2000年9月联系电话:83802603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2、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作业分层次,自选ABC;(7)、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二)主要理论依据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

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3、现代人才观理论。现代人才观理论认为: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一个班内应该有三十人、四十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人才,不能只有几个人才算优秀。优秀人才不是神,是普通人,应该是群众性的。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三)课题研究目标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四)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从而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观察法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主要内容。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件、课例,进行归纳总结。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他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二、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一)建立组织,落实队伍,各司其职,规范过程管理。我们充分借助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力量,认真搞好本课题实施的规划管理、宏观调控、科学评价。争取学校领导人力、物力的支持,调动、组织、协调研究力量,保证本课题按计划进行研究。1、成立实验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王化顺王蕾华主要成员:景奉庆景丽华张淑芳景丽等实验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带头进行对比试验,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形成阶段性的实验总结,为实验教师提供经验、方法和技术指导。它主要关注教科研的进程,并以促进研究效益的最优化为管理目的。这一环节是落实科研规划,提高科研质量,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2、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由教研组长任组长,

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研究的实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安排的子课题任务,通过行动实施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验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教改引领教研,以教研推动教改。(二)课题研究主要步骤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0.9—2002.7)(1)、成立课题组,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设计调查表及量化评价表。(3)、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准备课堂教学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2.9—2005.1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2)、调查收集、积累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分层次教学”教学课件。(4)、构建“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6.1—2006.4)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部分教师长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思维定势,缺乏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1、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文章,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更新观念,加深认识。2、请市里的专家领导进行课题研究指导。3、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教改动态。在课题立项之初,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到济南市槐荫区舜玉小学进行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受到深深的触动。此后,我们每年都积极参加市属小学举办的教学年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景奉庆、景丽、陈爱清等先后参加了济南市和章丘市的骨干教师培训,成长为带动整个乡镇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在每年学校举办的教学年会上,我们都要向领导及全乡教师汇报研究成果,提供汇报展示课,倾听各方面的指导意见。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教师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课题进行分解与细化,要求主要实验教师每人抓住一个子课题,力求深入透彻的研究,并定期向课题组进行汇报,做到有分有合,分层共进。具体分工为:课题分解内容负责人1 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景奉庆2 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景丽华 3 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景丽4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淑芳5 作业分层次,自选ABC 景奉村6 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王蕾华通过具体的研究,我们已经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1、严把课题研究实验关。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要求开课者先提供设计理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修改完善后,再实施开课、评课。开课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沉浸其中,边研究边学习,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做适当调控,使研究有效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2、围绕课题,按照阶段研究目标,组织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目标,分别开展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优秀案例评比、课堂实录评析、“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等主题研讨活动。并形成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集锦》一书,本

书已经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3、及时评价总结,积累并整理研究资料。参与研究的成员争取每年发表一篇论文,或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教学案例,研究“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总结。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一)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没有价值的数学既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教育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这样宝贵的时间内仅仅学习从属于哪一种价值或需要的知识,而必须设计出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的数学课程。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层次。显性目标:让学生认识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必要的运用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确定其显性目标为: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隐性目标:具有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如:函数思想、统计思想、优化思想和计算机思想、应用意识等),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模型化能力,主要用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般智力意义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数学品质(如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中,我设计的隐性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渗透发现——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基础。又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一课的隐性目标确定为:向学生渗透“代换”的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二)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把学生分为A、B、C、D四层。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性格开朗活泼、个性独特、有独创性的学生。B层学生为在各个方面都较突出,但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稍差的学生。C层学生为某一方面较突出,其他方面稍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D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然后由每层中抽出一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为了保证人人都能在小组中积极活动,我们经历了这样几个探索过程:1、小组活动无序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分组后,教师的管理没有跟上,致使分组活动成了几个优秀生的表演舞台,而其他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2、教师介入管理阶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特别任命学困生(即每组中的D层学生)当组长,赋予它们一定的小权利和小义务(如分发学习材料,管理小组纪律等),其他学生各展所长,有的当记录员,有的当计时员,有的当发言人,强化教师的介入管理,引导小组合作学习。3、学生自律学习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介入管理,使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人人参与,个个争先,使小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人人都能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学生主体分层,基本实现了:(1)人人主动参与;(2)人人有事干;(3)充分给学困生成功和展示的机会;(4)人人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达到了“困”者不难,“优”者不易,都有所发展的目标。(三)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分层次教学依据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教学分层次,注重一个“活”字,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我们总结出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大致如下:分层生疑→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合作质疑合作验证总结概括探索解疑→ 深化讨论→学习小结验收反馈分层递进小组批改布置作业反思创新→

完成作业→互批互改→反思创新1、分层生疑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创设情景。我们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是提出问题。即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情景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解答这些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小组内得到了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便随手记录下来,留待全班集体研讨。实际上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虽然不大,却突出体现了分层: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全班学生提出各个层次的问题,为第二个环节合作质疑埋下了伏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1.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 (2)出示一个由12块l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要求出它的体积,你打算怎么操作? 2.提出问题师:能不能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体积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好吗?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积极动脑,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既能充分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又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索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2、合作质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它包括小组讨论、合作验证、总结概括三部分。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步骤是让学生结合第一个步骤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使学生思维发生冲撞。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角度不同,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乃至争论,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一教学步骤的设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索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而作为合作验证来说,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这样,合作学习中便出现了学生的猜测、推理、操作、实验、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一些疑惑迎刃而解,使有价值的数学规律产生于学生的勤奋探索之中。但由于学生思维水平所限,此时仅是小组归纳,是否精炼还需经过验证。这样第三个小环节总结概括便自然浮出水面,使学生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和点拨者,它强调老师要备问题,但又严禁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出示问题,教师课前备好的问题只能作为各小组提出问题的补充和完善。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1、小组讨论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自摆学具,让学生自行探索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但是学生独立操作只能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可具体有什么关系,却不甚明了。孔子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现在,学生已经达到“悱愤”的状态,为下一层次的深入探索,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2、互动探究,合作验证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合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出大小不同的四个长方体,每摆出一个,列式算出所需小木块的个数。(2)思考讨论:a.所需木块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间存在什么关系?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研究,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再现了数学家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全过程,让学生品尝到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此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已经呼之欲出。.

3、总结概括,揭示规律(1)、汇报交流。(2)、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3、探索解疑这一环节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概括。它包括深化讨论和学习小结两个层次。前者主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后者不仅总结所学知识内容,更要总结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和方法。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1、组内合作,深化讨论(1)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 出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能切的),让各组长任选一个,组织本组同学验证。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

结论不是绝对可靠的,因此,组织学生对总结出的公式进行验证,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2)用字母表示公式。(3)让学生尝试完成例1并交流订正(4)合作探索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公式。(5)让学生尝试完成例2并交流订正。2、学习小结整理归纳,总结学法。通过学习,我们探究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呢? 4、分层递进包括验收反馈、小组批改、主体重组和布置作业四个环节。其中验收反馈以课堂练习为主,它既是学生深化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手段。小组批改采用小组或同位的形式批改练习、分析纠错。主体重组是学生分层的再处理过程,不可能每堂课都搞,而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灵活处理。布置作业指家庭作业,也注意了分层,即根据知识的难易、学生思维的差异等合理安排。5、反思创新这一环节由完成作业、互批互改、反思创新三个层次构成。一般来说,下课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练习以及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和整理,课下写出反思报告,以利于知识的应用及后继知识的学习。及时进行反思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长此一往,必定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就这一阶段的实验看,这一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主动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对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如何实施“小组研讨”并在其中探索学习、合作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作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发挥其最大作用。(四)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D组学生板演。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B、C组同学板演。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教师对三组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对于D组学生应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板演的三类练习都应及时评讲,指出错误,提出合理解法,以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右图: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 a.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b.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c.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d.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3、综合性练习:把右图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15厘米10厘米(五)作业分层次,自选A、B、C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D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D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C 组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四层次选做,B组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第四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四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D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六)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

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找准学生的潜能所在、兴趣所在,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此,我们设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对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上一学期,我们重点开展了“智力七巧板”的操作培训活动,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四人参加了章丘市的“智力七巧板”竞赛活动,设计的七巧板多副组合图案获得济南市一等奖。(七)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记录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养成自省、自律、自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做,使数学学习的评价做到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五、研究成效与反思1、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学理论、写论文成为风尚。几年来有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王蕾华的数学论文获济南市数学教学年会一等奖。王化顺老师的多篇论文在《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2000年5月王蕾华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3年5月景丽华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5年11月张淑芳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5年9月王蕾华老师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教师。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自从开展实验以来,实验班学生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班级中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落后生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涨。具体表现为:(1)、近几年来我校五个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下面是主要实验班与对比班近三年来的期末成绩对照表:班级时间实验班对比班1对比班2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2003.1 88.1 46.67% 100% 83.06 36.36% 97.73% 82.58 23.08% 96.15% 2003.6 91.68 73.3% 100% 87.05 40.9% 95.45% 81.69 29.1% 100% 20034.1 84.16 58.7% 97.9% 75.9 24% 88% 76.69 34.1% 84.1% 2004.6 97.59 93.6% 100% 86.81 75% 90.9% 86.6 66.7% 95.65% 2005.1 94.84 91.84% 100% 88.93 81.82% 95.45% 81.52 43.48% 95.65% 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可见实施分层次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成绩。(2)、几年来实验班学生参加各项数学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四十多人次获乡数学竞赛一、二等奖,获奖人次远远高于对比班。(3)、数学兴趣小组成果丰硕。今年参加济南市“智力七巧板”比赛,我校数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多副组合图案《“俏夕阳”火炬接力迎奥运》获得一等奖。(4)、学生后继学习能力加强。第一批试验班学生升入初中后,于05年7月参加中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高中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级部前十名有6人是原试验班学生,其中王聿专同学还获得了章丘市第四名的好成绩。本课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分层次、学生主体分层次、课堂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评价分层次等一系列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向着“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诸多方

面。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值得注意的事,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性把握,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往往比较草率,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到发展。3、怎样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怎样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我们下一步要系统研究的问题。4、怎样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的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研究结果说明,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较好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完全实现了课题立项之初的假设。参考文献:叶尧成,向鹤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秦荃田:《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2004年第1.2期郭道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郭道胜:《让学生走进思考的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布鲁克菲尔德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王沛忠:《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本课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分层次、学生主体分层次、课堂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评价分层次等一系列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向着“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值得注意的事,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性把握,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

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

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往往比较草率,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到发展。

3、怎样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怎样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我们下一步要系统研究的问题。

4、怎样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

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的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研究结果说明,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较好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完全实现了课题立项之初的假设。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王化顺王蕾华课题组主要成员:景奉庆景丽华张淑芳景丽等申报单位:章丘市官庄乡中心小学申报日期:2006年3月立项日期:2000年9月联系电话:83802603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

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2、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作业分层次,自选ABC;(7)、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二)主要理论依据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3、现代人才观理论。现代人才观理论认为: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一个班内应该有三十人、四十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人才,不能只有几个人才算优秀。优秀人才不是神,是普通人,应该是群众性的。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三)课题研究目标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四)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从而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观察法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主要内容。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件、课例,进行归纳总结。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他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

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二、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一)建立组织,落实队伍,各司其职,规范过程管理。我们充分借助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力量,认真搞好本课题实施的规划管理、宏观调控、科学评价。争取学校领导人力、物力的支持,调动、组织、协调研究力量,保证本课题按计划进行研究。1、成立实验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王化顺王蕾华主要成员:景奉庆景丽华张淑芳景丽等实验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带头进行对比试验,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形成阶段性的实验总结,为实验教师提供经验、方法和技术指导。它主要关注教科研的进程,并以促进研究效益的最优化为管理目的。这一环节是落实科研规划,提高科研质量,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2、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研究的实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安排的子课题任务,通过行动实施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验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教改引领教研,以教研推动教改。(二)课题研究主要步骤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0.9—2002.7)(1)、成立课题组,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设计调查表及量化评价表。(3)、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准备课堂教学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2.9—2005.1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2)、调查收集、积累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分层次教学”教学课件。(4)、构建“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6.1—2006.4)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部分教师长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思维定势,缺乏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1、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文章,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更新观念,加深认识。2、请市里的专家领导进行课题研究指导。3、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教改动态。在课题立项之初,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到济南市槐荫区舜玉小学进行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受到深深的触动。此后,我们每年都积极参加市属小学举办的教学年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景奉庆、景丽、陈爱清等先后参加了济南市和章丘市的骨干教师培训,成长为带动整个乡镇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在每年学校举办的教学年会上,我们都要向领导及全乡教师汇报研究成果,提供汇报展示课,倾听各方面的指导意见。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教师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课题进行分解与细化,要求主要实验教师每人抓住一个子课题,力求深入透彻的研究,并定期向课题组进行汇报,做到有分有合,分层共进。具体分工为:课题分解内容负责人1 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景奉庆2 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景丽华 3 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景丽4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淑芳5 作业分层次,自选ABC 景奉村

6 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王蕾华通过具体的研究,我们已经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1、严把课题研究实验关。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要求开课者先提供设计理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修改完善后,再实施开课、评课。开课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沉浸其中,边研究边学习,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做适当调控,使研究有效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2、围绕课题,按照阶段研究目标,组织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目标,分别开展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优秀案例评比、课堂实录评析、“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等主题研讨活动。并形成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集锦》一书,本书已经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3、及时评价总结,积累并整理研究资料。参与研究的成员争取每年发表一篇论文,或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教学案例,研究“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总结。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一)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没有价值的数学既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教育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这样宝贵的时间内仅仅学习从属于哪一种价值或需要的知识,而必须设计出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的数学课程。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层次。显性目标:让学生认识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必要的运用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确定其显性目标为: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隐性目标:具有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如:函数思想、统计思想、优化思想和计算机思想、应用意识等),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模型化能力,主要用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般智力意义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数学品质(如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中,我设计的隐性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渗透发现——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基础。又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一课的隐性目标确定为:向学生渗透“代换”的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二)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把学生分为A、B、C、D四层。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性格开朗活泼、个性独特、有独创性的学生。B层学生为在各个方面都较突出,但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稍差的学生。C层学生为某一方面较突出,其他方面稍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D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然后由每层中抽出一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为了保证人人都能在小组中积极活动,我们经历了这样几个探索过程:1、小组活动无序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分组后,教师的管理没有跟上,致使分组活动成了几个优秀生的表演舞台,而其他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2、教师介入管理阶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特别任命学困生(即每组中的D层学生)当组长,赋予它们一定的小权利和小义务(如分发学习材料,管理小组纪律等),其他学生各展所长,有的当记录员,有的当计时员,有的当发言人,强化教师的介入管理,引导小组合作学习。3、学生自律学习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介入管理,使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人人参与,个个争先,使小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人人都能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学生主体分层,基本

实现了:(1)人人主动参与;(2)人人有事干;(3)充分给学困生成功和展示的机会;(4)人人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达到了“困”者不难,“优”者不易,都有所发展的目标。(三)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分层次教学依据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教学分层次,注重一个“活”字,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我们总结出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大致如下:分层生疑→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合作质疑合作验证总结概括探索解疑→ 深化讨论→学习小结验收反馈分层递进小组批改布置作业反思创新→ 完成作业→互批互改→反思创新1、分层生疑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创设情景。我们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是提出问题。即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情景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解答这些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小组内得到了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便随手记录下来,留待全班集体研讨。实际上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虽然不大,却突出体现了分层: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全班学生提出各个层次的问题,为第二个环节合作质疑埋下了伏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1.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 (2)出示一个由12块l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要求出它的体积,你打算怎么操作? 2.提出问题师:能不能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体积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好吗?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积极动脑,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既能充分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又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索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2、合作质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它包括小组讨论、合作验证、总结概括三部分。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步骤是让学生结合第一个步骤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使学生思维发生冲撞。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角度不同,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乃至争论,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一教学步骤的设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索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而作为合作验证来说,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这样,合作学习中便出现了学生的猜测、推理、操作、实验、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一些疑惑迎刃而解,使有价值的数学规律产生于学生的勤奋探索之中。但由于学生思维水平所限,此时仅是小组归纳,是否精炼还需经过验证。这样第三个小环节总结概括便自然浮出水面,使学生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和点拨者,它强调老师要备问题,但又严禁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出示问题,教师课前备好的问题只能作为各小组提出问题的补充和完善。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1、小组讨论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自摆学具,让学生自行探索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但是学生独立操作只能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可具体有什么关系,却不甚明了。孔子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现在,学生已经达到“悱愤”的状态,为下一层次的深入探索,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2、互动探究,合作验证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合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出大小不同的四个长方体,每摆出一个,列式算出所需小木块的个数。(2)思考讨论:a.所需木块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间

存在什么关系?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研究,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再现了数学家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全过程,让学生品尝到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此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已经呼之欲出。.3、总结概括,揭示规律(1)、汇报交流。(2)、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3、探索解疑这一环节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概括。它包括深化讨论和学习小结两个层次。前者主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后者不仅总结所学知识内容,更要总结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和方法。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1、组内合作,深化讨论(1)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 出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能切的),让各组长任选一个,组织本组同学验证。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是绝对可靠的,因此,组织学生对总结出的公式进行验证,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2)用字母表示公式。(3)让学生尝试完成例1并交流订正(4)合作探索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公式。(5)让学生尝试完成例2并交流订正。2、学习小结整理归纳,总结学法。通过学习,我们探究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呢? 4、分层递进包括验收反馈、小组批改、主体重组和布置作业四个环节。其中验收反馈以课堂练习为主,它既是学生深化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手段。小组批改采用小组或同位的形式批改练习、分析纠错。主体重组是学生分层的再处理过程,不可能每堂课都搞,而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灵活处理。布置作业指家庭作业,也注意了分层,即根据知识的难易、学生思维的差异等合理安排。5、反思创新这一环节由完成作业、互批互改、反思创新三个层次构成。一般来说,下课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练习以及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和整理,课下写出反思报告,以利于知识的应用及后继知识的学习。及时进行反思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长此一往,必定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就这一阶段的实验看,这一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主动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对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如何实施“小组研讨”并在其中探索学习、合作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作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发挥其最大作用。(四)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D组学生板演。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B、C组同学板演。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教师对三组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对于D组学生应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板演的三类练习都应及时评讲,指出错误,提出合理解法,以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右图: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 a.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b.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c.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d.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3、综合性练习:把右图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15厘米10厘米(五)作业分层次,自选A、B、C 布置不同层次

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D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D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C 组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四层次选做,B组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第四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四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D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六)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找准学生的潜能所在、兴趣所在,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此,我们设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对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上一学期,我们重点开展了“智力七巧板”的操作培训活动,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四人参加了章丘市的“智力七巧板”竞赛活动,设计的七巧板多副组合图案获得济南市一等奖。(七)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记录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养成自省、自律、自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做,使数学学习的评价做到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五、研究成效与反思1、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学理论、写论文成为风尚。几年来有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王蕾华的数学论文获济南市数学教学年会一等奖。王化顺老师的多篇论文在《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2000年5月王蕾华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3年5月景丽华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5年11月张淑芳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5年9月王蕾华老师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教师。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自从开展实验以来,实验班学生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班级中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落后生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涨。具体表现为:(1)、近几年来我校五个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下面是主要实验班与对比班近三年来的期末成绩对照表:班级时间实验班对比班1对比班2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2003.1 88.1 46.67% 100% 83.06 36.36% 97.73% 82.58 23.08% 96.15% 2003.6 91.68 73.3% 100% 87.05 40.9% 95.45% 81.69 29.1% 100% 20034.1 84.16 58.7% 97.9% 75.9 24% 88% 76.69 34.1% 84.1% 2004.6 97.59 93.6% 100% 86.81 75% 90.9% 86.6 66.7% 95.65% 2005.1 94.84 91.84% 100% 88.93 81.82% 95.45% 81.52 43.48% 95.65% 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可见实施分层次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成绩。(2)、几年来实验班学生参加各项数学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四十多人次获乡数学竞赛一、二等奖,获奖人次远远高于对比班。(3)、数学兴趣小组成果丰硕。今年参加济南市“智力七巧板”比赛,我校数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多副组合图案《“俏夕阳”火炬接力迎奥运》获得一等奖。(4)、

学生后继学习能力加强。第一批试验班学生升入初中后,于05年7月参加中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高中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级部前十名有6人是原试验班学生,其中王聿专同学还获得了章丘市第四名的好成绩。本课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分层次、学生主体分层次、课堂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评价分层次等一系列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向着“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值得注意的事,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性把握,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往往比较草率,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到发展。3、怎样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怎样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我们下一步要系统研究的问题。4、怎样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的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研究结果说明,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较好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完全实现了课题立项之初的假设。参考文献:叶尧成,向鹤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秦荃田:《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2004年第1.2期郭道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郭道胜:《让学生走进思考的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布鲁克菲尔德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王沛忠:《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 1 / 21

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新版】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市xx小学 联系电话: 8725xxx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xx年11月24日 一、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课题负责人 姓名 张锦庭 性别 性别

42 专业职称 中高 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分工 冯xx 女 39 小高 xx小学 参与 张xx 女

小一 xx小学参与 谢xx 女 35 小高 xx小学参与 曾xx 女 32 小高 xx小学参与 黄xx 女 37

xx小学 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出版或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谢xx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 分析报告 xx区xx小学 xx.12. 徐xx 点燃激情相聚五环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步步高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戴xx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 xx 蔡xx shapes-英语课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三、最终成果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字数(万字) 张锦庭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0.6 四、最终成果简介 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题的必需材料,供课题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 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发展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服务,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内容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利用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实用价值。在工作方法、思路等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化的经验。 成果(一)、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教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科研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视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考文献出处等。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时可以整段地剪贴引用。对在后面成果目录表及统计数据表中的一些内容,如学术奖、数据库、软件等,应在本部分中具体地描述。 4、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 主要针对资助的经费,给出必要的说明。 5、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包括项目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和经验,本项目研究是否达

到预期目标,如未达到,请分析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设想。 二、研究成果目录和数据统计表 为了规范管理,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如实反映研究成果,要求数据必须准确并保证几个表的数据相对应、一致。成果类型分为“获奖、专利、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其他”六大类,请归类集中填写,逐类单独编号;无正式录用证明的论文暂不列入;成果名称栏目填写论文题目或专利或奖励名称;主要完成人根据作者或获奖人实篇二: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承德医学院教育科研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类 别: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 20 年月日填报 1 2345 篇三: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结构和要求 桂平市教育局电教站李毓辉 一、结题报告的意义 课题实验的结题报告,是课题实验研究的最后环节,是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 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 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 帮助。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参考)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高职五年制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思维链接研究报告”;“…成功教育?实验与实训报告”;“…和谐教育实验与实训?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思路?研究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与实训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 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哪一级奖励,在公开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完整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表.doc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表 项目类别: 合同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单位: 电子信箱(Email): 起止年月: 填报日期: 项目结题简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职称 研究期限 计划完成年月 实际完成年月 实际参加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生 硕士生 其它 完成论著 (篇\册) 学术会议交流 期刊发表 专著出版 大会特邀报告 分组报告、展示 已发表 待发表 已出版 拟出版全国性科技期刊国外学术刊物 国际

国内 研究成果(项) 评议\鉴定 咨询\调研报告 发明专利 已推广 人才培养人 硕士(已获学位) 硕士(在校) 进修教师 结题种类 正常()、中止()、撤消()、提前结题()成果获奖情况 研究经费(元): 批准资助金额 拨入金额

经费支出 经费 结余合计 科研业务费 实验材料费 仪器设备费 实验室改装费 协作费 项目组织实施费 二、研究工作总结 研究工作总结是全面反映本项目研究工作的学术性总结报告。请按照下列提纲编写,要求简明扼要,实事求是,以学术内容为主,一般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如需要,可另加页。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要说明主要的科学发现和创新之处,并列出具体的内容和必要的数据。

3. 成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对基础研究,着重阐明其科学意义;对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重阐明其应用前景);学术界的反映和引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情况;转入国家和自治区其它重大科研计划的情况。 4. 计划(如有变动,须说明)的完成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三、完成论著目录 序号 主要作者 论著名称 备注 (请注明:论文发表的刊物名称,日期,卷(期),起止页码;或著作的出版日期,出版社名称,出版社地址)

课题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课题《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11年6月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反思,外国著名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教育理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等等。他在《中庸》更明确提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都强调教学反思的的重要性。 不过,最先将反思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之上,很多人提出了反思教学的理论观点。 也正因此,“教学反思”已成为时下教育界使用率较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成了各级教育管理者对教师工作要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容。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同时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目前,国对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可借鉴的策略、方法、手段等方向的探索。所以,经过认真思考,我校全体物理教师承担了“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

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课改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目前学校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成长目标。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努力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

最新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档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201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

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2019年9月—2019年7月(原定2019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示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示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撰写结题报告(有人称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本人曾多次参加各级别和各种类型的课题结题验收评审会,从评审验收中,深刻感悟到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题是否能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以及成果能否有效推广。同时也发现立项课题的结题报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对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不够清楚,现就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谈一些看法,供从事课题研究的同仁们撰写结题报告时借鉴。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标题:申报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和结题报告常常使用比正文大2-3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较常见)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课题名可以与原申报的相同,也可以根据所需略有调整,但更强调的是特色的反映,字数太多时(超过20字时)也可考虑使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二)、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执笔人) 一般为“××单位课题组或×××”,注课题组的一般在首页下部或文末加注,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负责人姓名、成员名单、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一页,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而不超过300字为宜。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提醒读者须着意理解所列词语。关键词以2~5个为宜。 (四)、正文 一般的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其正文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课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提出)。要阐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前人研究综述等。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