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二 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二 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二 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二 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二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位置、方向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住现实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上、下、左、右、前、后六个位置概念基础上,来学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没有太大的难度,生活中接触过方向问题,学生易于接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给定一个方

向学会辨认其余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东南西北

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这是什么方向呢?

课件展示:运用超链接在课件中播放视频《东西南北歌》MP4,播放视频让学生熟悉东西南北歌的内容,“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熟记方向。

师:一年级我们熟悉了前后、左右、上下,看来用前后左右表示还不够清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本领,辨认《东南西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苏教版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实录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06~107页内容。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材先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并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最后安排学习化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以及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表达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1、谈话:同学们,见过这些标志吗?(电脑出示:CCTV KFC USA) 生:见过。 师:这些缩写字母表示什么呢? 生:CCTV代表中国中央电视台 KFC代表肯德基 USA代表美国 师:说得真好!生活中经常会有用字母缩写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2、用4张扑克牌算“24点”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算24点吗?(喜欢)老师这儿有4张扑克牌,你能快速算出24吗?

师出示:6、7、A、10 生答:6+7+1+10=24 (10-7+1)×6=24 师:“1”从哪儿来的呀? 生:A就是1。 师:对,在算时我们把A当成1来算。 3、看,老师还带来了一组数列,出示:2、 4、6、M、10…… 师:谁知道M代表几呢?( M代表4) 在这里A和M都表示特定的数。 二、知识建构。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 (1)操作。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吧,看老师(在黑板上)摆三角形,师边摆边问。 摆1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3根)列式:1×3 摆2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6根)列式:2×3 摆3个、4个、5个……请在纸上写出算式。 生写后汇报,师板书。 (2)你们还能接着往下写这样的算式吗?(能)能写多少个?(10个、100个、800个、许多个、无数个) 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来概括所有的式子呢?请大家开动脑筋,试着写一写。 汇报:生1: a×3 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生2: ……×3 “……”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生3:若干个×3 “若干个”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师:同学们想出了许多种表示三角形个数的方法,都可以。这三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4:喜欢a×3 。 师:为什么? 生5:这一种方法简洁,那两种方法麻烦。

苏教版小学数学[2010年省优质课评比]《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2010 年省优质课评比]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掌握代数式的简写方法。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 .欣赏世博会相关图片。 2.说说会徽中字母的含义。 3.回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事例。 一、唤起生活经验,揭示课题。 1 .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 所表示的值。 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引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课件呈现四只小猴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场景。 (1)出示1 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1 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

棒? (2)继续依次出示2 个、3个、4 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启发学生用相应的乘法算式表示所用小棒的根数。 追问:摆6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 个呢? (3)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棒的总根数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4)出示第5 只小猴摆三角形,但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从场景中辨识不出来。 思考: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板书:a x 3 (5)这里的a、3及ax3分别表示什么? (6)你知道这里的a 可以表示哪些数吗?领会:这里的a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2.游戏“猜年龄”,感悟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 (1)悄悄地问一名学生的年龄,板书:b、b+15,问:是b表示老师的年龄呢?还是b+15表示老师的年龄? (2)引导学生领会:从式子b+15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这位学生大15岁。(3)列举学生的岁数和老师的岁数,后追问:这里的b可以是500吗?小结: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字母b 表示的是一个变化的数,但只要b确定了,b+15也就确定了。 (4)师:如果用n 表示老师的岁数,同学的岁数可以怎么表示? 师小结:如果同学是b岁,那么老师就是b+15岁;如果老师是n岁, 那么同学就是n-15岁,在这里b+15和n-15既可以表示同学的岁数, 又可以表示同学和老师我们两人岁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 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

把它叫做单位“1”。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面图片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_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执教王娜 课前播放有关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景片段,片尾定位于一泉眼。使学生充分感受泉城济南的魅力。 [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股股清泉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济南,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意境,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情境的铺垫。]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感受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课件最近,小明家又发现了一处新泉眼,一家人商量着要以泉眼为中心修个圆形水池。(板书课题:圆爸爸就把这任务交给了小明,这下小明可为难了,怎样才能把水池修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学生兴高采烈,信心十足 [当学生还沉浸在泉水的清爽之中时,教师出示农家泉水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故事中的小明在苦思冥想“如何把水池修圆”时,点明活动任务,抓住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2、合作探讨,研究问题 要求:先思考怎样摆水池才能圆?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圆砖在磁板上摆一个圆形水池模型(每组有一块磁板、一堆圆形磁砖、直尺等学具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先以泉眼为中心摆一圈,大致摆成一个圆形,然后把不圆的地方修修,这样圆形水池就摆成了(边摆边演示。 组2:我认为你们组想法不错,但方法不太可行。这样修来修去很难把水池摆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更好一些。我们想到:要把水池摆圆,必须使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我们用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泉眼,在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1块砖;转动尺子,再在距泉眼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2块砖;这样依次摆下去,就摆出了一个圆形水池。 组3:你们组先思考再动手,这一点很好。利用你们的方法能把水池摆的很圆,但是太麻烦了。 组2:那你们组有更好的方法吗? 组3:(不好意思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师:没关系。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不错了,相信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你们一定会想出更巧妙、简便的方法。对吧! 组3同学信心十足的点了点头。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摆圆,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结合你们摆的过程思考:要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沉思 生1:我认为要想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要使砖和泉眼的距离相等。 生2:我想给你补充,应该是每一块砖与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才能把水池摆圆。 …… [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空,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思考:如何摆才更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最关键的特征——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3、动手画圆,深化感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苏教版)7.1 认识三角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 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微课;教学课件;操作练习题(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斜拉大桥情境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大桥,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出什么基本图形?(三角形)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同桌交流后说一说。 再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加强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 回顾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导入新课。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

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课件出示有一条边是曲线的三角形。 问:这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曲线)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是什么?(线段。板书:三条线段)2.课件出示没有封闭的三角形。 问:这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不是,因为没有闭合) 教师引导得出:三角形的三条边要首尾相接围起来。(板书)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板书并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定义,说出三角形成立的条件。 4.判断是否是三角形。 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再找学生回答。(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完成试一试:用方格纸中的四个点画出三角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正确应用。 四、教具准备: 每组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各大组起自己的组名,制定自己响亮的口号,课上请大组长带领喊出自己的组名与口号,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爷爷和李爷爷因种地不方便,两块地要交换一下,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又为难了,为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咱们前面学习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是啊,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咱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各组拿出手中的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余的先不要动,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注:此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能够找出拼剪方法,教师可进行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补充? 组1:将平行四边形可沿左顶点所在的高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梯形和三角形就拼成一个长方形。 组2: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高剪开,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平移到右边,两个梯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注:体现出沿中间的高与顶点引出的高剪两种情况,课件演示,动态展示剪的过程。】 师: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形状虽然变化,但是面积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沿高剪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长方形?请各组拿出其他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对其余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小组汇报,上台演示,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一个结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新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授课稿 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为了确定这节课学习的范围和深度,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本堂课是一节概念课,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中教材先呈现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对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指明了方向,但具体要怎样教我们还要分析学生的情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具有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此外,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的开展讨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这一特征,能从一组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简单轴对称图形,通过折痕初步认识对称轴,理解对称轴两边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在平时中经常会用到,所以一开始我就通过提问平时我们走路时是靠哪边走?由此引出左右。在学生知道左右的标准后,我通过几个活动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伸伸左右手,摸摸左右耳,拍拍左右肩,抬抬左右腿等,同时让学生练习用左,右说一句话,并让学生交流左手、右手可以做什么事情,学生对前面的这些知识掌握得还是不错的。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节的一大难点,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自己的左和右,还要理解以其它为标准的左右方向。我做了一个练习,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当时我背对着学生举起我的右手,孩子们都知道是右手,我右手没放下来,只是转了个身,和学生面对面,再问学生现在我举的是哪边手,大部分学生都说成是左手。学生刚建立的左右标准是以自己身体的左右为标准去判断,现在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标准,以面前的人物自身的左右标准去判断,学生不知所措。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只能多练习,慢慢让学生理解。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数、数的基本含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1)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教材P21~P23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些非整十数:全班有31人、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2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24根的?2捆添上9根呢?你

怎么知道这些是29根的? 3、讨论:二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二十九添上一是三十,那么三十九添上一,四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4、让学生从85一个一个地数到99,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5、思考:99添上1是多少?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99,想添上1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99添上1是一百? 6、让学生十根十根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老师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吃掉这些香蕉了。谁还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从70数到100怎么数? ①一个一个数;②2个2个数;③5个5个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看看图上的羽毛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新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整万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认识整万数”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一课时P10~11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1~3。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感知较大的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数感。 解决问题: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感知较大的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数感,并感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计数器等。 学生准备:计数器、搜集的含有比较大的数的信息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计数器,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下四个数字吗? 200 6000 9000 10000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出这四个数字。 问:9000里有几个千,如果再多一个千是多少?那一万是多少个千? 小结:在这以前,我们已经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二、探索整万数 1、认识计数单位 从刚才复习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怎么拨呢? 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10000) (2)如果一万一万的加上去,会是什么结果呢? 说明:数满十万,就向前一位“十万位”进1。十万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万,十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万”。 (3)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拔珠数数) 说明:10个十万是一百万,也要向前一位““百万位”进一,百万位上的“1”,表示1个一百万,百万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 (4)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拔珠),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拔珠?(现在千万位是“1”,是1个多少? (5)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小结: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些计数单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计设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2.学生准备 每人2张作业纸、一支水彩笔、1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寻知识起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创设春游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份,每人分得多少?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春游分食品,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复习旧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 上下、前后、左右教案 北师大版

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