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_湛中乐

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_湛中乐

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_湛中乐
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_湛中乐

清华法学T si nghua Law R ev ie w

Vo l14,N o12(2010)

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湛中乐*苏宇**

摘要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已经走过了从纯粹的政策主导到形式法治的历程,而实质法治进程亦已开始。要满足实质法治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对/计划0的理解,实现政策工具和法律机制的转变:

一方面,计划的属性应由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另一方面,计划的主体应由国家转变为以家庭为主。

在这种转变方向上,应进一步从逐步取消硬性规定、取消社会抚养费制度和行政处分机制、重视普惠

制社会保障机制、发展特惠性的奖励扶助措施和修改相关宪法、法律条文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计划生育实质法治指导性计划家庭计划

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曲折历程。在这数十年的制度变迁中,计划生育事业逐渐进入了法治轨道,这种法治化的变革不仅指向形式法治,而且也指向实质法治。在国际、国内整体环境日益要求法治精神贯彻到政府行为的方方面面时,计划生育事业的法治化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划生育事业的未来发展。鉴于计划生育事业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与公民个人的重要性,这一领域的法治化进程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关注。

一、中国计划生育法治化的历程

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法治化,总体上说,经历了一个从政策到/政策)法律0综合体的演变过程。早年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是以纯粹的政策体系为依据的,日后计划生育事业从地方到中央逐渐开始具备法律的形式,但政策依然在这项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同各种层次的法律规定一起构成一个/政策)法律0综合体,它是我们当前计划生育的工作依据所在。计划生育法治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形式法治化的阶段与实质法治化的阶段相对地存在时间和实践的逻辑上先后承继关系。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一)计划生育的形式法治化进程

计划生育在20世纪60、70年代(以下略去20世纪)的推行,主要依靠的是政策体系,最初的启动是中央政策,无论是50年代中后期的起步还是60年代初的复起,推动力都来自于中央的政策文件。112但早在60年代中前期,计划生育工作即开始具备一定的规范形式基础,零星出现了一些计划生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在1963年,天津市就出台了5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关于提倡/晚婚0和推行计划生育几项有关办法的规定6,以共计19个较为具体的条文对提倡晚婚、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优惠待遇、多子女生活困难户的补助、计划生育手术粮副食补助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规定。122此外,江西、天津、山西等地在60年代中期均有专门的计划生育经费开支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在发布主体与规范效力上相当于目前的地方政府规章。总体来看,这些规范的主要功能是为政府在计划生育方面提供一个较为正式的工作依据,虽然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化,甚至亦未追求法治目标而仅仅是将法作为一种局部性的制度工具,但至少已经开始推动形式法治的进程。这一进程在/文化大革命0时期处于停滞状态,直至70年代后期才又再次启动。

1978年5宪法6第53条第3款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0这对于计划生育的形式法治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计划生育被确立为基本国策以后,1982年5宪法6更以两条规定了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内容。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0第49条第2款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0第25条规定仅仅是一种概要的任务表述,更多地起一种宣示的功能;132而第49条所规定的则是一种宪法义务。这样一组既不导致任何诉讼、亦不潜在可派生的宪法诉讼及间接效力的规范设定,其本质所起的更多地乃是确认与宣示功能,同一时期的法律规定亦与之相呼应。142这样一种规范形态虽然在形式上将计划生育纳入法的框架中,但却未填充以法本身应有的功能。

1980年,5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6成为专门地、系统地规定计划生育事项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这一法规未承认公民的生育权,而是一种典型的/管理论0152的方式、带着r u le by la w (以法治理)的工具色彩为行政权力的运作提供了支持。随后,类似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各地逐渐普遍化。1621998年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6和2001年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112 122 132

142

152 162参见杨发祥:5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6,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第53~62页。

该规定参见5天津政报61963年第4期。

更深入的论述及注解参见湛中乐、苏宇:/中国计划生育、人口发展与人权保护0,5人口与发展6

2009年第5期。

例如1980年5婚姻法6第2条第3款规定:/实行计划生育。0第12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01979年5国营农场工作条例(试行草案)6等也出现了/要认真抓好计划生育0一类的用语。

湛中乐:5现代行政过程论)))法治理念、原则与制度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当时的规定直接地严格限定公民的生育行为,并对相关行为实行/管理论0式的控制,且连接于严格的惩罚机制。例如1980年5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6第4条规定:/男、女青年结婚前,必须学习本5条例6,在本单位接受节育知识的教育,并领取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只招收未婚青年入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结婚、生育,否则不论男女,均令退学。学徒工、练习生只招收未婚青年。在学徒期间不按晚婚年龄结婚者,得令其退学。0第5条规定:/各地区(自治州)、市、县,都要根据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制定人口计划。城市的区和农村的公社要按上级下达人口计划和晚婚、晚育、少生的要求,审批生育名单,对女性特别晚婚者,优先安排生育第一胎,由所在单位落实到人。无生育计划指标的,应在政府指导下因人制宜落实节育措施,任何人不得干涉和虐待。0又如1987年5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6第28条规定:/超计划生育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干部、职工每超生一个孩子,对其所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罚款五百元,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属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款从行政事业费中扣缴,属企业单位的罚款从企业留利中扣缴。0类似的规定各地随处可见。

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条例6的通过,则从中央层次进一步完善整个行政管理的规范依据体系,后者规定了手术者的同意权、安全保障权等,已经开始注重公民权益的保护。至2002年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通过前,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制支持系统。许多计划生育的政策,例如生育指标、生育间隔、计划生育医卫优惠措施、奖励机制等已被纳入这一法制系统中,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从政策到法律的形式性转变。172

(二)计划生育的实质法治化进程

从1999年5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6(下称5依法行政决定6)开始,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被推进到一个新阶段。5依法行政决定6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部门的领导,,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从根本上转变那些已经不能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0并从政府立法、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的实质法治化进程在各个领域展开,18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也随之开始经历变革。2002年施行的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的通过是计划生育法制的一个里程碑。192该法第17条确认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第44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0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还确认了公民的一系列权利,如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权,节育手术安全保障权,生殖保健技术服务的享受权,男女平等的权利,休假权,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获得帮助的权利等,公民的相关权利被正式确认并获得救济措施,对于实现法律正义是至关重要的。由此,计划生育法制不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工具或依据,而开始迈向一种保障公民权益、实现社会正义的法律秩序。2004年宪法修订时也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的重要条款。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的制定和人权入宪的深远影响也掀起了各地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热潮,相关法规中在承认公民生育权、避孕及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获得计划生育服务的权利等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不断增添一些权益保护内容。这一趋势近年仍在延续。

172 182

192至2000年左右,许多地方均已制定了计划生育条例,这些条例的结构已经趋于相似,稳定在几个版

块。例如1995年5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6分为七章:总则;机构与职责;生育调节;优生和节育;奖励;处罚;附则。这种章节构成及相关内容安排在各地已经普遍可见,通过它们,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

自这一决定开始,紧随而来的就是2000年5立法法6的制定,约束立法行为本身,确定了法律规范的位阶、制定程序、适用问题,并规定了立法保留、法规改变与撤销等与实质法治有重要关系的事项。2004年5宪法6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的重要条款。这两项变革在法律精神和原则方面对计划生育法治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整体上法治环境的生成也将对计划生育法治化产生实质性影响。例如,2008年5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6对县市一级的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和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尤其是严格行政执法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方面对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转型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些法律的制定也对未来计划生育法治化进程提出了要求,例如2004年5行政许可法6限制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规定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0等情形下,可以不设行政许可,这一法律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对当前以指令性计划、以配额和指标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法律0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和特点等,可以参见湛中乐:/从基本国策到基本法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背景与立法过程分析0,载5立法研究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表1近年地方性法规修订内容示例(均指各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省市最近一次

修订时间

部分增删内容

浙江2007降低违反程序的社会抚养费征收额度、取消生育间隔

湖南2007增加养老保障优惠、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取消生育间隔和初育年龄限制

山西2008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含大幅提高奖励额度)、全面提供优生服务;放宽部分再婚家庭生育限制、取消二孩育龄限制

湖北2008加强奖励扶助制度、逐步实行免费婚检、实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放宽部分再婚家庭生育限制、取消生育间隔

江西2009一胎生育证改为生育服务证(简化行政审批)、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公布优待情况;取消生育间隔

陕西2009全面提供优生服务、提供免费婚检、提供免费避孕药具、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取消生育间隔

贵州2009提供出生缺陷干预、建立养老服务体系、资助合作医疗、县级政府全面提供资金支持;取消婚育证明限制、取消生育间隔

在中央层次,相应的变革亦在进行。2004年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6获得修订,增进了事故鉴定与赔偿调解等与相对人权益密切相关的内容;2009年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6的修订也包含了重要的权益保护内容。1102在规范层面以外,甚至政策层面也开始了重要的转向,与实质法治的趋势紧密扣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实践在各省市不断得到加强,许多试点单位均采取了实质性的措施以提供对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重视失学女孩返校问题等,与普惠制的社会保障措施相结合而推动了一个强调公民权益保障、讲究社会公平的改革进程。一些政策性的努力甚至走得更远,例如在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中,一些地方的基层服务网络已经开始转型,例如大连市自行实施/健康家庭促进计划0,对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进行新的定位为融生育管理与指导、人口统计监测、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健康咨询、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为一体的健康家庭指导中心(站)。1112这些改革体现着与实质法治相符的价值取向,也预示着未来法治化进程的方向。

在这一波法治化浪潮中,相对人权益逐渐承载更多的价值考量,而政策因素与法律秩序的关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在先前的形式法治化进程中,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秩序之间的衔接逐渐明朗。在形式法治化以前,政策文件决定和型塑着计划生育事业的所有方面;进入形式法治阶段以后,计划生育政策转而向法制体系输送几个关键指标:生育数量、生育间隔、处罚类型及大致幅度、奖励扶助类型及大致优惠幅度等。法律秩序提供了确定的形式框架与规范权威,而政策调节着其中关键的实质性内容。但在实质法治化进程中,政策与法律秩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处于模糊状态,呈现螺旋上升,法律不再主要是政策的一个制度工具外壳,法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理想亦渗透法律规范中,从而与纯粹的人口政策产生了深远的价值互动。某些规范变迁(例如多个省市取消生育间隔规定、简化办事手续和限制条件等)已不再基于单

1102 11122009年修订的焦点之一是办理第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的办理地点问题,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

新的规定/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流动人口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提供方便。增加了流动人口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的规定0。并进一步指出,新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明确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可在现居住地享有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主要从接受宣传教育、获得避孕药具和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享受晚婚晚育或计划生育手术休假、在生产经营和社会救济优先优惠等四方面提出要求。0参见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6的意见0,5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62009年第7期。

参见于兹主编:5民需我为)))大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6,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171、第361页。

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纯的整体人口规划,而多少包含了以生育权益为基点的考量在内。政策依然对法律秩序的关键内容有着重要控制力,但从实体到程序,计划生育法制运行都日益展示了法自身的价值逻辑(而非仅仅是技术逻辑)。当然,重视公民权益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也可以认为是新近人口政策的一项内容,也正是政策上的这种立场调整导致实质法治化的推进;但即使如此理解,政策向法律秩序输入的内容也不像先前那样简单而清晰了,因为价值法则所引致的规范文本及实际运作之转变,并不像技术指标那样容易辨识。现实转变的精神动因实际相当于以上两种理解的综合。这种复杂的转变使得政策向法律秩序输入的不仅包括现在的技术指标、价值立场,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能够结合二者、沟通政策与法律的关键构造,某种同时是政策工具和法律机制的制度介质。它的转变将是整个计划生育最终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从r u le by l a w(以法治理)走向r u le of la w(法治)依法治理)的关键。

二、政策工具和法律机制的转变关键:从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

计划生育事业要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就必须寻求现代法治精神、法价值与人口调节事业的契合点,使政策考量完全纳入实质合法性所要求的框架和运作过程中,真正形成法律秩序的统治。现代法治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以法律为中心,凡对公民自由和财产的侵害必须具有议会法律的授权;而只要国家活动形式上符合法律,即视为达到法治国家的要求。而实质意义的法治国家则不仅要求国家受法律的约束,而且要求法律本身具有社会的正当性,国家有义务和责任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实质意义的法治国家是形式意义法治国家的补充和发展。1122这里的社会正义和公平,并不仅仅是整体上的发展,还要求必须兼顾个体权利和整体利益,甚至将整个价值权衡转换为一种追求个体自由整体最佳配置的正义理想。1132基于这一前

1122 1132参见邵建东:/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德国-法治国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0,5南京大学法律评

论62004年秋季号。

谈论公平、正义的学说很多,但几乎均不是指向/整体发展)))对个体的补偿0的模式(除了经济学上所谓的卡尔多标准一类的思维方式外),例如德国学者在谈论正义及公平时,常援引著名学者Radbruch的正义观,而R adbruch的正义(法律理念)包括三部分:平等(一般的、绝对的形式)、合目的性(相对的内容)、法的安定性。其中,决定实质内容的是合目的性概念,它包括/个人主义的0、/超个人主义0的及/超人格0的三部分,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合目的性。参见1德2阿图尔#考夫曼:5法律哲学6,刘幸义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54~156页。而在当代法哲学中,对正义的要求日益基于个体权利或自由的基点,将正义所要求的价值权衡设定为一种追求个体自由在整体上的最佳配置的努力,参见1美2罗尔斯:5正义论6,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以前。实际上,在法学领域,谈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的引入是在经院神学之中,由奥古斯丁的思想开始的(一个常见的错误理解是这种思维形态起源于古希腊,实际上并不正确)。阿奎那将这一思想充分发展,以后讨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均多少遵循着阿奎那所定立的基调。他严格区分了l ex(实在法或法律)和i us(法或正义,后来亦用作权利),并援引奥古斯丁的名言而下结论:不合/法0的法律,一点都不是法律。(E i n ungerechtes G ese tz ist gar kei n G ese tz.)直到19世纪,借着由博丹的新国家观所奠基的制定法理念,实在法或法律才开始在学理上兴盛,并一度因为某些政治原因成就了形式法治。但纳粹的暴行很快就使得法学家意识到/制定法的不法0(G esetzliches U nrecht)问题,并且转向追求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质法治。其实,在19世纪中前期,早期法治国思想也是指向实质法治的。代表性人物施塔尔(Stah l)认为:/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权力形成与行使的方向与界限,亦是对人民自由领域用法的形式加以确定和保障。0参见1德2阿图尔#考夫曼:5法律哲学6,刘幸义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38~150页;陈慈阳:/法治国理念之理论与实践)))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之德国国家法理论与政治现实为研究范围0,载5当代公法新论(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诞辰祝寿论文集6,元照出版(台湾)2002年版,第578~581页。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提,我们可以审视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工具和法律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变革方向。

(一)计划属性的转变:从指令到指导

当前计划生育本质上依赖的政策工具和法律机制类型)))计划,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计划0可以是指令性计划,也可以是指导性计划。如果是单纯的自上而下、以指令为主的计划,与实质法治的要求则很难取得本质上的协调。所谓指令性计划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主要政策工具,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战略思维。尽管指令性计划的正面功能不容否认,它是在资源匮乏、需要集中力量完成关键目标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将权利、进而是人本身当成手段而非目的,在价值上欠缺实质合法性的支持,对公民权益也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度过为整体生存而必需的最基本建设阶段以后,整体发展不一定能弥补公民个体重要权益的损失;某些价值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如此根本,以至于不能牺牲它来取得更多的繁荣和享受。生育权就是这样一种价值,从有关国际公约看,它是一项基本人权,这一定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在我国的国内法律体系得到解释。1142作为基本人权,在价值位阶上,它优先于一般的经济和社会利益,这种以权利为基点、赋予其优先地位的价值关系也是法治的要求。1152指令性计划所实施的统治实际上是命令之治而非法律之治,只是这种命令以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命令与法中间还存在巨大的价值与技术鸿沟。在价值方面,命令本身片面地自上而下要求服从,如果其作为主要的秩序控制力量,则对于人(或至少是公民)作为主体的地位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而在技术方面,命令在逻辑上只联结于权威本身,并没有追问权威的来源,无视/承认规则0的要求,而后者是支撑法律的概念的不可或缺的基石。1162

对于我国而言,还有一种特殊情形。法治所要求的合法性基础,至少部分地源于民主选择的基础。1172但在我国,由于至少是民主代议的传递链条过远,欲夯实法律秩序的合法性基础,则必须通过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个体权益保障等价值来弥补,因为这些价值对增进实质合法性有着重要的帮助。1182最后,在通过指令性计划实施生育调节的时候,由于立法与执法的种种局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包括限制的正当性、统一性、适当性问题,1192以及执法中的野蛮、粗暴现象,这些问题本质上与限制严苛、通常缺乏弹性的指令性计划这一政策工具有关,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消除。指令性计划以确定生育指标、配额的方式,通过层层下达,从政策制定层一直下达到处于底层的行政主体、直至家庭和个人,与之相配套的是严苛而缺乏弹性的生育政策)))比较普遍的/一孩政策0和针对个别地域和对象的严格的/一孩半政策0或/两孩政策0(并以/一票否决0等高度刚性的绩效评价制度予以贯彻),以及严格的管制措施,包括罚款、办学习班、/补救措施0(即终止妊娠)乃至其他对人身、对财产的强制措施。尽管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内部曾下发了针对性的/七不准0规定(2000年以后对社会公开),但本质上由于指令性计划过于刚性,所以这些严格的政策机制和执行措施很难从根本上得

1142 1152 1162

1172

1182 1192参见前注132,湛中乐、苏宇文。

参见1奥2凯尔森:5纯粹法理论6,张书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有关/承认规则0及其与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参见1英2哈特:5法律的概念6,张文显等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六、第七两章。

参见齐延平:/论法治的基础0,5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997年第4期;吴增基:/治权的合法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0,5政治与法律62007年第2期。

参见前注132,湛中乐、苏宇文。

参见湛中乐、谢珂珺:/生育自由及其限制0,5人口研究62009年第5期。

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到消除。1202

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指令性计划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制的变化趋势看,单纯以指令性计划进行调节的局面也正在改变,早年指令性计划的最主要保障实施机制是通过解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以及征收超生罚款(后以社会抚养费制度取替)进行,随着利益导向机制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不断扩展,计划生育的整个工作思路也在悄然转变,虽然指令性计划目前仍然起着关键作用,1212但至少我们可以看见整个变迁的方向:更加尊重公民的生育权和自主选择的意愿,并且更重视他们由于少生而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采取综合性的、更具引导色彩的机制来开展工作。

进一步看,人口控制确实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战略事项。在当前讨论建设与发展一类的主题时,人口数量、素质和人口结构方面的控制与调整仍然被视为一个战略目标,以及对整体战略目标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手段。1222人口发展计划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要在这一领域最终实现法治、切实保障人权,就必须对计划的性质寻求调整。从法学的角度看,公法亦非全然没有为战略思维留下余地,至少在计划领域,就蕴含了丰富的计划类型以应对不同的整体战略或局部建设之需要,相关机制在国外已经有相当发展。1232我国的指令性计划属于(但不严格对应于)拘束性计划,这是以往使用得较多的政策手段;但指导性计划的使用尚不充分。后者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更为切合法治时代的要求,因为人口调节计划往往直接涉及/人0本身,若以指令性计划作为全面的政策工具,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人的主体性地位、人权和合法性价值的本质要求。在价值原则方面,计划应当兼顾公民的正当权益与整体的发展目标,对公民生育自由做出限制时需要进行严格的价值权衡,对生育者的人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尽管我们强调集体权利和整体发展目标,但这种整体性的价值取向已日益不能将个人作为手段,无论从伦理学还是从现代法治精神看,只有处于战争状态、紧急状态一类的极端情势下,为保存整个共同体,才能普遍性地将人作为一种手段看待;而且这种极端情势不允许过度的间接联系。严格来说,除非能够充分证明人口增长已经带来了极度紧张、不可调和的整体生存危机、并且这种危机必须不可避免地要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手段方可化解,否则人口战略的正当性边界应限于建议最佳人口容量及人口发展模式的理想,以及向整个国家、向全社会作出积极引导。

因此,未来我国所谓的/计划生育0,就应当将计划理解为指导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才能确立一系列新的制度与规范,才能将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纳入长期持续和科学发展的战略轨道上来。也惟其如此,计划生育才能摆脱其所面

1202 1212 1222 1232有关这方面案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见诸报端的不是太多,但一些已经披露的案例或事件

也让人为之震惊。如/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案0,5财经62007年7月13日。

由于目前的生育政策,基调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0,并且由一票否决制、干部绩效考评等制度所维持的制度惯性,生育政策的执行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令性计划的思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客观上由于种种制度惯性产生的原因,基层的干部也难以改变习惯的工作方式。

在学术领域,5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6(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突出地反映了这种视角;而在政府决策中,这种思维可能更加明显。

例如日本行政法学将行政计划分为综合计划与特别计划,上位计划、中位计划与下位计划,基本计划与实施计划,拘束性计划与非拘束性计划等,其中拘束性计划与非拘束性计划的分类,既属于产生不同效力的法律机制,亦是不同的政策工具。参见南博方:5行政法6(第六版),杨建顺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临的种种质疑,走出战略思维与权利保障的价值冲突困境,甚至转变为一个人文关怀与人权保护的亮点。

指导性计划的作用机制较为间接而稍为复杂,不如指令性计划那样直接连接于法律义务与责任而产生一定的强制性。指导性计划主要地通过政府公权力的非强制性运作、辅以社会主体受其导向而产生的合力而实现其目标。其中,政府公权力的运作并非单纯是宣传教育。因为指导性计划在法律秩序中的定位并非纯然是一种非拘束性行政计划或助成性的行政指导,1242它的法律定位应当分两方面看:对公民,其并无拘束力(但有时会产生信赖利益),1252仅仅是一种价值和技术的导向;对行政主体,却可能包含了具有拘束力的内容,这需要根据某个指导性计划的具体构造而定,有时其可能属于所谓/具有内部拘束力的计划0。1262具体到计划生育领域未来可能出现的指导性计划而言,它并不仅仅是单个的计划,而是包含了众多政府部门的不同行动方案(子计划)在内的一个计划组,其定位应该是对外无拘束力、亦不产生类似建筑法上计划的复杂反射关系,1272而对内以其部分子计划而产生一定拘束力的一种复合性的行政计划。从指令性计划转向指导性计划,必然意味着行政技术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它是一项国家权威介入社会层面,不借助国家强制力资源,而是利用国家合法性资源、财政资金和各种社会资源促成目标的制度技术,这种技术目前仍需全面完善,后文仍将进一步讨论相关的技术完善问题。

(二)计划主体的转变:从国家到家庭

不仅计划属性需要转变,计划主体也要随之转变。如果将计划生育的/计划0理解为指导性计划,那么,除了国家层面有一个基于人口战略而制定的宏观指导性计划外,真正的计划主体就应该是家庭。

在国外,进行人口控制的努力主要是通过所谓家庭计划(fa m il y plann i n g)实现的。国家或社会组织或有关技术机构可以为其服务与指导,但不采取强硬的指标措施限制其自主生育。在这方面不乏一些较为成功的例子,例如泰国的家庭计划就甚有成效,泰国早年通过/人口与社区发展中心0等社会中介组织成功地推进了泰国农村家庭计划的起步;1282而欧美国家在政府不主导的情况下,家庭计划的推行全靠社会组织与家庭个体。要走向一个成熟、健全的现代国家,需要培养和鼓励同样成熟、健全的公民社会和公民个体,使社会能够健康、积极地自由发展,而国家不至于成为种种发展战略的大部分动力(甚至是强制性的推动力)源泉。计划生育要突破政策自上而下推行的种种阻力,也必须转变传统的计划手段,启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重的、合作性的推进途径,通过鼓励社会主体和公民个体自主而负责任地积极进行家庭计划,

1242

1252

1262 1272 1282在行政法上,行政指导可以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与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

指导并不作为规制的前阶段使用,对私人没有约束力,是指对私人提供信息、以助成私人某种活动的行政指导。参见1日2盐野宏:5行政法总论6,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对于指导性质行政计划的复杂内涵,另参见朱新力、苏苗罕:/行政计划论0,5公法研究62005年第1期;尤其参见黄学贤: /我国行政计划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0,5华东政法大学学报62007年第5期。

参见杨桦:/试论对行政计划的行政法调控0,5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2007年第1期。

前注1242,朱新力、苏苗罕文。

参见王和雄:/公权理论之演变0,5政大法律评论6(台湾)第43期。

参见于学军:/泰国计划生育的成功之路0,5人口与计划生育61993年第2期;侯文若:5各国人口政策比较6,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143,146~148页。

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来达成宏观的指导性人口计划目标。

一些重要的国际文件已经反复强调这一点。1968年的5德黑兰宣言6郑重宣告:家庭及儿童之保护仍为国际社会所关怀,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的基本人权。1974年联合国通过的5世界人口行动计划6第14段(F)提出,/所有夫妻和个人都有自由而负责地决定其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以及他们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0。198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5墨西哥城宣言6和1994年5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6都强调:/所有夫妇和个人都享有自由负责地决定其子女数量和间隔以及为此目的而获得信息、教育与方法的基本权利;夫妇和个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应考虑他们现在子女和未来子女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0这些文件的价值原则应当成为我们在制度改革上进行努力的方向。

强调公民自由(主)、负责任地决定生育行为,需要培养公民对子女教育质量与成长空间、对未来的家庭生活以及对全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依靠细腻、深入、互动的指导过程来完成,而不可停留于目前这种内容简单、互动程度低以及缺少点对点交流的宣传方式。整个指导的目的,应该是让公民在充分理解国家的困难、社会资源的紧张状况、当前人口战略的重要性及生育行为对其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公民自己家庭的发展前景及子女教育质量与成长空间等信息的前提下,自主地作出生育数量及抚养方式的决定。国家的宏观指导性计划则处于一个与众多家庭计划密切互动的位置,根据不同家庭的家庭计划信息汇总,再调整人口战略目标及具体指导原则,最终形成一种既保护公民正当生育权益、又能灵活而有效地执行国家人口战略乃至整个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复合机制。

三、基于指导性计划的人口战略:计划生育法治化的展望

从以上分析看,计划生育应该是国家指导性计划结合公民家庭计划、以公民家庭计划为主的/计划0。整个制度转型亦应朝这一方向进行。具体地说,这一转型应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缓和规制措施

既然我们对/计划0的理解应当转变,相应的硬性规制措施亦应得到缓和。在未来,国家不再强力干预家庭计划生育的数量和时间等,而让公民自主而负责任地选择。尤其是层层下达的指标和配额应当取消,而以更为灵活的指导性人口发展目标替代。未来的生育政策应当由当前的/一孩政策0(对某些人群是有条件的/二孩政策0)逐步过渡到不(强行)限制政策,通过更为柔和的引导机制促使每个家庭自主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行为。1292

规制措施的缓和必须伴随政策工具和行政技术的提升。当前的政策工具之所以过于刚性并带有相当程度的强制色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政技术的缺失,例如在行政指导方面,点

1292当前所持续实施的/一孩半政策0(一孩+有条件二孩),是否足够科学,在学界已经引起了众多争论,包括当前的实际人口增长率是否构成如此强烈的威胁,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的矛盾(老龄化和社会抚养比问题),人口素质的结构平衡问题等。许多学者对当前的生育数量政策提出了科学性上的质疑。其中一些学术讨论,可参见华东政法大学生育权和人权课题组:/关于生育权和人权的思考0,5法学杂志62009年第8期;陈友华:/近喜远忧的持续超低生育率)))以苏州为例0,5江苏社会科学62004年第4期;尤其参见于学军: /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0,5南方人口62000年第4期;等等。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对点的深入、细致、持久、互动的指导方式未得到充分发展;小型家庭的理想生活模板(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人群)及文化话语亦未着意形成。在资金运作保障和基于社会中介组织的公私合作等方面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深入进行以下几种改革:一是细化行政指导与利益导向机制,要设法打消育龄群体对计划生育行政机构的不信任,开放单个家庭与计划生育行政主体的沟通和对话渠道,并在加强基层队伍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定期开展逐户走访、深入沟通的活动,通过计划生育机构在人口与家庭发展方面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行政指导,阐述国家与社会当前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困难,并同时亦体谅当事人的具体难处,并使相应的奖励扶助机制能基于当事人的具体窘困状况而更有针对性地给付,在提高资助力度的前提下,在发放条件上设置更体贴入微、更人性化的条件梯度。二是大量吸收社会资源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包括设法争取社会捐助支持普惠制的养老基金、合作医疗保险费、特惠制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也包括吸纳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计划生育困难户的养老保障、家政服务等工作。三是加快政策工具的完善、行政技术的升级,尤其是点对点的深入、精细、互动的行政指导技术,以及更具灵活性而又受到完备保障的行政给付机制;在未来取消硬性规制手段后,还包括建立良性、自愿参与的生育意愿信息反馈渠道及行政指导快速反应机制,使得未来缓和规制措施的设想能够尽早有条件实现。

(二)逐步取消社会抚养费制度和行政处分机制

与缓和规制措施相配套的是,随着硬性配额与指标的取消,公民能够真正自主地行使生育权,社会抚养费制度和针对计划外生育的行政处分机制1302在未来亦应逐步取消。1312社会抚养费制度在现实中的运行已经遭遇了种种问题:正当性遭遇质疑、实施的不平等(征收标准和条件存在在不同地方、对于不同人群存在很大差异)、征收到位率低以及执法阻力较大(有时出现很不和谐的野蛮执法现象)等,1322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后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政策工具在民主性和科学性上都存在很大不足,与法治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背离。1332同样地,相关的行政处分制度也存在类似的根本缺陷。从充分尊重公民生育权的法治要求和权利逻辑出发,这些政策工具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其使用范围和强度,直至最终取消。

这一主张的提出有着一定的事实情况预期作为依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和发展模式亦将随之转变,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就已经较之早些年代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1342尽管这一下降趋势有政策的影响,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据调查

1302 1312 1322

1332 1342当前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第42条规定:/按照本法第41条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是国家工

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0

之所以说/逐步0,主要是考虑到一个过渡性阶段。如先统一在无论身份、地域、民族或宗教等不同背景,一般都设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条件是从第三孩开始,这样就可以改变目前在生育权行使方面所设置的许多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可参见的一些例子包括:昊夫:/-卖法.不是新财源0,5中国改革#农村版62004年第6期;孟亮:/农民维权:王幸福的调查在路上0,5乡镇论坛62005年第4期;熊志国、罗家才:/发生在乡政府里的暴行0,5检察风云62000年第6期;蒋曙辉:/我参与处理的一起恶性事件0,5乡村工作62008年第7期;周文水:/从-三湖事件.看干部驻村0,5时代潮62002年第8期;等等。

参见湛中乐、谢珂珺:/论生育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一个过程论的分析视角0(未刊稿)。

参见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0,5人口与经济62009年第4期。

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显示,抚养孩子相对成本的经济考量已经成为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明显地看出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1352在未来,中国的生育率水平向欧美国家趋近,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传统家族观念同样浓厚的日本就已经完成了生育模式的转型。另外,随着政策工具和行政技术的不断升级,公民社会的日渐发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并且可用的财政资金、社会物资等用于引导的资源也日益丰富,引导性工作机制的效果也将逐渐增强,以至于可以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育意愿状况下有效承担起国家人口战略的实施。总的来看,提出逐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取消社会抚养费制度和相关行政处分机制,不仅有价值判断的支持,也是有事实根据的。

(三)重视普惠制的社会保障措施

要缓和规制手段,完成利益导向工作,在讨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以前,首先需要注意整个社会保障机制的总体变化。日益得到广泛落实的普惠制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成为打消人们后顾之忧,进而促使育龄人群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有利因素。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在农村地区实行普惠制养老金制度的能力,1362我国/新农保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2009年已经启动。根据一些试点地区的消息反映,虽然保障水平较低,但毕竟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已经有了一个基本面的保障。1372另外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也在许多地方进行试点。这些制度在未来得到普遍推行,以及如学者所预期的那样,保障标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提高,将会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们/养儿防老0的顾虑,从而有利于促使家庭作出少生子女的生育计划,有利于国家对生育进行调节的指导性计划的实现。

在重视/新农保0、/新医保0等普惠制社会保障措施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养儿防老0的顾虑并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层面,也出于照顾老年生活的劳动力和优质服务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我们还需要完善集中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扶助机制,全面消除育龄群众的远期忧虑,1382使得人口战略能更顺利地实施。

(四)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

在普惠制的社会保障措施以外,还需要特惠性质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使节制生育家庭的处境能够好于不节制生育家庭,这样才能使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真正起作用。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普惠制养老保障措施推行的实践中,某些地方就已经同

1352

1362 1372

1382据江苏省的一项调查,多数妇女想要二孩的愿望并不强烈,在符合/二孩政策0但不打算再要孩子

的理由中/抚养孩子花费太高0的选择率高达77.2%,占据因素列表的第一位。对经济状况的考虑应当主要来自年轻夫妻对自己养育子女的经济实力的担忧,他们对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所需的费用有比较清楚的估计,而无论城乡、地区、还是收入情况,调查对象报告的教育费用差距并不大。根据调查对象报告的子女教育费用推算,把子女抚养到大学毕业的学费支出至少需要6~8万元,这一情况决定了农村或低收入者更可能放弃生育二孩。

参见杨德清、董克用:/普惠制养老金)))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一种尝试0,5中国行政管理62008年第3期。

参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怎么算?0,载http://cq.qq.co m/a/20091103/000619.ht m,登陆时间:2009年11月15日。在本报道中,重庆市万州区的新农保政策,缴费标准分5档,最低一档每年缴费100元,满15年后(若距60岁不满15年,则从政策实施起以后至满60周岁止)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80元,还可以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多缴多得。此外,国家对特殊人群如一二类重度残疾、独生子女户、高龄人员等有不同程度的特殊补贴(目前的标准分别为每月40元、10元、10元)。

参见湛中乐等:5公民生育权与社会抚养费制度研究6第八章(暂属内部资料,待出版)。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时注意保持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待,1392这些优待甚至扩展到了具有普惠性的一些其他行政给付项目,例如拆迁补偿领域。1402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普惠制项目即将全面兴起的情况下,这些特惠措施的利益导向力度是不够的。

当前计划生育正面的、特惠性的利益导向措施,包括计划生育子女保健费(或类似性质的奖励)、计划生育夫妇年老或退休时的一次性奖励、额外退休金、独生子女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时的一次性补助、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在入学、就业、分配宅基地等一系列优先事项的照顾等奖励扶助机制。但从当前的政策实施看,这些奖励扶助的力度亦存在不足,已经难以匹配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1412目前除部分试点地区外,可以认为大部分地区要提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水平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这种缺口一方面可以由整体的经济发展所填补,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包括未充分完成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地给身处其中的每个家庭带来教育成本的提高、医疗费用的高涨、生活资料价格上升等问题,来自国家的社会福利对许多贫困家庭将更有吸引力,未来的特惠制社会福利资源给付也会成为一个较有力的奖励机制。

但若站在更高远的视角看,计划生育奖励机制亦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机制。倘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真的如预期一样下降,节制生育成为普遍的生育行为模式,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的对象范围将大为扩展,与普惠制的社会保障措施相结合,可能出现的一个/非节制生育家庭保基本面、节制生育家庭保全面0的过渡阶段。但当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生育率进一步下降(与发达国家趋近)而不再构成一种整体威胁,而国民教育和生育引导机制进一步发展、公民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普遍增强时,公民的生育行为可被推定为自身根据各种信息和具体情况所作出的负责任的决定,在这种推定之下,少生的决定不一定最佳,而多生的决定未必不对,也就无所谓奖励问题。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亦要重视扶助机制,使得自主而负责任地作出了生育决定的各个家庭得以享有基本的保障。如果指导性计划要求公民在作出生育行为时替国家、替社会着想;那么,当公民限于厄困时,来自国家的和社会的扶助,对于自主而负责任的家庭计划,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根本重要性。

(五)覆盖生育全过程、全人口的综合服务

前面所述的仅仅是计划生育未来改革的部分内容,仍然限于当前计划生育的常规工作框架。但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试点来看,计划生育未来将以对生殖健康权的保障为基点,推进到覆盖生育全过程、全人口的服务,包括两性生殖保健服务、基于知情选择的计划生育手术方面的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服务等。这些服务不仅保障公民的生育权、生殖健康,对/提高人口素质0也全面给予实质性的促进。不仅如此,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工作还将覆盖全人口的服务(而不仅限于生育者),包括从新生儿疾病预防到老年人临终关怀等覆盖整个人口的服务举措。许多服务举措现在就已经在各个试点推行,当前以生殖健康全保障为基点的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可以大致概括为如下一个系列:

1392 1402 1412参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怎么算?0,载http://cq.qq.co m/a/20091103/000619.ht m,

登陆时间:2009年11月15日。

参见苏州市吴中区人口计生委:/苏州市吴中区制定普惠制下的计生优先政策0,5人口与计划生育6 2009年第7期。

参见前注1382,湛中乐等书。

清华法学 2010年第2期

表2 已推行及可发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一般体检服务不列入)时期/阶段

服务类型保障价值开展状况胎儿

出生缺陷干预:药物发放(叶酸等)出生缺陷干预:优生监护;重点监护胎儿的躯体完整与健康已开展有限开展婴幼儿母乳喂养指导

疾病筛查与预防;新生儿感染防治

婴幼儿健康已开展已开展儿童期

关爱女孩行动

儿童保健

社会公平;女孩的受教育权;正确的生育观念等儿童健康已开展(尚未系统化)已开展青春期青春期生理健康辅导;性教育

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及正常人格有限开展成年期(婚育阶段)婚育健康咨询

婚前健康检查

避孕药具发放

长效节育措施(自愿)

男、妇科疾病查治;生殖系统保健孕情检查分娩免费接送、费用减免

产期保健及产后随访成年个体健康;家庭生活和谐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及健康已开展已开展已开展已开展有限开展已开展较少开展有限开展中老年时期

中老年生殖保健

更年期保健社区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家庭保健个体生理、心理健康有限开展较少开展较少开展晚年临终关怀人文意义(幸福等)未开展这些服务构成了一个覆盖全部人口、整个生命过程的服务体系。其实准确地说,它不完全是/人口与计划生育0服务,因为它背后体现了一种根本的观念转型:从重点着眼于控制生育数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0公共事业转变到关怀整个人口状况、每个人完整的生命过程及各个家庭的良性发展的/人口与家庭发展0公共事业。从长远来看,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将有可能经历这一重大转变,通过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技术服务、价值指引及资源给付的/积极行政0,在人口领域逐步开展好一种指导性质的、柔和体贴而又深入人心的公共事业。

这一系列的服务措施及其所蕴含的理念,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整体努力是相符的,也与计划生育的实质法治化紧密结合的。在这一进程中,国家不仅通过行政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方面的支持,还需要通过引导社会组织和机构共同参与整个服务过程。在这种转变中,计划生育机构的职能不仅仅是管理,而更多的是服务和引导,通过服务改变群众的观念,使行政相对人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怀,从而给予计划生育政策更多地支持,在生育政策实施问题上达成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统一。

(六)宪法、法律等相关条文的修改

为保障前述的实质法治化改革能够有一个稳固的共识基础和法制基点,宪法条文也有必要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改。当前宪法仅仅规定了夫妻双方的计划生育义务,而没有承认与之相对应的生育权,这样就带来了重要的疑问:同样重要的生育权为何未能获得宪法的确认?如果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的条款已经包含了生育权在内,那么,对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义务

湛中乐、苏宇: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的强调,会否贬抑未被明确抽取出来的生育权概念的价值?这一问题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未来宪法的修订有必要确认生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平衡计划生育义务条款的价值取向;但计划生育义务条款亦不一定要取消,由于宪法义务的特殊性,它在宪法中的保留并不影响从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的转变,只是这里的/计划0亦应理解为在国家人口战略及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家庭计划,它将时刻提醒育龄公民,生育和家庭发展并非单纯的个体事务,在计划生育实质法治化的情况下、在自主生育的/政策)法律0环境中,公民仍有负责任地订立家庭计划、作出生育决定的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不仅宪法须进行修改,众多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在法律层面,主要是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的修改。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固然是计划生育领域的里程碑,肯定了公民在生育领域的许多权利,但仍然有某些条款值得商榷。例如,其第18条的授权条款存在相当严重的模糊性,导致了公民生育权的实质性限制,并导致各地法制的不统一以及一系列相应的后果;其社会抚养费和行政处分的相关条款,如前所述,也需要得到修订。1422对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同样需要做出重要调整,以满足计划生育法治化的要求。1432

(七)完善计划生育行政纠纷的救济机制

最后,为切实推行计划生育的法治化,使法律原则及规则得以真正落实,公民权益获得充分保障,还必须完善计划生育行政纠纷的救济机制。这种救济机制包括以下数种途径:申诉与复议;民事与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申诉与复议机制是在行政系统内部解决纠纷的一种救济渠道。目前计划生育领域并未建立内部申诉机制(只有极少数规范性文件对此有所提及),1442行政复议制度亦未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鉴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并且容易激发社会矛盾或强烈的冲突,应建立直接向相应行政机构领导直接申诉的机制;并且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同时提起行政复议。为谨慎对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向原机构所作的申诉可以采取实质性审查的审查强度;而行政复议亦应切实执行其职能,对行政活动的形式与程序要件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注意进一步从实质方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向法院起诉是另一种救济途径。行政相对人认为计划生育行政主体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一般而言可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救济,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后者主要是一来我国行政法未全面吸纳公法合同,对于其中有关合同的纠纷只能选择民事途径;二来在某些特殊情形下,考虑提起行政诉讼不能得到充分的救济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在行政诉讼方面,

1422 1432

1442参见湛中乐、谢珂珺:/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第18条解读0(未刊稿)。

在行政法规层面,例如5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6,存在征收标准不一定合理、征收程序不够精细

的问题,对于社会抚养费这类与公民的财产权利紧密相关的事项,缺乏听证程序一类的程序保障;征收过程中也缺乏对当事人的适当减免以及执行不能的处理等程序性的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进行修订的条款就更多了,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根据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6第18条制定的,和以前的计划生育条例有不少一脉相承之处,跟当前宪法、法律的精神和原则以及实质法治的要求有很多不甚切合之处,主要是征收条件的巨大差异等问题,这里立法裁量权没有得到很好的监控,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参与程度也充分,应当进行全面的完善。参见湛中乐、谢珂珺:/论生育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一个过程论的分析视角0(未刊稿)。

例见5湖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实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定6第18条第(五)项、第31条。

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计划生育已经出现了若干案例,如金亚妮诉昌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案、1452高波诉沂源县计划生育局社会抚养费征收纠纷案、1462丰都县崇兴乡人民政府与张国亮等计划生育纠纷上诉案等。1472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法院对于计划生育行政纠纷所提供的救济,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就总体情况看,这一作用仍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制定专门而详细的实体请求权产生条件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法院能动性的不足。

国家赔偿则是目前被利用得相对并不充分的途径。按照5国家赔偿法6,计划生育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但是,在赔偿义务机关为行为作出者自身的制度设计下,国家赔偿渠道的相对堵塞也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在未来,伴随5国家赔偿法6的修改,在发展出更为丰富的责任确认机制以后,我们可以在计划生育领域针对性地设置更有效的国家赔偿机制,从而丰富行政相对人获取救济的渠道。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广泛建立行政相对人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与民事诉讼、国家赔偿等多元化的救济机制设计,来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在实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最终推动既保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又顾及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大局的计划生育事业形象的树立。

1452 1462 1472原告在起诉状中称,2000年9月7日晚,安山镇以及罗家营村的计生干部带领工作人员突然上门,

金亚妮被强行带至昌黎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进行引产手术。当时胎儿九个多月,在母体内已经存活。金亚妮被注射引产针后,胎儿死亡,但由于体积过大,两天时间内不能自行从金亚妮体内流出,医生便将产钳探入金亚妮体内,将胎儿头部绞碎后取出。金亚妮身体由此受到巨大创伤。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参见段宏庆:/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案0,5乡镇论坛62007年第18期。

(2007)源行初字第35号。原告高波已合法生育二孩,在诉讼中称因原告在村委工作中得罪了许多人,因此有人制造谣言,诬陷原告抱养三胎男孩;沂源县计划生育局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的情况下,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认定原告违法抱养三胎男孩,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严重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被告未能证实原告抱养三孩的事实,所使用证据均被法院认定为传闻证据。最终法院一审判决原告胜诉。案例来源:载http://v i p.chi na la w i https://www.doczj.com/doc/76203281.html,/Case/d i sp l aycon tent.asp?G i d=117534523&K eyw ord=计划生育,登陆时间:2010年1月31日。

在该案中,一审法院认定,崇兴乡政府在突击全乡计划生育工作中,乡政府工作人员带着丰都县崇兴乡铺子村民委员会部分干部,以原告儿子生育二胎为由,到原告家作计划生育工作。他们进入原告家中,并在原告家中煮饭。原告回到家里,与在他家等候的上述人员发生争执,在此过程中,原告将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右小腿致伤。乡政府组织人员把伤者送到卫生院治疗后,村委会即将二原告家中的谷子615公斤、猪10头、大桌子1张、高板凳16根、打米机和粉碎机各1台搬走以作该工作人员的医药费。后原告用100元钱把打米机和粉碎机买回,其余财产被以2259元人民币的价格变卖。一审法院判决被告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强行搬走原告财产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相关法律责任由被告承担。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案例来源: htt p://v i p.ch i na l aw info.co m/Case/displaycontent.asp?G i d=117500797&K ey w ord=计划生育,登陆时间:2010年1月31日。

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制度 为抓好学校计划生育工作,依据各级法规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计划生育一检三查管理 1、凡年龄在45周以下的一孩妇女(含挂靠户人员和流动人口)以及一孩妇女不宜结扎的,每年必须参加春秋两季一检三查。抱养一孩者或结扎除外。 2、所有参检者必须持规定的妇检证,按时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参检。查出无环的必须及时补环,计划外怀孕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妇检由他人代替,每查出一例,罚款300元并补检,不按时参检者给予必要经济处罚,乃至停止工作。 4、一检三查参检率必须达到100%,外出打工人员,可上交一次规定的外地证明,另要回家参检工作。 5、男教职工每年春秋两季需上交配偶方妇检证明,否则视同主管处理。 6、本校教职工本人的妇检费则学校承担,其它情况一律由自己出资。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依据省、县政策,流动人口实行属地管理。 2、流入人口实行“五个一”管理:(1)凡流入本地的育龄人口必须持户籍所在地的县计生委签发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才能

在本校暂住、租店、做零工。(2)学校每半年对流入人口进行一次查证、验证。(3)对于流入人口中未实行绝育手术的已婚育龄人员,每年收一次计划生育管理费,每人每月5元。(4)对每个流入人口要落实一个责任单位和担保人。 3、流出人口实行“五全一”管理:(1)外出30天以上的育龄人口,必须如实办一《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2)外出前与学校签订一份计划生育守约合同书;(3)外出前做一次妇检或落实一个相应有效节育措施;4)已婚育龄人员要找一个可信的计划生育担保人;(5)已婚育龄人员要各学校交纳一定(数额的计划生育担保金。 三、挂靠户计划生育管理 1、学校原则上不接收新的户口挂靠。 2、挂靠户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视同学校正式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但经费自负) 3、挂靠人在办理结婚证、准生证时应首先将户口迁出,否则必须做到:(1)签交纳一份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2)找一个担保人必须是本校教职工;(3)交纳一份保证金,至少3000元;(4)生育后按政策规定及时上环,落实四术,每年春秋两季按时参加妇检。有单位的一律要将户口迁出,否则交保证金。 四、计划生育措施管理 1、计划生育应采取避孕为主的节育措施。 2、已生育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无禁忌症的,产后或引产后42天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模板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 热情接待来站咨询群众和关心体贴就诊者, 做到举止庄重, 衣帽整齐、态度和蔼, 文明礼貌、耐心解答问题, 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学知识。 二、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 认真细致检查, 诊断处理恰当, 用药科学合理。对需住站手术和治疗者, 由门诊医生开具住站手续。 三、建立健全门诊登记簿, 凡来站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簿项目填写完整、准确, 字迹清楚, 并签全名。 四、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 简明扼要准确地书写病历。 五、对门诊手术者, 应观察2小时, 交待注意事项, 若无异常情况, 方可出具证明离站, 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的病人应提前安排就诊。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 七、门诊各科室外的环境应坚持每天清扫, 定期消毒, 保持清洁整齐, 不断改进候诊环境, 卫生设施齐全。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 每做完一项处理, 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 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 不许在室内逗留。 二、各种药品分类放置, 标签明显, 字迹清楚。 三、毒、限、精神、贵重药品加锁保管, 严格交接班。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 戴工作帽及口罩。 五、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二周更换一次( 2%戊二醛) , 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经常保持75%浓度。 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处理过程中, 要严格观察病人反应, 发现意外及时处理, 并立即报告医生。 七、各种处理必须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患者自带药品, 未经本站医生批准, 不予注射或处理。 八、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时清理、清点、每日供应室对换。 九、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 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最新计划生育门诊工作制度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热情接待群众,关心体贴就诊者,工作人员要举止庄重、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要规范,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知识。 2、门诊各科室内外环境应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保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3、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凡来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册项目完整、准确地填写,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4、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的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 5、认真、及时、全项、规范地书写技术服务各种文书。 6、对门诊手术者,应观察2小时,交代注意事项,若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医院,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摄氏度的服务对象应优先安排就诊。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男医师对女服务对象进行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 门诊(小)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必须保持清洁、肃静、禁止吸烟。凡参加手术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无菌规范,进行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参观实习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鞋、口罩;服务对象进行手术室,一律更换手术室的拖鞋。手术室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闲谈、不准会客,与手术无关人员严禁入内;不得携带与手术无关的物品进入手术室。 2、手术前按手术类别准备各种器械及敷料,查验手术包灭菌在有效期内。 手术后如数清点,立即清洗干净,并送消毒。污染的器械和敷料,应分别进行消

毒处理。 3、坚持术前查对受术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等;术中细致操作,严密观察受术者体征;手术完毕后,术者应当立即完成记录,填写手术登记。 4、人工流产手术室的药品、器械和物品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使用电动吸引器,必须先测试负压,吸宫时,负压应维持在400mmHg~500mmHg。 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做到稳、准、轻、细及无菌操作,遇有疑难或意外时,立即停止操作,请示上级医师。术后要仔细检查吸出的胚胎及绒毛组织是否完成整、是否与妊娠月份符合,并及时检查清理器械,处理污物。受术者术后观察半小时,无异常方可离院。 5、手术中遇有意外情况,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院长汇报,及时组织抢救,并作详细记录。定期分析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6、手术室抢救设备、器械及抢救药品等必须齐备,存放位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并始终处于备用状态。麻醉及剧毒药品应有明显查标志、专柜加锁,专人管理,使用要遵医嘱并仔细并仔细复查核对。 7、精密仪器应专人保管,手术包及器械定期消毒、定点存放,严禁使用消毒过期和未消毒的手术包和器械;手术室物资不得外借。 8、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周彻底清理消毒1次。 计划生育手术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节育手术常规》及《消毒技术规范》,室内布局合理、整洁。

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XXX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的决定》,《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省政府194号令及XX市2013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具体要求,我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我院计划生育管理水平,特制定以下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一、学习:组织全院开展计划生育法规学习,每月进行一次计划生育例会及督查会议的开展。 二、四禁(院区医务人员必须执行四禁工作) 1、严禁利用B超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2、严禁实施假节育措施,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 3、禁止非妇产科医师开展孕检及孕期B超检查。 4、禁止非妇产科医师开具计生药品。 三、定职责: (一)计生专干的职责 1、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 2、做好院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档及信息化管理,按时完成各项计划生育统计报表。 3、掌握院内育龄人口及本院流动人口育龄人口的信息、登记、建

档、及孕检工作。 4、督促、监督、核实本院孕检、B超、住院分娩、孕14周终止妊娠的资料及时准确的实时通登录。 5、查验计生药品库存发放与登录。 6、负责办理《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手册》一孩《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计划生育的有效证件。 7、做好本医院职工独生子女每年多种政策性的补助计划及有关慰问工作。 8、做好对已婚育龄妇女职工的产后、术后随诊,做好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 9、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办好计划生育专栏,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 10、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办好计划生育专栏,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 11、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妇产科医师的职责 1、对早孕检需验证身份证,孕13周孕检及住院分娩需验证其身份证和准生证,并对无证的孕产妇及时准确的登记及录入电脑信息。 2、认真登记《住院分娩登记表》、《计划综治信息申请人基本情况》【助产护士负责登记】、《妊娠14周终止妊娠手术登记表》、《无证生育表》、《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表》、《孕检登记表》【妇产科医生负责】。各项内容包括孕妇姓名、身份证号、准生证号、户籍地、现居地、联

计划生育管理制度(总4页)

计划生育管理制度(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为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公司及项目部的计划生育工作,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和项目部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坚决贯彻执行《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宜昌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对违反计划生育行为的,采取经济处罚与纪律处分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条发文成立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第三条对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使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规律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项目部管理制度 第四条建立规范的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和卡片,按公司管理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劳务作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做到项目填写清楚、齐全。 第五条掌握所属员工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雇佣外来流动人口时,必须先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证或证件过期的应督促在其户籍所在地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确保持证率和验证率均达到90%以上,不得雇佣无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员。

第六条对新进场的农民工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和计划外生育工作。 第七条在暑假和春节以及工程新开工时,组织职工及其探亲家属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传达现阶段国家相关精神,并将学习情况和内容整理归档。 第八条开展多形式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办黑板报、贴宣传标语。积极投稿,大力宣传计生工作的先进人物与典型。 第九条落实各种节育措施,建立避孕药具领取、发放帐册,做好避孕药具的领取、发放工作。 第三章育龄妇女管理制度 第十条建立育龄妇女婚育档案,随时掌握育龄女职工的生育情况,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定期组织“三查”,即查孕、查环、查病,防止计划外生育。 第十一条协助育龄妇女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相关部门办理《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证》,享受孕情及妇科病普查免费服务。 第十二条对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的,限期采取节育补救措施;不采取补救措施的,从当月起停发工资、福利及一切补贴,年终不得评奖。不服从管理的,及时上报计生管理部门。 第四章计划生育填报制度 第十三条每年12月25日前由公司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将本公司年度发生的婚、孕、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流入(出)人口、育龄人员需求及工作完成情况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考核。

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有关政策,为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健全组织 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各基层支部要建立健全由支部书记负责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配备1名计划生育委员,(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二、明确职责 1、领导职责 (1)负责公司计生工作的全面管理。 (2)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管理制度,把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3)、定期召开计生工作专题会议,听取计生专干的工作汇报,研究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充分发挥计生领导小组的作用,保证计生专项经费的落实到位。 (5)坚持“三为主”、“三到位”、“三结合”,严格按照“一法三规一条例”管理计生工作,落实责任制,兑现奖惩。 2、专干职责 (1)认真宣传贯彻计生政策,保证公司计划生育率达100%。 (2)规范基础工作,注重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一卡一薄一单”。 (3)按时参加计生例会,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按时报送计生报表。 (4)帮助育龄妇女解决实际困难。 (5)宣传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知识,向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 (6)组织女职工每季度进行康检一次,上站率达100%。 (7)宣传和指导计生药具的使用,坚持定期随访。 (8)定期开展生殖保健、健康保健知识学习、测试。

三、完善育龄妇女登记制度 根据上级要求,对已婚育龄妇女建立档卡,即对新婚夫妇及时登记入卡,对超龄妇女及时办理退卡手续。对未婚女青年的新婚、发放生育证、现孕出生、一孩领证、采取节育措施、工作调动、死亡、药具发放等情况按年龄不同登记入册,更换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要及时进行换卡登记。 四、健全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制度 1、对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检查,对查出的妇科疾病要积极帮助治疗,对节育措施不落实的要督促落实;对计划内怀孕的妇女进行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发现计划外怀孕的,要采取补救措施,坚持打掉。 2、凡在我公司办理内部退养手续的已婚育龄妇女(含49周岁),必须近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孕检及健康检查,一次不参加孕检者,扣发当月工资50%,并责令限期参加孕检,连续两次不参加孕检者扣当月全部工资,并按计划生育处罚规定处理。 3、凡一胎未上环,二胎以上未结扎导致计划外怀孕者进行人流,费用自理,一律不给假期不报药费。 4、凡不到晚婚年龄结婚而怀孕者,其人流费用自理,不给假期。 五、继续实行结婚登记制度 1、凡我公司未婚男女职工申请结婚登记时,必须到晚婚年龄。实行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假期视为出勤。 2、凡未经公司计生办登记办理结婚手续而采取其它手段领取了结婚证的男、女职工,不论是否早婚,公司一律按未婚对待,不予办理生育指标。 六、健全准生证发放制度 1、按照《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条例生育子女条件的夫妇双方应向所在单位写出书面申请,并填写生育指标审批表《此表要经双方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单位盖章,连同要求生育夫妇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二寸结婚照3张以及办事处指定医院生殖健康检查证明一并上交公司计生办后方可办理审批手续》。

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搞好公司职工计划生育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可在行政序列或工会内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或办公室,具体负责公司职工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三条计生部门根据公司职工年龄、婚育状况和结构,提出公司职工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在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四条实行计生工作分层负责制,各级领导和主管对本部门、单位的计划工作负有责任,在其目标责任体系中应有计划生育方面的考核指标。 第五条宣传国家和当地政府计划生育的法令、政策,及时发布、传达计划生育的政策动态。 第六条公司推行计划生育以宣传教育为主,经济和行政奖惩手段为辅。 第七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教育员工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且男女职工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分析公司婚育状况,区分计划生育的重点对象和目标,进行重点监控。 推行和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条例允许的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情况。 第九条掌握公司已婚女职工节育措施情况,坚持杜绝非法生育和超生;发现计划外怀孕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十条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办理员工结婚登记手续,以及独生子女登记。不得开口子批准早婚、早育。 第十一条对合法怀孕者,搞好优育优生服务,组织有关的体检、复查和四期保健工作及生育知识普及教育。 第十二条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的优惠、鼓励措施和待遇: (1)婚前医学检查和遗传咨询;

(2)发放独生子女费; (3)报销独生子女入托、入幼儿园费; (4)帮助联系职工子女入学; (5)报销职工计划生育费用; (6)职工计划生育营养补助; (7)计划生育假期; (8)节育的例行检查、复查; (9)组织探望做节育手术员工及产妇; (10)独生子女在招工中优先录用。 第十三条公司建立育龄员工计划生育档案,并由计生部门负责具体收集、整理、立卷管理工作,按规定制作统计报表上报有关部门。 第十四条公司对无计划生育的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令进行处罚。处罚措施包括: (1)生育费用自理; (2)不享受产假期间照发的工资; (3)子女托费自理; (4)收回独生子女证,停止凭证享受待遇; (5)收回计划生育奖励金; (6)按超胎数,加收若干倍的计划外生育费; (7)行政处分; (8)超生人口不列入分房人数; (9)不实行计划生育的部门或单位,不得评为先进,应扣除奖金给予罚款; (10)违反计划生育情况严重的,免除公司职务或予以开除、解聘。

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一、积极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二、掌握社区内育龄妇女的整体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好社区妇女孕情监测。 三、对社区内妇女及时进行早孕登记并发放孕产期保健资料。 四、对避孕节育妇女进行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常备并及时发放优生优育宣传资料。 六、普及避孕节育知识,开展避孕“知情选择”,并填写《知情选择登记表》。 七、配备多种避孕药具,方便居民购买使用。 八、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立计生技术服务室,开展优生优育咨询、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等服务。 九、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常见妇科疾并不孕症、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指导。 十、做好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 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迅速的完成了职业角色的转变。 一、回顾这四年来的职业生涯,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参与了新疆库车县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的野外测绘和放线工作、点之记的编写工作、1:2000地形地质图修测、1:1000勘探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提交成果《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2、参与了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项目的室内地质资料编写工作,提交成果为《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现已通过评审。 3、参与了《新疆库车县巴西克其克盐矿普查》项目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参与项目包括:1:2000地质测图、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最终提交的《新疆库车县康村盐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4、参与了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监测工作,项目包括:野外地质测量与室内地质资料的编写,提交成果为《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现已通过评审。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流出人口计划生育协议管理制度 1、流出人口中的重点“三查”对象外出前,所在村(居)委员会在出具(办理《婚育证明》介绍信)时,应与重点管理对象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一式两份,村(居)、本人各持一份。 2、外出前应落实安全可靠的避孕节育措施,协议中应告知其按时寄回现居住地计生服务机构出具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3、协议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守的事项以及违约责任。 4、协议应随出随签订,有效期应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有效期一致

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职责 1、协助“警务责任办公室”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登记、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暂住证、注销等手续,填报有关外来流动人口统计报表等工作。 2、熟悉和掌握责任区内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做到“三勤”、“八知”,“三勤”即勤动脑、勤动腿、勤汇报;“八知”即知其本人、知其常住户籍所在地、知其现居住地、知其暂住原因、知其家庭情况、知其计生情况、知其经济来源、知基现实表现。发现违法犯罪活及时报公安机关查处。 3、协助公安派出所做好公、私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掌握责任区出租房的基本情况,制止危房、违章建筑以及无安全保障房屋的出租。 4、协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督促外来务工经商人员

办理《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提供就业前培训指导,做好责任区内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的有关统计工作,维护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5、协助计划生育部门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和教育,做好流出、流入育龄人口的原始登记、注销和有关登记汇总表的填报、协助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督促已婚育龄妇女“三查”,发放避孕药具。 6、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工作。 7、协助公安、民政部门开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告知、引导、救助工作。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1.doc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一、站长办公制度 1.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站长按照分工执行对站的全面业务管理。对重大问题必须交站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 2.每月主持召开业务办公会一次,小结上月工作和安排下月工作,讨论业务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站长必须参加每天的朝会,业务站长门诊日每星期至少2次,站长查房每星期至少一次。 4.站内发生节育事故或其它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处理,24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填写《差错事故报告单》并报告所属计生局。 5.认真填写工作日记,记录业务工作进度和重要事件的处理情况。 二、会议制度 1.服务站、所长例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为办公会时间。由站长主持,本站、科(室)和乡、镇服务所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内容是检查当月工作和布置下月工作任务,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乡、镇所重要问题。 2.朝会:每日上午上班10分钟内进行。朝会由业务站长主持,由值班人员报告住站动态、术前准备和术后受术者情况;站

长简要布置工作。 3.工作报告会:每季度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下午进行。全站职工参加。由站长报告季度、半年或全年的全面工作,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和惩罚兑现。 4.科(室)周会:由各科(室)负责人主持,时间自己确定,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讨和安排工作,解决科室内重要事宜。 5.群众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护理组负责人主持,听取受术者及其家属意见,以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 三、请示报告制度 凡下列情况必须及时请示报告: 1.因特殊情况需对工作计划作重大调整; 2.首次开展的计划生育新技术; 3.切除脏器或对手术方案作重大改变; 4.需要请站外会诊或转院; 5.手术医疗事故或差错; 6.站内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干扰、工作人员受到威胁时; 7.住站受术者私自离站以及有发生危险可能时; 8.重大经费开支以及重要物资损坏、现金丢失或成批药品变质时;

妇联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山东弘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妇联、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一章、妇联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了进一步做好妇联工作,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妇女增强自尊、自信、自 立、自强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新女性。 2、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代表妇女在政权建设中 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 3、建立每季度一次会议,学习制度,并做好会议,学习记录 4、妇联每年定期(节假日的文体娱乐)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益健康的文 化体育活动以及各文化队伍的日常培训和排练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因企业情况确定。 5、企业妇联实行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企业妇联执委为每三年换届一次, 经妇代会民主选举产生,换届情况报上级妇联备案。企业妇联执委可按情况进行增补。

第二章、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掌握公司人员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对家庭及婚育情况填写清楚、齐 落实各种节育措施,建立避孕药具领取、发放帐册,做好避孕药具的领取、 发放工作。 4、建立育龄妇女婚育档案,随时掌握育龄女职工的生育情况,督促已婚育龄 妇女落实节育措施。配合计生办组织查体,防止计划外生育。 1、 2、 开展多形式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3、 妇女维权工作流程

5、按月将公司《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变更报告单》、《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卡》报送计生办。 6、对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的,限期采取节育补救措施;不服从管理的,及时上 报计生管理部门。

4 已婚育龄妇女 计划生育工作流程图 生育申请: 镇计生办 1 、 生育第一个子女:在婚后持 《结婚证》、身份证明到户籍所 在镇计生办办理有关登记手 续。1 2、生育第二个子女:符合规定 核实其本人婚育状况后,符合生育规定的,在其《计划 所在单位 申请对象 审核并加盖公章。 填写《再生育申请表》 并备齐有关证明材料。 育龄妇女 审批持证后方可怀 审核并加具意见,报县人 口委审批。

计划生育管理规章制度

********卫生院 计划生育管理规章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市卫生局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切实落实措施和责任,进一步加强本院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制订以下制度: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继续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使“一法一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人人皆知,进一步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已婚育龄夫妇对计生政策的认识,增强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使之成为一项自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把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医院议事日程,突出位置,切实做到齐抓共管,常抓不懈,进一步完美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一级抓一级的做法,逐级签订责任书;院长跟科室组长签订责任书,科室组长跟个人签订责任书,把计划生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各级干部身上。强化责任追究制、对满报、漏报已婚育龄妇女。造成计划外生育的,除依法规追究超生对象的责任和处理外,将执行“一票否决”制度,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认真执行婚育计划生制度 对卫生院干部、职工(含聘用工、临时工)、提倡按法定年龄推迟三年

(即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申请结婚,并要求按规定申领《准生证》、方准生育,生育后应向市卫生局申报备案。正常生育满三个月,剖腹产满半年应上节育环,并将有关证件原件送交卫生院查验。 四、建立健全查环查孕制度和公示制度 对已婚育龄夫妇生育节育情况要按规定如实上报,且上报准确,不得瞒报、漏报,落实专人负责对已婚育龄妇女按期到所在地计生服务所接受孕情检查,临时聘用人员无按期查环查孕的,一律辞退,发现计划生育外怀孕的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每次孕情检查情况按规定时间准时上报备案,对不按期进行孕情检查的,将按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五、加强随访监督,严格请假制度 进一步严肃功劳纪律,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落实专人定期上门家访,掌握情况,跟踪了解,并按时督促孕查,同时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及时处理来信来访,凡群众举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迅速组织调查,发现一宗处理一宗,并级时将情况上报市卫生局,卫生院举报电话****** 六、完善档案管理,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已婚育龄夫妇档案卡、结婚登记册,落实节育登记册、按期查环查孕登记册、及时准确掌握育龄对象的生育,节育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努力使计生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卫生院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站长办公制度 1.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站长按照分工执行对站的全面业务管理。对重大问题必须交站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 2.每月主持召开业务办公会一次,小结上月工作和安排下月工作,讨论业务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站长必须参加每天的朝会,业务站长门诊日每星期至少2次,站长查房每星期至少一次。 4.站内发生节育事故或其它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处理,24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填写《差错事故报告单》并报告所属计生局。 5.认真填写工作日记,记录业务工作进度和重要事件的处理情况。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会议制度 1.服务站、所长例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为办公会时间。由站长主持,本站、科(室)和乡、镇服务所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内容是检查当月工作和布置下月工作任务,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乡、镇所重要问题。 2.朝会:每日上午上班10分钟内进行。朝会由业务站长主持,由值班人员报告住站动态、术前准备和术后受术者情况;站长简要布置工作。 3.工作报告会:每季度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下午进行。全站职工参加。由站长报告季度、半年或全年的全面工作,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和惩罚兑现。 4.科(室)周会:由各科(室)负责人主持,时间自己确定,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讨和安排工作,解决科室内重要事宜。

5.群众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护理组负责人主持,听取受术者及其家属意见,以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制度 请示报告制度 凡下列情况必须及时请示报告: 1.因特殊情况需对工作计划作重大调整; 2.首次开展的计划生育新技术; 3.切除脏器或对手术方案作重大改变; 4.需要请站外会诊或转院; 5.手术医疗事故或差错; 6.站内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干扰、工作人员受到威胁时; 7.住站受术者私自离站以及有发生危险可能时; 8.重大经费开支以及重要物资损坏、现金丢失或成批药品变质时;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热情接待来站咨询群众和关心体贴就诊者,做到举止庄重,衣帽整齐、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耐心解答问题,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学知识。 二、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对需住站手术和治疗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站手续。三、建立健全门诊登记簿,凡来站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簿项目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四、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书写病历。 五、对门诊手术者,应观察2 小时,交待注意事项,若无异常情况,方可出具证明离站,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 C 的病人应提前安排就诊。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七、门诊各科室外的环境应坚持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卫生设施齐全。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 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二、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三、毒、限、精神、贵重药品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五、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二周更换一次(2% 戊二醛),头 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经常保持75% 浓度。 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观察病人反应,发现意外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医生。 七、各种处理必须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患者自带药品,未经本站医生批准,不予注射或处置。 八、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时清理、清点、每日供应室对换。 九、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样本

筹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热情接待来站征询群众和关怀体贴就诊者,做到举止庄严,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耐心解答问题,积极宣传筹划生育方针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学知识。 二、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检查,诊断解决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对需住站手术和治疗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站手续。 三、建立健全门诊登记簿,凡来站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簿项目填写完整、精确,笔迹清晰,并签全名。 四、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要扼要精确地书写病历。 五、对门诊手术者,应观测2小时,交待注意事项,若无异常状况,方可出具证明离站,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病人应提前安排就诊。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七、门诊各科室外环境应坚持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洁,不断改进候诊环境,卫生设施齐全。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二、各种药物分类放置,标签明显,笔迹清晰。 三、毒、限、精神、贵重药物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五、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二周更换一次(2%戊二醛),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经常保持75%浓度。 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解决过程中,要严格观测病人反映,发现意外及时解决,并及时报告医生。 七、各种解决必要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患者自带药物,未经本站医生批准,不予注射或处置。 八、已用过注射用品要随时清理、清点、每日供应室对换。 九、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单位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xx县委办公室计划生育 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县计划生育制度,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我办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在本办工作的正式干部及聘用工作人员均必须遵守本制度。第2条实行全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主任是执行本单位工作的总责任人,各科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3条必须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中,每半年召开一次计生会议,系统学习贯彻计划生育法和条例,掌握新的规章政策,并形成会议记录,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 第二章生育的计划管理 第1条实行计划生育,禁止计划外生育。 根据上级下达的人口指标,制定人口计划。 第2条提倡晚婚,推行晚育。男二十五、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三十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第3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 第4条凡符合生育条件生育的育龄夫妻,须向所在街道计生部门提出申请,由所在街道办办理生育证明。

第5条凡要求调入的已婚人员,必须持有原地计划生育证明,有关部门核实后方可办理。 第6条县委办计生领导小组对未满四十九周岁的干部及家属建立计划生育档案,每年签署计划生育责任书。并要求婚后育龄妇女每季度到计生委进行一次环、孕情检查,同时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第三章聘用人员计生管理 第1条对聘用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凡来我办聘用的人员,必须持有效的计划生育证明,方可办理聘用手续。每年初对聘用人员的计生证进行检查,对已婚已育的聘用人员育龄妇女,每年进行两次查环查孕。 第四章节育措施与优待奖励 第1条有生育能力而无生育指标的育龄夫妻,应采取节育措施,节育以避孕为主,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应放置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两个子女的育龄夫妻,一方应采取结扎措施。 第2条接受节育手术的,按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休假。 第3条实行晚婚的在职人员,增加婚假十天,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并给予配偶10天护理假。增加的婚假和产假视同出勤,工资津贴照发。 第4条夫妻双方自愿只生一个孩子的,由夫妻双方申请,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从领证之日起至独生子女满14周岁止,每月按照规定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

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山西省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对违反计划生育行为的,采取经济处罚与纪律处分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条发文成立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第三条对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使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规律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四条建立规范的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和卡片,按公司管理人员、和劳务作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做到项目填写清楚、齐全。 第五条掌握所属员工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雇佣外来流动人口时,必须先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证或证件过期的应督促在其户籍所在地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确保持证率和验证率均达到90%以上,不得雇佣无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员。 第六条对新进厂的农民工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和计划外生育工作。 第七条在暑假和春节以及其他节假日时,组织职工及其家属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传达现阶段国家相关精神,并将学习情况和内容整理归档。 第八条开展多形式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办黑板报、贴宣

传标语。积极投稿,大力宣传计生工作的先进人物与典型。 第九条落实各种节育措施,建立避孕药具领取、发放帐册,做好避孕药具的领取、发放工作。 第三章育龄妇女管理制度 第十条建立育龄妇女婚育档案,随时掌握育龄女职工的生育情况,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定期组织“三查”,即查孕、查环、查病,防止计划外生育。 第十一条协助育龄妇女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计生服务所享受孕情及妇科病普查免费服务。 第十二条对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的,限期采取节育补救措施;不采取补救措施的,从当月起停发工资、福利及一切补贴,年终不得评奖。不服从管理的,及时上报计生管理部门。 第四章计划生育填报制度 第十三条每月8日前(节假日顺延)按时向当地人口计生部门报送《流入人口登记及婚育证明查验信息反馈表》。在填写报表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四条若在月报中隐瞒流动人员实际情况,公司将接受镇计生办依据有关制度给予处理。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奖惩 第十六条公司计生领导小组负责对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计划外生育的职工,除了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第十八条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因落实不力,造成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将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实施“一票否决”的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九条公司职工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配合不力,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困难的,除按计划生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外,“一票否决”当事人的评优评先资格。

乡镇计生办工作制度 -管理制度

乡镇计生办工作制度 -管理制度 乡镇计生办工作制度 -管理制度 乡镇计生办工作制度计划生育月例会制度 1、时间: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使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乡镇每月2日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工作例会,乡镇计生办工作制度。 2、参会人员:各村计生专干、乡镇计生服务站主任、计生办主任、微机操作员、包村干部等。 3、内容:学习传达上级有关计生工作精神,相关人员汇报上次例会工作安排的落实情况,收集各村村级计划生育信息月报告单、新增常住育龄妇女信息卡、"三查四术"情况、外地寄回的避孕节育报告单以及乡镇卫生院出生、派出所入户新生儿等情况,指导村级做好常住育龄妇女信息卡、湖北省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手册的运转工作,进行计生业务培训,安排布置下月工作任务。 4、形式:根据情况组织村计生人员集中到乡镇计生办召开或到基础较好的村以现场会形式召开。 WIS数据库上报和统计报表制度 1、WIS数据库运转:每月初乡镇计划生育例会后,微机操作员将收集的各方面信息录入WIS系统,并对录入的信息认真审核,对WIS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形成最新的备份文件,每月向县级计生局上报一次。上报时间为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信息。 2、报表上报:每月初WIS数据运转后,微机操作员及时通过WIS系统生成鄂计育统1、2、 3、4表并以Excel格式导出打印,妥善保存每季度向县计生局上报一次,上报时间为该季度下月10日前,纸质报表需由统计人员、统计负责人及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后方能报出,纸张大小统一为A4纸型。报表上报前要逐村、逐项进行认真审核,对项目不全、逻辑错误、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要查找原因,改错补漏,以确保统计报表质量。 "三查四术"工作制度 1、"三查四术"对象范围 "三查"对象:分重点服务对象和非重点服务对象。重点"三查"服务对

卫生院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卫生院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抓好计生工作,是卫生院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及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内容。为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卫生院的两个“文明”建设和卫生院的“就医环境”结合起来,抓实抓好。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包括行政中层干部、女职工及其他根据需要指定的人员,根据分工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并上报有关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成员分工主要有:①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检查落实情况;②具体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③各部门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工作;④职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⑤临时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⑥流动人口子女学籍档案管理工作;⑦工会女工的管理工作; ⑧卫生、健康咨询教育工作;⑨日常具体事务检查工作。 二、管理措施 (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卫生部门及计生部门的计生政策,广泛开展计生宣传工作,使全体职工认识到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人都必须自觉执行。

(二)、号召青年教职工晚婚晚育。【按法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推延三年,(即女23周岁,男25周岁)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24周岁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三)、督促育龄人员落实节育措施,并与其建立联系制度。(做到一孩“上环”,每季度到计生服务所查环一次)。 (四)、做好育龄人员的计划生育情况的登记和检查工作。(建立统一的育龄妇女登记卡)。 (五)、为育龄人员出具计划生育证明,并向有关单位提供情况。(凡符合政策申请生育第二胎的对象,必须在本年度八、九月间提出申请,凭准生证生育)。 (六)、雇用临工时,要查验婚育证明,凡无婚育证明或证明不合格的一律不雇用。 (七)、雇用的临时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卫生院将按规定中止或解除合同。 (八)、流动(暂住)人员的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时,要查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方可办理。 (九)、B超室必须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开展孕妇检查时必须“双签”,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妇产科接诊产妇时需查验婚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