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1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测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子规.()萧瑟

..()

jié____石天yá____sǒng zhì_______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B.江春/入旧年

C.闻道/龙标/过五/溪D.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

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

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

4.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均是诗人喜爱的意象,诗人喜欢借“日月”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观沧海》中的句子填空)曹操借日月从海平面升起抒发了自己的博大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填空)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流露出淡淡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填空)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5.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次北固山下》的赏读。

例句:我从“潮平两岸阔”中,仿佛看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美景。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图是《天净沙·秋思》的插图,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请你给插图作者提一条建议。

(一)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回答问题。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本诗的名句,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二)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0.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作者之所以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是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__,是____代著名散曲作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

1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四)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6.《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17.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做具体分析。

初一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2.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县B.距今7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 C.距今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D.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 3.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最科学的方式是 A.搜集神话故事B.发挥想象能力 C.研究远古化石D.依靠民间传说 4.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保留猿的特点 B.使用打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采集和狩猎 5.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玉器 6.1929年12月2日下午,在一个考古挖掘工地上,突然有人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化石显露出来。主持发掘工作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兴奋地说:“这是头盖骨!”当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消息公布后,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这种原始人类大约生活在几十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有猿类特点。他被称为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7.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A.使用天然火B.住干栏式房屋C.挖水井D.制彩陶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9.“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下列原始居民生活状况能与该材料相互印证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10.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半坡人与河姆渡人已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

一、《桂林山水》 (一)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解词。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 2、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 (2)这两段话都运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 第一段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好处是: 第二段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好处是: 3、在是比喻句的后面打“√”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桂花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4、照样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像……像……像……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6、作者既然是写桂林的山,为什么开始写泰山和香山? 7、“无瑕的翡翠”是说。“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为什么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呢? 。这句话抒发了。 8、“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字高度概括了 ,此句为。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 课题十一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16-9=7(只) 6、12-5=7(个) 课后小记:

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进步

第一单元练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酝酿()胳膊()抖擞() 应和()摇曳()嘹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 ()安在fán huānèn 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的光,hōng tuō()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戴着lì()。他们的房屋,xīxīshūshū()的,在雨里jìng mò()着。 2.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描绘春天的美景,表现春的美好与活力,抒发对春天的期盼、喜爱、赞美。 3、词语赏析: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中“酝酿”一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 B、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极具表现力,试选一个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答: 4、语句赏析: 本文中有许多的比喻和拟人句,找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5、最后三段,分别出写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个语段的先后次序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答: 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第1段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个中心句的。 答: 3、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A和B题: A、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答: B、从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描写顺序的词语,并判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答: 4、本文作者善于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冬天的济南比成什么?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答: 5、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B.暗喻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卷

五年级第一单元课内阅读卷(一)姓名 1、窃读记 文段一 转过街角,饭店的招牌,炒菜的香味,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脚尖,从大人的腋下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按课文内容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给选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紧邻()安心()担忧()暗喜() 急切()往日() 4、用横线画出文段中表示心理描写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5、当作者找不到书时,心情是怎样的?当找到之后,心情又是怎样的? 文段二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很多,()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的词语。 贪婪: 知趣; 光顾: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出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第一单元练习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基础部分(30分) 一、1、辨字组词。(8分) (1)凝( ) 疑( )(2)喧( ) 渲( ) (3)震( ) 振( ) (4)幕( ) 暮( ) 二、你能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吗?(4分) 2、我的心在瘦骨lín( )xún( )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3、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zāo( )tà( )它; 三、写错别字,会闹笑话的。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4、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戒。()改为() 5、我听见有人在缀泣。()改为() 四、读下面的诗,学用托物寄意的写法写一首小诗。(6分) 6、圆规 喊的是谦逊的口号——零 转动遍数成千 换位次数上万 总表示不如“壹” 五、我们背了一些古诗,你还记得其中的语句吗?请默写出来。(8分) 7、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虽寿》曹操) 8、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 阅读部分(40分) (一)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9、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2分) 10、为什么“我便能应付一切”? (2分) 11、请找出文段中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并说说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2、如何理解“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中的“惊奇而自豪”? (2分) 13、简要谈谈你从文段中得到的启示。(4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班别姓名 一、阅读《山中访友》片段,回答问题。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弯弓)着腰,(俯身低头)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仍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zhāzhá)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ɡuān ɡuàn) ,胳膊变成树枝,血(xiěxuè)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zhuàn zhuǎn) 、流淌。 1.、“俯”查音序应查(),查部首应查()部。 2、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4、用“”画出具体体现老桥德高望重特点的句子。 5、根据文段的内容填空。 作者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古桥的之情。 6、文中画“”线的部分,是作者走进森林,靠在一棵树上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样写的好处是。 7、请用“﹏”在文中找出一个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句子。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简单的写写 二、阅读《草虫的村落》片段,回答问题。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地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1.、“庞”查音序应查(),查部首应查()部。 “勉”查音序应查(),查部首应查()部。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足()勤劳()储藏()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4、请用“”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村民们”勤勉地奔忙的句子。 5、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单元练习题(1)

第一单元练习题(1) 一、填空题。(13分) 1.0.7里面有( )个0.1,有( )个0.001。 2.把1.2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1的数是( ),把5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01的数是( )。 3.10.080化简后是( ), 4.0600化简后是( )。 4.有一个数,千位和千分位上都是7,百分位上是4,其他数位上都是1,这个数写作( ),读作( )。 5.由4个10、2个1、3个0.1、9个0.001组成的数是( )。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5分米=( )米 2.3千克=( )克 13厘米=( )分米 350米=( )千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6分) 1. 0.4比0.5少1。( ) 2.0.8和0.80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3. 3.5米=3米0.5分米( ) 4.两个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 5.100个千分之一等于1个十分之一。( ) 6.7.6千米和7600米都可以改写成7千米600米。( ) 三、把下面各数(或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9分) 1.0.73 0.729 0.74 0.72 7.2 ( )>( )>( )>( )>( ) 2.6.7千克 6.007千克6千克70克 6.707千克 ( )>( )>( )>() 四、计算。(24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8.42+9.48=80-52.1= 91.26-30.35= 87-46.5=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32+6.4+68+3.6 10.27+0.4-8.27 18.51-9.03-0.97 64.3-18.75+15.7-11.2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训练(所有课文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 在山的那边 班级:姓名: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痴.()想幻.()想诱.()惑喧.()腾攀.()上瞬.()间朦.()胧.() 2.注音并组词: 3.相信你能给下列词语一个正确的解释: (1)隐秘:(2)一瞬间: (3)朦胧:(4)幻想: 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 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 凝成的海(这里的“信念”指的是什么?) (4)是用信念 .. (“种子”的含义是什么?)(5)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 5.知识迁移: 地平线 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天边?”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我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 ........ 住了这一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来,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1)本文从下列角度描述“地平线”,请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回答问题。 ①形态:(10字以内) ②颜色:(8字以内) ③衬托物:(6字以内) (2)“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这样说,是因为地平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我一天天长大起来”具体指的是什么?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5)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参考答案 1* 在山的那边 1.chīhuànyòuxuānpānshùnménɡlónɡ 2.略 3.(1)隐蔽,不外露。(2)一眨眼之间。 (3)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4)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像。 4.(1)沉迷于对某种事物的思考。 (2)铁青着脸是写山的态度和反应,不是写山的颜色。 (3)体现人生的价值。 (4)理想。(5)信念。 5.(1)①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线②很亮的灰白色的线③树丛在伏着 (2)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方。 (3)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4)地平线。 (5)略 3* 生命生命 班级:姓名: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骚.()扰擎.()天撼.()地庸碌.()短暂.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内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奇妙世界 一、主题感悟。(42分) 1.小蝌蚪的成长《小蝌蚪找妈妈》 (1)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寻亲之旅。他们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小蝌蚪的样子是:________。青蛙的样子是:__________。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________。 ①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③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尾巴 变短了,成了青蛙,最后,尾巴不见了 2.水的变化《我是什么》 (1)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______。升到天空,我又变成______,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我会变成______、________或______落下来。 (2)你们猜我是什么?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子的传播《植物妈妈有办法》 (1)植物妈妈有______。蒲公英靠______传播种子,它的种子像 ________。苍耳靠______________传播种子,豌豆靠__________

传播种子。 (2)请你补充句子。 ①______________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________________。 ②美术课前,我准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象和野猪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链接。(8分) 蚕是自然界中很奇妙的一种动物。小朋友们,你们有过养蚕的经历吗?请简单介绍一下蚕的生长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应用。(50分) 1.阅读拓展。(20分)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除了靠人的采摘传播以外,有的树木是靠风力传播种子,可以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的靠水来传播,像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在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处。有的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着粪便排出来传到四面八方,如石榴、樱桃、野葡萄、野山参等。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1)填空。(8分) ①“有的靠水来传播,像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在海里便随海水漂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课题十一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班级分数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氏族聚落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半坡聚落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3.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工具凿孔捆绑木柄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聚落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6.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7.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 B.智力低下 C.喜欢过群居生活 D.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8.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9.下列选项中,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无关的是() A.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水稻 C.种植粟 D.使用陶器 10.“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11..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 1.北京的春节(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 1、北京的春节 阅读一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概括上述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俗语写下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是如何讲述怎么泡腊八蒜的?“色味双美”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金版微点拨] 【知识拓展】课文中“距今……年”的计算方法 圣经记载耶稣诞生的那年是公元元年,所以西历把这一年作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此前为公元前,此后为公元,公元前后之间没有零年。例如,计算公元前1年距公元1年多少年?公式为:1+1-1=1年。因为没有“0”年,所以减去“1”。而计算公元2018年距2019多少年?公式为:2019-2018=1年。因为没有经历公元前后的变化,因此无需减1。 【思考探究1】中国境内的这些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 金版点拨:可从为中华文明奠基,证明中华文明土生土长、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特征形成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的传说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01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居于五帝之首的是□02黄帝,他联合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03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的传说 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史称“□04万邦”时代。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05推举和他对舜的□06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07禅让”。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 3.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082070年。 (2)建立者:□09禹。 (3)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10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4)国家形成:□11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12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13间接统治。 (5)史料来源:①考古资料:河南偃师发现的□14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②文献资料: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尚书》《诗经》《史记·夏本纪》中。缺陷: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三、商朝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011600年。 (2)建立的标志:商部落首领□02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3)首都:多次迁移后,定都于□03殷。商朝又称殷朝。 (4)政治统治: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地方,国家管理结构是□04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05

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海四中刘晶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⑶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 ⑷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称量、过滤、蒸发、配制溶液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⑴以与生活、社会等息息相关的问题为背景,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⑵通过比较等方法,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⑶结合实物对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做重要的的介绍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容易出错的操作要做特别提醒。 ⑷运用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从生活中发现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规范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中考热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归纳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教学时间】2011-5-9 【课时】一课时 【复习流程】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有什么作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页 [练习]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等的变化。 ⑵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A卷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2分) 讴歌()深渊()遴选()踌躇() 跻身()摩挲()牛犊()恣情() 启箧()窘相()奏牍()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延dàng()树yīn()róng()于一炉 行踪guǐ()秘疲bèi()wò chuò()()xuān()然大波当之无kuì() 3.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并试着将该成语用到你想说的一个句子中去。(4分) (1)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10分) (1)________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________。 (3)课文《贝多芬传》节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主要记叙了贝多芬________的生活历程 。 (4)《一面》记叙了作者________与鲁迅先生的一次相遇的经历,塑造了一个________的鲁迅的形象。 (5)《赵普》一文中主要写了赵普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一个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地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6.下列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A.小薇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掉!” B.B. 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睬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答案)

6.读了本篇文章,在你的心中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7.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用“”画出表现“我”对田老师“深深感谢”的句子。 9.老师的“教诲之恩”指的是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并教给” 我“许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10.“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意思是:使“我“对文学产生兴趣从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二)《师恩难忘》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

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解释词语 (1)、身临其境:来到。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2)、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3)、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动听,使人爱听。 2、田老师讲课的特点是:每讲一节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听课非常专心,非常喜欢田老师的课。 3、片段中描写“我”听课时的表现的词语是“入了迷”和“发呆”。 4、“我”的表现说明田老师的课讲得“引人入胜”(填成语),从而表明田老师是一个 与众不同,循循善诱的老师。 5、请用“”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这样写让你感受到:田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6、师恩难忘,请你用诗句或者一两句话赞美,感谢教过你的老师。 。 (三)《陶校长的演讲》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社会有用的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关联词语造句 我们既要认真学习,也要加强体育锻炼。 2、片段中的“公德”是指公共道德,“私德”是指个人道德修养。“真人”是指真诚、 不虚伪的人。既要讲究功德,也要讲究私德的人。 3、学习做“真人”更要紧,是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由学习做“真人”,我想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doc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课》教 案 课题十一练习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

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4、16-9=7(只) 6、-5=7(个)课后小记: 2017-05-17 课题十一练习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听力测试(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A) 听下面10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1.How does Tom go to school today? A. B. C. 2. What time does Jim usually get home? A. B. C. 3. What food does Mike like? A. B. C. 4. What does the boy look like now? A. B. C. 5. Whose shirt is this? A. Jim’s. B. Sandy’s. C. Simon’s. 6. How many books does Sandy need? A. 2. B. 4. C. 6. 7. How often does the girl go to the sports club? A. Once a week. B. Twice a week. C.Three times a week. 8. Which lesson do they have this morning? A. Chinese. B. PE. C. Art. 9. What is Millie’s school life like? A. It is interesting. B. It is busy. C. It is boring. 10. Why can’t the girl watch the cartoons? A. Because her sister is sleeping. B. Because her father is read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