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论

一、福利与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中所有个人的社会、经济、健康和娱乐的需要。社会福利旨在提升所有年龄群体的社会功能,无论他们是富裕还是贫穷。

(一)福利的概念(welfare )

●人们通常将福利理解为“幸福”或“幸运”,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福利可以定义为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联合国社会开发研究所这样来认识福利的,它首先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营养、居住、保健等,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类是基本的文化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休闲及人类生活的保全;第三类是在人的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文化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而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它是在前两个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即是福利。

(二)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广义的社会福利,如联合国给社会福利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与机构间的有组织联系,在于协调个人和团体,在契合其家庭和社区学期的原则下,获得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各方面的满足,使其能充分发挥潜能以增进福祉。”

●从社会制度或政府的政策措施的层面来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认为社会福利就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服务”,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

陈良谨教授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为:“社会福利是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设置和专业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

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福利的另一种含义来源于学术专业的界定。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福利是“指

针对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社会服务提供的机构、项目、个人和政策的研究”。

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福利是比社会工作更广泛的概念:社会福利包含社会工作。在实践的层面上,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一)传统的观点

在我国社会学界,多数学者认为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四项社会保障内容的比较

四保障内容资金来源保障目的适用范围地位作用资格限定

社会保险劳动者、有

关断为或预防风险社会保险制

度的参加

主体作用捐款纪录

社区、国

社会救助国家、社会克服贫困每一个公

民必要补充经济情况审

定、户籍

社会福利国家、社会配套服务每一个公

提供服务户籍

优抚保障国家、社会巩固国防优抚对象特殊项目户籍、有

关证件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二)近年来的新观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丛树海、尚晓援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来重新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部分,这与传统的观点恰恰相左。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社会津贴

●职业福利

●社会福利企事业

●社区服务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1、社会津贴

社会津贴是国家在实行某一项政策或制度时,向法定或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的社会福利项目。

社会津贴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保障性;第二,临时性;第三,普遍性。

2、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是行业或单位通过提供集体生活服务设施、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向职工

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职业福利被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实行这种职业福利制度

的原因有四:第一,就其性质来说,职业福利属于按劳分配的范畴;第二,建立职工福利制度,是与我国社区服务不发达的现状密切相关的;第三,一些行业的工作条件之艰苦或危险,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除这部分工人的后顾之忧,须对他们提供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以现金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二是职工

集体生活福利;三是职工集体文化生活设施。

●我国职业福利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普遍性或均等性;第二,差别性;第三,

补充性。

3、社会福利企事业

社会福利企事业包括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福利企业。

●社会福利事业是指通过民政部门主办的社会福利设施,来满足特殊社会群体的基

本生活保障和特殊需求的社会福利项目。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收养城市居民中

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和精神病人;二是收养离退休孤老、家庭无力看管的残疾儿童、精神病人,以及定居或暂住国内无需人照料的海外侨胞、外籍华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有供养功能、医疗功能、康复功能、

教育功能、生产功能及对社区的辐射功能,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开展自费收养、有偿服务项目。

3、社会福利企事业

●社会福利企业是我国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解决他们劳动就业和生活问题、

帮助他们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具有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

●一个社会福利企业除了符合一般企业的规范与要求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的比例并由此享受各种政策的优惠;生产的项目适合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制定适合残疾人劳动的安全生产措施。

4、社区服务

我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面向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为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为少年儿童提供社区服务和为贫困者提供福利服务。第二,面向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便利的日常生活服务。第三,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后勤服务。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它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福利制度,具有下列特征:

●奇特的混合模式

●巨大的差异性

●与就业紧密挂钩的福利制度

●福利水平偏低

(三)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原则

●“漳州会议精神”:“三个转变”与“三个结合”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实施原则:

①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②遵循社会福利发展规律的原则。

③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④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原则。

⑤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跨学科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学派与代表人物研究法相结合。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类型

(一)儒家型

1、孔子——礼治、正名分、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法、理想社会形态。

2、孟子——仁学、仁政、小康社会。

(二)道家型

道家型的社会福利思想原本是老子与世隔绝的“小国寡民”图式。

(三)混合型

混合型空想社会论的代表是明代异端思想家何心隐

(四)农民型

古代农民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太平”世界,农民的空想社会论关注的是土地问题

二、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特征

(一)平均主义的平等观

●贯穿古代空想社会论的一个思想核心是平等的要求,其实质是平均主义。

●一些空想社会论思想家的平均观,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给农民以土地,二是

要减轻赋税负担。

(二)原始的人道意识

●保障生存需要的安全观和原始的人道意识。

●古代空想社会论的立足点在于获得起码的人生存需要的条件,着重解决土地、吃

饭、穿衣、居住等基本生活问题。

●原始的人道主义

(三)封闭性

●空想社会论不能不受到来自社会和思想者本人的局限,不能不受到生产发展水平

和时代的局限。

●封闭性也是中国古代空想社会论的一个特点。

三、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

●人类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保障措施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即人类社会组织进入氏

族公社。

●孔子关于大同之世的描述,反映了原始社会较晚时期的社会福利状况。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

1、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年人福利

●妇女、儿童福利

2、社会救灾

即防灾、避免人祸、临时赈灾和平籴与通籴制度

3、就业保障

社会分工是安居乐业的前提。

4、轻徭薄赋,裕民富国

5、诸子百家的社会思想

●管仲的思想

●老庄学说

●墨子学说

第三章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导论

(一)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1、古代欧洲的社会福利思想

(1)柏拉图

●要建立由哲学家当国王的正义国家,实质上是要建立由有哲学知识的奴隶主贵族当国王的贵族整体。

●柏拉图还以神秘色彩规定了理想国的人们天生的不平等性和等级的不可逾越性。柏拉图主张在第一和第二等级中取消财产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甚至在第一和第二等级中实行公妻制度。

●他还提出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制。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修改了自己的思想,主要是:第一,废除了公有制,恢复了财产私有制;第二,取消了公妻制度,恢复了个人家庭制。

(2)亚里士多德

●国家则是这种自然发展的最高阶段。作为最高统治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效忠现行的政体;二是要具有高度的才能;三是具有符合现政体的善德与正义。

●统治者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统治方法。

●在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中,中庸之道是至高善德,是人类一切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应追求的至高境界,这也成为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

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

●国家是一个道德的集合体,实现正义是建立国家的根本目的,保护私有财产是国家的职能所在,这是人们同意建立国家的原因所在。

●在政体的形式上把国家分为王政、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

●提出法治,反对人治。

●平等有着特殊的含义:所谓的平等是指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实际上是等级平等。

2、基督教社会福利思想

基督教教义对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教会慈善救济占有重要地位。

●个人慈善行为

●以特许状形式规定市民的互助义务

●中世纪欧洲行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救济职能。

2、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第一,不系统性。

第二,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更多地带有宗教性而不是社会性,更有理由被称为宗教福利思想而不是社会福利思想。

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一)社会经济变革与社会问题的社会化

●西方真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于15~16世纪开始的欧洲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的变革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于15~16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

其特点是西欧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

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厂制度,以工业化带来的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来彻底战胜封建经济,巩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成果,最终完成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二)社会思想变革与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1、文艺复兴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内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逐步建立以人为中心

的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露和批判天主教的黑暗统

治,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第二,提倡理性、以人为本和人性的解放。第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生活。第四,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2、宗教改革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宗教改革就是“复兴”古代的神学,使宗教回归其本源的基督教教义。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宗教领域反击神本主要,弘扬人性。

●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强调基督教徒依靠个人的

信仰而不是教会与教职人员的工作、依靠自己的勤奋工作而不是单纯宗教行为表达对上帝的虔诚,从而宣扬了现实生活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力神圣化。

3、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启蒙运动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希望通过科学将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

下解放出来,使理性代替对宗教的绝对信仰。在人文思想上重视对人本身的研究,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在政治思想上高举自然法的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强调包括生存权

在内的基本人权,奠定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基础。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

1、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思想,而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又都有一种主要的福利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我们称之为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2、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以某种主流福利思想为派别为主,多种社会福利思想派别并存的特点。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自助观念——19世纪末期以前

2、国家福利观念——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

3、共同责任观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家庭保障

2、国家保障

3、社会保障

第四章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社会——实业制度

1、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人的最大幸福

●圣西门认为,一种好的社会制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过上

最幸福的生活。一切违背这一原则的社会都是不好的社会,只有实业制度才把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幸福作为根本目的。

2、实业家和科学家是实业制度的领导者

●圣西门设想,在未来理想制度里,社会的管理权已从懒惰者和寄生阶级手里转入

了实业家和科学家手里。这种由实业家和科学家组成的权力机构,不是为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公益组织。

3、实业制度下的财产所有制

●圣西门认为财产的所有制问题是社会大厦的基础,因此也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最重

要的问题。圣西门的原则是“使它兼顾自由和财富,又造福于整个社会”。这种所有制的社会显然有利于普遍福利的增进,但并没有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4、实业制度的劳动与分配原则

●实业制度下,人人平等。这种平等首先体现在劳动制度上。在实业制度下,不允

许存在任何不劳动的特权,游手好闲的寄生阶级将被消灭,而且人们的社会地位也主要是由他们的劳动情况决定的。实业制度中,个人的收入应当和他的才能和贡献相适应。

5、实业制度下的?°协作化?±经济

●实业制度必须制定明确的合理配合的工作计划。这项工作是由科学家或科学院负

责完成,然后交给实业家或实业家委员会负责执行并保证这个计划的实现。

6、实业制度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

●实业制度下的社会关系是平等而和谐的。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全新的社会

道德风尚。

二、傅立叶的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社会——和谐制度

1、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

●按照傅立叶的计划,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法朗吉”。所谓“法朗吉”实际是

一种从生产到消费涉及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协作组织。

●法朗吉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各种工业只是农业的辅助或副业。

2、和谐制度的劳动和分配原则

●人人自愿劳动和“按比例分配”是和谐制度劳动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未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劳动竞赛而不是文明制度下无政府状态

的竞争。竞赛造成的唯一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目的是增进全社会成员的生活福利。

●法朗吉的全部劳动收入分配给成员,但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分配,而是根据劳动者

的劳动、资本和才能“按比例分配”或“均衡分配”。

3、和谐制度下的居民生活

●傅立叶还详细描述了法朗吉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朗吉人的权力机构是最高会议。

三、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社会?a?a合作公社

●合作公社不仅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新社会的基层组织。这

是一个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

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未来社会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私有制下的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公社成员和全体社

会成员最大限度的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

2、一个农、工、商、学相结合的大家庭组织

●欧文主张合作公社应当确定合理的规模,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能力、特长有效地

组织劳动。

3、产品丰富,实行按需分配

●公社成员将通过简易、正常、健康和合理的工作,生产出满足其消费欲望还有余

的为数极多的剩余产品。公社内部没有了商品、交换;各公社之间因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不同,其剩余产品可互相交换。

4、重视文化、道德教育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成员,必将是在德、智、体、劳、行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新人。为

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贯彻公社的教育制度。公社制度具有普遍的民主精神,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

第五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导论

(一)亚当2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亚当2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亚当2斯密最重要的著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

1、劳动价值学说与工资理论

●劳动价值学说构成亚当2斯密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亚当2斯密认为,劳动是社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不论是谁,只要自己的收入来自于自己的资源,他的收入就一定来自于他的劳动、资本或者土地。

●有关工资的理论构成斯密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亚当2斯密指出,依靠劳动生活者的工资至少必须能维持其生活所需.工资不仅与劳动者生活资料所需直接相关,更与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直接相关。

2、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

●亚当2斯密指出,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服务于人类繁荣与幸福的需要,社会尤其应该关注普通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善。

●亚当2斯密同时指出,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协调,必须对劳动者需求的状况保持一致。并且亚当2斯密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增长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

(二)大卫2李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大卫2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经济社会思想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

1、人口、财富与工资

●人口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与财富增长状况的制约。他将当时的

世界分成三部分来阐述这一问题。

1、人口、财富与工资

●新开拓的殖民地随着地区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垦利用,资本增加趋势就会呈比

例下降。

●李嘉图指出,有些国家肥沃土地很多,但是,由于居民愚昧而遭受着贫困与饥饿

等灾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口对生活资料产生了压力。还有一些国家则由于农产品供给率递减而遭受着人口稠密的灾难。这两种情况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不同的。

●当人口对生活资料产生压力时,补救办法只有两种,或者减少人口,或者更加迅

速地积累资本。

●工资作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应该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能够满足延续劳

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家庭的能力应该取决于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

2、对济贫法制度的否定

●李嘉图也提倡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国家不要对社会与经济生活施加不必要

的干预。

●劳动力供求状况影响劳动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变动,这就是支配工资的法则,

也就是支配每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幸福的法则。

●济贫法制度具有人人皆知的弊端,济贫法不能改善贫民的生活状况,而只能使贫

富双方的状况都趋于恶化。

●李嘉图坚决主张废除济贫法制度。

●贫民应该通过个人努力摆脱自己的困难状态。

(三)马尔萨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马尔萨斯是英国近代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功利主义者,他的《人口原理》对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和社会福利学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人口与贫困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的增长具有不同的模式 .

●人口增殖力与土地生产力天然地不相等,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

的范围时,就必然出现贫困。

●一个国家的幸福取决于其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每年食物的增加与每年人口无限制

的增加相接近的程度。

●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有用的。

2、现行济贫法制度的弊端

马尔萨斯坚决反对当时英国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本单位的济贫法制度。他指出,英国现行济贫法制度存在以下弊端:

●济贫法往往使人口趋于增长,而养活人口的食物却不见增加。

●济贫院的人一般都不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济贫法制度影响人们自立意识的发挥.

●济贫法制度助长了一些人的浪费行为,不利于勤俭节约的意识发展。

●济贫法制度对民众自由构成影响。

马尔萨斯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三种措施:

●完全废除现有的济贫法制度

●鼓励人们开垦新地,尽最大可能鼓励农业

●各郡可以为极端贫困者建立济贫院,由全国统一征收的济贫税提供经费,收容各

郡贫民。

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

边沁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功利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偏离》、《为高利贷辩护》、《道德和立法原理引论》等。

1、功利主义思想的产生

●边沁生活的时代特点对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具有直接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经

济政治地位如日中天,工业资产阶级需要一种新的社会理论来诠释其进步社会价值观念与政治权利要求。建立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学说基础上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正在兴起。

●这样的时代背景无疑影响着当时社会思想的发展,作为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

思想代表,边沁需要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找到确认其经济地位、政治权利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一种具体体现和反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的学说。这就决定了边沁思想学说中必然否定启蒙思想的一些主张,提出符合和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

●边沁认为,主宰整个人类社会的是痛苦和快乐,而且人类的行为一般都具有趋向性和背离性,人们总是趋向一种共同的目标,而这种共同的目标就是幸福。

2、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在边沁看来,幸福并不是个别人的幸福,而是全体社会大多数人的幸福。他认为

在这四个目标中,生存和安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如何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边沁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应该对现存事物进行不断地批判,同时进行社会改革,这是实现人类幸福的重要

途径。

●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该注意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全体利

益,社会要关心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社会利益。

●为了更好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国家、政府尤其是法律是必不可少

的,是实现幸福的四个具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穆勒的社会福利思想

穆勒是英国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功利主义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自由》、《功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其中,《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集中体现了穆勒的经济与社会福利思想。

1、有限的自由与有限的干预

●穆勒将自由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穆勒一方面强调个人对自由的一切所拥有的充分自由,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由的

有限性,认为个人自由“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

●穆勒坚持认为社会利益不能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同时又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公众的当前利益会通过忽视个人权利来实现。

●必须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政府干预。一种是命令式政府干预,这种干预是对个人

自由加以限制 .另一种是费命令式政府干预,政府不发布命令或法令,而是给予劝告和传播信息,或者政府允许个人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但并不是把事情完全交给个人去做,同时也设立自己的机构做同样的事情。

2、有限的社会救济

●穆勒不赞成自然竞争的生活状态,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社会应该对

贫困人口实行救济。

●为了达到对穷人提供救济的目的,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由国家实施的大规模

殖民,二是提供可以开垦的公有土地以便形成小土地所有者。

●对穷人提供的帮助如果不注意方式和程度,那就会造成有害的结果。

●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给予必要帮助而又尽量不使个人过分依赖

这种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是实施有限救济,尤其是以不损害个人自助精神和自立意识为界限。

(三)斯宾塞的社会福利思想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进化论学说和社会有机体学说的著名代表。他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但是他一生却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其中,主要的有《社会静力学》、《心理学原理》、《进步的规律和原因》和《社会学原理》等。

1、社会有机体学说与公共福利思想

●斯宾塞社会思想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学说。他指出各种生命都是一个有机体,生

命的运动和变化就是有机体内部各种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生物有机体的发展变化也是有机体本身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这就是生物有机体“适者生存”的思想。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有机体。

●斯宾塞因此推及社会福利的发展。他指出,要得到最大数量的幸福,一方面必须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另一方面,每个人又必须有机会做他的欲望激励他去做的事情。

●每一个人的福利每一天都更多地包含在全体人们的福利之中,尊重所有人的利益

是每一个人的利益所在。

2、自由观与幸福观

●斯宾塞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强调个人自由必须不伤害其他人的同等自由。

●行动的自由是运用机能的第一要素,因此也是幸福的第一要素。

●每个人的这一自由受到所有人的同样自由的限制,是社会必须按照它组织起来的

规则。自由是个人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而同等自由则成为社会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

●斯宾塞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幸福意味着人体各种机能都得到满足的状态,要获

得完全的幸福,就要把所有机能按其各自发展的比例加以使用;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对各种环境做出的理想安排就构成最大幸福的标准。

●斯宾塞提出了追求幸福的条件。个人获得幸福的先决条件是他为获得幸福而进行

的活动范围不减少其他人获得同样幸福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范围。

2、自由观与幸福观

●要达到最大幸福,还必须遵守一个条件,这就是个人不以任何直接或者间接方式

使别人感到不幸福。

●还必须加上另一个条件,那就是每个人都能够由其余人的幸福中得到幸福。

●为了产生最大的幸福,还有一个进一步的条件,那就是每个人都采取为使他自己

的私人幸福达到最充分限度所需采取的行动。

●斯宾塞强调个人为实现自己的幸福而做出努力,反对给个人努力施加其他无为的

干预。

3、反济贫法思想

●首先,政府实施的救济工作不利于人们正常同情心的发展。

●其次,政府济贫计划与自然和社会进化规律相违背。

●再次,政府济贫计划不利于培养人们适应社会性状态的能力。

●最后,政府济贫计划对正常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从形成的历史条件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解放自己并最终解放整个人类的强大理论武器。

(二)人的需要理论

人的需要是指人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它反映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匮乏状态。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

1、自然需要或生理需要

●自然需要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的需要。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

这些需要的资料.

●人的自然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想的基石。

2、社会需要

(1)社会地生产出来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生产者为他人而不是为自己生产产品,是通过交换而得到满足的需

要。

(2)共产主义的人的需要,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即以一定的货币收入为基础的需要。

●这里的社会需要,不是指工人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整体的

社会需要 .

(4)社会按比例生产而满足的需要

3、经济需要

●这表现为对货币的需要。这里的货币既表现为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又表现为代表

普通财富的货币。

●在资本流通中,G-W-G′(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最明显地表明了G′大于G,

发生了价值增值(ΔG)即G′=G+ΔG,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

4、精神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作为主体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二

是享用人类文化成果的愉悦感。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还表现为“社会人”的特色 .

(三)“两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相互适应。

●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

基础。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口的生产,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福利的经济基础,人口生产对于社会福利也有着重大影响。

●人口生产的数量影响着社会福利的规模、水平。人口的比例构成对社会福利的需

求程度。人的素质与社会福利相得益彰。

(四)收入分配理论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直接联系的各阶级、阶层之间进行

分配。

●大量从事非物质生产活动的社会成员,他们的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获得

的,即由从事生产的工人所得的工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利息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这部分收入亦称派生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国家财政预算,二是通过各种服

务报酬形式 .

2、两次有效扣除学说

马克思从收入分配角度对社会福利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针对纲领中笼统的收入分配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收入分配方法,即?°两次有效扣除学说?±。

●首先,社会总产品不能不折不扣平等分配给所有社会成员,应从中扣除部分。即

第一,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所需要的费用;第二,用以扩大生产的附加部分;

第三,为预防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而用来保险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其次,进入个人分配之前还必须从第一次扣除后剩下的总产品(即剩余的社会总

产品才能作为消费资料)中再扣除。即第一,一般的不属于生产的管理费用;第二,作为共同满足需要的费用,如学校、保险机关等费用;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设立的基金等,简言之,就是属于所谓官方济贫的费用。

3、工人福利水平下降的原因

●马克思在其大量著述中,不止一次地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现象,鞭挞资

本主义社会劳动者阶级福利水平下降的普遍存在现象和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五)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任何一种社会福利思想都具有自己的时代性,它必然受到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状况的制约。

●首先,时代赋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灭亡与社

会主义社会出现的历史必然性,阐明实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阶级力量、道路选择与具体方式,从而唤起并推动无产阶级起来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时代背景就使得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主张,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则是以服务于唤

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的社会福利措施,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工人阶级提出的一些社会福利要求与主张。

二、列宁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列宁主义产生的思想前提

与西欧先有工人的自发运动、然后才产生社会主义自觉理论不同,俄国的工人运动刚刚走上前台,提出其模糊的不成熟的阶级要求时,就幸运地遇到了革命民主主义分子传播的马克思主义。

(二)国家保险学说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十分关心工人阶级的福利事业。

●为了维护工人及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列宁在领导创建俄国统一的工人政党的过

程中,注意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目标与改善劳动者生产生活条件的经济斗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构思设计符合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形成建立工人的国家保险的思想。

●列宁提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工人的国家保险;它是根据下列原则建立的:

(一)在工人丧失劳动力的一切情况(伤残、疾病、年老、残废;还有女工的怀孕和生育;供养人死亡后所遗寡妇和孤儿的抚恤)下,或在他们因失业而失去工资的情况下,国家保险都应给工人以保障;(二)保险应包括一切雇佣劳动者及其家属;(三)对一切被保险人都应按照偿付全部工资的原则给予补偿,同时一切保险费应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四)各种保险应由统一的保险组织办理,这种组织应按区域和按被保险人完全自行管理的原则建立。

第七章新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一、英国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1、国家干预主张与国家责任理念

●霍布豪斯认为必须对自由实施一定的限制。

●在这种自由观的基础上,霍布豪斯提出国家应该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实施干预的思

想。

●他还提出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制。

●国家的职责就是为公民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依靠本身的努力获得充分的公民效

率所需的一切。

●霍布豪斯指出,保障公民的工作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如同保障他们的人身权利

与财产权利一样,是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霍布豪斯认为,要想解决英国社会经济制度的缺陷,既要依靠个人的责任,也要

依靠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社会福利主张

●霍布豪斯从国家干预走向对社会立法与社会福利措施的强调。

●在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霍布豪斯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中涉及了

儿童保护、妇女保障、贫困和济贫、工资问题、老年人问题以及社会福利支出的功能和实现社会幸福的条件。

(二)霍布森的社会福利思想

霍布森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也是英国新自由主义主要理论家。其主要著作有《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论》、《分配经济学》和《贫困问题》等。

1、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自由的最主要内容是“机会平等”,这种机会平等至少意味着一种平等使用国家

土地、资本和其他工业资源的权利。

●必须坚持自我发展一定要与社会的福利保持一致。

2、贫困问题的原因

●贫困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个是机会的不公平分配。

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机会的不平等。

●贫困也是由于个人的无效率造成的。这种个人的无效率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贫寒造

成的。

●个人效率不可能产生财富。

3、“人民宪章”

(1)土地归人民使用,土地所产生的价值归人民所有;(2)国家对公路、铁路、运河的公有;(3)对信用、保险的公共控制;(4)充分自由的教育,所有的人都有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力,社区有权保护人们最好最充分地发挥其才能,有权强令要求父母将子女送入学校;(5)公共法律面前的平等;(6)确认国家有权对任何垄断及不平等征税或施以控制。

二、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二)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对公共利益的关注。

2、“结果的平等”。

3、有效的政府。

●集体主义者竭力主张加强政府的理论,反对分散和削弱政府权力。当然,集体主

义者也承认和允许在实现政府干预的方式和程度上可以存在差别。

三、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德国新历史学派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两派,但两派内部分歧并不明显。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经济社会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3、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弊端,从而使资本

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4、提倡社会改良主义,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为了推行社会改良主义的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于1872年建立了一个“社会政策

协会”。

●新历史学派的经济社会主张,对19世纪末德国政府及其社会经济政策产生了直接

影响。

●宰相俾斯麦与新历史学派思想家保持密切接触,最终逐渐转变对国家职能的认识。

俾斯麦认为应该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实行有效社会政策来应付社会问题乃至社会主义运动。

第八章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一、凯恩斯学派的出现

1、经济危机与经济学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现实,将对传统的强调市场竞争的自由主

义经济学说提出挑战,促使西方经济学说发生变化,以应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需要。

●在30年代的这个十年中,至少有三个宏观经济学派的基础奠定起来,这就是凯恩

斯学派、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和瑞典学派(或者叫做斯德哥尔摩学派)

2、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比较

●奥地利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和瑞典学派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奥地利学派坚决维护

市场竞争作用的主张。

●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在主要观点方面存在共同的地方。两者都认为应该实行国

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干预,以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两者都认为,增加有效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增长,减少失业人口的主要经济手段。

●但是,瑞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二、凯恩斯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1、凯恩斯主义的提出

●约翰2梅纳德2凯恩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933年,他出版了《走

向繁荣之路》,提出了运用赤字财政以摆脱经济萧条的新论点,这标志着凯恩斯由货币经济学家走向独立的宏观经济学家的重要一步。

●凯恩斯新经济学理论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否定听凭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作用;

二是批判萨伊定律。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干预

经济的政策主张,建立了凯恩斯经济学,即凯恩斯主义,同时也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开始。

●凯恩斯主义突出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财政金融政策作为经济政策手段的

重要作用。

●凯恩斯认为,完全的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但是,在

现实生活中,关于完全市场机制的假设往往并不存在。

●凯恩斯认为,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他用“消费倾

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来解释这一命题,并指出

在自由放任的经济中必然会产生有效需求的不足。

●政府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保证资源优化配置,抚平经济

周期波动的创伤,促进经济发展。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从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他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自愿失业”、“摩擦失业”,而且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工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蔽性

失业。

●有效需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对消费物的需求和对投资物的需求,为此他提出

“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成功的解释了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

●在工资与物价理论中,他分析了总需求的改变与物价水平的改变之间的复杂关系,

也就是货币数量的改变与物价变化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发表的《通论》,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决定理论。要解决失业和危机,关键

在于提高有效需求。

●凯恩斯经济学由于适应西方资产阶级共同利益的需要,而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

遍接受,作为制定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

●但是,在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却遇到了新的麻烦——“滞胀”现象,即

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2、凯恩斯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提出后,很快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官方经济学”,导致行

政权力开始大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行政权的影响力已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以促进公共福利为目的的行政服务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随着欧美“福利国家”的纷纷建成,福利制度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服

务,享受社会服务、得到社会福利开始成为人们的基本权利。

●福利国家均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充分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劳动权利;

第二,大力开展反贫困工作;第三,实行风险保护;第四,促进机会平等。

●社会福利国家模式很快就暴露出其内在的弊端。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的前提条件是

国家具有雄厚的财政实力。福利国家的另一大弊端就是,人们很容易对政府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严重影响到社会效率的提高。

三、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一)早期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1、威克塞尔的社会福利思想

●威克塞尔十分关注社会问题,其中贫困问题在他的社会思想中居于中心地位。

●威克塞尔认为,出生控制是解决民众贫困问题的决定性措施,人口过多是贫困问

题的最终原因。

●威克塞尔还从经济学和公共财政方面提出了解决瑞典贫困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

主张。

●如何实现瑞典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构成威克塞尔的公共财政改革思想

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他看来,主要的办法是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进行收入再分配。

2、卡塞尔的社会政策主张

●强调与依赖国家相对应的个人责任,同时认为强制性在社会政策的实施中应该占

有重要的地位。

●合作社和工会这样的志愿性组织处于核心地位。

(二)瑞典学派成熟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1、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

●应对经济萧条、防止失业率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2、社会政策主张

●米尔达尔认为,瑞典需要的是“预防性”的社会政策。国家的职责是改变这种社

会制度本身。

●创造良好的住房条件不仅应该是瑞典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瑞典人口危

机的直接有效办法。

四、《贝弗利奇报告》

(一)背景——贝弗利奇委员会的成立

●贝弗利奇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毕生致力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于1942年发表了《关于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利奇报告》,成为影响英国乃至许多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文献。

●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虽然经过多次改革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合理化,但其缺点

与不足依然十分明显。首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构成十分复杂,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彼此孤立。其次,社会保障机构繁多,管理混乱。再次,社会保障津贴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向民众发放不同标准的社会保障津贴。

●英国社会问题的持续严重化,大部分民众对战争结束后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生活的

期望,部分民众的抱怨给英国政府带来的担忧,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本身所表明的改革的必要性,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呼声和要求,直接推动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尽快作出表示。1941年6月,政府宣布成立一个由各部门组成的关于社会保险合作问题的委员会,这就是“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委员会”,由贝弗利奇担任委员会主席。

四、《贝弗利奇报告》

(二)《贝弗利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贝弗利奇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原则是由该报告出现前的两份重要的备忘录所确

定的。

●1941年11月的备忘录的标题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要点》,它指出,社会保障

制度必须建立在三种观念之上,那就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国民保健制度、针对所有儿童的普遍的家庭补贴制度以及充分就业。

●1942年1月的备忘录的标题为《社会保险津贴的范围以及贫困问题》,它指出,社

会保险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和减少由于失业、疾病、事故、老年、死亡、寡妇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收入中断或损失而带来的贫困,并在此基础上为其他因

素所带来的困难提供帮助,社会保险直接通过阶级之间、个人之间、有收入时与无收入时的收入再分配来实现其基本目标。

●《贝弗利奇报告》首先对英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提出批评。英国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应该坚持三项原则: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未来改革与发展不应该仅限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和以往的经验,而应该是一种革命性变革;第二,社会保险应成为综合性社会发展政策的一部分;第三,社会保障必须通过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报告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基本范畴。社会保障首先是指对最低生活标准的一种收入

保障。社会保障的三种途径,即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救济,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报告指出,英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应该遵循六个基本原则:第一,社会保险制

度同一津贴标准原则。第二,社会保险制度同一缴费标准原则。第三,社会保险制度统一管理原则。第四,社会保险津贴发放时间与数量应该合理的原则。第五,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性原则。第六,社会保险制度分类原则。

四、《贝弗利奇报告》

(三)影响

●《贝弗利奇报告》公布以后,英国社会对该报告的反应并不是一致赞成或支持。

●大多数普通民众支持和拥护、英国工会联合会提出对《贝弗利奇报告》表示支持

的备忘录、政府官员及官方组织对《贝弗利奇报告》的反应不一致。

●为此,英国政府很快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接受了报告的大部分原则,

却否定了报告中所提出的生存水平的社会保障津贴原则,并对报告提出的建立家庭补贴制度的主张表示怀疑。

●丘吉尔在1943年时已改变态度,英国议会就《贝弗利奇报告》进行辩论。最终通

过了《贝弗利奇报告》,使之成为一份官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文件。

●英国政府开始制定各项社会保障改革计划,这便是1944年所发表的一系列政府白

皮书,其中最重要的有2月份发表的《关于健康服务的白皮书》,5月份发表的《关于就业问题的白皮书》以及9月份发表的《关于社会保险的白皮书》。

●综上所述,首先,贝弗利奇委员会的成立和后来的《贝弗利奇报告》的提出,正

是英国政府对社会舆论和民众期望的压力所做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次,《贝弗利奇报告》的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社会保障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再次,尽管贝弗利奇委员会的成立和《贝弗利奇报告》的发表顺应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需要,并为英国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福利国家的建设描绘了蓝图,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政府所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非全部依照《贝弗利奇报告》所提出的方案实施,政府的许多改革措施与《贝弗利奇报告》的主张存在很大差别,甚至《贝弗利奇报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后来也被英国政府所否定。

第九章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英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早期费边社的社会福利思想

1、早期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到了19世纪80年代,流行于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则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社会改

良,解决社会问题。

●费边社会主义是英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在政治思想方面,费边社会主义主张温和缓进(即渐进和渗透)的方式实现社会

民主主义,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在经济思想方面,费边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主张是“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与交换资料的公有以及为了所有人的同等利益而在这些方面的公有”。在社会思想方面,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人是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社会有机体的继续存在是个体的至高目标,个体利益要服从于社会有机体的利益。

2、贫困与失业问题

●针对贫困与失业问题,费边社会主义者对贫困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解释。

●贫困问题是资本的少数人所有所造成的结果,也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制度带来的

结构。土地的不平等所有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消除贫困的主要办法,是把土地所产生的地租以及资本所

带来的利润当作公共的或社会的财富用到公共事业上。

3、工厂法、最低生活标准及其他

●制定工厂法的目的是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及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必须由国家制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这是维持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基本前提。

●应该把老年人和病人从成年贫困者中区分出来,给老年人建立一种养老金制度,

给病人建立一种疗养制度。

●为了使所有儿童特别是最贫困的儿童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国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

施。

●费边社会主义者还要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保障对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以及促进社会

的文明、健康发展的影响。费边社主张改善社会福利。

(二)柯尔的社会福利思想

乔2柯尔是英国著名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家,其主要著作有《费边社会主义》、《英国工人运动简史》和多卷本《社会主义思想史》。

●乔2柯尔针对英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批评,并列举了其中的种种缺点,

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英国政府没有对社会保障制度做出全国性的整体计划。

●乔2柯尔认为,保证民众合理的基本收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

目标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把合法工资章程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二是为那些可以从国家得到一些补助,但是这些补助显然过少的人提供有效的收入。

●失业问题也是柯尔关心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应该使失业者能够尽快重新就

业。

●乔2柯尔认为,还必须制定最低基本生活标准,以保障广大民众的正常生活。

●乔2柯尔指出,必须实行普遍社会保险制度。

●乔2柯尔反对在提供救济时实施极度严格的家庭财产状况调查,但他同时认为也

不能毫无限度地提供救济。

(三)克罗斯兰的社会福利思想

克罗斯兰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费边社的著名理论家,他的主要代表作为《社会主义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发展 专业:09 社会工作班级:(2)班学号:1311209047 姓名:陈开富文章摘要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篇论文简略的概述了社会福利在传统中国以及现代的发展,并从过去和现在发现一些社会福利发展的弊端、不足之处,同时找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从社会福利的前世今生分析,更好、更全面的为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传统福利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正文 一、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它包括 a:社会救助体系 b:社会保险体系 2、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 a: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b: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c;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d:公司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e: 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研究中国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国家的福利问题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它可以从一个缩微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福利社会的发展和变更,对于一国制定和改善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的分析: 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我们建立起的是低水平的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阶段为包产到户与生产扶贫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在农村,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原有公社体制中包含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废除了;公积金、公益金也逐步减少;五保户费用的承担变得日益困难;合作医疗制度日益荒废;农村公共养老制度基本回归到家庭赡养为主的历史传统。在城市,效率主导型的国企改革砸烂了工人的铁饭碗,城市就业制度逐步放开,无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制度开始兴起。 第三阶段为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市场经济全面推开后,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改革。但当时所有救济制度的试验都由地方承担费用,覆盖人口相当少。 第四阶段为普及城乡最低保障时期,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01年9月开始的全面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行动,要求社会救济要变阳光雨露型为社会责任型,全面普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阶段为普惠型教育福利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时期,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义务教育开始免费,大学教育开始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同时也完善了医疗、劳动者权益、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保障等方面。 社会福利的发展在传统中国经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没完整,还未成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有限、各项制度安排的融资机制远未合理定型。 三、中国社会福利现状的分析: 一般而言,不同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

各国社会福利制度

各国福利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余慧慧 11哲学 H11114034 1.西欧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病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 特点: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 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 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2.德国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特点: 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的,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范围内实行管理取得的。 社会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 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宪法规定,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对无劳动能力的一切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保障。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劳动者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工会从基层工会到中央理事会,都参加实施社会保障。 3.美国市场化模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美国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令,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特点: 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制,是兴办和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化,公私兼顾,联邦和地方政府兼顾,其侧重点时有调整。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层次,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据笔者综合有就业和失业福利保障、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 (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 (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了世界各国通过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随后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样,瑞典、法、英、美、加、日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大量详细的社会保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忽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在国民遭遇疾病、受伤、生育、死亡、年老、残废、失业等情况,造成收入中断或丧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帮助以保障其生活来源的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式的保障制度,它是在个人与雇主缴费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支持运作的,带有国家强制性。其中社会保险的四大支柱——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部分。以瑞典为例,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1994年支出能够占到当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86%,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社会救济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的保障制度,一般由财政拨款。具体的救济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篇一: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摘要:通过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借鉴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来对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发展性福利 正文: 国外老年社会福利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 角度来观察,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明显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重点来比较福利国家的老年人福利制度,以下是几个主要欧洲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 丹麦(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津贴 主要内容老年人住房和院舍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家庭服务

普遍性:面向全体公民 制度化:社会立法制度化;制度化的全方位保障; 基本特征公共积累方式:福利资金来源于税收 权力下放:地方政府享有广泛权利 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服务面广 宗旨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荷兰老年人社会福利 宗旨参与公共生活、自力更生、需要时适当帮助 医疗保健福利和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公寓、老年照料院、护理 主要内容院 住房福利:65岁以上课申请“高级住房” 较高的福利水平 特点规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运作机制:成熟的政策法规、政府与非政 府结合、严格的教育培训、良好的评估机制 英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收入补助 医疗健康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院舍服务和社区服务(居家服务、家庭照 顾、医护、心理服务)

发展性福利:建立社交场所、举办联谊会等 法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收入福利 老年人医疗保健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院舍福利 家庭保健服务 发展性福利 可以总结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老年津贴、长期健康保健、住房补贴和居家生活服务。 老年津贴是指老年人除退休金以外获得的由政府部门 发放的陷阱津贴,有些国家的老年津贴是按年龄发放的。如英国退职年金和丹麦的老年年金;而另一些国家的老年津贴则是根据老年个人的收入情况发放的,如美国的补充保障收入。 另一个主要的内容是长期保健服务,这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即包括医疗、康复、适当居住环境、家庭保健、日常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机构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和社会服务交互作用项目和支持环境。 福利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修缮老人公寓和向老年人提 供住房补贴来改善老年人的住房条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有一小部分老人在住房问题上需要政府的帮助,老年人公寓则是老年人居住的一个选择。有些国家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材料一①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②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产妇补贴、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③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制定了社会行动纲领,其把解决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④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主编《西欧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二⑤计划经济时期最突出总体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建设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性、工作单位、民政部门、福利制度建设是五个关键词,凸显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的时代性特征。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全民福利,追求平等与自由……⑥改革开放后突出总体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主义、个人与家庭责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六个关键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时代特征。 ——刘继同《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 ①反映的是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措施;②反映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项目增多,保障范围扩大;③反映的是欧共体对社会保障的关注;④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⑤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国家主导;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多元化。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19世纪末以来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第1页共1页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中国福利制度

普遍福利的崇高目标 “普遍福利”是一个“大福利”概念,它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多方面福利需求的,其中包括: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养老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等。我们现在熟悉的是“小福利”,即特殊群体享有的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贫困救助、优抚安置等。 老年社会福利 在城镇,我国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以及一部分集体单位,覆盖面正在积极扩大。在农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它采用自愿参加的原则,缴费可多可少,采取个人账户基金累积制度,养老保险缴费由有关部门管理和运营,受保人达到规定年龄后就可以按照其缴费的年数和数额领取养老金等。 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 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养老的费用与大部分服务都由其家庭成员了提供,它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 儿童社会福利 (一)儿童与儿童社会福利 1、儿童的界定——我国法律将儿童期规定为0~14周岁。 2、儿童社会福利的含义 ※我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儿童社会福利的。具体来说,儿童社会

福利是指由社会福利机构向特殊儿童群体——孤儿与弃婴提供的一种福利服务。 ※在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的享受对象主要是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这类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流浪儿童等。 ※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残疾人社会福利 残疾人生活收入性福利 1.供养与救济 ●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进行供养、救济。 2.伤残抚恤 伤残抚恤是国家队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根据其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以现金津贴形式给予的抚慰保障。国家队革命残疾军人实行终身抚恤。 3.残疾人劳动就业 残疾人就业的方式 (1)集中安置 (2)分散安置 (3)自谋职业 社会福利事业 1.社会福利企业: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 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分配方式。福利制度从创设至今,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危机、调整五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福利制度发展为由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和项目组成,并且各有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的制度,虽说其最初目的之一是为了驱散社会主义的威胁,但它对于战后缓和经济危机,缓解劳资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分配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 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 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 的离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例如,美国大部分社会福利开支是以政府转移支付形式进入低收入家庭,在贫困家庭或个人较高边际消费作用下,这些支付的90%以上形成了社会购买力,使 美国经济不断维持了一种较高的有效需求状态。[2]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 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级历史2班学号:1030111024011 姓名:周蓓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从容上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欧洲福利制度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容;各国福利制度比较;利弊;启示 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前半叶,大多数西方把对贫困者进行的救济看成是对贫困者进行的一种施舍。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国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与此同时,西方贫困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迫使西方不得不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原因。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围。与此同时,在观念上也有了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1-01 15:10:00 ] 作者:刘翠霄编辑:凌月仙仙 在社会保障学界,人们往往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两个概念混同使用。在这里,我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下五个项目中的一个项目来使用。 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险旨在为人们的例如生老病死这些一般生活风险提供保护;社会补偿旨在为人们在遭遇例如战争、暴力行为这些特殊的生活风险而受到损害时提供保护;社会救济旨为那些不能从社会保险或者社会补偿中获得待遇或者从社会保险或社会补偿中获得的待遇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人们提供的保护。而社会福利旨在为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设施,例如住房津贴、教育津贴、青少年津贴、老年公寓、博物馆等。 (一)我国传统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内容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8月发布了《关于城市救济福利工作报告》,报告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障对象主要是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或弃婴、残疾人等。民政部门通过设立福利机构为这些孤老残幼人员提供保障。福利机构分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福利企业两类。福利事业机构包括各种收养性的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福利企业主要是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民政部主管的这些福利只覆盖了城镇极少数特殊人群(占总人口1%不到)。1950年6月颁布的《工会法》、1953年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补贴、探亲补贴、取暖补贴作了规定,还规定企业应设立食堂、托儿所,所需费用由企业行政或资方负责。1953年5月财政部、人事部发布《关于统一掌管多子女补助与家属福利等问题的联合通知》、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办法的通知》、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1956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的通知》、195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的指示》,这些法规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冬季取暖、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住宅、上下班交通、职工家属医疗补助、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由此,绝大多数企业职工以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需求按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提供,并且是我国社会福利的主体(占城市居民的95%以上,占总人口的25%以上)。企业职工的福利由劳动部负责和管理,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福利是由民政福利、企业职工福利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三部分组成。 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至90年代末期的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城镇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在不断增加,从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冬季取暖

浅谈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浅谈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摘要】从20 世纪50 年代起,中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对 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可谓至关重要。建立普惠型基本福利,注重社会公正与公平,促进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增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需要着眼改变的几个方面。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转型任务尚未完成,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福利制度以人为本普惠型福利合理分配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为了消除计划经济下福利主体单一、平均主义和低效率等种种弊端,主张福利与服务的主体多元和民间运作,政府和企业纷纷将福利保障职责推向市场,忽略了社会公正。反思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正确认识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确定未来福利制度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将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一个与福利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学名词,可以将它看成是“社会”与“福利”的合成词。至于什么是社会福利?对此有多种回答,可以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不同答案。从现有的资料看,各方面对“社会福利”一词的理解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看法: 一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大致与社会资源同义,它包括一切有形无形的收入、财产、安全、地位、权利等等。而所谓社会政策是“将我们在社会福利的生产、分配与消费中的社会的、政治思想的和制度的内容,放入到一个我们所期望达到的具有活力的道德与政治结合的标准框架中进行的探索。”这种对社会福利的界定是各种看法中意义最为宽泛的一种。 二是针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正采取的一切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和措施,大致与我们目前使用的“社会保障”一词同义。按照这种理解“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福利”的一种手段,它的资金来源于专门的社会保障税的收入,而社会福利的资金则来自一般的国家的财政。 三是一切形式的由政府、社会、单位和他人提供的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政策和服务保障,在词义上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相对应,指享受型而非生存型的社会利益。我国理论界所谓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在含义上正是指这个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三大部分或三大支柱。 四是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一切低于或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收入、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等。以我国目前的政策为例,除了指通过民政部门提供的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优抚对象的收入保障、政策优惠、福利服务以外,也包括建设、教育、卫生、司法部门提供的住房、教育、医疗、司法方面的救助,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采取的保护弱势群体的各种措施和服务等。 五是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保障标准主要是基本生活,近年来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开题报告(修改后)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学院护理专业 开题报告书写格式要求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西安交大网络学院护理专业开题报告书写格式为文字叙述,包括两大部分:封面和正文。第一部分为封面,封面内容包括6项。(1)论文名称;(2)作者姓名;(3)所在单位;(4)联系方式;(5)指导老师;(6)提交时间。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11项内容。(1)本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应附上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2)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目标使用行为动词书写,使目标具体化;(3)关键词及定义,解释本研究的关键词;(4)文献回顾,复习文献中与本研究有关的其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5)研究设计类型,用一句话说明本研究所属于的科研类型;(6)研究对象,用一句话说明拟研究的人群、动物或数据;(7)研究工具,用一句话说明在研究中将要使用到的仪器、问卷或量表等工具名称;(8)研究步骤,罗列研究的程序;(9)统计学分析,用一句话说明将要使用的统计方法;(10)年度研究计划,按照表格内容填写表格;(11)经费预算。 具体书写格式要求统一使用模版,内容和格式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学院护理专业开题报 告 论文名称西方社会福利体系探究及借鉴意义 作者姓名 所在单位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论文选题的背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滞胀”局面,社会福利制度也陷入了重重困境。西欧发生“福利国家危机”,美国出现“福利困境”,日本惊呼21世纪年金制度将要“崩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出了“福利国家在危机中”的警告。不仅是国外,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种医疗、养老、社保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加深,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西方社会福利结构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各西方“福利国家”中,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大幅度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而使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另外,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的预算赤字都在不断增长。例如,英国自1990年开始,社会福利开支基本上处于上升趋势,1995年达到了最高值,占当年GDP的30%,瑞典、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境况也大体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开始考虑要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道路,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2、选题的现实意义: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社会福利的水平、构成和分配既取决于国家的政治权力模式,也取决于经济的再分配模式和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福利体制或社会福利制度也不尽相同。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相关的福利体制,对深化理解国家间的社会政策模式和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研究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过去20多年来,它对社会政策领域和福利制度的比较研究有着显著的影响。社会福利既是人类干预社会问题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实践的表现,也是一个社会特定文化和价值观发展的历史产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不同形态,昭示了国家干预社会问题行动的理念,也显示出社会发展的某种普遍规律。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福利体系探究,探讨西方社会福利体制的利与弊,从中找到我国福利体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改革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本论文的难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长处以及其不足之处需要如何改进,以避免我国福利体制完善过程中重蹈覆辙。 三、关键词及定义 西方社会;福利体制;比较研究;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1)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1) 摘要首先提出对社会福利涵义及特征的界定,然后总结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进程,最后根据上海、香港和其它国家的经验,提出笔者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构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呈现出制度化再分配与补缺型并存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发展方向 1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 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社会福利的重心经历了从社会救助到社会保险再到普遍性的社会服务的过程。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补贴和社会服务项目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福利项目。在我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已逐渐脱离了社会救济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对于社会福利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同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观点和主张。笔者把它界定为,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的需求,运用社会互助的机制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活动。在现实中,社会福利通常包括满足人们在生活照顾、护理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活动,此外在广义上亦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内容。社会福利有

三个本质特征: 脆弱群体优先。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他们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需要来自社会的保护和满足,其中主要是生活照顾服务,也包括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国家和社会应该首先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福利性。对受益者个人来说,社会福利具有福利性。面向脆弱群体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支付能力有限,常常是免费或者是象征性的收费,这无疑具有福利性。即使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只要未达到该项服务的市场价格,则仍然存在着福利性,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市场价格是判断是否存在社会福利的标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收费,就超出了社会福利领域而属于经济领域。 服务性。“社会福利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这些需求大多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因此社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主要的实现方式和表现形式。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为个人提供服务,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因此,福利服务的主体和资源是社会化的,但服务的对象和方式却是个体化的,必须针对每个服务对象具体的特点和情况,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福利服务。 2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展望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借鉴 ————福利社会学文献综述社会学系2011300110058 孙瑞 前言:在中国,社会福利是一个处于社会保障这个一级层次概念之下的次级层次概念。社会福利是指提高素质,为社会弱势群体实施补以国家或通过单位为主体,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各项公益性事业的统称。它是在劳动报酬之外的资助和服务。贴而实行的制度、在新中国60 年的发展进程中,尽管它在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曲折发展、逐渐转型。但一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而在进入十一五计划后,我国福利制度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于福利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考究,然后作为未来发展的借鉴。而目前的研究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向来分析中国福利制度的发展,而多方面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 主题:在这一主题部分将展示我所查阅的文献内容,对其进行一个整理和对比 首先根据时间发展及其福利制度根据时间经济发展的过程进行划分和归纳 第一阶段是传统福利制度创建时期(1949—1956年)。这一阶段在改造旧中国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负责、官方包办的民政福利和单位包办的职工福利等组成的传统福利制度,其最大的特征是与社会救济紧密结合,统称“救济福利事业”。第二阶段是传统福利制度巩固和发展时期(1957—1983年)。这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形成了以职工福利为核心,包括民政福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以及其他福利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福利制度框架,板块分割的封闭体系、“国家—单位”运行模式、补救性保障制度是其明显的特征。第三阶段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福利制度变革与转型时期(1984年以后)。这一阶段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社会背景下,其改革步伐虽较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要滞后一些,但正在进行制度重塑并逐渐向社会化、现代化福利发展。表现在: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 这是对于福利制度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但是对于其在历史发展阶段中精神的内涵表现并不明确,而且无法理解其组成的划分。福利的内容包括许多对于不同对象的政策和内容,所以在时间划分之后需要首先需要对于机构的发展有所了解。 建国初期,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民政福利和职工福利两大板块。民政福利的初步形成。府包办的民政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要面向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精神病或弃婴和残疾人等。它分为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福利企业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各种福利院、院等收养性机构。后者过建立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由于内务部,民政部前身以及各级民政部门一直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指导和管理部门。项事业后来便被称为民政福利. 职工福利的基本确立在民政福利只覆盖极少数特殊人群的情况下,城镇绝大多数居民的福利保障则主要是通过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职工福利的方式来获得。职工福利由职工所在单位举办。它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只要凭本单位的正式职工的身份即可享受是消费基金分配的一种形式。职工福利作为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体可分为三类: 1 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减轻家务劳动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如宿舍、浴室、食堂、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等。2.减轻职工生活费用开支而建立的福利补贴如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补贴,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等。3.为丰富职工生活建立的文化福利设施和组织的活动如文化宫、俱乐部以及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1957~1983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通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在曲折中发展不断扩充,形成了国家负责板块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