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年中考2年模拟1年预测】专题十六 史前时期的人类、上古人类文明

【3年中考2年模拟1年预测】专题十六 史前时期的人类、上古人类文明

专题十六史前时期的人类、上古人类文明

考纲解读

3年中考

一、选择题

1. (2014·湖南衡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 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 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 (2014·山东烟台)据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9月27日报道,埃及动荡的政治局势严重地影响了旅游业。如今,埃及希望能够重新迎回欧洲的游客。在埃及开罗最吸引游客的古代遗迹应该是( )

3. (2014·江苏徐州)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4. (2014·江西)下边这幅漫画反映了( )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B.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C.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D.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5. (2014·江苏泰州)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而创造希腊文明大部分辉煌的基础在于雅典( )

A. 对外交流频繁

B. 法律体系完备

C. 民主政治发展

D. 人文思想盛行

6. (2014·江苏盐城)下列与其他三项文明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7. (2014·四川内江)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爱琴文明

C. 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

D. 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8. (2013·江西)下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可以了解( )

A. 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C. 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 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9. (2013·广东湛江)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 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 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 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10. (2013·湖北黄石)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 古印度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古代中国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11. (2012·广东深圳)它位于非洲东北部:在埃菲尔铁塔建起之前,它有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曾经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洲、非洲的军事帝国……“它”指的是( )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2. (2012·山西)希腊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古希腊文明的( )

A. 种姓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雅典民主政治

D. 建立帝国

13. (2012·广东梅州)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雅典通过改革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 屋大维时代

B. 伯利克里时代

C. 汉谟拉比时代

D. 亚历山大时代

二、非选择题

14. (2014·山东济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大河流域文明古国】

材料一如下图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除古代中国)名称及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材料二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在1943年所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基石。

(2)请答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每项发明的意义。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

材料三建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日新月异,成就斐然。

(3)结合所学所知,请举出我国现代三项民用科技成就。

15. (2012·安徽)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以史为证】

(1)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

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

【史论结合】

材料一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材料二

图一美国国会开会场景图二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读史明智】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

2年模拟

1. [2014·山东临沂·模拟卷]小明暑假打算到海外某国旅游。他在网上多次搜索“非洲”“金字塔”“七大奇迹”等关键词。由此我们可知他打算去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印度

C. 刚果

D. 纳米比亚

2. [2014·湖北黄石·模拟卷]“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的条文,用楔形文字书写在黑色玄武石柱上,它出自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它产生于( )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希腊

D. 古巴比伦

3. [2014·四川乐山沙湾区·调研卷]下列标题,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选题不符的是( )

A. 种姓制度的产生

B.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C. 金字塔的国度

D. 刻在黑色石柱上的法典

4. [2013·江苏徐州·模拟卷]《世界上下五千年》有这样一段描述“法典规定:平时贱民出门,走在路上要不停地敲着瓦罐,提醒高等级的人种不要碰他们……如果用手打了高等级种姓的人,那么手就要被剁掉,如果是用脚踢了高等种姓的人,那么脚就要被剁掉。”据此判断该描述出自下列哪篇文章( )

A. 世界第一法典

B. 丕平赠土

C. 古印度种姓制的产生

D. 刀光剑影的大化改新

5. [2013·云南大理·模拟卷]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公民大会决定国家一切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妇女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这就是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其发展到最高峰时期的执政官是( )

A. 伯利克里

B. 梭伦

C. 屋大维

D. 克伦威尔

6. [2013·江苏南京建邺·模拟卷(一)]罗马征服意大利后,继续向西部地中海发展,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与迦太基人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名为( )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布匿战争

D. 罗马帝国的扩张

1年预测

1. 识别图片信息是中学历史学习的诸多要求之一,因为图片往往蕴含着一定的信息。识读辨析下图,它是下列哪个国家的货币(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日本

2. 小华在家欣赏一部反映罗马共和国历史的影视作品,发现一处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请你帮他指出来( )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成立(A)。为了维护共和体制,元老院掌握了共和国的实权(B)。在生产和生活中,罗马人广泛使用奴隶劳动(C)。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不堪忍受压迫的奴隶发动了斯巴达克起义,推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D)。

3. “四大文明古国”是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这首七言长诗写道:“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中国)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主要是由于( )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②地势平坦③土地肥沃④都是绿州农业⑤大河孕育了古代文明

A. ①②③⑤B。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

材料二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因为高低贵贱的区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材料三我国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奴隶制各是什么地区的?

(2)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表述的是哪个城邦的何种政治体制?这种民主政治在谁当政时期达到全盛?他当政期间,这个城邦的政治统治如何?

参考答案与解析

3年中考

1. C [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史实。“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洪汛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C项。

2. B [解析] A项是古希腊的建筑,B项是古埃及的历史遗迹,C项是古罗马的建筑,D项是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故选B项。

3. D [解析] A项是西周的分封制,B项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C项是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D项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故正确选项是D项。

4. A [解析]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奴隶不能进去”“妇女也不能进去”说明奴隶和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表明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和妇女排除在民主政治生活之外,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5. C [解析]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创造了古代希腊辉煌文明。

6. D [解析] A、B、C三项是大河文明,D项是海洋文明。故选D项。

7. C [解析] B项是古希腊文明,A、D两项是雅典文明,C项是古罗马文明。故C项符合题意。

8.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正确识别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这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奴隶制度。

9. B [解析] 本题是一道情景性选择题。A项不符合史实,第二等级刹帝利不可能命令第一等级婆罗门;B项符合史实,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C项不符合史实,吠舍是第三等级的一般平民,主要从事农、牧、工商等职业,审判犯人是第二等级刹帝利的职权;D项不符合史实,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从事劳动的是吠舍。故选B项。

10.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些文明均属于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是海洋文明。故选D项。

11. A [解析]“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指的是金字塔,再结合由“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洲、非洲的军事帝国”等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1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侧重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A项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在亚洲;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C项雅典民主政治开创了人类史上

民主政治之先河,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D项希腊化时期早于帝国的建立。

13. B [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14. (1)C.古代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D.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E.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

(2) ①造纸术。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②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③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④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有利于矿业的发展。(四大发明须书写正确,“意义”只要含有基本意思即可)

(3) 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系列、籼型杂交水稻、天宫对接、蛟龙号下潜探海、天河一号计算机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三项即可)

15. (1)伯利克里公民大会马其顿

(2)政治: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文化:现代奥运会等。

(3)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先进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先进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言之成理即可)

2年模拟

1. A [解析]根据“非洲”即可排除B项,依据“金字塔”即可判断这一国家是A项。

2. D [解析]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产生于古巴比伦。

3. B [解析]A项是古印度的文明成就,属于大河流域;B项是雅典文明,属于海洋文明;C项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属于大河流域;D项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属于大河流域。故选B项。

4. C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贱民、高等级的人种”分析,材料表述的是不同等级制度。故正确选项是C项。

5. A [解析]对于选项的历史人物,应该了解其历史地位及主要活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处于全盛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故正确答案是A 项。

6. C [解析]本题属于概念选择题,解答时需要准确理解布匿战争这一概念,所谓布匿战争就是罗马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的三次争霸战争,故正确选项是C项。

1年预测

1. A [解析]图片中图案是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故选A项。

2. D [解析]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统治结束。

3. D [解析]本题考查了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的共同特征,位于大河流域的优点分析可得。

4. (1)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雅典。

(2)《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3)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在伯利克里统治期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史前文明,覆灭背后上天的警示》,作者:灵芝师姐

史前文明,覆灭背后上天的警示,作者:灵芝师姐。 从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遗迹,到2.8亿年前三叶虫化石上的足印,再到1万多年前消失在史前大洪水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希腊文明及海底建筑物…… 考古学的有力证据让人们确信——地球自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曾多次出现人类文明,也经历过5次大的灭绝。史前文明的数度消亡对于今天人类的意义,绝不应仅仅停留于探索文明的遗迹,更要能够看出这些毁灭背后上天的警示。 现代科技的发展十分迅猛,然而科学家对于地球和人类的认识依然极其有限。地球有十八度空间,高度空间生命的智慧远高于人类,无形可以带动有形。 在高度空间的指导下,人类多次出现高度文明,但由于道德沦丧,又造下滔天罪恶。上天因此降下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灾难,帮助人类大洗牌,再一次次地重新开始。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五千年文明同样如此,由于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把地球糟蹋得千疮百孔。臭氧层的大洞早已让科学家束手无策,更有地底原油被掏空,矿产资源过度开采,这些虚空要由谁来填补? 高速增长的人口、大气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淡水匮乏、能源短缺、垃圾成灾、森林资源锐减、物种加速灭绝,还有无处不在的有毒化学品污染…… 这些因素造成的全球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及灾害频繁出现且来势汹汹。洪灾、干旱、地震、海啸、飓风和龙卷风,还有冰河撤退、夏季河流水量减少、各种疾病肆虐……这些危机,要靠谁来解决? 比起环境的恶化,人心之败坏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社会资源能量的严重失衡,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武装冲突、恐怖活动、毒品走私、暴力犯罪、贪污腐败、贫富不均……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仇恨。 最可怕的是异端邪说充斥人间,让人真假难辨,佛魔不分,真法根本无法弘传。这一期的人类文明,把地球破坏得满目疮痍,面目全非,深重的恶业最终招致的将不仅仅是文明被毁,甚至地球爆炸,人类从此彻底消失。 自然之家同修们这几年勤勤勉勉地洒净、烟供、气供,就是在净化地气、消弭怨气、扭转业力,延长地球的寿命;弘传真法,也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道德问题。但在整体能量低迷的情况下,邪知邪见漫山遍野,唯有人类重新洗牌,才有办法弘传真法,教化人心。 由于有自然之家担当人类道德复兴的中流砥柱,这次大洗牌不会再像1万2千年前的那场大洪水一样,造成人类文明尽毁。但近几年的天灾人祸,足以让所有坏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惩戒修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8分) 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 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 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 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2.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 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4.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 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 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 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6.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姿势文化的深远关系?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中国史前文明

中国史前文明 泥河湾文化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发现,目前发现的遗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旧石器时代指距今约一万年以前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指距今一万年左右到四千年左右的时期。 泥河湾文化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距今2万~10万年间浙江宁绍平原是越族人发展的一个基地。 距今1.5万年宁绍平原自然环境恶化,迫使越族人几次大规模迁徙。 以下是新石器时期我国主要文化遗存简单记略: 距今1万年左右,有一支越过钱塘江进入今浙西和苏南丘陵地带生息繁衍创造了马家浜文化。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以出土玉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萌芽于公元前8000~6000年前后,发展于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辉煌于公元前4000~2500年前后,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这一时期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石器通称为红山文化。 贾湖遗址贾湖遗址的地层比较单纯,主要为裴李岗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BC7000—BC5800年,距今9000年左右。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有房子、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钵、双耳壶与锥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岗文化同类陶器特征。有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其契刻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人类起源、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含解析)

专题15人类起源、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 1?与下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这一制度的形成相关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 ?种姓制度改革 C.査理?马特改革 D .日本大化改新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査理?马特实行改革,查理?马特改变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题干的西歐封建等圾制度示竜图是査理■曰特改革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伯利克里改革发生在雅典,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故A 不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改革发生在印度』与西欧无关,故弓不符合题意,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亚洲,与西歆无关。故D不符合题育。故选J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备的成文法典。①,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印度在印度河流域,不属于两河流域文明;③基督教是西 方海洋文明,不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根据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排除①③,即可做出正确 的选择。 3?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 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 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 ?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B 【解析】题干的竹去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星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表明教皇支持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 “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畋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日城在內的土地赠送给教皇"表明西欧封建国冢统冶者给予教皇土地,因此,丕平献土说明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冢统泊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故3符合题意;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扌普[与题干的竹去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星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和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故亡不符合题意? 罗曰教皇不是西欧封聲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是西欧封建国赢统治者的精油支柱口故n不符合題壹。故选缶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教皇和教会 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 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A

大地湾发掘报告展示多项中国史前文明

大地湾发掘报告展示多项中国史前文明“之最” (2006-05-27 07:41:00)稿件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兰州5月23日电(记者谭飞王艳明)“这是一个绵延了3000年的历史长卷,从农业、建筑、彩陶制作到绘画,大地湾考古的每一项成果都令人振奋,许多都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存在着重要关系。” 郎树德,大地湾考古发掘的参与者和报告撰写总负责,当上百万字的考古巨著摆在面前时,他也禁不住欣喜激动。他说:“这是大地湾考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不光为外界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和文明信息,而且为这一重要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境内,从兰州出发,坐车5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考古发掘表明,这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4800年,同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遗址一样,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因为大地湾的资料特别丰富,整理起来很不容易,加以发掘时间较长,人员有所变动,又增加了工作难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在为发掘报告做序时说。 从最初的发掘到整个考古报告出版,大地湾走入人们视野已经20多年,由于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许多人都非常关心其中的成果。上个世纪80年代,曾出现了一个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热潮,在此当中,大地湾考古就是被特别关注的亮点之一。 随着发掘报告日前的最终出版,许多文明的“亮点”完整地展现了出来,农业成就便是之一。考古发现表明,早在9000年前,杭州湾一带中国南方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同样,在大地湾遗址中,也有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现,这就是编号为H398的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黍,表明当时在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这一农作物种植。 “这是国内同类标本中最早的,它与希腊的阿尔基萨前陶期地层中出土的黍时代不相上下,而希腊的标本是国外最早的发现。”郎树德说,直到今天,在甘肃的一些地区,黍仍然被当作粮食作物种植,足见它的生命力和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伴随着黍的发现,在大地湾考古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石制、骨制生产工具和上万件动物骨骼。专家们认为,在从事粮食种植的同时,当时的大地湾人已经开始驯养动物,猪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黄牛、鸡、狗等。另外,大地湾人在进行农牧结合生产方式的同时,没有放弃原始的狩猎传统,性格温顺的鹿的骨骼在遗址内外的大量发现就是证据。 房屋遗址在中国新石器考古较为常见,大地湾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大地湾的房屋遗址不但丰富,而且内容重要。1978年到1984年,在历时7年考古发掘中,大地湾共发现房屋遗址240座,专家们认为,它是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最丰富的一次房屋遗址发现,对于史前房屋建造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意义重要。

考古学家发现史前文明

考古学家发现史前文明 在人类考古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考古奇观,这些考古发现有些甚至挑战着人类对于历史的认知,让人类一度怀疑曾经地球上是否还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史前文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古学家发现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或被毁灭于核武器 在“谈核色变”的今天,核战争已成为笼罩于人类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有考古学家认为,远古的人类已经有了“核战争”的经历!如果数学对于时间有某种说明,不知落在广岛的原子弹能否“后来居上”?然而,史前文明社会是否发生过核战争以及核战争是否毁灭这些文明,仍是一个千古不解之谜。 1968年,在美国发现了两个完整的人类足迹化石,而且这个足迹踩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生物;;;三叶虫(这种生物早在几亿年前就灭绝了)。值得说明的是,这个人类足迹的化石在地质上属于寒武纪,距今已有5亿年之久。在这么遥远的年代,是谁留下了这些脚印?在玛雅人的编年史中,曾记载了地球9000万年至4亿年之间的事。要知道,人类在数百万年前才告别了古猿,几亿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人类,玛雅人记载了谁的历史? 化石中的秘笈

地球诞生至今的46亿年演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历经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因而有人推断,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高级文明社会,但不幸的是这些文明都毁灭了。亿万年的自然变造几乎抹去了一切痕迹,只有少数证据得以保存。1972年,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铀矿;;;奥克洛铀矿。在矿里还发现了一个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它是由六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对这个保存完好、结构合理的核反应堆,现代文明真是瞠目结舌!人类掌握核能技术,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只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 揭秘史前文明之谜!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 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 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

湖北省黄石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黄石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1题;共110分) 1. (2分)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 . 出生率的下降 B . 死亡率的下降 C . 自然增长率下降 D . 自然增长率上升 2. (2分)(2016·银川模拟)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 . 2500米以上地带 B . 1900—2500米地带 C . 1300—1900米地带 D . 1300米以下地带

3. (4分) (2014高一下·潍坊期中) 读美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题. (1) 下列年份中,该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 . 1840 B . 1890 C . 1920 D . 1950 (2) 关于该市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市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 . 该市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C . 总体上看该市人口增长率先上升,后波动下降 D . 该市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4. (2分)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 . 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 .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

D . 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5. (2分) (2017高一下·济宁期中)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个地区人几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 甲省 B . 乙省 C . 丙省 D . 丁省 6. (2分)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 . 生活消费水平→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 C . 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获取资源量 D . 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7. (4分) (2017高一下·安阳月考)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3篇

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3篇 老虎山原名独耳龙山,地图上标注的正式名字是陶山,位于蚌埠市南郊(今光彩大市场东南侧),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可当地人都叫它为老虎山,有人说因为它形状象卧虎,因此得名,也有另外的说法。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位女士、先生们: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海遗址群”组成部分之一——老虎山龙山文化早期人类聚居遗址。你看,半穴房屋,环山而筑,外围城墙,壁垒森严,一派古国风貌。该遗址1982年始开掘,现已发现认定文化遗存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古石墙南北长370米,东西宽330米。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石墙防护体系之一,它标志着凉城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已进入了初具规模的城市王国时代。遗址内先后发掘房址60多座,灰坑21个,墓葬4座,出土陶器200多件。 石器和骨器陈列在考古室内。一个居室、一件文物,虽说形态各异,色彩不一,但犹如原始彩电,在述说着梦幻的故事。此处遗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喜爱中华文明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您下次再来凉城做客。 老虎山原名独耳龙山,地图上标注的正式名字是陶山,位于蚌埠市南郊(今光彩大市场东南侧),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

可当地人都叫它为老虎山,有人说因为它形状象卧虎,因此得名,也有另外的说法。 老虎山公园始建于1980年,公园建成后,因其人文历史和园林风景成为集宁市一处著名的风景区,闻名区内外。不仅是本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是游客观光的风景胜地。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集宁市又投资对虎山、白泉山公园进行改造建设。改造后的老虎山、白泉山公园占地共公顷;建设期总投资5600多万元,建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新的老虎山公园总体共设九个区,它们分别是:大门瀑布区、纪念碑区、植物园区、虎石区、虎山游乐区、赵家大院、老潭区。冯将军林和老城遗址。大门瀑布区为大型山石瀑布景观,水从20米高处倾泻而下,形成大型瀑布景观。纪念碑广场为林荫广场,栽有大树、樟子松、油松等。植物园区设7处景观,分别布置在纪念碑周转以四季之景:虎山春色、百花争艳、虎山秋色、冬雪松林及桃花园、香花园、相思园,以寄托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 老虎石周围增加塑石配景,老虎洞重新改造恢复原貌,并在洞前设有贺龙战役纪念馆及雕塑广场。在虎山南边的空地上,建有一处大院,名为赵家大院,在院的入口处设碑,记载赵家大院始于1898年,集宁建成于1931 年等历史变迁之事。与赵家大院相邻的是虎山游乐园,它位于虎山公园的西南大门,附近就是居住区,便于附近居民就近游玩,同时又与赵家大院形成餐饮、游乐一条龙旅游体系。在与老虎山南边相对的小山上,有龙潭,龙潭内设有龙喷水雕塑喷泉,龙潭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人类起源、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含解析)

专题15 人类起源、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 1.与下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这一制度的形成相关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种姓制度改革 C.査理?马特改革 D.日本大化改新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

备的成文法典。①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印度在印度河流域,不属于两河流域文明;③基督教是西方海洋文明,不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根据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排除①③,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3.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A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不同文明或者民族的神话含义都有自己的特点。西方神话启示人们的哲学智慧,东方神话体现道德修炼,教化人心。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看,东西方古人都是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为人处事,薪火相传。 现代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目前科学无法论证的“神话”只是文学艺术的加工。但也有思维开阔的科学家和学者,从神话中获得启示,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而一些科学的发现,也证实了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传说。 科学家称诺亚方舟曾真实存在 人们在建造诺亚方舟。(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据《圣经》记载,上帝为重淘汰已经彻底不相信神、彻底败坏了的人类,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对全部接运方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洪水过后,方舟最后就停靠土耳其亚拉腊山。 公元13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亚拉腊山考查,并在日记中写道:诺亚方舟依然停泊在某一座高山极顶之上,那里终年积雪越来越厚,将方舟淹没于千年积雪之下。 《圣经》中记录诺亚方舟长300肘,宽50肘,高30肘(注:一肘为0.45米),也就是说诺亚方舟长144米,宽24米,高8.5米。今年4月,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几名毕业生利用《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比例数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得出,这种体型的船只可承受7万只动物的重量,并能在水中漂浮。 研究结果认为,诺亚方舟确实存在过。研究人员表示,很多人认为《圣经》不可以作为科学信息的来源。当我们发现这是可以的时候,我们也很惊讶,这个概念(《圣经》作为科学研究信息来源)确实可行。 著名考古学家的发现来源于神话

核战争的危害

1982年初,联邦德国麦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所长保罗·克鲁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学家约翰·伯克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举行的科学家会议上正式发表了他们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题目是《核战后的大气层:昏暗的中午》。他们认为,一场核战争核爆炸引起的大火所产生的烟灰云将会使地球上的气候发生重大的变化,白日不见阳光。这一学术报告后来全文刊登在1982年瑞典出版的第期《环境》杂志上。1983年初,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从瑞典《环境》杂志上看到论文后,迅速会同美国航天局的另外四位著名科学家:科特,图恩,阿科曼,波拉克,组成小组,利用物理模型,核战争模型,就一场大规模核战争产生的烟云和尘埃对地球大气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最后写出他们的学术报告,题目是《核冬天:大量核爆炸造成的严重后果》。苏联人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美国科学家的观点。这篇报告后来公开刊登在美国1983年2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日本还专门拍摄了《地球冻结》的科幻影片。研究者以美苏使用核武库中40%核武器(50亿吨)在北半球进行核战争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公开发表的核武器性能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终于得出这样的推论:在一场50亿吨当量的核大战中,可将9.6亿吨微尘和2.25亿吨黑烟掀入空中,射向地球的阳光被这些黑烟的微粒吸收而变热,变热后的黑烟又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将黑色微粒子推

向30公里高的同温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这样,整个地球就会变成暗无天日的灰色世界,厚厚的烟云遮盖着天空,终日不散,陆地再也见不到阳光,白天和夜晚难以区分,气温急剧下降,绿色植被冻死,海洋河流冻结,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被毁于一旦。这就是核冬天和核冬天效应所带来的悲惨世界。“核冬天”理论的提出,则使人们彻底明白了核战的毁灭效应,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储存数百年的食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核战袭击后还有干净的空气,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核大战后活下来。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民族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谐,国家兴旺、繁荣的重要因素,民族关系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民族关系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把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作为重要的课程进行教授,寓德于教,让年青一代从小就树立起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团结的信念,产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建设统一、繁荣、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而努力学习。就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的愿望。中国各地远古人类都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这些地域性的远古文明各具特色,在漫长岁月中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华灿烂的文明。 的最早人类。从课文中中国最早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从北到南都有,他们应是南北各族的先人,而从出土的文物看各地远古人类都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即中华民族史前文明。这些地域性的远古文明各具特色,在漫长岁月中逐渐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华灿烂文明的第一篇章。在河姆渡、半坡和大汶口的原始居民时期,虽然当时的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但他们的习惯和生产工具被中华后人所继承形成华夏原始文明。这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到了秦汉,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7 课“两汉和匈奴的和战”,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第一次专题叙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的一课。文中民族间的交流内容丰富:“后来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畜力的骡子,就是从匈奴地区传进来的。”这大大解放了中原的农业生产力;“后来体育竞技中的摔跤、赛马也是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原的,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健体运动和业余活动。到西汉时期,西域各族人民还给中原和内地传来了葡萄、胡萝卜、蚕豆、核桃、芝麻等蔬菜和品种众多的西食制作方法。这些东西现在已经是所有中国人喜爱吃的食品,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家具——胡床、方凳传入内地,深受汉族官僚富人的喜爱,以后逐渐在中原地区普及推广,以至改变中原内地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这是鲜卑族对中华民族生活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我国古代边地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今天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是由这块辽阔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主人,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勤劳勇敢的人民和各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历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民族观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从中国历史上看,在尚未有民族区别之前,就有部落和部落联盟的融合。在《中国历史》(初中版本)第三课“氏族公社时代的原始居民”介绍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的融合形成华夏族的主干。我们可以把炎、黄两部落融合,看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争战可以看作趋向统一和民族大融合的战争。参加大融合的不仅有中原各族,还有周边的夷、胡、蛮、羌等族。民族间的争战是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的方式。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公元前221 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加以管理,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两汉以后,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汉化政策,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等,通过民族间互相学习用行政手段促

史前文明古代美洲的天文观测塔

史前文明古代美洲的天文观测塔(图) 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古代的人或史前的人用石头砌成的有规则的排列结构。不论古人在哪里生活,他们都有一种动力驱使他们组成这些石头图案。现代人认为它们有天文学上的应用。古人对太阳、月亮、行星和星星很有研究,非常努力地探索它们运动的规律。他们很可能应用一些这样排列的结构来标记天体运动,记录时间的推移,也可能用于预测日蚀等。无论它们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古人花了大量的心思和劳力建造这些出色的建筑。 位于智肯?伊兹坦玛雅遗址的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一直以其天文构造而闻名。该馆建于一个建造精美的平台之上。建筑本身是圆形的(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设计),旨在纪念风神伊卡特。底楼的四条通门的过道正好是四个基本方位。塔内环抱着一个环形的厅,厅外的四条通道都位于底楼四条通道形成的夹角的中间位置上。通到顶楼厅大中央楼梯大部分都毁坏了,不过上面的三个窗户还完好,这样我们一共可看到六条可能的门廊形成的连线。 其中三条是有关天文的,其一是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反复测量后,爱文特确信第一个窗户从内侧左边到外侧右边的连线更接近于金星最北边的落点,而不是月亮的最北边的落点。同样,第二个窗户(从内侧左边到外侧右边)的连线也在公元1000年前(凯若卡天文观测塔建造于公元前1000年)给出了金星最南边的落点。

不过,指出金星的这些位置可能是这些窗户的次要职能,因为行星的极点的位置对于观察其最大高度和跨度帮助很小。而这些现象对于构造出金星轨迹图(例如玛雅古籍着斯旦手抄本中那些著名的图表)尤为重要。另外,金星的位置对于预测日月蚀没什么用,假定这是这座观测台的主要用途。 考古学家认为凯若卡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观测网,这栋大馆是其中之一。它们都有和太阳、月亮的位置上的对齐,也都包括了相同的非天文的连线关系。它们也都有同样的底楼内厅结构以及精心设计的与底楼对称的二楼房间结构。考古学家注意到美墨文化在卡萨革兰特地区的渗透。假如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这就是前哥伦比亚时期天文界的一次国际合作的例子了。

地球史前文明信息收集整理

深蓝儿童波里斯卡讲述的史前地球文明演化过程 距离现在70万5000年———马尔代克行星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造成该星球上的人类灵魂的恐惧心结。 科学家计算太阳系的行星只有九个, 事实上有十二颗行星–九颗是可见的, 一颗被摧毁, 两颗还没被发现. 这颗被摧毁的行星在圣经中, 就是有些段落提到的晨星(Lucifer), 早晨之子, 堕落的天使.过去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注: 今日的小行星带),它的名字是马尔戴克(Maldek), 火焰之舌, 马尔戴克是太阳系的第五颗行星, 它存在的历史有千万年以上. 它的文明甚至比你们今日的地球文明更宏伟. 晨星--马尔戴克,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文明存在了许多世纪. 这群人走过进化的周期, 经历战争与冲突, 最后抵达一灵性觉知的状态. 在它地表上的两大主要城市是卡娜(Karna)与维德(Vadur). 在那个时期, 总共有三十亿的居民住在这两个宏伟的城市之中. 维德是一颗闪耀的美丽珠宝. 星际联邦中有许多人曾造访这座人类的梦想之都. 在这个地方有足够的美让所有人分享.马尔戴克拥有许多科技信息, 却没有用于维护星球。 后来发生一场战争摧毁他们的生物圈并造成星球解体. 经过数百、数千年之后, 马尔戴克的居民曝露在核子分裂产品的放射之下, 那是他们的政府冒险去探索一些可能性的后果. 在此一个大灾难发生了, 一颗飞弹装载卡尼托炸药(Calnutronite), 卡尼托炸药(Calnutronite)的前三个字母是造成马尔戴克最终毁灭的因素, 它们代表镉(Cadmium)、铝(Aluminum)、锂(Lithium)三种元素.它极可怕的力量尚未被研发透彻, 却被擅自玩弄, 于是它在卡娜城的郊区引爆. 被释放出来的放射线散布在马尔戴克的大气层之中, 灼烧地表上所有的居民之心智. 一种疯狂症感染了所有人群. 以地球的纪年法, 大约在60万年前, 当时星际联邦成员才能够派出一社会记忆复合体与他们接触解开他们的恐惧纠结. 这些实体才忆起他们是觉知的. 这觉察将他们带到所谓的低层星光层面(astral plane), 他们在那儿得到滋养, 直到每个心/身/灵复合体终于从创伤中走出得到治愈; 然后每个实体能够检视他们前生的经历.经过这样的学习/教导之后, 他们群体决定将自身置于所谓的业力减轻(karma alleviation)型态. 为了这个目的, 他们来到地球, 降生在不被接受的人类形体中. (译注: 即大脚.) 他们在此经历着直到破坏的变貌被服务他人的渴望取代. 因为这是Maldek大多数存有的有意识决定, 灵魂移转到地球的时间大约在50万年前开始, 并使用当时可用之身体复合体. 距离现在60万年———联邦对马尔代克星人进行心灵的治疗。 以地球的纪年法, 大约在60万年前, 当时星际联邦成员才能够派出一社会记忆复合体与他们接触解开他们的恐惧纠结. 这些实体才忆起他们是觉知的. 这觉察将他们带到所谓的低层星光层面(astral plane), 他们在那儿得到滋养, 直到每个心/身/灵复合体终于从创伤中走出得到治愈; 然后每个实体能够检视他们前生的经历.经过这样的学习/教导之后, 他们群体决定将自身置于所谓的业力减轻(karma alleviation)型态. 为了这个目的, 他们被转到地球, 降生在不被接受的人类形体中. (译注: 即大脚.) 他们在此经历着直到破坏的变貌被服务他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9讲上古人类文明与中古亚欧文明试题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 ,知识概要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相继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公元5世纪以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廷帝国。拜占廷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 公元7世纪,日本通过一系列改革,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教和征战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综述 上古两大文明:大河文明(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和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 中古亚欧文明:亚洲(日本、阿拉伯)、欧洲(西欧封建社会、拜占廷帝国)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扩张)、和平交往(阿拉伯民族、马可·波罗) 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思维导图 第十九讲上古人类文明与中古亚欧文明

欧洲史前文明的发展概述

欧洲史前文明的发展概述 a long journey into the age of iron 冰川时代/旧石器时代 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1.2万年:大约200万年前,巨大冰盖的交替前进与后退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冰川时代,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冷暖循环。几乎与此同时,在温带的非洲,一种被现代学者称为霍玛哈贝利斯的早期人种正在使用石斧、石刀和其他类似工具与自然进行着斗争。这些粗糙的石器工具虽然不断得到改进,但它们在此后的数十万年里一直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过了约100万年后,这些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学会用火来弄熟食物、取暖和驱赶野兽了。也就是在这时,从霍玛哈贝利斯进化而来的直立人,开始向北缓慢地扩散,到了50万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来到了冰川时代的欧洲。 面对着严峻的气候挑战,这些移民进化成尼兰德特人。他们的生理结构非常适合这种寒冷的气候。尼兰德特人生活在有组织的群体中,繁衍了12万年,直到在3万年前彻底被完全意义的现代人--智人--所取代,他们也经常被称为克鲁马努人。 克鲁马努人的起源还不清楚,正如尼兰德特人的最终命运还是个谜一样。实际上,曾有学者认为尼兰德特人进化成克鲁马努人了。但如今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智人很可能是起源于中东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从那里迁徙到欧洲,与尼兰德特人杂交并最终进化成一种新的现代欧洲人。 能够肯定的是生存下来的克鲁马努人要比尼兰德特人进化得多。他们

不仅能够制作更精细的石器工具,还创造了精美的艺术品,如左图所示的野牛雕刻。它是1.6万年前刻在一个驯鹿角上的,是一个抛矛器的头。 中/新时期时代 公元前1.3万年--公元前2000年:到了公元前1.2万年,世界气候开始变暖。有了这种相对稳定温暖的环境,早期欧洲人开始居住在固定的定居点里。公元前1万年左右中东地区开始出现农业,他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发展。到了公元前7000年左右,欧洲农民们开始开辟土地,种植庄稼,收获的粮食可以常年储存。这种长期的食物储备可以使相对大量的人口永久居住在一个地方,而不是为了寻找食物进行季节性的迁徙。这种变化还导致社会上出现了等级划分,产生了酋长、商人、工匠和农民等不同阶层。 公元前4000年以后,犁的出现使农业的规模更大,欧洲社会的大部分地区已经以种植和饲养牲畜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大陆又由于铜的使用而发生巨变,这种金属在工具制造和装饰品制造中有更好的延展性。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有轮车辆,大宗货物可以长途运输到较远的地方。 此外,在这一时期欧洲人还开始建立气势宏伟、经久不衰的纪念碑。悬石阵至今仍然屹立在英格兰南部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堪称是其中最有气势的代表。到了公元前3000年,成千上万的巨石沿着大西洋

贵州发现通往地球内部入口

中国贵州发现通往地球内部入口 深邃无垠的广袤太空,光怪陆离的宇宙现象,浪漫神奇的地外文明……这一切,足以诱引人们仰目向天。然而,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脚下这片大地又所知多少呢? 别的且不说,自50年代以来,不明飞行物直闹得整个世界沸沸扬扬,难道它们真的全部是来自地外吗? 奥克洛150万年前的原子反应堆、古老而神秘的大西国文明、奇深莫测的玛雅文化……这一切史前文明的缔造者难道真的因为突变全部灭绝了吗? 史前证明,自哺乳动物诞生至今,地球上从未发生过全球性的灾难。那么那些掌握着并不低于现代文明的远古智慧的人们究竟到那里去了呢?有没有可能因地球气候局部时间的恶变或其它什么原因而转入地下了呢? 据国外披露,卫星探测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之下有一规模极其宏大的“地下长城”,中国古代一些朝代曾建过地下长城,不知与其是否有联系? 美国人造卫星“查理”7号飞经北极圈拍摄后,在底片上竟然显现北极地带有一个孔,难道这是通往地球内部的入口吗?这或许只是推测?

北极探险家巴特少将的报告更是令人惊愕。他驾机越过北极时,居然莫名其妙地飞入地球内部,看见了许多奇异的植物,美丽的湖泊和各种各样的在地面早已绝迹的动物,难道地球内部真的存在一个世外桃源吗? 远在19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斯特山脉中一个叫布朗的采矿者,发现一处类似巨人住的人工地道。洞穴中有用巨大铜锁住的巨大房舍,墙壁间有黄金铸成的盾和从未见过的物品,墙壁上还画着奇怪的图画和文字。 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上士兵希伯在和侵缅日军战斗中与战友失散被遗留森林,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一处被巨石隐蔽的洞口。 希伯冒险进入洞内,竟然发现里面被人工光源照得亮如白昼,俨然是一处庞大的地下城市。希伯正看得惊迷时,突然被抓住,一关就是4年,后寻机拚命逃出。据他说这个地下王国通向地面的隧道有7条,分别在世界其它一些地方开有秘密出入口。 1968年1月美国TG石油公司勘探队在土耳其西方大洞穴地下270米的地方,发现地底深邃的岩盘隧道,洞内高约4~5米,洞壁洞顶光滑明亮,显然为人工磨成。洞内到处是蛛网似的横洞,俨然一个令人扑朔迷离的迷宫。 无独有偶,数年前的一个夏夜,在中国贵州安顺县龙宫附近一座山半腰的洞内,射出一束强光,光柱呈桶形,直经足有4米,扫过500米田野,迳直射向对面山坡,照得四周村庄田野通亮,时间持续有数分钟之久。 据安顺县的县志记载,清顺治年间亦曾发生过这种奇景。然而那个山洞当地人非常熟悉,洞内空无一物,那么强光源从何而来呢? 墨西哥发现印第安人守护的地下隧道 1942年3月的一天,当时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在这非常时期,罗斯福总统却从刻不容缓的日程表中抽出宝贵时间,会见了刚刚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进行考古研究归来的戴维·拉姆夫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