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

TO:你好陆老师根据上次我们讨论关于绩效的问题我收集一些资料,希望对于我们接下来制定绩效计划有所帮助。

李玮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

个人绩效:个人绩效薪酬制度或称个人绩效奖励计划,是指针对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提供奖励的一种报酬制度。

团队绩效:Hackman(1987)和Sundstrom(1990)对团队绩效进行了广义的定义,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团队生产的产量(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等);②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③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工作。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企业内部运作,使企业发挥最大能力;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识别人才并确定培训方向;奖优罚劣,使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企业认可。

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看作一部汽车,那么各个部门就是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绩效管理体系则像变速箱,发挥着调控作用。变速箱是由很多齿轮构成的,齿轮之间有关联就有磨合。“团队绩效”与“个人

绩效”作为两个最主要的齿轮,在运行中会产生哪些摩擦呢?又该如何解决?

案例:

一、考核绩效目标设定出了问题

某企业是一家勘探设计类企业,其业务部门是按照专业划分的,但所承接的项目大都是综合性的,因此需要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来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工作;以往,该企业采取简单的指标分解方法:业务部门A分多少利润、业务部门B分多少利润,然后再由部门决定内部分配方案。年终发奖金也是采取这种二级结算方式。结果是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对最终的结果都不满意,大家都觉得分给自己的指标太多,同时也很难将日常工作与考核指标联系起来。在提供智力型服务的行业中,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理论上而言,企业绩效、组织绩效、个人绩效是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在设定考核目标时只需要严格按照纵向分解思路就可以逐级分解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工作,其绩效结果并不一定会从员工的工作绩效中体现,而是从组织绩效予以反映,尤其是部门“夹缝”中的工作和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更是如此。在此情况下生搬硬套的采取自上而下分解目标的方式将部门目标分解到个人是难以行的通的。由此在两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1、在目标分解的时候,企业管理者难以做到“心中有数”

正是由于这种纵向分解目标存在诸多障碍,才使得在很多企业中每年设定考核目标的工作都成为了一种上下之间的“博弈”。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通过绩效管理工具保证企业目标的达成,也就无从谈起了。

2、在进行考核时,容易顾此失彼

如果单针对员工个人的绩效结果进行考核,必然埋没其对部门或团队的贡献,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员工“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而忽视对团队与组织绩效的责任感,相对削弱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代化的管理所提倡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协调与配合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是先保组织目标还是先保个人目标,员工很难做出正确选择。

二.考核结果评定及运用出了问题

某企业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集团。甲在A部门工作,工作成绩在部门内部非常优异;乙在B部门工作,工作成绩一般。一个年度下来,由于A部门整体绩效水平偏低(只有70分),因此甲的绩效得分上限是70分;而由于B部门整体绩效水平很高(100分),乙的绩效得分

上限是100分。因此产生的问题是,从个人绩效而言,甲远远优于乙,但由于受到组织绩效的“连累”,最终的考评结果乃至收入水平是甲不如乙。甲愤愤不平,觉得乙是“搭便车”。不但如此,在这家企业的绩效考评中,A部门和C部门之间也出现了不平衡。甲和丙分别在A和C部门工作,成绩都很优异。一个年度下来,两组织绩效得分都是100分。但由于A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严格,部门内个人绩效得分普遍偏低;C部门负责人要求相对较松,部门内部个人绩效得分普遍偏高。最终,虽然,甲和丙个人及部门一样优秀,甲的总考评结果却不如丙。

问题产生的原因?

综合分析,产生上述不合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部门负责人之间所存在的管理水平差异以及员工之间所存在的素质差异,导致职能部门之间整体绩效产生差异,从而影响最终的员工个人绩效和收入;

2、管理者对下属以及员工对自身的要求有所区别,这种区别给绩效考核工作带来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在目标设定、考核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考核“基准线”的差异,从而影响最终的员工个人绩效和收入。

上述问题看似小事,但长期积累下去就会有可能动摇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初衷是:

其一,整体绩效相对优秀的部门负责人为了维护本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相对公平,势必采取相应的方法拉近这种差距(因为毕竟绩效考核结果将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培训等相关因素相联系),从而降低对自己及下属工作要求的标准,以寻求与其他部门的相对平衡;员工则会因为感觉干好干坏一个样(与组织绩效较差的部门员工进行比较而言),而失去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和动力,向组织绩效较差的部门员工看齐。

其二,组织绩效相对较差的员工因为没有压力(考核结果已对其做出了相对肯定、与薪酬水平与组织绩效高的部门员工差别缩小),也不会主动寻找并持续改进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至岗位工作难有提升。

以上结果的产生,都将使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员工又重新回到“大锅饭”代从而最终阻碍部门的持续发展,造成部门目标难以顺利实现(或不断降低门目标以寻求平衡),使整个组织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思考:如何协调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协调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关系。

1、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引入“矩阵化”理念,处理好横向平衡和纵向分解的关系纵向的指标分解往往适用于传统的、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而对于很多推行“以任务为导向”的新型企业而言,更多的是要处理好平行部门与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上述案例一中的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问题的核心在于指标分解过程中,无论是从企业分解到业务部门,还是从部门分解到个人,都只是采取了硬性的、自上而下分解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与该企业的业务与流程特点是不匹配的。在我们提供的咨询方案中,引入了项目考核与部门考核两个体系概念,也就是不同员工在部门中与项目中发挥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考核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薪酬政策,真正体现了“矩阵化”企业的考核特点。

2、调整薪酬体系,合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

在确定考评结果时,采取一些技术手段,保证考评结果的相对客观性。比如大家经常提到的“强制分布法”、“标准分换算法”等,都是对于考评结果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加以调整,从而避免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部分消除前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偏差现象。

对于薪酬结构进行调整,体现个人绩效与部门、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如果稍加调整,比如调整为基本工资+个人绩效工资+组织绩效工资+年终奖金,其中个人绩效工资和个人绩效得分挂钩,组织绩效工资和组织绩效得分挂钩,年终奖金则和企业整体利润完成情况挂钩,可以更好引导员工关注整个部门、企业的绩效。当然上述三个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各自的比例如何,各个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度身定做。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任何管理工具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绩效管理同样也是如此。无论采取多少技术手段、科学方法,最终的考核结果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协作氛围,则能够对绩效管理体系起到必要的互补作用。

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的有机结合 部门及岗位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有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员工绩效是组织绩效的有效组成部份,任何脱离组织目标的个人成绩都是徒劳和毫无价值的,因此,必须将组织绩效纳入绩效管理环节予以综合考虑,实现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充分结合,理由有二: 1、某些工作,其绩效结果并不一定会从员工的工作绩效中体现,而是从部门绩效予以反映(尤其是“夹缝”中的工作和需要部门整体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更是如此),如果单针对员工个人的绩效结果进行考评,必然埋没其对组织的贡献,长此以往,势必养成员工“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而忽视对组织绩效的责任感,相对削弱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现代绩效考核思路下,业绩考评在整个考评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或更高),现代管理所提倡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协调与配合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是先保组织目标还是先保个人目标,员工很难做出正确选择; 2、由于部门负责人之间所存在的管理水平差异以及员工之间所存在的素质差异,必然导致职能部门之间整体绩效产生差异,管理者对下属以及员工对自身的要求也必然有所区别,这种差别将势必会延伸至绩效考评过程,造成考评“基准线”的差异,管理者如果在绩效考评过程中不能正确面对这种差异而予以重视,势必使员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从而促使以下三种结果产生:

第一:整体绩效相对优秀的部门负责人为了维护本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相对公平,势必采取相应的方法拉近这种差距(因为毕竟绩效考核结果将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培训等相关因素相联系),从而降低对自己及下属工作要求的标准,以寻求与其他部门的相对平衡;员工则会因为感觉干好干坏一个样(与部门绩效较差的部门员工进行比较而言),而失去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和动力,向部门绩效较差的部门员工看齐; 第二:部门绩效相对较差的员工因为没有压力(考评结果已对其做出了相对肯定、薪酬水平与部门绩效高的部门员工没有差别),也不会主动寻找并持续改进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至岗位工作难有提升; 第三:员工思考及处理问题只从自身岗位出发,部门“夹缝”中的工作无人愿干,当自身业绩与组织业绩产生冲突时,顾小不顾大; 以上三种结果的产生,都将使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员工又重新回到“大锅饭”的年代,从而最终阻碍部门的持续发展,造成部门目标难以顺利实现(或不断降低部门目标以寻求平衡),使整个组织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从现代管理理念出发,管理必须服从于企业战略和组织发展,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组织体系的良性循环;职能部门是战略目标的实际承担者,部门目标的完成是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基础保障,而部门目标则要靠部门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一方面,组织需要依托全体员工的努力以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组织绩效得到提升,员工价值才能得到体现;组织和员工根本就是利益共同体。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帮助部门及员工发展的重要管理工具,但他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善用之,慎用之,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热情,挖掘员工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整合之道

笔者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如下话题:在绩效考核中,如何处理公平与人为影响的关系的问题,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绩效考核是和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管理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可消除,只能减少。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的路径就是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的正规操作,使绩效考核指标透明化,使绩效沟通贯穿始终,使绩效考核程序公正,使绩效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各个环节的正规操作,揭开绩效考核神秘的面纱,使绩效考核成为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对话和成长机会”。 这篇文章继续谈一谈另外一个大家同样很关心的话题——如何处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 效的关系? 我在与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抛出这样一个话题,“每个员工的考核成绩都很好,都是90分以上,但是企业的业绩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不是说考核的根本目的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吗?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是绩效这个工具不好?还是我们的操作出了问题?”这是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所面临的共性话题,也是困惑企业管理者的难点。到底该如何看待绩效考核?为什么员工的考核成绩都很好,而企业的业绩却下降了呢?且看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失衡的原因 首先,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我们不要避讳这个问题,也不急于为绩效考核这个工作做辩护,把它提出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会对企业的管理有所裨益。 其次,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因为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很多因素是不可以量化的,而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反而是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比较大的。而我们为了追求对员工考核的准确性,通常都会最大程度地做到指标量化。因此,员工的指标在考核的时候,都会比较明确地得到一个考核结果,而这些结果中有一大部分是妥协结果,即为了达到量化而量化。比如,客服人员接听客服电话这个工作,为了做到量化,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对员工进行考

绩效管理中的团队协作

绩效管理中的团队协作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比赛的结果是: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看完故事,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同样是采用了激励手段,两个团队也同样都尽力去做,但结果却差别很大。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呢?比如由于你对团队采用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手段和激励机制,收到的效果于是完全不同。 黑熊花高价钱购买一套评估体系很对,但它的评估绩效没有与最终的绩效直接挂钩。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多地提高访问量,却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黑熊只强调“访问量”而不是采集量;所以,黑熊的蜜蜂采用的是蜻蜓点水式的采蜜,而实际工作成效并不大。 另外,由于奖励范围太小,蜜蜂们为搜集更多的信息,相互之间变成了竞争对手,相互封锁信息。因为相互之间竞争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在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时,它会不告诉同伴,因此导致团队意识缺乏。 而棕熊就不一样,虽然它只是花了不多的价钱购买一套评估系统,但它能有效的带领团队,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首先,它的团队明白竞争对手是谁,这次比赛的方法,并被告之若一个月的花蜜产量高于前一个月,那么所有的蜜蜂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一份奖励。这样,棕熊的团队在奖励范围上比较广,而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之间会进行分工,嗅觉灵敏,飞得特别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好最多,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蜜,剩下的负责将采集到的花蜜储藏,并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但其它蜜蜂同样可以捞到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而是个有着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的团队。 点评: 激励

(完整版)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

TO:你好陆老师根据上次我们讨论关于绩效的问题我收集一些资料,希望对于我们接下来制定绩效计划有所帮助。 李玮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 个人绩效:个人绩效薪酬制度或称个人绩效奖励计划,是指针对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提供奖励的一种报酬制度。 团队绩效:Hackman(1987)和Sundstrom(1990)对团队绩效进行了广义的定义,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团队生产的产量(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等);②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③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工作。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企业内部运作,使企业发挥最大能力;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识别人才并确定培训方向;奖优罚劣,使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企业认可。 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看作一部汽车,那么各个部门就是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绩效管理体系则像变速箱,发挥着调控作用。变速箱是由很多齿轮构成的,齿轮之间有关联就有磨合。“团队绩效”与“个人

绩效”作为两个最主要的齿轮,在运行中会产生哪些摩擦呢?又该如何解决? 案例: 一、考核绩效目标设定出了问题 某企业是一家勘探设计类企业,其业务部门是按照专业划分的,但所承接的项目大都是综合性的,因此需要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来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工作;以往,该企业采取简单的指标分解方法:业务部门A分多少利润、业务部门B分多少利润,然后再由部门决定内部分配方案。年终发奖金也是采取这种二级结算方式。结果是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对最终的结果都不满意,大家都觉得分给自己的指标太多,同时也很难将日常工作与考核指标联系起来。在提供智力型服务的行业中,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理论上而言,企业绩效、组织绩效、个人绩效是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在设定考核目标时只需要严格按照纵向分解思路就可以逐级分解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工作,其绩效结果并不一定会从员工的工作绩效中体现,而是从组织绩效予以反映,尤其是部门“夹缝”中的工作和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更是如此。在此情况下生搬硬套的采取自上而下分解目标的方式将部门目标分解到个人是难以行的通的。由此在两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软件实施团队绩效考核程序

软件实施团队绩效考核程序 为了确保团队以及个人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性,为了激励并影响员工实现公司目标,特制定本程序。目的是: 1.影响员工的决策、行为和公司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2.更加妥善的处理内部团队间的协同; 3.统计的运营成果和员工业绩数据。 本程序的核心是由“业绩指标”、“技能考评”、“工作评价”、“工作量统计”、“成本控制”共5类控制项组成,根据不同的绩效角度定义不同的受控项,具体如下: 第一章绩效角度 1.薪酬调整 从工作能力及工作完成情况的角度评估员工是否能够胜任该项工作,“薪酬调整”是对评估结果的执行体现。 考核周期:12个月。 考核指标:“业绩指标”、“技能考评”、“工作评价” 具体操作 部门根据年初公司软件业务的经营目标,结合往年的历史数据,测算出今年的“业绩指标”数,报公司总裁室审批。审批通过后,部门内部讨论个人“业绩指标”,个人“业绩指标”确定后参考“技能考评”与“工作评价”的评定结果确定个人的薪酬等级,报公司总裁室批准后执行。具体详见《薪等表》。 2.绩效工资 从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的角度评估员工是否在有效的执行公司的市场策略,“绩效工资”是对评估结果的执行体现。 考核周期:3个月。

考核指标:“业绩指标”、“技能考评”、“工作评价”、“工作量统计”、“成本控制” 具体操作 员工工资的30%为“绩效工资”;(注:“基本工资”为员工工资的70%) 普通员工的应发“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绩效工资”*“工作量统计”*部门“业绩指标” 项目经理的应发“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绩效工资”*“工作量统计”*“成本控制”*部门“业绩指标” 部门经理的应发“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绩效工资”*“成本控制”*部门“业绩指标” 3.绩效奖金 从工作效益的角度评估员工是否在有执行公司的市场策略的同时为公司创造了收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绩效奖金”是对评估结果的执行体现。 考核周期:12个月。 考核指标: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型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其对应的权重系数,具体如下: 岗位岗位系数受控项权重系数 分管副总经理年薪考核业绩指标50%成本控制30%工作评价20% 部门经理15%业绩指标50%成本控制30%工作评价20% 项目经理30%业绩指标50%工作评价20%技能考评10%成本控制20% 工程师45%业绩指标50%工作评价30%技能考评20%

绩效管理论文:团队绩效管理的发展和演变

绩效管理论文:团队绩效管理的发展和演变【摘要】团队在企业运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绩效管理方面。但是实践证明,产生于一般组织环境的绩效管理方法很难在团队环境下发挥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控制思想的演变入手,因为绩效管理也是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随着管理控制思想从简单控制、结构控制到协和控制的演变,团队绩效管理也寻找到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管理控制;协和控制;绩效管理;团队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公司纷纷采用团队运作方式,希望对客户需求做出更灵敏、更迅速的反应,以克服层级制所带来的行动缓慢问题。团队不仅满足了某些工作需要多种技能和经验的需要,而且让员工参与到更多的决策中,进而起到激励作用。在今天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诸多工作都呈现出协作的态势,只靠管理者的弹精竭虑而没有员工的自觉协作,只靠个人的能力发挥而没有团队的集体合力是无法有效完成这类工作的。 一、团队的定义及其特点 美国管理学博士史蒂芬·罗宾斯将团队定义为,由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管理专家威廉斯(1999)提出判断是否是团队的依据有两个:相互依赖的程

度和有多少共性,这也是团队和工作团体(群体)之间的主要区别。 相互依赖性关注的是成员间的工作依存程度。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研究指出:工作团体的绩效主要依赖于成员的个人贡献,而团队的绩效则基于每个不同角色的人及其能力组合而产生的乘数效应。由此可知,团队中个体的工作和其他成员的工作密切相关,个体的成果也以他人的成果为基础,目标的实现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协作。相对而言,团体的成员大多是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其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不完全依赖其他的成员。 共性关注的是目标的统治力,即分析这个集合体的共同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凌驾于个体目标之上。共同目标反映了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能够凝聚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激发起工作欲望,并演化为成员承认并接受的行为准则。比较之下团体就不具备或并不完全具备共同目标的统一性特征,他们只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将自己的成果交付给下一个程序,不需要对最终的产品或服务负责。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团队运行的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部协作实现了技能和知识的互补,团队可以更好地完成一些复杂工作。因为客户所需要的不是产品或服务的单项特征,而是其综合效能,此时协作变得非常重要。另外,共同目标所反映的是团队的共同愿景,并通过让员工更多地参与到决策

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关系

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关系

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关系

为了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进行绩效管理。笔者认为,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企业内部运作,使企业发挥最大能力;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识别人才并确定培训方向;奖优罚劣,使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企业认可。 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看作一部汽车,那么各个部门就是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绩效管理体系则像变速箱,发挥着调控作用。变速箱是由很多齿轮构成的,齿轮之间有关联就有磨合。“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作为两个最主要的齿轮,在运行中会产生哪些摩擦呢?又该如何解决? 以下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考核目标设定出了问题 某企业是一家勘探设计类企业,其业务部门是按照专业划分的,但所承接的项目大都是综合性的,因此需要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来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工作;以往,该企业采取简单的指标分解方法:业务部门A分多少利润、业务部门B分多少利润,然后再由部门决定内部分配方案。年终发奖金也是采取这种二级结算方式。结果是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对最终的结果都不满意,大家都觉得分给自己的指标太多,同时也很难将日常工作与考核指标联系起来。 在提供智力型服务的行业中,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理论上而言,企业绩效、组织绩效、个人绩效是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在设定考核目标时只需要严格按照纵向分解思路就可以逐级分解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工作,其绩效结果并不一定会从员工的工作绩效中体现,而是从组织绩效予以反映,尤其是部门“夹缝”中的工作和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更是如此。在此情况下生搬硬套的采取自上而下分解目标的方式将部门目标分解到个人是难以行的通的。由此在两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1、在目标分解的时候,企业管理者难以做到“心中有数” 正是由于这种纵向分解目标存在诸多障碍,才使得在很多企业中每年设定考核目标的工作都成为了一种上下之间的“博弈”。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通过绩效管理工具保证企业目标的达成,也就无从谈起了。 2、在进行考核时,容易顾此失彼

公司销售团队的绩效管理和考核

第一节领导者的时刻分配 -------------------------------------------------------------------------------- 2001年,我在戴尔公司负责培训部门,一位销售总监打电话给我,请我去参加一个内部的会议。 “需要我做什么?”我问他。 “我手下的销售经理们总是抱怨销售任务专门重,压力太大,没有时刻休息。我希望你能告诉他们如何能轻轻松松地完成销售任务。” “你们那个季度的销售完成地如何样?” “时刻过了二个月了,但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那你还希望他们轻松?不是应该给他们施加压力吗?”

“我早就逼得办公室里鸡飞狗跳了,难道我要还逼他们跳楼吗?差不多有人辞职了,压力压到了极点了。因此,我希望大伙儿坐下来讨论能够轻松完成销售任务的方法。” 周末,会议在厦门的马可波罗酒店进行,会议室里放了各种点心、咖啡和茶水,看得出来,这位总监希望会议能够轻松一些。这位总监下面有二十几个销售经理,都围坐在会议桌四周。我走到会议室中间,开始了会议: “我想问大伙儿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现在的工作耗费了你自己潜力的多少百分比?请告诉我一个数字。”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十。” “百分之一百二十。”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假如我告诉大伙儿,事实上大伙儿现在的潜力只消耗了大约百分之七左右,大伙儿觉得如何样?” “开玩笑,我差不多快疯了。”一位新主管喊着。

“这是事实,依照统计,现在每个人只使用了自己潜力的百分之七左右,即使是特不卓越的人也可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我挥舞着手中的报告,将它交给刚才那位自称快疯了的经理。“这意味着,你还大有潜力,你的潜力绝不仅仅是戴尔公司的一个销售经理,治理七八个人,一个季度完成七八千万的销售额,每个月挣二三万的薪水,你还有更大的潜力。实际上,你还能够成倍的增长。”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大伙儿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发挥,是什么缘故导致这一点呢?我们现在能够检测一下。”我拿出了一张预备好的挂图,“这是一张时刻分配图,大伙儿觉得我们应该将时刻使用在哪个区域?” 在这张图上,所有的工作都能够分成四类:第一区:不重要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整合之道

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整合之道 笔者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如下话题:在绩效考核中,如何处理公平与人为影响的关系的问题,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绩效考核是和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管理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可消除,只能减少。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的路径就是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的正规操作,使绩效考核指标透明化,使绩效沟通贯穿始终,使绩效考核程序公正,使绩效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各个环节的正规操作,揭开绩效考核神秘的面纱,使绩效考核成为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对话和成长机会”。 这篇文章继续谈一谈另外一个大家同样很关心的话题——如何处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 的关系? 我在与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抛出这样一个话题,“每个员工的考核成绩都很好,都是90分以上,但是企业的业绩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不是说考核的根本目的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吗?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是绩效这个工具不好?还是我们的操作出了问题?”这是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所面临的共性话题,也是困惑企业管理者的难点。到底该如何看待绩效考核?为什么员工的考核成绩都很好,而企业的业绩却下降了呢?且看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失衡的原因 首先,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我们不要避讳这个问题,也不急于为绩效考核这个工作做辩护,把它提出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会对企业的管理有所裨益。 其次,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因为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很多因素是不可以量化的,而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反而是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比较大的。而我们为了追求对员工考核的准确性,通常都会最大程度地做到指标量化。因此,员工的指标在考核的时候,都会比较明确地得到一个考核结果,而这些结果中有一大部分是妥协结果,即为了达到量化而量化。

《团队绩效管理》

《团队绩效管理》课程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团队绩效管理》 培训收益: 1、掌握团队绩效管理实施的技巧; 2、激发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热情; 3、掌握团队绩效管理方式,并有效实施。 培训背景: “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概念日趋盛行,而团队的绩效成为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和工具在面对强调协作、创新、反应速度及发挥员工自主性的团队环境时,遭遇到巨大挑战。建立“梦幻组合”的团队是所有企业家的期待,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团队合力的强大,体现在那种弥漫于企业中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让团队与个人双赢,是团队管理者的重大挑战。 你负责带领的团队,有多少人视你为可信任的导师?你真心喜欢这些人吗?他们知道你喜欢他们吗?团队成员认为你关心他们,并有能力带领他们取得高绩效?你能帮助团队成员将梦想具体化,并能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总之,团队领导必须具备专业能力。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黄俭老师的经典课程《团队绩效管理》,帮助企业构建一支创造高绩效的专业团队,并为现代企业提供真正有效的团队领导标准和机制,同时为团队领导人提供了许多具体可操作的领导技能。

2B个人独立作业与团队合作绩效

個人獨立作業與團隊合作績效 周志盛/南都豐田汽車公司管理部副理 壹、前言 在一個組織裡面,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固定的個體,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去付出辛勞。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中,要如何去跟團隊的績效做結合,也就是說當我們不斷的付出自己的核心能力的時候,又能夠創造組織績效。如何在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而讓企業覺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貳、課程大綱 一、個人獨立作業 個人在組織裡面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團隊的合作績效也藉由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他本身的工作裡面不斷的發揮效能,而形成一個非常好並且具有競爭優勢的組織。 但是如果今天一個企業是毫無競爭力的,那你個人儘管再有多大的本事,這個績效還是沒也辦法呈現。 二、企業競爭力的新思維 三、團隊合作的績效 四、組織變革

參、個人獨立作業 一、自我管理的意義—學習觀 從學習觀點來看,在一個組織裡面,強調一個自我管理的觀念下,如何讓自己處於學習的狀態。藉由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要不斷的建構自己的智慧資本,可以從三點來看, (一) 腦力資本 在腦力資本,又可分成專業與創意,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都會有自己的專業。但是這個專業,充其量來說,只不過是個謀生的一個工具,只是一個跟別人競爭(在同業中)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單單只有專業是不夠的,還是得加入創意 (二) 結構資本 談到資源與人脈,在資本方面又分成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內部資源指的是內部資訊,外部資源指的是個人在工作職場上所要具備的。在人脈方面指的是團隊裡的人際關係。在組織裡面會有和其他部門接觸的時候。除此之外,是不是願意走出公司做異業的交流,人際關係應該要擴展開來,讓每一次的交流都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和成長。 (三) 顧客資本 在顧客資本方面分成服務(名詞)與服務(動詞),我們必須要以服務行動來增進服務的機會。如果沒有付出服務的行動,怎麼會有下一次服務的機會。 此段的結語是「沒有永遠的教室,只有永遠的學習」,不管在學校或外部職訓機構或者內訓,學習是無所不在的,尤其是在現

团队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健康管理团队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为保证各健康管理团队工作质量,保证团队成员下村服务积极性,特制订健康管理团队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一、考核内容: 1、各团队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月工作计划开展团队服务工作,每月下村有记录和登记表,服务结束后将业务工作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2、本着多劳多得、勤劳多得、优绩优酬和原则,由防保所负责各团队工作量统计、考核和经费兑现。每月到村卫生室服务人次不少于30人次,每降10%扣除经费20元。团队人员每月下村工作不少于两次,邵一次扣除经费100元。 3、每月下村开展出院病人随访,未开展扣除经费50元。 4、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结报、一体化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5、指导村卫生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输液控制,规范合理用药。每月到村卫生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少开展一次扣除经费50元。 6、查看村卫生室感染控制、消毒、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到位,为开展扣除经费100元。 二、经费兑现方法 (1)每月工作经费:

①团队下村工作满半日,每次每人补助50元。 ②防保所按月统计各团队工作量,每月公示一次统计结果,并兑现团队工作经费。 (2)年终奖金: 根据下村次数、服务人次数、工作质量、工作效果、群众满意度等评出1—2个优秀服务团队,每个团队奖励1—1.5万元。 健康服务团队每年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年度考核90分以上团队所有成员足额享受下村补助,达70分,补助一半,70分以下,团队所有成员不享受下村补助。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公司企业团队KPI绩效考核制度

LOGO KPI绩效考核制度 含多个表格,文字共7300字 请在这里输入单位/组织名称 二○一九年三月

KPI绩效考核制度 一、总则 1、考核目的:员工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 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2、考核原则 1)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 2)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公平、公正; 4)多角度考核; 3、考核用途 1)薪酬调整; 2)职务升降; 3)岗位调动; 4)员工培训; 二、考核职责划分 1、由总经理、分管领导、综管部组成考核小组,承担以下职责: 1)最终考核结果的审批; 2)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等级的综合评定; 3)员工考核申诉的最终处理; 2、综管部职责,作为考核工作具体组织执行部门,主要负责: 1)对各部门进行各项考核工作的培训与指导; 2)对各部门考核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 3)汇总统计考核评分结果; 4)协调、处理各级人员关于考核申诉的具体工作; 5)对考核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指导与处罚; 6)为每位员工建立考核档案,作为薪资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动等的依据; 3、各部门主管的职责 1)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整体组织及监督管理; 2)负责处理本部门关于考核工作的申诉; 3)负责对本部门考核工作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4)负责帮助本部门员工制定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进行把关; 5)负责所属员工的考核评分; 6)负责本部门员工考核等级的综合评定; 7)负责所属员工的绩效面谈,并帮助员工制定改进计划;

三、绩效考核体系 1.考核层级:由直接主管考核下属 2.考核周期 1)考核周期分为月度和年度; 2)对部门主管的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3)对部门经理以下岗位的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年度考核以月度考核成绩的总和取平均值为准; 4)月考核为每月2日进行组织绩效考核上一月度的工作绩效(遇节假日延后),考核完后提交综管部;年度考核为每年的1月份; 3.考核指标 1)考核指标构成:关键业绩指标(KPI)70%,能力指标20%,态度指标10% 2)KPI指标:代表岗位的核心责任和当期重点工作,是基于公司经营目标的层层分解,是兼顾公司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公司内部运营、成果和执行动因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有机结合。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核: 任务绩效: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每个岗位都有对应岗位职责的任务绩效指标。具体参见《考核指标表格》。 周边绩效:体现对相关部门服务的结果。 管理绩效:体现管理人员对部门工作管理的结果。 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通过定量指标信息的直接提取或指标计算公式,最终获得数量结果的业绩考核指标; 定性指标是由考核人对被考核人业绩做主观的分析,直接给评价对象进行打分或做出模糊评判的业绩考核指标,定性指标评价完全是利用考核人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和评价。 3)能力指标:根据考核对象表现的工作能力,参照能力考核标准,对考核对象的能力水平做出评定。 4)态度指标:选取对工作业绩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考核内容,如完成任务认真程度、积极主动性等 4.考核指标评分标准

对团队的绩效管理

对团队的绩效管理 课程背景: 绩效管理,是经理人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经理人绩效管理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员工工作状态、团队士气和团队绩效。所以,绩效管理课程,被普遍认为是经理人领导力课程中最核心的内容。 《对团队的绩效管理》,是一门投资上百万的大制作的情境化视频导引教学课程,包含理念、情境、案例、工具、方法、技能及大量演练。 该课程的开发,完全基于绩效管理实战需要,以绩效管理的完整流程为设计逻辑,从计划制定、辅导实施、考核评价、反馈面谈、结果应用等各环节大量实践中的案例入手,提炼出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并把问题还原到特定情境,用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启发学员思考、讨论和分析,进而借助课程提供的方法论和工具,掌握正确的做法。 这样的训练性教学,使得这门课非常实用、接地气,受到学员的一致认可,被认为是目前最本土化、最有价值的绩效管理培训课程,是经理人管理能力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 课程收益: 本课程可以显著改进管理者在对团队绩效管理中的技能,在指标沟通、计划制定、检查、辅导、激励等方面获得专业训练: ▲深刻理解绩效管理“沟通、承诺、发展”的过程;能陈述绩效管理的价值作用及主要工作; ▲认同绩效管理的价值和“重心在人”的核心理念;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与工具完成目标分解、确定员工考核指标、考核评估、绩效反馈以及末位淘汰等重要绩效管理工作。 授课模式: 本课程“技能”学习部分采用“刻意训练”的教学模式: 观看情境视频 归纳问题 阐述原理 解析关键能力 一对一过招 情境演练

课程逻辑: 课程时间:2-3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企业各级带团队的管理者 授课方式:讲师讲授+视频引导+情境演练+案例分析+行动学习+角色扮演 课程大纲 基础篇:绩效管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明白基于人性,必须要做绩效管理 理解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学习内容: 1.管理学两个原理 【讨论】绩效管理现状(现状与难点) 2.绩效管理的意义 3.绩效管理的分工

以团队绩效带动个人绩效

以团队绩效带动个人绩效 任何组织在实现其特定目标的具体过程中,都需要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基础。在日趋成熟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与智慧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水平的竞争,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传统的“生产中心论”与“销售中心论”已经逐渐为“人力中心论”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并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由“间接能力战略型”与“直接能力战略型”逐步向“权变战略型”转变。与此同时,也对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权变战略型”的绩效管理模式是把“直接能力战略型”所进行的个人绩效管理方式与“间接能力战略型”所进行的团队绩效管理方式合二为一、融会贯通,形成以团队绩效带动个人绩效的全局性绩效管理模式。它从根本上避免了单一的个人绩效管理中所发生的员工为突出个人绩效而不顾全大局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上下工序工作,不惜牺牲客户利益,使绩效管理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也防止了因强调团队绩效而忽视个人价值和能力及个人发展潜力等现象的发生。 所谓的以团队绩效带动个人绩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就是以突出团队绩效为主,以个人绩效为辅,最终实现以个人绩效为团队绩效服务的目的,形成团队合力,提升团队业绩,打造团队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企业中的团队中通常包括:项目团队;固定工作团队(如管理团队、生产团队、服务团队、研发团队);功能团队(如质量圈,临时解决问题团队);网络化团队四种类型。 以团队绩效带动个人绩效的管理操作中,应遵循一个固定的流程,即首先要确定对团队层面的绩效评估和对个人层面绩效评估的维度,然后,划分团队和个人绩效所占的权重比例,在此基础上,分解考核的关键要素,最后再考虑如何用具体的考核指标来衡量这些要素。 确定团队绩效指标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利用客户关系图法 要描述团队的客户以及说明团队能为他们做什么的最好方法就是画一张客户关系图,这张图能够显示出一个团队提供服务的内外客户的类型,以及客户需要从团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该图完成以后,它就可以显示出团队及其客户之间的“连接”。 二是利用组织绩效目标法 这种方法最适用那些为帮助组织改变绩效目标而组建的团队,组织的绩效目标体现在压缩运转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销售额、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 三是利用业绩金字塔法 业绩金安塔的出发点首先是要明确业绩的层次,组织必须创建这些绩效指标并选择那些能够把团队和组织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的绩效指标,因此,把团队业绩和组织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保证团队的成功将会有利于整个组织。 四是利用工作流程图法

员工、团队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员工、团队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绩效考核制度 一、员工绩效考核的目的 使上级能及时对部下所担当职务的能力及能力的发挥程度进行分析,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做到人尽其才,客观合理地安置组织成员,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为薪资调整、岗位异动、职务变更、培训等人事决策等提供依据。 二、本制度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如下: 1)绩效考核——为实现第一条规定之目的,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对员工成绩、能力 和努力程度进行有组织的观察、分析和评价。 2)被考核者——即被评估人,指总经理以外需要接受绩效考核的所有员工。 3)考核者——即评估人,指对被评估人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员,如部门主管、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考核工作的执行人员、总经理。 4)考核执行机构——负责人力资源考核有关事务的机构。 三、为了使绩效考核能公正合理地进行,考核者需遵循之基本原则如下: 1)绩效考核关系到考核者、被考核者以及公司整体利益。管理层级员工自身是考核者, 亦是被考核者,其考核他人的结果直接体现出该管理者素养、能力和公平公正程度。 2)被考核者期望自己工作被得到上级和公司的肯定及承认,考核者必须根据日常业务 工作中的观察和记录如实作出有理有据之评价。 3)被考核者期望得到公平公正之考核结果,考核者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个人好恶感、 同情心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依照综合指标和标准进行定量和定性之评价。 4)不对考核期外、职务工作外的事实和行为进行评价。 5)公司对考核者充分信赖,考核者应依照自己得出的评价结论,对被考核者进行扬长 补短的指导教育。 6)本制度适用于总经理以下(不含总经理)级所有员工。 四、本公司绩效考核的分类 ?试用期转正考核 ?年度绩效考核 ?临时/特殊绩效考核(包括个人或团队) 五、本公司各类绩效考核时间安排如下: (一)年度绩效考核 1)年中绩考时间:本年度6月1日--30日,公司根据考核结果对全体员

团队个人绩效管理

Employers contemplating individual appraisal systems vs. team appraisal systems weigh the pros and cons of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works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and its employees. Team appraisal systems have their benefits as they attempt to evaluate every team member on an equal basis, while individual appraisal systems are subject to bias based on a supervisor's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one employee that cannot be justified for an entire team of employees being evaluated. Collaboration ?It may be easier to determine employees' abilities related to collaboration in team-based appraisals because team success depends on collaborative working relationships. However, as supervisors assign individual employees to teams, collaboration is an obvious expectation and may, therefore, appear to be forced upon employees. Individual appraisals that evaluate an employee's ability to collaborate with coworkers measures collaboration on an organic level, instead of the expec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eamwork. When supervisors appraise individual employees' abilities to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 others, the appraisal also includes an employee's ability to determine when or if collaboration is necessary. Functional Knowledge ?Team members with greater job knowledge or higher levels of functional expertise often pick up the slack for team members who lack their cohorts'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Using team appraisals, evaluating job knowledge is difficult at best. Individual appraisals often focus specifically on an employee's ability to demonstrate proficiency in certain job-specific duties, and therefore, provide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s of employe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utcom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suring outcomes for teams vs. individuals is minimal where appraisals are concerned. The same time management skills necessary to complete assigned projects in a team-based situation are virtually the same requirements for 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s.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team misses deadlines and is unable to fulfill a supervisor's expectations, team members' working relationships tend to suffer. Evaluating the ability to develop productive working relationships then becomes an additional factor upon which a supervisor has to assess team

提高团队绩效的七项策略

提高团队绩效的七项策略 自上世纪60年代团队测试和模拟诞生以来,以团队为单元解决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大企业争相采用的有效方法。根据调查:到2006年3月底,80%的《财富》500强企业都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在团队中工作;中国60%的500强企业中,有40%以上的员工曾参与或正在参与团队的工作。如何提高团队绩效,是理论界和企业长期研究和关注的主题,本文拟从团队行为表象,结合案例,探讨提高团队绩效的实用方法。 一、什么是团队与团队绩效? (一)团队 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集体,该集体凭借每个成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协作分工,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团队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团队必须有现实的目标,以明确团队存在的价值;(2)团队至少由两人组成,但规模又必须有所限制,以保障成员之间都充分了解且相互影响;(3)团队一定要发挥“1+1”远大于“2”的功效。 (二)团队绩效 团队绩效指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取得的业绩贡献。衡量业绩贡献的指标主要有:团队目标的达成率、时效性、质量、难易程度和对组织的影响程度。通常,将团队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任务,根据任务的关键性,赋予相应的权重,然后按以上五个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团队绩效。 一般的绩效评估其实是对结果的评价,而目标和过程并重的管理,才是团队产生高绩效的保障。北大纵横在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中,发现清晰的标准是决定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个清楚做什么会提高团队效能和做什么会导致团队失败的团队,其成功率是其他团队的一倍以上。 二、高效和失败团队的特征 通过对近10家企业的50个不同团队中的约200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这些团队在过去一年内的业绩表现,我们发现高效团队和失败团队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而且部分特征惊人地表现为同一个因素的两个极端。 (一)高效团队的七项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