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增考点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增考点

首页→ 考试资讯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增考点

11-06-13]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增考点

部分

)社区矫正

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修正案第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七条)

)禁止性判令

对判处管制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况,可以判令其在管制期间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的人。注意:同样适用于缓刑。(修正案第二条、第十)

)死刑的限制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修第三条)

)尊老爱幼条款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处罚。(修正案第一条)

)特殊累犯

1、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作为累犯。(修正案第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

犯罪的除外。”

2、扩大特殊累犯的范围,加大对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处力度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修正案第七条)

)坦白法定化

1、进一步落实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修正案第八条)

2、废除“自首后重大立功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修正案第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条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第6条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当认定为自首。

)缓刑条件

1、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修正案第十一条)

2、对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修正案第十二条)

)限制减刑

1、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1)将《刑法》第五十条规定的“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减为二十五年徒刑”。(修正案第四条)

(2)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修正案第四条)

2、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3、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修正案第十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两年有期徒刑。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悔改表现突出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两年有期徒刑;如果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三年有期徒刑。”

)假释的例外

1、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

2、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叛逃罪(109条)

删去“危害国家安全”字样。(修正案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

一)危险驾驶罪(修正案第二十二条)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第210条之一)

“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持有,数量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数量巨大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前款的规定处罚。”(修正案第三十五条)

三)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234——1条)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修正案三条)

四)强迫劳动罪(244条)(修正案三十八条)

1、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

2、行为: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

3、共犯: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五)入户盗窃、扒窃(264条)(修正案第三十九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成立盗窃

部分

)民事权益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网络侵权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校园安全

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

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国法部分

)经常居所地

新法条文:《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1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经所地法律。”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12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住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14条规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组织结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适用登记地法律。

法人的主营业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可以适用主营业地法律。法人的经常居住地,为其业地。”

注意:“交易便利”优于“便利诉讼”原则,属地管辖优于属人管辖原则。

)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17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信托适用的法律。当事人选择的,适用信托财产所在地法律或者信托关系发生地法律。”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7条:“诉讼时效,适用相关涉外民事关系应当适用的。”

注意:哪国的实体法律为准据法办案,就用哪国的诉讼时效规定。程序法跟着实体法。)质权的法律适用

1、不动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6条:“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律。”

2、动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8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3、有价证券:《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39条:“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4、权利质权:《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0条:“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

)涉外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

1、关于合同法律原则适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41条:“当事人可以协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2、特定合同:《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42条: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3条:“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3、涉外仲裁协议法律适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18条规定:“当事人可议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律或者仲裁地。”

4、侵权之债法律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4条:“侵权责任,适用侵为地法律,但当事人有共同居所地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侵权行为发生后,当协议选择适用法律的,按照其协议。”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5条:“产品责任,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被人选择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损害发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权人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或者损害发生地。”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6条:“通过网络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权、肖像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涉外婚姻

)结婚条件:《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1条规定:“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在一方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

)结婚手续:《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2条:“结婚手续,符合婚姻缔结地法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的,均为有效。”

)夫妻人身关系:第23条:夫妻人身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居所,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

)夫妻财产关系:第24条:“夫妻财产关系,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

)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第25条:“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护弱者权益的法律。”

)离婚:第26条:“协议离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在地法律。”

第27条:“诉讼离婚,适用法院地法律。”

法部分

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的权利。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

保险类别

覆盖范围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用人单位的职工应当参加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人员可以参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居民可以参加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未就业的居民可以参加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的职工应当参加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

保险的类别

待遇条件

特殊规定

基本养老保险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

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工伤保险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失业保险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用人单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假;(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注意一些例外:

第三十条(不支付的费用)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一)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十七条(工伤排除情形)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

为工伤:(一)故意犯罪;(二)醉酒或者吸毒;(三)自残或者自杀;(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待遇停止)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三)拒绝治疗的。

第五十一条(待遇停止)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一)重新就业的;(二)应征服的;(三)移居境外的;(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

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二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第五十二条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发起人设立公司的责任

第1条: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应当认定为公司的发起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

第2条: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合同相对人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成立后对前款规定的合同予以确认,或者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

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3条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公司成立后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成立后有证据证明发起人利用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与相对人签订合同,以此为由主张不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相对人为善意的除外。

第4条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部分发起人依照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请求其他发起人分担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他

人按照约定的责任承担比例分担责任;没有约定责任承担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责任;没有约定出资比例的,按照均等份额分担责任。

因部分发起人的过错导致公司未成立,其他发起人主张其承担设立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过错情况,确定过错一方的责任范围。

第5条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公司成立后受害人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未成立,受害人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或者无过错的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这5条是关于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责任问题。理解它们很简单,首先把握一个最、最根本的道理:“倘若公司未能成立,所有债务和费用均由发起人承担,发起人之间种类合伙的连带关系;倘若公司成立,则由公司承担”。在此基础上,公司法解释三中点特别重要,总结如下:

(1)尽管发起人以自己名义签订合同,但只要是以公司设立为目的,公司成立后对合以确认,或实际享有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债权人就可以向公司求偿。

(2)如果发起人以公司名义订立合同,但公司成立后,有证据证明发起人是以公司名自己的利益签订合同,公司可以拒绝偿还。但这一点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发起人出资责任

出资义务的一般性规定

第6条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股人未按期缴纳所认股份的股款,经公司发起人催缴后在合间内仍未缴纳,公司发起人对该股份另行募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募集行为有效。人延期缴纳股款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请求该认股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第7条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当事人之间对于出资行为效力产生争议的,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予以认定。

以贪污、受贿、侵占、挪用等违法犯罪所得的货币出资后取得股权的,对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处罚时,应当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处置其股权。

第8条出资人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以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合理期间内办理土地变更手续或者解除权利负担;逾期未办理或者未解除的,人民法院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第9条出资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未依法评估作价,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合法资格的评估机构对该财产评价。评估确定的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行出资义务。

第10条出资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权或者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知识产权等财产出资,已付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在前述内办理了权属变更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出资人主张自其交付财产给公司使用时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资人以前款规定的财产出资,已经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未交付给公司使用,公司或者股东主张其向公司交付、并在实际交付之前不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是对股东出资义务的重申,对于股东而言,在公司设立时(也包括公司成立以后的增,唯一的法定义务就是合法、足额出资。实践中,股东用以出资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也容易引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怎样,记住一句万变不离其中的总结:“无论是货资还是非货币出资,都必须将出资财产的所有权利完整、彻底、合法地转移给公司,股这一义务负有当然的担保义务。如果出资有任何瑕疵,造成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害,出资人要依法赔偿并承担其他不利的法律后果(比如股东权利被剥夺或限制)。”基础上,记住公司法解释三的一个新规定:即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公司形成善意取得,即所有权人不得依据物权直接请求公司返还出资物。

股权出资

公司法解释三明确认可了股权出资的效力、以及股权出资的要件,这属于对公司法规定补,适当注意。

第11条出资人以其他公司股权出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已履资义务:

(一)出资的股权由出资人合法持有并依法可以转让;

(二)出资的股权无权利瑕疵或者权利负担;

(三)出资人已履行关于股权转让的法定手续;

(四)出资的股权已依法进行了价值评估。

股权出资不符合前款第(一)、(二)、(三)项的规定,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

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该出资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采正措施,以符合上述条件;逾期未补正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

股权出资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认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处理。

出资瑕疵责任

第13条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原告,请求未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东追偿。

第14条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15条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发起人设立公司,双方明确约定在公司验资后或者在公司后将该发起人的出资抽回以偿还该第三人,发起人依照前述约定抽回出资偿还第三人后能补足出资,相关权利人请求第三人连带承担发起人因抽回出资而产生的相应责任的,法院应予支持。

第19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

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受让人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将承担诸多不利后果,比如补足责任、违约责任等。由于股东之间最彼此的出资状况,所以要对其他股东、公司董事、高管以及实际控制人设定连带责任,罚他们的怠于监督,维护公司和第三人的利益。这是一般原理。公司法解散三这几条的属于对这一原理的强调和具体化。需要掌握的要点是与出资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和情包括:

(1)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发起人(包括股份公发起人和有限公司设立时的股东)与出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2)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未尽忠实勤勉义务的、高管承担连带责任;

(3)股东抽逃出资,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4)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发起人设立公司,发起人抽回出资偿还第三人后又不足出资,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5)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注意不同情形对应的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不同,这是司考的手法之一,切不可混淆。第二,出资瑕疵一般都是“悄悄的干活”,没有人知道、也人想知道:)所以一般都是公司的债权人发现、特别是在公司没有足够资产偿还债务时,此时的连带责任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注意:违反出资义务,除了补足、违约以及对公司债务的补充清偿义务以外,还要承受各种后果,比如各种权利的被剥夺或限制、股东资格的除名等。但非货币财产出资因市化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出资财产贬值,并不属于出资瑕疵。

第20条公司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向公司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返还出资,被告股东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的债权未过诉讼时效期间,其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二款定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赔偿责任,被告股东以

义务或者返还出资义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两条内容比较简单,但因属于公司法与民诉法的交叉领域而可考性大大增强。总结成话就是,出资义务虽然可以类比为一项合同义务,但不适用民法意义上的诉讼时效,只权人的债权未过诉讼时效即可。至于公司以及其他股东对违法出资人的要求,更加不受。

关于股权确认

权争议纠纷中的举证责任

第21条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已履行出资义务发生争议,原告提供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产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就其已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第22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应当以公司为被告,与案件争权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23条当事人之间对股权归属发生争议,一方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享有股权的,应当以下事实之一:

(一)已经依法向公司出资或者认缴出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二)已经受让或者以其他形式继受公司股权,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第24条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三十、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当事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几条考到的可能性比较大,公司法基本不关注诉讼问题,但有关股东诉权的问题这几热点,公司法、民诉法都可能有所涉及。这几条涉及两大问题:一是出资争议,二是股属争议。后者基本没有超出以往法律规定,但在出资争议中,“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已履资义务发生争议,原告提供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产生合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就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这就将出资争议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被告,属于一种举任倒置。这是为了便利债权人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加强其他股东对出资人的监督。

名义股东问题

名义股东,是指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登记在股东名册上的股东,即名义股东。对于名义股一定要记住“内外两条线、交叉看情况”。

所谓内外两条线,就是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内部之间的合同这样一种“内部关系”,

记在册的名义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外部关系”,这两种关系之间互不冲突、互涉。实际出资人只能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而不能直接找公司,不能直接要求公司变更出明书和股东名册;名义股东也不能仗着登记入册的是自己而否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所谓交叉看情况,是指当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发生交叉或重合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名义股东擅自处分股权显然是无权处分,但第三人可以形成善意取得;实际出资人不出致名义股东出资有瑕疵、并受到债权人追讨时,名义股东不能因“名义”而拒绝履行。出资人和名义股东“内部的过错”,事后分担。

第25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26条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院应予支持。

第27条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冒名出资

第29条冒用他人名义出资并将该他人作为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冒名登记行为当承担相应责任;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被冒名为股东的承担补足出资责任或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

注意冒名出资的法律后果:由违法冒名者承担,被冒名者(根本没有出资的意思表示)

担责任。

法部分

人民调解的一般规定

第二条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注意:人民调解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是民间纠纷。】

第三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础上进行调解;(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条(不收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五条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第七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第九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会组织推选产生。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三条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第十五条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一)偏袒一事人的;(二)侮辱当事人的;(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四)

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第三十四条(参照设立)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本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人民调解的程序

第十七条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第十九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二十条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人员参与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六条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解协议及效力

第二十八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第二十九条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二)纠纷的主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第三十条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

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

)各级监察机关的级别管辖

第十五条国务院监察机关对下列机关和人员实施监察:

(一)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

(二)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对下列机关和人员实施监察:(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

(二)本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

(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对本辖区所属的乡、民族镇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以及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第十七条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

监察机关之间对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监察机关确定。

注意(1)管辖权的向上移转(第1款);(2)指定管辖(第2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