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呼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呼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呼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中国哈尔滨 https://www.doczj.com/doc/6a18502450.html, 日期:2011-12-14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关闭】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哈尔滨市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编制的,是全

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

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呼兰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圆满

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9.9亿元,年均增长12.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85美元,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4.04亿元,年均增长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79亿元,是“十

五”期间的3.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17.6%。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1.7:42.7:35.6调整到18.8:41.6:39.6。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到20.5亿公斤,畜牧业比重提高到57.2%。

支柱产业作用进一步增强,食品、医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快速

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空间实现历史性拓展。以利民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规划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实施呼兰河呼兰城区段河道及三

家子堤防整治工程,围合形成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利民开发区五年累计投入18.7亿元,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投入4.25亿元,建成农村通乡通村公路897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实现

100%硬化路面连通。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3%。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万吨。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6%以上。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15700万美元,年均增长14.9%。

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改善成绩显著。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3665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156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1%和14.7%。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2%和98%。

附:哈尔滨市呼兰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层面。经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重大调整。绿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着主动地位;金融危机也将催生新一轮全球性科技革命的兴起。这都将有利于我区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开放,增强国际合作;发展服务外包、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层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已步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为启动和扩大内需,将不断出台各项惠民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国家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上将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我区加快振兴步伐。国家将更加注重机制体制创新,哈大齐、哈绥牡东战略有望升级,将为我们提供新的平台。国家将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会更大,我区也将孕育更多的机会。

全省层面。我省重点支持哈大齐经济区建设必将给我区注入新的动力。省里将继续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在以项目建设推动结构调整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必将在基础设施、产业扩能、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项目的谋划和推进力度,这对我区加快城市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积蓄发展后劲提供难得的契机。

全市层面。哈市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惯性期,老工业基地处于全面振兴阶段,工业化进程将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加大升级,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有所改变,生产性、服务性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方针,必将引领北跃大发展。

第三节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阻力,我区相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将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拉动过于倚重投资,消费与出口拉动不足,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形成。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大型龙头企业少;现阶段服务业发展缓慢,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总体实力不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矛盾凸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环境不优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发挥,这些将会阻碍我区经济社会的好发展快发展。

第四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我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的重大机遇,以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融入北跃、支撑北跃、服务北跃”为聚力点,明确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城乡发展格局;调整经济结构,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紧紧围绕“两城两区一都”(北国水城、文化名城,现代工业区、现代农业区,国际避暑旅游之都)定位,坚持以水定城、生态立城、产业兴城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努力把呼兰建设成为现代化哈尔滨都市新城区。

第五节基本原则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部署、政策和措施上,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始终坚持低

碳、环保、生态的理念,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

坚持合作发展。加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与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在区域交通、要素市场、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不断拓宽北跃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合力效应。

坚持统筹发展。把“五个统筹”,特别是城乡统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破解“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妥善处理发展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和安民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第六节发展目标

预期到“十二五”期末,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江北文化娱乐休闲商务区和哈尔滨都市农业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宜居、生态、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成效明显。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以上,到2015年达到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7亿元,年均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核心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在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中起到体制机制创新、开发建设引领作用。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8.8:41.6:39.6调整到13.7:43:43.3。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非公有经济比重达到90%。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以上。

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4%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流转、行政管理体制、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36亿美

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达6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

附:哈尔滨市呼兰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第二章现代农业

坚持城乡一体、城乡联动的发展思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以寒地城郊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66亿元。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5.7%。

第一节农业生产

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努力建成国家重要优质粮食基地、区域优质畜产品基地、区域优质蔬菜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重点实施2。4亿斤玉米产能工程,稳定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蔬菜、园艺栽培,加强保护地栽培设施建设,扩大高效经济作物规模。以优质、安全、绿色为方向,加强品种改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广,提高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比重。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0亿斤以上,蔬菜产量达到50万吨,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80万亩,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

壮大畜牧业。加快畜牧业园区、标准化养殖场和专业村屯、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质奶牛、生猪、肉禽、蛋禽、肉牛,积极发展特种养殖,推进畜牧业“五化”进程。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及畜禽产品检测工作,完善区、乡、村三级防疫、检疫、检测体系建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机耕作制度改革,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增加大型农机具保有量,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综合大市场建设,重点推进粮食作物、畜牧业等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

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实施良种工程,加强农畜品种的改良繁育。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先进适用的旱作节水栽培模式,科学使用农药、肥料,推广生物性农业技术措

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

大力培育技术领先、规模经营、牵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广先进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之间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主栽作物的精深加工能力。扩大奶牛、肉牛、生猪、禽蛋等大宗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配套发展饲料加工和配送。2015年,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达到100万亩,联结农户8万户。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工业,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便民服务为重点,发展农村服务业。

第三章新型工业化

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大工业调整、改造和创新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基础功能部件、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业体系向突出优势特色的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主体,配套产业跟进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工业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品牌。

第一节做强支柱产业

提高食品、医药两个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期到2015年,支柱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

积极发展食品工业。依托区域优势特色资源,提升食品工业传统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由资源拉动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由传统产品向营养、安全、方便、多样化、工业化产品转变。走经营规模化、企业集团化之路,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特色园区,以农特食品加工、乳品制造、酒类制造产业链为重点,按照公司+市场+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建设区域重要的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预期到2015年,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优化壮大现代医药工业。以抗生素、化学医药、动物疫苗及兽药和“北药”开发为重点,推进医药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培育和提升区域品牌,支持骨干医药企业资本重组和规模扩张,发展国际合作,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形成抗生素、综合制剂、中成药、中药粉针、OTC及保健品、生物工程制药、动物疫苗及兽药七大生产基地。推进中药传统剂型向现代剂型转变。应用缓释、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现代制剂技术,重点发展抗肿瘤新药、心脑血管特效药、保健品等产品。预期到2015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第二节巩固优势产业

基础功能部件。重塑中航哈轴制造业知名品牌,稳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形成高质量、多品种、高技术的以精密轴承、航空轴承、高铁轴承、风电轴承为主要产品的中国最大的轴承生产基地。

建材。本着节能、环保、低耗的发展原则,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等。支持双达电力粉煤灰综合利用、宇辉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业。

冶金。扩大金属制品行业投资,实施黑色金属冶炼、锻铸改造,整体盘活哈尔滨特殊钢厂。积极培育本市钢铁直销市场,做大与三大动力配套的铸钢产业。

第三节培育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8亿元。预期到2015年,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

生物产业基地。以华润雪花、中国酿造等企业为基础,集中导入和培育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空间集聚程度高,产业集约性强,应用生物技术的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以哈药生物制药品牌为依托,强化集群优势,建立共用共享的医药研发试验检测中心及高端技术设施,把利民生物产业园建设成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产业服务体系于一体的现代生物产业综合区。以国家批准的4户现代化中药产业化项目为支撑,申报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引导和协调园区企业经营优势与院所技术优势,围绕企业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装备更新,推动技术引进、合作开发、技术攻关,提高企业项目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预期到201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

复合材料基地。规划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研发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区、碳纤维产业核心区和树脂材料配套区等4个专业区。

第四章现代服务业

坚持促转型、优结构、提质量的方针,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服务业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到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年均增长14.6%。把呼兰建设成为江北粮食、蔬菜、钢铁、医药物流集中区,地理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第一节旅游业

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湖、一湿地、三园、一城”(月亮湖,呼兰河口湿地,影视文化产业园、呼兰河文化生态创意园、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松花江避暑新城)。打造以“生态、文化”为品牌的旅游产业,深度开发生态游、文化游、避暑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

打造旅游品牌。开发黄土山、水体、湿地等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发展集观光、度假、漂流、露营、采风于一体的避暑项目,打造避暑休闲旅游品牌;开发黑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萧红故里旅游品牌;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项目,打造产业旅游品牌。

完善旅游设施和环境。推进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沿河带状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启动月亮湖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区工程,建设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等配套设施,增强呼兰旅游集散功能。

配套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民风、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对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空间组织策划,积极开拓和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内涵,带动交通、商服、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

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多元化、立体式的物流网络。构建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网点”为支撑,以物流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交通信息平台为依托的城市物流体系。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开放物流市场,培育专业物流公司。完善哈药、西钢、北海、北大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物流组织,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引导运输、仓储理货、专项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西钢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投资10亿元。

第三节商贸流通业

积极引进大型高档商贸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创新流通业态,加快传统商业改造步伐,构建大商业、大流通网络。

加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把农贸市场纳入社区商业转型为生鲜超市。加快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鼓励和支持经营业态创新,加快连锁、特许、配送、代理等业态的发展,壮大大型商业集团和批发市场。“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卓展、汇赢、奥特莱斯等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180亿元。

第四节信息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软件外包、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动漫等专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政务,以政府及其部门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城市电子政务平台为核心,逐步实现公文流转、行政审批等网上办公。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建立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一体”的电子商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档案数字化等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农业信息网。扩大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亚星软件园、动漫产业园等5个重点项目,投资10亿元。

第五节房地产业

合理调控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总量和结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建筑业、建材业、物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住宅建设竣工规模1000万平方米。

加速社会保障用房建设,配建廉租房150套。探索解决农民工住房新途径,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居住条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根据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有序开发工业地产、商贸地产。配合房地产业发展,发展和规范房地产物业管理。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逐步完善结构、建筑、部品、质量保证、性能评定体系,推进住宅开发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实施精品小区战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

第六节社区服务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为目标,优化服务布局、提高服务科技含量、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民生服务体系。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城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重点完善对离退休人员、外来暂住人口的服务。完善社区家政、医疗、保安、文化、体育、托幼养老、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服务项目,引导社区服务业社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开发网上服务项目,逐步实行社区管理智能化。

第五章空间布局和载体功能

注重规划引领,围绕北跃战略布局调整,坚持规划域面全覆盖,加紧修编新城区、老城区、新农村“三位一体”城市总体规划,做到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控详规划、产业规划互动链接。加大乡(镇)村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要求,加强城市载体功能建设。统筹开发,切实保护国土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秩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空间有效载荷和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资

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载体和功能支撑。努力构建“一轴”(即以利民大道至双井界交通廊道为空间轴线)、“两城”(即主城和卫星城,主城是由新城区、老城区共同组成的中心城市组团,卫星城是指以康金为代表的中心城镇)、“四带”(即以水生态和水文化为主题的松花江沿江旅游产业带和呼兰河文化产业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的哈肇路都市农业产业带和呼白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六园”(即绿色食品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教育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节产业布局

工业布局。按照集约化组团布局,专业化集群发展的原则,以打造核心集聚板块和适度均衡分布相结合为方向,积极推进区域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1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核心板块;开发建设呼兰东区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乳制品及饮料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生物、基础功能部件、冶金、节能建材等产业基地。至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发挥兰河、长岭等区位优势,完善规模化工业小区,承接域外工业的转移。其他乡镇因地制宜,依托小城镇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工业区,吸引乡村工业适度集中。

农业布局。推进玉米产能工程建设,增产玉米2。4亿斤。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形成优质奶牛基地、生猪基地、禽类基地。积极参与和推进哈市郊区蔬菜产业基地圈建设,建设呼兰蔬菜产业基地。

商业布局。按照强化中心,突出特色,服务生产,便利民生的原则,以新老城区为重点调整优化商业布局,依托南二道街、学院路商业中心区,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汇赢、卓展、奥特莱斯等项目建设,建设新型商业中心区。

物流业布局。依托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大型物流节点。重点发展完善北海物流、哈药物流、西钢物流等综合和专业物流园区。

第二节城市建设与经营

以“三优”为重点,坚持对建成区全面、全方位提档升级,对建成区以外的区域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启动、高标准建设。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老城区、新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序列完备、功能结构合理、布局空间有序,适宜创业、适宜人居的城镇体系。规范土地利用,加强土地收储,加大对规划未利用土地、闲置土地,效益地块等的收储力度。坚持先收储后经营,先示范后造势,先配套后开发,扩大增量效应,为后续开发建设储备优势。引入BT、BOT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由政府与战略投资者分享土地收益。把汇赢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一级开发试点,实现共赢与多元融资。

老城区改造。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素质的原则,有序推进功能陈旧

区域更新并向东部拓展。棚户区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25万平方米。合理安排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创造条件,多建快建,满足城区低收入家庭需要。搞好城市设计,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重点恢复文庙、石公祠等历史文化景观。推进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实施一排干整治、沿河带状公园、滨河廊道重点工程。逐步形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格局。

新城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产业优化选择、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加大城中村改造,建设低密度、花园式、智能化的行政、金融商贸、科研教育文化中心;建设三家子避暑新城、体育娱乐休闲广场及服务区等项目,形成四季皆宜的旅游休闲集中区。

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构筑产业支撑、完善区域网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城市道路交通、供排水、供气、供热、垃圾及污水处理、公共应急系统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

交通。完善老城区道路布局,改造主干道路12条,二类道路19条,中巷路200条,建设呼兰河大桥。新城区延伸市政路网建设,完成松浦大道、跨202国道滨洲跨线桥、北京东路等工程,配合哈大客运专线建设,辟建哈尔滨北站候车区及站前广场。规划建设呼兰河第二大桥,建设通屯道路423.5公里,实现农村公路通乡、通村、通屯率达到100%。加强乡村客运站点建设,增辟通乡、通村的交通线路。

供排水。规划建设第三供水厂,改造现有供水厂的设备工艺,提高饮用水质量。2015年老城区供水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日。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城市污水二级处理能力达到9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重点建制镇供排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城乡居民点饮用水水源地的涵养保护,改善水质,确保饮水安全。

燃气和供热。扩大天辰燃气供气范围,提高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以热电联产为主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第六章科技创新型城区

以科技为先导,人才为根本,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地和优良创业环境,加快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一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发挥我区科技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鼓励企业与在呼高校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一批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造就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到2015年全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个。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动我区具有拥有竞争优势的基础功能部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扶持高成长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其成为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在农林畜品种更新换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利民医药科技园等创新基地建设。强化自主创新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服务平台。

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推进科技下乡、进校园、进社区,进一步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第二节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创新关键因素的观念,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调整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才环境,提高对域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筑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人才聚集地。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壮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选拔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扩大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范围,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学习;依托区内大学、大企业的科教资源,重点培训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实施乡村大学生和科技带头人计划,形成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政干部岗位责任规范和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家选拔评价制度。完善以岗位要求为基础,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引导企业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探索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整合人才市场资源,加强人才市场管理,消除市场发育的体制性障碍。完善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与全市及全省主要城市的人才信息联网。

第七章资源节约与发展绿色经济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生态区建设,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建设生态区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建设生态都市区。

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生产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和产业。结合不同行业的技术工艺和资源利用特点,改进技术工艺,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和消费方式。鼓励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园区化循环经济示范样板工程,加快建设专业配套、集约运营、清洁生产、高效循环的新型工业园区。

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构建节约型社会。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鼓励生产和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技术。应用节水技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推进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及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的使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建设亲水生态都市区为目标,重点实施呼兰河景观带、北国水城等工程建设,打造贯穿我区的水系结构。综合采取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限期治理排污大户,确保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切实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企业废气和烟尘排放的监测和管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排放。大力发展城区燃气和热电联产供热,实行拆炉并网。本着“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依法加大对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加快建设呼兰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和重点建制镇垃圾处理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加强对功能区、交通、

施工和社会生活等噪声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增创安静居住小区。加强以养殖业、土壤污染为重点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全面实施生态廊道系统、湿地、水域、林地、功能区生态工程。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生态农业乡镇和生态示范区、无害化基地及有机食品基地。预期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第二节实施节能减排

严格实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强节能管理和监察能力建设,充实重点企业能源计量和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提高节能减排执法综合能力和水平。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对全区能源消费进行总体监测。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1.72吨标煤/万元,5年下降20%。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抓好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推广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执行节能60%标准。在公用设施、居民住宅等推广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推广节柴节煤灶。

第八章城乡一体化

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紧密结合“北跃”战略实施,遵循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的路径,立足老城区、新城区,依托康金二八等一批承载力强较、带动力较大的重点小城镇,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推动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产业园区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第一节统筹城乡发展

以实现“六个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向农村延伸,形成覆盖全域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集群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发展集中供热,加快推进农村街巷道路硬化工程、饮用水安全工程、清洁工程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城乡教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交通公交化。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推进农村市场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城

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第二节加快小城镇建设

实施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城镇化。围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二八、沈家、方台等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建设兰河、长岭等工业型小城镇,提高农副产品资源加工能力和深度,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完善杨林、孟家等旅游型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扩大康金、双井等流通型小城镇专业市场规模,增强物流集散能力。

加强城镇化管理。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过渡期限、土地、就业、社保、住房、教育、计划生育、医疗等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加强转户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第九章体制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一节农村体制改革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机制,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降低管理成本,建立稳定的农村基层管理和公益事业资金渠道。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到2015年80%的农户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第二节产权制度改革

继续推进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解决企业并轨改制遗留问题,解决相关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稳妥推进亚麻原料厂、麻制品厂、塑料厂等国有土地收储工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围绕医药、食品、基础功能部件、现代服务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预期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90%。

第三节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建立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推动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健全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探讨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管理办法。规范财政分配关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征管。加快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增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综合监督力度,加强重点专项资金检查,建立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涵盖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第四节投资体制改革

完善投资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区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建立政府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项目决策责任风险承担机制和项目咨询论证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和落实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投、融、建、管、还”一体化为目标,做大做强各投融资主体,鼓励投融资主体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第五节市场体系建设

发展资本市场。以引进龙江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为契机,完善各金融分支机构。继续兴办小额贷款公司,建成政府合理引导、加强行业自律、有效集聚民间资本、有力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体系。完善土地市场。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加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力度,对非经营性用地建立公开供地机制,对一般性的现状土地使用权转让纳入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挂牌交易。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第十章对外开放

以国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我省建设八大经济区为契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挥政策、土地、资源、区位、人力资源、产业等

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利用外资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重点推进现代医药、服务外包、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招商,鼓励外资投向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体系和精深加工项目。发展总部经济和驻地经济,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总部、派驻机构、研发中心入驻。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吸引外资与内资并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网上招商,推进中介招商、委托招商,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加强同国内外商会、协会、派驻机构、海外华侨、留学人员的联系,促进经济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开展项目融资,探索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利用外资方式。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推进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外贸、商业、金融、旅游、建筑、中介服务业等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

第二节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依托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等手段,接轨哈大齐工业走廊及哈牡绥东产业带,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导入和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全力打造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促进增量发展,不断提升利民开发区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到2015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

第三节呼兰河工业园东区建设

把呼兰河工业园东区辟建为“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的新战场,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城市(产业)带东部扩展新组团。形成以现代物流、新型建材相呼应的产业集聚区,使东区成为呼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十一章保障与民生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预期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

第一节城乡就业

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工作责任体

系、政策支持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完善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加强就业管理,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进城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和农民工工伤、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为进城农村劳动力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向沿海发达地区、国外的劳务输出。五年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

第二节社会保障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快建设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对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和部分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覆盖率,重点向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扩展。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民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问题。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整合完善农村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为困难群体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司法保障。

第三节教育事业

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全区基本普及12年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85%。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保证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逐年增长。加强基础教育,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农村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网点布局调整,逐步实现“一乡一校”或“一乡两校”,一乡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工作目标。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提高办学整体质量。重点扶持优质高中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一批寄宿制或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加强思想品德、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省内知名的服务外包和先进制造实用型人才培训、输出基地。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重心,由学前教育到在职教育、由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由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四节医疗卫生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构筑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体制。实施区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重点卫生项目,完成对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配备和添置必要的设备,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村卫生所建设,解决乡村医生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劳务补贴。加强药品、食品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管理与服务为主的工作机制。加快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区标准化计生服务站,完善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加强老龄工作,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五节文化体育

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工程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以影视生产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群。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管理与保护,推动史志、档案、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

推进全民健身,增建完善全民健身路径。加快发展竞技体育,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培育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彩票、体育中介服务等产业,丰富活跃体育市场。

第十二章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优化政务环境。围绕社会公共利益,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政务运行机制和相应的约束机制,严格行政问责制度。优化法治环境。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职责,坚持依法办事。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不断探索、创新环境整治的新体制、新机制。优化人文环境。加强诚信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公民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网络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区自治体制,建立社会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

第一节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切实做好侨务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形成反映社情民意的决策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以公共权力监督为重点,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民间组织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参与监督作用。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保证社会成员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知情权、选择权。坚持男女平等、儿童优先,推进妇女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加强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推广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大力推进依法治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优化法治环境,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平。

第二节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创新,加强基层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

第三节平安呼兰建设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扎实推进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意识。以建设“平安呼兰”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治安管理和群防群控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行业的依法管理,坚决清除和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政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健全公安政法工作的保障机制。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群防群治作用。整治外来人口聚居区的治安秩序。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等能力,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第十三章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小学创建于 2006 年 9 月,至今已有 4 年。 目前,学校有教学班 11 个,学生 411 人,教师 34 人,其中黄浦支教 教师 5 人,外借教委 2 人。 学校已经获得了市红十字工作达标校、区阳光体育推广校的荣誉,通 过了区六项常规督导、数字实验合格校、艺术教育合格校、和谐校园的督 查,加入了市小语会团体会员。 学校拥有一支比较年轻, 富有朝气, 充满潜力, 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34 人,35 岁以下教师 25 人,占 735,学校现有中 学高级教师 2 人,占 57,小学高级教师 12 人,占 343,大专以上学历 32 名,占 941,其中本科学历 28 人,占 824。 ㈠、办学成效学校建立了借力优质教育资源、专家引领辐射机制,加 强校本培训, 精心打造敬业爱生、 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建立了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努力探索积极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几年 来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1、打造活力德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在深入学习《两纲》精神 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活力德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利用社区资源进 行形式多样的树魂立根教育、行为规范教育。 学校将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环境宣传、心 理辅导等方面,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引 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学校迎世博 600 天行动计划的实施,引起了新闻媒体关注,得到多次 报道。 2、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依托名校、专家引领的校本培训模式,建立了 多方法、多时段、多形式、多内容、多渠道、多层面的教师培训机制,构 建了以理论为引领、课例为载体,教研为抓手的新课改实践模式,引导教 师通过课题研究、学科研究等来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通过课例研究、技 能比武和教学展示等活动,推进了二期课改的实施。 学校通过校本读书, 提高了教职工的人文修养、 师德修养、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3、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学校注重以教助研,以研促教,聚焦课堂,努力探索适应二期课改的 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学校坚持将课堂作为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建立了组内同伴互助教研、 校内跨学科统整教研、内外联动校际教研等模式。 学校开展了教研组一课三备集体研课活动,以及一课三上的实践研究,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2020-2022年公司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说明:本方案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一、整体规划 1、了解总经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期望,结合公司目前销售、市场、客户、产品、技术工艺、资源和服务支持等运营情况,分析竞争对手、社会环境、客户需求等外部环境的劣势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发展机会,确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 注:需要统计、分析以往数据样本,根据调查分析结论编制规划书,包括战略规划对部门分解、实施时间控制、对应的考核体系等。 2、公司战略:以每年15-30%幅度提高销售能力;提升客户定位和产品利润空间;提高新品研发能力;提高人力资源对公司发展的支持能力。 3、经营策略:根据目前的劣势、威胁、优势和机会制定改善和实施计划;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属性和内容,建立考核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规范管理程序。 4、业务战略: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如客户满意度达到80%,交期达成率96%质量合格率98%等);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对运营成本进行年度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各季度,对部门和岗位考核);组织并确定就如何更好地为各级战略服务、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工作效率,如生产自动化、工艺

革新等。 5、财务战略:财务人员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分析,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的依据,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不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牺牲长期利益,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工作。 二、营销规划 1、市场: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压缩边缘及二三级以下市场。拓展户外运动、礼品、汽车类等中高端市场。 2、客户:重点发展世界500强、大型企业、有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以及利润空间大的中高端等客户发展(如3M、BOSS、Canon、Disney、HTC);逐步缩减利润小发展前景不大的低端客户,提高公司品牌在市场上的美誉度。 注:需结合此前1-3年客户的销售、回款、利润率等综合情况,方案由公司批准。 3、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包装方式比如彩盒、彩卡等),开发新的产品(眼镜链、手机贴、运动头巾等),工艺更新(超声波、激光切边、烫金、烫银、滴塑等)。 4、销售目标:销售业绩每年持续提升(15%以上,如2019年6000万,2020年7200万,2021年8400万,2022年1亿);销售指标和考核措施分解到内、外贸两个团队,

集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2)

宁夏领鲜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个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给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司抢抓机遇、超前规划,成立了宁夏领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对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的绝对控股,从而形成了以领鲜农投公司为母公司,以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为子公司的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建立,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具完善。为了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公司经营管理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和品牌经营目标,并通过分析企业现状,寻找发展突破口,提出五年内的改革发展规划,特此制定了本规划纲要。 一、四年以来的历程回顾 2007年至今以来的4年时间,是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个公司的成立,第一个基地的建设,我们摸索前进,一路走来,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和产业格局。 回顾这四年,不难发现,过程是曲折的,由于我们缺乏对农业行业的客观了解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确走了不少错路,走了不少弯路。果蔬基地的发展建设,基地生产的经营决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失误和反复,并直接影响了产

业的发展进程;销售公司规模扩张的减缓和市场竞争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销售网络的建设;公司整体管理运营体系的运行不畅,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现状。这些教训是深刻的,但正是这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规划,这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客观的说,这四年,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了强势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已经形成的产、供、销、储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必将有效地助推发展“领鲜大农业”的战略构想。 国家“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我们带来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各种资质荣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都将成为企业驶上快车道的强劲动力。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鼓足干劲,上下齐心,全力投入公司新的发展征程。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因为整个的国民经济序列中农业行业依然处于落后地位,所以较之其它行业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业行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或缺,所以就奠定了农业既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又是朝阳产业。领鲜的产业规划也将始终以农为主,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集团公司成立伊始,为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未来五年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突出主营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果主营业务不突出,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集团的二次创业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全力推进集团产业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目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目标

澡溪学校 / 发展规划、目标 过去的几年我校坚持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于奉新县西北山区,距县城53公里,与靖安、修水两县相邻。全乡共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8700余人。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包括初中部、小学部),村小2所,教学点2个,民办幼儿园3所。在职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初中专任教师23人,小学专任教师25人),离退休教师20人,在校中学生233人(初一87人、初二79人、初三67人),在校小学生590人(一年级113人、二年级107人、三年级104人、四年级91人、五年级92人、六年级92人),学前生132人,幼儿生251人。 (二)存在优势 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大部分教师思想解放,安心工作,乐于奉献。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高。近年来,全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普及程度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满意度较高。 (三)面临困难 1、教育经费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2、

办公及师生住宿。 3、教师队伍不足、不够稳定,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全面要求。 4、办公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5、管理粗放,无法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需求。 6、家教缺失,无法满足当代教育对家校合一的迫切要求。 二、学校五年发展的目标构想 (一)总体目标 以"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亮校"为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师风、常规管理、学校德育、教学质量、学校安全等各项工作,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契机全力提升教学质量,以质量和特色打造品牌学校,追求“学校设施高标准,学校管理高效率,教育教学高水平,师资队伍高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办学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细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 (三)培养目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着力强化行为养成训练,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对自己、对她人、对家庭、对社会有益无害的文明人”,让每一个学生始终葆有“自信、自理、自立”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更好地满足辖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省、市教育发展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1.硬件设施。学校占地3737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生活服务区和风雨操场等三部分。综合教学楼分为办公区、普通教室区、功能教室区三部分。 2.软件情况。2015年,学校按学生数配备教职员工9人,其中,专职任课教师9人。现对教师情况作如下分析。 任课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3人。中学高级职称2人,小学高级职称7人。 (二)办学优势 1.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好,配套设施标准较高。 2学校管理干部年龄、性别搭配合理,多为市、镇名师,有较强的合作、创新和竞争意识。 3.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良好,学习意识、工作积极性较强。

(三)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1.我校的发展定位为高品质的“智慧校园”,这对我校来说既是一种高端发展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2.我校发展前景广阔,未来规划以居住为主。学校地处镇中心,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学校与周围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场地支援等方面交往频繁,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学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师的调动,长期合作以来,形成团体共识和彼此配合的默契,为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生源结构多元。学校近几年接收新生为15人的适龄儿童,生源比较稳定。近几年家长中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新闻工作人员、私营企业主、公司职员等占比显著提高,普遍对教育都很重视,学历层次也比较高。从总体来看,生源逐年递增的速度非常之快,在镇区小学内相对比较好。 5.学校工程建设时间较紧,直至2015年9月开学之际,部分硬件设施建设及装备都已完成。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2020年工作计划工厂工人

2020年工作计划工厂工人 工厂个人工作计划书范文篇一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公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确保车间2020年的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借鉴20xx年的管理工作经验,不断推动车间的综合管理,现根据车间工作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本车间2020年度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切实做好车间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本车间的工作实际及车间职工情况,坚持学以致用。进一步明确本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车间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我车间将继续高度重视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将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只有提高车间的全体素质,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踏实学习,敢于创新。 继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严抓本车间末端安全管理,打造和谐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三、深化管理,优化班组建设根据总厂相关条例,综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制定合理,细致的车间考核制度。开展6S管理标准化建设,依据指定的岗位人员考核制度进行考核,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考核机制中加入质量考核,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奖优罚劣。 四、规划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期间,将明确班组的调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设备维修单位生产时间进行人员分配,执行早中晚三班轮流制。为不断提高设备保养技能,有力的保证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1、生产工具规范使用,车间将定期清点整理工具,明确维修过程使用时,定点摆放;生产完毕后即时存放,对于发现损坏和缺少工具进行申报,做到即时配备生产。 2、是制订设备保养及管理办法:对设备的日保、周保、月保制度化,定期检查,实施各种激励手段,引导职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设备保养。 3、要加强设备保养技能交流、培训,定期召开管理会议:主要是纠正不良设备使用和保养行为,交流工作技能。 4、是对于大修、日常保养以及定期计时保养情况所需的配件将集中分类存储,在发现配件不足时,及时补充货源,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5、定期将每月的生产数据纳入结算核对后及时上报财务。做到不缺少数据,真实反映工作情况,避免总厂效益受损。

公司十年发展规划

山西天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6-2025) 自2000年以来,经过天泰全体员工的努力,由中房集团天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展成为山西天泰投资集团公司;从第一个十年(2000—2010年)发展规划的提前实现,到第二个十年(2006—2015年)发展规划的基本实现,天泰人步履艰难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在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都处于持续下行的新常态下,按照用30年打基础的百年天泰战略规划目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第三个十年(2016—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用于指导天泰集团在2016-2025这十年的发展实践。主要指标如下:

山西天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规划发展纲要说明 (2016-2025) 百年天泰序 天泰人要坚持树立“振兴民族经济、缔造百年天泰”的愿景目标;坚持选择“走集体化发展的道路”,坚持发扬“团结拼搏、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实行“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经营宗旨,坚持执行“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坚持“企业发展、员工富裕、股东受益、国家增税、回报社会”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天泰集团成为“股东利益的提供者、子孙后代的依靠者、社会稳定的支撑者、民族利益的捍卫者、人类财富的创造者”;最终实现天泰人“振兴民族经济、缔造百年天泰”的愿景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在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都处于新常态下,把握百年天泰的发展方向为此,系统的研究编制好第三个十年规划发展纲要,用于指导天泰集团在2016-2025这十年的发展实践。 要激励经营管理团队,带动全体员工,圆满完成集团确定的各项经营管理指标;要激励一代代天泰人“热爱家庭、热爱天泰、热爱祖国、热爱世界”。

小学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一、自我剖析 从XX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教师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现状,特别是不足之处,罗列如下: 1、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较差; 2、课堂教学能力尚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3、文化理论知识缺乏。 二、发展目标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争取在五年之内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业务水平,成为优秀教师。 1、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论文等在市或市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 2、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英文素养,成为了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3、自己的班级管理能有特色、有成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4、锻炼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做人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三、具体措施 1、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随着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入,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不仅要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之梦》、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专业报刊杂志外,我还将阅读巴金、冰心等国内名家的散文以及国外的名著,以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素养的教师。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3、坚持写“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现形式。 4、加强基本功训练。 “三字一话一画”的老师基本功要不断练习,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由于我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今后的学习中,我也将重点训练这一条,以便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5、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全员培训,通过自学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生动的课堂、全面的语文素养,都不是一日之功,我不敢奢望自己一下子成

公司5年发展规划

大连日牵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编制的依据及目的 年) 历8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日牵电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企业物流装备大方向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在公司的组织结构方面,日牵电气组织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充实专业型人才;在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方面,监查及执行效率不高有待进行

有效的整顿;在综合设计能力方面,也比较缺失,有待于学习提高及整合资源。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工作方针 与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以求自身的更快发展;积累了一定实力后,就需考虑自身业务定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特色创新。第一个五年规划战略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完成标准化统一管理模式,实现资源高度整合,建立完善的管理平台,使运营体系分配更趋合理,操作流程更加优化,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最大限度的发展风险较小、资金回笼

较快或相对稳定市场较成熟的项目。实现资本积累周期运转,同时培养2-3个重点项目,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2019年终产值目标最大化。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搞 2016年产值要力争实现4000万元。 (三)2017年 开拓公司向立体化纵深发展,开阔发展视野,开拓业务范围,开拓市场领域,从多种渠道学习、引进、整合企业发展中所需的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种发展资源并合理利用与生产经营当中。2015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

(四)2018年 以深化经营型、服务型为发展目标,从经营管理、生产服务、思想观念、文化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实现现代化,逐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的自动化物流装备系统供应商。2018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 开展。组织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加强各环节工作安全管控,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货物安全、资金安全等各方面着手,不断深化安全意识。 (二)、坚持安全标准化建设,保持部门每年安全无事故,确保部门各项服务工作安全完成。加强安全管理归口员工以及外包人员工作方法的

2017年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三年发展战略 规划 一、公司发展战略及发展计划 (2) (一)发展战略 (2) (二)发展计划 (2) 1、构建公路行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2) 2、巩固现有市场,拓展内地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2) 3、抢机遇,拓市场,大力发展PPP项目 (3) 二、拟定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3) 三、实施计划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4) 四、确保实现公司发展计划拟采取的措施 (5) (一)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创新公司融资方式 (5) (二)进一步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5) (三)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公司在机械装备方面的竞争力 (6) (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7) (五)加强“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力度,确保企业有序高效的运营 (7) (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经营效益 (8) (七)提高公司在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公路养护业务 (8) 五、业务发展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8)

一、公司发展战略及发展计划 (一)发展战略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以路桥、市政等工程施工业务为主,完善发展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检测和公路养护等相关产业,坚持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发展理念,成长为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目标是成为区域领先、国际知名的可为业主提供从项目的施工、投融资至养护管理及配套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专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团。 (二)发展计划 1、构建公路行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未来三年,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公司在坚持做好路桥施工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形成围绕“投资业务、工程建设、现代物流”三大主业,构建起集“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装配物流”五大板块协同发展的全产业经营模式,推动公司由传统的工程施工企业向交通建设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2、巩固现有市场,拓展内地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未来三年,公司在加大对国内市场拓展基础上,发挥新疆地处亚

学校发展五年规划(2014年-2018年)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5---2019)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抓住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广阔发展天地,为让学校稳步踏实的向治理薄弱→规范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目标迈进,特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三个面向”,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依法治校,发展、完善办学特色。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建于1934年。位于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地带。学校辖有昆其宋、上拜什艾日克、上、下塔勒克,下墩克什拉克、恰提卡力等6个行政村学生。校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29平方米;绿化面积9892平方米,硬化面积5224平方米。教职工41名,专职教师38人,其中双语班教师21名,汉语言授课的双语教师16名(4名汉族),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99名,双语班91个.学生223 (二)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 1、汉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缺乏。教研教改能力需加强提高。 2、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有待于加强。 3、校园网络教学还不健全

4、电子备课室的电脑配备不全,没有落实人手一台电脑。 5、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缺乏。 三、办学理念 全体工作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未来为先。 四、学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双语教育,建成“民族团结的摇篮,双语教学的沃土,和谐文明的大家庭 1、办学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2、核心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体制科学化人格化、教育质量名列前茅、家长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强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示范学校"、"标准化办学示范校"、“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 3、教师发展目标: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教育理念新、文化底蕴足、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教师群体。 4、学生发展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一大批心理品质健康、审美情趣高尚、身体素质强健、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5、办学特色: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进步,以机制求活力,以声誉求繁荣。 阶段目标 1、2015年: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建成一座教学楼,创建地区级“德育示范校”。 2、2016年:通过争创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和学校的文明品位。加强教育科研,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体现特色,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争创地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2012—2016年进展规划 XXXX公司自2001年转投LED行业以来,通过近十年的进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从功率型芯片制造到终端应用产品开发环节的LED产业链全覆盖,并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功跻身国产芯片生产商前十行列。2009年,XXXX在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实力、治理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接下来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产业和企业的逐步进展,XXXX通过认真调研和精心谋划,做出了通过实施外延片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通过扩大市场,引入战略性股东,实施企业改制,做大企业格局的进展规划。新近刚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构筑高水平崛起的产业支撑,加快培养壮大LED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大、高、精、尖项目,培养骨干企业,扩张产业规模,力争在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领先突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XXX X更加明确大产业、大格局的进展目标,期望以五年进展规划为中心,扎扎实实做产业,连续稳固促增长,为XXXX的崛起奉献力量。 XXXX2012—2016年总体进展目标 从2012年开始,通过五年努力,最终形成以“XX为先,XX为本,X X为源”的大产业进展格局,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形成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后端组装工厂”为扩张基地的市场布局辐射全国,实现企业进展大格局;同时,通过成功的资本运营,完成企业改制,优化治理体系,扩大产能和产品种类,促进公司资产规模低成本快速扩张,争取到2016年实现年产值达XXX亿元人民币。 进展规划的差不多原则 XX为先,XX为本,XX为源,做大产业格局。

集团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模板)

集团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模板) (20xx年~20xx年)

目录 1.//集团经营总结 (3) 1.1集团总体经营现状总结 (3) 1.1.1 财务绩效回顾 (3) 1.1.2 内部资源及能力分析 (6) 1.1.3 集团总体竞争力对标分析 (8) 1.2各业务板块经营总结 (10) 1.2.1板块财务绩效回顾 (10) 1.2.2 板块内部资源及能力分析 (11) 1.2.3 板块竞争力评估 (12) 2.外部环境分析 (15) 2.1 宏观经济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15) 2.1.1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15) 2.1.2 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趋势 (17) 2.1.3 国际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趋势 (18) 2.2 现有和潜在业务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20) 2.2.1行业环境分析 (20) 2.2.2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22) 2.2.3行业盈利性及变化趋势分析 (24) 2.2.4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6) 2.2.5 客户需求行为分析 (28) 2.2.6行业吸引力总体评估 (29) 3.集团五年发展规划 (30) 3.1集团愿景与使命 (30) 3.2 集团五年战略目标体系 (31) 3.3 集团产业组合 (32) 3.4 集团主要职能战略概要 (34) 3.5业务板块战略概要 (35)

1.//集团经营总结 1.1集团总体经营现状总结 1.1.1 财务绩效回顾 (本节通过对集团整体财务绩效的历史比较,以及分析各板块对集团的贡献情况,来判断集团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机会,作为对集团总体战略纲要的重要输入。集团整体财务绩效主要从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资产规模、偿债能力及资本结构几个方面入手,比较过去五年来的变化情况;而对比同一时期各板块的收入、利润指标可得出板块对集团的贡献情况。 数据资料可从相关模板中提取,根据需要做图表更形象表达观点。) 示例: 集团整体业绩综述 自2004年以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实现XX万元,较2004年增长X%,同期净利润...... 经过......经营效率明显改善,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比例...... 2008年集团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资委及集团减债的要求,集团......资产负债率得到改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集团运营现金流近几年来持续为负,短期资金流动紧张。一方面,集团短期偿债能力受到影响,债务风险提高;另一方面,一旦资金流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集团的日常运营可能难以为继...... 各业务板块贡献情况 在八大业务板块中,XX板块、XX板块与XX板块已经成为集团支柱板块,业务收入贡献分别达到...... XX板块继续作为利润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镇第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与提高教育教学水 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 力的教师队伍是我校一项长期而又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特制定以下规划: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学校的发展,赢的了社会各界和家 长的认可和赞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 校要成为真正的优质学校还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困难。 学校要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引领,需要科学的理念指导,需要有效的措 施作保障,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学校的工作,并作出新的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学校现状 一、办学条件 学校设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各类器材保管室等10余个功能室,体育运动设施较齐全,器材较充足,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网络 系统,供学生使用的班班通达到1套/班。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到省配备标准。二、教师队伍 学校在教职工37人,教师3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27人,占总人 数的90%,大专以上学历30人,占总人数的100%,学历合格率100%;中高级 教师8人。 三、教育与教学 学校具有比较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氛围较浓厚,学生养成教育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卫生和礼貌方面,受到大家的好评。学校少先队有比较好的传统,各 种活动丰富。

学校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能按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能按课程标 准组织实施教学。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教学管理的制度、流程,能有序开展 教学工作。重视深化课程改革,注重提高课堂的研究。教学成绩较好。 学校多年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参与率高,诵读效果好,已成为学 校的特色。 四、存在问题 1.学校建校时间短,起点低,基础弱,文化沉淀浅,还缺少稳定而强大的 学校精神。 2 .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获得高层奖励的教师少,市级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少,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多,打造一支高素质 的教师队伍还要做很多工作。 3.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待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 的教育模式,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热情不高,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氛围 还需要进一步的营造。 4 . 科研成果还不丰富。由于起步晚,课题还在研究阶段,成果还没有显露,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不是很多,教科研力度还需加大。 第三部分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地贯彻执行国窖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求真教育成就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 校“为宗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人文意识,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一个个性鲜明,发展全面的学生群体,建设一所学 生热爱,社会认可,政府满意的优质学校。 第四部分发展目标 一、长期办学目标:办学条件一流,文化底蕴丰厚,在区内外有一定知 名度的名校。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最新

XXXXXX有限公司 2012—2016年发展规划 XXXX公司自2001年转投LED行业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从功率型芯片制造到终端应用产品开发环节的LED产业链全覆盖,并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功跻身国产芯片生产商前十行列。2009年,XXXX在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实力、管理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接下来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产业和企业的逐步发展,XXXX经过认真调研和精心谋划,做出了通过实施外延片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通过扩大市场,引入战略性股东,实施企业改制,做大企业格局的发展规划。新近刚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构筑高水平崛起的产业支撑,加快培育壮大LED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大、高、精、尖项目,培育骨干企业,扩张产业规模,力争在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XXXX更加明确大产业、大格局的发展目标,希望以五年发展规划为中心,扎扎实实做产业,持续稳定促增长,为XXXX的崛起贡献力量。 1XXXX2012—2016年总体发展目标 从2012年开始,通过五年努力,最终形成以“XX为先,XX为本,XX为源”的大产业发展格局,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形成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后端组装工厂”为扩张基地的市场布局辐射全国,实

现企业发展大格局;同时,通过成功的资本运营,完成企业改制,优化管理体系,扩大产能和产品种类,促进公司资产规模低成本快速扩张,争取到2016年实现年产值达XXX亿元人民币。 1.1 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1.1XX为先,XX为本,XX为源,做大产业格局。 未来五年,XXXX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坚持“XX为先,XX为本,XX为源”的基本思路,积极发展LED封装与应用、LED芯片以及LED 外延片产业化三大领域,不断提升公司在核心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能力,实现对LED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XX为先:即以应用产品的开发为先。只有用合适的应用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我们才能够占得发展的先机,才能够带动公司整个LED 产业链的发展。LED应用的发展战略为以LED照明为起点,积极拓展LED应用领域,通过与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合作,研究与开发LED植物栽培、动物生长繁殖、动物诱引、生物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与产品。 XX为本:XXXX从来就是一个芯片企业,芯片就是XX的“本”,也是LED光源的“本”。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将紧扣此主题,一切以“本”为出发点。 XX为源:外延技术和装备一直是LED光源产业的源头,XXXX作为一个芯片企业,外延片又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有所突破,在未来5至10年,我们将用自己的外延技术和装备,做出高光效的外延片,进而做出高品质的LED光源和应用产品,真正实现从上游外延技术到中游芯片技术再到下游应用产品技术的垂直整合,XXXX将在LED光源产业界大展宏图,“以LED为代表的光文化,会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和谐的、美好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将变成现实。

红薯产业发展5年发展规划

村集体经济红薯产业发展5年发展规划 (2020-2024年)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1.2 企业性质:集体经济 1.3 企业简述:村红薯粉加工项目属村集体所有、公司化运营的经济项目。2018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有1500平方的厂房用地,建设78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100平米的办公用房、60立方的烘干房、购买有成套红薯加工设备、建有50KV A的变压器和配套水电管网等。2019年11月12日注册村集体企业“永兴市永兴区永兴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总劳动定员18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2人,生产人员13人。 1.4 项目名称: 一期工程:2020-2021年年产100吨红薯粉丝系列产品; 二期工程:2022-2024年年产300吨红薯粉丝系列产品。 1.5 建设性质:扩建项目 1.6 建设地点:永兴区永兴镇村张家坳 二、村党组织建设情况 村党支部有3个党小组,党员34人,其中女党员6人,60岁以上党员8人,外出流动党员8人。 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1人,平均年龄48.6岁,

高中以上学历3人。 村2020年被评为“四星级”基层党组织。2019年6月,村村民合作社获得“永兴市示范合作社”称号。2020年村被命名为首批自治区“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曾多次被人民网、广西扶贫网、广西日报、广西农业信息网、搜狐、网易等新闻等网络媒体转载、报道。 村党支部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党组织党建考评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村两委干部6人到桂林大学参加过“双带”专题培训,村民合作社管委会5人中有3人是经济能人或致富带头人。村有致富带头人8人。通过运用农村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加强村党支部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村“两委”干部详细信息见表1和表2 。 表1. 永兴区永兴镇村2020年党支部委员会成员信息表 表2.永兴区永兴镇村2020年村委会成员信息表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双明中心小学位于玉山县城北15公里处双明镇大徐村境内,东界浙江常山 县,北靠三清山风景区。学校服务于11个行政村,下辖村完小9所,单人单 校4所,现有学生1998名,在岗教师102名,其中专任教师大专学历57名,本科学历11名,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66.7%,获小学高级教师职称44名,占总数43.1%,离退休教师39名。中心小学本部占地面积10.4亩,校舍建筑面积3096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960名学生,44名教师。近五年来,学校连续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一、二等奖,荣获县“校本教研示范”称号,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唯一的“玉山一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网点校。 学校初步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和 一支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整个团队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是一支战斗力强,办事效力高,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 在几代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体育竞技水平一直 领先于全县农村小学。多年来,学校在田径、乒乓球、体操等多个项目的体育比赛成绩突出,先后八次获县田径运动会农村第一,曾获县乒乓球锦标赛和跳绳踢毽比赛团体冠军。曾被授予全县体育示范学校,2005年成为“玉山一中青少 年 体

育 俱 乐 部” 网 点 校。 学 校 注 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既抓两语一数的教学,又 抓音体美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坚持德育为首,学校逐步在德智体等方面形成了的三大品牌特色,即教育质量好、“三礼”德育效果好和体艺卫成绩好。 一是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自02年少华乡并入双明镇后,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人们不断要求享有优质的教育服务,近年来生源不断增多,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现状难以满足要求,离规划指标数差距很大(见附二:校园五年规划现状分析表)。学校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房,中心小学一幢教师宿舍瓦房几年前已 染蚁灾,多次被定为三类危房;下喻小学附属用房教师宿舍地基下陷,属三类危房;棠梨山小学教学楼顶层屋面严重渗漏,也属三类危房。以上楼房亟待改建。2005年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因受场地限制,专项训练等体育活动难以全面展开。 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迟缓,应用水平偏低。中心小学电脑室偏小,最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