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And what shoulder and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and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e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老虎

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

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

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

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

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

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

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

又是怎样的膂力,怎样的技巧,

把你的心脏的筋肉捏成?

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

使用怎样猛的手腕和脚胫?

是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子?

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

是怎样的铁砧?怎样的铁臂

敢于捉着这可怖的凶神?

群星投下了他们的投枪。

用它们的眼泪润湿了穹苍,他是否微笑着欣赏他的作品?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

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

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

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郭沫若译)

A Cradle Song

O, men from the fields! Come gently within. Tread softly, softly,

O! men coming in.

Mavourneen is going From me and from you, Where Mary will fold him With mantle of blue!

From reek of the smoke And cold of the floor, And the peering of things Across the half-door.

O, men from the fields! Soft, softly come thro? Mary puts round him

Her mantle of blue. 摇篮曲

哦,从田野归来的人们!

请悄悄地走进家门。

脚步轻点,轻点,

哦,归来的人们。

宝宝就要睡去,

离开我,离开你们。

在梦乡,玛莉会把件蓝披风,盖在宝宝身上!

闻不到呛人的炊烟,

感觉不到地板的寒凉,

也不怕什么东西透过半敞的门,朝屋里窥望。

哦,从田野归来的人们!

请轻点,轻轻地走过,

玛莉把她的蓝披风,

裹在宝宝身上。

Padraic Colum (培德莱克·科拉姆)(1881-1972),爱尔兰诗人,后迁居美国,其父为一作坊主。他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与著名诗人叶芝有交往,与《尤利西斯》的作者James Joyce (詹姆斯·乔伊斯)是密友。作品有诗集Wild Earth(《野地》),还有长篇小说、剧本、民间传说集等。科拉姆擅长描写爱尔兰的农村生活,抒情诗保持着爱尔兰民间文学传统,他的诗歌大都有谱曲,故将此诗名译为《摇篮曲》。

这首《摇篮曲》散发着浓郁的爱尔兰乡土气息。通过母亲哄宝宝入睡的吟唱,显示出母亲对婴儿的珍爱及无微不至的关怀:尽管大人们忙碌了一天,正疲惫不堪地从田野返回,但还要请你们放慢脚步,轻轻地走进家门,以免惊醒宝宝,字里行间弥漫着深深的母爱。另外这首

诗将爱尔兰的农家生活也描写得有声有致:从田野收工返家的农人,呛人的炊烟,寒冷的地板,展示着一种典型的乡村风貌。

这首诗用词简朴、通俗,便于吟唱。最后一节系由第一节的前两句及第二节的后两句融合而成,起到了―一咏三叹‖的效果。

【郭沫若译本】

- 摇篮曲

-

培德莱克·科拉姆

-

哦,种地回来的人们!

请你们斯文地走进。

脚步儿放轻,放轻,

哦,回来的人们。

-

我的宝宝要去了,

要离开我和你们。

玛莉亚要把青披衫,

盖上宝宝的身!

-

煤烟也不怕熏了,

地板也不怕冷。

门户就是半开着,

也不怕有甚眼睛。

-

哦,种地回来的人们!

请把脚步放轻,放轻。

玛莉亚要把青披衫,

盖上宝宝的身!

Trees-- By Joyce Kilmer 树郭沬若译(17)

I think that I shall never see

A poem lovely as a tree.

-

A tree whose hungry mouth is prest

Against the earth’s sweet flowing breast;

-

A tree that looks at God all day

And lifts her leafy arms to pray;

-

A tree that may in summer wear

A nest of robins in her hair;

-

Upon whose bosom snow has lain;

Who intimately lives with rain?

-

Pomes are made by fool’s kike me,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ee.

-

《树》

-

我想,永不会看到一首诗,

可爱得如同一株树。

-

一株树,他的饥渴的嘴

吮吸着大地的甘乳。

-

一株树,他整日望着天

高攀着叶臂,祈祷无语。

-

一株树,夏天在他的发间

会有知更鸟砌巢居住。

-

一株树,白雪躺在他胸上,

他和雨是亲密的伴侣。

-

诗是我辈愚人所吟,

树只有上帝才能赋。

THE OUTCAST(冥冥)By A.E -- 郭沐若译文Sometimes when alone

At the dark close of day,

Men meet an outlawed majesty

And hurry away.

-

They come to the lighted house,

They talk to their dear;

They crucify the mystery

With words of good cheer,

-

When love and life are over,

And flight’s at an end,

On the outcast majesty

They lean as a friend.

-

冥冥

艾.野郭沐若译文

-

日暮夜已临,

寥寞就归路,

有时晤天君,

匆匆离去之。

-

灯火家中归,

亲人共谈笑;

用此欢乐声,

灭却彼玄妙。

-

爱情与生命,

大限终难逃,

天君冥冥中,

唯一次依靠。

-

艾.野—爱尔兰诗人及画家。生于1867年,卒于1935年。本名乔治. 威廉. 罗索(George William Russell),笔名AE亦作A。E,取自希腊语AEon(永恒)。他曾积极参加十九世纪初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喜读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美国哲学家及诗人爱默生、英国诗人布莱克、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作品,并受他们的影响,他热爱祖国,致力于改革爱尔兰农村生活,同时又是泛神论的神秘主义者。他的诗简洁明彻,和叶芝一起被誉为爱尔兰诗坛的双壁。-

George William Russell -- Ireland poet and painter. birthed in 1867, died in 1935.Pen name AE from Greek AEon(forever) ,him to once actively attend literature renew in Ireland move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19 centuries. Pleased read that Greece philosopher Plato,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poet Emerson etc work,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m,

his passion motherland, concentrate on reforming Ireland village life。

Song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中文郭沬若译)

我爱你所爱的一切,

欢乐的精灵哟!

我爱绿荫葱茏的春郊,

我爱群星灿烂的苍昊;

我爱金雾诞生的

清秋的夕暮与明朗。

-

我爱璀璨的白雪,

我爱凝霜的光晶;

我爱波,爱风,爱暴雨,

爱那一切自然之形,

不曾人为之灾痛污损。

-

Song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

-

I love all that thou lovest,

Spirit of Delight!

The fresh Earth in new leaves dressed,

And the starry night;

Autumn evening, and the moon

When the golden mists are born.

-

I love snow, and all the forms

And the radiant frost;

I love waves, and winds, and storms,

Everything almost

Which is Nature’s, and may be

Untainted by man’s misery.

-

此诗原名Song, 并无副题,共八节,这是第五和第六节,诗中确实带入我们进入无污染的世界。

-

雪莱,P. B.(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国著名民主诗人。出身乡村地主家庭,20岁入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2年渡海遇风暴不幸船沉溺死。

-

雪莱是跟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常任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又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其最优秀的作品有长诗《仙后麦布》(1813),抒情故事诗《伊斯兰的反叛》(1818),政治诗《暴政的行列》(1819),政治诗《自由颂》(1820),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等。恩格斯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

Winter moon 《冬月》By Evelyn Scott 郭沬若译

冬月

初月如银钩,

吹过冰岩沼;

如钩初月白,

吹渡寒郊草。

-

Winter moon

By Evelyn Scott 伊夫林. 斯科特

-

A little white thistle moon

Blown over the cold crags and fens;

A little white thistle moon

Blown across the frozen heather.

-

伊夫林. 斯科特美国现代女诗人,小说家,生于1893年她最著名的小说《浪潮》(1929年出版)。这首《冬月》诗发表于1920年一月号美国《日晷》(The Dial)杂志.

俳句(HOKKU)--Amy Lowell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By Amy Lowell

-

Night lies beside me

Chaste and cold as a sharp sword.

It and I alone.

-

Staying in my room

I thought of the new spring leaves.

That day was happy.

-

When the flower falls

The leaf is no more cherished.

Every day I fear.

-

Laugh—it is nothing

To other you may seem gay.

I watch with grieved eyes.

-

俳句译文:郭沬若

-

(一)

夜睡在身边,

冰凉如一只利剑,

它和我孤单。

-

(二)

留在房栊中

想到初春的葱茏。

幸福的辰光

(三)

花朵己凋零

叶子再无人过问。

我每日耽心。

--

(四)

笑不是天真。

在别人或许高兴。

我颦着眼睛。

-

阿米。罗韦尔,美国女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年轻人时曾周游欧洲及埃及等地,,被认为是美国自由诗运动意象主义(imagism)的领袖之一。她喜读美国诗人济慈(Keats)的诗自称受济慈的诗影响很深。这四首三行诗的诗体十分近似日本的俳句。每首诗的音节均为首行五个,次行七个,未行五个,共十七个音节组成。

象大麦那样

在海滨的低地,

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摇曳。

-

象大麦那样

吹倒又起来,

我也要不屈不挠地

把苦痛抛开。

-

我也要柔韧地,

不问昼夜多长,

要把我的悲哀

变成为歌唱。

-

LIKE BARLEY BENDING

By Sara Teasdale

-

Like barley bending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

-

Like barley bending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 unbroken,

Rise from pain;

-

So would I softly,

Day long, night long,

Change my sorrow

Into song.

-

沙拉。迪斯德尔(Sara Teasdale—1884-1933)原名叫菲辛泽夫人,美国著名现代女诗人,主要诗作有《特洛伊海伦》,《爱之歌》,她的诗抒情感情炽热,富于感染力。

气势磅礴的山岳,给人无限的敬仰,揭示了大自然超凡的力量,在那里有茂密丛林,鸟儿成群,尽情歌唱。爱尔兰人把山作月神的奶头。Dana是凯尔特神话的月神,相当于希腊的Artemis和罗马的Diana.

-

THE PAPS OF DANA

By James Stephens

-

The mountains stand and stare around,

They are far too proud to speak,

Altho' they are rooted in the ground

Up they go,peak after peak,

Beyond the tallest house,and still

Soaring over tree and hill

Until you'd think they'd never stop

Going up,top over top,

Into the clouds--still I mark

That a sparrow or a lark

Flying just as high can sing

As if he'd not done anything.

I think the mountains ought to be

Taught a little modesty.

-

月神的奶头

James Stephens 中文翻译--郭沫若

-

山岳巍然,雄视八荒,

气象庄严,无声无响,

植根大地,负势竟上。

洪涛排空,群峰低昂,

超越宫殿,凌彼森岗,

高入云表,争霸争王,

不思举止,徒逞豪强。

我观云鸟,载翱载翔,

飞抵上苍,尽情歌唱,

自由自在,毫不夸张。

告彼山岳,宜稍谦让,

戒骄戒躁,好自思量。

James Stephens(1882-1950)詹姆士.斯蒂芬斯,参见《风中蔷薇花》的介绍。真的美

托默斯·加鲁郭沫若译

-

颊如玫瑰红,

唇如珊瑚赤,

星眼珠耀然,

有人为之热;

迟暮具凋零,

热情亦衰竭。

-

心平气亦和,

宁静而谦抑,

一视能同仁,

爱之永不灭;——

世若无斯人,

颊唇眼何益?

~~~~~~~~~~~~~~~~~~~~~~~~~~~~~~~~~~~~~~~~~~~~~~~~~~~~~~~~~~~~~~~~~~~~~~~~~ ~~~~~~~~~~~~~~~~~~~

He that loves a rosy cheek

By Thomas Carew

He that loves a rosy cheek

or a coral lip admires,

Or from star-like eyes doth seek

fuel to maintain his fires;

as old time makes these decay,

So his flames must waste away.

-

but a smooth and steadfast mind,

gentle thoughts,and calm desires,

hearts with equal love combined,

kindle never-dying fires;——

where these are not,I despise

lovely cheek or lips or eyes.

--

托默斯·加鲁(1549-1640)英国宫廷派诗人。出身贵族,受业于牛津大学,是位学者诗人。加鲁擅长爱情诗,墓志铭体诗,挽歌等。他受古典主义诗歌和玄学派诗歌影响很大。

春天的景色是美好的,百花盛开,在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好像走来一群羊与山花开遍大地上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

诗作者:Robert Bridges 译文: 郭沬若

Spring gorth all in white,

Crowned with milk-white may ;

In fleecy flocks of light.

O’er heaven the white clouds stray.

-----------------------------------

White butterflies in the air,

White daisies prank the ground;

The cherry and hoary pear,

Scatter their snow around..

---------------------------

春天女神的素装,

山楂花冠乳白光。

天上分明一群羊,

白云朵朵看来往。

---------------------------

粉蝶空中时蹁跹,

延命菊花饰郊原。

樱桃梨树共争妍,

四处飞花如雪片。

人们把春天赞美为一年当中的"尧舜",甘美之春沁入人们的心中.

SPRING

----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

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

Lambs frisk and play, 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s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

译文; 郭沬若

-

春,甘美之春,一年中的尧舜,

处处都有花树,都有女儿的环舞,

微寒但觉清和,佳禽争着唱歌,

啁啁,啾啾,哥哥,割麦,插一禾!

--

榆柳呀山楂,打扮着田舍人家,

羊羔嬉游,牧笛儿整日价吹奏,

百鸟总在和鸣,一片悠扬声韵,

啁啁,啾啾,哥哥,割麦,插一禾!

-

郊原荡漾香风,雏菊吻人脚喱,

情侣作对成双,老妪坐晒阳光,

走向任何通衢,都有歌声悦耳,

啁啁,啾啾,哥哥,割麦,插一禾!

春!甘美之春!

《风中蔷薇花》诗的结构具有简练而有较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是朗朗上口,诗境寓意深刻,不失为一首好诗。该诗由文坛大师郭沫若将其翻译,并遵从翻译的三大原则:信,达,雅,把该诗演绎得淋漓尽致,简洁而表达清晰;生动而忠于原意;清雅而不失去诗的律格,体现出郭老的高深文学造诣.

-

James Stephens 中文翻译--郭沫若

-

颤颤巍巍,Dip and swing,

颉之颃之;Lift and sway;

睡梦生涯,Dream a life,

抑之扬之。In a dream, away.

-

睡中之梦,Like a dream

风中之花;In a sleep

蔷薇颠倒,Is the rose

睡梦生涯。In the wind;

-

水中有鱼,And a fish

心中有君;In the deep;

鱼难离水,And a man

君是我心。In the mind;

-

梦有所丧,Dreaming to lack

丧其所有;All that is his;

梦有所得,Dreaming to gain

得其自由。All that he is.

-

睡梦生涯,Dreaming a life,

抑之扬之,In a dream, away

颤颤巍巍,Dip and swing,

颉之颃之。Lift and sway.

-

James Stephens(1882-1950)詹姆士。斯蒂芬斯,爱尔兰现代诗人,小说家。最初为店员,还当过律师抄写员,后来他的文才为爱尔兰著名诗人艾野(A。E)发现,因而进入了文坛。著有小说《黄金壶》,《贵妇人》等作品。

英诗译稿:爱情残忍爱情甜Love is cruel love is sweet郭沬若(3)

Love is cruel love is sweet

By Thomas Mac Donagh

--

Love is cruel 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

Sigh and meet, 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 O sweetest pain!

-

Love is blind- but love is sly ,

Blind and sly .

Thoughts are bold but words are shy---

Bold and shy----

Bold and shy, and bold again---

Sweet is boldness,---shyness pain.

作者生动地描述爱情既残忍而又甜,人们在失去爱的时候会感觉到爱的残忍,得到爱的滋润时而感觉到爱的甘甜。

在遇到真爱时要勇于追求,才能得到甜蜜的爱情,不敢追求,只有错失机会面遗憾令肠断。译文:郭沬若

--

爱情残忍爱情甜,----

残忍而又甜,

情人断肠到相见,

断肠到相见----

断肠到相见,相别肠又断----

残忍的甜!最甜的肠断!

--

爱情盲目爱情尖,

盲目又尖,

心事勇敢言腼腆----

勇敢的腼腆----

勇敢的腼腆,回头又腼腆----

勇敢是甜呵,---腼腆令肠断。

--

英诗译稿:黄水仙花(The Daffodils)(郭沫若译)

2008-11-08 1:14

中国人对水仙花有淩波仙子之称,金璨璨的,成簇成簇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其实际上外国人对水仙花也情有独钟。以下的诗是由William Wordsworth所写,翻译由文学大师郭沬若所译。

-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E gaze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

--

独行徐徐如浮云,

横绝太空渡山谷;

忽然在我一瞥中、

金色水仙花成簇;

开在湖天乔木下,

微风之中频摇曳。

--

有如群星在银河,

形影绵绵光灼灼;

湖畔蜿蜒花径长,

连成一片无断续;

一瞥之中万朵花,

起舞翩跹头点啄。

-- -

湖中碧水起涟漪,

湖波踊跃无花乐;

诗人对此殊激昂,

独在花中事幽躅!

凝眼看花又看花;

当时未解伊何福;

---

晚来耽上意悠然,

无忧无虑殊恍惚;

情景闪铄心眼中,

黄水仙花赋禅悦;

我心乃得溢欢愉,

同花共舞天上曲。

英诗译稿:月(The moon )戴维斯(郭沫若译)

2008-11-08 0:57

A Red, Red Rose 一朵红红的玫瑰(英文朗诵,点击下载)

Robert Burns 罗伯特.彭斯袁可嘉译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 e, 啊,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它在六月里初开,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啊,我的爱人像一支乐曲,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美妙地演奏起来。

As fair art thou, my bonie lass, 你是那么美, 漂亮的姑娘,

So deep in luve am I; 我爱你那么深切;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亲爱的, 我会永远爱你,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一直到四海枯竭。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亲爱的, 直到四海枯竭,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到太阳把岩石烧裂!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只要是生命不绝。

And fare-thee-weel, my only Luve! 我唯一的爱人,我向你告别,

And fare-thee-weel, a while! 我和你小别片刻;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我要回来的,亲爱的,

Tho’ ’twere ten thousand mile! 即使万里相!

【赏析】

这首诗出自诗人的《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是诗集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送给他的恋人即少女琪恩。诗人在诗中歌颂了恋人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炽热感情和对爱情的坚定决心。

诗的开头用了个鲜活的比喻——红红的玫瑰,一下子就将恋人的美丽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感情。在诗人的心中,恋人不仅有醉人的外表,而且有着柔美灵魂的心灵,像一段乐曲,婉转动人地倾诉着美丽的心灵。

诗人对恋人的爱是那样真切、深情和热烈。那是种怎样的爱呀!——要一直爱到海枯石烂。这样的爱情专注使人想到中国的古老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人的哀婉和柔情又可用《诗经》里一句来说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何等的坚决和悠长!

有的火焰在诗人的心中强烈地燃烧着,诗人渴望有着美好的结果。但是,此时的诗人已经是襄中羞涩,诗人知道这时的自己并不能给恋人带来幸福,他已经预感到自己要离去,但诗人坚信,这样的离别只是暂别,自己一定会回来的。

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它天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对济慈、拜伦等人有很大的影响。诗人用流畅悦耳的音调,质朴无华的词语和热烈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千百万恋人的心,也使得这首诗在问世之后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诗歌吸收了民歌的特点,采用口语使诗歌朗朗上口,极大地显示了民歌的特色和魅力,读来让人感到诗中似乎有一种原始的冲动。一种原始的生命之流在流淌。另外,诗中使用了重复的句子,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感情力度。在这首仅仅有16句的诗中,涉及―爱‖的词语竟有几十处之多,然而并不使人感到重复和累赘,反而更加强化了诗人对恋人爱情的强烈和情感的浓郁程度。

英诗译稿:彩虹(The Rainbow)威廉. 沃兹沃斯

2008-11-08 0:54

―当我看到天上的彩虹,我的心就要跳动‖诗的作者是这样写的。

七色彩虹是美丽的,经过风雨后,在久违的阳光下,人们偶尔才能看见美丽的彩虹,虽然她的出现是短暂,但留给人们的记忆是美好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渴望像七色彩虹那样美好事情发生!

-

The Rainbow -

By William Wordsworth

-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 in the sky;

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

So is now I am a man,

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

Or let me die!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And I could wish wit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

··································································································································

彩虹

威廉. 沃兹沃斯郭沫若译

-

当我看到天上的彩虹,

我的心就要跳动;

我幼年时曾经这样,

成人也是这样,

当我老去时也是这样,

不然让我死忙!

幼儿是大人之父亲:

我真愿我的一生,

自始至终怀孝敬。

(永远不失去赤子之心)

-

威廉. 沃兹沃斯(1770-1850)英国诗人,幼年即失去父母。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同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转向封建立场,反对资本主义文明,主张回到自然。他长期隐居于风光明媚的英格兰湖区,常和农民交谈,在冥想和吟诗中度过大部份时间,成了消极浪漫主义的―湖畔诗人‖的代表。他主张诗应更多地描写大自然,用自然的美来陶冶人们的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序曲》,组诗《不朽曲》,《露茜》及《咏黄水仙》。

-

在深邃而蓝蓝的夜空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柔柔月光像少女的面纱飘向大地,给人无限的遐想,仿佛向人们倾诉夜色是美好的。亦都是情侣向往且留恋忘返欢乐时光,花前月下,相依相偎,相互倾诉,憧憬着未来。。。

-

威廉斯.H.戴维斯作品--《月》诗以―你的美丽缠绕了我的心和魂,你美好的月哟,那样近,那样明‖作为的首句对月亮的赞美确实引人入胜。(翻译郭沫若)

--

The moon

William. H. Davies

-

Thy beauty haunts me heart and soul,

O thou fair moon, so close and bright;

Thy beauty makes me like the child

That cries aloud to own thy light;

The little child that lifts each arm

To press thee to her bosom warm

-

Though there are birds that sing this night

With thy while beams across their throats,

Let my deep silence speak for me

Most worships thee till music fails

Is greater than thy nightingales.

-

你的美丽缠绕了我的心和魂,

你美好的月哟,那样近,那样明;

你的美丽使我像个小孩儿,

要捉着你的光,发出大的声音;

小孩儿举起每一只胳膊,

要把你捉来抱得紧紧。

--

虽然有些鸟儿在夜里歌吟,

由于你的银光照着他们的颈,

让我深深沉默谈出我的心

比他们最美的歌声更有风韵;

对你的崇敬到了沉默无声,

那崇敬是超过了你的夜鸣莺。-- 郭沫若译

--

威廉斯.H.戴维斯美国诗人,1870年生于威士,少年时曾在美国度过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几乎受过学校的教育。卒于1904年。其作品的风格受到美国抒情诗人华尔华斯的影响。描写大自然力和爱情的抒情诗,以文字明白易懂,感情真挚著称,曾经得到萧佰纳的赞赏。交响的绿草坪--英语儿童诗一首威廉布莱克郭沫若译

2008-11-08 0:42

"太阳出来了,天空晴朗了;愉快的钟声在鸣,欢迎着阳春,,,"确实构成一曲欢快而和谐的草坪交响乐!《交响的绿草坪》采用儿歌的手法,节奏感明显,前句和后押韵,读起来上口易记。是一首轻快面抒情的好诗!

-

The echoing green

William Blake

-

The Sun does arise

And make happy the skies;

The merry bells ring

To welcome the spring;

The skylark and thrush,

The birds of the bush,

Sing louder around

To the bells’ cheerful sound,

While our sports shall be seen

On the echoing Green.

-

Old John, with white hair,

Does laugh away care,

Sitting under the oak

Among the old folk.

They laugh at our play,

And soon they all say:

Such, such were the joys

When we all, girls and boys,

In our youth-time were seen

On the echoing Green.‖

-

Till the little ones, weary,

No more can be merry;

The Sun does descend,

And our sports have an end. Round the laps of their mothers Many sisters and brothers,

Like birds in their nest,

Are ready for rest,

And sport no more seen

On the darkening Green.

-

交响的绿草坪--英语儿童诗一首威廉布莱克郭沫若译

-

太阳出来了,

天空晴朗了;

愉快的钟声在鸣,

欢迎着阳春;

百灵与画眉,

薮中的鸟禽;

喘声四处高扬

和愉快的钟声响应,

咱们的游戏竞争

在这―交响的绿草坪‖。

-

老约翰,白发如银,

笑得真开心,

坐在榆树下,

和老人的一群。

他们在笑着看我们,

回头又议论纷纷;

正是同样,同样的高兴,

当我们还是少年时分,

当我们还是童男童女。

在这―交响的绿草坪‖。

-

小将们筋疲力尽,

游戏不再进行;

快乐已经尽兴,

太阳已经接近黄昏。

好多的兄弟姐妹

围着母亲的围裙,

就像小鸟归巢,

要图夜间的安静,

游戏不再看见了,

只剩下黄昏的草坪。

-

威廉. 布莱克—英国诗人,版画家,生于1757年。青年时代生活贫苦。当过雕版学徒,重要的诗作有《诗的素描》,《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描写人们的贫困,歌颂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带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人道主义宗教色彩。

这诗是选自他早期的诗集《天真之歌》。

-

-

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

潮涨潮落

作者简介

朗费罗(1807-1882),美国诗人,生于美国波特兰,曾任哈佛大学近代语言教授[1836-1854],主要诗作有抒情诗集《夜吟》(V oices of the Night)、长篇叙事诗《伊凡吉林》(Evangeline)、《海华沙之歌》(The Song of Hiawatha) 等。

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

The twilight darkens, the curlew calls; Along the sea — sands damp and brown The traveler hastens toward the town, And 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 潮涨,潮落,

暮色渐浓,麻鹬鸣叫;沿着潮湿灰褐色沙滩,行路人匆匆往城里赶,潮涨,潮落。

Darkness settles on roofs and walls,

But the sea, the sea in the darkness calls; The little waves, with their soft, white hands, Efface the footprints in the sands,

And 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 黑暗把屋顶墙壁笼罩,但大海在黑暗中呼啸;细浪白白的手,悄悄把海滩上的脚印抹掉,潮涨,潮落。

The morning breaks; the steeds in their stalls Stamp and neigh, as the hostler calls;

The day returns, but never more

Returns the traveler to the shore,

And 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 破晓时分,厩中骏马闻马夫唤,踏啼嘶鸣;海岸边,白昼又来到,但行人从此形去影消,潮涨,潮落。

朗费罗的这首诗,既像写景诗,又不像写景诗。要说它不是写景诗吧,它的确描写了大海边的景色——黄昏时的大海边,潮涨潮落,鸟鸣马嘶,有行人赶路,有黑暗笼罩的房屋,甚至连轻柔的白色浪花把沙滩上人的脚印抹掉这样的细节都写到了;要说它是写景诗吧,它却又多了一些别的东西,特别是前面说―行路人匆匆往城里赶‖,后面又说他―从此形去影消‖,似乎包含着某种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当然,这不是说,写景诗就该是纯粹的写景,―情‖与―景‖,―理‖与―景‖常常是互相交融的;而是说它与一般的写景诗不同,它更多的是―理‖的内涵。此诗的写作时间是1880年,这时作者已73岁,到了人生的暮年。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是一位垂暮老人在一天中的垂暮时刻——黄昏,面对潮起潮落的壮阔大海,看到有人沿着沙滩匆匆走过,在抒发诸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

关于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

*本文为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课题“郭沫若之于马列经典著作:翻译、传播及认同”(重点项目,课题编号:GY 2013A 07)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4-07 作者简介:邱少明(1971—),男,安徽六安人,中共铁道党校党建和基本理论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关于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 邱少明 (铁道党校党建和基本理论教研部,北京100088) 摘要:一代学术大师郭沬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节译、《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摘译和《神圣家族》的节译,他翻译的主体原因一是矢志修学储能,二是炽热理想情怀。郭沫若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的价值意蕴一是具有很高的翻译学术价值,二是具有很强的理论宣传功效,三是加速自身迈向马克思主义之路。 关键词:郭沫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中图分类号:I 046 文献标识符:A 文章编号:1003-7225(2015)02-0024-05 作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殿堂的巨擘,郭沫若倾注毕生精力,为中华文明的翻译事业注入甘洌清泉。在马克思主义文献翻译方面,经典著作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批判》(1931年12月)、《神圣家族》(1936年5月)、《德意志意识形态》(1938年10月),其他有《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1924年,河上肇著)、《黑格尔式的思辨的秘密》(1936年,马克思著)等。而且,郭沫若差点儿翻译《资本 论》①。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不仅极 大提升了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速迈向马 克思主义之路,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大众化以及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学的建立发展,均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具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郭沬若的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翻译总体概况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节译 撰写于1857至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 判》,乃马克思首部正式公开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经典,由柏林敦克尔出版社1859年6月出版,全书涵盖三部分,即《序言》《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1857年8月底 至9月中旬的20余天,为即将着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撰的“总的导言”。1930年5月,郭沫若正式译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一节,冠以《经济学方法论》登载于《社会科学讲座》第1卷(1930年6月出版)。接着,郭沫若耗时大半年,于1930年12月译完《政治经济学批判》,1931年12月交上海神州国光社付梓,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个中译本②。该译本涵括三部分,即马克思1859年序言,资本一般,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在1932年5月出版的《读书杂志》《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号第1卷(王礼锡、陆晶清主编)上,《政治经济学批判》郭沫若译本被专门广而告之:“本书的译文,忠实流畅,郭先生译此书时,尤特别审慎。排列格式,一依原样,并经郭先生亲身校对,绝无错 文错字,读者一读便知。”[1] 该译本1946年由上海 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2期(总第112期)翻译研究 *

翻译理论论文-郭沫若创造性

一、郭沫若译著简介 郭沫若的译作覆盖面广,包括戏剧、小说、诗歌、文艺理 论、马列著作与科技作品等不同体裁。他精通日、德、英等国 文字,译作颇为丰富。代表译作有歌德的《浮士德》(上卷1928 年,下卷1947 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1922 年)、雪莱《雪莱诗选》(1926 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931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31 年)等。 在翻译的选材上,郭沫若非常注意作品的时代性,总是 选择与自身生活时代极为相似的作品作为折射。郭沫若选译 的原著大多深刻反映下层人物的悲惨遭遇,对社会下层人物 寄予了深厚同情的作品,借以揭露和控诉黑暗的旧制度和吃 人的剥削社会;符合当时读者渴望自由平等、要求个性解放 的思潮,宣扬平等自由,号召反帝反封建,打碎旧世界,建立 新社会。也与他本人具有的反抗性浪漫主义精神紧相吻合。 加以他深厚的中文功底,因此译来有如神助。他的文学译品, 尤其是译诗,大多具有很强的魅力,能够拨动读者的心弦(《中 国翻译词典》257 页)。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揭 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宣扬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这 些激进的思想在郭沫若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选择翻译 歌德的《浮士德》,是认为当时中国的五四运动很像歌德青年 时代的狂飙突进运动,是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变的历史 转折时期,是反对封建束缚和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的思 想文化运动。20 世纪20 年代前期,浪漫主义对我国文坛影响 巨大。郭沫若是受惠特曼影响最大的中国现代诗人,曾被称 为“中国的惠特曼”。惠特曼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个性解放 和自我的张扬,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的信 念,都是和“五四”前后的时代精神,和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 革命要求相适应的。郭沫若是新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主将, 他的译论自然也带有这一色彩。然而,受他当时文艺思想中 宗派主义和唯心主义成分的影响,郭沫若的翻译理论也含有 这样一些消极因素。 二、郭沫若的“创作论”翻译思想及评析 郭沫若不仅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在翻译理论 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作为一个情感丰富、勇于创新、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 人,郭沫若很快通过翻译在西方作家那里找到了知音,并很 容易接受其人文主义思想和叛逆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受他 当时文艺思想中宗派主义和唯心主义成分的影响,郭沫若的 翻译理论也含有一些消极因素,他的翻译思想及其文艺思想 也经历了一个从稚嫩、偏激、不尽客观到深刻、成熟、比较客 观的过程。他最突出的翻译观点是“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正翻译思想的灵魂。郭沫若的“翻译 的动机与效果”论在翻译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郭沫若非常

著名翻译家郭沫若

著名翻译家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郭沫若天性聪颖,从小就表现出其极强的语言学习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他在精通德语、日语、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对这些国家的优秀文化作品产生了浓厚的翻译兴趣,由此走上了一条为各国优秀文化搭建“桥梁”的道路。 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五四”时期, 从翻译介绍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开始; 发展期———从1924 年流亡日本到40 年代末, 从翻译介绍日本马列主义经济学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开始; 成熟期———建国后。三个阶段中, 以第二阶段翻译的作品最多, 涉及的面也最广, 尤其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两部文学巨著的翻译。 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郭沫若主张“意译”和“风韵译”。郭沫若对于翻译素来是不赞成逐字逐句的直译。他说:“逐字逐句的直译,

终是呆笨的办法,并且在理论是不可能的。我们从一国文字之中通晓得一个作家的思想,不是专靠认识他的字面便能成功的。一种文字有它的一种气势。这在英文是mood。我们为这种气势所融洽,把我们的精神随着它抑扬张弛,才能与作者的思想之羽翼载沈载浮。逐字逐句的直译,把死的字面虽然照顾着了。把活的精神却是遗失了。” 所谓“风韵译”,也可以叫做“气韵译”,即指翻译时不仅不能背离原文的意义, 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且“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郭沫若总结出来的这一方法在翻译外国诗歌的时候尤为适用。 Ode to the west wind 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 Like wither'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 An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 Scatter, 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 Ashes and sparks, my words among mankind!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请你把我沉闷的思想如 像败叶一般吹越乎宇宙之外

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

郭沫若(2006.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及其意义、2001.简述《女神》的思想特征、2000.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成就、简述《女神》的思想容特征、1999.比较胡适《尝试集》和郭沫若《女神》) 作品: a.《女神》:剧曲诗歌集,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1921年8月由泰东图书局出版。收入 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主要作品有《鹭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棠棣之花》(戏剧)《女神之再生》(诗剧)《湘累》(诗剧)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b.《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是郭沫若诗歌的又一代表作,在艺术上是属于另一种 风格的作品。1923年10月由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主要作品有《天上的市街》《星空》《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孤竹君之二子》(诗剧)等。《星空》中多数诗篇是"五四"退潮后,郭沫若苦闷寂寞但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c.其它诗集:《瓶》《前茅》《恢复》《战声集》《蜩螗集》 d.历史剧本:《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 《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 e.郭沫若早期的诗学主:郭沫若《论诗三扎》: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 +(适当的文字);艺术是“灵魂与自然的结合”,“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a.《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b.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成为《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 c.《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 族的自我形象。如《凤凰涅槃》,凤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死灰中更生”的历史过程。如《炉中煤》,中华古国成了“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 在《女神》里,处处喧嚣着自觉的呼声,如《天狗》:“我飞奔,我狂叫…我便是我呀”,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女神》的魅力及其不可重复性,正是在于它所达到的民族(与个体)精神及作家写作的自由状态。 d.《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女神》中 的“我”不仅表现了崭新的民族魂,也袒露着诗人自己的灵魂。 e.《女神》同时真切地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在矛盾。这也是《女神》价值所在:它 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a.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 论(即无神,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自然是我的表现)的思想基础上。 b.《女神》形象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由此形成了“女神体”雄奇的艺 术风格。【壮阔性:诗人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居于中心的是地球,海洋,太阳的形象。奇异性: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如《地球,我的母亲》。飞动性: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了“动的精神”和创造的“力”。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女神》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即形式是自由的。每首诗的节数,诗节的行数,每一行 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不统一。但要求格律的某种统一。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翻译中英双语对照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翻译中英双语对照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翻译:外国语学院何正国 Market in the Sky Street lights faraway turned on, Like countless stars shining. Stars in the sky appear, Like numerous streetlights. I assume in that dimly discernible sky, Certainly there is a beautiful market. Items on display in the streets, Certainly are exotic, not found in our world. Look, the shallow Milky Way, Certainly it can't be wide. I assume the Cowherd and his Girl Weaver separated by the river Certainly can meet with the magical ox's help I assume they, at the moment, Certainly are strolling in the Sky Street. Do not believe me? Just see that meteor.

郭沫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沫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翻译活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且一生都从事着翻译工作。他不仅留下了大量译作,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郭沫若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虽然并没有引起国际翻译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他提出的一些翻译理论,或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归纳和总结的方法系统地分析郭沫若提出的翻译理论以及进行的翻译实践,着重分析雪莱Ode to the West Wind的郭译本。 关键词:郭沫若翻译理论翻译实践西风颂 郭沫若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因此它的翻译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理论方面,本文试从译者伦理观、翻译动机论、翻译创作论三个方面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译者伦理观 在《理想的翻译之我见》一文中,郭沫若认为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这样的译法取决于以下先决条件:译者的语学知识要丰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对于作者要有研究,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的能力。这说明他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事翻译工作要有严肃的态度。译者应该唤醒译书家的责任心。读者应该从教育着手,劝知识未备的青年先从事基础知识的储积,多培养直接读外籍的人材;望国内各大书坊多采办海外的名著。 二、翻译动机论 郭沫若认为,文学研究不论研究作家或研究作品,都属于研究者的个人自由;而文学的介绍,当然比个人介绍多出三个因子来:文学作品,介绍家和读者。介绍者是三个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他对文学作品有选择之权,对读者有指导之责。郭沫若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的动机。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能把自己的创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那么他的译品必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必然能产生极大的效果。 三、翻译创作论 (1)郭沫若指出文学翻译“与创作无以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须寓有创作精神,除了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以严肃的态度从事翻译工作,郭沫若还指出,翻译外国文学必须要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对原著的时代背景要有深入的了解。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的发挥不是完全主观随意的,而是受到原文和原作者的限制制约,是在从属状态下的创造。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同的翻译家译同一部作品,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而译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译者发挥创造性的能力。 (2)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郭沫若主张意译和“风韵译”。所谓“风韵译”也可以叫做“气韵译”,即指翻译时不仅不能背离原文的意义,而且“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译文学上的作品不能只求达意,要求自己译出的结果成为一种艺术品。“风韵译”诗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翻译的最高理想境界,它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优势来阐述文学翻译的问题,是中国翻译文学艺术追求的精辟概括。 在翻译实践方面,以《西风颂》为译本进行简单的分析。 郭沫若在翻译雪莱的《西风颂》时采取的是新体诗的形式。新体诗与旧体诗相比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二是摒弃了中国传统诗歌严格的格式、韵律、平仄、对仗等要求,而采取西方诗歌的分体形式。分体形式被随后的新诗人们相继模仿,逐步成为中国新体诗区别于旧体诗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主要形式特点。 在音律方面,原诗严谨整齐的押韵形式没有移植到译文中。郭译《西风颂》违背了原始的押韵规律,那么原诗在音律上锁表达的听觉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但是诗人根据汉语的自身特点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汉语的声调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康熙字典》前面的《分四声法·等韵》中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等都暗示了汉语声调所具有的的不同感情色彩: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利于表达高昂明丽、强烈、婉转和急促的不同类型的情感。﹝1﹞如第一节中有几“ang”音的韵脚,“床”“样”“羊”“香”让人联想到西峰四处飞扬,呼啸遍野的情景,与原诗的半元音﹝w﹞和摩擦音﹝s﹞﹝f﹞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形式方面,虽然保留了原诗的分行形式,但是也没有严格按照原诗的每节四个三行诗节和一个英雄双行体的结构结构形式进行排版,也没有完全遵照原诗跨行和跨节的手法。郭沫若主张“诗歌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郭沫若注重的是诗歌的内容,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写诗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对于诗歌的形式,郭沫若认为:“诗之本质绝不在韵脚的有无,无韵者可以为诗,而有韵者不必尽是诗”,可见他并没有把严谨的结构形式看作诗歌存在的基础。 郭沫若在翻译《雪莱的诗》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译雪莱的诗是要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2﹞要达到这种和作者合而为一的境界,必须做到充分理解原作的内容,彻底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郭在翻译时较多地注重的是这种事实质的内容,而较少地注重其外在的形式。正如他自己所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韵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也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是‘情绪的自然消涨。……内在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耳。”﹝3﹞在内容上,郭对原诗的串行现象进行了调整,把原诗的意象重新整合,创造性地重新分行。“从译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创作气息……”﹝4﹞译诗与原诗虽然没有在分行上完全齐整地对应,但是译诗基本没有损害原诗的内容与意象。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诗的基础上,经过自己主观的整合,重新呈现出原作的面貌,实在领会原诗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的创造性的发挥。

郭沫若与雪莱诗歌的翻译

兰台世界2012·11月上旬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及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和中国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中的一面旗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开始翻译并介绍了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国外的浪漫主义学派,其中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歌及其理论对郭沫若有着重要的影响。雪莱诗歌的个性魅力及思想,以至于感情生活都对郭沫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吸引力。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在其《雪莱的诗歌》一文中提到:“翻译雪莱的诗,就会让我成为雪莱本人,我现在翻译他的诗歌就像自己在创作一样。”由此可以看出,郭沫若不但继承了雪莱的思想,而且还赞同并接受了雪莱诗歌的创作方式。郭沫若认为雪莱才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总之,郭沫若对雪莱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翻译工作,且雪莱的诗歌创作理论对郭沫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郭沫若对雪莱诗歌的翻译与传播 郭沫若在日本求学期间开始接触雪莱,并在其1928年的《我的著作生活的回顾》中提到了雪莱的诗歌翻译作品。郭沫若在当时的《创作季刊》上就隆重介绍了雪莱的诗歌翻译作品,并命名为“雪莱纪念号”,且郭沫若首次向中国的读者翻译并介绍了雪莱的《西风颂》及其他相关的抒情诗作。《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由于当时中国还使用的是文言文,郭沫若为了真实反映原诗作的思想及时代精神,通过采用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的翻译技巧,将该诗歌翻译得典雅而得体,并充分展现了诗人在严寒的冬天所表现的对美好春 天的憧憬之情。郭沫若翻译的《西风颂》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音调上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很多的词语都非常富有穿透力,使整个译作诗意盎然,就仿佛是其创作的作品,在意境上与原著不相上下[1]31—34。 郭沫若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翻译雪莱的《诗选》,还编写了《雪莱年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介绍雪莱诗歌的翻译诗集,且其中的《西风颂》中的翻译语句至今还为人们广泛传诵,有着一种超越诗歌的思想力量。 在郭沫若诗歌创作的高潮时 期,他还翻译过《雪莱诗选》,并特意为此写 了序言。在其翻译雪莱的诗作前的《小引》中,郭沫若就提到了雪莱诗歌中的革命思想。在翻译的长篇诗歌《麦布女王》中,郭沫若将雪莱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向中国读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阐述。《歌》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歌,且其创作风格上采用了一种意象及比拟的方法,有 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郭沫若对这首诗歌的翻译,特别注重原诗歌的主要思想,并将其美感的传递作为其翻译的重点,无论是在意象还是形式上都达到了极佳的效果[2]125—127。郭沫若用诗歌的语言翻译雪莱的诗歌,这是其成功翻译及创作的重要理念。在翻译雪莱的《为诗辩护》中,郭沫若非常强调雪莱的诗歌理论,即将诗人的感情、想象结合起来,并结合诗歌的才能所含有的特质及想象而生的语言构成了诗歌的重要骨架。郭沫若在其《神话的世界》一文中热情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雪莱的《为诗辩护》,并认为雪 莱是非常重视想象的功效,而他却将直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二、雪莱诗歌翻译对郭沫若的影响雪莱是郭沫若最为尊崇的诗人之一。19世纪初期,雪莱的诗歌不断地被翻译到中国,这些诗歌的内容大多数为抒情诗歌,真正能代表其思想的作品则不多。郭沫若认识到这种情况,开始翻译些真正能代表雪莱思想、事迹及感情的诗歌,其注重的是对雪莱 诗歌精神的介绍与传播,即充满革命与反抗 的唯物主义精神。在翻译雪莱诗歌的过程中,郭沫若逐步认识到了雪莱的诗风是从其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郭沫若翻译雪莱的 《西风颂》中深深地为其无神论思想所感染,并且该诗歌还积极主张自己虽然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是还要主动地面对一切。这就进一步影响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雪莱浪漫主义诗 歌的典型代表,充分表现了雪莱充满了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信念。这对当时主张以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郭沫若有着很大的激励与启发,并由此创作出了《女神》、《凤凰涅槃》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新诗歌的典范[3]127—129。郭沫若借鉴了雪莱思想中的神话特征,并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保留了神话中的原始形态。 郭沫若通过借鉴雪莱的创作思想及方法,并通过采用守旧的方式方法,通过新颖的内容及形式表现了五四运动的突飞猛进的时代特征。郭沫若在20世纪初期所创作的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正是19世纪初期英国 诗人雪莱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印证。 这也说明了郭沫若深受雪莱诗歌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特点,都认为诗歌的创作主要靠灵感。雪莱的诗歌对郭沫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理论方面,雪莱创作诗歌主要是以激情式的写作方式为主,崇尚心灵的表达。郭沫若对此领会颇深,其对《女神》的创作就是通过这种激情的方式来完成的。雪莱曾经说过:“我不想和我同时代的诗人比高下,更不愿去追随前人的光芒,凡是他们特有的风格及写作手法我都竭力避免去模仿,因为,我认识到即使自己的作品没有任何价值,却毕竟是我自己写的作 品。” [4]85—87 郭沫若也完全赞同雪莱的这一诗歌创作思想,并反对任何形式的模仿,主张标新立异的诗歌创作。同时,郭沫若还将雪莱与中国古代的贾谊进行了对比,说他们之间有着共同之处,但是贾谊的才华还没有到雪莱的这种地步。 郭沫若本身就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及剧作家,同时作为中国新诗歌的开拓者及奠基人,无论是对诗歌的翻译及创作都有其独特及惊人的地方。这些都集中反映到其对雪莱诗歌的翻译及推崇上。郭沫若翻译的雪莱诗歌的社会影响及读者的反映都非常巨大,真正达到了原诗作者与其心灵交融的地步。从郭沫若对雪莱诗歌的翻译中可以看出,郭沫若有着独特的翻译思想,这些观点都表现在其对翻译雪莱诗歌的序言中,郭沫若说道: “男女之间的婚姻是一个过程,首先要有恋 爱及心声的交流,我喜欢雪莱是因为我能听到他的心声,并能在他的诗作中找到共鸣。 我翻译他的诗作就像在创作我的诗作一 样。”这充分说明了,郭沫若早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了对雪莱诗歌的翻译中,并对其以 郭沫若与雪莱诗歌的翻译 □刘汝举 M ingrendang'an ·名人档案 郭沫若 18

郭沫若的诗歌评价

郭沫若的诗歌评价 郭沫若 是现代文学 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那么关于郭沫若的诗歌 评价如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郭沫若的诗歌评价的相关文章, 供大家阅 读! 内容提要 当今一般读者对郭沫若评价不高, 而“专业阅读”却甚表称许, 形成两极阅 读现象。本文指出两极阅读的偏误,提出对《女神》等时代性很强,而今比较隔 膜的经典作品,阅读时应尽量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三者结合,以摸 索和感触当年由作品—读者互动互涉而形成的“阅读场”, 从而达到比较有历史 感的评价。文中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物心理特征,及其“多变”的原因,认为 郭沫若毕竟是一位真实的诗人,对其天才与凡庸都应有同情的了解。 关键词 郭沫若 《女神》 两极阅读现象 阅读场 创作心理素质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标示着新诗初创期 的最高成就,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 由《女神》所奠定的。对《女神》往往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文学史的读法”, 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寻找价值,并确定其地位。当今各种现代文 学史, 几乎都是这样评价郭沫若的。 有一种学术界流行的排座次的说法是“鲁郭 茅巴老曹”,不一定准确,但也可见对郭的评价甚高。而“非专业的读法”则比 较偏重个人或行时的审美趣味,注重本文,不太顾及“历史链条”,并不看重像 《女神》这种时代性、现实性强的“经典”。当今许多青年读者对郭沫若其人其 诗不感兴趣,评价不高,用的多是“非专业读法”。两种读法本无所谓高下,然 而当今许多大学的讲台或专家的文章对郭沫若甚表称许, 而一般读者却不敢恭维, 这种两极性的阅读现象就很值得研究。现代文学研究者不能不面对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对《女神》的接受有这么大的时代反差? 一 这就牵涉到评论角度问题,以往对《女神》的评说,一般都是从两个角度进 行,一是思想内容方面,即考察《女神》如何体现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 如何代表“五四”的声音,等等。常见的对郭诗的基本主题作摘句式的归纳,以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And what shoulder and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and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e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老虎 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 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 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 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 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 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 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 又是怎样的膂力,怎样的技巧, 把你的心脏的筋肉捏成? 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 使用怎样猛的手腕和脚胫? 是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子? 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 是怎样的铁砧?怎样的铁臂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戏剧,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却不因之减少。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这些戏剧不仅抒写个人的情思,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武器来使用。他的几个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本在形式上好像远远背离于现实,但内容却完全显示出“借古喻今”的作用,较之那些虽然取材于现实而表现肤浅无力者,其效果反而显得深沉而巨大。 郭沫若创造史剧,是由于当时国统区的文网森严,动辄得咎,反动统治者欲把大后方造成为“无声的中国”,在那样阴云密布的幕盖下,文艺家们不得不改变写作方式,借用历史题材以求更有效地达到“借古喻今”的目的。采用这种战斗方式,就更能击中敌人的要害而不致受到敌人的反击。郭沫若即是以自己的史剧来实践这种精神的。他以丰富的想像,对材料的精细钻研,与对现实的深刻体会,数者相互渗透地来写作历史剧。因此:他的史剧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说它是历史的,是它的内容“不完全违背历史的事实”。说它是现实的,是他没有把“现实”二字看得很狭窄。这种创作史剧的手法是‘失事求似’。 郭沫若历史剧的第一创作季节是20到40年代,他写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剧是继《女神》之后在他的文学道路上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在这一季节的后半期即40年代,《屈原》、《高渐离》和《孔雀胆》与其说展现的是古代主题还不如说是政治斗争的主题,作者以其作品表达出为“皖南事件”中被当局打压的中国共产党伸张正义的政治动机。1959年至196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再起高潮,迎来了他同类文学体裁的又一个黄金时代。1959年2月完成《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武则天》,1962年10月完成《郑成功》。 注意历史剧创作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效果,是郭沫若一贯坚持的史剧观。早在20年代初期,他就说过:“我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不过他前期的历史剧,只借历史的影子来驰骋自己的创造,而不是严格地根据历史文献对古人的精神面貌作深刻的理解和切实的描绘。后来郭沫若强调作家要研究历史、熟悉历史,“优秀的史剧家必须得是优秀的史学家”。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是《屈原》,《屈原》是抗日民主运动中影

鲁迅与郭沫若的比较

2012级1班42号魏明娟 现代文学作业 鲁迅与郭沫若的比较 鲁迅先生与郭沫若先生都是一代伟人,在文学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一个人是对是错,更不能绝对的说两个人一定是谁比谁更好,我们应当从全面客观的角度,以及历史发展辩证的眼光对两位伟人进行研究,我谨从下面几点阐述我的观点。一.鲁迅与郭沫若的相同点 (一)出身 鲁迅与郭沫若同出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处于封建王朝日趋没落的满清末代。他们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在童年时都处于家道衰落的境地。鲁迅的爷爷周福林出身翰林,并在京城做官,家中发生两次变故,封建大家庭逐渐破落,家庭政治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受世态炎凉,认识到上层社会的丑态和冷酷;而郭沫若也是出生在四川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地主家庭,都有相同的经历。 (二)早期的悲剧婚姻相似

1.鲁迅:父母之命而成婚的有名无实的妻子朱安,像许多中国女人一样,朱安具备了懂规矩和性情好的传统美德,1906鲁迅和朱安结为夫妻,但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回了日本。1923年,鲁迅的学生许广平走进了他得生活,陪伴他走完了人生之路;而朱安用自己的一生侍奉着公婆。 2.郭沫若:父母之命而成婚的有名无实的妻子张琼华,郭沫若发现新娘是个并不漂亮的、会抽水烟的小脚村姑时,转身而去,张琼华空守了一夜洞房。几天后,郭沫若不顾家里阻挠去了日本,遇到了佐藤富子即安娜,并和自己生活2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郭沫若回国后与比他小24岁的于立群又走到了一起,走完他最后的40年人生历程。 (三)求学经历相同 鲁迅与郭沫若都受到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熏陶,都留学日本,最初立志学医,走医学救国之路。但后来都经历了“弃医从文”的转折。鲁迅认识到: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必须创立新文学。其实郭沫若一直对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当时人们普遍怀有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

郭沫若的代表作

郭沫若的代表作 篇一: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是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尤其是他的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学界对其作品和人格的讨论却呈现出两极现象。“两极阅读”是不是绝对的两极,“文学史读法”是否应该对“非专业读法”进行“强制性”引导,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讨论。 一、“两极阅读”现象产生及产生原因探析 “两极阅读”现象是对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评价出现的两种对立观点的现象,年轻读者对郭沫若的作品没有很大兴趣,评价也不一定高,而文学史的评价却很高。[2]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限制的,只有正确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客观看待“两极阅读“现象。 1两极阅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具有时代的隔膜。 (1)、郭沫若的诗具有思想的前瞻性,把握其诗歌需从思想内涵去领会。郭沫若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家,真正走向文学的舞台是由于其在诗歌上的突破和影响力。以收入《女神》的《天狗》为例,初读其作品,就有一种让人狂躁的感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一样地飞跑”。诗人在反复渲染心中的狂热,预示着一种强烈的爆发力量。而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此诗,则无法领会郭沫若在所处时代思想的爆发性。这对以前陈腐的思想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是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但在当时,却是很难得的。正是情感的渲染,思想的深刻,使他的诗歌在当时具有魅力,特别是在年轻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感悟郭沫若当时的诗歌,应该站在当时当时的高度去领悟。在思想上的差异性解读是形成两极阅读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处于新旧诗体转型的过程中,其诗歌的创作与今天新诗存在差异,故会形成“两极阅读”现象。郭沫若说过:“我所写的一些东西,只不过飞翔我一时的冲动,随便地乱跳舞的罢了。”[3]由此可见,郭沫若的创作很多只是一时灵感激发,当时创作之际只是依靠满腔激情,并没有注重文辞修饰。如收入《女神》的《晨安》:“……晨安!万里长城呀/啊啊!雪的旷野呀/啊啊!我所敬畏的俄罗斯呀/晨安!我所敬畏的Pio呀/晨安!雪的帕米尔呀/晨安!雪的喜马拉雅呀/晨安!Bengal的泰戈尔翁呀/晨安!自然学园里的学友们呀……”这首诗作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他选取富有生命力的名词让人如临其境。但可以说没有美感而言,基本是地名的罗列。这是郭沫若有意而为之。当时新旧文体转型,郭沫若的贡献就是要改变旧诗体追寻辞藻华丽、对仗讲究的现象。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也正是因为郭沫若在这方面的探寻和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20年代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地位。在新诗日益成熟的今天解读郭沫若的诗歌会形成隔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3)、郭沫若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作品,许多新的意象的使用与今天存在差距。正确解读其作品,必须设身处地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中。如在《晨安》中:“晨安!太平洋呀!太平洋上的诸岛呀!太平洋上的扶桑呀/扶桑呀!扶桑呀!还在梦里裹着的扶桑呀/醒呀!Mesame呀/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诗人就选取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定意象,尽情地召唤时代的光明使者。这在当时无疑是十分难得的。如果不能置身于当时去考虑,当然无法领悟诗歌的魅力,对其作品自然就会发生误解。 2、“两极阅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对郭沫若人格的怀疑,从而产生对其文格的质疑。 (1)正确看待郭沫若人格流变及其文学史地位。对郭沫若先生的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是其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其历史剧作,但是在其人格上却历来有许多质疑。主要体现在信仰中人格问题,关键时刻脱离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对革命信仰不坚定;信用中的人格问题,他答应鲁迅和他联合起来,共同“向旧社会进攻”,但随即在其出版的《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中就出现了围攻鲁迅的文章;婚姻家庭中的人格问题,为了自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 郭沫若的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分别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以及《孔雀胆》。大家平时会看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吗?关于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棠棣之花》“棠棣之花”,“棠棣”出自《诗;小雅》有《常棣》一诗,代指兄弟情义。《棠棣之花》既是郭沫若五幕历史话剧,又是越剧剧目,亦名《芳草碧血》。两个剧目均根据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事迹改编。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屈原》话剧《屈原》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他以神来之笔,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剧一开始,即写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学生保持高洁的灵魂。 1942年,《屈原》重庆首演,导演陈鲤庭,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顾而已饰楚怀王,石羽饰宋玉,施超饰上官大夫靳尚,丁然饰公子子兰,张瑞芳饰婵娟。当时的媒体报道说:“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剧集剧坛之精英,经多日筹备,惨淡经营,堪称绝唱。” 1953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了纪念屈原逝世2230周年,重新上演了这个戏。导演仍是陈鲤庭,屈原则由赵丹扮演,白杨饰南后,

王蓓饰婵娟。1979年《屈原》第四次在日本公演时,演出500余场。1980年11月,河原崎长十郎率演出团来华演出,自扮屈原,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 《屈原》这个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怀王对秦对交上两条路线斗争作为全剧情节线索,构成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虎符》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取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写于1942年,1943年首演。该剧描写的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魏安厘王二十年(纪元前二五七年),秦国侵赵,形势危急,赵国平原君的夫人(信陵君之姐)亲自突围到魏国求援。魏王的异母弟信陵君认为赵魏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因此,他固请魏王发兵救赵。暴戾狭隘自私的魏王执意不肯,反劝赵降秦。信陵君亲率三千门下客,前往救援。侯瀛建议窃取魏王虎符,凭符调用老将晋鄙统率的十万魏兵。如姬夫人素来佩服信陵君“宽厚爱人”的品质和“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也感念他替她报了杀父之仇,因此冒死盗符。信陵君佩符至晋鄙军中,晋鄙疑,朱亥杀之,信陵君统兵八万解赵之围。魏王杀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过自杀。如姬逃出宫后,本可以逃至邯郸请信陵君保护,但为了不损害信陵君的声名,在父亲墓前自杀。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高渐离》《高渐离》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四二年的作品,原名《筑》,初版于一九四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七年根据一九五四年新文艺出版社版,经作者作了较大的修

郭沫若的代表作

郭沫若的代表作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黄浦江口》 平和之乡哟! 我的父母之邦! 岸草那么青翠! 流水这般嫩黄! 我倚着船围远望, 平坦的大地如像海洋, 除了一些青翠的柳波, 全没有山崖阻障。 小舟在波上簸扬, 人们如在梦中一样。 平和之乡哟! 我的父母之邦! 一九二一年四月三日 2、《诗的宣言》 你看,我是这样的真率, 我是一点也没有什么修饰。 我爱的是那些工人和农人,

他们赤着脚,裸着身体。 我也赤着脚,裸着身体, 我仇视那富有的阶级: 他们美,他们爱美, 他们的一身:绫罗,香水,宝石。 我是诗,这便是我的宣言, 我的阶级是属于无产; 不过我觉得还软弱了一点, 我应该还要经过爆裂一番。 这怕是我才恢复不久, 我的气魄总没有以前雄厚。 我希望我总有一天, 我要如暴风一样怒吼。 一九二八年一月七日 2、《血肉的长城》 爱国是国民人人所应有的责任 人人都应该竭尽自己的精诚, 更何况国家临到了危急存亡时分。 我们的国家目前遇着了横暴的强寇, 接连地吞蚀了我们的冀北、热河、满洲,我们不把全部的失地收回,誓不罢手。有人嘲笑我们是以戎克和铁舰敌对,

然而我们的戎克是充满着士气鱼雷,我们要把敌人的舰队全盘炸毁。 有人患了恐日病,以为日寇太强, 我们的军备无论如何是比它不上, 然而淞沪抗战的结果请看怎样? 我们并不怯懦,也并不想骄矜, 然而我们相信,我们终要战胜敌人,我们要以血以肉新筑一座万里长城! 4、《战声》 战声紧张时大家都觉得快心, 战声弛缓时大家都觉得消沉。 战声的一弛一张关于民族的命运, 我们到底是要作奴隶,还是依然主人?站起来啊,没再存万分之一的幸, 委曲求全的苟活快不是真正的生。 追求和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天性,然而和平的母体呢,朋友,却是战声。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晨 5、《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