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雄市农业和农村经济_十二五_发展规划

楚雄市农业和农村经济_十二五_发展规划

楚雄市农业和农村经济_十二五_发展规划
楚雄市农业和农村经济_十二五_发展规划

楚雄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初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深入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编制《楚雄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2015年)》。

第一章?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两个重要历史机遇,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的工作思路,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走势的变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强基础、保供给、调结构、建基地、扶龙头、兴产业、创品牌、活流通等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

第一节主要成就

一、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争取实施了云南省地方政府债券楚雄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楚雄市蔬菜产业建设项目、国家债券楚雄市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楚雄市优质粳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楚雄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云南省村容村貌整治项目、云南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省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省级冬季农业开发项目。通过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十一五?期末,

全市已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万元,比2005年的万亩增加万亩,增长 %。

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由于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一五?期末,全市耕地面积为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占%。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0万千瓦,拖拉机达6720台,大多数农村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运输、水利排灌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三、农业科技含量得到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强化科技推广,积极引进和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大力推广了粮食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作、烟后作物种植、玉米容器育苗移栽、地膜种植、配方施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防灾减灾等重点科技措施,主要农作物良种、规范化种植、节本增效、植物保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十五?有所提高,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新技术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末,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预计达50.6%,比?十五?期末的48.6 %提高2个百分点。

四、农业产业建设得到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把优质米、优质良种、商品蔬菜、优

质蚕桑、名优茶作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推动发展进程,并显现出良好的效益。2010年,全市种植优质稻达10万亩,预计实现产值1150万元;完成制繁种1万亩,预计实现产值 1250万元;种植商品蔬菜1.5451万亩, 预计实现产值3059万元;优质蚕桑基地达0.9489万亩,预计实现产值480万元;预计茶叶产量达16.05万公斤,实现产值407万元。2010年,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

五、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市始终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战略性任务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劣质粮食面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特农产品。一是粮经种植结构趋于优化。2010年,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 72.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1.19万亩,经济作物21.18万亩),粮经种植结构为70.7 :29.3;二是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推广优质稻1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11.48万亩的87.1%,此外,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兼用型玉米、专用型小麦、酿酒类大麦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三是农产品生产走向区域化。优质米、优质蚕桑、优质良种、商品蔬菜、?双低?油菜等农产品的种植不断向适宜区集中,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生产。

六、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粮食生产在克服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再获丰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十一五?期间5年平均粮食总产量为1.7117亿公斤,完成了预定的目标,确保了粮食安全。

七、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亿元(现价)。其中:农业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 %;林业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比2005年的2484 元增长%。

?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和全面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促进农村各行各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二是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依法保护农民土

地权益,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整顿规范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扎实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真正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四是坚持把粮食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臵。?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把增粮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处理好增粮与增收,以及增粮增收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第二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应科学分析和把握?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要求,不仅使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的思想和理论更加完善,而且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尤为重要的是,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使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这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市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十一五?未,我市人均GDP、城镇化率、财政收入较?十五?期间有大幅提高。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条件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有望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领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农村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弱化,都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体制环境。

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支撑体系不强,短期内难以改变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局面。这就要求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政策的扶持,加大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目前我市农业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农民增收,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大力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缓慢。一方面,家庭式生产与社会化经营的矛盾凸显,优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难度增大;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少、关联度低、联系不紧密、带动力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这就要求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更加注

重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速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山区与坝区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我市山区面积较大,生产条件落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较低,与坝区、非贫困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山区的发展,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山区发展,缩小山区与坝区的差距。

——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不高。我市农村人均占有耕地较少,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农业生产现有装备水平条件下,农村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较多,18至30岁的青壮年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而这些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偏低,致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困难。这就要求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人数,增加劳务收入。

第二章?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落实?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和

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强基增后劲、改革促统筹?的总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保障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节发展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坚持以下原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粮食增产作为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目标,大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把农业增效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强我市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采取综合措施,拓宽增收渠道,优化增收格局,构建长效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新机制,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加快建立符合市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新型城乡关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向?三农?聚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农村与全市进步相同步。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把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在关键领域的重大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加快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转化能力,使科技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

——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

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保护好水、土地等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反映民声、民愿、民志,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合作互助。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突出强基础、保供给、调结构、建基地、扶龙头、兴产业、创品牌、活流通等重点,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第四节发展任务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完成三大基本任务:

——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立足市内粮食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业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推广农业节本增效品种和技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开辟农村内部就业和增收领域;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和本领,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增收渠道。

——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

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节发展目标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年均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53万亩,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亿公斤左右;到2015年,实现肉类总产量74053万吨,蔬菜自给率达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就业结构逐步优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良好农业规范(GAP)得到有效推行,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增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降低3个百分点。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第六节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继续把商品蔬菜、畜禽、优质粮油、人工食用菌、优质蚕桑、优质良种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推动发展进程。

1.商品蔬菜产业:到2015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实现产量7800万公斤,实现产值11700万元。

2. 畜禽产业:到2015年,实现肉类总产量达74053万吨,增长3%;猪出栏59.8万头,增长7%;牛出栏10.3万头,增长10%;羊出栏14.6万只,增长11%;驴出栏5万匹,增长10%;禽出栏295.9万只,增长2%。

3. 优质粮油产业:到2015年,全市稳定发展粮食种植面积53万亩,油料6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7万亩,年收购优质稻达500万公斤以上,年加工销售优质米300万公斤以上。

4. 人工食用菌产业:到2015年,全市发展人工食用菌300万平方米,产量达1.5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

5. 优质蚕桑产业:到2015年,全市桑园面积达2万亩,生产鲜茧90万公斤,实现产值1800万元。

6、优质良种产业:到2015年,全市建成优质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年生产种子825万公斤,销售种子650万公斤。

第七节发展措施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高效生态农业。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理念,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立足市内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一是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森林保护、退耕还林、农田水利建设、污水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生态保护区;二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机制,采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程,组织生态化生产。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大力推广减量化、精准化的施肥用药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建设沼气工程等能源环保设施,加强排泄物治理,积极推广?畜—沼—作物(果)?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加强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加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力度,推行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休闲农业等模式,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四是围绕市场消费需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带),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创新应用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和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五是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规程和制度,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和绿色生态化技术。严格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定期检查档案记载情况,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实行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的全程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控制。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文化品牌和绿色品牌,创立优质农产品名牌产业链。

(二)循环农业。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活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产和生活的无害化为主线,以高效产业为主导,以规模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沼气和加工企业为纽带,以现代农业科学生产技术为支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重点实施好以下五项工程:

1、清洁生产工程。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按照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要求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精确定量栽培和病虫草综合害防控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有机肥、复混肥、复合肥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护农业自然生态环境。

2、清洁能源工程。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农村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在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适宜规模沼气治理工程。促使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就地转化利用,实现养殖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种植生态化,减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3、农业产业循环工程。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以资源流转为核心,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区域种养之间衔接,实现动植物互利共生,构建具有区域主导产业特色的循环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循环农业产业板块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提升农业资源转化利用率,推进区域主导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高效农业工程。充分发挥利用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生产自然潜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广林、农、牧、渔立体间套种(养),综合应用现代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调控技术,营造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5、科技示范工程。围绕发展区域性特色循环农业,加强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集循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研发、集成、展示和培训于一体,引导、推动广大农业生产

主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主动参与和投入发展循环农业。

(三)外向型农业。在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保障农产品供给自求平衡的基础上,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形成—批农产品外销加工基地,重点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开拓农产品境外促销、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出一批出口重镇、出口重点企业、出口重点产品,着力培育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培强做大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农产品,争创名优品牌。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培植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和季节种养优势,整合生产力空间布局,积极发展特色型、加工型、品牌型农产品,引导优势品种推广种养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区(带),建立区域化、标准化、设施化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现代化、集约化、环保化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基地),重点扶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创新技术和开发系列新产品,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成套设备,形成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半成品与终端产品、出口与内销产品共

存的产品结构布局,认真抓好蔬菜、畜牧、优质粮油、食用菌和蚕桑、优质良种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工作。

三、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现代农业标准示范推广应用体系。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的制定,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围绕区域内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强化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制定无公害农畜产品质量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从而形成一个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优势农畜产品生产为龙头,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从产前的选种、育苗,到产中的饲养、施肥、灌溉和产后的屠宰、采收、包装、加工、运输,以及包括饲料、土壤、大气、水源在内的农业生产环境等各个环节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二是搞好示范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做到市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示范网络,争取到2015年,通过示范,使标准化覆盖面积达50%以上,以此促进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普及;加大产地产品申报力度。开展产地、产品认证认定工作,是对农产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手段,也是促使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到2015年,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认证数增加达40个。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按照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效率,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售后服务)德州市服务业

(售后服务)德州市服务业

德州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壹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壹、“十壹五”服务业发展回顾 “十壹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壹)规模实力明显提高。壹是从发展规模见,截止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48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占GDP的比重为33%,高于“十五”末3.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高于“十五”末8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5.6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2010年,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1.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7%;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2万人,比“十五”末净增32.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5%。二是从发展速度见,截止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分别比“十五”末高1.4和2.6个百分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从发展亮点见,截止2010年,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服务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的新格局,形成了壹批优势产业和亮点。“十壹五”期间,德州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太阳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京剧城”、“中国粮油食品城”等,特别是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于我市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德州于国内外的知名度。商贸流通综合效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德百集团进入全国百强,德百集团、黑马集团、龙马金建集团被列入全省流通30强企业,庆云商品城跻身全省8大重大现代批发市场,培育了具有直接通关资格的物流企业资通国际物流公司。 (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十壹五”期间,随着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俩大“天字号”工程的深入实施,大上工业的强势突破,“三农”形势的日益好转,城市规模的加速膨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600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之上,德州城市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强。随着生产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doczj.com/doc/6518460900.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2011〕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谋划我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38.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88.6万吨,奶产量达到290.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40.72万吨、6624.26万吨、767.33万吨、9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18.7%、38.1%和9 2.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2016-2025)

目录 一、公司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十二五”取得的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十二五”存在的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世界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中国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地缘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行业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竞争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公司内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公司外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SWOT矩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SWOT矩阵分析推导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企业愿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目标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支撑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组织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经营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市场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投资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财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