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河南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河南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九年九月


目 录

1、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1
2、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31
3、河南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55
4、河南省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78
5、河南省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95
6、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114
7、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157
8、河南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182
9、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6
10、河南省生物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27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社会需求弹性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贯彻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河南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作为2009~2012年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方案,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十一五”以来,河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总量从全国第9位上升至第7位,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增加值(不含交通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902.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实现销售收入3294.7亿元、利税422.1亿元、利润308.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7倍、2.8倍和3.7倍;完成投资846.3亿元,是2005年的4.7倍。在输变电装备、农业机械、矿山装备、基础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磨机和球磨机、支护高度最大的矿用液压支架、第一套特高压开关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区域配套能力不强。三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二)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分工合作日益增强、国际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1、装备制造业是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在较长时期内仍是发达国家着力发展的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一直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脊梁。当前,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值仍占7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高端

产品仍被发达国家牢牢控制,关键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其他国家短时期内难以超越。
2、国际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建立低成本生产基地和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由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成本较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力仍然存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加工组装环节将加快向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兼并收购成为主要途径,外资将大规模投向研发中心、维修服务中心、销售网络和具有技术深度的加工组装等高端环节。
3、服务在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增值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制造方的要求日益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特点,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日趋紧密,服务的价值越来越高,制造服务已成为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将通过转移传统制造业,保留高质量的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水平的现代制造服务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继续处于高端位置。
4、更加重视产品高技术化和基础技术开发应用,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呈现绿色化、集成化、信息化和极端化特征。制造环节正在向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可重复利用转变,集成技术向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控加工、柔性制造单元等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超微超精和超大超重装备的制造技术明显提升,装备制造领域进一步延伸拓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二大国,在世界装备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内在质量、综合竞争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在国内需求拉动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双重动力”带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进入加快升级转型、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主要呈现以下发展特征。一是巨大的内需市场继续成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步伐将明显加快。随着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为装备制造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空间。依托国家重大工程,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关键设备、大型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成套装备、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宽带薄板及宽厚板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将逐步实现自主化。三是企业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趋势

更加凸显。围绕培育大企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由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央大型装备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将在全国形成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装备企业集团。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高端人才,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夺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从200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以来,成套装备和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未来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持续提高,并逐步成为向世界提供成套高端技术装备的大国。五是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为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强省战略的支柱产业,产业基地化、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成为增创新一轮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点。
总体上看,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情况下,装备制造业将保持更加快速的增长态势,并有望在2-3年内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大国和装备产品输出中心。
(三)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我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从发展要求看,实现产业升级转型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引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支撑,企业的节能降耗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保障。从各国工业化的实践看,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产业。当今世界的制造业大国的崛起和腾飞几乎都是凭借装备制造业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一些小国或新型工业化国家之所以能够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于在某些装备制造领域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从发展环境看,国家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实现工业经济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河南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优势表现为“三有一高”:有潜力、有基础、有优势、关联度高。有潜力,即有需求前景,具备成长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大幅增长;且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替代进口的趋势在加大,在一些优势领域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国外需求在稳步增加。有基础,即河南装备制造业曾经具有雄厚的基础,仍

有一批骨干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基础,形成了一定的配套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才科技力量。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10%,在输变电装备、大型矿山设备、农业机械、大型空分设备、轴承等领域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有优势,即河南在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方面均有比较优势,总体上具有要素成本优势;有一定的区位市场优势。河南省煤炭、电力、有色、化工、食品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作为中西部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业省份,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关联度高,装备制造业牵涉到多个行业,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是代表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工业水平的产业。
在引导河南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有潜力,但综合竞争力不强。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发展壮大,一些企业可能难以生存。二是有基础,但龙头企业不强。没有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缺乏通过资本市场参与同行业优势企业整合的能力,与中小配套企业的协作联动性不强。三是有优势,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原创性技术及产品数量少,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偏低。四是关联度高,但配套集成能力不强。与骨干企业主机生产相协调的区域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上支撑不够,普遍缺乏设计和总承包能力,还未能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重视不够,在抓基础产业的同时,对装备制造业扶持不多,另一方面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力度不大。
总体上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面临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特别是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深刻调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符合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标准,应该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做大做强,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创造优势。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和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外联内育、配套集成、技术先行、服务增值、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增值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做优做强输变电设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四个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物

流机械、建筑机械等五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先导产业,完善提升铸锻件、基础部件、仪器仪表、机床及辅具、关键特种材料等五个具有突出特色的基础部件产业,加快推进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原则
——坚持发挥优势,切实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着眼市场竞争,发挥既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着力发挥市场优势,培育壮大高成长性的先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优势领域,立足自主发展,形成自己占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着眼于为全国、世界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产品;不放弃为整机企业配套,积极发展一般零部件配套企业。
——坚持外联内育,努力壮大企业主体。在加强引导、培育省内现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既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装备企业,更要着力加强与省外、国外企业的联合,增强联合的主动性,围绕构建完整产业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宜引则引,以联则联。
——坚持配套集成,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整合产业资源,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与工程公司、设计公司的战略重组合作,打造具有系统成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专业化基础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
——坚持技术先行,全面提升产业研发和制造水平。把技术进步作为推进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通过老厂搬迁、新项目建设,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重点抓好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构建产业联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坚持服务增值,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把装备制造服务增值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引导企业重视产业链的前端设计研发和产业链的后端现代服务,提升产业价值链中的服务业比重。加快重大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把营造人力资源优势作为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和完善良好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吸引各类人才为我省装备制造业贡献力量。
(四)规划目标

过10年左右的努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和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装备制造、创新和服务基地,跻身全国装备制造业强省行列。
1、产业规模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长20%,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5%,在全国的位次提升2-3位。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输变电设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四大优势产业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形成与河南经济强省地位相适应的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四大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2、企业发展
2012年,全省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其中2家超过200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2020年,形成3家左右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产业整合、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3、技术创新
2012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5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以自主创新为主,形成一批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骨干企业。
4、集聚发展
2015年,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和郑州、新乡、安阳、南阳四个装备制造基地的销售收入分别超过1000亿元,产业集聚核心区形成规模;全省形成20个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其中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达到10个。2020年,“两谷四基地”核心区全面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全省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5个。
5、制造服务业
2012年,大型企业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2015年达到25%,2020年达到35%。
三、产业发展定位
(一)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四大优势产业
以国际水准为目标取向,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战略合作,着力提高技术创新、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形成龙头企业与配套产业互动发展新格局。
1、输变电设备。围绕建设竞争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以许继、平高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推进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向纵深展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二次设备,完善一次设备,强化关键部件,形成超特高压为主导、高中低压为基础,一、二次设备配套的产业格局,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输变电成套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超特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及关键部件、直流输电设

备、换流阀控制与保护器、直流场成套设备、超特高压电力电缆、变压器、智能电表以及高附加值关键配套件。
——围绕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所需智能化保护和无功补偿等关键设备及部件,加强技术攻关,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
——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功能电机和电工器材生产规模,促进中低压电力装备系列化、集群化发展。
2、成套装备。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进中信重工、郑煤机、开封空分等骨干企业与工程设计公司的战略合作,着力增强系统设计、技术研发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突破核心主机和关键辅机工艺技术,形成重大装备的成套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成套装备产业。
——矿山设备。积极推进以大型矿用磨机、高压辊磨机、矿井提升机等大型主机设备为龙头,输送、控制等零部件企业相配套的重机生产体系建设。
——冶金设备。重点发展高精度有色金属压延设备、镁合金板带坯双辊铸轧设备、1800~2250mm精密冷轧板带成套设备、4米以上中厚板轧机、节能环保型工业炉窑等大型成套设备。
——水泥设备。重点发展10000~15000t/d水泥成套设备及绿色水泥生产成套设备。
——煤炭设备。重点发展新型煤炭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着力提升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液压支架一体化集成能力,年产千万吨级煤矿成套设备供应能力及超井深煤矿工程总承包能力,形成大型煤矿建设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集团。
——化工设备。重点发展6万m3/h以上空分设备、板式换热器、粉煤气化炉、压力容器、加氢反应器、节能型煤粉磨机、水煤浆制备等关键设备,形成现代煤化工成套设备制造能力。
——水工设备。重点提升大型水利闸门启闭机、水工金属结构和电站辅机的技术优势,形成系列化和成套化生产能力。
——纺织机械。加快推进郑纺机新厂区建设,引进优势纺织装备企业,重点发展粗细联、细络联、高速织造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高效、连续、短流程染整等设备,培育集工程承包、系统设计、系统成套为一体的大型纺织装备集团。
——轻工机械。发挥市场优势,重点发展车速1200米/分、幅宽6米以上的造纸成套设备,凹版印刷、高精丝网印刷、数字印刷等新型印刷机械,纸浆模制成型、金属罐包装容器、塑料中空容器等包装设备。
——食品机械。适应食品结构升级要求,重点提升面粉加工机械、烟草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等产品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超微粉碎技术装备、挤压成型技术装备、杀菌熟化技术装备、真空冷冻技术装备、保鲜包装

技术装备和食品安全检测设备。
3、现代农业机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要求,以提高机械大型化、功能智能化、作业自动化水平为重点,着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关键部件工艺技术,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农机生产和出口基地。
——拖拉机。以一拖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和完善12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产品系列,提高操控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与农机具的配套功能,提升大功率柴油机节能、减排及稳定性能,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马力拖拉机研发和制造基地。
——耕收机械。依托洛阳中收、许昌豪丰等骨干企业,重点提高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扩大大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械和旋耕作业等新型配套机具的规模,提高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收割机的技术水平,加快发展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园林、节水灌溉、沼气出料和农林牧副渔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所需技术装备。
——农机配件。大力发展液压件、油缸、助力泵、多路阀等农机零部件产业,引导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就近配套,形成竞争优势。
4、工程施工机械。适应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主机产品和核心基础零部件,扩大产品系列,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工程机械。依托宇通重工、大方桥梁、焦作厦工、洛阳机车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的大型挖掘机、旋挖钻机、架桥机、高铁无喳轨道铺设机械等高端工程机械,加快提升中小马力推土机、轮式装载机、压路机、叉车等传统优势产品,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起重机械。依托卫华集团、豫飞重工等重点企业,巩固提升中小吨位产品市场优势,大力发展港口、集装箱、造船起重机、大型履带吊、全路面起重机、立体装卸系统和特种重型起重设备,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低成本、宽系列、高品质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发展壮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五个先导产业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发挥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扎根布点,推动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建筑机械、物流机械等先导产业跨越发展,抢占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家骨干电力公司的

合作,弥补市场短板,成为我国重要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
——核电装备。抢抓国内核电快速扩容带来的市场机遇,重点加强省内企业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形成上下游配套和技术协作关系,积极发展大型核岛锻件、核级电缆及桥架、核级电机、阀门等核电设备部件和安全保护控制系统,在核电装备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生物质发电装备。利用省内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优势,强化企业战略合作,加快生物质发电锅炉等关键设备产业化,形成规模化供货能力。
轨道交通设备
——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以省内地铁、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为依托,支持省内企业加快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重点发展车辆、受电弓、信号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产品,加快大断面盾构设备产业化,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洛阳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充分发挥南车集团技术优势和洛阳市产业基础,加快洛阳机车公司新厂区建设,尽快形成城市轨道和城际铁路车辆批量制造能力,积极发展新型轨道交通维护机械,成为南车集团新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加快建设郑州地铁站台装备基地。发挥精密驱动和控制技术优势,加快郑州713所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扩大地铁屏蔽门系统产业规模,积极发展全高半高安全门系统、站台绝缘系统和火灾设备监控系统,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地铁站台装备基地。
4、建筑机械
按照节能、高效、可靠、环保要求,积极应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加快发展新型墙材成套设备、玻璃加工成套设备、节能型玻璃钢化设备、建筑塔机、高楼泥浆泵、大型自动化数控砼搅拌楼等建筑机械,形成一批国内优势企业和产品。
5、物流机械
依托河南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满足现代物流连续化、大型化、高速化和电子化要求,重点发展立体仓库、堆垛机、室内搬运车、输送设备、分拣设备、提升机等物流仓储设备和集装单元器具,建设中西部重要的现代物流装备生产基地。
(三)夯实提升五大基础部件产业
以提高产品精密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为重点,着力提升技术装备、整机配套和材料本地化水平,做优核心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的产业格局,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基础部件产业基地。
1、铸锻件。大力发展特大型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铸锻件、加氢反应器锻件、大型轧机牌坊和支承辊等大型铸锻件;着力提升高性能球墨铸铁、耐热铸铁铸件、精密铸锻件等产品技术水平;整合提升传统铸造产业,提高热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力度,成为国内先进的大型铸锻件制造和供应中心。
2、基础件。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轴承、数控机床主轴轴承及单元、风电轴承、轨道车辆轴承、轧机轴承,建成国内领先的轴承研发制造和供应中心。继续扩大低压阀门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高温高压阀门、合成阀门和特种阀门,建设高性能、环保节能型阀门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齿轮传动装置、紧固件、高压柱塞泵/电动机、液压电子控制器、液力变速箱、气动元件、橡塑密封件等产品,培育一批专业化产业集群。
3、仪器仪表。重点发展以电力安全检测系统、电能仪表以及水、气、热等非电量电测仪表,大力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数字化量仪、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和农用分析仪表及医疗仪器,提升大流量仪表制造与测试能力,打造服务华中地区并辐射全国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服务基地。
4、机床及辅具。依托鑫盛机床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机床,数控全液压模锻设备和高效冲压设备,专用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发展成为中西部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依托中南集团、黄河实业等重点企业,巩固人造金刚石技术和规模优势,着力发展加工制品和高端磨具,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硬材料及制品生产基地。
5、关键特种材料。发挥原材料资源优势,推进装备企业与有色、钢铁等企业的战略合作,重点发展航空用大断面型材、预拉伸板、轨道交通用铝材等高端铝合金材料,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轴承、齿轮、模具用特种钢,高强度机械钢、轴承钢,高耐磨钢,高强度、耐高温、低磨损、长寿命复合密封材料,提升钛、镁等加工水平,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服务增值、现代制造、产业配套四大能力。
(一)加快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建设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郑州、新乡、安阳、南阳四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主业突出的产业集聚发展区。结合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培育壮大20个以装备制造为特色主导产业的集聚区。
1、建设两大产业谷
——洛阳动力谷。依托洛阳新区,以技术创新、节能环保、集群发展、开放带动为基本途径,巩固提升以农用大功率柴油机、船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为重点的非道路发动机产业优势,拓展柴油车用发动机及动力电池等新能源动力,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农机、工程机械、发电装备及配套产业,形成国内技术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动力机械

产业基地。
——中原电气谷。以许昌、平顶山两市为依托,以中原电气谷产业集聚区、平高电气城、许继电气城为载体,以深化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为主要途径,坚持自主创新、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相结合,巩固提升高压开关和电力二次设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水平,做强做大智能电网设备、直流输电及电力自动化、高压变压器、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及配套产业,以节能电机、特种电机为重点,引进壮大电机产业,积极拓展配用电、民用机电设备领域,形成完整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体系,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系统集成中心,发展成为面向世界的产业发展平台和重要的电力装备出口基地。
2、打造四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支持郑州、新乡、安阳、南阳四市依托龙头企业和良好产业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产品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明显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
——郑州现代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良好产业基础,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布局,在郑州新区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扩大煤矿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着力提高设备的大型化、成套化和系列化水平;通过自主创新、接纳产业转移等途径,积极培育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配套设备、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等新型装备产业,形成优势产品突出、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明显的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新乡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提升产品档次,壮大集群规模,突出做强做大制冷装备产业,巩固提升起重机械、振动设备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石化装备、环保设备、印刷设备、轻钢结构装备等产品,形成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装备制造基地。
——安阳新型装备制造基地。积极推进数控机床、煤炭机械、锻压设备等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增强煤机综合成套能力,扩大数控全液压模锻设备产能,提升安阳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综合竞争力。
——南阳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做强做大节能电机、石油机械、冶金机械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粮油机械、切割刀具、矿山用非道路重载运输装备等产品,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3、加快培育2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
鼓励其他地区按照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起点发展的要求,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壮大规模,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选择20个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为着力点,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建立产品研发、检测、信息和营销网络等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竞争优势,形成产业特色明显、企业分工协作、关联性强的发展格局。
(二)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争取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重点支持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试验、检测能力,支持大型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中心、技术服务机构,攻克制约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依托大专院校和郑州机械所设立分布式河南省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依托原中央部属研究所,打造公益性的公共研究平台。
(三)着力提升服务增值能力
围绕产业升级转型,支持骨干企业在系统成套、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备件供应、设备租赁、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促进企业由单一提供设备向提供成套设备和工程总承包转变。以输变电设备、大型水泥设备、大型化工装备、煤炭综采设备、环保设备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强与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战略合作,提升企业的系统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发展成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逐步实现社会化。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会展交易中心、公共研发平台、中介服务机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
(四)着力提升现代制造能力
全面提升现有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运用设计、管理、制造装备、生产过程和网络化制造与系统集成数字化技术,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在主要装备制造基地和各产业集聚区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工艺中心,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着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围绕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推动产业配套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整机配套和材料本地化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本地相关材料产业包括钢铁、有色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为装备制造业搞好配套;提升铸锻件和基础部件生产水平,为装备制造业提供零部件配套;发展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强化主机和附机配套,能够生产主机的行业要积极搞好主机生产。
五、政策措施
(一)打造技术支撑体系
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

成技术为重点,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手段推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生产具有同行业领先地位的产品。支持装备制造业研发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奖励。制定省鼓励开发的装备制造业技术目录,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省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二)做大做强行业龙头企业
在全省确定50户装备制造企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注重对外合作引进战略合作者,突出主业发展,打造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集群,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成为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鼓励和支持3-5家企业加强与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战略合作,加快培育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联合体系,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配套关系,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加大对重点装备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增加授信额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以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逐一研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
(三)以市场为导向增强配套能力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节能产品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值税转型等政策,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协作机制,积极构建省内装备供需衔接平台,制定河南省鼓励使用首台(套)装备优惠政策,对在重点项目建设和招投标中使用省内首台(套)装备的省内业主和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生产单位给予支持。支持有实力、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国外企业或到国外建设厂点、设立研发机构、输出技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比重。
(四)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重点骨干企业与央企的战略重组,扩大与世界主要装备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内龙头企业,形成开放式的发展氛围,推动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我省建立生产基地,制定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行动计划。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集群式链式招商。围绕四大优势产业和五个高成长性产业,策划专题招商概念,制定专门政策,重点引进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方。
(五)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
围绕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基础

配套件产业发展,制订重点产品发展目录,筛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统筹运用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重点支持郑州、洛阳、许昌、平顶山、新乡、南阳、安阳等市加快建设“两谷四基地”,积极扶持其他20个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推动基础制造、公共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批准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产业发展。
(七)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特别要注重引进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套技术的优秀团队。建立多层次的适合装备制造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装备制造基地和产业聚集区建立健全专业特色明显、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加大高级技能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
附件1
有关工作部门分工安排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统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运用省专项资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省发改委 省工信厅、财政厅 2 制订重点产品发展目录 省工信厅 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 3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省发改委 省国土厅、建设厅、环保厅、工信厅、财政厅 4 确定50户重点培育的装备企业 省工信厅 省发改委 5 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配套关系 省工信厅 省国资委、发改委、财政厅 6 推进集群式链式招商 省工信厅 省商务厅 7 落实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支持政策 省财政厅 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 8 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投融资支持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银监局 9 争取国家批准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产业发展 省政府金融办 省发改委 10 支持装备产品出口 省商务厅 省财政厅、发改委、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11 落实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税收优惠政策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地税局、郑州海关、省工信厅、发改委 12 推进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 省发改委 省工信厅、国资委、商务厅 13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省科技厅 省财政厅、发改委 14 加快培育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省发改委 省工信厅、建设厅、国资委 15 引进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

技术的高层次专家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 16 制定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行动计划 省商务厅 省发改委、工信厅 17 制定省鼓励开发的装备制造业技术目录 省科技厅 省发改委、省工信厅、财政厅 18 建立多层次的适合装备制造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省教育厅 省发改委、省工信厅

附件2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目录

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和“坚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和系统集成技术
500千伏以上交直流绝缘套管制造技术
3、清洁高效中小功率和大功率柴油机设计制造技术
4、18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大型多功能收获机和大功率播种机设计制造技术
5、10000~15000t/d水泥生产线系统集成技术
6、交通和水利建设用大型施工机械和道路养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7、采煤机、输送机、掘进机、液压支架设计技术及一体化集成技术
8、大功率连续采煤机设计与制造技术
9、大型铝型材挤压成套设备技术
10、食品和饮料加工成套设备技术
11、大幅宽、高车速造纸成套设备技术
12、余热余压发电设备技术
13、褐质煤提质设备技术
14、移动式和固定式生活、建筑垃圾再生成套设备技术
15、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设备技术
16、大型特大型矿山成套装备技术
17、有利于提高矿山回采率的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18、核电核岛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电主泵设计制造技术
19、风电控制技术、并网系统成套技术及吊装施工装备成套技术
20、城市轨道车辆设计制造技术
21、大型铸锻件工艺模拟和制造技术
22、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和精密轴承设计制造和强化试验技术
23、大型化、智能化起重机械制造技术
24、高速立、卧式加工中心设计制造技术
25、高速、精密大型数控滚齿机设计制造技术
26、高速、精密主轴设计与制造技术
27、高速数控机床用新型数控刀具、刀柄系统、高效可转位刀具、超硬刀设计与制造技术
28、产业用纺织品、碳纤维、高新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成套设备技术

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的重要产业,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就业面广、拉动作用大,是我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河南省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和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作为2009-2012年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方案,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

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河南省生产各类汽车整车、改装车14.3万辆,摩托车173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25万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比2005年增加2.45倍,年均增长51.1%,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专用半挂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传动轴总成等10多种零部件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郑州宇通、郑州日产等整车企业和新航集团、中轴集团、中原内配等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迅速壮大,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郑州日产、海马、宇通等汽车产能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但是河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较低、产业布局分散、区域配套水平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二)发展趋势
1、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汽车产业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发展重点从过去的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着力提高市场竞争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世界汽车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受制造成本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势。当前,金融危机虽然对世界汽车产业冲击巨大,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却远远小于发达国家。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继续增长,累计生产934.51万辆,同比增长5.21%,销售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率先回暖,截至7月底,累计生产710.09万辆,同比增长20.23%,累计销售718.44万辆,同比增长23.38%,产销量连续7个月位居世界首位。
综合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7辆,已经进入了千人保有量从20辆到100辆的高速发展阶段。预计这一阶段在我国将历经15年左右,年均增速接近20%。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更新需求相比,我国的汽车市场需求表现更为刚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研究表明,2020年之前,汽车产业仍将保持相对高速增长态势,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6700万辆(含三轮和低速载货汽车)增加到1.5亿辆,需求潜力巨大。二是产品结构将发生较大调整。新能源汽车、

小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载货车专用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混合动力、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与国外整体处于同一水平,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在乘用车方面,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将不断加快,自主品牌、小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在客车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舒适化、安全性、环保节能和大容量。在载货车方面,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细分,向重型和轻型两端分化,并且专用化趋势日益明显。三是中西部汽车市场开始启动。我国汽车市场高增长区域呈现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趋势,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中西部地区对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汽车产品需求旺盛,将成为汽车市场后续发展的重心。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和能力都将大大增强。
(三)河南省发展汽车产业的基本判断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河南省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地区开始步入汽车社会,并且汽车产业将进入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河南省人均GDP已达到2800美元,接近3000美元,即将步入汽车社会。东南沿海地区的汽车市场已高速发展近10年,市场增速相对放缓,而包括河南省在内的中西部省份汽车市场开始加速发展,将共同构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性市场。河南汽车产业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
从国家产业政策看,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等方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为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国家制定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扩大消费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新的机遇。特别是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汽车动力系统进入转型期,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型汽车成为国家支持的重要领域。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动化和经济适用型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河南省自身条件看,发展汽车产业既有比较优势,又有明显劣势。比较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区位

市场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网络发达,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对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的辐射作用日益凸显。经验表明,区域汽车市场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购买力,随着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对市场规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口规模。目前,河南省汽车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5.8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很大。河南省将会凭借其1亿人口和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二是局部产业基础优势。河南省汽车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大中型客车、专用车、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日产、海马在郑州布局建设节能经济型乘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展开。三是要素成本优势。河南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从不利发展条件看,目前在国内乃至区域市场竞争中,河南汽车工业整体处于劣势地位。河南汽车工业起步晚、基础弱,整车产量仅位列全国第20位。特别是周边省份汽车工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南边有武汉,东边有安徽、山东、江苏、上海,北边有河北、北京、天津,西南有重庆,已经形成了以大型优势企业为支撑、产品各具特色的生产格局。面对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在汽车产业大格局已经形成的背景下,由于骨干企业制造体系不完善、研发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需要认真研究策略,把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
总体上看,河南汽车产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世界和全国范围内的汽车工业正处于新的调整重组期,我省完全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启动的有利时机,以市场换发展,着力推进汽车工业在我省扎根布点、链式发展,以商务客车、经济型汽车、专用车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市场潜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使河南省汽车产业成为全省工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把河南汽车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二)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抢抓机遇、扬长避短、边路突破、以奇促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以专促通、以零促整、以市促产、联合发展的“三促一联”发展路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壮大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重点发

展经济适用型汽车、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三大类产品,着力加强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加快推进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和汽车服务贸易中心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
(三)主要原则
1、坚持以专促通,通过发展专用车带动普通型汽车发展,推进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以提高公路客车、专用车等优势商用车规模,带动发动机、底盘、车桥等关键总成的本地制造,以提高经济适用型汽车等新车型开发能力,促进乘用车发展,形成“一客二专三新”的产品结构。
2、坚持以零促整,通过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促进整车生产,形成零部件本地配套优势和整车制造成本优势。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带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围绕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把零部件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引进零部件企业,吸引整车企业本地化布局,形成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3、坚持以市促产,通过放大市场规模效应促进汽车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市场优势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汽车分销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汽车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后市场,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相互支撑、互为促进的新局面。
4、坚持联合发展,通过最大限度地推进战略合作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推动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要把战略合作作为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积极承接零件产业转移,努力引进整车企业来我省布点生产,壮大企业群体。围绕重型车底盘,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的战略联合、重组,努力打造名牌底盘产品,并形成较大生产规模。
(四)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
2012年,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其中乘用车65万辆、载货汽车12万辆、客车8万辆、专用车15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50万辆,摩托车260万辆。2015年,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20万辆(其中乘用车75万辆、载货汽车15万辆、客车12万辆、专用车18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60万辆,摩托车350万辆,郑州百万辆汽车制造中心基本形成。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2、企业发展
2012年,培育5家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宇通集团、郑州日产、海马郑州等3家企业超过200亿元,8家企业进入国内零部件企业100强。2015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集团达到10家。2020年,形成2至3家营业收入超50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
3、新能源汽车
201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万辆,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达到5亿安时,形成5万套动力模块的生产能力,在中原城市群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达到20亿安时,形成10万套动力模块的生产能力,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技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整车产销量的20%,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技术创新
全面提升全省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2012年,全省汽车行业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10家。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形成具备车辆耐久、碰撞实验、电子匹配等核心能力的综合性技术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优势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重点企业具备自主开发行业领先技术的能力。
5、零部件发展
围绕整车和关键总成集聚零部件产业,不断提高零部件的本地配套水平,大力推进优势零部件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2012年,围绕优势产品建成3个左右全国知名的零部件生产基地。2015年,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零部件骨干企业形成与整车同步开发能力。2020年,汽车产品的主要零部件实现本地化。
三、产业发展定位及重点任务
(一)打造国内一流的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
加快推进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核心区建设,依托郑汴新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实施日产、海马、宇通、恒天等整车项目建设和郑汴新区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将河南省打造成为辐射华中、华北和西北的汽车制造中心。进一步巩固大中型客车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并逐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展轻型商用车形成新的优势领域,以经济型乘用车(含微客)、中重型卡车作为规模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推进郑汴新区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支撑整车发展。
——建设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大力支持宇通集团产能提升项目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建设全球营销网络,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全铝车身客车和新能源客车,抢占产业制高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突破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关键总成和低地板大客车底盘瓶颈制约,增强核心竞争力。2012年,形成5万辆中高档客车产能; 2015年,形成8万辆中高档客车产能;2020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客车企业之一。支持少林客车实施差异化经营,共同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
——建设日产全球轻型商用车基地。支持郑州日产加快改造优化中牟厂区和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