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_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_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_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_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林忠军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100)

摘 要: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成果。在今本《易传》和帛书《易传》研究上,张先生以事实为据,提出了《易传》是战国中后期作品,《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彖传》应在荀子以前,《象传》晚于《彖传》,今本《系辞》“象”“太极”是正字,而帛书《系辞》“象”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大恒”是异文等观点。张先生易学的特色和贡献是以哲学分析法对《易传》概念范畴命题及哲学体系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论文最后指出,张先生提出的易学观点虽未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但对于今天研究今帛《易传》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运用哲学方法解读《易传》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20世纪易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我们今日易学研究中心理之学,仍然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关键词:易学考辨;哲学分析;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9)06-0043-09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林忠军,男,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① 见汤一介:《张岱年先生与〈周易〉》,《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张岱年先生(1909—2004)是当今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内学界对于他在哲学理论和哲学史方面所取得成果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其易学的研究则相对比较少,仅见汤一介先生撰写的《张岱年先生与周易》。这与张先生不是专门研究易学不是易学家有关。尽管如此,他非常关注《周易》经传,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周易》特别重视,①在他的《中国哲学大纲》第一篇和第二篇多引《易传》之言,进行哲学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他先后发表数篇论文,申明自己的观点。他发表的论文有《〈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周易〉与传统文化》、《初观帛书〈系辞〉》、《〈易传〉的生生学说》等。张岱年先生的易学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学者相比仍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易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展开的,以最具有哲学意味的《易传》为对象,主要集中在《易传》疑难问题的考辨、概念和命题的哲学分析及哲学体系分析。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张先生的易学思想加以探讨。

一、《易传》作者与时代的考辨

传本《易传》是先秦系统解释《周易》的重要著作,其易学思维、思想和方法规定和影响了易学史发展。易学史上易学两派六宗,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和以何种形式解《易》、评价易学和建构易学体系,皆援引《易传》为据。但是,如此重要的易学著作,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一直是易学史上聚讼未决的疑案。自汉司马迁始,孔子作《易传》的说法成为定论,延续千年之余,无人怀疑。降至宋代,欧阳修曾首先以《易传》中有自相矛盾、乖戾混杂的内容为据,得出《系辞》、《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的结论(《易童子问》),打破了传统看法。欧阳修之后,宋人赵汝梅作《周易辑闻》,元人王申子作《大易辑说》,都沿袭此说。但他们仍然相信《彖》、《象》为孔子所作。直到清人崔述和民国初以疑古辨伪为主要内容的古史辨派思潮兴起,才以结实的证据,大胆推断不仅《系辞》、《文言》、《说卦》而下非孔子作品,而且《象》、《彖》亦非孔子之作。孔子作《易传》的旧说基本被否定,代之而来的是《易传》作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是孔子儒家后学的作

第46卷第6期2009年11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46,No .6

Nov .2009

品等说法。自20世纪末至今日,随着出土新资料的发现,孔子与《易传》关系问题的讨论又被掀起,不少学者根据新出土帛书《易传》等材料,回归司马氏旧说,主张孔子作《易传》。

①张先生在梳理中国哲学、建构其哲学体系时,目睹了中西文化会通下古史辨派兴盛及其提倡辨章学术考辨源流对于传统经学研究方式的冲击。受其影响,张先生1931年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一文,后被选入《古史辨》第四册中,但未直接参加关于《周易》经传作者的讨论。他在早期撰写《中国哲学大纲》、《天人五论》时更多关注的是《易传》范畴和命题意义及其运用,对于《易传》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未进行考辨,如他在《中国哲学大纲》之《大化论篇》中,将《荀子》置于《易传》之前,在其后《附注》中,作了更正,他说:“今按《周易·系辞传》的年代应早于荀子,此处将《系辞传》置于荀子之后,有误。应将《系辞传》提前叙述。”②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文章中,才对《易传》争议的问题作了回应。

张先生以文献资料为据对于《周易》经传进行了考辨,提出“《周易古经》不能晚于周成王时代,是西周前期的作品”③。“《系辞》和《彖传》基本上是战国时代的作品。”《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彖传》应在荀子以前。关于《文言》和《象传》,没有直接材料。《文言》与《系辞》相类,《象传》与《彖传》相类,应当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从《象传》的内容看,可能较《彖传》晚些。”④20世纪90年代,张先生仍然坚持战国说,但进一步细化并推进这一观点,提出“公孙尼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或三传弟子,《系辞》文句为公孙尼所采,当早于公孙尼子”。⑤“《系辞》上篇,至少

`天尊地卑'一章应作于惠施`历物'之前,即战国前期”⑥。“要之,《周易·系辞》,至少《系辞》的若干章节,应先于庄惠,是战国前期的著作。”⑦他在进行翔实考证后,得出结论:“总之,我们虽然不能完全肯定《周易大传》是孔子所作,但可以肯定《周易大传》的大部分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或三传弟子所编纂的,是战国前期至中后期的著作。”⑧

关于《易传》作者,张先生在《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提出“《易传》可能是`颜氏之儒'的遗著”。他说,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在这八儒之中,孟氏、孙氏(荀子)声望最著。《易传》中所表现的思想观点,既不同于孟,也不同于荀,而与《论语》所记载的孔子学说有一致之处者较多,《系辞上》所谓`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颇与《论语》所载颜渊的精神境界相似。所以,《易传》与`颜氏之儒'可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⑨虽然张先生未能以铁的证据对其他观点一一驳斥,但提出《易传》可能是颜氏之儒的遗著,不失为一家之说。后来,他仔细阅读《易传》内容,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开始赞同高亨的观点,他说:“《史记》、《汉书》所记传《易》的经师中,最有名的是子弓,荀子多次以子弓与仲尼并称,其所称赞的子弓是否

臂子弓,亦无确证。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以为,`《彖传》可能是臂子弓所作',有一定

的根据。《系辞》《文言》亦可能是子弓师徒的著

作。”

10在这个问题上张先生驳斥了李镜池和郭沫若的观点。

李镜池主张《易传》成书于秦汉期间。如1930年所写的《易传探源》一文中认为,《彖传》、《象传》“其年代当在秦汉间”,《系辞》、《文言》,“年代当在史迁之后,昭宣之间”;《说卦》、《序卦》与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0《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5页。《〈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89页。《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5页。

《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4页。

《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3页。《〈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第218—

219页。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8页。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参见李学勤《易传的年代问题》、《出土简帛与易》(见其《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年版),吕绍纲《系辞传

属儒不属道》(见朱伯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2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郭沂《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

说———重新检讨易传成书问题》(见朱伯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3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4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杂卦》,“在昭宣后”。60年代又说,“《彖传》和《象传》的大象,写于秦朝”。“《彖》、《象》二传是秦汉间作品”,《系辞》、《文言》是经师传《易》的语录遗说的辑录,即从田何到田王孙的口传易说。《说卦》以下三篇,约在宣、元之间。张先生认为,他的这些结论恐不正确。①理由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引过《系辞》文句,②司马迁明确讲过孔子作《易传》诸篇,说明他“见过《彖》、《系辞》、《象》、《说卦》、《文言》等篇”,故“对于司马迁这句话随意

否认或随意曲解,都是不对的”。

③又《淮南子》引述过《序卦》文句,陆贾《新语》之《道基》篇和《辩惑》篇引述《系辞》,“这些都足以证明《系辞》、《序卦》在汉初已有。如果认为《系辞》的年代`在史迁之后,昭宣之间',《序卦》`在昭宣后',恐怕是疑古太勇,未免主观武断了”。④

郭沫若认为,《说卦传》以下三篇应该是秦以前的作品,而《彖》、《象》、《系辞》、《文言》则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系辞》、《文言》三种是荀子的门徒在秦统治期间所写出来的东西,《象》在《彖》之后。对于《荀子·大略篇》有《彖传》文句,郭沫若说,“以荀子那样富于独创性的人,我们可以断定他的话决不会是出于《易传》之剽窃”。张先生指出:“我们不能因为荀子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思想家,就断定《荀子》全书各篇都不会引用旧文。这条开端三字是`易之咸',这就足以表明,这条正是引述《周易》中《彖传》的文句而加以发挥。”⑤

当时学界流行两种倾向,一种是从否认《易传》为孔子所作,到否认孔子读《易》,其中最主要的证据是以“易”读音“亦”,否定了《论语》中孔子学易说法;一种仍然坚持孔子作《易传》。对于孔子与易无关系的说法,张先生指出有人误读此段话,即根据《释文》“学易,如字,鲁读易为亦,今从古”之文,将此段话读为“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以证明孔子未学易。他说:“`鲁读易为亦',是说鲁将易字读作亦,其本文也作易,作易不误。

郑玄、何晏都肯定`学易如字',是正确的。”⑥而

对于坚持孔子作《易传》的说法,张先生以《系辞》《文言》有“子曰”说明不是孔子所为,“如果《易传》十篇都是孔子自著,何以有些章节加上`子曰'二字?显然,孔子自己是不可能加上`子曰'二字的。如果《易传》十篇都是传《易》的经师依托孔子而写的,何以有的章节加上`子曰',有的章节不加`子曰'?”⑦

马王堆帛书《易传》出土,进一步印证了张先生的观点,即传世文献所记载的孔子学《易》、传《易》事实可靠。帛书《易传》除了《系辞篇》与今本《系辞》内容大致相同外,其他五篇与今本《易传》完全不同,其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学生讨论易学问题。其中《要》最具有学术价值,专门描述孔子晚而学《易》情况,记录他对卜筮的理解、他的易学与巫祝易学的区分以及易学境界观点等。关于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的记载,印证了司马迁关于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的说法;关于孔子“损益之道”的记载,印证了《淮南子》、《说苑》引述不伪;关于“以德而占”的记载,印证了《论语》“仁者不忧”和《易》“不占而已”的推断。因此,20世纪有的学者从否认《易传》为孔子之作出发,继而认为孔子与《易》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说法不攻自破。张先生的观点是可信的。

帛书《易传》公布后,张先生就帛书《系辞》等篇章中所涉及的疑难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帛书《系辞》中使用了不同于今本的文字,如今本“象”,帛本作“马”;今本“太极”,帛本作“大恒”。学界对此众说纷纭,张先生通过考察《礼记》中“马”字可以解作筹码之义,肯定帛书《系辞》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

⑧又以《老子》中“象”字屡见和《左传》中“易象”为根据,认为,《系辞》中的象字应是正文,而帛书的马字乃是异文,可能是

辟某人的名讳而改象为马。⑨以《老子》中有恒道或常道,说明恒字不是误字而是异文。比较《庄子》与《系辞》中的太极,将《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看做“是针对《易系辞》所谓`易有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同上。

《初观帛书〈系辞〉》,《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338页。《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44页。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5页。《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17页。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15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15页。《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92页。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93—294页。

 第6期林忠军: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45

 

太极'而发的”,以此推断“庄子及其弟子所见的《系辞》当是`易有太极'云云,而帛书《系辞》所谓`易有大恒',应是后来改定的异文。”①最后得出结论:“田何传本《易系辞》不可能晚于帛书《系辞》。”②

关于《易传》作者和时代问题,学界争论近一个世纪,张先生以事实为据,对照诸家观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于《易传》的作者和时代问题作了总结,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易传》哲学分析

张先生比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思想,形成一套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如哲学阶级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历史和逻辑统一、整理史料法等,③并将其运用于分析中国哲学思想和建构哲学体系之中。在《易传》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法和整理史料法中的考证法。前面对于《易传》问题考辨就是整理史料中的考证方法。张先生对于易学突出的贡献,不是运用考辨方法对《易传》作者和时代进行考辨,而是比较早地用哲学理论分析法对《易传》哲学思想的评述。

首先,从宇宙本体论角度考察和分析了《易传》中哲学概念。

按照张先生的理解,哲学是以基本概念范畴为主要内容,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有

一套哲学概念范畴体系,这样一些概念范畴反映其哲学思想和思维形式,故研究哲学当从分析哲学家的概念范畴开始,解释其内涵,考察其产生和演变,分析其层次和体系。他把概念范畴分析法引入《易传》研究之中,详细分析《易传》的主要概念范畴。“太极”是先秦著作中最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易传》提出“易有太极”,却未对此做出任何哲学的解释,故造成易学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天地起源说,或画卦说,或揲蓍说,或大中

说。张先生采取了郑玄、虞翻等人的说法,太极即太一,是指淳和未分之气,或称为元气,这种“天地未分的原始统一体”,“为天地的根源”。他说:“天地未分的原始的整个叫做`太极',`太'是最先最大的意思,`极'是顶点的意思。`太极'就是天地万物最初的根源。”④世界万物皆由太极生成,由太极生天地、四时、八卦,然后演化出万事万物,这

是《易传》的世界生成说。⑤张先生把这种思想定性为“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张先生对其他的观点,一一加以批驳。朱熹以理释太极,把太极视为画卦开始,“虽然新颖,实不可通”,其实,“是唯心主义的揣测之辞”。而王弼等人主张揲蓍说,以“大衍之数五十”其一不用的“一”看做是太极。张先生认为,揲蓍无论是不用之一,还是四十九未分,皆象太极,“不能说此即太极”。“所以,筮蓍说也是不可取的。”⑥对于焦循提出太极是大中说,张先生说:“焦氏既承认晚周人所谓太一即是《系辞上》所谓太极,而又坚持太极即大中,就不能自圆其说了。”⑦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阴阳。张先生探讨了天地阴阳概念。

“阴阳”是西周末年出现的、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概念。《周易》古经有阴阳符号,却未见“阴阳”概念,《易传》发挥了西周末年以来的“阴阳”观念,说明世界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张先生分析了《易传》中阴阳概念的属性和特点。他说:“阴阳是二种性质。在《易传》中,具有阳性的物体叫做`阳物',具有阴性的物体叫做`阴物'。最大的阳物是天,最大的阴物是地。”“阳的特征是`刚',是`健'。刚是进取性,健是主动性。阴的特征是`柔',是`顺'。柔是服从性,顺是受动性。简单地说,阳是运动,阴就是静止。阳就是正面,阴就是反面。”⑧

阴阳是气,天地是由气构成的,继而,张先生用阴阳之气阐明了“乾元”“坤元”的概念。“天所具有的阳性的气,叫做`乾元';地所具有的阴性的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2—23页。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1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1页。《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3页。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3页。《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103页。《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339页。

《初观帛书〈系辞〉》,《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338、339页。

4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气,叫做`坤元'。”①按照张先生理解,元是始的意思,“乾元即乾之始,坤元即坤之始”,“乾坤即阴与阳、刚与柔”。《彖传》释《咸卦》把刚柔解释为阴阳二气,故“乾元可解为阳气之始,坤元可解为阴气之始”。张先生认为,《易传》提出太极生两仪、乾元坤元资生万物、有天地然后万物生这三说“是层次的不同,基本是一贯的。应该肯定,《易大传》中的天地万物起源论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唯物论”。②

与阴阳相关的是“道”、“象”、“器”、“神”概念。《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阴阳不测之谓神”。张先生以此分析了“道”、“象”、“器”、“神”的概念。张先生认为,道是《系辞》中重要的哲学范畴,其含义是阴阳变化规律。“所谓道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一阴一阳即对立两方面的相互推移、相互转化。”③道离不开阴阳,“有阴有阳才有所谓的道”。其中“一阴一阳”的两个“一”字,表示“阴阳是彼此对立的,又是相互结合的,彼往则此来,彼进则此退,总之彼此相互推移”。④张先生认为,《易传》中的“象”与“形”对举,与“法”对举,“象”与“形”相互对待,“法”与“象”相互对待。“法象”之“法”,应是固定形式之意。象是可见的事物,未必有形。“器是具体事物”,“有一定形状者

才叫作器”。⑤道与器的关系:

道生器,即万物由道之阴阳二气产生;同时,道又不同器,道无形体,是抽象的,作为具体事物的器则是有形可见的。即《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张先生认为,“所谓`形而上'就是`成形以前',就是没有形体的意思。所谓`形而下'就是`成形以后',就是具有形体的意思。”⑥同时,形上形下,有时指先后,有时指有高卑,这里有高卑之意,“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肯定`道'是高于形器的”。⑦由此,张先生认为,在《易传》中“道”、“象、”“器”应该是三个层次,而不是两个层次。其实,张先生,已经把“象”作为

联结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中间环节。

这里有一个问题:《易传》提出太极生万物,又提出道生万物。这易造成混同“太极”与“道”概念。为此,张先生作了区分。他说,虽然《系辞》称道为形而上者,称器为形而下者,但这个“上”并不是根本之义,“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有阴有阳才有所谓道;阴阳未分的统一体`太极'应比道更为根本。所以,在《易大传》的理论体系中,最高范畴

应该是`易'是`太极',其次才是道”。⑧ 道的特点是阴阳处于流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流动是普遍的、复杂的,《易传》以“阴阳不测之谓神”说明之。张先生分析了“神”这一概念。他说:“《易大传》改造了神的概念,提出了关于神的新的界说”,其意义有三:“一是指万物的微妙变化,即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转化,微妙不测,叫做神。所谓不测是表示变化的极端复杂性与不可穷尽性。事物变化,错综复杂,难以穷尽,故称为不测”。“二是指人的智慧、德行的最高境界”,如“神而明之”、“神而化之”即是此意。“三是指易卦预知未来的奇妙作用”,如“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在他看来,这三项意义中,第一项意义是根本的。以此,张先生解释了“神明”和“鬼神”的意义。他认为,“神明”是在第一层意义上使用的,“神”,即阴阳不测之神,“明”指日月光照万物。“所谓神明即指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光明”。⑨鬼神不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而是指整个自然界气之变化,“精气为物”是神,“游魂为变”是鬼。“游魂即指无所不至的魂气”。“这种新解是不同于古代宗教的思想的”。显然,张先生通过文字训诂释义、引述前人解释、前后语义分析等方法,论述了《易传》中太极、阴阳、道、象、器等具有宇宙论意义的概念,以说明自然产生与演化过程,解释了宇宙发展变化的根据。

其次,张先生分析了《易传》中若干重要的易学命题。

张先生认为,一切学术之系统,皆由命题组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4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4页。《〈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3页。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5页。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2、593页。《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5页。

同上,223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2页。《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2—23页。

 第6期林忠军: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47

 

成,哲学科学皆然,故他特别重视易学命题分析。在辩证观方面,他考察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等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

他认为,《易传》变化的要义是生生,“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表达生生之意。“日新”即新而又新,“生生”即生而又生,生,即天地之属性,是大德。它有产生发生之义,是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的不断代替旧的,新旧交替,继续不已,这就是生生,这就是易。“日新”亦即生的含义。“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肯定了变化的普遍性。而“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是讲变通,由此到彼叫做通,通表示变化过程的连续性和对立事物的联系性。

按照张先生理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命题说的是阴阳对立相互作用是变化的根源。刚柔即阳和阴,相推即互转,指相互作用,阴阳对立是变化的根本。“刚柔者立本者也”、“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也是此意。值得肯定的是张先生从易学和哲学两个方面来分析《易传》这个命题,即一方面解释易学意义,一方面揭示哲学意义。如他说,此命题“有双重的意义,一层意义指自然的变化,

一层意义指卦爻的变化”。

①这种解释显然不同于一般哲学史工作者。通过对于这些命题的分析,张先生对于《易传》辩证思维作了归结:“这些命题肯定了变化的普遍性永恒性,肯定了对立面

的相互转化是最根本的规律,并深刻地说明了变化的根源就在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②

在人生观方面,张先生重点分析了“自强不息”、“刚健中正”等具有人生意义的命题。他认为,《易传》重视刚健,提倡人当效法天的本性,刚健中正,自强不息,即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哉乾乎刚健中正”。天的本性是健,天体运转不息,故称为健,健是刚强不屈的意思。自强不息,即是勉励前进,永不休止。《易传》推崇刚健,但并未忽略柔顺,主张知柔知刚,刚是主要的,柔是次要的,刚强又不过于刚,这才是《易传》的理想品德。张先生提出《易传》的刚健学说是老子守柔学说的反响,是对于老子守柔学说的纠正。③

在天人关系方面,张先生则详细分析了“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等命题。他认为,裁成是节制完成,辅相是帮助。“裁”古通“财”,他引郑玄注曰:“财,节也。辅相左右,助也。”裁成辅相有调整之意,故此句话是说,对自然加以适当调整,使自然更符合人类的要求。所谓先天指引导自然,所谓后天指适应自然。在自然变化尚未发生之前先加以引导、开发,在自然变化既已发生之后又注意适应。这也就是裁成辅相之意。张先生认为,裁成辅相论是一种天人协调论,其本意是指农业生产及礼乐刑政的措施,但又不限于此。这种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老子“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思想的改造。而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可能受到《易传》的启发。

通过考察《易传》的命题,张先生对《易传》作了总结:“《易传》富于辩证思维,这是人所共知的。《易传》的中心观念是变易,宣扬`日新'、`生生'。这种变易观念应用于人生观,于是强调`刚健',主张`自强不息';应用于天、人关系问题,于是提出了`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天、人协调学说。”④

最后,考察了《易传》哲学体系。

张先生根据他的哲学体系分析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了《易传》的哲学体系:其一,考察《易传》其基本倾向和性质。他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但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从西方哲学总结出来的,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独特的概念名词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如先秦时代的最高问题是天道问题。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出哲学的基本倾向。《易传》天道观反映了其基本倾向和性质。张先生考察了《易传》的天道观之后,确立了《易传》的基本倾向和基本性质。他指出,对于《易传》不能过于简单化,既不能看做是唯物的,也不能看做是唯心的,应该说是兼而有之。他说:“《周易》古经本系卜筮之书。卜筮原属于古代宗教的迷信活动。《易传》对卜筮之书进行解释,承认了卜筮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易传》的理论前提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易传》解释经文往往是借题发挥,它对天地起源、万

①②③④《〈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6页。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31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8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9页。4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物变化、八卦来源都有所说明,它的理论是以对客观世界及其变化进行观察为依据的,这是一些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说,《易传》是企图对卜筮活动做出具体的解释,因而其中既有唯心主义思想,又有唯物主义思想。”①

其二,考察了《易传》哲学体系中概念范畴的层次。他认为,每一个哲学体系包含很多的概念范畴,这些命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这些概念范畴之间有一定的的层次,必须慎重确立这些概念范畴层次。张先生归纳出《易传》哲学范畴如下:太极、阴阳、健顺、生、易、变化、动静、道器、形上形下、神、几、日新。②由前面对于《易传》哲学范畴概念分析看,这个些内在联系的范畴概念,自上而下、层次分明,构成了一个体系,反映了宇宙形成和生生不息变化的过程以及阴阳对待之规律。

其三,张先生就辩证思维、本体论和人生观方面对《易传》做了评价。他指出:“《易大传》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自然世界及社会生活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一个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本体论,达到了先秦时代辩证思维的最高成就。二是提出了以刚健为宗旨的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③按照张先生的说法,《易传》有一个博大精微的天道论,“它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充了《论语》、《孟子》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

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④张先生尤其重视《易传》的辩证思维,他认为,《易传》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些比较精湛的辩证观点。《易大传》的辩证思想在先秦哲学中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最深刻

的,对于后来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⑤在人生观方面,张先生认为,《易传》宣扬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意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

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广阔的胸怀。⑥

其四,张先生指出了《易传》对于后世的影响。他认为,《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五经之首,经莫大于《易》是汉儒的共识。汉魏玄学兴起,唯有《周易》经传仍受尊重。两宋理学家凭借《周易》经传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直至现代,熊十力早年习佛,晚年归宗大易,特推崇大易的形而上学。以此说明《易传》对于当今哲学的影响。张先生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原因。他说:“《易传》之所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易传》是依托孔子的,以孔子的名义立论,因而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地位;第二,《易传》有一些精粹深湛的观点,启迪了秦、汉以后的进步思想。”⑦“自汉魏至明清,《易大传》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受到尊崇的。时至今日,即令不承认《易大传》是孔子手著,但也应肯定《易大传》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⑧。

三、张先生易学研究之价值与意义

张先生虽然发表的易学文章不多,但是他运用哲学方法和考辨方法探讨易学而提出许多观点,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20世纪易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尤其是易学哲学研究,我们今日研究易学中义理之学,仍然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张先生关于《易传》哲学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其自身的哲学观点的提出和体系建构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张先生从《易传》生生不息、日新之的思想,提出了中国哲学实在与现象统一的宇宙观不同于西方实在与现象分离的宇宙观。他指出:“宇宙为一大历程,为一生生日新之大流,此大历程,亦可用中国古名词,谓之曰`易'。在此历程中,一切皆流转,皆变迁,然变有骤渐。暂现而即逝,逝逝无已者为事。”⑨易之“生生是变化,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张岱年全集》第一卷,第275—276页。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7页。《〈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88页。《〈周易〉与传统文化》,《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69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8页。《〈周易〉与传统文化》,《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67页。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6页。《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458页。《〈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0页。

 第6期林忠军: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49

 

亦是最周遍之恒常。宇宙全体之所有,任何一事之起,任何一物之成,莫非生生”①。由此观点,张先生反对怀特海自然之两分,提出中国宇宙论,未尝分别实在与现象为二事。并把生生变易视为中国哲学的特点。他认为“宇宙是生生之流,而生生有其常则,生生亦即根本的常则之一。同时承认变易与条理,而予以适切的联系,这是中国哲学的

特色”②。如汤一介先生所言:

“张先生坚持`实在与现象'的统一,正是从《周易》中了解到宇宙之本体与世界的万事万物之本质不是两回事,只是在事事物物的现象中才可把握宇宙是一生生的`日

新大流'。”③

又如张先生多次引用《易传》语言阐发自己的天人观。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中讲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统一,认为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关系,人可以调整自然,而不应破坏自然。这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但比较忽视改造自然的努力,比较忽视对于自然界的探索。西方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和对抗,主张克服自然、战胜自然。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他把天人合一分为静的天人合一和动的天人合一。静的天人合一是内心修养达到与天为一的境界。动的天人合一则是以行动实践改造自然,使天成为合适于人的,而同时人亦适应天然,不失掉天然的乐趣。他引《易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说明之,认为此话是说“宰制自然同时亦随顺自然。先天即为天之前导,后天即从天而动。人须一方面开导自然,一方面遵循自然;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乃得天人之协调”④。又说:“《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应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⑤

又如张先生认为,“哲学为根本问题之哲学,亦可谓以基本概念范畴之研究为主要内容”。哲学家任务是创立概念范畴,诠释概念范畴,理清概念范畴。以此观念出发,他建立了中国哲学范畴体系。《易传》成为张先生研究中国先秦哲学范畴

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范畴如下:太极、阴阳、健顺、生、易、变化、动静、道器、形上形下、神、几、日新。他认为按先秦哲学典籍,“在范畴发展史上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论语》、《老子》、《易传》……《论语》、《老子》、《易传》所提出的范畴成为中国传统

哲学的主要范畴”。⑥

同时,张先生运用中国传统的考据法,提出了许多极有见地的易学观点。如他以扎实的文献资料的功底,提出“《系辞》和《彖传》基本上是战国时代的作品”。《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之前。《彖传》应在荀子以前。《文言》与《系辞》相类,《象传》与《彖传》相类,应当是战国年中后期的作品,从《象传》的内容看,可能较《彖传》晚一些”等自成一家之言,又提出《系辞》中的“象”字应是正文,而帛书的“马”字乃是异文,可能是辟某人的名讳而改“象”为“马”,帛书《系辞》所谓“易有大恒”'是后来改定的异文,等等。这些观点虽未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但对于今天研究今帛《易传》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先生易学研究的价值还表现在以哲学分析方法研究《易传》,这异于传统的文字学训诂方法、文献学研究方法和一般哲学叙述方法。文字训诂方法对于揭示文字本义固然重要,却流于一般文字意义解释,未能上升到哲学意义,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涵。就其哲学而言,张先生不同于冯友兰先生。虽然二者皆由西方哲学解读中国哲学,但张先生重视概念命题哲学体系分析,而冯先生则重视哲学思想历史阐述。张先生运用西方哲学分析法合理解读中国哲学和易学,是当今哲学和易学研究的典范。当今中国哲学史界面临很大的困惑:一是以西学方法和思维解读易学和中国哲学,易学和中国哲学很容易被割裂而失去自身特色;一是以中国话语系统和方法解读中国哲学和易学,而无法超越自身而开显出深邃的哲学意义。张先生在研读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基础上,以西学话语系统和思维方法解读中国哲学和易学,凝练和开显出不同于西学的深邃的哲学和易学思想,消融和化解了学术界两种倾向,避免了易学和中国哲学研究中走向任何一偏。故张先生易学研

①②③④⑤⑥《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459页。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625页。

《生活理想之四原则》,《张岱年全集》第一卷,第288页。

汤一介:《张岱年先生和周易》,《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全集》第二卷,第615—616页。《事理论》(天人五论之三),《张岱年全集》第三卷,第140页。

5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究方法在今天易学和哲学研究仍然有启发意义。

更为可贵的是,张先生提出双层读易之法。他认为易学两套话语系统:一套是易学本身的解释系统,一套是哲学语言系统。张先生提出解释易学应该采取双层方法:一方面解释易学意义,一方面揭示哲学意义。这个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读《易传》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易传》是解《易》之作,研究《易传》哲学首先当在易学层面下工夫,揭示其中易学意义,然后开掘其易学哲学思想。过去哲学界对于《易传》的研究,往往忽略其中易学内涵尤其象数符号探讨,仅仅停留在易学文字意

义层面研究哲学意义,由于不明易学意义,致使阐发出哲学思想不是易学本身的思想,更多是研究者依照自己前见而形成的思想。如新儒家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的易学研究属于此类。他们为了建构哲学体系需要,往往忽略《周易》文本和《易传》对于文本解释这一事实,运用哲学分析法,只在文字层面上,阐发其中哲学大义,故对于《易传》的哲学研究往往不尽符合其本意。张先生提出双层读易之法,是一个极为合理的方法,以此法读易避免了对于易学误读,对于纠正当下流行的由新儒家倡导这种解易之法,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On the Yi -ology of Mr .Zhang Dainian and Its Value and Meaning

Lin Zhongjun

(C enter for Zhouyi &Ancient C hine se Phil os ophy ,Shandong Unive rsit y ,Jinan 250100,C hina )

A 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systematically on the research archievements of Yi -ology by Mr .Zhang Dainian .Based on facts ,Mr .Zhang proposed that Yi Zhua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work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which Xi Ci should be written later than Lao Zi ,however earlier than Hui Zi and Zhuang Zi ,Tuan Zhuan should be earlier than Xun Zi ,Xiang Zhuan later than Tuan Zhuan ,and so on .Mr .Zhang expounded his vie ws on the c oncepts ,categories ,pr opositions and philosophical system with philosophical analytical method which i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ntribution of Mr .Zhang .In the last part ,we point out that Mr .Zhang 's views on Yi -ology still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us to study Yi Zhuan of current version and silk manuscript although some of his views aren 't iuniversally shared in academic circles .Mr .Zhang 's philosophical method of interpreting Yi Zhuan exert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is own philosophical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Yi study over the last century .Toda y ,Mr .Zhang 's research on Yi -ology is full of life and has an impact on our study of Yi .

Key words :textual analysis of Yi ;philosophical analysis ;value and meaning

(责任编辑 刘曙光)

 第6期林忠军: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51

 

高考满分作文——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1.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 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点评者:星雨)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的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推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诞生。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教学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其他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2.选题意义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占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70%以上,而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都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里。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 将网络化信息化功能引进课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温馨课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创建“温馨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信息化环境中,探索实践“温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研究内容 (1)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创建“温馨课堂”。 (2)信息化环境中,“温馨课堂”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 3.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以多媒体手段为媒介,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温馨课堂为切入点,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使命就是要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教师教学的一切形式就是要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铺桥架梁。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是温馨课堂教学方式想要实现的效果。 4.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创设温馨课堂环境的作用,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作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研究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如何来调控课堂氛围,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辅助、推动教学,形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选题背景及意义

选题背景及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选题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2、研究意义 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慈善事业研究背景和意义范文 1、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然而,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在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太大,这严重的挑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我国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和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使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有所缓解,但是扩大化的趋势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所以,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希望可以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来缩小贫富差即。 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自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地震,2010年8月7日的舟曲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唤醒了了中华民族“慈心善举”的传统美

德,同时也意识到在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急需救助的情况下,紧靠政府的力量仍然是不够的,因此,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慈善事业上,希望通过参与慈善事业的途径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行为。因此,急剧增加的社会需求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显必要性和紧迫性。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为慈善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约有2600多万人,城镇贫困群体约有2200多万人,二者合计4800多万人,占总人}1比重的约3. 7%。这意味着在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遭遇到到大病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其生存状态将更加堪忧。如果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困境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是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借助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能够切实帮助这部分弱势群体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2012-03-02 黑老赵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五行思想”不仅指明 了宇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2011-12-21 学无止境65528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 四个思想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五行思想”不仅指明了宇 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第三个重要思想,“中和中庸”。“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2011-10-06 法童“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一)金开诚,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文艺心理

学概论》、《屈原辞研究》、《谈艺综录》、《学术文化随笔》、《文化古今谈》等二十多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0-04-11 四海为家*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 的基本精神。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在美学上,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008-07-03 hongtao 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2012-03-21 茶香飘万里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2012-03-21 雪峰读书漫画:传统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的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推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诞生。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教学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其他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2.选题意义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占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70%以上,而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都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里。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 将网络化信息化功能引进课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温馨课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创建“温馨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信息化环境中,探索实践“温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研究内容 (1)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创建“温馨课堂”。 (2)信息化环境中,“温馨课堂”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 3.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以多媒体手段为媒介,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温馨课堂为切入点,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使命就是要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教师教学的一切形式就是要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铺桥架梁。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是温馨课堂教学方式想要实现的效果。 4.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创设温馨课堂环境的作用,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作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研究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如何来调控课堂氛围,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辅助、推动教学,形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选题背景及意义范文

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选题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2、研究意义 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慈善事业研究背景和意义范文 1、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然而,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在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太大,这严重的挑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我国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和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使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有所缓解,但是扩大化的趋势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所以,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希望可以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来缩小贫富差即。 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自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地震,2010年8月7日的舟曲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唤醒了了中华民族“慈心善举”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意识到在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急需救助的情况下,紧靠政府的力量仍然是不够的,因此,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慈善事业上,希望通过参与慈善事业的途径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行为。因此,急剧增加的社会需求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显必要性和紧迫性。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为慈善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约有2600多万人,城镇贫困群体约有2200多万人,二者合计4800多万人,占总人}1比重的约3. 7%。这意味着在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遭遇到到大病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其生存状态将更加堪忧。如果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困境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是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借助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能够切实帮助这部分弱势群体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中语文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作文素材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高考满分作文名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

---活页1---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走进葫芦文化 ---------莪山畲族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葫芦文化与畲乡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邻近乡镇在开庙会,庙会上的物品虽说不上昂贵却也应有尽有。路过庙会,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吸引了我,买一个回家练练,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器也被我们学生们瞄上了,很快葫芦丝就走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每天早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都可以看见吹练葫芦丝的同学,三五成群,欢歌笑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同学还在想:这样的葫芦丝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呀!我们不是有许多自己种植的葫芦吗? 是呀,说起种植葫芦同学们早就有很深的体会了。近两年少先队一直在组织学生自己回家种植葫芦,出了不少的成果。其中学生制作的葫芦器在校园艺术周上得到了展示,县电视台少儿栏目对此还特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历史背景:葫芦文化是灿烂畲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竹筒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葫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尽情领略祖国灿烂的葫芦文化。 (三)时代背景:把葫芦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美不胜收的葫芦世界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宝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浓浓的艺术韵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跳绳就是打球走棋,葫芦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教师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 3、学校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文化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4、社区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为社区不断发展作好准备 小小葫芦为我们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艺术品加工厂应蕴而生,精美的葫芦工艺品给畲乡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亲身实践,与葫芦有了不解之缘,长大要把家乡人民的这份共同事业发扬光大是不少学生心中的愿望,学生们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例

“立足校本研训,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1988年,《世界教育年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教师作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发展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近年来,我们珠海路小学顺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注重立足学校实际,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其中齐鲁名校长1人,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辅导员2人,岛城名师、青岛市特级教师2人,及一批青岛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学校打造名师,壮大优秀教师群体创造了条件。 《“立足校本研训,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立足于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与优势,同时借助于外部力量,内外结合,开展基于校本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研究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使之在积极参与中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市、地、省乃至全国等不同层次的名优骨干教师,构建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以名师打造名校,探索出基于学校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探索教育的基层组织——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尤其是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构建起适合学校推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与研究基本模式,为其它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同时,本研究的探索,也可以为基于学校的名优教师群体培养的途径与方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个例和丰富的实践依据,并通过实验论证:学校是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校本研训是名优骨干教师发展的最主要的方式,并探索以校为本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可行性策略,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理论。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探索促进优秀教师群体成长的校本研训途径与方式,使教师由被动参与为主动自觉谋划职业发展,由个体努力为群体努力共同创优; 2.构建以校为本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基本模式,壮大学校名优教师队伍,创建名校; .

中华智慧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 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就表现了非凡的经商才能。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买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是抛出。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_1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算是挑选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挑选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咨询题。在论述选题咨询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晰。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咨询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别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算是一具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进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别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普通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能够挑选不少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咨询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选题,能够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咨询题往往比解决咨询题更重要”。提出咨询题是解决咨询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可以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固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别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挑选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算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挑选一具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差不多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闻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咨询题,别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别容易,是因为提咨询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具别研究某一行道的人,别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咨询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具研究过程才干提出一具象样的咨询题,因此我们也能够说,咨询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算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转引自《怎么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第59页)论文的选题故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假如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不少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别错,也可不能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一具好的毕业论文题目,可以提早对文章作出基本的恐怕。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挑选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别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别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关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说,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办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味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别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别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尽管职能相对照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要紧领导,怎么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个地方就有一具科学的领导办法和领导艺术咨询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挑选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办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二、选题能够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别脚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存,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杏来,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基本上十分珍贵的。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实用和用处之大小。所以,对它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进化方式,信息化正在以快捷、多变等特点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当代青年学生伴随着信息技术兴起和网络、电脑普及而成长起来,他们喜欢网络,享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恩惠。但同时,能否正确认识信息、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成为有道德的信息社会人对他们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所以说信息化时代使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面临了新挑战,我们只有更多的运用学生所喜欢的信息化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将德育工作更好地覆盖学生丰富的生活实践,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更好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社会网络化的背景下,推进德育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不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时代特点,更是提高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应对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挑战,成为当今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紧贴当前社会现状,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将为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相应的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逐年升温。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中就包含了信息化的概念。到2003年,美国政府及其相关科研机构制定出台多达数十份教育技术政策报告,其中多数报告中包含涉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建议。目前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全国大中小学校的网络普及率高,许多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英国更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他的全国学习网络是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除此之外,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瑞典、法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对教育信息化有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概念、现状、战略描述、发展趋势、政策、法规、个

中国民俗蕴涵的情感与智慧

中国民俗蕴涵的情感与智慧 中国民俗,是我国或一地族群或民众群体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现实中,它展现为一种程式化的和一种风行的生活样式、生活惯制,表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存方式、生产技艺、人际交往、行为范式等。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当下的、鲜活的、流动的……在日常生活层面表现为不经意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 民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和应用,人们习以为常,在不经意间实践,却并未意识到它的智慧与光辉。 如人类维系生命最基本的民俗生存方式:食。为何自古以来中国江南民众以稻米为主食,而不以牛羊肉或麦粟类为主食? 中国江南民众食用稻谷的民俗,似乎是平常事,然而,这一饮食民俗的发生发展,充满了中华先民稻作族群的生存智慧。 江南稻谷的食用和生产,追根溯源,是当地先民在特定的地域生态环境中,为谋取自身生存发展,对鸟类生态之模仿。先民仿效鸟类觅食当地野生稻的生物习性,吃鸟食、使鸟田。并在鸟田稻作的稻米生产方式中逐步形成对鸟类的依赖、崇敬和神化,把引领他们食用稻谷的鸟类视为送谷神、送子神,以致自己的生活也发生鸟化:拜鸟灵、穿鸟衣、住鸟居、说鸟语、佩鸟饰、制鸟器、用鸟历。其间又与日崇拜发生粘连,衍生出种种鸟、日神话崇信的习俗活动,以及凤鸟信仰、神仙思想,如神仙道家葛洪羽化成仙的传说。 外国朋友在中国工作、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得其解的问题。例如中国人对“圆”有种特殊的情感,如圆月,千百年来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意。传统的中国节日中,大多数节日食品,元宵汤圆、清明青团、中秋月饼、春节松糕都是圆形的。传统的中国婚礼,江南古越地女方陪嫁的家具器皿,俗称“圆木”,结婚生子的礼仪都要送染色的鸡蛋,等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表达团圆情感的一种民俗。可是,不同习惯和思维的外国朋友恐怕就不能完全认同。有一年除夕,一批法国研究生在我家过年,我便教他们做圆子。过了十几分钟,我回到他们做圆子的房间,惊讶地发现,十多名学生没有一个把圆子做成圆形,而是做成了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甚至还有做成一匹马和凯旋门的。他们没有圆形即团圆的中国情感,更认为圆形的东西,一碰就滚动,不稳定,达不到团圆的效果,倒是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显得更为稳定。于是,我就给他们讲解了江南稻作对鸟的崇拜的形成发展,到鸟灵送谷、送子——卵生神话——现实中崇圆观念的衍化和流行。中国人吃饭时的工具——筷子,也是模仿鸟类觅食谷类的方式。中华先民就是通过观察与其生活在一起的鸟类,萌发了食用稻谷的智慧和一些独特的精神思想火焰。 1

论文选题的意义总结

论文选题的意义总结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胡雪静 班级:103212 学号:105031040088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它包括如下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它有如下要求: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四)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我的题目是《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运用》,其意义是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其日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这股网络热潮正以锐不可挡的趋势冲击着餐饮业的方方面面。业内分析家表示,在这个网络时代,餐饮企业经营者若没有关注、紧跟这股网络风潮,将会错失众多的商业良机。因此,对餐饮业来说,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契机,提高在网上订餐、物资采购及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成为了其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探索餐饮业中电子商务的应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上面可以看出,论文的选题不是那么容易的,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

选题的意义、价值

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并且中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无奈而痛苦。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特征,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致使学生长期地被动参与教学活动,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选题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2、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精简教学设计,分层落实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成为鲜活的学习主体,使数学教学成

为师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数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通过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以转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整体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二)研究的内容 1.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的研究。 (1)课前预设方案在课堂实证中,多了什么,需要补充什么; (2)备课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达成了没有,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调整; (3)预设的过程联结如何,其上位的结构和静态的模型是什么; (4)集体备课是否适合自己班级和学生,需要怎样的调整和变通; (5)教材中同类型的课有哪些,核心的有效性设计要素是什么,等等。 2.课前导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与研究。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课题来源 图书信息的管理是图书馆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当今高校的图书馆更为突出。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认识制度的改革,在学生认识将不断增加,而管理人员则相对减少。给学校的图书馆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早期的手工图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图书馆借阅需求。因此在计算机飞速以展的今天,就用库技术实现图书信息的管理是可行而必要的工作。 1.2选题背景 图书管理系统是为了管理图书借阅情况等信息而设计的。学校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学校都是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图书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学生借阅情况的统计和查询等往往采用对人工检查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学校都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一般图书借阅情况是记录在文件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长了,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参加借阅图书情况进行查询就更加困难了。 1.3研究目的 本系统使用电脑安全保存、快速计算、全面统计,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 1.4研究意义 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自动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注销等情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