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Union-Find的树结构

3-Union-Find的树结构

3-Union-Find的树结构
3-Union-Find的树结构

Union-Find的树结构

前一个算法执行O(n)条Union和Find指令需要O(n*Logn)时间,是因为在合并的时候,

小集合中每个元素i的所属集合名R[i]要改名。

R[i]可使Find指令在O(1)时间里完成(优点),

但使得Union指令所需工作量增大(主要用于R[i]的改名)。

因此,要降低Union的工作量,就必须大幅度减少改名的次数。

其中的一种方法,是用树结构来表示集合:

仅在树根处记录集合的名字。

初始时每个结点是一棵单节点树,

作集合合并时, 让结点少的树A的根指向结点多的树B的根, (结点数相同时可选其中任一个根作为新的根),

这样就完成了集合的合并。

故合并可以在O(1)时间里面完成。

每个结点i 的形式为

Name[i]: 以结点i 为根的子树原有的名

称。 但只有含结点i 的树的根结点处的Name 才是当前正确的集合名。

Count[i]: 以结点i 为根的子树中元素的个数。

但只有含结点i 的树的根结点处的Count

才是当前集合正确的元素个数。

Father[i]: 结点i 的父结点的编号。结点i 是根结点时,则该域为0。 例如n=8,初始时为:

1

2

……

8 另外,还有一个数组Root 记录每个集合的根节点编号,初始时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即Root[k]: 集合名为k的树的根结点编号。

e.g. 当执行Union(1,2,9)指令时,集合1和2合并,

重新命名为集合9,使2成为1 的父结点,

则Name[2]、Count[2]、Father[1]和Root[9]均要修改如下:

2

1

Roo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此时,如再执行Union(9,3,10)指令,则根据Root[9]查到

集合9的根结点编号为2,于是Name[2]改为10,

Count[2]改为3(=2+1), Father[3] 改为2(新的父结点编号),Root[10]中记入2。

这样的处理,使得Union可以在O(1)时间里面完成,

但Find时间增多,在最坏情况下,执行1条Find指令需要O(Logn)。

于是执行O(n)条Union-Find指令仍需要O(n*Logn)。

Find的时间能否改进?

注意到:执行Find[i]指令时, 必然会形成一条从结点i到根的路径P, 如果我们让该路径P上的所有非根节点均指向根(路径压缩),

这样下一次对该路径上的结点,再执行Find指令时,

查找时间就会变短(因各结点已直接指向根节点)。

采用一个功能与Aho书P132基本相同的算法(形式上要略简单):假定集合名在1..n之间,且用树的高度代替树中的元素个数;

用原先深度大的集合的名字作为合并后的新集合的名字

(即不指定外部名),

让树高值小的树的根,指向树高值大的树的根。

这样,Union不做各元素的所属集合改名,Find只与树的高度有关。

该算法只用2个数组:

P[i]:若i为根结点,则P[i]=i。

若i不是根结点,则P[i]是i的父结点的编号。

rank[i](秩):

在指令序列σ中删去Find指令, 得到只含Union指令的新序列σ', rank[i]是执行σ'(即未经压缩)时,以结点i为根的子树的树高。(若在执行中有Find指令,则会对树进行压缩,

所以rank[i]≥结点i实际的深度。)

带路径压缩的递归程序Find(i):(注意: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全局变

量,

if i≠p[i] /*i不是根*/虽然此处为突出重点p不是入口参数)then p[i]←Find(p[i]);

return p[i];

注意:Find操作既不改变树的大小(仅仅是将指针改一下),也不改变rank的值。但很有可能会改变树高。

Union(i,j) /*i,j可以是任意结点,不一定是根结点*/

a←Find(i) /*a是含结点i的树的根结点编号*/

b←Find(j) /*b是含结点j的树的根结点编号*/

if a=b return a; /*i,j在同一个集合中,无需进行Union */

if rank[a]>rank[b]

then {p[b]←a; return a;} /*根结点为a的树‘深’,b指向a*/ else { p[a]←b; /*根结点为b的树‘深’或相等,a指向b*/

if rank[a]=rank[b] then rank[b]增1; return b;}

/*注意,rank的改动只在:两rank相等时,新根结点rank才被增1*/

结论1:rank[i]是不会减少的,当某次合并后i不再为根,

则从此rank[i]就不再改变。

(若以指令序号{1,2,…m}作为x轴,

则每个结点i的rank[i]函数图像是单调不减的阶梯函数)

结论2:对所有不为根的结点的i(满足p[i]≠i),

都有rank[p[i]]>rank[i](因合并时总是rank大的作根)。

结论3:以i为根的集合中的元素个数≥2rank[i]

(可以针对上述所给Union算法,用归纳法证明)

结论4:a)至多有n/r 2个秩(rank )为r 的结点。

b)没有一个结点的秩大于Log 2n 。

(见Aho 书上的引理4.2及其推论。)

在Union 算法中,除了2个Find 以外,其余的工作量是O(1)。

所以主要的工作量是花在Find 指令的执行上。

所以,根据平摊分析的聚集方法,

O(n)条Unoin-Find 指令的时间复杂度,

主要取决于O(n)条Find 指令(其余工作的总和只有O(n))。 其时间复杂度的分析与Ackerman 函数有关。

Ackerman 函数(增长极快的函数):

F(i)=)1(2-i F , F(0)=1, F(1)=2, F(2)=4, F(3)=16, F(4)=65536, F(5)=655362

其广义逆函数G(r)= ???????????∈∈====]2..65537[5]65536..17[416..5343221

10065536r r r r r r 或或 G(r)是增长极慢的函数。

把秩r 按照G(r)分组,秩r 属于第G(r)组。(e.g: 秩为5则属于第3组)

由结论4的b),r ≤ Log 2n 。

所以最大组号不超过G(??n Log 2) ≤ G(n)-1,

即最多有G(n)个组。

定义N(g):其秩在组号为g 的组中结点的个数。

注意:组号为g 的组中的秩是从F(g-1)+1到F(g)。

由结论4 a) 秩为r 的结点至多有n/r 2个,故有

N(g) ≤∑+-=)

(1)1(2/g F g F r r n =∑---=+-1)1()(01)1(212g F g F r r g F n ≤∑∞

=+-01)1(212r r g F n =1)1(22+-g F n =)1(2-g F n =)(g F n 这样,执行一条Find(i 0)指令,若p[i 0]=i 1,p[i 1]=i 2,… ,p[i m-1]=i m , 而是i m 根,则执行路径压缩后,有p[i k ]=i m (0≤k ≤m-1)。 另外,由结论2(父结点的秩大于子结点的秩)有:

rank[i 0]< rank[i 1]< rank[i 2]<…

用平摊分析的聚集方法,把O(n)条Find 指令的耗费分为三类:

1) O(n)条Find 指令的根费用,

2) O(n)条Find 指令的组费用,

3) O(n)条Find 指令的路径费用。

根费用:执行一条Find 指令时,处理根及其儿子所需的费用。 一条Find 指令只会碰到一个根(及其儿子),

故O(n)条Find 指令的根费用为O(n),

这样,根及其儿子的费用已全部计算在内。

非根(及其儿子)的结点只有两种可能性:

1、该结点的秩与其父结点的秩不在同一个秩组中;

2、该结点的秩与其父结点的秩在同一个秩组中。

前者的费用计为组费用,后者的费用计为路径费用。

组费用:若结点i k (0≤k ≤m-2)与其父结点i k+1的秩不在同一个秩组中, 则对i k 收取一个组费用。因最多有G(n)个组,

故一条Find 指令最多只会碰到G(n)个结点、

其秩与其父结点的秩不在同一个秩组中,每个点处理为常数时间, 故O(n)条Find 指令的组费用最多为O(n*G(n))。

路径费用:若结点i k (0≤k≤m-2)与其父结点i k+1的秩在同一个秩组中,则对i k收取一个路径费用。

O(n)条Find指令的路径费用不是按一条条的Find指令来计算的,而是按在执行O(n)条Find指令中,

结点i k总共被收取了多少路径费用来计算的。

在O(n)条Find指令(其间可能夹有Union指令)的执行中,

考虑任一个被收取路径费用的结点,

(此时该结点的秩与其父结点的秩必定在同一个秩组中,

且该结点不是根结点的儿子,否则应收取根费用而不是路径费用,)

每收取一次路径费用,

Find指令将其变为根结点的儿子(路径压缩),

从而其新父结点(根)的秩比其原父结点的秩至少高1。

当某条Union指令将其新父结点作成其它某根结点的儿子,

则对该结点又可以收取路径费用

(只要该结点的秩与其当前父结点的秩仍在同一个秩组中,

且下面的某条Find指令执行时经过该结点)。

该结点(设该结点的秩在组g中)

可以收取路径费用的次数最多为F(g)-(F(g-1)+1)。

(因为每次收取路径费用时必然执行路径压缩,

使得该结点的秩与其新父结点的秩差至少增1。)

故路径费用最多收取F(g)-(F(g-1)+1) 次之后,

其父结点的秩与该结点的秩就不可能再在同一个秩组中,

而之后对该结点也就不可能再收取路径费用。

由于其秩在组号为g的组中结点的个数不超过n/F(g),

故组g中的结点的收取的路径费用

不超过[n/F(g)]*[F(g)-(F(g-1)+1)]< [n/F(g)]*F(g)=n。

因总共只有G(n)个组,

故所有结点在O(n)条Find指令的执行中,

收取的路径费用不超过O(n*G(n))。

三项费用总加起来,有O(n)+ O(n*G(n))+O(n*G(n))=O(n*G(n))

于是可得结论:如果合并是是把小集合并入大集合,

且执行Find指令时实施路径压缩,

则执行O(n)条Unoin-Find指令的时间复杂度为O(n*G(n));

若执行Find指令时不实施路径压缩,

则执行O(n)条Unoin-Find指令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实施路径压缩使算法达到近似线性的水平。

Aho书中的Th4.5:用本节所给算法执行O(n)条Unoin-Find指令时,

对于任意的c,都存在一个特殊的Unoin-Find指令序列,

使得执行该序列的时间复杂度>cn,

即算法在最坏情况下不是线性的。

(Aho书中构造了一个特殊的例子,它对于任意的c,

执行O(n)条Unoin-Find指令的时间复杂度均大于cn,证明略)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数据结构》习题集:_树和叉树

第6章树和二叉树 一、选择题 1.有一“遗传”关系,设x是y的父亲,则x可以把它的属性遗传给y,表示该遗传关系最适合的数据结构是( B ) A、向量 B、树 C、图 D、二叉树 2.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B ) A、有序数据元素 B、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C、无序数据元素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3.树B 的层号表示为1a,2b,3d,3e,2c,对应于下面选择的( C ) A、1a(2b(3d,3e),2c) B、a(b(D,e),c) C、a(b(d,e),c) D、a(b,d(e),c) 4.对二叉树的结点从1 开始连续编号,要求每个结点的编号大于其左、右孩子的编号,同一结点的左右孩子中, 其左孩子的编号小于其右孩子的编号,则可采用( C )次序的遍历实现二叉树的结点编号。 A、先序 B、中序 C、后序 D、从根开始按层次遍历 5.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 个结点的二叉树有(C )种。 A、3 B、4 C、5 D、6 6.在一棵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若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度为1的结点数为n1,度为0的结点数为n0,则树的最大高 度为( E ),其叶结点数为( H );树的最小高度为( B ),其叶结点数为( G );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则有( I )个空链域。 log+1 C、log2n D、n A、n/2 B、??n2 E、n0+n1+n2 F、n1+n2 G、n2+1 H、1 I、n+1 J、n1K、n2L、n1+1 7.对一棵满二叉树,m 个树叶,n 个结点,深度为h,则( D ) A、n=m+h B、h+m=2n C、m=h-1 D、n=2h-1 8.设高度为h 的二叉树中只有度为0 和度为2 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 B ),至多 为(D )。 A、2h B、2h-1 C、2h-1 D、2h-1 9.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 层的结点数最多为(B)(假设根结点的层数为1) A、8 B、16 C、15 D、32 10.深度为5 的二叉树至多有( C )个结点。 A、16 B、32 C、31 D、10 11.一棵有124 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B )个结点 A、247 B、248 C、249 D、250 12.含有129 个叶子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少有( D )个结点 A、254 B、255 C、256 D、257 13.假定有一棵二叉树,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则叶子结点数为( B )个。 A、15 B、16 C、17 D、47 14.用顺序存储的方法将完全二叉树中所有结点逐层存放在数组R[1…n]中,结点R[i]若有左子树,则左子树是结 点( B )。 A、R[2i+1] B、R[2i] C、R[i/2] D、R[2i-1]

31构建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Computer Education教育与教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66-03 构建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王岁花,岳冬利 (河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新乡 453007)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四种构建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方法。 关键词:二叉树;链表;存储结构;递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中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下的人才培养规格归纳为三种类型、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科学型(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应用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数据结构”课程出现在四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中,而树型结构同样无一例外的出现在了四个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单元中。 树型结构描述的是研究对象之间一对多的关系。在存储树时,如果用指针来描述元素之间的父子关系,则由于对每个元素的孩子数量没有限制(最小可以是0,最多可以是树的度d),若结点的结构定义为一个数据域data和d个指针域,则可以证明,有n个结点、度为d的树的多重链表存储结构中,有n*(d-1)+1个空链域,采用这样的存储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叉树是树型结构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它的操作和存储要比树简单的多,且树和森林可以用二叉链表做媒介同二叉树进行相互转换,所以对二叉树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是二叉树的一种重要的存储结构,在每一本“数据结构”教材中都占据了一定的篇幅,但对于怎样建立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却很少提及。笔者从事“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已二十余年,总结出了以下四种构建方法,希望能对同仁和学数据结构的学生有所帮助。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会对二叉链表和递归有更深入的理解。 2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构建方法 假设有关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的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结点结构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BiTNode *Lchild ;//左孩子指针 struct BiTNode *Rchild;//右孩子指针} BiTNode ,*BiTree ; 说明:ElemType为二叉树的元素值类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义,本文假设为char型;BiTNode为结点类型;BiTree为指向BiTNode的指针类型。下面的算法均用类C 描述。 2.1 利用扩展二叉树的先序序列构建 只根据二叉树的先序序列是不能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的。针对这一问题,可做如下处理:对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空指针引出一个虚结点,设其值为#,表示为空,把这样处理后的二叉树称为原二叉树的扩展二叉树。扩展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可唯一确定这棵二叉树。如图1所示,给出了一棵二叉树的扩展二叉树,以及该扩展二叉树的先序序列。 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简介:王岁花,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义Web和课程教学论。 项目资助:河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 66

产品结构树的应用

产品结构树的应用 1.定义 产品结构树(Product Structure Tree,PST)是描述某一产品的物料的组成及各个部分文件组成的层次结构树状图。它是将产品数据管理中的产品信息,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层级关系,组成一种有效的属性管理结构。 在企业生产产品开始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分解,这是制造业企业的基础工作。然而这就需要产品结构树更直观的理解这个产品。这是企业产品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就方便企业编制产品生产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和新产品的开发。 产品结构树根据该产品的层次关系,将产品各个零部件按照一定层级关系组织起来,可以清晰地描述产品各个部件、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树上的节点代表部件、零件或组件,每个节点都会与该部件的图号、材质、规格、型号等属性信息以及相关的文档资料。如图: 产品结构树层次要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决定。同时也因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企业把一系列产品用产品结构树表示,也有的企业一个产品就用一棵树表示。 2.作用 2.1 产品结构树是企业进行物料采购的重要依据之一。 2.2 产品结构树便于企业规划管理产品所包含的全部生产文件。 2.3 产品结构树是企业制定产品物料清单(BOM)的主要依据。 2.4 产品结构树是制造部门配料和领料的依据之一。 2.5 产品结构树是仓库进行原材料管理和零件配套管理的依据。 3.应用 3.1 产品结构树在物料清单(BOM)中的应用 3.1.1 狭义的物料清单通常就是产品结构。仅仅表述的是对物料物理结构按照一定的划分规则进行简单分解,描述了物料的物理组成。一般按照功能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描 产品 部件1 部件2 部件3 部件4 子部件1-1 子部件2-1 子部件2-2 子部件3-1 子部件4-1 子部件4-2 子部件4-3 零件1-1-1 零件1-1-2 零件2-1-1 零件2-2-1 零件3-1-1 零件4-1-1 零件4-2-1 零件4-3-1 零件4-3-2

基于时间轴的产品结构树

基于时间轴的产品结构树

13000套1.0 E 11000件 1.0A 11100 件 1.0 C 11110m 2 1.0 O 1 2 3 结构层次独立需求件相关需求件 11200D 件4.0 R 12100m 30.2 12000件 4.0 B 11210 P m 30.2 方桌 桌面 桌腿 面 框 板材 方木1 螺钉胶油漆 方木2 10000件 1.0 X 产品结构树 供应 供应 生产 生产 供应 生产 供应 销售 生产 集成销-产-供业务的模型 物料号 物料名称 计量单位数量

物料信息集成模型 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树 优先级计划X 51015 2025 交货日期 时间 ⌒提前期倒计时? A B E (2)C D (4)(5) O (3)P (2)R (7)(12) (20)(10) 关键路线工 艺 路线 工 序 工 序 最长 供应商生产采 购周期 运输下达采购订单 检验不多-不少-不早-不晚 量期一体化计划 ? 关键工作中心 ?动态?关联?期量标准 产品流程 资源(能力) MRP :简化的网络计划 销售供应供应供应供应生产生产生产生产

物料需求计划 MRP 42 产品信息 (物料清单)(工艺路线) 库存信息 3(物料可用量) 主生产计划 MPS 1 潜在客户 预测 合同 MRP 的逻辑流程图 生产计划 采购计划 用到什么 已有什么 还缺什么 生产什么需求导向 制造业的通用公式

物料号:10000 计量单位:件批量:10 现有量:8 物料名称:X 分类码:08 提前期:2 累计提前期:28物料清单(BOM )基本内容 1. 2. .3. 2. . 31. 21 . 层次 物料号 1100011100111101120011210120001210013000 A C O D P B R E 计量单位 件件件件kg 件件件 数量1.02.02.01.00.51.01.01.0 类型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物料 名称 成品率累计提前期 ABC 码 M M B M B M B B 2000010120000101200001012000010120000101200001012000010120000101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20001231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1.001.000.901.000.901.001.001.00 26.0 15.012.022.020.017.010.05.0 A A B C C B C C 依据产品结构 其余信息来自物料主文件 设计更改通知或物料主文件 . . 3 11210/1 P 1 kg 0.5 B 20000101 99999999 1.00 15.0 C 23 17.021.0来自工艺路线文件

简单易懂的历史学考研知识体系框架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政治制度 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宗法制 2、国野制,班爵制 3、礼乐制 二、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变迁 法家韩非子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三、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1、实质 2、意义:开创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四、两汉的刺史 1、西汉刺史的特点 品级不高,不固定办公,六条问事 2、东汉刺史的变化 官品渐升,固定办公,掌握军权 五、两汉的察举制度 1、创立 2、内容 3、到东汉时期的变化 六、西汉的中朝制度 1、创立 2、内容 3、影响 七、东汉早期的政治制度(以尚书台和御史台为中心) 1、尚书台行政权力的加强 2、监察机构权力的加强 八、东晋的侨置郡县和土断运动 了解侨置郡县和土断运动发生的原因,结果,并和《徙戎论》等区分记忆 九、唐代宰相制度的变化 1、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翰林院(内相)——武则天 十、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南面官与北面官 2、地方:斡鲁朵与头下军州 3、四时捺钵 十一、宋代政治制度 1、官制(中央、地方) 2、君相之争 3、考试制度 4、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十二、元朝创新的行省制度 十三、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地方官制 2、中央官制 3、特务机构 4、选官制度 5、法律制度 6、社会控制 7、政治举措 十四、明内阁制度的实质 1、明太祖废相 2、内阁大学士的设立及其发展 3、明中期内阁权力的扩大:票拟权 4、英宗之后内阁制度的继续发展:首辅、次辅 5、内阁的实质:不是宰相,没有监察百官的权力注意区分票拟和批红 十五、明朝的宦官专权 1、太祖对宦官的限制 2、成祖对宦官的倚重:二十四衙门 3、英宗以后的宦官专权 ①通过“批红”控制朝政 ②控制特务机构 ③出任税使和矿监 ④监督护卫京师的军队京营,镇守太监监视边境 十六、清朝的专制顶峰 1、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 2、地方组成形式 3、军机处和六部尚书 4、考试制度及统制政策 十七、行政区划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include #include #define VirNode ' ' /* 用空格符描述“虚结点”*/ #define MAXSIZE 64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ElemTypeSqBitTree[MAXSIZE]; void crebitree(SqBitTreeBT,int n) /* n为二叉树真实结点数*/ { inti,j,m; i=1; m=0; while(m

{ inti,n=0; for(i=1;i<=BT[0]/2;i++) if(BT[i]!=VirNode&&BT[2*i]==VirNode&&BT[2*i+1]==VirNode) n++; for(;i<=BT[0];i++) if(BT[i]!=VirNode) n++; return n; } int countn1(SqBitTree BT) { inti,n=0; for(i=1;i<=BT[0]/2;i++) if(BT[i]!=VirNode&&(BT[2*i]==VirNode&&BT[2*i+1]!=VirNode|| BT[2*i]!=VirNode&&BT[2*i+1]==VirNode)) n++; return n; } int countn2(SqBitTree BT) { inti,n=0; for(i=1;i<=BT[0]/2;i++) if(BT[i]!=VirNode&&BT[2*i]!=VirNode&&BT[2*i+1]!=VirNode) n++; return n; } //主函数 void main() { SqBitTree T; int n; crebitree(T,5); levellist(T); printf("High=%d\n",high(T)); levellist(T); printf("n2=%d\n",countn2(T)); getch(); }

.结构树

结构树(Structure Tree) 描述结构树用于系统地: ●把主题或问题领域(例如:沟通不畅、周转时间、降低存货等等) 分割成更细小、更易处理的问题。 ●或者 ●发现可能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或几个根本原因。 尽管结构树和鱼骨图(因果图)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即作为第一部 和第二步的工具),但是熟练的问题解决专家建议第一步使用结构树 而在第二步使用鱼骨图,这样有助于参与者认清自己处在问题解决 程序中的哪个位置并且避免引起混淆。 主要用途步骤对用途的描述 第一步-任务2 找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第一步-任务3 选择目标问题 第二步-任务1 决定采集什么数据 第二步-任务2 采集数据 第二步-任务3 整理及演示数据 第二步-任务4 认别原因 程序由于结构树既可以用于第一步又可以用于第二步,并且在每个步骤的使用中存在一些差别,所以我们先对划分主题或问题领域进行描 述,然后再对发现根本原因进行描述。

划分主题或问题领域1.在一块演示板或活动挂图(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一个带有卡片、 大头针和线/带子的概要串联图)左下角的方框里填入第一步-任务1里的主题。 2.从方框画出一条水平线,并与一条长的垂直线相连。从垂直线 上画出几条水平线,代表与主体相关的主要问题领域。 顾客 满意度 问题是? 主题

结构树(Structure Tree) 程序 3. 把主题细分为几个问题领域。 (续) 划分主通过提问下面的基本问题,把主体划分为问题领域: 题或问 题领域 在把主体划分为问题领域时,在垂直线的上方写上一个问题:“问 题是?”可以有助于提醒你。小组可以提出来帮助回答这个基本问 题——“问题是什么?”的提问包括: ●“你们面临的问题来自哪儿?” ●“具体来讲是哪个(小组、功能部门、产品、地理区域,等等)?” ●“你所说的…..是指什么?” ●“我们对哪些领域感到不满意?” 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提示了进一步细分的分类标准(即按照产品类 型、区域、功能、小组、体系、报告类型、部分等等来细分)。 注意:如果你知道你想关注的是什么具体问题领域,那么第一步的 细分工作(即第三步)就不是必需的了。例如,在“顾客满意度的 例子中,如果你知道“产品交付”是“顾客满意度”这个主题的主 要问题领域,你可以这样开始绘制你的结构树: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1.结构树

描述结构树用于系统地: ●把主题或问题领域(例如:沟通不畅、周转时间、降低存货等等) 分割成更细小、更易处理的问题。 或者 ●发现可能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或几个根本原因。 尽管结构树和鱼骨图(因果图)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即作为第一部 和第二步的工具),但是熟练的问题解决专家建议第一步使用结构树 而在第二步使用鱼骨图,这样有助于参与者认清自己处在问题解决 程序中的哪个位置并且避免引起混淆。 主要用途步骤对用途的描述 第一步-任务2 找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第一步-任务3 选择目标问题 第二步-任务1 决定采集什么数据 第二步-任务2 采集数据 第二步-任务3 整理及演示数据 第二步-任务4 认别原因 程序由于结构树既可以用于第一步又可以用于第二步,并且在每个步骤的使用中存在一些差别,所以我们先对划分主题或问题领域进行描 述,然后再对发现根本原因进行描述。 划分主题或问题领域1.在一块演示板或活动挂图(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一个带有卡片、 大头针和线/带子的概要串联图)左下角的方框里填入第一步-任务1里的主题。 2.从方框画出一条水平线,并与一条长的垂直线相连。从垂直线 上画出几条水平线,代表与主体相关的主要问题领域。 顾客 满意度 问题是? 主题 问题领域

程序 3. 把主题细分为几个问题领域。 (续) 划分主 通过提问下面的基本问题,把主体划分为问题领域: 题或问 题领域 在把主体划分为问题领域时,在垂直线的上方写上一个问题:“问题是?”可以有助于提醒你。小组可以提出来帮助回答这个基本问题——“问题是什么?”的提问包括: ● “你们面临的问题来自哪儿?” ● “具体来讲是哪个(小组、功能部门、产品、地理区域,等等)?” ● “你所说的…..是指什么?” ● “我们对哪些领域感到不满意?” 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提示了进一步细分的分类标准(即按照产品类型、区域、功能、小组、体系、报告类型、部分等等来细分)。 注意:如果你知道你想关注的是什么具体问题领域,那么第一步的细分工作(即第三步)就不是必需的了。例如,在“顾客满意度的例子中,如果你知道“产品交付”是“顾客满意度”这个主题的主要问题领域,你可以这样开始绘制你的结构树: 产品 交付 顾客满意度 问题是? 主题 问题领域

数据结构(树与图部分)练习题

1 数据结构(树与图部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不考虑顺序的3个结点可构成种不同形态的树,种不同形态的二叉树。 2. 已知某棵完全二叉树的第4层有5个结点,则该完全二叉树叶子结点的总数为:。 3. 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5层有3个结点,其叶子结点数是。 4. 一棵具有11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若i =54,则结点i 的双亲编号是;结点i 的左孩 子结点的编号是,结点i 的右孩子结点的编号是。 5. 一棵具有48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若i =20,则结点i 的双亲编号是______;结点i 的左孩子结点编号是______,右孩子结点编号是______。 6. 在有n 个叶子结点的Huffman 树中,总的结点数是:______。 7. 图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它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V(G)是______的非空有限 集合,E(G)是______的有限集合。 8. 遍历图的基本方法有优先搜索和优先搜索两种方法。 9. 图的遍历基本方法中是一个递归过程。 10. n 个顶点的有向图最多有条弧;n 个顶点的无向图最多有条边。 11. 在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中,判断某指针p 所指结点是叶子结点的条件是。 12. 在无向图G 的邻接矩阵A 中,若A[i,j]等于1,则A[j,i]等于。 二、单项选择题 1. 树型结构的特点是:任意一个结点:( ) A 、可以有多个直接前趋 B 、可以有多个直接后继 C 、至少有1个前趋 D 、只有一个后继 2. 如下图所示的4棵二叉树中,( )不是完全二叉树。 A B C D 3. 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 )个结点。 A 、16 B 、32 C 、31 D 、10 4. 64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 A 、8 B 、7 C 、6 D 、5 5. 将一棵有1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从根这一层开始,每一层从左到右依次对结点进行编 号,根结点编号为1,则编号为49的结点的左孩子的编号为:( )。 A 、98 B 、99 C 、50 D 、48 6. 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之和等于边数的( )倍。 A 、1/2 B 、1 C 、2 D 、4 7. 设有13个值,用它们组成一棵Huffman 树,则该Huffman 树中共有()个结点。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古代历史。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欣赏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二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3.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是非线性结构,即每个数据结点至多只有一个前驱,但可以有多个后继。它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1.顺序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就是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二叉树中的结点。因此,必须把二叉树的所有结点安排成为一个恰当的序列,结点在这个序列中的相互位置能反映出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编号的方法从树根起,自上层至下层,每层自左至右地给所有结点编号,缺点是有可能对存储空间造成极大的浪费,在最坏的情况下,一个深度为k且只有k个结点的右单支树需要2k-1个结点存储空间。依据二叉树的性质,完全二叉树和满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比较合适,树中结点的序号可以唯一地反映出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既能够最大可能地节省存储空间,又可以利用数组元素的下标值确定结点在二叉树中的位置,以及结点之间的关系。图5-5(a)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图5-5(b)给出的图5-5(a)所示的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a) 一棵完全二叉树(b) 顺序存储结构 图5-5 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示意图 对于一般的二叉树,如果仍按从上至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树中的结点顺序存储在一维数组中,则数组元素下标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反映二叉树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增添一些并不存在的空结点,使之成为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形式,然后再用一维数组顺序存储。如图5-6给出了一棵一般二叉树改造后的完全二叉树形态和其顺序存储状态示意图。显然,这种存储对于需增加许多空结点才能将一棵二叉树改造成为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时,会造成空间的大量浪费,不宜用顺序存储结构。最坏的情况是右单支树,如图5-7 所示,一棵深度为k的右单支树,只有k个结点,却需分配2k-1个存储单元。

世界古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古代历史(180万年前——公元初) 一、古代史(180万年前——14世纪) (一)史前文明(石器时代,180万年前——前三、四十世纪) 1.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共同祖先是约180万年前出现在东非的能人 2.旧石器时代: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木棒、火(此时最重大的成就) 食物——采集、狩猎 居住——洞穴 3.新石器时代:工具——打磨结合的石器(新石器)、冶金术;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食物——食物采集者变生产者(生产力第一次飞跃) 居住——建房、村落定居 4.进入文明:时间——前4000年(前三、四十世纪) 地点——北纬20——40度间的农耕地带,最早在北非(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P9地图)标志——农业、金属器、城市、国家 (二)农耕文明(前三、四十世纪——工业革命前。主要特征:人类第一种文明形态,经济上农业为主;政治上为君主制或君主专制;发源于大河流域;延续:是工业文明的摇篮,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前) 1.埃及文明 发现——法国,商坡良破译象形文字(P11图片) 时间——前4000年至前6世纪 地点——北非,尼罗河流域(人称“尼罗河的赠礼”) 特点——最早出现统一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法老,社会结构金字塔 法老修金字塔为陵墓 2.两河流域文明 时间——前3500年至前4世纪 地点——西亚,两河流域

文明进程——苏美尔人建国(前3500年,使用楔形文字,P14图片) 古巴比伦王国(前18世纪,出现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波斯帝国使文明进入顶峰(前6世纪,源于伊朗高原西南,发展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3.印度文明 时间——前2300年 地点——印度河流域 进程——前2300年出现早期文明 雅利安人占领印度,创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or佛陀)创佛教(前6世纪) 成就——佛教;今天通用的0至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源自印度;“0”是印度献给人类最精妙的礼物。 4.西方古典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文明之源) (1)希腊文明 地点——地中海东部,西临罗马文明,南对埃及文明 代表——斯巴达(又称“平等者公社”,尚武);雅典(民主制国家: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机构——公民大会、公民法庭、五百人议事会;妇女和非公民无权) 特点——奴隶制民主:公民间平等、民主、自由;非公民无权;奴隶被压迫剥削 (2)罗马文明 时间——前8世至公元5世纪 地点——地中海北部,意大利半岛,东临希腊文明 进程——A、前8世纪,建君主制国家 B、推翻君主,建立共和国:执政官(最高官职,选举产生);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 官(世界政治史上的创举) C、建立古代世界最发达的奴隶制,发生古代世界最大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角斗士 斯巴达克领导)

树结构习题集及规范标准答案

第5章树 【例5-1】写出如图5-1所示的树的叶子结点、非终端结点、每个结点的度及树深度。 A B C D E F G H I J 图5-1 解: (1)叶子结点有:B、D、F、G、H、I、J。 (2)非终端结点有:A、C、E。 (3)每个结点的度分别是:A的度为4,C的度为2,E的度为3,其余结点的度为0。 (4)树的深度为3。 【例5-2】一棵度为2的树与一棵二叉树有什么区别? 解:度为2的树有两个分支,但分支没有左右之分;一棵二叉树也有两个分支,但有左右之分,左右子树的次序不能交换。 【例5-3】树与二叉树有什么区别? 解:区别有两点: (1)二叉树的一个结点至多有两个子树,树则不然; (2)二叉树的一个结点的子树有左右之分,而树的子树没有次序。 【例5-4】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三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解:如图5-2(a)所示,具有3个结点的树有两种不同形态。 图5-2(a) 如图5-2(B)所示,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以下五种不同形态。 图5-2(b) 【例5-5】如图5-3所示的二叉树,试分别写出它的顺序表示和链接表示(二叉链表)。 解: (1)顺序表示。

(2)该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如图5-4所示。 图5-4 【例5-6】试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二叉树: (1)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 (2)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 (3)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 解: (1)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者任一结点均无左孩子的非空二叉树; (2)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者任一结点均无右孩子的非空二叉树; (3)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仅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

二叉树链式存储结构 第六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叉树链式存储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班级:20102111 学号:2010211102 姓名: 实验日期:2012.5.27 1.问题描述 二叉链表的C语言描述; 基本运算的算法——建立二叉链表、先序遍历二叉树、中序遍历二叉树、后序遍历二叉树、后序遍历求二叉树深度。 2.数据结构设计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3.算法设计 建立二叉链表: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 char ch; if((ch=getchar())=='#') T=NULL; else{T=(Bitnod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ch; createBitree(T->lchild); createBitree(T->rchild); } } 先序遍历二叉树:void preorder(Bitree &T) { if(T!=NULL) {printf("%c",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中序遍历二叉树:void inorder(Bitree &T) {if(T!=NULL) { inorder(T->lchild); printf("%c",T->data); inorder(T->rchild); } 后序遍历二叉树:void postorder(Bitree &T) { if(T!=NULL)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printf("%c",T->data); } }//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求二叉树深度:int Depth(Bitree &T) {//返回深度 int d,dl,dr; if(!T) d=0; else {dl=Depth(T->lchild); dr=Depth(T->rchild); d=1+(dl>dr?dl:dr) ; } return d; } 4.运行、测试与分析 运行程序,显示菜单, (1)如图1.1: 图1.1 (2)结果图1.2: 图1.2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结构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581-618)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589年,隋朝灭掉统一南北。 二、隋朝的繁荣:①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②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凿目的:为加强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2、开通时间: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 3、情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以为中心,北达,南至,隋朝大运河可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的运河。 5、作用: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 四、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暴君)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光之治”(627-649)(唐:618-907)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都:,李渊就是。 二、“贞光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①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治国思想:认识到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治国的和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戒奢从简;合并;注重任用和虚心。他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3、治世局面的形成: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措施: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2、作用: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郭沫若这样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汉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713-741年)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_________”。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②农耕技术:育秧移植栽培。③农作物:A蔬菜新品种。B______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___________》。④工具:__________(用来耕地的工具)、_______(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___瓷、邢窑__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第2章 装配结构树管理

第二章装配结构树管理 装配仿真设计的一般流程是:先在装配仿真管理器(PPM)的装配结构页面中引入产品,再在装配过程页面中添加装配步骤、添加/删除装配对象、定义拆卸活动,最后仿真并录制AVI。 在PPM管理器的装配结构页面,通过装配结构树右键菜单中的功能选项管理被装配的产品的零部件,右键菜单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 产品结构树根节点右键菜单图2-2 产品结构树子节点右键菜单 注意:被引入的产品,其装配结构树根节点下的零部件,可以定义他们的拆卸活动,其他零部件,除非被拆离到根节点下,否则,不能独立参与拆卸活动。 ·44·

·45· 2.1 装配结构树根节点右键菜单介绍 2.1.1 引入产品 只有当产品结构树为空时才能引入产品,一个工艺规程只能引入一个装配。引入产品的文件类型可以是三维模型通过开目三维模型转换器转换生成的*.xml 文件(参见第一章中的“三维模型转换器”),也可以是UG (*.prt )、PRO/E (*.prt 、*.asm )、SolidWorks (*.SLDASM 、*.SLDPRT )、SolidEdge(*.asm 、*.par)、IGES (*.igs )、Inventor(*.iam 、*.ipt)、Parasolid(*.x_t 、*.x_b)、CATIAV5(*.CATpart 、*.CATproduct 、*.cgr )的文件。 操作方法: ① 在PPM 管理器的装配结构页面中的“装配结构”根节点上单击鼠标右键菜单中的 〈引入产品〉项; ② 弹出“打开”对话框,如图2.1-1所示: 图2.1-1 打开文件对话 ③ 选择产品装配三维模型文件,点击〈打开〉或双击文件; 这时,系统在装配结构页面生成产品的装配结构树,如图2.1-12所示,同时在三维模型视图中显示该装配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