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之韵解说词_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_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_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_杜甫

千秋诗圣——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

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

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

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中华农业文明

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

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

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

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

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

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

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

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

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与这个词有些不一样,

区别在哪里?);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

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

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

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

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注意:“炙”的写法,与“灸”在写法和意义上的区别),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他跟谁并称“元白”?)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蒹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有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检校共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写诗,但跟本无法与杜甫相比。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你能背下这几句话吗?),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为他和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达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们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是李白根本无法和他相比。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论

断,首先为历史学家所接受。《旧瘦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进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杜甫虽然只能算中唐诗人,但一生五十九岁,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既然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有染上几分狂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睁大眼睛,看鸟往泰山上飞,看着看着,觉得山上的云在胸中回荡使人有一种飘然高举的感觉。于是决心要攀上山顶,去感受居高临下欣赏风景的快慰。

看到一匹骏马,他立刻想到“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xiāo)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骑到马上去驰骋,建立轰轰烈烈的功业。早年的这些诗句,展示出他不平风的气度,表明他内心充满着

盛唐的浪漫精神。所以尽管他的总体诗风与盛唐大不相同,但与大历时期的诗人也并不同调,没有那种走投无路的失落感和叹老嗟卑的衰飒气象。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杜甫始终自以为是儒家的信徒。“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乾坤一腐儒”(《江汉》),反复这样强调。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则更进一步,不光是不得志,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在大声呵斥“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诸将》),还在为皇帝担忧。儒生时代是充满使命感受和责任感的,时时都充满忧患意识,杜甫就是这样立身处世的,一辈子都被这种忧患意识驱赶得处于紧张状态。他年轻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典型的儒家理想。

在这一点上,他和李白大不相同。李白向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从来不强调忠君。他渴望遇到明主,像刘备请诸葛亮那样赏识

他,经他三言两语一点拨就天下太平,就尊他为卿相。而他又特别讲究功成身退,像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一样,为人排忧解难而不要报酬。杜甫固然也够不上政治家,但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

安史这乱爆发时,杜甫已四十四岁。随后在逃难中,他被叛军捉住带到已经沦陷的长安,看着京城的残破,痛心疾首写下了他的名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由于官小诗名也小,安禄山的部下没有关押他。他就乘机逃出长安,到了风翔找到了自作主张登上皇位的唐肃宗。肃宗为了嘉奖他的忠心,封他为左拾遗。后世称他为杜拾遗,就是这么来的。他不懂官场的厉害(我觉得换成“利害”更准确,你觉得呢?),只知道知无不言,结果上任不久就贬了官。由于俸禄太少,又当战乱,他干脆弃官,从此走上了日甚一日的苦难。也许诗真的是穷

而后工吧,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种种折磨,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像墨汁一样的浓黑的悲哀,来纪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赏爱,可是又有谁知道,那每一个字都是他眼中的泪,都是他心里的血,都是他哀痛的叫喊!他绕道甘肃成县(成县草堂)进入四川,一路上他声酸词苦地唱着: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七歌》)

他一路这样吟唱着,终于来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建成了这个草堂。“但有故人供禄米,余生此外更何求”(《江村》),他脸上终于闪起了一丝微笑。他被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也称他为杜工部。他心情轻快地唱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朋友死了,他又失

去了依靠。以后,他还在四川流落了几年,才终于由湖北转入湖南。路过岳阳楼时,写下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è裂开,如:天崩地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整个江南地区被洞庭湖分割在东南两侧,无垠的天空也在湖面上漂浮着,这时杜甫已经五十七岁,离去世只有两年了。要不是有文献资料为证,谁敢相信如此气魄雄浑的诗句,竟是个多病的老人写下的。

公元八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年,杜甫五十九岁时,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上。一个对中国诗歌有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就这样凄凉地消失了。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悲愤。(上集完)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家》)声时,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yù如:吁请),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唐王朝。他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

《兵车行》是给杜甫后期诗作定基调的作品。唐玄宗天宝年间,即八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维持着表面繁荣的唐王朝,已经危机四伏,统治者都视若无睹,还在对土蕃进行战争。这首诗就是写对西北边境用兵给老百姓带为的痛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尘土飞扬,哭声震天,“爷娘妻子走相送”,壮丁被征发到西北边境去送死,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惨景!诗人还用镜头切换的手法,把“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与“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放在一起。小农社会里,从来都重男轻女,诗人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儿子是养老送终的依靠,现在都战死了,自然还不如生女孩子好,嫁在近处总算还有个可指望的。对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

在安史这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象,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下年代中期,老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载进死亡。像著名的《石壕吏》,写了诗人“暮投石壕村”,正碰上“有吏夜捉人”,结果“老翁逾墙走”,总算逃脱了,剩下老妇人硬着头皮出来应付。老妇人说,她三个儿子都当兵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三个在前线打仗的儿子战死了两个,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一个没一条完整的裙子而不敢出来见人的儿媳和一个吃奶的孙子。一

家人活到了这分儿上,已经是够悲惨的了,可是来捉人的公差还不依不饶,非要带人去交差不可。万般无奈,逼得老妇人只好跟着走,到前线去给军队做饭,于是这一家人经历一次生离死别。在被战争剿灭了温情的岁月里,一切无法躲避的灾祸,就都会气势汹汹地降临到弱者的头上。清代诗人袁枚痛苦地喊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多少人在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洒下同情的泪水时,杜甫却看到了石壕村里这对老夫妻的生离死别。他们不善于吐露无法承受的悲哀,只会默默地哭泣。因为他们是弱者。

如今成都这里的杜甫草堂何等气派!可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住在这里时,只是一栋茅屋,那才是真正的“草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他五十岁那年,一场大风把他的茅室掀了顶。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直到自己走投无路了,杜甫还在《又呈吴朗》中写到: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到杜甫门前来打枣充饥,只是一个秋天的事,诗人竟把她记住了。第二年,诗人把这所房子借给一个吴姓亲戚。还特意写这首诗叮嘱说:“不为困穷没办法,这妇人可不至于于稀罕这几个枣子,正因为她心怀恐惧,因此来打枣时一定要尽可能对她和蔼一些。你插上篱笆防止她来打枣,这岂不是算得太精细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谁不是连骨头都被榨干了,还是多想想在苦难中挣扎的老百姓,待人多一分爱心吧!这首诗几乎谈不上什么技巧,纯粹是一片真情。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

胸支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靠的穷人,三年后就穷死在湘江上的一条船里。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杜甫所以是诗人之首,是因为杜甫的确有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这是符合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因而后人敢于去学他。另一方面,杜诗又特别经得起琢磨,也使后人乐于去学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这使他对诗歌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告诉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简直把诗当成传家的祖业。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的手段。他声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说明他写诗是反复推敲,反复锤炼的,由于驾御语言的能力高超,再加上精雕细琢,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律诗,几乎每一个字都用的那么精致,叫人想不出还能用别的什么字来代替。比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

飘何所似,无地一沙鸥。(要背下来!)诗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垂”字和“涌”字,就用得特别形象,特别有动势。“平野阔”,天就显得低,仿佛星星往下落了一段距离,反过来,由于有星星往下垂落的感觉,又会使人产生来野更加广阔的印象。散乱得月影忽悠忽悠,又像是在推着江水前进,使人感到江水好像流得更急速了。这两个字本来很普通,但用得恰到好处,这就使这两句诗一下变活了,有了更多的层次。杜甫这种驾御语言的本领,使后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杜甫的七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境界雄阔,音调响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后人认为这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一首七律。“不尽长江滚滚来”,抽出来单独看也很有些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前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一种萧杀的

气象,似乎长江之水流得很艰难,就与李诗的意趣大不相同了。这首诗就像流过平原的江河低沉而宽广,看似平缓却有一股不可抵挡的冲力。

最为难得的是,杜甫捧着时代的血泪,反复提炼,用沉重的笔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世界上只要还有不合理的贫富对立,这两句用红宝石拼成的诗句,就将永远使人警耸。

唐之韵观后感

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间不长的290年,一个以小农文化为主流的朝代; 唐,一个人们思想活泼,言行较少拘束,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开放的朝代; 唐,一个封建统治下,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宽松大度的朝代…… 当我们用手指摩挲那一页页有质感的历史纸张时,史家们用一个个饱蘸赞誉之情的方块汉字,把一个令后人充满了无限向往的盛大帝国,推介在读者的脑海里。 而当我们虔诚地捧起那本被奉为经典的《唐诗三百首》时,吟咏间,汉语之美让我们沉溺不能自拔。 于是,凭借史书、诗集,这传统的朴素的媒体,我们得以回望一千多年前那段绮丽的时光。那段时光的确绮丽,从大漠逶迤的驼队,到江南潺潺的清泉;从天上之水的滔滔黄河,到一览众山小的巍巍泰山;从承上启下的陈子昂到攀上巅峰的李白、杜甫……一个个屹立在中国诗坛的巨匠,在这段时光里纵横捭阖,驰骋才力,发抒性灵。 是的,那时光真的太过绮丽,以致于我们苍白的想象无法穷尽。这时,一个个鲜活的音画扑面而来:沧桑大地沐浴于阳光、风雪中,大漠逶迤的脊线上,驼铃渐响,复沓着《阳关三叠》的遗韵。耕牛、纺车、摇曳的烛火……那曾在文学史上被敷以浓墨重彩的篇章,因一部二十集的电视片——《唐之韵》,以立体的姿态再现了那段时光的浪漫气质,在每一个观众的心底撞击出审美的冲击波。 电视语言的魅力在于直观,在于给人耳目同时的震撼。《唐之韵》一开篇,把一个封建时代难得的英明君王——唐太宗隆重介绍给观众,我们的思绪随着镜头里那座已成土堆的“昭陵”拓展开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个帝国终于屹立在中原大地。而成为唐代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骄傲的帝国的最强音的,不是金戈铮铮,不是铁蹄踏踏,不是管弦,不是丝竹,而就是唐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每一个学中文,读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有这样的常识。然而,如果这个常识仅以常识存于我们的记忆之库,它会理性得没有温度,没有质感。可一部电视片,用一个个实在的画面,用我们谙熟的那首《阳关三叠》,用详实的文学史料,用精当的文学评论,恰如其分地烹调出一道审美的饕餮大餐。 什么是盛唐之韵?解说词中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是韵;解说词列出那一位位诗歌巨匠的气质是韵;解说词描绘的山川江河是韵……而贯穿于每一集的背景音乐更是韵。 韵,在视觉角度,是色彩的和谐流畅。在电视片里,中原大地的黄土,黄土地上的葱茏,葱茏之间的诗意盎然……韵味在眼睛里一点点聚焦。 韵,在听觉范围,是音声相和,是轻吟慢咏,是天籁之希。《唐之韵》的背景音乐仅是《阳关三叠》及其变奏。厚重的钟罄箫鼓一次次敲击我们的胸膛,一次次舒展我们的呼吸。苍茫大地为这韵律而肃然,为这韵律而击节、而踏步……韵味在耳朵里一声声入扣。 无需再赘述那一位位诗人,一部文学史里,我们早与他们握手;无需再念出那一句句华章,一部全唐诗选,我们曾经、永远把它们吟唱。 在音画俱美的《唐之韵》中,领略千古唐诗的风骨,把《唐之韵》这样的优秀电视读物推荐给爱诗的人,让“唐三彩”般绚烂、《阳关三叠》般空阔的韵味,弥漫在我们的心间。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 元)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 中唐后期,除以韩愈为首的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外,还有两个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的诗人。这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到九世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对唐王朝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进行政治改革,以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识。柳宗元和刘禹锡就因为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政治革新活动而长期被贬谪,遭遇相同,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就算没读过他的散文,也肯定知道“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就出自他的《黔之驴》这篇寓言,这是人所熟知的。 柳宗元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就是今天湖南零陵。他在这里呆了十年,政声很好。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建了柳子庙。他心胸比较狭窄,被贬到这里以后,心情非常苦闷。尽管他是哲学家,又笃信禅宗,但穷源朔流的哲学深思,与禅宗主张用平常心看待一切的教义,都没能使他变得开朗一些。他的诗文中,总是流露出一种无法排遣的凄苦。秋天,游朝阳岩这里的南涧时,尽管山谷里鸟声清脆,清溪里水草飘动,他也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走着走着就忘了身心的疲劳,但转眼之间就忧从中来: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南涧中题》)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宣”——孤零零被贬谪在永州容易产生悲感,被挤出轨道的人干什么都总是不合时宜:这是他心情凄苦的总源头,内伤造成的灵魂震颤,绝不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能治愈的。灵魂中涌溢出来的暗淡,会把一切都染成灰蒙蒙的,看这首《江雪》就知道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流传极广的诗。大雪笼罩千山万径,白茫茫一片,没有鸟飞,没有人行,只江边上有一叶孤舟,舟中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垂钓。将山、径、舟、江、雪这些景物,用绝、灭、孤、独、寒这些词连缀在一起,展示出一片荒寒冷寂。全诗写景,没有一个字关涉到诗人的感受,但诗人的孤独凄苦,却又隐藏现在每一个字里,景也就是情。景是暗淡的,情也是暗淡的。渔翁,这样独守寒江,应当会感到寒冷的。但他就是不走,因为在这灰暗的最底层,毕竟还有一份倔强在支撑着他,使他咬紧牙关,抵御着环境的寒冷。 《渔翁》也是至今仍有艺术感染力的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风人,矣欠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少林寺英文导游词

少林寺英文导游词 篇一:少林寺英文导游词 少林寺 Goodmorning,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ShaolinTempleforsightseeing.i'' ;myourtourguide.........iknowsomeofyouhaveseenthemovie”ShaolinTempl e”.Thetempleiswell-knowtotheworldforthisKongfumovie.Butinchinaitital sofamousforzenBuddhism..zenBuddhism禅宗andShaolinKongfu少林功夫,arethetwomainattractionsoftheShaolinTemple.Hopeyoucanenjoythecha rmofthemduringyourvisithere.allright,let'sgo! whilewalkingintothetemple,i'dliketogiveyouanaccountofit.ShaoLi ntempleislocatedatthefootofShaoshimountainandgotitsnamefromitslocatio n.ShaoiinTemplewasbuiltin495dcinthenorthernweidynastybyXiaowenEm perorfortheindianmonkPatuo跋陀.in527dc,anotherindiamonknameddamocamehereandoriginated开创zenBuddhismandShaolinKungFu.duringtheTangdynasty,amonkofShaolin TemplesavedemperorTaizongwithShaolinKungFu.SoShaolinKungFuwasp romotedgreatlybythegovernment.FromthenonShaoLinKungFubecamefam ous.andsodidthetemple. ThemainbuildingsinShaoLinTemplearethestonetablets,theTowerForest,c

唐之韵(之十二)——韩孟诗派

唐之韵(之十二)——韩孟诗派 唐诗系列 2008-04-24 1915 韩愈是河南孟县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对解放和扩大汉语的表达功能起过扭转风气的作用。他是个语言大师,写文章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就是说务求避免用烂熟的词语。从这种主张出发,他创造了许多叫人耳目一新的语汇。如“面目可憎”、“垂头丧气”、“不平则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等。这些词语又形象又生动,都被沿用至今。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这里不过是说,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无知小儿故意贬低李白,只不过像蚂蚁妄想摇动大树。可是被韩愈这么一写,就有了一种震撼力。 韩愈既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就是说,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诗”。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俾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寄卢仝》) 且不说“破屋数间而已矣”是纯粹的散文句,还带之乎者也这类虚词,就是其他各句也都是散文化的,从语序看都符合口语的习惯,不过这种平直浅白的散文句,却又别有一种潇洒自在,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 韩愈也喜欢在诗里融入哲理。《山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第十集 千秋楷模

第十集千秋楷模 上一集我们讲了,范仲淹是做到了“三不朽”的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历史上能有几人? 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文武全才,更能有几人? 范仲淹为什么会受到千秋敬仰? 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看一下。 一、先忧后乐,以民为本 为官一任,为民兴利 1021年,捍海堰 1033年,江淮赈灾 1034年,睦州德政-建严子陵祠,兴学校,治水患 1034年,苏州治水 1036年,饶州仁政-剿平湖匪,免除茶税,清查积案,“九箭射东湖” 二、谏言献策,奋不顾身 1026年,冒哀上书 三出专城—— 两谏太后, 谏止废后, 上书论朝政被指为朋党。 二、谏言献策,奋不顾身 最能体现范仲淹见义忘身精神的,是他弹劾阎文应。 范仲淹任礼部员外郎不久,改判国子监。 这时候郭皇后暴死。 前面我们讲过,当年皇帝在吕夷简等人怂恿下废掉了郭皇后。 至景祐年间,尚、杨二美人失宠,仁宗又怀念郭皇后。 皇帝曾经密令召郭后入宫。 郭后说:若再召见,必须面对百官重新册封方可。 不久,郭皇后患小疾,遣阎文应带领医生诊视,数日内竟暴亡。 朝廷内外怀疑阎文应下了毒药。 阎文应与吕夷简关系很亲密,郭皇后被废,他们都是出了力的。 事实证明,阎文应一伙搞这个废后闹剧,纯然出于发泄私愤。 现在郭后有可能重新被册封,于是便下了毒手。 范仲淹对阎文应一向不满,因为他以内侍之便,干涉朝政。

郭皇后之死,他更是罪责难逃。 谏官们开始弹劾阎文应,范仲淹更决心向皇帝揭发他的罪恶。 为此,他留下遗嘱,安排了家事,对长子纯佑说: “吾不胜,必死之!” 这一次,范仲淹赢了。 阎文应终于被贬逐岭南,死在路上。 对此,梅尧臣曾作诗赞扬: 山水番君国,文章汉侍臣。 古来中酒地,今见独醒人。 但同时又写了一篇《灵乌赋》劝范仲淹少说话: “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啄兮尔自遂。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睥睨,往来城头无你累。” 但范仲淹不愿意结舌钤喙,也作《灵乌赋》以答,态度却和梅尧臣截然相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三、戍边御敌,知难而上 1040~1041年,抵御西夏 1044~1045年,宣抚陕西、河东,又知邠州。 四、创通经义,明体达用 复兴儒学,提出“孔颜乐处”思想。 创立“春秋学”。 范仲淹在南都掌府学时收留孙复,即“授以《春秋》”。 “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孙复和石介,先后游仲淹之门。 五、革新政令,为国图远 宋学精神中的“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王安石)而止,其始则亦是创自范仲淹(钱穆)。 由范仲淹倡导、推行的庆历新政,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先河。 六、重视教育,举荐人才 宋代“书院”的兴起,本于范仲淹。仲淹掌教应天书院开创了中国的书院式教育。欧阳修,富弼,张方平,田况,王洙 种世衡,狄青 种世衡(985年-1045年),大儒种放之侄子。 北宋一朝种家将的开山人物。后来有杨家将。为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

少林寺解说词

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北魏孝昌三年,释迦牟尼的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少林寺因被称为“禅宗祖庭”,特别是十三棍僧救驾后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 山门是少林寺的大门,为清代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山门也称三门,寓意为佛教的三解脱。佛教认为人有三毒:贪、嗔、痴。过了三门就会灭掉“三毒”,在心理上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既显示了佛门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进入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原建筑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为守护佛法“哼”、“哈”二将,传说他们威力无穷,一哼一哈吸人魂魄。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他们分别持有琵琶、慧剑、龙蛇、天伞,人们根据其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碑廊里有少林寺最有价值的碑,叫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刻于1200年前,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驾有功的13棍僧的战功而立的,记载着13棍僧的名字和这历史。《少林寺》电影的情节,就是根据这块碑的内容改编的。 穿过天王殿就来到全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的就是这里,“三宝”是指佛、法、僧。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罗汉是佛中的一种等级,指有一定修行的人),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贺之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有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时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各自以斑谰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赏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四明狂客。他和李白是忘年之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人谪仙人。”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的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士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

唐之韵----读后感

唐之韵》——观后感 这周在网上看了《唐之韵》,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教片。它以精彩的画面、精确生动的解说,将唐代有代表性的117位诗人及代表作一一介绍给了读者。其朗诵声情并茂,诠释独具慧眼,描绘得惟妙惟肖。它不仅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将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此片在第三集讲到张若虚。他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他只流传下两首诗。但《春江花月夜》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诗人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

登封少林寺导游词

登封少林寺导游词 【篇一: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都一定听说过“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确,在许多人看来,少林寺就是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它也因此成 为海内外人士心目中的武术圣地。但是,大家知道吗?由北魏孝文 帝元宏始建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因为迦牟尼的 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在此首传禅宗的缘故,而被尊为“禅宗祖庭”。已有1600余年历史的少林寺以其精湛的少林功夫和古老的佛 教文化名扬天下。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近距离的体验这一神 秘的东方古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少林寺的常住院。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 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 进建筑,遵循我国传统的寺庙建筑布局。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依佛经言,应作“三门”。,三门即三解 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为面阔三间、进深 两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过了山门,我们看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 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 碑廊,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块。它们共同记载着千年 古刹的兴衰状况,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 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 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 昭阳拳、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 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内容。俗话说: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 少林功。像不像,三分样,大家可以比照这些塑像姿势,练习练习。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 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 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 人间。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贺之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有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时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各自以斑谰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赏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四明狂客。他和李白是忘年之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人谪仙人。”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的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士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这既展示了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草书为名。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日文的舞剑。在当时并称“三绝”。裴日文的舞剑看不到了,无从说起。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只眼,其可比之处就在于都是狂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据说张旭写草书时,写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那起笔来一挥而就。 著名诗人李欣在《赠张旭》中说的可以证实这一点:“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浩首穷草隶,时称太糊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张旭是苏州

少林寺英文导游词

少林寺 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Shaolin Temple for sightseeing. I''m your tour guide .........I know some of you have seen the movie "Shaolin Temple" . The temple is well- know to the world for this Kongfu movie. But in China it it also famous for Zen Buddhism.. Zen Buddhism禅宗and Shaolin Kongfu少林功夫,are the two main attractions of the Shaolin Temple. Hope you can enjoy the charm of them during your visit here. All right,let's go! While walking into the temple, i'd like to give you an account of it. Shao Lin temple is located at the foot of Shaoshi Mountain and got its name from its location. Shaoiin Temple was built in 495 DC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by Xiaowen Emperor for the Indian monk Patuo跋陀. In 527 DC, another India monk named Da Mo came here and originated 开创Zen Buddhism and Shaolin Kung Fu.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 monk of Shaolin Temple saved emperorTaizong with Shao lin Kung Fu. So Shao lin Kung Fu was promoted greatly by the government.From then on Shao Lin Kung Fu became famous. And so did the temple. The main buildings in Shao Lin Temple are the stone tablets,the Tower Forest ,Conven of Chuzu,, Da Mo Cave and Martial Arts Hall and so on.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达摩洞、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today we'll see the two key spots --Da Mo Cave and Martial Arts Hall All right, here we are at the Da Mo cave where Da Mo did meditation and originated Zen Buddhism. Now you may wonder what the meaning of Zen Buddhism?Zen means meditation. Zen Buddhism believes one can achieve enlightenment through meditation. It is said the monk Da Mo came to the Shaolin Temple in 527 AD from india. He faced the wall of a stone cave and sat alone in meditation for nine years, and finally developed Zen sects of Buddhism. After nine years of meditation in the cave, his shadow even printed on the wall of the cave. Da Mo is not only the founder of Zen Buddhism but also the father of the Shaolin Kung Fu. Da Mo developed a sect of Arhat Boxing in order to relax himaself after sitting in meditation for hours. Later his piscriples made it a must for very monk.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Shaolin Kung Fu. fNow Shaolin Kungfu has became a kind of traditional precious heritage, and at the same time a special sport of great value. Now let's come to the Martial 武术arts Hall to enjoy the performance of Shaolin Kungfu, which will broaden your outlook and let you have a taste of the charm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fter watching the Shaolin Kungfu ,our sightseeing is drawing to a close, hope you have enjoyed it.

唐之韵解说词杜甫

千秋诗圣——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与这个词有些不一样,区别在哪里);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注意:“炙”的写法,与“灸”在写法和意义上的区别),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他跟谁并称“元白”)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蒹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有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检校共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写诗,但跟本无法与杜甫相比。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你能背下这几句话吗),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为他和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达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们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是李白根本无法和他相比。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首先为历史学家所接受。《旧瘦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进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 第十八集 风流才子(杜牧)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 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的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淮》),虽然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这种情绪越往后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译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能自负。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找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当年周瑜若不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恐怕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然性。也可以推想到,这里面有他自负的傲气;要是有

表演少林功夫专题片解说词

武术解说词: 表演之前:武术,作为现代人强身健体,修身防身,且具有欣赏价值 的体育运动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自从电影少林寺的上演,少林功夫名扬国内国外,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赞许。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术嘉宾,下面掌声有请武术嘉宾给我们带来少林功夫的表演。 1.(少林拳的表演)。。。。。。。。。。。。。。。。。。。。 少林硬气功气断钢丝的表演:(解说从脱衣服开始,断断续续的说,说 时音乐调小,说完音乐调大)。刚才给大家表演的是少林拳术的表演,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接下来给大家表演的是少林硬气功的表演(气断钢丝)·····(音乐)······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音乐······。所有的力量来自于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音乐)······我们的演员正在运气······音乐)·····你可以引导身体里的气流,压力控制肌肉·········(音乐)······气是健康与力量的源泉。只有控制好气,才能练好武功······(音乐)········心无杂念,用气取天地之力为己所用······你才能将身体力量集中到-点来提高抗打击能力而没有疼痛感······现在试着将力量集中到胸部。看能不能把钢丝涨断。·······音·乐····(后面随机应变)··········表演成功,请下台休息! 2.少林硬气功飞针穿玻璃的表演。气是健康与力量的源泉。只有控制 好气,才能练好武功。········你也可将你的力量,你的气凝聚在 一个物体上·········必须要将所有得注意力及力量集中在此物体上,··········如果成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抵抗你的力量·········你就可以将一枚小小的针从玻璃中穿过··········演员要把气运入手指,要用针去把玻璃击透,然后刺破对面的气球··········展示出演员的速度极快、爆发力过人··········功力不足,气力不到,表演就不能成功。(后面随机应变)··········表演成功,掌声赐候,请下台休息。 3接下来给大家表演的是;硬气功银枪刺喉的表演:·········磨练你的 身体, 让对手的武器无法伤害你·······,锻练你的肌肉,磨练你的意志,意志强于物质··········没有力量可以战胜你的意志,没有枪剑能伤害你的身体··········对手的武器碰到你的身体也将会被折断········武术演员将气运于喉部,然后用坚利的银枪刺在最软的喉部·············。没有浓厚的功底和教练的指导,枪就会穿喉而过。············我们的演员将用喉部去把枪抵弯,今天表演是否成功,大师你要加油。··············(应·变)篇二:2015中国泰山武术文化交流暨第四届肥城市传统武术表演解说词撰稿董宪雷 2015中国泰山武术文化交流暨第四届肥城市传统武术表演主持与解说词(修订中)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男;现场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合;大家晚上好 女;泰山巍巍岁月朝朝,佑我华夏国泰民安昭示中华复兴之梦男;桃都肥城人杰地灵,尚武安邦富足一方传递正能量更辉煌女;宣传推广泰山武术文化,挖掘整理地域优秀武术文化遗产,弘扬 肥城尚武精神正能量;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男:由肥城市体育局主办市武术协会承办“2 015中国泰山武术文化 交流暨第四届肥城市传统武术表演”即将拉开序幕 有请泰安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肥城市武术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秘 书长李长明介绍领导嘉宾并主持开幕式 闭幕式结束语 女:这是一场武术的盛宴;这是一支华彩欢跃的舞曲,是桃都尚武人 风貌的尽情歌颂。

《唐之韵——第8集》解说词

《唐之韵——第8集》解说词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篇)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在眼中。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呢?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璘奉命征讨叛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璘的帐下。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到他大显身手了。谁知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的,陶然自得地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少林寺景区景区讲解导游词

少林寺景区景区讲解导游词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少林寺常住院~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少林寺的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是清代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传说是康熙皇帝所写~上面刻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来~我们一起进入山门殿。,停顿,大家请看~这里供奉的大肚和尚就是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大家的到来~有副对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说的就是此佛。 有道是“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刚柔并济乃是大道之门”~我们少林寺有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也有刚柔并济的武术文化。现在我们就去锤谱堂去感受一下武术文化吧:大家请看这就是锤谱堂~它里面有14组216 个铜像~形象的展示了武术的缘起、发展和精华套路等~其中有坐禅、大洪拳、小洪拳、罗汉拳等很多拳法~俗话说“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各位朋友~大家可以模仿一下这些动作~希望我们出来后都有一身好功夫。 刚走过的这段路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僧人都是披着袈裟~单手合十~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啊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跟我们的禅宗有很大关系了。据佛经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之后有一个中国僧人神光也追随而来~希望能求得佛法~但是达摩就是不传授给他。结果达摩走到哪里神光就去哪里~达摩去面壁静坐~……,省略~这个故事在导游参考书上,~当年乾隆皇帝听说了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大笔一挥写下“雪印心珠”四个大字~意思就是立雪断壁以表心迹~佛法求来可真不容易啊: 朋友们~让我们伴随着感人的故事继续往前走~看一下少林寺的另一重大殿千佛殿~大家请看~这就是千佛殿~里面供奉的是毗卢佛~墙壁上是“五百罗汉朝毗卢”的大型彩画~非常的生动形象~我听有朋友小声地说这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