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极运用财政手段 努力改善民生 扩大居民消费

积极运用财政手段 努力改善民生 扩大居民消费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53号

案由:积极运用财政手段努力改善民生扩大居民消费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作为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重要指标的居民消费率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2000年以来甚至呈现出严重下滑的趋势,居民最终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11年的35.5%,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所积累的财富未能让全体国民合理分享,民生状况的改善未能与经济的增速同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充分表明,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体现。因此,把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运用财政手段,努力做好群众的基本保障,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已经成为我省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居民消费能力是反映一国民生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居民消费能力主要受到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基本生活开支高企、居民购买力相对下降、各项社会保障不足等民生因素制约。

1、居民收入相对降低,食品价格大幅度攀升,购买力相对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家税收占GDP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数据测算,2012年税收收入占GDP比例为23.07%,比2000年的18.84%增加了22.45%;城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大幅度下降,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人均GDP的55.88%,比2000年的76.6%累计下降幅度达27.2%;与此同时,食品价格大幅度攀升,如以深圳市为例,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01年至2006年的5年间食品价格累计增幅为18.9%,平均增幅2.1%;而2006年至2012年的6年间食品价格累计增幅高达62.2%,平均增幅8.4%。

2、住房价格飞涨,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猛增,挤压其他消费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之比。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的专题报告和《2012年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的平均房价收入比从6.19升至12.07,其中,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更是从6.49猛增至25.25。这意味着一个广州家庭要购买一套住房必须连续25年不吃不喝才能做到,购房已经成为普通居民的奢望。目前,各级政府仅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居房,对低保家庭提供廉租房,对少数低收入群体提供公租房。根据广东省住建厅数据显示,仅有5%的广东居民能享受上述待遇,显然现时公租房并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住房需要。大量城镇居民在住房消费上开支过大,极大地挤压和抑制了其他消费。

3、社会保障不足,居民不敢消费

目前,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主要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公共服务投入相对滞后,居民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导致居民不敢消费。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有19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扩大了约240亿元。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收不抵支”情况将愈演愈烈,对未来保障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办法: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我省职工最低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最为根本的措施,首先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由国家和企业占主导向个人倾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是增加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收入。要尽快建立我省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尤其是对受物价上涨影响较大的低收入人群,应随经济增长或物价上涨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通过给予低收入者直接的物价补贴、社保补贴并逐步扩大补贴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水平等形式,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此外,政府应每年按CPI和GDP上涨幅度相应出台职工平均工资调整指导性意见,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2、投入适当财力,有效稳定生活必需品价格,增强基本生活消费意愿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当补贴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者,加大我省生活必需品的政府储备和市场投放力度,稳定生活必需品供应。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我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此外,还应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价格调节基金,每逢遇到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波动时,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动用价格调节基金给予适当补贴,打击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行为,以稳定生活必需品的物价。

3、大幅度增加公租房供应,释放居民消费需求

政府应在当前已经开始实行的“三房合一”大并轨的思路下,通过制定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租房建设和运营相关指导和引导政策,加大我省公租房供应量。同时,通过“调整降低住房保障收入准入门槛”,“调整放宽住房保障户籍限制”等手段,逐步扩大我省公租房保障的覆盖面,为尽可能多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公租房,并根据低收入人群的家庭收入差异适当制定不同等级的公租房租金标准以及相应的公租房入住和退出机制。公租房的具体管理制度可参考如新加坡等地的先进管理经验。

4、多管齐下,扩大我省社保基金储备规模,提高居民消费信心

第一,建立财政收入增长补充社保基金的长效机制,可将每年省财政收入增长部分按一定比例拨入社保基金;第二,可向中央申请,包括驻粤央企在内的我省国有企业每年上缴中央的财政利润,提留一定比例划拨到我省社保基金。此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提出“划归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可向中央申请,将我省上市国有企业国有股份超过51%的部分逐步划转到省社保基金,这样既不影响它们的控股地位,又增加了我省社保基金的积累,同时也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生财政的思考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 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得到切实保障。 2. 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财政局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一、2020年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2020年,我区21项民生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4.6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0%。 (一)工程类项目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完成20.08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完成34.145公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54户,发放补助资金224.6万元;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改厕9994座;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所,校舍维修6个,改造面积6420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完成324套;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开工保安站和;治理段完成投资约6081万元;老旧小区整治改造2个。 (二)补助类项目及时发放。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和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对外免费开放,送戏下乡60场,开展体育活动100场;免费婚检4850人,婚检率99.7%,预防接种11.79万针次,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疫苗建卡率达95%以上;为713人特扶对象发放补助资金402.8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7万人;发放高龄津贴906.9万元,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券130万元,完成6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31个村(居)养老服务站建设,覆盖面达到60%,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85%以上,建成四褐山智慧养老社区试点1个;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1661.1万元,孤儿生活补助82.2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535.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566.2万元,帮扶困难职工补助7.1万元,医疗救助金2684.9万元;对766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按月免费发药;安置转送73名四类儿童去机构康复,为13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法律援助受理案件499件;继续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全区3287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2553万元,免除教科书863万元;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148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0人,退役士兵培训培训15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0个,安排就业见习117人;完成农产品检测产品2660组,完成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并实施追溯,开展产品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3家。 (三)参保类项目保障有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36.2万人,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报销补助1.28万人次,补助金额2432万元,居民医保享受报销补助19.75万人次,补助金额26045.6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75.06%,参保居民住院及门诊特殊病的医疗费用实际报销(兜底报销)比例达35%,实现了“应保尽保,及时报销”的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缴费人员10.3万人,参(续)保率103.2%,对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

2019年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中作用的调研报告

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中作用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部署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报告中要求政府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许多地方都与改善民生直接相关,这不但为今后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给各级财政部门提出了艰巨的任务。通过调研,我市财政部门近年来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改善民生、打造民生财政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结合**市财政工作实际,就全市民生财政的现状及改善民生的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目前民生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20**年为例,**市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比上年增加5.98亿元,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49亿元,比上年增加1.68亿元,增长28.8%。财政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大幅增加,财政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支持经济发展更加主动。 1、关注“三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20**年由市级财政安排的支持农业生产发展性资金1235万元,较20**年990万元增长24.75%。在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还积极争取中省财政对我市农业的资金扶持,20**年中省拨给我市农业专项资金108,377

万元。各县区财政支农资金预算也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均达到或超过《农业法》规定的“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长要高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特别是特色的龙头企业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了汉滨、汉阴、石泉的蚕桑,汉阴、石泉的优质粮油种植加工,紫阳、平利的茶叶种植加工,汉滨魔芋种植和深加工,旬阳、白河的花卉经济林,镇坪的中药材项目建设。支持科技推广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项目安排中,确定科技推广资金不得低于项目资金的40%,20**年项目直接用于科技推广资金达500多万元。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素质。通过调查摸底,全市确定40个重点蚕桑乡镇,23个重点茶叶乡镇,20个重点畜牧乡镇,实施大户带动战略,加快蚕桑、茶叶、畜牧三大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公司+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目前巴山丝绢公司、宝业丝绢公司、秦东魔芋有限公司、阳晨养殖厂、女娲茗茶公司等都与各类种植农户签订了相关协议或购销合同,明确最低保护价,确保农户收入。 2、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其他各项科学文化建设。20**年春秋两季我市共支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11445万元,为75.29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生免除学杂费;秋季市财政安排352.22万元,为19977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免除学杂费。20**年我市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1501万元,资助36527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充分实施了国家提出的公平教育方针政策。20**年支出中小学灾后恢复

成果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成果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工作,通过加大支出力度和调整支出结构等具体举措,为保障改善民生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过快、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以及支出监管没有到位,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为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迫切需要适度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切实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力争在优化支出结构基础上,真正把民生财政做大做实。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国务院和财政部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但数据显示,10余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既表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虽然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也说明只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单兵作战”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需要与税收制度和其他分配制度协同发力。 研究认为,在财政支出结构确定之后,从支出发生到支出对象实际受益之间仍存在多种影响支出实效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制、管理和考核等方面,而其中财政支出管理则是一项关键因素。财政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所以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效果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多财政支出监管措施未能落实到位,从而使支出方向发生偏差,导致支出绩效大打折扣。因此,在支出结构既定情况下,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能动作用,必须努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通过增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通过公众参与预算审查,决定重大预算项目和重大预算内容,将预算纳入公众监督轨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公众意志。二是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通过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管理,保证财政资金按预算计划划拨到既定项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三是要逐步增加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范围和力度,并将财政支出绩效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调整民生支出投向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财政投入与民生的关联分析.doc

对财政投入与民生的关联分析- 民生的发展对财政的发展壮大也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了30年后,经济运行中遇到了环保资源等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已迫在眉睫,并且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和文化产业成为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是未来国家产业的支柱。这几大产业与民生所涵盖的极大方面恰恰吻合。民生的大发展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我国的税源和税基,扩大财政的支配范围;另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受了很多影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仅为7.8%,创近年来新低。八月份财政收入增长仅为4.2%。财政与经济的发展是水与船的关系,水涨则船高。经济发展得放缓主要是由于拉动经济发展得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国内消费不足。目前我国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6%左右,而美国的比重约为72%。国内消费的不足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有后顾之忧。由于我国教育费用高、看病贵、养老制度不完善以及住房等民生问题的大量存在,是的热门不得不把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造成国内消费不足,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也随之受到影响。加入我国得民生问题得到完善,13亿人民没有后顾之忧,开始消费,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难以想象的带动作用,经济大发展,财政也会壮大。 对民生的财政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医疗改革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住房问题也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而有关教育的“免学费”及“异地高考”等问题也一

一解决,这一方面展示了我国民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民生领域内尚且矛盾重重,需要在“高清”监视下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通过研究财政投入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投入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民生出现问题也反映出了财政投入存在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难题。(一)投入范围过广,没有重点政府财政投入的范围一直是我国存在争议的问题。从建国初排除一切市场因素,全面宏观调控,到改革开放后又趋于全面市场化的状态,财政投入始终没有定位一个合适的范围。当然这也与“民生”的概念模糊存在关系。民生不是一个专门的学术用语,也没相对应的异域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凡是涉及公众、人民利益的都被认定为民生事业。这就导致我国财政对于民生的投入实际上是无所不包的,但是范围过于广泛往往不能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另外,财政投资范围问题还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不明确,容易造成地方政府滥用职权,滋生腐败。而且宪法、法律中都没有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的明确规定,更为权力滥用提供了温床。(二)财政投资决策民主化,专业化不足涉及民生的财政投入决策都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决策时更不能容许差池。我国在对财政投入决策上尚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第一,对重大工程项目,专家论证制度不够完善;第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项目,没有设立相应的重大公共支出决策听证制度,活着就是设立了听证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作用。最典型的公共交通汽车涨价,却没有广大乘车人参与听证,这从根本上就违反了听证制度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民生的财政投入,如果不能更专业化,更民主化,反而会事倍功半。(三)财政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近些年,国家对于民生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关系到民众的住房、医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科学理财实现富民强市巡礼(组图 2012-03-14 12:20:05 来源: 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王玉琢吕锋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右一)在鄂托克前旗调研城乡统筹工作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包生荣(前排右一深入基层调研 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中在东胜区调研稳定物价工作

进社区送文化下基层

鄂尔多斯市一中北门 鄂尔多斯市一中体育馆 “要不是政府帮助,我这个双下岗低收入家庭哪能住得起这么敞亮的楼房。买这套房子每平方米只花了1000多元,房子的各种配套费都不用自己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民生小区住户郝建国和笔者交谈时,言语中充满感激。 民生小区是伊金霍洛旗专为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矿区塌陷区移民、生态移民、整村推进的农牧民住房问题而建设的安居工程。这只是鄂尔多斯市8个旗区民生投

入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鄂尔多斯市在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之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11亿元,占总支出的55.8%。建设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近400所。如今,在广大的农村牧区、城镇,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再如,为全市50个乡镇每个乡镇投入100万元整修卫生院,如今,50所焕然一新的乡镇中心卫生院都已投入使用。此外,开展棚户区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建成18个精品移民小区,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套住房,转移农村牧区人口20万人。 与此同时,当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扎扎实实地解决了老百姓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问题。 “我们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的工作才有意义;把钱用在民生上,财政的工作才能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之要,和谐之本。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倾注真情实感,汇集各方力量,投入“真金白银”,优先落实惠民政策,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使鄂尔多斯市部分民生保障标准进入了全国地级市前列。 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财思路,广织“民生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靠百姓、发展惠群众,扎实推动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完成,切实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 创新理财思路

浅谈财政与民生论文

财政与民生 论文题目: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 的开发研究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B14工程造价1班 学号:16330327214 姓名:佘晓璇

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开发研究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 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沿长保险产类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虽然目前养老地产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指出: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养老职业教育为辅,用人单位在岗培训和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熟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达到2万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100%;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具有养老服务职业资格或社会工作者职称的专业人才;养老护理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占20%以上、技师占2%,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任务措施 (一)扶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将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纳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城市扶持专业,就读有关专业或方向的全日制学生按《关于印发广州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享受免学费政策。市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职业院校,可向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申请专项资助,支持就读学生奖学金或生活补贴、课程(教材)研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增加招生人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2018年起,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实训平台。2017年依托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全市养老服务培训指导、技能交流平台;各区依托管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并开展家庭老年人照顾者能力培训。2018年全市养老床位达到5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均建有中等以上院校和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前,推动市属高等医学院校与大

财政民生保障情况报告

财政民生保障情况汇报 关于民生保障情况的汇报 县财政局 民生民本一直是财政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所有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工作一直坚持以民生为重,抓好重点政策的落实。 一、坚持“学有所教”,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教育支出70338万元,同比增加7776万元,增长21.8%,按照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必须达到GTP4%要求,剔除上级专款教育支出35756万元,顺利完成省下达我县财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目标比例12.69%的任务,达到12.88%。一是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事业,教育费附加安排支出1200万元。二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四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五是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六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支出1946万元,上年仅23万元。 三、坚持“劳有多得”,大力扶持就业再就业。 抓好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一是对宝加、安达等企业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服务农村富余劳动

力、返乡农民工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41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6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4510人。二是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政策。以创业促就业,协调专业银行新发放小额贷款1019万元,带动创业1122人。三是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90万元,开办创业培训班13期、培训各类人员1428人。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2514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044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809人、1103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补贴116万元,帮助1620名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二、坚持“老有所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14793万元,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补助5508万元。一是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欠缴和扩面工作,制定企业养老金基金预算和征收考核机制,铺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缴费人员39.73万人。二是协助全县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辞退民办教师、386个建制村1035名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三是企业军转干部37人(其中退休34人),1953年底复员退伍军人134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四是及时按政策调整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做实基本企业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114万元。五是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41万元,比上年增加29万元。六是农

财政民生工作总结

财政民生工作总结 市委政研室: 按你室要求,我们对1-9份的财政民生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总结,现总结汇报 如下: 一、1-9月份财政民生工作情况 今年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为切实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关注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 府发[XX]10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决定)精神,在关注民生共促进社会和谐的若干意见》(**市发[XX]3号)精神,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操作,从资金上确保了各项民 生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全力安排,确保到位 在资**排上,市、县两级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所 作为。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对年初上级已下达文件或政策已明确 的民生资金,在支出预算中尽量给予安排;对年初预算下达后出台或调整的政策,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及时办理追加;对尚未明确负担办法的政策,根据财力可能,在资**排上进行预留。截至九月底,按照上级财政已明确的政策测算,全市 全年预计投入24.1亿元以上的民生工程财政配套资金,其中:中央、省预计投入13.02亿元,占54%;市本级预计投入1.48亿元,加上在廉租房建设等方面划拨 土地让利1.74亿元,总投入达3.22亿元,占13.3%;县级预计投入7.86亿元,占32.7%。在市、县预计投入的11.08亿元民生资金中,两级财政已经安排10.09亿元,市本级应安排的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县(市、区)在最低生活保障、扩大 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等落实到人头的 指标上基本安排到位。分项目来看: 1、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市全年预计投入0.59亿元,对小额贷款基金进行补助,支持开展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 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 2、在生活保障方面。全市预计投入8.47亿元,其中:(1)增加城乡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经费。全市预计投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72亿元,其中新增投 入0.19亿元,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补差标准月人均提高5元,达到30元,并进一步提高城镇特殊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的补助水平。(2)提高精简退 职老弱残职工补助标准。全市预计投入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补助资金0.12亿元, 其中新增投入0.06亿元,将六十年代初期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生活补助金每人 每月提高50元。(3)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实行养老救助。全市预计 投入0.31亿元,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

把更多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把更多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捷: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是对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丰富和完善,又是对‘新三最’目标的深化和提升,财政部门作为政府履行职能重要的物资基础、调控手段和财力支撑,将围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财政局将坚定不移地围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在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局长访谈 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李捷表示,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也推动了我市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现在,要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宏伟目标,财政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充分地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牢牢把握四个“更加注重”,加快完善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用的公共财政体系。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加大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同时,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把更多的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城乡教科文卫和社保就业,优先保证加大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 更加注重财政管理机制创新。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力提高困难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政府财力、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多管齐下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更加注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涉及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产业发展等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活。 着力点 ■加大对产业跨越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力培植后续财源。 ■财政产业发展投入重点支持物流会展、文化旅游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公共财政”概念的确立正式表明了财政职能的变化。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可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一种经济行为财政不再是为带来更多收入而支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支出活动,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更加明显。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二是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三是公众有较高的财政参与度。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以上特征的为非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两个基本点是;一是从财政支出中划出若干项目界定为民生支出项目,二是这些支出占总财政支出较大比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行为与居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直接

影响个体收入水平、公共福利、消费意愿、理财观念等,民生财政管理水平也必然直接影响公共财政职能发挥的效果。 从公共财政的特征来看,公共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也就是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即满足民生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从公共财政的实践来看,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现民众平等的纳税义务和财政分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收入制度设计,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方面,都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用于国防、司法的支出与民众的生存权和财产权亦密切相关。 一、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 一) 民生领域的界定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问题, 一般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 生、老、病、死等方面。孙中山先生则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 他所指的人民的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 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为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采取的谋生之道,还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群众的生命”和“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经济政策。[1]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 民生领域范围较广,既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 还可以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将人类需求

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

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建立这样的制度而不是临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造成目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制度短缺直接相关。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靠发“礼包”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足以保证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迫切的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制度和法律。 2.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大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要解决好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与加大投入并举。比如,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太大。相同资历、相同级别的人,从企业退下来的比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10年前差30%多,现在是一到两倍,激发了许多本不应当产生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医疗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比如,一些住单间、套间的患者的医药费可以全部报销,而住多人间的倒有不少是自费的。不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后可能雪中送炭的事情较少,相当部分却是锦上添花。近年来政府财力大大增加,加大投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改革的任务却并未因财力增长而减轻。特别是涉及社会管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打破垄断行业对市场的行政性分割、铲除分配领域中的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约束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特权、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等,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不解决好这些改革问题,政府送多少“礼包”也只是扬汤止沸。 3.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 民生是全体人民的民生,但不同群体的民生问题不一样,要更加重视普通民众尤其是占相当大比重的困难群体。这些年我国财富创造的速度很快,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在一个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来谈民生。与此同时,民生又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4.共享改革成果。 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现阶段面临的任务是逐步由单向的、低层次的“共享”走向多元、高层次的“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相提并论,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创新意义,而且完全契合我国实际。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体体现于“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我国现阶段的政府财政,在政策取向、体制调整、手段调节等方面无疑均要有所作为;民生财政作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将以其高度的社会统筹性、利益关系矫正性和实施的速效性而发挥重要作用。 ▲▲ 一、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概念,是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概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 年,我国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无论是社会成员结构,还是社会成员作为“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认为,要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社会建设突出强调“社会整体性”,以社会各阶层总体利益优化实现、社会和谐为直接目标。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产生了比较多的不同利益群体,那么,以支配财富多寡为核心区分社会地位的所谓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替代了以往的阶级划分法而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然而,如何能够代表社会全体呢?如何能够跨越社会地位界限的鸿沟,让每个社会成员都相信存在着惠之于己的理想状态的利益目标呢?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的

难题。社会虽然是由不同人群、各个阶层构成的,但是我们应该强调它的总体最优。对于有13 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各方面的不平衡如此突出,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平衡。怎样实现社会总体最优,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突出强调社会建设的“社会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所有社会群体的福利改善和利益诉求,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感受。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当每个家庭成员都对其有强烈的归依感,而不是感觉被边缘化时,家庭和美、社会和谐才能实现。 第二,社会建设强调满足社会成员的现实的基本需求。人的需求既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有从“社会人”角度看的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社会建设要把满足社会成员现实的基本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在满足现实的个人需求方面,注重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保障,基础教育、普遍就业、住房、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艰巨。在满足现实的公共需求方面,基本公共设施、公共安全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民生为主体的社会建设,这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社会上人们的需求层次有很大差别,我们既不能按照最高需求来满足,也不能按照静止不变的标准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社会建设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建设的基础就稳固了。

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民生

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民生

一、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坚持把民生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突出位置,正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制度特征.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各级政府的职能和工作重点一直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地方政府以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职能”在充分体现;以保障民生工程为主的“公共财政”在基本确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已形成共识。公共财政是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对政府性资金安排的要求,也是对财政发展的职能定位的要求。 二、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民生是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 全球经济虽然从2010年开始呈复苏之势,但2011年欧债危机的蔓延及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脆弱复苏造成较大影响,也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自2011年4月起,出口增速逐级回落,从2011年3月的最高35.8%回落到2012年3月的8.9%。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增幅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20.9%,增幅在去年末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2.9个百分点。我们一直讲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内需。如2010年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2.8%和41.5% ,2011年由于出口贡献率为负值,因此投资和消费贡献率都有所增长,其中消费贡献率增加10.1个百分点,达51.6%,比投资贡献率多增加8.7个百分点。目前出口和投资都呈现下滑趋势,保增长保稳定必须依靠消费拉动,这是最可靠,也是最直接的。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一直认为保民生,保稳定是克服危机,走向复苏的关键,只有社会稳定了,人民安居乐业了,才能扩大消费,才能重振经济,才能走出危机。根据专家预测,我国经济将在二三季度探底回升,其中重要的支撑在以下两点: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加快对消费增长会产生推动作用。今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提速及社会保障改革力度的加大必将有利于推 动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稳定增长。二是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民生工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有关专家测算,今年保障房在建规模将达到1800万套,明显超过去年水平,会对投资产生贡献,建成后的分配和使用也会促进相关消费的较快增长。 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居民收入,刺激消费,以保持经济增长。意大利政府提供的工作安全协议为意大利工人提供了相应保障。该协议由工资保障基金计划提供财政支持。协议规定,如有削减工人工资情况发生,政府将为工人提供最长达24个月的补贴,具体补贴数额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最高可达所削减部分工资的

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满分)答案

试卷名称: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 考试人员: 提交日期:2012-09-18 考试用时:3分钟33秒 考试得分: 100.0 未评分试 题: 答对试题 数:28 正确率: 100% 单选题:共15题,正确15 题多选题: 共8题,正确8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 民生财政是以民生领域为支出重点,以()为基本取向。(分值:3.0/得分:3.0) 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 服务民生 2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分值:3.0/得分:3.0) 国家 银行 行政单位 企业 3 ()决定了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定位(分值:3.0/得分:3.0) 经济建设的需要 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共性 政府的职能 4 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转变依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值:3.0/得分:3.0) 建设民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建设财政 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 吃饭财政—公共财政—建设财政—民生财政 5 1953年以前国家的主要财政支出是()(分值:3.0/得分:3.0) 经济建设 文教事业 军政支出 解决温饱 6 乡财县管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乡镇财政国库。(分值:3.0/得分:3.0) 强化 改革

弱化 撤销 7 民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 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8 财政部表示,2011年,财政继续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改善民生的大事,其中不包括() (分值:3.0/得分:3.0)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9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分值:3.0/得分:3.0)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有15%的人群没有进入医保覆盖范围 10 关于建设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是()(分值:3.0/得分:3.0) 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上升 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财政的财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由“块块为主”变为“条条为主” 实行同收同支的体制 11 下列哪项不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分值:3.0/得分:3.0) 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2 ()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体现财政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分值:3.0/得分:3.0) 严控一般性支出 集中财力办大事 立足于公共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1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 五保供养制度 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