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稿

《基础》教材修订的背景、原则及其内容说明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自2006年8月出版后,教材编写组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和中宣部、教育部的决定,出版了2007、2008、2009、2010、2012年版(出版5本样书,未正式发行出版)修订教材。这次教材修订工作是对2012年教材的修订。回顾教材修订工作,领会每次教材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认识每次教材修订面临的新背景新要求,把握这次教材修订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有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新修订教材的体系结构及其各章的内容安排,实现好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科学转变,充分发挥“基础”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讲两个问题:一是教材修订的背景、原则及其概况;二是这次教材修订的具体内容和修订说明。

一、《基础》教材修订的背景、原则

一)教材修订的历史回顾

2006年版教材出版后,“基础”教材修订工作已经开展了六次。每次教材修订工作,都是在党中央有了新精神、党的理论创新有了新成果的背景下进行的;每次教材的修订,都是为了使教材能够及时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更好地吸收高校教师在教材第一版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讲,第一次对2006年版教材修订,是为了充分反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吸收高校广大师生在教材第一版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对2007年版教材修订,是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反映十七大报告体现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吸收高校广大师生在教材第二版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次对2008年版教材修订,是为了更加充分反映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理论观点,充分反映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精神,充分吸收高校广大师生在教材第三版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第四次对2009年版教材修订,是为了充分反映反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我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充分吸收高校广大师生在教材第四版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对2010年版教材的修订,是为了反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反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教材的内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提高教材的理论品位。

二)这次教材修订的基本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有关要求,这次教材修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一系列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本本科生教材和五本研究生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基本要求是:1.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广泛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使用以来,高校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对教材的章节结构、主要内容、思想观点、文字表述进行认真修改,力求在基本精神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中央精神、适合教学需要。

三)这次教材修订的原则。一是保持教材的稳定性。《基础》教材的撰写及其每次修订都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编写组专家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努力完成的,其指导思想、框架体系、章节内容,较好地反映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因此进行教材修订工作,遵循“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的原则, 需要修改或增加的部分,从语言表述到问题阐释,都要与教材第一版的风格相一致,以保持教材的稳定性。二是维

护教材的权威性。教材修订稿中,反映中央理论创新的成果,特别是中央关于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有关内容,以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的讲话为依据,不随意加入修订课题组专家个人的学术见解,以适应教材的权威性特点。三是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在教育部委托有关省市教育部门召开的教材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参会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教材的理论品位、丰富教材的内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教材修订课题组在认真梳理、消化广大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努力将合理的成分融汇在教材修订稿中,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这次教材修订的内容及有关情况说明

根据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修订的有关要求以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修订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3]19号)要求,本书修订课题组经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的重要讲话等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认真梳理研究广大师生对教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保持教材基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使教材更好地体现中央精神、更加适合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2年修订版)教材进行了新的全面修订,涉及教材的章节结构、内容安排、理论观点等,主要调整了教材的框架结构,突出了法律部分的思想性,突出了道德和法律的有机融合,对教材的内容压缩了4万多字。

一)教材框架的调整及章结构

以上2012年版的教材章结构,即2006年版教材的章结构。2006年版教材出版后虽先后六次修订,但教材框架结构保持了稳定,章结构和章题都没有变。这一教材框架,遵循思想、行为发生的规律,按照由思想到行为、由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合法行为而依次展开,基本上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

2006年教材出版后,随着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的实践体验的深化,逐步发现教材自第四章以后的逻辑思路有待进一步理顺,尤其是道德观教育的逻辑理路和法制观教育的逻辑理路有待统一。也就是说,教材第二部分集中阐述道德观教育的有关问题,其逻辑思维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路径。第四章集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的理论前

提,而五、六章的有关道德的内容,则是第四章内容的延伸和具体化,是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规范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教材第三部分集中阐述法制观教育的有关问题,五、六章的法律部分内容是基于道义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规定,第七、八章论述的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法制制度为其理论支撑,其逻辑思维遵循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路径,与道德观教育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正好相反。为了使教材的逻辑更趋严谨合理,这次教材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设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新设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新设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二)各章主要的修订

绪论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相关内容进行合并、缩减和调整,改变了绪论的节结构,使绪论由原来的四节结构变为三节结构。具体说,把原第一节和第二节合并为一节,第一目由有原教材第一节的一、二目合并而成,第二目由原教材第一节的三、四目合并而成,第三目由原教材第二节第二、三目合并而成。原教材第二节第一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移至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目。

第二,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核心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和深入分析。具体说,把原教材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为“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内设三目,第一目“思想道德与法律”、第二目“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三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与论述。

第三,吸收和体现党的十八大最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论述。在第二节第三目“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减少与《概论》课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解上的重复,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在节中的地位和篇幅安排,对原教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进行了凝练。

第一章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吸收和反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

果。十八大报告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些最新理论成果,体现在第一章第二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

第二,结合大学生实际,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具体来说,把原绪论第二节第一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移至第一章第二节作为第一目,帮助大学生在首先认清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原第三节中增加“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作为第一目,联系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化理想为现实。删除了原教材第三节第二目“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内容。

第二章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了更好地体现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将本章标题改为“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为了使教材的逻辑思路更加清晰、合理,将本章原第二节第一目和第二目互换;将原第七章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相关内容移至本章第三节作为第五目;删去原教材第三节第五目“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将其主要内容凝练为本节的结束语。

第三章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PPT4 )

第一,为了进一步理顺使教材的逻辑思路,将本章第一节第一目由原来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调整为“人生观的科学内涵”。固然,世界观与人生观是紧密相连的,但在这里讲世界观概念,从逻辑思维理路看,有回旋之嫌,因教材的第一章已经涉及世界观问题。将本章原第二节第一目“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相关的内容调整为第一节第四目“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这是因为,原来教材对人生观的设计,缺少了人的价值这一必要元素。

第二,为了更好地体现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三节

第四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新了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

第四章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了使教材的框架结构更加合理,章节标题更加切题,彰显道德实践,把第四章章题调整为“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把第三节节题调整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同时,把个人品德的有关内容调整到第七章第四节。

第二,为了突出强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原第三节中的第二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调整为两个目“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而将原第三节第三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调整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放到第四节中去作为第二目。

第三,对原第四节的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第四节包括两个目,即: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删除原第四节第二目“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将其内容移入调整后的第四节第一目“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去;删除原第四节第三目“努力锤炼个人品德”,而将其内容调整到修订后的第七章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中去。

新设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为了与第四章道德的内容相对应,第一节的节题设立为:“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为了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调整后的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以原第七章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为基础,整合了原第五章第三节第一目“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中“法的规范作用”的有关内容。将原第七章第一节第四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调整到第六章中。

第三,把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删除第四目“我国的国家机构”,变为: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下设三目: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为了从整体上帮助大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调整后的本章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的内容,设三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将该白皮书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的主要观点融入第六章依法治国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部分,以避免重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和法治思维培养,提升法律基础部分内容的思想性和前沿性,本次教材修订新增加“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二,本章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设三个目: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节内容的编写,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教材很少论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缺陷。

第三,本章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吸纳了教材第七章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一目“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下设三目: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主要阐述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特征、法治思维方式及其培养途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党的十八大所阐述的新概念、新思想。本章及时地把这一新概念、新思想转化为教材内容,确保了教材主题的前沿性和教材观点的先进性。

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的认识,不断增强维护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调整后的第三节节题为“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吸纳了教材第七章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二目“树立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下设三目: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以上涉及法律思想的两章内容,与以往教材的第七、八章的内容相比,一个最明显特点是,增强了法律思想修养的内容,大量删除了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从而使法律部分的内容更具有思想性,使教材内容中的思想道德部分与法律部分有机地融汇为一体。

新设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为了体现教材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为的有序发展,根据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将原来分散在第五章、第六章、第四章的有关内容重新整合为“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二,将原第五章的内容大幅度压缩为调整后的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将原第六章的有关内容压缩调整为第七章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和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恋爱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三,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加了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并把原第四章第四节第三目“努力锤炼个人品德”的有关内容调整到本节中。

第三,以原第五章和第六章中的法律部分为基础,在本章法律部分,分别设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和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四目。考虑到本章的道德规范也很具体,这部分的法律规范均与大学生关系密切,同时调整后的第五、六章已经没有具体的法律文件,所以前三目仍保持原有内容框架,只对表达方式和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或压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在大学阶段要良好的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子的人,怎样的生活会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它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课程,对我们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我还记得我们刚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门考查课而已,我们都只想到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丝毫没有要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直到后来我们听了一节我们杨老师讲的课之后,对这门本来不是很看重的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绪论部分,杨老师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修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讲课过程中,杨老师捡取了许多的事例来讲述我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串联起来,授予我们每一位学生。这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以及定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复习资料

1.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的含义、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原因: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领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解 內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理解: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5.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何谓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答: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7.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8.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 答: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来到大学后,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分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能够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刚迈进大学校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会让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领悟人生真谛,加强道德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学习法律基础部分,通过老师对法律各方面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制度,能让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中学习。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要注重行动,在实践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是人类几千年来发展的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们源于实践,同时也经过了我们的先辈们实践的检验,还必将成为我们新世纪一代作为自身发展以及投身祖国建设的理论武器。 以上就是我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增强了法律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

【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理简答题与论述

简答题 2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a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d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简述时代精神内涵 改革创新(1)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4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1)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2)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5简述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6简述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1)个体性与社会性(2)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4)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认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7简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努力(1)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锻炼实践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8简述大学生恋爱的态度:不能(1)误把友谊当爱情(2)错置爱情的地位(3)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这些挑战包括: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简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 1)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打下知识基础; 3)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3.简述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4、简述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新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预展也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采取创造性的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4)树立中正学习的理念,我们已进入到了终生学习时代,要树立终生求知终生学习的理念。 5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努力(1)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锻炼实践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㈠ 1.简述信念的含义及其与理想的关系。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2)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也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有了信念,就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2.简述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新理念 1)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的必然的道德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大学生成为做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究奉献,实干进取;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总之,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6.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7.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8.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每道答案前标明试卷纸上的题号。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参考消息》2011年6月10日第14版撰文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时代,但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理想主义思潮在中国重新回来了。请以此观点为基础,简要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我们经常提到“爱国主义”一词,请简要谈谈该词中的“国”有哪两种不同的解释。 3、试简述“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的理念,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有什么冲突?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及后果。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5、被告人黄杰(15岁)在上学途中见同学王某骑车驶来,想与王某开一玩笑,就趁王某骑到身边之时,将一树枝扔进王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王某翻车倒地,头部撞上坚硬的石块,当即昏迷。黄杰立即打电话给120,将王某送往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黄杰对被害人王某应负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国之路?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四、材料题( 1题,共15分) 目前在我国公共生活领域,道路交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据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近两亿辆,拥有驾驶执照者近一点五亿,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问题。 请阅读以下两份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表二:某市交管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统计数据 有专家指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私事,却折射出一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 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 4 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 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 什么是爱国主义?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目录

绪论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P1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进入了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新时代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P3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基础素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理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奉献祖国、奉献人们、尽心尽力、勇于承担,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有为善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人的本质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法制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法律义务的素质、修养的能力,对保障人们崇尚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信念是指 A.人们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分析:理想信念含义问题在第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中有详细介绍;13页 参考答案:D.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做一个为他人所喜欢、为社会所推崇的人,属于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分析: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理想信念的四种类型。要求掌握每种类型的包含的内容。17页 参考答案: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4.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工业化B.实现共产主义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 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 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 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 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 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 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 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 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 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 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完整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 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C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8.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 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10.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 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l1.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3.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1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 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感想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 崭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这些还有点朦胧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总是随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经历而丰富的,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追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树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部分,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

大学生道德修养程度与法律意识强弱调查报告

大学生道德程度与法律意识强弱调查报告在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今天,社会上却频频发生一些骇人听闻的犯罪事件,例如马加爵事件、泼熊猫硫酸事件等等。这不禁让人深思:当代大学生是怎么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11级新生中作了关于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方面的调查。 问题一:你是否随地吐过痰? 关于这个问题,高达95.3%的同学都曾经随地吐过痰,而只有4.7%的同学从未随地吐过痰。吐痰真的是一个最普遍又最不文明的现象。被问及随地吐痰的原因时,大致有以下几种答案; 1.找不到垃圾桶,总不能一直含着吧。 2.周围的人都随地吐痰,随大流吧。 3.自己也不想,但是身上没有纸,只好吐在地上。 4.吐痰的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自己素质高也没什么用,不如图个方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这个不文明的习惯由来已久,大家都当成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公共卫生设施较缺乏,导致人们没有办法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建议大家以后在身上随便带几张纸,方便自己,方便他人,保护环境, 问题二:有人在公共场所抽烟,你会怎么办? 又是一个一边倒性的问题,有52.3%的同学选择了什么也不说默默忍受或默默走开,31.4%的同学选择做出厌恶的表情或拿手在鼻子前来回扇,期盼那个人自己主动熄灭烟头,16.3%的同

学选择直接告诉那个人让他熄灭烟头。 由上可以看出,在自己的权益在某种程度上被侵犯的时候,中国的学生们也是敢怒不敢言,不仅在气焰上助长了那些在公共场所随便吸烟的人,而且也让我们的新生代有了很坏的范例。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勇敢一些,大胆的对不文明现象说不。 问题三: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究竟怎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而是在暗中观察同学们的行为。经过我们的观察,我们发现:有4.3%的同学会随手乱扔垃圾,有3.5%的同学会不将水龙头关紧,有30.7%会无意中在水房把脏水甩到别人身上,还有还有20.8%的同学便后不冲水。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素质处于中上等,有待提高。 问题四:当你看到垃圾桶旁边有垃圾时,你会把他们扔进垃圾桶里吗? 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同学给出了比较复杂的回答。如果是卫生纸类的东西,几乎所有同学都不会拣,因为纸上可能有比较脏的东西,同学们不想弄脏自己的手。如果是矿泉水瓶之类的东西且数量不多时,大多数同学会捡。而如果垃圾桶周围掉落的东西很多时,没有同学会去捡垃圾。 由这个问题及以上问题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周围的人素质都很好很高,人们会被影响,自觉遵守公共纪律,而周围的人素质都很差时,人们也会被影响做出种种不符合公共道德的事。大部分同学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以后会自觉遵守公共道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 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 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 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 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