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语言对语体二分法的挑战

网络语言对语体二分法的挑战

网络语言对语体二分法的挑战
网络语言对语体二分法的挑战

口头语?书面语?

——网络语言对语体二分法的挑战

张有军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04)

摘 要: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语体的问题。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有两种语体,即口头语和书面语。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语言属于哪种语体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口头语、书面语和网络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网络语言对传统语体二分法的挑战,分析了网络语体作为一种新的语体的可行性。

关键词:口头语;书面语;网络语言;语体

传统上,把语言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从口头语的角度来说,语言就是发出语音,用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反过来,语言就是听话者对这些声音的解释,由此可以明白说话者的心里想什么。从语言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先有口头语,后有书面语。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书面语言是为了记录口头语而逐步形成的,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主要是以口头交际形式完成的。由于交际方式和场合的不同,形成了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各异的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语体。随着网络的推广,网络语言也被催生出来了。那么,网络语言究竟该属于哪种语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看对口头语和书面语是如何界定的。

1.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从语言交际渠道和交际形式上看,通常有“口头”和“笔头”两种形式(Brown & Yule,2000),所以一般人认为凡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口头语,写在纸上的就是书面语。从语言使用场合和使用目的上来看,“口头语”可以指人们“在通常的会话或写信给亲密的朋友时,一般所用的那类语言”,而“书面语”则“包括我们通常在书籍、评论、报纸、正式书信中或是在正式会谈中(特别是在陌生人之间)所听到的话语”(H. E?帕麦尔 & J. G?布兰德弗,1972)。“口头语”和“通俗语”(colloquial)这两个术语经常用作同义词;“书面”则经常用作“古典”(classical)或“文学”(literary)的同义词。从文体特点上看,口头语以其结构的不完整性(fragmentation)和说话者与说话场合的紧密依存性(involvement)为特点;而书面语的特点则为语言结构完整(integration),语言使用者不依赖于说话场合(detachment)(W. Café, 1979)。

2.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一般语体特征

口头语是一种非正式的用于日常交际的语体。说话者在交谈时一般都没有事先准备,而是即兴的。所以口头语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口头交际时可伴有很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口头语还能借助语音手段来传递信息,如词的重音、语调、语速等。除了狭义的陈述、疑问、

【作者简介】张有军(1971-),辽宁新民人,语言学硕士,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与认知。

5

祈使、感叹四种语气外,口头语还能利用语调表达多种广义的语气,如强调、委婉、决断、迟疑、蛮横、温柔等。如果说出来的句子没有语调等语音方面的特征,就根本不能确定句子的意思。相反,书面语是为政治、经济、科学、行政以及文学艺术等社会活动的各种需要服务的。书面语是一种正式的交际。书面语所要交际的内容事先要经过考虑,有时甚至要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后,才能动笔写下来。在写作过程中,还要字斟句酌,注意安排各部分的先后顺序。书面语中不可能出现手势、面部表情及其他身体动作等非语言的辅助交际手段,需要把这些表现出来时,也只能诉诸于文字。读者只能通过文字来理解一切。书面语的表达渠道只限于可见的文字形体,所以人们采用标点符号试图模拟口语的语调、句调、语气等,来帮助交际,但这不可能准确地传达口语中的全部语音特点。

3.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纯语言语体特征

下面以英语为例,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来分析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纯语言语体特征。

3.1 英语口头语与英语书面语的词汇特征

从词汇的角度来分析,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语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气词,书面语则较少使用语气词。例如:

(1)—Hi,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Repairing my bike.

(2)—Oh, you are there.

例句中的Hi,Oh,都是口语中常用的语气词,而在书面语中类似的语气词较少出现。

其次,英语口头语大量使用非正式词汇、习语和俚语,而书面语中习语和俚语较少使用。

再次,英语口语中还存在许多书面语中不多见的词汇变体形式,例如:

(3)I think it has being away from my dad ‘cause I live with my mum and it is hard, sort of thing, ‘cause I am not with my brothers and sister either. But it is what I want to do.

3.2 英语口语和英语书面语的句法特征

从句子层面来考察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存在的差异,两者从表现形式来看最明显的特征在于英语口语常用简单句,而且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的句子,而书面语除了使用简单句外,还经常使用并列句和复合句,句子逻辑关系严密,结构严谨,这一点在以下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来:

(4)—Do you go to school?

—Yeah before, not now.

口语使用者在自然对话中多使用“and”和“but”等词来连接简单句,或多使用单一动词结构,而很少使用复杂的并列句或从句结构。而且,在一般会话中,由于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高度参与,说话者常使用直接引语和通俗口语语言。与口语相反,书面语中频繁出现的是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表语等复杂的从句结构。此外,书面语使用者常运用被动语态、过去完成时、间接引语,以及书面化措词等手段来扩大表达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

4. 网络语言及其语体特征

广义上讲,所有出现在网上的语言都应该叫网络语言;狭义上讲,网络语言就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它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例如: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手机短信,等)。谈论广义上的网络语言与谈论语言整体无异,因为所有出现的语言都有可能出现在网络之上。所以本文讨论的是狭义上的网络语言。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界定了网络语言的

6

便捷性、灵活性、实时性、简洁性和视觉显著性等种种新特点。网络语言中最开放、最活跃、最具特色的系统是网络词汇,由网络词语、网络字符、网络数字等三部分构成。

4.1 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

4.1.1 缩写缩略现象普遍

由于受网络交流特点的限制,人们在交流时更注重节约时间,缩略词的出现使人们减少了文字输入的时间,使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也更大。网络上人们大量使用的缩略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汉语拼音缩写,如GG(哥哥)、JJ(姐姐)、MM(妹妹)、PMP(拍马屁)等;第二,英语缩写,如u(you)、c(see)、BB(Bye-bye)、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第三,数字和汉字的组合,如“污78糟”;第四,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组合,如B2B、B2C;第五,数字和字母及数字和数字的谐音,如8U8(发又发)886(拜拜喽),7718(亲亲你吧)、1314(一生一世)。

4.1.2 词汇使用欠规范

网络语言中词汇使用常常很不规范,如汉语中错别字较多(“泥”(你)、“偶”(我)、幽香(邮箱)、馨香(信箱))、英语中大小写不分等。

4.1.3 使用词汇描述动作、传递情感

网络交流毕竟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交流者在交换信息时只能凭借文字,不能借助身体语言。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网络上人们使用一些副语言符号来传递情感,例如:“^-^”表示笑脸;“?-?”表示目瞪口呆;“:-)”表示傻笑等;此外人们还常键入一些词汇来描写动作本身。例如:“ha-ha”表示笑;“smile”表示微笑;“Rose”表示送上玫瑰,“Get Out!”表示气愤等。

4.2 网络语言的句法特征

网络语言中短句和简单句多,有时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词语及标点符号,使句子更生动。例如:“生日快乐!你Happy!我Happy!大家都Happy!”

5. 网络语言的语体划分

通过以上讨论,了解了口头语、书面语及网络语言的主要语体特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应该是口头语,因为它与口头语的语体特征很相似;也有人说,网络语言应该是书面语,因为它是通过文字显示在人们面前的。这两种看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网络语言有着与传统的口头语和书面语不同的本质特征。

5.1 从表现渠道和形式上看,网络语言是一个“混血儿”

口头语主要是通过口头说出来的,书面语言是通过书写形式表现出来的,而网络语言既可以是说出来的(通过语音识别系统,把人的声音识别成网上的文字),也可以是手写出来的(通过手写板,像传统写字一样,把字输入电脑),还可以是通过键盘或扫描仪等工具输入后而产生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渠道,其结果是显现在网络上的。

5.2 从表现手段上看,网络语言有着与口头语和书面语各不相同的手段

口头交流时可以有其它辅助手段(例如:手势、表情、语音、语调等)的帮助,书面语言则只能借助于文字、标点和图画进行,但在网络上,人们交流的辅助手段更丰富了。人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符号(如前面提到的)来表达情感,可以用一些文字描写动作,还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图片、语音、电影等,来进一步丰富表达方式,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采用可视的方式,看见对方的一举一动,这涵盖了口头交际的优势,也可以同时附以文字说明,把书面交流也融合进去,使交际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因此,把网络语言看成口头语或是书面语都是不合适的。网络语言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语体,这种语体既不附属于口头语也不附属于书面语,可以被称为网络语体。网络语体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7

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结果。在原始社会文字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之间的交流只能是通过口头进行的;文字的出现,使书面语得以产生。现在出现了网络,自然就产生了网络语体。网络语体的出现,把口头语、书面语的传统二分法(dichotomy)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传统上人们在对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比较研究中,往往只注重两者间的不同措词和语法结构,而忽略了两者间存在的基本共同点和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以书面语的语法结构标准来衡量比较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因而得出的结果是有偏差的。书面语的结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表达内容、交流目的的实际需要而变化(M. A. K. Halliday, 1987),例如叙事文中复杂的书面语法结构也同样会在口头叙述中出现(D. Tannen, 1983)。网络语言的一些特征,现在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中。相反,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发展也影响着网络语言的进化。由此可见,口头语、书面语和网络语言是相互影响的。传统上的语体二分法是不妥的。语言是一个统一体,各种语体是相互交差、相辅相承的,而不是绝对对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事物的出现,将来还有可能会产生口头语、书面语及网络语以外的语体。所以语体应该是一个包含无限元素的集合体。

6. 结语

本文讨论了口头语、书面语和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指出了传统上语体二分法的不妥之处,建议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与口头语和书面语相并列的独立语体来对待。同时也提出语体是一个包含无限元素的设想。本文的讨论只是一种尝试,希望能引起其他研究者的注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Brown G. & Yule G. 2000. Discourse analy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fé, W. 1979. Integration and involvement i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n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 Studies, Vienna.

Halliday, M. A. K. 1987. Spoken and written modes of learning. In: R. Horowitz & S. J. Samuels. (Eds.). Comprehending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San Diego, Calif: Academic Press.

Tannen, D. 1983. Oral and literature strategies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In: R. Bailey & R. Fosheim. (Eds.). Literacy for life.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H. E?帕麦尔,F. G?布兰德弗. 英语口语日常用句[M]. 葆青,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李绍林. 论书面语和口语[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4).

吴昊雯. 网络语言浅析[J]. 语言研究,2002.

肖坤学. 英语口语、书面语特征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Oral style or written style: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dichotomy of language

style from the internet language

ZHANG You-jun

Abstract: The style of language is an issue present in language research an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languages as well. The widely accepted view holds that there are two styles, i.e. oral style and written style. However, as the internet language is gaining its popularity, the issue concerning its style is becoming a big proble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e that the internet language constitutes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dichotomy of language styles and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idering such style as a separate new style of language.

Key words: oral style; written style; internet language; language style

(Edited by Jim and Cathy) 8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已经开始。作为法律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的法律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国内、国际社会生活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法律翻译工作除了对译员及相关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外,还受制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因此,根据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分析法律语言特点对法律翻译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法律翻译中与法律语言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提高翻译的质量。本文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的关系。 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 1.1 法律翻译的本质 由于普通翻译的作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法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似乎不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人们从法律翻译的本质进一步探究,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由译员为主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交际过程,是译员进行主动决策的过程,是译员在既定的框架内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译员将法律文本(或话语)转换成不同的语言,译员也不是被动的中介人。法律翻译这一涉及到作者(或讲话人)、读者(或听话人)、译员本人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译员是其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是调节者。法律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如帮助法官作出判决),因此法律翻译无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作者(或讲话人)和读者(或听话人)之间,除了语言的因素以外,还有复杂的法律行为的表现,有诸多未知、未定的方面需要译员临时作出决定。译员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译文使用者(如法官)的决定,因此翻译本身是决策过程。法律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有可能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多种文化、不同的法律观念。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很难寻求完全的统一或对应,需要译员发挥创新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解决问题,因此法律翻译是译员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在确定法律翻译本质的情况下去考察法律语言特点与法律翻译的关系,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2 基本原则 法律翻译除了遵守普通翻译的一些原则以外也应该遵守特定的原则,这是由于法律翻译的法律框架所决定的。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翻译涉及到诸多因素,译员被赋予一定的决定权,因此法律翻译又要靠合适性原则制约。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生命,准确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考虑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时,至少应该考虑公正性、准确性和合适性三项原则。 公正性(impartiality)是法律专业人员要遵守的最为基本的原则。法律翻译是法律行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公正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法庭翻译来看,译员是在讲话人双方之间传达信息,是双方共同的沟通渠道。表面看来,公正性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很多情况下,译员被看成发言人的“语言和心理的避难所”,就是说发言人力求从译员获取支持,或者寻取解脱,译员也难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译员也有可能主动地扮演保护者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 1.1 法律翻译的本质 由于普通翻译的作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法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似乎不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人们从法律翻译的本质进一步探究,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由译员为主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交际过程,是译员进行主动决策的过程,是译员在既定的框架内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译员将法律文本(或话语)转换成不同的语言,译员也不是被动的中介人。法律翻译这一涉及到作者(或讲话人)、读者(或听话人)、译员本人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译员是其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是调节者。法律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如帮助法官作出判决),因此法律翻译无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作者(或讲话人)和读者(或听话人)之间,除了语言的因素以外,还有复杂的法律行为的表现,有诸多未知、未定的方面需要译员临时作出决定。译员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译文使用者(如法官)的决定,因此翻译本身是决策过程。法律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有可能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多种文化、不同的法律观念。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很难寻求完全的统一或对应,需要译员发挥创新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解决问题,因此法律翻译是译员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在确定法律翻译本质的情况下去考察法律语言特点与法律翻译的关系,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2 基本原则 法律翻译除了遵守普通翻译的一些原则以外也应该遵守特定的原则,这是由于法律翻译的法律框架所决定的。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翻译涉及到诸多因素,译员被赋予一定的决定权,因此法律翻译又要靠合适性原则制约。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生命,准确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考虑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时,至少应该考虑公正性、准确性和合适性三项原则。 公正性(impartiality)是法律专业人员要遵守的最为基本的原则。法律翻译是法律行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公正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法庭翻译来看,译员是在讲话人双方之间传达信息,是双方共同的沟通渠道。表面看来,公正性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很多情况下,译员被看成发言人的“语言和心理的避难所”,就是说发言人力求从译员获取支持,或者寻取解脱,译员也难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译员也有可能主动地扮演保护者的角色,偏向一方。这时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讲话人传达信息,而是在自己讲话。不论译员或当事人有多充分的理由支持译员超越权限,从全面的职业要求看,译员仍然从原则上坚持公正性,作到不偏不倚。法庭口译如此,书面翻译亦如此。 准确性常被看作法律语言的灵魂,而语言被认为是法律的支柱、法律的载体。法律翻译处理法律语言材料,也要固守准确性的原则。仅涉及一种语言时,准确性原则要求语言使用者对法律概念、原理、规范以及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进行严格的审视和表达。由于法律法规的概括性和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准确性的实现往往是一个人们孜孜以求但难以达到的目标。在法律活动涉及两种语言时,除了仅涉及单语时造成的困难外,又有不同法律文化的影响。更多因素的介入以及语言表达的差异,使准确性及准确性的判断标准更加复杂,因此也对译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合适性反映翻译的度,包括对讲话人双方的了解程度,对语体运用的恰切程度,对讲话(或文本)原意传达的充分程度,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译员权限的控制程度等。以法庭口译为例,译员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代表双方讲话人的立场,译员是否应该加入自己对案件的理解?这在讲话者双方对法律的了解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似乎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双方(如法律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对法律的理解悬殊,情况又将如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3-04-22T14:13:13.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杨丽新[导读] 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 ◆杨丽新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3 网络语言随着电脑的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呢?很多老师对网络语言侵入到学生作文日记中的现象非常担忧。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之所以全方位地迅猛地入侵学生的作文中并不是偶然的,它所特有的鲜明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青少年。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一、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往往构思巧妙、语出惊人。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了新词。 二、简便性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简洁,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PMP(拍马屁),数字词1314(一生一世)、88(拜拜)、9494(就是就是)。这些都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了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三、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如“∶-)”表示笑脸、 “∶-(”表示不幸、“>∶-(”表示狂怒。有些网络词语借用动物名称,使得网上好象是到了动物世界,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幽默,例如屁兔(PII,奔腾2)、烘焙鸡(个人主页,hompage)、猫(调制解调器,MODEM)、(温)酒吧(win98)、版猪(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飞鸟或老鸟(超级网虫,网络高手)、恐龙(丑女)等等。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和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效果。 四、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了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五、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滚滚洪流中,还悄然涌动着一股小小的浊流:语言的粗俗化。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T(狗屎)”等随处可见。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遵循以下语言使用原则: ——不盲从原则。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而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影响对规范语法的理解,影响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握。 ——雅俗的原则。“雅”就是要高雅,语言要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如“伊妹儿”、“牛市”等。 ——扬弃的原则。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有丢弃、坚决制止。 总之,网络犹如一个管轨,可以为网民们提供一个自由宣泄情绪的通路,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他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体验“我言故我在”的生存快感。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才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语言及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言、语体和文化的变革必将使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个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2002年10月。 [2]于根远《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3]梁睿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光明日报》,2002年8月21日。 [4]《谈谈网络语言的特点》.南方网·南方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6717597432.html,)。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1-7-22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东1 田甜2 [导读]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陈东1 田甜2 (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海淀100089;2.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主张民主话语权、塑造自我形象开拓了渠道,同时也丰富了社会语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外的趣味。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语言发展;社会语言学; 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受到了不少群体的热爱,同时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从主张维护语言纯洁性的观点来看,网络流行语是肤浅、简陋的语言,它冲击着传统的、纯正的语言的健康发展。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它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体现着现代人的认知观念和心理动态的转变,是众多因素综合的产物。 1.语言变异理论 所谓“语言变异”是指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 、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1.1 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 语言变异因语言使用的情景、语域不同而发生,也会因各种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及种族的的不同而发生。社会心理也是影响语言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中产阶级对上层社会所使用的语言的向往。随着时代的进步,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出于表达的需求,也会引起语言的变异,正如某些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此外,从语言系统内部来分析,语言变异也有其内在的原因:新的语义的出现、词的结构变化(如复合词的发展)、词的功能增多。 1.2 语言变体的社会功能 首先,语言变体的使用受语境、谈话对象和谈话者的社会阶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地域、种族等因素影响,根据特定情况而使用的语言变体可以体现说话者的上述社会特征,具有一定的身份标记功能。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根据特定情况来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以达到交际的恰当得体、成功完成交际目的,而多种语言变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策略。

浅析网络交际对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文化论坛 111 2011年三月刊 网络交际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网络交际,建立起对其的大致理解框架,分析了网络交际中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对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并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平等和健康发展。 引言网络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网络越发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变成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对网络交际的研究定会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网络交际网络交际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网络交际是以网络为平台,计算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但是和传统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又有很大的不同:网络交际的本质就是在计算机帮助下的人际交流。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计算机构成了交际双方的两个或多个终端,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端口,而人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处于某种特定的语境,并为实现不同的目的不断地改变交流媒介。 二、网络交际的挑战 1. 语言障碍 据统计,网络中九成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大多数网络用语也是由英文字母或单词缩写构成。网络交际中的语言霸权阻碍了无数想和世界沟通的人,妨碍了跨文化交际参与的广泛性。英语正在逐渐成为世界性语言,目前全世界的经济贸易,学术论文,旅游交通,基本上都是用英文,科学界几乎完全用英文交流。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占有主导地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源地又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尖端的发展和进步也都在那里出现,这些都是造成网络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障碍的原因所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几乎成了在网络交际的通用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使用英语,英语语言的霸权地位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完善。 2. 文化冲击 由于在网络交流中,人们惟一可以依据的就是语言,因此语言的功能在网络交际中被发挥到了极限。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主要是语言交际的过程,那么网络语言必然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现在,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传播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的文化霸权,这一霸权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而且也对非英语区的发达国家形成了威胁。 文化是对某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生活方式的概括,包括其所共享的,物质、信念、价值、行为、风俗,世界观等。这些文化因素定会对网络交际产生影响。 西方文明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势文明,加之因特网始于美国,英语又是网络交际中的最主要语言,因而在此交流中,无处不充斥着西方话语色彩和西方文化的特点。毫无疑问,在网络交际中,英语语言的霸权地位定会导致英语国家文化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的文化对母语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西方国家在经 济,政治上也占据这重要和决定性的地位,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会有意识地将其文化凌驾于另一文化之上,他们试图用文化影响他国,将他们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另一文化,这个过程会逐步加强。当今社会,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基础不同,文化当然是有差异的,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霸权会逐渐地削弱其他国家的民族性格。 三、应对策略在网络交际,为了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能保护各个国家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面对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应该做哪方面的努力,采取哪些相应的应对策略呢? 不管是哪个国家,其公民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这是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一种体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是每个民族的必修课。使每个公民都对自己的文化心存自豪感,相信自己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加强自身文化的传播可以让外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国家,巩固其国际地位,促进其发展。让他们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保护本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在网络交际中,就不会失去方向,就会树立起保护和宣传本土文化的意识。 面对英语语言霸权和文化冲击,各国要创建高质量的自己语言的网站,增加其趣味性,扩展其涉及面,设置难度适宜的内容以吸引其他国家的网络使用者浏览和点击;另外,政府也要加大宣传和传播本国语言的力度,就像中国,在西方国家开设孔子学院,外派志愿者去国外进行汉语的教学和交流,以及国内在近几年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的对外汉语专业也是例证。 结语西方国家对他国造成的英语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平等和谐的跨文化交流。本文分析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并探究了其原因,找到了克服这些挑战的策略和努力方向,希望对网络交际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arnes,S.B. (2000).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uman-to-human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internet, Boston: Allyn & Bacon. [2]Dai Weidong, He Zhaoxiong. A New Course Book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陈红平:(1967.12-),女,汉族,天津市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文学硕士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孙蓉娣:(1988.06-),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0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陈红平 孙蓉娣 浅析网络交际 对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法律语言特点

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已经开始。作为法律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的法律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国内、国际社会生活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法律翻译工作除了对译员及相关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外,还受制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因此,根据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分析法律语言特点对法律翻译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法律翻译中与法律语言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提高翻译的质量。本文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的关系。 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 1.1 法律翻译的本质 由于普通翻译的作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法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似乎不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人们从法律翻译的本质进一步探究,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由译员为主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交际过程,是译员进行主动决策的过程,是译员在既定的框架内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译员将法律文本(或话语)转换成不同的语言,译员也不是被动的中介人。法律翻译这一涉及到作者(或讲话人)、读者(或听话人)、译员本人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译员是其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是调节者。法律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如帮助法官作出判决),因此法律翻译无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作者(或讲话人)和读者(或听话人)之间,除了语言的因素以外,还有复杂的法律行为的表现,有诸多未知、未定的方面需要译员临时作出决定。译员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译文使用者(如法官)的决定,因此翻译本身是决策过程。法律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有可能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多种文化、不同的法律观念。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很难寻求完全的统一或对应,需要译员发挥创新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解决问题,因此法律翻译是译员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在确定法律翻译本质的情况下去考察法律语言特点与法律翻译的关系,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2 基本原则 法律翻译除了遵守普通翻译的一些原则以外也应该遵守特定的原则,这是由于法律翻译的法律框架所决定的。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翻译涉及到诸多因素,译员被赋予一定的决定权,因此法律翻译又要靠合适性原则制约。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生命,准确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考虑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时,至少应该考虑公正性、准确性和合适性三项原则。 公正性(impartiality)是法律专业人员要遵守的最为基本的原则。法律翻译是法律行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公正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法庭翻译来看,译员是在讲话人双方之间传达信息,是双方共同的沟通渠道。表面看来,公正性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很多情况下,译员被看成发言人的“语言和心理的避难所”,就是说发言人力求从译员获取支持,或者寻取解脱,译员也难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译员也有可能主动地扮演保护者的角色,偏向一方。这时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讲话人传达信息,而是在自己讲话。不论译员或当事人有多充分的理由支持译员超越权限,从全面的职业要求看,译员仍然从原则上坚持公正性,作到不偏不倚。法庭口译如此,书面翻译亦如此。 准确性常被看作法律语言的灵魂,而语言被认为是法律的支柱、法律的载体。法律翻译处理

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_黄自然

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 黄自然 摘要网络流行语体主要来源于影视作品、广告、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 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等,其发展与传播大致都会经历触发与产生、复 制与模仿、磨蚀与印记等三个阶段。网络流行语体的快速发展与传播与其自 身的社会功能、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特点及网络媒介的推动有关。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体传播机制传播动因网络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黄自然,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博士生,南京210097 新闻界ISSN1007-24382011年第6期新媒体与数字化 一、网络流行语体的概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随着电脑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逐步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与交际互动的重要方式。在各种网络新词、新表达不断推陈出新、变更沉淀的同时,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形式开始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我们将这种网络语言形式称之为网络流行语体。 网络流行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微博及网络文学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格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格调、情感、气氛的网络语言形式。自2006年至今,先后流行并被纸质媒体报道转载的网络语体有梨花体、知音体、纺纱体、蜜糖体、校内体、凡客体、CCTV体、走进科学体、羔羊体、QQ体、子弹体、见与不见体、淘宝体、亲密体、丹丹体、咆哮体、银镯体、琼瑶体、挺住体、私奔体、波波体、高铁体等20多种。 从触发来源看,绝大部分网络流行语体都来源于影视广告、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等。所有这些媒介的突出特点就是受众数量大、社会影响力大。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触发这些网络流行语体的媒介都是强势媒介。 二、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 网络时代从来不缺乏模仿,更不忌讳疯狂地围观。网络流行语体一经产生,往往会立刻受到网友的大力追捧、模仿,在很短的时间内红遍网络,同时也会引起纸质媒体的关注,甚至渗透日常语言中。网络语体的发展与传播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触发与产生阶段。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创造传播的神话。一则广告可以产生一个“凡客体”,一个诗人可以引发一个“梨花体”,一段电影台词可以诞生一种“见与不见体”,一篇网帖可以形成一种“咆哮体”。网络流行语体最先的产生和使用都在网络中,其最主要的网络载体是微博、网络论坛和社交网站。通过这些网络载体,网络流行语体开始被网友所接触、了解,正式进入到受众网络生活之中。 (二)复制与模仿阶段。网络语体最初都有一个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过程,即复制过程。微博、网络论坛或社交网站都具有转发功能,只需鼠标一点,同一信息便复制成功。如“挺住体”,最先以黄晓明代言的广告形式出现在“新浪微博”,随后

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和前景分析

网络语言对汉语地影响和前景分析 前言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地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地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地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地新事物和新文化.如果你是网民<网民一词也是应网络而生地),对于网络语言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上网地新手来说,对于普通“受众”而言,阅读、理解和使用这些生吞活剥地网络信息,确实令人费解.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案和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对笔者所认 识地网络语言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探讨. 关键词网络语言异化规范化 网络语言地定义 网络把世界缩小到显示器那么大,芸芸众生集合在十几英寸地小天地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想要在这个地方推行某种“正统”表达方式是困难地,网络地自由空间注定了它地语言表达 将无拘无束.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地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地爽,这就是互联网地力量.网恋,网聚狼地力量.”这是最近在网上颇为流行地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地一些“网络词语”地含义,你恐怕并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地男人,把 “恐龙”比作很丑地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地坏人. 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地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地《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地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地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地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地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地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地‘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地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地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 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地正宗语言.” 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地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地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地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地焦点,也是本文要讨论地重点.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地网上高手们,用他们灵活地脑子制造出来地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地新奇词语,着实上不熟悉网络地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地.这一层次定义地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与技术层面地“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 网络语言地成因,不只是为了输入方便“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是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地慢一些,对方就可能不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地,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挺好地.”(于根元新浪采访>因此,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就是出现网络语言地一大原因.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地人聊聊无几,所以网民普遍使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地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在寸秒寸金地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地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Ξ 李 丽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博士生 香港沙田) 摘 要 法律文件的英汉翻译在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归纳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即专业性、正式性、客观性及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法律词汇翻译的方法和对策。关键词 法律翻译 法律词汇特点 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 Abstract Translation of legal documents is now playing an ever -increasing role in China.This paper first surveys four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vocabulary ,namely ,professionalism ,formalism ,objectivity and exactitude ,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s pecif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ng legal vo 2cabular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 ey Words Legal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vocabulary translation methods translation strate 2gies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多。法律文件的翻译将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要做好法律文件的英汉翻译,我们必须了解法律英语的一些特点。所谓法律英语,“是指法律界通用的书面英语(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协定、判定和裁定等),尤其是指律师起草法律文件(合同、章程、协议、契约等)惯常使用的语 言。”[1] 法律英语在词汇、句式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尝试归纳出法律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四大特点,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1 专业性 “法律语言部分地是由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组成,部分地是由日常用语组成。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在日常用语中即使有也很少 使用,如预谋、过失、非法侵害等。”[2] 除了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之外,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词汇,一旦到了法律文本中,便具有了区别于日常意义的法律意义。这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法律词汇的“专业性”。下表列举部分英语单词的普通意义和法律意义: 英语单词 日常意义法律意义adverse 相反的非法的battery 电池伤害、人身攻击condemn 谴责判刑、定罪declaration 声明、宣言申诉书exhibit 展出物证hear 听见听审immunity 免疫力豁免权leave 离开休庭proceed 进行起诉report 报告揭发sentence 句子判决undo 解开勾引、诱奸vacation 假期休庭期warrant 保证拘捕令 除了这些普通词汇所具有的专业意义之外,法律英语中还保留了一些外来词和旧体词,这也是法律词汇专业性的一个体现和标记。 外来词:现代法律词汇中保留一些来自拉文的词汇,如: ad hoc 专门地bona fide 真诚地 de facto 事实上的inter alia 除了别的因素以外in re 关于 mutatis mutandis 已作了必要的修订pari passu 按相同比例per se 自身pro bono 为了公益pro rata 按比例 第18卷3期2005年8月 中国科技翻译CHIN ESE SCIENCE &TECHNOLO 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18.No.3 Aug.2005 收稿日期:2005—03—09/14

法律语言分类及特点

法律英语术语的分类及语言特点 2006年12月14日 8:28 来源:中青网英语角 法律英语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这类专门用语既有和其它各类术语相同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特有的个性。根据意义结构或语义范围,这类专门用语可分为常用术语、排他性专门涵义术语、专门法律术语和借用术语四种形式。 1.常用术语法律英语常用术语有两种概念:第一,不明确表示特定的法律概念,语域比较广,既常用于法律语言中,也是社会日常生活各方面不可缺少的词语,在两种语域中无语义差别,而且通俗易懂。例如:conduct(行为),write(签字),witness(证明),goods(商品),individual(个人),sum(总额),signing(签署),insurance (保险),gambling(赌博),rule(规则),marriage(婚姻),divorce(离婚)等等。第二,表示特定的法律概念,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全民词汇发生密切联系而经常互相交换与影响,结果由原来只有法律工作者知晓的术语扩伸到全民词汇领域中。例如:law(法律),lawyer(律师),debt(债务),murder(谋杀),crime(罪行),prison(监狱),court(法庭),contract(合同),police(警察),will(遗嘱),fine(罚款),punishment(惩罚),sentence(判决),judgement(审判),robbery(抢劫),theft(偷窃)等等。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制的发展,这类术语全民化的数量会不断加大。法律英语常用术语由于法律和全民通用,所以其最大特点就是常用性及适用场合广。据此,这类术语一般文体信息较少,具有中性文体意义效果。另外由于这类术语都是常用词,所以其构词能力较强,如law lawful和lawyer, crime criminal, contract contractual,而且有的具有多义性,应用时要注意词形变化和语境 2.排他性专门涵义术语这种术语指排斥与法律概念无任何联系的一般涵义而保留特定的法律专门涵义的法律专门用语。这类术语有两种涵义:一是法律方面的;二是普通意义方面的。由于两种涵义截然不同,所以必须通过排斥与法律无关的普通涵义才能明晰地揭示特定的法律专门涵义。这类术语的多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词义范围在历史演变中扩大或缩小而产生的。据此,可将其分为两类形式:1词义外延术语:许多专门创造的法律专门术语由于词义从原先表示的单一概念扩大到表达外延较宽广的概念而越出其使用范围,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例如alibi是一个法律专门术语,意为“不在犯罪现场”,现在词义已扩大为“借口,托辞”,甚至还转化为动词“为…辩解”。再试看以下词义外延的例子:法律专门术语外延词义statute法令,成文法(公司、学校等的)章程,条例jury陪审团(竞赛时)评奖团code法典、法规密码,电码plead辩护恳求guilt有罪内疚2词义缩小产生的术语:与1类相反,许多法律专门术语不是专门创造的,而是由于全民的原始词义外延缩小从日常生活转用到了法律方面形成的,即在原有含有一般词义的旧词基础上赋予其表示法律概念的新义。例如日常生活用词box表示“盒,箱”之义,现在已具有法律涵义,成为法律专门术语,表示“证人席,陪审席”。再试看由于词义缩小形成的法律专门术语的例子:一般词汇词义缩小产生的术语parole(俘虏)宣誓假释complaint报怨控告,起诉exhibit展览证据,特征deed行为契约suit请求,恳求;(一套)衣服起诉;诉讼,讼案排他性专门涵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但中国,非常可惜,不能用军事、暴力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我们前面有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动用不了这些工具。其次,现在其他的国家也在文明崛起,你也不能动不动就用暴力的手段。我们只能用和平的手段,生产全球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正当的、非常灵活广泛的机制和手段。而亚太的崛起,本身对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助力,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世界舞台。第三,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就是前面讲的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特别表现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冲突的国际社会危机)、以及人与自身冲突的精神危机。这三大危机给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超越西方国家进行文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迫使中国要转,走旧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可能是超越性的,它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范式。应该在两个世纪之交,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说法。“北京共识”是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把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面,采取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而按照亚当斯密搞的自由市场经济叫做“华盛顿共识”。这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较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共识”,对中国的文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销,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学者说,中国会崩溃,有人会说中国会负增长2%-4%,没想到,我们成功“保八”,而且是8.7%。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们终究非常成功的化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这是让全世界惊讶的。我相信中国崛起的文明范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会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我们这种范式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文明组织中的政治民主,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四,世界国际政治版图走向多极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多极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将会全力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