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第30卷第6期2008年12男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JianzhuUniversity

V01.30No.6

Dec.2008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

——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李娜1,李泽新1,谢大成2

(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2.四川赛禹工稷建设有限公司,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镗跨城市特色,以文脉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泸嬲是著名的潸乡和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爻脒建创造蛮蠢耱色城市影象的有效途径。以文脉酶原真蛀、可发展蛙、可实施蛀、跑域槛、公共参与为绫据,提炼城审定璐耱色,并结合文酶孛的人纯鑫然、物品文纯、活态文纯文貅三要素选择恰当耪设砖方汝,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沱江瞬岸。

关键词:城市文脉;城市设讳;人化盎然;物品文化;活态文化

巾圈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329(2908)06—0022—06

UrbanDesignforContinuityoftheUrbanContext:

ACaseStudyofLandscapeConceptualDesign

onBothBanksoftheTuojiangRiverinLuzhou,P。R.China

’LINal,LIZhe-xinl,XIEDa—chen92

(1.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5。P.RChina;2.SichuanSaiyuconstructionCo.Ltd.Suining,Sichuan629000,P.R.China)

Abstract:LuzhouiSafamouswinecountryandahistoricalcityinP.R.China.Insuringthecontinuityofurbancontext

iSaneffectivemethodforcreatingadistinctiveimageofacity.Consideringtheauthentic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enforceabilityandregionaldifferencesofurbancontexts,itisanappropriatewaytoextracttheoriginalurbancontextandadoptaproperdesignmethodthatcombineshumanizednature,materialculture,andintangibleculturetoformanareawithculturalatmosphereonbothbanksoftheTuojiangRiver.

Keywords:urbancontext;urbandesign;humanizednature;materialculture;intangibleculture

熙前国内城市在国际化潮流的击下,城市形象在逐渐丧失原有特色,趋于“千城一面”的状况。传承文脉是创造富有特色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为此,西欧国家曾提出了“文化规划”的设想,当时经济学家和城市规划者哈维(HarveyPerloff)在《用艺术提升城市生活》一文巾将其作为一种方法推荐给孝土嚣建设,瑕达到鞋区文纯议震穰享圭区文毒l:资源运髑的双重社会霉豹口】,露在美国的丹佛市制定酶lO个城赘长期发展曩标中就肖两个是关于美学和文化发展的哺]。国内外有关传承文脉的方法有了一定研究,内于文脉本身的抽象性与笈杂性,这些方法之间缺乏联系,不够全面、系统的指导城市设计实践。本文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实例,对城市设计巾传承文脉的方法进行探讨。

1项圈概况

泸髑带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辱l:名城翻著名酒乡,盛产泸州老窖。此次麓剃蓬霞皴予泸翔枣孛心酶沱江两岸,规划范匿至沱江就岸桂家街,南翻南岸滨江路,东至西子图大桥,西至沱江三桥的临江片区,大部分为未完龛利用的原始岸线和少量的建成区,总面积3.1km2。

*收稿秘期#2008-06—21

纂焱磺爨:国家窘然辩学基金重点项目“麟麓出她城帮,镇巍触适瘟牲理论与方法研究”(50738007)掺鬻憩奔t李瓣(1981),女,主要簌事城枣娩麓与设诤等方嚣翡翳究。(E-mail)linal9810716@126。eom李蹲薮f联系天),男t裁教授,搭女,壤士生导繇。(E-mail)prolizx@163.COiqA

第6期李娜,等: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

23

规划通过对城市建成风貌分析,发现现状几大问题:历史文化景观点状分布,没有形成体系,景观连续性弱;景观与其区位形象不符,与人的活动相关性低;景观与城市环境契合度低,没有体现地域环境特色;现状建成风貌未能诠释和溶解泸州文化。总体而言,现状城市面貌并没有体现本土特征,沱江两岸作为泸州城市目前最为重要的核心区域,承担展现泸州地方文化,树立城市景观标志的作用。

工作思路

基于对现状情况的分析,规划目标定义为:沱江两

岸是泸州市重要的生态与人文契合带、生活及文化诠释带,打造文化沱江。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J。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性的所在,文化既有其发展与演变的表示持续与顺序的时间性,又具有广延的、多向度的空间性[4]。文脉作为文化演化的历史轨迹,它有横向和纵向的时空关联性,不仅包含了文化的所有要素,而且涵盖了这些要素之间的

动态关系。通俗的说“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Is]。城市的物质实体与空间形态只有被人认知体验,才具有文脉传承性。凯文?林奇将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归结为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五要素[6]。城市设计中利用这五要素建立易于人感知的空间。

据此,建立规划框架:第一,对泸州城市文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依据,归纳泸州的文脉特色;第二,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法传承城市文脉,使特色得以体现(图1)。

图2历史人文要素分析图

泸州rb"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

——1葡磊矿一

昧分析评价ll具体设计方法l●坪价依据I

l文脉构成要素l

葫葡商丙

口泸州城市文脉特征自

倒======L==

结合构成受j的设计方法

图1工作框架

3泸州城市文脉分析

茎鬈霎禽曩会妻量羹竺羹篓罢嘉差;:鬣薹霎羹

3.1泸州市城市文脉概况

兵地南寿山、灯杆山等为代表的蜀文化;以沱江、长江、泸州市历史悠久,决定了其城市文脉是繁杂的。

山地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清代清真寺为代表的伊斯

24

重庆建筑欠学学报第30卷

兰教文化,以清代礼拜堂为代袭的基督教文化;以泸州老窖以及明代四百年老窖池为代表的酒文化;以泸州起义以及中圈工农红军园渡券承遗娃为代表耱爱国革命文化;还有以唐代报恩塔、“好施乐善”牌坊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等等(图2)。泸州的城市文脉是混成的,是多元共存的,要分析凝结。

3。2文脉译徐依据

3.2.1文脉的原真性对城市而言,文脉本身要具有极大的价值,即城市文脉应具有原真性。猩不同文化、甚至在同一文化中,对文化遗产的价值特性及其相关信息源可信性的评翔标准霹巍会不一致。因ii|i,将文化遗产的徐值粕原真性置予鼷定的评价标准之中来评判是不可能的。相反,对所有文化的尊重,要求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文脉关系[7]。传承城市文脉的原真性原则是永恒的法则。

3.2。2可发展槛城市文脉是在不藩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新的文脉要素不断产生,旧的文脉要素不断消亡。这样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文脉对时代的适应。城市复兴理论指出“希望通过可持续的社区文化翻蔫瞻性的城_漆规燃来恢复l霹有城枣的入文性,借由整合现代生活的诸要素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同时傈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让城市成为‘有故事的建筑空间"’L8|。

3.2.3可实施性确定文脉有了传承的价值,进恧研究城索文脉要素的瑗状情况,各种要素麓够在城市设计中得以体现。城市文脉有多种存在形式,而城市设计只能以物化的形式加以体现,这就需要文脉各要素从精神到物质,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

3.2.4吴有鲜瞬酶逮域注城市文辣往往是苓同文化的融合,会体现出多种文化倾向。而且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城市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在此进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城市设计中要去伪存真,找氆城枣中最羹簧的文化倾向撵为主要因素,其憩为辅,多种文化综合运用,明晰城磷特色。

3.2.5公众参与曾主持过费城和旧金山城市设计工作的埃德繁?培根在研究考察历史上的著名城市案铡瑶认为,美好的城市应是市民无数的决定形成的,而攀是鳃然的,城枣设计酶露的就是秀了泰民酶“城市体验”pJ。公众参与城市建设,举只是形式化的表现,而是真真正正的参与到决策当中。

3.3城市文脉定位

根据文瑟麓原真性、可持续性、霹操终聿耋、地方性、公共参与,形成以山水文化为底蕴,以酒文化为特色,兼具爱国革命文化的泸州文脉特征。

3.3.1山水文化山水文明中所表达的人们对自然与人文山水生态环境的热爱、人居环境建设巾对山水的尊重与精心营造的观念在此称力“出水观”“制。山水文纯在“嚣重菠受壅,魏带双瀛”酶泸建表现{譬菱为突出。泸州市自然山水条件优越,长江、沱江两江交汇,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山势柔美,江岸曲折悠长。以及山水豳原诗,山水厕,山寺名刹的凄瑷,说翳泸髑由承文化的源寞性秘地域性。3.3。2酒文化泸州有着酒城的美誉,酿酒历史悠久,起麓秦、汉,兴盛于宋代。在秦汉时期,泸州就已开始酿酒和从事“以酒为礼”、“以酒宴乐”等的洒文化活动。《永乐大典》记载:宋代溪务监官衙署(南f1)至史君岩修德坊酒务衡,滔楼、滔肆遍布。暖健万历年闻窖涟沿露至今的齑有4个,已有400余年窖龄,为国家蹩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00年窖池300多个,分布于城内及近郊。

历史记载、文物古迹还有“江阳酒熟花如锦”,“衔粹却爱泸髑努”等诗句,无不说骥滔文纯是极獒泸州特色的地方文化。在规划中传承的酒文化是塑造泸州城市特色的重要方法。

3.3.3爱国革命文化泸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我箧近代革会史主占煮重要地经。“泸矧超义”,红军“四渡赤水”等重大革命事俘对我国近代历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泸州毯今还保存有丰寓的实物遗存。

爱国革命文化对泸州影响深远,现在仍是人们建设家园的精神力繁,经过分折弹价,它是泸媸城市文辣举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设计方法

4.1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撮据泸列文歉酶特征,从文赫内涵与静在形态表现的关系角度,将城市文脉的构成因素分为人化自然、文化物品、活态文化。

4.1.1人化自然“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纛论述戆一个命题,指的是历史上发生的、雩#为已然愿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郄当入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后,人就把囱然界当作客观对象进行加工改造,或者打上自己的烙印,或者改变其原初形态,戒为满足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j|肆等各种需要的“无规的身体域Hj。在城市规越领域审,所涉及懿环境基本主都是人化自然环境。规划范围内的人化自然斑要指农阴、荔枝林、人工岸线、道路、坡地、广场等。

4.1.2物品文化物品文化巾的物品指日常生活中表现入文精神的实体,是戳物餍形态显示的文化产品,包括日常消费菇、工具等,虽然其主要目的在予实用性。但是同时也能体现出文化的感染力。泸州的文化物品多种多样,盛洒的酒鼎、酒杯,造酒的酒窖、酒池,囊酒的

第6期李娜,等: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25

图3总平面图

图4驳岸处理规划图

酒坊,而且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物品,泸州老窖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革命战士的生活用品、战斗工具、手稿等。

4.1.3活态文化所谓“活态文化”,指的是存活于人们大脑、流传于当今现实生活中的非文字的民间文化事象,诸如民间信仰、口承文学的各种样式、民间各种风情习俗、工艺、拳术、建筑艺术,等等[1引。在显性文脉与隐形文脉的交互作用中延续、创新Ll引。活态文化是非物质劳动产生的思想、标表、规范、篇章、语言、符号、形象及其他此类产品。在泸州具体表现诗歌、革命事迹、酒祭、俗语、传说、戏剧等。

4.2结合文脉要素的具体方法

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中,对泸州市城市文脉进行分析,提取了城市文脉要素,对各个文脉要素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图3)。

4.2.1人化自然的设计方法在规划范围内尽可能的保护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延续大地肌理,并且空间上协调与山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在城市El常生活中对人们来说具有深刻意义的环境意向,应加以保留。主要指城市中的标志物及其周围环境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以及与规划范围的关系。

规划中充分利于了龙透关、忠山、百子图广场的标志性作用,形成景观节点,设置对景。

沱江两岸南高北低,在南岸可以向北俯瞰沱江和泸州城市新区面貌,向东鸟瞰泸州长江大桥和长江南岸美景。是良好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台。在南岸建立生态园林游憩区.保留现状的山体绿化,添加了木栈道,

是北岸的天然图画。

26重庆建筑太学学报第30卷

自然山体岸线,是沱江一种宝贵的景观资源。自然岸线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和再造。为了维护沱江两岸的鸯然枣线豢观,采震生态驳岸的链理方法,释植当地的植物,采用当地的石材、术材,减少人工建设,局部设置亲水平台。对于已受到损坏的江岸,恢复山体植被,进行生态复建,改善现有生态条件,构建城市绿地景观。并将沱江薯艺睾已存在的人工驳岸,以雕翔、镳装昀方式加入文化的要素,改造成文化岸线(图4)。

2)对城市肌理、空间尺度和城市山水轴线等空间特性的整体性分析是十分蹩要的,建立有秩序地连续空闻,体现统一的空闻意向。

保护大地J|l惩理,设置农妲生态观光霞。保留沱江西岸的梯田、趣塘、荔枝林,猩此基础上添加一些青石板步道,木栈道、小广场,茅草亭等小设施,并利用农房开展农家乐,建设为农业生态观光园。

规蟋历史文化长瘁,形成完整景甄序戮。沱江南岸结合现有的百子图广场设计了历史文化长廊串联忠山风景区一桥头广场一百予圈广场一龙透关文化广场等历史文化聚点,起来形成街序的景观序列,组成历史文亿俸验区。井与j艺岸的景观萤点狸呼凌,成鸯突出的城市景观。

结合山水关系,建立多层次的天际轮廓线。在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塑造上,确立了城市北岸演水建筑起伏有致的城露天际线,南岸巍然l珏俸与城市背景天际线双曲交织突出生态与城市交融的韵律美,形成层次丰富,翠峦、青峰、碧水与突出的建筑景观层叠交错,山、水、城交融的立体城市形象(图5)。

图5城市天际线设计图4.2.2物品觅化的设计方法(1)将文化物品赢接在城市中展示,根据入对可见的形状穰行动会意的理鳃,让瑶民易予感煞。在沱江南岸规鲻了酒意匿,通过对滔器、酒坊以及制酒过程的展示,直接显示酒文化。如在酒意园广场中设置了巨大的洒鼎雕甥,以酒坊的形式出现设置的餐饮部,而且整个豳区遍插酒旗。在历史文纯长瘁中。敖鼗羞革命烈士豹照冀、手骧、黻及毽们使用过的枪支、生活物品等器具,向人们展示泸州人民的革命事迹。

(2)将文化物品抽象化,结合新的用途运用于城市孛。规划的景观借助城市文化符号把意义传达给人。为了突出滔文纯特色,在规越范围中采藤了滔文诧赘品抽象化的酒杯座椅,酒器灯饰,酒壶垃圾箱,酒鼎栏杆等,并设有把酒渡码头、对淄当歌剧场、邀月亭、醉翁景点等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节点。

滔渡码头怒在南岸麴设计的零上游嚣秘头,鹞头广场设置酒文化雕塑,四面八方来客皆可以感受到特色的泸州酒文化。对酒当歌剧场专供表演一魑有关泸州酿酒历史、洒的故事传说的歌舞剧,宣扬移譬州酒文化。在出顼设蹩邀劳亭,创造古人对滔邀曩豹意境。辩翁景点由大蛩高低不同的泸州酒的诗词歌赋的雕裁墙依次排列组成,增强了趣味性(图6)。

图6酒意园聚观意向图

4.2.3活态文化的设计方法活态文化表现免非物质形态,是无形的。但它有特定的发生场所和传播人群.传承活态文化的关键是保持场所精神,延续骤有的空闯氛涸。根据这一特点,总结传承溪态文化的方法:

1)在设计中创造活态文化发生的场所,促进它的

发展。酒意园巾设置了对酒当歌剧场,进行“以酒为

第6期李娜,等:传承城市史昧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27

札”,“敝洒宴乐”等酒文化活动。规划的入文驳岸、百子图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龙透关等文化氛围浓蘸的场所,引导若疆民在其中的文化活动,势必对城赢文脉的传承发艘起到积极作用。

2)将活态文化要素手抽象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运焉于设计中。规划孛将溪与l圭l承提离到艺术与审美的境界,充分体现形神意美感的结合。酒文化通过路名,景名等方法表现出来,如把酒渡码头、对酒当歌劂场、邀只亭、醉翁景点等。邀月亭取自骞灌德之称的李白名句“举杯邀明月”,传递以酒歌咏山水的意境。爱国革命文化也将其物化,如将革命烈士的名字、事迹雕刻在历史文纯长廊中。在龙头关录点,存宥泸州起义纪念碑,总高19.26m,基座边长12.1m,寓泸州起义时间为1926年12月1El。

5城市文脉在城市新l嚣区过渡带的发展

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脉也是在不断摊陈出新的,立足现代,采用发展豹观点进霸设计。芘江南岸是泸州澎城区,北岸是城北新区,沱江溺岸地区正是城市的新懒过渡带,记录城市的成长。因此沱江不仅要体现泸州城蠢光辉赡历史,还要震褒城市酶耨气象。

规划在基地紧靠老城区的中心地带的沱江南岸设计了历史文化体验区,是表现城市文化发展延续的区域,与老城深_蕈的文化底蕴相互浃。在沱江j艺岸设计了滨江居住休闲区,使沱江景致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体现城市内在生活晶质。通过营造恬静优雅的氛围为市民搀供亲和舒适的体潮场所,力辔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场所,与北岸城市新区时代气质相对应(图7)。

沱江蹲岸作为一个城市有机整体的组残部分,应将不同使用功能的土地组织在一起,以促进区域燕活多元化的形成,容纳居住、工作、游憩等多种活,这样的设量}使滨本地区常年保持活力,俸现了察有地方特覆的现代体闲文化,充分利用了土地。

6结语

沱江两岸作为宝贵的人文景观廊道,是展示城市形象的蒙要界面和区域,承担着城市的熏要功能,渐传承城市文脉是剑造城隶特色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磬蠢赠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中,通过对泸州市城市文脉的分析,确定以酒文化、山水文化、爱国革命文化走特蔹盼城市文弥,提取城市文脉孛豹人讫自然、文化物品、活态文化等要素,针对文脉的构成要素,探讨城市设计巾文脉传承的方法,对城市特色的营造,城市生活活力的促进。趋翊了积极黪作用。

(本农项目负责人为赵万民教授,参妈本次规划设计人员还有:李进、朱猛、扬港、郑潇蓉、肖对禹、曾凡、雀亚辅等,在茈表示感谢)

图7土地利用目标图

(零转蒡3l荑)

第6期郭臣业,等:岩石破碎功、坚固性系数、强度关系的实验研究31

4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主要结论:

1)岩石的破碎符合裂纹学说,破碎时所消耗的邦德功与破碎后岩样的1/√d成正比。即破碎岩石时,外力首先使岩石块产生变形,当外力超过某个极限值时,岩石就产生裂纹而破碎成许多小块。

2)岩石破碎比功、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的坚固性系数成正比。

3)岩石破碎比功、单轴抗压强度符合a=k。?W+b。(忌。,b0为常数)的线性关系,反映出岩石强度与破碎功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I-1]徐小荷,余静.岩石破碎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2]蔡成功,熊亚选.突出危险煤破碎功理论与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5,30(I):63-69.

CAICheng-gong,XI()NGYa-xuan.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studyoncrushingenergyofoutburst—pronenesscoaIEJ].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2005,30(1):63-69.[3]文光才.煤的冲击破碎[J].煤炭工程师,1995(5):8-11.WENGuang—cai.Impactcrushingofcoal[J].ChineseCoalEngineer.1995(5):8-11.

[4]A?A?BOPHCEHKO,等.突出时煤的破碎功[G]//煤、

岩石和瓦斯突出国外资料汇编.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

庆分社,1980:55-59.

[5]赵伏军,李夕兵.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岩石破碎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8):

1315—1320.

ZHAOFu-jun,LIXi—bing.Theoreticalanalysisand‘experimentsofrockfragmentationundercouplingdynamicandstaticloads[J].ChineseJournalofRock

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05,24(8):1315—1320.[6]李国华,陶兴华.动、静载岩石破碎比功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4):2448—2454.

LIGuo-hua,TAOXing—hua.Testingstudyoncrushing

workratioofrockunderdynamicandstaticload[J].

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

2004,23(14):1448—1454.

[7]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岩石力学实验建议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

[8]蔡成功,王佑安.突出危险和非危险煤冲击破碎时煤的破碎功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1988(7):13—18.

CAICheng—gong,WANGYou-an.Experimentalstudyon

impactcrushingenergyofoutburst-pronenessandnon

outburst-pronenesscoal[J].SafetyinCoalMines,1988

(7):13-18.

[9]东北工学院采矿系井巷教研室.论我国岩石分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9.

(编辑陈蓉)

(上接第27页)

参考文献:

[1]PERLOFF?HARVEY?&Usingtheartstoimprovelifeinthecity[J].JournalofCulturalEconomics1979(3):1-2.[2]CRAIG?DREESZEN.TheCommiunityCulturalPlanning

Handbook[M].Washington,D.C.:AmericansfortheArts.1997.

[3]吴良镛.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北京宪章[z].北京,1999.[4]朱希祥.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2005(4):40—44.

MIA0Yang.ResearchonassessmentsandinherimneemethodofChinesetraditionalurbancontextualconstitutona[J].UrbanPlanningForum,2005(4):40-44.

[6]凯文?林奇.城市印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第11条[z].日本奈良:1994.

[8]陈萍萍.上海城市功能提升与城市更新[D].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006.

[9]培根.城市设计[M].黄富厢,米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0]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朱思孝.人化的自然的美学意义[J].文艺研究,2005(6):40—44.

ZHU豁xiao.Theaestheticsignificanceof“Personified

Nature”[J].LiteratureandArtStudies,2005(6):40-44.[12]王公山.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13):278-279.

WANGong-shan.Thecontinuityoftheurbancontext

[J].GroupEconomicsResearch,2006(13):278—279.[13]吴云朋.论城市文脉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07(9):67-73.

wuYun-peng.Thecontinuityoftheurbancontext[J].

ModernUrbanResearch,2007(9):67—73.

(编辑陈蓉)

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

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作者:李娜, 李泽新, 谢大成, LI Na, LI Zhe-xin, XIE Da-cheng

作者单位:李娜,李泽新,LI Na,LI Zhe-xin(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谢大成,XIE Da-cheng(四川赛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遂宁,629000)

刊名: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30(6)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3条)

1.PERLOFF·HARVEY·S Using the arts to improve life in the city 1979(03)

2.CRAIG·DREESZEN The Commiunity Cultural Planning Handbook 1997

3.吴良镛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北京宪章 1999

4.朱希祥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 2006

5.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5(04)

6.凯文·林奇城市印象 2001

7.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 1994

8.陈萍萍上海城市功能提升与城市更新[学位论文] 2006

9.培根.黄富厢.米琪城市设计 1989

10.黄光宇山地城市学 2002

11.朱思孝人化的自然的美学意义[期刊论文]-文艺研究 2005(06)

12.王公山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 2006(13)

13.吴云朋论城市文脉的传承[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7(09)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彭寰影响山地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容量的文脉因素及设计对策2005

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形是山地,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山地城市。在当前大规模高速度的旧城改造中,为了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山地城市旧城改造项目的容量控制成为必要和紧迫课题。

作为“山地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临界控制”研究课题的子项,本论文从城市文脉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文脉要素对于旧城改造项目容量的影响。

文脉因素会对项目容量产生影响,因为新的建设项目要在物质形态上与周围的文脉要素相协调,以整合局部的城市景观、空间秩序,保护城市特色,而这些形态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到项目容量,所以城市设计是从文脉角度界定项目开发容量的途径。可以通过城市设计手段的引入,研究文脉要素对项目形态的影响,进而推导出合理的容量指标。所以,本文以针对文脉要素的与容量相关的城市设计策略为重点研究对象,将城市文脉归纳为自然背景、城市天际线、城市肌理、街道和历史建筑等五个要素,分别进行研究。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与方法,重要概念的界定以及文章的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第二章):文脉理论的研究。首先回顾文脉思想的发展,然后简述了关于文脉的理论,最后分析了项目与文脉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三章):从文脉角度控制项目容量的途径和原则。指出城市设计是从文脉角度控制项目容量的途径。提出了两条原则:树立城市特色,建立城市秩序。

第四部分(第四到八章):将文脉要素归纳为自然背景、城市天际线、城市肌理、街道、历史建筑五方面,分析了每个要素特点,相应的项目设计策略,以及各个设计策略对于项目容量的影响。

第五部分(第九章):理论实践。简要介绍了笔者参与的从文脉角度进行控制的旧城改造设计项目。

第六部分(第十章):全文总结。

2.期刊论文张赛.金笠铭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规划师2003,19(4)

建立城市重要场所之间的关联耦合关系是构架城市秩序整体、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结合东莞城市设计的实践介绍建立场所之间关联耦合的几种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设计要点.

3.期刊论文陈鑫.陈刚.CHEN Xin.CHEN Gang论现代传媒对城市文脉的影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8(4)

从保持城市文脉的重要性着眼,从人们的交流方式入手,来论述现代传媒对城市文脉继承和延续的影响.并且结合当代城市设计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阐释了如何弱化现代传媒的不利因素,使城市文脉得以保持和继承下去.

4.期刊论文李钢.LI Gang城市文脉设计与类型学-山西建筑2007,33(9)

主要以城市文脉和建筑类型学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建筑类型学理论中的类似性城市理论、城市重建理论以及城市"层"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在

我国城市建设中要学会利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挖掘、整合城市文脉,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5.学位论文吕文君反思什刹海的变迁200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看重独特的地域性景观.北京的本土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社会各方面都在提倡保护北京老城区区域,但不论老城区还是新城,北京本土文化的痕迹却愈发难寻.

本文选择了北京城唯一现存具有民俗意义的老城区——什刹海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什刹海区域历史的考证以及演变的过程研究,希望从空间、结构、民俗、多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参考国外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国外成功的原因和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的种种经验方法,结合中国现状,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城市设计中继承城市文脉,延续城市肌理,使新城成为老城生命的延续.

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论文结合个人背景知识和专业特点,通过什刹海的研究进行反思,从城市和规划的角度分析目前情况的成因,希望对于专业理论有所收获.

6.期刊论文刘新祥.Liu Xinxiang城市公共视觉之文脉解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1)

从解读城市存在和城市文脉的学说入手,来阐述城市公共视觉与城市文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循环关系,借用文脉观象及理论体系来说明公共视觉在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城市文脉解析建立起城市公共视觉的理论体系.

7.期刊论文万钧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文脉的传承--都江堰市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北京规划建设2004,""(6)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年一小变,两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成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现代化"的口号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昔日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正日益丧失,城市面貌趋于雷同,"千城一面"的现象凸现中国大地.

8.学位论文孙莉基于城市文脉构建有机秩序——城市更新地段公共空间设计研究2007

随着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城市文脉的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不少学者都纷纷提出结合城市文脉的城市更新设计思路,其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惜的是这些理论没有将城市文脉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缺乏针对性及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尝试通过构建有机秩序,在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地段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形式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二:首先,城市更新地段文脉信息积累丰富,而城市文脉只有被充分理解、利用、传承、改造,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其次,基于城市文脉构建有机秩序,有利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城市更新地段现状综合条件的紧密结合,带来历史感和地方性.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城市文脉的深入理解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有机秩序的方法框架.然后结合欧洲城市更新地段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检验与修正.最后比较中西国情,归纳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展望了我国城市更新地段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城市文脉构建有机秩序是给城市更新地段公共空间带来特色与活力的有效途径.2.基于城市文脉构建有机秩序,首先应该对城市文脉要素(信息)进行分析与分类,然后再从不同的层次与层面构建有机秩序.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领域的"有机秩序"概念引入景观设计领域,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深化,揭示了有机秩序具有空间与时间两方面的内涵.2.将有机秩序与城市文脉紧密联系起来,归纳了影响城市更新地段景观设计的重要文脉要素(信息),提出了空间与时间秩序的构建层次与方法.

9.期刊论文王曙光.奚东帆.郭鉴.WANG Shuguang.Xi Dongfan.GUO Jian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研究及应用-城

市规划学刊2008,""(z1)

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应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和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为前提,关注城市开放空间和形体环境,彰显城市特色

.城市设计导则对于指导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长期、弹性、有效的技术支持.对于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上海来说,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尤为重要.

10.学位论文姜江欧洲古代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演变——城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思考20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股研究和实践城市设计的热潮在各地大搞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兴起。把我们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更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迫切愿望。

考察城市设计的历史,在任何城市思想和城市形态的背后,都展现出一幅活生生的城市社会生活历史画卷,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变迁都影响着城市设计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设计思想,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优秀实例,建立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基础上,敏感地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世界建筑史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对城市空间秩序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和发展最为充分的是欧洲十九世纪末以前的城市发展史,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古典主义是其间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时期,在城市空间设计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阐述欧洲古代几个具有代表性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状况及其形成的社会因素,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文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秩序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城市空间秩序的变化最能反映城市社会人文生活的变迁。

由此总结出这一结论对我们的重要启示:一方面,我们在现代城市设计中要更好地意识到形式背后“文脉”的重要性,把握城市文脉,使城市设计由单纯的物质空间塑造,逐步转向对城市社会人文底蕴的探索,由城市景观的美学考虑转向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空间及城市生活的创造。另一方面

,城市空间设计要建立符合时代的、符合大众利益的空间。应该从人的心理出发,研究人在城市空间与城市环境中的经历和意义,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117563654.html,/Periodical_cqjzdxxb200806005.aspx

授权使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wfnjny),授权号:853624e2-80f6-4757-af13-9e47008b49af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