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复习题_最新版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复习题_最新版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复习题_最新版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复习题_最新版

精神障碍护理学

(2009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1.疾病负担排名前十位的疾病中,精神障碍独

占【B】A.4席B.5席C.6席D.7席

1.2.住院患者的病室内温度一般为【B】A.16~

18℃B.18~22℃C.22~24℃D.24~26℃

1.3.一般安排患者午休时间为【C】A.1小时B.2

小时C.1.5小时D.2.5小时

1.4.对一般患者,护理人员多长时间巡视1次【A】

A.15~30minB.30~60minC.1~2hD.2~2.5h 2.1.不容逾越的医学伦理的底线是【B】A.保密B.不

伤害C.公平D.有利于患者

2.2.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护患沟通技巧是

【C】A.共情B.眼神C.观察D.说话

2.3.建立信任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D】A.共

情B.表情C.观察D.倾听

2.4.沟通的主要阶段是【C】A.准备阶段B.开始

阶段C.深入阶段D.结束阶段

2.5.保证护士个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A】A.观

察B.冷静C.倾听D.沉默

3.1.遗传、环境、感染属于精神障碍的【A】A.生

物学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器质性因素

3.2.有些儿童突然出现强迫症的表现可能是患有

【D】A.单纯疱疹性脑炎B.麻疹性脑脊髓炎C.慢性脑膜炎D.链球菌性咽炎

3.3.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B】A.神经症B.癔

症C.强迫症D.精神分裂症

3.4.DSM一Ⅳ采用的是多轴诊断系统,其中用于报

告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是【C】A.轴工B.轴ⅡC.轴ⅣD.轴V

4.1.最常见的幻觉是【A】A.幻听B.幻视C.幻

嗅D.幻味

4.2.属于原始性幻听的是【B】A.言语性幻听B.非

言语性幻听C.命令性幻听D.评论性幻听

4.3.思维散漫是指【C】A.思维奔逸B.思维贫乏

C.思维松弛D.思维破裂

4.4.病人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

是【B】A.钟情妄想B.关系妄想C.疑病妄想D.嫉妒妄想

4.5.病人无中生有认为自己的配偶有外遇是【D】

A.钟情妄想B.关系妄想C.疑病妄想D.嫉妒妄想

4.6.病人无任何医学依据坚信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是【A】A.疑病妄想B.非血统妄想C.夸大妄想D.物理影响妄想

4.7.对自己身体不适过分地注意是【D】A.注意

减退B.注意涣散C.注意转移D.注意增强

4.8.注意的范围显著缩小是【A】A.注意狭窄B.注

意涣散C.注意转移D.注意增强

4.9.记忆的错误是指【D】A.遗忘B.虚构C.记

忆减退D.错构

4.10.轻微地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属于【A】A.感

觉过敏B.感觉减退C.内感性不适D.错觉

4.11.反穿衣服表示“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属于

【A】A.象征性思维B.语词新作C.逻辑倒错性思维D.强制性思维

4.12.感应性妄想又称【C】A.原发性妄想B.继

发性妄想C.分享性妄想D.系统性妄想

4.13.最常见的妄想是【B】A.关系妄想B.被害

妄想C.夸大妄想D.罪恶妄想

4.14.情感高涨常见于【D】A.醉酒状态B.严重

应激反应C.抑郁状态D.躁狂状态

4.15.“空气枕头”属于【B】A.模仿动作B.蜡样

屈曲C.违拗D.作态

4.16.昼游症旧称【A】A.神游症B.梦游症C.睡

行症D.梦样状态

5.1.谵妄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A.意识受损B.痴

呆C.抑郁D.躁狂

5.2.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原因是【B】A.VDB.ADC.脑

震荡D.缺氧性脑损伤

5.3.AD的早期突出症状是【A】A.记忆障碍B.言

语障碍C.失认D.人格改变

5.4.AD的总病程一般为【C】A.5~9年B.3~8

年C.2~12年D.10~15年

5.5.威尼克脑病的“四主征”是【A】A.共济失

调、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急性意识模糊状态B.共济失调、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慢性意识模糊状态C.共济失调、眼肌痉挛、眼球震颤、急性意识模糊状态D.共济失调、眼肌痉挛、眼球震颤、慢性意识模糊状态

5.6.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不包括【D】A.严重躯

体疾病B.感染C.痴呆D.>60岁

5.7.MMSE中,国际标准表示中度痴呆的分值为【B】

A.24分B.16~17分C.18~24分D.≤15分5.8.HIS评分在7分以上考虑为【A】A.VD;B.AD;

C.多发性硬化D.威尼克脑病

5.9.慢性的遗忘障碍指记忆损害持续超过【D】A.4

个月B.3个月C.2个月D.1个月

5.10.威尼克脑病患者需立即补充哪种维生素【B】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K

6.1.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的性格改变表现为【A】A.情

绪不稳、紧张、敏感B.情绪不稳、多变、易哭泣C.情绪低沉、紧张、焦虑D.情绪抑郁、紧张、激动

6.2.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精神障碍中,意识障

碍多发生在手足搐搦后【C】A.1~2个月B.2~

3个月C.3~4个月D.4~5个月

6.3.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中,运动反射改变最多

见的是【C】A.腱反射亢进B.膝反射亢进C.腱

反射消失D.膝反射消失

6.4.住院的内科患者中存在精神障碍的比例约【A】

A.25%B.35%C.45%D.55%

6.5.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和恢复期以哪种精神障

碍为主【D】A.意识障碍B.智力障碍C.焦虑

障碍D.脑衰弱综合征

6.6.A型性格的人较易患【A】A.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B.肺性脑病C.糖尿病D.甲状腺

功能亢进

6.7.急性肝性脑病多见于【B】A.慢性肝炎B.重

症肝炎C.肝硬化D.原发性肝癌

6.8.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是【C】A.意

识障碍B.痴呆C.感觉障碍D.幻觉状态

6.9.感染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最多见的症状是【C】

A.感觉障碍B.智力障碍C.意识障碍D.情感

障碍

6.10.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D】A.心理

障碍B.谵妄C.痴呆D.适应障碍

7.1.下列哪项成瘾物质不属于鸦片类【C】A.海

洛因B.吗啡C.可卡因D.度冷丁

7.2.由肝脏完成的酒精代谢占【D】A.70%B.75%

C.80%D.90%

7.3.酒精的戒断症状一般发生在断酒【B】A.8

小时内B.12小时内C.24小时内D.36小时内

7.4.目前酒依赖戒断综合征的首选替代药物是【A】

A.苯二氮革类B.美沙酮C.纳洛酮D.丁丙诺

7.5.几乎所有酒依赖患者均缺乏维生素【B】A.A

族B.B族C.C族D.D族

7.6.癫痫发作多发生在断酒后【B】A.4~6小时

B.12~48小时C.48~72小时D.72~96小时

8.1.精神分裂症病人多起病于【B】A.儿童期B.青

壮年C.中年期D.更年期

8.2.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类型是【A】A.偏执型B.青

春型(:.单纯型D.紧张型

8.3.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主要症状是【C】A.固

执B.兴奋C.妄想D.抑郁

8.4.自发缓解较其他类型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是【D】

A.偏执型B.青春型C.单纯型D.紧张型

8.5.患者认为有某种特殊的仪器在控制自己,这

属于【A】A.物理影响妄想B.内心被揭露感C.精

神自动症D.语词新作

8.6.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D】A.情

感迟钝B.思维贫乏C.意志减退D.被动体验

8.7.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的突出临床表现为【C】

A.“疑”B.“乱”C.“懒”D.“僵”

8.8.精神分裂症一般急性期治疗【A】A.2个月B.3

个月C.4个月D.5个月

8.9.偏执性精神障碍多见于【C】A.20岁以后,

男性B.20岁以后,女性C.30岁以后,女性D.30

岁以后,男性

8.10.分裂样精神病的病程不超过【A】A.1个月

B.2个月C.3个月D.4个月

8.11.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起床时做到3个3分钟是

【B】A.睁眼3分钟,平躺3分钟,坐起3分钟

B.醒来躺3分钟,坐起3分钟,站立3分钟后

再活动C.平躺3分钟,站立3分钟,活动3分

钟D.坐起3分钟,站立3分钟,活动3分钟

8.12.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阳性症状不包括

【D】A.幻觉B.妄想C.被动体验D.思维贫

8.13.患者回答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

句似乎又沾点边儿,令听者抓不到要点,这属于

【B】A.思维破裂B.思维散漫C.思维贫乏D.思

维奔逸

8.14.临床表现突出一个“乱”字属于哪型精神分

裂症【B】A.偏执型B.青春型C.单纯型D.紧

张型

8.15.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紧张性行为不包括【C】

A.缄默B.木僵C.情感淡漠D.蜡样屈曲

8.16.精神分裂症巩固期治疗【B】A.2~3个月B.4~

6个月C.3~4个月D.6~7个月

9.1.情感障碍的主要特征是【A】A.心境改变B.思

维障碍C.行为异常D.智能障碍

9.2.关于情感障碍,错误的是【B】A.反复发作B.预

后不好C.又称心境障碍D.临床上表现为抑郁

和躁狂两种形式

9.3.关于躁狂发作的表现,错误的是【D】A.情

感高涨B.思维奔逸C.意志行为增强D.睡眠

增多

9.4.抑郁发作病人的抑郁情绪波动的特点是【B】。

A.晨轻夜重B.晨重夜轻C.上午轻下午重D.上

午重下午轻

9.5.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紊乱最为多见的是【A】A.早

段失眠B.中段失眠C.末段失眠D.睡眠感缺

9.6.抑郁发作的一般标准是持续至少【A】A.2

周B.3周C.4周D.5周

9.7.治疗躁狂状态的主要药物是【B】A.丙戊酸B.锂

盐C.卡马西平D.氯丙嗪

9.8.锂盐治疗躁狂状态时,血药浓度一般维持在

【B】A.0.6~0.8mmo1/L;B.0.8~1.2mmo1

/L;C.1.2~1.4mmo1/L;D.1.4~1.6mmo1

/L

9.9.关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护理的说法,正确

的是【A】A.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有关治疗方

法B.决定治疗前不必再做相应的躯体检查C.治

疗前4小时禁食、禁水D.治疗当天早晨不必测

量生命体征

9.10.锂盐对情感障碍复发的预防作用较安慰剂高

【A】A.2倍B.3倍C.4倍D.5倍

9.11.关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护理的说法,错误

的是【B】A.治疗后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B.治

疗后2小时进食团块食物。C.监测生命体征D.记

录治疗前、中、后的反应

9.12.双相障碍相关联的遗传标记不包括【B】A.第

4染色体B.第6染色体C.第11染色体D.X

染色体

9.13.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不包括【D】A.情绪低

落B.兴趣缺乏C.乐趣丧失D.自责自罪

10.1.不属于神经症的是【C】A.恐怖障碍B.焦

虑障碍C.抑郁症D.神经衰弱

10.2.惊恐障碍患者易进入慢性波动病程是指超过

【C】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0.3.惊恐发作一般【A】A.5~20分钟B.20~

30分钟C.30~60分钟D.1~2小时

10.4.恐怖障碍起病多在【B】A.13~20岁之间

B.18~35岁之间C.30~40岁之间D.40~50

岁之间

10.5.社交恐怖障碍最突出的自主神经表现是【C】

A.出汗B.口干C.害羞脸红D.发抖

10.6.认知行为疗法不包括【D】A.暴露疗法B.认

知重建C.社交技能训练D.森田疗法

10.7.单纯恐怖障碍起病的平均年龄为【B】A.3

岁B.4.4岁C.5.6岁D.6岁

10.8.反复思索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7

这属于【B】A.强迫怀疑B.强迫性穷思竭虑C.强

迫联想D.强迫表象

10.9.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是【A】A.衰弱症状B.兴

奋症状C.情绪症状D.睡眠障碍

10.10.癔症性精神病的病程很少超过【B】A.3

天B.3个星期C.3个月D.3年

10.11.下列不属于转换障碍临床表现的是【A】A.童

样痴呆B.缄默症C.运动障碍D.感觉异常

10.12.惊恐障碍合并强迫症状的患者首选药物为

【D】A.阿普唑仑B.氯硝西泮C.文拉法新D.帕

罗西汀

10.13.单纯恐怖障碍的治疗最好选用【C】A.精

神分析性心理治疗B.行为治疗C.认知行为疗

法D.森田疗法

10.14.场所恐怖起病的平均年龄为【B】A.21.5

岁B.22.7岁C.26.6岁D.30.2岁

10.15.强迫行为最常见的是【A】A.强迫检查、

强迫清洗B.强迫询问C.强迫性仪式动作D.强

迫性迟缓

10.16.只限于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

称为【C】A.顺行性遗忘B.逆行性遗忘C.局

限型遗忘D.广泛型遗忘

11.1.病人即使已经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太胖,称

【B】A.思维障碍B.体像障碍C.智力障碍D.认

知障碍

11.2.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体重与其年龄和身高的标

准体重值相比,减少【B】A.10%或以上B.15%

或以上C.20%或以上D.30%或以上

11.3.对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D】

A.暴食每周至少发作1次,持续至少2个月B.暴

食每周至少发作1次,持续至少3个月C.暴食

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至少2个月D.暴食每

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至少3个月

11.4.进食障碍的发病年龄主要在【B】A.7~15

岁B.15~30岁C.30~40岁D.40~60岁

11.5.神经性厌食症病人恢复进食后,体重维持增

长的适宜量是每周【C】A.0.5~1kg;B.2~3kg;

C.1~2kg;D.3~4kg

11.6.目前对缓解RBD症状疗效最佳的是【A】A.氯

硝西泮B.咪达唑仑C.普克拉索D.唑匹坦

11.7.关于梦魇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A.梦

境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B.在典

型的发作中,患者有明显的言语及躯体运动C.事

后个体能够详细地回忆D.多发生于夜间睡眠的

后半段,午睡中也可发生

11.8.睡惊症一次发作一般持续【A】A.1~10分

钟B.10~15分钟C.15~20分钟D.20~25分

11.9.下列哪种病如果不经治疗,是所有精神障碍

中致死率最高的【C】A.神经性贪食症B.精神

分裂症C.神经性厌食症D.AD

11.10.进食障碍患者恢复进食后,应记录体重的

变化,一般【C】A.每天空腹测量体重1次B.每

2天空腹测量体重1次C.每周空腹测量体重1

次D.每2周空腹测量体重1次

11.11.神经性贪食症药物治疗证据多支持使用高

剂量的【D】A.SNRIs;B.NaSSAs;C.NDRIs;

D.SSRIs

11.12.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闭经的诊断标准是【C】

A.至少持续1个月未来潮B.至少持续2个月

未来潮C.至少持续3个月未来潮D.至少持续

4个月未来潮

11.13.神经性厌食症经过治疗,预后呈“三分规

则”不包括【D】A.1/3完全康复B.1/3部

分缓解C.1/3迁延不愈D.1/3发展为抑郁障

12.1.急性应激障碍的时间不超过【C】A.2周B.3

周C.4周D.5周

12.2.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包括【D】

A.警觉性增高B.闯入性症状C.回避D.警觉

性降低

12.3.DSM—IV有关PTSD的诊断标准,错误的是【B】

A.A为事件标准B.D、E是症状标准C.E是病

程标准D.F是严重程度标准

12.4.治疗PTSD最有效的药物是【A】A.SSRIs

类抗抑郁药物B.抗惊厥药物C.非典型抗精神

病药物D.苯二氮革类

12.5.适应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D】A.3

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

12.6.关于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睡眠护理,下列哪

项不正确【D】A.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B.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C.告知患者睡前不喝

浓茶、咖啡等饮料D.如果患者晚间睡眠不足,

应鼓励患者白天多睡

12.7.认知行为治疗通常在创伤几周后实施【A】A.2

周B.3周C.4周D.5周

12.8.根据DSM一1V的标准,慢性型PTSD的病程

【B】A.短于3个月B.3个月或更长C.创伤

事件发生6个月后才出现症状D.创伤事件发生

1年后才出现症状

12.9.创伤后应激早期使用下列哪种药可以预防

PTSD的发生【D】A.SSRIs类抗抑郁药物B.抗

惊厥药物C.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D.苯二氮革

12.10.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应保证每天液体的入量

在【C】A.1500m1以上B.2000m1以上C.2500m1

以上D.3000m1以上

13.1.按照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划分,中度智力障

碍的智商是【B】A.50~69;B.35~49;C.20~

34;D.<20

13.2.ADHD的治疗原则是【A】A.明确诊断、长期、

系统、个体化、综合性B.明确诊断、短期、规

律、个体化、综合性C.明确诊断、长期、规律、

个体化、单一性D.明确诊断、短期、系统、个

体化、单一性

13.3.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C】A.抽动

一秽语综合征B.慢性运动障碍C.一过性抽动

障碍D.发声抽动障碍

13.4.选择性缄默症通常发生在【B】A.2~3岁B.3~

5岁C.5~7岁D.7~8岁

13.5.服用匹莫林的患儿需【D】A.每周检查肾功

能1次B.每周检查肝功能1次C.每月检查肾

功能1次D.每月检查肝功能1次

13.6.下列哪项不属于Down综合征的临床体征【C】

A.小牙齿B.皱纹舌C.大耳朵D.宽短掌

13.7.ADHD的患病率男女比例为【C】A.2:1~3:

1;B.3:1~4:1;C。4:1~9:1;D.9:1~

10:1

13.8.影响儿童学业与家庭生活的最常见的儿童行

为问题是【A】A.ADHDB.精神发育迟滞C.抽

动障碍D.儿童孤独症

13.9.治疗ADHD的中枢兴奋药中,典型代表药物

是【A】A.利他林B.托莫西汀C.硫必利D.利

培酮

13.10.下列哪项是目前汉治疗抽动障碍的首选药

物【C】A.硫必利B.利培酮C.氟哌啶醇D.喹

硫平

13.11.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不包括【D】A.童

年离别焦虑障碍B.同胞竞争障碍C.童年社交

焦虑障碍D.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

13.12.有关ADHD患儿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A.患儿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

食物B.保证每天水的入量达2000m1左右C.保

证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D.营养缺失严重者,

每月测体重1次

14.1.精神分析的核心是【A】A.分析和解决无意

识冲突B.探索无意识内容C.识别处理阻抗D.暴

露无意识冲突

14.2.经典的条件反射是由谁证实和完善的【C】

A.华生B.斯金纳C.巴甫洛夫D.森田正马

14.3.下列哪项常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社会康复治

疗【D】A.系统脱敏B.冲击疗法C.厌恶疗法

D.阳性强化疗法

14.4.下列哪项不属于认知治疗的主要技术【D】

A.箭头向下式提问B.行为实验C.认知作业表

D.系统脱敏

14.5.心理咨询的基础是【B】A.无条件地积极关

注B.共情C.表达D.广提选择

1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昏迷者可以接受

广义的心理治疗B.狭义的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

各类神经症C.专门的心理治疗也适用于有心身

疾病的精神病患者D.同一类障碍可以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法

14.7.精神活动在功能上被分为3个部分,下列哪

项除外【D】A.本我B.自我C.超我D.客观

的我

14.8.经典的精神分析技术至少持续【A】A.1年

以上B.半年以上C.2年以上D.3年以上

1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冲击疗法是从较

弱的刺激开始B.系统脱敏是将患者直接置身于

最害怕的场合C.老年精神病患者适于冲击疗法

治疗D.经过厌恶疗法的多次治疗后,可在不良

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

14.10.森田的神经质不包括下列哪项【B】A.神

经衰弱B.儿童孤独症C.恐怖症D.焦虑症

15.1.精神康复的内容不包括【D】A.医学康复B.社

会康复C.职业康复D.家庭康复

15.2.过渡性康复机构不包括【B】A.过渡性医院

设施B.过渡性教育设施C.过渡性就业设施D.过

渡性娱乐设施

15.3.家庭干预中起桥梁作用的是【B】A。患者B.家

属C.医生D.护士

15.4.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干预应至少持续【D】

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

15.5.被称为护理之家的是【B】A.过渡性医院设

施B.过渡性居住设施C.过渡性就业设施D.过

渡性娱乐设施

16.1.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为【D】

A.心理治疗B.支持治疗C.心理咨询D.抗精

神病药物治疗

16.2.抑郁的全程治疗不包括【B】A.急性期治疗

B.慢性期治疗C.恢复期治疗D.维持期治疗

16.3.碳酸锂持续用药多久才能显效【B】A.1~2

周B.2~3周C.3~4周D.1~2个月

二、病例串选择题

王某,男性,65岁,身患癌症,多次向护士发脾气,

不配合任何护理工作并且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

求。

2.1.与该患者沟通时,护士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

是【C】A.反应能力B.观察能力C.共情能力

D.忍受能力

2.2.让该患者消气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A】A.倾

听B.抚摸C.说话D.沉默

2.3.该患者悲痛时,护士给予的最好的安慰是【B】

A.冷静的观察B.无声的抚摸C.耐心的劝说D.同

情的眼神

李某,男性,23岁,性格内向,近2周来表现健谈,

说话滔滔不绝,自觉脑子快,好像机器加了“润

滑油”,无法安静下来正常学习,由同学和老师

送入医院。

4.1.该患者表现的症状是【B】A.思维迟缓B.思

维奔逸C.思维贫乏D.思维散漫

4.2.该患者的症状属于【A】A.联想障碍B.思维

逻辑障碍C.异己体验D.语言障碍

4.3.该症状多见于【D】A.癫痫B.精神分裂症C.抑

郁状态D.躁狂症

张某,男性,72岁,有脑卒中病史,两天来情绪不

稳,注意力难以集中,白天有片断的小睡,夜间

失眠,由家人送入医院。医生诊断为“谵妄”。

5.1.该患者避免应用哪种药物【C】A.利培酮B.奥

氮平C.氯氮平D.喹硫平

5.2.该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为【B】A.每2小时

测1次B.每4小时测1次C.每6小时测1次

D.每8小时测1次

5.3.该患者用药的原则是【D】A.联合用药,从

高剂量开始,逐渐减量B.单一用药,从高剂量

开始,逐渐减量C.联合用药,从低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D.单一用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

王某,女性,70岁,半年前与儿女一起居住,情绪

变得易激惹,性格变得挑剔、自私。近期出现重

复购买相同的物品,做饭忘记关火,多次丢失贵

重物品等,近期记忆力差,1周前自行外出,找

不到回家的路。

5.4.该患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C】A.记忆丧失B.选

择性遗忘C.近记忆减退D.逆行性遗忘

5.5.该患者住院后3天无大便,护士应采取的措

施为【C】A.嘱患者多食高维生素食物B.嘱患

者多饮水C.给予缓泻药D.给患者进行腹部热

李某,男性,63岁,平素性格表现为易激动、好争

斗、过分认真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3年。近来患者经常有失神、晕厥发作,由

家属送人医院。

6.1.该患者的性格属于【D】A.内向型B.C型C.B

型D.A型

6.2.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最为多见的是【C】A.痴

呆状态B.意识障碍C.焦虑D.妄想状态

6.3.监测患者血压波动需【B】A.每隔2小时测1

次B.每隔4小时测1次C.每隔6小时测1次

D.每隔8小时测1次

徐某,女性,53岁,肝硬化5年。一周前感冒未及

时治疗,近来表现为人格和智能改变,性格变得

急躁、冷淡,记忆减退,不会计算简单数据。家

人发现异常后将其送入医院。

6.4.该患者的诊断为【A】A.慢性肝性脑病B,急

性肝性脑病C.躁狂发作D.精神分裂症

6.5.下列哪项不属于该病的治疗【B】A.消除诱

因B.增高血氨浓度C.保肝D.支持疗法

6.6.不属于该患者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是【C】A.麻

醉药B.镇静药C.保肝药D.抗精神病药

王某,男性,53岁,23岁时开始饮酒,酒量日增,

现在每天饮白酒500m1,啤酒5瓶,无法完成工

作,情绪低落,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轻生的念头,

在家人的劝说下住院戒酒治疗。

7.1.该患者最容易受损的部位是【A】A.肝脏B.肾

脏C.肺D.心脏

7.2.护理人员为该患者制定的护理目标属于短期

目标的是【D】A.患者的自尊及自信心增强B.患

者具备应对压力的能力C.患者能表达自己的内

心感受D.患者不发生因酒依赖戒断所造成的并

发症

王某,男性,31岁,其父有精神分裂症史,近3

个月以来,敏感多疑,经常怀疑有人在他饭菜里

下毒而不敢吃饭,最近一直说外面有人害他,整

日不敢出门,不敢睡觉,家属发现异常后将其送人医院。

8.1.该患者初步诊断为【A】A.精神分裂症偏执

型B.谵妄C.躁狂发作D.精神分裂症青春型8.2.该患者的妄想属于【B】A.关系妄想B.被害

妄想C.自罪妄想D.嫉妒妄想

李某,男性,25岁,终日卧床,不食不动,对周围刺激不起任何反应,口水不咽不吐,任其流下,由家属送入医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8.3.该患者属于【D】A.精神分裂症偏执型B.精

神分裂症青春型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D.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8.4.该患者突出临床表现为【D】A.“疑”B.“乱”

C.“懒”D.“僵”

8.5.该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症状时,护理人员需【A】

A.随时保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状态B.引起患者注意,观察患者C.帮助患者进食D.任其发展,症状消失后协助活动

张某,女性,34岁,未婚,每晚都关注某电视台一著名男主持人,并告诉家人,此男主持人每晚主持节目时都对她含情脉脉,其错误想法虽经很多人纠正,仍深信不疑。

8.6.此患者的诊断为【C】A.被害妄想B.嫉妒妄

想C.钟情妄想D.夸大妄想

8.7.下列关于该患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

病属于偏执性精神障碍B.心理治疗对该病的作用效果极佳C.该病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D.该妄想多见于男性

李某,女性,33岁,5年来间歇性情绪低落,经常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每天都唉声叹气,觉得活着没意思。

9.1.该患者的诊断为【C】A.精神分裂症B.躁狂

发作C.抑郁发作D.偏执性精神障碍

9.2.该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为【A】A.SSRIsB.三

环类抗抑郁药C.万拉法新D.米氮平

9.3.评估该患者时,特别要注意【C】A.患者的

情绪状态B.患者的思维过程C.患者有无自杀先兆D.患者的人际关系

李某,男性,28岁,10年来间歇性兴奋,话多,好管闲事与沮丧自杀行为多次交替出现。半年前开始逐渐出现整天兴高采烈,好吹嘘,每天在12点以后才勉强躺下睡觉,早晨3~4点就起床。

门诊就医时诊断为“躁狂状态”。

9.4.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是【A】A.情感高

涨B.思维奔逸C.意志行为增强D.睡眠减少9.5.该患者的护理不包括【D】A.保证足够营养

和水分B.保证休息与睡眠C.协助完成个人卫生D.为患者提供高营养、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黄某,女性,19岁,高三学生,3个月来反复出现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的感觉,每次发作10~15分钟,入睡后发作结束,醒来后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由老师及同学送入医院。

10.1.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A.惊恐障碍B.广

泛性焦虑障碍C.恐怖障碍D.强迫障碍

10.2.关于该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错误的是【C】

A.教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不要过度换气B.让患者通过默想,暴露于惊恐发作时的躯体感受C.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收缩和放松各组肌肉D.对患者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给予合理的解释

徐某,女性,30岁,每次出门时,必先向前走两步,再向后退一步,然后才走出门,否则患者便感到强烈的紧张不安。自感无法控制而去门诊就医。

10.3.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属于【C】A.强迫意向B.强

迫检查C.强迫性仪式动作D.强迫性迟缓

10.4.该患者用氯丙咪嗪的整个治疗时间不宜短于

【D】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王某,40岁,男性,高级工程师,1年前由于家庭纠纷无法化解与妻子离婚,最近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脑力迟钝,困倦思睡,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能恢复其疲劳感,上班时自觉头昏、眼花、心慌、气短,被同事送入医院。

10.5.该患者的诊断为【C】A.恐怖障碍B.惊恐

障碍C.神经衰弱D.广泛性焦虑障碍

10.6.该患者选用的镇静催眠药物的剂量正确的是

【A】A.三唑仑0.25~0.5mg;B.硝西泮15~20mg;C.艾司唑仑2~4mg;D.氯硝西泮1~2mg 王某,女性,22岁,身高163cm,19岁时出现怕胖,过多运动3年,有意节制饮食,伴以导泻,闭经6个月,体重降至35kg,仍认为自己很胖,几乎不进食任何主食,家属强制其住院治疗。

11.1.该患者的诊断为【A】A.神经性厌食症B.神

经性贪食症C.抑郁症D.精神分裂症

11.2.该患者恢复进食后,每3~5天增加量宜为

【C】A.100~150ca1;B.150~200ca1;C.200~300ca1;D.300~400ca1

11.3.关于该患者的治疗护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B.预防和控制感染C.提供可供选择的饮食种类D.补充营养要先糖后盐,先胶体后晶体

李某,62岁,男性,睡眠时经常突然坐起,跃下床,有时大声讲话并咒骂,家属观察其发作时眼睛通常保持闭合状态,上下肢肌肉抽动。3天前由于上肢连续打动跌下床,造成下肢骨折,由家属送入医院。11.4.该患者的诊断为【B】A.梦魇B.RBD;C.睡

行症D.睡惊症

11.5.该患者用氯硝西泮治疗的剂量为每次【B】

A.0.1~0.5mg;B.0.5~2mg;C.2~2.5mg;

D.2.5~3mg

王某,23岁,女性,2个月前目睹了一场悲惨的车

祸,3个人死亡,9个人身受重伤、血肉模糊。

患者总是不自主地回忆这个痛苦的事件,经常在

梦中惊醒,现在极力回避事故发生场所,甚至回

避任何交通工具。近来患者难以入睡,易激惹,

由家属送入医院治疗。

12.1.该患者的诊断为【B】A.急性应激障碍B.创

伤后应激障碍C.适应障碍D.情感障碍

12.2.下列哪项是治疗该患者最有效的药物【A】

A.舍曲林B.托吡酯C.利培酮D.卡马西平

患儿,7岁,其母孕期严重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污

染严重。患儿皮肤发白、头发淡黄、虹膜呈蓝色,

伴共济失调,尿中有鼠臭味。经检查,患儿智商

60,理解能力差,应付小学学业吃力。

13.1.上述临床体征表明患儿是【C】A.Down综合

征B.脆性X综合征C.苯丙酮尿症D.Turner

综合征

13.2.该患儿属于【A】A.轻度精神发育迟滞B.中

度精神发育迟滞C.重度精神发育迟滞D.极重

度精神发育迟滞

13.3.关于对该患儿的训练,说法错误的是【D】A.进

行语言训练时,要注意由易到难B.制订患儿能

够接受的训练计划C.善于发现患儿的兴趣D.尽

量避免安排患儿参加集体性的娱乐活动

患儿,8岁,在校时间无法完成功课,老师提问问

题时,常常显得没在听,跟伙伴游戏时,总是不

能按顺序等候,经常打扰别人谈话,无论做什么

事都不能保持注意,丢失书本数次。老师建议其

家长送入医院检查。

13.4.该患儿的诊断为【B】A.精神发育迟滞

B.ADHDC.抽动障碍D.儿童孤独症

13.5.该患儿用中枢兴奋药治疗时,错误的是【D】

A.患儿从每次5mg,每天1~2次开始B.每周

逐渐增加5~10mgC.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60mg

/d;D.最后一次给药应在入睡前2小时

患儿,4岁,3周来经常耸鼻子,扮鬼脸、甩胳膊、

踢腿、鼓肚子等,这些症状一天内多次发生,由

家长送入医院。

13.6.该患儿初步诊断为【A】A.抽动障碍B.ADHD;

C.儿童孤独症D.精神发育迟滞

13.7.用氟哌啶醇治疗的起始剂量为【D】A.0.05~

0.1mg/d;B.0.1~0.15mg/d;C.0.15~0.25mg

/d;D.0.25~0.5mg/d

13.8.关于该患儿的护理,说法错误的是【C】A.鼓

励患儿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B.密切观察患儿服

药后的表现C.家长应根据患儿的反应自行减药、

加药或停药D.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

三、名词解释题目录

1.1.精神障碍护理学

2.1.护患沟通

2.2.共情

3.1.精神障碍

3.2.遗传度

4.1.错觉

4.2.幻觉

4.3.思维奔逸

4.4.思维迟缓

4.5.思维贫乏

4.6.思维散漫

4.7.病理性赘述

4.8.异己体验

4.9.模仿言语

4.10.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4.11.紧张症候群

4.12.柯萨可夫综合征

5.1.痴呆

5.2.脑血管性痴呆

5.3.遗忘障碍

6.1.肺性脑病

6.2.肝性脑病

7.1.物质依赖

7.2.耐受性

8.1.精神分裂症

8.2.偏执性精神障碍

8.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1.心境障碍

10.1.神经症

10.2.惊恐障碍

10.3.广泛性焦虑障碍

10.4.恐怖障碍

10.5.广场恐怖障碍

10.6.社交恐怖障碍

10.7.单纯恐怖障碍

10.8.强迫障碍

10.9.躯体形式障碍

10.10.神经衰弱

10.11.人格解体障碍

11.1.进食障碍

11.2.神经性厌食症

11.3.神经性贪食症

11.4.失眠

11.5.过度嗜睡

11.6.睡中异常

12.1.应激

12.2.急性应激障碍

12.3.创伤后应激障碍

12.4.适应障碍

12.5.应激源

13.1.精神发育迟滞

13.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3.3.抽动障碍

13.4.儿童孤独症

13.5.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13.6.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13.7.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13.8.选择性缄默症

14.1.心理治疗

14.2.心理咨询

15.1.康复

15.2.康复医学

15.3.精神康复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

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它以精神障碍患

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

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

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2.1.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

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2.2.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

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

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3.1.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

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

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

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2.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

传度

4.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4.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

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4.3.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

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4.4.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

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4.5.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

乏,脑子空洞无物。

4.6.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患者在意识

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障碍。

4.7.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

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象概

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哕嗦,抓不住重

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枝。

4.8.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

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

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4.9.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别

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

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

4.10.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

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

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

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插入、思维被广播等被动

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4.11.紧张症候群: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

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

有时又表现为突发的兴奋、冲动行为。见于精神

分裂症紧张型。

4.12.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表现为

近事遗忘、错构、虚构和定向障碍,多见于慢性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及其

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5.1.痴呆:是一种获得性的、以逐渐进展的、通

常不可逆的、总体认知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类综

合征。

5.2.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

综合征,包括多发性梗死痴呆,即过去所谓的脑

动脉硬化性痴呆。

5.3.遗忘障碍:是以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综合

征,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行性遗忘)和回忆往事

(逆行性遗忘)存在困难。

6.1.肺性脑病:又称呼吸性脑病、肺脑综合征,

是指由慢性肺部脑病引起重度肺功能不全或呼

吸衰竭时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

6.2.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

乱综合征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

7.1.物质依赖:即俗称的“成瘾”。它包括两个概

念:①行为综合征;②躯体或生理依赖。

7.2.耐受性:使用者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性药物

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

改变成瘾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

8.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

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意识

清晰,智能尚好,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

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

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精神衰退。

8.2.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

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

向,个别患者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

本病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

能缺损,患者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8.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包括一组具有下列共同

特点的精神障碍:①起病急骤;②以精神病症状

为主,包括片段妄想、片段幻觉,或多种妄想、

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③多

数患者可缓解或基本缓解。

9.1.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

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

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

临床表现。

10.1.神经症: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

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

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10.2.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

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

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

急性焦虑障碍。

10.3.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地显著紧张不安,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

种慢性焦虑障碍。

10.4.恐怖障碍:是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

生持续的恐怖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

10.5.广场恐怖障碍: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

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引申到不敢使用公共交通工

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里。

10.6.社交恐怖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

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

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

10.7.单纯恐怖障碍:又称特殊恐怖障碍,表现为

对以上两种类型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情

境或活动的害怕。

10.8.强迫障碍:又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追

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

碍。

10.9.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

主要表现,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

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存在的精神障碍。

10.10.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

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

障碍。

10.11.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

身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

的神经症性障碍。

11.1.进食障碍: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

一组综合征,主要由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

症组成。一般不包括拒食、偏食、异嗜症。

11.2.神经性厌食症:是以患者自己有意识地严格

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造

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

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有显著的体像

障碍,即病理性低体重及减轻体重的行为。

11.3.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

制地、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

泻药或利尿药、禁食、过度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

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

11.4.失眠:是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

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

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

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

会、职业功能。

11.5.过度嗜睡:是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

睡眠发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睡

眠时间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

11.6.睡中异常:也称异态睡眠,包括一组在睡眠

中发生的行为、情绪、认知、梦和自主神经系统

的非预期性事件,这些事件可出现在入睡过程

中、睡眠中或觉醒过程中。

12.1.应激:定义为个体能力(或心理资源)不足以

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失衡

状态。

12.2.急性应激障碍: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之

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超

过此时问,诊断更改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12.3.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

的、迁延的或者延迟性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地

再体验应激性事件的片段,并伴有警觉性增高、

对有关事物的回避为特征。

12.4.适应障碍:是一种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

即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

性症状。

12.5.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性的

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

构成威胁的创伤性事件。

13.1.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18岁

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智力低下和社会困

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障碍的统称。

13.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

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缺乏对冲动行为的

控制以及不分场合的多动为核心临床表现的神

经发育性障碍。

13.3.抽动障碍:首要表现是某种形式的抽动。抽

动是一种不随意、快速、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通

常限于某些肌群)或发声,多突然发生,无明显

目的。抽动常被体验为不可克制的,即便主观努

力控制也只能忍住一小段时间。

13.4.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

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

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

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

后(75%合并精神发育迟滞)。

13.5.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

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

疾病。

13.6.童年离别焦虑障碍:起病于童年早期阶段(学

步阶段或学龄前阶段),针对与所依恋的人(通常

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离别而产生的过度焦

虑,焦虑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大大超出同龄儿

童在分离场合常见的水平,并且使其社会功能受

到明显影响。

13.7.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表现为对各式各样的

对象或处境的恐惧。起病于特殊的发育年龄阶

段,且恐惧的程度明显超出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一

般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患儿13常必须的活动或

家庭生活。

13.8.选择性缄默症:通常发生在3~5岁,正常

的语言发育完成以后。该障碍在临床上突出而鲜

明的特征表现为患儿在家庭或特别熟悉的环境

下能够开13说话,而且表达流利,但在学校或

碰见生人的场合则缄默不语。通常可以预期患儿

在哪些场合能说话,哪些场合不能说话。

14.1.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语

言的和非语言的)帮助患者改变其心理活动,解

决患者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问题的一类治

疗方法。

14.2.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

求,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予指导、

建议或帮助。心理咨询可以看作是通过两人间的

对话来缓解痛苦的一种方法。

15.1.康复:目前已经较全面地归纳为:综合协调

地运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他

一切措施,进行训练和再训练,调整周围环境和

社会条件,使伤、病、残者尽早和最大限度地改

善已经丧失或削弱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

功能,促使其重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完成应

担负的社会职能;并要求对象本人、家庭及所在

社区均参与康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15.2.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研究探索有

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治疗和训练的一门医

学学科。

15.3.精神康复:又称社会心理康复(PSR),是帮

助那些因精神障碍而出现各种功能缺陷者达到

在社区独立生活最佳水平的过程。

四、简答题目录

1.1.简述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和范围。

1.2.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

1.3.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标。

2.1.简述护患沟通的作用。

2.2.简述护患沟通的原则。

2.3.护患沟通的执行包括哪几个阶段?

2.4.应对冲突危机的沟通原则有哪些?

3.1.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4.1.简述正常人思维的特征。

4.2.简述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4.3.按妄想的内容归类,常见的有哪几种?

4.4.简述强迫观念。

4.5.简述情感低落的临床表现。

4.6.简述自知力的判断包含的3个层次。

5.1.简述AD的病程。

5.2.列表鉴别VD与AD。

5.3.简述谵妄患者的基础护理。

5.4.简述痴呆患者的护理问题。

6.1.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6.2.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的临床特

点。

6.3.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常见的临床表

现。

6.4.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6.5.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问题。

7.1.简述成瘾物质按照ICD-10的分类。

7.2.简述长期使用大量成瘾物质造成的病症。

7.3.简述酒依赖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

8.1.简述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8.2.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8.3.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的护理。

8.4.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

9.1.简述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

9.2.简述情感障碍的治疗原则。

9.3.简述躁狂发作患者的生理护理。

9.4.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一般护理。

10.1.简述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0.2.简述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10.3.简述恐怖症状的共同特征。

10.4.简述强迫思想的表现形式。

10.5.如何为强迫障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

11.1.简述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11.2.简述失眠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1.3.如何为睡眠障碍患者缓解焦虑?

12.1.适应障碍临床表现的症状群主要有哪几种?

12.2.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12.3.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有哪些?

12.4.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有哪些?

13.1.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表现。

13.2.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完善服

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3.3.ADHD的多动、冲动症状有哪些?

13.4.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有哪

些?

13.5.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安全护理有哪些?

14.1.简述心理治疗的作用方式。

14.2.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

14.3.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有哪几种?

14.4.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15.1.WHO将功能缺陷分为哪3个层面?

15.2.过渡性康复机构包括哪几种?

15.3.家庭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6.1.简述抑郁的全程治疗。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和范围。答:

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任务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1)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2)为精神科专业护理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规范或指南;(3)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循证而专业的方法和制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并实施科学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管理的体系、方法与制度。②研究并实践护患沟通技巧,探讨并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③研究并实施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案,着重于心理护理以及社会康复。④研究并参与患者社区康复的可行性、可及性以及措施方案。⑤研究并参与精神卫生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项目。

1.2.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答:精神障

碍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心理体验可以呈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患者会围绕精神病理现象出现精神症状及情绪障碍,对精神障碍缺乏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差;另一方面会出现自我概念及自我照顾能力缺陷,如生活懒散、不主动料理个人卫生,排泄、进食、睡眠、人际交往、个人安全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起患者病情的加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保持,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问题要给予足够地重视和有效干预。

1.3.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标。答:(1)帮助

患者认识疾病带来的困扰。(2)帮助患者保持、提高、改善自我照顾的能力。(3)帮助患者维护自尊及安全。

2.1.简述护患沟通的作用。答:(1)提高患者的护

理依从性。(2)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3)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2.2.简述护患沟通的原则。答:(1)以患者为中心。

(2)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护患关系应当在平

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2.3.护患沟通的执行包括哪几个阶段?答:(1)准

备阶段。(2)开始阶段。(3)深入阶段。(4)结束阶段。

2.4.应对冲突危机的沟通原则有哪些?答:(1)采

取保证安全的一切措施。(2)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让患者消气。(4)合理的示弱。(5)围绕解决

问题的目标来进行沟通。

3.1.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答:精神障碍的诊

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精神检查所获得的资料,首先确定患者的症状,将相关的症状聚类,得出症候群或综合征,也就是症状学诊断。第二步,结合发病的有关因素及病程特点,遵循诊断分类系统规定的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再与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相鉴别。

4.1.简述正常人思维的特征。答:(1)目的性,思

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2)连贯性,指思维过程中的概念是前后衔接,相互联系的;

(3)逻辑性,指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

一定的道理;(4)实践性,正确的思维是能通过客观实践检验的。

4.2.简述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答: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

4.3.按妄想的内容归类,常见的有哪几种?答:(1)

被害妄想。(2)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5)非血统妄想。(6)罪恶妄想。(7)疑病妄想。(8)钟情妄想。(9)嫉妒妄想。

4.4.简述强迫观念。答:强迫观念:或称强迫性

思维,指在患者头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毫无现实意义的概念或想法,明知没有必要,又无法摆脱,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强迫性思维可表现为某些想法,反复回忆(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强迫性对立思维),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强迫性思维常伴有强迫性动作,多见于强迫症。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内容重复;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

4.5.简述情感低落的临床表现。答:情绪低沉,

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情感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要求的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体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6.简述自知力的判断包含的3个层次。答:(1)

自我认识。感到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或者跟周

围大多数人不一样了。(2)归因。认识到这种不

一样是由于患精神疾病的结果,而不是身体不适

或者环境所致。(3)对治疗的态度。认识到这种

疾病状态需要治疗,而不是通过休息、改变膳食

或者改变环境就能奏效。

5.1.简述AD的病程。答: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病程,

总病程一般为2~12年,大致可以分为3期:第

一期(早期):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有困难、

判断力下降、视空间和时间定向障碍、情感障碍、

多疑、缺乏主动性为主要表现,患者生活自理或

部分自理。一般持续1~3年。第二期(中期):

病情继续发展,远近记忆力均出现明显障碍,智

能和人格改变日益明显,皮质高级功能受损,如

失语、失用、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神经

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患者生活

部分自理或完全自理。第三期(晚期):呈明显痴

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的肌强直、

震颤和强握、摸索和吸吮反射,大小便失禁,可

出现癫痫样发作。多因感染、恶病质而死亡,总

的病程5~10年。

5.2.列表鉴别VD与AD。答:《VD与AD的鉴别表》

项目|VD|AD。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潜隐。病

程|波动或阶梯性恶化|进行性缓慢进展。早期症

状|神经衰弱综合征|近记忆障碍。精神症状|以

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全面痴呆。|判断

力、自知力较好|判断力、自知力丧失。|人格改

变不明显|有人格改变。|情感脆弱|淡漠或欣快。

神经系统|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病理反射、偏

瘫|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CT|多发性梗死、腔隙

和软化灶|弥漫性脑皮质萎缩。Hachinsk评分|>7

分|<4分。

5.3.简述谵妄患者的基础护理。答:(1)病房环境:

外界听觉刺激过多,声音过大可引起惊跳反应。

应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静,建立舒适安全的

环境,以防产生突然的惊恐不安。(2)生活护理:

加强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洗漱、洗澡、更衣、

修剪指(趾)甲,保持其皮肤清洁,维持皮肤的完

整性,防止皮肤感染。(3)进食护理:维持正常

的营养代谢,进食富于营养性的软食,防止噎食。

颅压高伴有呕吐的患者应暂缓进食,以避免加重

呕吐,可通过静脉输液保证其营养的摄入量。(4)

排泄护理:观察其大小便排泄情况,减少和消除

影响排便的不利因素;协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

习惯;尿潴留患者要尽量避免饮用刺激性饮品,

减少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便秘患者可给予缓泻

药。(5)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病室

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减少白天的睡眠,

减少夜间饮水量,睡前避免过度兴奋;观察患者

睡眠质量及其深浅度,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密切观

察并详细记录。

5.4.简述痴呆患者的护理问题。答:(1)有暴力和

攻击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慢性意识模糊有

关。②与幻觉、妄想有关。(2)有受伤危险的相

关因素:①与自我照顾能力受损有关。②与环境

危险性识别能力下降有关。(3)个人应对无效的

相关因素:①与自我判断能力受损有关。②与执

行功能受限有关。(4)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的相

关因素:①与认知障碍有关。②与日常活动能力

下降有关。(5)语言交流障碍的相关因素:①与

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有关。②与信息整合功能受限

有关。

6.1.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答:

(1)躯体疾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2)躯体疾病直

接引起心理症状。(3)由治疗导致的心理症状。

(4)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信念。(5)疾病的认知。(6)

应对方式。(7)他人的反应。

6.2.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的临床特

点。答:(1)精神症状的非特异性:即不同的病

因可以引起相似的精神障碍,而相同的病因也可

以出现不同的精神障碍。(2)病情严重程度上的

平行性: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在程度上常呈

平行关系,临床表现也随着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变化而转变,可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3)一般起病较急者,以意识障碍为主,多发生

在躯体疾病高峰期;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和恢复

期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恢复期可以有人格改变

或智力障碍。从急性期过渡到恢复期可表现出多

种精神症状,以抑郁和焦虑障碍最为常见。(4)

病程和预后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病程和严重

程度,预后一般是可逆的。

6.3.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常见的临床表

现。答:(1)脑衰弱综合征。(2)意识障碍。(3)

痴呆和遗忘综合征。(4)情感障碍:①抑郁障碍。

②躁狂障碍。(5)精神病性症状。

6.4.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答:

(1)有躯体疾病的诊断依据。(2)精神症状的出现

与躯体疾病的进展有时间上的联系。一般躯体疾

病在先,精神症状发生在后。但某些躯体疾病的

首发症状是精神障碍,应加以注意。(3)精神障

碍与躯体疾病的病情之间的平行性:精神症状常

随着躯体疾病的缓解而改善,或因其加剧而恶

化。(4)精神障碍不能归因于其他精神疾病。(5)

现实检验能力和社会功能减退。

6.5.简述躯体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问题。答:(1)

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①与高热有关。②与

心脑供氧不足有关。(2)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

因素:①与谵妄状态有关。②与幻觉妄想有关。

(3)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①与活动受

限有关。②与意识清晰度下降有关。(4)睡眠型

态紊乱的相关因素:①与高热或躯体不适有关。

②与环境改变有关。(5)保持健康能力的改变的

相关因素:①与认知障碍有关。②与自我照顾能

力不足有关。

7.1.简述成瘾物质按照ICD-10的分类。答:(1)

鸦片类。(2)大麻类。(3)可卡因类。(4)酒精类。

(5)镇静催眠药类。(6)其他兴奋药。(7)致幻剂。

(8)烟草。(9)使用挥发溶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

碍。(10)其他精神活性物质。

7.2.简述长期使用大量成瘾物质造成的病症。答:

(1)医学并发症:特别是合法的成瘾物质(酒精、

烟草)可造成几乎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2)精神障碍并发症:几乎所有的成瘾物质均可

以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3)记忆障碍:

多表现为近记忆障碍。(4)社会问题:特别是毒

品和酒精可导致犯罪和意外伤害。(5)家庭问题:

家庭成员长期在患者的成瘾模式中生活,受到相

应的伤害,可严重影响家庭关系。(6)中毒:大

量使用后的急性中毒。(7)戒断:可表现为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精神病性

症状。酒精的重度戒断可导致死亡。

7.3.简述酒依赖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答:(1)急

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有关。(2)

有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有关。(3)

有摔伤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药物的

不良反应有关。(4)有认知改变和思维过程的改

变的相关因素:①与戒断症状有关。②与慢性酒

精中毒有关。(5)个人应对无效的相关因素:①

与戒断症状有关。②与人际关系及渴求酒时不知

如何应对有关。

8.1.简述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答:(1)幻觉。

(2)妄想。(3)被动体验。(4)思维形式障碍:①

离题与出轨;②过度具体化;③过度抽象化;④

逻辑倒错。

8.2.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答:(1)偏执型。

(2)青春型。(3)单纯型。(4)紧张型。(5)未分化

型。

8.3.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的护理。答:

(1)冲动攻击行为:患者表现为无目的的冲动、

伤人毁物,行为幼稚愚蠢。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

变化,提高防范意识,阻止患者冲动伤人和破坏

性的行为发生。必要时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帮

助患者控制行为,同时做好患者约束期间的各项

护理工作。(2)紧张综合征:紧张性木僵和紧张

性兴奋交替出现。以紧张性木僵为主要临床表

现,患者精神运动性高度抑制,缄默、生活不能

自理,可出现蜡样屈曲。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意

识清楚,对外界事物能正确感知的特点,在为患

者做好基础护理,提供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的同

时,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给予良性暗示。注意

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无关

的事情,保持患者肢体处于舒适功能位。注意患

者周围物品的放置,防止患者出现短暂的紧张性

兴奋造成对其他人员的损伤。要掌握患者夜深人

静时自行活动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8.4.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答:(1)入

院阶段:此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制订康复

计划。对于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患者,在完成新

入院各项检查的同时,可酌情安排患者参加病房

内一般性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等,以达到患

者安心住院的目的。对于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

理的患者,则要督促患者完成每天的生活料理,

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2)治

疗阶段:此期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转移患

者的病态思维,纠正其病态行为。可根据病情指

导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音乐

治疗,如折纸、编织、养花、体疗等。在治疗过

程中要鼓励患者多与其他病友进行交流,从而增

强治疗信心。(3)康复阶段:此期患者主要以技

能训练为主,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可安排患者

参加职业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家居技能训

练等。如进行角色扮演、厨艺比赛、手工制作、

文艺表演等,从而延缓精神衰退的进程。

9.1.简述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答:(1)情绪低落:

患者体验到情绪低落,甚至悲伤,情绪的基调是

低沉、灰暗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

兴不起来。抑郁症患者常常可以将自己在抑郁状

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

相区别。在抑郁发作的基础上患者会感到绝望、

无助与无用。(2)兴趣缺乏:是指患者对各种以

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和业

余爱好等。典型者对任何事物无论好坏都缺乏兴

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3)乐趣丧失:是指

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快感缺失。

(4)以上3个主症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个患

者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

9.2.简述情感障碍的治疗原则。答:(1)高度的安

全意识,严防自杀。(2)充分的药物治疗,足够

的剂量和疗程。(3)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

9.3.简述躁狂发作患者的生理护理。答:(1)提供

一个安静的病室环境,室内物品力求简单,注意

室内物品颜色淡雅、整洁,可帮助患者安定情绪。

(2)保证足够营养和水分:患者精神活动增加,

体力消耗大,容易造成水分和营养的不足,因此

补充水和营养,加强个人卫生,保证充分休息是

非常必要的。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营养、易消

化的食物,定时、定量督促患者饮水。集体环境

无法安心用餐时应考虑安排患者单独进餐,以防

止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影响。(3)保证休息与睡眠:

患者活动过度,睡眠需要减少,对环境又很敏感,

常常入睡困难。因此护士须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

境,适当陪伴患者,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4)

协助完成个人卫生:引导鼓励患者按时料理个人

卫生及参与整理个人居室卫生。对患者异常的打

扮和修饰给予婉转的指正,教会其更好地体现个

人修养和身份。

9.4.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一般护理。答:(1)保护

患者避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2)维持足够的

营养、休息和卫生。(3)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保

证睡眠。(4)增加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

增进及充分利用支持系统。(6)指导患者正确认

识心理社会压力。(7)重建或学习适应性应对方

法。(8)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药物知识。

10.1.简述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答:(1)神经症患

者常自觉其精神活动能力受损,产生焦虑和烦

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2)体格检查不

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作为其临床症

状的基础。(3)无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不

会把自己的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即患者

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

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为他人理解和接受。(4)自

知力大都良好,常迫切要求治疗。(5)起病多与

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6)病程多迁

延或呈发作性。病程不足3个月或仅有一次短暂

发作者称神经症性反应。

10.2.简述神经症的治疗原则。答:(1)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2)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

制症状。(3)注意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和慢性化。

(4)培养健康的人格。

10.3.简述恐怖症状的共同特征。答:(1)对某种

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2)恐惧时常伴

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3)对恐惧的客体和情

境极力回避。(4)患者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

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5)在预计可能会遇到

恐惧的客体或情境时便感到紧张不安,称为预期

焦虑。

10.4.简述强迫思想的表现形式。答:(1)强迫怀

疑: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

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2)强迫性穷思竭

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

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

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3)强迫联想:患者脑

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

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4)强迫表象:在头

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表象),并常具有

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摆脱。(5)强迫回忆:患

者对经过的事件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

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10.5.如何为强迫障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答:(1)

让患者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相关知识,病因、临床

表现、药物不良反应等。(2)指导患者怎样调试

心态,进行自我控制训练和放松方法,用合理的

行为模式代替原有的不良行为模式.减少强迫症

状和焦虑情绪。(3)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知

识和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其配合患者实施自我

控制的阳性强化技能,鼓励和支持患者控制强迫

症状,使其认识到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任务,需

要不懈的努力。

11.1.简述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答:(1)发

作性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行为,短时间内进食

大量的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至少3个

月。(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3)常采取诱吐、

导泻、间断禁食等方法,以抵消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

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在“不典型”

病例中,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缺如。

11.2.简述失眠的分类及临床表现。答:(1)适应

性失眠(急性失眠):起病与明确的应激有关,病

期相对短暂,从数天到数周,在脱离或适应了特

定的应激源后失眠即缓解。(2)心理生理性失眠:

是较高的生理性唤醒水平和习得性阻睡联想引

起的失眠,伴随清醒时的功能下降。起病形式可

以是隐匿的,患者诉从小时候或成年早期即有失

眠;也可以是急性的,由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

没有及时缓解演变而来。在未治疗的情况下,心

理生理性失眠可能持续数十年,并且是抑郁症等

精神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也常有过量使用处方

和非处方药来帮助睡眠的情况。(3)矛盾性失眠:

也称睡眠感缺失,主诉严重失眠,但没有客观睡

眠异常的证据,日间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和所诉的

睡眠缺乏的程度不相符。

11.3.如何为睡眠障碍患者缓解焦虑?答:(1)对急

性生失眠者积极采取措施,执行药物治疗,观察

用药后反应,焦虑与恐惧情绪是否缓解。(2)消

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3)倾听痛苦。护士要耐

心倾听,理解患者的遭遇。特别是对矛盾性失眠

的患者不可以否认其痛苦的感觉,使患者得到尊

重和理解。(4)日间和夜间均要观察患者的睡眠

觉醒情况,做好交接记录,把观察的结果与患者

适当讨论。(5)安排规律的生活,帮助患者建立

睡眠规律,及时处理异常睡眠情况。

12.1.适应障碍临床表现的症状群主要有哪几种?

答:(1)焦虑性适应障碍。(2)抑郁心境的适应障

碍。(3)有品行问题的适应障碍。(4)混合品行和

情绪问题的适应性障碍。(5)混合性焦虑和抑郁

的适应性障碍。(6)未分型的适应障碍。

12.2.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答:

(1)有暴力行为危险(对自己或他人)的相关因

素:①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②与焦虑、抑郁

情绪导致自杀、自伤有关。(2)睡眠形态紊乱的

相关因素:①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

制有关。②与应激事件有关。(3)急性意识障碍

的相关因素:①与应激事件有关。②与精神运动

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4)生活自理部

分缺陷的相关因素:①与意识障碍有关。②与精

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有关。(5)不合作的相关因

素:①与自知力缺乏有关;②与悲观绝望有关。

12.3.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有哪些?答:

(1)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避免环境中存在对患

者有影响的隐患。(2)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要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变化,安排专人看护,

必要时采取限制性措施,防止患者发生自伤、伤

人、外伤。(3)当患者出现情绪焦虑、抑郁或情

感暴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

疗,鼓励患者采取适当的形式疏泄情感。对于有

严重自杀观念的患者,要尽可能鼓励他们寻求帮

助,并及早发现先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

对于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要限制他们的活动范

围,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12.4.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有哪些?答:

(1)帮助患者认识和正确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的

性质,加强自身修养和对情感的控制,保持冷静

的头脑,克服个性缺陷,理智处理问题,培养自

己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掌握疾病康复途

径,提高自我康复能力。(2)帮助患者学习疾病

知识,使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既要关心

和尊重患者,又不要过分迁就或强制患者,协助

患者安排合理的工作、生活。恰当地处理和患者

的关系,教会家属正确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13.1.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表现。答:轻度精

神发育迟滞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5%以上。语言

能力可以应付一般性的日常对话,但抽象、概括

和理解能力差,应付小学学业吃力,需要特殊教

育和帮助。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在他人照顾下可

以从事熟练的技能劳动。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

和交往兴趣,但主动性、灵活性和积极性仍差。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约占全部患者的10%。可有

语言,但词汇贫乏,仅能表达有限的意愿和要求,

能理解日常简单用语。大部分患者不能学会简单

计算,甚至不会点数。能辨认亲疏,情绪常不稳

定,主动活动少,在帮助和指导下可做简单劳动,

生活部分自理。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占全部患者的

3%~4%。患者无语言或发音不清,或仅能片言

只语,不能理解日常用语,无数的概念,生活完

全不能自理,甚至坐、走等基本动作都不能自己

完成。终身需要他人照顾。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约占全部患者的1%~2%。常伴有明显的出生

缺陷,大多数既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

大多数患者早年夭折。

13.2.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完善服

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1)对精神发育迟滞患

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2)定期检查和评估精神

发育迟滞患者的功能进步或者功能损害。(3)为

家庭提供建议和实用的操作方法。(4)为每一个

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训练、就业的机会。(5)

为患者提供住宿和社会支持,扩大其自我照顾。

(6)为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提供门诊或住院治疗

的服务或其他形式的服务。

13.3.ADHD的多动、冲动症状有哪些?答:(1)双手

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常蠕动。(2)在课

堂上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位子。(3)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在少年或

成年,可能只存在不安感)。(4)游戏时常不适当

地喧哗,或难以安静地参与集体活动。(5)表现

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都无

法使其明显改观;忙忙碌碌,就像装了马达,常

在提问未完成时,答案即脱口而出。(6)在游戏

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按顺序等候。(7)经

常打扰或干涉他人(如冲撞别人的交谈或游戏)。

(8)常说话过多,插嘴;不能对社会规则作出恰

当的反应。

13.4.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有哪些?

答:(1)一过性抽动障碍:最常见。起病年龄多

为3~10岁,其中4~5岁最多,男童的患病率

明显高于女童。临床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

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眨眼,耸鼻子,

努嘴,扮鬼脸等,相继会出现耸肩,扭颈,甩胳

膊,踢腿,鼓肚子等,少量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

某些病例的抽动只有单次发作,但其他病例的缓

解与复发可在数月内交替出现。症状可在一天内

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2)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具有运动抽动或发声

抽动(但两者不并存)。抽动的频度可能每天发

生,也可间歇出现,但间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

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3)Tourette综合征:

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一秽

语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

声联合抽动为主要特征。

13.5.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安全护理有哪些?答:

(1)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表现,要细心地、

耐心地理解患儿所表达的意思,对患儿情绪改变

及环境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患儿出现冲动、

伤人等行为,护理人员要在有心理准备的前提

下,及时地把握事态的发展,改善环境因素,避

免患儿因暴力行为伤人或伤及自身。(2)严重者

可以给予特殊监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

疗,使患儿安静下来。(3)应根据患儿智力低下的程度和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教导患儿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躯体不适以及心中的气愤。

14.1.简述心理治疗的作用方式。答:(1)支持与

安慰。(2)学习与教育。(3)分析与自我探索。(4)宣泄。(5)暗示。

14.2.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答:(1)精

神分析性心理治疗。(2)行为治疗。(3)认知治疗。

(4)森田疗法。(5)患者中心治疗。(6)家庭治疗。

14.3.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有哪几种?答:(1)系统

脱敏。(2)冲击疗法。(3)厌恶疗法。(4)阳性强化疗法。

14.4.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答:(1)系统家

庭治疗。(2)结构性家庭治疗。(3)行为性家庭治疗。(4)分析性家庭治疗。(5)策略性家庭治疗。

15.1.WH0将功能缺陷分为哪3个层面?答:(1)身

体功能和结构水平——损害。(2)个体活动水平——活动受限。(3)社会参与水平一参与受限。

15.2.过渡性康复机构包括哪几种?答:(1)过渡性

医院设施。(2)过渡性居住设施。(3)过渡性就业设施。(4)过渡性娱乐设施。

15.3.家庭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疾

病知识教育、家庭情感支持、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家庭教育的形式可以采用面对面交谈、网络授课、电话咨询等。一般来说,教育的形式取决于教育目的。如果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患者的行为,则患者应该参加;

如果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家属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加应对措施,则没有患者参加更好,这样更有利于家属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疏泄情感和学习有关的应对技能。关键在于要确保所传授的信息能被理解和接受,但目前还没有有效评价家属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工具。作为一种精神病的辅助治疗措施,家庭心理教育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从主要针对精神分裂症扩展到治疗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国内学者多采用集体教育性家庭干预,既经济覆盖面又广,同样取得了降低患者家庭负担、减少复发率的效果。

16.1.简述抑郁的全程治疗。答:(1)急性期治疗:

推荐6~8周。目标为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治疗抑郁症时,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4~6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其他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2)恢复期治疗:治疗至少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剂量不变。(3)维持期治疗: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因此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WHO推荐用于仅发作1次、症状轻、间歇期长(≥5年)者,一般可不维持治疗。

多数意见认为首次抑郁发作维持治疗为6~8个月;有2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2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一般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五、病例分析题

5.1.于某,70岁,男性,平素为人和气,与亲人及

邻居和睦相处。2年前,患者感到身体有不适的症状,经常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由家属送入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脑肿瘤。2周来,患者因呼吸道感染,体温升为39℃,经常出现表情恐惧,极度不安,注意力不易集中,伴有幻听、错觉,无法辨认医生及护士,有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行为紊乱,言语散漫,整日不吃不喝,兴奋不安,砸东西打人,2天前,用刀片割腕,经抢救脱险。根据上述病例中的精神症状:

(1)提出初步的疾病诊断。(2)提出护理问题及相

关因素。(3)如何做好该患者的安全护理?

5.1.答:(1)初步的疾病诊断为:谵妄。(2)护理问

题及相关因素:①急性意识模糊的相关因素:a.与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有关。b.躯体疾病有关。

②有受伤危险的相关因素:a.与对环境损害的

警觉性下降有关。b.错觉、幻觉有关。③感染危险的相关因素:a.与初级防卫功能不完善(皮肤、组织损伤)有关。b.营养不良有关。④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a.与过度的躁动不安有关。b.与认知缺陷有关。⑤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相关因素:a.与体液摄入不足有关。

b.与发热有关。(3)该患者的安全护理:①房间安置:患者缺乏自卫能力,也可突然危及他人生命安全。床位可安置在单人房间,固定病室、固定医护人员、固定照顾者,这样可减轻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减轻激越症状,减少不安全的风险,帮助患者安全接受治疗。②营造安全治疗环境:病室物品简单有序,有患者一定的活动空间,环境光线适宜,不能过于黑暗。③防止坠床:患者谵妄程度严重时,出现的行为躁动常难以控制,要加床档,限制其活动范围,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谵妄的症状变化快,要善于观察患者细微的病情改变,特别是行为紊乱有时不可预知,从活动过少突然转至活动过多,突发冲动,逃离行为、无目的地兴奋走动等要及时给予干预。⑤加强评估:评估患者暴力行为和自杀性行为及相关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24小时监测患者的安全及躯体状况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控制。

6.1.高某,68岁,男性,糖尿病10年,近来经常

表现为嗜睡,情绪低沉、焦虑、恐惧、坐立不安,

偶感屋顶有闪电,自发钝痛,对冷、热不敏感,

腱反射消失。每天不思饮食,衣服几周不换,有

时兴奋、躁动不安,有时呆坐于床。起初家人未

发现异常,一周前患者受凉,发热至39.5℃,

昏迷不清,由家属送入医院。根据上述病例的精

神症状:(1)提出初步的疾病诊断。(2)提出护理

目标。(3)如何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

6.1.答:(1)疾病诊断: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2)

护理目标:①患者营养需求维持在均衡状态。②

患者自理能力得以增进。③患者活动安全。(3)

患者的基础护理:①生活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

定期沐浴、更衣,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②皮肤早期干预: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

整齐、干燥,避免发生皮肤组织损伤。③满足患

者营养需求:饮食要给予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高热

量软食或流质饮食。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通过

静脉输液或鼻饲保证患者的入量。必要时可采取

鼻饲、静脉点滴高营养液等方法保证营养的摄

入。④排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尿潴留

及肠梗阻,患者可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品,必

要时给予导尿和灌肠。⑤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及干扰患者的外界因素。

建议患者入睡前不做剧烈活动,观察患者睡眠质

量,记录睡眠时间。⑥病室环境安全,温度适宜,

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7.1.李某,男性,53岁,职员,离异。26岁时因

工作关系开始饮酒,当时每天1次,每次饮56

度白酒150m1,不饮无不适反应。38岁时因工作

压力大,酒量逐渐加大,每天三餐均饮酒,每天

最大酒量增至56度白酒500m1,不饮则出现周

身难受,心慌出汗。48岁时因患者长期饮酒,

夫妻感情不和而离异,为此患者开始心情不好,

整日饮酒,从早到晚不停地喝,每天除饮白酒外

又加饮啤酒4~5瓶,不饮则出现全身震颤、无

力、心慌大汗、曾出现5次癫痫发作,看见房间

内地上站满小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食欲

减退,整天饮酒不吃主食,近半年体重下降15kg,

患者经医院检查后,查出患有脂肪肝、周围神经

炎,未进行系统治疗。患者近一年已不能工作。

在家人劝说下先后5次住院戒酒,均以临床痊愈

出院,出院后患者能坚持2~6个月不饮酒,但

后均因工作、家庭琐事复饮。此次1个月前复饮,

每天饮白酒500m1,啤酒5瓶,无法完成工作,

情绪低落,觉得对不起家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有轻生的念头,但未采取措施,在家人的劝说下

第6次住院戒酒治疗。根据上述病例中的精神症

状:(1)提出初步的疾病诊断。(2)如何做好患者

的基础护理?(3)如何对患者做健康指导?

7.1.答:(1)疾病诊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

碍(酒依赖)。(2)患者的基础护理:①饮食护理:

患者出现有胃肠道症状时,给予清淡、易消化、

高营养的饮食。严重呕吐无法自行进食者,护理

人员要鼓励并看护、协助患者进食,或给予静脉

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于胃肠功能

紊乱腹泻的患者,应调整饮食形态,必要时可给

予无菌饮食,并遵医嘱给予调整胃肠功能的药

物。②皮肤护理:由于长期饮酒造成神经系统不

同程度的损害,对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的患者,

给患者沐浴或洗漱时要注意水温,防止烫伤。对

于卧床的患者,要注意皮肤的观察,防止压疮的

发生。③生活护理:患者停酒后出现不同程度的

戒断反应,护士应协助患者完成基本生活自理。

加强陪护宣教,以免发生安全意外。④睡眠护理:

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睡眠质量差或昼夜节律颠倒

的现象,在药物调整的基础上,鼓励患者白天尽

量不卧床。(3)健康指导:①利用每周固定的时

间系统地向患者讲解酒依赖的疾病知识。②利用

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讨论酒依赖对患者身体和

心理的危害,以及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

果。③指导患者认识复饮的高危因素及应对的有

效方法。④指导患者有效地回避既往常一起饮酒

的人、地点、事情,最大限度地降低那些触发渴

求进而有可能导致复饮的环境刺激。⑤指导患者

使用建设性方法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不

使用酒来暂时麻痹自己。⑥指导患者建立新的价

值观和社会关系。⑦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

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兴趣爱好,以代替使用酒。

8.1.病例分析要求:(1)注明病历中的精神症状(请

在精神检查中用画线的方法划出、编号,并在答

卷上按你的编号顺序逐条列出所划症状的名

称),(2)说明疾病诊断,(3)写出至少五条护理

诊断,(4)如何做好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管理?

病历:王某,男21岁,大学3年级学生。现病

史:患者发病半年,现休学在家。发病时无明显

原因,先是夜里不睡,在宿舍楼道里来回走动,

时而比比划划,时而愤怒生气,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宿舍里还多次和同学

发生冲突,认为同学合伙挤兑他,2个月前干脆

不去上课,回到家不吃家人做的饭,自己做饭吃,

买矿泉水喝,总说哪都不安全,想跑五台山躲起

来,因病情加重,治疗护理不配合,遂由家人骗

来住院治疗。家族史:(一)。个人史:独子,现

上大学三年级,从小一直比较顺利,学习成绩好,

平素性格:敏感,好面子,偶尔吸烟,喝啤酒,

量不多,无其他特殊爱好嗜好,未正式交女友,

否认重大精神刺激。既往史:(一)。否认药物过

敏史。入院躯体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常规检

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尚整,

接触一般,定向力可,对医生的检查较警觉,病

人对医生反复强调,我精神没问题,你们得让我

出去,否则有什么后果你们是要负责任的。经劝

说后,病人简单回答了医生的问题,病人称近半

年来一到晚上耳边就能听到几个人的说话声,男

女都有,自己干什么就说对或不对,有时还骂自

己,承认比比划划,生气愤怒都与声音有关;病

人还称回家后吃的饭喝的水都有一种怪味,有时

还能嗅到一股怪味,“是有人给我下毒了”,但什

么人说不清,病人还坚持认为同学老师在背后议

论自己,没点名,但肯定是指桑骂槐讽刺自己;

这种情况是最早出现的,半年前一次进教室突然

觉气氛不对,以后就觉不对头了,病人还称,近

日还觉有什么力量控制自己,交谈期间病人表情

多无变化,但曾有两次突然表现十分愤怒,问其

怎么了,病人称,你们没听见,他们不准我说了,

说我是个大傻瓜,你们也是大傻瓜,之后哈哈大

笑。

8.1.答: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尚整,接触一

般,定向力可,对医生的检查较警觉,病人对医

生反复强调,①我精神没问题,你们得让我出去,

否则有什么后果你们是要负责任的。经劝说后,

病人简单回答了医生的问题,病人称近半年来一

到晚上②耳边就能听到几个人的说话声,男女都

有,自己干什么就说对或不对,有时还骂自已,

承认比比划划,生气愤怒都与声音有关;病人还

称回家后③吃的饭喝的水都有一种怪味,④有时

还能嗅到一股怪味,⑤“是有人给我下毒了,但

什么人说不清,病人还⑥坚持认为同学老师在背

后议论自己,没点名,但肯定是指桑骂槐讽刺自

己;这种情况是最早出现的,半年前一次进教室

⑦突然觉气氛不对,以后就觉不对头了,病人还

称,近日还觉⑧有什么力量控制自己,交谈期间

⑨病人表情多无变化,但曾有两次突然表现十分

愤怒,问其怎么了,病人称,你们没听见,⑩他

们不准我说了,说我是个大傻瓜,你们也是大傻

瓜,⑨之后哈哈大笑。(1)精神症状:①无自知

力;②评论性幻听;③幻味;④幻嗅;⑤被害妄

想;⑥关系妄想;⑦原发妄想;⑧被控制感;⑨

情感不协调;⑩命令性幻听。(2)疾病学诊断: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3)护理诊断:①有暴力行

为的危险;②不合作;③思维过程改变;④部分

生活自理缺陷;⑤营养失调。(4)服药依从性管

理:对口服用药的患者,要注意在服药后检查患

者口腔,防止患者出现藏药的行为。对注射用药

的患者,要按时准确执行,并对不合作的患者做

好耐心解释劝说工作,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使

治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严重不配合治疗的重

症患者,必要时要采取强制性治疗方法,保证在

劝说解释无效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

9.1.黄某,36岁,女性,8年来间歇性情绪低落,

经常诉说自己对前途感到绝望,认为自己无出

路,总是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认为自己生活

得毫无价值,充满了失败,一无是处,给别人带

来的只有麻烦,不会对任何人有用,别人也不会

在乎自己。以前喜爱体育运动,比如:羽毛球、

乒乓球等,现在却对体育运动一点兴趣也没有,

每天勉强去上班,下班后独自呆在家里暗自垂

泪,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女儿也视而不见,无法从

生活中体验到任何乐趣。总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

担,曾割腕自杀两次,均被及时发现,抢救脱险。

近2周来不吃不喝,别人劝说时,她就砸东西打

人,夜间入睡困难.有时勉强睡一会儿,早上3

点左右就起床,起床后不做任何洗漱,衣服穿很

久也不换一次,整日呆坐在家,不与任何人交往。

2天前服农药自杀,被送入医院,经抢救脱险。

根据上述病例中的精神症状:(1)提出初步的疾

病诊断。(2)提出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3)如何

做好该患者的睡眠护理?

9.1.答:(1)初步的疾病诊断为:抑郁发作。(2)护

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营养失调的相关因素:与

精神压力所致厌食有关。②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的

相关因素:与情感低落、悲观绝望、自我评价过

低、自罪妄想等有关。③睡眠紊乱的相关因素:

与严重抑郁造成入睡困难或早醒有关。④穿着/

修饰自理缺陷的相关因素:与对身体外表兴趣降

低或无主见或自觉没价值等有关。⑤社会交往障

碍的相关因素:与沟通障碍、自我概念紊乱有关。

(3)该患者的睡眠护理:患者常出现入睡困难,

睡眠浅、早醒。护士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

静的睡眠环境,患者房间布置要求简单清雅、光

线柔和、温度适宜。白天尽量避免卧床,用坚定

温和的口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向患者讲解生理

睡眠的重要性及睡眠与疾病的关系,督促患者养

成正常睡眠的习惯,避免引起兴奋的活动,晚餐

不宜吃得过饱,晚饭后不宜大量饮水。发现患者

有失眠表现时,首先应了解患者失眠的原因,及

时给予安慰及协助解决。入睡困难者可给予辅助

睡眠药物,早醒的患者可按医嘱给予安眠药。

10.1.张某,25岁,女性,初中时由于对领导说错

话,在家被父母狠狠的训了一顿,从那以后,她

每次跟别人说完话都对自己的言行反复回忆并

反复怀疑自己言行的正确性,明知这样做完全没

有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有时因反复怀疑而无法

入睡。出门时要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已经关好,有

时已下楼准备坐车上班,由于不放心又回来重新

检查门窗,患者怀疑的同时常又焦虑不安,若有

人指责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她就大发脾气,有时

甚至把东西砸坏。3天前,患者发火时用刀子将

自己手指割破。患者自觉无法控制,去医院就诊。

根据病例中的精神症状:(1)提出初步的疾病诊

断。(2)提出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3)若以行为

治疗理论为指导,如何帮助患者减少和控制症

状?

10.1.答:(1)初步的疾病诊断为:强迫障碍。(2)

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①焦虑的相关因素:与强

迫症状不可自控有关。②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与强迫思维和焦虑情绪有关。③社交障碍的相关

因素:与焦虑情绪及强迫症状有关。④有皮肤完

整性受损可能的相关因素:与损害自身的强迫症

状行为有关。⑤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与

激惹性增加,以及指向他人的强迫症状等有关。

⑥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与症状导致生

活不合规律有关。(3)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

帮助患者减少和控制症状:①在患者自愿的前提

下,当其出现强迫症状之前向护士汇报。②护士

可帮助患者分析此时的心态和不良感受,而后转

移其注意力,引导其参与使其愉悦的活动或森田

治疗。③当患者按计划执行,无论时间长短,立

即给予奖励和强化,使患者及时体验成功,并鼓

励其继续尝试。④第一次尝试很重要,并且治疗

中护士一定要始终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和鼓励。

⑤重视了解患者的体验,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护理措施,尽量避免给予患者过大压力。

11.1.王某,女性,24岁。19岁时出现怕胖,过度

运动5年。有意节制饮食,伴以导泻,2年来情

绪不稳,闭经已半年。5年前患者自认为自己很

胖(当时体重55kg),有了减肥的想法,曾通过

跑步等运动方式减肥,效果不佳,后通过改变饮

食控制体重,效果仍不佳,最重时达70kg。至

前年患者通过跑步、跳绳、针灸等方式继续减肥,

体重下降至65kg。去年患者每天早晚进食水果,

中午吃少量青菜,几乎不吃主食,喜欢吃山楂片,

同时服用大量导泻药,体重下降至35kg。近2

个月来,患者情绪不稳,有时情绪低落(持续时

间<1周),感觉疲劳,精力下降,没有兴趣做任

何事,缺乏乐趣感,无法工作。入院前1周,几

乎不主动进食任何食物,家属要求患者住院治

疗。故2009年1月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

为“神经性厌食、重度营养不良”,建议住院治

疗。于2009年1月13日收入院。诊断:进食障

碍综合征、神经性厌食。根据上述病例:(1)提

出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2)饮食和治疗的

护理措施有哪些?

11.1.答:(1)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①自理能

力缺陷(特定的,如沐浴、更衣、如厕)的相关因

素:与进食障碍后躯体和(或)精神方面的并发症

有关。②有外伤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进食障碍

所致的晕厥或眩晕、倦怠无力、血压过低、心动

过缓、骨质疏松、过度运动及情绪抑郁、自责、

恐惧和冲动控制障碍有关。③不合作的相关因

素:a.与对抗食物“增肥”效应的“清除行为”

有关。b.与进食障碍(节食、拒食、过度运动、

拒绝治疗、诱吐、滥用泻药、阶段性节食及使用

诸如食欲抑制药、甲状腺素、利尿药之类的药物、

偷窃、说谎)的人格改变有关。④有再喂养综合

征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电解

质紊乱有关。⑤知识缺乏的相关因素:个人和家

庭缺乏进食障碍的相关知识。(2)饮食和治疗的

护理措施:饮食护理措施:①讲解进食障碍患者

饮食运动计划的相关规定。②按照医嘱执行饮

食、运动计划,观察记录执行情况,帮助患者矫

正不良行为。③鼓励肯定患者的良性行为,对不

良行为给以建议和适当的矫治。④及时干预因执

行饮食和运动计划所产生的冲突与压力,如患者

发脾气;和护理人员发生争执;与其他病友发生

矛盾;拒绝接受治疗计划等。⑤坚持契约式、渐

进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做到人性化关怀。⑥

努力帮助患者保持对治疗的希望与信心,有时需

要耐心地等待和不断地鼓励与关怀。⑦勇于面对

患者的质疑,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与目标相悖

的情况需及时调整。⑧饮食运动计划的调整依据

是以健康体重为目标。治疗护理措施:①动态监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及血常规、

尿常规、电解质、血糖和各种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规律监测是否出现心动过缓或水肿。②预防和控

制感染: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观察记录补液后

的反应和水肿变化趋势,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补液

的速度。③补充液体时会出现稀释性血细胞数量

和离子浓度的进一步降低,要高度重视。④补充

营养的顺序建议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补液

速度不宜过快,补液中要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变

化,预防并监测急性左心衰,特别是在初期补液

阶段。⑤提供可供选择的饮食种类:包括普通饮

食、高蛋白饮食,相对固定加餐的数量与品种。

⑥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按照医嘱给予助胃

肠蠕动和消化药物,渐进性增加主食量。

13.1.患儿,8岁,经常自己玩一些小瓶,并反复排

列,不与其他儿童交往,也不与任何伙伴一起玩

耍,父母叫他的名字时常常没有反应,从不与他

人分享快乐,也不愿与人接近,8岁还不会与人

摆手再见,也不会提出话题主动与人交谈。患儿

对玩具和动画片不感兴趣,却经常看天气预报,

有时专注于旋转的风车,风车不旋转时就哭闹不

安。现在还不会用勺子吃饭,也不会穿脱衣服。

一父母将其带人医院检查。根据上述病例中的精

神症状:(1)提出初步的疾病诊断。(2)如何进行

生活自理能力、情感交流、语言沟通的训练?

13.1.答:(1)初步的疾病诊断:儿童孤独症。(2)

生活自理能力、情感交流、语言沟通的训练:①

生活技能训练:第一,要制订出一个内容具体明

确,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可行性、时间性的训练

计划。每次实施后要对患儿接受训练的情况进行

记录。训练中要有具体步骤。每天所训练内容的

多少,要根据患儿接受和掌握的程度而定。第二,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强化,即对每一个小小

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言语、行动、表情及物质

上的奖励。鼓励患儿持续不断的完成每一项训练

内容,直到患儿学会,掌握并固定下来,切不能

半途而废。②情感交流训练:在情感交流的训练

中,一定要使父母参与进来。他们不仅是患儿的

教师和训练人员,更主要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人,

对患儿具有特殊意义,通过训练使患儿对父母,

进而对人感兴趣,眼与眼对视的训练,与情感表

现相应的行为方面进行训练。③语言沟通训练:

由于患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所以

患儿的个体差异较大,训练应个体化。在言语训

练中,应根据患儿现有的语言水平制订训练计

划,从认物、命名到表述,从简单的音节到完整

的句子,来锻炼患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当

达到一定程度时,让其参加语言交流的游戏,逐

渐扩大语言范围。总之,无论什么内容的训练,

要遵循及时发挥阳性强化作用和持之以恒的态

度。在训练中要注重阳性强化作用,每当患儿达

到要求,应及时给予物质奖励、赞扬的语言、行

为鼓励等,并且要意识到任何训练的长期性和持

久性,要让训练者和父母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时间

的训练中使患儿有很大的改变,必须极为耐心和

持之以恒地坚持教育和训练。

六、考点串讲

第一章绪论

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特

(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

上的专科护理学。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

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

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

全面康复。

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科护理,也相应

地具备它的特殊性。

首先,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体验一

部分围绕精神病理现象,如幻觉、妄想、强迫、

焦虑等内容;另一部分则围绕现实的烦恼,比如

升学、就业、人际关系和生活问题等。两者既相

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护士在临床接触患者的过

程中,有意地区分这两种体验是有实际意义的,

对前者应当无争辩地倾听患者诉述,对后者则可

以采取必要的积极措施给患者以适当的帮助和

改进。

其次,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

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的

护患关系,更有助于防范可能的医患矛盾和与患

者相关的安全风险,如自伤、攻击等。

第三,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

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切

实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后精神障碍的生活。精神

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表现比其他任何障碍都更容

易受患者生活背景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应激性

事件也更容易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转归与发展。只

有切实了解到患者或其家庭所真正关注的焦点

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和帮助才能够真正做到最大

化。

第四,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

等风险因素的评估。精神障碍的患者合并其他躯

体疾病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往往因为其突出

的精神病理现象而被掩盖或者忽视。精神障碍患

者,尤其是急性期住院患者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冲

动、自伤或者自杀风险的可能性。因此,精神障

碍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躯体状况、攻击行为、自

伤(杀)等风险的评估应该是例行常规。

(二)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和范围

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任务着眼于以下3个方

面:

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

质奠定理论基础。

2.为精神科专业护理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

的操作规范或指南。

3.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合

理、循证而专业的方法和制度。具体而言,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并实施科学有效的、以

患者为中心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管理的体系、方

法与制度。(2)研究并实践护患沟通技巧,探讨

并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3)研究并实施对

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案,着重于心理护理以及社会

康复。(4)研究并参与患者社区康复的可行性、

可及性以及措施方案。(5)研究并参与精神卫生

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项目。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护理

(一)护理要点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心理

体验可以呈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患者会围绕精神

病理现象出现精神症状及情绪障碍,对精神障碍

缺乏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差;另一方面会出现自

我概念及自我照顾能力缺陷,如生活懒散、不主

动料理个人卫生,排泄、进食、睡眠、人际交往、个人安全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起患者病情的加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保持,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问题要给予足够地重视和有效干预。

(二)护理目标

1.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带来的困扰。

2.帮助患者保持、提高、改善自我照顾的能力。

3.帮助患者维护自尊及安全。

(三)护理模式

临床上遵循整体护理模式,按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提供整体护理、综合治疗康复护理及个案管理。

1.整体护理

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有主管护士全责照护。

2.综合治疗康复护理

采取小组式分班、分职责,从治疗到康复综合性护理照护。

3.个案管理

专职护士负责患者入院期间的个体化护理及康复,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和居家护理、转介或社区联系等。

(四)基础护理

1.生活护理

(1)健康教育:首先评估住院者的社会功能,定期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的教育。其次,促进患者卫生习惯的培养,帮助患者建立生活自理模式,指导患者学习新的行为,最大化地维持其基本生活能力,达到回归社会、适应生活的目标。

(2)日常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每天完成洗脸、洗手、梳理头发、口腔卫生,并整理床单,保持床单整洁及病室环境卫生等。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协助完成。

(3)皮肤及毛发卫生: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沐浴、更衣。定期为患者提供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理发、剃须等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患者,护士要定时协助。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要注意观察其皮肤情况,定时为其更换体位,及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其皮肤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如皮肤有破溃要及时处理。

(4)衣着卫生:根据季节指导患者增减衣服;定期更换衣裤,保持清洁干净;鼓励患者保持修饰仪表的能力。

(5)经期卫生:观察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时的情绪反应;讲解经期卫生保健知识,指导患者自我料理经期卫生。

2.饮食护理

(1)进餐前护理:评估患者饮食习惯及现存问题,为患者提供良好、安全、有序的就餐环境,促使患者情绪的平稳,餐前引导患者洗手,每人一套餐具,餐后消毒,保持卫生。

(2)进餐中护理:护理人员要掌握进餐患者人数。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采取集体进餐方式,并可建立照顾桌;对病情波动、极度兴奋或冲动、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合并躯体疾病、吞咽困难及其有暴食、抢食、藏匿食物、拒食等进食问题的患者,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速度要慢,不提供煎炸过硬的食物,给予个性化护理;进餐中护理人员要观察和巡视患者进餐情况,了解患者进餐量,防止噎食的发生,保证患者进餐的安全;对需鼻饲的患者,护士要注意患者鼻饲时的体位,保证安全。

(3)食品管理:急性期患者携带的食品(香烟),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食物安全检查后由患者个人保管,或存放在病房食品专用柜内保管,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食用前的准备,及时提供患者食用;玻璃、锐器包装的食品或过期食品不能带入病房。

3.排泄护理

(1)观察患者的大便排泄情况:每24小时记录l次排便次数。对药物不良反应大或活动少的患者,要防止出现肠梗阻,平时嘱患者多食高纤维食物、每天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对于3天无大便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评估患者便秘的原因,遵医嘱给予缓泻药,必要时进行灌肠。

(2)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白天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出现排尿困难时可采取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等物理方法或遵医嘱导尿。

(3)对于随地便溺患者,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排泄规律,定时督促、提醒患者如厕,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泄的习惯。

4.睡眠护理

(1)为住院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病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清新,避免强光刺激,温度18~22℃,湿度50%~60%。

(2)合理安排患者住院期间的作息制度,白天安排患者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小组治疗,以减少卧床时间。午间安排患者午休l.5小时,晚间21:30前协助患者卧床入睡;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不安排谈话,不参加过多兴奋的娱乐活动,不饮用各种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睡前不宜饮水过多,以免反复如厕。

(3)给予患者诱导睡眠护理,如温水泡脚、全身放松,及时解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多种干预措施效果不好时,应遵医嘱给予药物辅助(午夜2:00后不再服用助眠药物)。

(4)护理人员夜间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睡眠

情况,指导患者不蒙头入睡,一般患者l5~30

分钟巡视l次,重点患者随时监护。

(五)安全护理

“安全第一”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目标。

1.患者的安全护理

(1)床位安置:新人院患者和有自伤、自杀

行为及观念的患者最好安置在离护士站近的重

点观察室(大房间);有严重冲动、伤人行为的患

者应安置在隔离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可

安置在单间,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定时清点患者数目:护理人员每班交接

班前、每次活动后均需要清点患者人数,发现人

数有误要及时查找,以防止出现意外。

(3)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伴有强烈自伤、

自杀、冲动、伤人、外走、吞咽困难、治疗依从

性差、伴发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应视为精神科的

重点患者。护理人员要动态地评估并熟悉患者的

状况(即八知道:姓名、床号、病情、诊断、治

疗、护理、实验室检查、心理需要),做到心中

有数,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应进行耐心解释、

劝说,并加以制止,改变其生活环境,以转移患

者的激惹情绪,指导患者改变应对方式,避免意

外的发生。

(4)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掌握患者病情的

变化规律及诱发因素,评估患者有无危险因素的

存在,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点患者的活动应

不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护理人员要主动与

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必要时应进行床头

交接班。

(5)加强巡视:对一般患者,护理人员可每

15~30分钟巡视l次,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症状、

情绪变化、躯体状况、治疗后的反应、治疗依从

性、睡眠情况及各种行为问题等,发现问题要及

时处理;对重点患者,需进行24小时监护,以

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6)评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每次患者服药

后,护理人员均应检查患者的l:J腔,确保药

物服下。有藏药行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评估患

者不服药的原因,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

况,耐心进行解释、劝说,暂时难以接受口服药

物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其他途径给药。

(7)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及各种制度:护理人

员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各种制度,如给药、

交接班、分级护理、巡视、保护性约束、探视、

护理操作、各项告知等,确保患者安全。

2.物品安全管理

(1)禁止携带危险物品:指定的危险物品禁

止带入病房,如锐器类、钝器类、玻璃制品、绳

线、各种药物、打火机等,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2)统一保管物品:急性期住院患者携带的

香烟、剃须刀、指甲刀、自备药等应交由护理人

员保存,患者只能定时使用。

(3)安全检查:护理人员每天应检查急性期

患者的床单位,发现危险物品可与患者作解释沟

通,征得患者同意并及时收回。

(4)定时清点危险物品:剪刀、水果刀、指

甲刀、打火机、针线、约束带等危险物品每班均

要清点,严格交班。

(5)钥匙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工作区域钥匙

的使用规定,发现丢失及时查找,防止意外发生。

(6)禁止携带贵重物品:告知患者住院期间

不要携带笔记本电脑、手机、信用卡、过多的现

金、各种首饰等。

3.环境安全管理

(1)环境安全:病室环境设置要合理,物具

摆放做到有序安全。定期检查病区环境、门锁及

设施,如有损坏要及时修理。

(2)电源安置:病区电源插座不能裸露,应

安置在患者触及不到的地方,必要时上锁。

(3)随手锁门:病区办公室、抢救室、药疗

室、治疗室、配膳室、杂物间等区域的大门必须

随手锁门,以防患者误入后出现意外。

(4)凡是有患者活动的场所应有护理人员协

助。

(六)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

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

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

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1.心理护理目标

(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满足患者

的合理要求。

(2)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帮助其正确地认识

疾病。

(3)为患者提供负性情绪的排解方法,减轻

其不良情绪,积极接受治疗。

2.心理护理特点

(1)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护理领域,有别于一

般的心理治疗。

(2)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包括言语

与非言语行为。

(3)心理护理的效用随时体现在护理活动

中。

3.一般性心理护理

(1)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用爱心、耐心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最大化

地与患者相处,学会多用鼓励、肯定和积极的语

言与患者互动。促进护患间有效的沟通,为护患

间彼此的接纳建立基础。

(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评估

环境与工作人员的因素,及时消除不良因素对患

者产生的负性影响。给患者营造积极、热情、被

关爱的治疗环境,达到安心接受住院积极配合治

疗的目标。

(3)关注患者希望被关注和被重视的心理行

为,及时了解患者一般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尽量

主动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对不能给予解决的要

求,要做好解释工作,征得患者的配合和接受。

4.支持性心理护理

(1)保持良好的治疗性的护患关系。

(2)使用共情的技巧,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

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为患者提

供情感的支持,接纳患者的精神症状,指导患者

正确地表达心理感受,在沟通中,护理人员要善

于观察、判断患者的情绪状态。

(3)给予积极的倾听,恰当的解释,适当的

保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不良情

绪排解的途径。

(4)陪伴患者,在倾听患者表达的基础上陪

伴患者。陪伴会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给

予一些体态语言的表达方法,让患者真切地体会

到被关注和接纳的感受。

5.干预性心理护理

(1)判断患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掌握患者心

理反应的一般规律、人格特征、内心冲突,体察

患者的主观体验。

(2)运用尊重、信任、共情、积极关注的方

法,帮助患者接受治疗。

(3)运用治疗性语言,鼓励、安慰、指导、

启发和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变不良应对方式。

第二章护患沟通概论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作用和基本原则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

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二)护患沟通的作用

1.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2.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3.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三)护患沟通的原则

1.以患者为中心。

2.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护患关系应当

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

关系。

二、护患沟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南丁格尔时代,由于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的

限制,护理更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文关怀。

随着技术的发展,护理理念一度倾向于纯生物模

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

式的转变,患者对于护理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

高,护理理念也随之从护理疾病转向护理患者,

比以往更多地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西方发达国

家如美国,护士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患者现在感

觉如何”,并以此为导向与患者进行沟通,沟通

的内容也从单纯的疾病知识,扩展到对患者的信

念、态度、行为、健康促进等多方面,运用规范

化的护理程序,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

化等各个相关的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

士的角色也从照料者扩展到教育者、咨询者、健

康管理者。另一方面,护理沟通的范围从患者扩

展到家庭,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一)转变护理观念

提供以“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来重

新认识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

理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二)提高沟通技能

护患沟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从护士学校到

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很大

的缺陷和不足。如许多护士不知道如何沟通,从

哪些方面进行沟通,对于患者的要求,无论合理

与否都采取“无言以对”的消极方式来应对。培

训内容以理论讲授居多,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

三、护患沟通的基础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无论使用哪种沟通技巧

都必须建立在伦理准则、现行法律、患者的特殊

心理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求护士本身具备良好的

心理素质。

(一)伦理准则

1.保密。

2.不伤害。

3.公平。

4.有利于患者。

(二)现行法律

2008年5月I2日开始施行了《护士条例》。

(三)心理学基础

1.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1)应激反应。

(2)角色转换。

(3)信息需要。

(4)被尊重和关注的需要。

2.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状态

(1)共情能力: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

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

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

鸣。

共情在护患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几

个层次:①护士换位思考和体验,感受和理解患

者的情感和需求;②护士通过言语和行为,表达

对患者的感受和理解;③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理

解,并产生积极的反馈;④护患双方产生思想和

情感的共鸣,表现为行为上的密切配合和默契。

(2)心理保健能力。

四、护患沟通的执行和技巧

国内外研究中的护患沟通的执行要素是:沟

通的计划和准备;沟通的启动;收集信息;给予

信息;获得并理解患者的观点;结束。在沟通过

程中主要运用的技巧有:注意外表;有礼貌地称

呼对方;注意运用非言语交流;耐心倾听;鼓励

患者反映情况;较好地运用反应技巧;良好的语

言技巧等。

(一)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

1.共情。

2.非言语沟通:包括表情、眼神、身体姿

势、手势、语音语调语速、手的接触。

3.观察:观察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

过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最容易被忽视。

4.倾听:希望他人倾听是人性的需求,耐

心的倾听是建立信任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的最直接途径。

5.说话:首先在语音、语调上要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

(二)护患沟通的执行

1.准备阶段

(1)仪表准备:第一印象往往至关重要,护

士给患者的第一印象经常主导患者在随后的护

理沟通中的态度,而且较难改变。

(2)心态准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如

果心情实在不好而且自己无法调整,则应当向上

级和同事求助,或者找心理保健专业人员帮助。

(3)环境准备:要保持安全、安静、清洁的

环境。

(4)从打招呼开始:不要以床号或病例号称

呼患者,也不宜直呼其名。可以询问患者平时别

人怎样称呼他。打招呼时要有友善的目光接触。

2.开始阶段

在开始阶段主要运用非言语沟通、观察、倾

听、共情技巧。此阶段首要的沟通目的是建立护

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通

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倾听,初步了解患者的核

心问题和需求,同时运用共情来理解其问题和需

求。

在开始阶段注意不要急于解释和提问。一个

基本的原则是:在你充分倾听之前,在患者感到

充分表达或者发泄之前,在你充分了解和理解患

者的言语、情感和行为之前,不要过早说话,更

不要过早地开始解释或者表态。当然,需要开门

见山地表明态度的特殊情况除外。

3.深入阶段

深入阶段是沟通的主要阶段,几乎所有的沟

通技巧在这个阶段都有所运用。此阶段的主要沟

通任务是深入了解与沟通主题有关的所有信息,

并理解这些信息对于护理的价值,作为最后决定

的依据。

4.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运用总结、核实、反馈技术与患者

交流沟通的成果,应保留继续沟通的渠道。

五、应对冲突危机的沟通原则

1.采取保证安全的一切措施。

2.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让患者消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倾

听。

4.合理的示弱。

5.围绕解决问题的目标来进行沟通。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精神障碍的概念与病因

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

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

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

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1.遗传与环境因素

基因是影响人类和动物正常与异常行为的

主要因素。通过对多种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遗

传度到基因扫描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共同的结论

是: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儿童孤独症、神经

性厌食症、儿童多动症、惊恐障碍等具有遗传性,

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

目前,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都不能用单基因

遗传来解释,而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加上环

境因素的参与,产生了疾病。不过,发现与疾病

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因素似乎较容易,因

此,改变导致疾病的环境因素,是当前预防精神

障碍的重点。

如上所述,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和环境

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某一个体是否患病,其

中,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一

旦证明某种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下一步的工作

就是找出遗传度,然后是遗传方式,最后是找到

基因所在位置。

2.感染

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精神障

碍。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发病因素,也可

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

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应激与精神障碍

任何个体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常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应

激反应的应激源。其中,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

题、学校与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常是主要的应

激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共同问题,以及个人的

某种特殊遭遇等也可能成为应激源。

在临床上,与急性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

有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前者

在强烈精神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持续时

间相对较短(少于l个月),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

奋或抑制;后者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事后反

复回忆和梦中重新体验到精神创伤的情景等。慢

性应激反应可能与人格特征关系更大,临床上可

见适应障碍等。另外,社会、心理刺激常常作为

许多精神障碍的诱因出现,应予充分注意。

除了外来的生活事件外,内部需要得不到满

足、动机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受挫等,也会产生应

激反应;长时间的应激则会导致神经症、心身疾

病等。

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一个具有开朗、乐观性格的人,在人际关系

中误会与矛盾较少,即使有也容易获得解决,对

挫折的耐受性也较强。与此相反,一个比较拘谨、

性格抑郁的人,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心存戒备,

不太关心别人,在人际关系中误会与隔阂较多;

他们内向、懦弱、回避刺激,在困难面前容易悲

观,对心理应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易患神经症、

心身疾病、酒精与药物滥用等。人格障碍与精神

障碍的关系十分密切,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

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

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则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较大。

纵观上述对精神疾病病因学探讨,生物学因

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在精

神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实际

上,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不能截然分开,它们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的精神活动。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原则

(一)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现今在中国精神病学界所使用的精神障碍

分类系统有3种:即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

疾病分类》中的第5章、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

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

诊断标准。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精神检查

所获得的资料,首先确定患者的症状,将相关的

症状聚类,得出症候群或综合征,也就是症状学

诊断。第二步,结合发病的有关因素及病程特点,

遵循诊断分类系统规定的标准,进行疾病诊断,

再与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相鉴别。

以IC0~10为例,每一类精神障碍都有相应

的临床描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排除标准。

DSM—IV采用的是多轴诊断系统,是指采用

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

式。目前使用的共有5个轴,分别为:

轴I:临床障碍;

轴Ⅱ:个性障碍;

轴Ⅲ:躯体情况;

轴Ⅳ: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全面功能评估。

轴I用于记录除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以外的各种障碍,也包括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

的其他情况。轴Ⅱ主要记录是否具有人格障碍和

精神发育迟滞。轴Ⅲ记录目前的躯体情况.它与

认识和处理患者的精神障碍可能有关。轴Ⅳ用于

报告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它可能影响精神障碍

(轴工和轴Ⅱ)的诊断、处理和预后。轴V用于医

生对患者的整个功能水平的判断。轴Ⅳ和轴V为

特殊的临床科研所设置,便于制定治疗计划和预

测转归。

第四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一、概述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

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

症状。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

神障碍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它是精神医学

的重要基础,掌握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

下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会

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要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精神症状,

一般应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1)纵向比较,

即与当事人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其精神状态

是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横向比较,即与大

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

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结合当事

人的心理状态和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在观察精神症状时,首先应确定症状是否存

在,存在哪些症状;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

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

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哪些症状

是继发的;第四,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

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第五,关注患者对症状的感受,以及在症状支配下所表现出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学习症状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许多精神障碍至今病因未明,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性生物学指标。(2)精神症状是分类介绍的,但是人是一个整体,症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3)精神症状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可使某一症状表现出不典型之处。(4)精神症状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出现同一症状时,也可能表现形式不一样。

(5)要善于比较相似症状之间的异同点。(6)要熟练掌握某一症状常见于哪些疾病,但同时要注意,症状与疾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症状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出现多种症状。(7)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经常讨论。

二、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印象。

1.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分离(转换)性障碍。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2.知觉障碍

(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①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言语性幻听,内容通常是对患者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患者常为之苦恼和不安,并产生拒食、自伤或伤人行为。有时“声音”把患者作为第三者,内容是几个人议论患者。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常受到幻听的影响,出现侧耳倾听,甚至与幻听对话,破口大骂,也可能出现自杀以及冲动毁物的行为。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幻听、争议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有时幻听的内容就是患者心里想的事,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称为思维化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幻视:较幻听少见。患者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往往引起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④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怪味道,因而拒食。常继发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⑤幻触: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也可有性接触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⑥内脏幻觉:是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异常知觉体验,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幻觉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①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②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

幻觉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和反射性幻觉。

①功能性幻觉:在某种感官感受到现实刺激的同时,出现该感官的幻觉,即为功能性幻听。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被患者感知,互不融合,并且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感受到现实刺激的同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见于精神分

裂症。

③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

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

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

情况不符。可表现为视物变形、视物显大或视物

显小,似曾相识或旧事如新,对周围事物缺乏真

实感,感到自己整个躯体或一部分发生变化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

阶段。思维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通

过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抽象

和概括来反映事物本质,用语言、行动或书面等

表现形式表达出来。

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目的性,

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②连贯性,

指思维过程中的概念是前后衔接,相互联系的;

③逻辑性,指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一

定的道理;④实践性,正确的思维是能通过客观

实践检验的。

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

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大类。

1.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

碍、异己体验和语言障碍。常见的症状如下:

(1)联想障碍:

①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

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多见于躁狂症。

②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

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多见于抑郁发作。

③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

贫乏,脑子空洞无物。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

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④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患者在意

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

性障碍。思维活动缺乏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都

散漫无序,不能把联想集中于他所要解释的问题

上。

⑤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

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⑥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

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

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哕嗦,抓不

住重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

枝。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2)思维逻辑障碍:

①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

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正常人的象征以传统和习惯

为基础,彼此能够理解,而且不会把象征当作现

实。

②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

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

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不经患者本人解

释,别人难以弄清其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

春型。

③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

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

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

狂等。

(3)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

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①思维中断: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谈

话中思路突然中断,思维变成空白,停顿片刻再

开口时已经换成另一个全新的主题。这种中断不

是为推敲措辞而另有所想,也不是由于外界刺激

的干扰而打断,而是无缘无故地思维活动片刻间

停顿,其发生是不自主的。

②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指患者头脑

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

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

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的思想在自己脑中

运行。外来的思维内容多杂乱无序,出乎意料,

有时甚至是患者所厌恶的。这些异己的思想有时

在患者的自主思维过程中闯放或在大脑休息时

出现,称为思维插入,有时大量的思想或观念一

个接一个或几个概念同时挤入脑海中,称为思维

云集。本症多突然出现,持续时间短暂。

③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患者觉得自己

的思想还未表达就已被人知道,尽管患者说不清

自己的思想是如何被探知的。如果患者认为自己

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尽人皆知,毫无

隐私可言,称为思维被广播。

(4)语言障碍:

①持续言语:思维黏滞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

前。患者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不同的问题

作出相同的回答。有的患者不断地重复一句话的

最后几个字或词,称为重复言语。见于癫痫或其

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刻板言语:患者机械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

义的词或句子,常与刻板动作同时存在,见于精

神分裂症紧张型。

③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

别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

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常与模仿动作

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④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任何问题,

有时可以手示意。见于分离型障碍及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具有

以下特征:①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

实基础;②患者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不能被

事实所纠正,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文

化背景不相称;③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

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④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

为任何集体所共有。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

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突然

发生的,与患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所处环境毫无

关系,一旦出现即绝对确信,包括妄想知觉(患

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解释)、妄想

心境或妄想气氛(患者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

变得使他迷惑不解,而且对他具有特殊意义或不

祥预兆,为此而紧张不安)。原发性妄想对诊断

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继发性妄想是指在其

他病态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妄想,可

继发于幻觉、情绪、异己体验、智能损害等精神

障碍,其内容只是对原发障碍的解释和说明。

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妄想叫做感应性妄想,

又称分享性妄想,指长期密切地同妄想患者生活

在一起,受患者妄想信念的影响而产生同样内容

的妄想。虽然妄想程度相当,但一旦分开,常迅

速消退。

妄想按照结构划分,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

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是指多个妄想内容之

间,或者一个妄想的多种表现之间相互联系、结

构严密、逻辑性较强,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内容进行归类,常见的

有:

①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妄想。患者无中生

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患者进行打

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可见于多

种精神病。

②关系妄想:患者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

物都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可见于

多种精神病。

③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

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

量的控制而不能自主。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

征性症状。

④夸大妄想:指自我夸耀和自视过高的妄

想,才智、容貌、体力、财富、名誉、权势和血

统等都可以是夸大的内容,常因时间、环境、患

者的文化水平和经历不同而表现各异。可见于躁

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及某些器质性精神病。

⑤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父母不是自己的亲

生父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⑥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

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

受严厉的惩罚,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或坐以待

毙,或拒食自杀。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

神分裂症。

⑦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

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

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

证都不能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

年期精神障碍。

⑧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主

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⑨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

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性障碍等。

(2)超价观念:是指在一定的性格基础和强

烈的情感色彩基础上,对某些事实做出超乎寻常

的评价,并予以坚持而影响行为。超价观念的发

生一般有事实依据,多与切身利益有关,若了解

患者的生活背景则可以理解。它与妄想的区别在

于没有逻辑推理错误,可以被事实纠正,具有社

会可接受性,其信念可与其他人所共有。多见于

人格障碍或应激相关障碍。

(3)强迫观念:或称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

头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毫无现实意义的概念或想

法,明知没有必要,又无法摆脱,伴有主观的被

强迫感觉和痛苦感。强迫性思维可表现为某些想

法,反复回忆(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

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

的思想(强迫性对立思维),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

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强迫性思维常伴有强迫

性动作,多见于强迫症。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

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内容重复;

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

(三)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

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

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

对象鲜明和清晰。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

维和意识等活动密切相关。

注意有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

随意注意,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主动

注意为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思想、情感、

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被动注意也称作不随意注

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

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通常所谓的注

意是指主动注意而言。注意障碍通常有以下表

现:.

1.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见于神

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等。

2.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的

稳定性降低。多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儿

童多动综合征。

3.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

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

碍时。

4.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

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可见于躁狂发作。

5.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

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

其他事物。见于意识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

(四)记忆障碍

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

持、再认或回忆3个基本过程,按时间分为瞬时

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

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

是使这些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再认是现实刺激

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回忆是痕迹的重新活跃

或复现。识记是记忆保存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

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和显现。对既

往感知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作遗忘。人们感知的事

物不可能都能回忆起来,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

是遗忘的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发

展到远事记忆。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如下:

1.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是对病前不

能够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主要见于

躁狂发作和偏执状态患者。

2.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4个基本过程普

遍减退,轻者表现为回忆的减弱,严重时远记忆

力也减退,可见于较严重的痴呆患者。神经衰弱

患者记忆减退都较轻,只是记忆困难。也可见于

正常老年人。

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

经历。一段时间的经历全部丧失称作完全性遗

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

性遗忘。

(1)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

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

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

历。

(2)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

某一阶段的事件。

(3)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

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

事件有关,又称心因性遗忘。见于应激相关障碍

和分离性障碍。

(4)近事遗忘与远事遗忘:对当日或近期内

新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称近事遗忘;对往事的遗

忘称远事遗忘。脑器质性损害所致遗忘是先近事

遗忘,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远事记忆损害或远事

遗忘。

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

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

出现错误回忆,并深信不疑。多见于老年性痴呆、

动脉硬化性痴呆、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

神障碍。

5.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

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

缺损。由于患者存在严重的记忆障碍,虚构的内

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所以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

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痴呆。

(五)智能障碍

智能是智慧与能力的合称,是与先天素质和

后天训练密切相关的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

活动,包括运用既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

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能涉及感知、记忆、

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中

反映出来,临床上常常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与操

作,了解患者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判断

力、一般常识的保持、计算能力、记忆力等,从

而对智能是否有损害进行定性判断,对损害程度

做出粗略判断。另外,可通过智力测验方法得出

智商(IQ),对智能进行定量评价。

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

类型。

1.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障碍发生在胎儿期、围产期、儿童期等

大脑发育成熟阶段之前,由于遗传、染色体畸变、

感染、中毒、颅脑外伤、内分泌异常、脑病和各

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致使大脑发育受阻,

智力发育停留在某个阶段上,随年龄增长,智力

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

2.痴呆

痴呆是指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力发育达

到正常之后,由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

害或大脑功能抑制,导致智力障碍,严重者称痴

呆,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

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

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根据

大脑病理变化的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大小的不

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1)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

散性器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

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

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可见于阿尔茨

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

部,如侵犯大脑血管的周围组织,患者只产生记

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

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

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但当痴

呆严重时,临床上很难区分是全面性还是部分性

痴呆。

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

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l

临床上称之为假性痴呆,本病预后较好,可见于

分离性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

(六)定向力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周围环境(时间、地点、

人物)的辨认能力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能力。时

间定向包括对当时所处时间的判断;地点定向或

空间定向是指对所处地点的判断;人物定向是指

辨认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关系;

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

状况的认识。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辨认能力丧失

或错误即称为定向障碍。定向障碍多见于意识障

碍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

的重要标志,但有定向力障碍不一定有意识障

碍。

双重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

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

外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判断或解

释。

(七)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它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

应内心体验。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

状态。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

样,可将它们分为3类;即情感体验障碍、情感

波动性障碍及情感协调性障碍,但3类之间并无

截然界限。

1.情感体验障碍

(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

与环境不相符的自我感觉良好,过分地兴高采

烈,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常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患者经常面带微笑,似乎十分满

意和幸福愉快,但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表情单调

刻板,难以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给人以痴笑的感

觉。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醉酒状态、精神

发育迟滞,或衰退期精神分裂症。

(3)情感低落:它和情感高涨恰恰相反,患

者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

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

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

死”之感,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情感

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

要求的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体精神活动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情感低落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

(4)焦虑: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

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

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

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

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常体验到濒死感、失

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症状,一般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多

见于抑郁状态、严重应激反应、焦虑障碍等。

(5)恐惧:表现为超乎客观现实的紧张、害

怕、提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

状,常导致逃避行为。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是恐怖

性焦虑障碍的主要症状。

2.情感波动性障碍

(1)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表现为情感

容易波动,反应迅速,有时也较强烈,常因无关

紧要的事件而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

障碍。

(2)情感迟钝:表现为细微情感逐渐丧失,

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

较平淡,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多见于精神

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严重时可发展

为情感淡漠。

(3)情感淡漠: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

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极大悲伤或高度

愉快的事件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

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

失去情感上的联系。多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或脑

器质性精神障碍。

(4)易激惹: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

感反应,表现为激动、愤怒、争吵,持续时间一

般较短暂。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如脑器质性精

神障碍、躁狂状态、精神分裂症等。

(5)情感暴发: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

突然发作的、暴发性的情感障碍。患者对周围情

况的感知并无障碍,意识大多清晰,但严重时也

可出现轻度障碍。常见于分离性障碍。

(6)病理性激情:患者没有可理解的原因,

突然冲动,攻击他人或自身,行为残酷粗暴,后

果严重,自己却不能自知,也不能对其发作加以

控制,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癫痫、颅脑外

伤所致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情感协调性障碍

(1)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自控的哭或笑,表情奇特、愚蠢,缺乏任何内心体验。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八)意志障碍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影响。认知过程是意志的基础,而人的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在意志过程中,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称作意志行为。常见的意志障碍有:

1.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2.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常与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同时存在,多见于抑郁症。

3.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缺乏。常伴有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多见于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

4.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活动。患者对此不能自觉,也不能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矛盾性,因而不能自觉地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意向倒错:患者的意向要求违背常理,以致某些行动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九)精神运动性障碍

单个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称为动作。一系列有联系、有目的的复杂运动称为行为。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性障碍。常见的精神运动性障碍如下:

1.精神运动性兴奋

本症是指动作和行为增加。可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配合。患者的行为有目的性和可理解性,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多见于躁狂发作。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主要是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所以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与外界环境也是不配合的。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本症是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和违拗。

(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抑制或减少。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严重的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较轻的木僵可见于严重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此时患者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违拗: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做出行为反应,称作被动违拗;不但不执行,反而做出相反的行为,称作主动违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刻板动作

本症是指患者机械刻板地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模仿动作

本症是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5.作态

本症是指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作怪相、扮鬼脸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十)意识障碍

在临床医学上,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前者称环境意识,后者为自我意识。意识障碍时,精神活动普遍抑制,表现为:①感知觉清晰度降低、迟钝、感觉阈值升高;②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性遗忘;③思维变得迟钝、不连贯;④理解困难,判断能力降低;⑤情感反应迟钝、茫然;

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⑦出现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不能辨别。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环境意识障碍和自我意识障碍两种。

1.环境意识障碍

(1)意识清晰度降低:

①嗜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在安静环境下常处于睡眠状态,较强刺激能唤醒,并能进行简短的交谈或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刺激一旦消失又入睡。

②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和病理反射等。

③昏睡:意识清晰度水平较前者更低,患者

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痛刺激才引起防御

性反射,如压眶时,可引起面肌防御反射。此时

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对光反射、吞咽反射仍

存在.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可出现不自

主运动及震颤。

④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

运动消失为特征。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

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射均消失,可引出病理

反射。

(2)意识范围缩小:

①朦胧状态:患者的意识活动集中于较窄而

孤立的范围之内,只对范围内的体验能够感知。

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脑外伤、脑缺氧及癔症。

②漫游自动症: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

形式,以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为特征。

其中,梦游症又称睡行症,患者多在入睡后1~

2小时突然起床,但并未觉醒,做些简单而无目

的的动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突然人睡,

翌晨醒来,完全遗忘。昼游症旧称神游症,多发

生于白天或于晨起时突然发作,患者无目的的外

出漫游或外地旅行,持续数小时至l天或更长时

间,突然清醒,事后有部分遗忘。见于癫痫、分

离性障碍和应激相关障碍等。

(3)意识内容改变:

①谵妄状态:在意识水平降低的背景上出现

生动的错觉与幻觉,以幻视居多,谵妄状态往往

昼轻夜重,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意识恢复后

可有部分或完全遗忘。见于感染、中毒、脑外伤

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②梦样状态:指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

伴有梦样体验。常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和癫

痫性精神障碍。

2.自我意识障碍

(1)人格解体:患者丧失了对自我存在的真

实体验,感到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或者自己已

经不复存在。可见于神经症、抑郁状态或精神分

裂症。

(2)双重人格: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

全不同的两种人格。多见于分离性障碍,亦见于

精神分裂症。

(3)交替人格: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内表现

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在不同时间内交替出

现。多见于分离性障碍,也见于精神分裂症。

(十一)自知力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

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缺乏是精神

病特有的表现。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

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

病,因而拒绝治疗。有的患者在患病初期尚有自

知力,随病情加重逐渐丧失。经过治疗,病情好

转后患者的自知力恢复。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

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

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

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自知力的判断包含3个层次:①自我认

识。感到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或者跟周围大多

数人不一样了。②归因。认识到这种不一样是由

于患精神疾病的结果,而不是身体不适或者环境

所致。③对治疗的态度。认识到这种疾病状态需

要治疗,而不是通过休息、改变膳食或者改变环

境就能奏效。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想达到“临

床痊愈”,就要尽可能帮助患者达到以上的3个

层次,才可以称为“自知力完整”,否则,只能

是好转。自知力不完整,势必会给今后的病情复

发留下隐患。

三、常见精神障碍综合征

精神疾病的症状常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相互联系、以一组症状组合成某些综合征或症候

群同时出现的。

(一)兴奋状态

“兴奋”一词表示精神活动整体水平的过高

或者过剩,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加快、情感

活跃、意志行为增多。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

现为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情感高涨、意志

增强,多见于躁狂状态;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

奋表现为思维散漫甚至破裂、情感躁动不安、言

语和行为杂乱无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二)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缺乏,思维

迟缓、自卑自责、悲观厌世、言语减少、动作缓

慢。多见于抑郁发作。

(三)妄想状态

妄想状态以妄想为主要表现,内容可以是被

害、夸大、疑病、钟情等,可伴有幻听及相应的

情感与行为变化。多见于妄想性障碍和精神分裂

症。

(四)奥赛罗综合征

本征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以坚信配偶不

贞的嫉妒妄想为核心症状,多具有偏执型人格障

碍的基础。患者以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证明其配

偶另有新欢,为此反复侦察、盘问、跟踪、拷打,

症状可持续数年,可能发生攻击行为,甚至杀死

配偶,多见于妄想性障碍。

(五)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本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

制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

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

有思维插入、思维被广播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

分裂症偏执型。

(六)紧张症候群

本征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

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又

表现为突发的兴奋、冲动行为。见于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

(七)衰退状态

本征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为核

心症状,表现为言语简单、面无表情、生活懒散、

无欲无求。认知功能可以有各式各样的缺陷,但

不是痴呆,在临床相中也不占突出地位。见于精

神分裂症单纯型或其他型的衰退期。

(八)强迫状态

本征以强迫思维、强迫意向或强迫动作为主

要表现,重复无意义的思想、要求和行动,内心

痛苦,希望摆脱却欲罢不能。见于强迫性障碍。

(九)柯萨可夫综合征

本征又称遗忘综合征,表现为近事遗忘、错

构、虚构和定向障碍,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

神障碍、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

神障碍。

第五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一、概述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一般是指那些

源于明确脑结构损害或脑功能异常的精神障碍。

这些障碍常表现为认知过程的异常,但情绪与行

为紊乱也较为常见。主要有3种类型。

1.急性广泛性认知损害,即谵妄,以意识

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

2.慢性广泛性认知损害,即痴呆。

3.特殊的综合征:包括遗忘综合征、局灶

性综合征。

二、谵妄

既往本病被称为“混浊状态”、“急性脑器质

性综合征”。是一种中等程度或严重的意识混浊,

且至少有下述四者之一表现明显:①错觉或幻觉

等知觉障碍;②言语不连贯;③精神运动性不安、

行为瓦解,动作是习惯性的或无目标导向的;④

短暂而片断的妄想。

【流行病学】

有15%~l8%的老年住院患者(65岁以上)

会发生谵妄。对于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谵妄的发

生和结局研究的系统回顾发现,谵妄的发生率为

11%~42%。由于痴呆患者是谵妄发生的高危人

群,这些研究均未将痴呆患者考虑在内,因此谵

妄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病因和危险因素】

多种病因均可以导致谵妄的发生。常见的原

因如下:

1.药物中毒。

2.酒精、阿片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药

物等的撤药或戒断。

3.代谢紊乱。

4.内分泌功能紊乱。

5.系统感染。

6.颅内感染。

7.头部损伤。

8.血管性疾病。

9.肿瘤。

10.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缺乏。

11.其他:疼痛、睡眠剥夺、感觉剥夺和扭

曲(见于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许多因素可以导致谵妄的发生风险增加。危

险因素包括高龄(超过65岁)、严重的或多种躯

体疾病、痴呆、感染或脱水、视力或听力损害、

多种药物治疗、有戒断症状的酒精或药物依赖,

肾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诱因包括:下呼吸道

感染、尿路感染或应用导尿管、便秘、电解质紊

乱(脱水、肾衰竭、高血钠、低血钠)、使用某些

药物(尤其是有抗胆碱能活性或者精神活性物

质)、疼痛、神经系统障碍(脑卒中、癫痫、硬膜

下血肿)、缺氧、睡眠剥夺、手术(如股骨颈骨折)

以及环境因素等,如住院、没有钟表、没有阅读

的眼镜、应用限制措施(躯体或药物)等。

【临床表现】

1.定向障碍:谵妄患者中,时间和地点定

向障碍非常普遍,在相对清晰的间歇期会出现波

动。

2.注意缺陷:保持注意方面存在障碍,通

常注意力容易转移或难以集中。

3.记忆损害:短期和长期记忆都受损。

4.认知障碍:通常是错觉或幻觉,可以是

听觉或视觉的,但后者更为常见。

5.思维和语言障碍:常有思维形式的障碍,

言语散漫、不连贯,片段的妄想,常见被害妄想。

6.情感不稳:可表现为焦虑、惊恐、害怕、

生气、愤怒、悲伤、情感淡漠、欣快。

7.精神运动障碍:许多谵妄患者在精神运

动行为方面会出现改变,表现为高活动性、低活

动性或混合性。

8.睡眠/觉醒周期紊乱:非常普遍,从失

失眠24小时内睡眠觉醒周期完全解体。伴随白

天和夜间片断的小睡或昏昏欲睡不等。

9.躯体检查:常缺乏特异性体征。

10.脑电图异常:可表现为广泛的脑电基础

频率的减慢。

【评估】

回顾病情变化,查阅记录,尤其是药物使用

情况和化验检查结果明确病前的功能水平。

【病程和预后】

谵妄常突然起病,一般持续不到l周,极少

超过6个月,呈波动性,有不规则的间歇期。谵

妄期间,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缓慢恢复或恢复

不全面者常可能发展为痴呆状态,尤其是高龄老

年患者。

【治疗】

1.对因治疗

首要任务是明确潜在的病因并予以适当的

治疗。

2.支持治疗,调整环境

(1)宣教:向所有与患者互动的人(医生、护

士、家属等)进行健康宣教。

(2)定向技术:保证清晰的交流,最好由同

一个人执行。使用时钟和日历。

(3)环境最优化:减少不必要噪声,保持充

足的光线;只要有可能,就让患者活动。

(4)纠正感觉受损:如配戴助听器、眼镜等。

(5)患者的状况最优化:注意饮水、营养、

排泄、疼痛控制。

(6)环境安全:移走患者能自伤或伤人的物

品。

3.控制精神症状

(1)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利培

酮、奥氮平、喹硫平。

(2)避免单一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除非戒

断性谵妄。

(3)戒断性谵妄可应用氯硝西泮或劳拉西泮

治疗。

(4)避免应用镇痛药,除非有明显的疼痛。

(5)避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抗胆碱能不良

反应强的药物,如氯氮平。

(6)单一用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7)有规律地用药,尽可能避免必要时用药

的建议。

(8)定期回顾用药量,逐渐减少并尽快停止。

三、痴呆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的、以逐渐进展的、通常

不可逆的、总体认知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类综合

征。记忆障碍常为首发症状,逐渐进展出现其他

认知功能受损,包括失语、失认、失用、执行功

能损害和人格衰退。为了作出诊断,必须存在正

常功能的显著受损,而且必须排除其他可能的诊

断。

【病因学】

1.变性病所致痴呆。

2.血管性疾病所致痴呆。

3.颅脑外伤性痴呆。

4.感染相关性疾病所致痴呆。

5.物质中毒所致痴呆。

6.颅脑肿瘤性痴呆。

7.代谢障碍性痴呆。

8.其他原因:正常压力脑积水性痴呆、癫

痫性痴呆、系统性疾病所致痴呆。

【临床特点】

本病以慢性和选择性的精神功能衰退为特

征。多数在数月到数年的时间内潜隐起病。通常

为进行性的,几乎不可逆。

1.认知功能减退:记忆障碍常常为突出表

现,首先出现近记忆受损,逐渐进展为远记忆损

害。视空间障碍、抽象思维障碍、语言障碍、失

认、失用也很常见。

2.人格改变:主动性不足、自私、对周围

环境的兴趣减少、对人缺乏热情、缺乏羞耻感及

伦理观念、行为不顾社会规范、本能活动亢进、

脱抑制等行为异常。

3.精神和行为症状:幻觉、妄想、错认、

抑郁、类躁狂、激越、无目的漫游、徘徊、躯体

和言语性攻击、喊叫、随地大小便及睡眠障碍。

4.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衰退:日常生

活能力明显下降,逐渐需要他人照顾,对他人的

依赖性不断增强。严重者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

理。

5.其他躯体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

1.与谵妄的鉴别:谵妄主要表现为意识清

晰度下降、睡眠节律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定向

障碍、自知力受损害,常因错觉、幻觉而表现出

惊慌、害怕或兴奋躁动。多急性起病,病情昼轻

夜重,具有波动性。病程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少数持续1个月以上。而痴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

能的进行性衰退,早期无意识障碍,有助于鉴别。

2.抑郁症的鉴别:抑郁症患者记忆力减退

前有情感障碍史,症状可表现为晨重暮轻的波动

性,有自知力;无失语、失用、失认等症状。通

过鼓励或提示后记忆测验的成绩可以提高,经有

效地抗抑郁治疗后,记忆障碍也同时好转。

3.精神病性障碍:具有相应的幻觉、妄想、

思维逻辑障碍等,但不存在记忆障碍、失语、失

用、失认等症状。

【治疗原则】

1.促进认知功能的治疗。

2.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3.治疗伴发的躯体疾病。

4.非药物干预。

四、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为老年人最常见(70%)

的痴呆原因。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

性变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

床相是痴呆综合征。其特点是形态学上出现大脑

皮质萎缩,并伴有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及老年

斑(SP)。常潜隐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

【流行病学】

本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关系明显,随着年龄增

长,患病率也增加。65岁人群中患病率为2%~

5%,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上升至15%~

20%。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各个研究是一致的,

大约每增加5.1岁,患病率增加1倍。

【神经病理学与神经生化学】

1.大脑皮质萎缩。

2.神经元改变。

3.突触变性和消失。

4.神经元存在颗粒性空泡变性。

5.胆碱能功能。

【病因及危险因素】

1.遗传学

家系研究显示AD与一级和二级亲属的痴呆

家族史有关。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AD的病

因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社会心理因素

患者病前性格孤僻,兴趣狭窄,重大不良生

活事件与AD的发病相关。有研究发现晚发AD的

相关危险因素是营养不良、噪声;早发AD相关

的危险因素是精神崩溃和躯体活动过少。

【临床表现】

1.记忆障碍:是AD的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

症状。其特点是近事遗忘先出现,记不住新近发

生的事,对原有工作不能胜任。主要累及短时记

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困难。

2.视空间和定向障碍:是AD的早期症状之

一。

3.言语障碍:患者的言语障碍呈现特定模

式,首先出现语义学障碍,可以出现阅读和书写

困难,进而出现命名困难(能认识物体或能正确

使用,但不能确切命名)。最初仅限于少数物品,

以后扩展到普通常见的物体命名。言语障碍进一

步发展为语法错误、错用词类、语句颠倒,最终

音素也受到破坏而胡乱发音、不知所云,或缄默

不语。

4.失认和失用:失认是指感觉功能正常,

但不能认识或鉴别物体。失用是指理解和运动功

能正常,但不能执行运动。

5.智力障碍:全面的智力减退,包括理解、

推理、判断、抽象、概括和计算等认知功能。

6.人格改变:额叶、颞叶受累的患者常有

明显的人格改变,或是既往人格特点的发展,或

向另一极端偏离。

7.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患者常食欲减

退,约半数患者出现正常睡眠节律的紊乱或颠

倒,白天卧床,晚上则到处活动,干扰他人。

8.错认和幻觉:可出现错认,把照片或镜

子中的人错认为真人而与之对话;少数患者出现

听幻觉,并与之对话。有的患者出现幻视,多出

现在傍晚,应警惕幻视可能是与痴呆重叠的谵妄

的症状表现。

9.妄想:多为非系统的偷窃、被害、贫穷

和嫉妒内容,也可以出现持续的系统性妄想。

10.情绪障碍:情感淡漠是早期常见的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的抑郁心境,还可出现欣

快、焦虑和易激惹。

11.灾难反应:患者主观意识到自己智力缺

损,却极力否认,在应激的状况下产生继发性的

激越,即突然而强烈的言语或人身攻击发作。该

反应的中止和发作往往都很突然。

12.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晚期患者。

【病程和预后】

1.病程

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病程,总病程一般为2~

12年,大致可以分为3期:

第一期(早期):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

有困难、判断力下降、视空间和时间定向障碍、

情感障碍、多疑、缺乏主动性为主要表现,患者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一般持续1~3年。

第二期(中期):病情继续发展,远近记忆力

均出现明显障碍,智能和人格改变日益明显,皮

质高级功能受损,如失语、失用、失认,也可出

现幻觉和妄想。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

外系症状,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自理。

第三期(晚期):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

不能自理。有明显的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

和吸吮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多因感染、恶病质而死亡,总的病程5~10年。

2.预后

总体预后不良,部分患者病程进展较快,最

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而死亡。

【心理学检查】

此项检查是诊断有无痴呆及痴呆严重程度

的重要方法。我国已经引进和修订了许多国际通

用的简捷快速的筛查工具,具有良好的诊断效

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

1.简易智力状况检查:国际标准24分为分

界值,l8~24分为轻度痴呆;16~I7分为中度

痴呆;≤l5分为重度痴呆。我国因为教育程度

不同,分界值有所不同:文盲为17分,小学(受

教育年限≤6年)为20分,中学及以上为24分。

2.长谷川痴呆量表:共ll个项目,包括定

向力(2项)、记忆力(4项)、常识(2项)、计算

(1项)、命名回忆(2项)。我国按照受教育程度划分正常值:文盲≤16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

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主要用于评定受试者日常的生活能力。我国的常规总分为18.5±5.5。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

(1)老年期或老年前期发生进行性的认知障碍;

(2)以记忆尤其是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智力减退、定向障碍和人格改变;

(3)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肿瘤、外伤和脑血管病的证据;

(4)血液、脑脊液、EEG及脑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特殊的病因;

(5)无物质依赖或其他精神障碍史。

脑中有特征性变化: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减少(尤其在海马、无名质、蓝斑、颞顶叶和前额叶);神经元纤维缠结造成的成对螺旋丝;(嗜银性)神经炎斑(其成分大多为淀粉,进展显著,尽管也存在不含淀粉的斑块)以及颗粒空泡体。人们还发现了神经化学改变,包括乙酰胆碱及其他神经递质和调质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明显减少。

临床类型按ICD-10分为:①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期痴呆(工型),此型起病在65岁以后,常在70岁左右起病,病情缓慢加重。②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前期痴呆(Ⅱ型),起病在65岁以前,病情发展与衰退较快,具有多种皮质高级功能的明显障碍。家庭史阳性可作为佐证,但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③阿尔茨海默病,非典型或混合型。

2.鉴别诊断

(1)老年人良性健忘症:又称为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是一种正常的或生理性的非进行性的大脑衰老表现。记忆减退主要是记忆再现过程困难,不能自如地从记忆库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但经过提醒可以回忆起来,人格保持完整,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亦完整无损,行为正常,自知力好。而AD的记忆障碍主要是识记、存储困难,即学习新知识困难,不能储存和保存记忆。

(2)抑郁性假性痴呆:患者先出现抑郁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精神衰退,有明显的起病时间,病前可找到诱发性精神因素或生活事件,患者常关注其智能障碍,强调其认知功能缺陷,情绪忧郁或焦虑不安,经过抗抑郁治疗,情绪好转,智力障碍亦好转及恢复。

(3)谵妄: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因通常可在痴呆的基础上发生,慢性谵妄又可加重或演变成痴呆,谵妄的主要特点是: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连贯,昼轻夜重的特点,可由躯体疾病引起,脑电图异常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4)各种已知原因的痴呆:指脑部疾患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痴呆,可通过病史、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学检查可予鉴别。其中常见的是脑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鉴别见表5-1。

表5-1《VD与AD的鉴别》

项目|VD|AD

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潜隐

病程|波动或阶梯性恶化|进行性缓慢进展

早期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近记忆障碍

精神症状|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全面痴呆

|判断力、自知力较好|判断力、自知力丧失

|人格改变不明显|有人格改变

|情感脆弱|淡漠或欣快

神经系统|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病理反射、偏瘫|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

CT|多发性梗死、腔隙和软化灶|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Hachinsk评分|>7分|<4分

【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本病病因未明,针对病因治疗很难,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促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目的在于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a.多奈哌齐:应用较多,能改善认知功能,服用6个月治疗期间,可见到症状无进一步恶化。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肌肉痉挛、乏力、恶心及失眠等。b.艾斯能: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皮质和海马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这种局部的选择性不仅能增强认知功能和记忆力,还由于对皮质小脑通路和纹状体通路影响较小,因而避免抑制呼吸中枢和产生锥体外系症状。所以,引起肌肉痉挛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服药的不良反应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恶心、食欲下降、腹痛等,如不良反应较重,可调整用药剂量。C.哈伯因:是我国研制的胆碱酯酶抑制药,实验证明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消化道症状。

②促脑代谢及推迟痴呆进程:氢化麦角碱有扩张血管作用,促进大脑对葡萄糖和氧的作用,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对痴呆患者警觉性、焦虑抑郁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2)对症治疗:主要针对痴呆伴发的各种精

神症状。

①抗焦虑药物: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

可考虑应用短效苯二氮革类药,以劳拉西泮、奥

沙西泮、阿普唑仑最常用,其他可选择丁螺环酮

等药。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应注意过度镇

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毒

副作用。

②抗抑郁药:有20%~50%的AD患者可出

现抑郁症状。首先要予以心理社会支持,改善其

生活环境,必要时应用抗抑郁药。可选择毒副作

用少的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和其他新型抗

抑郁药。

③抗精神病药: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行为紊

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妄想等。考虑选用毒副

作用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

喹硫平等,一般用量较小。

2.预防

一级预防因病因不明不能开展,应注意宣

传;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等为二级预防措施;

三级预防是尽量与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护理及

生活技能的康复训练。

五、脑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

综合征,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即过去所谓的

脑动脉硬化性痴呆。ICD-10中描述其主要表现

为短暂性意识障碍,一过性轻瘫或视力损害;痴

呆可继发于多次急性脑血管意外,或继发于单次

严重的脑卒中,但后者较为少见;记忆和思维的

某些损害由此变得明显;痴呆也可在一次特别的

局部缺血发作后突然出现,也可逐渐发生,痴呆

是脑血管病导致脑梗死的结果,梗死灶通常较

小,但有积累效应;常于晚年起病。

【流行病学】

我国6个城市10个中心的老年期痴呆流行

病学调查结果指出:我国65岁及以上居民,血

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北方为l.9%;南方为0.9%。

这些患病率的差别可能与研究方法不同有关。

【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是脑血管病变(包括脑出

血和脑梗死)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

功能衰退的结果。脑血流量降低的程度与痴呆的

严重程度呈正比。此外,病变的部位与痴呆的发

生也有重要的关系。痴呆的好发部位有:额叶内

侧面(扣带回)、纹状体前部、内囊前支和丘脑,

其他部位是额叶、颞叶及枕叶白质。梗死灶最常

见的部位是:侧脑室周围白质、尾状核头、壳核、

苍白球、丘脑、胼胝体前后部、脑桥基底部、小

脑及内囊前支,多位于大脑前、中动脉深穿支的

供血区。此外,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分界区内发

生梗死在优势半球的患者,也可以引起痴呆。

2.病理改变

脑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改变大致可分为局灶

性和弥散性病变。

(1)局灶性改变:大脑可见程度不同的梗死

灶,大、中型面积的梗死多在大脑皮质,多系主

干动脉分支梗死所致。严重的可见大脑半球白质

梗死。小面积梗死多见于基底节及脑室周围,多

系高血压性血管病引起多发的小腔隙梗死,有些

小梗死灶CT检查不易发现,需要进行MRl检查,

少数只有在死后检查时才发现。

(2)弥散性改变:患者大脑出现广泛性萎缩,

脑室扩大,以及弥散性血管性白质广泛病变。有

时可见小型陈旧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灶。

【临床表现】

1.记忆障碍:痴呆早期,主要症状是记忆

障碍,其中以识记障碍、近记忆障碍为主,晚期

可出现远记忆障碍。

2.言语症状:病理性赘述,表现为讲话哕

嗦,没有主次,抓不住中心议题。流利型失语,

表现为提笔忘字,讲话时忘记该选择哪个合适的

词汇,为此中途停顿。

3.人格改变:痴呆早期人格相对保持完整,

只有到痴呆晚期,人格改变才变得明显。

4.情感症状:情感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而

变化,早期表现为情感脆弱、焦虑、抑郁等情感

障碍,逐渐发展为情感淡漠、无所谓、欣快、情

感失控、强制性哭笑等。

5.精神病性症状: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

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6.晚期症状:患者的行为和人格方面的障

碍明显,变得自私、吝啬、收集废物、无目的地

徘徊、生活不能自理、不认识家人等,达到全面

痴呆。

7.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多数伴有程

度不等的偏瘫或颅神经障碍、吞咽困难、假性球

麻痹、构音障碍、锥体束征阳性。失语、失用与

失认比阿尔茨海默病多见。

【临床类型】

本病按ICD-10可分为4个亚型。

1.急性起病的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常在多

次脑卒中发作后迅速发生,卒中包括脑血栓形

成、脑栓塞和脑出血。

2.多发梗死性血管性痴呆(皮质为主):逐

渐起病,在数次小的局部缺血后发生。这些缺血

在脑实质中形成腔隙,又称腔隙性梗死。

3.其他血管性痴呆(皮质下为主):患者有

高血压的病史,CT检查证实缺血性破坏的多数

病灶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皮质功能通常保

持完整。病理学改变为大脑半球白质有多发梗死

灶,并有明显萎缩,颞叶及枕叶后部白质比额叶

受累为多。临床表现有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常

有精神运动迟滞、假性球麻痹及其他局灶神经系

统体征,临床上很像腔隙性梗死,头部CT有助

于诊断。

4.混合性血管性痴呆:皮质和皮质下均有

梗死,累及深部和浅表结构。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首先要符合痴呆的条件,但是认知功能损害

是不均衡的;痴呆出现前多有卒中史,高血压史;

病程呈阶梯性恶化,神经系统体征明显。但有的

患者通过CT扫描或最终经病理学检查才可确

诊。

2.鉴别诊断

(1)阿尔茨海默病:为慢性起病,痴呆为进

行性加重,不能用已知的病因进行解释,局灶性

神经系统体征罕见。用缺血评分表(HIS)评定加

以鉴别。该表共l3项,共18分。其中8项如病

情呈阶梯恶化、夜间谵妄、人格保存、忧郁、身

体不适、情感失控、有高血压史和动脉硬化证据,

每项l分;另5项如急性起病、病程有波动性、

有脑卒中既往史、局部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每项2分。评分在7分以上考虑为血

管性痴呆;在4~7分,考虑为变性疾病的痴呆。

(2)老年抑郁性障碍:脑血管病后常出现抑

郁情绪。与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区别点是病前无高

血压或卒中史,亦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痴呆

具有假性痴呆性质,抗抑郁药治疗有效,随着抑

郁情绪好转,痴呆也随之减轻或消失,既往多有

抑郁或躁狂发作史。

【预后】

血管性痴呆的病程快慢不一,多数为缓慢

的,而且呈现明显的病情波动性,痴呆的症状呈

阶梯性恶化的特点。若能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

获得缓解,或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痴呆进展不明

显。但如果卒中反复发作,或者由于精神创伤及

其他躯体疾病,均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预防与治疗】

1.预防

必须预防脑血管疾病,积极预防原发性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等的发生。对出现脑卒中的患者应防止卒中再次

发生及痴呆的出现。对已痴呆的患者则要加强神

经功能训练,使肢体康复,对痴呆患者亦应加强

生活技能的训练。

2.治疗

(1)改善脑血流,促进大脑代谢:治疗用药

参考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尼莫地平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有效率达

92.3%,但应避免与其他钙离子拮抗药或β受体

阻滞药合用。

氟桂利嗪又称西比灵,系选择性钙离子拮抗

药,具有抗血管收缩和保护脑缺氧的作用,毒副

作用少。但用药后易产生震颤性麻痹,停药后症

状可自行缓解。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还有:脑复

康、舒脑宁以及己酮可可碱等药。

中医治疗梗死性脑血管病采用的是活血化

瘀方法,成药有复方丹参片、愈风宁心片、川芎

嗪注射液等。针灸对肢体康复有作用。

(2)针对精神障碍,对症治疗:针对幻觉、

妄想、夜间谵妄、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可采用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应注意

选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少的药物,最好单

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

(3)注意其他伴发的躯体疾病的治疗:由于

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

病、高脂血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躯体性疾

病,因此治疗时应注意合并症的治疗,避免给预

后和治疗带来不良后果。

六、遗忘障碍

遗忘障碍是以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综合

征,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行性遗忘)和回忆往事

(逆行性遗忘)存在困难。该障碍缺乏全面性的智

能障碍基础,记忆损害导致社交和职业功能的显

著减退,并且是在原有水平基础上的显著减退。

遗忘障碍可为短暂的(记忆损害持续l个月或不

足1个月)或慢性的(记忆损害持续超过l个月。)

根据DSM—IV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由于躯体

疾病导致的遗忘障碍和物质导致的持久性遗忘

障碍。

【临床类型】

1.威尼克脑病:为一种急性综合征,有典

型的“四主征”(共济失调、眼肌麻痹、眼球震

颤和急性意识模糊状态),由烟酸缺乏所致,通

常与酒精滥用有关,与乳头体、PAG、丘脑核团

和第三脑室壁的病理性病变相关。

2.柯萨科夫精神病:与乳头体萎缩相关的

遗忘与虚构,通常发生于威尼克脑病之后,罕见

的原因包括:头部外伤、缺氧性脑外伤、基底/

颞叶脑炎、血管损伤等。

3.血管性疾病:海马部位的血管损伤(尤其

累及后大脑动脉或基底动脉)可能导致遗忘障

碍。其他可能的脑区包括:顶一枕联合区、双侧

中背侧丘脑、基底前脑神经核(如前交通动脉动

脉瘤)。

4.脑外伤:加速力或减速力造成的开放性

或闭合性头部外伤都可能导致前颞侧的损伤,导

致顺行性或创伤后的遗忘明显,而逆行性遗忘相

对不存在。预后与创伤后的遗忘持续时间有关,

创伤后的遗忘持续时间短于l周的预后较好。

5.颞叶手术:内颞叶双侧损伤或手术都可

导致储存新的短期记忆能力缺失,导致遗忘障

碍。

6.缺氧性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窒

息、溺水等出现的缺氧状态都可能损害敏感的海

马CAl和CA3区神经元,从而导致短期记忆的储

存问题。

7.多发性硬化:40%的患者因颞叶斑块和

导致回忆困难的问脑综合征而出现一定程度的

遗忘。

【治疗原则】

1.对因治疗:针对导致遗忘障碍的病因进

行治疗。

2.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一般的营养支持,

改善脑循环,促进脑代谢。

3.心理和社会支持治疗:患者会由于记忆

障碍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表现,应予以相应

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必要时予以抗焦虑或抗抑郁

药物。

七、谵妄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生理状况评估。

2.精神症状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模糊的相关因素:①与体液和

电解质紊乱有关。②躯体疾病有关。

2.有受伤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对环境损

害的警觉性下降有关。②错觉、幻觉有关。

3.感染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初级防卫功

能不完善(皮肤、组织损伤)有关。②营养不良有

关。

4.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①与过度的

躁动不安有关。②与认知缺陷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相关因

素:①与体液摄入不足有关。②与发热有关。

【护理目标】

1.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需求。

2.患者住院期间不出现跌伤、坠床、骨折

等意外。

3.患者活动量维持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病房环境:外界听觉刺激过多,声音过

大可引起惊跳反应。应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

静,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以防产生突然的惊恐

不安。

(2)生活护理:加强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

洗漱、洗澡、更衣、修剪指(趾)甲,保持其皮肤

清洁,维持皮肤的完整性,防止皮肤感染。

(3)进食护理: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进食

富于营养性的软食,防止噎食。颅压高伴有呕吐

的患者应暂缓进食,以避免加重呕吐,可通过静

脉输液保证其营养的摄入量。

(4)排泄护理:观察其大小便排泄情况,减

少和消除影响排便的不利因素;协助患者养成定

时排便的习惯;尿潴留患者要尽量避免饮用刺激

性饮品,减少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便秘患者可

给予缓泻药。

(5)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病室

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减少白天的睡眠,

减少夜间饮水量,睡前避免过度兴奋;观察患者

睡眠质量及其深浅度,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密切观

察并详细记录。

2.安全护理

(1)房间安置:患者缺乏自卫能力,也可突

然危及他人生命安全。床位可安置在单人房间,

固定病室、固定医护人员、固定照顾者,这样可

减轻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减轻激越症状,减少

不安全的风险,帮助患者安全接受治疗。

(2)营造安全治疗环境:病室物品简单有序,

有患者一定的活动空间,环境光线适宜,不能过

于黑暗。

(3)防止坠床:患者谵妄程度严重时,出现

的行为躁动常常难以控制,要加床档,限制其活

动范围,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谵妄的症状变化快,

要善于观察患者细微的病情改变,特别是行为紊

乱有时不可预知,从活动过少突然转至活动过

多,突发冲动,逃离行为、无目的地兴奋走动等

要及时给予干预。

(5)加强评估:评估患者暴力行为和自杀性

行为及相关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24

小时监测患者的安全及躯体状况的变化。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药物控制。

3.症状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谵妄

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

1次,体温高时给予降温,注意观察用药后及物

理降温后的反应;意识障碍的程度常预示着颅内

疾患或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要随时观察患者意

识清晰度的变化,监测患者对时间和地点的定

向、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观察患者双侧瞳孔

的大小及对光反应的变化,及时发现脑疝的前

兆。观察意识障碍有无昼轻夜重的特点。

(2)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及尿相对密度:及时

发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征兆;注意输液的速度

和输液后的反应,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量过

大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3)帮助患者增强认知能力:帮助其辨认环

境,如抬高床头、墙上挂时钟和日历、设置良好

的光照环境,以利患者辨认时间、方向,最大限

度地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稳定情绪,对于躁动、

易激惹的患者应随时巡视。

(4)药物护理:口服药后要检查患者口腔,

确认药物已服下,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有异

常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积极处理。

4.心理护理

(1)入院阶段: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

关系,加强护患问的沟通,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

惧心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指导患者充分表达

自己的感受,从而促进其对住院的认可。

(2)治疗阶段:正确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

促进患者接受治疗和主动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

支持性、干预性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抑郁、焦虑、

自杀等消极的心理因素,帮助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正确认识和分析症状,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

绪。

(3)康复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及

相应的健康目标,使患者尽快适应病后所需的生

活方式,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鼓励患者与社会

接触,增强患者的沟通能力,促进自我健康能力

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5.家庭康复指导

(1)指导家属了解病情,正确认识谵妄状态

的临床表现,理解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保持稳

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门诊复查。

(2)照顾者要有长期的心理准备,学会观察

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抑郁、焦虑

或异常行为等症状,应及时求助专科医院的帮

助。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出现意外。

(3)对家属进行药物相关知识指导,包括药

物的剂量、服药方法、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

等相关知识。

(4)指导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或陪伴患者,协

助患者建立疾病康复后的生活方式。

【护理评价】

1.患者安全地度过谵妄期,无外伤、感染

及并发症。

2.患者清醒后能辨别时间、地点、人物,

并接受治疗。

3.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维持体液平衡

及营养需求。

4.患者对诱发疾病的应激源、继续治疗的

必要性及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有充分的认识和理

解,并能主动配合治疗,积极康复。

八、痴呆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生理状况评估。

2.精神症状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护理问题】

1.有暴力和攻击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①

与慢性意识模糊有关。②与幻觉、妄想有关。

2.有受伤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自我照顾

能力受损有关。②与环境危险性识别能力下降有

关。

3.个人应对无效的相关因素:①与自我判

断能力受损有关。②与执行功能受限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的相关因素:①与

认知障碍有关。②与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有关。

5.语言交流障碍的相关因素:①与语言表

达能力下降有关。②与信息整合功能受限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在均衡状态。

2.患者自尊得到保护,增进患者自我照顾

能力。

3.重新建立患者的定向感和现实感,减少

或不发生外伤。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生活护理:评估患者的生活功能,按程

度分别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由简到繁,重复强

化,帮助患者保持现存的自理能力。

(2)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提供易消化、营

养丰富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不提供煎炸、坚硬、

团状食物及煮鸡蛋等。

(3)排泄护理:患者受疾病影响,不能自行

管理排泄,护士要观察患者的排泄情况,防止尿

潴留和肠梗阻。

(4)睡眠护理:患者在疾病影响下,睡眠节

律可发生颠倒,夜间常常吵闹不入睡,护士要做

好睡眠护理。

2.安全护理

(1)环境安全:评估患者可能受伤的因素,

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建立舒适安全的病房环

境,以确保患者安全,使其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2)床位安置:患者对环境改变适应力差,

生活应规律,减少刺激。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床档,

以避免坠床。

(3)专人陪护:患者外出时须有人陪伴,给

患者佩戴身份识别卡(姓名、地址、联系人、电

话等),方便走失时寻找:

3.症状护理

(1)增加患者现实定向感:帮助患者确认周

围环境,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工作人员等。

(2)积极行为模式的干预:帮助患者控制不

可接受的、危险的行为,奖赏合适的或积极行为,忽略不合适行为(在安全范围内)。

(3)精神行为干预:患者在幻觉、妄想影响

下出现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在评估问题的基础上,不要对患者的精神行为问题争论或抱怨,可在转移患者注意力后再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疏导,使患者情绪平静。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阻止患者的暴力行为,提供患者安全的活动空间及环境。

(4)康复训练:评估患者痴呆的程度,提供

适宜的康复训练,有计划、有目标地训练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达到促进患者保持自我生活的能力。

(5)增进与患者的交流:患者常因语言能力

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和表达时,应保持与患者的接触,沟通时语速要慢,语言表达要清楚、简单易懂,可以重复,每次只说一件事,并耐心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回答。促进患者从沟通中获得愉悦。

4.心理护理

(1)人院阶段:尊重患者,协助患者维护尊

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患者安全感,使患者能够接纳医护人员。

(2)治疗阶段:给予支持性和干预性心理护

理,耐心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了解所患疾病的特征,稳定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3)康复阶段:制定可行性康复目标,使患

者尽快适应病后所需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与社会接触,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功能。

5.家庭康复指导

(1)指导家庭成员掌握疾病发展特征、日常

生活护理及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

(2)指导家庭成员认识患者的症状,帮助患

者保持生活功能的训练方法。

(3)指导家庭成员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名

称、剂量、服药方法及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坚持治疗的重要意义。

【护理评价】

1.患者无意外事件及躯体并发症发生。

2.患者能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料理。

3.患者能以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维持其最佳的功能状态。

4.患者在可能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5.家属获得科学的家庭护理知识。

第六章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与护理

一、概述

【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1.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偶然并存。

2.心理因素影响躯体疾病的发生和病程。

3.心理因素与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谵妄、痴呆、遗忘障碍和其他认知障碍。

(2)药物的不良反应。

(3)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的障碍。

5.伴有躯体并发症的精神问题:

(1)自杀和故意自伤。

(2)酒精和其他物质滥用。

(3)进食障碍。

【临床常见类型】

1.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偶然并存

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经常各自独立产生,而后相互影响。一方面精神障碍会影响患者对躯体症状的反应,给医疗处理带来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躯体疾病也会加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中轻度情感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焦虑和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2.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发生和病程的影响

(1)社会因素:失业、工作压力和社会关系

等对躯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

(2)应激性事件:研究提示,应激性生活事

件对个体躯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人格特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

和行为因素会影响各种癌症的病程。

(4)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个体不

良行为这一危险因素越来越被认为在很多状况下对躯体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5)精神障碍:抑郁障碍可能对患者接受内

科治疗的依从性有直接的影响,也可能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3.心理因素与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在普通人群和医疗机构中,不能用任何器质性疾病解释的非特异性的躯体症状非常普遍,且这种状况女性多于男性。这些症状大多持续时间短暂,但少数会持续存在,会导致功能障碍,患者往往需要频繁就诊。

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

在严重的急性、反复发作性的或进行性加重的躯体疾病患者中,有精神障碍者可高达25%。

躯体疾病可以导致多种精神障碍。

2.其他心理后果

(1)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2)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3)对家庭的影响。

(4)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疗资源利用的影

响。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1.躯体疾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直接引起心理症状。

3.由治疗导致的心理症状。

4.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信念。

5.疾病的认知。

6.应对方式。

7.他人的反应。

【临床共同特点及表现】

1.共同的临床特点

(1)精神症状的非特异性:即不同的病因可

以引起相似的精神障碍,而相同的病因也可以出

现不同的精神障碍。

(2)病情严重程度上的平行性:精神障碍与

原发躯体病在程度上常呈平行关系,临床表现也

随着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变化而转变,可由一种

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3)一般起病较急者,以意识障碍为主,多

发生在躯体疾病高峰期;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和

恢复期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恢复期可以有人格

改变或智力障碍。从急性期过渡到恢复期可表现

出多种精神症状,以抑郁和焦虑障碍最为常见。

(4)病程和预后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病程

和严重程度,预后一般是可逆的。

2.常见的临床表现

(i)脑衰弱综合征:多见于躯体疾病的初期、

恢复期和慢性疾病的过程中。

(2)意识障碍:以谵妄状态最为常见,也可

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等。

(3)痴呆和遗忘综合征:常出现在疾病的晚

期或迁延不愈的躯体疾病。

(4)情感障碍:临床表现与功能性情感障碍

难以区别。其特征是情感障碍一般出现在躯体疾

病之后,但不包括由于患者得知自身的疾病后引

起的情绪反应。

①抑郁障碍:以内分泌疾病最为常见,抑郁

的严重程度可从心境恶劣到重度抑郁不等。

②躁狂障碍: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

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周期性精

神病等均可出现典型的躁狂症状。

(5)精神病性症状:可以出现各类幻觉、妄

想、紧张综合征、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幻觉和

妄想往往是片段的,系统性较差。

3.诊断原则

(1)有躯体疾病的诊断依据。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躯体疾病的进展有时

间上的联系。一般躯体疾病在先,精神症状发生

在后。但某些躯体疾病的首发症状是精神障碍,

应加以注意。

(3)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病情之间的平行

性:精神症状常随着躯体疾病的缓解而改善,或

因其加剧而恶化。

(4)精神障碍不能归因于其他精神疾病。

(5)现实检验能力和社会功能减退。

4.处理原则

(I)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的躯体疾病。

大多数患者在应用对因治疗后,精神障碍可缓

解。

(2)对症治疗: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躯体

疾病的治疗,而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一定的时

间,因此对精神障碍的治疗也非常必要。但治疗

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①低剂量;②充分

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的相互作用,

选用同类别中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最少者。

③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3)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支持,包括能量支

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4)心理治疗:应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但一般在急性期缓解后或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

能接受时进行。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

(5)加强护理:环境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

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对意识障碍患者要注意

安全护理,避免自伤或伤人;应警惕抑郁症患者

的自杀企图。

【常见的临床类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冠状动脉硬化学说: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

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进

而产生精神症状.可表现为谵妄、幻觉、妄想等。

②脑动脉硬化学说:冠状动脉硬化常伴有脑

动脉的硬化,使得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各种精

神症状的出现。

③血氧含量改变学说:患者血氧含量和血氧

饱和度的减低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精神障

碍。

④心脏栓子学说:心脏内壁血栓脱落或心房

颤动、心肌梗死发作、血压下降等可造成血栓形

成、栓子脱落,导致脑梗死。

⑤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A型性格的人表现

为好争斗、激动、敌意、过分认真等特点,在冠

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上有着重要作用。而冠心

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极度紧张的情绪可

以使交感一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

泌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使心肌进一步缺血。

(2)临床表现:

①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最为多见,患者易

激动、紧张,常伴有抑郁情绪。多发生在病程较

长、个性较为悲观的患者。

②幻觉、妄想状态: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片段

幻觉、被害妄想等。

③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失神、晕厥发作,常

见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作时。

④痴呆状态:偶见。

2.肺性脑病

本病又称呼吸性脑病、肺脑综合征,是指由

慢性肺部脑病引起重度肺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

时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

(1)临床表现:

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最为多见,可表现为

嗜睡、昏睡、谵妄等各种程度。也可以表现为躁

狂、焦虑抑郁状态、幻觉、妄想等。

②神经症状:常见的有扑翼样震颤、痉挛发

作、肌阵挛等。

(2)治疗:

①避免肺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禁用或慎

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物,预防呼吸道感染、充

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血压下降等。

②加强通气功能,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感染。

③精神障碍的处理,应用对呼吸功能影响少

的药物。

3.肝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本病又称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综合征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

合病征。

(1)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肝性脑病的

诱发因素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热、麻醉药

和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饮酒等。

(2)临床表现:

①急性肝性脑病:多见于重症肝炎。

②慢性肝性脑病:常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

者中出现。

(3)治疗:

①针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消除诱因,降低血

氨,保肝和支持疗法。

②精神障碍的处理:禁用或慎用麻醉药、镇

静药和抗精神病药。必要时应用小剂量毒副作用

小的抗精神病药。

4.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1)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临床表现:女性多见,男女的比例为l:

4~1:6,发病年龄为20~40岁,起病一般较为

缓慢,少数可在精神刺激、外伤、感染等因素下

急性发病。

①性格改变:表现为情绪不稳、紧张、敏感

3大主征。

②躁狂或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

过度、兴奋性增高等类躁狂状态,以青年女性多

见。

③幻觉、妄想状态:少见,可表现为片段幻

听,妄想常常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

④意识障碍:以谵妄状态多见,此时提示甲

状腺危象的可能性。

⑤记忆和智能障碍:长期严重的甲状腺功能

亢进患者可以出现。

5.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多变、易哭泣、

易激惹、易怒、类癔症样发作等。

①躁狂或抑郁状态。

②幻觉、妄想状态。

③智力障碍。

④意识障碍。

(2)神经系统症状:手足搐搦最为多见,还

可表现为痉挛样发作、锥体外系症状、共济失调、

挛缩。

6.糖尿病

(1)主要的精神障碍有:

①意识障碍:早期可表现为嗜睡,多发生在

躯体症状加重和血糖增高或接近昏迷前,随着血

糖的变化,意识障碍的程度也会波动。但是,精

神症状的出现、类型与病程长短和血糖的高低并

不总是呈平行关系。

②痴呆:轻度痴呆在慢性糖尿病患者中也不

少见,可能是由于反复的低血糖发作或脑动脉硬

化的原因。

③抑郁和焦虑状态:较为常见,尤其是伴有

严重的并发症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沉、悲观、

消极、焦虑、紧张、恐惧、坐立不安等。

④幻觉状态:偶有一过性的闪光、闪电或各

种颜色物体的幻视。

(2)神经系统症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症状

几乎波及整个神经系统。

①感觉障碍:为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自发钝

痛和感觉异常。

②运动反射改变:腱反射消失最多见。

③自主神经改变:血管的交感神经变性,引

起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肥厚、浮肿、红斑、多

汗或少汗、视网膜改变等。常见的心血管和胃肠

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潴留、尿失禁等。

7.感染

(1)临床表现:感染导致的精神症状虽然因

病因不同各有其特点,但在感染的急性阶段以及

感染后的精神症状具有许多共同点。主要表现

为:

①意识障碍:是急性期最多见的症状。可自

轻度的意识模糊到严重的谵妄、精神错乱,以至

昏迷。

②幻觉状态:发生于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

不明显,或临床上不易发觉。以幻听为多见,内

容较固定,并较接近于现实。

③虚弱状态:多见于急性感染病的末期或恢

复期。其特征是躯体或精神的虚弱或衰竭。这时

有感觉过敏、易受惊、易紧张。

④遗忘障碍:发生在急性感染后,多见于中

年及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对近事识记能力减弱或

丧失,保持力也减弱。由于记忆障碍可出现定向

障碍,但无虚构和错构。

⑤情感障碍:可表现为抑郁、焦虑、易激惹

等。

⑥人格改变:严重的全身感染后也可出现人

格改变。这类障碍持续时间较长,多不易痊愈,

而成为持久的后遗症。

(2)HIV感染:HIV感染者常见精神和心理障

碍。由于该疾病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病程,常伴有

各种精神症状。

HIV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心境恶

劣、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躁狂发作、疼

痛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它们可以发生在HIV的

病理改变出现之前或之后。

8.癌症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1)部分患者因为恐惧或否认症状而延误寻

求医疗帮助的时机。

(2)情绪反应:被诊断为癌症哙导致患者的

震惊、愤怒、疑.惑、抑郁和焦虑。最常见的精

神障碍是适应障碍。

(3)远期后果:有l0%~20%癌症患者在整

个病程中出现过抑郁,尤其是那些忍受疼痛的患

者。

(4)癌症的进行性加重和反复发作常伴有精

神障碍的增加。

(5)谵妄和痴呆:可能是肿瘤的脑转移所致,

大多源于肺癌,也可以源于乳房、消化道肿瘤以

及黑色素瘤。

(6)癌症的治疗:有些治疗也可以导致心理

障碍,以乳房切除术以及其他截肢手术后的情感

痛苦体验尤为常见。

9.与外科治疗相关的精神问题

(1)手术前的精神状态及影响:手术前的患

者常常产生焦虑,手术前后的焦虑呈线性关系。

下述状况下,应要求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

①需澄清情绪因素在患者的躯体主诉中的

作用。

②不能确定患者的认知状况以及做出知情

同意的能力。

③需要处理目前存在的精神问题。

④帮助预测患者对外科手术的反应和配合

持续治疗的能力。

(2)手术后的精神问题:

①谵妄。

②情绪障碍和适应障碍。

(3)整形外科:身体畸形的人常常会遭到嘲

笑而感到难堪和痛苦。当患者精神健康时,整形

手术常会取得成功。但有必要对整形手术前的患

者进行心理评估,这是因为那些抱有不现实的期

望、对既往手术效果不满意或存在自我容貌妄想

的患者,手术效果往往不佳。

(4)截肢手术:截肢手术对青年和老年患者

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后果,被截肢的青年患者(常

因意外事件导致被截肢)首先会出现特征性的否

认,接着会出现抑郁、幻肢痛,而后逐渐好转。

被截肢的老年患者通常在手术前因血管性疾病

经历了长期的内科和外科治疗,在手术后虽然并

不立即出现严重的痛苦,但常发生幻肢疼痛。部

分患者在使用假肢时存在困难,并出现一定程度

的与躯体状况不一致的功能缺陷。

(5)器官移植:选择器官移植手术本身就会

给人压力,尤其是那些等待重要器官移植的严重

患者。在等待手术的紧张时刻以及术后的恢复期

对患者进行精神病学评估和处理有助于手术的

康复。

三、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生理状况评估。

2.精神症状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①与高热有

关。②与心脑供氧不足有关。

2.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谵妄

状态有关。②与幻觉妄想有关。

3.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①与活

动受限有关。②与意识清晰度下降有关。

4.睡眠型态紊乱的相关因素:①与高热或

躯体不适有关。②与环境改变有关。

5.保持健康能力的改变的相关因素:①与

认知障碍有关。②与自我照顾能力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营养需求维持在均衡状态。

2.患者自理能力得以增进。

3.患者活动安全。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生活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期沐浴、

更衣,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皮肤早期干预: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

整齐、干燥,避免发生皮肤组织损伤。

(3)满足患者营养需求:饮食要给予有利于

消化吸收的高热量软食或流质饮食。对有吞咽困

难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液或鼻饲保证患者的人

量。必要时可采取鼻饲、静脉点滴高营养液等方

法保证营养的摄入。

(4)排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尿潴

留及肠梗阻,患者可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品,

必要时给予导尿和灌肠。

(5)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护

理操作及干扰患者的外界因素。建议患者入睡前

不做剧烈活动,观察患者睡眠质量,记录睡眠时

间。

(6)病室环境安全,温度适宜,光线柔和,

避免噪声、强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

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2.安全护理

(1)安置患者于相关病室,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监测精神症状的出现,必要时设专人护理。

(2)加强危险物品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3.症状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监测患

者体温变化,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保护脑细胞,

防止脑水肿。除降温措施外,防止过度消耗体能

或出现躯体衰竭。降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其病情

变化、精神症状及意识状态。

(2)监测患者呼吸节律及心率:保证患者呼

吸道通畅,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及患者缺氧

情况及时维持患者的氧供。

(3)监测患者血压波动:每隔4小时测量患

者血压l次,认真观察血压变化时引起的精神症

状,如血压持续异常,应与医生取得联系。

(4)监测意识改变:急性期最多见的症状是

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有昼轻夜重的特点,患者

在谵妄状态下会出现危险性行为,可限制其活动

范围,避免单独活动,给予积极的干预,防止摔

伤及意外。

(5)幻觉、妄想: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抗精神

病药,加强观察患者原发躯体疾病的变化,以免

用药过程中加重患者原有病情;因冲动兴奋有伤

害自己及他人行为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约束。

(6)焦虑情绪:加强患者情绪变化的监护,

对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护士要重视与患者的沟

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及时解决问题,缓解焦虑情绪。

(7)抑郁状态:避免患者单独居住,加强巡

视,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的改变,关注患者的睡眠

质量,严防患者在抑郁情绪影响下出现自伤、自

杀行为。

(8)兴奋状态:将患者安置于单间,设专人

护理,房间内物品简化、安全、规范,减少不良

刺激和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4.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理解患者。

(2)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技巧,帮助患者正

确认识和接纳疾病带来的影响,鼓励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

(3)运用言语或非言语护理技巧,表达对患

者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调

动患者积极情绪,阻断患者负向的思考。

5.家庭康复指导

(1)指导家庭成员掌握疾病发展特征,识别

症状的变化及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

(2)指导家庭成员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模

式,保持生活规律,减少诱发因素。

(3)指导家庭成员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名

称、剂量、服药方法及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简单

处理。

【护理评价】

1.患者无意外事件及躯体并发症发生。

2.患者能以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维持其最佳的功能状态。

3.家属获得科学的家庭护理知识。

第七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物质依赖

物质依赖即俗称的“成瘾”。它包括两个概

念:①行为综合征;②躯体或生理依赖。依赖不

是一个通过再学习能改变的习得行为,而是物质

与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原

发性障碍,所以只有全部戒掉物质才能阻滞其进

一步恶化。

【成瘾物质的种类】

这些物质包括:①酒精;②非法生产和销售

的药物;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④挥发性化学物

质。

成瘾物质按照ICD-10有以下分类:

1.鸦片类。

2.大麻类。

3.可卡因类。

4.酒精类。

5.镇静催眠药类。

6.其他兴奋药。

7.致幻剂。

8.烟草。

9.使用挥发溶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10.其他精神活性物质。

【物质依赖的诊断】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有关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是:以下症状符合3条,且持续1年以上。

(1)出现耐受性:①剂量的增加;②效应的减低。

(2)戒断综合征的出现。

(3)长期大量成瘾物质的应用。

(4)长期渴望戒掉或控制成瘾物质的使用均未成功。

(5)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得、应用成瘾物质,或从成瘾状态中恢复。

(6)由于成瘾物质的使用影响到重要的社会、职业和娱乐活动。

(7)尽管知道这种物质可以造成躯体和精神损害,仍持续使用。

诊断标准里还包括了耐受性和戒断综合征这两个概念,两者均是指躯体对成瘾物质的一种需求。

1.耐受性

使用者发现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性药物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改变成瘾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在临床上,耐受性表现在同一个血液浓度水平,依赖的个体能够不显示或很少显示出中毒症状,而非依赖的个体却明显出现中毒症状。药物耐受性是可逆的,停止用药后,耐受性将逐渐消失,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又恢复到原来的敏感程度。

2.戒断症状

戒断发生在停用物质时、物质减量时和躯体的代谢改变时。每种物质的戒断症状是特征性的,一些物质并不出现所谓的戒断症状;一些只出现比较轻的戒断症状;一些出现显著的戒断综合征。戒断症状发生和持续时间与所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有关。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意识障碍、精神病症状和癫痫发作。戒断的严重程度通常与物质的用量、形式和时间有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酒依赖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双倍的风险产生酒精的问题,异卵双生子具有比较一致的高比率(虽然不是l00%的一致)。酒依赖患者的孩子有逐渐增长的风险出现酒的问题,即使是收养没有饮酒问题家庭的孩子,也同样如此。

家族中有酒依赖病史的人更容易患酒依赖症,这可能与遗传敏感性有关。另外,家庭长期给予患者一个有酒问题的环境,如家庭成员经常出现酒精中毒状态、家人与酒相处的模式等都使患者更加容易患病。

2.环境因素

文化、社会态度、同类的行为、法律、物质的价钱和供应均影响物质的第一次使用,社会和环境因素则影响进一步的使用。人格因素在第一次使用和持续性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长期大量成瘾物质的使用,可造成以下病症:

1.医学并发症:特别是合法的成瘾物质(酒精、烟草)可造成几乎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2.精神障碍并发症:几乎所有的成瘾物质均可以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3.记忆障碍:多表现为近记忆障碍。

4.社会问题:特别是毒品和酒精可导致犯罪和意外伤害。

5.家庭问题:家庭成员长期在患者的成瘾模式中生活,受到相应的伤害,可严重影响家庭关系。

6.中毒:大量使用后的急性中毒。

7.戒断: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精神病性症状。酒精的重度戒断可导致死亡。

【治疗】

所有物质依赖的治疗都遵循共同的原则和治疗程序。对于那些寻求帮助或咨询的人,特别是程度较轻的患者,给予简短干预与强化治疗(药物和心理)均有一定效果,且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对于那些较重的依赖者需要一系列的干预治疗,这里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环境的监督。

对于长期使用的依赖者,在所有治疗之前,必须对个体进行仔细评估,而且治疗也必须是综合性的,也就是一个个体在不同的阶段同时接受几种治疗程序。酒依赖的治疗是戒酒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动机性个别治疗、团体治疗和自助治疗相结合。

二、酒依赖

【流行情况】

大约90%的西方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饮过酒,大约30%的饮酒者发生过短暂的酒精相关问题。l0%的男性和3%~5%的女性在生命的某个时期出现过严重的、反复的酒精相关损害。还有l0%~20%的人有持续性的但不是严重的酒精问题(酒滥用)。

【病因及发生机制】

酒依赖者的亲属比正常人发生酒依赖的概率大3~4倍,发生率的高低与亲属中发生酒依赖者的多少、他们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在遗传上与患者的亲密度有关。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酒依赖、酒中毒有较明显影响。

酒精的代谢有90%由肝脏完成,所以大量

酒精的摄入,肝脏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是单分子物质,

能很好地被消化道黏膜吸收,最主要部位在近端

小肠,这也是多种维生素,特别是8族维生素的

吸收部位,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酒依赖患者缺乏

8族维生素的原因。酒精吸收后很快进入血流,

由于它高度溶于水,所以可很快分布到身体的各

个器官,由于酒精在脂肪中适度溶解,所以它很

可能对富含脂肪的膜包括神经元有作用。

【酒精所致的躯体损害】

1.酒精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害人的记忆能力,重

者可致痴呆,特别是重度戒断反应处理不及时发

生率更高。周围神经的损害可导致四肢麻木,对

痛觉、温度觉的感知下降,患者很容易发生烫伤

等危险。

2.消化道的损害

酒精可造成食管和胃的炎症,肝脏和胰腺也

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因为酒精造成脂肪和蛋白

质在细胞中堆积而造成脂肪肝,但脂肪肝是可逆

性损害。肝功能的增高和肝炎可造成过量的透明

蛋白和胶原蛋白在血管周围堆积,进而引起肝硬

化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大约有

15%酒依赖者发生胰腺炎,这可以导致不可逆的

慢性胰腺损害,进而引起糖代谢不足(糖尿病)。

3.急性中毒

中毒必须是发生在饮酒期间或刚刚饮酒后,

可出现意识的模糊、昏迷,有误吸、低血糖、急

性。肾衰竭的风险。另外还可能出现广泛的慢性

医学问题。

4.戒断症状

这是在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断酒或酒量减

少而出现的反应,对于重度戒断如不及时处理可

致生命危险。戒断症状一般在断酒l2小时内发

生。

(1)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多发生在断酒后6~

24小时,有一半以上患者发生。表现为:轻度

震颤、出汗、恶心、焦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激越。一半以上患者可见腱反射增强和震颤。

(2)癫痫发作:通常是大发作,多发生在断

酒后12~48小时,第一次发作后4~6小时可能

再次发作,合并脑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脑血管疾病者更容易发生。

(3)意识障碍:可以出现听或视幻觉,定向

障碍,以生动的幻视多见,意识障碍时患者可以

自伤或伤人。

(4)震颤、谵妄:重者出现震颤、谵妄。多

发生在停酒后3天及患者躯体状况不佳时。酒依

赖住院患者发生率大约为5%。表现为自主神经

功能高度亢进(高热、大汗)、意识模糊,最重要

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地震颤。如果不及时治

疗,可以出现死亡,死亡率为20%(死于肺炎、

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

5.酒精引起的抑郁

80%的酒依赖者发生过抑郁,30%~40%的

人抑郁持续超过2周,但只有5%的男性和10%

的女性在饮酒前有抑郁。酒精所致抑郁消失得相

对较快,一项研究表明断酒l周内有40%的人

有较严重的抑郁,但过3周后,未经治疗下降到

5%。再以后多数人可遗留情绪不稳或心境恶劣

障碍。

【酒精所致的社会问题】

反复的急性中毒可不断使患者处于危险中,

最常见的是驾驶的危险、伤人和犯罪。长期大量

饮酒使得患者忽视责任和家庭、虐待亲人、人际

关系困难和工作能力下降。

【诊断和鉴别诊断】

酒依赖是物质依赖的一种,同样是一种行为

控制的障碍。一旦出现依赖,患者便无法控制更

多地摄入,并且忽视其负面的后果,即使面对由

于持续使用而导致的明显损失(如婚姻破裂、入

狱、丢掉工作),患者仍然要持续地使用。

当γ-谷氨酰转肽酶连续2~4周升高,可

高度怀疑患者有酒依赖的可能性。当一个人早起

第一件事就是饮酒,那么他很可能是个酒依赖

者。

【治疗和预后】

治疗包括急性戒断症状的处理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又包括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自助小组

和环境的监督和安排。

1.酒精戒断症状的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支持、缓解戒断症

状的医学方法(通常通过苯二氮革类药物的逐渐

递减方案)、观察戒断症状的变化、营养的支持

和B族维生素的使用。

(2)药物治疗原则:第一天予以足够量的替

代药(苯二氮革类),苯二氮革类最安全,l周后

停用。用量:每一天减去前一天量的20%。还

可以应用普萘洛尔和SSRIs类抗抑郁药来对抗

戒断的焦虑症状。目前苯二氮革类药物作为酒依

赖戒断综合征的首选替代药物。其优点为:①与

酒精有交叉耐受性。②应用安全。③有抗癫痫作

用。④作用于引起戒断症状的多个受体。

2.康复阶段

戒断症状消失后,需要持续的药物和心理干

预,患者才有可能不复饮。

(1)药物治疗:

①双硫仑:对乙醛脱氢酶具有不可逆的抑制

作用。如果在服用该药后饮酒,将导致血液中的

乙醛浓度的累积,从而产生难受的症状,可以作

为治疗的辅助药物。

②阿坎酸:通过增强大脑中GABA的传导而

发挥作用,可能降低患者对酒的渴求。用于那些

希望保持戒酒的患者。

③纳曲酮:有抗饮酒时内源性内啡肽释放的

作用,它对两方面都有抑制作用;一方面是饮酒

时的“高潮”;另外是大多数患者所称的失去控

制的感觉。

(2)心理治疗:

①个体咨询(动机性访谈技术)。

②团体治疗。

③家庭治疗。

④戒酒互助协会(AA)。

3.预后

(1)对于事先没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人、

没有合并其他物质依赖的人预后相对较好。

(2)有相对稳定社会地位、家庭支持、没有

法律纠缠的人预后较好。

(3)如果患者最开始的康复过程是全程康

复,预后较好。

以上三者结合,预计60%的患者可能有1

年以上的戒酒希望,还没有做更长的对照研究。

但有吸毒或流落街头的酒依赖者l年的戒酒概

率是10%~l5%。

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酒依赖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生理状况评估。

2.精神症状评估。

3.心理社会的评估。

【常见的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

有关。

2.有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有

关。

3.有摔伤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4.有认知改变和思维过程的改变的相关因

素:①与戒断症状有关。②与慢性酒精中毒有关。

5.个人应对无效的相关因素:①与戒断症

状有关。②与人际关系及渴求酒时不知如何应对

有关。

【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不发生因酒依赖戒断所造成

的并发症。

2.长期目标:

(1)患者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患者不饮酒的行为在医护人员的支持下

坚定持续。

(3)患者的人际关系及社会技巧得以增强,

能拒绝成瘾物质的吸引。

(4)患者的自尊及自信心增强。

(5)患者能描述并具备应对压力的能力。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饮食护理:患者出现有胃肠道症状时,

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严重呕吐无

法自行进食者,护理人员要鼓励并看护、协助患

者进食,或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的

平衡。对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的患者,应调整饮

食形态,必要时可给予无菌饮食,并遵医嘱给予

调整胃肠功能的药物。

(2)皮肤护理:由于长期饮酒造成神经系统

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的患

者,给患者沐浴或洗漱时要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对于卧床的患者,要注意皮肤的观察,防止压疮

的发生。

(3)生活护理:患者停酒后出现不同程度的

戒断反应,护士应协助患者完成基本生活自理。

加强陪护宣教,以免发生安全意外。

(4)睡眠护理: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睡眠质

量差或昼夜节律颠倒的现象,在药物调整的基础

上,鼓励患者白天尽量不卧床。

2.安全护理

(1)密切观察戒断症状,判断意识障碍程度。

(2)密切观察躯体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严格执行安全管

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防止患者的复饮行为。

(4)此类患者在戒断过程中常合并焦虑抑郁

情绪,且部分患者长期饮酒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

问题,接触患者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理解患者

的情绪状态,鼓励患者采取正确的行为处理自己

的情绪,在处理患者的冲动行为时要避免直接冲

突,应注意保护自身及患者的安全。

(5)躯体合并症的护理:部分患者合并不同

程度的躯体疾病,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对心血管

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躯体症状并监测生

命体征。对肝功能异常及消化系统疾患的患者,

要从饮食上注意,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3.心理护理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可信赖的、治疗性

的护患关系,制定心理护理策略,并将心理护理

的措施贯穿于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

(2)尊重患者的人格,理解患者目前的成瘾

行为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尤其对反复复饮、多次

住院戒酒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采取接纳、理解的

态度,对患者的就医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鼓

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3)指导并教会患者呼吸放松或肌肉放松的

方法,当患者情绪不稳、渴求酒时能运用此方法

缓解其焦虑情绪或转移患者对酒的渴求。

(4)认知性干预有助于患者重新获得对生活

的控制力。

(5)鼓励患者参加戒酒互助会(AA)的活动。

(6)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控,克服焦

虑、抑郁等情绪,调动其心理动力。

(7)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及各种康复治

疗,并给予支持与肯定。

(8)指导患者认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协助

患者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9)帮助患者寻找自己的支持系统,取得家

庭、亲友及社会的支持。

4.药物护理

酒依赖住院患者治疗主要分为戒断症状的

处理及康复期的心理康复治疗。戒断症状的处理

临床上主要采用苯二氮革类药物进行替代递减

治疗。精神症状采用对症抗精神病药治疗。

(1)观察患者服用或注射苯二氮革类药物后

有无头昏、双腿无力等不适症状,嘱患者起床、

活动缓慢,不做剧烈的活动。

(2)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要根据服

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观察有无不适症状,若出现

不适症状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不适程

度,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处理后观察是否缓

解。

【健康指导】

1.对患者的健康指导

(1)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系统地向患者讲解

酒依赖的疾病知识。

(2)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讨论酒依赖

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危害,以及对家庭和社会带

来的严重后果。

(3)指导患者认识复饮的高危因素及应对的

有效方法。

(4)指导患者有效地回避既往常一起饮酒的

人、地点、事情,最大限度地降低那些触发渴求

进而有可能导致复饮的环境刺激。

(5)指导患者使用建设性方法缓解工作、生

活带来的压力,不使用酒来暂时麻痹自己。

(6)指导患者建立新的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7)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

惯,培养兴趣爱好,以代替使用酒。

2.对家属的教育

(1)利用家属小组的方式对家属进行疾病知

识的宣教,使家属能了解酒依赖是一种疾病,不

是患者的道德品质问题,增加家属对患者的理

解,给患者鼓励和支持。

(2)和家属一起讨论哪些方法能有效地帮助

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和家属一起讨论在和患者的互动中哪些

方面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4)注意发生饮酒的环境,及时给予正面干

预。

【护理评价】

1.患者在停止饮酒行为后身体无任何并发

症的发生。

2.患者是否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和正常地与

人交往。

3.患者是否能主动行使社会功能和承担社

会责任。

4.患者是否能对社会工作、生活有妥善的

考虑和安排。

(二)阿片类物质、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所

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停用或减服药物时有无焦虑、

抑郁、紧张、恐惧不安等情绪变化。

2.评估患者的用药动机。

3.评估患者生活规律有无改变。

4.评估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对身体的损害程

度。

5.评估患者在脱瘾治疗中有无自己觅取药

物的行为。

6.评估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感觉过敏,

心慌,出汗等戒断症状。

7.评估患者对疾病治疗过程有无相应的认

知。

【护理问题】

1.焦虑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有关。

2.个人应对无效的相关因素:与焦虑不安、

渴求药物时不知如何应对有关。

3.睡眠型态紊乱的相关因素:与戒断症状

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了解戒断症状的主要表现,焦虑是

常见的症状之一,教会患者面对与处理焦虑情绪

的能力。

2.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建立,患者获得安全

感。

【护理措施】

1.运用沟通技巧,倾听患者的情绪表达,

告知此时的焦虑不安情绪是药物戒断症状的表

现,大部分患者在药物戒断中都会出现,以消除

患者的不安全感。协助患者了解焦虑时的感觉及

其需求,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2.接纳患者戒断时的表现,不限制也不批

评其行为。

3.帮助患者寻求过去成功调适的方法。

4.指导患者肌肉放松和呼吸放松,直到患

者焦虑情绪时能自如解除。

5.运用陪伴技巧或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传达

护士的关心,让患者感觉护士愿意与他共同面对

焦虑,增强患者应对的信心。

6.对于患者自己觅取药物的行为以亲切、

坚定的语言表示理解,但对此行为必须设限,并

说明违反设限的后果,以协助其自我控制。

7.告知治疗的过程及目标,取得患者的主

动配合。

8.建议参加小组治疗,使其小组成员彼此

分享治疗的心得,并互相支持与鼓励。

【护理评价】

1.患者停用药物后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2.掌握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

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

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意识清

晰,智能尚好,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

现认知功能损害。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

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精神衰退。

目前,普遍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疾

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陈述精神

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时,以下3个假说较具影

响:

1.神经介质及其相关受体功能异常假说。

2.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假说。

3.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假说。

【临床表现】

从精神分裂症不同分型及整个病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症状看,其表现是差别很大的五维症

状: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攻击敌意、认知损

害、情感症状。

(一)阳性症状

阳性症状是指在正常精神活动中不该出现

而出现的症状,最常见的阳性症状有幻觉、妄想、

被动体验和思维形式障碍。

1.幻觉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有

时可以相当顽固,其特点是内容荒谬,脱离现实。

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

2.妄想

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此症以关

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

有发生突然,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的特点。所涉

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3.被动体

验正常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躯体活动有着充分的

自主性,即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运动,

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体验到这种主观上的支配

感。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出现精神与躯体活动

自主性方面的问题,即患者丧失了自主支配感,

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冲动都

受别人或外力控制、干扰或支配,有一种被外力

强加的被动体验,感到身不由己。

4.思维形式障碍

是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

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因而与之深入交谈困难。

由于原发的精神活动损害,患者在交谈中忽视常

规的修辞、逻辑方法,在言语的流畅性和叙事的

完整性方面往往出现问题,具体可有以下表现:

(1)离题与出轨:患者在交谈时经常游移于

主题之外,尤其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

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沾点边儿,令听者抓不

到要点(思维散漫)。病情严重者言语支离破碎,

根本无法交谈(思维破裂)。

(2)过度具体化:有的患者说话绕圈子,不

正面回答问题,或者对事物做一些不必要的、过

度具体化的描述,令人费解。

(3)过度抽象化:与上述情况相反,有的患

者不恰当地使用符号、公式、自造的字(语词新

作)、示意图表达十分简单的含义。

(4)逻辑倒错:患者言谈令人费解的另一个

原因是逻辑关系混乱。

(二)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指正常精神活动减退或缺失所带

来的表现,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

无快感体验等。

1.情感迟钝或平淡

患者表情呆板、缺乏变化,自发动作减少,

缺乏体态语言,在谈话中很少或几乎根本不使用

任何辅助表达思想的手势和肢体姿势,语调单

调,缺乏抑扬顿挫,很少与交谈者有眼神接触,

多茫然凝视对方。丧失了幽默感及对幽默的反

应,检查者的诙谐很难引起患者会心的微笑;对

亲人冷淡,漠不关心。

2.思维贫乏

语量贫乏,缺乏自主言语,回答问题时异常

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发挥。应答

可延长很长时间。即使语量足够,内容却含糊,

过于概括,传达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3.意志减退

患者生活懒散,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卫生。

在坚持工作、完成学业、料理家务等方面有很大

困难,处于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均没有任何计划和打算;或者虽有计划,却从不实施,活动减少,可以连续坐几个小时而没有任何自发活动,有的患者自称“就喜欢在床上躺着”。

4.兴趣减退与社交缺乏

除了自己的病态体验,患者很少再有感兴趣的事,对娱乐活动甚至性活动的兴趣都有下降,即使有这些活动,乐趣也明显减少。多独处一隅,倾向于社会隔绝,没有朋友,也没有交友愿望。不仅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与家庭成员关系也日渐疏远。

(三)情感症状

这种病症主要包括患者情感的不协调、情感倒错、矛盾情感、情感平淡或淡漠等。可表现为表情的变化减少或面部表情完全没有变化;自主活动减少;对外界可以引起各种情感变化的刺激的反应减少或完全没有反应;患者可以对周围的人和自己漠不关心;情感淡漠往往伴随意志活动的明显减退。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情感问题就是抑郁情绪。出现抑郁症状可能的原因有3种:

1.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症状之一。

2.抑郁症状为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之一。

3.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的抑郁症状,特别是在患者经过治疗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开始面对自己的疾病,面对就学、就业、家庭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四)行为症状

1.冲动攻击行为

患者可以在精神病症状的支配下出现反复谩骂、威胁或破坏性行为。患者往往延迟满足困难,可以强人所难,坚持立即满足其要求,当需要或渴望被延迟满足时,患者也可出现挑衅、暴力或冲动行为;而且精神分裂患者的情绪表达常常不稳定、不适当或控制不良,在情绪失控状态下也可企图或直接实施暴力行为。

2.紧张综合征

以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表现。

3.行为障碍

患者可表现为退缩、无故发笑、独处、发呆或出现冲动行为。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表情和姿势的作态或出现紧张性木僵、被动服从、刻板言语和动作等。此外,患者的自杀行为是值得高度注意的问题。

(五)认知症状

认知功能是指感知、思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认知功能是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认知功能一般包括智力、超前计划的能力、对外界环境正确做出反应的能力、从周围环境获取经验的能力、对外界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见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智力的损害

智力测验表明,尽管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商(IQ)的绝对值一般均在正常范围,但较正常人群低,或低于患者自己患病以前的水平。

2.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

研究表明症状较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短时记忆的损害,症状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停药次数等均无直接联系。此外,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记忆损害的原因可能与颞叶结构的某些改变有关。

3.注意的损害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具体表现在不能集中注意力从事各种活动,特别是脑力活动,因此患者接受外界信息受到影响,可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此外,由于患者的被动注意能力受到影响,可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注意的转移速度减慢等。

4.运动协调性的损害

对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前已经有运动发育的迟滞,表现在:①学习走路较晚;②学习讲话较晚,并且比一般人群存在更多的困难;③与一般人群比较,有较多的非常规的行为。当发病以后,患者则有运动的始动性下降、运动的速度减慢以及眼球运动的跳跃和不规则等。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出现的刻板动作、刻板言语以及作态等也被认为是运动协调性受损的表现。运动协调性损害并非出现在所有的患者。

5.言语功能的损害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损害表现在患者与别人进行交谈或进行写作时,总是使用较偏的词汇,或用词不当,或用词不确切,或在交谈中不能紧扣主题,给人以“东拉西扯”或“难以沟通”的印象,有的人会将这种情况作为思维障碍的表现来加以描述,但细致的精神检查表明上述现象并不是思维障碍的表现。在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亲属中,可以观察到同样的情况。此外,语词新作以及由于思维贫乏所产生的语词贫乏也属于言语功能受损的表现。

【临床分型】(按临床症候群分型)

1.偏执型

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其临床表

现突出一个“疑”字,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

往往伴有幻觉,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不突出。

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精神衰退。

诊断要点: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

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多见。

2.青春型

其临床表现突出一个“乱”字,占住院患者

的8%,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进

展快,常在2周内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言语增

多荒谬离奇,想人非非,内容凌乱甚至破裂。情

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极不协调。行为幼稚愚

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本能活动亢进,也有意

向倒错。幻觉生动,妄想片段不固定。此型发展

较快,有自发缓解,但很快复发。药物维持治疗

可减缓复发。

诊断要点: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

青年期发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为主。

3.单纯型

其临床表现突出一个病态的“懒”字,占住

院患者的1%~4%,起病于青少年,缓慢进行

性发展,特点是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

少、生活懒散、行为退缩,对学习生活的兴趣越

来越少,对亲人冷淡,日益脱离现实生活,幻觉、

妄想不明显。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

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

生活懒散、兴趣丧失、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

目的。疾病初期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会误

以为患者“不求上进”、“性格不够开朗”或“受

到打击后意志消沉”等,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

诊,治疗效果较差。

诊断要点:①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

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无明显的阳性症状。②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趋向精神衰退。③起病隐袭,

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4.紧张型

其临床表现突出一个病态的“僵”字,以明

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占住院患者的

7%,近年有减少趋势,表现紧张性兴奋和紧张

性木僵,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典型表现是紧张

综合征。

(1)紧张性木僵:突出的表现为运动抑制,

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

动。重者终日卧床,不食不动,缄默不语,对周

围刺激不起反应,口水不咽不吐,任其流下。可

见肌张力增高、蜡样屈曲、违拗、模仿言语动作

等,偶有幻觉妄想,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意识清

楚。

(2)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

为特点。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单调刻板。自发

缓解较其他类型常见。

诊断要点: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

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5.未分化型

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归入上述分型中的

任一亚型,临床上有时会将其放到未分化型中,

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的

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目前临床较多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起病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在青

春期至30岁之间。起病多较隐袭,急性起病者

较少。

2.前驱期症状

在出现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前,患者常常

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的变化,因是缓慢

出现,难以被人觉察,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或者不太引人注目,未被看作是病态的变化,有

时是在回溯病史时才被发现。

3.症状学

Schneider一级症状有:①争论性幻听;②

评论性幻听;③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④思维被

扩散;⑤思维撤走;⑥思维阻塞;⑦思维插入;

⑧躯体被动体验;⑨情感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

体验;(11)妄想性知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一级症状”并非精神分裂症的特异性症状,在

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脑器质性

精神障碍中均可见到。

(二)ICI>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一般要求是在并非继发

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情况

下至少存在以下1~4项症状中的1种,也可以

至少有5~9项中的2种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或思维

被播散。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

维、行动,或感觉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

妄想性知觉。

3.有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

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

分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的或者根本不可能的其他

类型的持续性妄想。

5.伴有短暂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感情

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都出现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

6.思维中断或有插入内容,从而导致言语

不连贯或无关联,也可出现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

8.阴性症状,但前提是这些症状并非由抑

郁症或抗精神病药物所致。

9.个人行为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

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和社会退缩。

(三)鉴别诊断

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不少脑器质性病变和某些躯体疾病都可引

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但仔细观察就会发

现,这类患者往往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症状有昼

轻夜重的波动性,幻觉多为恐怖性幻视。更为关

键的是,有确凿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证据证明患

者的精神状态与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有密切联

系,一般情况是,精神症状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

发生,随着躯体疾病的恶化而加重,躯体疾病的

改善会带来精神症状的好转。

2.心境障碍

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

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多数情况下,精神病症状

是在情感高涨或抑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

心境相协调。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与当前心境不

协调的短暂幻觉妄想症状,这就需要结合既往病

史、病程、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作

出判断。

3.神经症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有神经症的

某些表现。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内

容荒谬离奇,且“反强迫”意愿并不强烈,可资

鉴别。与神经症患者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待

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缺乏求治的强烈

愿望。有些貌似神经衰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

显著的动机不足、意志减退。

【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一般指在患者出现

精神病症状后立即予以干预。在药物治疗方面,

应强调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的原则,因在此阶

段的患者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均较敏感。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

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一旦明确

诊断应及早用药。药物应达治疗剂量,一般急性

期治疗2个月。有些患者、家属甚至医生过分担

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采取低剂量用药,使患

者的症状长期得不到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

果。巩固期治疗4~6个月,剂量与急性期相同,

维持期剂量应个体化,维持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

再住院具有肯定作用,第一次发作维持治疗l~

2年,第二次或多次发作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

些,甚至是终身服药。不管是急性期、巩固期还

是维持期治疗,原则上要单一用药,作用机制相

似的药物原则上不宜合用。对于出现抑郁情绪、

兴奋冲动或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

药、心境稳定剂或镇静催眠药。

对于出现冲动伤人、木僵或亚木僵、拒食、

严重抑郁、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选择电休克治

疗,以期快速控制症状。国内电休克治疗l个疗

程为8~12次,目前有改良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比传统的有抽搐治疗适应证范围更广,安全性更

高。

心理治疗不可或缺。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

神症状,恢复其自知力,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也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

接触。

行为治疗有助于纠正患者的某些功能缺陷,

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家庭治疗使家庭成员发现存

在已久的沟通问题,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简化

交流方式。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症状基本消失

后,仍然存在认知、行为以及个性等方面的问题,

还有可能残留部分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需要接

受精神康复方面的治疗和训练,使患者的精神活

动,特别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调整和恢复。精

神康复因人而异,因患者不同的问题而定,途径

多种多样。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本病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

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患者

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本病病程演进

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患者

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病因学】

本病原因不明。起病年龄一般在30岁以后,

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病前性格多具固执、主

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一般认为本病是

在个性缺陷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由于自负和

敏感,对所遭遇的挫折歪曲地理解而逐步形成妄

想;而在妄想的影响下则容易与环境发生冲突,

反过来又强化其妄想。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觉察而逐渐

发展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内容可为

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妄想

多持久,有时持续终身。很少出现幻觉,也不出

现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如被控制感、思维被

广播等:

被害妄想往往与诉讼妄想相伴随。患者认为

社会中存在针对他的恶势力,有计划地迫害他,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惜代价。患者不断扩大自

己的对立面,从最初的对手扩展到一个部门乃至

整个社会,谁不相信他讲的话,谁就是被敌人收

买了。为此患者会一次次、一级级上告,不达目

的誓不罢休。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他们无端怀疑配偶的

忠贞,千方百计搜集所谓证据,逼迫配偶“招供”、

写“保证书”,但所有这一切只会令情况更加恶

化。有时患者会在妄想支配下产生伤害行为。

钟情妄想多见于未婚中年女性。她所认定的

爱人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名声,也有妻室。

患者坚信对方通过各种暗示传达爱意,并认为只

有自己才能给对方带来真正的幸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

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

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常持续在3个月以上,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可

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

别。除了临床表现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外,情感一般保持完好,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

行为态度和言语均正常,也很少出现衰退。

【治疗和预后】

抗精神病药可以起到镇静情绪、缓解妄想的

作用,但药物治疗最大的障碍是患者不依从。必

要时可使用长效针剂,心理治疗对妄想的作用不

佳。

病程多呈持续性,有的可终身不愈;但老年

后由于体力与精力日趋衰退,症状可有所缓解。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本病包括一组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

碍:①起病急骤;②以精神病症状为主,包括片

段妄想、片段幻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

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③多数患者可缓解

或基本缓解。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生理状况评估

1.生命体征。

2.营养状况。

3.睡眠状况。

4.排泄状况。

5.自理状况。

6.意识状况。

7.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二)精神症状评估

1.阳性症状

主要症状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

2.阴性症状

主要症状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

社会退缩。

3.情感症状

主要症状为抑郁、焦虑、绝望或有自杀倾向。

4.行为症状

主要症状为兴奋、攻击、敌对、激越、不合

作、紧张症。

5.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症状为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

障碍。

(三)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1.评估患者的个人成长史、成长环境、性

格特点、受教育情况及工作环境。

2.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

3.评估患者发病的环境状况及有关的心理

社会因素。

4.评估患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如何。

5.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6.评估患者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经

济状况,家庭各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患者在

家中的地位及社会支持系统。

7.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待患者患病的态度、对患者的监护水平等。

(四)其他方面的评估

1.评估患者既往健康状况。

2.评估治疗状况。

【常见的护理问题】

1.有暴力行为危险(对自己或他人)的相关

因素:①与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有关。②与幻觉

或妄想有关。③与冲动控制能力下降有关。

2.思维过程改变的相关因素:①与各种妄

想有关。②与自知力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的相

关因素:①与幻觉妄想有关。②与食欲亢进或木

僵状态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缺陷(进食/沐浴/穿衣/

如厕)的相关因素:①与精神状态异常,行为紊

乱兴奋不合作有关。②与行为退缩,意志活动减

退有关。

5.不合作的相关因素:①与自知力缺乏,

否认有病有关。②与环境改变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控制暴力行为,不发生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

2.患者能不受思维改变的影响,表现出符

合自身的社会角色特点,最大限度地完成社会功

能。

3.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定时、定量进餐,保

证营养供给,不因抢食发生意外。

4.患者住院期间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能保

持个人卫生整洁,并最大限度地形成良好的生活

自理模式。

5.患者能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自知力部

分或全部恢复,能主动服药,正确理解疾病与治

疗的关系。

【护理措施】

(一)基础护理

1.做好入院评估

护理人员细致周到的评估可以很好地把握

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广泛了解患者的人格特点、兴趣爱好、

生活习惯、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2)在入院体检中要认真检查患者的骨骼和

皮肤情况,发现肢体活动受限或皮肤受损应及时

与医生及家属沟通,以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

治,同时预防纠纷的发生。

2.提供安全和安静的环境

对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加强

巡回是病房安全的重要保障。

(1)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新入院患者的病

情,及早发现有自杀念头或行为的患者。

(2)对有兴奋冲动的患者应根据其严重程度

分室居住,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病室物品以满

足基本需要为宜,防止患者损坏或伤人。

(3)木僵患者应设专人护理,防止患者卧床

期间在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下被其他患者

伤害。

3.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

(1)保证患者每天的营养摄入量。

(2)因被害妄想拒食的患者可让其自行选择

食物,对有自罪妄想拒食的患者要耐心劝说其进

食,并可将饭菜混合后让患者食用;对食欲亢进

而抢食的患者可给予一份食物让其单独进食,并

专人看护,防止进食过快造成噎食的发生。

(3)有异食症的患者应在护士看护下进食,

并尽量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随时观察患者的异

常行为。

(4)老年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吞咽困

难的患者应以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为主,进食

速度要慢,以防止噎食的发生。

(5)根据木僵患者在环境无刺激时可自行活

动、进食、排便的特点,将饭菜放置于患者伸手

可及之处,同时准备好便器,放置于患者视线范

围之内,在不引起患者注意的情况下观察患者进

食和排便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症状,护

理人员要随时保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状态。

4.帮助患者建立自理模式

(1)根据患者自理能力保持程度、症状严重

程度及治疗不同阶段,有的放矢地为患者制订相

应的生活护理计划。

(2)对于兴奋不合作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

助患者完成晨晚间护理。

(3)对于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的患者,护理

人员要和患者一起制订生活计划,督促检查患者

的完成情况,必要时进行协助。

(4)对于木僵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

更衣、沐浴,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5.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

(2)护理人员坚持巡视,随时通过呼吸节律

观察患者睡眠状态,对蒙头睡觉的患者尤其要提

高警惕,防止意外的发生。

6.做好排泄的护理

(1)每天观察,必要时记录患者大小便情况,

对生活自理差的患者要制订计划,定时督促患者

排便。

(2)对于l2小时未排尿的患者可采取热敷

或流水诱导等方法刺激排尿,必要时可请示医生

行导尿术。

(3)对于便秘的患者,要鼓励患者多活动、

多饮水、多吃水果和含粗纤维的蔬菜,如3天无

大便,可遵医嘱灌肠或给予缓泻药。

(4)对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蹲位如厕

时,要注意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二)症状护理

1.阳性症状

患者多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暴力行

为,可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等行为。治疗

护理不合作,不安心住院的患者可出现外走行

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运用沟通交

流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

性护患关系,以不批判的态度了解患者存在的异

常思维内容。在交谈中要耐心倾听,不主动引导

患者重复病理体验,尤其要注意那些不暴露思维

内容的患者,要主动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所传

递的信息。通过表情、动作姿势了解患者是否受

幻听、妄想的支配,对于那些制造假象,伺机采

取异常行为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

言语、表情、动作发现患者的异常,做好防范。

2.阴性症状

此类患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多独

自一处,对任何事情都无情感反应。护理人员可

针对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近期生活自理能力

训练计划、远期社交技能训练计划、社会功能恢

复计划及相应的护理目标。不断督促患者按计划

完成训练,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正性强化,

使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

力,延缓精神衰退进程。

3.情感症状

患者出现的抑郁情绪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关注。由于患者对lh己思维内容的不暴露,在计划实施自杀行为时一般都采取坚决、隐蔽的方法。特别是在缓解期的患者,会制造各种假象蒙蔽护理人员,从而达到自杀成功的目的。护理人员要从细节处发现患者的变化,密切观察,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于情感变化减少,对周围人和lh己漠不关心,对刺激反应减轻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前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安排患者参加工娱治疗,促进患者的情感表达。

4.行为障碍

(1)冲动攻击行为:患者表现为无目的的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幼稚愚蠢。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提高防范意识,阻止患者冲动伤人和破坏性的行为发生。必要时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帮助患者控制行为,同时做好患者约束期间的各项护理工作。

(2)紧张综合征: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以紧张性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精神运动性高度抑制,缄默、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蜡样屈曲。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意识清楚,对外界事物能正确感知的特点,在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提供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给予良性暗示。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无关的事情,保持患者肢体处于舒适功能位。注意患者周围物品的放置,防止患者出现短暂的紧张性兴奋造成对其他人员的损伤。要掌握患者夜深人静时自行活动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5.认知功能障碍

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在护理过程中,要耐心对待患者的询问,指导患者在病房中的日常活动,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模式。可采用认知功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方法,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强化的康复计划,提供社会支持,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

(三)安全护理

1.掌握病情

护理人员要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尤其要注意那些受幻觉、妄想支配,但思维内容不暴露的患者,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情感反应,通过患者的外显行为,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并及时阻止,防止意外的发生。

2.加强巡视

根据病房的大小,每10~30分钟巡视1次,定时清点患者人数,确保患者安全。对自伤、自杀、伤人、兴奋冲动的患者应安置在重点病室。对严重自杀的患者设专人护理,使其24小时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活动。对极度兴奋,有可能造成意外的患者必要时要进行保护性约束。对不合作的患者要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患者出现逃离医院的行为。

3.安全管理

加强病房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办公室、治疗室、饭厅、浴室、杂物间要随时锁门。患者人院、探视、返院后,要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包括患者带入的打开包装的液体物品),防止患者将危险物品带人病房。患者需要使用危险物品如刀剪、针时,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成,防止意外的发生。要在每天扫床时做好床单位的检查,对危险物品要及时清除。

(四)药物护理

1.服药依从性管理

对口服用药的患者,要注意在服药后检查患者口腔,防止患者出现藏药的行为。对注射用药的患者,要按时准确执行,并对不合作的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劝说工作,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治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严重不配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必要时要采取强制性治疗方法,保证在劝说解释无效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

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在起床时坚持做到3个3分钟(醒来躺3分钟;坐起3分钟;站立3分钟后再活动)。注意体位的变化,蹲位如厕站起时要缓慢,最好抓牢扶手,减少大运动,避免摔倒。

(2)锥体外系反应:对吞咽困难的患者要在进餐时给予协助,缓慢进半流质饮食。对于反应严重且出现角弓反张、喉部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对步态不稳的患者要多加注意,避免患者到人多的地方活动。

(4)粒细胞缺乏症:定期了解患者的白细胞变化,每天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必要时报告医生,实施保护性隔离,停药并对症处理。

(5)其他:对有嗜睡的患者要尽量限制患者白天过多睡眠,对流涎的患者要每天为其更换枕套、内衣,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对便秘患者要鼓励其多饮水,多吃粗纤维,对于腹泻者则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对坐立不安伴焦虑情绪的患者要耐心劝导,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五)心理护理

1.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人院的患者多数无自知力,因此要持不批判的接受态度,不与患者争辩病态表现是否是疾病,要以劝导患者安心住院为主要目的,使患者

感到护理人员可亲、可信,从而使患者感到安全。

在入院阶段,患者因对病房环境感到陌生,会产

生焦虑、紧张、恐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对安

静合作的患者主动热情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

度、探视制度和安全制度,安排床位、餐位,介

绍患者与其他病友相识等,使患者感到温暖、关

心和帮助。要善于利用开放式问题引导患者谈

话,从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客观评估患者情

况。对不合作的患者,要掌握其病情特点,找到

适当的接触方法。对于不能进行有效交流的患

者,可采用非言语性交流方法。对于可以交流但

不愿暴露思维内容的患者,在接触时可以先从患

者的生活、工作或兴趣爱好着手,与患者交谈,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后,再谈及病情。

2.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护理

经常深人接触患者,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和

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3.出院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出院前患者的心

理活动是复杂的,护理人员应使用针对性强的个

性心理护理方法。可从患者熟悉的病友中寻找康

复效果较好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与患者一起制订合理的休养计划,根据病房

情况进行实施,使患者逐步缩小回归社会和家庭

的距离。此外,还要做好社区、工作单位有关人

员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对症状的早期识别、

服药的注意事项、巩固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使他

们接纳患者,协助患者进行维持治疗,使患者获

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增强治病的信心,达到预

防复发,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六)康复护理

1.入院阶段

此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制订康复计

划。对于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患者,在完成新人

院各项检查的同时,可酌情安排患者参加病房内

一般性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等,以达到患者

安心住院的目的。对于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

的患者,则要督促患者完成每天的生活料理,同

时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

2.治疗阶段

此期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转移患者

的病态思维,纠正其病态行为。可根据病情指导

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音乐治

疗,如折纸、编织、养花、体疗等。在治疗过程

中要鼓励患者多与其他病友进行交流,从而增强

治疗信心。

3.康复阶段

此期患者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为回归社会

打下基础,可安排患者参加职业技能训练、社交

技能训练、家居技能训练等。

【护理评价】

1.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伤害他人、破

坏环境或被他人伤害的情况。

2.患者妄想内容是否消失,妄想内容对患

者影响降低的程度。

3.患者自主进食情况是否正常,饮食是否

能够保障其身体需要,是否因进食异常而发生噎

食等意外情况。

4.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维持基本生活

自理能力,保证个人卫生清洁整齐。

5.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按时参加各项治疗

活动,按时服药,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第九章心境障碍

一、概述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

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

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

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

要的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两种

截然相反的临床表现形式。因此,既往又称为躁

狂抑郁性障碍。仅有抑郁发作者称为抑郁障碍,

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称为双相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生物化学

1.生物胺

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NT)被认

为与情感障碍的发生关系最密切。NE和(或)5-HT

再摄取抑制药是抗抑郁药物的主体。

2.氨基酸、肽类

γ-氨基丁酸(GABA)以及神经活性肽类和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情感障碍发病中也有一定

作用。中枢谷氨酸系统作为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

与GABA功能具有相互制约作用。

3.第二信使系统

cAMP第二信使系统功能的高低与情感障碍

的发病有关。抑郁症患者存在cAMP功能的低下。

(二)神经内分泌

1.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HPA)轴

在抑郁症患者中可以发现下丘脑一垂体一

‘肾上腺轴功能异常。

2.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HPT)轴

抑郁症患者可以出现甲状腺素分泌昼夜节

律的消失或平坦,其TSH和T。血清浓度也可下

降,而TRH对TSH分泌的激动作用也消失或减弱,

即TRH兴奋试验阳性。

(三)神经免疫学

情感障碍伴随的免疫功能改变可能是果,进

而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也可能是因,由此导致

情感障碍的形成或迁延。

(四)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

INIt民节律改变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具有重

要意义。主要发现有:睡眠出现延迟、快眼动(REM)

睡眠潜伏期(从入睡到REM睡眠开始的时间)缩

短、首次REM睡眠时程延长、δ波睡眠异常等。

(五)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

双相障碍患者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

碍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8~18倍,而

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之高2~10倍。

2.双生子调查

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

3.寄养子调查

发现患病父母的亲生子女即使寄养到基本

正常的环境中仍具有较高的情感障碍发生率。而

患病父母寄养到别处的亲生子女情感障碍的发

生率与未寄养的子女接近,显示环境因素在其中

所起的作用不如遗传因素来得直接和重要。

4.基因连锁研究

双相障碍相关联的遗传标记包括第4、第

ll、第l8和x染色体。

(六)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的发生中可

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影响

较大,而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作用更重要。

【临床表现】

(一)抑郁发作

1.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

乏以及乐趣丧失3个主症。这是抑郁的关键症

状,诊断抑郁状态时至少应包括这3种症状中的

1个。

(1)情绪低落:患者体验到情绪低落。甚至

悲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患者常常诉

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抑郁症患者常常

可以将自己在抑郁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

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相区别。在抑郁发作的基础

上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2)兴趣缺乏:是指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

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和业余爱好等。

典型者对任何事物无论好坏都缺乏兴趣,离群索

居,不愿见人。

(3)乐趣丧失:是指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

到乐趣,或称快感缺失。

(4)以上3个主症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

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

2.心理症候群

(1)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经常是抑郁症

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观的焦虑症状可以伴发一些

躯体症状,有时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焦虑体

验而成为临床主诉。

(2)自责自罪: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

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作为让别

人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

大的负担,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3)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妄想或幻觉。内

容与抑郁状态和谐的称为与心境相和谐的妄想,

内容与抑郁状态不和谐的称为与心境不和谐的

妄想。这些妄想一般不具有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

征。

(4)认知症状:主要是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

降。这类症状属于可逆性,随治疗的有效而缓解。

认知扭曲也是重要特征之一。

(5)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症患者约半数会

出现自杀观念。轻者常常会想到与死亡有关的内

容,或感到活着没意思、没劲;重者会有生不如

死之感,希望毫无痛苦地死去或者主动寻找自杀

的方法,并反复寻求自杀。

(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多见于所谓“内

源性抑郁”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患者在心理上

表现为思维发动的迟缓和思流的缓慢。激越患者

则与之相反,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

情,思维内容无条理,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7)自知力: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自知力完整,

主动求治。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知力保持完

整的程度不如单相抑郁症患者。

3.躯体症候群

(1)睡眠紊乱。

(2)食欲紊乱。

(3)性功能减退。

(4)精力丧失。

(5)晨重夜轻。

(6)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二)躁狂发作

1.情感高涨

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患者表现为轻

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

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2.思维奔逸

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患者言语增多,高

谈阔论,滔滔不绝,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

思想。

3.意志行为增强

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内心体验与行

为,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

4.伴随症状

(1)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

疲倦。(2)患者性欲亢进,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

性行为,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

亲热、拥抱、接吻而不顾别人的感受。(3)由于

活动过度,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

尤其是老年或体弱患者。(4)轻躁狂患者可能保

持一定自知力,而躁狂患者一般自知力不全。

【诊断要点】

(一)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

抑郁状态,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

症。抑郁发作的一般标准: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

2周;在患者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

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不是由于精

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二)复发性抑郁障碍

既往曾有至少一次抑郁发作,可为轻度、中

度或重度,持续至少2周,与本次发作之间至少

有2个月的时间无任何明显的情感障碍;既往从

来没有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标准的发作;不是

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三)躁狂发作

1.轻躁狂

(1)情感高涨或易激惹,对个体来讲已达到

肯定异常的程度,并且持续至少4天。

(2)必须具备伴随症状至少3条,且对日常

的个人功能有一定影响。

(3)不符合躁狂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

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环性心境

或神经性厌食的标准。

(4)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

2.躁狂

(1)情感明显高涨,兴高采烈,易激惹,对

个体来讲已属肯定的异常。此种情感变化必须突

出且至少持续l周(若严重到需要住院则不受此

限)。

(2)至少具有伴随症状3条(如果情感仅表

现为易激惹,则需有4条),导致对日常个人功

能的严重影响。

(3)除外由于酒或药物滥用、内分泌障碍、

药物治疗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的躁狂发

作。

(四)双相情感障碍

(1)本次发作符合上述某种发作的标准。

(2)既往至少有过一次其他情感障碍发作。

(五)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

1.恶劣心境(类似于传统分类系统中的抑郁

性神经症)

至少2年内抑郁心境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

其正常心境很少持续几周,同时没有轻躁狂发作

期。在此2年期间的每次抑郁发作,没有或极少

在严重度或持续时间上足以符合复发性轻度抑

郁障碍的标准。

2.环性心境(类似于传统分类中的情感性人

格障碍)

至少有2年的心境不稳定,期间有若干抑郁

和轻躁狂的周期,伴有或不伴正常心境间歇期。

在上述2年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抑郁或躁狂表现

的严重度或持续时间足以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

(中度或重度)的标准;然而在此种持续的心境不

稳定期之前可能曾经发生过躁狂或抑郁发作,或

在此之后也可能出现。

【鉴别诊断】

(一)躁狂(轻躁狂)发作的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

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被称为“不协调”的,

是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和

人,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不协调。情绪基

调不是高涨而是表现为愚蠢地傻乐,无法让他人

产生共鸣。情感障碍家族史,急性起病,情绪的

愉快、高涨、感染力更多见于躁狂发作。

2.躯体疾病

可能的疾病有锥体外系疾病(亨廷顿病、脑

炎后帕金森病);中枢感染(麻痹性痴呆、病毒性

脑炎);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由躯体疾

病所致的躁狂发作一般并不表现为典型的情感

高涨,没有“愉快”的临床特点,而是以情绪不

稳、焦虑紧张等体验为主。其发生与原发疾病密

切相关。发生于脑器质性疾病的躁狂以“欣快”

体验为主,不具有鲜明性和感染力,患者并不主

动参与。详细的躯体及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

3.药物

某些药物可导致类似躁狂的表现(各种抗抑

郁药、皮质醇、异烟肼、左旋多巴、哌醋甲酯等)。

这种发作与用药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常常伴有程

度不等的意识障碍。

(二)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甲状腺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关节炎等)

出于安全考虑,医生均会首先考虑除外明显

的躯体疾病。完善的病史追问,详细的躯体、神

经系统检查,辅以常规的血、尿化验可提供重要

证据。

2.神经系统疾病

最常导致抑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

病、痴呆、癫痫、脑血管病和肿瘤。

3.痴呆

抑郁症,尤其是发生于老年的抑郁症有时可

能会伴随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改变,类似于痴呆,

称为假性痴呆。此时发病较急,而非阿尔茨海默

病者的缓慢起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求治要求和

自知力。在进行心理测验时,抑郁症患者多不愿

回答问题,而痴呆患者则会尽可能地编造。抗抑

郁治疗会在短期内缓解抑郁情绪,并改善认知功

能可资鉴别。

4.其他精神障碍

不少精神障碍均可伴有抑郁症状,包括其他

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恶劣障碍、环性

心境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物质依赖、精神病

性障碍、进食障碍、适应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焦虑障碍、神经衰弱等)。对于其他情感障碍鉴

别主要应根据各自的诊断标准,按照现状、病史

和病程特点进行归类。

【病程与预后】

(一)抑郁障碍

首发抑郁后约半数以上患者会在未来5年

以内出现再次复发。抑郁症的自杀率为l0%~

15%,首次发作后的5年间自杀率最高。因此,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抑郁障碍预

后绝非良好,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物是改善预后

的关键。

(二)双相障碍

未经治疗的躁狂发作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

因此抗躁狂治疗应至少持续3个月。随着病程的

延长,发作间期缩短,在经过6~9次发作后可

稳定在6~9个月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预后较

抑郁性障碍更差。

【治疗】

治疗原则:①高度的安全意识,严防自杀。

②充分的药物治疗,足够的剂量和疗程。③积极

的社会心理干预。

(一)药物治疗

1.抑郁症(包括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

症)

(1)新型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

舍曲林、西酞普兰等,已成为首选药物。

(2)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如万拉法新、米

氮平等。

2.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稳定药包括锂盐以及抗癫痫药中的丙

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

药物。

(1)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①锂盐:迄今仍是治疗躁狂状态的主要药

物,其有效率可达90%。

②丙戊酸: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双相情

感障碍的药物。

③卡马西平:对混合型躁狂发作疗效较好,

而对纯躁狂发作的疗效可能稍逊于锂盐。

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对双相情感障碍有

效,而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2)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

目前为抑郁发作患者对锂盐的反应显著高于单

相或重性抑郁患者,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接

近。

(3)维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反复发作

性,因此在躁狂或抑郁发作之后应采用维持治

疗。

(二)心理治疗

由于情感障碍的药物均需要连续服用2~3

周,甚至更长时间方能出现显著的临床效果,而

其不良反应的出现则可在服药后很快即可出现,

因此,医生应将这种药理学特点向患者加以解

释,提高其依从性。另外抑郁症的表现既有生物

学的,也有心理学因素的影响,而药物治疗对这

两方面都有作用。患者不应完全依赖药物,仍应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即使一种药物经过一个疗程

治疗效果不佳,仍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供选择。这

种教育与给特定的患者选用适宜的药物和剂量

同样重要,对于不少患者而言可能是治疗成功的

关键。另外心理治疗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

防复发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其他治疗

电休克治疗。

二、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生理状况。

2.精神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相关因素: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体力过度消耗、自我护理能

力受影响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与入睡困难、

易醒、睡眠需求减少及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

3.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情绪不

稳、易激惹、失去正常控制能力有关。

4.思维过程改变的相关因素:与思维联想

加快、夸大妄想等有关。

5.社交障碍的相关因素:与自我评价过高、

易激惹、爱管闲事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水分、休息和

睡眠。

2.患者能以适当的方式发泄过盛的体力与

精力。

3.患者不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4.患者能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定期的血

液检查。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

(2)减少外界刺激因素,保护患者避免破坏性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

(3)有效控制患者的冲动行为。

(4)维持患者的身心完整。

(5)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

(6)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药物知识。

2.生理护理

(1)提供一个安静的病室环境,室内物品力求简单,注意室内物品颜色淡雅、整洁,可帮助患者安定情绪。

(2)保证足够营养和水分。

(3)保证休息与睡眠。

(4)协助完成个人卫生。

3.治疗护理

患者常不承认有病,拒绝服药。有的过度兴奋,对治疗不合作,护士需督促和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完成,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分析患者的合理与不合理要求,适当满足合理要求。

5.社会方面的护理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向患者家属说明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等问题,增进躁狂症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应对措施,加强对患者的支持。

(二)抑郁发作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生理状况。

2.精神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的相关因素:与精神压力所致厌食有关。

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情感低落、悲观绝望、自我评价过低、自罪妄想等有关。

3.睡眠紊乱的相关因素:与严重抑郁造成入睡困难或早醒有关。

4.穿着/修饰自理缺陷的相关因素:与对身体外表兴趣降低或无主见或自觉没价值等有关。

5.社会交往障碍的相关因素:与沟通障碍、自我概念紊乱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增强。

2.患者能以正向积极的方式宣泄内心的愤怒和抑郁情绪。

3.患者在出现自伤念头时能主动向医护人员或亲人表达。

4.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增强。

5.患者对未来有正性的期望。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护患者避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2)维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

(3)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保证睡眠。

(4)增加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增进及充分利用支持系统。

(6)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

(7)重建或学习适应性应对方法。

(8)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药物知识。

2.生理护理

(1)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病房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色彩明快,可提高患者的情绪,增强生活信心。

(2)饮食护理:为患者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

(3)睡眠护理:患者常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护士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患者房间布置要求简单清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4)排泄护理:患者因活动少,情绪低落,常出现便秘、腹胀、尿潴留等,护士应尽量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带领患者多参加活动,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超过8小时未排小便或3天未排大便者要给予导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5)个人卫生护理:患者常因情绪低落、无价值感而忽略个人卫生,护士要耐心地引导患者改善情绪,督促、协助患者沐浴,更换干净的衣服,修饰仪容以增加患者对自己的重视与兴趣,对患者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并指出具体的改变。

3.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沟通过程中要以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听取患者的述说,使其体会到自己是被接受的。

(2)帮助患者增加治愈的信心,与患者讨论并接纳其抑郁体验,鼓励其诉说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

4.社会方面的护理

(1)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患者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帮助患者与病友交往,酌情参与病室的活

动,关注患者的细微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增进家属对疾病的

认识,引导家属共同面对患者问题,调整家庭的

适应能力。

5.对有自伤、自杀患者的护理

掌握患者病情以及既往自杀、自伤行为的形

式、程度等。患者在病情严重时没有动力去执行

自杀行为,但在恢复期抑郁开始减轻时却最有可

能出现自杀行动。护士要随时注意环境的安全检

查,通过观察患者的情感变化、行为、语言和书

写的内容等,早期辨认自杀的意图及可能采取的

方式,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止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对有强烈自杀企图的患者要有专人看护,同时要

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而不是单纯限制其活动

环境,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及被尊重。

6.治疗护理

(1)药物治疗护理:护士应确保患者每次将

药物全部服下,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

(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

①治疗前护理:a.护士向患者详细说明有

关治疗方法、程序,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感受,对

于紧张、害怕的患者给予鼓励和支持。b.决定

治疗前做好相应的躯体检查。C.治疗前8小时

禁食、禁水。d.治疗当天早晨测量生命体征。

②治疗过程中护理:a.治疗时给予患者心

理安慰,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取得患者配合。

b.确认患者身份。C.建立静脉通道。

③治疗后护理:a.治疗后协助患者头偏向

一侧,进行床旁看护,防止其坠床,监测生命体

征、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况。b.回病房后继续

卧床2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治疗后2小时进食

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团块食物,防

止噎食。C.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不

良反应,护理人员尽量不要要求患者回忆,避免

引起患者不安。如患者主动关心记忆的问题,可

给患者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对患者出现的头痛、

恶心、呕吐及兴奋躁动给予相应处理。d.记录

治疗前、中、后的反应。

第十章神经症性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神经症概述

神经症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包括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不一

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共同特征】

1.神经症患者常自觉其精神活动能力受损,

产生焦虑和烦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

2.体格检查不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

疾病作为其临床症状的基础。

3.无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不会把自

己的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即患者现实检

验能力未受损害;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

的范围内,可为他人理解和接受。

4.自知力大都良好,常迫切要求治疗。

5.起病多与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

关。

6.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病程不足3个

月或仅有一次短暂发作者称神经症性反应。

【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损害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见于感染、中毒、内脏疾

患、内分泌或代谢障碍以及脑器质性损害。通过

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细致的系统检查,可确定

这类症状源于躯体疾病。

2.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等重性精神病

同时有幻觉、妄想、注意、思维等认知功能

障碍,或情绪、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患者的现

实检验能力常缺失,对所患疾病多无自知力,不

主动就医,或拒绝治疗,其社会功能往往严重受

损。

3.心理生理障碍或心身疾病

不仅有主观症状,而且可查见客观体征或器

质性病变存在。

4.精神应激引起的心因性障碍

起病与重大生活事件之间有明显关联,患者

能清晰地意识到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这类事件

明显相关;病程大多短暂,急性者仅数小时或数

天,一般也不超过半年;且少有反复发作。

5.人格障碍

自幼人格发展偏离正常。

【治疗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制症状。

3.注意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和慢性化。

4.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

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

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

急性焦虑障碍。

【病因】

1.遗传。

2.生化。

3.心理。

【临床表现】

本病包括3部分症状,即惊恐发作、预期焦

虑、求助和回避行为。

1.惊恐发作

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

然感到心悸、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

有即将窒息的感觉。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

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

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

换气、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

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自主

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

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即

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

发作之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可突然

再发。

2.预期焦虑

大多数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

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也可出

现一些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

3.求助和回避行为

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使患者难以

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帮助。在发作的间歇

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

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等。惊

恐障碍病例常伴有抑郁症状,这类患者的自杀倾

向增加,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病程和预后】

通常起病于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35~40

岁再有一次发病高峰。儿童期也可发生本病。有

的病例可在数周内完全缓解,病程超过6个月者

易进入慢性波动病程。

【诊断和鉴别诊断】

患者多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发病,有多种自主

神经症状,尤以心悸、气紧、头晕、出汗等最突

出;几分钟内症状急剧发展达到高峰,伴有强烈

恐惧;持续时间很短,可自行缓解。间歇期有预

期焦虑,但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反复发作,间歇

期可长可短。

惊恐发作作为一组综合征,可见于多种精神

疾病和躯体疾病,只有在排除这类疾病之后,才

能下惊恐障碍的诊断。

【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

发和引起广场恐怖症。

1.药物治疗

(1)5-HT再摄取抑制药。

(23高效苯二氮革类。

(3)其他药物:文拉法新(50~75mg/d)等。

由于本病容易复发,各种治疗时期一般不宜

短于半年;有的病例需维持用药3~5年。

2.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①呼吸行为训练;②暴

露疗法;③放松训练;④认知重建。

三、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地显著紧张不安,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

种慢性焦虑障碍。

【病因】

1.遗传。

2.生化。

3.心理。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表现为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

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

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

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

又无法摆脱,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

紧张和过分警惕。

1.焦虑和烦恼

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

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

2.运动性不安

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

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

感战栗。有的患者双眉紧锁,面肌和肢体肌肉紧

张、疼痛,或感到肌肉抽动,经常感到疲乏。

3.自主神经功能兴奋

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

头昏、头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吞

咽梗塞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尿频

等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

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4.过分警觉

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

跳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

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

【病程和预后】

多隐渐起病,往往无明显诱因。较惊恐障碍

的病程更为漫长,且较少自发缓解。起病年龄越

早,焦虑症状越重,社会功能也较多受到损害。

【诊断和鉴别诊断】

凡处于慢性焦虑6个月以上,经常过分担

心,且有紧张不安、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

肌肉紧张,易疲劳,睡眠不佳之类症状者即可诊

断为本病。

【治疗】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革类。

(2)丁螺环酮。

(3)抗抑郁药。

2.心理治疗

(1)心理教育。

(2)认知行为疗法。

(3)生物反馈疗法。

四、恐怖障碍

本病是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

的恐怖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恐怖症状的共同

特征是:(1)对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

惧。(2)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3)

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4)患者知道这

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5)

在预计可能会遇到恐惧的客体或情境时便感到

紧张不安,称为预期焦虑。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以

下3种:广场恐怖障碍、社交恐怖障碍和单纯恐

怖障碍。

(一)广场恐怖障碍

广场恐怖障碍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

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引申到不敢使用公共交通工

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里。

1.广场恐怖障碍无惊恐发作

这类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和病程中从无惊恐

发作,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

(2)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

(4)害怕到空旷的场所。

当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

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悸、胸闷、

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体

验或晕厥。由于患者有强烈害怕、不安全感或痛

苦体验,常随之而出现回避行为。在有一次或多

次类似经历后,常产生预期焦虑;每当患者遇到

上述情况,便会感到焦虑紧张,极力回避或拒绝

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

减轻或消失。

2.广场恐怖障碍有惊恐发作

本症主要有以下3种表现:

(1)广场恐怖障碍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

(2)广场恐怖障碍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

惊恐发作。

(3)广场恐怖障碍和惊恐发作见于同一患

者。

【病程和预后】

本病起病多在18~35岁之间。病程常有波

动。许多患者可有短时间好转,甚至完全缓解。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是以害怕单独离家外出、到人多拥挤的

场所,伴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

恐怖障碍,可伴有或不伴惊恐发作。

【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

2.认知行为疗法。

3.药物治疗。

(二)社交恐怖障碍

本病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

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

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

害怕大家注视自己或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

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害怕当众说话或表

演,害怕当众进食,害怕去公共厕所解便,当众

写字时控制不住手发抖,或在社交场合结结巴巴

不能作答。害怕见人并脸红,因被别人看到而惴

惴不安者,称赤面恐怖障碍。害怕与别人对视,

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

者,称对视恐怖障碍。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

人或熟悉的人者,称对人恐怖障碍。害怕与异性

相遇者,称异性恐怖障碍。

【病程和预后】

本病患者常起病于少年或成年早期,较广场

恐怖障碍起病年龄为早。通常为隐渐起病,无明

显诱因。女性为多。一般病程缓慢,约半数患者

有一定程度社会功能障碍。起病较迟,教育程度

较高,无其他精神障碍者预后较好。

【诊断和鉴别诊断】

社交恐怖障碍患者害怕的情境限于与人交

往的场合,与人相遇、当众说话或表演时担心自

己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回避。与广场恐怖障碍

害怕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担心无法逃出内心体验

不一致。与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者出现回避行

为的动机也不同,可资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1)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药。

(2)苯二氮卓类。

(3)丁螺环酮。

(4)β-受体阻滞药。

2.认知行为疗法

(1)暴露疗法。

(2)认知重建。

(3)社交技能训练。

(三)单纯恐怖障碍

本病又称特殊恐怖障碍,表现为对以上两种

类型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情境或活动的

害怕。

【病因】

本病是由于某些无害的事物或情境与令人

害怕的刺激多次重叠出现,形成条件反射,因而

获得了引起焦虑的性质,成为患者恐怖的对象。

如果回避行为使患者的焦虑得到减轻或消除,便

会成为一种强化因素,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

这种行为本身固定下来。

【临床表现】

本病的表现包含3个成分:预期焦虑、恐惧

刺激引起的焦虑情绪,以及为了减轻焦虑采取的

回避行为。大多数患者认识到这些害怕是过分

的、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自己;即使向患者

保证,也不能减轻他们的害怕情绪。按照患者恐

惧对象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动物

恐怖。(2)自然环境恐怖。(3)场所恐怖。(4)血~

伤害一注射恐怖。(5)其他特殊恐怖。以上各种

恐怖症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存在。

【病程和预后】

本病常起病于童年,平均年龄为4.4岁;场

所恐怖起病较晚,平均年龄为22.7岁。儿童期

动物恐怖大多可以不经治疗而缓解。其他恐怖都

有向慢性发展的趋势。一般病程越长,治疗效果

越差。

【诊断和鉴别诊断】

害怕的对象常限于一个或少数特殊物体、情

境或活动,很少泛化。即使有人陪伴也不能减轻

患者的恐怖情绪。

【治疗】

本病最好选用认知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

主,可选择现场暴露或默想暴露,方法包括:系

统脱敏、想象冲击、持久暴露、参与模仿和强化

练习等技术。可以个别治疗,也可集体治疗。

五、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又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

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病因】

1.遗传。

2.生化。

3.生理。

4.心理。

【临床表现】

强迫障碍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

为。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

想、表象、情绪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情绪

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需要

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

活动,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

苦恼。

1.强迫思想

(1)强迫怀疑: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

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

(2)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

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

(3)强迫联想: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

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

语句。

(4)强迫表象:在头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

觉体验(表象),并常具有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

摆脱。

(5)强迫回忆:患者对经过的事件总是不由

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2.强迫情绪

患者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

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

3.强迫意向

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

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明知这样做是荒

谬的,不可能的,并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

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

4.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

作;患者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以强迫检

查和强迫清洗最常见,常继发于强迫怀疑。

(1)强迫检查:患者为减轻强迫性怀疑引起

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

(2)强迫清洗:患者为了消除对受到脏物、

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洗

衣服。有的患者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且要求与

他一同生活的人一起这样做。

(3)强迫询问:患者常常不相信自己,为了

消除疑虑或穷思竭虑给患者带来的焦虑,常反复

要求他人不厌其详地给予解释或保证。

(4)强迫性仪式动作:一些重复出现的动作,

他人看来是不合理的或荒谬可笑的,但却可减轻

或防止强迫观念引起的紧张不安。

(5)强迫性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

【病程和预后】

约1/3患者的症状首次出现于l0~15岁;

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前。大多数病例起病缓

慢,无明显诱因。药物治疗可使本病的预后有所

改善。起病年龄早、病程长、强迫行为频繁出现,

伴有人格障碍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

【诊断和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

早期可有强迫症状,但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

苦恼,也无要求治疗的迫切愿望;同时还会有精

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存在。强迫症的某些症状可

使他人感到奇特、不可理解,但不能以此作为鉴

别两者的依据。慢性强迫症患者在病情加剧时可

出现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不久即可恢复,不应

认为此时已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

可有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常合并抑郁

情绪。应从发病过程进行分析,区别何者为原发,何者为继发,抑郁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可随抑郁情绪的消失而消除;而强迫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也可因强迫症状的减轻而好转。

3.恐怖障碍

恐怖对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常有回避行为,不伴有强迫观念;有洁癖的强迫症患者也可有回避行为,但强迫观念和行为常起源于患者的主观体验;其回避行为与强迫怀疑和强迫担心有关。

4.脑器质性疾病

中枢神经器质病变,特别是基底节病变,可出现强迫症状。此时可依据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和体征进行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

(2)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药。

2.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行为疗法。

3.精神外科治疗。

对极少数慢性强迫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失败,而患者又处于极度痛苦之中,在患者和其亲属的要求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六、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存在的精神障碍。

【病因】

1.遗传。

2.个性。

3.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研究。

4.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表现】

1.躯体化障碍

(1)疼痛:部位常很广泛,包括各种性质的疼痛,而且不固定于某一处,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或排尿时等。

(2)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某些食物引起的特别不适。

(3)性功能障碍:如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碍、经期紊乱、经血过多等。

(4)假性神经症状: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等,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但检查未能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证据。

2.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为此感到痛苦;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躯体疾病任何器质性病变证据。其病程多在半年以上,有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这一临床类型可看作不典型的躯体化障碍。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不那么丰富,病程不一定都长达2年以上。

3.疑病症

这是一类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害怕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严重疾病。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但患者始终持怀疑态度,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以致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4.躯体变形障碍

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存在严重缺陷,或变得很难看,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5.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本病主要表现为各种部位的持久性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响其社会功能,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引起这类持久性疼痛症状。

【病程和预后】

躯体形式障碍起病年龄大多较早,女性较男性为多。常为慢性波动病程。除少数急性起病,早期获得恰当治疗的病例外,其他患者预后大都欠佳。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这类疾病早期不一定能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因此各种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求至少半年以上病程。当起病年龄在40岁以上、躯体症状单一、部位较固定,且呈持续加重趋势者,应首先考虑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不宜匆忙作出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

2.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

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常出现在躯体形式障碍中,但程度较轻。发生在40岁以后,特别是男性的躯体症状,很可能是原发性抑郁障碍的早期表现。焦虑症的恐惧症状较明显,躯体症状不持久。

3.诈病

多发生在监狱、法庭、工伤及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有意识地制造或夸大各种躯体症状;而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的产生是无意识、非自愿的。

【治疗】

1.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认知疗法。

(3)环境及家庭治疗。

2.药物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失

眠等症状,且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

环。单纯心理治疗起效较慢,故抗焦虑、抗抑郁

药宜尽早使用。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剂量要小。

(2)为减轻不良反应,加深睡眠,便于日间

活动,特别在症状好转后可在睡前一次服用。

(3)治疗前必须讲明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

应。

(4)药量要注意个体化,宜请患者参与决策。

(5)药物只是对症治疗,有不少患者在症状

好转后急于停药,致使症状反复。

3.其他治疗

针灸、理疗是治疗慢性疼痛行之有效的传统

方法。调节和放松训练的方法,可用于治疗焦虑

症状明显的患者。

七、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

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

碍。

【病因】

神经衰弱就被看作是可由素质、躯体、心理、

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整体性疾病。

【临床表现】

1.衰弱症状

是本病的基本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

足、委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

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

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

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

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2.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

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

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

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

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可对声光敏感。

3.情绪症状

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

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

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则自制力减弱,遇事容

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的人发脾气,事后

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约l/4的患

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

张不安。另有约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

的、轻度抑郁心境,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

图。

4.紧张性疼痛

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

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

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

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

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多梦、易惊醒,或感到

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

6.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

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

或月经紊乱等。这类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也常见

于焦虑障碍、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但可成为本

病患者求治的主诉,使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掩盖

起来。

【病程和预后】

大多起病缓慢,可追溯到导致长期精神紧

张、疲劳的应激因素。也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起

病,不能发现明显外界原因者,病程持续,或时

轻时重。如果及时给予适当治疗,大多数病例可

在半年至两年内缓解。病程超过2年的慢性病

例,或合并人格障碍者,则预后欠佳。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但无躯体

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可以解释这类症状发生的

原因;加上本病常有的易兴奋、易疲劳(兴奋性

衰弱)、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这4类症状中的

任何2项;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了不良

影响;疗程在3个月以上;排除了其他神经症性

障碍和精神病的可能,便可诊断为神经衰弱。

需要与神经衰弱鉴别的疾病有:

1.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

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

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如果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某

种疾病之后,则应诊断为相应的脑或躯体疾病。

2.重性精神病

神经衰弱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等重性精神病的早期、病程中和缓解期。这类患

者往往不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不积极要求治

疗,并有相应的精神病症状存在,可资鉴别。

3.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恶劣心

境、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等。如果患者有这类疾

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制诊断原则,不再诊断为

神经衰弱,而诊断为各种相应的疾病。

4.疲劳反应

正常人在脑力或体力过度劳累之后,常会产

生疲劳反应,但历时短暂,引起疲劳的因素消除

后,经过充分休息,即可迅速恢复常态;一般并

不引起患者过分烦恼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果

工作负担已减轻,适当休息之后,上述症状仍持

续存在,或时轻时重,迁延不愈达3个月以上者,

则应诊断为神经衰弱。

【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法。常用

的有以下几种:

(1)集体心理治疗。

(2)小组治疗。

(3)个别心理治疗。

(4)森田疗法。

2.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物。

(2)镇静催眠药物。

(3)β-受体阻滞药。

【医疗体育和理疗】

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体力劳动对改善患者的

躯体状况有良好影响。头昏、紧张性疼痛等症状

可进行理疗,以作为对症处理。

【其他】

中药和针灸、生物反馈疗法和音乐疗法均对

治疗有帮助。另外,在生活安排上应养成起居有

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

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紧张度,对提高学习和工

作效率是必要的。长期休息,生活缺乏目标,对

健康的恢复不利。

八、人格解体障碍

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

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

神经症性障碍。这类异常体验单独出现,持久存

在,引起患者苦恼,或主动要求治疗时,才属于

神经症性障碍。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应激

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人格解体

患者诉他的情感或内心体验变得疏远、陌

生,不是他自己的,或已经丧失了。有的患者觉

得他的情感和动作好像是别人的,或觉得他像在

演戏;有的患者体验到他的感觉已脱离了他的精

神活动或躯体,好像是一位旁观者;有的患者体

验到自己像一个机器人,像处于梦境之中;还有

的患者诉述体验不到自己的情感,或感觉丧失了

对自己精神或躯体的支配。患者知道这类体验是

异常的,但因其持续出现,无法消除而感到十分

痛苦。

2.现实解体

患者诉述周围环境或特定物体看起来很陌

生、变了形、很平淡、毫无生气、枯燥无味,或

者觉得周围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

演戏;可伴有时间或空间知觉的改变。患者的上

述体验如果呈发作性,可伴有头昏、焦虑和恐惧,

担心自己会失去理智或害怕这种现象再次出现。

【病程和预后】

本病常突然起病,病程大多持续,迁延难愈,

各种治疗均见效甚微。部分病例为间歇性发作病

程。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为两种异常的内心体

验,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这类症状常伴有知觉

改变,患者诉述往往不具体,或用词较为含糊,

可引起误诊。这类患者现实检验能力并未受损,

自知力存在,常感到痛苦,而迫切要求治疗。需

要与之鉴别的是可出现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症

状的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

1.脑器质性疾病

癫痫、脑肿瘤等脑病均可出现本病的症状。

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可发现脑器质性疾病为其

原发疾病。

2.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也可出现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症状,但都有

其原发性精神疾病的症状,可以鉴别。

3.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包括焦虑障碍、疑病症、强迫症、恐怖障碍

等。人格解体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症状,且往往不

占突出位置,诊断应根据各项诊断标准做出。

【治疗】

本病治疗有一定困难。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必

要的。可向患者解释这类疾病属功能性障碍,不

会产生严重后果;加强自我锻炼,增强体质,有

助于促进疾病缓解,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森

田疗法和催眠疗法也可试用。药物治疗针对焦

虑、抑郁,可选用苯二氮革类或抗抑郁药物。

九、分离(转换)障碍

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

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

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

暴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作为其病理基础。症状表现为以躯体症状为主的

转换型和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分离型两类。

【病因】

1.精神因素。

2.遗传。

3.神经生理学解释。

4.病理心理学解释。

【临床表现】

(一)分离障碍

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

发泄特点的情感暴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

识别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常很突出,有些症状具

有发作性,发作过后,意识迅速恢复正常。起病

前精神因素常很明显,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摆脱

困境,发泄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或得到

支持和补偿。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

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这

一类型可区分为以下类别:

1.分离性遗忘症

患者没有脑器质性损害,而对自己经历的重

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

创伤有关。如果只限于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不能回忆,称局限型或选择性遗忘;对以往全部

生活失去记忆者则称为广泛型遗忘。

2.分离性神游症

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或去外

地。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的基本生活

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依然保持;有的患者忘却

了自己既往的经历,而以新的身份出现,他人不

能看出其言行和外表有明显异常;历时几十分钟

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

3.分离性木僵状态

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

定的姿势,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

此时患者的肌张力、姿势和呼吸可无明显异常。

患者既非入睡,也不是处于昏迷状态。一般数十

分钟即可自行醒转。

4.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

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

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

当前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

生反应。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是不随意

的;患者的运动、姿态和言语多单调、重复。

5.分离性身份障碍

患者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

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

社会活动;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

格,各有其记忆、爱好和行为方式,完全独立,

交替出现,互无联系。在某一时刻只是显示其中

一种人格,此时意识不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初

次发病时,人格的转变是突然的,与精神创伤往

往密切相关;以后人格转换可因联想或由特殊生

活事件促发。以两种人格交替出现者较常见,称

双重人格或交替人格,其中一种人格常居主导地

位。

6.其他分离障碍

(1)情感暴发: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

突然发作,意识障碍较轻,哭啼、叫喊,在地上

打滚,捶胸顿足,撕衣毁物,扯头发或以头撞墙;

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懑情绪的特点。在

多人围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一般历时数十分

钟即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

(2)Ganser综合征: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

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的回答,并常

伴有行为怪异,或兴奋与木僵交替发作。

(3)童样痴呆: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表现为儿

童样的幼稚语言、表情和动作;患者以幼儿自居,

把周围人称呼为“叔叔”、“阿姨”。

(4)癔症性精神病: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

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

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

解体等。其症状多变,多发生于表演型人格的女

性。病程很少超过3个星期,可突然恢复常态,

而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

(二)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

障碍,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神经系统或躯体疾

病,但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都不能发现其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相应的器

质性损害。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生

理特征,而被认为是患者不能解决的内心冲突和

愿望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换。可有以下常见类型:

1.运动障碍

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

2.肢体瘫痪

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

或弛缓。有肌张力增强者常固定于某种姿势,被

动活动时出现明显抵抗。慢性病例可有肢体挛缩

或呈现失用性肌萎缩。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损

害证据。

3.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

表现为肢体粗大颤动或不规则抽动,肌阵挛

则为一群肌肉的快速抽动,类似舞蹈样动作。

4.起立不能/步行不能

患者双下肢可活动,但不能站立,扶起则需

人支撑,否则向一侧倾倒;也不能起步行走,或

行走时双足并拢,呈雀跃状跳行。

5.缄默症、失音症

患者不用言语表达意见或回答问题,但可用

书写或手势与人交谈,称缄默症。想说话,但发

不出声音,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时,

则称失音症。检查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无器质性

病变,也无其他精神病症状存在。

6.痉挛障碍

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缓慢

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一

阵阵抖动,或在床上翻滚,或呈角弓反张姿势。

呼吸时急时停,可有揪衣服、抓头发、捶胸、咬

人等动作。有的表情痛苦,双眼噙泪,但无咬破

舌头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钟后症状缓

解。

7.感觉障碍

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

殊感觉障碍。

8.感觉缺失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缺乏感觉,或为半身

痛觉消失,或呈手套、袜套型感觉缺失。其范围

与神经分布不相一致。缺失的感觉可为痛觉、触

觉、温觉、冷觉。

9.感觉过敏

表现为皮肤局部对触摸特别敏感,轻微的抚

摸可引起剧烈疼痛。

10.感觉异常

如患者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咽喉

部检查不能发现异常,称为分离(转换)障碍球。

11.视觉障碍

可表现为弱视、失明、管窥、同心性视野缩

小,单眼复视。常突然发生,也可经过治疗后突

然恢复正常。分离(转换)性障碍性失明病例的视

诱发电位正常。

12.听觉障碍

多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电测听和听诱发电

位检查正常。

13.混合障碍

以上3类症状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

(三)特殊表现形式

1.集体癔症发作

此种情况多发生于常在一起生活的群体中。

起初有一人出现分离(转换)障碍发作,周围目睹

者精神受到感应,相继发生类似症状。这类发作

大多历时短暂,表现形式相似。将患者一一隔离

起来,给予对症处理,流行即可迅速控制。

2.赔偿神经症

在纠纷中受害人往往提出经济赔偿要求。在

涉讼过程中,显示、保留和夸大症状,有利于受

害人索取赔偿。症状的出现、夸大或持续存在一

般并非受本人意志支配,而是由无意识机制起作

用。对于这类病例,应尽早处理,力求一次彻底

解决,切忌拖延。

3.职业神经症

是一类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碍。患

者每天都需紧张地运用其手指的精细协调动作

数小时之久,特别是在疲乏或赶任务的时候,逐

渐出现手部肌肉紧张、疼痛、不听使唤,以致手

指活动缓慢而吃力,或出现弹跳动作;严重时由

于肌肉震颤或痉挛而无法运用手指、前臂,甚至

整个七肢。多见于容易紧张、焦虑、对工作感到

厌倦或精神负担很重的人。起病大都缓慢,神经

系统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损害。治疗使患者处于

精神松弛状态,然后进行相应的肌肉协调功能训

练,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病程和预后】

起病大多急骤,常由明显的精神因素促发,

其后症状可逐渐增多。初次起病通常在童年晚期

至成年早期,l0岁以前和35岁以后起病者较少

见。中年或晚年初次起病,应首先想到躯体疾病

等鉴别诊断。

本病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病程。分离性神

游症、木僵状态、恍惚状态、附体状态、情感暴

发以及转换性痉挛障碍等常为发作性,而分离性

遗忘症、身份障碍、转换性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等往往呈持续病程。急性起病,到综合医院急诊

室就诊的患者,大多能迅速恢复。

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病因明确,且能及时

合理解决,病程短,治疗及时,病前无明显人格

缺陷者大多能获得良好结局。患者生病之后心理

冲突得以缓和,不再出现焦虑;症状给患者带来

的这类好处称为“原发性获益”;而疾病又可使

患者从外界环境得到更多好处,如受亲友的关怀

和照顾,免除了繁重的工作负担和责任等,则属

于“继发性获益”。这两种“获益”尽管可给患

者以眼前利益,但却不利于症状的消除,容易致

使病程迁延。

【诊断和鉴别诊断】

仅凭患者的症状及以下条件:①由心因诱

发;②找不到器质性病征;③可接受语言暗示影

响。可以提示本病的存在。但是本病症状缺乏足

够的特异性,正确的临床诊断必须建立在充分排

除可能出现分离和转换症状的各种神经精神疾

病和躯体疾病的基础之上。在临床上需要特别鉴

别的常见疾病有:

1.癫痫

癫痫患者可同时合并有转换性痉挛发作。此

时,应注意不要采取两者择一的排除法,以免漏

诊。

2.反应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病与反应性植神病的鉴别在于

癔症性精神病常见于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其精神

症状可具有表演性、戏剧性或夸张色彩;可反复

发作,并有症状完全缓解的间歇期。

3.做作性疾病

症状出于故意伪造,患者为了获得疾病诊

断,取得患者身份,往往要忍受各种痛苦的检查

和不愉快的治疗,包括反复手术治疗。而本病的

症状受无意识机制的支配,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获

益有关,并非故意伪造。

【治疗】

(一)原则

1.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

2.在诊断基本明确以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往往会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

3.在接触患者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

4.本病是一类容易复发的疾病,及时消除病因,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性质有正确了解,正视存在的个性缺陷,改善人际关系,对预防复发都有一定帮助。

(二)心理治疗

1.暗示疗法。

2.催眠疗法。

3.解释性心理疗法。

4.分析性心理疗法。

5.行为疗法。

6.家庭疗法。

(三)药物和物理疗法

1.药物治疗:分离(转换)障碍性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时,很难接受正规的精神治疗,可采用肌内注射地西泮10~20mg,促使患者入睡。有的患者醒后症状即消失。急性期过后,精神症状仍然明显者,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针刺或电刺激治疗对转换性瘫痪、耳聋、失明、失音或肢体抽动等功能障碍都可有良好效果;但应注意配合语言暗示进行。处于转换性木僵状态的患者,强刺激的针刺或电刺激治疗可促使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正常。

十、神经症以及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焦虑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躯体评估。

2.社会心理。

3.精神症状。

【护理问题】

1.焦虑的相关因素:与患者存在广泛的持久地不安全感、惊恐发作等有关。

2.恐惧的相关因素:与担心惊恐的内容出现等有关。

3.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与焦虑情绪所致,担心不好的事情要发生等有关。

4.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与焦虑情绪所致的神经系统的症状有关。

5.有营养失调危险的相关因素:与焦虑情绪改变正常的饮食习惯和规律有关。

6.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的相关因素:与恐惧、紧张、躯体的不适等影响正常生活有关。

【护理措施】

1.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接触患者时既要尊重、同情、关心,又要保持沉着、宁静、坚定的态度;语言亲切,但要简明扼要;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不断给予回应,运用陪伴技巧或非语言沟通技巧来表达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让其感受到有人愿意与他共同面对困难,有能力帮助其解决,而不是孤军奋战。

2.修正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准备好接受治疗的住院环境,尽量排除其他患者的不良干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压力。他人切不可取笑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免使患者缺乏安全感,或有其他症状的出现。

3.教导放松技巧

(1)鼓励患者以语言表达的方式疏泄情绪,表达焦虑感受,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传达的焦虑情绪,指导其做好自我调适。

(2)督导患者进行放松调适。

(3)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扩展其生活领域及兴趣范围。目的是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4.帮助患者认知症状

护士要认识患者焦虑时所呈现的行为模式,要接受患者的病态行为,不要对其加以限制和批评;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前提下,可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使患者认识其病态症状,用明确的态度指出其焦虑行为,使其认知并努力减少焦虑行为。

5.做好基础护理、服药护理,保证其生理需求

关心患者的进食、睡眠、服药情况。对于焦虑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劝其多吃水果和蔬菜,并保证水的入量;关注其睡眠环境,根据患者的特点而定,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其渡过难关;教育患者按时服药,培养患者的依从性。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

6.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重要的是与患者共同探讨其产生焦虑的压力源和诱因,以及其焦虑时的行为模式,随后共同制定和尝试适合于患者减轻焦虑的应对方式,并加以训练和强化,鼓励其要坚持不懈地按计划做,并给予支持。

【护理评价】

1.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2.患者是否认知自己的焦虑表现,是否掌握针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及有效的处理问题。

3.患者生活是否能够自理,是否能有效地

调节。

4.评价患者的睡眠和进食情况。

(二)强迫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躯体方面。

2.心理方面。

3.强迫症状的评估。

【护理问题】

1.焦虑的相关因素:与强迫症状不可自控

有关。

2.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与强迫思维和焦

虑情绪有关。

3.社交障碍的相关因素:与焦虑情绪及强

迫症状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可能的相关因素:与

损害自身的强迫症状行为有关。

5.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激惹性

增加,以及指向他人的强迫症状等有关。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与症状

导致生活不合规律有关。

【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强迫症

强迫行为或强迫性思维给患者带来很多痛

苦的感受,他们有急切的求治欲,但是接触治疗

时往往又心存抵触,有时只谈症状本身而不愿过

多地交流,更不愿提及疾病以外的事情,甚至在

刚入院初期会克制和掩饰症状。因此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可以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将症状

和感受自然流露。

2.邀请患者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形成共

同约定

在患者了解、接受症状和相互信任的基础

上,让其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能够使患者

感受到被关注、被信任和支持,减少其焦虑情绪

和无助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的约定会

使患者感受到自觉的制约,会尽自己的努力去遵

守,提高依从性。

3.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帮助患者减少

和控制症状

(1)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当其出现强迫症

状之前向护士汇报。

(2)护士可帮助患者分析此时的心态和不良

感受,而后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其参与使其愉悦

的活动或森田治疗。

(3)若患者按计划执行,无论时间长短,立

即给予奖励和强化,使患者及时体验成功,并鼓

励其继续尝试。

(4)第一次的尝试很重要,并且治疗中护士

一定要始终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和鼓励。

(5)重视了解患者的体验,根据具体情况及

时调整护理措施,尽量避免给予患者过大压力。

4.做好基础护理、服药护理,保证其生理

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

关心患者的进食、饮水及排泄情况,保证其

营养的摄入量,增强其机体抵抗力,减少强迫症

状干扰正常生活所致的身体损害。评估睡眠障碍

的影响因素,营造睡眠环境,鼓励患者日间多参

加工娱治疗活动,晚间多陪伴和疏导,减轻焦虑

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观察用药情况,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

应的处理。

5.做好安全护理,保护患者和他人不受伤

(1)密切观察强迫症状对躯体的损害情况,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对自身伤害严重时,立即给予制止,对

伤害部位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药

物,避免感染。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避免激惹患者,

尊重患者的行为模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及

时疏导和安慰。

(4)对有自杀和伤害他人行为的患者要严密

看护,必要时清除危险物品。

6.做好健康宣教

(1)让患者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相关知识,病

因、临床表现、药物不良反应等。

(2)指导患者怎样调试心态,进行自我控制

训练和放松方法,用合理的行为模式代替原有的

不良行为模式,减少强迫症状和焦虑情绪。

(3)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知识和患者的

心理状态,指导其配合患者实施自我控制的阳性

强化技能,鼓励和支持患者控制强迫症状,使其

认识到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努

力。

【护理评价】

1.强迫症状有无减少。

2.患者的焦虑情绪是否减轻。

3.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

4.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无问题,能否及时调

整。

(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躯体方面。

2.社会心理方面。

3.症状评估。

【护理问题】

1.有废用综合征危险的相关因素:与症状

所致躯体器官的功能障碍有关。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与出现

类似木僵状态、瘫痪、失明等表现以及剧烈疼痛

等有关。

3.预感悲哀的相关因素:与患者自感症状

严重,将失去健康或生命有关。

4.舒适度改变的相关因素:与躯体某个部

位的剧烈疼痛等不适感有关。

【护理措施】

1.接纳患者并接受其症状,建立良好的关

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保持不批判的态度来

接纳患者躯体症状,要给予恰当的关心和照顾,

需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感受,不可轻视患者和

轻易否定其症状的真实性。

2.防止医源性的不良影响

在患者疑病的相关问题上,要遵循科学依

据,医生、护士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护士的意

见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并且与医生保持高度一

致,否则患者会丧失对护士的信任,或产生对治

疗的疑虑,最终会加重病情。

3.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熟练的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以科学合理的

解释,鼓励和帮助患者寻找与症状出现的相关心

理因素和生活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患者心理的

影响;引导患者学会放松、调试心态的方法减轻

压力造成的焦虑情绪;邀请患者参与制订护理计

划,并运用暗示治疗效果,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

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

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协助患者料理生

活,但要以暗示法逐渐训练患者自身的生活能

力;运用内、外科舒适法照顾患者,减轻其痛苦,

但不要过于强化,以免造成附带作用。观察用药

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医生并给予

相应的处理。

5.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

鼓励患者尽可能参加力所能及的文娱治疗

活动,以发泄过多的精力,转移注意力,转移对

躯体的注意力,并且在活动中使患者能够体现出

自己的价值。

6.做好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端正家

属对患者的态度,指导家属掌握暗示治疗的原则

和技巧。注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和民主的家庭

气氛,不要给患者施加更大的压力;尊重、关心

患者,但不能过于强化症状。

【护理评价】

1.评价心理护理和暗示的效果。

2.躯体障碍程度有无改变。

3.患者焦虑等情绪有无改变。

4.患者家属接受症状和对患者的态度是否

正确,是否掌握暗示的心理护理方法。

5.评估护理措施效果如何,根据需要进行

调整。

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

本病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

综合征,主要由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组

成。一般不包括拒食、偏食、异嗜症。

(一)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患者自己有意识地严格

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造

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

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有显著的体像

障碍,即病理性低体重及减轻体重的行为。

【病因】

1.遗传因素。

2.下丘脑功能异常。

3.社会心理因素。

【临床表现】

1.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型体重的

过度关注

是本病临床症状的核心。与此相关的症状表

现为:(1)体像障碍,虽然明显消瘦,仍认为自

己太胖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太胖,强迫性地给自己

设定一个过低的体重标准,进食的同时感到身体

的某个部位在变胖等。(2)对进食持有特殊的态

度和行为,严格限制进食量或(和)种类,把食物

分成“好”和“坏”两种,进食速度过慢,喜欢

看别人吃东西,逼迫母亲过量进食等。(3)常采

用过度运动,以避免体重增加。

2.体重过低

是本病必备的症状表现,源于营养不良。同

时由于饥饿或呕吐导致躯体各个系统出现的问

题:(1)口腔龋齿。(2)心血管系统的血压过低、

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肌病

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致死率约l0%)。(3)消化系统的胃排空延迟、

胃萎缩、肠蠕动减弱、便秘。(4)内分泌和代谢

紊乱所致的低钾血症、低血糖症、体温过低、甲

状腺功能低下、高皮质醇血症、闭经、青春期延

迟(第二性征消失)、生长抑制及在雌激素治疗的

情况下仍然持续存在的骨质疏松。(5)肾脏系统

的肾结石。(6)生殖系统的不孕症。(7)皮肤的干

鱼鳞样变、毛发变脆(毛皮脱落)、生出胎毛样(细

柔的)体毛。(8)神经系统的周围神经病、脑体积

变小、脑室扩大、脑沟变宽、皮质萎缩(“假性

脑萎缩”可随体重回升而纠正)。(9)血液系统的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当患者体重低

于正常体重的60%0以下时,死亡率较高。

3.抑郁情绪

在临床中很常见,相应的注意力不集中、记

忆减退、易激惹、失眠、社交退缩、性欲减退等

均可出现。

【诊断】

1.诊断标准

(1)患者自己采取有意识地减轻体重的行

为。

(2)体重显著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l5%或

更低,BMl≤17.5。

(3)“对肥胖恐惧”的超价观念、强迫性的

低体重标准。

(4)女性闭经(至少持续3个月未来潮),性

欲减退;男性性功能低下,青春期前的患者性器

官呈幼稚型。

(5)本痫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所致,也不

是任何一种精神症状的继发症状。

2.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慢性消耗性躯体疾病导致的

食欲丧失、下丘脑综合征,或消化系统障碍。

(2)其他精神障碍:抑郁症的食欲下降和体

重减轻;强迫症继发于强迫观念的进食缓慢和挑

食、偏食;精神分裂症继发于幻觉和被害妄想的

拒绝进食等。

(3)继发于使用某种药物的食欲丧失。

【治疗原则】

1.一般原则

(1)多数患者可在门诊接受治疗。

(2)综合治疗效果更佳,主要包括恢复进食

和营养重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2.住院治疗的标准

(1)极其迅速或过分的体重减轻,门诊治疗

无效者;(2)有严重的电解质失衡(因低钾或低钠

而有生命危险);(3)生命体征的显著改变;(4)

有心血管并发症或其他急症;(5)因重度营养不

良导致的精神状态的显著改变;(6)出现精神病

状态或突出的自杀风险;(7)fl诊治疗失败。

3.住院治疗的目的

(1)处理躯体和(或)精神方面的并发症;(2)

制订健康饮食计划,恢复健康饮食模式;(3)通

过强化的心理治疗处理潜在的冲突;(4)建立良

好的治疗关系,便于门诊延续治疗。

4.恢复进食的风险

随着进食的恢复,患者可能会出现躯体适应

的困难,尤其是在恢复进食的头2周内,需注意:

(1)在恢复营养供给之前检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水

平,纠正失衡状态;(2)恢复进食的头7天内每

3天复查1次肾功能和电解质,之后的进食恢复

期内每周复查l次;(3)缓慢增加每天的营养摄

入量,每3~5天增加200~300cal(837~

1225J),直至能够使体重维持每周稳定增长1~

2kg为宜;(4)规律监测是否出现心动过缓或水

肿。

【预后】

1.不经治疗的话,本病是所有精神障碍中

致死率最高的(10%~l5%)。

2.经过治疗,预后呈“三分规则”(1/3

完全康复;1/3部分缓解;1/3迁延不愈)。

3.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患有慢性病、

起病晚、有贪食特征(呕吐/导泻)、过分严重的

体重减轻、儿童期社会适应差、父母关系不良、

男性。

(二)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

地、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

药或利尿药、禁食、过度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

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

【病因】

与神经性厌食相似,还证实与肥胖的个人/

家族史相关,与情感障碍和(或)物质滥用家族史

相关。进食的“失控”可能与5一羟色胺(5-HT)

能机制有关。

【临床表现】

1.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频繁的暴食发作

是本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2.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体重可以是正常的。

3.贪食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往往比厌食症患

者更突出,他们对自己进食行为的失控感到羞愧

和自责,强烈希望改变的同时又难以摆脱对“发

胖”的恐惧。自伤、自杀等冲动性行为在本症中

更多见。

【诊断】

1.诊断标准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行为,短

时间内进食大量的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

续至少3个月。(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3)

常采取诱吐、导泻、间断禁食等方法,以抵消暴

食引起的发胖。(4)不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

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

食。在“不典型”病例中,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

多个可缺如。

2.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上消化道疾病(与呕吐相关的),脑肿瘤,

其他原因导致的反复过量进食(月经相关综合

征、Kleine—Levin综合征)以及药物相关的食

欲增加。

(2)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

等所致的进食障碍。

【治疗】

1.一般原则

(1)患者通常在门诊治疗。

(2)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包括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营养咨询。

2.心理治疗

(1)有证据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效果肯定,打

断暴食一清除的恶性循环是治疗的直接目标。

(2)团体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

治疗两类。.

(3)指导下的自助通常是在小组的环境下提

供教育和支持,是迈出治疗第一步的有效方法。

【预后】

本病预后通常良好,除非有自尊感低下的突

出问题或有严重人格障碍的问题。

二、睡眠障碍

【睡眠的构成和分期】

人整夜的睡眠由非快速眼动(NREM)和快速

眼动(REM)两种状态组成,NREM由浅入深又可分

为1~4期。在健康成人,一般卧床5~10分钟

进入NREMl期睡眠,然后很快转入2期睡眠以及

3~4期睡眠。NREM睡眠持续60分钟左右后,进

入第一次REM睡眠,不久再进入第2次NREM睡

眠。这种NREM-REM循环交替的周期,每60~90

分钟l次,整夜循环4~5次。

(一)失眠

失眠是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

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

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

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

会、职业功能。

【分类与临床表现】

1.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

起病与明确的应激有关,病期相对短暂,从

数天到数周,在脱离或适应了特定的应激源后失

眠即缓解。

2.心理生理性失眠

是较高的生理性唤醒水平和习得性阻睡联

想引起的失眠,伴随清醒时的功能下降。

3.矛盾性失眠

也称睡眠感缺失,主诉严重失眠,但没有客

观睡眠异常的证据,日间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和所

诉的睡眠缺乏的程度不相符。

【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入睡或(和)睡眠维持困难的

失眠主诉,日间基本功能受到影响或伴随明显的

苦恼作出诊断,并符合病程上的标准,即每周多

数晚上出现并持续4周以上。睡眠障碍诊断的主

要辅助检查是PSG检查。

【治疗】

在对失眠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刺激控

制、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反意

向控制等。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革

类和非苯二氮革类药物,使用的原则是按需间断

使用,首选代谢半衰期较短的药物,连续使用一

般不宜超过4周。对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的患

者可试用SSRIs类、文拉法辛、曲唑酮或米氮平

等抗抑郁药治疗。不建议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失

眠。

(二)过度嗜睡

本病是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

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睡眠时间

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

【病因】

过度嗜睡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常见于发作性

睡病和病情较重的睡眠呼吸障碍,也可见于脑炎

等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

有少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躯体、精神障碍证据,

即所谓特发性过度嗜睡,其病因不清楚。

【诊断】

诊断特发性过度嗜睡要求病程持续1个月

以上,或多次反复发作。

【治疗】

一般性治疗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性

质,减轻其心理压力。发作期间可给予中枢兴奋

药(如哌甲酯)。对部分患者可减轻嗜睡对社会功

能的影响;近年问世的莫达芬尼的疗效与哌甲酯

相同,而安全性和依赖性可能更有优势。

(三)睡中异常

睡中异常也称异态睡眠,包括一组在睡眠中

发生的行为、情绪、认知、梦和自主神经系统的

非预期性事件,这些事件可出现在入睡过程中、

睡眠中或觉醒过程中。临床上常见的睡中异常障

碍,在中老年期起病的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

为障碍(RBD),在儿童少年期起病的有睡行症、

睡惊症和梦魇。

1.RBD

本病是在REM睡眠期出现的可导致患者受

伤和(或)睡眠中断的异常行为,并多与睡眠梦境

相关,表现丰富多样。RBD发作时眼睛通常保持

闭合状态,患者做出的是梦境中的动作而非对现

实环境的动作反应.这些动作在具有暴力性时,

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受伤。睡眠中发生导致患者受

伤或伤及睡伴的行为,常常是这类患者就诊的主

诉。

(1)诊断:存在上述典型症状的病史,PSG

检查有REM睡眠期肌张力缺失现象消失的表现。

(2)治疗:对确诊RBD,尤其是已经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是指导患者做好睡眠环境(卧室和床)的安全防范措施。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对缓解RBD症状疗效最佳的是氯硝西泮,每次0.5~2mg,睡前1小时左右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克拉索也有较好疗效。同时要积极治疗伴发躯体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2.梦魇

本病是以焦虑不安、恐惧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事后个体能够详细地回忆,梦境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在典型的发作中,可有某种程度的自主神经兴奋,但没有明显的言语及躯体运动。因梦魇是一种发生于REM睡眠期的睡眠障碍,多发生于夜问睡眠的后半段,午睡中也可发生。梦魇通常不必进行治疗。

3.睡行症和睡惊症(夜惊症)

睡行症是睡眠中出现起床、走动的复杂动作,患者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睡惊症则是夜间突然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表现为突然坐起、尖叫、呼喊或哭闹,可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以及下床、冲向门口等行为。睡行症和睡惊症实质上都是发生于NREM 睡眠期的一种觉醒障碍,因此通常是在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发生。两者关系比较密切,均常起病于青春期前,以4~7岁儿童多见,青春期后渐趋停止。

(1)病因:这两种睡眠障碍的病因不明,遗传因素可在部分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日间经历过度兴奋或有精神压力的事件,以及劳累、前一天睡眠不足均可起到诱发作用。

(2)诊断:根据典型病史可作出诊断。

(3)治疗: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三、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进食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缺陷(特定的,如沐浴、更衣、如厕)的相关因素:与进食障碍后躯体和(或)精神方面的并发症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进食障碍所致的晕厥或眩晕、倦怠无力、血压过低、心动过缓、骨质疏松、过度运动及情绪抑郁、自责、恐惧和冲动控制障碍有关。

3.不合作的相关因素:(1)与对抗食物“增肥”效应的“清除行为”有关。(2)与进食障碍(节食、拒食、过度运动、拒绝治疗、诱吐、滥用泻药、阶段性节食及使用诸如食欲抑制药、甲状腺素、利尿药之类的药物、偷窃、说谎)的人格改变有关。

4,有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的相关因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的相关因素:个人和家庭缺乏进食障碍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

1.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协助其日常生活。

2.保证患者的安全。

3.通过行为矫治,帮助患者逐渐建立健康的饮食运动模式。

4.及时监测必要的生理生化指标,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和再喂养综合征。

5.共同参与治疗与康复。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规律一日三餐,保证营养的摄入量,缓慢增加每天的营养摄入量,每3~5天增加200~300cal(837~1255J),直至能够使体重维持每周稳定增长l~2kg为宜。

(2)每周空腹测量体重l次,并记录;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3)观察二便情况,发现患者的尿量过多、便秘、腹泻时及时记录并交班,并根据医嘱处理。

(4)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发现拒绝睡眠者,及时做安慰处理。

(5)对身体衰弱,不能自理者要加强照顾,必要时设立陪护。

(6)安排家人探视和(或)通过书信、电话方式联系。

2.安全护理

(1)要求随时做好应急事件的处理准备。

(2)进食障碍患者常因身体严重虚弱无力出现摔伤。

(3)要随时发现并制止进食障碍患者过度运动,避免因骨质疏松、剧烈运动造成跌伤、关节肌肉的拉伤。

(4)要关注进食障碍患者暴食中出现的急性胃扩张,抠喉诱吐时误吸与窒息,吞食异物时消化道的损伤与意外。

(5)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避免私藏减肥药、导泻与利尿药导致的意外事件。

(6)防范进食障碍患者为拒绝住院治疗采取的极端手段。

3.饮食护理

(1)讲解进食障碍患者饮食运动计划的相关规定。

(2)按照医嘱执行饮食、运动计划,观察记录执行情况,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行为。

(3)鼓励肯定患者的良性行为,对不良行为给以建议和适当的矫治。

(4)及时干预因执行饮食和运动计划所产生

的冲突与压力,如患者发脾气;和护理人员发生

争执;与其他病友发生矛盾;拒绝接受治疗计划

等。

(5)坚持契约式、渐进性、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做到人性化关怀。

(6)努力帮助患者保持对治疗的希望与信

心,有时需要耐心地等待和不断地鼓励与关怀。

(7)勇于面对患者的质疑,对在执行过程中

出现的与目标相悖的情况需及时调整。

(8)饮食运动计划的调整依据是以健康体重

为目标。

4.治疗护理

(I)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

识状态及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糖和各种

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规律监测是否出现心动过缓

或水肿。

(2)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

观察记录补液后的反应和水肿变化趋势,根据需

要随时调整补液的速度。

(3)补充液体时会出现稀释性血细胞数量和

离子浓度的进一步降低,要高度重视。

(4)补充营养的顺序建议先盐后糖,先晶体

后胶体。补液速度不宜过快,补液中要观察患者

的心肺功能变化,预防并监测急性左心衰,特别

是在初期补液阶段。

(5)提供可供选择的饮食种类:包括普通饮

食、高蛋白饮食,相对固定加餐的数量与品种。

(6)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按照医嘱给

予助胃肠蠕动和消化药物,渐进性增加主食量。

5.心理护理

(I)协助接受治疗。

(2)处理焦虑、恐惧和怕胖。

(3)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4)及时处理消化道不适。

(5)患者出院后的安置与康复。

6.健康教育

(1)做好患者的教育。

(2)介绍健康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讨论

对食物的态度,让患者了解健康体重的标准和营

养状况的判断。

(3)组织开展每周l次的小组辅导,促进和

谐的人际关系。

(4)了解患者个人的性格特点,分析其产生

烦恼、挫折的成因,鼓励患者从当前的挫折中站

起来,走出去。

(5)组织每周l次的家属讲座,讲解进食障

碍疾病与治疗康复知识。

【护理评价】

1.患者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日

常生活得到照顾。

2.未发生摔伤、烫伤、压疮,安全得到保

证。

3.逐渐建立了健康的饮食、运动模式。住

院期间减少由于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的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营养不良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体重

指数恢复到l7.5~24,女性患者的月经得以恢

复。

4.必要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得到及时监测,

营养不良得到纠正,再喂养综合征得到警报和及

时处理。生命指标正常,生理生化指标逐步正常

等。

5.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到治疗与康复中。

(二)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情绪焦虑的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导致

的精神、躯体痛苦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睡眠障

碍所致的危险行为有关。②与镇静安眠药使用意

外有关。

3.特定知识缺乏的相关因素:与缺乏疾病

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缓解焦虑

(1)对急性失眠者积极采取措施,执行药物

治疗,观察用药后反应,焦虑与恐惧情绪是否缓

解。

(2)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

(3)倾听痛苦。

(4)日间和夜间均要观察患者的睡眠觉醒情

况,做好交接记录,把观察的结果与患者适当讨

论。

(5)安排规律的生活,帮助患者建立睡眠规

律,及时处理异常睡眠情况。

2.安全护理

(1)掌握睡行症发作的规律。可以在清醒时

适当告知,目的是逐渐培养患者做好睡前准备。

(2)睡惊症:以4~7岁儿童多见。应把疾病

的表现告知孩子的父母或照顾者,一次发作一般

持续1~10分钟,醒后对发作通常不能回忆。日

间减少经历过度兴奋或有精神压力的事件,以及

避免劳累、睡眠充足,可避免其诱发。

(3)过度嗜睡: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性质,

减轻其心理压力。发作期间可给予中枢兴奋药,

对部分患者可减轻其嗜睡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护

理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记录患者的入

睡时间,追踪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

反应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不要从事危险工

作,避免发生意外。注意观察其意识状态、抑郁

情绪的变化。

(4)掌握在REM睡眠期出现的可导致患者受

伤和(或)睡眠中断的异常行为,以及与睡眠梦境

相关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

(5)对于梦魇的患者和家属做好疾病知识的

宣教,病情发作时即给患者以安慰,缓解患者的

焦虑不安和恐惧。梦魇通常不必进行治疗。

3.健康教育

(1)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日间除

必须卧床的患者外,均须起床活动,提供娱乐或

活动的机会,促进患者的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

防止白天睡觉,夜间不睡。

(2)入睡前避免过度兴奋。

(3)夜间患者入睡后,尽量避免医疗操作,

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等患者醒后进行。

(4)及时解除患者的疼痛不适,室内温度、

湿度要适宜,空气要流通,有条件时可建议睡前

用温水泡脚。

(5)对觉醒不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安排其

规律地生活。

(6)对睡行症患者,要详细了解病情,并向

家属交代此病可能发生的情况,嘱咐家属不要让

患者独居一室。

(7)对睡惊症和梦魇患者,睡前要避免听紧

张兴奋的故事,看惊险电影,不要用威胁的方式

哄小孩睡觉。

(8)梦魇是梦中患者见到可怕的情景和遇到

可怕的事件,醒后有短暂的情绪紧张,心跳、面

色苍白或出冷汗。要注意不要惊扰患者,要耐心

等待患者的平静。

【护理评价】

1.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减轻,并学会部分应

对技巧。

2.患者未发生摔伤等意外,安全得到保证。

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

一、概述

应激可以定义为个体能力(或心理资源)不

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

失衡状态。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

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

整性构成威胁的创伤性事件。

二、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

和之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

周(超过此时间,诊断更改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临床表现】

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本病除有持续的重

新体验创伤、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外,还存

在分离症状,表现为麻木或与环境的疏远感,对

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降低(“处于迷惘中”)、现

实解体、人格解体和分离性遗忘的表现。

【病因学】

1.事件的性质。

2.个体的素质、既往的经历、应对方式对

发病也有影响。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DSM—IV诊断标准,需符合以下标准:

1.严重的创伤经历。

2.至少存在3项急性分离症状。

3.至少有l项再体验的症状。

4.明显地回避。

5.明显地过度警觉。

6.症状持续至少2天,最多4周,且在创

伤后4周内出现。

(二)鉴别诊断

1.创伤后应激障碍:没有ASD的分离症状,

其余症状相同,但临床表现的时间持续超过1个

月。

2.适应障碍:不符合“创伤”事件标准;

症状谱广,表现为焦虑、抑郁、品行问题等。

3.分离性障碍:没有明确的应激源,也没

有ASD的再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的症状表

现。

【治疗】

(一)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综合了各种干预方法,主要以

一对一的方式提供给遭受重大灾难的个体,作为

早期干预的手段,通常在创伤2周后实施,1个

疗程为4~5次。对ASD患者的再体验和抑郁症

状具有明显效果。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分为7个步骤(7

期)。

1.导入期:组织者对参加者讲述晤谈程序,

回答可能的相关问题,强调晤谈不是心理治疗,

而是一种减少创伤事件所致的正常应激反应的

方法。

2.事实期:每位参加者依次描述事件发生

时的所在、所见、所闻及所为,重现整个事件。

3.感受期:参加者依次描述其对事件的认

知反应。

4.反应期:参加者依次描述其对事件的感

受,进行情感的宣泄和加工。

5.症状期:组织者询问参加者是否有躯体

或心理症状,如果有,识别是否为创伤事件导致,

目的是识别参加者希望分享的应激反应,开始将

情感领域转向认知领域。

6.干预期:介绍异常和正常应激反应,提

供应激管理的技巧。

7.再进人期(资源动员期):组织者总结晤

谈过程,回答问题,评估需要随访或转介的人员。

所需时间约2小时。

(二)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和苯二氮革类药可能对某些临床症状有效。

【预后和结局】

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缓解,部分将发展为创伤

后应激障碍。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对严重的应激事

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延迟性的异常反应。以不

自主地再体验应激性事件的片段,并伴有警觉性

增高、对有关事物的回避为特征。

【流行病学】

由于创伤性事件自身的特点不同,PTSD的

患病率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标准、筛查标准、资料

收集距离灾害发生事件的间隔、取样和病例检出

方法等不同,各研究间PTSD的患病率存在很大

差异。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应激源:诊断PTSD的必要条件是存在异

乎寻常的应激性事件。

2.遗传因素:单卵双生子较双卵双生子一

致率高。

3.其他素质因素:易感因素包括气质类型,

尤其是神经质、年龄(儿童和老年)、女性、精神

疾病史、以往的创伤性经历等。

4.神经内分泌:PTSD患者可能存在上丘脑

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的紊乱,去甲肾上腺素系

统敏感性增强,皮质醇水平在应激反应时下降。

5.神经影像学:PTSD患者(右侧)海马体积

缩小(可能与刺激反应性增强和记忆受损有关)。

6.危险因素:(1)易感因素。(2)保护性因

素。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表现为3组特点:警觉性增高;

闯入性症状;回避。

患者在经历了重大创伤性事件后,以各种形

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挥之不去的关于创伤

事件的闯入性回忆,频频出现的痛苦梦境。有时

患者会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

几天不等,称为“闪回”,此时,患者仿佛又完

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

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

创伤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

时,通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事件

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场景因素

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

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不仅限于具体的场景与

情境,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患者不

愿意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交谈。对创伤性事

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认为是回避的

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患者还表现为“心理麻

木”或“情感麻痹”的表现。患者在整体上给人

以木然、淡然的表现。患者自己感到似乎难以对

任何事情发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

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似

乎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难以表达与感受各种细腻

的情感;对未来心灰意懒,严重者可能万念俱灰,

以致自杀。

另一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性

水平增高,如难以入睡或不能安眠。警觉性过高,

容易受惊吓,无法专心做事情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美国DSM一Ⅳ的诊断标准

DSM—IV有关PTSD的诊断标准较为全面和

具体,包括从A至F共6个大项,A为事件标准;

8、C、D为症状标准;E是病程标准;F是严重

程度标准。

(二)鉴别诊断

1.急性应激障碍:与PTSD的主要区别在于

起病时间和病程。其起病在事件发生后的4周

内,且病程短于4周。若症状持续超过4周,应

将诊断更改为PTSD。

2.适应障碍:应激源强度较低,且症状模

式与PTSD不同,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而没

有PTSD典型的警觉性增高、闯入性体验和回避

的表现。

3.其他精神障碍:PTSD的患者也可以出现

抑郁和焦虑的表现,但是单纯的抑郁或焦虑障碍

没有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闯入性回忆与梦境,也

没有针对特定主题或场景的回避。

【病程和预后】

约50%的患者会在1年内康复,约30%会

呈慢性病程。

【处理】

(一)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的治疗

(1)宣教。

(2)自我监测症状。

(3)焦虑的处理。

(4)暴露于回避的情境(在支持性的环境

里)。

(5)认知重建(尤其是对于复杂创伤)。

(6)愤怒的处理,针对仍然对创伤事件及其

诱因感到愤怒的人。

2.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

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处理创伤的技术,需要特

定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执行。

3.精神动力学治疗

目的是理解创伤事件对个体的意义以及消

除潜意识驱使的冲突。

(二)药物治疗

1.SSRIs类抗抑郁药物。

2.抗惊厥药物。

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4.苯二氮革类。

四、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一种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

即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

性症状。

【流行病学】

精神科住院/门诊人群中的患病率保守估

计约为5%。综合医院可高达20%(躯体疾病对

70%以上的病例来说是基本的应激源)。儿童青

少年群体患者约占70%。

【病因学】

1.应激源

引起适应障碍的应激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

是多个,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较慢的,某些

应激源还具有特定的时期,应激源的严重程度并

不能预测适应性障碍的严重程度,其程度取决于

应激源的性质、持续时间、可逆性、处境和个体

的个性特点等。

2.个性心理特征

在同样的应激源作用下,有的人适应良好,

有的人发展为适应性障碍。个体的病前个性心理

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应性障碍是否发

生,要同时考虑应激源的强度和个性心理特征两

方面的因素。

【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应激性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

发病。临床症状的变化较大,以情绪和行为异常

为主,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的躯体症状。

同时,会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而影响日常活动。

患者也可以出现突发的戏剧性行为或攻击性行

为、单次或反复的蓄意自伤、酒精和药物的滥用

等。较为严重的症状少见。临床表现与年龄之间

有一定联系。任何症状本身在严重程度和突出程

度上都不足以满足更为特定的诊断。起病通常在

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的l个月内,症状持

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临床上可表现为占优势的症状群,也可以混

合症状群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焦虑性适应障碍。

2.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3.有品行问题的适应障碍。

4.混合品行和情绪问题的适应性障碍。

5.混合性焦虑和抑郁的适应性障碍。

6.未分型的适应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诊断应认真评价:(1)症状的形式、内容和

严重程度;(2)既往病史和人格特点;(3)应激性

事件、处境或生活危机。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1)情绪和行为的

异常多在应激源发生后的3个月内出现;(2)有

明显的苦恼;(3)影响社会功能;(4)应激源消失

后,症状的持续不应超过6个月;(5)除外失恋

或居丧引起的情绪异常(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二)鉴别诊断

1.急性应激障碍

适应性障碍与急性应激障碍同属心理创伤

后的应激障碍,两者在应激方面难以说明孰轻孰

重,主要鉴别在于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急性应

激障碍发病迅速,症状多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充

分发展。临床表现的变化较大,但以精神运动性

兴奋或抑制为突触表现,而不是以情绪和行为障

碍异常为主。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本病和适应性障碍虽然都不是急性发病,但

在临床症状上有区别。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创

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并伴有错觉或幻觉,同时

有睡眠障碍、易激惹或惊吓反应等持续性的警觉

性增高的症状。另有持续的回避、极力避免引起

痛苦的经验和回忆,甚至不愿意与人接触。

3.抑郁症

鉴别较为困难。抑郁症的情绪异常较重,并

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有自杀企图和行为。临床

上有昼重夜轻的变化。

4.焦虑症

无明显的应激源。病程较长,且常伴有明显

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的症状,睡眠障碍也较为突

出。

5.人格障碍

虽然在适应性障碍发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但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尽管人格障碍会被应激

源加剧,但人格障碍早在幼年时期就已明显,而

且,应激源不是人格障碍形成的主导因素。患者

并不为人格障碍而苦恼,这种状况可持续到成年

甚至终身。但当人格障碍患者出现新的症状符合

适应性障碍的诊断标准时,应将两个诊断同时列

出。

【治疗】

(一)心理治疗

治疗本病的核心主要是支持性心理治疗,以提高应对无法减少或消除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并提供充分的支持,以使适应最佳化。

(二)药物治疗

当症状持续而令人痛苦或心理干预不成功时,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催眠药可能有效。其原则是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

五、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护理评估的特点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接纳患者自身的感受,并给予理解,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耐心倾听,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自控性,确定患者的应对能力,从而帮助患者寻找解决应激的各种资源。

(二)护理评估内容

1.生理状况评估。

2.精神症状评估。

3.社会心理评估。

【护理问题】

1.有暴力行为危险(对自己或他人)的相关因素:①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②与焦虑、抑郁情绪导致自杀、自伤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①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②与应激事件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①与应激事件有关。②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

4.生活自理部分缺陷的相关因素:①与意识障碍有关。②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有关。

5.不合作的相关因素:①与自知力缺乏有关;②与悲观绝望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学会疏导情绪的方法,控制暴力行为,不发生自杀、自伤的行为。

2.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保证每天安静睡眠6小时以上。

3.患者在意识障碍时不发生自伤、伤人或外伤。能认识到引起自己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承受能力有所提高。

4.患者住院期间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能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并逐步恢复良好的生活自理模式。

5.患者能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学会积极应对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护理措施】

(一)基础护理

1.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为患者提供设施安全,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整洁舒适、色泽明快的治疗环境,在患者安置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具有暗示性,不要将其与症状复杂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增加新的症状或使原有的症状更加严重。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面色、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在病因明确的前提下要及时采取镇痛治疗。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整齐,及时为患者更衣、洗澡。保证患者头发、皮肤及会阴的清洁卫生。

2.饮食护理

(1)评估患者的营养、水、电解质情况:保证每天液体的入量在2500ml以上。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督促进食或协助进食。如病情需要,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进食。

(2)在患者进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如适应障碍发作期应耐心劝慰患者进食,或缓慢喂食;对有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应用暗示性言语引导患者缓慢进食。老年患者可少吃多餐,不吃过烫、过硬、辛辣刺激的食物。

3.睡眠护理

(1)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安排患者住小房间,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夜间为患者开暗灯.减少外部刺激,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

(2)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避免患者睡前兴奋,告知患者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不做剧烈的运动,减少交谈,不看刺激紧张的电视,可用热水泡脚,还可以饮用热牛奶等促进睡眠。保证环境安静及安全。

(3)鼓励患者白天尽量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减少白天卧床的时间,即使晚间睡眠不足,也鼓励患者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记录患者的睡眠情况,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辅助睡眠。

(二)安全护理

1.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避免环境中存在对患者有影响的隐患。

2.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变化,安排专人看护,必要时采取限制性措施,防止患者发生自伤、伤人、外伤。

3.当患者出现情绪焦虑、抑郁或情感暴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患者采取适当的形式疏泄情感。对于有严重自杀观念的患者,要尽可能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并及早发现先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对于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要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三)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

者要态度和蔼,要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理解并

适度迁就患者的各种不寻常的行为。在与患者交

谈时要注意倾听,提问要简单扼要,针对当前的

问题给予简明、及时、正确、合理的指导,鼓励

患者表达自己焦虑、抑郁的感受,给予患者感情

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进行积极正面的诱

导,用支持性的语言或典型事例鼓励患者,帮助

患者度过困境。

2.每天定时接触患者,鼓励患者回忆应激

事件所致相关障碍发作时的感受及采取过的应

对方法,还有哪些可能有效的应对方法,共同讨

论并教会患者一些简单方法去面对应激。如应用

认知应对策略,转换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同一

个问题。还可以运用行为应对策略,采取听音乐、

散步、读书等减轻情绪的应激措施;运用自我暗

示、静默术、瑜伽、呼吸训练等放松疗法,达到

身心放松的目的。

3.和患者一起分析自身症状出现的原因和

危害,使患者认识到对自身病症的过多关心和忧

虑是无益于恢复健康的。帮助患者找出可能解决

问题的各种方法,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共同分

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建议患者收集有关的资

料,向有经验的朋友述说自己的问题,听取朋友

的忠告等。

4.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是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治疗手段。要充分利用和

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希望患者的家

属、亲朋好友、单位同事主动支持,配合医院做

好患者的心理治疗,使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

和谐氛围,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持情

绪稳定。

(四)康复护理

1.帮助患者认识和正确对待致病因素和疾

病的性质,加强自身修养和对情感的控制,保持

冷静的头脑,克服个性缺陷,理智处理问题,培

养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掌握疾病康复

途径,提高自我康复能力。

2.帮助患者学习疾病知识.使家属理解患

者的痛苦和困境,既要关心和尊重患者,又不要

过分迁就或强制患者,协助患者安排合理的工

作、生活。恰当地处理和患者的关系,教会家属

正确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护理评价】

1.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伤害他人、破

坏环境或被他人伤害的情况。

2.患者在住院期间意识障碍是否消除或减

轻。

3.患者每天睡眠是否正常,是否掌握积极

的应对方法。

4.患者是否个人卫生清洁整齐,主动进食、

沐浴、如厕、服药是否恢复。

5.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按时参加各项治疗

活动,按时服药,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一、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18岁以

前)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

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障碍的统称。精神发育迟

滞按照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分为4个等级:

轻度(智商50~69);中度(智商35~49);重度

(智商20~34);极重度(智商<20)。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大多数患者患病都不是由单一起因造成的,

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二)社会因素

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智商低、低社会阶层、

贫穷、居住条件差和家庭环境不稳定与本病的患

病率有关。另据对早期社会剥夺环境中的儿童所

提供特定教育的刺激,20年后随访发现社会教

育环境改善的儿童智商水平高于保持在原剥夺

性环境中的儿童。许多近期研究证实长期的规划

以及良好的干预对社会性剥夺的儿童有益。

(三)其他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宫内感染(如风疹)、环境污染

物(如铅)、母亲孕期酒依赖、严重营养不良、碘

缺乏、子宫接受射线照射过多等,在大脑发育的

易感时期如果暴露于上述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大

脑就容易被损伤。

【临床表现】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5%

以上。语言能力可以应付一般性的日常对话,但

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差,应付小学学业吃力,

需要特殊教育和帮助。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在他

人照顾下可以从事熟练的技能劳动。有一定的情

感体验能力和交往兴趣,但主动性、灵活性和积

极性仍差。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约占全部患者的10%。

可有语言,但词汇贫乏,仅能表达有限的意愿和

要求,能理解日常简单用语。大部分患者不能学

会简单计算,甚至不会点数。能辨认亲疏,情绪

常不稳定,主动活动少,在帮助和指导下可做简

单劳动,生活部分自理。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占全部患者的3%~4%。

患者无语言或发音不清,或仅能片言只语,不能

理解日常用语,无数的概念,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甚至坐、走等基本动作都不能自己完成。终身需

要他人照顾。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约占全部患者的l%~

2%。常伴有明显的出生缺陷,大多数既不会说

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大多数患者早年夭折。

【诊断要点】

1.患者智商在70以下。

2.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表现在个人生活能

力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缺陷。

3.起病于l8岁以前。

【临床评估】

1.病因学评估。

2.相关躯体情况。

3.智力和社会技能评估。

4.相关精神障碍与情绪行为的评估。

【治疗】

具体而言,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其家庭

提供完善服务的基本要素包括:

1.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2.定期检查和评估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功

能进步或者功能损害。

3.为家庭提供建议和实用的操作方法。

4.为每一个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训练、

就业的机会。

5.为患者提供住宿和社会支持,扩大其自

我照顾。

6.为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提供门诊或住院

治疗的服务或其他形式的服务。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在需要认知参

与的活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缺乏对冲动

行为的控制以及不分场合的多动为核心临床表

现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临床表现】

(一)注意缺陷(注意不能)症状

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

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

意。

3.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

4.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

日常杂务或工作中的义务(不是因为违抗行为或

不理解指令)。

5.组织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通常

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看上法没有条理与头绪。

6.常常回避或极其厌恶需要保持注意的任

务,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某种活动的必需品,如学校的

作业、铅笔、玩具或工具。

8.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显得总是匆

匆忙忙,做任何事情都好像跑着去做一样。好像

总是在做很多事情,却一件也完成不了。

9.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二)多动、冲动症状

1.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常蠕

动。

2.在课堂上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

开位子。

3.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在

少年或成年,可能只存在不安感)。

4.游戏时常不适当地喧哗,或难以安静地

参与集体活动。

5.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

人的要求都无法使其明显改观;忙忙碌碌,就像

装了马达,常在提问未完成时,答案即脱口而出。

6.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按顺

序等候。

7.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如冲撞别人的交谈

或游戏)。

8.常说话过多,插嘴;不能对社会规则作

出恰当的反应。

(三)合并症表现

ADHD合并其他精神行为障碍非常常见,有

研究提示有30%~50%的患者合并对立违抗障

碍或者品行障碍;焦虑与情绪障碍在ADHD儿童

中也很常见。而具有抽动障碍的儿童表现ADHD

症状的也很多,有些研究者进一步设想这两者基

因的同源性。青少年ADHD患者合并酒、药依赖

或物质滥用者也非常多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其症状表现,可以进一步分为注意缺陷

为主型(至少6条以上注意缺陷症状,合并或者

不合并多动、冲动症状),多动、冲动为主型(至

少6条以上多动、冲动的症状,合并或者不合并

注意缺陷症状)和混合型(注意缺陷与多动、冲动

都很突出)3种临床亚型。要作出临床诊断,引

人注目的注意缺陷或行为多动与冲动至少持续6

个月以上,且在学校、家庭等至少两个不同的背

景下持续存在,至少部分症状在学龄前就已经存

在。同时,患儿的学业表现,家庭、学校的人际

关系等社会功能必须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鉴别诊断

1.精神发育迟滞

是一组在18岁大脑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

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导致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

困难的综合征。通常从童年早期甚至出生时儿童

就表现出语言、运动、理解和学习发展上的明显

迟缓或落后,部分儿童可能伴有身体特征的先天

缺陷性标志。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发育迟滞儿童

中有相当部分同时合并有多动、冲动或注意缺陷

症状,如果两者均非常突出,可以作为共病处理。

但一部分智力边缘状态的儿童可能由于在检查

中不注意或不合作、对抗等行为而使智力检查结

果偏低,不要对这部分儿童轻易给予精神发育迟

滞的诊断。

2.广泛性发育障碍

是一组童年早期就明显表现出言语、沟通、

社会交往以及兴趣行为等心理发展的、广泛领域

发育的谱系障碍。这一类谱系障碍至少包括婴儿

痴呆、儿童孤独症、Rett综合征、Asperger综

合征等。详细收集发育与心理发展历程有助于鉴

别诊断。同样,广泛性发育障碍的部分儿童可以

表现出突出的注意缺陷和多动或冲动症状,如果

这些同样突出的症状不能完全用广泛性发育障

碍解释,可以作为共病现象来处理。

3.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能以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不宁、情绪不稳为主要表现。鉴别主要从起

病、症状特征等方面着手。从ADHD预后来看,

相当比例的ADHD儿童成年早期合并有精神分裂

症的情况。

4.躁狂发作或双相障碍

相对而言,躁狂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发

作性病程,不像ADHD那样是一个持续性的病程

特点。发病年龄通常也比ADHD晚,通常具有情

感高涨,兴趣增加,精力旺盛等精神运动性的兴

奋表现,也可以表现为冲动、激惹性增加等症状。

与精神分裂症情况类似,相当比例的ADHD儿童

共病躁狂或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

本病应当遵循明确诊断、长期、系统、个体

化、综合性的治疗原则。对于明确诊断ADHD的

儿童,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为经济、方便而且有效

的长期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中枢兴奋药。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

(二)心理社会干预

1.父母培训。

2.学校干预。

3.个体化心理治疗。

三、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首要表现是某种形式的抽动。抽动

是一种不随意、快速、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通

常限于某些肌群)或发声,多突然发生,无明显

目的。抽动常被体验为不可克制的,即便主观努

力控制也只能忍住一小段时间。主要发病于儿童

期,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

发声抽动分为一过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

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3种临床类型。

【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一过性抽动障碍

最常见。起病年龄多为3~10岁,其中4~

5岁最多,男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临床主

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

部,表现为眨眼,耸鼻子,努嘴,扮鬼脸等,相

继会出现耸肩,扭颈,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

少量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某些病例的抽动只有

单次发作,但其他病例的缓解与复发可在数月内

交替出现。症状可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

2周,但不超过l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具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不并存)。

抽动的频度可能每天发生,也可间歇出现,但间

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

3.Tourette综合征

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

一秽语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

和发声联合抽动为主要特征。

【治疗】

对一过性抽动障碍或症状较轻者仅采用心

理治疗。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

综合征,则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

四、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

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

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

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

后(75%合并精神发育迟滞)。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影响。

2.其他生物学原因。

3.精神病理学。

【临床表现】

(一)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表现为缺乏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

反应,不愿与人接近,哪怕是熟悉的父母或家人。

对别人叫他名字常常没有反应,缺乏与其他儿童

交往或一起玩耍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

也不会主动安慰别人,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

己的行为。

(二)交流障碍

1.非语言交流障碍

用于表达的动作姿势很少,不会与别人摆手

再见,甚至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

也没有社会性的模仿动作。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

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

育,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

后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

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言语运

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会背儿歌、背广告词,

但用于交流的言语却很少,且不会提出话题、维

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

同一话题。

(三)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

行为方式

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他们常常对玩具、

动画片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广告、看天气预报、

旋转及看转动的物品、反复排列物品等。对一些

非生命物体,如书、小瓶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

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患儿还常要求日常生

活常规,如饮食、物品摆放位置、行走路线等一

成不变,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怍和奇特的行

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

脚尖走路等。患儿对于物体的一些非主要特性可

能非常感兴趣,因此会去闻不该闻的东西,或反

复摸光滑的表面等。

(四)智能和认知障碍

约3/4的该症患儿存在智力低下,但患儿

能力发展可能不平衡,部分患者音乐、机械记忆、

计算能力相对较好。

(五)其他损害

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

【治疗】

1.异常行为的处理。

2.教育和社会服务。

3.对家庭的帮助。

4.药物。

五、特发于童年的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

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

疾病。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也是

一组异源性的障碍,它们都具有始于发育过程中

的社会功能异常,但没有明显的涉及所有领域的

社会交往的、质的异常,因此不同于孤独症等广

泛性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一)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本病起病于童年早期阶段(学步阶段或学龄

前阶段),针对所依恋的人(通常是父母或其他家

庭成员)离别而产生的过度焦虑,焦虑的持续时

间和严重程度大大超出同龄儿童在分离场合常

见的水平,并且使其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1.不现实地、预期忧虑他的主要依恋人可

能遇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

2.不现实地、预期忧虑某种不幸事件。

3.因害怕分离而总是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

或上学(不是由于害怕学校的原因)。

4.需要依恋的人在身边才能入睡。

5.害怕独处,即便白天,主要依恋的人不

在身边就害怕待在家里。

6.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噩梦。

7.当与主要依恋的人分手,如离家或去上

学时,反复出现躯体症状(恶心、胃痛、头痛、

呕吐等)。

8.在与主要依恋人分离的场合马上出现过

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表现(焦虑、哭喊、发脾

气、痛苦、淡漠或社会退缩)。

(二)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本症表现为对各式各样的对象或处境的恐

惧。起病于特殊的发育年龄阶段,且恐惧的程度

明显超出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一般水平,甚至会影

响到患儿日常必须的活动或家庭生活。临床类型

主要包括:①单纯恐怖,以怕黑,怕动物,怕出

血等与自然环境及身体安全有关的恐惧为特点。

②学校恐怖,对上学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有

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或躯体症状,逃避了上学则

表现如常。

(三)童年社交焦虑障碍

本症患者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

害怕和(或)回避;这种害怕可主要针对成人或小

伙伴,或两者兼有。同时伴有正常的选择性依恋

父母或其他熟悉的人。害怕或者回避见人在程度

上超出了患儿的年龄所应有的正常界限,并伴有

临床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失常。

(四)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通常发生在3~5岁,正常的

语言发育完成以后。该障碍在临床上突出而鲜明

的特征表现为患儿在家庭或特别熟悉的环境下

能够开口说话,而且表达流利,但在学校或碰见

生人的场合则缄默不语。通常可以预期患儿在哪

些场合能说话,哪些场合不能说话。

【治疗】

对于这一类障碍的儿童一般都以心理的支

持性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以给予稳定情绪、改善

焦虑的药物。其次,是针对孩子的心理支持。最

后,行为分析治疗为导向的技术与措施对这个年

龄阶段的儿童往往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六、精神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评估的特点】

1.护理评估的方法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

适应能力的特征进行评估。

(2)采取灵活的方式让患儿予以接纳,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

(3)重视患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游戏进行评估。

2.护理评估的内容

(1)注意对患儿智力的评估。

(2)对家庭环境的评估。

(3)教育方法的评估。

【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要从患儿的各种活动,如学习、娱乐、与人的接触当中进行精心观察,要从中了解患儿的情绪、行为表现和整个精神活动,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干预。

2.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要细致观察和避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儿的安全和躯体健康。患儿远离父母在医院治疗,护理人员要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对患儿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才能使患儿感到安慰,安全和有依靠感。

3.训练

针对患儿不同的障碍和功能缺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语言训练、注意力训练、反应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及形体训练等。

4.教育

儿童精神障碍是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此m-J-JL童的性格及行为发展还不成熟,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和治疗进行纠正的。病房中建立起类似学校中班的集体组织,按学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让患儿亲自参加自己管理自己的活动,学习和锻炼自己管理Iil己的能力,使他们不因疾病的治疗而脱离学校的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组织文化课、音乐课、体育及娱乐课,应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来安排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护理人员要在思想道德上给以指导,教育患儿怎样做人,怎样去面对和适应社会,怎样面对困难和征服困难。

(一)孤独症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与智力发展水平低下、认知障碍有关。

2.语言障碍的相关因素:与语言发育障碍和智力低下有关。

3.社交障碍的相关因素:与语言发育障碍、理解语言能力低下和兴趣范围狭窄有关。

4.受伤的可能的相关因素:与认知障碍、感觉异常有关。

5.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患儿的情绪反应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互动行为异常有关。

【护理措施】

(一)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

由于患儿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语言发育障碍,且患儿的发病年龄较小,不可能将自身的不适及生活需求主动提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量是否正常,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其次,要保证患儿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期给患儿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

(Z-)做好安全护理,避免患儿伤及他人和自身

由于患儿的认知障碍及情绪不稳,可以出现暴力行为、自伤行为。针对这种不安全的行为,我们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活动内容及情绪变化,找出不安全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要有专人护理,控制患儿的活动区域,避免接触不安全的因素。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若患儿的情绪处于激动、兴奋状态时,要将其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转移其注意力和所处的环境,鼓励患儿多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如出现不可避免的暴力行为和自伤的情况,要及时对患儿给予保护,避免伤害自身及他人,应及时了解引起兴奋冲动的原因,以便将来避免同样事情的发生。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态度和蔼,避免激惹患儿,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

(三)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情感交流、语言沟通的训练

1.生活技能训练

第一,要制订出一个内容具体明确,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可行性、时间性的训练计划。每次实施后要对患儿接受训练的情况进行记录。训练中要有具体步骤。每天所训练内容的多少,要根据患儿接受和掌握的程度而定。第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强化,即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言语、行动、表情及物质上的奖励。鼓励患儿持续不断的完成每一项训练内容,直到患儿学会,掌握并固定下来,切不能半途而废。

2.情感交流训练

在情感交流的训练中,一定要使父母参与进来。他们不仅是患儿的教师和训练人员,更主要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人,对患儿具有特殊意义,通过训练使患儿对父母,进而对人感兴趣,眼与眼对视的训练,与情感表现相应的行为方面进行训练。

3.语言沟通训练

由于患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患儿的个体差异较大,训练应个体化。在言语训练中,应根据患儿现有的语言水平制订训练计划,从认物、命名到表述,从简单的音节到完整的句子,来锻炼患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让其参加语言交流的游戏,

逐渐扩大语言范围。

总之,无论什么内容的训练,要遵循及时发

挥阳性强化作用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在训练中要

注重阳性强化作用,每当患儿达到要求,应及时

给予物质奖励、赞扬的语言、行为鼓励等,并且

要意识到任何训练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要让训练

者和父母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时间的训练中使患

儿有很大的改变,必须极为耐心和持之以恒地坚

持教育和训练。

(四)药物治疗的护理

1.帮助患儿按时服药,如服药困难者可将

药物放入患儿喜欢吃的食物或饮料中。

2.做好药物监督和管理工作,绝不可让患

儿自己拿到药物,以免发生意外。

3.密切观察患儿的进食、皮肤和行为变化,

若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并上报医生。

(五)健康宣教

1.服药指导。

2.训练指导。

3.生活指导。

【护理评价】

1.评价患儿在语言、情感、生活自理能力

及人际交往中的改善程度。

2.在护理干预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价、

实施效果的评价,及时修订护理措施。

3.对家长是否能够正确掌握训练的方法及

与患儿交往的技巧进行评价。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相关因

素:与患儿活动过多,体能消耗过大,进食不规

律等有关。

2.有自伤的危险相关因素:与患儿易冲动,

做事不顾及后果,有自残行为有关。

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相关因素:与患儿情

绪不稳定,易激惹和冲动,与他人沟通不良有关。

4.社交障碍的相关因素:①与注意涣散,

不能集中与他人的谈话有关。②与破坏活动规

则,沟通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一)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

护理人员在控制患儿活动范围的基础上,要

为患儿制定一个作息时间,保证其进食和充足的

休息时间,避免活动过多。必要时要有专人照顾

其进食,耐心安慰,保证入量。注意饮食的营养

结构,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并且要保证每天水的入量达2000ml左右。营养

缺失严重者,要记录出入量,监控体重变化,每

周测体重1次。

(二)利用各种护理手段来稳定患儿的情绪,

保证患儿的安全

要专人护理,控制患儿的活动区域,避免其

接触危险物品。密切观察其情绪的变化,有出现

意外的征兆要及时给予控制。

1.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护理人

员要与患儿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十分

重要的,要热情主动地去接触患儿,关心患儿的

生活、情感以及娱乐活动,在与患儿一起做游戏

的过程中进行交谈,取得患儿的信任。第二,要

根据患儿在社会交往中所出现的障碍进行训导,

通过评估,掌握患儿的特长、兴趣、爱好,发挥

其积极性,分配一些患儿可以完成的,且由其负

责的任务,从中让患儿有一种责任感和自我约束

感,让其带动其他患儿一起活动,使其树立自信

心。第三,要进行社会技能的训练,使患儿学会

如何与人交往,让其参与合作性的游戏,锻炼与

其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讲故事,合作式的背

诵诗歌,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锻炼其与人交往的

技能,逐渐延长其与人交往的时间。在训练中要

不断地鼓励、支持患儿完成每项训练内容。切忌

采取简单粗暴,惩罚患儿的方法,这样会使患儿

产生逆反心理,抗争对他的训练和指导,也会导

致患儿感情冲动,妨碍训练效果。

2.进行注意力的训练

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对注意力进行训练,使

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力涣散逐渐改

善。如循环式的造句游戏、接球游戏;可配合特

殊训练工具的使用,如在限定的时间内将不同的

颜色、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品分开,安装玩

具等,并且要求患儿每完成一个步骤要大声说出

下一个步骤,不断强化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

让患儿参加课堂的学习,若参加的时间逐渐延

长,并且能够按照要求进行,遵守课堂纪律,应

及时给予阳性强化和鼓励。

3.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安排患儿按时服药,密切观察其服药

情况,以及服药后的表现,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服用利他林时,可能出现心悸、头痛、胃痛、食

欲下降、入睡困难等,服用匹莫林的患儿,可以

出现肝中毒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

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给医生处理。

服用匹莫林的患儿,每月要检查肝功能1次。

4.健康宣教

(1)按医嘱安排患儿服药,告知患儿不可自

行滥用药物或自行停药。

(2)使家长明确患儿所患疾病的性质,一方

面不要歧视、粗暴对待、打骂、惩罚患儿。另一

方面,可建立简单的规矩,培养其做事要有始有

终的良好习惯,以正面阳性行为进行强化。

(3)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患儿的注意力及自我

控制能力。训练中要有耐心,不断给予强化鼓励。

要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共同教育。

【护理评价】

1.患儿的营养是否达到正常标准,并且能

有一定的生活规律。

2.注意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提高,是否

能够完成被指定的且适宜患儿的简单任务。

3.能否正常与人进行交谈(在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提高),与小朋友的互动行为是否增加。活

动量减小,至少在被控制下有克制自己的能力。

(三)抽动症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有自伤和伤人危险的相关因素:与患儿

的抽动症状和强迫行为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相关因素:与带有自伤性

的抽动行为有关。

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相关因素:与患儿情

绪障碍使得交往中与他人易出现矛盾,带有肢体

抽动行为有时会引起矛盾有关。

4.自我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与抽动行为

造成患儿外观及形体的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

(一)生理需求的护理

患有此病的患儿大多数生活能自理,但由于

有的患儿年龄小,自我照顾能力较差,不能自觉

地学习和休息,因此护理人员要督促和帮助患儿

料理生活,做好晨晚间护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要使患儿有一个充足的休息时间,以防止由于过

度疲劳和紧张导致抽动症状加重。另外,要保证

患儿的良好卫生状况,定期洗澡,剪指(趾)甲,

注意冷暖。

由于患儿的主要症状为不能自控的、带有自

伤行为的抽动,经常可出现皮肤外伤,易造成感

染。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外伤的情况,

并且要严密注意体温的变化,如患儿的自身伤情

需要,可遵医嘱检查血常规监控感染情况,并遵

医嘱给予服用抗生素。

(二)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

必要时给予专人护理,控制其活动范围,并注意

其活动的空间有无危险因素的存在。还要观察患

儿的情绪变化,当患儿出现自伤或伤人的行为

时,要及时给予制止。当患儿秽语伤人,他人不

理解而与患儿发生冲突时,在制止的同时要向他

人进行解释劝导,避免意外冲突的发生。转移患

儿的注意力,改变环境,可以缓解患儿激越的情

绪。

(三)做好心理护理

患儿的抽动症状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其面部、

躯体的极度扭曲,各种怪样百出,会遭到周围人

们的不理解,甚至讨厌、耻笑或指责,从而导致

患儿的自卑心理。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儿表

示同情和尊重,决不能嘲笑,更不能态度生硬,

怒斥、指责患儿,要热情主动地与他们接触,取

得患儿的信任,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

患儿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特别是节奏感强的韵

律性的体育活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或者

是患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患

儿的抽动症状,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四)服药的护理

首先要严格地遵照医嘱按剂量给药,口服时

一定要检查口腔,避免藏药,或一次大剂量服用。

其二,要密切观察患儿服药后的表现。如出现药

物的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对

症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要安慰患儿,耐心解释,

帮助患儿解除紧张情绪。

(五)健康宣教

1.遵医嘱严格按照剂量、按时服药,不能

自行减药、加药或停药。

2.药物不得让患儿保管,要讲明其后果的

严重性,以免发生危险。

3.讲授有关疾病知识、使家庭以及患儿对

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能正确地对待疾病症状,家

长要持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禁止打骂,严厉惩

罚患儿,以免强化症状,应给予患儿支持,鼓励

其战胜疾病。

4.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使其生活有

规律性,避免过分地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

5.生活上多给予关注,注意营养和安全,

增加抵抗力,避免自伤情况的发生。

【护理评价】

1.首先评价每个护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2.针对某一未解决的护理问题,动态地评

价所制定护理措施是否有效,若措施效果不佳,

应及时修改,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3.最后应评价护理问题是否有遗漏。

(四)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与智商

低下、认知能力低下有关。

2.保持健康能力改变的相关因素:与智商

低下、认知能力低下有关。

3.社交障碍的相关因素:与智商低下、语

言发育障碍及环境适应能力低下有关。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相关因素:与智商低

下、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冲动有关。

5.自我防御能力低下(缺陷)的相关因素:

与智商低下、认知能力低下,不能正确判别危险

有关。

【护理措施】

(一)满足生理需求

护理人员首先要保证其基本的生活需求,督

促协助进食,且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进食量

的控制等,注意对其大小便的护理,严重者要进

行大小便的训练。若大小便于裤中,要及时给予

更换。注意患儿的冷暖,保证患儿有一个良好的

卫生状况,定期洗澡,修剪指(趾)甲。注意观察

患儿的活动空间及活动状况,保证安全。

(二)安全护理

1.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表现,要细

心地、耐心地理解患儿所表达的意思,对患儿情

绪改变及环境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患儿出现

冲动、伤人等行为,护理人员要在有心理准备的

前提下,及时地把握事态的发展,改善环境因素,

避免患儿因暴力行为伤人或伤及自身。

2.严重者可以给予特殊监护,必要时遵医

嘱给予药物治疗,使患儿安静下来。

3.应根据患儿智力低下的程度和接受能力

的程度不同,教导患儿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自己的内心感受、躯体不适以及心中的气愤。

(三)训练

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2.适应社会能力的训练。

(四)药物治疗护理

观察患儿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有无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药物过敏症状,活动是否受

限,有无低血糖的表现。服用抗精神病药如氟哌

啶醇时要观察有无锥体外系反应等。出现不良反

应时应立即停药,并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安抚患儿,对症护理。

(五)健康宣教

1.注意家属的心理护理。

2.传授一些各种训练的方法,技巧,特别

是患儿回归社会,怎样适应社会的环境活动,在

社会中求生的技能。

【护理评价】

评价患儿的几项训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

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多少,训练中动态的评价

护理措施及训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奏效。

第十四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一、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语

言的和非语言的)帮助患者改变其心理活动,解

决患者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问题的一类治

疗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

苦和症状,去掉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善患

者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分类与形式】

依据一定的理论、有一定方法学的专门的

(或特殊的)心理治疗也被称为狭义的心理治疗,

与之相对应的为广义的心理治疗。广义的心理治

疗主要强调与患者接触时“心理治疗性”的基础

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理解、接纳、支持),治疗者

不一定是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而是涉及从事临

床工作的各科医务人员。

【适应证】

凡是有交往能力的患者均可接受广义的心

理治疗。狭义的或专门的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各

类神经症,专门的心理治疗也适用于心身疾病以

及某些非急性期或康复期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各

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同一类障碍

也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的作用方式】

1.支持与安慰。

2.学习与教育。

3.分析与自我探索。

4.宣泄。

(2)生活自理能力、情感交流、语言沟通的

训练:

①生活技能训练:第一,要制订出一个内容

具体明确,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可行性、时间性

的训练计划。每次实施后要对患儿接受训练的情

况进行记录。训练中要有具体步骤。每天所训练

内容的多少,要根据患儿接受和掌握的程度而

定。第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强化,即对

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言语、行动、

表情及物质上的奖励。鼓励患儿持续不断的完成

每一项训练内容,直到患儿学会,掌握并固定下

来,切不能半途而废。

②情感交流训练:在情感交流的训练中,一

定要使父母参与进来。他们不仅是患儿的教师和

训练人员,更主要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人,对患儿

具有特殊意义,通过训练使患儿对父母,进而对

人感兴趣,眼与眼对视的训练,与情感表现相应

的行为方面进行训练。

③语言沟通训练:由于患儿所处的家庭环境

和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患儿的个体差异较大,训

练应个体化。在言语训练中,应根据患儿现有的

语言水平制订训练计划,从认物、命名到表述,

从简单的音节到完整的句子,来锻炼患儿用语言

表达自己的需要,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让其参加

语言交流的游戏,逐渐扩大语言范围。

总之,无论什么内容的训练,要遵循及时发

挥阳性强化作用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在训练中要

注重阳性强化作用,每当患儿达到要求,应及时

给予物质奖励、赞扬的语言、行为鼓励等,并且

要意识到任何训练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要让训练

者和父母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时间的训练中使患

儿有很大的改变,必须极为耐心和持之以恒地坚

持教育和训练。

5.暗不。

【影响疗效的因素】

1.治疗方法。

2.治疗关系。

3.患者因素。

4.治疗者因素。

【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为医生和心理学工作

者。有经验的或经过培训的护士也可组织患者进

行某些集体形式的治疗。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

员应具有一定的学历,并经过相应的职业培训。

作为专业人员,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

践经验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

任感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

度认真、谨慎地处理每一问题,要尊重患者或求

助者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利益。

【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和技术方法】

(一)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

1.基本理论及概念

(1)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们在清醒状

态下自我能意识到的精神活动,而无意识(潜意

识)是指被压抑的、一般情况下不能被自我意识

到的精神活动。分析和解决无意识冲突是精神分

析最基本的任务,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精神结构假说:精神活动在功能上被分

为3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及超我。“本我”的

内容涉及本能活动或欲望;“自我”的功能主要

有认识自我、适应环境、控制情感与本能活动等;

“超我”是在后天教育中形成的,内容涉及道德

规范与行为准则,超我过强时可产生自责或内疚

感。当自我功能较弱,本我、超我之间的矛盾或

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时,则可导致神经症症状的

产生。

(3)防御机制:指为避免冲突而出现的一些

常见的心理活动模式。精神分析中的“防御”过

程是无意识的。

2.经典的精神分析技术

(1)自由联想:治疗中患者应半躺在沙发椅

上,治疗者坐在其后,目光不与患者接触,使患

者完全放松,让内心的体验及想法任意地涌出并

说出,而不受治疗的干扰。自由联想的目的是暴

露出被压抑的致病性冲突(无意识冲突)。

(2)分析和解释:治疗者对已获得的各方面

资料进行分析,探索无意识内容,分析它与症状

的关系,并将结果告知患者(解释)。解释或沟通

时不要使用专业术语,不是理智地去教导患者,

而是引导患者认识(领悟)并改变自己。

(3)识别、处理阻抗和移情:这是治疗的重

要任务,消除阻抗是使治疗深入的保证。移情是

指患者把对某人(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感情

和态度不自觉地转到了治疗者身上。移情可使患

者重新经历,并在与治疗者的关系中重新处理早

年未能解决的冲突,使问题重新得到解决。

3.分析性心理治疗(短程)

是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

同经典的方法相比,分析性心理治疗的疗程较

短,治疗频率和每次治疗时间也没有统一要求,

常为每周治疗1次(初级阶段间隔较短,以后可

根据需要确定间隔),每次治疗时间20~60分

钟。治疗的外在形式与一般心理治疗的谈话形式

相同。治疗目标可以是消除症状,也可以是促进

人格的进一步成熟。尽管形式不同,但分析性心

理治疗仍注重对无意识活动的观察和解释,用动

态的观点观察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

程,探讨患者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也被称为心

理动力学(精神动力学)或深层心理学的方法。

(二)行为治疗

1.基本理论

(1)经典的条件反射:从一个无关刺激转变

为条件刺激,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

新的行为模式形成的过程。

(2)学习理论:认为无论是简单的或是复杂

的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无论任何行为既可以习

得,也可以弃掉,因而十分崇尚教育。行为的形

成遵循两条学习规律。①频因律:即某一行为反

应对某一刺激发生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行为反

应就越有可能被固定保留下来,并在以后遇到相

同刺激时发生。②近因律:即某一行为反应发生

的时间与某一刺激越接近,那么这一行为反应越

有可能被固定保留下来,并在以后遇到相同刺激

时发生。

(3)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

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后果是奖励性的,该行为

发生的频度倾向增加,称为正性强化;后果是惩

罚性的,该行为发生的频度减少而避免惩罚的行

为发生的频度倾向增加,称为负性强化。根据这

一原理,可使行为朝预期的方向改变,逐渐建立

原来没有的行为模式,即所谓行为塑造。

2.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

(1)系统脱敏:常用于治疗恐怖障碍。这是

想象暴露法和肌肉松弛法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治

疗方法。治疗分几个步骤进行:①焦虑分极,即

根据某种刺激引起焦虑反应的等级将刺激分级,

分级的原则是l级刺激应为其引起的焦虑程度

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完全消除,而各级刺激之间的差距应均衡。②肌肉放松训练,要求受训者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以随意放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③系统脱敏,从l级刺激开始进行想象,当患者出现焦虑反应时,引导其进行放松,从而抑制焦虑(交互抑制作用原理),焦虑伴随的行为反应(回避行为)也会减弱或消失。当患者对较弱的刺激不再“敏感”、不再引起焦虑时,再逐步增加刺激的等级,直至较强的刺激也不引起焦虑反应。系统脱敏的效果应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来转化为实际效果,并不断强化,才能达到真正的治疗目的。

(2)冲击疗法:适用于恐怖障碍和强迫障碍的治疗。与系统脱敏相反,冲击疗法不是从较弱的刺激开始,而是使患者直接置身于最能引起紧张焦虑的(最害怕的)场合,使其迅速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情绪,期间不予任何干预,在一阵极度的恐惧之后,惊恐反应会自行减弱(耗尽),患者的恐惧情绪会自然地缓解下来。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原理和过程,使患者对治疗中的痛苦反应有思想准备。老年人、有严重躯体病(特别是心血管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不适于冲击疗法。

(3)厌恶疗法:是通过惩罚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给予一定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痛苦的厌恶反应,也可是想象某种刺激。经过多次治疗,可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以后每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便会产生厌恶体验,最终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行为。厌恶疗法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变态行为等。此法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要在控制下使用。

(4)阳性强化疗法:常用于儿童行为问题、进食障碍、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康复治疗等。指对患者适应良好的、正常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不良行为或异常行为则不予关注。适应良好的行为包括个人卫生、饮食习惯、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治疗应有计划,对患者的行为方式应有要求,对表现良好的或按治疗要求做的患者应及时奖励。

(三)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主要通过下列3种途径改变认知的过程:①发现现存的信念与事实之间的矛盾。

②改变信念的建构系统。③对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不合逻辑之处达到领悟。

在各种认知疗法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疗法当属Beck的认知疗法。

1.基本理论

(1)自动化思维:指介于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反应之间的那些思想,这些思想是如此经常地自发地产生,以致于不专门注意就不会意识到其存在,但这些思想存在于认知的表面层次,经过认真思考是能够被患者和治疗者意识到的。

(2)图式:Beck认为图式是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部心理模式,它包括个体和世界的许多方面内容,个体可参照这些内部模式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编码、记忆等信息加工活动。作为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图式既可以是积极的、适应性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失调性的。

(3)认知的歪曲:将功能失调性的图式与自动化思维联系在一起,使个体在面临一定的事件时产生消极的自动化思维。这些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逻辑错误被称为认知的歪曲。常见的认知歪曲包括:①任意推断,在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武断地作出结论。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个别细节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不考虑其他有关信息。③过分概括化,在一件或很少的几件孤立的事件基础上就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去。④极端化思维,即“全”或“无”、非黑即白的价值观。⑤过分夸大或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的失误或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⑥个人化,即在缺乏相应联系的情况下,把外部事件的发生全都归因于自己,主动为他人的过失承担责任。

2.认知治疗的主要技术

(1)箭头向下式提问:反复询问患者如果某一事件真的发生了,对患者意味着什么?此方法常用来帮助找出患者的功能失调性图式。

(2)行为实验:常用来检验自动化思维,即治疗者与患者一起设计出检验自动化思维的实践方案,让患者在实践中体验其想法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3)认知作业表:家庭作业是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内容,而认知作业表是其中之一,可以有多种形式。

(四)森田疗法

1.基本理论

(1)神经质症:这是森田关于神经症的理论,简单地说是一种素质论,他认为神经质的倾向任何人都有,而这种倾向强烈者称为神经质。森田的神经质包括普遍神经质(神经衰弱)、强迫观念(恐怖症)、发作性神经症(焦虑症)。

(2)疑病性素质:森田把神经质发生的基础称为疑病性素质,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对自己的身心过分地担心,在某种情况下,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受、情绪、想法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并将注意力集中于此种感觉上,使之对此感觉更加敏感,进一步导致注意力的更加集中。

(3)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森田认为神经质

的人“生的欲望”过分强烈,他所指的生的欲望

包括从自我保存、食欲等本能的,到想获得被人

们承认、向上发展的那种社会心理的欲望。而死

的恐怖中包含了在对欲望追求的同时,怕引起失

败,对死及疾病的恐怖,怕种种具有心理价值的

东西失去等。

(4)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森田认为神

经质发病最重要的是疑病性素质,对症状发展起

重要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所谓精神交互作用

是指在疑病基础上所产生的某种感觉,由于注意

力的集中使此种感觉更加敏感,过敏的感觉进一

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逐渐固定,从而形成症

状,形成疾病。而人的主观、客观、情感与理智、

理解与体验之间常有矛盾,森田称之为思想矛

盾,如试图用理智去解决这些矛盾就会导致精神

交互作用。

2.森田疗法的主要技术

整个治疗过程以“接受症状、忍受痛苦、顺

其自然、为所当为”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原则。

(1)住院治疗的4期:

①卧床期:将患者独自隔离起来,绝对卧床,

此期持续约1周,主要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精神痛

苦,消除烦恼和焦虑情绪,其次是使身心疲劳得

到调整。

②轻作业期:持续l周,仍禁止患者与他人

交往,卧床时间缩短为7~8小时,白天可到户

外呼吸新鲜空气,自本期开始要求患者写日记。

此期目的是激发患者自发活动的欲望。当患者出

现比较强的参加体力劳动的愿望时,可转入第3

期——重作业期。

③重作业期:持续l~2周,患者可自行选

择体力劳动,如庭院劳动、田间劳动等,同时让

患者多读书。培养患者的毅力、自信,使患者体

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工作的兴趣。

④社会实践期:为返回现实生活做准备,进

行一些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训练。

(2)森田疗法的特点:①不问过去;②不问

情绪,只重视行动;③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治疗,

森田疗法不用特殊设施;④森田日记。

(五)患者中心治疗

患者中心治疗也称咨客中心或当事者中心

治疗。它是人本主义学派中有代表性的心理疗法

之一。治疗中,患者是“主角”,是中心,治疗

者一般不进行主动的干预,而是营造一种良好的

氛围,一种和谐的治疗关系,以真诚、温暖、尊

重、同情、认可、关怀及完全接纳的态度对待患

者,对患者予以积极的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患

者,以促进其自身潜能的发展,促进对自我的探

索、剖析、认识及理解,使患者最终能重新面对

自己的问题,接受自己,走向成熟。

(六)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

其特色在于把焦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

系上,不太注重各个成员的内在心理结构。主要

流派有:

①系统家庭治疗;

②结构性家庭治疗;

③行为性家庭治疗;

④分析性家庭治疗;

⑤策略性家庭治疗。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

求,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予指导、

建议或帮助。心理咨询可以看作是通过两人间的

对话来缓解痛苦的一种方法。其目标在于通过支

持及适当的建议指导,帮助来访者或患者自己发

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方法】

(一)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把被咨询者看做是一个完全独

立的人,尊重被咨询者的感受和经验,不管被咨

询者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一概加以尊

重,对他们表达的思想和行为不加评判,而是鼓

励他们自己判断个人的行为表现。

(二)共情

按照Rogers的意见,它是心理咨询的实质

所在,指的是咨询者能敏锐地和设身处地地理解

被咨询者的思想、感情,并让被咨询者体会到咨

询者的理解。共情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建立了共

情的咨询关系即可解除咨询对象的顾虑和负担,

加强感情协调关系的发展,加速心理咨询的顺利

开展。

(三)表达

咨询者在咨询中的情感、言语、行为应该是

坦诚的、一致的,以无条件的积极态度接受被咨

询者,同时能理解被咨询者的心情和站在被咨询

者的立场上看待事物。重要的是,咨询者不但要

具有上述品质,还要能把它表达出来,能让被咨

询者体验到这些品质。咨询者不只是通过他在咨

询过程中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他所应具有的上述

品质,而且有意识地主动地应用语言以及解释、

说明或讨论的各种机会,自然、真诚、坦率地表

达出来。

(四)广提选择

广提选择是指咨询者和被咨询者就咨询的

问题开展积极讨论,通过各个方面来启发后者对

他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强他独立思考

能力,增强自立能力。广提选择不同于给人直接

提建议,它的目的在于强化咨询者通过自觉的努

力,以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咨询问题。咨询者

要注意由被咨询者的客观实际出发,启发他着眼

于多方面来考虑,力求改变自我认识,找出适应

或应付环境或人际关系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在

讨论过程中多用“你可不可以”,而不是“你应

不应该”这样的句式。

第十五章健康教育与康复

一、概述

【复康与康复医学】

康复的概念目前已经较全面地归纳为:综合

协调地运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

其他一切措施,进行训练和再训练,调整周围环

境和社会条件,使伤、病、残者尽早和最大限度

地改善已经丧失或削弱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

社会功能,促使其重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完

成应担负的社会职能;并要求对象本人、家庭及

所在社区均参与康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包括以

下几点要素:

1.康复的内容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

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

2.康复的手段包括重复训练和调整环境。

3.康复的对象为伤、病、残者。

4.康复的目的是改善各种功能缺陷,使受

益者重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

5.康复过程要求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共

同参与。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研究探索有

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治疗和训练的一门医

学学科。

【精神康复】

精神康复,又称社会心理康复(PSR),是帮

助那些因精神障碍而出现各种功能缺陷者达到

在社区独立生活最佳水平的过程。它是康复医学

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其内容同样包括医学康

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

【功能缺陷】

WHO在“功能与功能缺陷国际分类”中将功

能缺陷分为3个层面:①身体功能和结构水平-

-损害。②个体活动水平--活动受限。③社会

参与水平--参与受限。一种疾病所造成的功能

缺陷可以侧重某一个层面,也可以3个层面同样

突出。

二、精神康复的设施与方法

【医院内设施】

目前,精神病院的环境设施和管理模式已经

较前有了很大改观,具体表现在花园绿地的修

建、工娱疗室的配备等。一些大型的精神病院为

了适应患者康复的需要,改造了铁窗,装修了居

室和楼道,增加了照明,墙壁上装点书画作品、

色彩绚丽的插花和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病区内

配有电视并播放音乐,护士办公室以宽敞明亮的

玻璃替代了以往古板的围墙,使医护人员更加贴

近患者。总之,患者的住院环境更加家居化、人

性化,住院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过渡性康复机构】

过渡性康复的优势在于:

1.促使患者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

2.通过集体劳动,增加患者的社会交往机

会,培养相互协调的精神。

3.使患者学习和恢复一定的劳动技能,并

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自身价值。

4.在工疗的过程中,患者随时可以得到医

生的咨询,及时排解心理困扰。

5.医生能够随时观察患者的服药情况,以

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6.能够早期发现病情波动的迹象,及时采

取措施。

7.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劳动产品转

化为经济效益返还给患者,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

一部分经济负担。

过渡性康复机构按职能分为以下几类:

1.过渡性医院设施

即在精神病院或精神卫生中心内设立日间

医院(也称为日问中心,或日间照料站)或晚间医

院,也有在医院外独立设置者。这种设施是帮助

慢性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一种形式。

2.过渡性居住设施

这是主要解决居住条件的设施,称为中途宿

舍或护理之家。这类寄宿处通常由经过专业训练

的护士或社会工作者负责管理,一般接受缺乏独

立生活能力或无家可归的慢性患者,配备一些基

本的医疗条件并开展行为康复训练。白天,尽可

能将患者送往就业场所或日间医院。

3.过渡性就业设施

这是比较接近现实的工作就业场所,主要培

养患者的工作习惯和训练职业技能,为就业做准

备。这类设施有庇护工厂、工疗站和农疗基地等。

这些设施均穿插安排某些行为康复训练和社交

娱乐活动,也配以基本的医疗设备和条件。

4.过渡性娱乐设施

为了增强患者的社交活动能力和文娱生活,

部分国家和地区专门为精神病患者设立“社交俱

乐部”或“康乐中心”等,配备有一定的文化娱

乐设施,并有专人负责组织管理,还鼓励恢复期

患者作为志愿者共同协助工作。

【康复疗法简介】

(一)生活技能训练

训练的对象是生活自理困难的慢性患者,训

练其个人卫生、饮食、衣着、管理个人物品等,

以矫正其仪表不整、生活懒散等行为退缩的表

现。目前多采用代币治疗的方法,当患者的行为

符合要求时给予象征性的奖励。

(二)文娱治疗

培养患者参与群体活动,提高其生活情趣,

促进心身健康。这种文娱疗法通常在患者的急性

症状减轻后逐步实施,活动内容根据个体情况安

排,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体操、棋牌、

球类比赛等。这些带有学习和竞技性的活动有助

于患者自然地表达情感,稳定情绪,并促进与他

人的交流与合作。

(三)社会技能训练(SST)

这方面工作成就较突出的是Liberman及其

同事们,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了一系

列较为详尽的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包括用药自我

管理、症状处理、休闲娱乐活动、基本对话、整

洁与自理生活等内容,每种模式都配有训练者手

册、录像带和患者手册。我国同行已开始引进和

实施这套训练方法。

1.作业治疗

是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改善患

者的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使其作为家庭和社

会的一员。目前国内多数精神病院都为患者安排

了手工作业治疗,这些劳动工序简单、技术要求

低,适合大部分患者,但不能突出职业性和技能

性。从理论上讲,作业治疗应尽可能与患者回归

社会后将从事的职业技能相同,但实际上往往达

不到,只能按具体条件选择较接近的工种,即所

谓“替代性工作”。即使这样,国内绝大多数精

神病院要做到这一点都非常困难。

2.其他与康复有关的治疗

包括认知治疗、行为矫正、森田疗法等,除

适用于各种重性精神病患者,还用于神经症、人

格障碍以及各类行为问题的康复。

三、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的作用】

精神患者的病情越重,就越不承认自己有

病,越坚决地拒绝接受治疗,这是精神病的特殊

性决定的,也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因此,患者家属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他们不

得不承担起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患者←

→家属←→医生

如图l5-1从左向右显示:患者的精神病性

症状一般是最先暴露在家属面前,家属有责任向

医生提供病情的第一手资料,并陪同患者就诊;

从右向左显示:医生在听取病史和检查患者之

后,一般是向家属交代诊疗计划,并由家属督促

患者贯彻实施。

家属的桥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精神病的早

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上,而且贯穿在患者的整个康

复过程之中。即使病情已经痊愈,家属仍然必须

与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商讨患者的维持治

疗,及时解决患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以防止病情复发,促进患者的社会功

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家庭干预的效果与方法】

家庭干预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项心

理社会干预措施。在国外,家庭干预多采用家庭

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作为家属干

预的重要内容,家庭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疾病知识教育、家庭情感支持、解决问题的技能

训练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家庭教育的形式

可以采用面对面交谈、网络授课、电话咨询等。

一般来说,教育的形式取决于教育目的。如果教

育的目的在于改变患者的行为,则患者应该参

加;如果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家属缓解压力和焦

虑,增加应对措施,则没有患者参加更好,这样

更有利于家属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疏泄情感和

学习有关的应对技能。关键在于要确保所传授的

信息能被理解和接受,但目前还没有有效评价家

属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工具。作为一种精神病的辅

助治疗措施,家庭心理教育的应用也在不断扩

展,从主要针对精神分裂症扩展到治疗其他精神

障碍,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国内学者

多采用集体教育性家庭干预,既经济覆盖面又

广,同样取得了降低患者家庭负担、减少复发率

的效果。

第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

1.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

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作为首选

药物,在一些地区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

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仍作为首选药物。

氯氮平因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心脏的不良反

应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使用。药物治疗以早期、足

量、足疗程、单一用药、剂量个体化为原则。经

6~8周疗效不佳时,可考虑换药。

2.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

剂量,药物滴定速度视药物特性及患者特质而

定。急性期治疗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

月,维持期治疗l年以上。反复多次发作者需终

身服药。

3.定期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合理

调整治疗方案,不能突然停药。

4.难治性患者可考虑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合

并治疗,以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

药物联用比较合适;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后仍以单

一用药为宜。

5.合并使用苯二氮革类、心境稳定剂和抗

抑郁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权衡利弊。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

1.氯丙嗪

属于低效价药,治疗剂量偏高,适用于治疗

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注射或口服控制兴奋、

激越的疗效比较满意。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过度镇

静,中枢和外周的抗胆碱能样作用,明显的心血

管反应和致痉挛作用等。常用剂量范围:200-

600mg/d。

2.氯氮平

为多受体作用药物,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及

伴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TD的患者有效。与粒

细胞缺乏有关,治疗期间要求每周检测白细胞,

如果白细胞总数≤3×10的9次方/L或中性粒

细胞计数≤l.5×10的9次方/L,必须停用氯

氮平,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

速、流涎、镇静、便秘、体温增高和体重增加。

高剂量时容易诱发癫痫。因为相对短的半衰期要

求每天给药2次。常用剂量范围:200~600mg

/d。

3.利培酮

对5-HT2A触和D2受体亲和力高,是5一

HT和多巴胺受体平衡拮抗药。常见不良反应有

困倦、直立性低血压、头晕眼花、焦虑、静坐不

能、便秘、恶心、鼻充血、催乳素增高、体重增

加。剂量超过6mg/d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

显。催乳素的增加导致闭经、溢乳、男性乳房女

性化,是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常见原因。常用剂

量范围:每天给药l~2次,2~6mg/d。长效针

剂每2周肌内注射25~50mg/d。

4.奥氮平

受体作用与氯氮平相似,但无粒细胞缺乏等

不良反应。对阳性和阴性症状明显有效,并能改

善认知功能。在治疗剂量范围,除轻微的静坐不

能外,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见。半衰期长,可每

天1次给药。因耐受好,可高剂量开始或很快滴

定到最有效的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

加、镇静、口干、恶心、头晕眼花、直立性低血

压、眩晕、便秘、头痛、静坐不能和一过性肝脏

的转氨酶增高。常用剂量范围:10~20mg/d。

5.喹硫平

对5一HT2受体较D2受体有更高的亲和力,

对蕈毒碱胆碱能受体无亲和力。因为半衰期短,

通常每天2次给药。本药与经典药一样有效,并

能改善认知功能。治疗中出现的锥体外系不良反

应概率也非常低。没有催乳素水平的增高。主要

的不良反应有思睡、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头晕眼花、兴奋、口干,体重增加,罕见静坐不

能。包装盒上警示:有发生晶状体的不透明和白

内障,建议定期检查眼睛。常用剂量范围:300

-750mg/d。

6.齐拉西酮

相对D2受体亲和力而言,有较强的5一HT2A

受体亲和力。与其他神经递质系统没有相互作

用,所以此药不会导致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很

少有直立性低血压,镇静作用小。半衰期短,因

此每天2次给药,与食物同服能更好地被吸收。

主要不良反应是困倦、恶心、失眠、消化不良和

QT间期延长。不应与其他明显延长Q-T间期的

药物合并使用,它还禁用那些已知有明显Q-T间

期延长病史、最近有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表现的

个体。常用剂量范围:80~160mg/d。

7.阿立哌唑

对D2和5一HT1A受体的有部分协同作用,

对5-HT2A受体有充分拮抗作用。常见的不良反

应有头痛、失眠、激越、焦虑。在安慰剂和阿立

哌唑组有相似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

非常少的体重变化,没有催乳素的增加。常用剂

量范围:l0~30mg/d。

【不良反应及处理】

1.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包括肌张力障碍、动眼危象、假性帕金森综

合征、僵直和静坐不能。通常给予抗胆碱能药物

治疗。急性肌张力反应的治疗包括立即肌内注射

抗胆碱能药或苯海拉明。减少神经阻滞药剂量或

使用β-受体阻滞药,例如普萘洛尔能有效治疗

静坐不能。

2.非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包括那些继发于阻滞蕈毒碱、组胺能、α-

肾上腺能受体的作用。其他还有心脏传导紊乱、

视网膜改变、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及降低癫痫

阈值和粒细胞缺乏的危险。

3.神经阻滞药的恶性综合征(NMS)

主要特征指高热、僵直和肌酸激酶水平增

高,其他表现包括:心动过速、血压异常、呼吸

急促、意识改变、发汗和白细胞总数增高。NMS

可出现在治疗的任一阶段。

4.迟发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不自主地手足舞蹈样运动和慢性肌

张力障碍,从轻微的舌头运动到躯干扭曲、骨盆

不自主地运动,甚至可能是呼吸的运动障碍。如

果临床可行,抗精神病药应被调整,或者维持在

最低有效剂量。这也是一个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

或氯氮平的指针。氯氮平(还有喹硫平和奥氮平)

是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最好治疗药物。

5.猝死

可能与Q—T问期延长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有关,包括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心动过缓、先前存在的心脏疾病(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先天性的QT综合征)、女性、老年、Q—T间期大于460m/s,或使用了其他延长的药物。因此,在高危险人群应监测Q—T间期以预防这一潜在致命性的毒副作用。

二、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

【全程治疗】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抑郁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3期。

【抗抑郁药物的种类】

1.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主要代表药包括:氟西汀(20~60mg/d)、帕罗西汀(20~50mg/d)、舍曲林(50~200mg/

d)、氟伏沙明(100~300mg/d)、西酞普兰(20~

60mg/d)和艾司西酞普兰(10~30mg/d)。

2.其他新型抗抑郁药

(1)选择性5一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

(SNRIs)。

(2)NE能和特异性5一HT能抗抑郁药

(NaSSAs)。

(3)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药(NRI)。

(4)NE和DA再摄取抑制药(NDRIS)。

3.三环类抗抑郁药

主要药理作用为突触前摄取抑制,使突触间隙NE和5-HT含量升高从而达到治疗的。

4.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

对重性抑郁的非典型特征有效,以及那些SSRIs治疗无效的恐怖障碍、社交恐怖障碍和广场恐怖障碍有明显作用。代表药有吗氯贝胺,常用剂量范围为300600mg/d。

【常规推荐】

开始治疗时进行每周的门诊访视,随后确定每2周的访视,鼓励和维持合作的治疗关系。对于大多数重性抑郁患者,需每周门诊访视持续6~8周。在随后的连续治疗阶段,每2~4周进行l次访视。医生可根据药物的疗效来调整药物剂量。由于SSRIs治疗早期的焦虑、兴奋和偶尔失眠,可从稍微低的剂量开始。抗抑郁药在6~8周急性治疗疗效不好时,要求重新评估诊断和确定足够的剂量。合并物质滥用、内科疾病或智力障碍患者可部分解释疗效不佳的原因。如果重性抑郁障碍有精神病性特征,应合并适当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果重性抑郁障碍合并严重的人格障碍,可联合心理治疗、低剂量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药治疗。

【其他物理或躯体治疗】

1.电痉挛治疗(ECT)。

2.光疗。

3.选择性脑刺激技术。

4.迷走神经刺激(VNS)。

三、躁狂发作或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锂盐】

锂盐是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临床常用碳酸锂,起效缓慢。持续用药2~3周才能显效。常用剂量范围为500~2000mg/d。急性治疗期血锂浓度维持在0.6~1.2mmol/L,维持治疗期为

0.4~0.8mmol/L,浓度上限不宜超过l.4mmol

/L,老年人不宜超过1.0mmol/L。

锂中毒的先兆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粗大震颤、呆滞、构音不清、困倦等。锂中毒时可出现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障碍,重者昏迷、死亡。处理:立即停用锂盐,可以大量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盐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一般无后遗症。

【抗癫痫药】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用于对锂盐不能耐受或锂盐治疗疗治效不佳者,尤其是快速循环型或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丙戊酸钠成人剂量范围为400~1800mg/d,推荐治疗的血药浓度为50~120μg/mL。卡马西平的成人剂量为200~1600mg/d,推荐治疗血液浓度为4~12μg/mL。

【抗精神病药】

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支持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维拉帕米、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的抗躁狂作用。另外随机对照试验还证实了多种传统神经阻滞药以及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的疗效。

【苯二氮卓类药物】

可联用苯二氮革类药物以控制兴奋症状。用药不宜超过3周,以避免产生药物依赖。

【电痉挛治疗】

电痉挛治疗对极度兴奋、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有效。

四、镇静催眠药

1.苯二氮卓类:是目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2.非苯二氮革类。

3.其他:水合氯醛、抗组胺药。

五、抗痴呆药物治疗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

2.美金刚。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疾病负担排名前十位的疾病中,精神障碍独占

【B】A.4席B.5席C.6席D.7席

2.有些儿童突然出现强迫症的表现可能是患有【D】

A.单纯疱疹性脑炎B.麻疹性脑脊髓炎C.慢性

脑膜炎D.链球菌性咽炎

3.最常见的幻觉是【A】A.幻听B.幻视C.幻嗅

D.幻味

4.“空气枕头”属于【B】A.模仿动作B.蜡样屈

曲C.违拗D.作态

5.威尼克脑病的“四主征”是【A】A.共济失调、

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急性意识模糊状态B.共

济失调、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慢性意识模糊状

态C.共济失调、眼肌痉挛、眼球震颤、急性意

识模糊状态D.共济失调、眼肌痉挛、眼球震颤、

慢性意识模糊状态

6.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和恢复期以哪种精神障碍

为主【D】A.意识障碍B.智力障碍C.焦虑障

碍D.脑衰弱综合征

7.癫痫发作多发生在断酒后【B】A.4~6小时B.12~

48小时C.48~72小时D.72~96小时

8.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类型是【A】A.偏执型B.青

春型C.单纯型D.紧张型

9.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起床时做到3个3分钟是【B】

A.睁眼3分钟,平躺3分钟,坐起3分钟B.醒

来躺3分钟,坐起3分钟,站立3分钟后再活动

C.平躺3分钟,站立3分钟,活动3分钟D.坐

起3分钟,站立3分钟,活动3分钟

10.关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护理的说法,正确的

是【A】A.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有关治疗方法

B.决定治疗前不必再做相应的躯体检查C.治

疗前4小时禁食、禁水D.治疗当天早晨不必测

量生命体征

11.惊恐发作一般【A】A.5~20分钟B.20~30

分钟C.30~60分钟D.1~2小时

12.下列不属于转换障碍临床表现的是【A】A.童

样痴呆B.缄默症C.运动障碍D.感觉异常

13.强迫行为最常见的是【A】A.强迫检查、强迫

清洗B.强迫询问C.强迫性仪式动作D.强迫

性迟缓

14.病人即使已经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太胖,称【B】

A.思维障碍B.体像障碍C.智力障碍D.认知

障碍

15.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闭经的诊断标准是【C】A.至

少持续1个月未来潮B.至少持续2个月未来潮

C.至少持续3个月未来潮D.至少持续4个月

未来潮

16.急性应激障碍的时间不超过【C】A.2周B.3

周C.4周D.5周

17.按照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划分,中度智力障碍

的智商是【B】A.50~69;B.35~49;C.20~

34;D.<20

18.精神分析的核心是【A】A.分析和解决无意识

冲突B.探索无意识内容C.识别处理阻抗D.暴

露无意识冲突

19.家庭干预中起桥梁作用的是【B】A.患者B.家

属C.医生D.护士

20.碳酸锂持续用药多久才能显效【B】A.1~2

周B.2~3周C.3~4周D.1~2个月

二、病例串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张某,男性,72岁,有脑卒中病史,两天来情绪不

稳,注意力难以集中,白天有片断的小睡,夜间

失眠,由家人送入医院。医生诊断为“谵妄”。

21.该患者避免应用哪种药物【C】A.利培酮B.奥

氮平C.氯氮平D.喹硫平

22.该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为【B】A.每2小时测

1次B.每4小时测1次C.每6小时测1次D.每

8小时测1次

23.该患者用药的原则是【D】A.联合用药,从高

剂量开始,逐渐减量B.单一用药,从高剂量开

始,逐渐减量C.联合用药,从低剂量开始,逐

渐增量D.单一用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李某,男性,63岁,平素性格表现为易激动、好争

斗、过分认真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3年。近来患者经常有失神、晕厥发作,由

家属送入医院。

24.该患者的性格属于【D】A.内向型B.C型C.B

型D.A型

25.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最为多见的是【C】A.痴呆

状态B.意识障碍C.焦虑D.妄想状态

26.监测患者血压波动需【B】A.每隔2小时测1

次B.每隔4小时测1次C.每隔6小时测1次

D.每隔8小时测1次

黄某,女性,19岁,高三学生.3个月来反复出现

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的感觉,每次发作10~

15分钟,入睡后发作结束,醒来后自觉一切如

常,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由老师及同学送人医

院。

27.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A.惊恐障碍B.广泛

性焦虑障碍C.恐怖障碍D.强迫障碍

28.关于该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错误的是【C】A.教

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不要过度换气B.让患者通

过默想,暴露于惊恐发作时的躯体感受C.按照

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收缩和放松各组肌肉D.对

患者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给予合理的

解释

徐某,女性,30岁,每次出门时,必先向前走两步,

再向后退一步,然后才走出门,否则患者便感到

强烈的紧张不安。自感无法控制而去门诊就医。

29.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属于【C】A.强迫意向B.强

迫检查C.强迫性仪式动作D.强迫性迟缓

30.该患者用氯丙咪嗪的整个治疗时间不宜短于

【D】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

15分)

31.精神障碍护理学

32.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33.耐受性

34.精神分裂症

35.心境障碍

3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

专科护理学。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

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

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

康复。

32.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制感、

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

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

插入、思维被广播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33.使用者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性药物才能达到相

同的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改变成瘾物

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

34.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

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

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

害。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

者最终可出现精神衰退。

35.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

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

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

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分)

36.列表鉴别VD与AD。

37.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38.简述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

39.简述强迫思想的表现形式。

40.简述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41.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表现。

36.《VD与AD的鉴别表》项目|VD|AD。起病|较急,

常有高血压|潜隐。病程|波动或阶梯性恶化|进

行性缓慢进展。早期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近记

忆障碍。精神症状|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

呆|全面痴呆。|判断力、自知力较好|判断力、

自知力丧失。|人格改变不明显|有人格改变。|

情感脆弱|淡漠或欣快。神经系统|局限性症状和

体征,如病理反射、偏瘫|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

CT|多发性梗死、腔隙和软化灶|弥漫性脑皮质萎

缩。Hachinsk评分|>7分|<4分。

37.(1)偏执型。(2)青春型。(3)单纯型。(4)紧张

型。(5)未分化型。

38.(1)情绪低落:患者体验到情绪低落,甚至悲

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患者常常诉说

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抑郁症患者常常可

以将自己在抑郁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

与丧亲所致的悲哀相区别。在抑郁发作的基础上

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2)兴趣缺乏:

是指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

娱、体育活动和业余爱好等。典型者对任何事物

无论好坏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3)

乐趣丧失:是指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或称快感缺失。(4)以上3个主症是相互联系的,

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

39.(1)强迫怀疑: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

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2)

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

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3)强迫

联想: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

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4)强

迫表象:在头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表

象),并常具有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摆脱。(5)

强迫回忆:患者对经过的事件总是不由自主地在

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40.(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行为,短时

间内进食大量的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

至少3个月。(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3)

常采取诱吐、导泻、间断禁食等方法,以抵消暴

食引起的发胖。(4)不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

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

食。在“不典型”病例中,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

多个可缺如。

4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5%以

上。语言能力可以应付一般性的日常对话,但抽

象、概括和理解能力差,应付小学学业吃力,需

要特殊教育和帮助。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在他人

照顾下可以从事熟练的技能劳动。有一定的情感

体验能力和交往兴趣,但主动性、灵活性和积极

性仍差。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约占全部患者的

10%。可有语言,但词汇贫乏,仅能表达有限的

意愿和要求,能理解日常简单用语。大部分患者

不能学会简单计算,甚至不会点数。能辨认亲疏,

情绪常不稳定,主动活动少,在帮助和指导下可

做简单劳动,生活部分自理。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占全部患者的3%~4%。患者无语言或发音不

清,或仅能片言只语,不能理解日常用语,无数

的概念,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坐、走等基本

动作都不能自己完成。终身需要他人照顾。极重

度精神发育迟滞约占全部患者的1%~2%。常

伴有明显的出生缺陷,大多数既不会说话,也听

不懂别人的话。大多数患者早年夭折。

五、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2.病例分析要求:(1)注明病历中的精神症状(请

在精神检查中用画线的方法划出、编号,并在答

卷上按你的编号顺序逐条列出所划症状的名

称),(2)说明疾病诊断,(3)写出至少五条护理

诊断,(4)如何做好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管理?

病历:王某,男21岁,大学3年级学生。现病

史:患者发病半年,现休学在家。发病时无明显

原因,先是夜里不睡,在宿舍楼道里来回走动,

时而比比划划,时而愤怒生气,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宿舍里还多次和同学

发生冲突,认为同学合伙挤兑他,2个月前干脆

不去上课,回到家不吃家人做的饭,自己做饭吃,

买矿泉水喝,总说哪都不安全,想跑五台山躲起

来,因病情加重,治疗护理不配合,遂由家人骗

来住院治疗。家族史:(-)。个人史:独子,现

上大学三年级,从小一直比较顺利,学习成绩好,

平素性格:敏感,好面子,偶尔吸烟,喝啤酒,

量不多,无其他特殊爱好嗜好,未正式交女友,

否认重大精神刺激。既往史:(-)。否认药物过

敏史。入院躯体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常规检

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尚整,

接触一般,定向力可,对医生的检查较警觉,病

人对医生反复强调,我精神没问题,你们得让我

出去,否则有什么后果你们是要负责任的。经劝

说后,病人简单回答了医生的问题,病人称近半

年来一到晚上耳边就能听到几个人的说话声,男

女都有,自己干什么就说对或不对,有时还骂自

己,承认比比划划,生气愤怒都与声音有关;病

人还称回家后吃的饭喝的水都有一种怪味,有时

还能嗅到一股怪味,“是有人给我下毒了”,但什

么人说不清,病人还坚持认为同学老师在背后议

论自己,没点名,但肯定是指桑骂槐讽刺自己;

这种情况是最早出现的,半年前一次进教室突然

觉气氛不对,以后就觉不对头了,病人还称,近

日还觉有什么力量控制自己,交谈期间病人表情

多无变化,但曾有两次突然表现十分愤怒,问其

怎么了,病人称,你们没听见,他们不准我说了,

说我是个大傻瓜,你们也是大傻瓜,之后哈哈大

笑。

42.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尚整,接触一般,

定向力可,对医生的检查较警觉,病人对医生反

复强调,①我精神没问题,你们得让我出去,否

则有什么后果你们是要负责任的。经劝说后,病

人简单回答了医生的问题,病人称近半年来一到

晚上②耳边就能听到几个人的说话声,男女都

有,自己干什么就说对或不对,有时还骂自己,

承认比比划划,生气愤怒都与声音有关;病人还

称回家后③吃的饭喝的水都有一种怪味,④有时

还能嗅到一股怪味,⑤“是有人给我王毒了”,

但什么人说不清,病人还⑥坚持认为同学老师在

背后议论自己,没点名,但肯定是指垦骂槐讽刺

自己;这种情况是最早出现的,半年前一次进教

室⑦突然觉气氛不对,以后就觉不过头了,病人

还称,近日还觉⑧有什么力量控制自己,交谈期

间⑨病人表情多无变化,但曾查两达突然表现十

分愤怒,问其怎么了,病人称,你们没听见,⑩

他们不准我说了,说我是个大傻瓜,你们也是大

傻瓜,⑨之后哈哈大笑。(1)精神症状:①无自

知力;②评论性幻听;③幻味;④幻嗅;⑤被害

妄想;⑥关系妄想;⑦原发妄想;⑧被控制感;

⑨情感不协调;⑩命令性幻听。(2)疾病学诊断: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3)护理诊断:①有暴力行

为的危险;②不合作;③思维过程改变;④部分

生活自理缺陷;⑤营养失调。(4)服药依从性管

理:对口服用药的患者,要注意在服药后检查患

者口腔,防止患者出现藏药的行为。对注射用药

的患者,要按时准确执行,并对不合作的患者做

好耐心解释劝说工作,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使

治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严重不配合治疗的重

症患者,必要时要采取强制性治疗方法,保证在

劝说解释无效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

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知觉是【D】A.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B.大脑

对外界事物部分属性的感知C.大脑对外界事物

个别属性的感知D.大脑对外界事物整体属性的

感知

2.病人感到周围环境和事物模糊不清,不鲜明,

不生动,这一症状很可能是【B】A.错视B.非

幻觉性知觉障碍C.幻视D.感觉减退

3.情感倒错见于【C】A.抑郁症B.ADC.精神分

裂症D.反应性精神病

4.躁狂发作的临床基本特征是【D】A.夸大妄想B.意

志活动增强C.思维奔逸D.情感高涨

5.属于高剂量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是【A】A.泰

尔登B.三氟拉嗪C.氟奋乃静D.利培酮

6.最常见于急性症状性精神病的症状是【D】A.破

裂性思维B.幻觉C.遗忘综合征D.意识障碍

7.医生让病人张咀,病人却紧闭双唇,这一症状

最可能是【B】A.刻板动作B.主动性违拗C.作

态D.离奇行为

8.柯萨可夫精神病出现的遗忘主要是【A】A.顺

行性遗忘B.逆行性遗忘C.选择性遗忘D.全

部遗忘

9.神经衰弱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C】A.自知力

好B.常伴有焦虑C.脑力易疲劳D.注意力不

集中,

10.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宜

选用【A】A.阳性强化疗法B.系统脱敏疗法C.生

物反馈疗法D.厌恶疗法

11.安理申主要用于治疗、【D】A.Cushing综合征

B.Addison病C.EPS;D.AD

12.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常缓慢起病,多见于【A】A.青

少年B.青春期或成年早期C.青壮年D.青壮

年或中年

13.属异常睡眠的是【B】A.失眠症B.睡行症C.嗜

睡症D.醒觉与睡眠节律障碍

14.按ICD-10的标准,中度智力障碍的IQ值是【C】

A.70~80;B.50~69;C.35~49;D.20~34

15.TCAs抗抑郁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A.心

率及ECG改变;B.T.D.;C.过敏反应D.粒

细胞缺乏

16.处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急性扭转痉挛,一般

宜首选【D】A.肌注氯丙嗪B.肌注地西泮C.肌

注异丙嗪D.肌注东莨菪碱

17.诊断症状性精神病首先应考虑的是【D】A.起

病急B.有意识障碍C.有恐怖性错觉、幻觉D.有

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18.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主要区别是【C】A.病前有

无精神因素B.病程是否为慢性病程C.有无自

知力D.药物治疗后有无好转

19.治疗强迫症宜选用【B】A.氯丙嗪B.赛乐特

C.丁螺环酮D.地西泮

20.冲击疗法主要适用于【C】A.伴有心血管疾病

的恐怖症病人B.伴有恐怖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病

人C.年轻的恐怖症病人D.老年恐怖症病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

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抑郁发作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CD】A.情感低

落B.生活懒散C.思维迟缓D.言语活动减少E.注

意力不集中

22.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是【AB】A.强迫思维B.超

价观念C.思维迟缓D.语词新作E.思维散漫

23.归于T.D.临床表现的有【BD】A.面具脸B.四

肢舞蹈样动作C.扭转痉挛D.口舌不自主运动

E.静坐不能

24.强安定剂包括【CDE】A.氯硝西泮B.硝基安

定C.氯氮平D.哌泊噻嗪E.五氟利多

25.属于SSRIs的有【ABCD】A.氟西汀B.舍曲林

C.氟伏沙明D.西肽普兰E.盐酸万拉法新

26.某哮喘病人呼吸困难并出现焦虑、抑郁、失眠,

除内科处理外宜选用【BE】A.阿普唑仑B.米

安舍林C.氟西汀D.水合氯醛E.多虑平

27.属于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思维形式障碍的是

【CD】A.思维鸣想B.被控制妄想C.病理性象

征性思维D.语词新作E.思维不连贯

28.符合儿童孤独症基本特征的是【BCE】A.发病

于儿童期B.交流障碍C.社会交往障碍D.模

仿性行为E.活动内容和兴趣局限

29.恶性综合征的特征是【ACDE】A.持续高热B.血

压下降C.肌肉僵直D.意识障碍E.大汗及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

30.应激反应一般经历如下阶段【ACE】A.茫然休

克B.出现人格改变C.修复过程D.出现智能

障碍E.出现明显混乱,变化不定,情绪障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

均无分。

31.自我意识障碍包括(人格解体)和(人格转换)。

32.在躯体疾病的急性期或恶化期多见急性脑病综

合征,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其中

尤以(谵妄)常见。

33.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急性期以(幻觉、妄想、行

为)异常为主,这类症状又称(阳性)症状。

34.慢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遗忘综合

征、(人格改变)和(痴呆综合症)等。

35.精神障碍护理更加重视和强调(人际关系)中的

(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

到治疗性目标。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

15分)

36.嗜睡

37.情感性精神障碍

38.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39.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40.脑衰弱综合征

36.病人意识清晰度有轻微的下降,(1分)在周围

环境安静时,病人常处于嗜睡状态,即可叫醒病

人,还可进行简短交谈,(1分)但当病人不受外

界刺激时,则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1分)

37.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

精神障碍,(1分)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异常。

(1分)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0.5分)间歇期

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较好。(0.5分)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新编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新编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知觉是 A.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 C.大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感知 D.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2.属于思维联想障碍的精神症状是 A.思维奔逸 B.语词新作 C.思维中断 D.思维云集 3.躁狂状态常见的思维障碍是 A.关系妄想 B.夸大妄想 C.非血统妄想 D.疑病妄想 4.可能出现错构的精神障碍是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阿尔茨海默病 C.精神分裂症 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5.属于意志障碍的精神症状 A.木僵 B.矛盾意向 C.作态

D.强迫意向 6.属于精神运动性障碍的症状是 A.空气枕头 B.意志增强 C.强迫行为 D.意向倒错 7.属于柯萨可夫综合征的精神症状表现为 A.感知综合障碍 B.功能性幻觉 C.定向障碍 D.自我意识障碍 8.属于衰退状态的核心症状是 A.情感倒错 B.情感脆弱 C.情感淡漠 D.情感低落 9.长期慢性躯体疾病恢复期一般可能出现的精神障碍是 A.精神病性症状 B.抑郁障碍 C.遗忘障碍 D.人格改变 10.广泛性焦虑的核心症状是 A.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B.预期焦虑 C.求助和回避 D.担心的等待 11.患者有异己体验的精神症状是 A.思维中断 B.思维松弛 C.思维破裂 D.思维迟缓12.紧张性木僵见于 A.重度抑郁症 B.PTSD C.AD D.精神分裂症 13.属于精神分裂症五维症状的是 A.进食障碍 B.攻击敌意 C.意志障碍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摘要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3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体感异常”是一种( ) A.内脏性幻觉 B.错觉 C.感觉障碍 D.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2.蜡样屈曲可见于(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AD D.癔症 3.Ganser综合征是一种( ) A.部分性痴呆 B.全面性痴呆 C.心因性假性痴呆 D.童样痴呆 4.不属于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是( ) A.狂犬病所致精神障碍 B.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精神障碍 C.AIDS所致精神障碍 D.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5.具有广谱特点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 A.氯丙嗪 B.氟哌啶醇 C.维思通 D.舒必利 6.病人面带微笑地对医生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住院了。这一症状最可能是( ) A.青春性兴奋 B.作态 C.情感暴发 D.情感倒错

7.原发性妄想见于( ) A.精神分裂症 B.急性心因性反应 C.癔症性精神病 D.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8.AD临床将其分为4型,老年前期型是指( ) A.55岁以前发病 B.60岁以前发病 C.65岁以前发病 D.70岁以前发病 9.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精神障碍是( ) A.神经性厌食 B.精神分裂症 C.心因性精神障碍 D.神经症 10.对恐怖症的心理治疗一般可选用( )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阳性强化疗法 D.生物反馈疗法 11.超价观念最常见于( ) A.强迫症 B.人格障碍 C.老年期精神障碍 D.精神分裂症 12.酒精中毒性幻觉症中的幻觉最常见( ) A.味幻觉 B.恐怖性幻视 C.触幻听 D.第三人称的幻听 13.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下降,与其标准体重相比应减少( ) A.15%或以上 B.17.5%或以上 C.15%或更低 D.17.5%或更低

2019年10月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试题及答案-13页精选文档

2019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3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杯弓蛇影”是() A.感觉障碍 B.错觉 C.幻觉 D.感知综合障碍2.意向倒错多见于() A.抑郁症 B.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C.癔症 D.精神分裂 症 3.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A.情绪不稳 B.情感高涨 C.易激惹 D.情感淡漠 4.不属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是() A.肾性脑病 B.癫痫性精神障碍 C.麻痹性痴呆 D.A D 5.表示可能已出现锂中毒的血锂浓度是() A.超过0.8mmol/L B.超过1.2 mmol/L C.超过1.4mmol/L D.超过2.0 mmol/L 6.病人自感一伸手就可摸到屋顶,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A.夸大妄想 B.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C.错觉 D.幻 觉 7.在记忆力障碍中,遗忘的发展最初主要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远事遗忘 D.近事遗忘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不正确的说法是() A.青少年起病 B.起病多较急 C.常见思维形式障碍 D.行为多幼稚愚蠢 9.对强迫症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宜选用() A.冲击疗法 B.厌恶疗法 C.暗示疗法 D.森田疗法10.关于森田疗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由日本人森田正马创立 B.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 C.一般分为4期 D.第1期为卧床期 11.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多见于() A.慢性酒精中毒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强迫症 D.精神分裂症 12.引起精神依赖不引起躯体依赖的物质是() A.烟草 B.海洛因 C.可卡因 D.速可眠13.关于惊恐发作正确的说法是() A.属于恐怖症 B.属于焦虑症 C.属于广泛性焦虑 D.属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4.“病理性谎言”可出现在() A.表演型人格障碍 B.强迫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分裂样人格障碍 15.盐酸万拉法新应归类于() A.SSRIs B.SNRIs C.MAOIs D.TCAs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3009-(6)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3009-(6)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3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妄想是( ) A.顽固的迷信想法 B.反复出现的无意义想法 C.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D.亚文化的群体信念 2.护患沟通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本质为( ) A.同情心 B.同理心 C.仁爱心 D.责任心 3.情感脆弱见于( ) A.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B.心境障碍 C.神经衰弱 D.酒依赖 4.奥赛罗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为( ) A.钟情妄想 B.疑病妄想 第2页(共16页)

C.非血统妄想 D.嫉妒妄想 5.“空气枕头”见于(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分离障碍 D.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6.典型抑郁症患者最多见的睡眠紊乱是( ) A.早段失眠 B.中段失眠 C.末段失眠 D.睡眠感缺失 7.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的首选替代药物为( ) A.普萘洛尔 B.氟西汀 C.氯丙嗪 D.苯二氮类 8.治疗威尼克脑病应给予( ) A.维生素C B.维生素B1 C.维生素E D.维生素D 9.诊断恶劣心境的时间标准是( ) A.至少3个月 B.至少6个月 C.至少1年 D.至少2年 10.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DSM-IV)为多轴诊断系统,共有( ) 第3页(共16页)

A.3个轴 B.4个轴 C.5个轴 D.6个轴 11.躯体疾病所致抑郁焦虑常见于( ) A.早期 B.恢复期 C.高峰期 D.急性期过渡到恢复期 12.老年痴呆患者经常面带微笑,似乎十分满意和愉快,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 A.情感倒错 B.情感高涨 C.欣快 D.兴奋状态 13.患者听到冰箱启动声音的同时还听到一个声音说“屋里有人”,“屋里有人”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 A.错觉 B.功能性幻觉 C.反射性幻觉 D.思维化声 14.患者吃肥皂、墙皮,喝污水等,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 A.作态 B.罪恶妄想 C.冲动行为 D.意向倒错 15.患者经常反穿衣服并表示自己“表里合一、第4页(共16页)

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业

1.【第01章】我国最早有关精神障碍现象的文字记载见于()。 A 《内经》 B 《尚书.微子》 C 《素问》 D 《难经》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第01章】最早将精神病理现象概括和分类为躁狂症与忧郁症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B 阿米德勒 C 亚历山大 D 希波克拉底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第01章】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障碍专科护理工作的内容?() A 研究精神病学原理 B 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科学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C 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途径 D 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4.【第01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不包括()。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5.【第01章】把压力反应分为警觉反应、相持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学者是()。 A 塞里 B 霍姆斯 C 拉扎勒斯 D 奥瑞姆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6.【第01章】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A 增强家属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能力 B 恢复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C 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 D 促进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认识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01章】奥瑞姆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个体的自理能力将护理系统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不符的是()。 A 完全补偿性系统 B 部分补偿性系统 C 支持-教育系统 D 自理系统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1章】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 塞里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D

9.【第01章】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实我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 10.【第01章】佛洛伊德将精神活动分为哪几个部分?() A 感觉 B 前意识 C 意识 D 潜意识 正确答案:BCD 多选题 11.【第01章】塞里把压力反应分为哪三个阶段?() A 警觉反应阶段 B 相持阶段 C 衰竭阶段 D 适应阶段 正确答案:ABC 单选题 12.【第02章】精神症状的特异性最高的是()。 A 脑器质性症状群 B 精神病性症状群 C 神经症症状群 D 躯体症状群 正确答案:A

2018年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1.木僵常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 A 精神分裂症 B 抑郁症 C 神经衰弱 D 急性应激障碍 正确答案:ABD 多选题 2.下列属于错觉的表现是( )。 A “太阳围着地球转” B “草木皆兵” C “杯弓蛇影” D “听到肚子里有人说话”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 03.对于自知力的完整理解包括( )。 A 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障碍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B 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常有的表现 C 神经症患者一般都有完整的自知力 D 自知力就是有病感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

04.下例属于夸大妄想的表现是( )。 A 认为自己是国家主席 B 认为自己犯了滔天大罪 C 认为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 认为有人在饭中放了毒要害自己 正确答案:AC 多选题 5.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状态常见于( )。 A 精神分裂症 B 躁狂症 C 谵妄状态 D 痴呆 正确答案:ACD 多选题 6.关于情感淡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面部没有表情 B 指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漠不关心 C 指患者内心体验减弱或缺乏 D 常见于抑郁症 正确答案:ABC 单选题 7.对于暴饮暴食者的护理中,错误的是( )。

A 适当限制患者入量 B 限制患者进餐的速度及数量 C 可采用单独进餐的方式 D 鼓励集体进餐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拒食患者的护理,正确的是( )。 A 对被害妄想者,宜单独用膳 B 对木僵者,宜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试进食 C 对被幻听吸引者,在患者耳旁以较大声音劝导提醒 D 对罪恶妄想者,应将饭菜分开进食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9.常见的睡眠障碍有( )。 A 入睡困难 B 早醒 C 昏睡 D 易醒且醒后入睡困难 正确答案:ABCD 单选题 10.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为( )。 A 心理护理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全国10月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属于知觉障碍的精神症状是 A.被洞悉感B.感觉过敏C.感知综合障碍D.体感异常 2.属于感知综合障碍的精神症状是 A.旧事如新B.功能性幻听C.内感性不适D.错视 3.属于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是 A.混浊状态B.睡行症C.谵妄状态D.神游症 4.属于柯萨可夫综合征的精神症状表现为 A.错构B.言语不连贯C.远事遗忘D.界限性遗忘 5.妄想状态多见于 A.精神分裂症 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创伤后应激障碍D.阿尔茨海默病 6.属于衰退状态的核心症状是 A.思维迟缓B.思维贫乏C.思维松弛D.思维不连贯 7.抑郁状态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 A.关系妄想B.强迫思维C.罪恶妄想D.超价观念 8.躁狂状态常见的思维障碍是 A.思维奔逸B.思维不连贯C.思维中断D.思维云集 9.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 A.偏执性精神障碍B.慢性精神分裂症C.抑郁症D.神经症 10.属于SSRIs的药物是 A.奥氮平B.帕罗西汀C.米氮平 D.氯氮平 11.“草木皆兵”是 A.幻觉B.感觉过敏C.错觉D.感知综合障碍 12.双重定向障碍的患者其病理性体验是 A.超价观念B.强迫思维C.强制性思维D.妄想 13.精神疾病早期可出现人格改变的是 A.VD B.AD C.ADHD D.PTSD 14.意向倒错多见于 A.抑郁症B.精神分裂症C.强迫症D.分离性障碍 15.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多见于 A.情感暴发B.躁狂发作C.精神分裂症D.惊恐发作 16.患者看到老爸的身材比7岁的弟弟身材还要矮小是 A.错觉B.幻觉C.分离性障碍D.感知综合障碍 17.患者认为曾在网上看黄色录像,在马路上总看漂亮女孩,总想和女人上床是犯了法而去派出所自首。这一症状是 A.关系妄想B.超价观念C.自罪妄想D.强迫思维 18.患者感到“大脑从头后下方变成脑浆流出去了,脑袋变空了”不去上学。这一症状是 A.虚无妄想B.疑病妄想C.强迫思维D.逻辑倒错性思维 19.患者感到自己没有说出的想法被别人所知,“成了透明人”无隐私可言。这一症状是 A.关系妄想B.思维被揭露感C.逻辑倒错性思维D.强制性思维

历年自考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卷及答案整理

2004年10月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妄想是 ( ) A.顽固的迷信思想 B.不能被说服的病理信念 C.亚文化的群体信念 D.不能被说服的个人病态信念 2.病人女性28岁忽知爱人车祸身亡,突然时哭时笑。检查问“您多大岁数?”答:“20岁”。问“2+3等于多少?”答:“等于7”。以上病人的精神症状最大可能是 ( ) A.记忆障碍 B.情绪不稳 C.意识障碍 D.假性痴呆 3.“体感异常”是一种 ( ) A.错觉 B.幻觉 C.感觉障碍 D.妄想 4.最常见于症状性精神病急性期的精神症状是 ( ) A.妄想 B.痴呆 C.情感脆弱 D.意识障碍 5.情感倒错见于 ( ) A.脑器质性精神病 B.症状性精神病 C.反应性精神病 D.精神分裂症 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主要鉴别是前者 ( ) A.发病与精神刺激关系不密切 B.病程较长 C.起病缓慢 D.对疾病无自知力 7.智能障碍是下列哪个病的临床特征? ( ) A.精神分裂症 B.感染伴发精神障碍 C.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 D.神经衰弱 8.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 ) A.情感淡漠 B.焦虑 C.情感高涨 D.情绪不稳 9.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 ( ) A.锥体外系症状 B.过敏反应 C.心率及心电图改变 D.便秘 10.诊断癔症最重要的是 ( ) A.症状呈阵发性 B.排除器质性疾病 C.暗示治疗有效 D.常有癔症性格 11.诊断症状性精神病首先应考虑的是 ( ) A.意识障碍 B.有恐怖性错觉和幻觉C.有躯体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D.起病急剧 12.青年病人,近1年来对家人亲友冷淡,对个人生活不关心,对家里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无所谓。这些表现属于 ( ) A.情绪不稳 B.情感淡漠 C.情感低落 D.情感迟钝 13.哪组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 ( ) A.思维迟缓,情感低落,企图自杀 B.意识朦胧,伴有错觉幻觉 C.意识清晰,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D.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动作 14.下述哪个症状属于知觉障碍? ( ) A.病人感觉体内有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B.病人感觉脑子发木、一片空白 C.病人感觉胃中有虫爬感 D.病人感觉肺没有了、不能呼吸了 15.对癔症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 ) A.心理治疗 B.药物治疗 C.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D.森田治疗 16.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 ) A.心理治疗 B.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C.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D.工娱治疗 17.蜡样屈曲常见于 (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老年痴呆 D.癔症 18.定向力障碍常在下列哪些疾病中出现? ( ) A.神经症 B.抑郁症 C.阿尔茨海默症 D.精神分裂症 19.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宜选用 ( ) A.氟西汀 B.碳酸锂 C.维思通 D.氯丙嗪 20.记忆力障碍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初期主要表现为 ( ) A.虚构 B.错构 C.近事遗忘 D.远事遗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是 ( ) A.幻听 B.被害妄想 C.自知力缺乏 D.思维松弛 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2.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是 ( ) A.思维破裂 B.思维贫乏 C.原发性妄想 D.思维奔逸 E.病理性赘述 23.抑郁状态的特点是 ( ) A.情感低落 B.思维迟缓 C.言语动作减少 D.注意力不集中 E.生活懒散 24.症状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是 ( )

2015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业1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0分单选题 1.【第01章】最早将精神病理现象概括和分类为躁狂症与忧郁症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 B 阿米德勒 ? C 亚历山大 ? D 希波克拉底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2.【第01章】我国最早有关精神障碍现象的文字记载见于()。 ? A 《内经》 ? B 《尚书.微子》 ? C 《素问》 ? D 《难经》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3.【第01章】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障碍专科护理工作的内容?() ? A 研究精神病学原理 ? B 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科学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 C 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途径

? D 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 正确答案:A ? 单选题 4.【第01章】奥瑞姆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个体的自理能力将护理系统分为几 个部分,其中不符的是()。 ? A 完全补偿性系统 ? B 部分补偿性系统 ? C 支持-教育系统 ? D 自理系统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5.【第01章】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 A 增强家属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能力 ? B 恢复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 C 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 ? D 促进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认识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6.【第01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不包括()。 ? A 潜意识 ? B 前意识 ? C 意识 ? D 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7.【第01章】把压力反应分为警觉反应、相持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学者是()。? A 塞里 ? B 霍姆斯 ? C 拉扎勒斯 ? D 奥瑞姆 正确答案:A ? 单选题 8.【第01章】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 组成?() ? A 塞里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3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体感异常”是一种( ) A.内脏性幻觉 B.错觉 C.感觉障碍 D.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2.蜡样屈曲可见于(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AD D.癔症 3.Ganser综合征是一种( ) A.部分性痴呆 B.全面性痴呆 C.心因性假性痴呆 D.童样痴呆 4.不属于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是( ) A.狂犬病所致精神障碍 B.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精神障碍 C.AIDS所致精神障碍 D.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5.具有广谱特点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 A.氯丙嗪 B.氟哌啶醇 C.维思通 D.舒必利 6.病人面带微笑地对医生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住院了。这一症状最可能是( ) A.青春性兴奋 B.作态 C.情感暴发 D.情感倒错 7.原发性妄想见于( ) A.精神分裂症 B.急性心因性反应 C.癔症性精神病 D.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8.AD临床将其分为4型,老年前期型是指( ) A.55岁以前发病 B.60岁以前发病 C.65岁以前发病 D.70岁以前发病 9.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精神障碍是( ) A.神经性厌食 B.精神分裂症 C.心因性精神障碍 D.神经症 10.对恐怖症的心理治疗一般可选用( )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阳性强化疗法 D.生物反馈疗法 11.超价观念最常见于( ) A.强迫症 B.人格障碍 C.老年期精神障碍 D.精神分裂症 12.酒精中毒性幻觉症中的幻觉最常见( ) A.味幻觉 B.恐怖性幻视 C.触幻听 D.第三人称的幻听 13.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下降,与其标准体重相比应减少( ) A.15%或以上 B.17.5%或以上 C.15%或更低 D.17.5%或更低 14.作为特有精神症状的“潮湿性幻觉”见于( ) A.流行性感冒所致精神障碍 B.伤寒所致精神障碍 C.狂犬病所致精神障碍 D.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精神障碍 15.吗氯贝胺是哪一类药物?( ) A.TCAs B.SNRIs C.SSRIs D.RIMAs 16.病人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不讲话,不吃不喝,对刺激不做任何反应,口涎外流,尿潴留,表情呆滞,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 A.缄默症 B.违拗症 C.木僵 D.蜡样屈曲 17.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的主要鉴别是前者( ) A.无自知力 B.病程较长 C.发病与精神刺激关系不密切 D.起病较慢 18.属抑郁发作临床表现的是( ) A.病人看书时间稍长就觉疲劳 B.病人自觉看书看不懂,什么都想不起来 C.病人自觉无话可说,脑子发空 D.病人说话令人难以理解 19.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最关键治疗是( ) A.肌注氟哌啶醇 B.补足营养水分、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介质紊乱 C.病因治疗 D.静脉点滴能量合剂

精神病护理学试题

《精神病护理学》试题 层次_____ 高升本 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l 分。共20分 1. 妄想是( A. 顽固的迷信思想 B. 不能被说服的病理信念 C. 亚文化的群体信念 D. 不能被说服的个人病态信念 2. 病人女性28岁忽知爱人车祸身亡,突然时哭时笑。检查问“您多大岁数?” 答:“2岁0 ”。问“2+3等于多少?”答:“等于7”。以上病人的精神症状最大可能是( A .记忆障碍 B. 情绪不稳 C. 意识障碍 D. 假性痴呆 3. “体感异常”是一种( A. 错觉 B. 幻觉 C. 感觉障碍

D. 妄想 4. 最常见于症状性精神病急性期的精神症状是( A. 妄想 B. 痴呆 C. 情感脆弱 D. 意识障碍 5. 情感倒错见于( A .脑器质性精神病 B. 症状性精神病 C. 反应性精神病 D. 精神分裂症 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主要鉴别是前者( A. 发病与精神刺激关系不密切 B. 病程较长 C. 起病缓慢 D. 对疾病无自知力 7. 智能障碍是下列哪个病的临床特征? ( A. 精神分裂症

B. 感染伴发精神障碍 C. 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 D. 神经衰弱 8.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A. 情感淡漠 B. 焦虑 C. 情感高涨 D. 情绪不稳 9.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 A .锥体外系症状 B. 过敏反应 C. 心率及心电图改变 D. 便秘 10. 诊断癔症最重要的是( A. 症状呈阵发性 B. 排除器质性疾病 C. 暗示治疗有效 D. 常有癔症性格

2015春浙江大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2015春浙江大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1.患者对任何事物均无动于衷、表情呆板,是何症状()。 A情感低落B情感淡漠C情感脆弱D情感不稳正确答案:B 2.精神障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包括()。 A隐私及保密权B人格尊严C了解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后D诊断复核权正确答案:C 3.患者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感觉,但不能明确指出部位,称为()。 A内脏幻觉B感觉过敏C内感性不适D感知综合障碍正确答案:C 4.患者行走时一定要走左边,声称自己是“左派”,是何症状()。 A语词新作B破裂性思维C象征性思维D思维奔逸正确答案:C 5.感觉的定义为()。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B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正确答案:B 6.最早将精神病理现象概括和分类为躁狂症与忧郁症的学者是()。 A柏拉图B阿米德勒C亚历山大D希波克拉底正确答案:D 7.精神症状的特异性最高的是()。 A脑器质性症状群B精神病性症状群C神经症症状群D躯体症状群正确答案:A 8.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正确答案:C 9.奥瑞姆的自护能力不包括下列哪项?() A控制和利用体能的能力B认识疾病和预防复发的能力 C动机D工作的能力正确答案:D 10.患者突然感觉护士的鼻子变大、变黑了,而实际并不存在,是何症状()。 A感觉过敏B幻觉C错觉D感知综合障碍正确答案:D 11.一段时间内持续性保持的某种情绪状态称为()。 A情感B情绪C心境D激情正确答案:C 12.出现音联意联症状的常见精神障碍是()。

10月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10月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l.D 2.D 3.C 4.D 5.D 6.D 7.C 8.A 9.D 10.B ll.C l2.D l3.C l4.C l5.C l6.B 17.B 18.C l9.C 20.C 二、21.ADE 22.AC 23.ABC 24.BCDE 25.BE 26.ACD 27.ABCD 28.ABC 29.ABCDE 30.ABCDE 三、31.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32.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33.脑衰弱综合征急性脑病综合征 34.震颤麻痹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 35.自杀企图和行为电休克治疗 四、36.精神发育迟滞是指l8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母孕期不利因素或社会心理冈素等各种原因 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 37.青春性兴奋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病人的动作和行为表现杂乱无章,缺乏指向性,与其他精神 活动缺乏联系,使人不能理解病人到底在想什么,要干什么。 38.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的精神病。大多数病例在青年期发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病程多为慢性迁延。 39.自知力亦称领悟力和内省力。足病人对自身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的认识能力,并且能指出既往和现在 的表现与体验中哪砦是病态,还能对病态的表现正确分析和批判,这样病人的自知力是完整的,或是说有 白知力。 40.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 行为。 五、41.(1)评估病人可能受伤的因素,并尽可能减少或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2)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 环境,对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和癫痫发作的病人及年老体弱、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的病人,应设专人护理,并注意使其远离有暴力行为的其他病人。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安装床挡和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 防止坠床、摔伤;对意识模糊、行走不便及反应迟钝的病人,亦可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病人下床活动、 入厕、洗澡、外出时均需有人陪伴、搀扶,防止跌倒发生外伤和骨折。④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病人使用 锐利的或可能会损伤病人的物品时,应有人指导并协助。减少环境中对病人有潜在的危险因素,清除环境 中的障碍物,鼓励病人活动时寻求帮助。⑤癫痫病人有发作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平卧,避免摔伤。发作时, 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以防止骨折或脱臼。应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抽搐停止后,将其头偏向一侧,让病人充分休息。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3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思维联想障碍的精神症状是 A.强迫思维 B.超价观念 C.语词新作 D.思维散漫 2.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精神症状是 A.病理性赘述 B.象征性思维 C.强制性思维 D.妄想 3.躁狂状态常见的思维障碍是 A.关系妄想 B.夸大妄想 疑病妄想D.非血统妄想C. 4.可能出现错构的精神障碍是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强迫障碍 C.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5.欣快的情感体验多见于 A.神经症 B.ADHD C.AD D.躁狂状态 6.属于精神运动性障碍的症状是 A.意志增强 B.强迫行为 C.紧张性木僵 D.强迫意向 7.属于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是 A.朦胧状态 B.混浊状态 C.梦游症 D.梦样状态 8.属于抑郁状态的意志障碍是 A.意志减退 B.意志缺乏 C.矛盾意向 D.意向倒错 9.属于精神自动症综合征患者的思维障碍是 A.思维破裂 B.思维被广播 C.思维贫乏 D.思维不连贯 10.属于柯萨可夫综合征的精神症状表现为 A.近事遗忘 B.自我定向障碍

2015春浙江大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在线作业3(含满分标准答案)

2015春浙江大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在线作业3 一、简答题 1.精神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的革新运动包括哪些? (1)认为精神障碍是可以治疗的,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运动; (2)弗洛伊德突破了器质性病因论研究的瓶颈,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第二次革新运动;(3)社区精神卫生运动被称为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运动;(4)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是精神医学的第四次革新运动。 2.精神障碍的病因包括哪些? 神障碍病因学,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躯体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心理应激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素质因素。不同的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3.判断某种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应从哪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①纵向比较,即与患者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活动的改变是否明显;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同龄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一般限度;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④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4.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及其关系 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物体的色、光、声、味、形、冷热、软硬以及躯体的各种疼痛感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等均属于不同类型的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是人类最初级最简单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到的事物经过综合,并借助于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完整的印象。但知觉不能等同于各种感觉的相加,而是经大脑皮层的调节与整合,将事物的各种属性按相互关系组合为一个整体。 5.幻觉的概念与特征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精神障碍患者最常见且重要的症状之一。具有四个特征:①逼真的知觉体验,并非想象;②存在于客观空间;③不属于患者自己;④患者不能控制。由于其感受常常生动逼真,可引起患者愤怒、忧伤、惊恐、逃避乃至攻击别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6.妄想的概念与特征 妄想是思维内容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精神症状。它是指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正常人也会产生或坚持一些错误的想法及判断,但有其社会文化基础,如知识不足、受迷信的影响等,随着知识的掌握、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或事实得到澄清而纠正。妄想的特征包括:①妄想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且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②妄想的内容与个人切身利害有关,即自我关联性。如“我伟大”、“他人要加害于我”、“我是有罪的”等;③妄想具有个人特性,其内容是个人所独有的,与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某些共同的信念(如迷信观念、宗教观念、偏见等)不同;④妄想的内容可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与其所受的教育水平不一致。 7.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思维奔逸相反,患者的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感到困难,语速缓慢,应答迟钝。患者表现言语简短,语音减低,语速缓慢,回答一个简单问题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常使提问者感到不耐烦,多伴有动作和行为的减少或

最新精神障碍护理学自考题目及答案资料

精神障碍护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杯弓蛇影”是() A. 感觉障碍 B. 错觉 C. 幻觉 D. 感知综合障碍 2.意向倒错多见于() A. 抑郁症 B.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C. 癔症 D. 精神分裂症 3.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A. 情绪不稳 B. 情感高涨 C. 易激惹 D. 情感淡漠 4.不属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是() A. 肾性脑病 B. 癫痫性精神障碍 C. 麻痹性痴呆 D. A D 5.表示可能已出现锂中毒的血锂浓度是() A. 超过0.8mmol/L B. 超过1.2 mmol/L C. 超过1.4mmol/L D. 超过2.0 mmol/L 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主要鉴别是前者 ( ) A.发病与精神刺激关系不密切 B.病程较长 C.起病缓慢 D.对疾病无自知力 7.智能障碍是下列哪个病的临床特征? ( ) A.精神分裂症 B.感染伴发精神障碍 C.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 D.神经衰弱 8.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 ) A.情感淡漠 B.焦虑 C.情感高涨 D.情绪不稳 9.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 ( ) A.锥体外系症状 B.过敏反应 C.心率及心电图改变 D.便秘 10.诊断癔症最重要的是 ( ) A.症状呈阵发性 B.排除器质性疾病 C.暗示治疗有效 D.常有癔症性格 11.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多见于() A. 慢性酒精中毒 B. 反应性精神障碍 C. 强迫症 D. 精神分裂症 12.引起精神依赖不引起躯体依赖的物质是() A. 烟草 B. 海洛因 C. 可卡因 D. 速可眠 13.关于惊恐发作正确的说法是() A. 属于恐怖症 B. 属于焦虑症 C. 属于广泛性焦虑 D. 属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4.“病理性谎言”可出现在() A. 表演型人格障碍 B. 强迫型人格障碍 C.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 分裂样人格障碍 15.盐酸万拉法新应归类于() A. SSRIs B. SNRIsC. MAOIs D. TCAs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下列物质中属于精神活性物质的是() A. 哌替啶 B. 烟草C. 果酒 D. 汽油 E. 海洛因 17.定向力障碍常见于() A. 抑郁发作 B. 意识障碍 C. 痴呆 D. 惊恐发作 E. 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18.归于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的是() A. 思维不连贯 B. 强制性思维 C. 思维鸣响 D. 情感倒错 E. 思维松弛 19.属于癔症转换型障碍的是() A. Ganser综合征 B. 鬼神附体 C. 立行不能症 D. 偏侧感觉麻木 E. 多重人格 20.属于神经症的是() A. 惊恐发作

2018精神障碍护理学在线作业答案解析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6分单选题 1.【第01章】最早将精神病理现象概括和分类为躁狂症与忧郁症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 B 阿米德勒 ? C 亚历山大 ? D 希波克拉底 ? 单选题 2.【第01章】我国最早有关精神障碍现象的文字记载见于()。 ? A 《内经》 ? B 《尚书.微子》 ? C 《素问》 ? D 《难经》

? 单选题 3.【第01章】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障碍专科护理工作的内容?() ? A 研究精神病学原理 ? B 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科学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 C 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途径 ? D 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 ? 单选题 4.【第01章】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 组成?() ? A 塞里 ? B 斯金纳

? C 华生 ? D 弗洛伊德 ? 单选题 5.【第01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不包括()。 ? A 潜意识 ? B 前意识 ? C 意识 ? D 意识障碍 ? 单选题 6.【第01章】奥瑞姆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个体的自理能力将护理系统分为几 个部分,其中不符的是()。

? A 完全补偿性系统 ? B 部分补偿性系统 ? C 支持-教育系统 ? D 自理系统 ? 单选题 7.【第01章】把压力反应分为警觉反应、相持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学者是()。? A 塞里 ? B 霍姆斯 ? C 拉扎勒斯 ? D 奥瑞姆 ? 单选题

8.【第01章】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 A 增强家属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能力 ? B 恢复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 C 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 ? D 促进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认识 ? 多选题 9.【第01章】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A 本我 ? B 自我 ? C 超我 ? D 实我 ?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精神障碍护理学 一单项选择 1.某病人自己感到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屋顶,这一症状应是( ) A.体感异常B.幻触 C.感知综合障碍D.错觉 2.“蜡样屈曲”这一症状最常见于( ) A.抑郁症B.精神分裂症 C癔症D.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思维障碍是( ) A.思维迟缓B.思维鸣响 C、思维奔逸D.强制性思维 4.最常见于急性症状性精神病的精神症状是( ) A.意识障碍B.幻觉妄想 C.遗忘综合征D.人格改变 5.氯丙嗪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 ) A.流涎B.闭经CT.nD.体位性低血压 6.病人自感一伸手就可摸到屋顶,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A.夸大妄想 B.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C.错觉 D.幻觉 7.在记忆力障碍中,遗忘的发展最初主要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C.远事遗忘B.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不正确的说法是() A.青少年起病 B.起病多较急 C.常见思维形式障碍 D.行为多幼稚愚蠢 9.对强迫症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宜选用() A.冲击疗法 C.暗示疗法B.厌恶疗法 D.森田疗法 10.关于森田疗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由日本人森田正马创立 B.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 C.一般分为4期 D.第1期为卧床期 11.诊断症状性精神病首先应考虑的是() A.意识障碍B.有恐怖性错觉和幻觉C.有躯体疾病的症状及体征D.起病急剧 12.青年病人,近1年来对家人亲友冷淡,对个人生活不关心,对家里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无所谓。这些表现属于() A.情绪不稳B.情感淡漠C.情感低落D.情感迟钝 13.哪组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 A.思维迟缓,情感低落,企图自杀B.意识朦胧,伴有错觉幻觉C.意识清晰,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D.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动作14.下述哪个症状属于知觉障碍?()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业四答案

题目内容 1 6.0 A 2 6.0 B 3 6.0 C 4 6.0 A 5 6.0 C 6 6.0 A 7 6.0 D 8 6.0 C 9 6.0 A 10 6.0 B 11 6.0 D 12 6.0 A B C 13 7.0 A B C 14 7.0 A C 15 7.0 A D E 16 7.0 B E 总分:100.00 题目内容 1.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症状的核心是

A)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 B)对于身体的担心 C)恢复身体健康 D)缓和与家人的关系 E)抑郁情绪 2.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进食少的原因是 A)没有食欲 B)有意限制进食 C)消化道系统的疾病 D)照顾别人和担心没有足够的食物 E)偏食 3. 诊断精神发育迟滞智商需低于 A)50 B)60 C)70 D)80 E)90 4. 以下哪一条不是儿童孤独症的典型症状 A)智力低下 B)社会交往障碍 C)言语交流障碍

D)非语言交流障碍 E)兴趣狭窄、刻板重复动作为主 5.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学习困难 B)社会交往障碍及交流障碍 C)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及冲动 D)行为问题 E)品行障碍 6. 短暂性抽动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 A)简单运动抽动 B)复杂运动抽动 C)简单发声抽动 D)复杂发声抽动 E)简单运动抽动和复杂运动抽动 7. 一级预防是指下述哪类人群 A)精神疾病发展早期 B)精神疾病临床期 C)有心理问题者 D)精神健康者 E)精神疾病康复期 8. 二级预防的护理目标是

A)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B)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C)早期发现并早期处理精神疾病病人 D)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 E)预防精神残疾的出现 9. 急性精神障碍是指 A)2周内急性起病 B)2天内急性起病 C)3周内急性起病 D)4周内急性起病 E)5周内急性起病 10. 急性期病人主要护理方法首选 A)在家中自行护理 B)建议在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 C)限制病人活动范围 D)个别心理护理 E)做好健康教育 11. 对心理治疗疗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治疗方法的首选 B)疗程的长短 C)治疗方法的理论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