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30年间重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间重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间重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间重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编辑。

摘要: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直辖10周年,在这期间重庆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其金融业以飞快的速度走在了西部十二省区市的前列,未来它将发挥其更大的潜力,成为西部金融崛起重要的基地。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重庆在全国一直扮演着先试先行的探索者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抓住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计划单列城市、中国西部惟一直辖市、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单位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机遇,努力推动改革探索,先后在国企改革、行政体制管理改革、区域流域经济合作、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等领域大胆创新突破,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全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0年来,重庆市商贸流通主题培育发展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初步形成了组团式、多中心、分层面的商贸流通网络和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开放化的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的格局。来自重庆市外经贸委的数据显示,从1983年到2007年,重庆市的进出口总额从3168万美元上升到74.4亿美元,不到30年的时间增长了200倍。重庆市外贸进出口的大幅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出口产业的结构优化。政府通过对优势产业的培养、扩大改善出口结构,鼓励其参与国际认证和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现在,重庆造产品已遍布197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建设和新技术的运用让重庆造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而直辖十年,更是重庆金融业黄金发展时期,从直辖之初开始,重庆以主城区为突破口,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发挥主城区的龙头、窗口作用。目前,全市商业设施面积达到2750万平方米,已建成16个城市中心商圈。96条商业特色街,南滨路、北滨路、高新区信息通讯等一批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商业特色街亮点纷呈。主城区的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南坪、杨家坪五大商圈集聚了人气和财气。2007年,有西部第一街之称的解放碑商圈达到136亿元,率先进入百亿级商圈。

正文:

3 0年来重庆金融业无论在机构数量与种类,资产规模与质量,还是发展潜力与速度方面都走在了西部十二省区市的前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重庆已成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高地。十年沧桑,重庆金融已从直辖之初的银行一业独大,演变为金融机构数量为直辖前的3倍,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中介门类齐全、多业并举的活跃局面。

首先是银行组织体系趋于完善。形成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分行为主体,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并存,外资银行重庆分行为补充,功能齐备、分工合理的银行组织体系。截至2006年末,共有政策性银行分行 2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4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市级农村信用联社1家(辖38个区县独立法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1家,外资银行分行4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家。其次证券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发展。十年来,重庆证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证券经营机构交易量大幅上升,上市公司市值增长迅速;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期货市场逐步规范,期货交易量稳中有升。截至2006年末,重庆辖内证券经营机构数总计63家,总资产累

计223.9亿元,证券投资者开户数102.5万户。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重组成功。2006年,重庆辖内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证券交易额1963.2亿元,基金交易额累计21.2亿元,国债交易额累计47.1亿元。

三是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初步形成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并存,中资与外资公司共同发展,国有控股、股份制、政策性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保险市场新格局。截至 2006年末,全市共有2家法人机构、20家分公司、1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管理性保险公司、956个营业性分支机构(不含法人机构和分公司)。同时,保险中介机构快速发展,全市共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36家,兼业代理机构3756家。2006年,实现保费收入93.24亿元,是1996年的7.3倍。保险深度2.67%,保险密度294元,分别比1996 年增长1.4倍和6倍。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已成为重庆金融业的发展亮点。同时保险业在发挥社会保障功能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烟草保险,两年累计支付赔款1200多万元,被誉为有别于新疆和上海模式的第三种重庆模式。从1992年开始,重庆市为老龄化被征地农户提供补偿金账户管理、养老金发放等专业化服务,现已覆盖16个区县,累计承保本金24亿元,惠及12.7万农民,使被征地农户老有所养,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最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定发展。现有法人类信托投资公司2家、邮政储汇局1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4家。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和资产重组,注册资本超过16亿元,累计管理信托资产200多亿元,资本规模和盈利水平居全国同业前列、西部第一。

另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为西部十二省区市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最多的城市。先后有汇丰、荷兰、渣打等7家国际性大银行人驻,美国利宝中国分公司、中美大都会中国西区总部、中新大东方人寿合资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陆续开业。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正以重庆为据点,稳步向周边省份辐射扩散。

二、金融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2004年,市政府金融办成立,先后成功化解了三金三乱、德隆系、车贷险等系统性风险,完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了西南合成、st农化、st长运等一批上市公司的重组,有力维护了地区金融秩序,成为我国金融案件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三、融资规模不断增长。

2006年末,全市间接融资存量4143.6亿元,是1996年末的4.5倍。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基建贷款1300多亿元,占比较1996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贷款超过27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基础设施改善和三农经济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从无到有,目前已超过500亿元,在全部间接融资中的比重超过12%,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提升消费层次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年来,重庆市实现直接融资共114.36亿元,比直辖前增加近71亿元。其中通过股票市场融资87.01亿元,比直辖前增长3.6倍;发行企业债券27.35亿元。截至2006 年末,重庆29家境内上市公司(a、b股)市价总值511亿元。辖内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辖区28家应股改公司,已有26家进入股改程序或完成股改。金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金融资产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2006年末,全市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6087.4亿元,与直辖前相比接近翻两番,盈利7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不良贷款则下降到6.4%。资产证券化率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上市公司从直辖前的18家增加为32家,总股本从45 亿股扩张为130亿股。全市保费收入由直辖初不足13亿元扩大到现在的93亿元,增速全国第一。

四、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地方金融机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重庆市商业银行已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人民币2.88亿元增加到15.16亿元,资本金规模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之后,列全国第六、西部第一。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后,2006年末平均资本充足率10.51%,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

上升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占比10.55%,比2002年末下降了26个百分点。目前,重庆市18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0.23亿元专项票据已实现顺利兑付。西南证券公司重组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重组完成后公司的净资产从5.28亿元增加到23.36亿元,成为创新类券商。基金管理公司从无到有,新世纪基金管理公司与益民基金管理公司先后开业。市商业银行、市农村信用社、万州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重庆国投、新华信托等地方金融机构,经过增资扩股、剥离不良贷款、战略重组等一系列组合性手术,资本充足率大幅上升,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六、应对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

直辖十年是重庆金融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金融环境大幅改善的时期,区域金融风险不断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高。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全市银行业通过剥离、核销等手段大幅减少存量不良资产。至2006 年底,全市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已下降到6%左右,处于西部地区较低水平;银行盈利能力稳步有效提高,2006年全市银行业盈利70亿元,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同时,通过灵活运用多种金融手段,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了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基础。

在资本市场上,重庆近几年还探索出了一条化解st公司风险的重庆模式:采取债务重组加资产重组加股权分置改革重组三管齐下的方法,将股权分置改革与解决上市公司遗留问题、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资产重组相结合,成功处理了10个左右的st类公司,使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增强了融资能力。证券机构最齐的西部城市。

伴随着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多项重庆模式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

组建八大投资集团作为投融资平台,成为其它省市学习的范例。八大投资集团以自身信用向银行贷款作担保、抵押,既满足了筹集巨额建设资金的需要,又避免了政府使用财政担保,被世界银行认为是国内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很好案例。2002年起步时只有200亿元资产,现在达到2000亿元,资产负债率55%,信贷信用平衡。目前,八大投资集团每年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规模在300亿元左右。

组建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采取打包打折的处理模式,帮助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渝富公司与商业银行协商,对不良贷款打包打折,总共处理了近200亿元,为国有企业破产、重组、搬迁提供周转资金70多亿元,支持10多家企业重获新生。其它集团仿效渝富公司,总计处理3000亿元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率下降到6.2%。取得了工商企业轻装上阵,商业银行提升金融资产质量的双赢结果。探索出了一条化解st公司风险的重庆模式。重庆市处理了近10个st类股票,但不是简单的对价、送股票、送股权,而是采取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重组三管齐下,将股权分置改革与解决上市公司遗留问题、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资产重组相结合,有效化解了st公司风险。

结束语:

30年改革开放,重庆商贸站在了新的起点,为满足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重庆就亮出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牌子。到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金融机构资产突破2万亿元、本地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超过7000亿元&&

有人把重庆的改革发展阶段划分为四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3年计划单列;从1983年到1997年直辖;从1997年到2007年314总体部署;从2007年至今,事实上,每个阶段国家都赋予了重庆重要的改革任务,但重庆要当的不仅是先锋,还应该是生力军,在下一发展阶段,重庆要营造良好的改革社会氛围,将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统筹城乡、土地流转等理论前沿组织专门的全国研讨会,形成改革的共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